时间:2022-07-23 19:47:21
导语:在大学生创业实训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双创;创业孵化园;电子商务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作为创新人才输出的主要组织机构,建设校内创新创业基地,实施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创业,以创业促就业,是对国家政策最为直接的回应。
1、大学生创业孵化园的基本情况
1.1概念界定
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又称大学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基地、大学创新创业中心或大学创,是企业孵化器的一种。企业孵化器一般指的是一个机构围绕着一个或几个项目对其孵化以使其能产品化、市场化,包括团队、项目和固定场所等基本要素。企业孵化器超源于二十世纪50年代的美国,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经济组织,为创业者提供空间、服务、人员及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条件,降低企业的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提高企业的成活率和成功率。
1.2主要模式目前国内各地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建设与运营都有多种模式,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1)“一校建设,多校使用”的地方型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如以湖南株洲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园,由湖南工业大学牵头在校外组建创业基地,其它在株高校有创业意愿的学生经过SYB创业培训,递交创业计划书,经专家评审合格后,即可申请入驻。其特点是政府扶持、高校牵头、集中管理、区域共享。相同模式的还有中山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和阳江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2)“一校建设,一校使用”的校本型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如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学校在校内创建创业孵化园,打造创业街、孵化店、孵化工作室,其特点是依托创业孵化园,设立创业学院、创新创业基金和一批创业服务站,为学生提供创业辅导,人才推荐,技术咨询,财税咨询,法律咨询,市场开发,生产办公场地等创业服务。相同模式的还有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和唐山职业技术学院。
3)“企业建设,多方使用”的市场型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如大学生创业网(民营企业)建立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园,除了兼顾前两种模式的功能外,其最大特点是赢利性。
1.3主要孵化项目
纵观全国各类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孵化项目虽然涵盖动漫游艺与数字媒体设计制作、网络工程与系统集成、软件外包与开发、工业设计与通信数码技术、现代物流、电子信息技术、企业管理战略设计与实施、文化创意产品、电子商务等方面。但就高职院校而言,在网购还没有成为一种流行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高职院校创业孵化园的项目主要包括在生活服务类实体店,如租售、奶茶咖啡店、服装店等,业务面向的也主要是本校的师生,项目科技含量较低,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较小。近几年电子商务成为许多高职院校创业的热门项目,以义乌工商学院和潮汕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在创业教育方面成果丰富,也产生全国性示范效应。本文研究重点研究创业孵化园在支持电子商务创业运营模式的研究。
2、大学生孵化孵化园的问题和对策
2.1主要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通过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有许多成功的案例,如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等,但存在的问题也非常明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定位不明确,目的不清晰。一些学校的创业园没有紧密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和办学思路,忽视学校自身实际。首先,创业孵化园是学校实施人才培养的基本载体,具有教室和实训室的基本教学功能,应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创业能力为目的,而不是片面追求创业项目孵化成功的结果。其次孵化园的结构布局应结合各学校的专业设置,如义乌工商学院重点支持学生电商创业,其创业空间设置了摄影、仓库、便于学生上网的经营环境。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重点扶持学生实体经营,沿街规划了店铺供创业团队租用经营。
2)缺少规范的管理机制。依托孵化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有专门的管理和运作团队,就如同各高职院校为某一个专业或专业群设立一个教研室,需要有一个教学团队。而一些孵化园没有这样的组织机构或者设置不完善,内部各个部门的职责划分不清,无法围绕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特别是创业项目对孵化园以外的各种社会资源进行统筹,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需要一批富有责任心和创业精神,具有良好经营管理知识和市场运作经验的人员,对学生的创业计划开展诊断、政策及信息咨询、管理咨询等服务,有效降低项目的风险。
3)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如果从一开始没有对创新创业教育有统一的规划,对大学生创业孵化园的合理定位,受学生创业经验不足、技术不成熟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项目到后期无法运作,而对于一些纯商业运作型的项目因资金不足也较难持续发展,或者因项目的创新能力不够使得创业孵化园失去活力。创业孵化园是教育公益性的,在机构设置、人员管理、工作开展等方面有鲜明的教育特点,但又要承担一部分的企业功能,这种特殊身份使得创业孵化园在实际运营中举步维艰。
2.2基本对策
1)根据各院校的所在地方的经济发展特色及专业布局,部署重点创业项目的发展规划,明确创业孵化园的功能定位。如义乌工商学院依托义乌小商品批发城和义乌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的政策,组建创业学院,出台系列支持电子商务创业的政策。
2)根据孵化园的重点孵化项目特点,合理规划孵化园的空间布局,制订服务项目规范,从而规范管理。首先需要设立孵化园办公室专门机构,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成立创业学院,明确机构职责;然后要制订相关的服务规范,一般包括服务、中介服务、咨询服务、融资服务、技术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和信息服务;同时组织交流活动、推广孵化企业。
3)坚持“走出去”战略和“开放办园”的思路,引入民间资本,实行混合所有制,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院校在创建创业孵化园时克服片面地认为这仅是学校职权范围内的事情的认识,要争取政府、企业和媒体等多方面的支持。
3、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园运营模式研究
3.1高职院校重点推进电子商务创业的优势
第一,需求量大。截至2015年6月底中国网购用户规模达4.17亿人,网购零售规模达4万亿。第二,电子商务创业投入成本少,风险较低。电子商务创业初期无须投入过多的硬件设施,同时又可借助免费的网络工具开拓市场。第三,电子商务创业较为便利。大学生有充足的课余时间,方便上网,都具备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能够熟练运用网络,可以很方便地进行电子商务创业活动。第四,无论是经济发达地区还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承受物流和支付技术的日渐成熟,发展电商业务的门槛相对较低。在经济发达地区可以将丰富的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而欠发达地区则可以将一些优质的农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
3.2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园建设与运营目标
项目总目标是在校内创建真实企业工作环境,学生可直接进驻开展电子商务创业,同时结合企业人才需求特点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要求,配备与之相适应的师资队伍和教学资源。通过真实的创业活动,实现电子商务一体化教学与企业实际岗位工作的无缝对接,形成校内自主电子商务真实项目运营推广与教学互补机制。与此同时,教师参与并指导学生团队创业,可积极累更多企业工作经验,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从而实现电子商务专业与相关专业的协同发展。根据东莞地区产业、行业发展方向、区域经济特点以及企业单位对电子商务专业相关岗位知识、技能等要求,按照“就业导向、服务区域、能力本位、工学结合、产学合作”的建设思路,根据我院电子商务专业及相关专业建设及发展实际,建设一间可供学生直接入驻创业的电子商务创业实训室。以此为基础一方面全面整合我院电子商务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教学资源(包括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创新创业指导、师资队伍、实践项目、实训条件和科研情况等),引进企业真实工作任务,拓展校企深度合作,提升专业发展空间,实现教学与经营互补机制,在校企合作平台上完善或建设相关教学资源。另一方面,根据学生创业需要,建设由校内专任与企业聘用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强化教学多方互动,拓宽教与学的互动渠道,形成多课程的实训平台,提升实训教学和实训队伍素质,最终使我院电子商务专业办学实力、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办学效益、辐射能力等方面显著增强,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实用创新型人才支持。
3.3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园建设与运营基本路径
成立电商运营中心。有条件的院校建议支付设立具有法人资格的电商运营中心,可由学校、教师多方出资。第一步,场地规划建设。根据各院校的实际情况,建设规划面积不少于200平方米的创业实训室。并细分为五个功能区,分别为前台等候区、商务洽谈室、摄影工作室、经营与推广服务工作区及综合服务区,其中商务洽谈室、摄影工作室、经营与推广服务工作区为主功能区,承担着学生创业的绝大部分工作。第二步,明确孵化园运营管理团队岗位职责。电子商务发展变化快,各平台运营规则和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对经营影响巨大,而且技术的革新也产生影响,该运营管理团队除了承担一般孵化园的职能处,还要加强相关的研究,保持一定的前瞻性。第三步,业务开展。根据院校所在地区经济发展特点,选择合适的运营项目。就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来讲,东莞以制造名城而闻名,具有非常的优质生产企业和货源,可以选择与厂商合作,承接企业完部电子商务运营的工作,开展代运营的项目。也可以与一些大的分销企业合作,由企业提供货源和仓库,学生从事分销业务,在实战上提升自己的运营能力。业务方面还可以组建电子商务专业学生为主体的创业教学培训,开展课题研究,为实施电子商务创业培养模式,提供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资源、教学案例、实训基地管理文件等。第四步,推广学生电子商务创业项目,对创业项目团队进行评价,研究电商创业项目如何独立运营,创业项目孵化平台的路径。优化和总结基于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的大学生创业培养模式,进行理论提炼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推广,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4、总结
依托创业孵化园实施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有合理的场地规划,还要有相关的设施和教学资源配备,在师资队伍、教学管理和课程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设计。要保持可持续发展,要立足地方经验,开放办园,学生的创业项目面向社会,社会的资源能进入校园。
参考文献:
[1]居上游.基于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创业实训基地探索与实践——以宁波城市职[J].电子商务,2012(9):79-80
[2]郭夏玉.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模式研究[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21-22
[3]何芳等,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现状调研-基于浙江某校的实证分析[J].科技创业月刊,2011(10):36-38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创客文化;问题;对策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社会的到来,传统的以“技术发展为导向、科研人员为主体、实验室为载体”的创新模式正在向以“用户为中心、以社会实践为舞台、以共同创新、开放创新”为特点的用户参与的创新模式转变。在这一背景下,创客运动不断兴起,创客运动是一群酷爱科技、热衷实践、以分享技术、交流思想为乐的人们将自己的创意放在开放平台上以获得来自相关领域人士的支持,最终完成从创意到设计再到生产以实现商业利益的过程,创客运动是创新和创业活动的全新模式。今年两会上,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之一。3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部署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在公共服务、财政支持、投资融资机制等方面予以支持。大学生作为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力量,是大众创业的生力军。大学生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良好的专业实践技能、拥有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具备了成为“创客”的有利条件,因此以创客文化为导向,自主创新为驱动来推进大学生创业是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目标的有效途径。
一、创客空间以及政府、高校推进大学生创业的现状
创客空间作为创客文化的重要载体,在资金、场地等方面都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目前苏州市的创客空间的运营主体绝大部分是企业,高校创客文化和创客空间的发展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本部分对当前苏州市创客空间的发展现状、政府及高校推进大学生创业的现状进行梳理和总结。
(一)苏州市“创客空间”的发展现状
截止2015年初,苏州目前在全市范围内认定的孵化器有180多家,拥有国家及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累计达82家,占全省的16.2%,总数为江苏省第一;其中国家级32家,省级50家。孵化器较为集中的区域有工业园区金鸡湖创业长廊、高新区苏州创客峰会、昆山两岸青年创业园及苏州自主创新广场苏创空间等。苏州创业孵化器拥有较为成熟的孵化机制,培育了大批高新技术企业、成功的科技企业家和科技管理人才,已经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经济发展方式。当前苏州的各类孵化器在企业背景,盈利模式,孵化项目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但都会整合和利用企业的各类资源,包括创业导师、技术外包、投融资及企业咨询等,为创客们提供完善的创业服务,帮助创客们实现创业的梦想。
(二)苏州政府助推大学生创业的现状
苏州各级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工作,出台了系列政策促进大学生创业,以创业促产业发展。2015年4月苏州市政府颁布制定了《关于实施姑苏科技创业天使计划的意见的通知》,《意见》指出,为加快实施人才强市和创新驱动战略,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激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优先支持青年科技创业团队。2015年5月苏州市政府又颁布实施了《关于实施创客天堂行动发展众创空间的若干政策意见的通知》,通知中明确鼓励和支持青年及大学生在苏州创新创业,要求大力开展创业教育和创业培训,支持苏州大学、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技师学院等高校创办“创客学院”。今年8月底,苏州园区还成立“苏州独墅湖创业大学”,面向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内各院校及本部在读全日制专科以上高年级学生及研究生,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课程、资金、资源、服务等多方面的支持。
(三)苏州高校推进大学生创业的现状
苏州各高校由于资源的不均衡,在大学生创业培训和创业平台建设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目前很多高校是将创业教育纳入到了大学生课程体系当中,学生通过创业课考试后可获得一定的学分。作为创业教育课程的其他补充,高校也会不定期的邀请企业领导、风司管理人员、专业人士等到学校开展讲座,举办沙龙等,讲座内容涉及创业理念、创业经验、法律法规、经营管理知识等。除此之外SIYB培训以及与创业模拟培训也是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创业培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形式多样的创业培训与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共同构成了全方位、立体化的苏州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培训体系。
大学生创业园(基地)是推进大学生创业的重要平台,满足条件的在校或毕业的创业大学生可以入驻校内的大学生创业园(基地),并获得一定的资金和政策扶持,比如享受水、电、网络费全免,或者免房租、物业费等,大学生创业园对入驻的创业大学生实施统一、标准化的管理,包括场地布置、办公用品摆放等。目前苏州不少高校的大学生创业园只是为创业大学生提供减免房租的办公空间,解决大学生创业的场地问题,而相应的配套设施和创业服务等还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创业的需求。
二、创客文化视角下大学生创业及创业推进工作存在的问题
“创新、技术、实践、共享、实现”是创客文化的重要内核,本部分基于创客文化的视角对高校的创业文化氛围、大学生创业瓶颈以及政府、高校在推进大学生创业工作中存在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
(一)大学生创业缺乏创新性,创业成功率不高
创客文化强调创新和实践,然而据2013年苏州市劳动就业管理服务中心创业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创业项目主要集中在服务业,零售批发业,两类相加占到60%以上,技术含量低,创新程度并不高,拿快递,送外卖等微创业项目比较普遍。目前苏州市创客空间入驻的创客绝大部分是社会人员,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的所带来的创业项目不少还只停留在想法阶段,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创业计划,并且由于实践经验不足,使得大学生创业项目的比率偏低,孵化成功率不高。据苏州市劳动就业管理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目前苏州地区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不足2%,与欧美发达国家大学生10-20%的创业成功率相比,差距较大。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缺乏专业性和实践性
尽管目前苏州高校都开展了大学生创业教育,并将创业教育纳入到了大学生课程体系当中,但绝大部分创业教育还只是停留在对一般性创业知识的理论讲授阶段,缺乏与专业的融合,创业教育没能够跟学生所学专业进行深度融合,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体系脱节;另一方面,创业培训的师资不专业。创业教育的培训师资大部分是高校辅导员,缺乏对具体专业的了解,导致创业教育的“专业性”不强,创业大学生无法获得老师的专业性指导。虽然有的学校通过建立大学生创业园、创业街、创业实训基地等形式加强大学生创业实践,但存在重形式轻实质的现象,创业大赛项目也很少能转化为创业实际。
(三)大学生创业资源缺乏共享性与合作性
创客文化强调信息的共享以及不同专业创客的合作,然而目前苏州大学生的创业资源还缺乏共享性和合作性,具体表现在三个层面:首先是高校内部的创业资源缺乏共享和合作。大学生创业往往采用个人独资或者合伙的形式,合伙经营的也多以同班、同专业的学生组建,很少有跨学科、跨专业学生组成的创新创业团队。二是高校之间的创业资源缺乏分享与合作,各学校都是自己关起门来搞建设,在政府部门的组织下,学校之间虽偶有交流,但是缺少深入的合作,缺少师资、场地等教育资源的共享。最后,高校、政府、企业在推动大学生创业方面还缺少合力。学校与企业在创业方面的合作还不够深入,毕竟学校的创业资源有限,需要政府、企业、行业等资源的投入,需要在资金、项目、市场等方面展开合作。
(四)高校“创客空间”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创业服务功能不完善
目前苏州不少高校包括苏州大学、苏州职业大学、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园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等已经建立起了大学生创业园(基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但是大部分创业园目前还只是解决了大学生创业场所的问题。另外高校往往比较偏重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注重创业平台的实体建设,但是对大学生的创业服务却重视不够,与社会上的创客空间相比,在服务上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大学生创业初期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实际困难,光靠创业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学校有关部门提供必要的辅导,提供技术、资金、信息等创业服务以帮助大学生解决创业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一般高校大学生的创业服务由就业指导中心或就业处负责,该部门的老师数量极少,力量单薄,工作量又极大,要担负起全校学生创业的指导和后续服务工作,可谓杯水车薪,成为推进大学生创业工作发展的瓶颈。
三、创客文化推进高校大学生创业的对策
推进大学生创业是一项包括创业教育、专业教育与创业融合、创业实践、创业项目指导与孵化的综合性和系统性工程,因此,本部分主要针对目前大学生创业及创业推进工作中存在问题,从创客文化的视角提出推进高校大学生创业的对策建议。
(一)构建基于创客文化的创业教育培训体系
基于创客文化打造高校的创业教育培训体系就需要从提高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性、增强创业教育的实践性方面着手:首先要求将创业培训与具体的专业相结合,每个专业都应从各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出发,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始终,开拓出符合自身专业特色、更好服务于专业发展的创新创业教育,实现创业培训与专业发展的深度融合,提高大学生创业的专业性和创新性。其次,是构建创业理论学习+创业模拟实训+创业实践的“三位一体”的创业培训体系。创业理论学习主要面向在校的全体学生,由高校负责培训。其目的是为了让大学生们了解创业的一般知识和过程,可以为大学生今后的创业埋下伏笔,奠定创业的基础,创业理论学习可以激发在校大学生产生创业的想法。创业模拟实训则是上升到创业的操作层面,通过起草商业计划书,开办虚拟企业,让大学生对创业的过程有着更加直接、更为准确地把握,在模拟实训中掌握创业的基本技能,创业模拟实训目的是让大学生产生创业项目,创业模拟实训可以面向全体学生,但更应该面向有创业想法,想去创业的大学生倾斜,帮助他们完善自己的创业计划。创业实践可以由企业运营的创客空间负责,可以安排学生去创业园或者进入创客空间进行实践。创业实践环节主要针对有创业项目的大学生,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实现自己的想法,实施自己的创业项目,在创业过程中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创业辅导。
(二)加强创业导师队伍建设,推进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制度改革
创新创业教育对师资具有较高的要求,要求培训师既有专业知识和专业背景,也需要拥有一定的业经历与实践。因此需要打造专业的师资队伍,一方面对高校专业课老师进行SIYB师资培训,增强专业课教师的对创业理论知识的了解,有利于专业课教师在自己的专业课讲授中穿插创业的内容。同样定期安排教师下企业,以提高专业课老师的实践水平,加深对市场的认识,另外还可以安排企业高管或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带着企业中的实际问题去学校上课,与学生在课上交流互动,增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战性。最后,需要改革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如果能增加对大学生创业培训和创业指导作为评定职称或年终上档的条件,那么必然能够调动广大专业教师的工作热情,能够真正将自己的注意力和精力转移到对学生的创业培训和指导中来,当然政府及学校也需要加强审核和监督,建立考核标准,以防创业培训和指导流于形式。
(三)完善创业服务功能,推进校园创客空间建设
与企业运营的的创客空间相比,高校所建立的大学生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基地的创业资源十分有限,服务功能不够完善,创业园只是为创业的大学生提供创业场地支持,并不能起到创业孵化器的作用。因此在建立大学生创业教育培训体系之外,还需要以创客空间为载体,扶持苏州高校的创客空间建设,鼓励高校拓展大学生创业服务内容,为大学生提供信息分享与交流、项目评审和推荐、资金服务、创业指导等服务,全面构建大学生创业孵化体系,推进校园创客空间建设,打通创业教育、创客空间与创业园(基地)的通道,建立一体化的大学生创业培育孵化体系。创业教育是为了普及创业知识,激发大学生创业想法和创业激情,初步形成创业的项目;创客空间的主要功能是孵化功能,对于好的大学生创业项目,提供完善的创业指导和服务,将大学生的创业想法转化为实际,帮助大学生成功创办出企业。当项目孵化成熟后,可以推荐进入大学生创业园或者政府主办的科技园,享受一定的政策优惠,帮助大学生创业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大学生 创新意识 创业素养 对策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提出了要求,在高校对大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创业素质培养和提升显得尤为必要。创业素养是创业者成功创业的关键因素。然而,相对滞后的创业教育发展水平,使得大学生们无法全面、深入地接受创新创业素养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导致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淡薄,创业能力缺乏。因此要在创业教育力度、探索大学生创业素养培养体系建设、克服影响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的制约因素等方面,加以研究、探索,以便于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观念,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一、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素养的构成内容
2010年,我校开始实行“河北金融学院大学生创新养成计划”和“河北金融学院大学生创业养成计划”,通过开展系统的第二课堂活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创新创业素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在总结两个“养成计划”实施效果的基础上,通过实证、案例、定量研究,借鉴员工素质模型(胜任特征模型)构建的理论与方法,总结出构成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素养的五方面内容,即浓厚的创业兴趣、完善的创业沟通能力、坚强的创业毅力、优秀的学习能力和丰富的创业知识。
二、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素养对我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2010年,我校被遴选为首批“河北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院校”,2011年4月,《人民日报》刊登了题为“ 河北金融学院:创新创业基地 打通就业窗口”的文章,为进一步推进我校创业教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总结了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体系以及关键特征,有助于完善我院开展创业教育的策略,有助于大学生明确创业素质提升的努力方向。同时,对于探索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深化我校提出的构建“课内与课外多方协作,分层次思想引导与活动实践齐头并进,模拟演练与市场进入相得益彰”的创业教育工作体系,深化素质拓展教育资源凝聚,形成合力,实现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和创业能力的全程化、系统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我校开展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与提升的对策
(一)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保障体系
大学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应注重提升大学生专业学习和创业素质的培养,建立相应的教育机制。重点包括:
1.建立创业教育校、系、班三级组织,扩大创业教育的宣传渠道,积极营造以创业促进就业的良好氛围。
2.建立“大学生创业教育指导教师专家库”,选择富有创业经验和创业能力的教师承担创业教育课程、创业团队指导教师和创业导师,选聘企业家和创业成功的校友担任创业实践指导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创业信息、创业培训和创业指导,从而引导他们了解创业知识,提高创业能力。
3.积极引入实践课程,充分利用创业之星软件和ERP沙盘模拟课程,开展经营模拟、案例研究、实际公司创办等方法进行创业教学;开展系列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培养讲座,邀请创业成功人士现身说法,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积极组织大学生参加“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河北省青年创业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活动,不断提高他们的创业能力。
(二)推进创新创业教学模式改革
首先,要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效带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中,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其次,要积极的编撰创新创业教材,改变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编撰模式,更加注重案例分析,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
第三,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力求体现创新创业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在实践中学习、深化理论知识,帮助他们学会观察与思考、逐步的进行自我探索与实践。
第四,完善创业培训机制,聘请成功企业家担任创业培训导师,将课堂由学校引入企业,通过企业家的言传身教和对企业运营过程的亲身参与,不断丰富学生的视野,开拓他们创业的思路,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
(三)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有效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素养
全面实施“河北金融学院大学生创新养成计划”和“河北金融学院大学生创业养成计划”,坚持普及性和重点性相结合、分年级、分层次的活动原则,在第二课堂全面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技能的培育工作。积极扶持创新创业型学生社团,加强对创新创业型学生社团的引导和专业性指导,让学生在兴趣特长与专业之间找到恰当的切合点,从而利用社团的辐射性,推动校园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营造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
(四)以大学生创业基地为实践平台,构建立体化的创新创业实践体系
创业基地是大学生将创业激情转化为创业实践的重要平台。目前,我校校内建有大学生创业实训实践基地12个,校外创业实习基地86个。这些实习实训基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实践平台,同时成为大学生实践自己创业项目的孵化平台。通过学生建立实体化的创业公司或创业团队,不仅使参与的学生充分展示了自身的管理、营销、财会等综合素质,提升了创业素养,也进一步营造了浓郁的创业氛围,从而带动了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创业。通过这些学生创业团队的积极实践,也为将我校大学生创业基地建设成为兼容、开放、极具活力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奠定了基础,进一步完善了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功能,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全过程渗透、在受众群体中的全范围覆盖。
(五)改进管理,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
学校要根据创新创业的需要,强化管理创新,对于有创新创业热情的学生,要设计出富于激励性的制度予以鼓励,如对于在创新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可以抵扣相应的学分,对于创业中取得实际效果的学生,学校可以给予相应的奖励等,以此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
参考文献:
[1] 黄永媛.探析高校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J].群文天地,2012,(16).
[2]秦功礼,刘珍.浅谈大学生创业素养的构成与培养[J].河南教育(中旬),2012,(9).
[3]张衍群.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培养的途径探讨[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8).
关键词:创业教育;大学生;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创业能力
近些年来,我国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方面做了诸多有益探索,基本形成了初级的创业教育体系。但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涵本质、发展中的问题还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不足和误区,本文拟针对这些问题作初步探讨,并力争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涵与本质
创业教育于1989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公开提出,认为创业教育是为方便高校毕业生就业,关注学生创业技能、创业精神培养,开发和提高创业素质的教育。结合本文关于“创业”的理解,可以将创业教育界定为以更好地以促进学生就业为目的,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教育。
1.培养创业精神的教育
创业精神是学生从事创业活动必备的基本品质,主要体现为综合运用已有知识、技能、方法提出新观点、发现新方法、创造新事物,是创新型人才的灵魂,也是成功创业的保证。创业教育应面向所有学生,尽可能地使他们具备不怕困难险阻、勇于开拓创新的心理品质。
2.树立创业意识的教育
学生成功创业首先要有创业意识,即创业需要、动机、兴趣及理想信念。创业教育就是要激发、唤醒学生的创业需要、创业动机、培育创业兴趣、保证学生坚守个人独立意识与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创业;促使学生将创业视为个人的人生追求,与个人的专业知识、技能、爱好、特长结合起来实现个人人生价值。
3.掌握创业知识的教育
创业离不开个人的知识和技能,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管理知识和综合性知识。专业知识指为从事某一职业必须具备的知识,是创业的基础和起点;管理知识是指为管理好所从事创业各种工作必须具备的知识;而综合性知识是指与社会关系密切相关、对创业活动起重要影响作用的多种知识,如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税务、金融、保险及人际交往知识等。创业教育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具备足够的知识储备、合理的知识结构以及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
4.提高创业能力的教育
现代社会是一个能力社会,凡事离不开能力的发挥,创业亦需要能力的支撑。关于创业能力可以理解为专业施展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综合能力,它与创业知识相呼应。创业教育中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就是要使学生具备成功创业的创新能力、开拓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能力等在内的综合能力。学生创业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相应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的多寡。
二、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创业教育覆盖率和有效性偏低
我国创业教育的开展主要局限在高等教育领域,而真正有效开展创业教育的高校数量又十分有限,存在着覆盖率偏低的问题。加之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理解和认识不够,对创业教育不够重视,学生多属于被动学习,导致学生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的培养效率不高,难以满足现实发展需求。
2.存在认识误区,目标定位不准
面对我国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部分人认为开展创业教育是为了短期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功利主义倾向严重,使大学生创业教育开展仅仅局限于操作层面,忽略了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及提高创业素质等长远目标,导致创业教育就是单纯地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创办企业实体,而不是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素质等内在功底。
3.方法和途径单一,效果不理想
目前,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开展多停留在计划、竞赛等途径、方法的应用上,创业教育教学过程缺乏系统性、连贯性,学生创业理论基础知识薄弱,整体效果不佳。已有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拥有创业技能、经验的人仅占36%,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2%。学生创业技能、能力的欠缺主要表现为创业知识、经验缺乏,根源在于创业教育实践途径、方法的单一。
4.与学科教育分离,缺乏整体性
高校在确定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没有很好地将创业教育与学科教育融合起来,导致创业教育与学科教育的分离。甚至部分高校认为,创业教育属于非正规教育可有可无,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片面地灌输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忽略了学科教育过程中学生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的培养。
三、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问题对策与建议
1.深化创业教育理念,提供组织保障
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我国高等教育中普遍忽略了学生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自我就业潜能的挖掘发挥,导致学生丧失创业与就业机会。因此,要深化大学生创业教育理念,注重学生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的培养,高校可以成立专门的创业教育机构,支持创业教育开展,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组织保障。
2.端正创业教育认识,提供思想保障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本质在于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并非要求学生必须创办企业等实体。相对于创建实体而言,学生深层次的创业精神、创业能力更为重要。要从教育人、培养人的高度理解、把握与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不能简简单单地将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创办企业实体等混为一谈。
3.整合各种资源,提供资金资源支持
大学生创业教育要充分地与校办产业、工业中心、实训室、科研项目及地区创业产业园等校内外资源的利用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参与创业实践活动及开展科学研究;积极践行产学研结合,共同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开展。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尝试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资助大学生创业项目,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资源支持。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前提下,为进一步推进大学生创业工作的开展,文章对大学生创业支撑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提出了大学生创业支撑体系构建的途径,创业教育体系、创业培训体系、创业综合服务体系和创业孵化实践体系,并通过四个体系的建设能达到帮助大学生创业成功的目的。
关键词:
大学生;创业支撑;体系构建
1研究背景
自2015年全国两会上指出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以来,各大高校加大力度继续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并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创业指导和帮助,这对提升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创业成功率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面对越来越多的学生有创业的需求和渴望,如何为学生搭建各种创业平台,创造更多创业机会,提供全方位的创业服务,帮助学生创业成功,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
2大学生创业支撑体系构建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创业支撑体系,也称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是指服务于大学生创业的支持体系,是一种相对稳定的促进大学生创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作为高校,有必要建立这种支撑体系,是因为大学生创业支撑体系给大学生、高校和社会带来了很多积极的意义。
2.1有利于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近年来,我国高校大学毕业生人数逐渐递增,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达到749万,2016年预计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将达770万,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不断创下历史新高,大学毕业生就业也面临新的挑战。因此,落实创业政策,建立大学生创业支撑体系,鼓励大学毕业生创业,通过创业带动就业对于缓解社会日益高涨的就业压力来说显得非常重要和必要。
2.2有利于促进创业教育开展和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已经成为评价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大学生创业支撑体系的构建能带动高校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高校创业教育的积极推进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以及培养创新型人才都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大学生创业支撑体系的构建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为了适应新的人才发展需要,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2.3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
率和高校就业工作的发展大学生创业支撑体系建设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进而能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成功率,同时对于提升高校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也有积极的意义。高校有必要将大学生创业支撑体系纳入高校就业工作的重点改革范畴,这是新时代的需要,更是高校拓展就业途径的要求。因此,探索和构建大学生创业支撑体系,不但能够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而且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科学发展。
3大学生创业支撑体系构建的途径分析
基于目前国家政策对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有力支持和大学生创业支撑体系带来的诸多积极意义,构建一套完整的大学生创业支撑体系是大势所趋,也势在必行。通过探讨和研究,笔者将从创业教育体系、创业培训体系、创业综合服务体系以及创业孵化实践体系四个方面对大学生创业支撑体系进行构建。
3.1构建多元化创业教育体系
(1)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完整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有利于开启大学生的创业思维,可以快捷地帮助大学生了解基本的创业知识,掌握创业的基本技能,形成科学的创业结构,有效帮助大学生树立和培养创业理念。高校要通过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完善创业教育机制,建立适合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支撑体系。例如,云南经济管理学院通过多年的创业理论与实践教育,已经自编了《大学生创业基础》教材,并作为专业必修课在商贸管理类专业中开设,学生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对创业基础知识有了系统全面的掌握,为接下来的创业实践做了很好的理论铺垫。创业不仅要具备创业理论知识,还更要具备实践技能,学院还开设了创业大赛实训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创业实践操作能力,学生通过参加实训课程的学习,边学边做,既培养了创业意识,也锻炼了创业核心能力。
(2)加强创业教育师资团队建设。
良好的师资能够理性引导大学生的创业动机,有效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作为创业指导教师需要掌握系统的创业知识和教授技能,能不断地更新观念和知识,具有创新思维和方法,对创业教育充满热情,因此,在构建大学生创业支撑体系的过程中,要配备专业化的创业师资团队,鼓励创业指导教师参加社会实践,与企事业单位交流合作,去企业挂职锻炼,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运作进行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把企业的成功管理经验带进课堂,能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创业活动。另外,高校可以聘用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创业指导教师,特别是有创业实践经验的指导教师来壮大创业师资队伍。
3.2构建创业培训体系
(1)聘请创业专家或成功企业家定期对学生进行培训和指导。
高校可以聘请成功企业家或专门从事创业指导的专家,定期到学校开设系列讲座,与学生面对面沟通和交流,分享创业经验,讲解创业政策,为学生毫无保留地提供创业咨询、创业策划等方面的服务。
(2)邀请创业成功校友回校交流。
高校要做好创业成功校友的档案收集工作,与校友定期联系,并邀请创业成功校友回校对学生进行创业培训,展开经验交流,分享自己的创业历程。校友通过自身的经验现身说法,与大学生互动交流,为创业教育注入了鲜活的血液,同时能有效激发大学生创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3构建创业综合服务体系
(1)打造创业信息平台服务。
高校可以借助网络信息技术,为大学生创业构建网络信息平台服务。一是可以建立专门的创业服务网站,全面整合与创业有关的政策、法律法规、市场信息、创业动态、成功案例等内容,使学生能够在创业服务网站上掌握创业知识和信息,激发自己的创业构思,修正自己的创业行动。同时,创业服务网站应具有互动功能,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留言、在线咨询等方式,获得更多的建议和帮助,为自己创业答疑解惑、排忧解难;二是可以建立专门的微信服务平台,第一时间向学生传递各种创业政策和创业信息,同时,可以通过微信服务平台宣传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典型案例,增强学生自主创业的信心。
(2)提供创业融资服务。
大学生自主创业遇到的最大障碍是资金问题,要想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资金支持是必不可少的。高校应建立大学生创业融资咨询服务体系,为学生创业融资问题提供咨询和帮助。同时,高校应为大学生搭建资金筹措平台,与政府、金融机构、社会投资人士保持联系,为大学生创业融资牵线搭桥。一是高校可以建议政府部门在大学生创业贷款方面给予优惠政策,降低注册门槛,减免初期税费等,适当放宽大学生创业的市场准入条件,有效降低创业初期的资本投入,有助于大学生创业的资本筹集;二是高校应主动与金融机构对接,金融机构应积极探索并拓展大学生创业资金的信贷业务流程,简化贷款手续,缩短办理时间,给予优惠的创业贷款利率;三是高校应在大学生和投资者之间搭建桥梁,积极引进对大学生创业项目有兴趣的社会投资人士,为大学生创业融资开拓更多融资渠道。
(3)设立创业基金服务。
高校应建立大学生创业基金,用于大学生创业培训、创业实习、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创业成功奖励、创业启动资金等。鼓励民间资本到高校设立创业投资基金,以风险投资的方式支持大学生创业。吸纳以政府出资为主多方集资为辅的大学生创业扶持资金,对大学生科技创业投入少量无偿资金以进行短期孵化。
3.4构建创业孵化实践体系
(1)开展创业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
高校应积极开展创业技能大赛,鼓励有创业梦想的大学生主动参赛,将创业大赛与专业学习相结合,学以致用,有利于锻炼和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大学生潜能,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精神。高校要支持大学生创建各种创业社团,如大学生创业协会、创业俱乐部等,积极引导、帮助大学生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创业实践活动,强化大学生的创业意识。通过参加各种创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创业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创业知识,大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意识增强,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创业技能。
(2)创建创业孵化基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切实可行的帮助。
创业孵化基地的打造是开启大学生创业之路的基础,能为大学生创业起步提供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有效载体。高校应积极探索在校内打造创业孵化基地,为学生创业提供专门场所,并依靠创业孵化基地招募创业扶持基金,为学生提供切实有效的创业支持。创业孵化基地应发挥导向、筛选、扶持等功能,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方向引导、行动引导和实际支持。高校创业孵化基地的建立与建设要设法取得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并与当地企业广泛联络,争取设立创业公益基金、创业扶持基金,为学生创业活动提供切实支持。
4总结
大学生创业支撑体系需要从创业教育体系、创业培训体系、创业综合服务体系和创业孵化实践体系四个方面出发共同构建,因此,大学生创业支撑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高校、企业、社会等主体的共同参与,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作用,大力支持大学生创业,同时相互之间协调配合,逐渐形成系统完善的创业支撑体系。大学生借助完善的创业支撑体系能够系统地接受学校的创业教育和培训,享受全方位的创业信息服务,并能通过创业孵化实践平台得到创业体验,获得来自学校、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等的资金扶持,综合各方面的力量支持大学生创业,相信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机会将更大。
参考文献
1刘广.大学生创新创业支撑体系建设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12)
2张磊,朱娜.“四位一体”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的探索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4(1)
3易伟义,余博.高校管理类专业创业服务体系构建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4(8)
4翟春,宋成.构建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3(7)
5李炳论.论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的构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9)
6范海昌.完善河北省高校创业服务体系对策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0(3)
7许倩,马国强.构建大学生创业支撑体系的对策研究[J].当代商业,2010(6)
8张俊华.关于构建大学生创业支撑体系的实践与思考———以杭州市为例[J].当代经济,2010(8)
9杨涛.大学生创业支撑体系的构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8)
关键词:创业培训;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为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落实并完善大学生自主创业扶持政策,进一步开发并拓展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增强创业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高校自身依托大学科技园、创业基地等为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提供创业场地。通过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促进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积极开展创业培训,面向大学生群体,对象本身的多样性以及对创业想法的特殊性决定了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创业培训的不可替代性。
一、当前高校创业培训模式
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已形成一些成熟的创业培训模式,如“GYB”(产生你的企业想法)、“SYB”(创办你的企业)、“IYB”(改善你的企业);高校毕业生可选择参加创业培训和实训,并可按规定享受培训补贴,以提高创业能力。而高校目前应用广泛的具体创业培训模式有SYB、创业模拟实训、网络创业(电商)培训等。
1.GYB(Generate Your Business Idea) 产生你的企业想法:GYB培训选择那些有志于创业但是没有可行企业想法的人作为其目标群体,这些人应该具备基本的读写和计算能力。接受指导后,探索是否能利用你的能力和知识产生产品和服务。通过参加 GYB 培训课程学习,可以确定你是否是创办企业的合适人选,产生许多企业想法,找出最适合你个人情况的那个企业想法。
2.IYB(Improve Your Business)“改善你的企业”:培训课程是ILO开发的“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SIYB)系列培训产品中的一部分。IYB培训的整体目标是促进私营企业发展、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短期目标是使微小和小型企业的老板能够为企业的主要职能部门建立基本管理系统,从而改善企业的经济效益。而相应IYB学员应该具备以下素质:能够以培训采用的语言进行读写和基本的计算;是一家小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并且经营他们自己的企业已经至少6-12个月时间;愿意付费获得培训服务等。IYB培训的内容主要包含以下6个方面:市场营销、采购、存货管理、成本核算、记账以及企业计划。
3.SYB(Start Your Business)“创办你的企业”,是SIYB系列培训教程重要组成部分,为有愿望开办自己中小企业的人群定制的培训项目。培训分为十步,分别是第一步“你适合创办企业吗”,第二步“如何找到一个好的企业想法”,第三步“如何评估你的市场”,第四步“如何组建你的创业团队”,第五步“如何选择你的企业法律形态”,第六步“如何利用法律保护企业并承担企业责任”,第七步“如何预测你的启动资金”,第八步“如何制定你的利润计划”,第九步“如何判断你的企业能否生存”,第十步“如何开办你的企业”。
4.创业模拟实训,是指受训学员在讲师的有效指导以及帮助下,在虚拟的商业环境中,进行企业创建和企业经营管理等创业活动的学习与演练的过程。它对积累实践经验,增强创业能力,降低创业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和企业存活率具有重要意义。
参加创业实训,不仅可以帮助创业者树立较强的竞争意识以及创新意识,还可以培养学员的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学员通过企业生产、交易、管理、宣传、财务等相关业务技能的实际操作,更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创业能力,同时掌握相关创业技能,如企业注册、市场营销、税务登记、资金管理等。
创业实训的基本运作方式是在工作岗位上学习。按照实际企业的组织结构和商业操作的程序来经营虚拟企业,从形式到经营都与传统企业一样,只有产品和货币是数字化的。学员通过完成系统地工作任务,如组建企业、分析经营环境、确定企业架构、尝试经营业务等来提自身的社会能力、管理能力和业务能力,体验真实商业环境和商业行为,从而增强其参与市场竞争和驾驭市场的应变能力,降低创业风险,提高开业成功率和提升经营稳定率。
5.网络创业(电商),以徐州市为例,采用了“创业在线”专业的网络创业就业服务平台开展网络创业(电商)的培训工作,该教学平台主要服务于网络创业教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提升创业实践的体验,同时减少创业教学过程中的犯错几率、降低创业风险度以及减低创业资金投入,所以根据实际项目需求引入实训商城、供销系统等作为网创教学平台。以教学平台实训商城为教学演练平台,通过讲师课堂讲授、操作示范、学员演练等方式完成实训商城上从网店开设到运营的全过程教学。以淘宝网、全球速卖通等第三方电子商务网站为创业实践平台,通过讲师课堂讲授、课后辅导,学员实践操作等方式真实开启网络创业。
二、创业培训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现状分析
1. 创业培训需求量较高,但创业培训师资力量薄。大学生群体对于参加创业培训的积极性较高,学生渴望参加创业培训的人数基数较大,且在不断增加,期望通过创业培训系统地掌握相关知识理论,指导今后自己的创业过程。但现有的创业培训师资力量不足以满意要求,会大大降低受益大学生的比重。现有创业培训讲师大部分仅限于参加了创业师资培训的基础教育,并为进一步参加提升教育,对师资队伍的教育应延伸至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中。高校普遍缺乏受过系统培训过的专业创业培训师,并且相对缺少创业经历,所以对创业培训中的实践指导环节存在不足。
2. 创业培训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认识浅表。虽然目前很多高校将创业培训作为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重点抓手,但创业培训并未完全纳入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中,当前,江苏高校已普遍实行学分制的教育模式,而创业培训与相关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实训的学分互认等问题还有待形成具体的标准。尤其针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并非作为教学的主要过程,所以创业培训地位更显不足,创新创业教育要突破以往教育过程的方式单一、效果不强等问题,引入创业培训可切实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过程的学生参与度与认同感,从而真正将所学知识与技能指导实践过程。
3. 大学生创业观念已树立,对创业认同感较高。当今大学生已逐渐摒弃了单一追求到工作稳定、薪资较高等条件的工作单位参加工作的思想,以及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也激发不起90后大学毕业生的积极性,以树立起即可选择就业也可自行创业的新的创业观念。在互联网经济高速发展的现在,创业启动资金少,创业经验不足等问题已经制约不了大学生对创业未来的积极认同,政府及企业的扶持力度的不断增强也给了大学生创业的信心。
4. 创业培训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度有待提高。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与创业培训为一体,专业教育的教学过程指导创业培训的知识培训,同时高校的另一大职能科研,也将改革建立与创业培训乃至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课程体系,从而强化创业培训的理论教育。而创业培训则以其自身的理论与实践内容强化参加培训学员知识体系的构建,进一步强化了学科间的交叉,使得创业培训让学员受益于整个大学教育过程。创业培训最后落实的实践方法也需从学生专业教育的认识规律中习得,具体指导过程例如,选择创业的方向,搜集参考资料,设计创业实施方案,进行评审,总结讨论,再进一步修正方案最终开始实施。
5. 创业培训与其他系列创新创业教育结合度不够紧密。创业培训过程结束后,创新创业教育为创业者提供孵化的各类创业场所,其中包括: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创新工场、众创空间等等远不能满足参加创业培训后开始创业的学生群体,并且各类创业场地没有发挥产业集聚等示范效应。学校举办的创新创业大赛、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创新创业类沙龙等活动与创业培训结合度有待加强,这样尽管采取多种方式宣传鼓励大学生创业,但创新创业氛围的营造还是不足,使得学生缺乏自主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创业培训的对策及建议
1. 加强创业培训师资队伍建设。高校应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创业师资培训,对于已参加过培训的创业导师可进一步系统提高。教师可从日常教学中积累的宝贵教学经验及教学方法与创业培训过程紧密结合起来,尤其是创业培训中较为独特的教学方法,如头脑风暴法、游戏法及角色扮演法等,会大大激发引导学生思考参与的过程,从而提高培训效果的同时学生也产生了新的想法。对创业培训师定期进行考核,可从授课内容、授课效果等方面督促教师更进一步,定期召集所有培训师集体备课,对于之前培训过程所产生的问题与自身的想法相互交流,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
2. 改善创业观念,促进创业目标的实现。从创新创业教育中鼓励学生转变原有的单纯就业的观念,创业培训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创业的渴望,并从自身及市场进行有效分析,从原来的想创业变为现在的敢创业能创业,最终促进大学生群体创业目标的实现。
3. 推进多元化创业载体建设。创业载体及为创业者提供的创业场所,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咖啡等校园创业形式仍存在对市场认识不到位等弊端,高校应与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创业平台,如创业孵化基地、创新工场、众创空间等对创业学生进行扶持,对创业过程进行有效地培训与指导,并提供相应的税费减免、财政补贴等优惠政策,提高创业成功率,与此同时对于已通过该种方式创业初具规模及影响力的应重点扶持,定期在创业场所提供交流学习平台,鼓励创业业务的多元化发展。
4. 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设计科学的课程体系,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标准的构建,将创业培训延伸至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从学分制教学模式的角度,创业培训应与相关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实训实行学分互认,学校乃至全国举办的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可纳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环节做综合考核,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创业热情。
5. 加强创业服务政策的针对性及实效性。在制定创业服务政策以及政策落实的整个过程,需有不同创业群体参与,如大学生创业成功者,企业家,专家学者等,从而进一步细化创业服务工作的内容与方法,并且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人员是非常有限的,所以要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必须依靠经验丰富的群体去带动整个群体。通过对创业者及其创业环境的充分了解,才能做到精准帮扶,将补贴发放环节实施量化,给出严格的标准。同时面向大学生的创业群体可根据其创业想法进行可行性评估后适当降低政策的条件限制,给予更多的优惠政策等。
创业培训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有较强的针对性及实用性,是社会对人才需求变化的需要。通过创业培训的大规模开展,切实加强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水平,从而更好地为国家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输送创新创业类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林雅乾.SYB创业培训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2]田硕.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05).
[3]郁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创新人才教育研究,2015(19).
[4]黄湖滨.大学生创业培训基本模式及其选择[J].焦作大学学报,2014(04).
关键词: 高职院校大学生 创业能力 创业教育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要增长点更是首当其冲。面对这种形势,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无疑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而高职院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迫切需要对学生进行创业能力培养与教育,使创业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一种新趋势。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
一、调查概述
(一)调查目的。
通过对辽宁省5所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抽样调查,基本掌握辽宁省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现状,分析影响大学生创业的因素,并提出有效的创业教育对策,为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提供参考依据。
(二)调查内容。
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大学生创业的态度与看法、创业的目的与动力、创业能力的自我评价、影响创业的主要原因、对创业需要学校提供的帮助五大方面。
(三)调查对象。
本调查于2013年9月初进行,对营口职业技术学院、辽阳职业技术学院、盘锦职业技术学院、渤海船舶职业学院、大连职业技术学院5所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创业能力现状进行了调查。涉及15个专业,涉及不同性别、年级与类型的学生,使本次调查更趋合理性、代表性、科学性。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982份,有效率为98.2%。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创业热情高,但动力不足。
调查中显示,84.5%的学生对创业表示关注,并显现出较高的热情。仅有15.5%的学生表示没有想过要创业。可在“关于毕业后的打算”这一问题上,绝大部分学生选择了先就业,待机会成熟后,才考虑创业。选择先创业的仅占4.3%。经过进一步的调查走访,近年来,真正创业的学生不足10%,最终成功者仅占4.5%。这说明大学生对创业大多停留在口头或简单的想法层面,决心付诸行动的并不多。由此可见,大学生创业的动力极度不足,还是存在相当泡沫的,创业仍未成为大学生就业的内在诉求。
(二)创业的目的与动力呈现多样化。
调查中显示,对创业目的与动力的理解,有34.7%的学生认为是“展示自我价值和才能”,也有31.2%的学生认为是“发财致富”,只有7.8%的学生将创业理解为是“避免就业压力”的手段。由此可见,更多的大学生把“展示才能和自我价值”作为创业的目的与动力,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与追求,符合他们年龄发展的特点。同时,也有不少学生追求“发财致富”,这不仅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而且反映出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需求。
(三)缺乏创业所需的知识与能力。
调查显示,82.4%的学生没有储备足够的创业知识,对于企业的运作和现代企业管理的相关知识缺乏,大多从书本上认识创业,过于理想化,空有理想抱负,但没有认识到创业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仅仅是技术上的较量,更是经济理念、经营手段等方面的角逐。89.7%的学生认为创业者需要具备很强的创新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组织协调能力、办事能力、适应能力等。但超过66.3%的学生认为自己完全没有创业能力或远远不够。虽然大学生意识到具备创业能力的重要性,但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能真正落实到具体行动的人并不多。由此可见,大学生创业知识与创业能力的欠缺,是制约大学生创业的瓶颈。
(四)缺乏创业资金和场所。
调查显示,有45.6%的大学生认为影响其创业最主要的客观原因就是创业资金。资金是大学生创业的首要条件,没有资金再好的创业想法也难以成为现实,只是空谈。资金缺乏是导致大学生创业难的一个重要问题。另外,多数高职院校还没有意识到对开展创业教育投入资金,更谈不上建设专门的创业教育基地或场所。所以大学生创业只能停在空有想法而没有实践的层面上。
(五)缺乏系统的创业教育。
调查显示,大学生对学校提供创业帮助的愿望比较迫切,认为学校有必要开设创业课程的占63.4%,有必要进行创业教育的占79.8%,希望学校组织学生参加课外实践的占88.2%,这说明高职院校在这几方面的教育缺失。89.6%的学生认为学校开设创业教育有关的课程很少,高职院校没有把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目标和体系中,导致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和基础知识学习严重脱节,无法满足创业素质能力的培养。尽管有些高职院校举办了“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挑战创业杯大赛”,也开设了就业指导课,但学生认为就业指导课只是纸上谈兵,没有实践指导,创业教育的覆盖面和力度有限。由此可见,高职院校无法有力指导和支持大学生开展创业。
三、对策与建议
大学生的创业教育需要社会与学校密切地合作,需要老师与学生共同努力,需要创业理论教育,更需要实践指导。针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应结合各个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采取措施,找到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对策。
(一)大学生个人方面。
调查发现,大学生的创业动力不足,且缺乏创业所需的知识与能力。因此大学生必须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拼搏,积极发挥自己的创业主观能动性,树立创业信心,激发创业潜能,注重自身修养的培养,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这里所说的学习能力不仅是简单的课本知识和技术技能的学习,而且是多方面的知识技能,比如专业知识技能、非专业知识技能、生活知识技能。另外,还要认真分析自己适合哪方面的创业,把握当前有利的环境和政策,清楚地进行自我定位,具备扎实的创业知识,掌握国内外最新的经济发展形势、新技术等,进一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为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大学生还应着重培养和提高自身的组织协调能力、创新能力、适应能力等,为创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高校方面。
1.实行课程改革,完善创业能力培养体系。
要根据高校课程设置,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加快创业教育课程的开发,建立一套系统、完善的创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并纳入正常的教学体系中,实现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实现课堂的创业教育。比如将:“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模拟实训”、“实地考察”、“总结研讨”等部分纳入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教学上通过“创业心理”、“企业家素质”、“创业策略管理”等课程内容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学校要有针对性地编制创业实践教学大纲,编写创业实践指导书,并根据行业的实际任务与企业的实际需求,安排创业设计环节,保证创业实践教学的质量,使创业教育始终贯穿整个大学教育,不断推动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深入发展。
2.建立具有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师资队伍。
培养创业型人才,关键在于师资队伍的建设。然而在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中,极少教师接受过专门的创业教育培训,自身从事或参与创业实践的教师也很少,绝大多数教师缺乏社会实践经验,缺乏以外其他职业经验,更缺乏创业经历。因此,建立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创新精神,既懂得创业理论又有创业实践经验,乐于教书育人的高素质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已刻不容缓。高职院校要切实加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通过“请进来”,即聘请创业成功、乐于奉献、责任心强的成功企业家,技术专家,具有创业经历的毕业生和校友,政府有关部门的专业人士到学校开展讲座,担任创业课程教师等。另一方面通过“走出去”,即让教师参加各种与创业教育相关的培训,定期让教师到企业中实践,进行亲身体验,以亲身经历和体会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丰富学生对创业的感性认识,鼓励教师和企业人员合作开发研究创业项目,并将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之中,充实教学内容,加强创业教育。
3.组建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开拓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平台。
调查发现,大学生创业困难的主观原因是缺乏创业经验和能力。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高职院校要成立创业中心,组建创业实践基地。可以通过发动大学生、院系和学校三者联合创办高校科技创业园,让园区成为师生创业的“孵化器”,在这里学生创业工作以模拟企业的方式运行,并为一些有市场发展潜力的创业项目提供一定的资助,提供全程指导和专家咨询服务。利用校内资源组织学生进行创业实践体验,成立大学生超市、家教服务中心、教育培训中心等实体,在创业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创业的全过程。学校还可以通过与企业及社会团体的联系,签订实习基地协议,让学生感受到企业文化,体验创业的艰辛,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总之,创业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新形势下高职院校适应市场需要的教育任务之一。要实现大学生的成功创业,不仅要提高大学生自身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而且要为高校、政府、市场等各方面提供服务,营造良好的大学生创业环境,发挥大学生的优势,促使大学生创业活动的蓬勃发展,最终达到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缓解日益扩大的社会就业压力、促使经济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侯文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9).
[2]钟玉泉,彭健伯.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15).
[3]姚圣梅.当前大学生创业的机遇和挑战.思想教育研究,2010(5).
[4]郭秀红.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对策.高教论坛,2011(34).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创业教育 支撑体系
党的十七大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强调“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教育部下发《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创业基地建设,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大学生自主创业扶持政策,强化创业指导和服务,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实现突破性进展。
开展创业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需要,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是高等教育发展、实现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需要。作为中国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院校,如何通过开展创业教育引导和鼓励学生走创业之路,是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现实课题。
一、建构校园创业文化氛围体系
高职院校应依托地方特色,结合区域经济发展规律,努力建构创业教育校园创业文化氛围体系。21世纪是创新创业的时代,新时代的大学生要具有创业的理念并为创业随时做好准备,大学生创业理念的培养需要高职院校进行创业文化氛围体系的构建。高职院校通过创业文化建设,在校园内营造一种弘扬、尊重和重视学生创业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创业意识、创业精神成为校园文化、校园精神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创业文化建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引导学生追求以创业为自我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将创业理念深深植根于头脑中,并在实践中不断升华为创业精神。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舆论引导、创业活动等形式构建创业文化氛围体系。收集创业典型人物和事迹,树立勇于创业的榜样,形成示范,用广大学生身边实实在在的成功创业者的事迹感召青年学子,激发他们的创业欲望。成立大学生创业指导中心,开展丰富多彩的创业实践活动,举办大学生创业论坛、大学生创业文化节等活动。
二、建构创业教育理论研究体系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仍处于起步和试点阶段,创业教育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可操作的实用性创业教育理论研究成果缺乏,同时还没有形成比较成熟、多层次和系统性的创业教育模式。有数据显示我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还不足2%,而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已达20%,说明我国的创业教育程度远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创业教育理论研究的不充分是制约创业教育向更高层次发展的主要原因。
高职院校应利用自身人才高地优势,成立创业教育理论研究机构,以研究机构为载体,充分发挥高校教师的理论研究能力,并结合工作实践广泛开展创业教育的研究工作,以及学术研究和学术活动,向社会推介科研成果,组织开展各种对外交流活动,建设一支有一定影响力的研究队伍,为学校领导进行决策和各部门的工作提供咨询和信息服务,为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智力贡献。创业教育研究机构应该成为连接政府、学院、企业和创业者的重要桥梁,发挥教育培训、决策咨询、信息服务、个人指导等多重功能。
三、建构创业教育服务保障体系
创业教育的开展是政府、社会和高校共同的责任,高校作为创业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应该在制度保障、氛围营造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成立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加强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的组织协调,构建高效的组织保障体系。根据创业教育开展的实践,制定出台创业扶持制度,通过不断完善各种制度建设来增强学生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使学生创业活动的开展更加合理化、阳光化。
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工作的同时,还要为政府制定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献计献策;与此同时,学校应广泛开发和利用社会资源,引进各种合适的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借助社会资源来助推大学生创业。
四、建构创业教育阶段教学体系
创业教育的开展应根据不同阶段创业学生的需求进行,这样可以做到有的放矢、科学合理利用教学资源,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分阶段针对性开展创业教育是义乌工商学院多年创业教育工作取得成功后总结出的宝贵经验。
(一)创业筹备阶段――创业意识教育。
学生创业活动的源头是创业意识的萌芽,但创业活动的真正启动应当从创业筹备开始算起,创业筹备阶段主要开展的是创业意识教育。创业意识是指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对人起动力作用的个性心理倾向,包括创业需要、创业动机、创业兴趣、创业理想、创业信念和创业世界观等。
创业意识的培养以及激发,可以在新生始业教育活动中广泛开展,可以在校园创业氛围的营造中开展,可以在就业指导课、职业生涯规划课中开展,除了教师在课堂上的传授外,更重要的是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产生创业的冲动。实践证明,勤工助学和志愿者服务是最好的培养学生创业意识的实践活动,高职院校应该鼓励广大同学积极参加勤工助学、志愿者服务。
(二)创业发展阶段――创业通识教育。
创业发展阶段是学生创业计划的实施阶段,在该阶段主要实施的是创业通识教育。通过参加社会实践,积累实践经验,并在实践过程中觅得商机,创业意识的萌芽已经产生在大部分学生的脑海中。
创业计划的周全性、创业项目的合理选择是创业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是创业成功的基础。在创业发展阶段创业导师的指导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创业导师为学生创业项目的选择、计划的实施提供咨询,同时还要进行学生创业知识需求调查,根据学生的需求集中开设创业指导课程。创业导师在指导学生创业实践的同时,努力做好创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心创业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创业成熟阶段――创业职业教育。
创业成熟阶段是学生创业活动发展稳定的阶段,在该阶段主要实施的是创业职业教育,按照培养未来企业家的标准开展创业教育。
高职院校可以成立创业学院,招收创业成熟阶段的学生进入。针对创业成熟阶段的学生开展创业职业教育,创业职业教育属于“精英化”创业教育。创业职业教育侧重于“开办企业”、“完善企业”、“壮大企业”等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操作,为学生传输创业专业知识,着重提升企业家素质,培养能提供就业岗位的创业者。
创业学院可以设立企业家素质形成、人力资源管理、工商税务、营销策略等创业课程,邀请工商、税务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为创业学生进行相关知识讲座,可以引进电子视频课程,学生自行安排时间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应视频课程的学习,并按照要求通过网上交作业的形式完成学习报告,创业学院开设的创业辅导课程可以替代创业学生原专业相关课程的学分。
毕业时,学生按照要求修完创业学院的课程,学院将为创业学院学生颁发“第三本教育护照”――创业学院结业证书。创业学院的成立可以将创业教育系统纳入学校教学体系,通过开设创业教育课程为学生传输创业专业知识,着重提升企业家素质,帮助创业学生带着较成熟的项目走向社会,培养能提供就业岗位的创业者。
五、建构创业教育实践实训体系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目标,就是通过实施创业教育来改变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发挥大学生的个性,丰富创业知识,激发创业兴趣,形成创业能力,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创业能力的提高,不能完全依靠课堂学习达到,要为学生创业活动的开展搭建平台,为其提供施展才华的场地和空间。
(一)搭建创业孵化平台,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为提高创业学生的创业成功率,高职院校可建立创业孵化园区,给刚走上创业之路的学生们提供创业平台。创业孵化园区的建立除了能够给创业的学生提供一个工作的平台,更重要的是学院鼓励扶持学生创业的象征。
(二)搭建创业大赛平台,提高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
学校应积极鼓励支持学生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类创业计划大赛、创业实践比赛,通过参加创业大赛不仅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为学生创业获取一定的资金支持,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专家评委的认可,增强学生的自信自强意识。高职院校应设立创业奖,举办创业大赛,这样可吸引和激励更多的学生关注参与其中。创业奖的评选,让从事各种创业模式的优秀创业学子脱颖而出,同时给予创业资金的扶持;创业大赛的开展,能让更多的同学了解创业,并给参赛的选手一个展示能力和才华的机会,同时还可引进更多的商家为学生创业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持。
创业教育利国利民,建立科学合理的创业教育支撑体系是开展创业教育的关键。高职院校应该立足自身教育的特色和优势,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大力开展创业教育的政策,擎起开展创业教育的大旗,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创业人才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陈龙春,杨敏.大学生创业基础[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2]丘桂凯.增强大学生“四种能力”探赜[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
[3]黄晓虹.增强大学生“四种能力”对高校教师知识的新要求[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7,(10).
[4]王建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论[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4),3.
[5]戴育滨.构建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8.10.
关键词:创业胜任力;提升策略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视角的我省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路径研究”(项目批准号:HB15JY071);河北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课题:“构建‘四位一体’的大学生创业社会支持网络路径研究”(课题编号:JRS-2015-1046);河北省社科发展课题:“新常态下河北省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提升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15030356);2016年河北省社科联民生调研课题:“京津冀协同发展新形势下河北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提升策略”(项目编号:201601113)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0月9日
一、创业胜任力概念及内涵
1973年,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提出了胜任力一词,自此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被引用到不同行业分析不同群体的胜任能力。根据戴维教授的观点,创业胜任力是指能够将成功创业者与失败创业者区分开来并可以进行测度的个人特征。为了便于读者了解和把握,本文按照“这些特征是否能继续发展,是否能被改变的标准”试着将这些个人特征总结划分为两大部分,即“创业特质”和“创业技能”两部分。
创业特质是指从成功创业者身上抽象出来的、区别成功创业者与失败创业者的、相对稳定、难以改变的、独特的个人特质。创业特质可以分为生理特质、心理特质及社会特质三部分。生理特质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健康状况等个体特征。创业是一个极其艰苦的工作,没有健康的身体,创业工作将难以进行;另外创业者的性别、年龄等生理因素也对创业活动有直接的影响。心理特质包括创业者的心态、信念、毅力、抗挫折能力等,对创业活动有重大影响;过硬的心理特质是创业者成功创业最重要的前提。社会特质包括个人的家庭背景、社会关系等。尤其是目前我国的创业工作正处于起步阶段,创业环境还不完善,使得血缘、地缘、业缘、学缘关系在创业过程中的作用凸显。一般来说,同等条件下社会特质越强的创业者在创业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可能性也越大。
创业技能是指通过后天的学习及训练可获得的、能保证创业活动顺利进行的知识和能力。概括来说创业技能包含了把握市场机会技能、整合资源的技能以及管理团队的技能。
二、创业胜任力现状
按照上述创业胜任力的概念及内涵,本课题对河北省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现状做了粗略调研。调查对象为河北省高校的在读大学生和部分毕业3~5年的毕业生。通过调研发现河北省大学生普遍存在创业胜任力不足的现状,具体表现如下:
(一)缺乏创业信念。创业是笔额外的风险投资,在创业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矛盾和困难,因此具有好的意志品质、不懈追求的精神及平和的心态,往往可以增加创业成功的筹码。然而通过对近几年曾涉足创业的大学毕业生的情况分析来看,不少创业者往往对创业的艰苦性心理准备不足。由于缺乏承受挫折的准备,稍遇失败就心灰意冷,怀疑自己的能力,害怕承担风险,导致在创业过程中半途而废。这就要求创业者事前就要预见到创业的艰辛、风险和可能的失败,需要有坚定的信念,并做好面对的心理准备,以顽强的意志承受这一切。
(二)缺乏创业认知。创业是一种全面的素质挑战,大学生的活动范围有限,与社会接触少,在处理社会事务时,由于经验不足,眼光有限,难免欠考虑;大学生长期“呆”在校园里,对社会缺乏了解,对商场上的待人接物不太适应,缺乏必要的经验和技巧,在与生意合作伙伴交往方面往往会遇上意想不到的困难;创业意味着方方面面的事情都需要自己处理,如工商、税务等部门都要进行沟通、打交道,涉及面特别广,这对于缺乏创业经验和社会关系的学生来说并不容易。
(三)创业知识和技能掌握较少。创业需要企业注册、管理、市场营销与资金融通、沟通技巧、风险管控等多方面的知识,大多数学生创业者对这方面的知识储备远远不足。据了解,大学生对创业知识的了解和学多来源于媒体资讯、社会宣传及同学朋友间的相互交流,而来源于权威部门创业教育及培训的只有不到四成,这无疑让许多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遇到困难或瓶颈时感到十分迷茫而无从入手。而不管从政府层面还是社会层面,类似的正规培训不是很多,即使有,昂贵的培训费用也让许多人望而却步,仅靠学校创业中心的一些培训,远远无法满足大学生创业者自身需求和企业发展需要。
(四)缺乏创业需要的核心技术。调研发现,缺乏创业需要的核心技术也是导致很多大学生创业失败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受学历、学识、专业等因素的限制,很多低学历、见识少、专业能力不高的创业者,在创业中很难拥有强竞争力的核心技术,使得这些创业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困难重重、难以立足。
(五)缺乏筹措资金的技能。资金是制约大学生创业的最大瓶颈。没有资金,再好的新技术、再吸引人的创意也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对于创业的大学生来说,资金困难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从起初的创业启动资金,到企业平稳发展,再到扩大规模、扩大市场都需要有充足的资金做后盾。有调查显示,四成大学生认为“资金是他们创业的最大困难”。大学生创业者在策划创业方案时很难找到融资对象,其创业资金主要来自家庭支持和自己积累两方面,而来自银行贷款和政府资助的比例较小,这就使得大学生创业者们经常捉襟见肘,无法做到扩大规模,开拓市场。
三、河北省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提升策略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时期,形势凸显提高国民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此,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胜任力对于培养社会需要的创新创业人才、促进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各高校可通过健全创业教育体系、优化创业教育内容、重视创业实践演练等途径来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胜任力。
(一)健全创业教育体系,提升创业胜任力。创业胜任力的提升,依赖于创业教育体系的健全程度。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近年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加强,取得了积极进展,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毕业生创业就业、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主要是一些地方和高校重视不够,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与实践脱节;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欠缺,教学方式方法单一,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实践平台短缺,指导帮扶不到位,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亟待健全。因此,各高校应重视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来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切实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胜任力。
(二)优化创业教育内容,提升创业胜任力。大学生的创业活动大多开始于大学阶段,因此大学成为大学生创业的萌芽时期。创业胜任力中的素质、知识、技能等都可以在这一时期得到集中的培养与锻炼。创业者必须具备的机会识别能力、市场把握能力、经营管理能力、战略决策能力以及人际关系能力等,都是可通过各种课程的设置和实践环节的安排来得到锻炼和提高的。创业知识中的专业知识大多也是通过高校教育而获取的;由此可以看出,高校的创业教育已经成为大学生创业者提高自身创业素质的最直接有效的通道。因此,各高校要积极营造氛围,重视创业文化建设,优化创业教育内容,让大学生通过在学校的创业文化和各种创业活动来培养自身的创业素质、创业特质和创业技能,以切实提升自己的创业胜任力。
(三)重视创业实践训练,提升创业胜任力。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提升离不开创业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各高校要切实重视大学生创业实践训练,要加强专业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创业实验室和训练中心建设,促进实验教学平台共享。各地区、各高校科技创新资源原则上向全体在校学生开放,开放情况纳入各类研究基地、重点实验室、科技园评估标准。鼓励各地区、各高校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建设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和小微企业创业基地,作为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建好一批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创业示范基地、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和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完善国家、地方、高校三级创新创业实训教学体系,深入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扩大覆盖面,促进项目落地转化。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支持举办各类科技创新、创意设计、创业计划等专题竞赛。支持高校学生成立创新创业协会、创业俱乐部等社团,举办创新创业讲座论坛,开展创新创业实践。
(四)营造创客氛围,提升创业胜任力。创客泛指那些喜欢自己动手,通过创造与分析将想法变为现实的行动者。多年前,欧美创客通过自己的创新创意并动手设计,用不到波音公司1%的成本研制了具有强大功能的无人机,由此展示了创客这一群体惊人的创造力量。如今,这股创客浪潮正席卷中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升为国家战略。高校作为一个教育平台,应努力创造“以人为本、面向学生、推崇创新、支持创业的创客氛围”。这种氛围能为学生日常创新创意实践提供一个更真实的环境,有助于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性的学习活动,实现实践教学与创新发展融合的目标。作为一个服务共享平台,高校创客空间要促进不同兴趣团队、工作室、实验室成员与外部创客空间成员的沟通交流。高校可以通过组建学校、社区、企业、政府合作联盟,为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训练营、创业培训等低成本、一站式的特色服务,帮助创客对接创投机构,为创客提供项目推介、投融资服务。可以通过创客空间对接合作企业,为中小企业对接政府机构、落实政策扶持,提供技术与管理培训、投资管理、专利申报服务等,以切实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胜任力。
四、结语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时期,形势凸显提高国民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与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提出的新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在创业人才培养工作中的短板效应愈发明显,大学生创业胜任力亟待提高。各高校如何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创业胜任力值得深思!本文从健全创业教育体系、优化创业教育内容、重视创业实践训练、营造创客氛围等四个方面对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胜任力做了初步探讨,以期为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提高有所裨益。
主要参考文献:
[1]袁薇.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内涵解读及提升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6.2.
[2]郭玉娟.创业教育视角下创业胜任力模型的重构[J].创新创业,2016.4.
[3]武亮.基于胜任力的大学生创业困境、破解与对策[J].商情,2015.48.
[4]谷力群,王玉.“80、90后”青年的创业胜任力调查研究[J].现代商业,2015.29.
[5]常海霞,牛永军,刘建辉.构建创业教育实践体系提升大学生创业胜任力[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