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中级职称专业技术总结

时间:2022-08-13 16:47:16

导语:在中级职称专业技术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中级职称专业技术总结

第1篇

关键词:会计人员;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级;考试经验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5-0133-02

随着会计工作在经济管理活动中的重要地位不断凸显以及职场竞争的不断加剧,我国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以下简称“中级职称考试”)的报名人数逐年攀升。与巨大的报名热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每年的缺考比例也大得惊人。结合财政部每年公布的实考相关数据及笔者的观察,缺考率在60%左右。要想顺利通过考试,不只需要坚定的毅力,更需要掌握一套适合自身的、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笔者已通过考试,以下是在复习备考方面总结的一些体会和经验。

1 定目标、排时间

中级职称考试包括三门课程:《中级会计实务》、《财务管理》和《经济法》。2010年度各们课程的考试大纲和教材都有比较大的变化。2011年度沿用上年度的考试大纲和教材。新的大纲和教材对很多章节进行了调整,并增加了很多新的知识点,不论是“质”还是“量”都是一次升级,并且考试题量大、时间紧,大有朝CPA考试看齐的趋势。比如《中级会计实务》新增了一章“股份支付”,第五章长期股权投资增加了成本法与权益法的转换、共同控制资产和共同控制经营等内容。《财务管理》新增了一章“税务管理”。考试内容的增加和难度的提升给老考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而新考生面对砖头厚的教材、习题册也不免产生畏难情绪。

中级职称考试要求在连续两个考试年度内通过这三门课程,但“长痛不如短痛”,最好全力以赴,一次全部通过。从报名到考试有七个月的时间,看似很长,但去掉休息、工作等时间,能真正用来复习备考的时间少之又少。复习要早做准备,尽量不要等到已经报名了,才开始复习,要早些从心理、时间、考试资讯等方面做准备,协调好工作、家庭与复习备考的关系。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报名中级职称考试的人大都具备若干年的会计工作经验,已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要给自己设定必过、一次性过三门等目标。但能做到始终朝着目标努力,不轻易放弃并不容易。复习备考贯穿于繁忙的工作、家庭生活中,专门的复习时间不多,只能利用有限的业余时间,压力很大。很多人都是由于考试太难、懒于复习等原因半途而废,甚至缺考。因此,当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不要随便放弃,而是要积极通过网络答疑、向周围人请教等渠道攻克重难点知识。

如何合理安排三门课程复习时间的长短因人而异。不熟悉的课程应适当多安排些时间。一般而言,根据难度,安排时间最多的应当是《中级会计实务》,其次是《财务管理》,最少的应当是《经济法》。复习过程中千万不要随心所欲、顾此失彼:简单的内容愿意学,复杂的内容连碰也不愿碰。中级职称考试是标准化考试,试题对知识点的涵盖非常广泛,越难的内容越容易出大题。

2 析内容、确难点

每年的教材直到1月份左右才出版,此时才着手复习,有些为时过晚。尽管有可能赶上考试大纲做调整,但总体框架变化不大。应尽早下手,分析考试内容,明确重难点,从而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复习效率。

大多数会计人员从事的是会计实践工作,用到的是会计的基础知识,侧重核算,对会计准则中长期股权投资、所得税、外币折算、合并财务报表等较抽象、较难的内容接触的不多,而且《中级会计实务》的知识容量是最大的。《财务管理》很多观点都是来自欧美会计学者的专著、论文,用到了数列、极限、概率分布等数学方法。预算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等是重难点,也是分数聚集点。对《经济法》的复习是最轻松的,既不需要会计核算,又不需要数学模型进行计算,大多是需记忆的内容。公司法、证券法、合同法、企业所得税法等内容无论是对考生的实际工作,还是对复习备考,都是重难点。

3 建模式、巧方法

3.1 建立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并努力坚持

受报名条件所限,报考中级职称考试的人大多为在职人员,工作、生活的压力很大,复习时间非常宝贵,况且还需面对三门课程。建议可采用“零碎时间+大块时间”的学习模式。由于《经济法》各章之间没有太大联系,知识点较零碎,所以可充分利用零碎时间进行理解和记忆。遗忘是正常的,对于数字较多的内容,如公司法律制度中有关股东大会的召开条件等,要多重复背诵,不要混淆。《中级会计实务》和《财务管理》适合利用晚上、双休日、小长假等大块时间进行学习。这两门的知识是块状的,并且各章之间的联系较紧密。不论采用何种模式进行复习,贵在坚持,高得惊人的缺考率即印证了这一点。

3.2 使用高效的学习方法

学习时切忌搞题海战术。每门课程配备一本教材和一本练习册即可,一般不需额外的资料,也免得给自身增加太大的负担。

第2篇

本人自2010年入司以来,先后参与 XXX 等项目的研发工作。积累了丰富的项目实践经验,伴随着项目的落地收获颇丰,在2015年担任部门技术副总监,全面负责部门北京中心技术把控工作。随着公司走出去战略和部门提升市场化竞争能力的要求,积极开展部门产品化思路的设计、研发工作,沉淀业务应用公共组件,提高项目交付能力。

个人学习方面,积极参与公司具备的项目管理及技术技能相关培训,使自己的眼界不断开阔,同时也以公司技术专家委员会的名义参与公司内部组织的技术沙龙,分享心得体会。在2016年参与集团组织中级职称评定,并获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中级职称。

目前主要负责工作简要描述

(一)参与业务拓展,

参与业务线产品规划设计,并辅助业务线拓展、储备方向填报、及技术标书编制等工作。并负责业务线及项目的研发进度管控。

(二)技术研发能力,提高交付能力。

组织各业务线遵循部门统一技术路线,交流共性问题,提高部门协作,提高生产率和交付能力。

(三)团队建设能力

协调组织新员工参加集团统一的入职培训,了解主营业务。在项目组负责人与组员间建立师徒关系,加强传帮带效果,提升团队整体能力。

后续工作思路

(一)目标分解到位,思想转变到位。

遵循部门三中心定位,加强应用中心建设,围绕相关制度完善、任务强化执行,提高项目交付能力,加快转变思路,达成部门按照市场化模式运营的年度目标。

(二)狠抓主要矛盾,提高交付能力。

1.加强执行力,凡事闭环处理。

2.加快新技术应用,革新。

第3篇

一、改革前医院现状及改革的主要困难:

(一)现状:

本院在20*年前只是一个人员不足30人、年收入不足30万元、业务用房不足400平方米的小型医院。1998年与县卫职校、县眼病所合并后,购置原印刷厂办公楼开展业务,现有正式职工55人,临时职工20人,床位60张,6个临床科室及3个管理科室,年收入近200万元。

(二)改革的主要困难:

1.人员编制严重不足。我院现有编制75人,按现有床位计算更多,而现在实有职工才55人,竞岗的面太窄,人才可选择性太低。

2.起步晚,人员技术结构不合理。我院近半数人员来源于卫校和眼病所,而且由于原中医院条件限制,人员专业技术普遍较差,致使我院人才结构不合理,尤其是中医人才溃乏,难以形成中医特色。

3.人员年龄老化,思想守旧。我院40岁以上人员约占50%,部分人员业务基础差并且思想保守,阻力大。

4.由于所购房屋结构不符合医院要求,不利于科室的设置和业务的发展。

二、改革完成情况:

1.20*年5月底,完成了改革的宣传动员、岗位调研工作,完成《××县县医院人事制度改革方案》、《××县县医院人员聘用制度实施细则》、《××县县医院搞活内部分配暂行规定》、《××县县医院岗位设置、岗位说明及定员方案》等四个方案制度的制定、通过与审批工作,完成《××县县医院竞聘应试说明》的编写等全部前期工作。

2.20*年6月完成了13个中层干部岗位、18个中高级职称岗位的竞聘工作。

3.20*年7月完成了全体职工双向选择、竞争上岗工作,以及未聘人员的安置工作。

三、改革的结果:

1.中层干部岗:院内16人参与竞聘,有12人受聘,1个岗位空缺。

2.高级职称岗:有5人参与竞聘,4人受聘。

3.中级职称岗:有16人参与竞聘,14人受聘。

4.初级聘为中级职称的6人,中级聘为初级的1人;中级聘为高级职称的2人,高级聘为中级的1人;转岗聘用的有1人,待岗培训3人,提前退休4人,内部退养1人。

5.总空岗28个,因各种原因未能实现招考,现我院临聘职工27人。

四、改革的成果:

1.体现了“职务职称能上能下,工资福利可高可低”的指导思想。

2.体现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分配原则。

3.使一批年轻技术骨干能够脱颖而出。

4.增加了单位用人和分配的自,理顺了人事管理关系。

5.促进了职工工作积极性,改善了职工服务态度,增收节支。

五、经验总结:

本院的改革较为顺利,没有过激言行等不稳定因素出现。总的来说,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准备充分,宣传到位。我院召开了3次全院性宣传动员大会,十余次中层干部学习动员会,各科自行学习省州文件若干次,发放各种相关文件及调查问卷百余份,个别谈话十余人次,制度公示2次。

2.发扬民主,健全制度。医院根据医院管理学上的要求,发放岗位调查问卷七十份,再根据80%以上职工的意见,科学编制各岗位说明书,并分别制定了前述四个方案,经两次公示和修订后,全部以94%以上的赞成票在全院通过。

3.公平公开,坚持原则。改革全程都处于职工和人事、卫生、纪检的监督之下,真正做到了公平竞争、择优录取。

第4篇

【关键词】软件自主开发 无纸化办公 提升水平

1 软件开发目的、意义

职称评审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公司职称评审工作一直以来都是采用手工方式进行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很低。申报人员需要填写多份表格,以书面方式反映他们的各项水平以及实际工作能力,并且需要将反映其水平的各种证明材料一并上交。使用电脑的只是实现word排版、Excel制表等基本功能,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评审工作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很低 ,申报人员上报的材料信息量很大,各级管理人员和评审人员只能对众多的申报材料进行手工审核,开评审会议时占用时间较长,投票打分表决结果还要靠人工计算。这都制约了申报信息处理的效率,无法从横向纵向等方面去考量称申报人的技能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数据安全患,也相应的降低了在职称评审过程中的公开透明程度,不利于数据的分析与统计工作。

每年申报中级职称人数的都在不断增长,中级职称的人数占全公司百分之四十之多。如此众多人员需要上报的信息量也是巨大的,职称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压力越来越大。此项工作的信息化可以使其在职称评审工作中大量重复性的工作通过计算机做自动处理和有序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无纸化办公,使职称管理人员从大量繁杂、重复性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可以通过笔记本电脑、手机等移动终端进行材料的审核处理、投票操作、查看人员情况统计分析、打分情况汇总等。从而达到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提高工作质量上,提高政策评审工作的高效性和规范性。

2 前期可研及工作基础

目前,全公司尚无统一的中级职称评审系统,同行业兄弟单位虽有自己的中级职称评审系统,由于填报要求、评审条件标准、业务流程等与我单位有很大差异,且属于定制系统无法适应我公司的中级职称评审工作的需求。经过反复的业务需求调研、可行性分析等工作,决定开发适合本单位自身特点的一套基于B/S模式的信息管理系统。此系统是为提高我公司人力资源部职称评审管理信息化效率和水平并且实现数据、评审工作流程统一的系统。

本次开发平台我们选择了金富瑞公司的UCML应用框架开发平台,此平台是以C#开发语言和JAVAScript为基础的。UCML开发平台与微软公司Visual Studio平台相比,可以直接使用标准模块,快速开发高效部署,更贴近业务需求,功能强大便于系统日后的维护和升级。硬件方面我们配备了Web服务器、开发平台专用服务器、防火墙等设备,满足开发需要。

本系统整个设计阶段遵循思想和原则如下:

(1)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无纸化办公,降低人力、物力的消耗。充分发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特点,为中级职称评审工作做出新的贡献。

(2)自顶向下、逐步细化、模块适当。系统模块之间遵守低耦合高内聚的原则。模块规模适中,尽量分解成具有单一功能的模块。

(3)适应性、灵活性和可靠性。WEB应用系统满足不同的运行环境;充分体现出定制开发的特点,满足业务要求。系统还需要具有很好的可扩展性,能依据系统要求的变化,完成系统的扩展。

(4)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该及时做出解决方案并迅速解决问题,保证系统的正常工作。

(5)确保系统的安全性。提供不同数据访问权限的设置,操作的权限限制。身份认证、数据备份、防火墙等安全措施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3 业务流程模式梳理

3.1 申报人员资格申请

职称申报人员首先进行资格申请,填写本人的基本情况信息、现任职称、现任职称时间、工作年限等;选择拟申报的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类型专业组(港航、机电安装、铁路等)中的一个系列。经本单位系统管理员审核确认申报资格后,批准登录系统。

3.2 申报人员资格审查

本单位管理员对本单位申报人员资格申请情况进行查阅,并对其进行审核。申报人符合申报职称的基本条件、资格的即为审核通过。

审核不通过的情况包括:信息填写错误需要进行退回修改;不符合申报基本条件即为不通过两种情况。

3.3 材料填报

申报人员的账户被审核通过后就可以登录系统进行在线的申报操作。进入系统后,申报人员按要求逐项录入个人申报信息、工作经历、培训经历、工作业绩、个人业务总结等,上传证明材料:外语证书或免试证明、计算机证书、获奖证明、论文等,以供专家评委评审时审阅。保存后可以进行整体查看,确认无误后提交给本单位职称管理员进行审核。

3.4 审核阶段

首先由申报人所在部门负责人对其基本信息等相关材料的真实性、有效性、完整性进行审核;审核无误后,填写《单位推荐意见》并呈报所在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门对申报人员的参评资格进行审查。

审核通过的填写《任现职期间历年考核登记》、《考核鉴定》、《呈报单位意见》等并进行批量上报给公司总部人力资源部。

公司总部人力资源部经过对材料的审核、汇总,经过初审、再审后,组织评审工作。

3.5 评审阶段

分组评审中,评委会各专家对分配给其的申报材料进行评审,填写评议组或专家意见。对材料的审核完成并通过评审会审核后,专家评委进行小组投票表决。根据投票的结果,系统自动计算出通过的人数、得票率、不通过人数等数据,供评审小组长参考并宣布结果。

通过小组投票的人员在全体专家评委的最后表决会上再进行大组讨论,对所有申报人的材料进行投票,根据投票的结果,系统自动计算出通过的人数、得票率、不通过人数等数据,供评审委员会组长参考并宣布最终结果,并形成最终决议填写评审组织意见,至此本年度的评审工作就完成了。

4 主要开发功能

本系统要实现的主要功能有:用户注册、用户登录、填写申请表、相关证明材料上次、修改密码、在线审核、专家投票、搜索、结果统计、用户管理等。

根据系统要完成的目标以及对中级职称评审业务流程的梳理分析,确定了系统的主要有5个模块:用户管理、申报管理、审核管理、评审投票管理、系统管理。

4.1 用户管理

整个系统的用户分为系统管理员、申笕嗽薄⑸蠛巳嗽薄⑵郎笞家四个类别。

系统管理员负责管理系统的所有资源并对其他用户进行授权。

申报人员进行资格申请,通过后进入系统提交基本信息、获奖情况、培训经历、工作业绩经历、论文等。

审核人员包括:申报人所在单位的部门负责人、本单位人力资源部职称审核推荐小组人员、初审员和公司总部人力资源部职称评审管理人员。

评委专家:登录系统后对申报人员所提交资料的真实性和业务水平深度等进行评定,填写审核意见。

4.2 申报管理

申报人员使用的功能模块,从此处提交自己详细的职称评审需要的各项信息如:基本情况、业务情况、获奖情况,上传相关证明材料。

4.3 审核管理

本模块的作用是实现在上报到评委评审之前,对申报人员的评审资格做出预审,对满足评审条件的填写单位推荐意见、考核意见等,汇总后进行上报。对材料不完整、有错误的可以退回,由申报人员进行修改后再提交。

4.4 评审投票管理

此功能模块由专家评委成员进入,根据分配给的申报人信息、材料、业务水平及推荐意见、考核意见等材料在小组评审会进行讨论、投票表决并填写评审意见。经全体专家评委对所有申报人员材料进行评阅并进行投票表决后,组长填写评审组织意见形成最终评审决议。

4.5 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员对系统的一些参数或功能进行设置如申报年份,申报开放时间等。还为职称管理人员提供投票结果汇总、查询,不合格原因统计汇总,各专业职称汇总、查询、占比情况展示等。

5 软件运行效果

在公司人力资源部的大力支持下今年的职称评审工作中对此系统进行了全面的试运行,操作的易用,功能满足业务需求,数据结果准确、快速得到使用人员的充分肯定,缩短了评审会期,提高工作效率。

系统主要在企业内使用,同一时间使用该系统的用户不会很多,一般是参加本年度评审工作的人员使用。系统的可用性方面,中级职称评审系统能够达到信息处理功能强大,具有导出功能,生成格式统一的报表,统计分析图表,材料呈现直观;可以在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手机等设备上直接操作,界面简洁风格统一,可以让绝大部分管理人员不经培训或稍加培训便可以使用该系统。

对于系统的可靠性,故障发生低于1次/2月,且没有不可恢复的故障。系统能够对数据进行定期备份,数据库使用双机热备方案,当一个数据库服务器发生故障后,数据可以从另一个服务器中进行恢复,并且数据不丢失。一般操作系统的时间小于5秒。

参考文献

[1]Karli Wason,Marco Bellionaso等.C#入门经典[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04).

作者简介

李冰(1981-)女,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为信息化管理。

作者单位

第5篇

一、强化专业技术人员业务培训,继续抓好医务教育。根据我院院情,本着缺什么,补什么,学什么的原则,学以致用,按需培训的原则在医院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选派10余名医护人员到省级医院或内地学习,吸收先进技术,提高技术水平。中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要紧密结合自己的专业,通过自学、脱产学习,自觉严格的补充,增长本专业技术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掌握交叉学科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初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要结合本职岗位,进行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的职务培养,熟练掌握专业技术,参与科研,能解决较复杂的疑难病症。争取请进来,派出去,自己学的原则,想方设法提高专业队伍的业务素质。通过邀请省级专家对我院进行专业技术指导查房、做手术、讲课等形式,提高我院业务人员的水平,支持各科请专家开展新技术、新业务。科室内不定期安排讲课,由科主任负责。积极鼓励专业人员自学,科主任督促查阅业务笔记,医院将业务学习纳入定期效评的范围内。

二、加强医疗管理,提高医疗质量。首先,我院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重点科室为优势,以服务质量赢市场,为求医疗质量发展,做到“四禁”、“五多”,即禁态度冷漠,禁作风推诿,禁接诊草率,禁诊疗粗心;多解释,多安慰,多理解,多温暖,多帮助,使医院服务质量处在全县的领先地位。

其次,各级质控组织认真按各自的职位负责管理工作。建立各级切实可行的质量控制方案和定期效果改评制度,使我院三级查房、会诊、讨论等各项制度得到落实,使各项医疗质量得以充分保证。

第三,要经常教育医护人员明确岗位责任制的重要意义,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定期不定期检查各项医疗情况和岗位责任制的落实情况。对新上岗人员必须进行岗前教育。明确医院的各项制度和职业道德准则,并不断总结经验,扬长补短,改进管理制度。建立医疗缺陷防范措施,医疗事故防范即处理预案,实行医疗缺陷责任追究制,教育全院医务人员将医疗安全放在首位。

第四,加强医疗文书的管理,使各科医疗文书标准化、规范化。定期检查,对不足之处及时反馈,提高改进,使医疗文书的书写达到卫生部指定的要求和目标。开展知情选择活动,个体化服务,认真填写好各项知情同意书。使医院的甲级病历书写合格率达到90%,无丙级病历;处方合格率要求达到98%以上;各项辅助检查报告单达到卫生部门的要求。

三、防止医疗事故,确保医疗安全。要认真做好医疗质量考核工作,严格按医院制定的管理规范、工作制度和改评细则,开展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医疗防范措施和医疗事故处理预案及防范预案,实行医疗缺陷责任追究制,严格按医疗操作规程标准开展医疗活动。组织院内职工学习有关医疗法律法规各项条例。要倡导卫生技术人员刻苦钻研医术,旗帜鲜明,坚决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加强对重点环节,重点科室的质量管理,执行医疗项目的职称等级制。把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从医疗终未质量评价转换到医疗全过程中每个环节质量的检查督促上来。

四、医院各科室全体职工要以高昂的斗志,饱满的热情,高度的责任心,全面按《青海省二级医院评审细则》要求做好各项工作,为医院二次评审达标做好准备。

第6篇

关键词 安徽省 高校图书馆 图书馆员 继续教育 图工委

1982年5月12日,安徽省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1987年12月,改称安徽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简称“安徽省高校图工委”)。1982—2012年,安徽省高校图工委培训图书资料专业技术人员近5000人次。今年适值安徽省高校图工委成立30周年,笔者试图通过对安徽省高校图工委30年来的继续教育工作进行回顾总结,以彰显成绩,找寻不足,为全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馆员的继续教育工作探索新途径。

1 安徽省高校图工委继续教育工作概况

安徽省高校图工委的继续教育工作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2—1999年

安徽省高校图工委自成立以来,即着力于馆员继续教育工作。据笔者统计,1982—1999年,共举办19期继续教育培训班,培训人次约达1300人(见表1)。本阶段继续教育工作呈现如下特点:(1)学员学历层次较低,很多学员只具备中专(含高中)学历。培训内容侧重于图书馆基础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2)学员学习期满,经考试合格,发单科结业证书,晋升职称时可作为参考条件;(3)培训时间较长,多则一年,少则一周;(4)培训形式多样,包括学历教育、专业岗位培训以及专题研讨等;(5)涉及面广,影响大。学员来自全国各地,授课教师大部分为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如赵国璋、朱天俊、白国应、卢泰宏等;(6)学员的学习经费和时间有保障。学员一般由单位推荐,学习经费由单位承担,相关主管部门给予一定资助。如1985~1987年举办的两期全国高校图书馆专业队伍一年制全脱产进修班,国家教委批拨3万元专项经费;(7)具有随机性。培训主要受上级主管部门,如国家教委和省教委的委托开展,没有纳入图工委的年度工作计划。

第二阶段:2000—2001年

皖文字[1999]007号文件规定,自2000年元月1日起,全省图书资料专业技术人员在晋升初、中、高级职称前必须经过继续教育培训并获取培训证书。图书资料专业技术人员每年脱产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中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累计不得少于40学时;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和初级专业技术人员累计不得少于32学时。凡在任职期内未完成继续教育义务的图书专业技术人员,在评聘专业技术职务时,视为不具备条件。皖政[2000]24号文件要求“专业技术人员每年脱产接受继续教育的学习时间不少于国家规定的学时。”皖人发[2001]30号文件对继续教育内容设计与组织实施、继续教育形式与学时认定、继续教育证书的管理与使用、继续教育基地建设与管理等作了全面而具体的规定。

上述文件的相继出台,标志着安徽省图书资料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被纳入政府工作的视野,被赋予制度层面的意义。2000—2001年,图工委利用暑期举办两期培训班,共培训278人(见表2)。本阶段继续教育工作呈现如下特点:(1)培训对象全部来自安徽省各高校图书馆,以具有初中级职称的馆员为主。培训内容侧重于图书馆工作的核心业务,如文献分类、文献编目、文献检索等;(2)学员的学习一般为单位派遣和个人自主要求,培训费用由所在单位承担,相关主管部门没有专项资金投入;(3)授课教师由安徽大学图书馆各部门业务骨干担任;(4)管理逐步规范化。培训时间均为一周,学员学习期满,经考试成绩合格,由基地和文化厅审核盖章后认定72学时,登记在由省人事厅统一监制的继续教育证书上;(5)计划性。继续教育工作被纳入图工委年度工作计划,每年年初上报省文化厅审批备案。

第三阶段:2002—2012年

2001年11月27日,安徽省人事厅认定安徽省高校图工委为安徽省图书资料与情报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省级继续教育基地。皖文职改[2002]266号文件规定:“图书资料专业技术资格实行全省统一组织、统一考试时间、统一考试大纲、统一考试、统一合格标准的考试制度”、“资格考试设置两个级别:图书资料专业初级资格、图书资料专业中级资格。图书资料专业技术资格实行全省统一考试后,各地不得再行评审相应图书资料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皖文人字[2005]232号文件规定:“在现任专业技术职务任职内,按规定参加继续教育并取得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6]皖文人[2011]48号文件进一步规定:“在现任专业技术职务任期内,按规定参加并完成继续教育规定的学时”。上述文件的相继出台,致使继续教育学时成为馆员晋升职称的必备条件之一。

2002~2012年,安徽省高校图工委相继举办以下各类培训班:(一)“以考代评”资格考试辅导班

2002—2012年,安徽省高校图工委开设“以考代评”资格考试辅导班11期,迄今共培训1076人。“以考代评”培训具有如下特点:(1)培训对象为参加初中级资格考试的馆员,均为自主要求,学习意愿强烈。培训内容针对性强,培训效果显著。对于不具备图书馆学学科背景的馆员来说,“为了通过资格考试必须系统地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客观上起到了职业培训的效果”;(2)配备材。培训教材由省人事厅、省文化厅组织专家编写,分别为《文献分类与编目》、《文献检索》、《图书馆工作概论》。2007年对教材进行修订,前两本教材分别更名为《信息组织》、《信息检索》;(3)授课教师全部由安徽大学图书馆学系和安徽大学图书馆具有丰富教学或实践经验的老师承担。

(二)暑期继续教育培训班

2002—2012年,安徽省高校图工委开设暑期继续教育培训班11期,共培训946人(见表3)。暑期继续教育培训呈现如下特点:(1)培训对象为全省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图书馆员。培训内容紧扣图书馆事业发展,追踪图书馆学理论研究或实践热点,旨在通过培训达到促使学员知识结构更新和学科视野开拓的目的。此外,根据省人事厅关于继续教育公共课的年度安排,开设有关WTO、知识产权、终身教育等专题讲座;(2)除了对学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外,加强馆员学术和科研能力培训,以适应高校图书馆学科化和个性化服务的需要;(3)授课老师以安徽大学管理学院从事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教师,以及安徽省高校图书馆从事实践工作的专家为主;(4)实行规范化管理。培训时间均为一周,学员学习期满,经考核或考试合格,认定72个继续教育学时;(5)建立继续教育激励机制。自2005年开始,继续教育学时被列入安徽省教育厅评选全省高校图书馆先进工作者的必备条件之一。

(三)图书馆学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班

为培养适应新世纪信息资源共享以及数字资源建设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安徽省高校图工委与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分别于2004、2006、2011年举办三期图书馆学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共招收学员81人。课程班开设“图书馆理论与方法研究”、“数字图书馆技术”、“文献学研究”、“网络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研究”等14门专业基础课程,由沈固朝、叶继元、郑建明、徐雁等业内知名专家为学员授课。根据图工委秘书处的统计,2004年安徽省高校图书馆出身于图书情报专业的硕士毕业生仅有1人。截至2012年9月份,2004、2006两期研修班已有20人获得南京大学图书馆学专业硕士证书。研修班的成功举办,为全省各高校图书馆储备了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很多学员已陆续成长为所在单位的骨干力量。为鼓励馆员参加学习,安徽省高校图工委建立了奖学金制度,对于获得学位证书的学员每人奖励1000元现金。同时,根据皖人发[2001]30号文件规定,每门课程认定15个继续教育学时,为需要晋升职称的学员创造了更多有利条件。

(四)其他专题培训

随着图书馆数字化步伐的加快,安徽省高校图工委每年与国内外各大数据库商,如万方数据公司、重庆维普公司以及Springerlink、Ebsco、Elsevier等合作举办数据库利用培训,培训人次达上千人。这类培训有如下特点:(1)参加培训的学员一般学历层次比较高,且绝大部分来自网络技术或参考咨询服务等对业务能力要求较高的工作岗位;(2)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践操作性比较强;(3)培训周期短,一般为一天,培训效果往往取决于学员后续的主动学习;(4)授课教师全部由相关机构的专业培训师担任;(4)培训费用由相关机构承担,外地学员只需承担差旅费,经济压力较小。

2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馆员参加继续教育的学习意愿不强

由于安徽省人事厅和文化厅关于继续教育学时的强制性规定目前主要针对职称评定,对馆员的年度考核、职务晋升等没有任何约束力。因此,参加继续教育的学员以具有初中级职称的馆员为主,基本都是因为晋升职称的需要。这反映出广大馆员参加继续教育的学习意愿不强,同时也表明图书馆员这一职业目前没有来自外部的压力,缺少一定的竞争风险。

2.2馆员参加继续教育缺乏时间与经费保障

尽管皖政[2000]24号第十四条规定:“专业技术人员所在单位应保证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但鉴于继续教育学时成为馆员晋升职称的必要条件之一,这给很多图书馆的管理层造成一种误解,认为馆员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是个人发展的需要,与所在馆没有关系。出于这种认识,各图书馆在经费普遍紧缺和人手紧张的前提下,绝大部分图书馆对参加学习的馆员均无法提供经费支持,甚至连学习时间都不能保证。由于缺乏时间、经费的保障,不仅遏制了馆员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而且给教学管理带来一定困难。

2.3继续教育内容的层次性有待细化

安徽省高校图工委目前开设的各类培训,“以考代评”资格考试辅导班和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的内容针对性较强,但由于学员的学历层次相差较大,为数不少的研究生不仅文化层次高,而且大多来自重点院校图书馆,对外交流的机会比较多,专业视野相对比较开阔,而来自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学员,有的学历层次相对低一些,所在馆的业务工作开展主要局限于传统的借阅服务,致使在设置课程时难免会出现众口难调的局面。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细化培训内容,针对不同岗位或不同类型的高校图书馆开展分层次培训。

2.4培训形式比较单一

图工委继续教育主要采取脱产学习形式,以课堂集中讲授为主。这种脱产学习对于外地学员来说,如果所在单位不能提供学习经费与学习时间的支持,确实面临一系列困难。高校图工委根据开设课程内容的需要,安排少量的实践机会,但相对于学员的需求来说,仍显不足。

3 对策和建议

3.1进一步健全继续教育制度

馆员学习意愿的加强,一方面有赖于馆员自身加强对继续教育学习的重视,另一方面也应进一步健全继续教育制度。安徽省现行的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制度全部由政府或相关主管部门出台,主要是指导性文件,为了切实保障继续教育制度的实施效果,图书馆界应建立与之配套的具体措施,如继续教育基金制度、休假制度、激励制度等。具体到各馆,可根据所在馆的人员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岗位要求等,有计划地选派馆员参加培训。同时,各馆应将继续教育经费列入年度经费预算,对馆员的继续教育学习给予资金方面的支持。

3.2争取外部资金的支持

安徽省高校图工委作为全省继续教育基地,应积极寻求外部资金的支持,主要可采取如下途径:(1)争取相关部门专项资金的投入;(2)争取有关数据库公司的资助;(3)与国家相关行业机构合作,寻求项目资助。

3.3丰富培训内容

安徽省高校图工委目前开展的各类继续教育培训,主要限于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今后应进一步丰富培训内容,具体包括:(1)加强职业道德培训。馆员服务水平的高低不仅取决于业务知识的丰富与否,而且取决于馆员的敬业精神与服务态度的优劣等,因此,有必要加强对馆员的职业道德培训,帮助他们树立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2)开设有关心理学、人际交往、仪表举止等方面的课程,提升馆员的职业形象以及与用户的沟通能力;(3)开设有关图书馆事业发展史和图书馆学术史课程,增强馆员的职业自豪感和学科归属感。

3.4创新培训形式

为了激发馆员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基地应进一步创新培训形式,具体可采取如下措施:(1)鉴于图书馆工作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工作,今后的培训应给学员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特别是文献分类、文献编目以及文献检索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2)组织学员外出参观考察,借鉴兄弟院校图书馆的先进服务理念与举措;(3)组织学员进行省内外馆际交流学习;(4)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图书馆丰富的数字化资源开展电子化教学,如建立继续教育资源网,或通过视频、讲座等方式实现异地同步教学。

第7篇

关键词:医疗卫生机构 医药 人力资源 现状

2011年广西相继出台了《加快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的决定》、《壮瑶医药振兴计划(2011-2020年)》等政策,要将中医药民族医药打造成为广西千亿元产业,努力建立起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广西中医药民族医药“311”发展新格局。广西要实现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的中长期目标,需要全方位认识广西中医药人力资源的现状。笔者参与2010年全国中医药基本情况调查(广西部分)工作,综合数据,对目前广西中医药人力资源状况提出以下认识。

一、广西中医药事业所处环境和地位

在广西,现已查明的中草药品种有4623种,仅次于云南位居全国第二,中医药市场前景广阔。随着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广西将作为中医文化对外发展的重要窗口。

广西的区位优势和经济环境为中医文化发展奠定了有力的基础,中医事业蓬勃发展还依赖于中医技术队伍的配置,也就是中医人力资源结构配置。面对有力的外部环境和中医发展趋势,构建适合广西中医发展的中医人力资源结构对广西引领东南亚中医发展事业来说有着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

二、广西医疗机构中医药人力资源结构现状

1.广西医疗机构分类情况

根据2010年广西中医药基本现状调查数据显示,广西全区中医、民族医机构共26108个,各级医疗机构共分为中医医院、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中医门诊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八个类别。

2.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占总医疗技术人员比重

全区医疗机构中卫生技术人员共197146人,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共21674人,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11.0%,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偏低。其中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比例最高为50.5%的是中医医院,这主要是由于中医医院以提供中医药卫生服务为主,对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量较大。

全区城市医疗机构的中医药人力资源平均比例为13.12%,社区医疗机构的中医药人力资源平均比例为21.9%,农村医疗机构的中医药人力资源平均比例为6.74%,全区医疗机构的中医药人力资源比例均偏低,足见我区在卫生事业的发展上还不够重视中医药,导致全区医疗机构的中医药人力资源比较匮乏。这极不利于广西医疗机构中医药的发展,也影响着广西中医药事业的进步。

3.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学历结构分析

在城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中,本科和大专学历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数占较大比重,是城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的主力军和中坚力量。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绝大多数集中在城市医疗机构;社区医疗机构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学历结构比例较均衡,主要由本科、大专、中专及以下学历构成;农村医疗机构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学历以大中专文凭为主,中专及以下学历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70%左右,中医药卫生技术队伍学历普遍偏低。

具有本科以上较高学历人员数从城市到农村依次递减,多是集中在城市和社区,而大中专学历人员则依次递增,坡度明显,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中医药人才拥挤和农村缺医少药的基本现状。

4.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结构分析

广西医疗机构中的中医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较少,职称主要分布在初级和中级,而本应成为中医药卫生技术队伍中坚力量的中级职称人数比例也相对偏少。全区医疗机构中有将近一半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存在无职称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中医药的基本文化特性使得这一专业技术在传承上允许师承制,即德高望重、有专业学术修为和精通中医药专业知识的老专家在有关部门的合法授权下可收徒教学,不需要经过正规的传统教育,也不需要按一般的程序进行职称评定;其次,村卫生室、中医门诊部等以私营为主要运营模式的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很大一部分属于确有专长人员,即未经过正规的传统中医药教育而在长期实践经验中总结出一套确实行之有效的中医药治病方法,能为病人切实解除病痛的民间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这类人员大多无职称。

广西中医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主要分布在城市医疗机构,从城市到农村依次递减,无职称现象较普遍,以社区和农村为主。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在城市、社区、农村的职称分布情况与学历情况较相似,都存在着高学历、高职称人才集中在城市医疗机构,而农村基层的医疗机构中,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普遍存在学历低的情况,城乡差距大。

5.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年龄结构分析

广西医疗机构的中医药人力资源平均年龄为39.14岁,平均年龄结构较为合理。这一年龄层次的中医药人才在专业技术水平上都有较高、较稳定的发挥,在工作心态和心智上都偏向成熟,能够较理智地看待问题,有利于中医药专业技术工作的开展。但我区医疗机构的中医药人力资源在39岁以下的年轻后备力量略显不足,不利于年轻人才的储备,年龄结构分布有待优化。

三、广西医疗机构中医药人力资源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总结广西医疗机构的中医药人力资源基本现状,广西中医药人才队伍朝气蓬勃,中医药事业发展势头强劲,前景看好,但也同时存在着问题,亟待解决和优化。

1.城市中医药人才过剩,分布方式不合理

广西城市地区中医药人才市场趋于饱和,供需矛盾尤为突出,中医药毕业生在城区就业困难却不愿意到县级或基层单位发展,使城市地区滞留大量中医药技术人才而得不到有效利用。许多本科毕业生选择考研以暂缓就业压力,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医药人才的就业矛盾。

2.社区中医药人才缺乏系统培训,专业素质不高

我区的社区医疗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重点体现在卫生技术人员的配备不足,难以满足社区居民队伍逐步扩大的基本现状;社区卫生技术人员中仍然存在着无学历、无证上岗的现象。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的在职专业技术人员中,接受全科医师培训的仍占少数,医生的专业技术发展受到限制,不利于社区医疗服务事业的推进。

3.农村中医药人才紧缺,待遇不高

广西的农村人口比例超过80%,卫生人才比例却最低,大部分农村地区缺医少药现象严重。基层中医药人员收入普遍偏低,发展机会小,中医药技术人员的根本利益得不到相应的保障,导致中医药人才流失严重,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

另外,基层中医药人力资源专业水平普遍偏低,存在中医药技术人才学历偏低、医学基础薄弱、专业知识面狭窄等情况,无学历人员从医现象也较为严重,与当今农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不相适应。

自治区为了加快中医药产业发展实施了“中医药民族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工程”等中医药发展的工程,加快中医药民族医药人才培养,推动中医药民族医药千亿元产业发展,加强中医药民族医药对外合作交流,将有效解决中医药人力资源发展的瓶颈,实现中医药事业的大发展。

参考文献:

[1]左延莉.广西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现状与预测研究[D].南宁:广西医科大学,2002:34-35

[2]申卫国.湖南省卫生人力资源现状与对策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6:82-85

[3]王思民,俞颂华,刘志勇.影响我国中医药人力资源发展的关键因素分析[J].企业经济,2008,12:29-31

第8篇

关于开展创建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自评工作的总结报告

根据《沙坪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沙坪坝区创建

全市及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实施方案的通知》(沙府办发〔XX〕7号)、重庆市沙坪坝区卫生局《关于成立沙坪坝区创建全市及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工作组题通知》(沙卫创建办发〔XX〕1号)以及重庆市沙坪坝区卫生局《关于开展创建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自评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本着从实际出发,按照《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地区建设标准与评审细则》要求,进行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 基本情况

沙坪坝区井口医院座落在歌乐山下,212国道旁,沙区

井口场镇上,负责井口镇3.5万人常住人口,3万余流动人口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工作。医院是政府举办的非盈利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系重庆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院,沙坪坝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院,重庆市急救中心技术指导医院。医院现在职工60余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48人,占总人数80%,医生23名,中医医师6人,其中中级职称1人,占医师总人,数26%,中药药剂士1人,占药剂人员数14%护理人员15人,其它卫生专业人员10人,50%的专业技术人员具有大专及其以上学历。医院由沙区井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塘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南溪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天枰医疗工作站组成。开设科室有: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口腔科、皮肤性病科、五官科、中医针灸理疗科、妇幼保健科、特检科、检验科、住院部、老年康复托老科。能开展外科、妇产科、五官科常见病,多发病手术。初步形成了体系健全、网络完善,在临床服务中广泛运用传统中医中药技术的社区卫生服务新格局。自开展创建工作以来,我院经过积极筹备,成立了创建小组,制定了创建计划和实施方案,将创建工作细化后,责任落实到相关科室。

二、自评情况概述

经过近几个月的积极创建,我中心已基本形成了独具中医药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制定完善了相关制度,创建任务细化落实到相关科室,并打造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中医馆。中心要求党员干部作表率,带头了解学习中医药常识,掌握中医药适宜技术,带头下社区宣传,带头学太极拳,以便宣传达到全民普及,起到全民健身作用。

三、工作分析

1.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坚持公益性

井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下属站点是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非盈利性国家医疗机构,其相应的设施、设备、及人员配备均符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标准》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标准》的要求(7分)。主要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服务对象以社区居民为主,有效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服务。在服务过程中充分体现疗公益性。(15分)中心根据走访调研,形成了井口地区社区诊断报告,根据报告显示,按照精干、效能的原则,在临床一线设置卫生专业技术岗位,配备适宜学历与职称层次的卫生技术人员。(10分)结合“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中心对人员及开展项目的准入严格把关,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章,依法进行注册登记,按照登记科目执业,执行各项技术规范,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施全面质量管理,预防服务差错。(10分)

2.社区卫生服务网络适应中医药服务要求

为更好地为辖区居民服务,我中心积极创建打造社区卫生服务特色,在中心一楼规范打造中医药馆,并配备相应设施设备。(5分)中心下属三个站均能提供中医药服务,但处方量未达标准要求,在30%左右,(4分);为提高诊治水平及效果,我中心与重庆市嘉陵医院,沙区中医院建立双向转诊机制,并签订了转诊协议。(3分)

3.提高社区卫生服务队伍的中医药水平

为突出中医药特色,我中心积极引进人才,中医师总编制占中心医师编制的26%,其中中级职称及以上的2名,各站点均有能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中医师。(5分)随着中心“三基”学习的深入开展,中医药人员基本知识、技能水平测设,正确率还需进一步提高。(8分)

4.社区卫生服务功能体现中医药的特点

自井口医院成立以来,中医药均积极参与传染病与慢性病的防治,并形成了中医社区诊断报告。制定了适合社区老年人、妇女、儿童等重点人群的中医保健方案,对亚健康人群制定了保健方案,并组织实施。通过中医药健康教育处方,宣传普及养生保健、食疗药膳、情志调摄、运动疗法、体质调养的中医特色保健方法。(8分)

5.建设标准

我中心及站点均将中西医结合康复纳入社区康复体系,结合现疗手段,运用中医疗法开展中风后遗症、肢残等疾病的康复训练治疗。通过义诊、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巡诊、健康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积极宣传,普及中医药知识。(10分)运用中医药知识开展优生优育、生殖保健咨询和指导,参与孕产妇保健;(1.5分)充分发挥中医药辨证论治和独特的治疗方式(针灸、火罐等)的优势,对社区的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通过在门诊、病房、家庭病床以及出诊等方式进行治疗。大大提高了中医门诊量,提高了中医药治疗率。并根据中医科的需求,增加了中成药及中草药额品种数。满足了辖区居民的需求。(10分)

6.严格社区卫生服务的中医药监督管理

我中心积极开展中医药特色示范区的创建活动,通过义诊、巡诊、健康教育讲座和发放健康教育处方等多种方式,大量宣传,及时了解社区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提高中心中医药特色服务的知晓率和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满意度。(4分)

四、工作成效

通过积极创建中医药特色社区活动,我中心及站点充分发挥了中医药的优势,给居民普及了中医药知识,部分掌握了中医适宜技术,中医药参与了医院“六位一体”的医疗服务,推出了中心中医药特色服务项目,提高了居民对中医药特色服务的知晓率和对中医药服务的满意度。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第9篇

结合我院教改及师资队伍现状,制订了《制定xx—xx学年度人才引进方案》,通过前程无忧、中国研究生人才网、各高校就业网等渠道招聘信息;选择东北五校、山大、山师、山建筑、海大等部分重点高校参加其校园招聘会或举办专场招聘会;有选择的参加了济南、青岛人才市场招聘会。

认真完善招聘流程,一是通过多种渠道收集简历,及时审阅、筛选简历,对符合要求的简历尽快送用人部门再审核;二是及时组织试讲,尽量减少因时间过长导致的人才流失;三是建立较为完善的招聘工作记录,如各部门收取简历总数、同意试讲/面试人数、合格人员名单等信息均建立了较为详细的档案,以便查询和分析。

截止xx-3-4,我院共收到简历5386份,同意并通知试讲727人,到校试讲276人,同意录用79人,已签协议51人(附表)。招聘任务完成过半。

(二)新进人员接收工作:

为完成学院本年度人才引进计划,做好新进人员接收工作,本学期主要完成了学院引进人才信息上报;大中专毕业生接收、改派、二次派遣、落户及外地在职人员的引进;全院劳工合同的新签、续订、招工表劳工合同的整理归档四个方面的工作。截止xx-12-29,已办理完毕32位省内外各高校应届毕业生协议书。

(三)档案管理工作:

为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人事科在完善纸质档案的同时,进一步建立了教职工个人电子档案。同时,通过多次与学院网络中心沟通交流,人事管理软件开发工作基本结束,基本信息登陆完毕即可使用。

(四)其他日常工作:

坚持周一工作例会及每周工作总结、汇报制度,提高了工作人员的业务工作能力及理论、政策水平,明确了工作分工,增强了工作配合,提高了工作效率,收到很好的效果。组织了暑假管理干部培训班,收到较好效果。完成了行政部门科室设置及科长考察、任命工作。对个别违纪人员分别作出批评教育、通报批评及解除合同等处理工作。此外,在新进教职工接收、调动、请销假与离职管理、科室间协调等方面,人事科各位老师也做了大量工作,基本按要求完成了工作。

(五)认真完成了院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师资科

(一) 教师培训工作:

本学期师资科工作以教师培训工作为重点,逐渐探索符合学院实际的教师培训工作。

1、进行骨干教师精品课程培训

在骨干教师培训上,探索尝试,组织参加了骨干教师精品课程培训。共有16名教师参加,教师反馈效果极好,相关总结已交学院。

2、组织新教师参加省岗前培训

本学期省岗前培训工作于8月22日-8月 27 日进行,我院共参加教师100人,89人取得合格证书。

(二) 教师考核工作、辅导员考核工作

为做好教师考核工作,本学期对现实行的教师考核办法执行情况进行了多方面征求意见建议,了解了教师的考核办法执行现状,教师考核办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和修改,收到较好效果。

同时对重新修订的辅导员考核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了总结。

对外聘教师和校内兼课教师亦进行了综合评议。

(三)教师资格认定等工作。本年度经过审查,共有82名教师获得高校教师资格。顺利完成其他职业资格的审核报名工作。

(四)教师进修。完成了教师在职进修的审核和管理工作,xx年共组织23名教职工进行了在职进修,收到较好效果。

(五)教师的转正定级工作和教育人才考核工作。

本学期进行专业技术职务初级确认24人。包括教师、实验、图书资料、工程四个系列。其中助教16人、助师4人、助工5人和助管1人

本学期按规定适时进行专业技术职务中级职称确认工作,共确认26人,均为讲师。

本学期完成上级年度考核334人

(六)职称评审工作。xx年1月4日我院召开xx年度职称评审工作会议。共46人参加职称评审,通过37人。此项工作正在备案整理中。

(七)外联工作。完成3位台籍教师及6位外籍教师的出入境管理、专家证办理等外事工作。

(八)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工资科

(一)完成了收集、核实各部门考勤及相关资料(假条、新进及离职员工信息表、后勤各种情况报表)核发全院教职工工资的工作;

(二)完成了专兼职教师的课时费发放工作(包括上课课时费、公选课时费、重修课时费、实验课时费等)。

(三)完成了全院教职工个人所得税从网上申报工作;

(四)完成了全院教职工的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的缴纳及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