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学生减负学习材料

时间:2022-03-07 03:53:19

导语:在学生减负学习材料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学生减负学习材料

第1篇

[关键词]物理教学 素质教育 实施策略

物理是一门以唯物辩证法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物质运动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所以要学好物理,应学一点唯物辩证法,学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和方法观察、认识物理现象,分析物理过程,归纳物理变化规律。这样我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变得更深刻、更透彻,应用也更得手。

高中物理素质教育主要包括品德素质、智能素质、身体素质和专业美感素质,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造力。创造力包含了许多非智力因素,如个性和独立性等等。一个智商很高的人,可能是依赖性很强、性格很脆弱的人。但一个创造力很强的人,必须有独到见解,在困难面前百折不挠的人,同时还应该具有很强的记忆力、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观察力、清晰的判断力,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这种思想是在人的遗传素质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人的素养,以达到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目的。那么在物理学科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才能充分发挥教育功能、提高学生素质?实施教育目标?

一、以课题研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结合物理教学内容,将学生分组或单独进行课题研究。做课题研究基本上有三个阶段:一是收集资料,熟悉材料;二是写研究报告;三是课堂演讲或演示。事实上,对高中学生来说,我们不可能期望他们真的有什么新的发明和发现,重要的是,学生在这一研究的过程中,能力得到了培养和锻炼。因此在全面加强素质教育的今天,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应该借鉴美国的教育。激发学生自觉自愿进行自我素质的提高,成为有潜在发展能力、人格完善、具有个性、创造力的学生。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对问题的思考与探究中得到促进和发展的过程。所谓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指教师精心设计一定的客观条件,如提供学习材料、演示实验等,使学生面临某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感到原有知识不够用,造成“认知失调”,从而激起学生疑惑、惊奇、差异的情感,进而产生一种积极探究的愿望。

创设问题情境的关键环节是设置问题,设置问题要讲究针对性、启发性、挑战性、趣味性和明确性。针对性是指在精选学习内容和研究学情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启发性是指设置问题应联系学生已有知识、能力和个人经验,提出学生乐于思考且易产生联想的问题;挑战性指提出的问题难度要适中,问题太易让学生产生厌倦和轻视心理,问题太难让学生望而生畏。教师提出的问题应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能够“跳一跳摘果子”;趣味性是指提出的问题应该新颖、奇特而有趣;明确性是指问题的设计要小而具体,避免空洞抽象。实践证明,问题情境设计得巧妙,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三、培养创造意识

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和正确人生观,激发学生为现代化而创造的动机。中外杰出的物理学家在科学的崎岖道路上登攀,为祖国为人民做出贡献的思想和行为是青年学生的光辉榜样,通过介绍这些科学家的业绩。激发学生为祖国而创造的热情。在传授物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充分利用物理知识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智慧、潜能的充分开发。把知识能力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去创造财富,产生价值。例如,利用物理科学的社会价值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加深对物理知识理解,让学生了解下个世纪几个重大迫切的社会问题:粮食问题、能源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癌症等疾病药物问题。通过讲解某些物理知识与上述问题挂钩,无形之中把课程内容贴近实际,联系社会与人,激励学生学习科学家的人格品质,对科学执着的探索精神,培养创造品质,研究科学创造的非智力因素。培养顽强的意志和标新立异的能力。

四、物理素质教育中应注意的问提

物理创造教育目标:不侧重于促进和储存知识,而重在向学生提供有助于创造力开发的教育和指导,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从大学教育的目标来看,大学教育不能只限于给学生的一种职业的训练,而是要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文化品格的全面发展的人。

如何减负?从不同的角度看“减负”的“负”有三层含义:一是学多悟少的“负”,叫“负重”;二是外部压力造成的“负”,叫“负荷”;三是被动承担的“负”,叫“负担”。在培养创造力的总原则下开发智力,是减轻学生学多悟少的“负重”的有效方法;而加大情商教育的投入则是减轻“负荷”的有效手段。当外部压力造成的“负”超过了自身的承受力,就成了超负荷运行。电视里曾报道过学生残害亲生母亲的事情,这是超负荷运行的结果。此外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针对学习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教学规划都是“减负”的有效措施。当实施“减负”以后,有些地方出现了学生觉得无聊,家长感到无奈,老师感觉无措的现象。事实上,“减负”只是手段,是教育改革的切入点,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突破点,“减负”后,还应该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来丰富学生的生活。如科学制作,它主要是通过指导学生动手制作科技制品,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创造能力。

第2篇

高中作文阶梯训练模式研究

农村小学科学课实验教学规范化研究

基于课程标准的中小学音乐学业评价体系研究

把学习的核心任务交给学生自己完成——以“阿基米德原理”教学为例

基于先学后教的“3+X”教学模式

“131”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提高小学高段整理课有效性的几点措施

小学低中段整理课的五大支架

小学高段整理课中优化学生思维方式的指导策略

浅议综合素质评价与学业水平考试的外延界定

作业有意图 学习有意义——改进寒假作业的研究与行动

开学第一课“寒假作业评讲”的备课札记

寒假数学整理作业的反馈与启示

初中数学“假期”作业的设计与评价

“作业与减负”联合教研活动后的再思考

用“问题导学”丰富学生的思维品质

初中科学课堂提闻的有效性初探

谈谈英语阅读课的思维训练——以三节同课异构阅读课为例

探索单元专题研读实现课文整合教学

浅谈教师专业素养阅读的构建方式

开展主题调研 提高调研实效素质教育,不再是“美丽的传说”——绍兴县实验中学“减轻学生负担、推进素质教育”纪实

改进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的实践探索

轻负优质教育,我们在行动

规范办学 阳光育人——推进“轻负高质”的行动策略

在作业上下功夫——宁波市惠贞书院减负落到实处

“龙马”精神代代传:让民俗文化福泽校园——农村初中地方特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施体验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谈“生本课堂”中教师引导的着力点

例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主线的设计

提升兼课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正确理解教材 把握数学教学本质

初中英语作文批改现状分析及对策

预约教学的精彩——谈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设计

在游戏中顿悟——以“体验幼儿学习方式”的园本教研为例

重识保育 重构保育——提升教师保育水平的园本教研实践

从有效教学看高考英语写作复习

刍议小学生科学问题表征能力的培养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时间管理指导策略

因“精”而“彩”的欣赏教学——以三次试教《化装舞会》为例谈欣赏教学的设计

归一法:“过量”化学反应离子方程式书写的金钥匙

做好“估算高锰酸根离子大小”实验之我见

小学数学学习材料的精选妙用

把学校“搬进”图书馆

让孩子拥有金色童年认清教育形势 加强教研工作——张绪培副厅长在全省教研室主任会议上的讲话

振奋精神 主动作为 为浙江教育的科学和谐发展再立新功——刘宝剑主任在全省教研室主任会议上的讲话

学习研究实践 提升教研引领力

以点促面 区域性推进轻负优质教育

打铁必先自身硬——谈教研室的自身建设和发展

生活经验是一种优质的课程资源

规范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设计的策略

中国高考改革之路评析

发展性评价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运用

爱心评价促茁壮成长

行走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路上,我成长着

和孩子一同享受成长的快乐

实践中感悟 研究中成长——我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求索之路

启事

实践着 思考着 进步着

我与综合实践活动共成长

我这样一条路——我与综合实践活动共成长

试论小学语文中科学小品文的课堂教学特色——从《只有一个地球》说起

疏可走马 密不透风——谈数学教学中的留白艺术

科学探究活动有效设计三步曲

拓宽课外阅读指导 提升学习探讨能力

让每一个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教学实施“闪亮星”评价的尝试

让噪音远离科学探究

快乐诵读,收获诗意童年——小学生经典古诗文诵读的实践与探究

从教师需求出发的园本教研

短跑运动员股后肌群急性损伤的分析与预防

第3篇

一、利用信息技术图文并茂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中一幅幅图片呈现在学生眼前,一声声动听悦耳的朗读音乐聆听于耳,一幅幅动画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对于低段孩子们学得乐此不疲,兴趣盎然。例如:教学《坐井观天》一课,精美的图片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来学生的积极性。当播放动画视频录像时,青蛙小鸟的动作、声音激起了孩子们学习的欲望,这样的学习――乐哉!

二、利用信息技术直观、形象的特点,突破教学重难点

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直观形象生动,因此对课堂突破重难点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如:在教学《小柳树和小枣树》一课时,重点难点是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要宽宏大量,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不可得意忘形骄傲得意。为了解决这一难点,教师制作了教学课件:一是图文声像并用再现课文内容;二是将小柳树小枣树的样子做成动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三是将生字的学习设计成一个小游戏,把生字宝宝送回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随时借助课件,自主学习,通过网络获得个别化指导,较快较好地把握课文重点,理解难点,进而进行语言、思维训练。

三、利用技术网络平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信息技术它集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身。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各种媒体能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更具吸引力。如何不失时机地把信息技术优势激发起来的学习兴趣及时诱导到阅读文字教材上来?如:我在电脑平台上出示一本新课程标准必读书,在平台上学生阅读,并认真回答老师提出的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发到自己的博客中,同伴可以网上交流阅读的收获和心得体会,读书成了孩子们的精神食粮――妙哉!

四、利用信息技术储存信息的优势,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信息技术具备大量储存信息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学习材料,能使教学内容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并能使资源共享,有助于培养学生通过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表达及发现问题、利用资源探究,提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学习了《太空生活趣事多》《海底世界》等课文我让孩子们在课后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在网上查找有关太空、海底的秘密,孩子们探究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并变为一种巨大的推动力爱上学习――美哉!

五、利用信息技术网络平台,提高学生写话水平

学生最发愁的就是写话了于是我在孩子们阅读课外书的基础上让孩子们进行网络交流,在课堂上出示孩子们的而网络习作,让孩子们赏析作文修改作文,孩子们在互评互改中写话水平会逐日提高。--巧哉!

六、运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布置形式多样作业,体现创造性。

针对目前小学家庭作业减负的现状,在家庭作业的设计上,我们应该少布置一些以抄写、机械做题为主的短期作业,多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需要学生主动去探究、收集、整理、获取信息,并综合运用这些信息进行创新的“研究性学习”的作业。例如:在教学《我们成功了》一课时,教师可在课前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在网上查询有关申奥和台湾的资料,图片、文字都可以,鼓励学生如果能找到图文并茂的资料就更好了。课后布置学生将课前所找的资料加以补充、整理,有条件的同学课制作电脑小报,并在班上加以张贴,表扬鼓励。

第4篇

---------关于九年义务教育教与学的调查报告

刘宏光

河北丰宁满族自治县窄岭中学068353

摘 要:本文针对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生物知识理解艰难的现状,笔者进行了部分学生的抽样调查,发现初中的教学现状存在一些弊端。就此情况笔者浅谈一下自己的认识,从不同角度提出几点建议,请求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工作者参考指导。

关键词:知识断层 素质教育 指挥棒

纲 要:第一部分:来自高一学生的抽样调查结果。

第二部分:结果分析:

(一)素质教育的部分含义曲解;

(二)“普实”的华而不实;

(三)中考指挥棒的作用;

(四)农村教育条件教学观念的落后;

(五)学生兴趣爱好的偏移。

引 言:在和高一学生进行生物教学知识的交流学习过程中,我总感觉到学生对生物知识匮乏,而学生们也反映吃力。学起来似懂非懂,兴趣不浓。针对此现状,在2002年底我对所任教生物学课程的四个班级中部分学生进行了座谈形式的抽样调查。学生们各抒己见,道出了自从学习生物学以来的心声和感受。

一、来自高一学生抽样调查的结果

1.初中生物学教师的配置各校不一。条件好的镇级中学一般配备一些专业教师,而大多数乡中则是一些非专业教师兼授生物学课程。

2.中小学普及实验教学之后,虽然实验均有配置,但是多数不全。对配置实验较好的一些中学,实验开出率一般也比较低,学生动手机会少,兴趣爱好偏移。

3.因初中生物学只会考,不作为中考课程,所以教师授课出现随意性。不精心备课,只是在教材上标划出知识点,学生机械记忆,而对于人体生理卫生中生殖系统与性知识介绍这部分知识绝大部分学校都未曾讲授过。

4.由于中考指挥棒的作用,学校领导对该课程也并不很重视。应付完生物学的会考,全力集中抓中考课程的学习。由于总的方向误导,学生们根本不重视。

5.素质教育、减负、创新等词的曲解。忽视非中考科目知识,误认减负,作业不写误认素质教育等。考试打小抄,送纸条,误认创新。由于引导不当,学生中间出现了以逸待劳的懒惰思想。

二、调查结果的分析

(一)素质教育等词的部分含义曲解

素质:①指事物本来的性质。②素养。③心理学上是指人的神经系统和感官器官上的先天特点。

针对不同的理念和不同起点的地区,关于素质教育的含义说法不一。最广为提起的就是广大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在初中阶段,学生的素质是建立在基础知识的基础之上的,过分的放开是一种错误的教学误导。比如在传授传统知识的课堂上如何提高素质?这样的问题未弄清之前不可盲目而行。问心而言:先天必与后天结合方显出优势特点。近几年就中小学的课业负担,教育部提出减轻孩子们的负担,于是“减负”又风靡全国。其实在广大农村的中学里,学生的课业负担并不重,可有关领导为服从上级指示精神也疯狂减负,“不留作业”,“当堂课练习完毕”,甚至成为一些学校学科的指导常规,而生物、地理这样的小科目更是如此。另外,教学法在不同的省市而各有不同。近些年各地教育领导部门针对此地经济文化教育现状依据教育方针、教育部精神进行不同程度的教学法改革,尤其是创新理论的指导更显优势。创新:①抛开旧的,创造新的。② 指创造性;新意。至于知识我们必须传授,但关键看授业过程的手段。如何真正用不同的方法将知识轻松愉快授出去,学生又如何轻松地从中体验学习的愉快并学到知识,我认为这就是有创意的教学法。可有学校却偷换概念,将曾经用过的一些名词前加上创新即可。如:创新教案,创新思维,创新理论。甚至把不留作业叫创新作业。可这样的“创新”却隐藏了事实。教案依旧,思维传统老化,理论中并无新的理念等等。

教育现状在全国各地发展并不均衡,因为与人的理念、经济、政策等都有关。所以我认为对待一些教育改革的新动向我们不可盲目全面迎合,要针对本地实际教育情况走出一条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新路子。因地、因人制宜,因材施教。

(二)“普实”的华而不实

自从国家颁布了《义务教育法》之后,各省市都在普及并巩固九年义务教育达标率和实验达标率。在教学仪器,实验设备上投入大量的资金,并专设各类学科实验室,上海交大阮学榆院士说,“在实验室的设备宁可让学生们用坏,也不要放坏”,然而由于追求升学率,对于诸如生物学这样的学科在日常教学中开出也很少,一些学校能在课堂上开出一组演示实验已经很不错了,学生实验开出率的高低可想而知。大多数学校实验室并未设有专门实验员,一般多由任课教师兼职,由于这样的小科目不受重视也打击了教师的积极性,不愿去精心准备实验,更糟糕的是教师懒惰,学校的教学督导也不太严格,因此得过且过,定期地填报一些实验档案数据情况,用以应付上级检查。于是大量的实验设备药品成了摆设,成了一堆有价值而无人重视的贵重“废物”,普及实验的成果基本上是空中楼阁。

(三)中考指挥棒的作用

在教学中都在谈素质教育和创新,可是由于中考指挥棒的存在,中考课程的分数已成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关注的焦点。对于非中考科目----仅会考合格即可的生物、地理等学科便显得黯然失色了。各地在此类课程师资配置上,按原则应该是专业对口执教。可一些学校在人事安排上却让一些非专业教师来任教这些课程。所谓学术有专攻。对于师本身都未认真接受过这类知识的学习和受教育过程,如何传授于人呢?于是就抓住“中考不考”这种想法和认识,草率完成学科教学任务。在会考过程中千方百计地想办法让学生们合格。如送一些答案或教师给完成一部分试题等等。可升入高中后,生物、地理等非中考科目却成了高考必考科目,学生们在初中未接受过良好的基础知识学习教育,到了高中阶段学起来吃力,无兴趣,甚至因此而辍学。如果从考试体制上看,我认为这是一种因考试而产生的弊端,也是教育部门的决策失误。既然发展素质教育就必抓基础教育,而基础学科知识的检验,目前只能通过具有权威性的考试。我个人认为中考科目的设置上应当将所开课程均列入考查范围。这样仍以中考指挥棒为导向,全面带动初中各学科教学,为学生升入高中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将来普及高中教育做准备。

(四)农村教育条件教学观念的落后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沿海地区经济迅速发展,可对于西部、西北部地区目前现状而言,仍相对落后,因此人们仍忙碌于生计,农村家庭大部分人忽视了子女接受中等以及以上的教育。一些家长虽有此想法,但心有余而力不足。针对农村经济落后现状,教育的条件改善一直不太明显。虽然在校舍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教师的授课仍偏向于三尺讲台,三寸粉笔的传统方法,对于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更是叹为观止。

而在生物学教学上人为观念的落后表现为教师对生理学部分知识的回避,不重视学生的情绪生活。从学生的心理活动来说,首先是认识活动,而在进行认识活动的时候,必然会有情感的伴随。受传统思想和风俗习惯影响,教师对于人体生殖系统和有关性方面的知识一般不讲授,学生多为自学,可学生对此方面感兴趣并想知道更多一些。就这一点兴趣也被冷落被抹杀了。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布鲁纳认为,学生对学习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这是最好不过的动机。所以在知识传授方面决不可隐讳,要对传统教学方法适当保留并加以改造,以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对待自然科学知识。揭开神秘的面纱,充分肯定事实的存在性和真实性,一切都会那么明朗。在一些开放城市里,学校专门设有心理咨询辅导办公室,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图像教学,把隐讳的性与生理知识通过活灵活现的动感画面直接传授学生。

国家已经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在教育方面也增大投入,但教育教学观念的滞后性、保守性决不是短时间就能扭转和改变的。这也取决于经济杠杆的拉动力作用和开放思想的普及力度等外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基础教育任重而道远,尤其是初、高中阶段的教育。因此在改善农村教育条件的同时,教育主管部门要落实教师的教学理念,落实家长的教育与经济共同发展的新观念,落实学生学以致用,积累知识能量的新概念。改变井底之蛙的短浅目光和做法。齐头并进,集聚国家、社会、家庭、学校和个人的共同力量抓好基础教育工作。

(五)学生兴趣爱好的偏移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已经取得较大的成效,但法律赋予学生们的权利和义务在一些学生中间没有被很好地享有和履行。在基础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愿意主动去学,而是发生了兴趣的偏移。在城市里表现为上网,网络聊天,网络游戏,逛商场比消费等等,在农村则表现为毫无目的,吃喝玩乐。对于这些学生,学校的思想教育表现为仁慈,友善,劝说等,但学生却误认为是不敢惩罚他们,因为他们抓住了义务教育法律中不准开除学生的条文规定。而学校的较严厉思想教育实行时,他们用辍学行为相威胁,为了学生的巩固率,学校每学期初都要派教师下乡动员学生复读重返校园。我曾找过一些学生座谈讨论关于兴趣问题时了解到,一些学生根本没有什么兴趣爱好,含糊地回答就是:玩!出现厌学情绪,至于今后如何打算也是毫无目的。这虽然只是学生中间的局部现象,但却值得教育部门、教师们反思。思想教育是教育的主体部分,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思想如今在学生的思想中似乎太淡泊了,甚至连自己的理想和信念都不明确,因此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成为自然科学知识传授过程中的渗透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高尚情操,激发求实进取的热情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以上分析是笔者对本地区不同初级中学的学生做抽样调查得出的结果,而各地区的经济与教育现状不一,所以请教育界同仁对以上的调查分析进行指导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关心我国的基础教育状况,关注并积极投入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敬请读者来信来函共同交流,共谋教育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M]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 商务印刷馆 2000年 1024页

2.[M]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 商务印刷馆 2000年 198页

第5篇

【关键词】减负增效 练习设计 数学习题 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3-0158-02

数学习题是小学数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知识的传授、思维的训练也都是以习题为媒介进行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较多地关注课堂的重头戏——新知的探究,其实习题的有效教学也同样是课堂的压轴戏。习题的有效教学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举措,也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为此,习题的有效教学引发了我们的思考。

一 领悟教材,深度挖掘,让学生在对比练习中感悟数学的内在联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所以我们所有的练习设计都应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应该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在练习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上做一些变动,使练习具有层次性,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要。

案例1:正方形的面积是10平方厘米,圆的面积各是多少呢?

上面第一幅图的正方形的边长就是圆的半径,所以正方形的面积10平方厘米就是圆的半径r的平方,圆的面积是3.14×10=31.4(平方厘米)。

第二幅图的正方形的边长是圆的直径,如果圆的半径是r,则r的平方是10÷4=2.5,圆的面积是3.14×2.5=7.85(平方厘米)。在学习了圆的面积推导公式后,出示这两道对比题有助于学生对公式的理解,深化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灵活应变的能力。

案例2:在三张边长都是6厘米的正方形铁皮上,分别按下图剪下不同规格的圆片。哪张铁片剩下的废料最多?你发现了什么?

思考:学生通过对这组题目的探究,发现了其中的规律,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因此在解题之后,我们应该给学生留有一定的反思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所“感”、有所“悟”,在深化新知,促进技能形成的同时,积淀、拓展数学活动经验,催生解题智慧,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发现课本中的一些习题,看似平常,但却具有丰富的内涵,教师应善于寻找、发现这类习题,充分组合,引导学生多向剖析、拓展引申,通过挖掘其潜在的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知识的深化、视野的开阔,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改编习题,引领思考,让学生在操作练习中领悟数学的价值

设计练习时,有意识地设计一些能开拓学生思路的,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或设计一些条件多余的、或答案不唯一的开放题,有利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展开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我们在习题开发教学中,选取一些习题进行改编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开放习题以教材中的习题为依据,紧扣知识点,同时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乐于思考,并会获得“有阶可上、步步登高”的体验。

案例3:用16根1米长的木条靠一面墙围一块长方形菜地。怎样围面积最大?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这16米是围成的长方形菜地的三条边长度的和,然后学生通过计算列表如下:

学生很快发现围成长是8米,宽是4米的长方形菜地面积最大。当交流完毕后,有位学生说:“老师,我还有一种方法,更简单”,其他同学感到很好奇,纷纷期待这位学生的想法,我就留了一定的时间让这位学生进行交流。这位学生很自信地说:“我只要在墙的对面对称地也围一个与它完全相同的长方形菜地(如右图),这时长方形菜地的周长就是32米,因为四条边围成的长方形中,围成的正方形的面积最大,32÷4=8(米),8×8=64(平方米),所以每块菜地的面积是64÷2=32(平方米)”。

思考:在课堂中发生具有一定数学价值的意外事件,绝不能简单处理,不让这些有效资源悄悄溜走,教师应积极创设条件,努力为学生搭建一个开放合作、积极互动的学习平台,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充分展现自己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认识与见解,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才能真正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真正成为一个研究者、发现者和探索者。因此,我们在习题教学时,可有意识地改编设计一些能开拓学生思路的题目,这样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方法。

三 联系生活,有效整合,让学生在自主练习中提升实际应用的能力

随着课改的实施,教师的“资源意识”在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数学老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已明显地意识到:必须努力打破教材的界限,引进与之相关的资源并加以开发和利用,从而让学生获得持续的发展。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数学练习的设计一定要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加强生活中的数学与教材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这样才能有益于学生理解数学。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练习设计,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能从自己身边的情景中看到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案例4:学习了“百分数应用题”后,可设计这样的题目:一个家庭去某地旅游,甲旅行社的收费标准是:如果买3张全票,则其余人按半价优惠;乙旅行社的收费标准是:家庭旅游算团体票,按原价的80%优惠,这两家旅行社的原价均为每人1000元。(1)如果你家去,你准备选择哪家旅行社呢?(2)看到这些信息后,你对其他家庭去旅游有什么建议?

学生在解决此题时,根据自家人数通过计算合理选择旅行社,并能在解决问题中发现规律,为其他家庭提出合理建议。像这样的练习不仅适应了时代的发展,真正成为人类的一种文化,而且焕发着时代的气息。

思考: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仅限于让学生一题一练,这只是让学生演练了教材编排的每一道习题,学生在练习中的体验则是肤浅的。所以教学中,教师还要认真解读教材中的习题,努力将习题读“活”,不断推陈出新,充分挖掘习题的发展功能,使练习的过程不再是机械演练的过程,而是智慧发展的过程。教师应该努力整合教材资源,在“活”用学习材料、拓展课程资源、补充开放内容、探究生成问题等方面进行思考,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四 巧用生成,彰显智慧,让学生在动态生成中完善知识的建构

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学生对教师所教学的新内容很快表示理解,但是在做习题时,很多学生就会有不同的声音或出现错误。在教学过程中,面对这类生成,教师不是仅仅给出答案就万事大吉了,而是要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教师在关键处进行适当的点拨、引导、启发,最后学生自己找到正确的答案。

案例5:工人师傅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的花圃景点,供游客休闲和拍照。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围成的长方形的面积各是多少?(五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

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交流:“周长不变,长方形的长和宽的数据越接近,面积就越大。”正在我板书学生的发现时,有位学生轻声地说:“如果图形的面积相等,周长怎样呢?”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真实问题,我没有选择逃避,放弃了原先精心设计的练习,请他大声将自己的疑问说出来,并组织全体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讨论:用18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长方形,有多少种不同的拼法?有的小组用小正方形摆出面积不同的图形,有的小组在分拆数据、计算图形的周长,有的同学在运用列表法解决问题,片刻后,学生进行了自己的探究交流,最后得出“图形的面积相等,周长不相等,长方形的长和宽的数据越接近,周长就越小”。

第6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4)03-0088-01

数学这门学科比较抽象,但它来源于生活,又能解决好多实际问题。因此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本文从多个方面对构建高效课堂进行了分析。

一、教师的精心备课,有利于打造小学数学高校课堂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的精心备课是创建小学数学高校课堂的前提。新课程倡导“用教材”而不是 “教教材”,“用教材”就要研究教材,从课标的要求去解读教材,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真正的喜欢数学,研习数学,收获学习的成果和乐趣。

1.把握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备数学课就是要把学生的知识体系和学生的认识体系对接起来。例如在备课“统计与可能性”时,“奖牌给哪组”我们要激发学生的思考,备课时就不能只是简单的让学生思考“要判断奖牌给哪组,我们应该以哪个数据为标准?”这样教案中既“备”了教师的课堂活动,又“备”了学生的课堂活动,我们的素质教育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2.抓住重点和找准难点。重点往往是新知识的起点和主体部分,一节课内,首先要在时间上保证重点内容重点讲,要紧紧围绕重点,以它为中心,引导启发学生加强对重点内容的理解,这样在教学时,才能做到既受教学设计的“约束”,又不受其“束缚”,不断创新,授课前达到“心中有数”。使教学的起点和教学方法真正做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高教学效率。

二、营造愉悦的问题情境,诱导学生参与学习

课堂提问,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也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也是课堂教学的享受者。教师要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认识,才能在教学实践中让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提问。一个问题的提出往往需要时间和空间,只有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逐步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使其养成多思善问的习惯。例如我们在讲除法的时候,可以引导性地提出一个问题:能够被4整除的数都有哪些?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让学生踊跃地去回答,不限定答案的数量,这样的提问既能开拓学生思路,又能有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教学效率。

2.提问要把握时机。课堂提问的主要目标就是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引导学生参与合作交流,并能主动提出问题。当学生知识储备充足之时,有疑惑意欲发问之时,有所感准备表达之时,都是教师最佳的提问时机。例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公式”时,学生先剪两个大小、形状都一样的梯形,再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找出梯形的上底、下底与平行四边形边长之间的关系。利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学生自己就能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种提问脉络清晰,释疑揭疑层层深入,使学生在这种提问的过程中不断得到正确的思维训练,不断获得解决问题的愉悦感。

三、以兴趣为引领

兴趣是人渴望获得知识与深入认识世界的积极倾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求知需要的基础上,经过学习活动体验到成功的欢乐而逐渐形成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使我们的教学水平能得到提高。

1.由浅入深,分层次设置多样化练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数学教学中,要给每个学生创造出更多的表现的机会,充分利用“低、小、全、快”的方法,锻炼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例如在口算练习时,主要形式有:听算、打手势算、抢答、举卡片等形式,大受学生喜欢,学习的热情非常高涨。这样学生有着浓厚的兴趣可以有效地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进而提高学习成绩。

2.巧妙导入,引发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就是最清晰,思维活动是最积极最有效,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时间=路程÷速度”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我就用了“龟兔赛跑”的故事来作为教学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兴趣得以持久,进而转化成学习的动力。

四、精选习题,巩固提高

习题是小学数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锤炼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重要载体。教师通过精选习题,使课堂作业要具有典型,要适度和适量,要低起点,多层次,有必做题,有选做题,有时还有思考题,培养学生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的基本途径。

针对易错题,让学生分析错误成因,提高分析能力。学生解题中出错是学习活动的必然现象。教师针对学生错题进行讲解分析,然后再组织学生共同探讨、辨析,找出错误的原因,归纳出预防的措施。使每个学生随时处于一个充满活力的积极进取的发展变化过程,达到最优化发展。

教师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构建新时期教材内容,创兴教学的方式方法,提高数学活动的有效性、科学化、结构化地安排活动内容,在富于现实意义和挑战性的问题解决中,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玉江.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1(02)

第7篇

关键词: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策略

一、研究背景及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

江苏省教育厅等部门对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作出“五严”规定,出台该规定的主旨在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那么在教学时间和学生在校学习时间都相对减少而教学要求并没有降低的情况下,如何让学生学到更多,更有收获,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应成为每位教师迫切思考的问题。本文从高中英语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与策略入手探讨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实现减负增效,使学生能通过自主学习获取更多的有用知识和技能,真正地和江苏省的“五严”规定的精神相吻合。

高中学生自主意识已经比较强,对自我有比较明确的认识,主动参与意识、责任意识、批判意识均有一定的发展,相对于自主意识来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由于高中英语比初中难度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呈衰退态势。(2)高中学生英语学习计划性不强,学习目标,尤其是长期学习的目标不明确。(3)虽然高中学生已经认识到英语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但有效运用学习方法到平时自主学习中的能力较低。(4)尽管高中学生有一定的纠错意识,但整体上还是缺乏主动监控自我英语学习过程的意识和能力。(5)由于课程多,任务重,高中学生很少选择英语课外学习材料,也很少参加英语课外学习活动。(6)高中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自我检查学习掌握程度、促进自我进步的整体水平差。

二、自主学习的定义

Little wood 认为,自主学习主要就是“学习者独立作出选择的愿望和能力”。所谓愿望是指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的动机和信心;能力是指既具备为自己的学习做出选择的知识,又具备能够执行自己选择的技能。

一个真正的自主学习者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1.能确立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和进度,并设计自我评价指标;

2.能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3.在学习中有感情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能对自己的认知活动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调节。

三、影响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因素

1.传统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采用说教式、填鸭式,侧重于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较少启发学生寻找、思考并解决问题,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学生的“学”围绕着教师的“教”,这就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较大地扼杀了他们的思维,不利于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2.缺乏学习动机

邵瑞珍认为:动机是自主学习中一个很有效能的因素,要有效进行长期的有意义学习,动机是绝对必要的。学习动机的激发是形成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内在因素。与自主学习有关的内在动机主要包括学习需要、自我效能感、价值意识、学习兴趣等,学生在这些动机成分上表现出来的特点将直接影响其内在学习动机水平。笔者认为强烈的学习动机能促进英语学习,而成功的体验有助于生成新的学习动机,因此,缺乏学习动机时,学生就无法产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一门功课的兴趣不浓时,其学习的自主性、主动积极性也就得不到发挥了。

3.自主学习方法不当

英语的听、说、读、写四个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需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没有科学恰当的学习方法,英语学习就会变成机械枯燥、死记硬背的过程,学生就会越学越吃力,越学越不感兴趣,这样形成了恶性循环,就不会主动学习英语。

4.学习毅力不足

英语自主学习必须要有强大的毅力,也就是要能够“坚持学”。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学习困难和干扰,如,一些难题、身心的疲劳、情绪的烦恼和外界因素的干扰等,这时候学生要有毅力控制自己,坚持学习。再强的学习动机也无法取代毅力控制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一般来说,学生在学习之初都具有一定的学习动机,但是随着学习的进行、学习困难的增加,学习动机的推动作用会逐渐减弱,而使学习得以坚持的力量是毅力。

四、英语课堂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与策略

根据以上高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现状及影响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因素的分析,笔者认为教师需从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与策略方面入手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

1.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笔者在课堂上实施的英语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可以用一个流程图来说明:

笔者所倡导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是以系统论、控制论、主体教育理论、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从动态角度看,此课堂教学操作模式是教学程序,它来源于高中英语教学实际,用以指导日常英语教学实践。在整个课堂教学进程中,教师以教学目标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确定了学生的主体参与地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及主动进行知识构建,把“以英语教学目标为中心,目标导学为核心,反馈矫正为手段,课堂训练为主线,自主能力发展为主旨,先学后教为方法”的教学指导思想贯穿于英语课堂教学始终,本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学习形式,以小组合作学习为补充,同时强调学法与教法并重,它是一个教法与学法相统一且两者结合相对较为科学、有效的一种教学模式。

当然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是固定不变并且机械定型、固化的静态系统,笔者所阐述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实质是高中英语自主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简约化表述,它有利于广大教师学习、掌握和操作。下面就教学模式中的几个环节做以介绍。

(1)确定目标

认定目标包含教师展示目标与学生接受、认定目标两个方面,它是课堂教学模式中的重要环节。在每节课前师生双方都要明确目标,牢记目标,课堂中,强化目标,深化目标;课后,巩固目标。

(2)预习新课

提前布置需要预习的任务,让学生对照课本和相应的资料,按预习提纲的要求预习。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图书馆等资源收集相应资料,并且记下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在课堂上重点解决学生遇到的一些问题。

(3)合作学习

由学生自己提问,让全班学生举手来回答这些问题,个别难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对于学生通过预习和讨论后不能解决的学习问题,教师应进行启发式的重点讲解。

(4)巩固训练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理解和初步掌握了课本的学习内容后,进行一系列巩固训练。教师根据学生训练的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评价,分析训练反映出的问题,并进行适当的知识迁移。

(5)课堂小结

指导学生对本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系统总结,把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6)课外作业

布置口头和笔头作业,口头作业侧重于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的语言知识用于口头实践,笔头作业则是要求学生继续进行巩固训练并扩展和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和技能。教师及时检查批改作业,并进行总结。

教师在这种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中,必须采取正确、科学的教学策略,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的潜能有清醒的认识,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愿学、乐学、会学。

2.教学策略

根据我们的教学实践,可以运用到高中英语自主学习的教学中的常见教学策略有以下几种:

(1)问题教学策略

问题教学策略,就是教师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根据要求设置一组组适合全体学生的问题,以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行为。问题教学策略是自主学习的关键。具体操作方法:①以疑启之,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英语学科的记忆性使学生感觉比较乏味,而传统观点的误区认为英语课就是背背单词而已,学生对其难度认识不够,所以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就需要我们利用有启发性的问题吸引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②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实践能力。③倡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问题教学策略是双向和多向的,可以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也可以学生提问,教师回答;还可以学生提问,学生回答。教会学生质疑提问,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原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在自主学习课堂中,我依据这一理论,大胆地鼓励学生提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

(2)合作学习策略

孔子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合作学习是英语课堂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在个人思考探索的基础上,开展合作,小组讨论,互相帮助,解决个人思考探索中难以解决的疑难问题。具体操作方法:①采用讨论、竞赛、辩论等形式。②组织一帮一小组。一帮一小组除了在上课讨论及自主学习中加强信息交流外,还在课外互助互学,共同提高。

(3)学情反馈策略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活动情况,以便及时地、有针对性地给予必要性的点拨,这就要求建立相应的学生学情信息反馈系统,有效的反馈机制是目标达成的必要保障。具体操作方法:①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尽量做到当日作业当日了,然后根据作业情况和暴露出的问题,在课堂上集中解答,不能让问题累积起来。对个别学生还要进行面批和单独辅导。②课上留几分钟进行小练习。在课堂小练习中发现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针对他们的问题予以再一次的指导和帮助,直到克服困难为止。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利用课堂小练习及时反馈信息具有许多优越性。例如,有利于把问题解决于萌芽状态;利用课堂小练习不会像课后作业那样增加学生的负担等。③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考查、评定。

上述教学策略的综合运用就构成了高中英语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核心。它仅仅是笔者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在江苏“五严”的新形势下,依据新课改精神所做的一些努力和尝试,还有待补充、完善。教学之路是漫长的,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实践、交流和总结。

参考文献:

[1]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07.

[2]靳玉乐.自主学习[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11.

[3]黄黎.构建初中英语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M].西南师范大学,2005(11).

第8篇

一、有“趣”――激学生深度参与之兴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流过的时候,知识才能触及人的精神世界。”因此,在课堂练习设计中采用不同的方法、创设不同的情境,丰富学生对数学的感受,引发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利于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深度参与课堂学习。

1.有乐趣――乐学

练习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要改变一味的书面练习形式,充分发挥其他类型练习的独特作用,摆脱学生一味机械地模仿,克服思维定势,如深受学生喜欢的游戏练习形式。六年级《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砸金蛋游戏。(五个蛋中有三个幸运数)

① ② ③ ④ ⑤

(1)第一位同学砸一个金蛋。

师:他砸中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结果砸中,学生非常高兴)

(2)第二位同学砸一个金蛋。

师:他砸中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结果砸中,学生特别高兴)

(3)第三位同学砸一个金蛋。

师:你希望他砸中吗?

生1:不希望他砸中,如果他砸中的话,剩下来的可能性就是0了。

师:可能性是0就是不可能砸中。如果砸两次,两个都没砸中,那剩下的可能性是多少呢?

生:100%。

师:可能性是100%,就是一定能砸中。

通过游戏性练习,学生兴趣浓,劲头足,使学生对学习保持新鲜感,巧妙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练习上来,使练习更易让学生接受。

2.有兴趣――好学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使学生明确生活孕育着数学规律,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教数学,联系生活学数学,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深度参与课堂学习。

二、有“度”――探学生深度参与之法

1.有区分度――拾级而上,分层练习

学生接受和巩固知识必须经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易到难的过程。因此,练习的设计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基本到综合的顺序来安排。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基础练习、提高练习、发散练习。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安排了这样三个层次的练习:

(1)基础练习:=,=,=。

(2)提高练习:的分子增加12,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增加多少?

(3)发散练习:比较和的大小。

练习安排一般要遵循这样的原则,让学生经历三个层次的练习,达到巩固和发展的目的。如果总停留在第一层次,练习变得机械重复,影响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而过早地进入第三层次,未熟求巧,则欲速不达。因此,我们要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设计练习,练习要有区分度,有层次,让学生拾级而上,深度参与课堂学习。

2.有差异度――尊重差异,弹性练习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良好的数学教育,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一样的教育,得到一样的机会,但最后的发展可能是有差别的。因此设计练习时,要以中等生为主要对象,面向全体,配备必做题和自选题。

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课堂练习设计有弹性,以适应各类学生的“口味”,更好地深度参与课堂学习,让学生不仅“吃得饱”,还要“吃得好”。

3.有疏密度――减负增效,针对练习

在练习中存在搞题海战术的现象,这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的放矢地设计练习,是提高练习和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我们在练习设计中,要有针对性。

(1)针对重点和难点,设计专项练习。一节课要实现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必须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专项练习。如教学“小数乘法”时的关键是如何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设计如下练习,在关键处突破。

根据148×23=3404,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4.8×23 148×2.3 148×0.23 1.48×23

(2)针对易错之处,设计专项练习。在设计练习时,要抓住学生对知识理解的薄弱之处下工夫,通常学生因理解不透彻,因相似因素的干扰而容易产生混淆,容易出错。如六年级“分数问题”的学习中,学生往往因找不准单位“1”而发生错误。设计下列专项练习:甲比乙多,则乙比甲少几分之几?一本书甲看了它的,乙看了它的,甲比乙多看几分之几?

有选择性地做一些针对性练习,才能使学生学得既扎实又轻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增效”。

4.有灵活度――瓦解定势,变式练习

教师设计课堂练习时,应适时地变换练习的形式,瓦解定势,使学生在事物的各种表现形式和事物所在的不同情境中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如五年级的图形面积计算:通过变换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来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人们从客观世界抽象出几何图形时,考虑最多的是真实且醒目地表示出图形的基本特征,教学也总是先出现这样的“标准”图形。而现实世界里存在许多位置变化了的图形,由于位置的变化,淡化或者隐蔽了图形的本质特点。因此,教学不能停留在“标准”的图形上,要提供“变式”的图形,进行对比分析。

从不同的角度,采取不同的形式,形成对比练习,以达到灵活运用知识的目的。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学生深度参与课堂学习。

三、有“思”――升学生深度参与之质

1.发散思维――小题大做

固定的习题,固定的方法,固定的结果,何以构建个性化的学习?把空间增大,让教学开放,只有当学生真正地有了“自决权”的时候,个性学习才有可能。如五年级《找规律》的教学,我把一道原本平常的练习题改编成一道让孩子积极探索的学习材料,让孩子们“小题大做”。

我首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1”,对学生说:“请大家猜一猜老师如果按一定规律写出三个数,可能是多少?请说明理由。”

A: 2、3、4,后面一个比前面一个数大。

B:3、5、7都是奇数。

C:10、100、1000在1后面添一个零、两个零和三个零。

接着又有一些同学说出他们的想法:“1、11、111、1111”“1、4、7、10”……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我又在1后面写上2,然后问后面三个又会怎么样?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积极举手发言:“1、2、1、2”“1、2、3、5”“1、2、4、8”……

学生兴致高涨,我乘机又写下一个4,给学生一次新的挑战。学生思考几分钟后,迫不及待汇报:“1,2,4,7,11,16”“1,2,4,9,23,64”……

在解题中引导学生重视常规而又不墨守成规,多角度、全方位考虑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2.逆向思维――借题发挥

逆向思维是思维的反向重建过程,可以使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和解决问题时不仅从因到果,而且执果追因地进行分析,使问题得到解决。如五年级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借助小明送画片这个题目,变换送法,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1)出题1:小明原有一些画片,今年又收集了24张,送给小军30张后,还剩52张。小明原有多少张画片?

(2)出题2:小明原有一些画片,送给小军一半,又要回3张,还剩18张。小明原有多少张画片?

(3)出题3:小明原有一些画片,送给小军一半还多1张后,还剩18张。小明原有多少张画片?

(4)出题4:小明原有一些画片,送给小军一半还少1张后,还剩18张。小明原有多少张画片?

第9篇

1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是一种个性的心理特征。学生对学习材料的注意往往来源于兴趣,兴趣是获得成功的动力,是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所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将达到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地步,他们会克服一切困难,充满信心地去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然而兴趣和动机并不是天生就固有的,而是通过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特性来满足学生的探究心理的需要而引起的。

现代教育技术把音频、视频及动画有机结合起来,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具有化静为动、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的特殊作用,使教学内容更形象、更生动,让人有如临其境的感觉。这样避免了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的单调说教,能充分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对新知识的学习中去,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突破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否突出,教学难点是否突破,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目标的实现。但教学重点、难点往往是学生认识提高的转折点,是由感性到理性,达到质变的关键点。由于受学生自身经验水平和知识基础的限制,或知识本身较抽象等原因,有些知识仅凭教师口头讲解,学生难以理解,教学效率低下。运用现代教育手段,能够根据教学需要,将教学内容实现大与小、远与近、动与静、快与慢、整与散、虚与实之间的相互转换,生动地再现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将教师难以讲清楚、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转化为客观事物的直观形象,从不同角度、以不同的方式恰当地表现和揭示知识的内在规律。通过向学生展示丰富的、典型的具体经验和感性材料,突出观察点,揭示现象的本质,扩大了学生认知的时空,缩短了学生的认知过程,从而有利于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3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在传统的“粉笔+黑板”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课堂上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来完成画图、绘制表格和抄写数据等工作,并且在黑板上擦了写、写了擦,不能保留,不好转化。如果使用多块小黑板,挂上、摘下,切换时间长,会耽误教学时间。现代教育技术存储量大,准确性高,切换时间短,操作简便快捷,只要轻点鼠标,文字、图表、数据就可以立即显示出来,从而节省了书写的时间,增大了课堂容量。科学研究表明:同一份材料,纯听觉学习能记住60%,纯视觉学习能记住70%,视听兼用能记住90%。现代教育技术,通过特有的多彩逼真的画面、情感丰富的音响,调动学生手、眼、耳、口、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充分发挥视听觉的作用,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让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从而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教师的精讲效率。

4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优化演示、实验,增强演示效果

演示是教师向学生呈示实物、教具,或者向学生作示范性实验,以说明或印证所传授的知识。演示能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实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一定的器材设备,控制一定的条件,引起事物或现象的某种变化,让学生通过观察这些变化获得直接知识或验证所学知识。但在传统教学中,由于条件限制,有些演示和实验的效果并不理想。例如,教师在讲台前演示,坐在后排的学生由于离讲台距离远,对有些演示就很难观察清楚;在动手操作中,教师几乎无法将各种各样的摆法一一演示给学生。再如,有些实验过于复杂或在一般条件下根本无法进行,在传统教学中只好让学生凭空想象或干脆省略不讲,直接告诉学生结论。但如果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就可以很容易地解决上述问题:通过计算机模拟与仿真,可以很好地展示演示和实验的过程,使教师的演示更清晰,实验更准确,从而有利于学生理解新知。

5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突破时空的限制,直观形象

教学中常有一些宏观的自然现象、逝去的景色或者需要长时间才能感知的事物,因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无法让学生亲眼看见;一些微观的事物和微小的变化无法通过仪器设备让学生进行观察。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内容丰富、感染力强的感性材料,展示事物的运动、发展和变化过程。亲身感知取代了凭空想象,原先抽象难懂的教学内容变得直观具体、生动有趣。在语文、思品、历史等学科教学中,对于一些历史事件、故事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重现当时的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体会作者的真实感受,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由于受先天禀赋差异以及后天环境的影响,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难免存在差异。但在传统教学中,由于受班级授课制和教学媒体的限制,教师往往只能照顾大多数,难以兼顾优秀生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造成优秀生吃不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吃不了的状况,久而久之,会使一些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产生厌学心理。现代教育技术具有存储信息、处理信息和自动工作等功能,通过与计算机交互对话,学生可以根据回答问题的对错,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学习内容。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做一些难度大、提高性的练习,能力较低的学生可以选做一些基本的练习。当学生碰到难题或解题有困难时,可以通过人机对话,得到启发式的提示或讲解,也可以暂停后面的练习,进行复习巩固。由于计算机判断正误比较快,当学生出现错题时,计算机会让学生再考虑,直到会做为止,并给予鼓励性评价,从而减轻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心理压力,提高学习积极性。教师随时可以通过主机巡视每个学生的做题情况,当学生有问题时,教师可以给予个别辅导,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因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适应每个学生的不同需要,真正实现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的结合,使整体和个体得到和谐发展。

7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和教育科研水平的提高

在现代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操作已不同于传统方式的教学。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备课与传统备课相比,要复杂且难度大。在备课过程中,要求教师必须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确定适当的教学内容,选择或制作相应的课件,优化组合各种媒体,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过程中,教师及时掌握反馈信息,合理调控课堂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同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促使教师更新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不断探索教育教学的新方法、新路子,提高教师教育科研水平。

总之,适时、适量、适度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思维,优化教学结构,增大课堂教学容量,而且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静态的知识动态化,直观展示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为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实现减负高效。

参考文献

[1]黄甫全.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董齐.儿童创造力发展心理[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