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26 14:23:35
导语:在教育教学文章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1.1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同学们往往具有很强的好胜的心理特征,如果在游戏中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将有可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进而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由于游戏具有情节性、竞赛的特点,可以把教学课中练习内容安排在游戏中,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为了发展学生的速度素质,可采用加速跑练习,但在练习时往往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于是可以考虑可把此练习安排在“迎面接力”比赛中,结果大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1.2增加中学体育教学的趣味性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学体育课教学模式呆板单一,忽略了对青少年学生兴趣的培养,没有营造活跃的体育课堂气氛,大多数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积极性没能被调动起来,使体育教育学的娱乐性削弱。而将游戏应用到体育课教学中,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得枯燥无味的运动技能、体能锻炼变得有趣。
1.3可提高中学体育教学的实用性
要提高人身体素质必须加强体育锻炼。但是,学校体育教学,往往枯燥单调,学生往往没有兴趣,不愿意参与到健身活动中来。如果在教学时,把运动技术编成游戏,并适时的穿插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达到提高素质、增强体质的效果。不但可以促进青少年的身体增长发育,还能提高其身体各机能的完善,从而实现了体育教学实用性。
2体育游戏在中长跑训练中的运用
准备活动在体育课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体育游戏可以很好的提高准备活动的效率。在准备活动中合理组织体育游戏队形十分的重要它不仅可以激发兴趣,而且可以得到美的启迪,大大提高准备活动的效果。体育游戏队形多种多样,可采用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半圆形、八字形等队形。实践中应根据教学与训练的目的、任务、场地、气候、环境和对象水平的不同,合理选择不同的做操队形。准备活动中讲解是教师配合示范说明动作的要领和做法虽然在准备活动的体育游戏中教师的讲解要少,但是通过讲解能加深学生对动作的理解。所以讲解要简明扼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做到少讲、精讲,抓住重点。动作简单时,只讲出要求或关键,动作较复杂时,主要指出动作的方向、路线、部位、做法。一般采用边示范边讲解的方法效果较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认真完成训练任务和提高训练质量的前提,是一个能将体质、意志和精神融为一体的综合教育过程。耐久跑训练要排除枯燥乏味的因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进行有氧练习前,可以为学生安排一个跑数字的小游戏,在老师的带领下按照一些常见的字符的轨迹进行跑步训练,例如像6、8、B、P、S等数字或者字符一样的轨迹。通过跑数字来提高学生的对跑不训练的兴趣。在老师带领下跑完后,让学生自己尝试自主练习,在层层增加训练量,同时在让学生轮流做带跑者,带领学生按照数字或者字母的顺序往下延伸。训练量的缓慢增加与游戏的趣味性,可以让学生从事自己感兴趣的身体练习活动,就会情绪高昂,精神饱满,情绪活跃,从而延续训练进程,完成训练任务,提高训练质量。通过集体游戏激发出学生的斗志。集体游戏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同时还具有一定的督促性,是体育训练和教学中常用的练习手段。在集体游戏中,老师不用为学生是否会出现不努力或不认真的行为担心,在集体游戏中学生会因为团队的期盼和团队给予的压力而更加努力。在中长跑训练中,多多利用这种集体游戏可以起到更好的效果。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通常采用的游戏有:“中距离的迎面接力”、“绕圆圈跑接力”、“400米追逐跑”、“跳绳接力跑”、“跑垒接力”、“运球接力”游戏等。由于集体性游戏采用团队合作、相互配合,通过学生间的相互鼓励和督促,在无形中增强了学生练习的自觉性,激发学生的训练兴趣,提高训练的效果。创设情景是现在经常使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对于体育课这种在室外进行的科目利用这种手段则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因此可以将创设情景应用在中长跑训练中。一个有趣的故事情节可以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并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进行身体锻炼。例如可以创设一个“集体寻宝”的情景。在训练前,准备好一个寻宝的故事,设计好寻宝图和寻宝线路(例如:跨过河流——穿越树林——辅助伤员——运送伤员——搬运物资——跳跃机关——寻找宝藏等),并安排好场地的范围、设计好情景中需要的障碍物、寻宝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的工具。进行训练时,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引导学生进入情景,然后安排学生以团队为单位根据相关的藏宝图和场地中的提示来寻找宝物,在进行锻炼的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相互帮助、督促和鼓励。
论文关键词:本杰明·布鲁姆,掌握学习,初中历史教学
本杰明·布鲁姆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在学校教育方面,他倡导“掌握学习”教育思想,即强调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并坚信只要时间充足和方法得当,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达到掌握的水平。这一观点否定了一些教育专家认为只有大约10-15%的学生能正真成功的“天才教育”理论。因此,在当今中国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背景下,学习和研究布鲁姆“掌握学习”的理论,对我们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认为:“掌握学习”效果如何,取决于三个变量,一是先决认知行为,指学习者已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各种能力。二是取决于先决情感特点,指学习者参与学习过程的动机作用的程度。三是教学质量,它是在学校和教师直接控制下发生变化的,对学生的学习和学习过程会有重要的影响。另外教育学论文,布卢姆“掌握教育”思想还重视教学计划的制定以及教学评价体制的形成,其目的要求学生掌握学习中的主要内容,以实现相应的教学目的。这些原则和方法对初中历史教学也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首先,历史教学应以课程标准为准则,合理制定历史课教学的计划工作,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安排教学工作。因此,教师必须吃透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编制合理而科学的教学计划,并按时、按量、按质地完成教学计划。在写教案的过程中,多注重历史基本概念的解释。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突出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同时在历史史实的教授过程中注重历史事件的背景及影响的分析,让学生把握住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讲解课文的重难点的过程应该力争深入浅出,还应体现出大历史观,培养学生把握宏观历史的能力,从而促进具体历史问题的学习。
其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传统历史教学多以传授历史知识为主,老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教学中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提倡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通过创设情景、收集资料等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求、体验历史过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历史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可以要求同学在学习新课的同时查找相关历史资料,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再例如:在讲解《全民族抗战的兴起》这一课中,可以分析日本为何有三个月内的狂妄之言?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直观的展现中日两国海、陆、空三军军事实力对比,并总结近代以来中日两国经济及军事实力由相当到相差悬殊的原因。最后指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教育学论文,中国人民的英勇反抗,以及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下,日本的狂妄之言必将不攻自破。通过分析,让学生在爱国之心的驱使下,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再次,在教学的同时,授予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布鲁姆的“掌握学习”是一种有关教与学的“乐观主义”教学理论。之所以说是“乐观主义”是因为这一理论从根本上反对个别差异先天性和不变性的观点,而“主张只要能找到帮助每一个学生的方法,那么从理论上说所有学生都能学好”。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很重要。从历史学科的特点看,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多且杂。结合初中历史开卷考试的特点,这就需要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来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培养学生上课记笔记的良好习惯,老师的板书是一节课内容的梳理,也是一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因此记笔记能让学生快速、准确的掌握本课的知识点。当然,不同学生记忆的特点和过程肯定有所差别,应该鼓励学生探索符合自己学习习惯的学习方法。
最后,注重教学评价。“掌握学习”最后就是要形成一定的评价机制,检验掌握学习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及时制定出科学的、符合实际的“单元教学目标”,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对群体教学进行反馈矫正,包括了课后测验,单元形成性测验、补救教学、再次形成性测验等过程,最后形成评价结果。这体现了集体教学到个别教学的全覆盖,其最终结果是要求绝大多数同学都能掌握所学内容。在具体的历史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开卷和闭卷两种形式,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阶段性测验。其中教育学论文,开卷考试试题内容应紧扣课程标准,符合课标中规定的对学生能力的要求。闭卷考试应紧扣书本,要求学生掌握书本的重要知识点。经过反复训练,让同学们掌握解题方法和思路,及时巩固所学知识点,把握住书本的重难点,最终能提高学习成绩。
综上所述,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利用“掌握学习”的方法和原则,客观上对初中历史教与学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对学生而言,在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动机;对教师而言,有助于教师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有效地因材施教,并对学生充满信心,实现学生历史学习成绩的全面提升。
1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1中等职业教育中语文课程的教材内容较为落后
与中小学基础教学不同,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时没有直接面对升学压力,语文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处于次要地位,因此对语文教材的内容要求不高。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学的课程设置与我国社会产业结构、社会职业岗位需求不相符合,语文课程的教材内容更新缓慢,内容相对滞后。另外,中等职业教育中语文课程与普通高中所使用的教材基本没有区别,这样相同的教材被应用到不同的中等职业教育专业中,与学生的专业联系不紧密。
1.2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学方法较为呆板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也较为落后,其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其一,近年来中等职业教育学校较为注重配置实践课程的设备,文化基础课程的硬件设施配置较为滞后,学校的多媒体教学设备配置率不高;其二,语文教师的职业素质有待提高,教师的培训、进修力度不够,因此教师无法及时更新知识结构,导致职业教育中文化课教师队伍的建设受到影响;其三,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堂学习气氛不浓厚,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未能及时进行语文改革,学生无法提起学习的兴趣,导致课堂效率较为低下。
1.3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学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由于中职教育的特殊性,增加就业率成为学校的首要工作,因此中职学校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较为重视建立完整的教学、实践体系以及评价体系,但以语文教学为代表的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评价体系则被弱化处理,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效果以及教学质量的监控、评价标准则较为宽松,如此容易导致师生因为忽视语文课的教学而导致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质量的低下。
2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学的改进对策
2.1结合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安排语文教材的内容
中等职业教育较为重视发展学生的技能,帮助学生获得一门或多门实践操作技术,因为缺少了高中的升学压力,学生能够在个人兴趣的前提下自由地选择专业,因此,在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学的教材内容安排中,既要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更要为职业院校学生所学的具体专业进行服务,最大程度上体现语文的工具性特点。如在学习鲁迅的《拿来主义》时,语文教师既要向学生讲解课文的中心思想,又要联系职业院校学生的实际,鼓励学生直接应用先进的设备以及技术,在此基础上实现自我的不断提升。语文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专业学科的特点,开发具有专业特点的校本教材,比如针对学动漫、工业造型设计的学生,作为语文教师,应当在课文的意境、审美上下功夫引导学生,重在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审美的过程中激发美的创造,从而完成产品设计制作。
2.2建立完善的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学目标及评价体系
在组织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为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应及时建立和更新具有中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评价体系,教师应对不同阶段语文教学目标进行确定,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因材施教,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如在学习《项链》一文时,教师应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达成共识,既要让学生认识到路瓦栽夫人贪慕虚荣的性格,同时在展开教学时,也应引导学生学习路瓦栽夫人勇于承担责任的宝贵品质。另外,语文教学还应在实践中完善和拓展新的评价方法,如引进“国际职业汉语言能力测试”评价方法对语文教学进行评价等。
2.3在展开教学时灵活使用教学方法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学应在传承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及时更新教学方法。首先,应依据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学的教学规律以及教学目标,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灵活使用教学方法。如普通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古诗学习时,语文教师多采用直接讲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或者组织学生讨论来让学生自己理解掌握,但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语文学习态度、学习基础以及理解能力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时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这时,教师就应该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通过示范、情景再现、加强师生互动等多种教学方法有针对地引入课堂之中,不断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2.4重视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在语文课堂教学时,教师还应注意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如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机智、体现教师的幽默等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应注意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艺术,如重视在课堂上使用标准、规范的普通话,对语文教学中的问题有完整和严格的分析思路,教学时语气抑扬顿挫,善用修辞,身体语言表达到位等也能够提高教学质量。
从课堂教学过程看,有些教师业务素质与课标要求存在差距。“穿新鞋走老路”,“教教材”的情况仍然存在。从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看,相当一部分教师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运用仍显生疏;还有一部分是年龄稍大的老师,他们基本上有了副高职称,于是车到码头船到岸,失去了工作的热情,无心去学习新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干工作变成了熬日子,所以课改也就无从谈起。教师业务素质和教学资源的匮乏也制约着高效课堂的教学。
所以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值得我们不断去研究的一个问题。下面结合自己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谈几点浅薄的思考。
一、尊重学生、关注学生、注重沟通
构建有效的课堂主体是学生,尊重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因材施教是关键,针对农村中学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活动中,“蹲下身体与学生对话”尽可能做到努力创造宽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不歧视、不挖苦、不打击,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使他们建立起能学好语文的自信心。尤其是对那些综合素质较差学生,对他们更要少批评、多鼓励,从而建立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教师要像父母一样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像朋友一样理解、帮助每一个学生,彼此尊重,相互信赖,师生打成一片,和谐发展。学生被教师的热情、善良、真诚、乐观、负责、有人味等优秀品质所征服,容易把老师当自己人对待。关系和谐了,教师教书育人就起劲,就容易。学生不拿老师当外人,就会帮老师出主意,想办法。这就减少师生之间不和谐和对立而产生的无效劳动。师生力气用在点子上,教学质量自然就提高了。
二、制定针对性强的学科目标
学科教学目标是对一个学科在总的教学时段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实施手段、评价方式等进行总体制定和预设。它贯穿了“教什么,怎么教”“学什么,怎么学”“练什么,怎么练”“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研计划,更不是简单的教学时间安排,而是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整体设计。这个目标的制定应体现学科目标、学生培养、教师研修三个环节的联系互动。
三、利用好导学案,指导学生搞好自主学习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以,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要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做好课前预习。“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的责任就在于教学生学会学习,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更要授之以方法。实践证明,课前经常预习的学生往往比不预习的成绩高,而且差异是显著的,这也为下一步的课堂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精心备课,激情上课,挖掘潜能
备好课,是教师实施有效课堂的前提条件和达到教学目的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保证。课前教师的备课越充分,就越能调动学生的激情,就越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鲜活的有用知识,就越能挖掘学生的潜能。注重集体备课的结果。集体备课,不是简单备教材还要认真地备学生,每次都由一个教师主讲,其他教师讨论、补充。这样就要求主讲的教师要精心做好准备,而其他同组的教师也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提出有建设性的观点与建议。这样既调动了每位教师的积极性,又充分挖掘了教师的知识潜能。这也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语文教师要努力实现教教材――用教材教――用自己的教材教的三个转变。
五、丢弃“满堂灌”,精讲多练,讲求训练的科学性、艺术性、效率性
当前,我们师生感到最为痛苦的是平时做了无数,考了无数,学生学得苦,教师教得累,到高考时又发现“枉费心血”。
在传统教学观念中,我们将“训练”简化为“练习”,造成了训练的简单、机械、繁琐,训练挤占了学生所有自主学习的时间,要使训练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就必须讲求训练的科学性、艺术性、效率性。
科学的训练应该是适量、高效的。用丰富而巧妙的手段提高训练的成效,注意学习方法的引导,注重创造力培养,消除训练的单调乏味感,让学生在训练中体会到创新的快乐。一些教育名家,如钱梦龙、余映潮、胡明道都是效率专家。
在充分了解学生充分备课的基础上,恰当的提问就显得尤其重要。一要做到有针对性、目的性。二要做到抓住提问时机。三要做到提问的方式要新颖。四要做到提问应有合理的思维跨度,给学生以思考的空间。
六、跟踪学生成绩变化
我们采取的各种教改实验最终是让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习乐趣,促使成绩提高。成绩是冰冷的数字,但我们要关注的是成绩背后的学生,所以我们还是要从学生成绩变化上来了解他们学的情况,从而思考我们教的情况,进而改变我们的方法,帮助学生查找知识的遗漏点,尽快补上,这样也能让他找回自信,快乐的学习。我想这也是师生和谐共同发展的新路子。
儿童的言语发展是儿童从言语获得到基本完善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这一发展过程既是连续的,又可划分为阶段,表现出阶段性的特点。(1)3岁前是言语获得时期,儿童对口语的产生和理解能力获得的时期。(2)3—6岁为完整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时期,儿童的口头言语不断复杂化,初步掌握言语交际能力的时期。(3)7—18岁言语提高和完善的时期,即儿童的言语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提高,发生质的变化,逐步达到完善的时期。对词语的理解能力,对语法结构形式的掌握也不断提高,语法结构意识逐渐形成。
根据这一现象,美心理学家詹姆斯•阿士尔提出了“完全生理反应”理论(TotalphysicalResponse,简称TPR理论):即儿童时期掌握一门语言,言语和书面表达能力是随着听说产生的。当听说获得的信息达到一定量的积累,儿童就能自然地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想法。由此得出,儿童是自然的语言学习者。詹姆斯、阿士尔的"TPR"理论符合儿童的言语发展规律。所谓"TPR"儿童英语教学法即利用“完全生理反应”理论,按照儿童言语发展理论,通过一定的操作性条件,强化儿童对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儿童的年龄为5—10岁,甚至可提前2—4岁,前者是言语发展的关键时期,即语言青春期,后者是语言获得时期。特别处于语言青春期的儿童,大脑成熟初具规模,母语学习后形成个人言语的个性刚刚开始,即借助母语不断认识社会的个人意识刚刚起步,此时,系统而有规律地学习第二语言,在心理和生理上均有较大的优势。
1、心理学理论
TPR教学法吸取了心理学中“记忆痕迹”理论的观点,该理论认为记忆越经常和强烈,则联想和回忆越容易。会议可以通过口头完成,也可以和肢体活动联系起来。结合痕迹活动,例如伴随着致意活动的动词联系,可以提高成功的可能性。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出发,JamesAsher认为,成年人成功的第二语言学习与小孩西的母语的过程相似,针对小孩的语言大多是命令句,小孩一般先用身体反应,而后再学会用语言进行反应。所以,成年人应该学习小孩习得母语的方式。
JamesAsher还吸取了人本主义心理学关于情感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的观点,认为一种对学生的言语输出不做严格要求并带有游戏性质的方法可以减少学生的心理负担,培养愉快的学习情绪,提高学习的效率。理想的语言教学应该提供大量的可理解性输入,而且学生没有任何抵触心理,以便把所有的输入变成可接受的吸收,然后转化为输出。
2、语言习得理论
JamesAsher借鉴了母语习得的两大基本特征,推出三条原则:(1)第二语言习得指导的开始阶段,学习者能够总结语言结构;(2)遵循此时此地原则;(3)通过让学习者执行命令增加他们的输入,这些命令要用祈使句得形式表达。JamesAsher没有直接讨论TPR教学法的语言理论基础,但从教学法的课堂练习来看,它是明显与结构主义语言有关的。他认为,大部分语法结构和成千上万的单词可以通过教师熟练的使用祈使句来掌握动词,语言学习和语言使用都应围绕它展开JamesAsher指出語言是由抽象词和具体词构成的,其中具体词大多值得是具体活动和祈使句中的动词。另外学生不需要依赖抽象词就可以活动一张详细认知地图和语言的语法结构。还指出这样一个事实,语言是作为整体被内化的,而不是单个的词汇元素。所以,他们之间的联系就可能引导出这种类型的更多的理论原则,也就有可能在语言学习和使用中作为预制的模式。
3、学习理论
TPR教学法的学习理论的核心内容是自然法或理解法,强调理解先于开口。它指的是几种不同的以理解为基础的语言教学原则:(1)在语言学习中,理解能力先于输出能力;(2)说的能力的教学应该在理解技能掌握以后开始;(3)听力中获得的技能可以转化为其它技能;(4)教学应该强调意义而不是形式;(5)教学应该尽量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
二、TPR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所谓直”接式沟通教学法”,就是老师用肢体语言,让学生在直接的听、说过程中,得到你所表达的信息,或者是夸张的表情,夸大的动作,实物,画画,声音等告诉孩子English,让学生马上做出反应,比如说学习“sour”这个单词,可以拿颗话梅,让学生体会它的味道,然后重复“sour”这个单词,下次一提到“酸”,学生马上会反应出“sour”这个词,而且会回忆出老师当时给他吃话梅的情景,如果老师当时也输入了“driedplum”这个词,相信学生也会马上想起这个词。一系列的反应,让学生在自然而然的情景中增加了词汇量。这样省去了孩子大脑中英汉或汉英的思维模式。可以直接用英语去思维。
1、在直观教学中操作TPR
学生的心理特征之一是专注于具体的直观事物,物体越具体,形象越直观,学生越感兴趣。教师尽量先教学生生活中常用、常见、常听的事物名称,将事物或其图片带进课堂。学生掌握往往更容易。如在教学7Bunit2theghostinthepark时,教师可模仿“鬼”和“动物”的形态与叫声,也可以把一只真实的宠物猫带到教室里,让学生亲自用手抚摸来感受“soft”这个单词,同时可以真切地听到猫叫声。或者让学生模仿可能会更有趣。特别是在学小猫在“veryweak”,“strong”,“happy”,和“angry”时发出的惟妙惟肖的叫声,并且可通过模仿Amy和Andy在公园里所经历的“frightened”,“afraid”,“brave”等不同感受时期的滑稽的形态,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联想到了这种动作与单词,一些英语单词自然很快就记住了。
2、在表演教学中操作TPR
好动是学生的天性,学生不可能45分钟一直在听你讲。我们不妨利用这一天性,让课堂活动与英语教学相结合,既可以让自己做一个“欣赏者”,又可以让课堂活跃起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更可以使学生在紧张的动脑之后得到放松。教师或者学生,通过一些提示,生动地运用“身体语言”(bodylanguage)来阐明自己所要传达的语言信息。比如在教7Bunit3“介词”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一边说"I'mjumpingoverthechair",一边跨过椅子,并要求学生边说边做动作。在熟练之后,可以做“Simonsays”这个游戏。首先,可以通过“石头、剪子、布”的方法选出一人扮演Simon。然后,“Simon”就可以给其他人下命令了。当他说“Simonsays,Turnaroundyourdesk.”,我们就必须照指令围着桌子转;当他说“Gotothewindow”,而没说“Simonsays”时,就不能照指令做。如果谁做错了,就要淘汰出局。最后的得胜者就可以扮演下一轮的“Simon”。反复操练,不断找出做错动作的学生来做“Simon”。让学生熟练应用学过的介词,可以让学生感觉其乐无穷。
同样可以跟随一些flash歌曲,做一些边唱边做的游戏。如“Headandshoulder,kneesandtoes”,边唱边用手触摸身体部位,由慢到快,由快到慢,一曲终了,所有的单词都记住了。类似的歌曲有很多,“colorsongs”可以在唱和做的动作中记住一些有关颜色的单词,“hokey”,“Ifyouarehappy”“themorewegettogether”……所学的知识和单词在游戏和学生的积极参与中得到巩固,逗乐了学生,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大脑得到了放松,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3、采用绘画教学操作TPR
有没有想过利用学生的画画思维来学习英语?让他们在画的感受中体验单词或情景。因为无论怎样,孩子对于黑板上的图画要比板书更感兴趣。教师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画出所授内容。也可以要求学生配合来画。完成的图画或夸张,或逼真,学生可以据此展开联想,发挥想象力,在想象的空间中学习英语。在9Aunit2Reading中,本身就是讲“color”与“mood”的关系。何不尝试着让学生依照文章的内容分成四组:blue,yellow,green,red;由他们按自己的想象画出蓝色的天空或大海,绿色的小草和森林……在画的过程中,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感受:harmony,purity,sad,energetic,powerful,newlifeandgrowth……甚至可以让他们在画的旁边标出这些单词,然后把学生们的速画贴到墙上,你会感叹于学生的创造力与接受能力的。一幅幅富有创造力的画会给学生带来成就感,并且在愉快的心情中记住了这些单词与情景。有益于学生对课文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让所学知识得到了巩固与加深。
4、采用竞赛的形式操作TPR
一般学生都有好奇心强,好胜心强的特征,任何竞赛性的活动都能使他们精神振奋,特别是团体竞赛,可以大大激发其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点,组织学生在竞赛中训练语言技能。可进行小组竞赛,可以由他们自己取名,或者为“tiger”组,或“lion”组等。还可进行“boys”与“girls”之间的竞赛。特别实在复习课上,可以让小组进行知识总结。然后把他们的归纳公示与众。进一步可以进行相关知识的竞答与解题。
5、TPR形式在课外活动中的应用
在课外活动形式中,同样可以创设情景让学生学习英语。例如在课外活动中,大家坐在操场上,把学生分成二、三组不等,可以玩“whisper”的游戏。用一些书上学过的语言每组抽一个学生进行传话。看最后结果是什么?同时对学生的语音、语调要求很高,不然的话,原话传到最后就会闹笑话了。同样可以改编一些石头•剪子•布的游戏,或适合学生玩的活动。也可以在打篮球的过程中学习英语。短暂的课堂几十分钟,孩子们巩固与掌握的英语知识总是有限的,教师除了在课堂中应积极利用音像媒体、各种活动外,也可根据学生所学编写相关的TPR活动,供给学生课外使用。让学生在更自然的环境中学习语言。
三、 TPR教学法在智障学生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善
1、该法有时只适应于语言学习的初级阶段使用。
其动作及言语大都是简单的活动,不可能单靠它学习较深的内容,虽然智障学生的理解力比不上正常学生,但是,我们也应该更多在教学中努力,使每位学生都能达到或者接近正常学生的水平,因此,必须同别的方法结合在一起使用。
2、班级容量较大,学生不容易管理。
与西方小班化教学相比,纪律问题更不容忽视。TPR教学中包含了大量的游戏活动、角色表演、小组竞赛等,而智障学生一开心就手舞足蹈,吵吵嚷嚷,需要教师有很强的课堂驾驭能力,要时刻注意组织和引导学生把握“运动”和“静止”的分寸,让学生明白不能“为游戏而英语”,而应该“为英语而游戏”。没有好的课堂教学管理模式,再好的教学方法,再丰富的教学活动,一旦课堂控制不好,就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3、智障学生的感知能力欠缺。
通过直接感知,在认识周围事物中发展智障学生的语言智障学生学习语言,要与认识周围现实的人、物、大自然及社会现象紧密相连,通过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听、看、触、尝、闻等等,获得周围一切语言发展的基础,从而提高智障学生的认知能力,在此基础上,学习加深和丰富智障学生的语言。因此,要特别注意发展语言交往能力与认知能力发展紧密结合,根据智障学生直观感知的特点,给智障学生创设条件,丰富生活内容,在实践中认识世界,发展学生的语言。
4、智障学生的语言能力低下。
智障儿童听话能力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注意水平比较低,集中注意是训练听话能力的前提,只有唤起学生的集中注意,让他们专心致志地听,才能听到、听清、听全、听准。结合学生的实际,运用活泼有趣的形式、生动的讲述,符合学生好奇心的内容来进行听话训练。
例如,在教学学习单词:nose领读单词,纠正学生的发音。让学生从卡片中找出单词“nose”,并读一读。指着自己的鼻子问:What'sthis?逐个询问学生。操练这个句型。Workinpairs.请小朋友介绍自己的鼻子。2学习单词:mouth出示“mouth”的图片,问:Isthisanose?Thisisamouth.(用夸张的口型,纠正发音,讲解重点。)运用齐读,小组读、个别读的形式让学生反复记忆。让学生从卡片中找出单词“mouth”,并读一读。运用句型:What'sthis?提问。这样,运用谜语的形式引出新单词nose,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充分激发和调动起来了,适合智障儿童的认知特点。
5、智障学生自信心不足。
大多数的学生不肯开口说话,他们既没有构音障碍,也没有器官器质性的损伤,而是他们害怕说话,怕一开口说话就被别人笑话。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多说些鼓励、表扬的话,同时,对于有些学生必要时进行奖励,通过语言训练的正确导向,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意识 文化障碍 影响因素 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5.201
语言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的,语言不可能脱离文化而存在,学习语言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文化交流,而传递文化同样需要语言作为工具。以英语教育为例,英语在现阶段已经成为国际通用语言,想要与国际接轨就必须进行英语学习。在英语教学中老师要明确英语教学的目的,注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克服文化障碍。
1 跨文化交际意识的重要性
1.1 国际化发展的需要
国际间的联系和交往日益密切,地球也被称为地球村,跨文化交际也随之增多。如加入国际组织或是参加世界性的比赛,都需要跨文化的交流和沟通。我们需要进行交流的不仅是自己的同胞,还有更多的外国友人。这需要我们思维方式和语言能力的改变和提升,在相互交流时尊重其他国家的风俗习惯,考虑对方的感受,构建起平等、和谐、顺畅的跨文化交际,满足国际化发展的需求。
1.2 新课改的要求
对于学习阶段的学生来说,因其接受速度快,更应该重视培养他们的语言能力和交流意识,因而在英语的新课程标准改革中就做出了相应规定。要求老师在授课时提供与异域文化的接触机会,让学生对中外文化的差异有一定了解和鉴别力,明确中外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的差别,熟知常见成语、谚语、典故等,对中外名人有所了解。跨文化交际能否顺畅与学生在这些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是分不开的。
2 教学中影响跨文化交际的因素
2.1 汉语和英语的精确性不同
在用汉语进行交流时往往依靠特定的语境,对所交流的问题进行综合把握,而不会特定地为一个词设置概念。通过交流的时间和环境,对方就可以明确所指。例如在询问别人是否吃饭时,对方从时间上就可知道所问的哪一餐,而在英语中,为早、中、晚餐都设置了特定的词汇:breakfast,lunch,supper。
2.2 逻辑顺序有差别
思维方式的不同就带来英语和汉语在交流时逻辑顺序的差别。最简单的就是名字的设置顺序,中国人命名是先姓后名,而英文名则是先名后姓。时间上,汉语的逻辑顺序一般为2012年12月21日,英语就会表达为December 21 2012。汉语在表达时的逻辑顺序通常是前因后果、由大到小、由远及近、有总体到具体。英语在逻辑上则随意得多,他们可以借助连词来顺利地进行表达。
2.3 音形及功能的关注点不同
汉语通过整体关系来进行词、短语和句子的组合,总体上是形散意合的,用句子的具体意义来修补形式的差漏。例如:我没去过。结合对话可以将“我”去掉,“没去过”也完全可以表达意思。而在英语中,比较重视语法的形态,例如表达过去时的动词要进行相应的变形,go就要变为went;有will或shall的将来时动词就要保持原形。英语语法的总体特征就是注重形合,以形统意。
3 解决跨文化教育中存在障碍的措施
3.1 发挥老师在跨文化教育中的主导地位
老师在教育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在学生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上扮演着重要角色。老师要在实际教学中做好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塑造者和领路人,向学生传达跨文化交际的必要性和对学生以后生活工作的巨大作用,引导学生克服掉文化交流中民族感、价值观、认知模式、学习模式等障碍。发挥好教师在语言教学的主导地位和导向作用。
3.2 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拓展学生视野
英语教材是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具有的不同的接受能力、学习能力来编写的,其中有学生必须熟知的基础知识,还有很多关于英美国家的文化知识,这就需要老师对教材的全方位、深层次挖掘。例如教材中会出现一些国家的名称,老师就可以向学生介绍这个国家的首都、地理位置、地区风俗、人种分布等;提到Christmas、Spring Festival这样的节日时,老师就可相应地带入节日由来、庆祝方式、中西节日的异同以及现在中外节日的相互渗透等等。使教学不仅仅停留在词汇、语法上,更要让学生加强对外国文化的理解,广泛地开拓,不做井底之蛙。
3.3 培养文化差异敏感度,激发跨文化交际兴趣
不同国家间的文化差异往往可以引起学生探求的兴趣,老师在授课时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例如常见的OK这个手势,在日本是代表钱,在巴西却被当成是粗鲁的表现;点头这个动作在一般国家都是表示肯定,摇头则表示否定,但在印度、尼泊尔等国家却恰恰相反,摇头才是肯定的表现。这些都会激发其学生跨文化交际的兴趣。
3.4 设置跨文化交际的模拟舞台,增加体验感
老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设置出英语交际的模拟情景,让学生参与其中,进行角色扮演。例如问路、致歉、买东西、电话咨询等情景,增加课堂趣味性的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交际体验感,克服掉与外国人交流的恐惧感。
4 结束语
在国际化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英语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方法,帮助学生克服文化交流障碍,在不断渗透中培养起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并鼓励学生付诸实践。
参考文献:
[1]余中和.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谈谈我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几点体会[J].
[2]张本慎.紧扣培养目标,狠抓基本训练――谈谈师专英语专业的专业课教学[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1,(7).
摘 要: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特教教师要尊重智障学生的生命主体,关注他们的生命需要、生命个性和生命发展。将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每一位学生,从而为其营造生动活泼、充实丰富的教学氛围,以促进其生命主体全面、和谐、主动、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智障语文教学;生命需要;生命个性;生命发展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涌动着无限活力的生命体,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新课程也明确要求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把语文教学与学生的个人生活、社会生活和学生发展结合起来,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从而使学生健康安全地、愉快积极地、负责任和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尊重智障学生的生命主体,将其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每一位学生,从而为其营造生动活泼、充实丰富的教学氛围,以促进他们的生命主体全面、和谐、主动、健康地发展。
一、透过文本对话,关注生命需要
每个人与生俱来都有这样的几种需要:探究的需要、获得新体验的需要、获得认可与被欣赏的需要、责任承担的需要。一旦触及学生的生命需要,必将创造出瞩目的奇迹!离开了需要谈语文教学,无异于舍本逐末,又如何以人为本、因材施教?要想让智障学生自立于社会,特教教师更应该在语文教学中加倍地关注并了解他们生命的所需所求,尽量满足他们的生命需求。
要了解智障学生的生命需要,首先应从与学生的心灵对话开始,学生的内心世界包含了他们的所需所求,只有想方设法打开他们的心灵大门,让他们敞开心扉,大胆而无拘束地向你诉说,我们才能充分了解其生命需要。
在学习每一课课文前,我总是先让学生试着预习课文内容,学生通过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查字典及划出文中的疑点等方法,知道了自己的所需所求,在学习课文前,我先让他们说说在预习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再让学生看课题想一想:你最想知道哪些问题?在师生心灵对话中,教师对学生学习课文的心理需求有了充分的了解,这对理解课文内容非常有利。“心灵对话”平台的设立,使教师更加亲近学生,从而使教学融入学生的心田,激发其“自我实现”的强烈内驱力。如,在学习《会飞的水》一课前,学生碰到了这些问题:水为什么会飞?是从哪里飞出来的?在学习《金色的细雨》一课前,学生最想知道:课文中的细雨怎么是金色的?“金色的细雨”究竟是什么东西?在学《赶时间的孩子》前,学生很想知道这个孩子是谁?他为什么要赶时间?他赶时间是为什么?等。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围绕学生提出的一系列问题,灵活地改变和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学生学得轻松活泼,兴趣盎然,通过课堂学习,我运用智慧引导他们自己找到了所需要的答案,满足了他们的多种心理需求。他们的生命之花也得到了充分的绽放。
二、创设教学情境,关注生命个性
1.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
虽然智障学生的各方面不如正常学生,可他们的个性却是丰富的,他们的潜能也是无限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性。不同的认知特征、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欲望渴求、不同的价值取向、不同的创造潜能,铸就了千差万别的每个学生的个性。教学的根本任务就在于发现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让个性从依附走向独立,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内向走向开朗。
智障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使得他们在学习时常常表现为胆小、害怕、封闭、懦弱、紧张、担心、焦虑等心理特点,特教教师应悉心呵护他们脆弱的心灵,千方百计为他们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宽松的学习氛围不仅是学生个性自由流淌的小溪,也是学生个性自由穿透的阳光,更是学生向个性自由翱翔的天空。教师任何时候的严厉训斥、冷嘲热讽,都只会扼杀一个个创造的萌芽,使学生丧失表现的信心和勇气,无故地产生自责和恐惧心理,使个性发展陷入依赖、封锁、禁闭的尴尬境地。相反,教师对学生亲切的交谈、信任的注视、宽容的微笑,以及融入尊重、关爱的举手投足,都可以构成一种宽松的教学氛围,学生置身于这种氛围中才能产生“如沐春风”的愉悦享受,使自己的个性彰显光彩。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活动
发展智障学生的个性,要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成功。我们要努力创设积极进取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在思想品德、知识水平、日常生活、人际交往、特长培养等方面都满怀信心地去进取,让学生有发展个性的机遇,有成功的体验。在语文教学中,我充分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动起来,通过演一演、夸一夸、评一评、说一说、试一试、读一读、擂台赛等方法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如,在学习《蚕姑娘》一课后,我让王成同学把自己喂养的蚕宝宝带来给大家观赏,他们见到了真正的蚕后,一个个欣喜万分,有的用手去轻轻摸一摸,有的喂桑叶给它吃,有的在对蚕宝宝说:“你真可爱,我很喜欢你!”在学习《北京》一课时,我让学生上台当一次导游,向游客介绍一下北京的名胜古迹,同学们在同桌演、小组演的基础上推选代表登台演,人人参与,好不热闹。在学习《山会说话吗》一课后,我让学生在自己所在小区的地下车库试着喊一喊,第二天,学生兴奋地告诉我真的听到了回声,这为他们理解课文内容很有帮助。在学完《古诗二首》后,我和学生一起举行擂台赛,比一比谁背得又好又快,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十分高涨。总之,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习、理解和巩固课文内容,对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非常有益。
三、渗透健康教育,关注生命发展
关注智障学生生命的发展,最重要的就是要P注生命的和谐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我们在关注学生学习的同时,绝不能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学生的成长历程。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教学智慧 诗意 班级文化
班级是学生在校的主要活动场所,是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全的人格、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形成的地方。根据多年的观察、积累,我认为高中生的学习不同于其他教育阶段,他们面对的是高考,加上家长的期待,背负沉重的负担,这会无形加剧他们接受文化课的心理压力。现在很多学生是独生子女,不少学生形成了自私、任性、冷漠的性格。不但没学到文化知识,而且连文明道德也抛诸脑后。科任教师不应该认为学生爱不爱学,有没有来上课是班主任的事,而是要跟班主任一起共同构建良好的班级文化。因此,语文老师有必要营造诗意的班级文化氛围,让所有学生都爱上语文,爱上学习。
一、彰显教师的语文教学智慧
《教育词典》中是这样界定教育智慧的:“是教师面对复杂教学情境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可见,教育智慧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包括扎实的专业知识、创新的思维模式、卓越的道德素养。教育智慧是优秀教师必备的质素。我认为,语文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在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而对学生教育的核心就是语文人格教育。教师的教育智慧是教育科学与艺术高度融合的产物,是教师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基础上长期实践、感悟和反思的结果,也是教师教育理念、知识学养、情感与价值观、教育机制和教育风格等多方面的素质高度个性化和综合体现。教师要用智慧的方式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素质、发展学生能力;教师要用卓越的思想形成独特的风格和个性,用自身的魅力阐释课程、用自身的魅力引导学生。
课堂教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场所,教师所面对的是几十个面貌不同、成长经历各异、家庭背景不同的学生。这些学生带着不同的学习动机,不同的知识结构,包括对教师不同的看法走进课堂。教师将怎么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这就要靠教育智慧。充满智慧的老师首先是一位“年轻”的老师,有一颗“年轻”的心。不管你的年龄有多大,你面对的是十几岁的孩子,他们朝气、阳光,对所有事物都充满好奇心。他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新生事物来到他们跟前的速度之快也是前所未有的。我们应该不断学习新的思想、新的理念,把语文课堂打造成感悟、欣赏、运用和创作的殿堂;把语文课堂创建成培育智慧、滋养善性、铸造人格的殿堂。让懵懂无知的顽童经过教师的引导和同学的相互促进,然后走出去,成为智慧、富有善性、人格高尚的“智慧人”。
二、引领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
铁皮鼓(魏智渊)所著的《语文课》这本书封面上有这样一段话:“每一节语文课,都是一次奇妙的语言之旅、思维之旅。没有人拥有真理,我们从各自的理解出发,走向精神的共鸣;我们越过喧哗与骚动,走向更广阔的未知之境。我们共同生活在语文的深度里。”语文教师如何引领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是终生要研究的一个课题。教师的教学智慧来源来于丰富的知识、经验的积累、充分把握教材、教学方法与策略的灵活运用及学生的了解等。生活处处是语文。首先,我们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观察,细心积累。当然,教师可以把自己发现的人和事作为素材告诉学生。让学生体验生活,培养美的眼睛。接着,在课堂上可以引入具体的生活情境,在探究乐趣的过程中感悟理解。在教学《湘夫人》这首诗时,考虑到学习对象是高二学生,多少对爱情有憧憬。因此,开课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当一个男的或者一个女约好对方在某个地方见面,却久久等不到对方时,是怎样的心情?同学们一听这个话题,马上兴奋起来,说出各种答案。最终归结于期盼、焦急、生气、无奈。这时我进入诗歌的理解阶段,让学生用自己的生活体验去理解湘君和湘夫人的爱情,进而从湘君期约难遇、可望难即的悲剧情景,联想到屈原一再被楚王疏远、流放的遭遇;从湘君对真挚爱情、美满生活的执著追求,看出寄托着屈原对政治理想、复兴事业的至死不渝;从湘君在无可奈何情况下的“逍遥容与”,感受屈原在人生偃蹇路途中的宽解。这样做,既让学生发现美、感受到了语文的魅力,又达到了以意逆志的教学目的,更体验到了诗意的美。
三、构建诗意的班级文化
语文特级教师,曾获得湖北省政府表彰的2013年度“湖北名师”胡德胜这样说:充满诗意的班级文化,有助于学生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提升品位、拓宽视野。营造诗意的班级文化,不但是班主任的事情,而应该由所有科任和学生一起完成。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很好的古诗文。这些古诗文的语言、意境和思想能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人生经验,形成儒雅的气质。
那么,语文教师如何营造诗意的氛围引导学生构建诗意的班级文化,是关键。首先用诗意的语言引领。全国著名教育专家“知心姐姐”卢勤老师说:教育的本质不是把篮子填满,而是把灯点亮。这告诉教育者要学会肯定和欣赏孩子。在日常教育活动中不但要教给学生语文常识,更重要的是要利用自己的文学积累用诗化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对他的关注和爱护,感受多样化的社会生活,尝尝生活的滋味。
其次用多彩的班级活动体会。班级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土壤,是学生主要的活动空间。我们可以利用课前创造一些活动如常用字的拼写比赛、成语的理解与应用、书法比赛、美文鉴赏等,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人格塑造。
最后要营造诗意温馨的班级环境。这种诗意温馨的班级环境除了配合班主任对教室进行诗意的布置之外,还要对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进行引导。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平时教师就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倾听态度,注意礼节。同学之间不要因小事而斤斤计较,能够互相谦让,互相帮助。我曾接过这样一个班级,因为是高二文理科重新分班,刚开学没几天的一次晚自修下课,前桌同学因讲话太大声吵到后桌的同学,后桌的同学不高兴了,两个人吵了起来。经过半学期左右的努力,现在班级和谐许多,同学之间更有礼貌了。
老师应该用诗意的情怀引领学生,让所有学生都能沐浴在诗意的文化下,完成诗意的人格塑造。
参考文献:
[1]吴婷婷.浅谈语文教学中教育智慧的培养.科技文汇,2015年2月(中).
[2]虞玲亚.诗意班级文化的营造.江苏教育研究,2010-6B.
1.创设轻松良好的课堂气氛。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可以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在平时,我经常和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对学生的喜好有深入的了解,学生们也喜欢和我聊天,形成了“亦师亦友”的关系,师生关系平等,有利于教育教学的开展。在这基础上,课堂上学生不会有畏惧老师的心理,我再采用有趣的故事、巧妙的悬念等方式由易到难,让学生在指导下学习,活跃而自在。
2.采用竞赛机制,挖掘学生的潜力。智障学生中存在有的害怕困难,一遇到困难就退缩的现象,在学习上也是这样。我很关注学生的应对心理,及时调整策略,以改变学生的不良状态。在实践中我发现,即使是最害怕困难最懒的那个孩子,他也希望有好的表现,得到老师的赞扬。于是我的课堂成了竞技的课堂,如在教学环节中设置“比比谁学得快”“我能行”等小活动,并对表现佳、有进步的学生当堂奖励,学生们在竞赛中积极参与,逐步提高了课堂的参与度,学习效果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有时学生们争着要回答问题或读时,我故意说:“都放下,老师喊一、二、三,谁的手举得最快,谁就先来说。”学生们的兴致往往更高,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的平台。就连琪娟现在也会在课堂上争着举手要发言了,她以往在课堂上都是低头做自己的事情,不配合老师教学的。
3.发挥教师语言幽默的特点,使语文课堂成为快乐的课堂。在课堂上教师一句幽默的话有时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如点醒不认真的学生,激起学生努力的干劲。记得有一次上课,复习交通工具中的“摩托车”,我出示词语请学生识读,学生们都忘了,我莞尔一笑,“还记得前天张老师才开了一辆这样的交通工具送给你们啊,怎么,什么时候你们又开回来给我啦?”我说完还摆出骑摩托车的架势并模仿摩托车开动的声音。学生们哈哈大笑,有的马上记起并说出词语的名称,我则连忙强化学生识记。一个懂得幽默语言的教师,他的课堂必然能受到学生的欢迎。而学生也必定能主动投入教学,得到提高。
4.让学生参与到教师角色中。教师是很多孩子心中的榜样,神圣而不可侵犯。在智障孩子的心中,老师更是权威。我抓住学生对老师的崇拜,在课堂上大胆让学生参与教师角色。如让学生做小老师或和老师配合表演,帮助同学理解教学内容。能做小老师或做老师的小帮手自然是孩子们热衷的事情,而在做小老师或小帮手时他们的思维更要开动,在实际活动中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也就更加深入,能较好地掌握知识。所谓的一举两得,既帮了老师和同学,自己也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