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提质增效工作方案

时间:2023-01-07 12:03:35

导语:在提质增效工作方案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提质增效工作方案

第1篇

一、工作目标

围绕**一污制定“一厂一策”提质增效整治方案,明确整治目标和措施,提升污水厂负荷率、进出水浓度差。

二、污水厂问题分析

**一污2019年1-12月、2020年1-2月污水厂负荷率、进出水浓度差考核工作不达标。经过多方面考究论证,造成污水厂负荷率、进出水浓度差指标不能达标主要原因有:

(一)历史遗留问题制约。**一污周边管网早期建设大部分都是采用雨污合流制,污水厂负荷率受春冬两季影响较大,年头年尾负荷率不达标;进出水浓度差受雨季影响较大,进水浓度不稳定,以至长期不达标。

(二)产业园区制约。**一污周边工业园近年发展较大,工业用水量比往年占比有所增加,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受工业污水冲击,导致进出水浓度差不达标。

(三)管网缺乏专业管理制约。排水管网产期缺乏专业的维护管理,部分管网存在破损、堵塞、渗漏、混接等问题情况,影响了污水的正常收集。

(四)规划与现状不相符制约。污水厂在前期规划设计阶段考虑到逐年人口增长,污水产生量可满足污水厂生产要求,但是由于杨梅片区地理位置优势不明显,近年来人口增长较慢,对污水厂产生一定的影响。

(五)配套管网未完善制约。随着近年来**片区经济发展,新建产业较多,但是相应的污水配套管网建设未能跟上经济的发展,存在较大的短板,对污水厂发展造成较大的影响。

三、下阶段整改措施

由于污水处理厂增效提质是一个长期实施的系统性工程,需要结合我镇现状情况,从长远考虑,从大局出发,制定高质高效的整改措施,逐步提升提升污水厂负荷率、进出水浓度差。

(一)**镇第一污水处理厂管网完善工程。针对污水厂配套管网短板问题,在**片区新建DN400-DN600管径污水管道,总长约5.1公里。项目在2019年5月实施建设,2020年12月完工投入使用。

(二)严格落实排水许可审批工作。针对新建厂企、住宅从工程验收手续上严格把关,落实排水户严格按照雨污分流规范接入市政排水管网,按要求办理排水许可证,该工作长期跟进实施。

(三)开展排水管网统一运营。针对现有管网缺少专业运营,我镇积极配合区开展全区管网统一运营工作,通过第三方开展DN300以上管网探测工作,管网存在的破损、堵塞、渗漏、混接等问题制定工作方案,最后移交至**区城乡排水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进行统一运营。项目于2019年初开展,计划2020年5月逐步移交运营。

第2篇

为扎实推进**年水稻产业提升行动,进一步提高全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快“百亿粮仓”建设步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经市政府同意,提出如下实施意见,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一、主要目标

产量目标:水稻平均单产达490公斤以上,较上年增产5%。其中水稻核心示范区平均单产600公斤,部级万亩高产创建单产达700公斤以上。总产超过50亿斤,占粮食总产计划的60%。

质量目标:总体质量有所提高,一般达到无公害生产标准。全市水稻品种优质率达93%,较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

品牌目标:通过订单生产、加价收购,发展产业化经营,提高稻米加工水平和档次。234万亩核心示范区100%实现订单生产。以整合现有品牌为基础,培育3-5个有市场竞争力的知名品牌。

效益目标:通过生产环节增产增效、提质增效、节本增效和加工增值增效,实现亩增效益100元以上。

二、重点工作

(一)落实建设任务。在**区建立水稻产业提升行动核心示范区234万亩,其中天长、全椒作为水稻良种补贴与良种挂钩试点县(市),整建制纳入核心示范区良种良法配套补贴范围。要按照布局合理、规模推进、产业开发和滚动发展的原则,以行政村为单位,将核心示范区建设任务分解到乡(镇)、村,落实到农户和田块。每个示范村民小组确定1名科技示范户,加大扶持和培育力度,努力形成以户带村、以村促片、层层推进的示范格局。示范区实施方案、建设地点和规模、科技示范户姓名和联系方式等资料要在6月底前报送市农委备案。

(二)开展两大活动。在水稻产业提升行动核心示范区中,开展100万亩水稻农机农艺结合示范工程和100万亩精确定量栽培示范行动。示范区实行统一技术方案、统一供种、统一配方施肥、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农机服务、统一订单销售“六统一”服务。力争核心示范区关键技术到位率和入户率达90%以上,实现核心示范区比非示范区亩均增产100斤和增收100元的“双百”目标,真正发挥示范区在宣传、辐射和培训农民中的作用。

(三)夯实服务基础。在水稻产业提升行动核心示范区中,建立农业部万亩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点6个;建立“万、千、百”水稻高产攻关示范点700个以上;建立水稻苗情点21个(其中省级3个);建立水稻病虫害监测点16个(其中省级8个);建立土肥监测点21个(其中省级7个);建立水稻主导品种展示点15个。

(四)提升产业优势。积极发展水稻产销合作社和行业协会,扩大订单生产覆盖面,提高水稻生产规模化、组织化程度。尤其要大力培育水稻种植大户,实行水稻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促进家庭经营与龙头企业的有效对接。全市建立优质水稻订单生产基地260万亩以上,巩固发展水稻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80个。

三、保障措施

(一)政策保障。认真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补贴、粮食最低收购价等政策,特别要发挥水稻核心示范区良种良法配套补贴在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推广中的引导作用。粮食丰产工程、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标准粮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科技入户等重大项目要与水稻产业提升行动紧密衔接,向核心示范区重点倾斜。积极引导农民开展水稻政策性保险,降低风险,促进水稻生产稳步发展。

(二)技术保障。要着力构建水稻主导品种的展示、推介和机制,形成主导品种规模优势,提高良种覆盖率。通过实施100万亩水稻农机农艺结合示范工程,做到机插一片、带动一片、影响一片。推广适期播种、培育壮秧、宽行窄株、定向栽培、平衡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综防、高温热害防控等实用技术,增强科技对水稻生产的支撑作用。采取定地点、定时间、定人员的办法,对水稻生产进行全程监测,及时监测信息和田管对策建议。继续组织技术专家对口联系和指导种粮大户,发挥大户的示范带动和现场培训的作用。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包村驻点,开展生产指导和服务。

(三)组织保障。要把水稻产业提升行动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加大行政推动和财政支持力度,完善工作方案,建立督促指导、绩效考评、动态监测、信息交流等长效工作机制。农业、财政、科技、粮食、统计、气象等部门,要强化协作,形成协调联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扶持配方施肥公司、植保专业服务队、农机服务队等专业化服务组织建设。建立和完善水稻产业提升行动绩效考评机制,切实加强对核心示范区建设的动态监测、检查督导、定期通报和考核验收,对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做好情况交流和信息反馈,及时反映工作动态,促进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各项工作的落实。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直属机构:

为扎实推进**年水稻产业提升行动,进一步提高全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快“百亿粮仓”建设步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经市政府同意,提出如下实施意见,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一、主要目标

产量目标:水稻平均单产达490公斤以上,较上年增产5%。其中水稻核心示范区平均单产600公斤,部级万亩高产创建单产达700公斤以上。总产超过50亿斤,占粮食总产计划的60%。

质量目标:总体质量有所提高,一般达到无公害生产标准。全市水稻品种优质率达93%,较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

品牌目标:通过订单生产、加价收购,发展产业化经营,提高稻米加工水平和档次。234万亩核心示范区100%实现订单生产。以整合现有品牌为基础,培育3-5个有市场竞争力的知名品牌。

效益目标:通过生产环节增产增效、提质增效、节本增效和加工增值增效,实现亩增效益100元以上。

二、重点工作

(一)落实建设任务。在**区建立水稻产业提升行动核心示范区234万亩,其中天长、全椒作为水稻良种补贴与良种挂钩试点县(市),整建制纳入核心示范区良种良法配套补贴范围。要按照布局合理、规模推进、产业开发和滚动发展的原则,以行政村为单位,将核心示范区建设任务分解到乡(镇)、村,落实到农户和田块。每个示范村民小组确定1名科技示范户,加大扶持和培育力度,努力形成以户带村、以村促片、层层推进的示范格局。示范区实施方案、建设地点和规模、科技示范户姓名和联系方式等资料要在6月底前报送市农委备案。

(二)开展两大活动。在水稻产业提升行动核心示范区中,开展100万亩水稻农机农艺结合示范工程和100万亩精确定量栽培示范行动。示范区实行统一技术方案、统一供种、统一配方施肥、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农机服务、统一订单销售“六统一”服务。力争核心示范区关键技术到位率和入户率达90%以上,实现核心示范区比非示范区亩均增产100斤和增收100元的“双百”目标,真正发挥示范区在宣传、辐射和培训农民中的作用。

(三)夯实服务基础。在水稻产业提升行动核心示范区中,建立农业部万亩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点6个;建立“万、千、百”水稻高产攻关示范点700个以上;建立水稻苗情点21个(其中省级3个);建立水稻病虫害监测点16个(其中省级8个);建立土肥监测点21个(其中省级7个);建立水稻主导品种展示点15个。

(四)提升产业优势。积极发展水稻产销合作社和行业协会,扩大订单生产覆盖面,提高水稻生产规模化、组织化程度。尤其要大力培育水稻种植大户,实行水稻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促进家庭经营与龙头企业的有效对接。全市建立优质水稻订单生产基地260万亩以上,巩固发展水稻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80个。

三、保障措施

(一)政策保障。认真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补贴、粮食最低收购价等政策,特别要发挥水稻核心示范区良种良法配套补贴在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推广中的引导作用。粮食丰产工程、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标准粮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科技入户等重大项目要与水稻产业提升行动紧密衔接,向核心示范区重点倾斜。积极引导农民开展水稻政策性保险,降低风险,促进水稻生产稳步发展。

第3篇

 

为全面贯彻脱贫攻坚“夏季攻势”行动的部署,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突出问题,抓好脱贫攻坚整改工作,黄坝村两委高度重视,认真部署,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认真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突出问题大排查工作。一是制定“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突出问题大排查工作方案,做好大排查研究部署工作。二是认真开展入户调查,仔细填写调查问卷,确保排查问题精准,本次大排查共发现问题10个。三是建立问题台账,制定整改方案,针对不同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整改工作,针对住房安全问题,根据危房等级,履行危房改造手续,给予重建或维修;针对饮水安全问题,对以井水为饮用水的贫困户,组织人员上门采水送至疾控中心检测,确保水质安全,同时联系水利局安装通水管道,让贫困户喝上放心水。

(二)推进问题整改落实。一是组织开展整改工作“回头看”,对照中央、省委巡视整改反馈问题及省、市、县督查暗访发现问题,结合实际,重新认领了存在问题,进一步完善了整改方案。二是对各类问题的整改材料进行再整理,对整改材料不完善的及时补充到位,确保整改资料的针对性与完整性。

(三)提升帮扶工作精准度。开展“一户一档”资料自查,对排查出来的问题,及时整改,确保不再发现同类问题,同时加强对基层基础资料的完善工作,不断提升帮扶工作的精准度。

(四)加强重点工程建设。

1、产业扶贫工程。进一步推动产业扶贫政策向量质并重、提质增效转变,让更多贫困户通过发展扶贫产业实现稳定增收脱贫。5-7月以来,共申报特色种养业补助两批次26户,发放补助资金6.207万元。

2、就业扶贫工程。配合做好就业指导服务,组织贫困户参加养殖技能等扶贫培训,共有5人参加了培训。辅岗位吸纳贫困户劳动者共4名,申请2019年第二季度补助1500元/人,共0.6万元。

3、危房改造工程。继续实施“四类”重点对象农村危房改造,确保农村危房改造“应改尽改”。2019年第2批危房改造1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5户,低保户2户,五保户3户),其中2户维修,8户重建,危房改造补助资金24万元,待危房改造验收合格后打款发放。

三、存在问题

我村脱贫攻坚工作“夏季攻势”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基础资料不够扎实。村档资料及贫困户手册、一户一档、明白单填写不规范,更新不及时的问题存在。二是在推进帮扶责任落实的过程中,大部分帮扶责任人能够认真履职、务实帮扶,但还存在少数帮扶责任人帮扶措施落实不到位、政策执行不精准的现象。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持续开展整改工作。认真对照反馈问题,深入查找原因,针对问题症结,扎实整改,并举一反三,全面自查其他方面的典型问题和薄弱环节,不断提升脱贫攻坚工作质量和成效。

(二)夯实基层基础资料。推进基层基础工作由比较精准向更加精准转变,加强档案资料规范化管理,健全完善村档、户档台账。

(三)推进脱贫攻坚质量提升。按照相关要求进一步实施脱贫攻坚“十大工程”,确保工作开展有序,资金发放到位,档案资料整理完善,确保各项目标任务按序时进度推进。 

第4篇

一、工作目标

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当年见效”的基本思路,2021年目标任务是:全面推进乡村运输“工程”,县(市)100%覆盖,并力争创建1至2个乡村运输“工程”样板县(市)。全面巩固全州交通运输脱贫攻坚成果,因地制宜,采用公交客运、班线客运、片区化经营和响应式服务等方式,实现乡村运输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

二、组织机构

州交通运输局成立“工程”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副局长担任,副组长由局运输管理科副科长、州公路运输服务中心副主任李建担任,组员由各县(市)交通运输局分管副局长担任。领导小级负责组织领导各县(市)“工程”推进工作,适时组织督导检查,通报工作推进情况,全力确保“工程”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三、阶段性任务

按照“3月全面启动,6月全面完工”的总体安排,2021年6月底前,完成乡村客运标识、招呼站(牌)、客运车辆外观、从业人员管理等“四统一”工作。实现全州18个县(市)、325个乡(镇)、2736个建制村“工程”全覆盖。

(一)全面启动阶段(2021年3月)各县(市)交通运输局按照全州“工程”实施方案和推进方案要求,制订2021年乡村运输“工程”具体实施方案,明确任务,倒排工期,按照“增量全部统一、存量逐步统一”的工作思路,分类别、有计划、有步骤启动推进乡村客运标识、招呼站(牌)、车辆外观和从业人员管理“四统一”工作。

(二)加快实施阶段(2021年4月至5月)各县(市)交通运输局进一步聚焦重点,对标对表,加强组织协调,完善工作措施,依法依规开展资金拨付,全力加快乡村运输“工程”推进。一是统一乡村客运标识。全州所有农村客运车辆统一在同一位置张贴“乡村客运”LOGO标识,为打造乡村客运服务“品牌”奠定基础。二是统一招呼站(牌)公示内容。结合当地地域特点、民族特色,乡镇设有1个可使用的客运站(或者港湾站、招呼站),建制村在村委会、学校、人口聚集地任意区域至少设有1个招呼牌。原则上按县域统一外观、样式和颜色,并按省统一公示内容进行公示。三是统一乡村客运车身外观形象。所有乡村客运车辆使用全省统一的“乡村客运”标识,小型客车车身颜色统一为黄色的“”客车。四是统一乡村客运从业人员管理。将从业人员纳入乡村客运监管服务平台进行统一管理,一人一码进行工牌编码,实行佩证(牌)上岗制度;同时,鼓励驾驶员统一工装,提升形象。(“四统一”具体标准见甘交发﹝2021﹞21号附件)。

(三)整改验收阶段(2021年6月)各县(市)交通运输局对照清单,查漏补缺,全面梳理“四统一”工作中的差距,集中力量,盘点资金,攻坚克难,全力以赴完成乡村运输“工程”各项指标任务,确保圆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6月底前,每辆“”客车要照一张正面照和侧面照上传至乡村运输监管服务平台,作为完成的依据;所有的招呼站(牌)要按照道路运输站场数据采集要求,及时完成照片、位置、竣工资料等信息上传工作。按照“示范带动、统筹推进”的原则,在2020年“工程”试点基础上,各县(市)要创先争优,色达县、稻城县力争创建全省乡村运输“工程”样板县。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站位,强化组织领导。“工程”项目分别纳入了全省和全州2021年民生实事目标任务,也是落实省委、省政府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的重要举措,各县(市)交通运输局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紧迫感,集中精力,攻坚破难,确保任务高标准完成。

第5篇

江西省审计厅行政事业二处根据厅领导的指示,在开展送达审计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不少成果和经验。为此,我们采访了行事二处处长刘功滨。

记 者:刘处长,长期以来,审计工作通常做法是下达审计通知书、审计人员去被审计单位开展现场审计,为什么会想到探索和开展送达审计这种形式呢?

刘功滨:当前,经济和社会各方面发展非常快,对审计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审计既要解决好及时跟进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大局,又要克服审计“盲区”,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现代化审计手段压缩现场工作时间、提高审计效率、减轻被审计单位负担,这是新形势下审计机关面临的重大课题。王殿军厅长敏锐地抓住了这个问题,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及时提出了送达审计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实践证明,信息化条件下的送达审计方式丰富了审计现场工作模式,是审计机关不断创新的生动实践,是改进工作作风的积极探索。因此,开展送达审计具有重大而现实的意义。

记 者:送达审计是审计管理和审计方式方法的一种创新,在履行审计程序、实施审计方面有哪些变化?

刘功滨:送达审计同样要严格履行审计程序。推行送达审计,是为了树立良好的审计形象,提高审计效率,减轻被审计单位负担,但审计程序不能少,审计标准不能降低。在严格遵循《国家审计准则》等审计规章制度的前提下,突出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要开好进点会。审计组进点会议是送达审计的首要环节。审计通知书发出以后,召开审计进点会,是对审计组进点时的统一要求,送达审计也不例外。只不过是送达审计进点会要求更高,更为具体,更加到位。因为送达审计有别现场审计,审计场所不在被审计单位,与被审计单位人员接触的时间相对较少。开好审计组进点会,对落实审计工作方案,部署审计工作,开展审计调查,制定实施方案非常关键。进点会一般选择在被审计单位召开,会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要根据送达项目立项时已掌握的审前调查情况和省厅的规范化要求,安排好会议议程、内容、参会人员以及被审计单位需要提供的有关材料。在会上,审计组长不仅要宣读审计通知书、说明来意,更要向被审计单位说明此次审计方式的不同,介绍送达审计的有关内容,提出审计的具体要求,以求得到被审计单位的理解、支持和配合,按要求及时提供审计所需要的资料,特别是相关信息系统及其电子数据情况等。由于送达审计场地重心的转移,许多工作不能再象传统审计方式那样可以在进点会后的现场审计过程中不断得到补充,所以在资料的收集上要争取一步到位,注意提出与审计有关的事项与要求,细化双方的职责,将每个事项与要求真正落到实处,相对于以往的同类项目的审计进点会,明显要更加务实,针对性、指导性、责任性要更强。

二要搞好审计调查。做好审计调查是开展送达审计的前提与基础。审计进点会后,审计组要根据审计工作方案的要求,对收集的被审计单位的相关信息,借助相关信息化载体,对信息进行整理分类,梳理排查,厘清脉络,理清思路。认真审阅被审单位的财务资料、相关制度、文件、年度总结及工作动态等的电子文档,了解掌握其内部控制及运行、工作业绩及业绩评价情况,摸清审计工作方案中有关审计内容、重点所涉及到的具体经济事项与问题线索,为编制审计实施方案,以及下一步有针对性地开展审计打下基础。

三要编制好实施方案。一个好的审计实施方案对强化审计指导、规范审计实施程序、突出审计重点、提高审计质量意义重大,作用明显。送达审计因为不在被审计单位进行现场审计,所以审计实施方案编写质量好坏成为项目成功关键所在。编制出一份好的审计实施方案,要求审计组严格按照《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及《国家审计准则》的有关规定,紧紧围绕审计工作方案,结合审计调查、审计风险评估和数据分析掌握的情况,进一步分解审计目标,细化审计内容和重点。方案中要明确回答对被审计单位主要审计的事项是什么,即要审什么,谁负责审,什么时间审,怎么审!要使方案更加贴近实际,指导性、可操作性强,确保现场审计的高效开展。

四要开展好审计。实施审计阶段是审计的关键环节,关系到审计的质量,是否全面完成审计工作任务。送达审计主要审计工作是在送达地完成,有的确实需要延伸审计的事项,要求被审计单位补充有关资料,必须到被审计单位进一步落实的事项,时间也要控制的很紧凑。审计组在审计中必须认真执行实施方案,要做到把方案贯彻在审计全过程,通过审计完成好方案中的各项工作任务,同时通过审计及时补充和完善方案。由于实施方案目标明确、内容翔实、重点突出,并依据各自专长对审计人员进行了合理的分工,每位审计人员根据任务分工、审计重点,带着疑点找问题,顺着线索查情况,有目的性地进行审计,避免了盲目性,成效非常明显。大大节约了审计时间和成本,促进了廉洁从审,取得了提速提质、节能增效的审计成果。

记 者:在信息化条件下,开展送达审计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条件?

刘功滨:随着被审计单位信息化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也给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已经是审计工作的现实选择。开展送达审计,更加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审计工作任务。实践中,我们把OA系统应用贯穿于送达审计工作全过程。审计人员借助计算机技术,灵活运用各种信息手段,做好审计调查,开展审计,处理审计业务公文。以AO为依托,根据被审计单位使用的财务软件类型,采集数据直接导入标准库。充分运用AO系统的审计分析功能,完成对财务和业务数据的筛选、比对和分析。通过数据的整合,全面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收支结余、业务开展、专项资金来源去向以及种类规模等情况,深挖问题线索。实行OA审计管理系统后,积极推行OA系统与AO系统交互在送达审计工作中的融合应用,提高工作效率和审计质量,实现审计组的信息资源共享。厅领导、厅有关部门可随时查阅项目进展情况,并对审计项目从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到审计报告阶段,发现了哪些问题、疑点、做了哪些底稿,项目进展到什么程度,能够全过程管理与掌控。便于及时提出指导意见,有利于审计组及时纠正审计偏差,讨论研究疑难问题,抓好审计工作进度。OA系统与AO系统的融合交汇,审计目标更明确,查出问题定性更准确,适用法律法规更恰当,推动了审计工作水平的整体提高。

记 者:送达审计工作有一个难点,就是如何妥善办理和保管送审资料、以及资料的保密工作,这方面如何来完善和实施?

刘功滨:这确实是需要特别重视的一个方面。被审计单位送来的资料有电子数据和文档,也有纸质材料。送达审计信息化,我们要求被审计单位如实提供电子信息材料。被审计单位的电子数据及文档,审计人员按要求导入后,专人负责统一管理,使用人员各负其责。对涉及到的审计需要的相关纸质资料的报送,资料被送达到审计组所指定的地方后,审计组要负责保管好。我们的做法是,被审计单位的资料送达移交到审计组,审计组指定专人负责接收送审资料,对被审计单位送审资料进行清点,与被审计单位填制的《送审资料清单》(以下简称《清单》)逐一核对无误后,交接双方在《清单》上签名。应说明事项在《清单》内注明。《清单》一式两份,审计组和被审计单位各执一份。资料交接后,落实好保管责任,指定资料接收人为专职保管人,资料当天使用结束后,全部装柜加锁。资料使用过程中,注重监督检查,防止资料丢失或错乱,谨防资料泄密。审计结束后,不滞留送审资料,而是及时办理资料移交手续,做到两清。

记 者:刘处长,开展送达审计工作以来,您有哪些方面的体会和深层次的思考?

刘功滨:收获很大,意义深远。我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体会:

第一,送达审计是新形势下转变审计方式,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有益探索。

审计信息化给审计工作带来的不仅是审计手段的变化,更带来了思维方式、审计理念的变化。由传统的就地审计,向送达审计、远程审计、联网审计等转变,就是这一变化的具体体现。

首先,送达审计顺应了审计形势发展的需要。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在审计工作中,必须借助现代科技工具和信息化手段,破解审计部门人少事多任务重的难题,以低成本取得高质量,以短时间求得高效益。实践证明,信息化条件下的送达审计开展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和有效的,被审计单位反响良好,证明了厅领导思路与决策的正确性,也为丰富联网审计提供了新的组织模式,提高了审计工作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其次,送达审计适应了机关作风转变的要求。在未实行送达审计时,对省直单位开展预算执行审计,现场工作时间往往是一、二个月时间,甚至更长,既加重了被审计单位负担,又增加了审计成本,效率低下。实行送达审计后,审计工作主要是在本厅机关自己的办公室完成。优点很多,审计人员熟悉工作环境,作息时间有规律,审计组能根据需要安排人员和工作时间,做到既有分工,更有协作,审计人员的整体效应得到了发挥,有效地缓解审计任务重与审计人员少、技术力量不足的矛盾。也便于查找资料、请教同事,遇有需要大家讨论研究的问题,可以充分地发表个人意见和商讨问题。同时,可以排除被审计单位各种干扰和其他不良环境的影响,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节约了时间和费用,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送达审计减少了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的联系环节,减少了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的接触机会,避免了被审计单位对审计人员的感情投资,从源头上清除了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防范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就地消化”及“人情化审计”现象发生,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坚持客观公正的审计工作原则,促进审计人员廉洁从审、秉公办事,树立审计机关“依法审计,廉洁高效”的良好形象。因为不用被审计单位解决工作场地、工作用餐、午休场所、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和办公用品等实际问题,切断了非审计业务接触和经济联系,从某种程度上避免了腐败的发生,有利于审计人员严格执行“八不准”等审计工作制度。

再次,送达审计促进了审计信息技术的运用。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在审计工作中应用越来越广,为送达审计带来思维方式、作业方式和工作流程的巨大变革,形成了项目计划、审计实施、质量控制、成果利用和事务处理全过程数字化管理。送达审计一方面广泛应用信息化成果,另一方面每个审计人员在信息化应用中又都不能回避而且必须面对和解决有关问题,不掌握好信息化应用知识就会失去审计的资格。在送达审计中,也暴露了审计人员在审计信息化应用方面存在的知识的不足,迫使大家进一步去学习掌握信息化应用知识,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为了提高送达审计信息化应用水平,我们加强了计算机技术的学习和实践,只有不断推进AO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充分利用AO与OA的交互功能实施审计现场的指导和管理,才能节约审计时间,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送达审计必须以信息化为前提。

我们现在开展的送达审计有别于传统的报送审计,它是信息化条件下的一种审计管理模式,是审计组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要求被审计单位将审计需要的与财政财务收支有关的计划、预算、会计凭证、账簿、报表以及其他有关文件、资料等主要以电子版方式送到审计机关或审计组指定的办公场所进行的审计,是以单位送审为主,现场审计为辅的审计方式。

传统的报送审计,被审计单位将大箱资料送来报审,既麻烦又不安全,费时费力。数字化时代开展送达审计,是针对被审计单位会计电算化普及程度高、财务数据便于电子采集等新特点,综合运用信息化审计工具,告别单一的手工查账历史,进入人工智能综合分析新时代。因此,信息化成为开展送达审计的前提。如我们在对某省直单位的送达审计中,涉及到的业务及财务账目多,信息量大,电算化程度高,如果缺少信息化手段,审计工作将无法开展。我们深切地体会到送达审计离不开信息科学技术,必须重视信息化应用,只有运用好信息技术,才能够得心应手地开展送达审计工作。

第6篇

关键词:国有企业应收账款压控;现状;必要性及紧迫性;对策

随着公司财务管理精益化、信息化、集约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应收款项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建立规范、高效的财务管理体系,进一步摸清家底、加强应收管理,将往来清理工作深入化、细致化。根据国资委“两金”压控工作要求,结合公司实际经营情况,不断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加快资金回笼与资金周转,保持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持续增长,切实推动公司进一步提质增效,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应收账款管理现状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应收取的款项。众所周知,资金是企业的血液,应收款项最直接的风险,是指因管理不善导致无法收回成为坏账,企业很可能因流幼式鸲倘倍导致资金链的断裂,进而影响企业贷款信用与还贷能力,导致企业面临巨大的财务危机。

1.未能深刻认识应收账款风险。企业管理者对应收账款的管理意识相对滞后,将企业的发展重点放在如何扩大市场份额和销售产品数量等经营业务方面,在国有企业内部考核时,指标通常在利润、收入等指标上,夸大了公司的经营成果,忽视了应收账款回收对企业的重大作用。不良的应收账款不仅能导致财务状况的恶化,而且会危及企业的生产和发展。

2.未完善应收账款相关内部控制制度,或制度执行不到位。未能建立或严格执行信用评价制度和合同管理制度,未建立或未执行应收账款责任制度及考核制度。

3.未能对应收账款施行全过程管控。如果在应收账款发生前,未能严格执行客户信用管理及预警系统,由此产生的应收账款成为坏账的可能性就会增大;在应收账款发生后,未能在事中、事后对其进行实时监督、催收,坏账产生的风险率又会进一步提高。

二、应收账款压控工作的必要及紧迫性

近年来,受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市场回落等因素影响,部分企业产能过剩、产销衔接不畅、上下游资金紧张,国资委在2016年将“大力减压应收账款,加快清理无效库存”纳入中央企业提质增效工作方案及中央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指标体系。2016年通过完善应收账款管理机制,多措并举,较好的完成了国资委关于应收账款存量压降的任务,但部分制造企业应收账款余额较大,资金周转较慢,应收账款余额的增长率高于营业收入增幅,应收账款压控的形势依然严峻。因此,国有企业要高度重视现金流对企业生存发展的极其重要性,要筑牢“现金为王”的企业管理理念,以实现最大化的净现金流。更要充分认识到应收账款压控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采取进一步的措施,压降应收账款存量,提高一年以上应收账款回款率,保持企业整体现金流量增长,提高企业整体经营效率,为打好打赢体质增效攻坚战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国有企业应收账款压控工作的对策

充分认识应收账款压控的重要性,以“全面核实 重点监督 跟踪管控”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强化业务前端管理、监督过程清理,积极组织各部门相关人员以“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催收”为手段,坚持“应收必收、当收快收”的原则,做到全面压降与重点压降相结合、存量压降与增量控制相结合、集中清理与长效机制相结合,助推公司提质增效。

1.建立应收账款压控工作组织体系,明确职责全体动员

(1)成立应收账款压控工作组

成立以总经理、党支部书记为组长,副总经理为副组长,财务部门、经营部门等相关部门为组员的应收账款压控工作组。对应收账款截止目前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和沟通,探究应收账款未能及时清理的原因及工作开展中的制约因素,明确工作责任的前提下,层层分解、充分分工、细化措施、严格考核。

(2)成立应收账款压控办公室

专门成立由经营部门、财务部门等相关部门组成的应收账款压控联合办公室。其中经营部门的主要职责为:有针对性、有侧重性地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创新思路,丰富工作手段,利用内外部资源,多措并举催收账款;财务部门的主要职责为:一是加强对应收账款余额预警管理,对应收账款划分账龄,联合经营部门对账龄情况进行分析;二是对考核指标进行分析、解读。

2.建立全过程控制监督体系,全面梳理应收账款管理流程

规范制度、梳理细化流程是监督的保障,国有企业应全面梳理、完善与应收账款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完善风险控制措施,突出风险防范,将应收账款管理融入风险管理的各个环节,成为生产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

(1)事前预防,建立全面信用风险防范制度

信用政策是应收账款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信用政策是制度?这句话怎么写?),目的是在扩大销售、增加利润的同时,与采用信用政策而承担的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和坏账损失之间进行权衡。国有企业应设立专门的信用部门或者信用专工,制定和管理公司实施信用管理,完善信用管理制度。包括明细的信用政策、信用审批的权限、信用评估方法、信用期和信用额度的审批和授权等。信用制度要在实际业务中有指导作用,使得销售部门、财务部门、信用部门等相关部门遇到问题有参考性的解决。

(2)事中控制,强化日常管理和合同管理

①强化应收账款日常管理

一是要配备精兵强将,加强业务培训,强化制度落实,保证各项日常管理措施执行到位。

二是建立信用数据库,并密切关注客户生产经营状况,对客户进行动态信用管理,为风险控制提供数据支持。

三是建立催收责任制,采取谁销售谁负责收款,与绩效考核挂钩。建立“两金”清收清欠台账,分类管理。按月梳理两金清收清欠台账,按季度完成两金压控工作统计表,动态监控每笔款项的变动情况,加大清收清欠工作力度。

②强化合同管理

企业所有供货业务必须全部签订合同,销售部门必须按照《合同法》及公司各规章制度的要求,在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的前提下签订合同,合同要素等必须齐全并符合法律规定,特别是付款方式、账期和延期付款的具体违约责任要清楚,最好能与外部法律机构沟通审核后再签订。并交信用部门、财务部门等部门以利于对销售合同的执行、跟踪、监督等。

(3)事后催收,明晰指标早回款

①业财融合,协同清理

a.梳理应收账款,形成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 “梳理-反馈-跟踪-反馈”的闭环管理机制。通过多渠道的业财沟通,共同梳理应收账款挂账的原因,于每月月底结账后,财务资产部将当月收款、入账、账龄分析等信息及时与销售部门行沟通、反馈,并将其形成流程化、常态化的管理工作,实现了业务与财务信息共享,有效降低财务风险。

b.监控应收账款,形成往来款项的预警机制。通过销售部门与财务部门的梳理,到期仍未收回的应收账款,首先判喽苑绞欠裎恶意行为。把客户恶意行为欠债不还的应收账款划分为A类;把因客户经营不善或资金被挪作他用等临时性经营困难而不能及时偿还的应收账款划分为B类;把因自然灾害或国家政策调整等客观环境因素发生较大变化等不可抗印度引起经营困难且扭转无望的逾期应收账款划分为C类。根据不同的分类制定出经济可行的不同收账政策、收账方案,并考虑是否采取法律强制手段催收。对A类欠款,应及时采取包括法律手段等措施加大催款力度;对B类欠款,可要求客户采取补救措施,如重新签订协议延长其付款时间但加收一定的逾期补偿等措施;对C类欠款,可延缓信用期,让利部分给客户,少收一点尽快了解该笔拖欠。以上方法,在参照编制账龄分析表,将应收账款账龄与以上方法向融合,催收工作的重点放在应收账款余额较大、账龄长的客户上。并对一年以上账龄的客户下大力气进行重点清理,减少应收账款存量。

②创新思路,多措并举催收账款

全面梳理和优化业务流程,深入研究分析应收账款余额未能及时回收主要原因,创新收费模式,制定《应收账款催收方案》等制度办法,按照方案开展费用催收业务,并在实际业务中对方案进行调整,分别以电话、上门商谈、发送《催款单》、《催款函》、报请上级主管部门协调、发送《律师函》等方式开展费用催收工作,并同步与公司法律顾问研究以诉讼等法律手段维护公司合法权益。目前,某些大型央企探索性的引进应收账款保理业务,它是一种专门为赊销设计的集融资、结算、财务管理和风险担保于一体的新型金融服务产品,将应收账款按一定的折扣卖给银行,将应收账款风险转移,加快企业资金周转速度,为货款回收期较长的企业提供了新的思路。

③建立应收账款管理长效机制。健全完善应收账款结算、定期核对询证与清理制度,制定并落实《往来款项管理办法》相关要求,强化往来款项的管理责任,明确业务部门管理职责。同时,不断完善信用政策,提炼优质客户,对公司今后客户遴选提供决策依据。

3.建立评价考核体系,强化指标管控效果

国有企业应建立指标完成情况反馈机制及与绩效挂钩的考核机制。2016年,国资委要求将“两金”压控工作纳入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指标,为确保“两金”压控成效,国有企业应按照国资委的管理要求,将该指标任务进一步细化分解,明确奖惩规则,加强考核,形成管理闭环。

(1)建立指标完成情况反馈机制。一是结合国资委关于国有企业2016年“两金”压控执行目标;二是在制定周总结制度,在每周周例会上,应收账款压控工作组对本周收费情况进行专门的汇总分析报告,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制定下周工作计划;三是制定月汇报制度,按月统计应收账款压控完成情况,总结经验教训,及时调整工作措施,指导下月工作开展。

(2)建立与绩效挂钩的考核机制。为确保“两金”压控工作成效,国有企业根据按照业务流程明确的工作责任,将应收账款压控任务进一步细化分解、层层落实,制定《应收账款回收考核办法》,明确奖惩规则,将应收账款压控与绩效考核和薪酬兑现紧密挂钩,充分发挥协同效应,变压力与动力,充分调动责任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管理闭环。

国有企业应加强应收账款长效机制建设,建立健全两金管理制度体系,开展自查和检查,改进和完善两金管理流程,加强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机制建设,防控两金风险。并以“两金”压控工作为契机,针对应收账款管理中的盲区和风险点,提出防范措施和相应对策,加强源头防范,为企业健康发展构筑有力的“防火墙”。

参考文献:

[1]刘兵.施工企业“两金”控制措施刍议[J].财经界,2016(6).

[2]国资委.关于中央企业开展两金占用专项清理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资发评价[2015]82号.

第7篇

[关键词] 玉米高产创建 探索 实践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2-0090-02

前言

玉米高产创建是“科技增粮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镇康县自2009年实施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农业部门的支持帮助下,通过全县农业科技人员、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和积极参与,以玉米高产创建为主的各项科技增产措施得到落实。

镇康县历年来玉米单产低而不稳,种植面积有增有减,要实现镇康县粮食持续稳定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必须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农田建设,提高耕地质量,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发展优势特色作物;突出主要作物和优势区域,集约项目,集成技术,依靠科技进步,主攻单产,增加总产,提高品质,节本增效;通过高产创建,树立典型,示范展示,辐射带动,推进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全面提升粮经作物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按照《云南省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工作方案》实施“五有(有行政领导和技术专家、有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有工作进度和培训计划、有田间档案和测产记录、有检查验收和工作总结),五统一(统一优良品种、统一种植节令、统一技术规范、统一田间管理、统一病虫害防治),三配套(良种良法配套、农艺农机配套、责任考核配套)”的要求,开展“百亩核心区、千亩示范片、万亩辐射带”高产示范区建设活动。

一、探索的思路

1.以提高农民素质为中心

镇康县地处云南省西南边陲,临沧市西部,与缅甸掸邦第一经济特区果敢县老街市形成一城两国,称之为中国边疆第一城,但是交通运程远,文化生活滞后,目前的布朗族还保留着男耕女织的传统文化,人员素质有待提高,所以,借助“高产创建”这一项目平台,采取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加强媒体网络报道,印发宣传资料和技术小册子等措施,努力提高农民素质和耕作水平,为粮食生产稳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以创建技术合作平台为内容

把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是我们基层农技推广一直追求的目标,通过“高产创建”这一项目平台,把科研院所、经营销售企业,农技推广单位,种植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科研成果转化和提高生产效率的“防滑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技术交流与合作,促进农民增收。

3.以推优替劣,加大示范为手段

能让广大干部群众看得见、听得懂、学得会是我们基层农技推广一直为之奋斗的工作目标,通过种植管理技术示范,新品种展示,让老百姓看到实实在在的科研成果,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从而淘汰陈旧的生产耕作方式,低而不稳的劣质品种,用现代的观念、科学的方法、优质的品种提高种植业的生产效益。

4.以稳粮调经,提质增效为目的

镇康县是土地比较富余的县,人均占有土地22.5亩,人均占有耕地2.2亩,而且山高坡大,立体气候显著,适宜多种粮食作物,经济林木的生长发育,通过“高产创建”这一项目平台,因地制宜,把玉米生长比较适宜的地方稳定下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把玉米生长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调整出来,发展经济林木,如核桃、坚果、咖啡、蚕桑、木薯等等,根据群众的需求,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有序调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村更加繁荣,农民持续增收。

二、实践的方法及措施

1.成立组织机构

镇康县农业局根据省、市有关文件要求成立了镇康县高产创建项目实施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督促、检查、考核、验收以及资金的使用管理;同时成立镇康县“高产创建”项目实施技术指导小组,涉及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负责技术指导、技术培训、技术咨询、宣传发动、新品种展示、观摩会筹备、衔接省市专家,为推进全县玉米高产创建和落实科技增粮各项科技措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2.加大技术示范,带动大面积玉米生产

以攻“十”、推“百”、示“千”为扶持重点,即因地制宜、集成技术、整合资源、主攻10亩以上连片高产示范户,推动100亩核心区建设,展示1000亩示范区,在资金、物资、技术等方面作适当倾斜,在种子、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上给予一定的支持,为广大干部群众展示看得见、听得懂、学得会、能接受的踏踏实实的示范样板,以一传十、十传百的形式,辐射带动万亩片中的技术培训、技术咨询和技术指导。

3.创先管理机制

为了提高项目的实施质量,在管理运作上我们采取分工负责,任务到人,县、乡、村逐级签定目标任务书。同时建立考核奖惩办法,对完成任务较好的科技人员在年终考核上给予优先,并作一定的资金奖励,对不能完成任务的年终考核视为不称职,并给予通报批评。

4.加强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工作

根据镇康县历年玉米病虫草鼠害的发生为害情况,利用农民田间学校、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培训、印发宣传资料和小册子、召开现场会、观摩会等时机,大力宣传培训玉米病虫草鼠害的综合防治措施。组织机防能手,增加社会力量,打开宣传面,上下结合、左右协调,全力以赴地开展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工作,保证了“高产创建”项目的顺利实施。

5.测土配方施肥

根据测土配方施肥的概念及意义,每年都要开展一项肥料田间试验以及取土化验工作,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调节和解决作物需肥与土壤供肥之间的矛盾。同时有针对性地补充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作物缺什么元素就补充什么元素,需要多少补多少,实现各种养分平衡供应,满足作物的需要,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减少用量,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节省劳力,节支增收的目的。

6.认真组织现场观摩会

在玉米大面积播种时期,每年都要组织一次由省、市玉米繁育和技术推广专家、县、乡、村领导、农技人员、种业代表及种植户参与的现场观摩会,在玉米收获时期每年都要组织一次由省、市玉米繁育和技术推广专家、县、乡、村领导、农技人员、种业代表及种植户参与的现场观摩会,通过观摩会使广大基层干部和群众掌握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技术以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目睹“高产创建”项目所获得的成效。

7.开展新品种展示

根据高产创建实施方案的要求,每年都开展新品种引进试验和展示,为广大干部群众提供看得见、能接受的观摩现场,提供给广大干部群众参考和选择,使产量较高,抗病性较强的杂交玉米品种云瑞6号、云瑞7号、云瑞8号、云瑞88号、海禾30、雅玉68、雅玉88等品种得到大面积推广使用,全县良种覆盖率达到68%。

三、实施结果

2009―2013年玉米高产创建完成情况统计表 (万亩、吨、公斤/亩)

注:单产增减数,示范区是与前一年相比;带动区是与全县当年统计数相比。

1.经济效益

从上表可以看出,通过五年的实践与探索,示范区每年平均单产增49.28公斤/亩,总增产粮食5092.1024吨,按每公斤玉米2.00元计算,增加总产值1018.42万元,每年平均增加产值203.684万元;带动区每年平均单产增20.36公斤/亩,总增产粮食10276.9136吨,按每公斤玉米2.00元计算,增加总产值2055.383万元,每年平均增加产值411.08万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2.社会效益

通过现场培训、现场观摩、发放资料、媒体报道等形式开展社会性活动,社会效益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高产创建”项目平台把科研单位、推广部门、农户和省、市、县有关专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有利于技术措施的帮扶,有利于资金的倾斜,更有利于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二是通过五年的实施,培训人员69176人次,占全县农业人口的46%,人员素质得到很好地提高,对促进全县粮食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三是通过品种展示,为广大干部群众展示看得见、能接受的的玉米优良品种,有利于优良品种的及时推广。

3.生态效益

通过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措施的实施,乱打药、乱施肥的不良行为得到有效地遏制,做到查灾情,对症用药,看程度,及时防治,五年减少农药使用量121.6吨。使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农药残留得到抑制,农产品安全得到保障。

四、几点体会

1.实用技术普及率显著提高。

通过五年的实施,实用技术普及率显著提高,一是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意识普遍得到提高,广大干部群众都知道选用抗病品种,消灭越冬场所,合理密植,合理施肥,及时施药防治是病虫草鼠害防治的关键;二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从无到有,推广应用率达80%以上,带动非项目区群众提高测土施肥意识。三是地膜覆盖不仅在玉米生产上得到推广使用,而且还扩大到蔬菜、甘蔗、烤烟等作物上;四是精耕细作水平普遍提高,如微耕机的使用,开墒条播,打塘点播,间苗定苗,肥料深施等实用技术普遍得到推广使用。

2.农民得到的实惠显著增加

在项目区通过动员、宣传、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了农民对玉米高产创建活动的认识,是一项国家惠农政策,从项目资金中拿出大部分资金,购买化肥、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物资补贴给高产创建示范户。鼓励更多的农户参与玉米高产创建活动,提高农户的科学种植水平,专家和技术人员重点为农户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为项目区玉米高产提供了物资和技术保障,农户得到的实惠显著提高。

3.农技推广人员业务水平显著提高

玉米高产创建是多学科并存,如推广、土肥、植保、农业器械共同参与,不同层次的技术力量把关负责,行政加科技的一系列的生产活动,而且关键在于实用技术和管理措施的普及推广,让农户更多地掌握和采用实用技术。农技推广人员在高产创建活动中就需要上下协作,左右配合,克服各种困难,全方位锻炼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扎扎实实地工作在农业生产第一线,通过开展各项试验、示范、推广各项实用技术,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理论都需要跟专家学习,跟师长学习,跟老同志学习,甚至跟农户学习,才能通过理论的培训、田间技术指导和现场演示,使农民掌握更多的先进实用技术,并应用技术,提高产量,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而且锻炼了自己,充实了自己,所以农技推广人员的业务水平得到明显地提高。

4.农技推广人员的责任心显著增强

通过玉米高产创建这一项目平台,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对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充分调动了全县各级农技推广人员开展玉米高产创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能力,把发展农业,繁荣农村,致富农民作为己任,当参谋,作后盾,踏踏实实地为群众谋发展服务,理直气壮地摆好自己的位置,做好自己为人民服务的文章,加强学习、反复操作,认真实践,各级农技推广人员的责任心显著增强。

5.档案管理规范

玉米高产创建活动档案,由农业局农业科专人负责,并设立专柜,各种文件、工作方案、技术集成方法、工作记录、督导检查情况、宣传培训情况、现场会情况、田间管理情况、作物长势分析、前期工作总结等及时建档立案,均按标准档案制度管理,达到了各种档案规范化、标准化,对今后农业生产的发展具有很好地参考价值。

第8篇

一、2月份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1、召开市群团惠民帮扶中心建设推进会。

2、牵头组织召开市级群团部门工作会议。

3、拟定市委、市政府对各县(区)及市级部门群团工作考核细则。

4、分解细化20xx年度综合目标任务。

5、与市人社局、市妇联等单位联合开展“春送行动”和“全省工会系统就业创业援助月活动”。

6、完成工会惠民省财政专项资金的上报。

7、协助完成“12.29”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8、完成20xx年春节期间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活动的信息和总结报送工作。

9、做好舆情监测报送工作。

10、继续做好组织建会。

11、做好“暖冬行.爱传递”志愿服务活动的信息和总结报送。

12、完成走访慰问工会优秀人才活动的信息报送。

13、做好职工志愿服务工作信息报送。

14、完成20xx年2月“走基层”活动情况统计报送。

15、下发了《关于开展20xx年度集体协商“集中要约月”活动的通知》的通知。

16、完成“我们的家风”公益广告创作的报送。

17、完成20xx年推进四川省创新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改革工作台账汇总表设置。

18、继续做好“天府先锋”微信信息更新工作。

19、与网信办联合下发关于开展“网聚职工正能量 争作中国好网民”主题活动的通知。

20、协助省总对巴中对基层工会现状调研。

21、向省总报送关于市州产业工会情况调查表。

22、继续做好“创文”工作信息报送。

23、召开市总工会党组民主生活会。

24、完成“一报告两评议”工作。

25、做好职工(农民工)春节期间来信来访工作,妥善处理了农民工欠薪问题。

26、向省总上报20xx年元旦春节期间农民工讨薪法律援助工作情况的汇报。

27、制定下发《xx总工会2017年法律工作要点》。

28、制定下发《xx总工会女职工委员会20xx年工作要点》。

29、向省总女工部上报了金秋助学受助学生回访的及留守学生(儿童)关爱活动的情况。

30、制定下发《关于开展第三届四川省“玫瑰书香”家庭文化建设年活动的通知》。

31、制定下发《关于在全市开展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系列活动的通知》。

32、制定下发《关于在全市开展女职工维权行动月活动的通知》。

33、安排部署20xx年市总女工委“三八”妇女节系列活动。

34、为市级6个基层工会办理了工会法人资格证书。

35、为2个基层工会办理女职工大病互助保险和职工住院医疗互助保险。

36、做好财政代扣、地税代征工作,促使工会经费稳定增长。

37、做好单位20xx年工会经费收支决算和20xx年工会经费收支预算工作。

38、做好20xx年度工会资产的统计报送工作。

二、20xx年3月份重点工作安排情况

1、牵头组织召开袁常委分管部门党风廉政建设专题会议、目标管理工作会议。

2、继续抓好“五创联动”工作。

3、筹备20xx年市政府与市级群团部门联席会议及市级群团部门联席会议。

4、启动20xx年度市总工会文书档案收集、整理工作。

5、开展全国、省五一劳动奖状、奖章、工人先锋号、安康杯”竞赛活动先进典型的推荐评选工作。

6、认真做好全市“劳动竞赛”活动启动仪式的筹备工作。

7、认真做好20xx年度工会民生任务分解工作。

8、继续深入推进职业病防治专项集体合同提质扩面增效。

9、继续做好工会组织建会工作。

10、继续做好工会网络舆情监测与处理。

11、继续做好职工志愿服务、禁毒、双拥信息报送。

12、制定出台xx首届职工(农民工)文化艺术节实施方案。

13、开展“xx工资集体协商集中要约现场观摩活动”。

14、继续做好“走基层”活动情况统计报送。

15、制定出“五.一”职工系列文体健身活动方案。

16、结合《20xx-2020年四川工会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制定出巴中工会教育培训方案。

17、做好四川省总工会办公室向乡镇(街道)等基层工会赠阅《四川工人日报》工作。

18、继续做好工会创新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改革工作相关事宜。

19、继续做好依法治市工作,及时报送活动信息。

20、向省总法律部和市司法局报送《20xx年春节期间集中开展农民工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开展情况的报告》。

21、制定开展“法律进企业”活动方案。

22、在“三八”期间,在女职工中开展法律咨询、健康知识讲座,女职工权益保护法律法规知识竞赛活动及走访慰问困难女职工活动。

23、在巴人广场开展女职工维权月宣传活动。

24、向省总上报“三八”妇女节期间开展的活动情况。

25、整理20xx年法工女职工工作资料档案。

26、继续做好女职工大病保险和法人资格登记工作。

27、继续做好财政代扣、地税代征工作,促使工会经费稳定增长。

28、按进度报送工人文化宫、工人疗休养院清理整改工作。

29、做好20xx年财务资料的档案整理工作。

30、制定出台市总工会能力提升、作风整顿工作方案。

31、及时出台市总年度工作要点。

32、推动出台群团助力脱贫攻坚方案。

第9篇

一是要戴望远镜。树立宏观视野,深入了解国内外形势,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影响下,任何一个地区或行业的异动都可能产生连锁效应,进而影响本地区、本行业的发展。尤其在当前低油价形势下,石油企业效益下滑,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财务人员只有对宏观形势有整体认识和把握,才能适应内外部管理环境,从而对理财工作进行准确定位,系统谋划。

二是要戴显微镜。财务人员在具体业务管理上应精雕细刻,具体费用控制上应精打细算,深挖业务运行规律,及时发现管理过程中隐藏的瑕疵和不足,深刻剖析,将问题曝光同时,对好的做法,归类总结,将优点放大,做到集腋成裘,积沙成塔,在部门协作下,形成点线面结合的辐射效应。

三是要戴凸透镜。把握影响企业管理中的关键问题和问题的关键环节,动态分析,进行聚焦式管理。

当前,石油企业核心任务是就是搞好降本增效工作。财务人员应紧紧聚焦这个主题,挖掘系统内部管理潜力,开展实地调研,分析效益影响因素,制定工作方案,分解目标,落实责任,明确控制措施和办法,将企业成本降下去,把效益提上来。

一、转换方式,以高效管理开展理财工作

随着企业逐步从以规模要素驱动为主的外延式发展向以价值创新驱动为主的内涵式发展转变,财务人员应转换理财方式,适应企业转型需要。

一是做到账面数据与业务实质并重。随着财务核算制度、核算工具日趋成熟,集成化、信息化、流程化已成为核算主流,财务人员摆脱了过去繁重的手工操作,应该投入大量精力掌握财务账面背后蕴含情况和发生规律研究。掌握业务实质运行情况,做到数据反映与业务运行有效融合,规避就数据论数据现象发生。

二是做到分析过程与结果执行并重。在管理过程中,财务人员陆续开展了成本对标分析、区块挖潜分析、专项分析等,针对分析结果提出了很多、很好的管理措施,但在执行过程中却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将管理措施进行落实,或是落实力度不够,影响了工作效率和效果。为有效强化决策执行,财务部门应加强与业务部门联动,共同推进分析成果执行。

三是做到专项职能与协作管理并重。财务管理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需要财务人员对各业务环节应该有必要了解和掌握,以便在工作中展现协作优势,充分发挥一体化价值管控职能。同时不仅要注重本系统规章、制度的执行,对其他系统相关规定、业务操作也应了解,与其他部门建立有效的交流协作和沟通机制。

二、创新实践,着力提升理财能力

结合目前石油企业面临的形势以及财务人员管理能力的现状,财务人员应牢牢抓住降本增效、提升决策支持这条主线,不断苦练内功,查补短板,着力增强和打造三种能力,更好地发挥综合管理职能,适应企业永续发展的需要。

(一)价值管理能力

一是要发挥严控成本的管理职能。成本管理是企业价值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当前情况下在成本管理中应实施目标成本法,建立鱼骨型成本控制架构,即以预算为依据,综合分析企业管理潜力,确立成本降低的总目标,其后对总目标进行单位、部门分解,单位、部门再细化管理单元,进行目标再分解,落实控制措施,形成鱼骨型目标降本管理架构,倒逼企业完成成本控制目标。

二是要开展全面理财分析。受制于管理层级的影响,基层财务人员只注重分析本级成本,更多的是局限于车间会计层次,而对相关的收入、税费等由于是上级部门统一管理而没有过多关注,随着管理环境变化,要进一步拓宽视野,树立全成本核算理念,把企业置入完全市场的环境下开展经营分析,如保本点分析、投资回收率分析、EVA测算等,对企业经营管理情况进行全面透视。

(二)决策支持能力

一是科学制定财务政策。财务人员的决策支持能力,最大程度反映就是在财务经营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上,在管理过程中对发现问题予以提炼总结,优化措施、实施管控、升华管理,最终以制度落实和绩效考核的形式反映到企业的财务经营政策执行中,发挥对本单位、本部门的整体指导。

二是加强管理调研。石油企业专业性强、管理链条长,但价值的终结是在财务部门,财务人员要发挥好价值链终端管理作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深入基层,深入各环节开展调研工作,详细了解各环节的费用消耗、管控流程、存在问题等,最后综合汇总分析,形成管理意见和建议,提交管理层和领导层,发挥决策支持功能。

三是开展管理对标。要开展业务对标,即看收入情况、又看单位成本,即看当前效益,又看发展潜力,在对标中总结出有价值的决策管理信息。

更要开展财务人员对标,财务队伍对标,从人员年龄、学历层次、知识结构等进行全面分析,拟通过开展针对性的业务培训、工作实践等,进一步发挥财务队伍的综合能力。

(三)协同推进能力

一是加强与外部单位沟通。加强与税务、审计、法律等方面的沟通,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以及时掌握石油企业涉税方面的优惠政策,及时优化企业控制方面的管理流程,及时化解经营管理过程中一些风险等,确保企业在良好的环境中运行。

二是强化与内部单位协调。建立联动互通的协调运行机制,与公司主管部室、基层矿(大队)、小队、班组纵向沟通,与二级单位计划、生产、经营部门横向沟通,及时了解政策,掌握企业运行情况、存在问题,以财务视角融进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当中,形成即有系统分工,又有协作融合局面,充分发挥一体化管理优势。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