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信息化科室管理工作

时间:2022-10-27 02:47:14

导语:在信息化科室管理工作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信息化科室管理工作

第1篇

关键词:新医改;医院档案管理;改进方法

医院的档案管理是针对医院中的各种医疗活动而进行的资料记录行为,做好医院的档案管理,并不断建立健全档案管理的信息系统,能够助力医院档案的更加完善化和高效化,从而为医疗活动提供更加科学、精准的参考依据。在当前新医改的环境下,医院单位必须不断改进档案管理模式,学习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推进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从而实现更加高效的医院档案管理。

1当前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1.1档案管理体系有待健全

要改进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首先必须建立健全档案管理体系。当前,有一些医院由于档案管理方面的制度体系有所缺失,导致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难以有效得执行,监督无力,管理不严,对档案管理的开展造成了不容小觑的严重影响。由于一些医院负责档案管理的领导层未对档案管理体系建设予以足够的重视,故而,伴随着现代化技术的不断进步,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也许与时俱进,尽快完善档案管理的体系建设。

1.2档案管理存在不规范性

当前,医院的档案管理缺乏统一的规范性,许多医院都是以科室为单位建立档案管理室,不同的科室就有各自不同的档案管理室。或者是根据档案的项目类型来设置,例如将医院的病例档案归到病历档案管理室,人事资料并入人事档案管理室,科研项目资料放入到科教处的档案管理室等等。如此不规范的做法,必然致使每家医院都会存在若干个档案管理室,不仅需要为此付出更多的人力物力,而且还不利于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和长久发展。

1.3档案的利用率有待提高

在新医改的形势下,医院进行档案管理的最终目标即为更好得开发和利用档案资料。通过对档案资料的开发,能够大大提升档案的利用效率,提高档案的运用价值,从而为医院日后的医疗行动提供更为有价值的参考。当前,许多医院由于种种现实条件的制约,不得不对医疗建设水平和经济效益有所追求,对档案管理工作不加以重视,从而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造成了档案的利用率难以提高,收效甚微。

1.4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有待加强

当前,我国有一部分医院至今仍不能很好得开展医疗的现代化改革,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尚未完全认识到档案管理开展的重要意义,对现代化信息建设的投入不够,导致医院的档案都难以真正有效得实现其效用。医院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当前不少医院由于资金投入有限,导致建设档案信息化的基础设施缺乏,从而进行档案管理工作时有心无力,难以准确得做好数据、信息、资料等的收集处理工作,严重影响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开展;二是,缺乏档案管理信息化方面的相关制度体系,使得在进行档案信息化工作当中规范性不足,岗位人员的权责不清,难以提升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实际效率。

2新医改下医院档案管理的改进方法

2.1建立健全档案管理体系

要改进医院档案管理工作,首先必须要建立健全档案管理体系,主要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建立健全档案管理体系,改善医院档案系统。必须按照一套科学的档案管理制度来开展管理工作,并且要求负责档案管理的人员对制度体系中的条例了如指掌。此外,档案管理的体系制度必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加以完善,从而保障档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价值。第二,必须充分运用信息档案科的作用。要重视信息档案科的价值所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信息档案科主要是负责档案的审核和管理,并给予一定的指挥和培训,是医院中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部门,必须引以为重。第三,要加强医院中各个科室之间的协同合作。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离不开医院中各科室各部门的帮助和支持,只有加强其协同合作,才能保障档案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

2.2医院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方法

做好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不但需要做好各方面数据、资料、档案的收集、整理,还需不断强化对医院档案信息化的开发和利用,并不断提升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水平。可以借助现代化的信息分析软件,不断提升医院档案的信息化水平,及时总结经验,从而助力医院的发展和进步。故而,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必须对档案管理工作予以重视,不断提升自我的专业素质水平,在进行资料收集和整理时,更要结合本医院的历史文化、时事动态,从而更深层次得开发和利用档案信息,从而更好得为医疗事业服务。

2.3不断更新管理观念,提升管理意识

要不断改进档案管理水平,必须从思想观念上不断与时俱进,及时更新管理理念,并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和完善,促使档案工作者更加积极主动得进行档案的管理工作,在日常工作中能够更加认真负责得开展相关工作。除此之外,还要将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做好宣传,提升整个医院对档案管理的认识,从而有助于各科室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配合和支持。只要充分意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才能从根本上重视起来,不断提升档案管理的水平。

2.4管理方式上要加强信息化管理

在当前新医改的大环境下,医院档案管理的目的是要促进医疗卫生制度的建立和健全,从而能够为广大民众提供更加便捷、安全、实惠的医疗卫生服务项目。为达到这一目标,医院需要从管理方式上不断推陈出新,建立信息化的管理平台,强化信息化管理水平。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大夫在诊断病人时,能够快速得通过平台调出以往的治疗方案和病情发展,还可以获知病人的医疗花费情况,从而更好得为病人提供治疗服务。档案的信息化管理,能够有效避免重复治疗问题,更加快捷更加为病人着想。此外,实现了医院人事档案的信息化共享,还有助于更好得促进医生多点执业的发展。

3结语

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深入和推进,人们愈发意识到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对医疗体制改革带来的巨大影响。医院档案管理内容十分广泛,这些档案的建立和健全能够为医院的各方面工作开展提供科学准确的参考依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医院档案因其庞大的数量,繁复的内容,无不为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了阻碍,故而需要我们不断研究改进档案管理的措施,从而共同助力于我国医院档案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作者:商友坤 单位:青龙满族自治县医院

参考文献:

[1]何姝婧.新医改下医院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中国医药科学,2012(15):163~164.

第2篇

1.加强疾控机构健康管理组织领导。在疾控机构可以成立健康管理中心,在内部其属于疾控机构的下属科室,对外可以独立的行驶健康管理职能,属于非医疗机构,下设市场部、健康干预、体检部等部门,并对其机构的职能进行明确清楚,并独立的开展工作。随之需要制定出健康管理的试点工作方案,针对高危患者需要制定出健康管理的技术方案,对其工作的目标、进度以及技术的要求进行明确。

2.提高硬件设施的投入。疾控机构主要是根据原有的健康体检中心进行重新布局与改造,并且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来添置各种专业的健康体检设备,对原有的健康体检管理软件进行提升,并对其专业的健康风险评估软件进行引进。同时,在对健康体检的服务环境中对其进行升级处理,并且需要添加健康风险评估以及健康行为干预的专业科室。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首先,需要组织相关的人员参加学习活动,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以便将其运用到疾控机构的健康管理中来。其次,需要从内部选取比较专业的技术人员到健康管理科室中,不断的完善工作队伍,提高其综合素养,以便更好的适应该项工作。再次,政府部门需要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以便鼓励在职人员选择健康管理专业、公共营养专业以及心理咨询等专业,并获取相关的专业资质,以便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同时,对健康管理科室中的成员加强专业的培训,举办技术交流讲座以及学术交流等活动,让工作人员针对自身的不足进行分析,以便加强自身综合素养的提高,能够更加适应健康管理工作,以便提高健康管理工作的效率。

二、对疾控机构健康管理工作的思考

1.疾控机构具有专业的优势与服务网络来开展健康管理工作。在疾控机构中,其对传染疾病以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是其主要职责。在公共卫生服务指导与管理的时候,疾控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疾病控制体系。并且需要在健康管理工作中不断的积累经验,进一步对工作进行评估、监测以及干预,以便将工作落实到位,将健康管理的对象从疾病患者逐渐转变为亚健康或者健康人群,有效的提高健康管理的水平与质量。

2.需要全面提升人们的健康意识为前提来开展健康管理工作。在疾控机构中实现健康管理是一个双向互动的工作,其专业的机构在管理以及服务方面需要做好统一性,在实施健康管理的时候,需要重视服务对象的健康意识,只有对象对自身的健康需求意识的提高,才能够自主的参与到健康管理中来,以便确保健康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根据研究显示,随着人们健康意识逐渐加强,疾控机构开展健康管理工作更加方便。因此,要想更好的开展健康管理工作,就必须要以全面提升人们的健康意识为前提。

3.加强信息化建设可以促进健康管理服务质量的提高。在疾控机构中开展健康管理工作,必不可少的会产生大量的信息数据,需要建立信息化的平台,以便对这些数据进行管理。可以建立连续的、动态的以及完整的健康档案以及监测信息数据库,以便提高健康管理工作的效率。另外,在实施健康风险管理评估的时候,需要将大多数人群的健康信息作为参照,因此需要通过信息化手段来完成。另外,在信息化的环境中,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网络平台是未来的发展趋势,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以便提高健康管理服务质量。

三、结论

第3篇

 为认真贯彻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相关工作,贯彻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控制医疗费用,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根据《卫生部关于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卫医政发〔2009〕116号)、《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卫办医政函〔2011〕574号)等文件要求,我局高度重视,选定市一院、市延安医院和官渡区人民医院作为试点医院。各试点医院均按照要求,积极开展试点工作,并取得初步成效,主要表现在患者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人均药费情况整体有下降趋势,患者对临床路径管理服务的满意度不断提升。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精心部署

为保障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市卫生局成立了以分管局长为组长,相关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全市试点工作。

各试点医院均成立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分管院长任副组长,各试点专业科室、医务管理、护理管理、药学管理、信息统计、病案管理、经济管理等部门负责人任成员。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制订本院具体试点工作目标和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各试点医院试点科室成立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实施小组,由科室主任任组长,医疗、护理、临床药学人员和相关科室的负责人任成员。实施小组具体负责本专业相关病种临床路径的实施工作。

二、围绕目标,扎实开展

(一)市一院:在去年原有的重点试点科室和病种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增加了临床路径管理科室和病种。今年在心内科、呼吸科、普外科和产科等10个科室共21个病种开展临床路径试点工作,进入路径例数、完成路径例数和变异例数分别为444例、426例和28例,完成率为95.9%。

(二)市延安医院:在2010年妇产科、肾内科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试点的基础上,2011年4月份起在全院21个临床科室全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并要求每个科室至少开展1个病种的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目前全院共开展51个病种。今年进入路径例数、完成路径例数和变异例数分别为888例、805例和83例,完成率90.6%。

(三)官渡区人民医院:去年5月份开始在妇产科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今年在去年的基础上将试点科室和病种分别扩大到5个和8个,进入路径例数、完成路径例数和变异例数分别为134例、132例和46例,完成率98.5%。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政策不配套,影响了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开展。主要表现在一是单独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而没有进行医保付费制度的改革,如DRGs付费制度等支持,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缺乏动力;二是目前的医保报销政策制约了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开展,如住院和门诊的医疗保险报销办法和比例,不利于引导患者尽量在门诊完成必须的术前检查项目,从而缩短住院待查时间等。

(二)由于各试点医院病人多,而医院信息化系统尚未建全,医疗文书及表单全部手工书写,医务人员工作量大,客观上造成临床医生参与积极性不高。同时,由于试点医院信息化系统尚未建全,致使医院管理工作难以监控到位,且临床路径实施资料的分析、效果评估等会出现难以控制的偏差,难以进行系统的资料存储及统计分析。

(三)临床工作中,由于患者病情复杂多变,但临床路径较为单一,变异情况较容易发生,患者依从性差。不论从医方的诊疗或是患方的要求均导致临床路径实施存在一定困难。

四、建议

(一)加强对试点医院的指导和评估工作。卫生行政部门要定期组织开展对试点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和评估,全面、客观地掌握试点相关数据,特别是试点工作开展2年时间的终期评估数据,为下一步政策制定提供有效的依据。

(二)进一步推进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逐步扩大试点医院范围,要求三级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医院都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同时,结合“以电子病历为核心医院信息化建设试点”、“医疗质量万里行”、“优质护理”和“三好一满意”等各项重点工作,稳步推进临床路径试点工作。

第4篇

目前我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档案专业人才很少,多为兼职人员。这些人员未经过档案专业知识培训,缺乏基本的档案管理知识,由于自身业务素质及水平不高,在档案管理的过程中缺乏责任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大多数的医疗保险业务档案仍未实现电子信息化管理,仍然延用过去手工操作的陈旧管理模式,效率低下,直接影响了工作的进展。

二、下一步做好我市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对策

做好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是保障我市医疗保险事业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势所趋。我们要加快健全医疗保险档案体系,提高业务档案管理水平,发挥对参保者记录一生、跟踪一生、服务一生和保障一生的重要作用。

1.加强宣传,不断增强各级领导对档案工作的重视。领导重视和支持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前提,得到了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才能保证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要加强社会宣传力度,广泛宣传医疗保险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加大各级领导对医疗保险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切实解决存在的专业人员缺乏、资金不到位、库房紧张等现实问题,为提升医疗保险档案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2.健全制度,规范程序,进一步加强规范化管理。努力加强构建健全的管理机制,对每一类档案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照章办事,依法建档。一是各科业务档案必须尽快规范管理。各科要对自己科室的业务资料进行整理,按规定装订归档,年末交档案科集中管理。二是各科档案业务责任人明确。单位内部科室要配备业务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兼职档案管理员,进一步明确工作要求,细化工作流程,每笔业务都有经办人和科室负责人签字。三是档案科要规范管理。单位要建立专门档案库房,保证档案管理工作必需的场所,有专人负责档案管理。

3.积极推进医疗保险档案信息化建设。传统的管理模式是工作人员手工收集、整理,工作量大,效率也低下,费时费力。信息化对档案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大力运用当代科技新成果和新手段,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以尽快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档案管理数字化、信息化是当今经济社会对档案工作的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必须熟悉掌握和运用现代科技新成果和新手段,以适应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的需要。要实现档案工作科学化、现代化、信息化,必须利用计算机操作系统,利用档案管理先进软件程序,建立健全档案电子文档,使用计算机检索档案目录,实现现代化管理,这样既减少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为查询档案人员提供了更优质、更快捷的服务。

第5篇

[关键词]电子病案;医院信息管理;管理职能

如今国内经济在迅猛发展,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也获得了革命性进步与突破性进展,推动了计算机技术在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日益广泛运用,使得电子档案作为其病案管理新模式而极大地转变了病案管理的职能。总的来说,电子档案实现了传统手写纸质档案与电子化存贮档案之间的转换,其病人的基本信息、临床发现信息、诊疗信息、检查结果等信息都经由计算机进行统一自动化管理,最终实现电子病案管理。

1.电子病案概述

1.1电子病案的定义与功能

所谓电子病案,主要是指将病患基本信息、医院医生诊断治疗、护理、用药、检查以及结果等一系列信息经过医院自动化系统处理而形成的电子化病案,是对病患的疾病表现、诊疗情况进行规范记录的电子化存储档案。

电子病案应该包含以下功能模块:(1)病历采集模块;(2)病案存贮模块;(3)病历整理与数据再加工模块;(4)病案检索功能模块;(5)病案统计分析功能模块;(6)病案远程交换功能模块等。在病案的信息采集方面,如今一些医院的住院信息或者门诊信息的采集系统比较完善,可以对患者基础信息进行及时、准确的录入传输,保存在病案室,这也是电子病案信息的基础来源。电子病案在存贮方面,主要有以下形式:(1)基于区域网的数据库存贮;(2)打印电子病案后纸张保存的形式;(3)基于网络连接的信息载体记录形式,可以进行脱机阅读。在当下,电子病案各个功能模块的应用,对病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对电子病案关系数据库的相关数据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即要求更加完善的数据分析技术与利用技术,这也是未来电子病案管理者的主要工作。

1.2电子病案具备的优势

电子病案在信息化时代下发挥的优势有:(1)有效提升工作效率。电子病案便于医疗人员随时对患者住院时就诊的相关资料进行便利性的调阅,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动态了解,提高了效率。(2)有效增高医疗工作质量。电子化手段可以在进行病历书写时,通过复制功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某些患者典型的病情症状、疾病检查与治疗等内容在转抄方面的繁琐性,针对其中出现的笔误也可以在校对修改后进行重新打印。同时,还便于医师针对患者相同类型的疾病病历查阅而制定最好的医疗方案,提高了工作质量。(3)电子病案能实现病案质量管理的有效提高,便于管理人员对医院每个科室患者的病案进行随时性且全面性的了解,为其岗位检查、岗位指导以及岗位监督等一系列功能的充分发挥提供了极大的便利。(4)电子病案有助于建立医疗数据平台,这不仅是病案存储的进步,更是体现了远程会诊等信息服务的未来发展方向,便于医院内部、医院与医院之间的医疗资源共享,有效提高医疗诊疗水平。

2.电子病案对病案管理职能转变的必然性

电子病案已经实现了传统纸质病案的完全电子化,而电子病案管理也是一种超越了传统纸质病案管理模式的先进模式,在日后医院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电子病案将贯彻于整个过程的始终,并成为信息化建设最终目标,这是现代信息化科学技术带来的一种革命性的进步。电子病案无疑在很大程度上扩展了医院病案管理工作的内涵,也就必然使得这项工作的管理理念、服务范畴、管理模式、管理职能以及病案信息价值等众多方面都产生极大转变。尤其是病案管理工作人员职能转变方面,病案管理工作人员将逐步从大量耗费精力的繁琐工作中被放出来,实现其职能的极大转变,并且适应当下现代化的医疗管理工作环境,做好电子病案管理工作。

3.电子病案在病案管理职能转变中的作用

3.1组织结构的改变作用

电子病案在医院病案管理组织结构转变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首先是组织结构归属的统一,其次是组织结构趋向合理与完善,具体如下:

3.1.1组织结构归属的统一 当下大部分医院病案科在其组织结构上一般是归属于医务处(科),对日常的纸质病案收集工作、整理工作、司法鉴定工作以及病案保管与利用工作等等进行处理。传统的病案管理存在病案和统计相分离的问题,并且和其他科室间的业务存在相对独立的特点,所以医疗数据口径并不具备唯一性,病案的基本数据也很容易出现采集不一致的问题。而电子病案的运用,对各个医疗机构病案科室的组织结构归属进行了统一。电子病案注重对科室间业务的良好协调,通过信息管理技术实现科W便捷的信息加工处理。在电子病案和信息化建设日益发展的环境下,病案科在日后主要采取开放式广域网络集成化的信息管理模式,与科学先进的管理方法、管理思想相融合,借助科学的数据管理技术,对电子病案实施科学管理。

3.1.2电子病案管理组织结构趋向合理与完善 电子病案要实现科学化管理,其基础就是构建合理的病案管理组织结构。在临床中,电子病案的运用将是不断完善与发展的系统化过程,将会不断适应与满足未来不断增长的信息服务需求,以患者为本,实现电子病案的人性化、科学化以及智能化的新型管理模式。与此同时,病案科与医院信息科、医技科室与医务处(科)等科室组成互相交融合作的组织结构,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使得病案科可以更好地推动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交流配合与分工协作。另外,在广域网络技术下,医院、医疗人员、护理人员、病患等重要组成部分都会相互连接进入系统化的虚拟数字化医疗环境中,最终为病患提供良好的信息化服务。

3.2工作流程的改变作用

电子病案对病案管理工作流程带来的转变主要涵括工作程序的转变、病案还原功能与资源共享的转变以及疾病分类工作的转变、电子病案质量控制模式的转变,具体如下。

3.2.1工作程序的转变 电子病案的应用,实现了对病案管理职能的工作流程优化,表现在推动了病案管理工作程序的极大转变,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病案管理实际工作中效果的改善。电子病案中具有便利的编辑工具和病历模板,可以提高病历书写效率,节省了医疗人员与护士的时间,也减少了转抄的失误。医生可以随时查阅病案资料,制定合适的医疗方案,及时掌握患者病情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传统借阅资料室进行资料借阅时忘记归还病人病案的问题。

3.2.2病案还原功能与资源共享的转变 医院各科室患者的基本信息、检查与治疗信息等经由网络技术传送到由医院病案科负责的电子病案数据存储中心,根据相关标准进行归档与数据库存储。在归档与存储方面,不但可以节省空间,安全性也得到了极大提高,比如硬件密钥技术、权限控制技术的应用等。电子病案的现代化技术可以实现其病案的还原功能,并且实现病案信息共享功能,还能为医疗人员对信息的打印与调取提供便利,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其中,病案信息共享功能可以加强不同科室间的交流与合作。而病案管理者随着电子病案的不断运用,也可以促进自身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的不断提高。另外,全部归档文件都有具备法律效力的电子签名。

3.2.3疾病分类工作的转变与电子病案质量控制 电子病案的不断广泛运用实现了患者疾病诊断数据库的日益更新及完善,推动了患者疾病分类工作的极大转变,即实现了手工分类向自动化生成诊断编码的转变,极大地减少了疾病分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且疾病编码的正确率也可以得到最大化的提升,为临床研究、病种研究、费用控制研究等提供准确的诊断信息。

而对于电子病案质量控制方面,从传统的终末监控模式向着全过程立体监控模式转变,可以对任一医疗环节进行实时监控或控制,充分地发挥了电子病案对医疗过程的监督与协调作用,利于对医疗与护理人员的行为进行有效规范,增强其职业道德感,严格遵守相关职业医师法律规范。另外,病案图书一体化的专家智能体系在实践中利于提高疾病诊断治疗的准确率,极大地减少病人住院时间,对患者的就诊与治疗压力进行了缓解。

3.3管理者工作方式的改变作用

对于病案管理者而言,电子病案的运用促使其主要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发生了极大转变,而且电子病案存档的工作方式也发生了变化,适应了新时代的医院病案管理工作方式新需求。

3.3.1管理者主要工作内容及工作方式的转变 传统病案管理比较繁杂,消耗的精力和体力都比较大,电子病案管理可以将管理者从中解脱,转变了管理者的工作方式,其管理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对实时监控的网络数据信息进行录入与合理备份,保障病案信息的准确性及安全性;(2)对网络医疗信息进行深入分析,以实现医疗质量的良好提升;(3)对医疗保险信息进行审核,并且在进行确认后进行及时的赔付,为病人提供便捷与贴心的信息服务。在云计算技术的运用下,电子病案管理职能获得了极大的转变,也转变了病案管理模式,管理者要不断地参与到各种培训中去,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水平与技能水平。

3.3.2管理者在电子病案存档上的工作方式转变 病案管理者在电子病案存档方面的工作方式也获得了转变。与传统病案相比,电子病案在存档上要求及时填写病案内容,医师的签字也要及时,病案的存档更要及时。也就是说,管理者在这一环节的工作包括:(1)及r存取病案资料;(2)核对病案内容填写,确认其是否填写及时;(3)确认医师签字是否及时,或者是否存在代签的问题,并及时处理。

第6篇

(一)明确行业发展规划,把握自身发展方向

(二)完善制度规范,加大管理力度

2011年开始,经济信息中心(统计)按照行业对信息化工作的要求,根据市局(公司)党组的具体指示,结合市局(公司)信息化工作现状,按照市局(公司)《乌鲁木齐市烟草专卖局(公司)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对各中心、科室及各市区局(营销部)进行了检查,在检查的过程中要求各中心、科室及各市区局(营销部)在今年建立、健全本科室相关制度,加强信息化的自我管理能力。

(三)注重细节,狠抓落实,做好信息安全管理工作

2011年开始,经济信息中心(统计)按照今年市局(公司)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开展了关于信息化安全管理的相关培训,并对市局(公司)各中心、科室及各市区局(营销部)进行了信息安全的巡检,努力从细节上做好信息安全管理的各项工作。

(四)努力做好网上配货工作

2011年开始,经济信息中心(统计)按照市局(公司)党组的要求,积极配合营销管理中心开发、研究网上配货工作。截止到6月份,已经解决网上配货通讯问题、网上配货上传数据的技术、网上配货软件开发研究相关数据结构的问题等问题。通过这些技术问题的逐步解决,进一步完成了网上配货工作的基础研发工作,为网上配货工作的全面推广打下了夯实的基础。现网上配货工作已经开始进入试点阶段。

(五)用心服务,讲求实效,努力做好技术保障工作

2011年,经济信息中心(统计)持续完善现有工作流程和标准,对系统运行中所出现的故障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对多发的问题汇总,制订故障解决方案,有效保障了市局(公司)日常业务的正常运行。

第7篇

[关键词]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系统;方案设计;需求分析

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是其生命周期管理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其不仅是保证设备完好的关键,也与临床应用是否安全有效密切相关,是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1-2]。近年来,随着医疗设备种类和数量的大幅度增加,医疗设备维护及管理工作繁重,对医院的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要求[3]。加强医疗设备维修管理,不仅可以提高医疗设备完好率,使其更好的为临床服务,还可促进医院设备管理向精细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从而使医院能够利用最优的医疗设备资源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

1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系统总体方案设计背景

近年来,随着医院的不断发展,医疗设备种类和数量在不断增加,传统的维修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医院的发展,只有通过多元化的科学管理才能获得更大的效益[5]。通过对如东县人民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工作的深入了解,发现需要亟待解决的相关问题。(1)医疗设备维修时间长[6]。一方面由于医疗设备技术专业性强,技术含量高,导致维修人员检修时间过长;另一方面是由于无专门的配件管理,工程师在遇到需要更换配件时,一般采用现购置方法,且产生费用的维修报批时间长,从而延长了维修时间。(2)维修管理项目种类繁多,内容琐碎。医疗设备相关记录需要使用大量的纸张,且以手工记录为主,记录的文档不便于查询和保存,给设备维修管理和总结分析带来了不便。(3)医疗设备的日常保养维护缺乏计划性,预防性维修工作盲目[7]。(4)各医院普遍存在“重医轻工的思想”,维修工具简陋,导致工程师只能做一些简单维修,遇到有难度的维修只能求助厂商工程师[8]。而长期依赖厂商工程师又会导致医院处于被动地位,出现维修响应不及时,维修费用高等问题。(5)使用科室无法实时监督设备维修状况,各科室之间得不到良好沟通,影响临床科室正常使用[9]。医院需要一个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系统,用于管理相关记录信息,合理分配现有工程师,制定日常维修保养周期,使设备维修管理工作规范化和科学化[10]。

2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系统总体需求分析

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系统主要涉及临床使用科室、医疗设备维修组以及医疗设备管理办公室3个使用部门,只有将3个部门工作相辅相成,才能不断提高医疗设备完好率,确保临床诊疗工作有序进行。

2.1临床使用科室系统需求分析

临床科室护理人员的主要职责是管好本科室的所有医疗设备,如设备的使用和保养、设备故障报修及设备报废申请等,故其主要系统需求分析有故障报修与维修状态查询、设备日常保养与保养状况查询以及设备报废申请与报废状态查询。

2.2医疗设备维修组系统需求分析

医疗设备维修组的主要职责是接收临床科室的故障报修信息、及时派工维修、反馈设备的故障现象、合理使用维修配件、参与报废设备的检验及处置工作、制定周期保养计划以及进行预防性维护保养等。其主要系统需求分析如图1所示。

2.3医疗设备管理办公室系统需求分析

医疗设备管理办公室主要运用系统完成查询与统计工作,查询操作贯穿于系统的各项业务中,主要包括注册用户信息、医疗设备信息和设备配件信息查询,其可以帮助各科室及时掌握设备维修情况。统计操作不仅能实现维修工作量、设备故障率、维修服务费和设备配件费的统计,也是科室管理的重要依据。

3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系统设计

3.1逻辑功能设计

在上述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将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系统归纳为基础业务和核心业务两大模块。①基础业务模块,分为系统管理和基础数据管理2个功能模块,系统管理主要面向于系统管理员,完成系统维护及数据初始化等工作,基础数据管理是临床使用科室与设备科工作的实体,可完成各项数据的建模工作;②核心业务模块,涵盖设备维修管理中的所有业务,即故障报修、派工维修、预防性保养、配件管理和设备报废5个功能模块。

3.2整体方案设计

使用医疗设备维系管理系统不仅可适应医院的信息化管理,而且能够完善医学装备科的日常业务,使医疗设备的维修、费用支出和报废处置等工作更加透明。本研究在系统逻辑功能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整体方案设计,其整体设计如图2所示。

3.3数据库设计

经过对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系统的逻辑功能及总体方案设计的详细分析,建立满足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系统的数据库模型,模型可直观了解系统中的关系类与实体类。该系统的数据库实体-联系模型如图3所示。

4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系统优势

4.1实现医疗设备维修管理信息化

系统主要用于实现医疗设备的故障报修、派工维修、预防性保养、配件管理、设备报废、信息查询和工作量统计的自动化管理。采用信息化管理不仅可优化故障报修流程,缩短维修响应时间,记录设备不同时期的故障原因及检修方法,还能科学安排医疗设备的保养计划,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实现医疗设备报废透明化。此外,维修工程师能够应用该系统对医疗设备出现的故障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做到早预防和早检修[11]。

4.2提升医疗设备维修档案管理质量

随着医疗设备的不断增多,随机带来的资料也日益增多,因此传统的档案管理均难达到要求,故医疗设备维修档案无纸化管理势在必行[12]。使用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系统可将医疗设备购置、维修保养、质量安全检查、培训考核、设备巡检、更新和报废申请等方面的资料进行无纸化管理,减少资源浪费。设备使用科室和管理科室也能及时查看该资料,掌握设备的使用技术状况,通过分析其使用率、完好率、维修率和报废率等资料,为医院更新和购置新设备提供有效的依据。

4.3提高医疗设备经济效益

医疗设备的效益分析贯穿其整个生命周期,使用维修管理系统不仅可以从设备完好率、使用率及报废折旧费等多个方面对其进行经济效益分析,还能反映医疗设备管理人员、使用人员及维修人员的工作效率,便于医院进行资金质量控制[13]。

5结论

第8篇

[关键词]固定资产;医院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1643065

1引言

信息化的到来,为医院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各大医院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构建信息化运营平台,在患者挂号、缴费、化验、病历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极大地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与水平。但是在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方面,却收效甚微。新医改的提出对医院的经营管理水平提出新的挑战。在取消药品加成净收入急剧下降的医改政策影响下,如何通过高效的管理手段,提升医院的经济效益、如何合理安排资金,为医疗事业的发展提供设备保障,如何适应信息化发展、充分利用信息化所带来的高效管理是目前医疗组织固定资产管理急需解决的重要难题。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研究对于利用信息化手段管理医院固定资产,合理并充分使用固定资产,提高固定资产综合使用效率,防止重购置轻管理,充分利用医院运行成本支持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工作任务的完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观念落后

信息化的快速发展,逐渐引入到医院管理运行中,但各大医院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极少关注固定资产管理。大多公立医院的管理观念较为落后,仍停留在固定资产由财务科部门会计单独管理的层面,采用卡片管理,与现在信息化发展趋势脱节。在现代大数据环境下,信息资源是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固定资产数据越来越多,核算的部门越来越多,固定资产核算逐步精细化。单靠人工处理固定资产数据难以实现,唯有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整合数据,使固定资产管理流程更加优化、工作更加规范,确保责任制度落实到位,实现医院资源共享,做到事前分析,事中控制,事后检查。利用信息化管理固定资产,有利于各部门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有助于增强管理者的运营管理能力,降低财务风险,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在医院实行重大决策时,能够提供强有力的相关数据作参考,为医院重大决策奠定基础。

22专业信息化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缺位

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人员缺位主要体现在:一方面缺乏专业的信息化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进行日常的固定资产核算管理,专业的人员应具备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的同时,还应熟练应用信息化软件,保证日常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日常维护;另一方面,固定资产的管理应在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上,配合实物管理,而在资产数量多、种类多、涉及部门多、固定资产专业类别较多的情况下,若无相关科室的专业优势进行配合,难以在全院范围内实现账务、资产、信息化管理的有效衔接。而现行公立医院大多是财务科部门会计负责固定资产的管理,医疗科室更无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专员,在无基础的有效数据支撑下,医院的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难以开展。

23信息化管理软硬件设施不到位

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应配置专业的软硬件设施。软硬件设备是提升医院后勤设备管理工作具体质量的基础与保障,但是许多医院目前还存在着基本硬件设备使用不足、陈旧的问题,同时在管理软件使用及网络建设方面也仍然具有很大的改进空间。这一方面与医院管理层对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不够重视有关,另一方面是医院缺乏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相关方面的专业人才队伍为医院管理层提出可行性的管理建议。

3强化医院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建议

31重视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

鉴于信息化管理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重要性,医院管理层在注重业务管理的信息化的同时,应给予更多的注意力于固定资产管理。首先,在固定资产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首先建立健全相关制度,确保信息化管理到位,促使医院的信息化管理能够实现信息动态化,在制度上明确规定相关科室的职责分工,强化固定资产信息化的重要性,进而全面对固定资产实施信息化管理;其次,构建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流程,按照信息化要求与固定资产管理需要,制定明确的部门责任与岗位职责,进行流程化管理,加强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内部控制;最后,配备专业的信息化管理软件,为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持,并定期进行跟踪维护,搭建适合自己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平台。作为医院内部控制的主要模块,资产的内部控制的理念也要深入到每位医院管理层的意识中,时刻重视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发挥信息化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推动作用。

32培训专业化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人才

无论何时,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组织制胜的法宝。医院作为财务管理中的一个特殊领域,其业务的特殊性、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导致专业的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人员不仅需要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还需要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专业知识,甚至还需要医疗技术设备方面的专业知识。而现行社会对此类复合型人才培养较少,大多是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培训、自学等方式形成。因此,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应在实际工作中注重对此类人才的发现与再培养,争取培育出适合本部门、本岗位的专业化复合型人才;另外,可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在相关医疗部门设置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专员,利用基层医疗部门管理专员的专业素养与基础数据的统计与上螅形成信息化管理的基础数据库,为后期数据的统计分析上报提供保障。最后,也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便捷,财务部在资产清查核对时,无须进行全院资产清查,仅需抽查部分科室的固定资产使用情况即可,另外,从成本管理的角度,各科室能够更为精确地清楚科室成本发生情况。

33加强信息化管理软硬件设施建设

加强以信息化为核心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质量,首先就要全面提升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软硬件质量。硬件是指一系列用于信息化管理及操作的硬件设备,软件不仅是指用于管理工作的管理软件,而且也是一个能够有效强化部门、科室及各个环节之间信息交流从而提升信息化管理工作质量的局域网络。在硬件建设中,应及时更新和全面普及,加强必要的硬件设备配置和应用。软件方面,虽然现在市面上有许多成品管理软件能够应付普通程度的管理需求,但是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不仅仅是物资管理与资产管理,同时还涉及大量的医用器械与材料,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信息化管理,应根据医院的实际管理需要进行定制软件的开发应用,同时认真加强管理人员及计算机维护人员的素质提升。在网络建设方面,要积极打破环节与环节之间如今仍然存在着的一定程度上的壁垒和隔阂,通过推行信息分类及传输的规范化、科学化、统一化标准来提升信息传递与收集速度,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提供第一手专门数据,帮助医院管理层与决策者做出科学管理决策。

4结论

总之,作为医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不容忽视。由于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难度与特殊性,在实际工作中,应充分适应、利用好信息化所带来的优势,构建适合自己医院特色的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之路。

参考文献:

[1]寿纪霞论完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J].中国市场,2016(5):133,135

第9篇

1医院开展文书档案管理工作需遵循的原则

医院在开展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以下原则:首先,标准化原则。多数文书档案均是由公文转化过来,因此在文书档案管理中必须先要做好公文管理,通过制定具有统一性的标准来实现对公文进行标准化管理。其次,规范化原则。在医院文书档案管理中,必须对立卷进行规范统一归档,规范管理工作流程,规范相关管理技术操作。最后,保密性原则。在医院文书档案管理中必须保证文书档案的原始性,提高电子档案的加密性,保证所有文书档案的安全性。

2医院文书档案管理创新措施

2.1加强信息化建设

二十一世纪最典型的特征就是高度的信息化,计算机的应用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在当前环境下,所有的医院都配备了计算机设备进行办公操作。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把计算机计算应用到对医院文书档案管理过程中去,这样不但能够有效地提高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在后信息化时期,医院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针对自身的发展特点,在工作的过程中提高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在医院系统内部建立、完善信息化管理系统,对医院的文书档案管理方式做出根本性的变革,从而保障文书档案管理工作能够同世界接轨[2]。利用信息化管理主要可以实施三方面的工作:(1)对以前普遍挤压的文书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组织专门的人员将这些文书档案扫描成数字化数据,这样可以有效地实现对文书档案的收集和备案工作,有利于保存,提高了文书档案查阅、使用的高效性,促使文书档案的价值获得了提升;(2)实现文书档案的数据化管理后,每一个医院都有一个专门的数据库,医院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同其他医院建立联合数据库,这样可以实现跨库资源的检索,提高了资源利用的效率,也促进了信息的传递,有利于促进整个行业水平的提升。

2.2对文书档案进行归口管理

在医院的文书管理工作中,主要涉及财务、人事、医务、设备等众多科室。管理工作内容较为复杂,有效管理的难度较大。因此,医院可将办公室设置为一个重要部门,主要复杂对医院相关文件进行收集和运转。将医院的文书档案归口于医院办公室管理工作中,将传统的多头管理转变为专一管理,并派专人对各科室文件资料的上交情况进行严格监督和管理,避免文件堆积、文件散乱等现象发生。该种管理模式可实现从源头上确保医院文件资料的安全性、完整性和保密性,为医院文书档案管理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率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可促进医院文书档案的价值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

2.3完善信息保障体系

随着信息化档案管理的不断深入,档案信息管理的安全性面临更多的问题。安全性目前已经成为制约信息技术的主要发展瓶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信息的安全性。在当前情形下,很多医院根据时代的发展需求都先后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文书档案数据库,并且也体验到了文书档案数字化管理的便捷性,但是在管理和应用的过程中必须保证文书档案的安全性[3]。所以,医院应该组织专门的技术人员完善信息保证体系,促使文书档案管理向着安全的方向发展。首先,医院应该根据自己的发展情况建立属于自己的电子档案管理规章制度,使用电子档案的过程中必须严格的要求,建立使用登记制度;其次,必须顶起对文书档案的载体进行硬件安全性扫描;最后,强化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其管理水平和职业道德。增强其工作责任心,提高其文书档案保密意识。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