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17 08:18:20
导语:在小学三年级调查报告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调查报告是在占有大量现实和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用叙述性的语言实事求是地反映某一客观事物。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小学生课外阅读状况调查报告范文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生阅读调查报告1俗话说得好:书是人们进步的阶梯,书是有着丰富知识的海洋。小学生都爱看书,但他们都爱看些什么样的书呢?课外书帮助小学生在生活、学习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呢?
我通过这几期同学们业余看书的情况的观察,最后做了一个大概的总结:
我们班上的喜欢看童话和漫画类图书的学生占大多数,而看科普知识类和历史类的人数较少。
从同学们的每次阅读时间来看,有部分同学,十分喜爱看书,平均每天都看一小时以上的书,但有些同学,对书是并不感兴趣。
从同学们的看书感受来看,同学们都认为看书能取得快乐,能从中学到许许多多的知识,就是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看,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写作业、玩耍,在这里,我建议老师可以给我们布置适量的作业,让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地遨游,让我们在书中找到快乐,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知识。
书是人类的朋友,我号召大家:每天抽出一点时间来读书看书,这样,就能多学到一些知识!
小学生阅读调查报告2一、活动的原因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发现,现在课外书对我们的吸引力越来越小了。我们到底还要不要读课外书?我们的`读书情况如何?在妈妈的带领下,我在小区中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内容及数据分析
我根据小学生课外书阅读的实际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1)你是否喜欢阅读?(2)你在读课外书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3)平时读的课外书中种类最多的是什么类的书?(4)课外书的来源?
1、小学生喜不喜欢课外书
从我调查的情况来看,有95%的同学选择了喜欢读课外书,只有5%的同学选择了不喜欢,选择不喜欢的同学都是语文成绩极差的。“为什么喜欢读课外书?读课外书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大部分同学的回答比较含糊,大部分是“多读课外书有利于学习,有利于提高写作水平”等,他们并没有认识到读课外书同样是学习。其实,健康有益的课外书也能像语文、数学书一样增长我们的知识。如果把学习比做吃饭,语文、数学等学校里学习的科目是主食,课外阅读应该是副食了,我们难道能只要“主食”,不要课外阅读这一“副食”吗?
2、同学们不读课外书的主要原因分析:
通过调查,我发现同学们不读课外书的主要原因是:看电视比读课外书有劲;没有课外书可读;老师没有要求;家长不给钱买课外书。
调查结果表明,现在小学生放学后做完作业就是看电视,热播的电视剧如数家珍,但是有益的课外书却甚少。有37%的同学认为“看电视比看书来得有劲”;有45%的同学说自己家中没有适合自己的课外书,家里基本没有书,有书的同学也反应家中大多是幼儿读物及小学生作文、奥数之类的教辅用书。从中可以看出中高年级往往看重的是学生在校的成绩,一般不重视课外阅读。
3、课外书来源渠道
从我的调查情况来看,从学校图书室借书的占40%,同学相互借的占30%,家长买的占21%,学校中订的报刊杂志占9%。由于家长对孩子的课外书阅读不够重视,没有主动给孩子买书的习惯,更不可能在孩子的阅读上进行有益的指导。大部分同学的课外书主要来自于学校的图书馆与同学处借的。但是,学校图书馆书籍也有限。同学互相借书,往往属于口袋书,没有多大好处。这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4、同学们对课外书的涉猎
调查结果表明,同学们所读课外书籍涉及面较广,有小说、散文、诗歌、科普、科普读物、报刊等。但结构不合理,小说类占65%,诗歌占5%,科普读物占10%,报刊杂志占20%。从阅读情况来看,小说类偏多,占总量的65%。同学们的读书随意性强,喜欢读什么就读什么,碰上什么就读什么。我认为小学生会读书、读好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三、结论
我们由于种种原因,阅读习惯到六年级还没有养成,甚至出现不喜欢阅读的现象。现在知识更新越来越快,只靠教科书是不行的,只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使我们与时代同步,让我们爱书吧!“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小学生阅读调查报告3一、调查目的
现代媒体虽然已经非常发达,但文献仍然是知识的主要载体,阅读也仍然是人们获取知识的基本方式。
对学生来说,阅读的重要性更为明显。阅读是学生学习功课、接受新知识的主要途径;而阅读教学分课内、课外两方面。课内阅读为我们大家所熟知,那么课外阅读呢?原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凡是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书也不读的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就非常浅,而且必然把全部负担转嫁到家庭作业上去,而由于家庭负担过重,他们就势必失去了课外阅读时间,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因此,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搞好课外阅读是开发学生智力、减轻学生负担的重要手段。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在总目标中对课外阅读的总量有了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一至六年级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为了确保学生完成这一课外阅读量,学校要创造一切条件,加强课外阅读的管理和指导。
现阶段,创书香校园,创书香班级正在各校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真正的效果如何呢?学生是否热爱阅读?学生的阅读量是否增加?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否提高?为了找出城乡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差异,为了更好地加强课外阅读的策略研究,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特进行了此次调查活动。
二、调查对象、方法及内容。
(一)调查对象:
小学三年级171名学生。
(二)调查方法:
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谈话法。利用晨会,发放问卷调查,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填写。发放调查问卷180份,回收180份,回收率100%。利用课间,与学生进行谈话,了解情况。
(三)调查内容:
根据低段孩子的年龄特点,自编相应的题目进行问卷调查。如:你喜欢读课外书吗?你喜欢读什么样的课外书?你经常读课外书吗?你每天读多少时间的课外书?你父母赞同你买课外书吗?双休日你去图书馆看书吗?你不能去图书馆看书的原因是什么?等等。
三、调查结果及结果分析。
(一)调查结果。
(二)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我校自创书香班级以来,同学们已基本养成了读课外书的好习惯。但也不得不看到,学生还并没有真正与课外书交上朋友。部分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并不浓,许多小学生是在老师和家长的督促下进行课外阅读的。经调查发现他们情愿在课余时间做游戏,看动画片。部分家长并不同意给孩子买课外书。更没时间带孩子去图书馆看书。在他们的心目中能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的孩子,就是一个乖孩子。还有课外阅读涉及的范围较小:在家长和小学生的头脑中,一听说要买课外书,80%的家长、学生买的是优秀作文籍。形成了优秀作文等于课外书籍这样一种狭隘的概念。一部分学生只喜欢看漫画类的书籍。学生课外阅读很少涉及到古今中外的优秀名著、民间传说、科幻读物。
四、调查反思。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自创书香校园、书香班级以来,虽然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已有所好转,但离课程标准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因此,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点燃兴趣火花,激发阅读欲望。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应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课外阅读的内容安排、组织形式等尽可能地满足于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使学生乐读、爱读,使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种乐趣。具体做法如下:
1、故事激趣法。
小学生非常爱看电视,听故事。可利用早读、语文活动课让学生听故事录音,还可以让学生上台讲故事。那生动的语言、曲折的情节、声情并茂的诵读都对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告诉学生,这些故事书里都有,只要自己去看书,书中的故事无穷无尽。学生会开始自觉地阅读一本本课外读物,并产生浓厚的兴趣。
2、活动体验法。
开展与课外阅读有关的活动,在有趣、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生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如《写家乡的一处景物》,课前让学生大量阅读写景散文,摘录好词好句,来帮助学生减轻作文的压力,以课外促课内,相得益彰,体验收获的喜悦。.以此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
3、吸引注意法。
根据学生的兴趣,在学生生活空间内尽可能地提供有较大选择余地的阅读材料。并把这些阅读材料放到学生容易看到的地方,便于学生随时阅读。例如让每个同学上学时都要带一本自己喜欢的课外书,课间还要把书放在课桌上。当学生看到这些书的时候,注意力会很自然地被吸引过来,从而在不知不觉中进入阅读状态。
(二)指导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
只有导之以法,学生阅读起来才能如鱼得水,顺风行船。根据小学低段学生的特点,我认为可以做到如下几点:
1、读一读。
孩子的好奇心十分强,教师应放手让学生借阅最感兴趣的、最想知道答案的图书让学生读一读。这样,学生在无半点重负的潜意识
中,不知不觉得爱上了课外书籍。课间十分钟、课外活动时,细心的老师也可以和孩子们一起读一读课外书。
2、划一划
。 在爱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用简单的符号划出自认为优美的词句,欣赏、诵读、学生乐而为之,效果不错。
3、查一查。
怎么知道学生所划词句是否美呢?可以采用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法来检查,教师加以评判后,让全班同学互相交换书本,读别人已划出的妙词佳句。这样做,学生鉴别优美词句的能力就会很快提高。
4、摘一摘。
字词句的积累非常重要。我们可要求学生每天摘抄一两个最感兴趣的词句,做到边抄边读。这样即使学生逐步养成边读边记的好习惯,又能渗透写读书笔记的方法。
5、评一评。
对于小孩子来说,表扬,奖励是最好的办法。 我们可在学习园地中开辟好词佳句栏,每周贴换一次学生从课外读物中搜集到的精美词句,并对他们的积累给予评价。学生有了充分展示语言成果的舞台,其阅读兴趣、阅读水平都会逐步提高。
6、讲一讲。
随着学生阅读量的增加,口头表达能力的.增强,可专门进行讲故事比赛、演讲会等。比赛时,可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先讲已读过的故事,再根据所提供的图画让他们编故事,还可以戴着头饰分角色自编自演故事等。这种形式,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三)拓展阅读量,积累知识。
1.推荐书籍,引导课外阅读。
课内外结合,向学生推荐书籍。如学习了课文《陶罐和铁罐》,老师可告诉学生这篇课文是根据《伊索寓言》中的一个故事改编的,里面还有很多精彩、有趣的故事;学习了《丑小鸭》,我们便可向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选》这样课内外结合,增长了学生的见识,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对读书乐在其中。
2.建立图书角,借阅书籍。
要求每一个学生至少贡献出2本自己喜爱的图书,并给每本图书编号,打印好目录,放在图书架上。制定借阅制度,自己制作图书借阅证,每周评选出借阅图书最多的小读者。当然图书的内容都要教师好好把关,既要健康又要文学性强。此外,我们还可以鼓励他们到学校图书馆借书来读。
3.美文交流,提高认识。
每天的10分钟晨会时间,老师可选择精彩内容读给孩子们听,然后进行交流。可以评论朗读者的朗读水平,可以说自己的感想,可以交流文章的写法,还可以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在受到美的情感的陶冶的同时,提升每个孩子的思想认识。
总之,课外阅读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提高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心理品质的成长。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积极拓展渠道,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让书香滋润每个学生的心田,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爱读书的好少年。
小学生阅读调查报告4一、调查时间:20____年9月5日12月10日
二、调查方法:问卷、学生谈话、家长谈话。
三、调查对象:小学______个学生
四、调查目的: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在总目标中对课外阅读的总量有了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一至六年级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为了确保学生完成这一课外阅读量,学校要创造一切条件,加强课外阅读的管理和指导。
现阶段,创书香校园,创书香班级正在各校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真正的效果如何呢?学生是否热爱阅读?学生的阅读量是否增加?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否提高?为了找出城乡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差异,为了更好地加强课外阅读的策略研究,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特进行了此次调查活动。
五、调查情况分析。
1、调查中有82%的小学生认为自己对阅读感兴趣,但问及你课余最喜欢做什么时,只有34%的学生选择了看书,66%的学生依次选择了看电视、上网、参加文体活动等。
这说明小学生虽然对阅读有一定的兴趣,但游戏、网络、电视对他们的吸引力更大。在各种媒体迅猛发展的今天,书与电视、电影、电脑和游戏机相比较缺乏生动性、形象性、趣味性。这使得学生在空闲时间容易沉迷于电视影碟、电子游戏。
2、学生喜爱的书籍依次是幽默故事、惊险侦探故事、小说及童话、自然科学故事、历史故事,女生更喜欢反映少年儿童生活的小说,男生更喜欢探险故事和自然科学方面的读物。
3、学生所阅读的书籍来自那里?据统计63%是家里的,25%是班级图书角借的,12%是从同学处借阅及学校图书馆的。
这说明家庭的藏书和班级图书角是学生课外书籍的主要来源,而学校图书馆这一资源有待于进一步地开发和利用,使其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5、藏书量在400册以上的家庭占5%,但这部分家庭的孩子认为自己喜爱阅读的占100%,90%的孩子阅读书籍超过了50本。
认为喜爱写作的占60%,认为自己作文良好、优秀的占100%, 而藏书量在100本以下的家庭,孩子的阅读量没有一人达到30本。许多家长急功近利地买一些教材辅导类的读物,认为孩子阅读其他读物便是浪费时间,分散学习精力。孰不知,读一本好的文艺作品,对孩子的帮助远远大于读一本《小学生作文大全》,因为这些文艺作品是孩子思想、感情和内心感受的源泉,是对课内阅读教学的.巩固和运用。所以,家长切不可将自己的偏爱强加于孩子,束缚孩子的课外阅读。
6、在请你写出你读过的书的题目一栏中,我发现许多学生阅读了以下书籍:《十万个为什么》《西游记》《格林童话》《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安徒生童话》《365夜童话》《爱的教育》《鲁滨逊漂流记》《儿童文学》《小学生作文》《蓝猫淘气3000问》《三国演义》《一千零一夜》《中华伟人故事》《神探福尔摩斯》,《哈里波特》调查同时表明,在推荐读物方面,学校及老师起很大作用,也就是说,老师肩负着向学生推荐优秀课外读物的重要使命。
这些书目也说明,经典的儿童文学仍为现代儿童所喜爱。而学生对《哈里波特》的热衷,也说明了国外媒体对新作的宣传成功。其实,我国近年也出版了许多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如《草房子》《男生贾里》《女生贾梅》《冰心儿童图书新作奖获奖作品集》等,欣喜的是有些老师已经把它们介绍给学生读了。
7、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调查发现学生阅读兴趣的形成与以下因素有关:家长喜爱阅读,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老师重视,有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自己从阅读中获得了乐趣。
8、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几乎是不言而喻的,然而,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却不容易。
调查发现学生都喜欢课外书,但主动阅读的却很少。每周两小时的课外阅读时间已经算较多的,并且这些课外读物大多是老师要求做读书笔记时才去阅读,且读得囫囵吞枣。
六、针对当前小学课外阅读现状的思考。
1、转变教学观念,要正确认识课外阅读的作用。
要树立一种大语文教学观,把视野放宽到家庭生活、社会实践的广阔领域里。著名教育家张志公说:从我自己学习语文的经验来看,将课内与课外三七开。并且为学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积即吸收、积累,发即倾吐、表达。因此,我们应转变观念,冲破阻力,改革教学方法,从应试教育观中挣脱出来,走向素质教育。
2.培养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这里我们可以从两个维度进行。一方面,从情感上激发。在教师自身素质较高的情况下,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文学修养是一笔很大的财富。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教师对学生的作用更能从深层的内心产生震撼,使学生又一种强烈的改善自我、完善自我的内驱力。而课外阅读就是老师魅力产生的根源,这便会使学生发自内心地要求读课外书。另一方面,知识本身的吸引力的存在。教师可以通过朗读精彩片段、讲述作者创作故事、通过设疑惑造悬念、简介主要内容、借用名人(媒体)评价来吸引或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对于一些知识面广的学生应多予以肯定和表扬。这样,既激发他们努力向上的信心,也为同学树立榜样,增强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
3.注意方法指导。
课堂上教师应少讲多读,给学生留更多的读和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努力使他们做到口到、耳到、手到、眼到、心到,以达到多读多积累的目的。应树立一种以读为本的思想。注意保证学生阅读主体的地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往往是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因此,要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处理好精读与粗读的关系。注意读书既要有深度,又应有广度。既要以读带写,又以写促读。
4.给足读书时间,以保证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教师布置作业要精,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分层要求,不搞一刀切。同时教师也要做好家长的工作,转变家长的观念。可通过家长会、家访的形式。让家长了解语言学习的社会性,认识到孩子语文能力的提高要靠广阔的知识背景的建立和丰富的课外阅读的积累,并且人的内部存储量的大小决定了人的思维是否敏捷。
5.推荐课外读物,营造有书可读,有好书可读的环境和氛围。
帮助学生选择课外读物,经常性地为学生介绍有益书报。首先,为了让学生有选择的余地,注意配合教学进度大力介绍有益读物。其次,随着现代社会各方面信息渠道的杂、广、乱的形势,现代社会文化市场对学生存在着较大的负面影响,教师应有责任相机诱导,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引导他们吸收多方面知识,防止课外阅读过程中出现的偏食现象。教师可通过设读书角,教师带头捐书、买书,学生踊跃献书,并发挥学校图书馆的作用等形式来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
6.开展读书活动。
继续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调查发现,许多学生是因为老师要求做摘记才去读书的。要让学生树立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观念,要求他们随读随记。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认真开展好系列读书活动,把讲、读、写、做几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情。开展学科知识竞赛、读书演讲、读书征文比赛、讲故事比赛及小发明、小制作活动,培养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良好学习习惯。使学生的注意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都能得以发展。当然不同年龄年级学生的要求是不尽相同的。可视具体情况来采用具体方法。
总之,没有课外读物就没有素质教育,希望所有的老师、家长共同合作,营造良好的氛围,让越来越多的孩子能在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里自由遨游,让越来越多的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体验到阅读的快乐。
小学生阅读调查报告5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勤于阅读、书香四溢的民族是兴盛的、充满创造力的;而一个漠视阅读、不爱读书的民族是停滞的、前途可悲的。语文阅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包括课内阅读、课外阅读。课内阅读是有限的,而课外阅读却是无限的。课外阅读为人的素养尤其是文化素养的培养提供了发展的广阔空间。小学生六年时间只读十二本教材,阅读量至少、阅读面之窄令人着实不安。单靠一本语文教材是学不好语文的,单靠课堂四十五分钟也是学不好语文的,没有课外丰富的阅读积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人文素养必将落空。
教学应立足于课内,引向课外。把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密切结合,达到丰富教学内容,扩大学生阅读量,运用在课内阅读学到的方法,养成自觉、自主阅读的好习惯。课外阅读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扩展,作为学生自我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和学校教育的拓宽都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我于2011年6月年在西安市莲湖区机场小学三年级作了一项关于课外阅读情况的问卷调查,又召集了部分学生进行座谈,旨在通过这一扇窗口了解本地区的小学生课外阅读状况,从而为小学语文教师的工作更有效地展开提供一些依据和参考。
这次调查我从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态度、兴趣、时量、内容、习惯、方式方法入手,共发出98份份调查问卷,其中三年级五班学生48份,三年级一班10份,三年级二班学生10份,三年级三班学生10份,三年四班学生10份,三年级六班10份。收回98份,全部为有效问卷。
一、目前环境下小学生课外阅读乐观的方面: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尽管目前小学生的学习任务重,压力很大,但是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还有着比较正确的看法,主观认识的端正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提供了可行性。具体结果如下:
1、阅读目的较正确
在所调查的小学生中,75.5 %的学生认为阅读对自己的成长有很大帮助;23.5%的学生选择一般;没有一名学生认为阅读对自己的成长没有帮助或有负面影响。
在所调查的学生中,74.5 %中生认为读课外书籍主要是为了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1.0%的学生认为读课外书籍并没有什么明确的目的,只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任务,看一些书籍;还有9.2%的学生认为看课外书籍纯粹是为了消遣,15.3%的学生完全出于兴趣。
2、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浓厚
28.6%的学生对课外阅读很感兴趣,60.2%的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比较强烈,有11.2%的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比较弱,对读课外书一点也没兴趣的学生没有。
45.9%的学生利用午休、放学后等这些边边角角的时间,阅读课外书籍。
25.5%的学生充分利用周六和周日休息时间读书。21.4的学生是在放长假期间进行课外阅读,7.15%的学生随时都在读书。
3、阅读内容较为广泛
从调查显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种类繁多,有中外名着类、小说类、科幻小说、自然科学类、童话寓言、卡通漫画以及学习辅导资料等。多数学生兼爱几种,这反映了小学生的多方面了解社会的要求,学生们通过阅读这些读物,关注自然科学,了解科技发展等,对于他们的智慧、情操、审美趣味等的培养无疑是极大的帮助的。
4、家长对课外阅读的态度正确
在所调查的学生中,家长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很支持的占77.6%;有时赞成有时反对的的占18.4%;家长不闻不问的占3.1%;反对的仅占到1.0%。家长虽然态度正确,但对课外阅读应遵循哪些原则,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怎样保证课外阅读的高质量、高效率等方面,还缺少实践。
二、目前环境下的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
1、阅读量减少
阅读量的减少主要表现为阅读时间量偏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和“减负”措施后学生休闲时间增加,但用于阅读课外书刊的时间偏少,这是阅读时间的相对减少。学生除上学、做作业、做家务、休息时间外,平时可自由支配的休闲时间在1-3小时(周六、周日倍增),但经常阅读书刊的学生1小时以上的学生比例为16.3%;半小时到一小时的的学生有70.4%;13.3%的学生达不到半小时阅读,有4.1%的学生几乎不阅读课外书。
2、阅读兴趣感性化――阅读情趣及品味下降
阅读兴趣与品味是关于阅读目的、兴趣指向以及读物内容、属性与类型方面的评价指标,以高低为尺度。阅读目的'、兴趣指向不一,对读物内容、性质、类型的选择就不一样。调查结果显示,当前三年级小学生喜欢阅读书刊的类型依次为:卡通、漫画;童话、寓言故事;世界名着;自然科学;学习辅导资料;科幻小说。阅读方式多为:边读边做笔记、卡片或摘抄的仅占16.9%;匆忙的、走马观花式的占11.0%;对喜欢的书或内容反复读的占62.3%;其他方式占12.5%。还有的学生认为看了影视剧就算读了书。阅读类型以卡通化、“快餐文化”、大众通俗文化为主,阅读目的主要是为了娱乐生活和休闲。阅读情趣感性化、浅层化,冷落科技书籍现象十分明显。读书过程中,缺少有效监控,粗读、泛读多,精读少。片面强调重感官享受的“快乐阅读”,导致学生很少沉下心来去想、去感悟,阅读质量不高。细读畅销书的多,精读经典文学作品的少。像《老夫子》、《米老鼠》这类漫画畅销书,总能在学生中掀起一阵阵阅读商潮。相反,中国古代四大名着、国外经典作品等等,如果不“强制”,学生对此的阅读就很粗浅。因为学生觉得通过影视比泛泛“看”书有意思,静下心来细细品读名着就显得没意思,很枯燥难懂。
4、阅读的随意性、无序性
据调查显示,目前小学生课外阅读基本上还处于随意、无序、低效的状态。根据同学推荐和媒体广告宣传选择读物的占51%;根据老师推荐和课本要求选择的占30.6%;根据家长要求选择的占18.4%。主要体现在:
追踪读流行。有些学生跟着书店的广告走,同学中流行什么读什么,读了什么就谈什么。读书缺乏个性、缺乏主见。
热衷读休闲。小学生偏向于读那些情节简单轻松、人物滑腻有趣之类的休闲书。读休闲的书比较轻松,这是事实,但热衷于读这类书,只能永远停留在肤浅、平庸的层面上,不
可能有大的收获,也不可能有质的飞跃和达到新的境界。
不喜欢与人交流。小学生在一起不大喜欢谈论名着,与家长交流体会课外阅读心得的有35.9%;不交流或偶尔交流占到64.1%;。由此看来,能够给学生提供阅读方法指导的教师发挥的作用不大,最适宜熏陶学生阅读能力的家庭未能提供相应的环境,于是学生们的课外阅读必然是逮到哪本是哪本,完全跟着感觉走。
纯粹是为了应付眼前的学习任务。有些同学读书,目的很单一,就是为了在作文时或讨论发言时,引几句名言,背几联古诗,露一露,以显示自己的博学。这种人读书往往不大注意书的整体脉络、内在底蕴和精神实质,他们只能获得一些零碎的知识,不可能探得书的精髓,也难以陶冶性情,培养气质。
为了作文,只读习作。有些同学读课外书,主要就是读《小学生优秀作文选》、《全国获奖作文集》一类的书,以为读这种书帮助最大,可以直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阅读与写作、计算是人类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认知文字符号世界、发展智慧和提高素质的三大基石。自有文字的历史以来,阅读为人类文化与文明成果的积累、传递与可持续发展,为人类道德、智慧等精神价值的继承、拓展、提升、弘扬建立了丰功伟绩,立下了汗马功劳。只有读那些高质量、高水平的精品,才能摆脱“学生腔”,不断走向理性,走向成熟。然而,在信息如潮的现代社会,特别是在数字化、网络化成为人类新的生存方式的时代,阅读这种与文字文化同龄的原始认知方式是否因其费时耗力的特点而落伍于信息社会匆匆的时代的步伐便需要“离休”静养或退出历史舞台呢?
答案是否定的。小学生课外阅读中所存在的种种问题,虽然是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的一种文化现象,但阅读毕竟是一种与文字文化相始终的人类保持与发展自身所创造的文化与文明的基本方式。阅读之于文化,犹如行走之于生活。虽然现代人有舒适快捷的代步方式,但步行绝不可少,否则生命便失去许多意义与自由。阅读缺乏或阅读减少,热衷于时尚杂志、卡通漫画故事,因而疏远文学名着;热衷流行音乐、港台影视而冷漠书刊。长此以往,基础文化素质赖以发展的阅读渠道萎缩,必然造成提供“营养”的文化知识的不足,进而导致民族基础文化素质的下降。小学生是未来的主人,民族的希望。小学生的阅读退化,不仅是阅读时间、阅读内容的减少,也不仅是课外对文学名着的冷落,更为重要的是作为学习与认知核心和精髓的阅读需要、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阅读审美的失却!而这才是课外阅读问题的危机的实质所在,是民族基础文化素质退化的根源,也是青少年阅读退化现象的最大隐忧。
三、小学生课外阅读实施的策略
1、营造良好的家庭、学校课外阅读氛围
在对待学生课外阅读问题上,采取禁止的态度是错误的,而顺其自然,或靠环境的自然熏陶,想读就读,想读什么就读什么,显然是不够的,甚至是很危险的。学校是对青少年实施教育的固定专门场所,学生应在语文教师的密切关注下进行课外阅读。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由于血缘和伦理道德关系,家长对于子女的教育是有权威性的,因此,家长在对待子女的课外阅读问题上,要与学校保持和谐一致。
(1)召开家长会,邀请班级中在孩子教育上,尤其是善于引导孩子阅读书籍的家长讲一讲自己的教育方法,从而改变家长“唯分数第一的思想”。通过家长与家长之间的沟通,让家长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对孩子的深远影响,从而支持孩子课外阅读,为孩子创造阅读条件,布置家庭阅读空间,购买课外书籍,营造阅读氛围。
(2)设立图书角、办有关读书的板报、手抄报等方式营造班级读书氛围。班委会拟定相应的图书借阅制度和图书管理办法,由小小图书管理员负责管理,每天开展图书借阅活动。把每天中午到校后的时间作为读书时间,由每天的值日班长负责监督。
相信,学校、家庭二者应密切合作,形成一股强大的教育力量,积极地去关心、引导和指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才会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它将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的发展。
(3)沟通交流,树立学习榜样
罗曼罗兰曾经说过: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一方面,从情感上激发。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文学修养是一笔很大的财富。榜样的作用
小学生课外阅读状况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课外阅读调查报告范文精选4篇
关于学生课外阅读调研报告范文5篇
关于课外阅读的调研报告范文5篇
小学生阅读个人工作总结报告范文3篇
中学生阅读情况调查报告3篇
小学教育调查报告范文
大学生课外阅读调查报告范文
小学学生课外阅读活动方案
图书调查报告作文5篇
关键词:抽样调查 音乐学习 兴趣取向
一、引言
音乐教育调查报告是高等音乐艺术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教育方针,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原则,培养合格音乐教师的重要环节;是体现教育质量,推进高校音乐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水准的重要途径。本次调查主要针对北京市中关村第二小学音乐教育状况进行抽样研究,主要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分析说明小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取向特点。共发放问卷240份,有效问卷222份,其中男生120份,女生102份,三、四、五年级平均各74份,。目的在于提供小学生对音乐学习需求的总体概况,问卷主要涉及以下问题:
(一)小学生对音乐学习兴趣高低总体状况
(二)小学生对音乐学习各个视角的兴趣
1.音乐类别的兴趣;
2.音乐风格的兴趣;
3.乐器种类的兴趣;
4.课外学习方式的兴趣;
5.课堂活动的兴趣;
6.对音乐教师的兴趣。
(三)男女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差异
二、调查结果基本描述及分析
(一)小学生对音乐学习兴趣高低总体状况
由表1(1)可以看出,三年级学生非常喜欢音乐者占62%,其中女生占41%,男生占21%;比较喜欢音乐者占23%,其中女生占5%,男生占18%;一般喜欢音乐者占15%,其中女生占2%,男生占13%;不喜欢音乐者占0%。由表2(1)可以看出,三年级学生非常喜欢音乐课者占62%,其中女生占45%,男生占17%;比较喜欢音乐课者占23%,其中女生占3%,男生占20%;一般喜欢音乐课者占15%,其中女生占3%,男生占12%;不喜欢音乐课者占0%。
通过比较可以得知,三年级学生对音乐的热爱程度与对音乐课的热爱程度基本吻合,并且男女比例也非常接近。非常喜欢音乐及音乐课的学生占有绝对优势,为音乐课的进行及音乐课堂效果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但是,表1(2)、表2(2)显示,学生们对音乐及音乐课的喜爱程度的表达开始由“非常喜欢”倾向于“比较喜欢”,并且出现不喜欢音乐及音乐课的学生。这些现象是由于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喜好、教师个人素质及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学生音乐素质等等综合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总体来看,大多数学生对音乐及音乐课都是持喜欢态度的,学生们对音乐及音乐课的兴趣也是相当高的。
(二)小学生对音乐学习各个视角的兴趣:
1.音乐类别的兴趣
由表3(1)可以看出,三年级学生喜爱中国民族音乐者仅占16%,其中男女各占8%;喜爱西洋古典音乐者位居第二,占24%,其中女生占7%,男生占17%;喜爱流行音乐者位居首位,占39%,其中女生占15%,男生占24%;喜爱儿童音乐者占17%,其中女生占15%,男生占2%;其它音乐类别占4%,其中男生占4%。
由此得知,流行音乐对小学生的吸引力占有绝对优势,其次为西洋古典音乐。这与流行音乐本身具有的通俗性、大众性、广泛传播性及学生个人身心发展特点密不可分,学生们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恐怕是流行音乐。喜爱西洋古典音乐的学生中,其中有一部分是由于学习了西洋乐器特长,其中一部分是由于喜爱古典音乐的高雅风格,其中一部分是由于热衷西洋乐器的华贵外观等等。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民族音乐这一概念在学生们的思想中往往比较模糊,并且音乐课堂中呈现出来的中国民族音乐往往不具有一定娱乐性,而是以教化、祭祀等此类功能的姿态呈现在大众面前,这与大众的审美眼光不一定契合,与大众距离太远,所以造成学生甚至大多数人们不关注本土音乐。
由表3(2)可以看出,随着年级递增,喜爱儿童音乐的学生逐年递减,喜爱流行音乐的学生逐年递增,喜爱中国民族音乐的学生开始上扬,甚至超过了喜爱西洋古典音乐。由此可见,伴随着身心逐渐成熟及良好教育的熏陶,学生们开始关注本土文化。民族音乐文化的广泛传播,不仅取决于音乐教师的努力,更取决于大众对民族音乐的重视程度,取决于政治肯定力度经济投入力度、社会宣传力度等等各个方面。民族音乐文化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值得广泛探讨交流。
2.音乐风格的兴趣
由表4(1)可以看出,三年级学生最喜爱轻快活泼风格的音乐,占总体45%。其中,女生占2%,男生占12%;其次,喜爱华丽抒情风,占24%。其中,女生占17%,男生占7%;喜爱忧伤感人风的学生占17%,其中女生占5%,男生占12%;喜爱庄严威武风的学生占14%,其中女生占2%,男生占12%。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普遍喜爱轻快活泼的音乐是健康向上的表现。在“庄严威武”一栏中,可以看出,选择者几乎为男生;在“华丽抒情”一栏中,可以看出,选择者多为女生,这正好符合男女生身心发展特点。值得注意的是,选择“忧伤感人”一栏的学生始终占据不可忽视的比例,此类学生一般比较感性或者内向,性格较为敏感,但是感悟力较强。如果加以正确引导,此类学生的才能还可以得到良好发挥。
由表4(2)可以看出,这种比例并未随着年级增长而发生很大波动,说明这是小学生音乐风格取向的共同特征。
3.乐器种类的兴趣
由表5(1)可以看出,三年级学生最推崇的是西洋乐器,占总体52%,其中女生占21%,男生占31%;其次为中国乐器,占21%,其中女生占16%,男生占5%;打击乐器占14%,其中男生占14%;其他乐器占12%,其中女生占5%,男生占7%。小学生喜爱西洋乐器与喜爱西洋音乐的原因直接相呼应,在“西化”的社会中,大众盲目的跟随西方潮流,其中儿童不可避免的卷入崇洋的风气。喜爱中国乐器的学生不足喜爱西洋乐器学生的一半,这个问题值得思考。选择打击乐器的学生全部是男生,也许他们热爱打击乐强烈的律动,也许他们热爱“玩”打击乐时的酷,或者其他原因。选择其他乐器的同学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学生并不清楚自己喜爱的乐器属于哪类乐器。比如,管乐、吉他等等;另一类学生则并未说明具体乐器。所以,音乐的基础教育绝不可以松懈,不然,可能会制造出大笑话!
由表2(2)可以看出,各类乐器在学生们心目中的地位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只是有微微浮动。即西洋乐器比例有所下降,中国乐器比例有所上扬,打击乐器比例也有所上升,并且有女生选择了打击乐器。选择其他乐器种类的学生明显下降。可见,学生对乐器的认识有所加深。
4.课外学习方式的兴趣
由表6(1)可以看出,三年级学生课外接触音乐、了解音乐的途径主要以看电视、欣赏音乐会居多。通过电视接触音乐的学生占32%,其中,女生占14%,男生占18%;通过欣赏音乐会接触音乐的学生占30%,其中,女生占14%,男生占16%;其他主要指MP3、MP4及有音乐特长的学生这几类,占16%,其中,女生占9%,男生占7%;通过网络接触音乐的学生占11%,其中,女生占2%,男生占9%;通过广播接触音乐的学生占11%,其中,女生占4%,男生占7%。值得一提的是,有高达30%的学生通过欣赏音乐会来艺术熏陶,其中,有些学生并未学习音乐特长,这主要来源于三大要素:第一,音乐厅的物质基础;第二,经济基础;第三,家长的培养意识。这是大城市独具的优势,也是美育实施较为顺利的区域。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由表6(2)可以看出,学生接触音乐的途径发生了很大转变: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开始通过网络接触音乐;随着课业的繁忙,看电视的机会可能会减少;欣赏音乐会的机会也减少很多。网络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欣赏音乐会的现场体验被虚拟的网络代替了。
5.课堂活动的兴趣
由表7(1)可以看出,三年级学生认为音乐课上最有趣的活动是学唱歌曲,占32%,其中女生占18%,男生占14%;其次为聆听音乐,占26%,其中,女生占9%,男生占17%;选择创编表演的学生占12%,其中,女生占5%,男生占7%;选择音乐知识的学生占16%,其中,女生占7%,男生占9%;选择其他的学生占14%,其中,女生占5%,男生占9%。由表8(1)可以看出,三年级学生学习音乐时更多认为音乐动听、好玩。认为音乐动听的学生占48%,其中,女生占23%,男生占25%;认为音乐好玩的学生占30%,其中女生占10%,男生占20%;认为音乐易学的学生仅占12%,其中,女生占10%,男生占2%;其它主要指:有挑战性、很难、希望早点下课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音乐时只要认为它是有趣好玩的、美妙动听的,就会促进学生吸收音乐。学生喜爱美妙的音乐,自然产生学唱的冲动,所以他们最喜爱学唱歌曲、聆听音乐,次而才是接受理性的音乐知识等。但是,由表七(2)可知,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更喜欢被动的聆听音乐,经过了四年级充分的唱歌活动,到五年级时就没之前喜爱唱歌了。认为学习音乐容易的学生始终占据少数,由于各种各样诸如音准、识谱、表演、心理等方面的原因,学生们多数认为音乐“好听而不好学”。音乐教育家李丹娜老师在一次讲座上发言:“拿‘音准’来拦截孩子们迈进音乐大门,我们应该想想是不是们把音乐殿堂的门槛开设的太高了?要知道,儿童时期的孩子们唱不准音是正常的,我们应该把音乐教师和孩子们从黑板板凳上解放出来!”当然,凭现实音乐教学条件我们无法达到太理想的境界,但是,我们可以借鉴一种思想理念,引入一种降低门槛的思维。让孩子们在喜爱音乐的基础上能够很快融入音乐、读懂音乐,掌握一种能力,培育一种修养。这是最重要的,也应该是我们可以达到的。
6.对音乐教师的兴趣
由表9(1)可以看出,三年级学生对音乐教师的满意程度非常高,非常喜欢音乐教师的学生占67%,其中,女生占41%,男生占26%;比较喜欢音乐教师的学生占25%,其中女生占8%,男生占17%;一般喜欢音乐教师的学生占8%,其中男生占8%;不喜欢音乐教师的学生占0%。由表10(1)可以看出,三年级学生认为音乐教师最大的优点是能歌善舞,占45%,其中女生占19%,男生占26%;选择“美丽善良”的位居其次,占26%,其中,女生占15%,男生占11%;选择“知识丰富”的占23%,,其中,女生占9%,男生占14%;选择“其他”的占6%,其中,女生占4%,男生占2%。
音乐教师的最大优点是带有很大可变性的,依据具体的时间地点而异。但是一位优秀的受学生欢迎的音乐教师一定具备以下几点素质:第一,“热爱本职工作”,“对学生负责”,“能以身作则”;第二,“喜欢学生、理解现代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第三,“有较高的艺术修养,业务过硬”,“视野广阔,音乐知识面要宽”;第四,“教学方法灵活”,“教法上要有独到之处”;第五,“性格热情、开朗、活泼、有朝气、有主见”,“动作大方自然,说话风趣、幽默”,“上课时最好面带笑容,不要遇到什么事就生气”。优秀的音乐教师在于不断努力上进,为学生树好榜样,相信会令多数学生信服。如果说学生配合是使得音乐课顺利进行的“群众基础”,那么,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将是音乐课锦上添花的“领导机制”。
三、结语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高年级的音乐教育,应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很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仍然以形象思维活动为主,但抽象思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增强。从情感上看,他们经常处于比较平静、持久和愉快的状态。从意志上看,他们的意志品质有所提高,对人、对事的评价能力也在逐步增长。从音乐教学的角度看,由于他们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感受体验与探索创造的能力增强,其音乐学习领域有必要拓展,接触的音乐曲目需要更加丰富,音乐体裁、音乐表演形式、音乐常识也需增加内容。在教学方式上,需要用生动活泼、富于艺术魅力的形式,来激发、培养、发展他们的兴趣。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尊重、重视学生音乐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应首先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充分利用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善于调动学生好奇心,以此为引入点,开展良好的音乐教学工作。
第二,改善课堂教学内容及形式,使其丰富多彩,充满趣味性。只有不断变换教学内容及其展现形式,才能够不断吸引小学生的眼球,使其保持新鲜感,不仅保持了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而且达到了良好的音乐教学效果。
第三,增加互动交流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们在“玩中学”,使其身心充分融入音乐课堂,感受音乐的同时,发挥自身音乐能力,并且了解学习其他同学具备的音乐素质,不仅达到了相互学习的交流目的,更加深了同学们之间的情感交流,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第四,灵活把握学生发育特点,做到“量力而行”。教师作为音乐课的引领者,应该善于正确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活动,更好的帮助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这样,才能保持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源源不断。
经过本次调查研究,我们可以及时了解到现代小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状况,只有善于了解“民情”,才能更好的为小学生服务,才能达到预期的小学音乐教育目标。在这样不断地积累和交流过程中,相信我们的音乐教育事业会做得更好。
附录1:音乐学习调查问卷(学生卷)
关于“音乐学习”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以下的问题是为了解您对音乐的兴趣及其学习的过程而设定的问卷,请认真填写,谢谢!
学校及班级:
性别:①男②女
年龄:岁
个人专栏:
1.你喜欢音乐么?
①非常喜欢②比较喜欢③一般④不喜欢
2.你更喜欢哪类音乐?
①中国民族音乐 ②西洋古典音乐 ③流行歌曲 ④儿童歌曲 ⑤其它
3.你最喜欢的音乐风格是什么?
①庄严、威武②轻快、活泼③华丽、抒情④忧伤、感人
4.你最喜欢哪类乐器?
①中国乐器②西洋乐器③打击乐器④其它
5.日常生活中,接触音乐的途径主要是:
①网络②广播③电视④音乐会⑤其它
6.课外学习了哪些音乐特长?
①西洋乐器②中国乐器③声乐④无 ⑤其它
音乐课堂:
1.你喜欢上音乐课么?
①非常喜欢②比较喜欢③一般喜欢④不喜欢
因为:
2.你认为音乐课上最有趣的活动是什么?
①学唱歌曲 ②聆听音乐 ③创编表演 ④学习音乐知识 ⑤其它
3.音乐课堂气氛是:
①快乐轻松②严肃安静③热闹沸腾④紧张压抑
4.学习音乐的困难是:
①识谱②表演③节奏协调④旋律音准⑤其它
5.你认识以下那种乐谱?
①五线谱②简谱③五线谱和简谱④无
6.你是怎样学会一首歌曲的?
①反复跟老师唱歌 ②平常多听多积累 ③找歌词和旋律特点 ④跟着感觉走
7.你希望音乐课上能多学一些:
①音乐知识,比如音乐故事②表演创造③演唱、演奏④其它
8.你在学习音乐时有什么想法?
①好听②好学③好玩④其它
9.你喜欢现在的音乐老师么?
①非常喜欢②比较喜欢③一般④不喜欢
10.音乐老师最大的优点是:
①能歌善舞②知识丰富③美丽善良④其它
11.学习音乐的好处是:
①更加快乐②获得知识③提高审美能力④获得展现自我的机会
12.请谈谈你对音乐和音乐课的建议吧!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马达.音乐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4]曹理.曹理音乐教育文集.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5]曹理,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6]《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文系音韵――第三、四届全国音乐教育获奖论文精选.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
关键词:情感;中小学英语;衔接
作者简介:倪艳,任教于浙江省上虞市崧厦镇中学。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对英语教学越来越重视。2001年,我国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全面开设英语课程,使得英语学习有了新的起点。但几年下来,也出现了一些中学与小学英语教学上不衔接的问题。许多同行认为,如果不能解决中小学衔接的问题,在小学阶段开设外语课不仅是徒劳的,还会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笔者从事英语教学已有14个年头了,一直扎根农村初中的英语教学。14年当中,笔者有5次教过七年级,现在回想起来,每一次教的七年级笔者都记忆犹新,感触颇深。现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比较:
时间
学生认知水平
家长的重视程度
第一堂英语课的反应
适应情况
1995年
英语学习“零起点”
不清楚英语学习的重要性
第一次听英语感觉很好笑又好奇
慢慢才适应英语学习的各个方面
1997年
英语学习“零起点”
比较重视
感觉很好奇并产生兴趣
适应比较快
2000年
大部分学生在小学学过一年英语
比较重视
还有新鲜感并且有兴趣
适应能力较强
2003年
很多学生已在小学学过两年
很重视
感觉很平静,没有特别的兴趣
学生的适应能力有一定差异
2006年
大多数学生已学了三年英语
十分重视
没有新鲜感,反应平淡
适应能力的差异很大
从上表中可知,学生学英语的基础逐年好转,家长也越来越重视孩子的英语学习,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却成反比,两极分化的情况从以往的八年级提前到七年级。这中间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呢?如何抓好农村小学和初中英语教学的衔接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为切入口,对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重视教学中的每一个“第一”,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态度
在人生道路上,有很多个“第一”是终身难忘的,它们甚至会影响你的一生。学生从小学升到中学,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教师就应该以此为契机,用一个个英语学习中的“第一”去激发他们的积极情感态度。
1.精心准备第一次见面
(1) 准备第一个表情——微笑。
(2)准备第一份礼物——每位学生发一张“name card”。
(3)准备第一份表格——调查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
2. 认真上好一堂导言课
在导言课中,笔者先用简单的英语作自我介绍,包括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等。其目的是让学生尽量多地了解老师,排除师生情感沟通道路上的障碍。教师还要创造宽松友好的课堂英语教学环境,讲究教学艺术,用真诚的态度和虚心好学、严谨治学的行为去影响学生、感化学生,帮助学生克服英语学习中的心理障碍,获得他们的敬佩和信赖。
3.认真对待第一次测验,在试卷上进行情感对话
面对第一次测验,笔者非常慎重,如何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而又让学生不畏惧测试呢?我们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举行这次测试是真诚的,是真心出自对他们英语学习的关心,而不是仅仅关心他们的分数,让他们用平常心去对待,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评价。
二、设法保持英语学习的新鲜感,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态度
虽然小学里已学过几年的英语,进入初中后,学生对初中学习还是具有天然的好奇心和学习的愿望,教师应该利用这种自然倾向,保持英语学习的新鲜感,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英语学习活动。
1.旧的知识以新的面孔出现,保持新鲜感
长期以来,我国各层次的英语教学没有统一的规划,小学、中学、大学各阶段的教学内容互不衔接。小学从字母、语音、一般时态开始学,进入初中,教师将此又“炒”一次,大学教师认为学生的语音不标准、语法不扎实,于是再次“重炒旧饭”,这样的英语教学浪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学生翻来覆去地学那点东西,失去新鲜感,进步缓慢,也一定会影响下阶段的教学。
例如,Go for it教材的预备册中三个单元依然是26个字母的教学,如果再一笔一划地教字母的话,那对已掌握好的学生而言,差不多两个星期的时间给白白浪费了。如何解决这两方面的矛盾,协调学生之间的差异,使26个字母的学习既不枯燥无味又有新意呢?
考虑到学生在小学与初中衔接中主要存在的读音和书写的问题,在字母教学中完全可以成为一个有效的契机,趁机可以扭转一些不利的教学形式,在多媒体的辅助作用下,笔者把3单元的字母进行整合,从以下两方面着手进行旧知识的新教学:
1.学生主动参与字母的读音教学
学生通过唱字母歌发现读音中的问题,学生通过对比纠正容易混淆的字母读音,增加音素的学习来巩固字母的读音。
2.学生主动参与字母的书写教学
学生写一写,自己发现书写中存在的不规范,学生比一比,自己发现英语书写的美感。
2.设计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保持新鲜感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里的“好知”“乐知”就强调了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如何保持兴趣这个积极的情感态度,心理活动的规律告诉我们:新的刺激容易引起主体的兴趣,并被作为重点的对象去感知。一个人对某一事物的有效注意不可能长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地引起并保持学生的兴趣,笔者会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呈现教学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与教学活动中不断地变换角色,保持新鲜感,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各种语言技能的教学目的。
三、协调男女生之间的情感差异
据有关调查表明,对情感态度影响较大的因素之一是性别。女生对英语学习的情感态度明显高于男生,其差异达到及其显著的水平。这表明女生对英语学习有更高的兴趣和更强的学习动机。所以,在英语学习中,男生就是“弱势群体”,如何协调他们之间的情感差异,加强他们之间的合作,也是抓好中小学英语衔接的关键之一。
1.小组合作竞赛,协调男女生之间的情感差异
为了使小组合作学习取得理想的效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集体主义,我们还进行公平、公正的竞赛,促进学生在小组内不仅个人努力上进,而且乐于帮助组内弱势学生。
根据座位,笔者自然地把四个学生分为一个合作学习小组。组内学生成绩有差异,即组内异质。每组四位同学的座位安排就在前后两排,有利于课堂活动。不同组之间的学习成绩应大体相同,即组间同质,以利于各小组之间的学习竞争。同时,男女的比例基本上也是2:2。每个学习小组推选一位同学为小组长,考虑到男女生之间的差异,笔者往往推选英语学习中等的男生为组长,全面负责全组学习各个方面的工作。
有了这样的竞赛制度,七年级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被大大带动,组与组、个人与个人(包括男女生)之间出现了你追我赶,力争上游的大好局面。一学期下来,男生学英语的兴趣也增加了,他们之间的情感差异缩小了。
2.自主管理,协调男女生之间的情感差异
Go for it十分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充分发挥男女学生的不同优势,大力挖掘人才,采用自主管理,除了可以减轻教师的沉重负担外,还可以协调男女生之间英语学习的情感差异。
在自主管理中,笔者首先选两位英语课代表,男女生各一位。他们是教师的好帮手,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担当着很重要的角色,有时他们成为教师与其他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其中一位课代表负责作业的检查、收交和发放,由合作学习小组的组长把组内成员的作业收交齐之后,再交给课代表,课代表把各组的作业点清之后交给老师,有情况及时反映。另一位负责背诵,我们按照这样的背诵程序:组员——组长——课代表——教师。
在小学与中学英语教学的衔接中,以激发学生的情感态度为切入口,有利于调整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增强不渴的学习原动力,增进师生、生生间的和谐发展;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功效。
参考文献
[1]陈诗颖.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状况的调查报告[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2(6).
[2]周榕,何广铿.对初中毕业生英语学习策略和情感态度的现状调查[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4(2).
关键词:绥化市 农村小学 英语教育 调查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世界范围的竞争主要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而说到底也是人才的竞争。众所周知,21世纪,英语已成为世界性的通用语言,学习英语是我们与别国交流、与国际发展接轨的重要工具,为了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跟上国际发展潮流,掌握英语是我国公民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为了适应这一需求,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教育部顺应这一潮流,决定于2001年从小学三年级起推进英语课程,以使儿童在最佳的语言学习时期接触英语。而根据具体情况,黑龙江省绥化市农村小学主要从2003开设英语课程。为了解近几年绥化地区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本文对本市的53所农村小学进行了调查,着重探讨其在英语教学和学生学习中所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
1.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绥化地区所辖的53所镇及以下小学的60名教师、近693名学生进行调查,收回教师有效问卷56份,学生有效问卷624份。调查内容为师资情况、教学手段及方法、学生学习英语情况、家庭对英语学习的重视程度等。
2.调查结果及讨论
2.1师资队伍状况
2.1.1学历状况及知识层次
语言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交流行为,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因此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好坏。近几年,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民办教师在学校任教的情况已很少见,但教师的学历层次很低,英语专业教师缺乏。调查中发现90%英语教师的学历为普通全日制中师或中专,农村小学中92%的英语教师是通过各种类型的成人教育获得了专科学位或本科学位,而这其中拥有英语专业学历的教师仅为2%,多数英语教师本来是教其他科目的,是通过到进修校进行授课前的培训或寒假和暑假的短期进修获得英语知识进行教学的。由于缺乏正规英语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接受的是形式化的培训,许多教师缺乏最基本的教学能力,英语基本功差,语音、语调不准确,书写不规范等问题都很突出,无法保证教学效果,对学生英语的学习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2.1.2 教学方法和手段情况
首先,由于绥化市农村小学英语教育才刚刚起步,许多教师对英语教学的先进方式和方法还没有概念,96%的教师还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领读单词和课文,叫学生背诵单词和课文,过分地依赖参考书进行语法、知识点的讲解,而不注重听说。课堂上教师都用汉语讲解,学生和老师用英语交流活动甚少。当然,这与教师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缺乏是直接相关的,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教师的教学观念滞后,缺乏创新。
其次,许多教师对九年义务教育中的小学英语教育存在着慢待心理。他们认为,小学毕业后学生的成绩只不过是参考,学生都可以直接到初中学习,成绩已经不再是重要指标,由于没有升学率的硬性指标,不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应付了事的心态,缺乏上进精神,对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缺乏探索。
再次,伴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尤其是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其生动性、直观性、交流性、高效性等诸多优势已经越来越明显。在农村小学中,由于教学条件及设备的限制和教师对多媒体设备的陌生,教师表示只有在上公开课时才使用多媒体,其他时候还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高效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没有任何实际的运用。
2.2学校环境状况
2.2.1学校教学的各项硬件设施相对落后
学校的教室、桌椅、办公室及相关办公设施等多数都很陈旧,英语教学所用的辅助手段就是与教科书相配套的一些磁带和几张挂图。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农村小学电脑都是已经被淘汰了的型号,甚至不能开机,多数都不能使用;用于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所需要的语言实验室就更不存在了,学校中与教学活动相配套的各项设施都还很不完备。
目前,由于学生学费和杂费的免除,学校的唯一经济收入是国家和地方财政的支持,而绥化市经济相对落后,对教育的支出也不足。没有足够的经济收入学校要优化学校的各项设施,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为教师的进一步进修提供重要的后盾支持等问题也就很难解决。
2.3家庭环境
2.3.1家长的情况
农村小学中学生家长大都是农民,作为学生的家长,96%接受的是初中以下的教育,思想文化素质都不高,有的甚至是文盲,因此,学生所接受的家庭教育不足甚至没有。家长对其子女受教育的目的也只局限于眼前或认为根本就不需要学习,学会种地就好了,对孩子未来的发展则想得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家长不重视教育。由于缺少必要的家庭指导,学生对学习缺少正确的认识。目前,78%的学生家长注重的是学生数学、语文等主干科目的学习,而对于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还没有明确的认识,认为学习英语是初中的事,小学里只要学好最基础的科目就足够了。69%的家长对孩子在英语方面的学习缺少鼓励,没有从正面积极地进行引导教育,而是怀疑孩子学习英语的能力。有19%的家长虽然能认识到从小学开始学英语的重要性,但表示自己本身没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对英语也是一窍不通,也无法在家中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2.3.2家庭经济状况
大多数家庭是以种植为主业,经济收入微薄,许多家庭的资金都用来支付日常的生活需要,无法支付学生的教育支出。由于2006年9月1日起开始实施新的《义务教育法》规定“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不少学生从这一政策受益,有机会重新回到了课堂,但由于家庭条件的限制,家长对学生英语学习所需要的录音机、磁带等学习用品很少投资,学生每天接触的唯一英文材料就是自己的教科书,这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了学生英语学习的视野。
2.4学生自身对英语学习的认识情况
小学英语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听、说、练、读、演为主,而农村小学的学生土生土长,从小受周围特定环境与家庭教育的影响,往往会显得胆小拘谨、缺少自信,又害怕说错被老师批评,并且易落于机械的条文背诵的俗套,缺失学习英语最有效的方法。但我们不能否认小学生自身对新鲜事物的新奇感,多数学生开始接触英语时有着极高的热情和兴趣。随着学习的深入,学习内容逐渐变得复杂,教师对教学没有采取正确的方法和手段,家长对英语学习的不重视,学生对学习目的不明确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新奇和兴趣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厌学,在调查中75%的学生不喜欢英语学习或兴趣不浓,这也是农村英语教学中的一个普遍现象。
3.结语
面对绥化市农村小学英语教育的以上现状,要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为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应用性型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首先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改善学校的状况;其次要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和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更重要的是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水平,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实现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贤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农村义务教育发展[J].教育发展研究,2006,(3):3.
[2]陈冠英.谈外语教师的素质[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0,(1).
[3]田金玉.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素质教育中几个误区及对策[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1999,(4).
福建省福州延安中学
【摘 要】物理新课标明确提出:“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灵活采用教学方式,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这一系列新的变化对教学模式带来了巨大挑战,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模式不断得到开发与应用。文章就“五疑式”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以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全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教学模式;初中物理教学;PBL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33-0016-03
基础教育改革以来,随着教育教学的多元化、教育理念的日益更新,《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灵活采用教学方式,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这一系列的变化对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带来了巨大挑战,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不断得到开发与应用。“五疑式”教学模式,实质就是基于问题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在中学教学活动中的一种具体形式的体现。“五疑式”教学模式,本身以疑问为核心,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全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新型模式。突出学生对问题意识的培养,使学生逐步形成通过对问题的探讨,使学生学会的不仅仅是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保持学习兴趣、学会学习方法、学会思考过程。
一、“五疑式”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所谓“五疑式”教学模式,实质就是基于问题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我国的中学学科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2001年9月开展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更明确地提出了基于问题进行教学的理念。当前在国内外广泛进行的基于问题式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探究学习等,都一脉相承地贯穿了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这个教学的核心。
1.杜威五部问题解决法。杜威在1910年出版的《我们怎样思维》一书中,首次对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问题解决的五个步骤:
第一:在情境中感到要解决某种问题的暗示;
第二:明确要解决的难题是什么;
第三: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
第四:推断所定假设的内在含义;
第五:在行动中检验假设,从而解决疑难问题,取得直接经验。
2.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所谓发现法教学,是指设置一定的适应学生学习的情境,让学生主动地探究和发现事物的特性和原理的教学方法。发现法的最主要特征是教师不把结论与规律告诉学生,其职责只是为学生设置问题情境,指导学生作为“发现者”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布鲁纳曾举例说明:“无论在知识的最前哨也好,在是在小学三年级的教室也好,科学家与小学生的智力的活动都是相同。无论是一位科学家在他的书桌上或实验室里所做的,还是一位文学家、评论家在读一首诗时所做的,正像从事类似活动而想要获得理解的任何其他人所做的一样,都属于同一类活动。其间的差别仅在程度上,而不在性质上。”
二、“五疑式”教学模式内容
1.结构示意,见图1。
2.操作流程及文字说明。
(1)学生:
生疑:学生先行自学,让学生自己学在教学活动的前面,教师给予必要的关注与指导。这一步骤往往可先通过预习或通读一遍教材来进行,让学生获得感性的认识,了解难点所在,互相质疑讨论,也可问老师,带着问题听课。
探疑: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在讨论中畅所欲言自己的看法,积极主动思考问题,与同学、教师相互交流中、理解与消化知识,矫正自己的错误观点,把知识内化到已有的知识中去,巩固知识。
质疑:学生有了预习基础,不仅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而且对一些问题有了认识和看法,对另外一些问题又产生了疑惑,跃跃欲试,想发表自己的意见,于是有了质疑问难。
释疑: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问题解决为主线,根据知识的本身内在相互联系,比较新旧知识的相同处与不同处,找出方法与规律,扎实掌握知识结构,变“异我之物的新知识”为“我有之物的旧知识”。
用疑:就是学以致用,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所掌握的方法运用于新的学习和生活实践活动中,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保持学习兴趣,自身产生新的学习欲望。
(2)教师:
寻疑:事先(备课中)为学生作一些启示和摸底工作,比如,指出学习内容和目标的要求,以确定主攻方向,或设计有针对性、趣味性、启发性的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思考。
设疑:架设桥梁,揭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唤起学生的学习愿望。引导学生在自学基础上提出问题、难点,设疑方式有自问、学生互问、师生相问等。
激疑:在学生无疑时“激疑”,努力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有深度、多角度地思考。
解疑:①以疑问为核心进行多层次的分析、不同角度的比较,切实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核心内容、消化所需掌握的新知识与新方法。②在理解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再现、联想,诱发学生的想象力,进行有深度地交流。③对教学内容进行提纲挈领地概括,使学生形成稳定的知识结构。
存疑:①承上启下地提出新问题,为下节课作充分的心理准备。布置欲知后事,且听下回分解的悬念设计,使课“完而未完”。②另一方面指导学生学以致用,着重思维品质的改善,发展创造性能力。
3.操作流程基本环节实施示意图:
4.“五疑式”教学模式程序要求。为使“五疑”教学法真正收到实效,教师不应被传统课堂的45分钟时间限制约束,自动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大体可分三段进行:课前诱发问题的意识,课中激发问题的思考,课后将问题深入,这样才能真正提高问题的质量,达到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教育目的。
(1)情境导入,营造氛围。运用问题激疑、复习导入、巧设问题、物理学史小故事、新奇实验演示、音像多媒体等各种方式综合运用,设置不同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和创造动机,营造一个快乐、光明的教学环境,启迪创新思维,使感知生疑成为思维的源泉,兴趣成为探究知识的一种更大动力。教师所选择设置的问题不能是随意选择设置的问题,应该是教师依据学生所学过的知识为基础,以日常生活的实际为背景,精挑细选的具有一定容量、开放度和启发性的问题,将问题重现在学生面前,引起知识矛盾,激发学习动机,迫使学生思维活跃,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自主发展,形成互动。在激疑基础上,进行开放变通,把握契机,建立思维训练点。教师通过架设桥梁、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质疑。拓宽思维的广阔性,增强思维的变通性,但有时学生会感到无疑可设,提不出问题,有时又会感到所学内容过于艰深,疑窦丛生,反而不知如何提出问题。
(3)主导调控,点拨聚合。当教师发现一些问题的思维偏离教学内容、难度太大,不可能完成时要适时点拨,启发学生转换思维方式,避免南辕北辙,当发现回答者有疏漏时,应巧抓不足,激发其他同学点评、反馈,使答辩过程充满民主、自由的气氛。当学生回答有理有据,貌似无可辩驳质疑时,教师要依据现实情况,灵活转换视角,通过不断“设问”与“追问”,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多边透视,如果面临其它学生的提问,答辩者一时回答不出、无计可施时,教师要巧用“反问”,使学生直视问题的本质与内涵,拨开乌云见明日,使答辩者在“疑无路”时,顿感“柳暗花明”的美景。
(4)巩固过程,拓展延伸。对学生解决问题的情况,教师要适时做出客观性的反馈与评价,多鼓励学生尤其是对具有创见性的、观点独特的学生个人进行适当地激励,积极引导学生顺藤摘瓜地突破问题思维难度,及时整理、归纳过程步骤,总结反思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切实的解决问题能力。也可趁热打铁及时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设计答案不是唯一的开放性练习,综合训练来优化学习方法,使知识具体化,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并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学生在完成学习的过程中,必然会发现许多教材上找不到现成答案的、越来越多的新问题。这些新问题与学生原有知识上的矛盾冲突,促使学生不断地从课堂内走向课堂外,由书本教材走向生活实践。同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安排若干开放型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把所学内容从课内向课外延伸。通过调查访问、查找资料、社会实践、等多种途径进行深入钻研、提升解决问题能力。如撰写论文、人物专访、调查报告等,力求避免学生在新问题面前闭门造车、止步不前。
5.“五疑式”教学模式原则。
(1)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原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基本理念。它要求我们在“五疑式”教学模式各个环节中以突出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为目标,使学生能够更积极、更加有效率地学习;着重培养学生对发现问题的意识,使学生逐渐养成发现问题、分析与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以问题为主线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教学中学到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思考、学会方法、学会过程、学会学习。
(2)学生主体性原则。“五疑式”教学模式特别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它必然要求改变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把教师所谓的“传道、授业、解惑”角色转变为学习过程中的设计者、帮助者、诱导者的“主引者”,它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由一个的“默默观众”变成在寻疑、探疑、质疑学习活动的中心者,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每一名教师都必须牢记:任何工作都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在我国目前主要是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情况下,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与知识情况的多样化。在“五疑式”教学模式实践中,教师必须精挑细选地优化问题,选择最具代表性的问题,选择最佳问题解决程序,使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保持学习兴趣。
三、实践成效与反思
1.实践成效。
(1)教师方面,在初中教学中探索出一条“以问题为动力推动课堂进程”的培养学生善于质疑、乐于探疑、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新路子。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教得愉快、学生学得轻松、有效,构成了良好的互动知识体系,从而促进了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相互良性循环促动。
(2)学生方面,表现在知识掌握扎实、过程与方法优化、促进全面发展素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实施的实验班级中的学困生有进步、中等生有提高、优秀生有发展。近十年全市中考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平均分、高分率均居福州市公立学校首位,每年平均都有三百六十名左右的学生即大约本校初三毕业生的30%学生被一类达标校录取。
2.问题反思。
(1)问题的设计。教师需要查找大量资料加以提炼,创造和发展工作量大。
(2)教师所设计或提出的问题应该是教师依据学生所学过的知识为基础,以日常生活的实际为背景,精挑细选具有一定容量、开放度和启发性的问题,将问题重现在学生面前,引起知识矛盾,激发学习动机,迫使学生思维活跃,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问题的设计要给学生一定的“适时”难度,而这个“适时”难度比较难于把握准确。
(3)问题情境的创设,比较难于操作,学生往往在以问题为主线的教学环节中有一个部分脱节时,学生的思维就难于继续推动前进。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给教师和学生都带来了新的挑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教、学生学,学生处于被动的情景将彻底一去不复返。“五疑式”教学模式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必将不断提高与完善。
参考文献:
[1]朱智贤,林崇德.儿童心理学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2]布鲁纳.布鲁纳教育论著选[M].邵瑞珍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3]林艳.书从疑处翻成悟——谈“五疑教学法”对创造思维的培养[J].中学语文,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