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心理教育本科论文

时间:2022-06-11 10:30:19

导语:在心理教育本科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心理教育本科论文

第1篇

护理教育是一门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最后阶段的临床实习中,本科护生们都面临着学业、社会、情感、个人等多方面的压力,同时由于本科护生们均是青春期的少年,个人的世界观正处于成形期,而且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对外在刺激极其敏感、心理变化复杂,而对本科护生们这么一个特殊阶段的心理问题却鲜有研究和关注。本文就此方面问题作一初探,并提出一些防范对策,以期对进一步改善护理教学、特别是临床实习阶段的心理教学提供帮助。

1.常见原因

1.1与压力有关:压力是人们在社会中所面临的种种刺激做出的生理和心理的反应。由于刺激来源不同,我们所说的压力主要包括社会性压力源、心理性压力源和文化性压力源[1-2],这些都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我们的调查结果分析可知,很多本科护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而处于学生向护士的角色转变中产生的问题,若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对护理实习生今后的从业道路将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其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现在的本科生多为独生子女,正处于特殊的时期[3],受其年龄的影响及文化结构、逻辑思维方式、思想成熟程度的制约,容易产生主观和客观的反应,而这可能是大多数本科护生心理问题的根源。

1.2与理论教育和临床护理的差异有关:罗先武[4]认为:其心理问题可能与理论教育和临床护理的差异所致,并分析了4个原因:护理技能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滞后,护理技能教学师资力量薄弱,方法单一;学生缺乏对技能的迁移能力;部分带教老师的操作不严谨的负面影响,使本科护生在临床中不能尽快适应而产生心理问题,此类问题的产生与前期临床护理教学的质量影响有关,造成护生在实习中目的不明确,角色定位不准,理论与实践脱节;同时不可否认与个体的受教育程度有关。

表面看来心理问题与个人的生活环境、受教育程度有关,实际上是我们教育存在的问题所致。

2.对策分析

2.1缓解压力。心理问题的产生相当一大部分来自于教学的死板,使我们学生不能灵活地面对多变的世界,面临压力时不能正确处理,从而产生诸多的心理问题。Lindop研究指出英国在1981年~1986年间有30%的人因为压力而中断护理学习,我们担心初期的临床实习生因为压力和心理问题最终放弃护理职业,造成护理人才的流失。因此更从一个方面反映了我们实行多元化护理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因而,缓解学生心理压力,须从刚入科开始,护生刚到科室实习时,由于环境的陌生,对带教教师个性的未知,怕自己做不好,担心教师、患者责怪等因素,会出现紧张与恐慌,从而产生心理压力。因此,作为她们的带教教师,第一印象的好坏会给护生带来很大的影响。端庄大方的仪表、整洁得体的着装、和蔼亲切的语言、温文尔雅的举止及亲切真诚的微笑,会一下拉近师生关系,在最短时间里消除护生的紧张心理,快速地缓解了心理压力,愉悦地跟随教师开始临床实习。

2.2理论知识和临床护理相结合。在学校,学生的主要求知途径是课堂,而实习的主要求知途径是临床及社会实践活动。这种角色转换体现在学习行为上的转变。第一,从以记忆式的学习为主转向理解式的学习为主。第二,从课堂灌输式的被动学习为主转向临床的主动学习为主。第三,从以知识发展为主的学习转向以人格发展和角色发展的学习为主。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生经过几年的理论学习,终于可以亲自实践,应指导学生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起来,提高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

第2篇

目前护生的知识结构体系不尽合理,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人们健康需求的变化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当今护生的要求。迫切要求我们针对现在的教育具体分析研究,探讨适合现代护理教育的对策。

1 存在的问题

1.1 沟通不足:我院护理系教师仅局限于传授学生专业知识,而对学生思想、生活不管,不注重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及热爱专业的态度。

1.2 观念滞后:由于传统医学教育模式的根深蒂固,教学管理者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扩大招生、改善办学条件等硬件设施投入,而对教师继续教育等软件投入相对较少。教师工作量大、教学任务繁重,很少有机会和精力去系统地完成护理知识的更新,导致护理教学不能真正体现整体护理的特色。

1.3 尚未完全突破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护理教育长期沿用培养医生的模式来培养护士,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基本沿袭于医疗专业,即医疗专业压缩后加护理,不能充分体现护理专业的特色。

1.4 课程设置欠全面:护理课程设置偏重人的生物学层面,对心理、精神、社会、行为等因素的影响不够。

1.5 专业性人才缺乏:护理师资薄弱与当前迅猛发展的护理事业不相适应。一是表现在师资队伍学历层次偏低,主要由大专、本科学历组成,二是缺乏人文社科专业的人才,如心理护理学、社会学等;三是知识老化,虽有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而现代护理学知识相对薄弱;四是教学方法单一、陈旧,仍以课堂灌输式为主。

1.6 科研能力不足:尽管近年来护理领域的论文显著增加,但文章总体质量不高,研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不够。

1.7 教学方法与手段落后:教师教学方法落后,教学中重视知识的灌输,忽视能力的培养、潜力的挖掘,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教学手段单一。

2 教学改革的思考

2.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一是要求护理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即对学生有个客观、准确的认识。护理教师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关心热爱学生,并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二是要求教师全面提高自己的素养。包括职业素养、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三是护理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只有教师具备了各方面较高的素养后,才能有利于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2.2 培养高质量的教师队伍:(1)加强专业教师的培训,推行“导师”制,加强 “传帮带”,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2)定期选派中青年教师深造学习,以取得更高的学历,或到医院顶岗上班,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3)邀请护理专家进行学术讲座,并从医院聘请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主管护士做兼职教师;(4)尽早开出新课程,以适应护理教学改革的需要;(5)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极力倡导教师通过多种渠道广泛摄取护理学科的新理论、新知识、新观点,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护理教学,注重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探索教育改革新方法、新思路,鼓励教师撰写论文,进行教学研究和交流,提高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2.3 护理教育摆脱医疗模式:现代护理学的发展,增进了人对疾病和健康反映的认知。发展了对个人、家庭、团体、社区和公共促进健康的知识,医学与护理学是两个不同的学科。护理知识范畴包括人、社会、环境、健康和疾病。护理教育注重护生的逻辑性思维、独立工作能力、交流能力、与人相处能力、推理能力、学习应用能力、世界性知识,形成生活价值目标和领导能力。

2.4 课程设置以护理科学知识为主:护理教育减少医疗及公共科的比重,增加护理科学知识包括文学、社会学、人际交流与沟通、美学/礼仪、心理护理教育、老年护理、社区护理等知识的比重。

2.5 课堂教学的改革: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充分的预习、讨论时间,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质疑、设想,然后综合分析。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同时设立整体护理模拟病房,教师准备典型病例的标准护理计划,以引导式进行分析讲解,然后分组进入模拟病房作情景设置、角色的扮演,让学生分别体验病人、护士及家属。然后大家自由发言,提出护理意见,最后教师归纳总结讲解此类病人症状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问题,使学生了解标准护理计划的运用。要求每位学生写一份实验报告。

第3篇

关键词:护理本科实践教学质量管理

实践教学是整个护理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延伸,是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关键内容,是培养护理学生临床思维、职业道德、动手能力和初步科研能力的关键环节,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学到各种生活技能,例如沟通技巧、自我照顾等。所以,如何把好实践教学质量关,培养出高素质的护理人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重要课题。我院对护理学本科实践教学进行三个关键点的质量控制,即前馈控制、过程控制和终末过程质量控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前馈控制

为了让护理学生能顺利进入临床实习,开展形式多样的实习前的教育,使学生做好心理、生理上的准备。

1.1选择实习基地护理学专业的实践性很强,规范化的实习基地对于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动手能力强、职业素质高、具有一定教学和科研能力的护理人才非常重要。我院的实习基地必须是教学医院或规模较大、科室齐全、设备精良、患者较多、教学经验丰富的二级甲等以上的综合性医院。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便于学生就业,我院实践教学地点是由学校安排和自我联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为保证实践教学质量,我院严格按照学校《关于毕业实习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的若干规定》进行实习点的审核把关。

1.2重视实习前教育在护生实习前,我院各部门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全方位对护生加强教育,着重对其进行思想品德、组织纪律、职业道德等教育。如开设护理伦理学、护士礼仪训练、沟通技巧、怎样当好实习生、如何撰写护理科研论文、如何防止医疗差错事故、如何防范临床医疗纠纷等专题讲座;召开实习前动员大会,组织学习学校“实习管理规定”,“实习计划与实纲”、“本科生学士学位论文管理办法”、“实习医院简介”、邀请附属医院的优秀护士介绍爱岗敬业的先进事迹、举办往届优秀实习生的经验报告会、实会、“做合格实习生”讨论会等,使护生消除紧张的情绪,对医院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要求有所了解,放下思想包袱,做好实习的充分准备,愉快地进入毕业实习。这些措施对护生圆满完成实习任务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

1.3强化护生实习前的技能训练为了保证护理质量,满足患者的需求,各家实习医院都将对实习学生进行上岗前考核。为了让护生能够迅速适应临床实践。在我校实训中心对护生实习前进行66学时的强化技能培训。实训项目有:血压测定和记录、无菌技术基本操作、肌肉注射、静脉输液、铺床法、导尿术、穿隔离衣、戴无菌手套、鼻导管吸氧法、鼻饲法、口腔护理、超声雾化疗法、生理反射检查法、肝脾触诊检查法、骨盆外测量、复苏术等。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注意动作的准确与规范、动作的熟练速度、动作的协调性,强化“三查七对”、无菌观念等医疗护理制度。教师随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必要时进行示范。最后进行逐项考核,合格者才能获得实习资格,进入临床实习。

2过程控制

实践教学过程管理是事关整个护理教学教学的质量的关键环节,是重中之中的环节。护理学院领导就如何加强实习生管理多次开会研讨,制定了符合本院特点的管理办法。加强与临床各实习点联系是了解学生完成毕业实习情况,掌握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改进完善理论教学的重要途径。

2.1与临床各实习点保持紧密联系,强化医院的教学意识,共同完成实践教学工作在学生进入实习点前由实向实习医院呈递我校《普通本专科生实习管理规定》、《实习计划与实纲》、《本科生学士学位论文管理办法》、实习学生名单,学校和医院就共同的责任要达成协议,合作制定出一系列临床学习环境的标准、轮转计划及考核标准,对护生的医德医风、工作纪律、护理知识及技能进行严格考核,从而为护生在临床学习阶段创造良好的条件。

2.2制定实习医院的巡查制度我院领导亲自带队,和教学管理人员及班主任一起到实习医院走访医教科、护理部,到科室对实习生进行检查和慰问。建立巡查记录本,记录各实习医院学生实习期间的出勤、表现情况和完成实践教学情况,包括在实习带教师生间的评价和出现的问题。因我院有大量在外地实习的学生,为了防止实习管理失控,我院对各散在实习医院通过、电话、个别实习点实地检查的形式进行跟踪检查,了解学生实习情况,确保外地学生保质保量完成实习计划。

2.3实习情况汇报制度实行实负责制,实每周向医院护理部进行一次工作汇报;每月向学校进行一次实习工作汇报。各医院实习指导教师(班主任)组织召开实习生及带教老师座谈会,并向学院教学管理人员汇报实习生的实习情况,使学校能够及时掌握实习情况,对前段时间的实习情况进行总结,表扬先进,分析存在的问题,针对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意见,让实习生讨论、制订相应的整改措施。

2.4严格执行请消假制度由于当前就业压力,许多学生在实习期间面临考研和找工作问题,以致部分学生不能安心实习,出现屡次请假、超假等现象。为确保实践教学质量,实习学生的请假由学校和医院共同执行,先由学校严格按照学校规定执行,再由医院按照本院情况酌情批假。对于个别违纪学生进行严肃批评教育,违反校纪校规的按学校规定给予处分。

2.5加强护生的心理疏导临床场所是一个社会场所,在这里,学生经历了护理的社会化过程。相对于在学校学习的理想状况,临床学习使学生接触的是真实的护理实践。许多学生在实习中因为环境及角色的改变,思想和行为上常常会有很大变化。主要表现在:(1)有一些学生存在重技术性操作轻基础性工作的思想,故在做基础护理工作时表现出不积极、不主动。(2)觉得理想与现实落差太大,认为自己是本科生,不应该和低层次的护生做相同的事或者觉得自己做那些琐碎的基础护理工作很没面子。(3)临床实践与学校教育的不一致,不知该如何应对。老师要注意并重视这一变化,及时对护生进行心理疏导,指导其端正职业态度,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帮助学生克服消极情绪,消除隐患,确保护理质量和圆满完成实习任务。面对学生出现的心理波动,要针对性地为其进行解惑。要让学生明白,基础护理工作是护理职业的最为根本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学生没有毕业,没有取得护士资格和执照时是不能单独执行特殊工作的。但随着技能的提高,获得了护士资格和执照,及医院采取了分级使用护理人员时,高层次的护理人员就会大显身手了。

3终末质量控制

只有按照学校和医院共同制定的临床实习目标,严格各项考核制度,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护理人才。

3.1严格执行各项临床考核学校和医院合作制定出一系列临床考核制度,对护生的医德医风、劳动纪律、护理知识及技能进行严格考核,包括出科考核和毕业临床技能考核,以及按照要求完成两份护理病历。从而保证护生完成在临床学习任务。

3.2重视毕业论文的质量护理本科学生的学位论文是实践检查的重要考核之一。我院毕业论文指导老师由实习医院带教老师和我院安排的指导老师组成,指导老师要求是中级以上职称或硕士研究生担任。在学生下实习点之前就针对论文的选题、撰写等进行指导,并建立了学生与指导老师联系簿和管理办法,从选题、开题到指导过程都有时间和次数的要求,使学生实习期间能及时与指导老师保持联系,以确保论文质量。

第4篇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式、考核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

    “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包含四层涵义:(1)培养目标;(2)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的整个教育过程,即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3)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4)与之相匹配的考核方式。如果以简化的公式表示,即:目标+过程(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和方法+考核方式。

    我国的一类大学本科、二类大学本科、三类大学本科所设置的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模式是不一样的。

    首先,培养目标不同。一类本科工商管理专业主要培养学科型的工商管理人才,要求学生掌握宽厚的基础理论以及宽广的专业口径,能在高校教学和科研等专门领域、学科、岗位上能做出较大贡献和发挥较大作用的并富于开拓性,具有创造能力,能开创新局面工商管理人才;二类本科工商管理专业主要培养介于学科型与技能型、技艺型之间的人才,即要求学生既掌握较宽厚的基础理论、较宽广的专业口径,同时又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能够较好的把工商管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三类本科工商管理专业主要培养技能型、技艺型的人才,其工商管理基础理论以够用为度,但具有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具有较强技能、技艺,能够在工作现场或生产一线工作的高级工商管理技术专门人才

    其次,课程设置不同。课程的类别、数量、课时的安排应根据培养目标来进行选择与确定,尤其是根据培养目标在课程设置中如何处理技能知识(学生毕业后工商管理实践所要求的知识)与理论知识(学生报考研究生所需要的知识)的矛盾。一类本科工商管理教育更注重理论课程的学习,在基础的和认为关键的知识点的分布上,大胆地做相关的拓展和延伸,以实现符合应用特征的丁商管理的知识点、线、面、体的结合,为学生的理论素养打下坚实基础;二类本科工商管理教育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并重,除了强调课程中的管理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外,更重要的是要体现适用性,要紧跟市场脚步并引导市场潮流选取合适的部分组成教学内容大一、大二主要学习的理论课,包括:管理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统计学、经济法、国际企业管理等课程,大三、大四设置专业特色课程模块如: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国际贸易、物流管理等,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进行选择,然后学习所选模块设置的专业课,并根据所选模块安排相应的实习、实训环节;三类本科工商管理教育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教材建设要了解实践对理论的需求,加大教材建设的投入,同时应从行业需求、职业资格入手,分析行业所要求的能力体系、能力单元和教学领域,并将能力标准转换成科目课程,在课程教学中应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素质为基础,并以职业岗位群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需求为依据,建立相应的课程,在教学计划中,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学时和课外培养课程学时,以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第三,教学方式、方法不同。一类本科工商管理让学生参与课题研究以提高学术研究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自高自学能力,通过聘请专家进行讲座开拓学生的专业视野;二类本科工商管理通过聘请企业有经验的管理人员指导实践课程使学生更好的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试验室的建设可以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弹性学制的实施在提高学生素质的基础上突出学生的个性化;三类本科工商管理重视实践课程的教学,授课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实习单位现场讲授相关课程,并指导学生实际动手操作以培养学生的技能、技能,并鼓励学生参与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

    第四,考核方式不同。考核方式应根据课程的特点、学生的培养目标进行确定。一类本科工商管理常常利用卷面考试或课程论文的形式,考核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及应用情况;二类本科工商管理可以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考核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可以通过实习报告、实训报告或在实训基地的实际操作情况给予相应的分数;三类本科工商管理主要采用学生到实习、实训基地通过实际操作来进行考核。

    一类本科工商管理专业应采用学科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1.学科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1)教学方式、方法

    加强科研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科型的工商管理人才,科研意识、科学素质、科研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为此,在发挥课堂教学主导作用的同时,积极开展以学术活动为核心内容的第二课堂活动。在具体操作上,一是要根据不同类型的课程,要求学生结合教学内容撰写小论文或课程论文,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研讨会、报告会;二是由老师确立学生研究课题,引导学生开展科学研究。学校可以结合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的内容组织课外科研成果竞赛活动,每年规划一批学生参加科研课题,由具有科研能力的教师作为指导老师,学生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开展科研训练,不但可掌握科研的方法,而且还培养了严谨求实,不畏艰难的科学精神。

    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工商管理是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与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均有密切关联,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学习相关知识,而学校也应为学生学习提供激励,如定期举办各种读书知识竞赛、大学生辩论赛等。

    没有标准答案的案例。工商管理课程中的案例,不同的经营者对同一个企业也会得出不同的战略设想。学生对案例的理解也不会是相同的,所以案例分析中不应该有统一的标准答案,而只能是哪些战略好些,哪些战略更好些。这样学生就不会被条条框框束缚住,通过畅谈,探索更好的答案。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习兴趣,使他们觉得不仅仅是在学习,而且某种程度上也是在参与科研工作。让学生们逐步能认识到无论是学习或是研究工作,“错误”决不是可怕的事,相反,只有不断地探索,不怕犯错误,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而科研创新的成果,没有多少次的失败是不可能取得的。

    在学校开设“经济论坛、企业家论坛”。经济论坛通过聘请国内外着名的经济学家来校作讲座,介绍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扩大学生的视野。企业家论坛通过邀请有影响、知名度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董事长、总经理向学生介绍他们的创业史,学生与企业家面对面交流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现实问题,使学生了解社会,了解企业,认识企业家的基本素质和企业对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基本要求,学校还可以将受聘的企业家所在企业作为教师和学生的科研基地。

    (2)考核方式

    精选出所讲授课程(如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具有代表性的着作,要求学生的阅读量在40万~100万字之间。期末考试前,根据阅读要求,组织一次开卷考试(允许带阅读笔记),成绩的20%计入期末总成绩。要求学生选择一本名着进行评议,写出书面报告,作为平时考核成绩。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掌握广博的工商管理专业知识。

    二类本科工商管理专业一般采用介于学科型与技能型、技艺型之间的人才培养模式。

    2.介于学科型与技能型、技艺型之间的人才培养模式

    (1)教学方式、方法

    聘请成功的企业的高中级管理者为学生团队的实践导师,指导企业调查与实践。学生以自愿的方式形成团队(每个团队7~8人,成员构成要求差异化,团队负责人民主产生。)。每个团队由导师组中的一名导师负责具体联系,团队保持充分的弹性,可根据教学实习、实训的内容和各种需要随时进行调整。

    加大实验室建设的力度。在实验室中可以利用软件,模拟企业的动态经营平台,学生扮演特定的角色参与到企业的各种活动中去,完成其选定的一项任务,还可以开展了模拟企业资源计划配置的ERP沙盘课程,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有更多的思考,使他们的创造力得到开发,更好的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推行弹性学制。学生在各模块学习期间,根据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学习情况,可以提前修满学分而提前毕业,也可以推迟毕业。弹性学制可以适应学生的不同情况和学习要求来安排教学,在保持必要的统一性的前提下,突出教学的个性化要求,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第5篇

对护生来说,临床实习是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他们从学校的理论学习走向工作岗位参加实践学习。对于他们来说,必经的途径是将护生理论和护理的实践相互结合,对自己在护生工作中的实际工作能力进行培养,并通过这种锻炼,实现自己的专业化角色转换,这个过程也是关系到他们成为一名合格护士的重要环节。这个关口对于他们以后工作中的态度、工作作风、个人素质等有着极大的影响。本文结合临床护理实践,谈谈有关临床护理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的看法。

一、进行有效教学设置,判断评估能力

临床带教老师的教学设置不仅应理论联系实际,更应保证课程能反映当前医学发展的趋势,注意社区和公众的要求。如对高血压病人,不仅要求护生在临床上学会如何护理,更重要的是做好健康宣教,这一课题设置就反映了公众的要求。在临床教学中很多护生都希望学到书本上没有的、临床上较新的知识,因为教科书上的知识比较经典,但也缺乏个体性。所以,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带教老师应具备评估判断能力,特别是目前临床教学中,中专、大专、本科甚至研究生各个层次并存,所具备能力也不一样。即使是相同学历的学生其所具备的能力也不一样,例如,当前我国护理本科生,临床教学中有4种能力要求,即临床护理能力、临床教学能力、护理管理能力和护理科研能力,而除研究生培养之外,还应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因此临床带教老师必须具备很好的教学设置及评估判断能力。

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在临床教学过程中有许多教学方法,目前以问题为基础的互动式教学方法是促进学生自学能力发展很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即提出问题—自学—讨论—回答—解疑。这种教学方法虽然费时多,压力大,但是强调从问题着手,学生需要探索的是那些他们要知道的知识,并且能够应用这些知识去解决问题,是一种探索式的学习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时对于一个病例的讨论,不仅要具备生物医学知识,还涉及心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学科,要求学生有广阔的知识面,深刻理解和创新思维,又要有一定的表达能力,这样可以使学生的潜力得到很好的挖掘。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三、对实习生进行严格管理

对实习生来说,他们的组织纪律教育需要加强,需要他们自觉遵守院方制定的各项管理规定和请销假制度。并且,院方需要每周不定期地安排到各病区的调查,了解实习生中各种实习表现,了解他们能否遵守规章制度,同时在每轮实习生出科室的时候,安排综合考评实习生,并且向护理部上交这些评价。在实习结束之后,护理部需要根据这些科室做出考评评价,再综合考虑实习生平时落实规章制度的情况和考核情况,综合给予每个实习生合理的评价。全体实习生会议需要每月召开一次,使得实习生在实习工作中的思想和工作生活能够被及时了解,并向实习生征求他们对院方的教学工作是否存在着意见,是否需要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

四、提高学生尽快社会化的能力

在临床教学中,学生一旦穿上整洁的护理服,就代表着护士形象,虽然还是一名学生,但也是一名护士。带教老师在学生的角色冲突中应起协调作用,这就是促进学生发展和社会化能力起点。学生在刚接触病人时,会感到很紧张,有时甚至站在病人面前不知从何说起。此时,带教老师可以给学生示范怎样和病人打招呼,怎样介绍自己,如何与病人交流、收集资料,通过言传身教告诉学生如何去做。当学生的护理得到病人肯定和赞扬时,对学生而言这是一种社会价值的体现,带教老师要善于观察并利用社会价值对护生护理观的影响,进行正面引导。特别在实习后期护生对护理工作有了较深刻理解时,在大专、本科生中相互比较会有一种心理差距,有些学生会有一种失落感,面临择业时,护生又会有一种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这时作为带教老师应做好就业指导及价值取向的带教,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使其尽快社会化。

五、培养学生改革和科研能力

以往思想教育中强调不怕脏、不怕累,忽略了科学管理,现代医学观点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注意保护病人、保护环境和自我保护。例如,目前造成院内感染的很多疾病是经过医务人员的手进行传播的,在教育中,我们要强调护理人员操作中洗手、戴手套的必要性,这就是教学观念的转变。目前,本科及研究生教育中均要求进行毕业设计及论文答辩,这就对临床带教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临床带教老师应不断总结经验,掌握科研及学术研究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指导论文选题,论证科研设计的可行性方案和价值,激发学生的科研意识。

六、重视实习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第6篇

到2010年底,我已是一名在一线工作了20年的中学心理教师了。我于1991年从南京师范大学学校教育专业本科毕业,2004年获得教育管理专业的教育学硕士学位,有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的理论基础。

1991~1994年,我回老家靖江斜桥中学,改行教初一、高一英语和初二历史,做了一年班主任。1994年,调入南京五中,在初中部工作四年,1998年以后一直在高中部工作。其间,从事班主任工作一年,其余时间在德育处、教务处、教科室、教研处等处室任兼职干事,2004年后,为学校教研处副主任。同时,独立负责学校心理咨询室工作16年。这样的经历为我开展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探索建立了宏观的视野,也让我积累了丰富的“学校内部知识,尤其是部门运作方式,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的人际知识”。

尽管在靖江斜桥中学的三年工作中,我也尝试做学生的个别谈话与教学工作,但心理教育的意蕴还是朦胧的;1994年调入五中时,该学校已经在1993年引进了“现代少年”课程(由南京的陶来恒与北京的丛立新两位教授引进),由学校德育处的刘涟华兼任主任。1995年,我开始接手刘主任的课,其后,我登堂入室,正式开始从事心理教育工作了。

说来非常非常幸运的是:我觉得“现代少年”课程是改变我职业生涯的转折点。该课程最重要的价值是其课程内容与课程模式的创新,在1995年前后,这种主体性、活动性、体验性的课程很少见。我们将课堂的大部分权利交还学生,学生还我们一个巨大的惊喜:那种畅所欲言、激烈碰撞,青春期的烦恼通过讨论一一明晰,每个人都得到关注,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看法并得到由衷赞赏。一旦暂时放下枯燥的数理化与排名的竞争压力,进入一种自由平等、交流互动、欣赏赞美的人际圈内,学生与老师都像换了人一样。在1996年的南京市建邺区政治学科优秀论文评比中,我的《现代少年课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最佳场合》一文获一等奖,后被推荐参加南京市政治学科论文比赛,获二等奖。需要补充说明的是:1995年前后,我成为学校政治教研组成员,而本组的大多数成员都是校长室的领导。因此,在我工作刚起步的阶段,就得到了郭子奇、杨昭、郑明远等校长级别的教学专家的指导,我上公开课的胆量与素质就是那时磨练出来的。

就是这篇论文,为我迎来了后面接连不断的好事。1996年9月,开学第一天,我为全市初一政治教师上了一节现代少年的公开课(当时的市政治教研员陈宗杰老师看了我的文章,想实地看看我的课)。这次上课带来的好评让我结识了另一批朋友,那就是此后我每年都接待的来自杭州班主任培训班的学员。这得益于五中的好朋友、市教科所的赵炳红老师,她是南京市最早的《心育纲要》的编写者之一。

再后来,国家对初中思想政治课大纲进行调整,1997年,我有幸被邀请参与江苏版的《思想政治》教材编写。当时,我是整个编写组最年轻的,来自一线的心理教师,我将“现代少年”课的“主体性、活动性、体验性”带入编写组。据说,这套教材受到了教育部的表扬。

上课、编教材让省市初中政治教学方面的专家与教研员了解了我,接下来他们也希望我与他们一道研究“如何让更多的初中政治教师学会上心理品质教育课”这一现实而迫切的问题。我有幸成为推动这项工作的小组成员之一,加入了初中政治中心组,专门研究这一问题。进入这一组织后,我原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发挥了作用,我的研究专长发挥出来,我们经过连续六年的研究,开发出体验教学与小组教学两种模式,并将其在全市的初中政治课中推广。后来,这一中心组的绝大多数成员都参与了新课程中的思想品德课的教材编写工作。

2000年前后,我将相当大的精力投入全市初中政治课的心理教育研究中,极好地锻炼了自己的教研能力与群众性科研的发动与推广能力。如果没有这次中心组工作的经历,我的口才、宏观视野、自信与自由的探索精神、团队能力等就难以被激发出来。

同一时期,南京市心理咨询工作由单一的热线咨询方式开始往正式的心理咨询员培训拓展。2002年11月,我成为了当时的第一批学校心理咨询员,并参与热线接听与面询工作。这种在校外机构的咨询经历使我一方面大大增加了个案实践量,另一方面,也遭遇了更多的问题与困难的挑战,也就激发了我更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为此,我开始加入自费的心理培训队伍中,至今,自学花费的费用将近十万元。这也是从事心理咨询工作,领略其深度必须做出的投资。心理咨询是临床工作,实效性是其存在的价值。当遭遇一些个案,无从下手,使不上劲时,是我求学动机最强的时候。至今,我学过萨提亚模式、NLP课程、焦点短程治疗、催眠、GCDF国家职业规划师课程、健脑操课程、房树人测验课程、九型人格课程等……心理咨询这一路走来,留下的是对陶来恒教授与市教育局领导的感谢,是他们对南京心理教育的总体规划使我们的探索之路越来越顺畅。同时,南京这所城市有如此多的心理学培训课程可以参加,与学员相互勉励,在艰苦求学时,一路有伴,心中也很是满足。

2000年前后,南京市教科所的宋宁同志负责《南京教育》杂志。我的第一次投稿就被录用,从此,我的写作潜能被激发。后来才得知,这位主编也是搞心理教育的,现在南京有两块心理教育品牌,一是陶老师热线(陶来恒与刘鹰等同志创办),第二就是这位宋主编的创意――“宁教授”教师网络咨询平台。现在,这两大品牌在下面的南京心理教育网站上都有链接:。

现在回到南京市心理教育的整体格局中来观察自己。“九五”“十五”期间,是南京心理教育研究的阶段。我们学校张丛琪、杨昭、易善平等校长都带头参与了南京市教育学院(现为南京市晓庄学院)陶来恒教授、江苏省教育学院林建华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班华教授、郭亨杰教授、复旦大学孙时进教授等主持的教育部或省哲社的多项大型课题。通过与专家的互动交流,我们实践探索的思路被打开。随着结题评估,我们意外得到了专家们的普遍认可,大大增强了我们从事心理教育研究的信心。尤其在2002年五中承办的全国心理教育研讨会上,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的马文驹教授对我校杨昭校长说,杨静平是全国心理教育的“两只羊”之一(另一只是上海七宝中学的杨敏毅老师,现为上海市心理特级教师)。这句玩笑式的评价,因为出自《大众心理学》主编、全国名校的教授之口,极大唤醒了我的研究潜能,我开始对自己的能力有了重新认识,看来我不仅能在市里上课,而且也可以与那么多教授一起谈谈自己在实践中的思考了。

在此,不得不提南京师大的郭亨杰与班华老师。先说郭亨杰老师,他在编辑《南京师大学报》哲社版《学校心理教育特辑》时,对我说:“杨静平,这本论文集,就你待遇与我一样,我是全国课题的主持人(总课题有70多家单位参加),不过用了三篇文章,你跟我一样的待遇,也是三篇。”郭老师将我与他相提并论,那哪是一个级别的?当时能参加他的课题,也是托一位朋友的介绍才实现的,现在郭教授用这么高的礼遇对我,我真是受宠若惊。

班华老师是国内最早提出心理教育概念的重磅级专家,我们在师大读书时,只是闻其名,并没有机会亲聆他的教诲。“十五”期间,我们学校参与了班老师的两项课题研究:一是心理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一是心理―道德教育的校本课程研究。因此,我有机会多次登门拜访,多次参加他组织的图书编写工作。当时,就是因为有这样特别好的研究氛围,学校领导支持,自己大着胆子闯,同事们跟着做,旁边的专家与领导不住地喝彩与鼓励,“十五”期末,在心理教育科研方面,我被充分赋能。在“十一五”“十二五”期间,五中心理教育方面的课题遍地开花。这就如所言,理论一旦为群众所掌握,群众的创造力是惊人的。2009年11月下半月刊中,北京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介绍了五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情况。

以上,是我在工作过程中接触到的重要的人与事件,介绍了我的成长历程。下面,我还想结合对学校心理教育的探索,谈谈我究竟思考了哪些问题,来介绍我的研究之路。

我的研究方向是学校心理教育的实践探索,主要围绕心理课、心理咨询、心理教育在学校全面工作中的渗透展开探索。我的研究思路是:先认识清楚心理教育是现代教育思想、现代教育制度的产物(班华语),然后探讨清楚心理教育与新课程、素质教育的关系,再在实践中通过狭义的纯心理教育活动如心理课、心理咨询工作,以及广义的心理教育活动如班团队建设、学科渗透、校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管理创新等途径全面施教,并尝试小班化心理活动课的探索。2000年,我在《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学校心理教育专辑》上发表了《试论心理教育的体验教学模式――初一心理品质教育教学模式的构想》、《重点高中心理教育课自助学习操作模式的建构》以及《心理教育课三要素:情境、协作、会话》三篇文章。

第一阶段(2000~2004年):“小组教学模式”的开发与推广

2000年,我参与了复旦大学孙时进教授、华东师范大学马文驹教授共同主持的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及时转化了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与技术,并在我的高中心理课上开发出“小组教学模式”,我的文章《心理课上的小组讨论技术》发表在《大众心理学》杂志的2002年第7期上。后来我利用自己担任中心组组长的便利条件,先在初一以心理品质内容为主的政治课上推广“小组教学模式”,一年后在初二、初三的课堂推广。作为江苏实验区的副主任,在2004年上海召开的100多家单位参与的全国课题结题会上,我做了“小组教学现场演示”“师生关系有多远”两场工作坊。为此,我们小组荣获课题组的创新奖与突出贡献奖。

第二阶段(2004~2008年):心理教育的渗透研究与中学心理咨询技术的研发

2004年离开初中政治中心组后,我集中全力回归学校,研究学校中广泛的心理教育渗透工作,首先研究的是“学科教学中德育、心育的渗透”,核心内容是:对教育目标的重新定位;对教育对象需要的把握;对教学组织形式的调整;对教学内容的新解读;开发新的教学途径;利用学生之间已有的教育资源;建立课堂规则;让规则来处理违纪事件;把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我在《内蒙古师大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1期)发表的《心理健康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就是这阶段的成果。该成果的核心观点有:运用四条心理教育原理,发展出各学科课堂可使用的三十六计。原理一:学生有意注意规律;原理二:学生喜爱的课堂价值观如新奇、刺激、意想之外、竞争、挑战、公平、兴奋、快节奏等;原理三:师生关系的三境界――生为生,师为师;生不只是生,师不只是师;生还是为生,师还是为师。原理四:师生互动新理念。师生配合就如八卦图,黑白盈亏总是紧紧相随,学生力量强一点,教师就要让一点;学生静一点,教师就要活泼一点。

其次研究的是中学心理咨询模式。在吸收NLP、焦点短程咨询模式等技术后,2008年我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发表的《促进自我认识的心理咨询模式建构》是专门研究中学背景下校内的心理咨询工作如何开展的成果。其核心观点是:中学心理咨询的过程就是在来访者与咨询员互动的过程中,咨询员借助自己的专业能力在来访者面前逐步为之建构一个清晰的自我王国。它包括优势与资源分析、愿望与目标分析、途径与方法分析。咨询的流程包括:捕捉有效信息,确立咨询目标;对质澄清,讨论目标分解与达成的方法;实践后的跟踪与回访。这一模式是教育取向的问题解决模式。

第三阶段(2008年至今):心理问题多学科视角的研究与具备心理素养的学科教师对心理教育的反哺作用研究

前项的研究成果为《从杯弓蛇影到“心理问题的系统思考”》(《中小学心理教育》,2009年二月刊),其核心观点是:人们对世界的反应有三个层次,分别是意识、潜意识与下意识。意识是正常做事,需要集中注意力、需要努力;潜意识是习惯,是比较快捷的,可以处理熟悉的问题;下意识是本能,应对刺激是最迅速的,来不及思考与分析,是应对压力的最直接方法。一个人在过去的经历中,如果对世界的认知是正确的,通过反复,慢慢潜抑,这种正确的反应方式就会变成习惯,再通过时间的沉淀,会变成本能。这就是熟能生巧的原理。一旦初次的意识是歪曲错误的,也会通过“意识-潜意识-下意识”这条通道潜抑下来,以后遇到相关的刺激,就会快速地以错误的方式来反应,造成困扰,如谈虎色变,惊弓之鸟以及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等。学生中的考试焦虑、某学科的一次失败会导致这个学生一直不喜欢这门学科,然后导致偏科的出现。可见,心理问题的产生可能会来自一次偶然的错误联结。因此,要打破这一封闭循环,在心理咨询中我们可以反其道而行之:根据症状,找出下意识的反应模式;在意识层面澄清下意识中的错误联结;建立新的正确联结并强化潜抑;以正确的反应模式取代错误的失效的模式,消除症状。

目前我正通过卿素兰博士主持的教育部规划课题的子课题“中青年教师依托项目管理丰富教学策略研究”来完成后者的思考与探索。学校成立了涵盖所有学科的15位中青年教师组成的课题组,通过学习心理学、使用心理学,提升教师的教育智慧与实践智慧,创新更多的心理教育方法。我校某化学教师16年来以学生中心组为抓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学业绩非常好,她发明的“故意作弊法”“考前对学生的暗示”完全是“渐次的强化消退法”与“皮格马利翁效应”的生活版本,给其他教师以极好的示范与启迪。

由于学校重视教科研,学校教研组重视青年教师公开课,南京市从教研室、教科所到市教育局的德宣处创设的良好心理教育实践氛围,北京、上海、南京等高校的专家进行的理论研究,蔡敏莉、李中莹、蔡慧敏等临床咨询专家对我的培训与督导以及我家人对我全力以赴工作的支持,才保证了我始终在一个被关注、被引领、被重视的愉悦氛围下幸福地探求着中国的心理教育。

我相信,在接下来的二十年中,我会与更多的心理同行再创佳绩,回报我们的祖国,为和谐社会建设作出基层心理学工作者应有的贡献。

第7篇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许多调查都显示中学生存在着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例如巢传宣等曾对江西省200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4.19%的学生具有心理问题,其中中度和重度占3.68%。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必须引起各方关注。为此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责任尤为重大,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是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

目前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中却存在着许多重大问题。

(一)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不足,教师专业队伍薄弱,专业人才不足,专职人员较少。沈之菲2013年对上海市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69.9%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兼职人员,只有30.1%为专职人员。

(二)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水平不高,素质有待提升。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大多是“半路出家”,与学校对心理健康教师的强烈需求不符。一项调查显示,在中小学校里持有心理咨询师证书的教师只有22.8%。陈启新2013年的一项调查里提到,对于心理健康一般知识,心理教师“很了解”的仅为20.85%,“了解一点”的为65.47%,“不是很了解”的为13.68%,近80%的老师在心理健康知识方面存在严重不足。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部分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不能正确分析、判断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心理辅导效果不能让人满意。

(三)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定位模糊,角色冲突严重,在具体工作上定位不清,与其他角色职责产生混淆,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缺乏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个人发展条件。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普遍都兼任学校的政治课、劳动技能课等其他课程,心理健康教育在很多时候只是摆设,由此而来的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边缘化和不被重视感。很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兼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于指导原则的根本差异,很多教师在工作中体验着与管理者角色、德育教师角色等很多角色矛盾和冲突。

(四)在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中还有很多其他问题。例如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操作中,实践能力不足,很多知识只限于理论,不懂操作;科研力量薄弱,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很少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按部就班;继续学习机会不多,成长空间不大;进行教育教学形式单一,等等。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思考如何提升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地位和专业能力,彻底改善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处境,完善教育效果。

(一)专业人才,专业发展

新《纲要》中提出:“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必须大力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各地各校要制订规划,逐步配齐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专职教师原则上须具备心理学或相关专业本科学历。”

确保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性,应设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上岗证书,教师凭证上岗。

(二)提供提升空间,创造提升条件

首先专业技术方面,应大力开展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业务培训,外出进修学习,进行教育教学经验交流等。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发挥所长,制定不同方向的培训计划,如个体辅导技能、团体辅导技能和教育教学技能等。另外也可以制定不同阶段的培训方案,如新进人员培训、提升培训和高级培训,使培训更具针对性和影响力。

其次科研学术方面,每个区域至少应该组建一支科研队伍,根据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不断进行探讨和研究,掌握最新研究动态,为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最大程度上的支持和帮助。

(三)清晰定位,清楚工作

首先,要确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职业规范和岗位职责。只有有了明确的岗位职责和要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工作中才能有据可依,有规范可遵循,这也是保障心理教师队伍健康发展的根本措施。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德育有着根本区别,必须建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业务管理机构,按照职责每年开展独立的指导、培训、督察和评估工作。

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自身出发,我们要在专业化的要求下,不断反思,努力提升专业素养,积累经验,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参考文献:

[1]曾玲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胜任力培养初探.心理科学,2007,(4),977-978.

[2]邢延清.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胜任力研究.苏州: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3]张爱莲.心理健康服务人员核心胜任特征研究.重庆:西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

[4]黄希庭,郑涌等.关于中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问题.心理科学,2007,(1),2-5.

[5]巢传宣,刘建平,熊红星.江西省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新余高专学报, 2007, (1),91-94.

[6]崔景贵.学校心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心理问题与角色定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8,(12),4-7.

第8篇

教育者应转变教学方法,将培养护生的护理关怀行为与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放在同等位置。在教学中,设计护理关怀的问题情境,进行关怀训练,激发护生自觉学习的意识。有的教师认为在护生实习过程中,只重视护生临床操作技能,不注重护生与患者沟通能力、患者心理和生活的护理,其实在临床上,只要与患者能很好沟通或让患者很信任护生,就等于病人主动给护生一个学习的机会。所以,要为护生开设护理关怀课程,培养护生的护理关怀能力。

针对不同文凭的实习生进行带教

护生学历有本科、大专、中专,本科生理论知识丰富扎实,阅读面广,一般安排由理论知识和技术较好的本科毕业的老师进行带教,使实习生不产生抵制情绪地进行学习,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当然对本科生的要求也高,不但要在实习生中起带头作用,而且要人人进行护理病例书写、护理查房,以及护理论文资料收集和撰写。晨会提问中如果其他实习生回答不全的问题,也由本科生加以补充J。这样充分体现了知识的重要性,提高了实习生的学习积极性。当然也要注意本科生的实习压力,合理有效地安排实习计划,减轻学习负担。

教师要树立言传身教的好榜样

在调查中,有39.3的护生尚未对护理专业形成喜欢的态度”,与高晓东研究结果相似。说明大部分护生并不喜欢护理专业,要想取得护生良好实习效果,首先让护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喜欢,才能让护生主动学习。教师对专业的感情会在教学中不知不觉地流露出来,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护理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将对学科的喜爱和执著追求的精神一同传递给护生,激发护生对专业的热情和共鸣。

重视帮助有“学习困难”的护生

第9篇

    【论文摘要】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内涵和外延都有了新的认识。由于生活快节奏、激烈的竞争和紧张的人际关系,人们感受到比较强烈的压力和紧张,可能导致心身的亚健康状态。护理工作是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反应的判断与处理。护理工作的对象是患病的人或健康的人。护理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护理人员必须经常面对病人、家属、医生及其他的健康工作者。这些因素都会使护理人员产生压力。护理专业学生(以下简称护生)在学校期间及临床实习期间,都常常因面临着各种压力而影响身心健康和实习效果[1]。1997年Admi指出,护理本科生在临床实习期间常面临各种压力,如不能很好应对,可影响他们在临床的工作能力,甚至动摇他们从事护理工作的决定[2]。现对护生、实习护生的压力研究作一综述,以便引导学生采用适当的应对措施减轻或缓解心理压力,保持身心健康和提高学习、实习效果。

    1压力概论

    19世纪法国生理学家ClaudeBemard第一次提出人类有内在稳定性,若内在不平衡与外环境之间的关系受到破坏,就可能导致疾病。1950年HansSelye将压力与疾病联系在一起,由此压力能致身心疾病就比较明确。Lazarus和Folkman在1984年提出了可认知的压力理论,并成为了研究职业压力和压力管理中被广泛使用的应用理论。随后压力学说发展很快,并开始应用于实践。

    压力的根本内涵既与个体对外界刺激的感知有关,又和个体满足需求的能力有关。人在一生中会经历各种各样的压力,如工作、学习、人际冲突、恶劣环境等。当人遇到压力时都会有不同的适应方式,适应能力因人而异。轻度的压力可刺激机体处于紧张状态,提高人们的工作业绩。一旦压力源解除,身体各系统又恢复到放松状态。持续高水平压力使机体内用以适应和调节压力的能量和精力耗尽,造成机体平衡失调,导致身心疾病。

    2护生的压力

    2.1专科护生的压力

    2.1.1就业近几年,我国高等护理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培养出了一批高学历层次的护理人员。在就业选择方面,总体上专科护生对于本科护生没有优势可言,有的医院用人只考虑实用性,不愿聘用专科生。而另一些医院片面地强调学历,非本科生不用。这样一来,专科生在就业方面处于“上不接下不靠”的尴尬境地。这是专科护生面临的最大压力。

    2.1.2社会价值感学生时期的护生都认为自己的职业是崇高的,是受人尊敬的“白衣天使”。但参加临床课间实习后发现,许多医生、病人及病人家属对护理专业存在偏见,认为医生是有技术、有学识之人,而护生只是机械地执行医嘱,只会依附于医疗,使护生觉得护士的社会地位低下,不受尊重和重视,产生了无价值感。

    2.1.3升学随着社会对知识需求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专科生都明白,专科学历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需要继续深造,至少要“专升本”。在专升本的过程中也面临压力,有些学生家庭比较困难,无力支付“专升本”的学习费用;有的则不知在“先就业后升本”还是“先升本后就业”之间作何种选择;有的还担心就业后,由于临床护理人员缺乏,护士三班倒,没有充裕的时间学习。

    2.1.4其他参加临床课间实习后护生方知,社会工作中,还有许多人际关系需要处理,如轮转科室带教老师、病人及病人家属、实习生之间等等,人际关系压力由此产生。就业体制的改革,把每一个学生推向市场,护生在学习的同时还要联系工作。实践机会非常宝贵,有大量知识需要借此机会学习,而工作又不能不找,这就产生了压力。凡此种种,各方面的压力同时大压到了护生的头上,如不及时缓解和消除,势必造成护生的精神和心理等多方面紧张,时间久了极易造成身体、心理和精神方面的损害。

    2.2本科护生的压力

    2.2.1准备和参加考试曹颖的调查显示,“准备和参加考试是护理本科生的最大压力源”[3]。其结果与其他作者研究相似:考试是学生学习中重要的应激事件,考试压力对学生的影响具有时间上的持续性,考试压力已成为适学青少年的最大压力源。Clarke的研究也表明护理本科学生的最大压力源是对学习的要求[4]。

    2.2.2分配情况学生都把选择一个合适的职业作为整个人生旅途中的一件大事。毕业生的择业难已成为当今突出的问题,毕业分配情况是护理学专业本科学生的第二大压力源。

    2.2.3社会对本专业的看法目前,在健康服务体系中,医疗占主导地位。护理工作的社会地位低,群众形象差,专业的提高及发展缓慢已成为造成护士短缺的主要原因。

    2.2.4其他学习的任务量、时间不足不能想做的事、与其他学生的竞争及不能按时睡眠等也是本科护生的重要压力源。学生目前的经济情况及教师的评价也成为学生的主要压力源。许多学生来源于偏远地区,经济条件差,而上学的费用又高,经济问题也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教师的评价常常与毕业分配密切相关,故也成为学生的一个常见压力源。Admi研究表明:教师的监督及评价与学生的压力水平显着相关。而不同年级的护理本科生其压力源也不尽相同。大一年级的新生,学习的任务量是最主要的压力源。每天的学习内容、考试的出题方式、自己对知识的接受能也成为主要的压力源。由于新生刚从高中步入医学院校的大门,学习的知识和方法与高中异差很大。学生需要适应新的学习内容与方式。而且这些学生在中学学习成绩都在班级前茅,因而易对新的学习需求产生压力感。在二、三年级的学生中,自己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和在班级排列也是重要压力源[2]。

    2.3实习护生的压力

    2.3.1对知识技能的需求护理专业学生从习惯的校园学习、生活来到医院实习,加之病人的情况千变万化,很多学生担心遇到紧急情况不知如何处理,害怕出现差错,不能将课堂所学的东西有效应用到临床等,造成学生有很大的心理压力,故实习护生的最大压力是“对知识技能的需求”。

    2.3.2学校教学与临床需求之间的差距这与现行的教育体制有关,目前的许多学生理论知识掌握及考试成绩很好,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及动手能力很差,出现高分低能现象。杨新月在《基础护理教学与临床脱节问题的探讨》一文中指出,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生进入临床实习,不断反映老师教的与临床做的不一样,临床带教老师则反映,学校教的太繁琐,太机械,有的学习内容临床已经不用或被淘汰,学与用的差距太大。

    2.3.3接触传染病性疾病、每天从事的工作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工作被认为是脏而累,而且充满高压力的专业。接触传染病性疾病、每天从事的工作内容成为实习护生的重要压力源[9]。而有研究表明,中国护士有工作高度疲倦感的人占59.%[6]。

    2.3.4其他临床教师、病人及家属的评价也成为实习护生的一个常见压力源。

    3应对措施

    应对是人们持续的通过意识和行为的努力及评估个人能力而缓解内外压力的一种需求,是缓解心理压力的过程。人们遇到压力后,常采用情绪调节或压力处理的方法来减轻自己的压力源[7]。接受现实是学生采用最多的一种应对方式,按学校期望的去做、责备自己也是学生多用的应对方式。梁军林等的研究表明女生采用消极应对方式的人数显着高于男生,因女生具有比男生更敏感、羞怯、好幻想,及遇到困惑不愿意表述等特点[8]。独自想办法解决和试图改变目前的局面也是两个常用的应对方式。大学阶段是学生的心理发展正趋于成熟的阶段,多数学生能勇敢面对压力。其他常用的应对方式如与同学或家人谈论自己的感受;寻找更好的方法,看事情积极的一面,与其他处境相同的人比较,以及想曾经做过的成功事例也是学生常采用的应对方式。根据Lazarus和Folkman的研究:乐观和寻求支持是人们常采用的应对方式[7]。

    4管理对策

    个体从生到死无时不面临各种问题和挑战,因此,通过努力来改变压力环境,保护自身健康与生存的应对活动几乎存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和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对于实习学生的管理者,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也要指导学生如何面对和应付压力,以使她们保持心身健康,顺利地完成临床实习、学习。

    4.1指导学生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缓解压力消极的应对方式可增加应激的强度,不利于身心健康。有效的应对是缓解心理应激的关键。Jalowiec将应对方式归纳为八种,包括乐观、支持、自我依赖、勇敢面对、保守、听天由命、情感和逃避。乐观应对被认为是效果最好的应对方式,其次是支持应对方式。教师应注意了解和观察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给予正确合理的引导,以使学生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应对压力。

    4.2合理有效地安排实习计划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是减缓学生心理冲突,保持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要随时向临床教学老师和实习学生了解情况,并定期进行问卷调查,及时发现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改实习计划和解决问题,以增加实习效果。如根据临床教师及学生的建议,增加了手术室及急诊室的实习时间,并可尝试安排专门实习指导教师与临床教师共同完成临床实习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