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物理学专业论文

时间:2022-11-30 13:57:35

导语:在物理学专业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物理学专业论文

第1篇

1.1语言的示范性

语言是教师用以向学生进行教育、教学、交流思想、表达感情的工具。教师的语言要从语言的科学性、精确性、启发性和趣味性四个方面给学生做出示范:第一,科学性。语言的科学性一是指讲话内容要符合科学原理,不能信口开河。二是用词正确,表达准确,达到传播知识准确无误。第二,精确性。语言的精确性一是指教学语言要严谨,符合逻辑原理。用来表达概念、定律的语言不能多一字,少一字。二是措辞恰当,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能含含糊糊。第三,启发性。具有启发性的语言既能引人人胜,发人思考,又能示范启发式教学的语言特点及组织形式。第四,趣味性。语言的趣味性不仅仅是一个语言的技巧问题,也是教师深厚教学功底的体现。富有趣味性的教学语言能够刺激学生对头脑中的记忆表象加工改造,激发学生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1.2实验的示范性

教师进行课堂演示实验时,要用规范的操作方式向学生示范正确使用仪器,认真读取数据,尊重事实,不涂改、不凑数据,科学分析实验结果。1.3板书的示范性教师的板书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因此,板书要力争做到构图简单,布局合理,比例恰当,原理正确,形象逼真。

2在物理教学中从教技能的训练

2.1表达能力的训练

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所以,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在中师物理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第一,对教材中某些内容片断可以有选择地让学生讲解。第二,课堂复习提问时,请学生到前面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第三,讲解新课时,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互相讨论,发表见解。第四,讲完新课后让学生到讲台前面小结。

2.2实验能力的训练

实验能力的训练主要是从两方面考虑:一是基本仪器使用的切l练,使学生掌握仪器的用途、使用注意事项及保养措施。二是实验操作能力的训练。学生实验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实验教学中,有计划、有步骤按教学大纲要求开展各项学生实验,并把一些验证性的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一些演示性实验变为分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制造一些故障,让学生来排除。每个实验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过程,包括原理、仪器的使用、步骤、注意事项、结果分析。在实验能力训练方面,还可以让学生自找材料做一些小实验、小制作,这样既能增强了实验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2.3自学能力的训练

在教学中,对内容比较浅显、难度不大的课节,安排学生自学。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然后大家讨论,最后教师总结、讲评。还可以结合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小知识,以作业的方式留给学生,让学生认真阅读,课后教师检查学生阅读情况。

3在物理教学中突出知识的拓展性

第2篇

尽管国内专家学者及广大教师在商务英语学习方面进行了诸多研究和努力,但在理工科院校的商务英语(包括通识教育培养体系)教学建设方面的研究是相对缺乏和不足的,而且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工科院校英语专业的建设及英语专业学生的教学方面,比如秦秀白和吴古华进行了理工院校英语专业办学模式的研究,探讨了如何发挥理工院校的办学优势来努力培养复合型的英语专业人才。很多其他学者和教师从理工科院校英语专业教学体系、教材建设和课程设置等方面也进行了多方面的深入研究。对于在前述我国社会经济环境大变化背景下产生的日益增多的理工科专业学生对商务英语的学习需求,国内外学者对于建立适应他们需求的商务英语教学体系的研究几乎是空白。中国社科院的2010年人才蓝皮书《中国人才发展报告(20l0)》显示,仅有10%的中国大学生符合跨国公司对人才的要求。这说明,面对国际化大环境,高等院校的英语教育没能适时做出调整,以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新变化,因而我们培养的外语人才还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而面对占我国高校最大比例的理工科院校中占中国大学生人数最大比例的理工科专业学生,英语尤其是更具实用性和实践性的商务英语的教学在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并具有全球化视野的人才方面的重要性就愈发凸显出来了。理工科专业的相当一部分学生要想以“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之实步入社会的各行各业,就必须不仅具备较强的运用英语从事商务活动的能力,还应该具备一定的商务知识、技能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具有全球化视野和领导潜力的各行各业的精英人才。由此可以看到,在快速发展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之外,逐步开展适合理工专业学生需求的商务英语通识教育培养体系的研究是我国商务英语发展在“大文科”教育背景下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和趋势。因为这有利于在培养“文理兼修”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高等教育培养体系的建设和研究中探索出一个新的思路和方向;有利于将来培养出更多的既具有理工科专业知识同时又具备较强跨文化交际沟通和领导管理能力的全能型精英人才;有利于探索出一条新的既能增强理工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又能满足社会各行业对所需人才的高标准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增强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并最终最大限度地实现学生个人价值和我国社会整体的、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有利于更好地丰富和推进商务英语教学及商务英语专业发展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并为我国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科研与实践做出补充和贡献。

2理工专业学生商务英语通识教育培养体系的目标,内容及实施步骤

通过对理工科专业学生(比如以哈尔滨工程大学学生为主并结合对其他理工科院校学生的调研)对商务英语知识和技能的需求分析,尝试建立一套适合理工科专业学生的商务英语通识教育培养体系。该体系应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为目标,应包括如下的要素:

1)无界化师生协作教育学习模式(包括教学理念和方法、学生学习策略和学习评价体系、电子教学与学习系统、经验积累和分享平台等,其中后两者是无界化交流的必备条件。)。

2)电子教学与学习系统的建立(包括电子教学平台和学习资源如语料库等的建立)。

3)经验积累和分享平台的建立(包括把商务英语学习中师生及相关商业人士的学习体会及实践经验等内容系统地整理进入数据库,形成类似于“案例化”资源库的经验积累和分享平台。)。

4)尝试利用理工科大学的学科优势及校企合作中的社会资源建立商务英语通识教育培养体系中至关重要的实践环节——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在校企合作中形成类似于“教学企业”,“教学工厂”这样的商务英语实践模式(当然这需要学校及全校各个理工院系的整体配合协调,为本专业及其他各个专业的学生提供稳定、可持续的商务和社交实践的机会和场所)。

其中具体研究内容及实施步骤包括下面的几个方面:

1)理工专业学生对商务英语的需求分析:对理工专业学生商务英语教育培养需求的调研,访谈,问卷及数据统计分析。

2)商务英语学习语料库(或资源库)的建立:收集整理国内外适合理工专业学生商务英语学习的书籍资料,音像资料,网络学习资源并最终尝试形成系统并互相照应的学习资源语料库。

3)师生协作的商务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学习分析国内外商务英语教学的先进理论、方法及模式,从中筛选出比较适合理工专业学生特点的、师生协作的商务英语通识教育课堂教学模式。

4)理工专业学生商务英语学习策略:收集整理并分析商务英语学习策略方面的文献资料和成败经验,从中总结出能充分发挥理工专业学生的学习优势的商务英语学习策略并在学生的学习中进行贯彻实施。

5)适合理工专业学生的商务英语通识教育评估体系的建立:搜集整理并分析英语尤其是商务英语学习的有关评估思路和方法,探讨并尝试建立一个既能保证评估的效度和信度、又科学客观并具有便利操作性的商务英语学习评估体系。

6)无界化师生协作教育模式的要件之一——电子教学与学习系统的建立:商务英语的课堂教学对于学生的自学和实践来说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建立一个师生及生生在课堂外进行商务英语学习交流及实践的软硬件媒介平台,包括电子教学平台和学习资源如语料库等的建立。

7)经验积累和分享平台的建立:收集整理商务英语学习中的前人经验、教师经验及学生经验并总结归纳,包括把商务英语学习中师生及相关商业人士的学习体会及实践经验等内容系统地整理进入数据库,形成类似于“案例化”的经验积累和分享资源并通过电子教学与学习系统的软硬件平台进行交流,从而更好地提高理工科学生学习商务英语的效率和效果。

8)校企合作的商务英语实践环节的探索和建立:尝试利用理工科大学的学科优势及校企合作中的社会资源建立商务英语通识教育培养体系中至关重要的实践模式并探讨分析其可行性和具体操作模式,即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在校企合作中形成类似于“教学企业”,“教学工厂”这样的商务英语实践模式。这部分研究需要学校及全校各个理工院系的整体配合协调,为本专业及其他各个专业的学生提供稳定、可持续的商务和社交实践的机会和场所。

3结论

第3篇

关键词 水产专业;学位论文;英文摘要;常见错误

中图分类号 G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9-0341-01

科技的迅猛发展所带来的资料、信息的“膨胀”,使得摘要这一形式切实成为了帮助读者快速了解论文信息资料的“桥”,且借助着计算机、互联网的迅速普及,摘要这种“微型化论文”之形式,因其更方便进行转载、索引与建库,其地位也更加重要[1]。众所周知,科技论文是体现我国科研成果和科研水平的媒介,又是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载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研水平飞速提高,但受限于英语水平的限制,我国被EI收录的期刊仅占我国科技期刊的一小部分,EI对期刊的收录是动态的,如果摘要不合格就不再收录。因此,无论对于已被收录或争取被收录的期刊而言,英文摘要的质量都非常重要。高质量的英文摘要可更好地传播科技成果、展示科研水平,增加论文被国际同行阅读和引用的机会[2]。英文摘要如果写得不合规范,不能向读者提供有益的信息,就起不到向外传递科技信息的作用。正是基于这种形势和需求,水产院校近年来加强了专业英语的教学,增加了教学时数,由以前的专业选修课改为专业必修课,以期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而直观地考察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就是学生所撰写的毕业论文的英文摘要。

通过对多年本系水产专业学位论文英文摘要的浏览,发现很多英文摘要只是为了完成学位论文的格式要求,成了一种“装饰”和“摆设”,英文摘要“不知所云”,归纳起来,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有关英文摘要的结构要素不完整与不规范,不能完全表现论文内容;二是句法随意,表达方式汉语化,或者说是中式英语,语法结构不准确。三是专业词汇不熟,不能反映所研究领域的特点。

1 结构

1.1 结构不完整

作为水产专业的学位论文摘要结构一般属于资料性摘要即可以用IMRAD(Introduction, Method,Result and Discu-ssion)格式或结构性OMRC(Object,Method, Result and Conc-lution)格式,一般要求有关键数据,相当于论文的微缩。

总结水产专业60余篇学位论文中,有关英文摘要的结构不完整可分为:①多达10%的论文没有点明研究目的或研究背景,使读者对论文的重要性缺乏了解;②对于研究方法、手段没有介绍的占5%;③12%的论文摘要中缺少数据表达,读之不能了解论文的研究内容;④缺乏能够提升论文水平的结论,罗列了许多表达结果的数据,没有给予总结评判,失去了论文的引导作用。

1.2 摘要描述过于冗长,内容取舍不当

摘要中有关背景或目的的介绍尽量简短,往往一句话可以概括;而方法、手段的描述,如果涉及创新的方法可以较详细介绍,一般常用的实验手段、方法只需写出名称即可,但在抽查的60余篇学位论文中,有的摘要甚至把实验过程也列出,造成摘要冗长。

1.3 中、英文摘要脱节

中、英文摘要应该是同一内容的不同表达[3],但由于对专业术语把握上的欠缺,导致英文摘要的中词不达意,这需要摘要作者要广泛阅读相关专业文献,准确把握专业术语的应用范围。

2 语法

2.1 时态混乱

一般摘要中句子时态都有约定俗成的规定,如EI数据库建议:用过去时态叙述作者工作(实验方法和实验过程);用现在时态叙述作者结论。但水产学位论文中,有1/3的学生通篇摘要有1种现在时态或过去时态。

2.2 无主句、无连词的多个句并列

如“In order to study the structure form of internal organi-zation in Channa asiatica and understand the distribution of NKB in it, work them into paraffin section, then start for HE colora-tion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experiment.”,整个句子使用的是主动语态,但从头至尾找不到主语。

2.3 谓语用法不正确

如“phytoplankton sampling survey carried out four times from July 2012 to April 2013”中,谓语或语态用错,或被动语态的结构不正确,应改为“was carried out ...”。

3 表达方式

3.1 专业词汇不准确

科技英语词汇的一个特点是严谨和专业,如“The eso-phagus is composed of esophageal mucosa,submucosa,muscular layer and size film layer.”,其中,“size film layer”应为“serous membrane”,指浆膜层;再如“anatomical organs and tissue biopsy technique to…”组织切片技术的专业术语应为“histological section”。在论文中,专业词汇不熟悉导致不能准确表达所研究的内容、使用的方法和得到的结果。

3.2 对中文摘要逐词逐句翻译,句式重复,造成英文摘要篇幅过长

在毕业论文设计中经常会有梯度实验组,得出的结果也是不同梯度的比较值,在表达时,使用省略句会节省大量篇幅,同时,摘要内容紧凑。如原文“The synergistic effect of hepcidin with the concentration of 0.2, 0.4, 0.8, 1.6, 3.2, 6.25 mg/mL on lymphocytes proliferation were observed when lymph-ocytes were co-cultured with ConA on concentration of 0.25, 0.125, 0.0625 μg/mL. The synergistic effect of hepcidin with the concentration of 0.2,0.4,0.8,1.6,3.2,6.25 mg/mL on lympho-cytes proliferation were observed when lymphocytes were co-cultured with LPS on concentration of 0.5, 0.25, 0.125 μg/mL.”,2个句子结构完全相同,可以合并省略为“The synergistic effect of hepcidin with the concentration of 0.2, 0.4, 0.8, 1.6, 3.2,6.25 mg/mL on lymphocytes proliferation were observed when lymphocytes were co-cultured with ConA on 0.25,0.125, 0.0625 μg/mL concentration or LPS on 0.5,0.25,0.125 μg/mL ones.”,信息量不变,但更简洁。

4 其他

4.1 标点符号不当

如在并列句中或几个数字之间常用顿号,但英文中没有顿号,并列成分只用逗号“,”表示;在汉语中表示范围的“~”,在英文中常用“-”表示;中文的句号“。”在英语中为实点表示;省略号也不同,中文为“……”,而英文为“…”。

4.2 论文题名表达不当,冗词过多,介词单一

论文题名[3]是“论文的总纲”,是反映论文最核心或创新的研究内容,能够使读者在未读论文摘要和正文之前,即能迅速准确地了解论文的基本内容,从而决定是否阅读摘要及正文。对论文题名的要求是“准确得体、简短精炼、便于检索、容易认读”。

题名的结构应是偏正词组,不应出现句子形式。例如:“The survey of planktons in Nanfei He which feeds Lake Chaohu and the lake inlet of artificial wetland”,不仅有从句,且与后面的部分完全不对称,应改为“The survey of planktons in Nanfei river at outlet for Chaohu lake and inlet for artifial wetland.”。

在论文题名中冗词过多,如“…的研究”“…的调查”等按字面翻译的“study on...”“research on ...”;另外,题名中介词短语不当,如“Androgen receptor distribution in different period of eel in the brain”中,“ in the brain”应该放在“distri-bution”之后,因为论文是研究“雄性激素受体在脑中的分布”。

5 结语

要解决水产专业论文英文摘要出现的种种问题,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正确撰写英文摘要的意义和必要性,其次,强化英文摘要写作的训练,使学生充分掌握摘要的格式、常用的句式、语言特点,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学生的专业词汇掌握和基本英语语法的完全具备[4]。当然增加专业英语课时,加强学生的英文摘要的写作训练必不可少。

6 参考文献

[1] 钱寿初.从传统摘要到结构式摘要[J].编辑学报,1990,2(1):56-60.

[2] 张晓丽.利用EI数据库提高科技论文英文摘要质量[J].科技与出版,2011(12):92-94.

第4篇

 

信息素养是人们的一项基本生存技能,它形成了终身学习的基础,[1]是人们成为信息化社会中独立的终身学习者的关键。信息素养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信息素养主要表现为: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工具的能力;敏锐的信息意识及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收集、整理、评估、利用、传递和交流信息的能力;良好的信息协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信息免疫能力及信息伦理道德修养;将所获得的信息用于问题解决,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开发能力。[2]

 

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应该也不可能脱离专业课程的教学。为了获得最佳的信息素养教育目标,必须实现信息素养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整合,即实施专业信息素养教育。专业信息素养教育是基于学科的专门信息素养,是高等教育各专业课程体系的前提和基础。[3]

 

结合专业课程教学实施信息素养教育,培养物理学专业学生的信息素养是非常有效的一个现实途径。对于物理学专业学生而言,信息素养是物理学专业素养、文化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交集。[4]在物理学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将信息素养的培养要素有机融入教材、认知工具、网络以及各种教学资源中,在各个教学环节渗透信息素养教育,以满足大学生对海量信息的迫切需求,进而更好地实现专业课程的教育教学目标。[5]

 

一、基于毕业论文写作的信息素养教育目标——以物理学专业为例

 

作为物理学专业学生重要学习环节的毕业论文写作,是一种重要的专业实践教学形式,是全面发展学生信息素养的一个有效途径。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与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订的《高等学校物理学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指出:“论文内容可以是理论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综述、调研报告或应用开发。论文应具有完整性和一定的系统性,对所研究的问题应有比较充分的调研,分析具体,结论可靠。提交的论文应符合通常科技论文的规范和要求,内容基本正确。对论文的评价重点是学生的学风、对知识的综合掌握、应用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

 

因此,结合物理学专业特点制订毕业论文写作的信息素养教育目标就显得非常重要。因为科学合理的信息素养教育目标,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将信息素养能力纳入自身能力建设中,使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随着专业知识的增长而得到不断的强化,并最终成为保障其终身学习的一种能力。[7]

 

对于物理学专业学生而言,基于毕业论文写作的信息素养教育的总目标是在发展学生物理学专业素养的同时,促进信息素养的发展,使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具体的信息素养教育目标:一是使学生掌握信息检索策略,学会运用专业数据库,具备检索物理学专业信息的良好能力;二是使学生学会批判性的运用所获得的信息,并选择有益信息融入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价值体系,会在所获取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初步的学术创新;三是在论文写作过程中遵循学术规范、学术道德和信息道德;四是在答辩过程中能够有效的传递、交流信息。

 

二、基于毕业论文写作的信息素养教育策略

 

毕业论文写作中的信息素养教育是基于物理学专业情境的学习过程。这种渗透式的专业信息素养教育可以使学生巩固所学物理学专业知识,扩大知识面,发展学术素养,全面提升信息素养。

 

1.通过论文选题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

 

物理学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可以是教师科研项目的组成部分,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自由选题。例如,与教师科研项目相关的毕业论文题目:一维三原子链的晶格振动分析,一维线性谐振子薛定谔方程的数值计算,相互作用带电粒子运动轨迹的数值模拟与分析,航天器变轨过程分析,光学涡旋的产生及衍射特性,数字全息显微技术研究,光学实验中的图像处理与应用,等等。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可以增加科研实践机会,拓展物理学专业知识视野。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选题时,要综合考虑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和专业能力,并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选定论文题目。学生可以从科学研究中尚未解决的难点问题,以及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中自主选题,也可以在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选题。无论如何选题,都是以大量信息为基础的,充分利用信息,善于捕捉为己所用的信息,了解课题的学术意义、学术创新和国内外最新进展,就会大大拓宽研究思路。[8]

 

在论文选题过程中,课题检索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课题检索,有助于学生掌握各种物理学专业数据库的检索途径、方法和技巧,如学会熟练运用中国知网、超星数字图书馆、万方数据库、维普等中文数据库的使用方法,了解SCI、EI、ISTP、EBSCO、IOPP、Science Direct、SpringerLink、IEEE Xplore等外文数据库的使用方法。这样可以督促学生自觉主动地利用图书馆的各类馆藏文献资源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使学生学会课题检索,掌握文献检索知识,丰富信息知识,巩固所学物理学专业知识,使学生的专业信息能力得到发展。

 

2.通过文献综述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

 

在确定好论文题目之后,学生需要进一步进行文献的检索和整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指在全面掌握、分析与课题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该课题在一定时期内的已有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归纳、整理和评述而形成的论文。文献综述一般要对研究现状进行客观的叙述和评论,以便预测发展、研究的趋势或寻求新的研究突破点。[9]

 

在文献检索过程中,教师要指点学生注意文献资料的新颖性、价值性和真实性,引导学生科学合理的筛选、评价所获取的信息资源,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内容,并将收集到的文献资源进行分类,将其融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在此基础上,应充分利用所获取的信息,完成文献综述。当然,本科生的文献综述只要能够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和述评即可。文献综述的作用体现在多个方面:第一,充分了解课题的全面情况,把握课题的发展规律,熟悉已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以及从事该课题工作的主要学者的成就和水平;[10]第二,可以培养学生熟练运用信息检索工具的能力以及根据主题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第三,文献综述对参考文献的要求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学士学位论文的规范要求;第四,文献综述可以有效减少学生的抄袭现象,便于对学生进行信息伦理道德教育。

 

3.通过毕业论文写作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毕业论文的写作不仅需要学生掌握系统的物理学专业知识,还需要学生具备复合型的知识结构、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扎实的文字功底。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学生要充分利用所占有的各类信息资源,运用各种创造性思维,在综合归纳材料、分析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见解。

 

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论文写作的各个细节,如要让学生掌握科技论文的结构:一是论文前置部分,包括封面、题名、中英文摘要、目录;二是主体部分,包括引言、材料和方法、结果与分析、讨论、结论、致谢、参考文献;三是附录;四是致谢。在开始论文写作前,要列出论文的写作提纲。写作提纲要提纲挈领、主次分明、组织合理。在写论文的主体部分时,要注意结构严谨、层次清楚、文字通顺、衔接自然、用语符合技术规范,图表清楚,格式规范。论文中的论据应该真实可靠;论证要合情合理;论述要具有科学性、专业性、创新性;结论与全文观点要保持高度的一致性。

 

4.通过论文答辩评价学生的物理学专业信息素养能力

 

论文答辩是毕业生在规定时间内展示自己毕业论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主要结论,由答辩委员会就论文进行点评,指出优缺点及修改意见的过程。论文答辩是学生展示、交流毕业论文成果及学业成就,检验学生信息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论文答辩可以全方位检验学生对所写论文的认知程度,对物理学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运用能力,运用论文观点回答问题的应变能力,以及对文中创新点的解释能力。

 

三、结论

 

信息素养教育与专业课程学习的有机整合是发展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最佳途径。物理学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是基于物理学专业情境的学习过程,是专业素养教育与信息素养教育的有机整合。通过毕业论文写作,可以丰富大学生的信息知识,拓展信息视野,锻炼信息能力,培养信息道德。因此,毕业论文写作既是一种重要的专业实践教学形式,也是全面发展学生物理学专业素养和信息素养的一个有效途径。

 

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教师可以把信息检索、信息获取、信息评价、信息创新、信息交流、信息伦理等内容渗透到论文写作的各个环节,如文献查阅、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文献综述、论文提纲与结构、论证方法、实验研究、数据处理、图表处理、论文撰写与排版、文献引用等。与此同时,指导教师自己也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法,不断优化教学,探索出适合信息素养教育的教学方法;教师自身也要采取有效措施提升信息能力,发展信息素养,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共享各类信息,充分实现师生的有效互动。

第5篇

Reflections on Improving the Teaching Situation and

Improving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Physics

LIANG Qiuqun, ZENG Yaping, WANG Liu, XIA Xiongping, WANG Zhiyong

(College of Science,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ilin, Guangxi 541004)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demand for internationalized talents is increasing. It has become an urgent task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improve their comprehensive ability of English majors and cultivate comprehensive talents.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status quo for the physics of professional English, and puts forward some opinions and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nglish Teaching in physics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also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English students' listening and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ability.

Keywords physics; professional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1 物理学专业英语的重要性

当今社会科技、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国际交往日益频繁,专业英语已成为国际上专业交流的主要语言。经济的全球化,给我国社会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就业市场对人才国际化的需要越来越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成为了全国各高校的重要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成为了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

物理学专业英语,是高等院校物理学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课程。它是物理学相关专业的学生所需掌握的基本知识,也是学生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阅读文献以及誊写英语科技论文的基础知识。国内各高校各专业已逐步使用英文教材,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具备良好的物理学专业英语综合能力,是每个物理学专业及其相关专业的学生所必备的基本素质。

目前,很多用人单位都倾向于招聘具有良好英语能力的毕业生。很多公司的仪器设备、说明书、设计书等资料全是英文编写,因此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是学生毕业后能尽快融入工作的关键。学生毕业后,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阅读英文文献、写英语科技论文等,都需要有良好的专业英语能力。部分大学生毕业后,选择到国外深造,英语过了托福考试,但是在与实验室的同学、导师讨论专业方面的知识、课题等,也会遇到很多问题,因而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势在必行。

?S着我国科技的迅速发展,我国在国际科学界的影响也逐步扩大,越来越到的外国专家到我国来进行学术交流与合作,很多国际会议在我国举行。英语是物理学国际学术交流语言。具备良好的专业英语能力是科学研究人员获取最新学术信息,了解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进展与成果的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

2 物理学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物理学专业英语的教与学的形式不容乐观,究其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英语的定位不明确、重视度不足。学校和学生对专业英语不是很重视。学生对专业英语这门课程的学习目的不明确,不了解专业英语与大学英语公共基础课有什么区别,不太清楚专业英语对自己今后的工作或继续深造有什么帮助。专业英语一般开设在大三下学期,或者大四上学期,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积极性不高,甚至有厌学、缺课的现象。

(2)任课教师的业务水平不高。目前,国内绝大多数高校的专业英语的任课教师,主要是由大学英语的教师或者物理学专业的专业教师担任。大学英语的教师,一般是外国语学院的教师,他们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的基本功,但缺乏必要的物理学专业的专业知识,因此在授课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将物理学专业知识与大学英语衔接,让学生融会贯通。专业课的教师,精通本专业的知识,但缺少语言教学的理论和扎实的英语基本功。

(3)教材使用不合理。目前国内各高校物理学专业英语课程没有统一规范的教材供师生使用。现有的物理学专业英语的教材,有的是直接从国外物理学专业课本摘抄后加以整理,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现有英语水平,所选的内容过于复杂,同时也没有附有习题和相应的补充阅读材料。有的只重视对专业知识的翻译,没有注意到章节的条理性、内容的趣味性以及语言的系统性。[1]

(4)教学方法单一。国内各高校的专业英语的授课教师,大多数是专业课的老师,其授课语言,多是以汉语为主,或者全部是用汉语进行授课,讲授方式也是以翻译文献为主,这样会使学生产生学习专业英语不过是英语翻译而已,久而久之,会使学生失去对专业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现代多媒体对于学生掌握专业英语的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知识都很有帮助。然而有的教师,不采用现代多媒体进行授课,上课仅仅将打印出来的一些英文文献,让学生在课堂上翻译而已,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的听、说、读和写的综合能力得不到提高。

(5)考核形式不合理。目前,大多数院校考核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仅是通过笔试进行考核,而测试试卷往往都是任课教师独自出题,测试试卷大都是考察专业词汇的翻译,以及文献的翻译,而对学生专业英语水平的听、说、读和写等方面的综合水平没能得以很好的考核。

3 关于改善物理学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及提高教学质量的思考

专业英语是一门专业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课,旨在培养学生以英语语言为工具,获取专业信息的能力,以及能够熟练地运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培养综合性人才,已成为高等院校的紧迫任务。专业英语的教学,应从知识的背诵型转变为应用型,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3.1 教材方面

物理学专业英语的教材,应充分考虑到教学目标和学生的需求,还应考虑到大部分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编写合适的教材。

首先,教材应包括物理学专业的各部分重要知识的英文表述。即通过大量的英文范文、例句和实例讲述物理学专业的各部分重要知识点。[2]学生修完大学物理的课程之后,再学习专业英语,这样既可以对所学的知识加以巩固,同时又能掌握对应的专业英语,为阅读英文原著教材、英文文献打下坚实的基础。由于学生对对应的中文内容比较熟悉,因此学习专业英语,就不会很吃力,学习兴趣也比较高。

其次,教材应系统地讲述专业英语的特点,包括词汇、常用的表达式、语法、翻译、写作、阅读、国际会议用语等方面的内容。物理学专业英语,要求用专业的语言来说明客观存在的事物或事实。专业英语与物理学的结合,决定了它的表述要客观、严谨周密、专业性强,重点突出,句式严谨,行文简洁等,同时还应采用了大量的专业术语。

最后,教材还应体现科学性、时代性、实用性、综合性和灵活性。除了大学物理的基本知识之后,还应有最新的科技论文,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不仅能?@得相关的英语知识,同时还能掌握专业知识。

3.2 师资方面

教师需提高自身的专业英语水平,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任课教师,应同时具备两方面的素质:一是,精通本学科的专业知识;二是,掌握英语语言的教学方法。同时,任课教师还应及时进行教学反思,以提高教学效果。提高任课教师的业务水平势在必行,担任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的专业教师,可到英语院系,学习英语教学理论,系统学习英语语言的知识,提高自身英语水平。担任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的大学英语教师,应向专业课教师学习物理专业的基本知识,在授课过程中,渗透专业知识,讲授专业词汇、语法结构等,全方面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为了确保专业英语的教学质量,学校应该成立专业英语教学指导结构,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

3.3 教学方法方面

课程的设计需灵活。应多采用多媒体设备,从听、说、读、写等各方面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授课方式,也应由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的方式,改变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讲解为辅,要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提高学生的自主性。[3]

4 关于全面提高学生专业英语的听、说、读和写能力的思考

4.1 听力方面

教师可利用现代多媒体,课堂上可适当播放国外著名院校外国教师用英语讲授物理学专业的相关课程的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全英文讲授专业课的情景。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最初的几次课,教师可选择播放带有中英文对照字幕的教学视频,随着学生学习的深入,后面可播放没有字幕或者只有英文字幕的教学视频。一步步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听力水平以及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力。

4.2 口语方面

口语方面,可提前让学生在课下查阅资料,组织语言,用英语解释一个物理现象,一个知识点,或者讲解一道物理题。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口语进行点评。这样除了可以检查学生的物理学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还能考查学生运用英语讲解物理知识的能力。

4.3 阅读方面

由于学生前面所学的大学英语,与物理专业知识联系不是很密切,为了使学生能更快地掌握物理学专业英语,学生的阅读材料,可先从大学物理相关的内容开始,如关于运动学、质点力学、振动与波动、光学和电磁学等英文材料开始,在阅读的过程中,掌握专业词汇、常用的专业英语表达,扩充专业词汇量。在学生有一定阅读量、掌握一定的专业词汇、语法和常用的表述之后,可开始阅读英文原著教材以及简单的英语科技文献,提高学生对英语文献的阅读、分析和理解能量。由于学生大多数还没开始做课题研究,很多学生对科技论文的内容不熟悉,对于英文科技文献的选取,应选取学生较为熟悉的内容,这样才不会使学生感到枯燥。

4.4 写作方面

专业英语的写作,是在专业英语的听、说、读和写这几方面中,最难以掌握的语言技能。物理学专业英语的写作,既要有较为扎实的专业英语术语和词汇,还要掌握专业英语的句子构成特点,同时还应注意书面语与口语的异同,避免过于口语化。

教师应指导学生系统学习专业英语写作的文章构成、写作步骤、写作模式和框架、常用表示式和句型等。其次,学生在专业英语的阅读过程中,应将对写作有用的术语、表达式和句型等记下来,多加背诵、模仿其中的句型和表达方式。物理学专业英语的写作,既要符合一般英文写作的特点(下转第172页)(上接第118页),还有体现物理学的客观和严谨,因而表述要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思维严谨、表述客观。学生在写作时,往往会出现语法错误、时态混乱、搭配生硬、词不答意等现象,需要教师的耐心指导。

5 结束语

第6篇

会议决定事项如下:

一、关于放宽政策问题

(一)为了贯彻地区工作会议精神,对退耕还林地区所造成的农民口粮减少问题,区委决定保证该地区每人每年斤口粮,由粮食部门调给议价粮,按平价销售。价差由乡、镇财政部门根据不同情况予以补贴。由农林部门与乡、镇政府作出年度计划,经农林、粮食、财政部门认定后,报农林部门核批。

(二)贷款问题。支持地区的经济发展,只有发展企业和广开多种经营门路,为此农业银行在贷款上给予支持。

(三)兴办企业,办理工商营业执照问题。区政府确定一位副区长,定期召开区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现场办公会,现场审查核批。

二、关于发展第三产业问题

(一)会议原则同意在公路、地段东侧,建设商业街,要按有关规定让开地下线,建设临时性商业设施。

(二)会议同意在乡政府办公大院门前的公路东侧扩建整流器厂,有关占地和基建问题与各公司建设项目均应按基建程序由区规划办和计划部门协助办理。在设计施工中,要注意安全问题。

(三)关于筹建货场问题。可向区政府写书面请示,由同志牵头,召集区计委、农办、规建办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研究,提出筹建办法,然后报市政府审批。

(四)关于发展畜牧业问题。由区畜牧局向地区提供只种鸡,该地区如购买奶牛,还可免费协助作好鉴定和检疫工作。饲料问题,对地区已开办的饲料加工厂提供原料粮和关于购买议价饲料,供饲料,以奶换料等问题,由区粮食局研究解决。

会议最后,区委书记同志讲话强调指出:区委、区政府对地区予以放宽政策,各有关部门要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予以积极支持。地区的乡、镇领导要发动群众,认真讨论如何致富问题。我们大家要齐心协力,使地区早日富裕起来。

地区人民政府

抄报:省人民政府

抄送:本区财政局、农业局、林业局、粮食局、农行;本区乡、镇人民政府

物理学会射线专业委员会

第三届学术交流会会议纪要

由科技大学、电讯工程学院组织筹办、经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批准,于19年月日在市召开了物理学会X射线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参加会议的有本市的大专院校、科研所、厂矿企业等58个单位,88名代表。

会上,市物理学会常务理事同志首先向大会宣布:市物理学会X射线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会议开始。市科委主任同志传达了中国物理学会X射线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工作会议精神以及省、市有关文件,市X射线衍射荧光分析协作组组长、科技大学教授王同志总结了三年来协作组的工作并讲了今后的打算和努力方向,市科学技术交流中心主任张同志讲了话,他希望各位代表回到原单位后,加倍努力,提高X射线分析的工作效率,为“四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会议邀请了大学物理系固体物理教研室主任刘副教授作“非晶态结构的X射线衍射测定”的专题报告;中国科学院分院张助理研究员作“晶体结构测定方法及其进展和EXAFS原理及其进展”的专题报告。仪表厂、议表原件厂的代表分别就单色四聚焦照像机的原理和结构特点及各种X射线照像机和防护罩、射线管的使用和维护等进行了介绍,受到代表们的欢迎和好评。

会议收到论文资料四十多篇,其内容丰富,涉及面广,针对性强。既有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和实验技术的研究,又有结合我省自然资源和地理、采矿、冶金、建材、化工、电子和国防等重大科研课题的探讨。如电子元、器件生产过程的检测、煤石的应用等。其中25位代表在会上宣读了论文,其余的论文进行了书面交流。会议认为,这些论文是宝贵的科学性的经验总结,对今后的工作定会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和推动作用。

会议决定:一、关于19年下半年举办一次“荧光分析”专题讨论会。由医学院、地质矿产研究所负责筹办。二、于19年举办一次“计算机在X射线分析中的应用”讲习班,由电子计算机科研所、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负责筹办。三、19年在市举行第四届学术交流会,由科学院物理所、大学负责筹办。

第7篇

关键词:向量理论 吉布斯和亥维赛 严复 解析几何

一、向量理论的诞生

物理学、天文学中科学问题的强烈刺激,泰特、麦克斯韦的奠基性工作等诸多有利因素已经为一个新系统的诞生做好了准备。

19世纪下半叶,美国数理学家吉布斯和英国数理学家亥维赛出于对麦克斯韦《电磁通论》的兴趣转而去阅读泰特的四元数著作。他们发现四元数作为一个描述物理问题的数学工具很不方便,于是大胆彻底地放弃了四元数方法,定义了两个向量的加减运算,给出了其运算规律;定义了向量乘法的两种基本形式:数量积和向量积,导出了一些基本的运算关系式;继哈密顿和麦克斯韦等之后重新定义了向量函数,并引入了向量的微分和积分运算等。

在吉布斯和亥维赛那里,空间向量是和四元数不同的另一个独立的数学实体,而他们的数量积和向量积的定义则是观念上的一个革新。他们顺应时代的需要,凭借敏锐的判断力决定了四元数系统里什么可以删除,什么可以选择,并在选择的过程中进行了创造性的完善和修改,融入了一些重要的新思想,使得四元数系统在物理应用中的缺点在他们的新系统中消失,完成了这个新系统创立中的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吉布斯和亥维赛的向量理论在物理学中得到普遍认可后,物理学家和数学家开始把向量语言大量地用在物理学和数学的各个分支。现代数学意义上的向量概念,其内涵要比物理学中向量概念的内涵深刻得多,远远超出了最初的“有向线段”,它包涵的对象极为丰富,已经被推广到更高维的空间或更抽象的空间。现代向量理论已经渗透到数学的各个领域,而且它在物理学、力学、天文学、生物力学等领域也已得到广泛应用。

二、向量在中国的传播

向量是数学和物理学中的对象,它伴随着物理学和数学知识的引进而传入中国。

1883年,美国传教士丁韪良刊发了编辑翻译的著作《格物测算·电学》。书中丁韪良曾以“双立人”偏旁表示矢量,如“有向距离”他用“彳距”表示。不过时至清末,译者对具有方向性的矢量的认识还远远不够。

向量在中国数学中的早期传播是与四元数相联系着的。在中国最早提到四元数的人可能是严复,而另一位较早介绍四元数及向量的学者是周达。周达访日归国时带回了大量的珍贵资料,其中包括日本数学家三上义夫有关四元数的一部日译稿。他的日本之行对中国早期通过日本了解西方近现代数学,特别是四元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正式出版的第一部中译本四元数著作是由顾澄翻译,并于1909年石印出版的《四原原理》。

后的高等教育导致中国三、四十年代科学发展的。这一时期,包含向量理论的著作或教科书不断出现,其中既有大量的西方著作的中译本,又有中国学者自己撰写的著作和教科书。如:徐韫知翻译的英国数学家怀特海德的《算学导论》,谢厚藩翻译的哈斯的《理论物理学导论》;萨本栋的著作《普通物理学》,李番的高级中学教材《高中解析几何学》,张永立编写的《矢算初步》,胡金昌的著作《矢算论》,以及何衍璇的《矢之理论与运动学》等等。

这一时期,中国学者在向量理论领域已从早期的学习和吸收阶段逐渐转向独立研究阶段,除上面出版的著作外,还出现了大量的与向量有关的论文。如1932年,张羽丰的题为“向量分析”的论文于中国数理学会第三次年会上宣读;1935年黄用诹的题为“Vector algebra and line geometry(in Chinese)”在《中山大学自然科学季刊》上发表;1940年,黄用诹又在《爱丁伯格数学进展》上发表了题为“On two linear vector spaces associated with a vector in an Ln”的学术论文等等。

同时,中国的许多高校已把向量内容作为数学、物理专业的必修和选修课程。由此可以看出向量理论在我国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高等教育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第8篇

关键词:医学院校;医用物理学;教学质量 

医用物理学是将物理学的理论、方法及技术应用于医学领域所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是面向医学院校的低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医用物理学为现代医学基础研究、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了不可缺少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医用物理学的教学目标包含两方面:一是使学生掌握与医学相关的物理学基础知识,为学习现代医学做必要的知识准备;二是培养学生严谨科学态度、科学探究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等,为后继课程的学习及以后的医务工作奠定基础。 

如何提高医用物理学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医用物理学基础课程作用,是医用物理学教师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一、重视学科的学习,树立学生学好物理的信心 

医用物理学对于医学专业学生来说,不属于专业课程,因此很多学生对医用物理学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另外,由于物理学本身的学科特点,很多学生认为物理抽象,难理解,存在排斥和惧怕心理,形成心理压力,造成了学习物理的心理障碍,对医用物理学的学习也起到了抑制作用,导致学生缺乏学好医用物理学的信心。 

针对这种情况,在课程讲授之前向学生介绍医用物理学课程的设置目的,及学习医用物理学的必要性,加强学生对医用物理学的重视。向学生强调医用物理学与高中物理在课程特点、学习方法和学习要求上的区别,消除学生认为物理难、物理学不好的心理障碍。介绍课程安排及成绩评定方法,使学生明确要求,帮助其树立学好医用物理学的信心。 

二、掌握正确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学好医用物理学的前提,学生如果继续用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学习医用物理学,肯定是学不好的。高中阶段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往往通过大量做题来夯实基础,属于知识性的学习;而医用物理学更加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及在医学中的应用,它们的学习方法大有不同。而且与高中相比,大学课堂容量大大增加,学生只靠听课是不够的。因此,大学的学习要注重课后复习和自学,大学学习也是一个自学能力培养和思维锻炼的过程。 

充分开展网络辅助教学有助于学生加强自主学习。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形式,网络辅助教学可以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大大拓展了教学空间。教师可以通过课程网站上传各种教学资源如电子教案、教学课件、教学视频及同步练习题等,或进行布置作业、答疑、网络考试等互动交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自主学习环境。 

三、优化教学内容,加强物理学与医学的联系 

医用物理学的教授对象是医学专业学生,因此医用物理学教学内容在保持物理课基础性的同时,应突出其医学应用,注重物理学知识在医学中的应用。如在讲授流体的运动这一章时,分析相应知识在人体血液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中的应用,介绍在药学中的应用,如在药物合成和制造过程中,流体的输送、测量和控制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把物理学知识与医学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作为医用物理学教师,应主动丰富自己的医学理论知识。医用物理学教师大多来自于物理学专业,具有丰富的物理学知识,但医学知识十分缺乏,这是限制医用物理学教学发展的重要原因。教师通过跨学科听课、进修等方式,提高其医学理论水平,完善知识结构,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四、调整实验进度,使实验课与理论课紧密呼应 

医用物理学实验课和理论课虽然在形式上是分开的,但在内容上是相互紧密联系的。实验课主要用于验证理论课中讲授的内容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如果实验课与理论课内容脱节,理论内容滞后于实验,则会影响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理解,限制学生对实验结果做更进一步的探索,而且实验老师需在理论上做过多的讲解从而增添课时上的重复。合理安排实验课进度,使实验课与理论课内容紧密呼应,理论内容讲授后及时做相关实验,可以使理论知识及时应用于实验,并通过实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使知识得以融会贯通,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五、探索评价方法,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评价方法过多的依赖于终结性评价,通常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传统评价方法一方面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心理负担,另一方面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利于提高医用物理学教学质量。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进程中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发展进行的评价。它更加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和能力的培养,更关注学生兴趣的保持、知识的灵活运用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反映出来的情感、态度和合作精神,有利于学生的思维拓展以及创新思维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重视学生的探索精神,并将其纳入课程考核中,使学生意识到学习过程的重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总之,教师应使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医用物理学,树立学好医用物理学的信心,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学过程中应重视物理学知识在医学上的应用,合理安排实验与理论课教学进度,并采用更加合理的学生评价方式。通过这些措施,使医用物理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高,达到加强基础、重视应用、培养能力的目的。 

第9篇

本报讯(记者甘丽华 通讯员党波涛)近日,华中师范大学在该校物理学院设立“特区”,建立新的教师考核评估体系,用影响因子为重的国际化标准评价每一位教师。

据介绍,该校物理学院教师考核评估新体系将打破以往的以发表SCI论文数量晋升职称和评先评优的制度,而是以影响因子为重的国际化标准来评价教师的科研水平。根据新的评价标准,把部分优秀教师列入“激励计划”。进入“激励计划”教师的论文影响因子要符合国际通行的标准,即达到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永久副教授的水平。进入“激励计划”的教师每年津贴增加20%,5年可以实现翻番。

此外,在教师评聘过程中实现重大改革,对教师的考核中,除原有的教学、科研任务外,增加突出了“社会服务”的比重,让更多的教师除正常的科研、教学外,投入到社会服务中去,如担任学生班主任、指导本科学生科研立项、专业和教学实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