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4 01:38:23
导语:在消费扶贫工作计划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村基本情况
村位于县镇东南部,地处丘陵山区,省道、县道路穿村而过,交通便利。区域总面积6.6平方公里,林地面积2560亩,耕地面积2876.94亩。全村总户数1075户,总人口3662人,其中:贫困户168户。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关于精准脱贫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按时完成村所有贫困户的脱贫攻坚任务。
三、目标任务
按照“干部包户、结对帮扶”的要求,以审计局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为重要抓手,协调好房产局帮扶干部,着力改善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实实在在为贫困群众提供政策支持,确保2020年贫困群众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自主脱贫能力稳步提高,贫困群众“两不愁”质量水平明显提升,“三保障”突出问题得到解决。贫困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四、对村2020年度帮扶工作计划
按照省委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部署,县委组织部和镇党委政府的一系列安排部署和工作要求,积极做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和落实好各项扶贫政策,改善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实现贫困户收入稳步增长。
(一)深入学习贯彻扶贫开发战略思想。要把深入学习贯彻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重要讲话精神作为脱贫攻坚工作重大政治任务,坚持以重要讲话为战略指引,发起最后总攻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与村“两委”干部进一步强化对脱贫攻坚的思想认识,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二)配合村做好低保专项治理工作。以“精准兜底”为目标,结合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困难群众,组织帮扶人配合村做好低保专项治理工作,重点解决“脱保”、“漏保”和保障不精准问题,提高保障水平。
(三)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目标为20万,围绕这个目标,我局将继续联系在外成功人士,招商引资,对鸿林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投资落户继续跟踪,争取早日落地生根,同时继续按照上级要求做好认领认捐工作。
(四)对老街中心村配合村做好谋划。今年老街中心村将建设成为省级中心村,对中心村内的建设工作给予谋划和指导,配合村于10月份通过省级验收。
(五)把产业扶贫措施做早。要求帮扶人对群众大力宣传,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帮助群众恢复春耕生产,将疫情灾害降到最低,同时做好消费扶贫工作,联系企业和公司,帮助群众解决生产后销售的后顾之忧。
(六)加大选派单位帮扶力度。局党组每年围绕定点扶贫召开会议2次以上,每季度至少听取1次驻村干部工作汇报。局班子成员每年到村调研不少于6次,其中主要负责同志到村不少于4次。要指导贫困村“两委”加强组织建设,与村开展结对共建,开展政策宣讲和上党课等党建活动,帮助贫困村落实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措施,促进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我局精准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由党组成员、副局长汪银岭担任组长,镇分工村干部朱参政担任副组长,设立扶贫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开展。
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关于脱贫攻坚重大战略部署,以产业扶贫为抓手,依托天然的资源和生态优势,坚持走“生态、特色、高效”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基地建设为依托,着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重点培育优质水稻、草食畜禽(高品质养殖)、高效蔬菜、休闲农业等四大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果业、茶叶、中药材、花卉苗木等特色产业,农业生产标准化、组织化、产业化、机械化、科技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我县先后获得“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级科技示范园”称号。目前,有农业产业化企业14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70家,各类特色产业基地378个,良好的农业家底,为我县发展产业扶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科学谋划特色产业发展之路。大力推行“五个一”产业扶贫模式,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重点打造秋雪蜜桃、赣南脐橙、马家柚、高效蔬菜为主的“五个千亩”产业扶贫项目,今年投入900余万元扩大种植面积,目前,累计种植面积达11000余亩(其中:秋雪蜜桃4850亩,脐橙1447亩,马家柚1530亩,安福蚕子1545亩,茶叶872亩,高效蔬菜700亩)。项目已带动1100余户贫困户入股,基地产生效益后可获取股金分红;为300余户贫困户提供就业,户均年增收4000余元,110余户贫困户获得土地流转收益,户均年增收300余元。预计“五个千亩”全面进入丰产期后,利润的50%将纳入县扶贫基金,为攻坚期后有致贫风险的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确保贫困户后续收益有保障。
(二)不断壮大带贫经营主体队伍。积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入脱贫攻坚队伍,支持“一领办三参与”产业扶贫合作模式,目前,全县带贫新型经营主体共计204个(其中:龙头企业2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4家,家庭农场2家,农业致富带头人143人)。为激励带贫主体积极性,对带贫能力强的新型经营主体给予相应奖补,2020年共计奖补11家带贫主体,发放奖补资金20万元,通过吸纳就业、基地带动共计带动100户贫困户,户均年增收达5000元以上。在脱贫攻坚期间,涌现出了一批优秀帮扶主体,例如一村食品、大富乳业、、林耀农业、江莲实业共5家企业成功获批为“农业产业化省级扶贫龙头企业”荣誉称号。
(三)合理制定产业奖补政策。为进一步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激励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快速增收,通过对全县各乡镇贫困群众发展产业现状进行全面调查摸底,结合实际制定产业奖补政策扶持自主发展产业贫困户(具体奖补类别标准:种植业:蔬菜1000元/亩,果业1000元/亩,中药材500元/亩,水稻300元/亩,油菜500元/亩;养殖业:羊100元/头,牛500元/头,鸡、鸭20羽以上的每只补10元,鹅10羽以上的每只补20元,蜜蜂200元/箱,水产养殖500元/亩)。2020年共计发放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奖补资金300余万元,惠及2034户贫困户,户均奖补1400余元。
(四)强化技术培训,提高贫困户脱贫致富能力。一是下发了《关于举办2020年县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班的通知》,成功举办3期,共计143人参加,涌现了韩纯、徐德纯等典型致富带头人,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二是制定印发《2020年县产业扶贫培训工作计划》,根据贫困户发展产业需求针对性开展优质稻、蔬菜、瓜果等产业培训12期,累计培训贫困户达802人。三是借助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近三年全县共计培育1093名新型职业农民,其中贫困户70人。
(五)建立健全项目监管机制。一是实行领导班子挂点乡镇制度,分成9个小组对全县历年产业扶贫项目进行摸底督查,采取项目基地现场实地查看、翻阅项目台账、询问项目负责人等方式掌握产业扶贫项目目前运转情况、利益联结机制、贫困户受益情况等。针对存在问题的项目下发督办单要求乡镇立即整改,完善项目台账,确保项目程序到位,贫困户受益有保障。二是对产业扶贫项目开展绩效目标考评,切实追踪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对2016年-2019年的所有产业扶贫项目开展资产清查工作,保障项目资金发挥扶贫效益,确保贫困户受益。
(六)借助消费扶贫打造品牌效益。积极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做好扶贫产品认定工作,截至目前第一批认定了11家企业、20个农产品为消费扶贫产品,第二批认定扶贫企业产品47家,第三批认定扶贫企业产品8家。大力推进扶贫产品进机关、进企业,建立了县消费扶贫生活馆和消费扶贫网,组织全县10余家农业企业的30余款产品参与产业扶贫直播,组织扶贫企业、合作社参加省市扶贫产品展销活动3次,全县累计线上购买扶贫产品金额达600余万元。
(七)应对疫情灾情迅速出击。出台了《应对肺炎疫情影响做好当前产业扶贫工作的五条措施》,第一时间深入各大农业扶贫基地进行摸排调查,发放疫情告知书300余份,联合有关部门及乡镇按照上级要求有序推进扶贫龙头企业(合作社)做好复工复产及落实日常防控工作,并开设绿色通道为14家扶贫经营主体解决原材料供应问题,确保了产业扶贫基地在规定时间内全部复工复产。积极推进“六进”活动购买滞销农产品,最大程度降低疫情期间农产品销售影响。联系银行开展多品种的放贷活动,解决企业融资问题。
(八)扎实推进问题整改到位。根据县级整改方案,主动认领了15个整改问题,24条整改措施,并结合本局实际制定整改方案,细化整改措施,按照时间节点已全部完成整改销号工作,建立了整改台账,将长期坚持的措施列入整改工作动态更新,确保整改切实到位。
三、主要典型经验
近年来,我县积极探索各种帮扶模式,梳理了一批扶贫亮点,如:银河镇伍玖诚德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以“统一服务对象、统一提供菌种、菌棒、芦笋苗、统一栽培技术、统一销售,统一扶持方式”的“五统一”管理方式,引导周边65户贫困户参与到公司的生产活动,带动贫困户增收超2.5万元,实现企业、贫困户利益共享。镇禽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公司,依托政府平台,按照“三送三保三有”(即:送种苗、保脱贫、有门路;送技术、保质量、有发展;送销路、保收入、有成效)模式进行产业扶贫,为贫困户送鸡苗、送技术、送销路,逐步形成统一购买鸡苗、统一购买饲料、统一进行技术服务、统一禽蛋销售、统一协调资金的“五统一”发展格局,带动530余户农户从事蛋禽生产经营,年人均增收3000余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98户,实现公司、农户、社会“三赢”。通过这些产业扶贫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为扶贫开发领域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四、下一步打算
一是进一步摸清产业扶贫底数,准确掌握新型经营主体带动情况及产业扶贫项目带动贫困户情况,建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二是进一步强化技术保障,加大培训和技术指导力度,继续深入开展专业人员挂点指导产业发展活动,为产业基地、贫困户提供“点对点”技术指导和服务,不断提升发展产业的能力和水平。
一、强化组织领导
为做好旅游电商扶贫工作,我局召开了专门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旅游脱贫攻坚电子商务工作,成立了由局长xxx为组长,其他业务骨干为成员的的涉旅电子商务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精准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同时,初步拟定了《xxx局脱贫攻坚电子商务工作实施方案》,对工作进行了责任落实,细化措施,为开展此项工作提供了保障。
二、工作开展情况
1、积极引导旅游企业、景区、酒店发展电子商务,持续加大网络营销推广力度。指导旅游企业、景区、酒店建立自身网络销售平台,游客可通过网站平台实现预订门票、住宿、商品。文化旅游公司、旅游开发公司、酒店、民族手工艺品等企业主动与携程、途牛、去哪儿、美团等电商平台建立合作关系,利用大电商平台将博湖的精品旅游产品、线路推广出去。截止目前,旅游景区、酒店通过门户网站和电子商务网上支付平台售票3600余张,预订客房2000余间,销售手工艺品2800余件,实现旅游收入112万元。
2、拓宽旅游农特产品销路,提高旅游产业扶贫效益,我局依托博湖有机生态鱼、辣椒、西瓜、蔬菜等丰富的旅游农特产品资源,积极探索旅游电商扶贫新模式。组织开展了旅游电子商务进农村活动。一是采取以“旅游电商服务中心+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网店”的旅游电商扶贫模式,将贫困家庭作为发展旅游电商的重点,引导贫困户积极开办农牧渔家乐、制作手工艺品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二是推广村企结对帮扶旅游扶贫模式,推行景区包村,旅行社、酒店包户,帮助推销农副产品。鼓励旅游景区、旅游企业、酒店、农家乐为贫困人口提供就业岗位,直接带动就业730余人,间接带动就业3562人。景区、星级酒店优先采购建档立卡贫困村生产的农副产品。星级农家乐通过扩大规模,吸纳农牧民就业,50家星级农家乐直接吸纳贫困人口49人就业,间接带动148名农牧民人均增收3500元。
3、以活动促旅游,旅游带脱贫。坚持“以活动促旅游,以旅游促发展”,积极联合各部门各乡镇策划并实施开展农牧民农副产品+农家美食进景区活动共8场次,通过“5A+”的合作模式,引进农牧民、商户到景区开展经营活动,将博湖县特色农副产品与少数民族餐饮融入旅游产业中,不仅为景区融入了鲜活的产业与动力,满足了游客的需求,而且提供了新的就业岗位与致富渠道,带动了农户、商户人均增收2200元,促进贫困户脱贫致富。通过捕鱼节、美食节、西瓜节、垂钓公开赛等活动促进了景区周边客流量,带动经济消费。今年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61户143人。带动贫困人口就业年总收入35.69万元,人均增收2549.3元
4、精心组织参加旅游电子商务推介活动。按照“月月有活动、季季有亮点、全年无淡季”的要求,突出宣传推介博斯腾5A级旅游景区、美丽乡村旅游点、“农家乐”民俗旅游目的地及体现“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旅游产品和配套设施。积极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组织各旅游企业积极参加xxx会,充分发挥援疆优势,主动赴xxx地宣传推介3次,提升宣传效果。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我县电子商务发展处于初级阶段,电子商务发展环境仍需优化。虽然我县旅游资源丰富,特别是地方特色产业优势十分明显。但是,由于没有依托大量的网商群体和交易规模,电子商务产业链不够健全,网络接入、快递物流、第三方仓储、电子商务金融、培训等支撑不力,与其他周边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不能有效促进旅游电子商务发展。
二是通过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开展脱贫攻坚工作载体较少,带动旅游脱贫成效不够明显。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加强学习培训。积极组织旅游企业、景区、酒店、星级农家乐管理人员学取外地先进经验。通过赴外取经和邀请知名电商专家开展陪训等方式,指导我们开拓思路,寻找合适发展路径。
(二)加大宣传推介力度,营造电子商务发展氛围。利用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等形式,特别是微信等新兴媒体宣传电子商务知识,提高电子商务意识,灌输电子商务理念,加大宣传力度。
(三)切实转变观念。电子商务是新生事物,引导涉旅企业盘点自身资源优势、创新发展模式,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新路子。
一、加强了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业务素质。
在新形势下开展组织人事工作必须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时代要求,为此,我不断加强学习,充实自己。一是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及时参加法制培训的学习和阅读有关资料;二是坚持参加政治学习活动;三是自觉新业务知识,经常为基础干部和教师上培训课,做到教学相长,全年共上课4天。
二、务实工作,不折不扣地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
根据年初的工作计划和目标要求,全年共完成了如下工作任务:
1、对全区中小学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人员清理和编制核定,共清出不在岗人员38人,并对全区教师状况进行了调研汇报,为2010年争取教师编制提供了有力依据。
2、通过向社会公开考试录用了15名农村教师和5名高中教师,及时充实了教师队伍,缓解了师资老化矛盾,操作客观、公正、社会反响好。
3、根据上级要求严格按政策规定审核按收了厂矿子校在职教师84名,退休教师133名,圆满完成了厂矿子校移交接工作,没有出现半点差错,同时还移交了37名杉山籍教师入开发区管理。
4、秉着公正、公开的原则,暑假组织了一次教师岗位调整考试,从农村调整了35名教师进城工作,解决了城区学校师资紧缺矛盾,如华达、华建、二中、三中、二小等学校师资得到了补充,杜绝了人员调整的不正之风。
5、在区委、政府的领导下,主办了第二十三个教师节的大型庆祝活动,评选了70名区级以上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
6、强化了支教政策,今年从城区学校共选拔出26名优秀教师对边远和薄弱学校进行支教,缓解了这些学校的师资压力,缩小了城市教育差距。
7、狠抓了行政人员的岗位培训和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全年共参加省级校长培训5名,参加市级校长培训10人,参加教育部远程教育“校园安全”培训50人,参加小学、初中班主任培训900多人,参加计算机高级培训700多人,参加普通话培训300多人90%以上,达到二级乙等,参加高中专任教师新课程培训400人,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一期,120多名师生参培。发展了学生和教师党员48名。
8、切实做好了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全年共认定教师资格近1000人。
9、认真做好教师职称评审工作,今年共评聘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职称共156人,评聘工作做到“三公开”,阳光行动,教师反响好,全区没有因为评职称不公而发生问题。
10、认真搞好推普工作,组织了全区普通话比赛活动,评出了21名优秀选手,并在市全国比赛获优秀组织奖,娄底三中、四小获创建“市语言文字规范化学校”称号。
11、狠抓了老龄工作两项待遇的落实。全区离退休教师的各项待遇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六个老有”基本落实。成功地举办了第五届老园丁艺术节,参赛人数近400人。
12、关工工作抓到了实处。全区共有300多名退休教师参加了关工委工作。在他们的努力下,全区年年扶助贫困学生2304人,扶助金额达50多万元。家长学校工作有新起色,各学校的家庭教育工作不断推进,在市、省有很好的声誉,兄弟县市多次来我区参观学习。主题教育开展得有声有色,全区举行了“知荣明耻树新风”的主题征文比赛和演讲比赛。并获全国优秀组织奖。关工工作被评为区先进单位。
13、协助彭局长完成了区里安排的建设扶贫任务。为江溪村筹措和协调扶贫经费14.7万元,硬化村级公路1.1公里,维修山塘15口,为村民直接增加收入11万元。区教育局被确定为扶贫先进单位和示范单位。
14、按时完成了其它日常工作和中心工作。
三、勤政廉洁,不断树立自身人格形象。
(一)特色亮点
一是全力完成收入任务,力争实现收支平衡。截至11月底,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5547万元,同比增长23.8%;预计全年能完成人代会批准的目标任务49230万元。到11月,全县一般公共预算实现支出180350万元,同比增长1.9%;预计全年完成支出189000万元,较上年增加15260万元。通过盘活存量、调整结构,努力实现全年收支平衡。
全县基金预算支出完成18329万元,同比增加9522万元,增长108.1%。
二是优化结构,推动平稳运转。坚持“过紧日子、过好日子”,预计全年压减一般性支出10%以上,民生支出占比超过一般公共预算的70%;我县“六保”“六稳”工作有序推进,财政运行良好。
三是全力保障,确保扶贫成效。紧紧围绕脱贫攻坚规划和目标任务,聚集“两不愁、三保障”,科学规划安排扶贫项目资金。截至11月底,2020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总投入6891万元,比2019年增加3884万元,增长130.9%,其中,县级配套资金3181万元,比2019年增加1166万元,增长57.62%,形成财政扶贫资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确保扶贫投入同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相适应,有效保障脱贫攻坚资金需求。
四是主动作为,抓好重点工作。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全力保障重点工作投入,投入肺炎疫情防控资金3344.1万元;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整治资金3989.96万元;乡村振兴12532.44万元;脱贫攻坚县级配套资金3281万元;助力企业发展3463.17万元;入股四川银行5005万元;解决金糖司等企业安置资金1954.5万元;四好公路建设和乡村公路建设资金4199万元;污水处理厂建设资金875万元;乡村文化旅游节(冬季)活动经费和西瑶镇布衣三寨国家AAA级风景区建设资金487.1万元;教育均衡发展基础设施项目资金5271.71万元;安排体育广场、法治广场、公租房一期历史遗留问题资金4764.43万元;机关幼儿园等三个幼儿园建设资金4415万元,卫计妇幼中心建设1102万元,扎实推进全县各项重点工作顺利开展。
五是优化程序,严格投资评审。坚决做到从政府项目预算资料的审查接收、评审人员的安排、评审过程、结论复核,全部通过评审管理程序规范运行,确保整个评审环节的合法合规。截至11月底,共评审项目200个,送审140121.4万元,审定133434.8万元,审减6686.6万元,审减率4.8%。
六是形成合力,常态化资金监管。对我县直达资金分配下达及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动态监控,全面掌握我县直达资金分配下达及使用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截至11月底,我县财政直达资金及特别抗疫国债共分配资金26628.25万元,实际支付24049.5万元,支出进度为90.32%。
七是大力清理,盘活闲置资产。对全县139户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及闲置资产进行清查,共计清查出经营性及闲置资产203处,总价值1.49亿元。并将其中产权明晰、价值1414.58万元的22宗资产,移交农文旅司和国资公司进行经营管理。
(二)各项工作推进情况
一是大力推进脱贫攻坚补短补差工作。共规划实施脱贫攻坚补短补差项目137个,其中安全住房及住房功能改造项目12个,解决建卡户242户615人居住条件,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实施安全饮水等项目55个,受益人口1374户6052人(其中贫困户636户2801人);实施基础设施项目50个,计划完成通组路、产业路、入户路164.9公里,解决3580户17900余人(其中贫困户1124户5704人)产业发展、交通运输行路难问题;开展公共服务设施、雨露计划、扶贫小额信贷贴息、“巾帼行动计划”、“扶贫保”、贫困户公益岗位等项目20个,受益贫困户3544户15748人,扶贫成效显著。
二是持续有序开展乡村振兴。积极配合农业农村、林草等部门争取上级投入,有序开展乡村振兴、现代农(林)业园区建设,安排资金2569万元支持产业发展。
三是切实加强民生保障。截至目前,代缴1.61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金额404万元;代缴1.7326万困难群众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金额173.26万元;安排困难群众价格临时补贴1696.06万元。
四是建章立制,加大盘活力度。在存量资金季报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存量资金管理,实行动态清理和盘活机制。截至11月底,收回存量资金11156.47万元,按原用途保留3034.49万元,统筹使用8121.98万元。
五是扎实有效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进一步提升评价广度、深度和质量,充分挖掘资金使用的最佳效益、最大潜能。2020年选取支出绩效评价项目77个,项目支出绩效评价资金总额5.258亿元。
六是全力推动PPP项目。继续实施教育均衡发展基础设施建设PPP项目(第一期)项目。同时,推动黑水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及乡村振兴(PPP)项目(第一期)规划,争取今年进入财政部PPP项目库,全力争取明年动工实施。
七是及时兑付惠民惠农补贴。2020年1-11月通过“一卡通”发放监管系统,发放惠民惠农财政补贴共41项,发放金额12915.90万元,占到位资金的92.45%。
八是圆满完成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按照省州关于开展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要求,由财政局牵头,协调组织部、档案馆和城南城北社区等部门,于10月底圆满完成15户国有企业560名退休人员(其中:82名退休党员)的总体移交和接收任务。
九是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组织对县属国有企业进行全面清理,分类制定我县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总体规划,提出理顺国有企业监管体制,深化国有企业专项发展具体方案;整合重组农文旅司、南丝路集团和银鸿丝业,改革工作有序推进;投资设立金沙建设投资公司,公司运行良好,已实现利润总额721万元;投资设立宁兴人力资源公司和众诚保安公司,深挖行业发展潜力。
十是严格执行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截至2020年11月,我县公务卡刷卡消费达到1955万元,同比增加526万元,增长36.81%。增长额及增长率均属全州前列。
(三)存在的问题及短板
一是财政支出规模小,财政保障水平低。我县财政一般预算支出规模2016-2018年均为15亿元左右,2019年提高到17亿元;但仍是全州倒数第一,且是全州唯一一个低于20亿元的县。由于支出规模小,县级可用财力非常有限,2020年预计全县可用财力11.94亿元,其中“三保”支出占据了10.51亿元,可用于发展的资金非常少。
二是财政增收乏力。我县的蚕桑、烤烟发展等支柱产业已到达极限,新的稳定的财源未建立,亟需补充。
三是国有企业规模小,融资还本付息压力大,资产分布零散,经营业务单一,参与市场竞争能力差。1-9月增亏企业6户,盈转亏企业2户;减少盈利企业6户;银鸿丝业全年累计借款35615万元,支付利息1544万元难度大。
四是国库对外借款20630万元,全部借给国资公司用于发展县域经济或基础设施建设,短期内无法消化。
五是自2019年四季度以来,400万以下工程纳入政府采购致使我县政府采购工作量剧增,同时采购机构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更是加大政府采购监管工作的难度。
六是上级部门安排工作和下达资金时要求地方财政安排或配套资金,导致地方财政压力过大。
二、2021年工作计划
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减税降费”各项政策,紧紧围绕收入目标任务,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税收征管,努力挖掘增收潜力,严格依法征收;进一步加强非税收入管理,确保非税收入及时收缴入库,努力实现财政收入稳定增长,预计2021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2020年增长6%。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加快支出进度,在确保项目质量的前提下,切实加快项目开工建设和在建项目实施进度,形成更多实物工程量和资金支出量;严格实行直接支付制度,推动财政资金直接惠企利民,保证财政支出稳步推进,确保全年财政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一)具体举措
一是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财政政策体系,围绕县委县政府各项决策部署,聚焦重点区域和重大项目,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同时,指导、督促各预算单位提高项目预算执行率,对前期规划不实、资金对接不精准、实施有困难的扶贫项目,县财政将调剂闲置项目资金用于其他建设进度快、资金需求急的项目。
二是继续推进脱贫攻坚巩固提升,抢抓贫困县2020年全面脱贫摘帽契机,协助扶贫、民宗等扶贫主管部门,积极争取上级加大扶贫投入,创新扶贫机制,扶持优势特色产业,加大产业扶贫力度。
三是认真分析研判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以盘活农村集体土地为基础,围绕现代农(林)业园区建设,支持创建省级、国家级园区,积极争取上级投入,助推乡村振兴。
四是加大政府性资产清查评估力度,做大做强国资公司,力争新增资产20亿以上,增强国资担保能力,为社会发展奠定投融资基础。
五是加大投融资力度,加强与金融机构沟通协调,促进中学分校区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城市建设和康养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六是加快推进黑水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及乡村振兴(PPP)项目(第一期)实施,力争年内进入财政部PPP项目库,2021年3月前挂网招标。
七是精研政策争取项目。重视政策分析研究,细化完善项目储备,加强中央、省、州政策的收集研究,找准新出台的政策对号入座,抓住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点,围绕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引导等领域包装一批有规模、上档次、后劲足的上报项目,力争更多项目列入上级扶持范围。
八是积极对接争取资金。最大力度争取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事业、“三农”、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垃圾处理体系建设、城市建设、农田水利建设等专项资金支持,保障建设项目顺利实施。
九是积极支持烤烟、蚕桑主要支柱产业发展,稳步转变财政支持发展方式,大力提效积极的财政政策,认真落实国家、省州更大规模减税、更明显降费政策,抓好财政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体经济、民营经济发展等各项政策落实落地,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十是牢固树立“过紧日子、过好日子”思想,严格遵照“六保”“六稳”的保障序列安排预算支出,足额预算各项民生和政策性支出,增加对脱贫攻坚、民生、“三农”、科技创新、生态环保等领域的投入,坚决压减一般性支出,严控“三公”经费增长。
(二)工作建议
一、提升精神文化
第一,凡事依靠员工。我们一直认为只有员工才是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是实现精神文化发展的显现者和践行者,因此要组织专门人员进行深入的基层调研工作,征求企业员工对于企业文化发展的建议与意见。在员工意见的基础上归纳提炼总结,形成初稿以后再次发放到基层,由员工进行初稿讨论,之后交企业高层研究。通过数次上下反复讨论酝酿,出台新的文化管理理念。整合讨论企业文化理念的过程,是接纳广大员工集体智慧的过程,也是以文化理念教育员工、加强思想凝聚力的过程。这样的做法,在该公司上下都得到了高度认同。
第二,继承并且创新。企业保留以市场为根本、以顾客为导向、以消费者满意为宗旨的市场理念,在管理理念上则有很大改变,改变后的理念被称为市场化动作、人性化管理。管理上以人为本,将人当作管理第一要素。所有的管理工作都以调动发挥人的能动性为要求,以竞争手段完成人资配置,以收益回报效果确定资金流方向。
第三,坚持制度落实。为了将已经整合完成后的企业文化理念方案落实并弘扬下去,企业开展了广泛的宣传学习活动。如组织征集企业文化管理案例,企业网站、企业报纸等开辟专门的栏目,企业内各基层单位设置企业文化标语牌,组织企业内相关的文化知识竞赛与企业文化演讲活动等。让群体性的宣传讨论活动来加深员工对于企业文化内涵的认同与支持,让文化理念扎根到员思想当中,渗透到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
二、创造管理文化
为使企业更加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更深一层提升企业工作效率,让企业对市场变化有更强的应变能力。该公司以主题管理着手,一直重视提升文化建设中的执行力。在2008年,开始进行两制管理,即是指工作计划制和层级例会制。对各层级作出要求,让其定期召开主题工作例会,进行工作上的协调、沟通与纠错,使工作顺畅进行得到保证。与此同时,上至公司领导,下至普通员工,都应当根据企业总体规划及自身的特点,制定出具体的工作计划,工作计划认真实施,保障企业内所有人的所有工作都能有序而高效地进行。
在2009年,进一步巩固并扩大了文化执行力的效果,首先是加大力度展开学习培训活动,组织建设提升文化执行力的培训班、心得交流会还有相关的考核考试。其次是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舆论宣传。企业内部展开了增强竞争力、提升执行力的讨论活动,讨论主题由各基层自行设计。高层、中层领导率先积极参与,一年内共计组织了六次领导执行能力辩论会。在企业内部刊物上建立了相关论坛版块,发表各类文章近百篇。企业网站也在网上形成了讨论活动,累计发帖数超过1000条。第三是强化管理,落实制度。更进一步完善供应体系管理制度,完善深层分销制度,很好地促进了销售市场的工作开展。对于责任追究工作落实到位,对于因为执行不力而给企业造成损失的员工,加大了处罚力度。这些办法所起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在总体上提升了企业运营工作效率。
在2010年,该企业展开了精细化管理主题活动。首先是应用各种形式,以不同的宣传工具为媒介,展开引导宣传的工作,让广大员工认识到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与重要意义,提升大家实施精细管理的积极性与自觉性。其次,开展广泛的培训工作,让员工学习到丰富的精细化管理相关知识。第三是完善制订精细化管举措。在充分认识到该企业特点,即多单位、多系统、多层次的三多情况后,各基层因势利导,将精细化管理工作放在基层,根据实际、优化流程、明确责任、细化目标。强化了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第四是加强相应的监督考核工作,充分发挥管理职能部门的工作作用,考评督查工作落实到位,使这项工作得到了后续保障,得以深入扎实地完成下去。第五是将媒体舆论的宣传、引导、监督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注意精细化管理中先进事迹和典型案例的宣传推广工作,工作做得不到位的部门和人员要进行曝光性批评。加大全企业的细节执行力度。
在2011年,企业开展了问题管理主题活动,更加注重问题管理责任落实机制,重点解决决策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以期使企业发展更加稳定、健康。因为认识到企业自身的管理实践中,有很多有价值的经验教训,所以注重了管理方法的分析、梳理、提升,逐渐形成了一套有特色有价值的管理经验。再者,向同行业先进企业虚心学习优秀的管理经验,剔除本企业中一些与时展不相协调的工作方法。还有就是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应对问题文化,敢于直面问题,提出问题,并能用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最后,是应当注意建立合理的解决问题的程序机制。
三、构建和谐文化
坚持以人为主体,尽力营建出全面发展、和谐稳健、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首先是着力强化企业内部民主管理,以基层员工为工作重心管理企业。如在2005年进行的员工会议制度改革,就是一项比较成功的举措。在2007年,进行的工会主席直接选举、员工代表与工会主席培训等工作,都为提升民主管理素质奠定了良好基础。还有定期开展的业务技能竞赛、合理化建议展示、明星员工评选等活动,都充分发挥出了员工参加到企业管理活动中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其次是注意创建学习型基层组织,提升员工整体素质,全企业开展建立学习型单位,争当创新型员工的相关活动,典型引路,相互促进,营造出较为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得企业中以学习提素质,以学习促发展的思想已经蔚然成风。第三是以创建新型文明单位为号召,将文化理念系统化、形象化,艺术性地展现给所有员工,不但使企业理念得以传播,而且对员工言行也是一种规范性引导,使员工的文化生活得以活跃,企业观得到陶冶,让企业文化创建和弘扬向纵深方向发展。企业的文工团、文联、歌舞团等利用元旦、新年、妇女节、青年节、七一、国庆节等节日,开展相应的文化活动,第四是照顾企业员工生活,给员工解决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开展领导与员工心连心活动,广大高层、中层领导走到员工家中,了解生活,解决困难,得到广大员工的一致认可。另外,还广泛展开扶贫助困工作,改造员工食堂与宿舍条件,让员工普遍感受到企业的温暖。通过以上种种工作,很好地强化了企业凝聚力,在企业内部形成美满和谐的文化工作环境。
近年来,该局把创建“巾帼文明岗”同单位文明建设结合起来,以“当好红盾卫士,展现巾帼风采”为主线,积极引导和激励女职工爱岗敬业,着力打造法制工商、服务工商、和谐工商、诚信工商,取得了良好的成效。____年该局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文明示范窗口”;女职工××多次被县妇联授予“巾帼建功”标兵;××、××等女职工多次被州工商局和县委、县政府评为“先进个人”;自____年以来该局在全县纳税人评议活动中连续_年_次获评“最满意单位”。
一、领导重视,统一部署,提高创建活动的指导性
按照省妇联下发的《创建巾帼文明岗》文件的要求和部署,该局制定了创建工作方案和措施,成立了由局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副局长××、副局长××、工会主席××任副组长的创建活动领导小组。明确创建人员的工作职责,做到层层落实,分工合作,并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同时要求创建活动要做到五个结合:一是与党风廉正建设相结合,二是与争当排头兵结合,三是与效能相结合,四是与业务相结合,五是以“一化三基”相结合,切实提高创建工作的指导性。
二、以人为本,提高素质,创建“学习型”巾帼文明岗
一是通过组织人员到州级行风建设先进窗口单位参观学习,结合工作实际摆问题、找差距,针对薄弱环节认真加以整改,提高窗口人员的思想和政治觉悟。
二是加强业务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与培训。第一,制定学习计划、确定学习内容、建立学习制度。第二,鼓励工作人员通过参加自学考试及电大授课形式,提高女职工整体文化层次。目前该局女职工获大专以上文凭有__人,占女职工的__%,其中本科文凭_人,在读本科生_人。第三,通过法规考试、业务知识竞赛等岗位练兵活动提高女职工业务技能。去年,女职工麻微代表州、县工商局参加全省工商系统信息中心电脑知识大比拼,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三是开展向任长霞、王瑛等优秀女性学习的教育活动,充分提高了女职工“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意识,思想境界有了很大的提高。
四是鼓励女干部参与系统内外组织的各类学术调研。____年_月,由××撰写的《浅析对市场主体退出行为的监管》和××撰写的《对个体工商户分层分类登记管理的探索》两篇调研材料分获全州工商系统调研材料一等奖和三等奖。
三、转变作风,优化服务,创建“群众满意型”巾帼文明岗
(一)开展上门帮扶,主动为企业服务。为了更好地扶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该局实施了工商联络员制度,变“企业跑工商”为“工商跑企业”、变被动应付为主动服务。局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监管股女股长××率先垂范,带领股室的两位女职工到县邮政局和××电力集团等企业上门进行年检,仅一天时间就完成了__户企业的年检任务。
(二)实施注册登记绿色通道,为群众企业提供便捷服务。
注册登记大厅现有干部_名,其中女干部_名,占总人数的__%。为了树立良好的服务形象,注册窗口全体工作人员实施规范着装、挂牌上岗、微笑服务、文明用语的同时,结合我县是苗族聚居县的实际情况,实行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双语(普通话及苗语)”服务的制度。工作中还要求工作人员做到一张笑脸相迎、一杯茶水解渴、一声问候暖心、一张椅子让座,让每一位经营者都能满意而归。在服务中向社会公开办事承诺,公布举报电话,自觉接受社会的监督,不断提高服务效能。在非工作日和休息时间,还试行“预约服务制”。
____年__月__日,个体户××先生来工商局办理注册登记,由于其资料不全,不能办理执照。但是黄先生又必须要在当日把营业执照办好,才能赶到××办理__日的最后一批银行贷款,否则其企业无法按计划运营。黄先生把全部资料准备完后已经是当天深夜__时多了,工作人员××接到电话后,二话没说就把孩子丢给正在熟睡的丈夫,披件风衣就迎着刺骨的寒风直奔单位。审核、签字、盖章、打印……凌晨_点多钟,当接过××职工手中的营业执照时黄先生激动说:“感谢您为我赢得了时间、赢的了第二次就业机会……工商局真是我们个体私营企业户的贴心娘家!”
(三)真抓实干,为消费者保驾护航。为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该局在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城乡结合部、社区等新设立__个投诉站,积极为消费者服务。近年来,消委的女职工们在局领导的指导下,积极为消费者排忧解难,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__万余元,获消费者赠送“公道维权、为民解难”等牌匾、锦旗__余幅,赢得 了群众的赞誉。
四、关爱社会,解难济困,创建“爱心型”巾帼文明岗
该局“巾帼文明岗”创建活动结合“扶贫济困”、“关爱弱势群体”等精神开展了系列关心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活动:积极参加县里组织的做好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工作,共为___名下岗职工办理了证照,减免相关费用__万余元。通过联系企业,帮助___名下岗职工、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__户“零就业”家庭通过该局“绿色服务通道”实现了就业、再就业。____年_月,通过捐款和缴纳“特殊党费”等形式支援贫困学子及某省汶川地震灾区现金物资总额累计达__万余元,同时组织发动××*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__家民营企业为灾区捐赠物资现金达___万元……
五、爱岗如家,团结进取,创建“和谐型”巾帼文明岗
机关办公条件较差,前来办事的人多,卫生环境维护难度大,该局充分发挥女同志讲卫生、爱整洁的习惯,倡导职工爱岗如家,从小处着手,从本科室着手,规范公共环境管理,保持环境整洁,实施节约化办公,引导全体干部职工养成维护整洁环境的良好习惯。
近年来,我区立足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市场优势,深挖发展潜力,积极探索乡村旅游发展新路子,以“农家乐”为核心的乡村旅游已初见成效,为农民创造了致富增收平台。为了进一步加快推进全区乡村旅游业健康有序发展,促进我区乡村旅游业向更高层次迈进,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意义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是加快城乡经济统筹发展、实现产业联动和以城带乡的重要途径,对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增加农民就业机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满足多元化旅游消费需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发展乡村旅游,开展乡村观光、休闲、度假和体验性旅游活动,对于调整我区旅游产业结构、丰富和优化我区旅游产品、增强旅游市场竞争力以及保护生态环境、弘扬民族文化都将发挥积极作用,也有利于我区“农业突破”战略的有效快速实施,进一步促进全区农民增收致富、农村繁荣和谐。
二、发展乡村旅游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我区城郊型农村实际和旅游市场需求出发,发挥旅游产业的关联带动作用,以培育乡村旅游产业为主要任务,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农民自愿,管理规范,突出特色”方针,不断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丰富乡村旅游产品,优化乡村旅游环境,形成集农业开发、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景区,促进乡村旅游向市场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应坚持的基本原则是:
1、坚持政府主导原则。通过各乡镇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强对乡村旅游建设的统筹协调和引导扶持,形成多层次协同推进、社会各方参与的发展格局。
2、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原则。紧密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和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精心编制乡村旅游示范点的发展规划,做到既具科学性、前瞻性,更具可操作性。3、坚持抓点带面、整体推进原则。把示范引导和全面推广结合起来,建立示范点,重点扶持,以点带面,促进全区乡村旅游的整体发展。
4、坚持因地制宜、体现特色原则。结合实际,科学规划部署,合理开发,在乡村旅游项目的民俗性、亲和性、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多样性上不断创新。
5、坚持优化环境,持续发展原则。在利用和开发农村旅游资源的同时,要加强对生态环境、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俗文化的保护,坚决避免因盲目发展、统筹不够和低层次开发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
三、发展乡村旅游的目标
加快全区乡村旅游建设,通过3年-5年时间实现以下目标:
1、到2012年,全面建成赵家塬、塬畔、孟家塬3个特色鲜明、功能齐全、交通便利、服务配套、环境优美、吸引力强、受广大旅游者欢迎的观光旅游、度假休闲的乡村旅游示范村,带动全区乡村旅游快速发展,使全区“农家乐”旅游经营户达到150户以上。
2、到2015年,全面打造成赵家塬、塬畔、孟家塬三大片区乡村旅游发展格局,即:以王家河沟和小河沟两条流域环绕的、以景区式特色旅游为主的赵家塬乡村旅游片区;以市人民公园为依托的人文景观和设施种植养殖等观光农业旅游为主的塬畔乡村旅游片区;以孟姜故里2000亩山地桃子林为依托的生态景观旅游为主的孟家塬乡村旅游片区。使全区“农家乐”旅游经营户达到300户以上,乡村旅游就业人员达到5000人。
3、乡村旅游项目得到不断提升和完善,基本形成种类丰富、档次适中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和特色突出、管理规范、富有活力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形成连通城乡的旅游市场,成为区内旅游市场的重要支撑体,满足旅游消费需求。
四、发展乡村旅游的工作重点
1、科学编制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区文体局要深入调查我区乡村旅游特色资源,借鉴其他县区经验,聘请有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和专家,高起点、上档次、有特色地编制我区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王家河镇政府、乡政府、黄堡镇政府作为发展乡村旅游的责任主体,要把发展乡村旅游提上重要议事日程,把乡村旅游的发展纳入我区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小城镇建设规划总体布局中,通盘考虑,认真做好本辖区的乡村旅游规划设计,对区上确定的示范点,要认真调研,充分论证,着力抓好规划实施工作。
2、加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建设旅游景区的要求,对乡村旅游点进行建设和改造,完善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改善环境,提高整体服务水平。农村沼气、乡村道路、人畜饮水、乡村清洁等支农工程项目要向发展乡村旅游的村组倾斜,推动乡村旅游开发项目与各种支农资金挂钩。重点是优先解决乡村旅游点的道路交通建设;加强农村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加大垃圾和污水处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推进发展乡村旅游的村组硬化、绿化、美化工作,指导乡村旅游点房屋外表改造和标牌、标识规范设置;改善乡村医疗卫生和文化条件。
3、强化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依托地位条件、资源特色和市场需求,采取景区带动、公司+农户、综合开发、整村推进等方式,加强城郊休闲度假、生态农业观光、民俗风情体验等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产品开发,要拓展和提升“农家乐”发展水平,突出乡村生活特点,营造乡土文化氛围,努力打造“一乡一景、一村一品、一家一艺”品牌,提升餐饮观光、休闲娱乐型乡村旅游品味和服务水平,增强亲和性、知识性、参与性。要挖掘传统民间文化遗产,对剪纸、刺绣、泥塑、草编、农家画等民间工艺美术精度包装,不断丰富民俗文化旅游产品。
4、推进乡村旅游的规范管理。以“农家乐”为主,实行分级管理,统一建立农家乐档案,完善一条龙服务体系,实施市场运作,信息共享,城乡互动,实现乡村农家乐的科学化管理和可持续发展。要加强对乡村旅游经营环境、接待设施设备、接待服务和经营规范化管理,建立和实施乡村旅游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主要消费环节的服务规范和安全标准;要加强安全、物价、市场秩序、食品卫生安全等方面的管理。区文体局要尽快制定区《农家乐服务管理办法》、区卫生局要制定《农家乐食品卫生监督办法》,王家河镇、乡、黄堡镇要组织成立农家乐经营协会,加强自律,规范管理,进一步提升我区乡村旅游发展水平。
五、发展乡村旅游的保障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区上成立由区政府分管区长任组长,区发展改革、财政、农林、城建、水务、交通、人劳、文体、卫生、工商、环保、国土、质监、信用联社等部门和各乡镇政府负责人为成员的区发展乡村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落实乡村旅游建设工作,要成立乡村旅游工作领导机构,制定工作计划,及时解决乡村旅游发展中的有关问题,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农民的积极性,认真做好乡村旅游的组织发动和建设工作。
2、加强协调配合。发展乡村旅游,要充分发挥各有关部门的职能,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发展改革部门要把乡村旅游示范村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旅游项目建设纳入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统筹安排;交通部门要会同旅游等部门摸清乡村旅游道路状况,制定建设和改造计划,优先解决交通干道、乡村旅游点的道路交通问题;城建等部门要指导乡村旅游示范村房屋外表改造和标牌、标识规范设置,全面推进旅游村镇建设;环保部门要加强乡村旅游景区及周边的环境治理;扶贫部门对发展乡村旅游的村组要给予扶贫项目和资金倾斜,推动扶贫资金与乡村旅游开发项目挂钩;农林部门要把乡村旅游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整体布局,整治村容村貌,优先扶持乡村旅游示范村沼气项目建设;林业、水务、电力、广电和信息等部门要结合部门职能,着力改善乡村旅游点的生态环境、饮用水、供电、通信等建设。其他部门要根据各自的职能,积极支持乡村旅游快速发展。
2011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财政局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财政工作目标,积极主动应对金融危机给我县带来的冲击和影响,积极进取,开拓创新,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就县财政局2011年财政工作和2012年工作计划作简要交流汇报。
一、2011年财政工作情况
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了6.38亿元,同比增长18%。分系统完成情况是:国税系统完成2.32亿元,同比增长19.7%;地税系统完成2.86亿元,同比增长24.8%。税收收入完成57431万元;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90%。全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0.52亿元,高于全县财政总收入4.14亿元,同比增长35.9%,充分表明我县争取到了上级较多的资金支持。具体做好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积极培植财源,狠抓收入征管,确保了全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财政同步增收;二是不断优化支出结构,加快公共财政体系建设,进一步保障和改善了民生;三是加大财政支农力度,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大力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四是加大财政改革力度,完善财政管理体制,进一步提高了科学理财水平;五是加强财政监管,严肃财经纪律,进一步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二、2012年财政工作打算
2012年全县财政总收入任务将按照市财政局统一安排完成。为确保完成财政各项目标任务,我们将采取以下几项主要措施:
(一)深入挖掘财政增收潜力,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
认真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总体部署,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一是不断规范财税收入的征收管理,不断完善税收监控体系,加大花炮、煤炭等传统支柱产业对财政增收的贡献;二是强化财政扶持机制,不断加大支持项目建设力度,加快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招商引资,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对重点领域的投资力度,促进重大项目加快竣工、投产,发挥项目投资效益,大力支持重大项目的建设,以大项目促大增收;三是不断完善融资平台,整合财政信用担保资源,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援助,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四是大力支持旅游开发,大力建设“一山一洞一故居”,促进旅游消费,做大旅游产业,实现“旅游旺县”;五是扩大就业和促进创业,继续对工业园区企业招收员工进行免费培训,对下岗失业人员、外出务工农民和退役士兵的职业培训进行补助,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力度,进一步扩大小额担保贷款规模,鼓励和促进创业;六是扩大和促进消费,认真落实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等政策,及时审核兑付补贴资金,并积极推广家电以旧换新工作,扩大农村消费;七是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将住房保障所需资金纳入年度预算安排,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推进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
(二)深入打造“建设性财政”,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积极实施“四大战略”,加大“经营财政”的力度,在抓好“吃饭财政”的基础上,打造“建设性”财政,加快提升土地运作、资本运作的能力水平,为城市转型筹集更多资金;准确把握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积极向上争取资金;进一步完善信用担保体系,支持筹融资平台、担保平台、地方银行的发展壮大;加大土地经营使用权、国有资产经营处置权等公共资源经营力度。
(三)深入推进“民生工程”实施,促进民生保障水平提高。
重点围绕十个方面实施好56项公共财政政策,一是足额落实好民生工程各项配套资金,并确保及时拨付到位;二是加大财政对教育、卫生、就业、住房及社会保障的支持力度,大力完善覆盖城乡的财政社会保障网络,实现“幼有所学、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居、危有所扶、困有所济”;三是大力支持旧城改造、城市垃圾和污水处理、环境保护工程等,为百姓建设一个幸福和谐的美好家园。
(四)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大“三农”投入力度。
突出抓好四项工作:一是完善和强化惠农补贴政策。进一步完善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政策,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并加大生猪、油茶生产等政策扶持力度。二是夯实农业基础设施。做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不断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增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三是促进现代农业建设。进一步整合支农资金,支持现代农业项目和农业产业化“双十双百双千”工程,着力将宏明食品、春来食品、天绿现代农业园、红鲫鱼、长平黑山羊等打造成省内外知名品牌,加大财政扶贫开发投入,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四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完善和落实农垦企业“两田制”,同时,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重点扶持小城镇建设,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
(五)深入推动财政各项改革,促进财政收支管理规范化。
一是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深化以规范支出管理为重点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推动部门预算制度改革,深化执收执罚部门收支完全脱钩管理改革,不断完善全县所有部门的收支管理;二是推动公务卡管理改革,不断规范公务消费支出管理;三是深化乡财县管乡用改革,完善财政惠农资金“一卡通”拨付制度,不断规范乡镇财政收支管理;四是深化政府采购管理改革,完善招投标管理制度,不断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为政府节约更多的资金。五要稳步实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要妥善处理各方面关系,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有序推进。
(六)深入开展财政监督检查,促进财政管理水平提高。
一是强化财政监督检查。认真实施《省财政监督条例》,完善和创新财政监督检查方式,建立健全覆盖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要加大专项投资监督检查力度,重点加强对扩大内需、国债等新增投资的监管,开展非税收入征缴和财政票据管理情况专项检查,并认真开展好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二是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办法,加强财政支出绩效管理,按照“先简后繁、先易后难、由点及面、逐步推开”的原则,扎实开展绩效评价工作,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三要建立健全“小金库”防治的长效机制。要巩固“小金库”治理成果,按照《省关于建立和完善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的意见》的要求,坚持“标本兼治、纠建并举”的原则,结合实际制定出操作性、制约性、威慑性强的具体措施,建立和完善“不愿、不能、不敢”设立“小金库”的长效机制,实现“彻底清理‘小金库’”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