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教育管理

时间:2022-02-19 17:30:51

导语:在教育管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教育管理

第1篇

【关键词】管理;教育管理;理念

【中图分类号】G201.2 【文章标识码】D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7-0132-01

管理是“这样一种活动,即它发挥某些职能,以便有效地获取、分配和利用人的努力及物质资源,来实现某些个目标”;管理是“为在集体中工作的人员谋划和保持一个能使他们完成预定目标和任务的工作环境”;管理是“以最少的时间、金钱、原材料或最少的劳累为代价”来达到目标。理念是看法、思想、思维活动的结果,行动的先导。没有理念创新,改革就不能向前推进,事业就不能向前发展。然而理念的创新,既是教学改革的总结与需要,也是各时代教学理念的继承与发展。管理理念是组织在运行过程中指导管理活动的信念及秉承原则。是管理者对管理所持的信念和态度,是对管理的理性认识和理想追求。科学的管理理念是科学治校的先导。教育管理本身不是目的,而只是一种手段,其目的归根结底是保障全体公民的受教育权利,并为实现国家的教育理念,促进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创造条件。这些管理者为学校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做着积极的工作。那么如何在不断加强学校的硬件建设,即改善办学条件,整顿校容校貌的同时,更好地提高软件水平,使学校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我认为教育管理者应树立以下四个基本理念。

一、学生是学校发展的基础

根据顾客是上帝的理念。没有学生的学校是不存在的,所以学生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这是教育管理者必须树立的根本宗旨。应当把千方百计管住学生的观念转变为想方设法为学生服务,其中包括提高教学质量和改善教学管理等各个环节。如今有许多学校因为招不到学生而关闭,而有的学校却挤破了门,问题就在于学校是不是为学生负责,真正培育出合格的人才来。

后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师和学生是对话的交互主体,倡导教师和学生发展平等的对话关系,通过对话,“学生的老师”和“老师的学生”之类的概念不存在了。在对话过程中,教师时而作为一个教育者,时而作为一个与学生一样聆听教诲的求知者;学生也可以作为教育者;他们共同对求知过程负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由英国职业教育的宗旨决定的。反映在教育观念上,提倡个性充分自由地表现和发展,鼓励学生表现出与众不同的个性,在学术上标新立异,他们认为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使学生通过思考已有的各种知识,发展理解力、判断力和独创精神;重视心智的发展在于知识的获取;发展学生的理性精神,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反对学生把知识看作是无需证明就理所当然地加以接受的教条。以学生为中心,更强调学生团队活动与群体组合。合作是最有效的互动方式,合作型交往,学生在认知、情感、个性诸方面将得到全面发展。

二、学校发展的关键是教师

教师是向受教育者传递人类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专业人员,是人类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桥梁和纽带,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政府和学校的要求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创造性地贯彻执行教育教学计划,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从而为社会培育合格的公民。

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教学,而教学的主力和功臣是教师。教师是知识分子,享受国家公务员的待遇和教学津贴,教育岗位上的教师在领取工资和奖金的同时,也有丰厚的教学津贴,所以,教师的收入高于管理者,这是十分正常的。激励和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倡有教学资历的管理者抽时间担任兼职教师,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优质地完成教学工作,这是教育管理者的重要责任,也应是教育管理者需要树立的基本观念。教师有知识分子和干部的双重身份,教师和管理者在同样享受工资及奖金的同时,应当额外享受超课时的讲课津贴,这是正常的,因为尊师重教就是尊教重师。

三、教与学应融为一体

教学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教,一个是学,“教”是对教师提出的,“学”是对学生提出的,所以教学永远是教育工作的第一线,教育管理者必须明确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它们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学生管理是教务管理工作的中心任务之一,不能有任何脱节,这是教育管理者的基本常识。如学籍管理、学生成绩和档案的管理等。

教育系统的一切管理活动,都是为教育教学第一线服务的,学生管理也不例外。科学有效的学生管理,有助于维护正常的学校教育教学秩序和学生生活秩序,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科学有效的学生管理,能够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更自觉地投入到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去,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会大幅度滑坡,国家的教育目标就难以实现。从某种意义上讲,科学有效的学生管理,是教育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支撑,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石。

四、后勤是教育管理的保证

后勤工作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教学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是保证学校安全与稳定的重要环节,是学校实施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重要阵地。当前,学校后勤工作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学校教育教学和后勤保障管理工作相辅相成。良好的教育资源不仅体现在学校的办学水平与教学质量上,还应体现在学校教学设施的完善、育人环境的优化和全面、科学、高效的后勤保障服务上。食宿问题历来是教育管理者的大难题。后勤工作要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是头等大事,防止食物中毒,避免各种伤害和各种事故等是重中之重。

总而言之,抓好学校后勤保障与管理是具体的科学发展实践。学校后勤工作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这项工作又赋予了新的内涵、新的使命。

【参考文献】

第2篇

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探讨

批判性思维相关影响因素的思考

部队通科军医职业素质构成研究

眼科开展案例教学法学生调查问卷分析

药学类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不断改革探索培养卓越拔尖创新医学人才

骨科临床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探讨

优化三个效能载体提升高校内涵建设水平

医学生“职业身份形成”教育方法探析

科研机构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对医学本科生科研创新活动的指导及思考

基于专利分析的科技创新发展态势分析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研究生“双轨合一”培养制度的实践分析

医学双语教学师资培训的实践与思考

调整卫生总费用结构降低个人卫生支出比重

在公共卫生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长学制医学生全程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探讨

“互联网+”时代心血管病学教育新模式探索

构建药学专业实验教学新体系培养创新型药学人才

当前国内外医学教学改革的现状比较分析

医学院校医疗保险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药剂学理论教学改革的思考

北京某三甲医院管理人员出国培训意向调查分析

从学情调查探析高教改革的若干细节问题

加强小儿神经内科专业研究生临床思维的培养

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探索与实践

神经外科精准定位技术的规范化临床教学模式实践

临床医学专业教育认证制度是国民健康的基本保障

以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为契机推动医学教育内涵发展

医学教育课程考核题库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专科医院手术室实施专科护士分组管理的方法及效果

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临床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

医学学位培养点评估常态化机制建设研究与实践

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现场实习满意度调查与分析

《医学教育管理》第一届编委会第一次会议隆重召开

实施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积分管理的现状分析

对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思考与体会

PBL联合CBL教学法在脊柱外科生产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在三级综合医院做好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工作的实践体会

对外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进行规范化培养的实践性探索

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制度改革带来的困惑与挑战

发挥高等医学院校优势开展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继续教育

以临床医学专业认证问题导向持续改进医学院校教育管理

学研教协同的TBL教学模式在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应用探讨

应用德尔菲法构建高校继续教育培训项目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某三甲医院主诊医师负责制实施前后医生工作满意度比较研究

典型病例结合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法在内分泌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第3篇

夏军在《中学教育管理问题探讨》中指出了现在中学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现在一些教师不能做到与时俱进,不能适应现实的要求,存在着“闭门自守”、“固步自封”的思想和做法, 观念陈旧阻碍了学校的健康发展。并且在取得一点小成就的同时产生了“骄傲自满、自以为是”的心态。在这样的心态影响下, 工作作风虚浮问题就必然出现,如“软、懒、散”现象,备课、上课不认真,甚至有的教师不备课就上课,早来晚走等现象屡屡出现。并且在管理上,制度老化不能适应新的办学思想,难以发挥制度的效益性;内部管理体制僵化又难以有效地进行全方位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学校不同程度存在着管理体制不健全,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水平不高,部分工作存在着“无法可依”现象。即使有规则的一些工作,由于管理落实不到位,也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

傅金福在《试论中学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指出,学校对青年教师的激励不够,有些老教师耍老资格,对青年教师的信任不够,不能够放开手脚让他们自己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当中。严重制约中学适应社会要求的快速发展。中学要解决根本性的问题,我们认为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人翁精神,教师在学校中的主导地位,群策群力,确定“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科学育人” 的思想,实施三大策略,切实提高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

赵爱娥和刘成壮在《人本理念——对中学教育管理的思考》中指出中学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1、违背个性发展的量化管理手段。升学率、教师工作成效、班级之间的孰优孰劣甚至学生的品德这些都要进行量化管理,这样的制度背离了教育的目标,为达到量化管理的要求,学校之间硬拼升学率,使教育出的部分学生高分低能,而在升学考试中被淘汰的学生却因缺乏基本的素质教育而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量化管理忽视了教育是一项特别需要教师创造性劳动的事业,仅仅视教师为执行命令的工具,无意调动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致使很多教师教学方法陈旧,教育过程中为了达到符合更高的量化标准,颠倒了人和教育的关系,课内一味满堂灌,课外还有无休止的辅导班和越负荷的作业题,这种违背教育规律的教学行为严重影响了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危害着学生的身心健康。2缺乏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在管理上,制度老化不能适应创新教育思想,难以发挥制度的效益性;内部管理体制僵化,又难以有效地进行全方位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学校不同程度存在着管理体制不健全,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水平不高,部分工作存在着“无法可依”现象。即使有规则的一些工作由于管理落实不到位,或者实际操作有难度,也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存在着制度归制度,行为各干各的“表面制度化”现象。

综上所述,现在中学教育管理中出现了一些鲜明的问题,1、领导阶层不能做到与时俱进,观念守旧,阻碍了中学教育管理的发展。2、教师容易产生骄傲自满的心理,老教师对新教师不信任,容易形成恶性循环,使学校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阻碍学校教育的发展。3、管理手段量化的不合理。升学率、班级之间的优劣等都被列为考核的范围,而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对学生对社会都是不负责任的表现。4、管理制度缺乏人性化。管理制度一味的守旧,做不到以人为本,一方面是以生为本,一方面是以师为本,两方面都没做到。

面对中学教育管理中的这些问题,作者提出以下建议,1、拓展视野,转变教育观念。无论是领导阶层还是教师,都要转变教育观念,在转变过程中遵循科学的方法,做到循序渐进,与时俱进。2、注重学校文化的建设。学校文化的建设要全校的师生一起努力,学校文化是学校在建立和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学生与教师、学校与社会的互动,形成某种共同的价值观和传统,并对全体成员产生一定约束力和道德力量,影响人们的思维、情感、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 3、人性化、民主化的管理。学校要做到以人为本,对教师要以师为本,对学生以生为本。教师要做到以生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能一味的追求升学率,而忽视了教育的目的。管理者要听取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建议,做到校务公开,加强学校民主管理,让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工作中来。

参考文献

[1]夏军.中学教育管理问题探讨[J]

第4篇

关键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改进

我国现行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在提高会计人员道德水平、业务素质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仍然存在诸多不足。本文提出几点建议,以对改进我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有所裨益。

1教学内容应突出重点

财政部1998年颁布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会计理论与实务;财务、会计法规制度;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其他相关知识;其他相关法规制度。笔者认为,作为正式教育的补充形式,继续教育应该分阶段突出重点,在各阶段重点安排讲授会计人员当前最迫切需要的知识。继续教育属于在职培训,会计人员不可能抽出大量时间参加培训,所以培训时间一般只有3~5天甚至更短。要想在短短几天之内面面俱到,要求他们掌握各方面知识显然是不现实的。而且,人们对强制性学习往往带有抵触情绪,特别是对那些不能立即见成效的知识。所以,在规划各阶段的教学内容时,应重点安排某一方面知识的专题培训。

在现阶段,应重点安排会计准则和制度的培训。我国自1992年实行“两则”、“两制”改革以来,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适合我国国情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体系。这些准则和制度能否发挥预期的作用,关键在于它们能否在实际工作中得到有效执行,关键在于会计人员能否扎实地掌握它们。据统计,我国只有47%左右的会计人员接受过中专以上的教育,很多人是“半路出家”或跟着师傅学的。很多人不了解准则和制度到底为何物,或者不知道有无新准则和制度颁布。而且,囿于自身的能力,他们很难通过自学真正理解准则和制度,特别是带有原则导向性质的会计准则。这无疑会严重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所以,应该专门安排系统的准则和制度的培训。这是会计人员目前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国完善会计准则制度体系、提高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的迫切需要。

2教学形式应多样化、现代化

根据《规定》的要求,我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由各地财政部门统一组织,由其指定的培训机构负责具体的培训工作。目前,各培训机构普遍还是采取传统的单向面授的教学形式(教师讲,学员听),这种教学形式往往让人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影响培训效率,因为培训效果的好坏关键在于能否激发学员的学习动机和浓厚兴趣。因此,有必要对教学形式进行改进。作为实务工作者,会计人员在日常的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工作中必定会遇到诸多问题。因此,可以考虑采取互动的教学形式,由学员将自己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反馈给授课教师,教师整理后分成数个知识体系进行讲解。在课堂上,应鼓励学员积极主动地与教师交流、探讨。这种教学形式能开拓学员思维空间,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另外,还可以引进案例教学。针对某些方面的知识,教师搜集相关的真实案例,以这些案例为主线,启发和引导学员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融合。譬如,我国和美国近年来发生了众多的财务舞弊案。这些案例有许多共同点,如舞弊手法主要是钻准则或制度的漏洞,或是直接违反相关准则或制度。教师可以结合准则或制度进行讲解分析,从而使学员更好的理解准则或制度出台的原因、背景、意义等。

此外,传统的集中面授的教学形式往往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由于培训时间的紧迫性和培训地点的紧缺性,培训工作往往进行得很仓促,难以进行系统、深入地教学,进而影响教学质量。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成为一种较为流行的教学形式。这种教学形式突破了传统的面授形式受到的制约,能够随时随地的组织培训。现代远程教育的学习模式一般有:函授学习;电话会议形式学习;有线电视形式的学习;电教录像形式学习;卫星传授电视接收形式的学习;计算机为主的学习;网络为中心的网上教育。其中网络教育是目前最有效率的远程教育形式。这种教学形式不仅可以模拟传统教学,而且能弥补后者的缺陷。比如,网络教学的信息含量和信息的及时性是传统教学所不能企及的。另外,网络能搭建一个很好的互动教学平台,而且这种互动具有高效性和及时性的优点。在有条件的地方应该大力推广这种教学形式,使之成为会计继续教育工作的强有力的引擎。

3应强化企、事业单位管理当局对会计继续教育工作的支持力度

前已述及,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属于在职培训。培训工作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会计人员所在单位的日常工作。因此,会计人员所在单位的管理当局对继续教育工作的态度往往关系到此项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并取得满意的效果。因为担心本单位正常经营管理工作受到影响,管理当局往往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持消极态度。他们往往把会计人员接受培训的支出当成一种额外费用,并错误地认为多参加或少参加一次培训,对本企业无多大利害,没有把培训工作提高到应有的认识高度。据统计,有些地方的会计人员培训面仅有50%左右。因此,有必要强化管理当局对此项工作的支持力度。

3.1可以考虑通过立法或颁布行政规定,强制性要求各单位的管理当局支持正常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

这一点在我国各类会计法规中鲜有提及,这无疑会极大地影响《规定》的落实,进而影响我国会计人员的素质。在强制要求管理当局给予支持的同时,应区别其支持的程度而分别给予相应的惩罚或奖励。譬如,可以将管理当局对继续教育工作的支持及取得的绩效作为进行发票管理评级、营业执照年检、贷款证年检时的一项考核指标。

3.2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宣传力度

会计工作作为企、事业单位管理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其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一个单位的绩效的优劣,而会计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取决于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从短期来看,继续教育工作可能会暂时影响一些工作,但从长期来看,训练有素的会计人员将会给单位带来更大的管理效益。因为在继续教育方面的投入是一种资本化投入,而不是费用支出。我们应该通过宣传,让管理当局树立起这种思想。我们很高兴地看到,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很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培训工作,他们的一些经验是很值得我们借鉴和推广的。

4应采用层次化教学模式

接受继续教育的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其对继续教育的要求也不相同。在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中,针对不同层次水平会计人员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实行分层次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培训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认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把会计人员分成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以确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形式。

初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对象包括已取得或受聘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职称)或已取得会计证但尚未取得或受聘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职称)的人员。初级会计人员主要从事具体业务的操作和处理,因此其教学目标应设定为:掌握一般的财务会计理论和实务,能规范的编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报会计报表和处理其他具体业务。中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对象包括已取得或受聘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职称)以及具备相当水平的会计人员。中级会计人员一般是会计部门的骨干或主管,负责会计系统的组织管理和和协调与其他部门的关系,因此其教学目标应设定为:较为系统地掌握会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理解并能正确执行有关的会计法规制度,熟练的进行企业会计制度设计,分析解决重要的财务问题。

高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对象包括已取得或受聘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职称)以及具备相当水准的会计人员。他们一般处于较高的管理层次,参与企业的财务决策和经营管理决策。因此其教学目标应设定为:较为系统地掌握财政税收、金融证券、管理理论和专业知识,对国家当前的产业政策和金融财经法规有着深刻的理解。

5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文化的一部分,是长期会计工作实践中凝聚的道德观念、道德心理、道德准则,人生理想等的总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它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而职业道德的丧失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

我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观念淡薄,诚信丧失,违背准则、弄虚作假之事时有发生。在国家、社会公众利益和单位利益发生冲突时,不能坚持原则,甚至共同作弊,为违法乱纪活动出谋划策,直接参与伪造、编造虚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还有的会计人员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膨胀,丧失了最起码的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利用职务之便追求私利、监守自盗。有些单位的诚心道德完全丧失,肆无忌惮地编造虚假会计报表,欺骗社会公众。近几年的会计造假案屡屡发生,以致出现会计诚信危机。这些问题都表明,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继续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重塑会计诚信,已是当务之急。

现阶段我国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可初步归纳为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八个方面的内容。

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中,应把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灌输其中,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使会计职业者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参考文献

1孙利沿.提高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教学质量的几点尝试[J].北京财会,2003(5)

第5篇

1.1现代教育改革需要引入信息技术

现代教育改革的发展,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为我们教育事业服务。所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为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做贡献,是现代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

1.2提高教育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充分利用信息“高速公路”,通过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等廉价的、方便快捷的信息化手段,可以及时的、准确的传输信息,使学生和教师能够通过多种渠道获得所需要的信息,并且能够及时的反馈。

1.3有利于完善教育评价方式

学生可以通过输入自己的学号进入评价系统,对各个科目的教师进行评价,书写评价意见和建议。计算机自动的整合相关信息,并将相应的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教师,这样教师才能够根据学生的要求及时改正自己教学工作中的不足,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对师生之间的感情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1.4可以减少人力、财力和物质的消耗

教育管理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员参与,随之带来了资源浪费和物质消耗严重等问题。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引入信息化技术,可以减少人力、财力和物质的消耗。比如传统的学生入学信息的采集,大多是采用教育管理部门的人员到各个院系登记书写学生信息,收集回来之后,再统一的整合在一起的方法。

2教育管理工作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学校教学管理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但由于学校和地方的差异,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首先表现在学校相关部门的信息化认识程度上,许多教育管理工作者都认识不足。其次,相应的硬件设施和应用软件发展不平衡,大多数学校都存在这个问题。最后是教师信息化水平普遍较低,大多没有经过专业的信息技术技能培训。

2.1对教学管理工作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教学管理工作信息化是日常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关系到教学生活的各个领域能否顺利进行,我们教学管理工作者应该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充分的利用信息化技术。可是实际上,相当一部分学校仅仅停留在初级层面,认为教学管理信息化就是办公室内有几台电脑,平时用于统计学生信息和处理日常文件等等。

2.2信息化硬件和软件发展不平衡,导致效益欠佳

目前,学校的信息化投入主要是在教师教学上面,一般教室都配有计算机多媒体。学校里面的计算机主要是为了满足教学的需要,学生接触信息技术主要是在信息课上面,使学生不能独立的利用信息化技术。

2.3师资力量薄弱,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不足

现在学校教师队伍信息化水平差异很大,有的教师以为信息化技术只需要会用电脑,教学管理人员使用计算机只是停留在简单的文字操作上,对于学生和教师的相关信息,仍然是通过手工采集和整理,对于复杂的信息符号、表格和文档等更是一筹莫展。

3教育管理工作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对策

3.1转变教育思想与观念,提高认识水平,树立现代化教育管理理念

学校各级部门应该充分认识到教育管理工作信息化带来的好处,加强信息化宣传力度,努力营造信息化技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氛围,使得教育管理工作者树立信息化管理理念。例如,学校图书管理部门,可以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时刻强调信息化管理,每个月组织部门人员学习信息化技术,开展信息化技能比赛。定期总结自己的工作内容中,有哪些方面可以进行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管理需要哪些配套设施和软件,之后学校管理部门再开会讨论,确定可行性方案。

3.2加大经费投入,更新教学管理信息化的硬件和软件配套设施

采用多渠道筹备基金,通过地方政府拨款,学校自身努力和社会资助来积极筹备资金。相比国外学校的发展模式,我国中学教育还有很多需要提高的地方,如可以借鉴国外的资金筹备方式——联系本中学杰出校友,制作杰出校友录,组织相关人员和他们保持联系,希望他们为母校做贡献。

3.3对管理岗位的教师进行专项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

教育管理工作信息化的主体是广大的教育管理者,教育管理者信息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信息化技术在教育管理工作中的进行程度,所以提高管理者的素质是信息化得以广泛应用的前提。

3.4引进专业信息化人才和开发优质软件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具有高素质、专业技能扎实的信息化技术人才,对于教育管理信息化来说是必不可少的。除了教育管理者自身的学习之外,专业的信息化人才的引进也是必要的。通过引进专业的技术人才,可以对学校计算机网络硬件设施进行日常维护,保障学校教育管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3.5学校、社会和家庭资源融合

学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不能只局限于学校内部,社会的支持和家庭的配合作用也是值得关注的。现代的教学管理体系不仅会方便学校的日常教学管理,同时也会方便社会和家庭了解学校动态和学生的生活、学习状态。联系学校、社会和家庭的首要条件是信息互通,例如学校网页上的“校园每日资讯”、“学子风采”和“校长信箱”等校园管理项目,都能够向社会和广大学生家长反映学校生活。

4结语

第6篇

一、落实课堂实效

思想道德课强调对学生的积极心态进行培养。著名教育专家余映潮对于课堂的教学说过这样的一段话,“课堂积极丰富,学生活动充分”,强调课堂有效性,鼓励关心学生的学习,将课堂的学习时间余留一小部分用于活动,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与此同时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老师应该加大对学生的鼓励,在对新材料进行介绍,对问题进行提出以及对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讨论时,教师应该作为组织者和领导者,引导学生对新知识的应用,并对该课程进行总结,教师扮演的角色更多的是一个导师。

二、加强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建设

在初中阶段的教育中,老师承担的主要责任就是对学生的学习和学生的生活进行指导。在对教学质量进行提高时,应先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在这个阶段,初中教师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仍处在较低的水平,我国的大学每年都会大量的招生,但是大学毕业生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出现了不均匀的现象,成为初中教学发展中的一大难题。与此同时,在一些较贫穷的地区,很多的教师都是各地区的志愿者,在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上与专业的老师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长时间的发展之下,会对学生的学习和学生的成长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

在这样的形式之下,我们就要培养出一支知识水平高,教学能力强的教师队伍。例如:对于年轻的教师,应加强职业培训,增加他们的教学知识和教学经验,为他们适应教学的要求作铺垫,对于中年教师而言,要将他们的“?梁柱”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让教育的主要任务落实在中年教师身上,此外,还要对年轻的教师进行指导,将自身的教学经验进行传授,将他们的作用在教学中充分的发挥出来,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

三、学校加强对教师培训管理

对于教师的管理,要加强对教师的评价、进修、培训。对于教师的评价,学校要建设完善规范的学校教师的评价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拥有全面有效的评价体制,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准。部分教师受到客观条件的影响,想要进行校外培训有一定的困难,学校对教师的校外培训给予一定帮助,同时,也要加强教师校内培训,学校也可以特地请知名的教育专家到校内为教师指导培训,管理他们的进修任务,把这种提升培训形成特定的制度。在教学管理过程中,重视教学质量的提高,形成以提升教学质量服务的理念。

四、加强学生思想道德与素质教育

学校在运营的过程中,不仅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文化的传授,还要对学生进行素质方面以及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在教育管理中,老师要着重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教育,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实行多元化、多形式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式,对学生的思想观念进行教育。

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教学手段,将原本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进行淘汰。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将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素质的教育相结合,并将情景再现、社会现象以及案例分析融入于内,在对学生进行思想素质教育的同时,让学生近距离的接触社会现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引导,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将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思想道德进行全面的提高。

五、营造良好的师生氛围,确保教育效果顺利实现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想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培养师生之间的关系。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平常的生活中,老师都应该随时随地的对学生进行关心和爱护,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将学生遇到的难题、遇到的疑问在第一时间进行解决,巩固师生之间的关系。在面对问题时,尽可能多的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考虑,对身体有缺陷、家庭复杂的学生进行额外的关注。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感觉到老师除了能传授知识,还能成为知心的朋友,这样才能营造良好的师生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和谐、团结的氛围中学习更多的知识,提高教学的质量。

第7篇

一、实施“素质提升工程”,治疗村官“本领恐慌症”。构建县、乡、村三级联动、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两轨并趋的培训机制。采取“内培”和“外训”方式,充分发挥县、乡两级党校的主阵地作用,加强村级干部的理论知识、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特色产业实用技术的培训;在《**党建》电视栏目中定期播放村干部知识讲座,依托党员教育移动平台,定期向村干部发送学习内容短信。同时,每年选送一批优秀村干部到上海、浙江、福建等地参观学习,并安排优秀村干部到乡镇跟班作业,拓宽村干部视野,提升操作能力。鼓励村干部参加农函大、电大培训,乡镇报销部分学费。目前,全县村干部高中以上学历的占65%,31%的村干部获得农民技术员资格。

二、搭建科技协会平台,创新服务群众方式。在全县108个村成

立科技协会,会长由村支部书记担任,村党员、干部分别担任科技特派员、流通营销员、资金助理员、信息咨询员、劳务服务员、党建指导员。建立协会“六员”考评办法,把在协会工作成效作为考评村党员、干部的重要指标,每年年底由乡镇党委及村民代表对“六员”工作成效进行考核评价,把其中表现优秀的村干部列为村主干后备人选、普通党员列入村干部后备人选。目前,全县共配备村级“六员”400多名,从“六员”中确定村主干后备38人,其中有26人已走上村支部书记岗位;确定村干部后备360多人,其中180人走上村干部岗位。

第8篇

作为一名教师,我从事初中教育工作二十多年后,担任过十九年班主任工作,我渐渐意识到:教育的特征是“慢”,教育是“慢”的事业。“慢教育”的概念已被更多的人接受了。教育是“慢”的事业,它的特征最像农业和林业,不能依赖“硬件设备”,不能强调资金投入,不能指望加班加点,不能靠使用生长激素。植物有自己的生长规律,有自身的生长周期,种植者要注意大气候小气候,要注意环境,也就是说天时、地利一样不能少,光有干劲不行,至于一亩地能收获多少粮食,更是吹不得的。基于上述想法,笔者对班级慢教育管理有几点想法:

一、从教师观念的改变开始

第一,慢教育倡导的是以淡定从容的心态对待孩子的教育,不要一味抢先求快,急功近利,拔苗助长,最终效果相反,达不到预期目的。在班级管理我们常常犯了上述的错误,管理效果也就不好而且有可能出现混乱。这里所说的“慢”,不是降低效率,而是根据班级特点、学生个性尊重教育规律开展教育活动;不是拖沓磨蹭,而是重视角色互换,潜心管理,在沉静中发挥最佳管理效能。

第二,要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心理学素养。教师必须要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心理学知识,要善于从心理学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学生在班级中的表现,要能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辅导和教育,了解初中生的心理特点,较普遍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渴望孤独,反抗权威,追求独立自主,渴望友谊。帮助学生正确面对学习活动中的失败与成功,也对班集体的建设和整体的和谐发展有极大的作用。

二、将关爱贯穿在整个班级管理过程中

1.对学生的批评少一些急风暴雨

有的老师批评学生急躁和情绪化,特别对于一些常犯错误的学生,常常不问青红皂白,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训,或者施以惩罚措施,用以震慑学生,长此以往,形成一种固定模式,学生习以为常,违纪情况非但不下降,反而比以往更多。有这样一则寓言,南风和北风比威力,看谁最快把人的衣服脱下。北风为了显示它的威力,以加大力度,形成凛冽寒风,刺入心骨,只见人们都把衣服扣得紧紧的;轮到南风,只见它轻轻吹送,一阵阵,蕴含热量,不一会儿,人们纷纷都把衣服脱下。所以,有时候碰到学生犯错时教师要稳定自己的情绪,通过充分调查事情的原因,根据实际情况,积极与学生谈心指出这种错误可能造成的后果,使他认识老师是在挽救他,爱护和帮助他,这样从中就把学生本来准备的各种叛逆、对抗想法化解在无形中,减少重复犯错的几率。让有问题的学生即面对学习有困难、品行有缺陷的学生,也能和其他学生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享受自己独特的校园生活,他们极有可能成为最好的个人和有用的公民。

2.营造赏识环境,注重师生交流

班主任充分利用每周一节的班会课、一年一度的运动会和文化周活动及年级的纪律讲评,等等,同时也注意日常教学教育实践中对班级的思想渗透作用。着重实施以下四方面:(1)同学自信心,自我认识、增强学习意志力方面;(2)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与合作的团队精神、男女交往、师生关系、父母与孩子关系;(3)学习的兴趣和思维方式与学习方法如何适应初中学习的要求指导;(4)班级后进生的关注和指导等方面开展实施。教师应经常与学生谈话、交流,可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比如直接的谈话,书面形式,或者QQ聊天等,谈论学生必须淡化其缺点,注重其优点,哪怕有一丝令人满意都要明示赞许。世界上有哪一棵生长在阴暗角落的小草长成了参天大树?这样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民主、鼓励上进的班集体氛围,充分赏识学生的点滴进步,努力挖掘他们身上的亮点,对教育教学过程中他们的每一个进步而及时表扬。在教师赞许的目光和表扬声中,学生心中自信的种子逐渐被激活了,使弱者增智,低能者增能,智者更智,能者更能。

3.加强家校联系,形成最大合力

学校侧面实施,学校利用学校的家校学习菜单,每学期定期、定时地对家长开展各方面讲座,加强沟通,也同时提升家长的素质。教师侧面,经常与家长交谈,教家长正确地尊重和信任孩子的方法,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提出合理的目标。老师与家长协调一致,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家长从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开始向关心孩子心理、生活、特长等方面转移,不以成绩论成败;而是引导家长学会赏识孩子,甚至学会赏识孩子的失败,让孩子感到家长永远是他的后盾,从而形成最大合力,达到共赢。

三、允许学生慢慢成长,给他们学习、改错、锻炼的空间和时间

“无规矩不成方圆”是管理上常用的手法。很多时候我们在管理班级时都会制定各种严厉的班规条约,这禁止,那也严禁,还要处以多种惩罚措施。更有甚者学生学生违纪接受批评或处分后就成了“典型”,班会上点名、级会也点名,大会讲小会点,以为不这样不足以显示威风,不这样达不到震慑作用。相反,这样使学生无所适从,回到班级都要战战兢兢,见到班主任要不绕道走,要不就是低头闪身匆匆而过,生怕违反那一条纪律而受惩罚。要知道,初中生各方面还没有达到成熟,经常会出现学习和生活上的各种各样错误。学生的成长过程可以比喻为一个社会历史变迁过程,在生理、心理等层面上都会经历多种变化。因此,对待学生的过错,教师要尊重教育规律,要有宽容的态度。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特别是对于生活经验不足、明辨是非能力不强的中学生来说,犯错是在所难免的。著名的教育专家魏书生对待学生犯错是给予足够的宽容。例如,在学生迟到上他不是惩罚学生,而是让学生每天比前天早到一点,并适当嘉许,一段时间后学生改掉迟到的毛病;其次,要做出认真的批评。宽容学生的过错不等于迁就过错,宽容只是允许犯错和给人改错的机会。对于犯错的学生还是要恰当运用批评这一武器。批评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面对面的批评,严肃指出错误的性质及危害,使其内心受到震动,产生悔不当初的自疚。另一种就是通过检讨、汇报做出自我批评,真正起到“自省”的作用。所以,在不同时期我们都要给予学生成长的空间,允许学生在学习、纪律等方面存在不足,多点关心、鼓励让学生有更大的发展。增加学生学习成功的体验,建立积极的学习情感,增强学习自信心,培养学生克服学习困难的坚强意志。

四、班级目标的制定要根据班级实际,不能急于求成

“恨铁不成钢”是根植于我们一些教师管理的观念中。在这种观念的驱使下就想尽一切办法和手段逼迫学生遵守纪律或达到目标。我所担任班主任工作时,班级曾发生这样事例,班级某科老师为了尽快提高学生成绩,制定了在每次模拟考试中成绩的平均分要达到某一标准,否则以重抄试题进行惩罚,对待个别成绩靠后的学生张口就骂。这样学生的弦绷得紧紧的,每次考完试学生就生怕自己犯错。如此一来带来诸多后患,个别学生见到该课就惧怕、紧张、压力大、思路不畅,对该科教师极其反感,学习的效果也不好!果然在几次考试中该科平均分非但没升反而有下降的趋势。当然,了解这些情况后,作为班主任我通过积极协调,与学生和科任老师沟通,要求多鼓励,做好学生思想工作,消除这种危机!这件事使我明白在班级管理中,过分地苛求往往使学生心理造成压力,容易出现对抗的心理,这样会使我们的管理增加难度,甚至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后果。因此,我们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规律,根据实际适度制定梯度目标,在方法上多指导、多鼓励,让学生看到进步和希望,教学效果也就出来了。“慢”在这里就有了“快”的效果。关注学习内在规律,让体验成为知识生发通道;转变教育观念,尽可能多地发挥自己远未发挥的心理潜能。

第9篇

关键词:管理哲学 教育管理

1.管理哲学在教育管理中的内在动因

在教育管理中,加强教育良性互动,值得就是在教育过程中,师生分别进行交换以及互动,而不是单方面的传授。它强调教育情感的重要性,诸如信任、爱、尊敬的情感,并且交换也强调了教育的本质,如对知识、信息、金钱等的交换。

在教育管理实践过程中,管理哲学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情感管理:教育管理者需要经常性的对师生实施激励、交流、资讯,真正了解他们的情感需求;另外,教育管理者需要重视教育工作情感逻辑与经济逻辑的平衡,不断的提升师生的满意度,尽可能的使个人目标与组织的目标一致。对于在教育工作中做出贡献的师生,要加以肯定与表扬;对那些不幸的人要表示同情并给予帮助;对犯错的人要保留受教育的机会,并帮助其改正错误。

生涯管理:在教育工作中,如果能够使师生充分的发挥个人的价值,这本身就是一种尊敬,在马斯洛认为,这种尊敬比自尊更加高级。所以在实施教育管理过程中,要充分的了解师生的兴趣以及能力,帮助他们完成个人生涯规划,并为他们实现生涯目标提供一定的信息、岗位、时间以及工作方式。实施生涯管理能够充分的调动师生,特别是教师的积极性,从而使其得到全面发展。

民主管理:个体影响力的体现也是教育重要的内在动因之一。在新时期,传统的命令式、传统式教育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也不适合现在人们个性化发展的需求,这就需要在教育管理过程中,改变原有的模式,逐渐向着协商式、参与式的方向转变。使师生真正的参与到教育活动中,增强师生的主人公意识,增强其成就感、自尊感,有助于激发师生的潜能。

2.管理哲学视角下开展以人为本教育管理的必要性

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就是秉承管理哲学理念,适应目前教育发展形势需求。教育管理的实质也就是对人的管理,包括对学生、教师以及相关人员的管理。学校提出“以人为本”的办学方针,就是要发挥全校教学管理人员在治学办校中的主导作用,重视人的因素,关心每一个人的发展,发挥每一个人的聪明才智。因为一流的大学不仅需要一流的学术骨干,同样需要一流的教学管理人员。建立一只教育思想先进,管理水平高,作风过硬,综合素质高的教学管理队伍是十分迫切和重要的。教学管理的本质就是教学管理人员不断创新的过程。强调以人为本,不断挖掘创造其潜力,让高素质的教学管理人员使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是实现教学管理不断创新和效率持续发展的关键。

3.管理哲学视角下的以人为本教育管理

3.1以人为本教育管理的内涵

以人为本就是要从人的本位出发。一切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要体现人性、要考虑人情,要尊重人权,不能超越人的发展阶段,不能忽视人的需要。”以人文本的教育管理,就是在实施教育管理的过程中,无论是管理制度的制定,还是政策措施的落实,都必须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的情感、需求等,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教育的真正作用,才能使教育的价值得以体现。

以人为本理念重在唤醒人们的人性,对人足够的尊重,充分的挖掘人的潜能,培养人自由民主的思想观念。在教育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能够充分的挖掘教育参与者的各项潜能,丰富其思想内容,充分的调动师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其创造力,增强其的主观能动性,促使教育参与者身心全面的发展。

3.2以人为本教育管理的必然性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的生活品质逐渐提升,人们除了对物质的追求外,更加注重对精神、自由以及情感的追求。人作为教育管理中的个体,推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是一种必然趋势,也是人类发展过程中必须经历的过程。

首先,随着社会发展,知识经济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之一,对知识的利用为人们创造了越来越多的财富,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是主体,任何高新技术、设备、服务等都是围绕人展开的,人才才是目前乃至未来发展的关键,这也正是目前社会对人才关注度提升的具体体现。

其次,进行教育管理的目的就是提升教育服务的质量,而教育服务的对象恰恰是“人”。一所学校或其他的教育机构,无论是教育管理、教师团队以及受教育者,这些教育参与者共同协作,充分的挖掘他们的潜力,才能实现教育管理的目的。如开展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学生模仿能力极强,对于教师的言行很是在意,教师进行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必须以身作则,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随时都可能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教师只有规范自己的言行,将言传与身教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起到正确引导学生的作用,促进思政教育活动能够健康的发展。

3.3以人为本教育管理的实现

在教育管理中,充分的体现以人为本,不仅要发挥人在管理中的重要性,突出人的管理地位,还要在实施教育管理过程中帮助管理者完成自我成长以及自我教育,这也正是教育管理当代特征的体现。与企业管理以人为本不同,企业以人为本管理尽管也把人当做管理的核心,但管理的目的是管理的手段,与以人为本教育管理具有本质的区别,教育管理更加体现人性化,将以人为本当做管理的出发点。

对于教育管理工作,应该加强创新,这也是教学管理能够持续发展的保障。如果教育管理人员无法从传统管理模式中解脱出来,是在重复着前人做过的工作,教育事业就会变得墨守成规,甚至出现衰退。目前我国教育管理制度上还存在一些问题,甚至存在一些前所未有的问题,这种背景下,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充分的挖掘教育工作者的潜能,以应对存在或即将发生的问题。同时,这也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不仅需要教学管理人员自身去有意识地学习和积累,学校也应该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有意识地培养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如建立一定的进修和培训制度,定期组织业务学习等,全面提升教育管理的水平。总而言之,以人为本,以质量求生存空间,以创新求持续发展,是教学管理的必由之路。

4.总结

本文将教育作为管理环境分析的一个维度,从良性互动、交换行为、内在动因、以人为本等视角,对教育管理实践中涉及到的哲学、艺术进行积极的探索,并提出教育管理的策略。并且根据当前社会的发展,以及对人才迫切需要,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将人当做教育管理的核心,将其当做教育管理的终极目标。应该使每个人都能发展、发挥和加强自己的创造潜力,也应有助于挖掘隐藏在每个人身的财富。强凋人本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这也是现代教育理念的核心内容。而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不但要体现在学校的办学理念、教育方法之中,更要体现在学校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方式上.体现在学校建设的整体氛围和校园文化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