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02 02:41:38
导语:在社交网络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传统英语教学模式在教师授课、学生接受、师生互动方面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从教师授课方式看,一般采用集体授课,不能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水平因材施教;从学生接受角度看,在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下,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其内在学习动机没有得到充分挖掘,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师生互动角度看,教学过程只是单向传输,缺乏双向互动。更为突出的问题是,学生的学习主要局限于课堂学习,缺乏真实的英语语境进行课外练习和拓展,结果学生花了大量精力和成本,从小学、初中、高中直至大学花费长达十几年的时间学习英语,效果却不甚理想。语言环境的缺乏严重影响语言输入量,并制约着英语学习活动及其效果。Facebook社交网站的出现,给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变革带来契机。Facebook社交网络具有及时性、开放性、互动性的优势。所谓及时性,即具有即时通讯功能,Facebook使用便捷,可以取代MSN,中国学习者用vpn上网,能够比较容易地与母语为英语者交友、交流,并得到及时反馈,从而获得地道而真实的英语语料。所谓开放性,指Facebook社交网站对所有人开放,学习者能方便快捷地接触到丰富真实的语料。所谓互动性,包括两大功能:一是社团组群功能,学习者可以在Facebook上建立课堂讨论小组,共同讨论和编辑报告;二是语音交际功能,Facebook支持上传图片与文件,有利于学习小组成员共享。学习者还可以通过Facebook发送即时讯息、电子邮件,与朋友语音视频。2013年,Facebook推出免费语音呼叫服务,进一步完善了语音交际功能。作为一种在线的社交性网络,Facebook是一种拥有强大即时交互功能的虚拟社区。学习者能够使用语音、维基、博客和即时消息开展语言交流活动。利用Facebook社交网络的各种功能及资源构建英语教学模式,能够促进传统英语教学模式发生革命性变革———改变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帮助学习者在真实英语语境中提高英语交际能力,这也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源于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对儿童认知发展过程的研究。具体运用于语言习得研究则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吸收及内化对其产生刺激的外部信息,使之逐渐固化为已有认知结构中的既定部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同时认为,教师应该是课堂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同时身兼学生构建意义的促进者及帮助者,只在必要时为学生提供反馈指导,学生是信息加工的唯一主体。由于学习是在一定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实现意义建构,因此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是无法实现这四大要素完美整合的。情境方面,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习者同用一种教材,不管学习者对教学材料是否熟悉或感兴趣,都得在教师指导下按照教案、讲稿的既定步骤进行语音、词汇、语法句法、篇章结构层面语言点的学习和操练。这种模式缺失了情境创设这项重要的教学设计内容,不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进行意义建构。Facebook社交网络提供了比较真实完备的英美国家社会文化背景,方便在教学设计时进行教学目标分析并创设有利于学习者构建意义的情境。协作方面,由于传统课堂教学缺乏真实语言环境,教师与学习者、学习者与学习者、学习者与学习资源之间的教学性语言交互往往容易流于形式,建构主义所倡导的协作学习模式不能贯穿学习过程的始终。社交网络拥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交互手段,方便学习者和教师之间的双向互动与协作,学习者能够在协作基础上对语料进行筛选与分析,并由此提出假设,进而评估学习成效,最终达到建构意义的目的。会话方面,作为协作过程中必备环节的会话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传统英语教学中教师的授课方式和手段单一,通常为“讲授、PPT(板书)、录音视频”三部曲模式。囿于教学班级过大、学习者人数过多且英语水平良莠不齐,以小组形式开展口语会话操练活动比较困难。而利用Facebook社交网络的各项交互功能可以组建学习小组,通过会话形式布置学习任务,完成以任务为导向的教学目标,同时在会话过程中进行协作学习,整个学习组群共享每个学习者的成果。意义建构方面,传统英语课堂教学拘泥于既定模式,学习者主要以个体为单位机械记忆和操练教师讲授的语言点,不能达成意义建构这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Facebook提供立体多面的学习材料和途径,能够帮助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以理清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总之,Facebook社交网络的流行为具有强烈学习动机的学习者提供了真实的语言交流环境,能提高学习者的学习绩效,是一个天然的英语学习媒介和平台,在恰当的英语教学模式指导下,学习者能够把语言学习和学科知识学习结合起来,在提高学科知识和认知能力的同时,促进其语言水平的内化和提高。这些对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革命性变革都将产生极为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二、Facebook社交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学模式的建构
建构Facebook社交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学模式,为改变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提供了契机。为此,本课题组分别在任教的江苏科技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广西师范学院选取了三个英语专业班级进行Facebook社交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学模式的设计和实践。建构Facebook社交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学模式存在两种设计取向:一种是从教学现实出发,寻找并分析现有教学系统存在的问题,追溯问题的根源并着手改善教学系统,使之能够解决实际教学问题;另一种是从相关学习理论出发,建构理想的教学系统模型,并按照此模型设计实际的教学系统。笔者认为,应该综合两种设计取向,运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比较中建构切实可行的英语教学模式。
三、Facebook社交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
英语习得重在习得语言的使用,习得英美文化,使学习者能对各项专项技能及广义上的知识框架进行自我吸收及内化。利用Facebook社交网络各项功能及资源构建英语教学模式,能使学习者将语言学习融入学科知识学习中,以符合自然语言习得规律的方式自然习得英语及英美文化。通过近一年的教学实践,在Facebook社交网络环境下,对于英语教学模式的建构实验取得了良好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具有针对性,可以因材施教;二是发挥学生主体性,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三是双向互动,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最为重要的是,利用Facebook社交网络可以完善目前二语课堂互动环境下学习者自我修补机制。实践表明,基于社交网络环境下的动态英语教学模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独立性,建立真正意义的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通过本次Facebook社交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学模式建构研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第一,与传统英语教学模式对比,本模式能显著提高学习者的英语语用能力及交际互动能力。第二,Facebook社交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学模式能促进学习者逻辑推理、人文社科知识、人际交往智能等多维度英语综合能力全面提高。第三,本模式在激发学习者学习动机、提高学习者学习自觉性与主动性、促进与发扬学习者参与意识和协作精神方面有着相当明显的优势。本研究囿于客观条件,受试的选取范围不够充分 及全面,后续研究应对抽样进行全局考虑并扩大受试面及范围,对合作小组分组形式、活动时间及频率、学习者个体差异因素等采用合理化措施进行细化,并与大纲、课本相衔接,结合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已具备英语水平、学习策略、参与程度、团体合作精神等进行客观多维的划分与评价,以提高此模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1.什么是网络教育
过去的网络教育一般指基于网络的学习行为,类似在线教育、远程课堂、网络培训等。随着时代的进步与校园网的逐步成形,在传统课堂中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也逐步归入网络教学的范畴中来。网络教育有基础网络教育、高等网络教育、网络职业认证培训、网络教育服务、网络企业培训等多个类型。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形式相比有资源利用率高、不受时空拘束、教育管理自动化、教育模式丰富等诸多优势。在我国,高等网络教育群落正在逐步成型,教育部批准了68所高等学校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对这68所高校培养的达到本、专科毕业要求的网络教育学生,由学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颁发高等教育学历证书。
2.移动设备的迅猛发展
移动设备也被称为行动装置,比较典型的移动设备有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游戏机等。进入21世纪,尤其是近些年,移动设备有了长足的发展。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日趋完善,功能上的不断推陈出新。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正在以更加大众化的姿态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功能上,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当今的移动设备已经拥有了更为强大的存储、记忆、获取和传播资源的能力。相信在未来,移动设备将会出现更好的产品,并一定会有更加具有革命性的发展。
二、移动设备与网络教育的互惠互赢
1.移动设备的交互特点有利于网络教育的资源共享
当今移动设备平台形式多种多样,但是无论多少种移动设备平台的存在,人机交互、注重用户体验的原则不会改变。如今,移动设备的触摸性、互动性得到了长足发展。其一目了然的视图模式,简而易见的视图样式,方便快捷的操作手势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愈加丰富的程序填充在移动设备中,成为了人机互动的枢纽,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正是利用移动设备的这种特点,才能使网络教育获得了更好的互动平台,有利于网络教育资源的共享。首先,人机互动使网络教育的形式更加生动,原本生涩的教育因为加入了人的互动参与而变的有趣,这不仅对于基础的面向儿童的网络教育具有推动作用,也同样使高等网络教育摆脱了桎梏;其次,人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项目进行展开,网络教育也可以通过各种程序载体来达到教化目的,丰富了网络教育的受众。不仅如此,网络教育的优秀资源也由此获得了更加广泛的分享与传播。
2.移动设备的便利性有利于网络教育的开展与传播
移动设备与之前的固定电子设备,如电视、台式电脑相比有更加良好的移动性、便利性,可以随时随地的使用,与网络教育突破时空限制的特点不谋而合。移动设备基于强大的网络架构,加上当今移动产品的强大的功能完全可以取代陈旧的固定电子设备成为网络教育的主体。无论何时何地均可进行阅读、学习的特点使得网络教育的开展突破了地域限制,支持了网络教育的传播,人们不再像以前需要在电脑前进行学习,更多时候人们可以通过自己手中的手机、平板电脑甚至游戏机在车上、地铁上进行学习。移动设备的便利也同时使得网络教育突破了人群的限制,人们不需要抽出大量时间来参与到网络课堂中,只需抽出零星的空余时间也能完成学习,这样支持了更多人参与到网络教育当中来,也为更多希望学习却没有完整的时间的人提供了帮助。
3.网络教育的文化价值增加移动设备产品附加值
社会网络对大学生学习能力的影响。行为理论中的学习能力,是指“发现错误,并重新建构学习方式”。在社会网络研究中,学者们对大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内涵进行了进一步扩展,更加强调大学生在社会交往中的主动性。即引导大学生通过对网络中资源的信息收集、分析识别,进而对收集到的资源进行总结、整合以及吸收。在社会交往中,大学生需要对外部环境进行识别、适应以及解释,进而与环境进行持续的互动。社会交往中,大学生与其他社会成员之间的互动过程表明,社会网络地位不同是造成大学生学习能力差异的重要原因。大学生所在的社会网络能够对大学生行为特质产生显著的影响,进而影响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的学习能力培养与塑造。具有广泛社会网络资源的大学生,创业机会识别、创业机会把握以及创业资源整合的能力更强。大学生学习能力能够提高创业绩效。在创业活动中,具有良好创业意识的大学生对于追求更高的创业绩效具有强烈的导向意识。大学生创业意愿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所在组织的能动性、个人学习能力等决定的,即学习能力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其创业意愿的产生。也有一些学者对大学生学习能力与创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学校环境对于大学生创业绩效将产生显著的影响,这种影响作用是以大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中介的。大学生的学习行为不仅可以激发创业激情和动力,还可以促进创业潜力的发挥,加强与相关创业资源、客户以及其他主体的合作关系,进而促进创业绩效的提升。学习行为对于大学生创业绩效也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这种作用在初次创业与二次创业中的作用具有差异性。
二
变量测量。本文相关变量的测量量表主要采用国内外现有文献已使用过的量表,并根据预调研对问题项加以修改以确保其科学性与合理性。调查问卷采用了通用的Likert五点量表形式。其中,社会网络测量量表主要参考了程聪等的研究成果,分为关系强度、网络规模和网络中心度等三个维度。关系强度的测量条目包括“相对于其他创业者而言,贵公司的创业者拥有更加广泛的人脉”;“相对于其他创业者而言,贵公司的创业者拥有更多的合作伙伴”;“相对于其他创业者而言,贵公司的创业者能够获得更多的信息”三个问题项。网络强度的测量条目包括“相对于其他创业者而言,贵公司的创业者与研究人员关系密切”;“相对于其他创业者而言,贵公司的创业者与重要伙伴保持频繁联系”;“相对于其他创业者而言,贵公司的创业者能够快速获得朋友的帮助”三个问题项。网络中心度的测量条目包括“相对于其他创业者而言,贵公司的创业者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相对于其他创业者而言,贵公司的创业者能够不断认识新伙伴”;“相对于其他创业者而言,贵公司的创业者在相关行业都有新伙伴”三个问题项。大学生学习能力测量量表主要参考龙永等研究成果,分为机会识别与资源整合两个维度。其中,机会识别的测量条目包括“相对于其他创业者而言,贵公司的创业者更容易获得创业信息”;“相对于其他创业者而言,贵公司的创业者对创业机会更敏感”;“相对于其他创业者而言,贵公司的创业者会积极寻找潜在创业机会”;“相对于其他创业者而言,贵公司的创业者创业热情更高”等四个问题项。资源整合的测量条目包括“相对于其他创业者而言,贵公司的创业者素质更高”;“相对于其他创业者而言,贵公司的创业者拥有的知识能够推动企业进步”;“相对于其他创业者而言,贵公司的创业者能够与客户经常分享彼此的产业信息”;“相对于其他创业者而言,贵公司的创业者有能力与客户、供货商或伙伴相互合作来解决问题”等四个问题项。有关大学生创业绩效主要参考了丁岳枫和杜建华等的研究,分为生存绩效与成长绩效两个维度。其中,生存绩效的测量条目包括“贵公司的产品投资收益率(投资收益/投资成本)好”、“贵公司净收益率(净收益/总销售额)较高”、“贵公司的产品市场占有率高”三个问题项。成长绩效的测量条目包括“贵公司的产品销售额增长速度快”、“贵公司的产品市场份额的增长速度快”、“贵公司的产品资金周转速度较快且资金链稳定”三个问题项。研究样本获取与信效度检验。关于研究样本获取,本文采取问卷调查方法进行数据收集,以杭州地区的13所高校中展开创业或者有创业意向的高校大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调研的形式主要采用现场发放问卷与邮件发放两种方式进行。本次数据收集活动从2012年9月开始到2013年11月,共发放600份问卷,收回486份,回收率为81%,其中有效问卷156份,有效回收率为26%。从调研所收集数据的分布来看,在样本的学校与专业分布方面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关于样本的信度与效度检验,在本文中,信度我们通过Cronbach’sα系数来进行检验。社会网络、组织学习以及创业绩效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801、0.813和0.739,所有量表的Cronbach’sα都超过了0.7的标准,测量量表中的问题条目相关度最小的为0.431,高于0.4的基本要求。这说明,本文的测量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水平。另外,KMO最小为0.793,且因子载荷量的比例也都在50%以上。因此,量表具有较好的区分效度。综上所述,本文的测量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水平。
三
在本文提出的理论模型中,涉及大学生社会网络、大学生学习能力与大学生创业绩效等三个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因此,我们将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来对这种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具体来说,在整体模型检验中,我们采用AMOS17.0对本文提出的理论模型进行检验。第一步,构建了大学生社会网络对于大学生创业绩效的直接影响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第二步,构建了加入中介变量条件下的大学生社会网络对于大学生创业绩效影响的中间变量模型,并对其进行实证检验。直接模型与中介模型的模型拟合指标中χ2/d.f值分别为2.46和2.43,均处于1到3之间,达到理论上的合理水平;GFI指标值分别为0.932和0.929,均高于0.9,达到理论要求的水平;CFI指标值分别为0.949和0.951,均高于0.9,达到理论要求的水平;TLI指标值分别为0.972和0.989,均高于0.9,达到理论要求的水平;RMSEA指标值分别为0.061和0.047,处于理想水平0.01到0.08之间。因此,我们可以推断,本文中的直接模型和中介模型可以用来检验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从直接模型中我们发现,大学生社会网络对于大学生创业绩效的影响路径系数为0.457,且显著性水平小于0.001。因此,我们推测大学生的社会网络对于大学生创业绩效将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即假设成立。在中介模型中,大学生社会网络对于大学生学习能力与创业绩效的影响路径系数分别为0.231和0.325,显著性水平分别小于0.01和0.001。大学生学习能力对于大学生创业绩效的影响路径系数为0.307,显著性水平小于0.001。因此,我们可以推断,大学生学习能力在大学生社会网络与大学生创业绩效之间产生了部分中介作用。
四
在网络广告设计中,文字是不可缺少的视觉要素。它主要具有以下作用:第一,文字能准确地传达广告信息,包括广告要表达的主题、商家的有关信息等;第二,文字能够提示交互动画的操作方法,如阿里巴巴网络广告中的交互提示语“点击浇水”,当鼠标点击箭头后,即出现角色浇水的画面;第三,文字还具有吸引和导向的作用。一则构思巧妙的广告能令人记忆深刻、久久不忘,它能使受众从简洁易记、朗朗上口的句子中感受、品味广告的深意、内涵、意趣、精神等信息。如,切思·布鲁宁公司生产的彩色复印机的广告词是“谨防伪钞”,利用一句看似与产品无关的语句说明产品的优秀品质,让人感到有趣进而牢记,并产生对该产品的信任感。
二、帮助学生分析网络广告中的字体设计要素
在网络广告设计中,字体设计是增强视觉传达效果、提高作品诉求力、赋予广告版面审美价值的重要因素。
1.字体
(1)字体的种类及特征
文字是由不同的线构成的符号,但由于形成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过程不同,不同民族、国家的文字各有独特的形态。概括起来,文字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方块字,另一类是拉丁字母。第一,方块字。其字形大体相似,而内蕴深意,每个字都有独立含义,以汉字为代表。汉字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许多书体,并且由于书写工具(纸、笔、墨)的特殊性而形成了独立的书法艺术。在印刷字体中又形成了宋体、黑体、楷体等。以各种书体和印刷字体为基础,产生了各种美术字体。第二,拉丁字母。其字母只用于注音,本身一般没有含义,而且字形长短各异。拉丁字母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古罗马体、新罗马体、方饰线体、无饰线体、意大利体等。
(2)字体的选择
字体是文字的风格款式,不同的字体具有不同的性格和特征,所以在进行网络广告版面设计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字体风格与广告版面整体风格以及主题内容的协调性、一致性。第一,端庄典雅型:字体优美清新,格调高雅。这种字体适用于女性饰品、化妆品等的广告设计,如宋体、罗马体等。第二,坚固挺拔型:字体造型富于力度,给人以简洁爽朗的现代感,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这种字体适用于家电、摄影器材等广告设计,如仿宋体等。第三,深沉厚重型:字体造型规整,具有重量感,庄严雄伟,给人以不可动摇的感觉。这种字体适用于工程机械、汽车等广告主题,如黑体、无饰线体等。第四,欢快轻盈型:字体柔软稚嫩、生动活泼,跳跃明快,有鲜明的节奏韵律感,给人以生机盎然的感受。这种字体适用于儿童用品、食品等广告主题,如幼圆体、意大利体等。第五,古朴型:字体朴素无华,使人产生对逝去时光的回味。这种字体适用于传统产品——生产历史悠久的名酒食品等广告主题,如书法字体等。第六,新颖奇特型:字体造型设计奇妙,不同一般,个性突出,给人一种强烈的独特印象和刺激感。这种字体适用于创新产品和流行产品——手机、玩具等的广告主题,如各种美术字体。
(3)字体之间的搭配组合
在一个网络广告中,字体不宜太多,最好不要超过三种;标题尽量用粗且方正的字体,而正文一般则选用较为简洁、笔画较细的字体;字体之间的风格要尽量一致、协调。
2.字号
字号指文字的大小。在网络广告设计中,使用小字号文字会造成视觉上连续吸引的效果,容易产生整体感和精致感,但字号如果太小不利于广告内容的阅读,导致广告的可读性相对较差。如东芝电脑R700网络广告中的商品信息介绍文字,由于是将文字设计在广告中的电脑屏幕上显示,版面大小有限,导致字号太小从而影响了广告的宣传效果。大字号文字容易使浏览者看清版面内容,造成视觉上强烈的冲击,但同时版面会有松散的感觉,字号如果太大则容易使版面缺乏空间感。
3.字距和行距
字距和行距可以决定网络广告版面的基本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广告信息的传播,紧密排列的文字会使阅读速度加快,反之则减缓阅读速度。字距和行距是有力的设计语言,对网络广告版面效果的影响很大。为了加强版面的装饰效果,设计师可以有意识地加大或缩小字距或行距,以更好地体现广告主题。如永和大王火辣牛肉面网络广告,据说尝过火辣牛肉面的人都会喷火而出、大呼过瘾,众位“火辣达人”跃跃欲试,当用户拖动他们进店挑战后,可以看见广告中的Q版人物夸张的表情,再配合疏松排列的文字“哇~嗷~爽!辣!”,很好地体现出广告的创意,表达其独特的个性风格。另外,精心安排宽、窄行距并置,可以增强版面的空间层次感,如雪花啤酒网络广告。
三、结语
1.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教育的教育观念有待转变。
学术科技创新活动重在学习实践和知识内化,强调活动的主体性、参与性、开放性、探索性。然而,当下高等教育依然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活动忽视了学生主体的需求选择和情感体验,流于形式,重规模,轻实效,灌输式的活动吸引力不足,甚至遭致学生反感,导致参与率低。在活动评价方面,多以竞赛评比的结果来反映学生参与活动的成效,过于强调结果,而忽视了活动过程中对大学生坚持意志品质和刻苦钻研、团结协作精神的引导和教育,以至于大学生参与学术科技创新活动的动机不清或不正,没有做好准备面对科研中实际困难和挑战,结果多数科研团队或是半途而废,或是草草结束。对于大学生自身而言,多数习惯于被动式接受学习,因此,部分大学生面对需要主动钻研的学术科技创新活动时产生距离感,或认为自己能力不及,或认为自己更应花时间在课程学习上,进而选择放弃参与。
2.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教育的组织管理统筹联动不足。
目前,我国各高校针对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教育基本形成了组织保障体系和激励评价体系,但在各个体系之间、各个工作层面之间和学校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缺少统筹联动机制,一般具体工作都落在团委等个别部门和辅导员上,面对活动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的要求,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活动常会出现管理职责不清、信息反馈不畅、工作效率不高、资源整合不足、政策不到位等现象,影响了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教育的深化发展。
3.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教育成果层次有待提高。
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教育的持续开展,虽然在成果数量上有较大增幅,但成果层次不高,尤其是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反映民生热点问题的优秀成果更是难得。首先,科研选题与社会生产实践结合不够密切。目前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活动普遍停留在各级各类竞赛层面,片面追求竞赛结果,加之大学生习惯于较封闭的校园生活,缺乏足够的社会调查,难于把握社会需求的脉搏,在科研选题方面往往出于自身的兴趣爱好,与社会脱节,与市场脱节,科研选题价值不大。其次,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教育缺少多学科交叉指导和跨学科项目培育。大部分大学生学科视野偏窄,知识结构不完善,将科研创新项目局限于各自的专业领域,而指导老师也大多缺少综合学科背景,科研成果的深度和广度受到局限。再次,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教育缺乏充分的资金支持和社会资源。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教育经费主要来自学校的专项经费,很少有社会资源直接投入到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教育之中,远不能满足深入开展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教育的需要。
二、网络社区对促进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教育的作用
1.网络社区有利于促成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教育主体的教育自觉。
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教育首先要促成教育主体的教育自觉,而传统教育形式主要是学术科研竞赛、学术交流报告、创新成果展示等,可供大学生选择的学术科研内容和形式较为有限,活动的时间、场地和参与人数,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也都有限。网络社区可以打破时空的壁垒,宣传覆盖全体大学师生,传输海量资讯满足内容的选择,线上线下统一联动。大学生在网络上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资源、学习伙伴,正真实现个性化学习。借助网络社区,学校教育也可变“格式化”教育为“自助式”教育,更加体现对学生主体的尊重,满足学生主体成长需求的选择,更能激发大学生创新的潜能,增强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活动的吸引力、号召力和生命力。
2.网络社区有利于形成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教育一体化机制。
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活动是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应从全局着眼于深化发展,探索一体化机制的实践。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活动一体化机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强化学校各部门、单位之间的协作、配合,形成一个纵向的、高效的组织管理运作机制;二是,强调活动设计的关联性,协调各级各项活动之间的关系,使全校大学生学术科技活动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网络社区在信息收集、传输和存储上的巨大优势给予了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教育一体化机制有力的支持,有利于组织管理工作效率的大幅度提高,有利于学校各级部门和单位相关工作的协调统一,有利于信息的实时获取与反馈,有利于学校各级各项活动的统筹联动。
3.网络社区有利于整合校内外资源,建设大学生学术科技协同创新体。
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教育质量的提升关键在于创新项目水平的提高,学术科研创新的目标在于服务社会生产实践,好的学术科研项目应该来源于社会,服务于社会,因此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教育加强与社会的联系是提升教育质量的需要,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另外,跨学科的学术科技创新教育有利于拓宽和改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其科技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是大学培养综合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而这需要在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活动中整合校内学科资源,加强多学科交叉指导。网络社区是实现社会资源和校内资源汇聚最为便捷的途径。网络社区可架起社会与高校、不同学科之间的信息桥梁,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成果的层次,有利于推进产学研合作的发展,有利于大学生学术科技协同创新体的建设。
三、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教育网络社区的建设
1.建设个性化学习活动平台。
一切教育目的都需要通过教育活动来实现,因此个性化学习活动平台是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教育网络社区的核心平台。将原有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活动体系通过线上线下活动串联,扩大活动体系的覆盖面,同时对网络社区中各类活动参与情况的分析,及时掌握活动受众群体的分化趋势和参与需求,分层次设计创新活动内容和形式,引导师生参与共建,增强社区对师生的粘性,不断提高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网络社区基本格局中,通过微博、博客、相册、网盘等平台整理、存储、分享个人的学习心得和学习资料;创建群组,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学习需要,与志同道合的老师、同学聚集在一起,分享、研讨学习和生活;建设公共社区,设置公共的活动和应用服务,如网络课程、在线报告会、在线调研、在线咨询、论坛、分类信息检索、资源上传与下载、应用创建开放平台等。
2.建设组织管理工作平台。
统筹兼顾,高效便捷的一体化组织管理工作平台是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教育网络社区的基本保障平台。建设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教育组织管理工作平台,第一要覆盖管理对象的和建设管理队伍。通过校方实名认证网络社区成员,按校级、院系级、班级分级设置管理权限,并在学校和院系建设两级工作站,在技术、宣传、组织、运营等方面组建学生干部团队,以此将大学生学术科技网络社区覆盖全体大学生,同时建设层级分明的管理队伍,调动广大学生参与网络社区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二要实现管理信息的畅通传达。在网络社区集成即时通讯系统,实现像QQ一样的在线聊天互动功能,还可以实现手机短信群发功能,以确保工作通知、活动信息无遗漏、高效地向全体社区成员传递到位。第三是专项工作的规范、高效管理。大学生学术科技活动的专项工作一般涉及科研项目的申报、评审、下达、中期检查、结题、归档,以及科技竞赛作品的申报、评选、展示、表彰、归档。在网络社区中并入大学生学术科技活动项目管理系统和项目数据库,学校、院系各级管理者即可对各级学术科技活动项目的信息进行收集、统计和调取。
3.建设创新成果孵化平台。
我国的摄影教育从建国起即作为专业美术院校的专门学科,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摄影专业或者摄影课程,摄影作为一种教育的同时,也作为一种丰富人们生活的工具。随着信息时代、网络时代的到来,摄影的独特艺术魅力和强大的社会功能已经被人们所认同。加强高职院校的摄影教育不仅仅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艺术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对于丰富大学校园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摄影教学同时也被作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渗透到校园各项文化活动中,对促进学校的校园文化氛围,营造积极的校园文化环境起到重要作用。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传承文化。加强高职院校摄影教育能够让学生用美的眼光看世界,这也有利于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2目前高校摄影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摄影教育的重要意义认识程度不够。
高职教育主要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体系,是为社会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的。这一特点就决定了高职院校教育“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的特点,这同样也导致很多高职院校的教育中学校领导忽视对摄影教育的重视程度,甚至很多学校并没有设置摄影公共课程。
(2)摄影教育手段比较落后。
摄影教学活动中,教育模式主要都是以班级式的教学为主。这种教学模式导致教育质量普遍较低,教育手段不够先进,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先进的教育技术并没有在课堂中得到很好的利用,尤其是现代网络技术;摄影教育在教学观念、教学设施、教学机制、师资队伍上都与现代化的教育有很大的差距,与国家经济文化的发展相比明显落后,这都不利于摄影教育的实施。
(3)摄影教育评价机制不健全。
摄影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形式之一。利用这一优势,必须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评价机制,对从事摄影教育的工作者,对学生都有明显的效果,同时也能反映出教育实质,进一步提高和加强摄影教育质量。目前我国很多评价机制都是以传统的考试方法为主,这一评价机制在实际摄影教育工作中,对于摄影艺术教育的本质无法反映出学生出现的问题,必须对现行的评价机制进行改革。
3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加强高职院校摄影教育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将社会带入了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以信息资源化、传输网络化为特征的信息时代,以强大的信息资源和网络交互性、快速的信息传递性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学习。在摄影教育中运用现代网络技术,提高摄影的教育质量,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提高摄影人才的整体水平,进而推进摄影工作的市场化发展,这将对摄影教育,甚至是我国的摄影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1)网络的优势。
现代网络技术与网络宽带是推动人类发展进入信息时代的两个重要杠杆。首先,网络的信息量非常的大、信息传递比较快捷、交互性比较强,有利于开展发现式和协同式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其次,网络是信息时代最有效的获取信息的工具,开展网络教学可以培养学生通过网络对信息进行分类、选取、识别、分析和加工的能力,有利于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最后,网络具有很强大的信息资源,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和多项交互功能可以大大提高摄影教育教学质量。我国现在处于网络服务日渐完善的时代,面对教育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开展网络教学是时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发展摄影行业的要求。互联网打开中国的大门,这就标志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使网络对各个领域的影响加大,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为高职院校摄影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很强大的技术保障。
(2)发挥网络在摄影教育中的作用。
高职院校进行摄影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摄影人才。优秀的摄影人才的培养是发展摄影产业的主要动力,也是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加强高校艺术教育应尽的义务。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摄影教育最主要的就是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机制,完善教学的基础设施,建立强大的师资队伍,并大力普及摄影教育。作为摄影教育最重要的载体就是大学生。
1)利用网路资源的贡献丰富摄影教学的内容。
丰富的网络摄影信息资源,可以使学生获取课堂以外的新知识。因此,网络摄影信息资源已经成为摄影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集合我国著名的摄影家资源,并吸取我国优秀摄影家和评论家以及新一代具有良好摄影天分的摄影新人的加盟,建立一支强大的师资队伍;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开发多媒体课件和教材,可以更好地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使学生在摄影学习中感受美的熏陶。
2)用网络的交互性活跃摄影教学的形式。
多媒体教学手段一般都是运用超级链接、视频点播和多媒体课件等形式,这样沟通比较方便,实现多项交互,增加了教学的效果。在摄影教育中,教师应利用互联网的交互性,通过建立校园网站、微博、博客等向学生介绍关于摄影的相关知识,使更多的学生和摄影爱好者进行交流。
3)利用网络开放性教学拓展摄影教学的规模。
网络教学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并且价格比较低廉,是很多人在网络上就可以感受到摄影的魅力。同时,使人们接触摄影教育的机会增多,学习更加的方便,有利于高职院校摄影教育的开展和实现。
4总结
论文摘要:网络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工具,已成为当代青少年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时青少年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启迪智慧等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虚拟社会化作为网络发展的衍生物也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化范式,对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加强虚拟社会化进程中的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规范其网络道德行为,成为思想政治工作及青少年道德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随着我国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网络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工具,已成为当代青少年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着积极的作用。从发展趋势上看,网络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青少年的重要生存和生活方式,成为他们社会化的又一广阔空间。虚拟社会化作为青少年社会化的新范式,随着网络的发展应运而生。我们在充分享受网络带给我们的便利时也不能忽略虚拟社会化进程中出.现的种种网络道德问题。近年,越来越多的网络道德行为失范间题,不仅直接危害着网络的正常有序运行,对青少年健康人格的形成也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必须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确保其虚拟社会化进程的顺利进行。
一、虚拟社会化的含义及特点
在人的社会化的过程中,按照施化者的性质,我们可以将“人的社会化”分为真实社会化和虚拟社会化。真实社会化是传统的社会化范式,是在家庭、同辈群体、学校和传统大众传媒中进行的社会化,其主要特征是施化者的真实性、确定性及受化者的被动性比较明显。虚拟社会化是在电子传媒尤其是网络中的社会化。从当前的发展趋势上讲,现代青年对网络的依赖性将越来越强,虚拟社会化作为信息时代不可避免的衍生物将会对青少年的发展起到极其深刻的推动作用,而青少年作为上网群体的主力军自然会受到更强有力的冲击。具体而言,作为一种与传统社会化范式(真实社会化)迥异的社会化机制,虚拟社会化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首先,虚拟社会化范式中的施化者具有虚拟性,即对青少年社会化产生巨大影响的施化者由真实社会变成了虚拟的网络社会,这就决定了施化者自身的多变性和不确定性。这一特点使得青少年在虚拟社会化进程中更加顺利地实现社会化的核心内容—对社会角色的扮演。社会化的核心内容是学习扮演社会角色,即依照社会对人的要求和标准学会承担特定的社会角色,实现角色期待与角色整合。作为施化者的虚拟网络空间为青少年提供了角色扮演的极好场所。青少年在虚拟环境中以戏剧化的交往行为来体会不同角色的需求和情感,在角色预演和角色换位中正确理解角色内涵、缓解角色紧张、解决角色冲突,而这一切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便是虚拟社会化中施化者的虚拟性,是它为青少年顺利实施角色转换提供了反复实践的机会。
其次,虚拟社会化范式中的社会互动呈现出新的面貌。与真实社会化相比,虚拟空间里的社会互动,有助于青少年建立新型的社会关系,拓展社会化范围。青少年要实现自身的社会化,必须首先使自己融人一定的既有社会关系中去,以满足各种社会需要。网络作为一种先进工具和更为广泛公开的媒体,通过全方位、多层次、高速度的信息传输为青少年提供了更为广泛的社会交流机会,使青少年的社会化一开始便突破传统的时空局限,从而得到空前的延伸和发展。在虚拟社会这一特殊的交往环境中,青少年会随着网络信息的流动以“点对面,’的交流方式将自己融会到“无线”的网络群体之中,社会接触范围成倍增大,更有助于青少年建立新型社会关系,拓展自身的社会化范围。
再次,虚拟社会化的个性化内容,使青少年自我实现的受化方式得到了增强。社会化不仅是一个把人模式化的过程,更是一个使人积极实现其个性化的过程。在虚拟社会化条件下,个体具有更多的选择自主性。受化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社会化方式。这种自主选择其实也是青少年社会化从传统的教化向自我社会化的转化的体现。可以说,虚拟社会化的“受化”方式,使青少年的主体能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使“自我实现”的趋势得到增强。
最后,在虚拟社会化进程中行为方式的社会化与角色规范的社会化脱节。在无强制性约束力的虚拟空间里,青少年的角色认同出现了真实社会化进程中不曾有过的巨大困难。青少年正处于情感体验和情绪大震荡的时期,在此过程中,他们必须将自己置于现实的人际互动中实现对自己行为方式的规范,并完成对于自己所扮演社会角色的任职。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中的人际互动方式、情感交流方式、角色转换方式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虚拟社会化极大影响了青少年的人际互动方式,使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往关系被脱离现实的人际关系所替代,久而久之便造成了现实人际交往的障碍,导致社会互动受阻,使得青少年行为方式的社会化与角色规范的社会化严重脱节。他们在虚拟社会中无法找到正确的行为规范和角色整合模式,无法依照社会对人的要求和标准学会承担特定的社会角色,遵循正确的交往行为方式。
二、虚拟社会化进程中的青少年网络道德现状
虚拟社会化对青少年现有的道德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这种冲击的恶的一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道德观念的淡化
在互联网中,网民们以“虚拟身份”进行网络交往,而不必承担任何社会责任,这就为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提供了繁衍的土壤。有学者称21世纪为“道德方面采取相对主义的世纪”。其实无论是道德相对主义还是无政府主义,都是青少年网络道德观念淡化的体现,其实质都可以归结为个人主义。这种网络世界里的个人主义,随着虚拟社会化的推进呈现出不断蔓延的趋势,许多青少年都受其蒙蔽、欺骗、蛊惑。
(二)道德心理的弱化
虚拟社会化在消除了人们交流、沟通的地域、时间限制的同时,疏远了人际情感,弱化了人的道德心理,最终将有可能导致人际关系的疏远、淡漠与紧张,造成个体对于现实社会中他人生存状况的漠不关心。这种道德心理的弱化对于网民自己也无疑是一种“慢性自杀”。这种道德心理弱化现象在青少年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这对于青少年的社会化进程造成了极大的障碍。
(三)道德人格的异化
伴随着网络而生的“网络成瘾”、“网络心理障碍症”引发了青少年的人格障碍,造成了青年社会化的人格缺陷。所谓“网络成瘾”,指网民完全沉溺于数字化的在线空间中不能自拔,使得青少年不能有效实现客观世界和虚拟世界之间的角色转换,因而形成心理错位和行动失调问题。正因为网络为人提供了变换角色的机会,青少年常常会产生角色认同危机或角色混淆,造成自身的角色迷失或双重人格。 (四)道德认知的混乱
青少年社会化的内涵包孕着他所处民族、国家特有的文化价值观、思维方式、情绪体验,但因特网中大量的西方文化垃圾很容易促使尚处于世界观、道德观认知期的青少年模糊自己对本民族文化的确认,对传统道德观念的认知,这就使得民族文化中有价值的主流意识形态倾向也慢慢被消解和融化,由此可能导致民族凝聚力的下降和青少年在道德认知上的混乱、冲突.、迷失。
(五)道德行为的失范
当网络以.其方便、快捷、高效的优势迅速普及时,网络空间的道德现状却异常混乱。传统道德在全球性、全方位、开放性的“网络社会”面前显出了它在某些方面的无能为力。现实伦理关系中大多为面对面的直接关系,道德规范的实施主要借助于社会舆论的监督和人们内心的道德自律来实现,因此人们的道德行为在外界制约和内在约束共同作用下自觉服从于传统道德规范。而网络社会中,这种外在的“道德制约”和内在的道德自觉之间的统一被自由、无序的网络秩序所打破,网络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体现出其间接作用性。这种情况下,道德对人的约束力越来越依赖于人内心的道德信念,直接道德舆论抨击难以像在现实中一样起作用。与此同时,新的网络领域里又尚未形成新的统一的道德规范,大量的网上行为处于既不受既有道德规范的制约,又无新道德规范可依的状态,加上青少年自身好奇心强、自控能力弱等特点,从而诱发了大量的失范行为。如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传播精神垃圾、网络言行随意放纵、网络价值观模糊等。
三、在虚拟社会化进程中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推动网络道德建设
当代.青少年网络道德现状不容乐观,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提高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时效性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无论从网络发展状况还是从青少年自身特点等方面讲,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都有其必要性。
网络道德是现实社会中既有道德的延伸,又具备与既有道德不同的许多特点和规律,因此,我们在进行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必须针对其特点,遵循其规律,坚持一定的基本原则,使青少年能够树立起正确的网络道德观。
实施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应采取以下方法。
首先,从社会的角度来讲,应该尽量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这是一件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事业。我们应当尽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整合传统道德资源。从广博的传统道德文化中汲取营养,完善既有的道德体系,对青少年进行传统的道德文化教育,增强青少年对于民族文化、传统道德的认同感,确保他们即便是处在网络空间中也能以固有的自律意识,做到遵守网络道德规范。除此之外,还应该实施网络道德规范化和网络管理法律化,以有效而成熟的法律和道德规范来约束学生的网络交往行为,形成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实际相互兼容、行之有效的网络道德教育体系。
其次,从学校的角度来讲,应该尽快更新观念,构建适应网络时代的学校德育模式,建立完善的网络行为监督机制。当网络以突飞猛进的速度发展时,我们的学校德育体系也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作相应的改变和完善。因此,我们必须树立起新的道德教育观念,充分注意学生的主体性,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学校德育工作,丰富学校道德教育内容,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能力和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另外,必须加强网络教育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网络水平,加强对学生网络行为和网络道德发展的指导,使学生在教育传播者的示范作用下,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
关键词:异构信息网; 数据挖掘; 查询
中图分类号: TP31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2163(2016)06-0094-04
0引言
信息网络是一种由图建模的数学模型,其中包含顶点和边两个元素。顶点代表现实世界中的实体对象,边代表实体之间的联系,实体以及实体之间的联系就构成了信息网络。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领域开始关注于数据对象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例如,生物信息学领域中研究基因、酶、蛋白质之间复杂的调控、代谢与交互关系;互联网搜索领域中研究网页与网页之间超链接的关系;社会学和商业领域中研究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各种应用领域的信息量都呈爆炸性增长趋势。在现实应用中积累了大量的图数据,例如生物信息学中的基因调控网络、酶代谢网络、蛋白质交互网络;互联网领域的网页拓扑结构图、邮件通讯关系图;在线社交网站中用户之间的社会关系图;城市的道路交通网络、供水排水网络等。信息网络广泛存在于现实世界中,如社交网络、生物网络、道路网络、知识库等。信息网络上的查询和挖掘问题也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这些图数据的规模还在不断快速增长,其中蕴含了大量有用的知识。挖掘和处理图数据可以得到这些有用的信息帮助用户分析决策。截至2009年9月,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络Facebook已有3亿多个顶点。这些大规模图数据承载了海量信息。用户根本无法通过视觉观察或手工方法来理解和分析。并且,现实世界中实体不仅仅是单纯的一种类型,而是多种类型的实体同时存在一个网络中;再有,联系也不仅仅存在于同一类型的实体内部,在不同类型的实体之间同样也存在着关系。异构多属性图是包含多种类型顶点和多种类型边的图,其中每种类型顶点具有一组属性。如生物网络、社交媒体网络、在线分享网络等。在图数据规模爆炸式增长的同时,图数据的形式也越来越复杂。因此,海量图数据模型中蕴含着大量有用的知识与信息,亟需从不同维度和不同粒度上对其进行研究提取、挖掘分析。
[BT4]1异构信息网
[BT5]1.1异构信息网的概念
在现实世界中,信息网络通常被假定为同构的,即网络中顶点的类型是相同的(如用户),顶点之间的关系类型也是相同的(如朋友关系)。然而,大多数真实世界的网络是异构的,即顶点和关系的类型是不同的。例如,在医疗保健网络中,顶点可以是病人、医生、医疗检查、疾病、药物、医院、治疗等。把顶点全部看作一种类型,也就是同构信息网络,可能导致丢失重要的语义信息。因此,对具有丰富信息和复杂结构的异构信息网进行分析和挖掘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将给出异构信息网的形式化定义。
异构信息网是一个有向图G=(V,E,T,R,V,E,A,D,A),其中V是点集合,EV×V是边集合,T是顶点的类型集合,R是边的类型集合。V:VT是顶点类型映射函数,E:ER是边类型的映射函数。A是顶点的属性集合,D是A的域。A:TA是从顶点类型到属性的映射函数。
[BT5]1.2异构信息网的应用
异构信息网可以从交互的大规模数据中构建得来,例如社交网络、科学网络、工程及商业应用等,下面文中则给出几个例子用以具体说明。
1)社交媒体网。 Twitter也可以被看做一个异构信息网络,其中包含顶点类型有用户、推文、标签和词语。2个用户可以互相关注,用户可以或回复推文,推文可以使用词语、并包含某些标签。Flickr是一个图片分享网站,也可以被看成异构信息网。其实现结构中包含的顶点类型有:图片、用户、标签、分组和评论。用户可以上传图片,图片包含某些标签、图片属于某个分组,用户可以对图片发表评论,图片可以有不同的评论。
2)物联网。在智能家居、交通、物流、农业等物联网中,都可以构建出异构信息网。例如,在智能家居网络中,顶点类型有用户、智能终端(空调、热水器、音响等)、智能控制系统、传感器节点、手机或电脑。用户通过手机或电脑远程发送命令给智能控制系统,智能控制系统将命令发送给相应的传感器节点,传感器节点再根据用户的需求发送命令给指定的智能终端对其进行操作。
3)文献信息网络。从DBLP中提取的计算机科学文献信息就是一个典型的异构信息网,其中包含4种类型顶点:论文、会议、作者和关键词。每篇论文对应一个作者集合、一个会议和一组关键词,构成了3种类型的关系。同时,在论文之间还存在引用关系。
4)医疗健康网络。 医疗健康系统也可以被看成一个异构信息网,其中包含的顶点类型有医生、病人、疾病、治疗和设备。病人患有某种疾病,该疾病可以采取特定的治疗方案,使用某种设备,此外,病人也需要由特定的医生负责。
异构信息网可以在很多领域中构建得到,如社交网络、电子商务、社交媒体等许多数据库应用中。异构信息网包含多种类型的顶点和多种类型的边,每种类型顶点包含一组属性。例如,用户的属性可以是其编号、姓名、年龄、城市等。
2异构信息网研究现状
除了异构信息网上复杂的结构信息,顶点的属性信息对于挖掘异构信息网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信息网上现有大多数研究成果都是基于同构信息网的,比如社交网络[1]上的排序、社团发现、链接预测、影响力传播等。然而,这些方法都不能直接用于异构信息网上。这不仅因为连接不同类型顶点之间的不同类型的边所具有的语义不同,也是因为异构信息网包含了比同构网络更丰富的信息。同构信息网可以通过在异构信息网上的投影得到,但是却丢失了大量的信息。例如,作者合作网络可以从更复杂的异构的文献信息网络中投影得到。然而,这种投影操作丢失了有用的信息,如该论文的主题以及该论文作者合作的其它论文等。另外,在原始的异构信息网中蕴藏着丰富的信息,需要设计有效的数据挖掘方法用来探索这些有用的信息。
相比传统同构信息网上的研究,异构信息网上的研究工作才获发展起步。但在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工作开始关注异构信息网方面的研究。异构信息网上现有的研究工作还都比较零散,也未形成规模体系,主要有聚簇[2C7]、基于排序的分类[8- 9]、顶点的相似性搜索[10- 11]、关系预测[12-14]、子图查询[15- 16]、社区发现[17]、实体识别[18]、无结构查询[19]等。下面,文中将分别介绍这些已有的研究成果。
2.1异构信息网上聚簇问题的研究
Rankclus[2]将DBLP网络构建成二分图,根据排序将相同类型的定点进行聚集。信息网络的分析中,文献[4, 7]根据用户选择的顶点类型和簇的种子顶点,对该类型的顶点进行聚簇。文献[6]在顶点属性不完整的情况下,基于顶点的属性和不同类型的关系,对网络进行聚簇。系统通过学习得到不同类型的关系的权重,将用户指定的属性集合带有权重的不同类型关系合并,建立一个概率模型,用于训练出最符合用户需求的聚簇结果。文献[5]以网络中的一种类型顶点为中心,根据元路径将网络分解成为若干个路径图。元路径是不同类型顶点构成的序列,表示了顶点由不同的关系连接起来。例如元路径“作者-论文-作者”代表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元路径“作者-论文-会议-论文-作者”表示在同一个会议发表过论文的作者。通过学习得到每个路径图的权重,将所有路径图加权得到统一的路径图。在该路径图上对顶点进行聚簇。
2.2异构信息网上分类问题的研究
RankClass[8]把排序与分类相结合,对异构信息网进行更好的分析。该方法把顶点进行分类,在每个分类内对顶点进行排序。例如,对于DBLP 异构信息网,先把会议顶点按照领域进行分类,在每个领域内对顶点进行排序,可以使用户很清楚地了解每个领域内影响较大的会议。这种排序与分类相结合的方法,要好于对顶点进行全局的排序。分类对顶点进行排序提高了排序的质量,优秀的排序结果也使分类更为准确。GNetMine[9]研究异构信息网络上只有一部分顶点具有标签,通过将顶点分类,得到所有顶点的标签问题。通过衡量无标签顶点与带有标签顶点之间链接关系的一致性,把无标签顶点与其相关的带有标签顶点划为同一类,得到所有类型顶点的标签。
[BT5]2.3异构信息网上顶点相似/相关性问题的研究
基于元路径的异构信息网上的搜索技术在最近两年得到了关注与重视。Pathsim[10]提出计算2个同类型顶点在给定元路径情况下的相似性的方法。2个顶点通过不同的元路径连接表示不同的含义,其相似性也不相同。信息网上现有的相似性所有工作大多数都集中在同构信息网上。这些工作都忽略了顶点由不同类型的关系连接,具有的含义不同。进一步地,给定查询顶点,Pathsim能够有效地计算出与查询相似度最高的k个顶点,效率远远高于PageRank和SimRank. HeteSim[11]提出构信息网上同类型或不同类型顶点之间相关性的度量。衡量不同类型顶点之间的相似性是十分有意义的。如作者J.F. Naughton与会议SIGMOD相关程度比会议KDD大,青少年更喜欢电影哈利波特,而不是肖申克的救赎。这种不同类型顶点的相关性研究有着大范围的广泛应用,例如推荐系统、聚簇和协同过滤。该方法描述的顶点相关性是基于搜索路径的,2个顶点通过特定的元路径相连。不同的搜索路径含义不同,导致2个顶点的相关程度也将出现不同变化。因此相关性的度量函数也是不对称的。
[BT5]2.4异构信息网上链接预测问题的研究
异构信息网上的链接预测问题已然面世推出了一些重点研究成果。PathPredict[12]提出了异构信息网上预测合作关系的方法。文章用4种度量函数:路径个数、标准化路径个数、随机游走、对称随机游走,来计算2个顶点在所有元路径上的相似性。通过监督模型去训练出不同结构特征的预测权重,得到统一的预测模型。大多数的链接预测工作都是集中在同构网上,并且只关注链接是否发生,而无法预测发生的时间。针对这个问题,文献[13]提出一种链接预测模型,并给出链接发生的未来时间,如作者将于某年在会议上,用户在某个时间将会对电影做出评论等。Anchoring[14]对多个异构信息网之间的用户进行链接预测。单个用户可能在多个社交网络上都拥有注册账号,这篇文章就是为了识别不同的社交网络之间哪些账号是属于同一个用户的。通过用户在社交网络上展现的个人信息、活动时间、地点和文本信息,清晰确认并识别账户的对应关系。当一个人刚刚注册某个社交网站时,利用这种链接预测方法,就可以对其推荐符合标准预期的理想朋友。
2.5异构信息网上子图查询问题的研究
文献[15]研究异构信息网上搜索结构和语义都相似的子图。为了提高效率,利用离线的索引生成候选子图,进一步递归剪枝对候选子图进行验证。文献[16]研究给定查询的模式,计算top-k相似子图的方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文章提出2种低代价索引:图拓扑索引和最大元路径索引。利用这2种索引,对候选的子图进行剪枝,快速计算得到查询结果。
[BT5]2.6异构信息网上社区发现问题的研究
文献[17]提出动态异构信息网上社区发现的方法。该方法为异构信息网建立社区模型,每个社区包含网络上所有类型的顶点和边。用Dirichlet混合模型为每个时间窗上的网络社区实现建模,能够自动确定社区的实现数量并考虑前一时刻的社区对现在时刻的影响。利用Gibbs采样方法推理出该模型。在该模型上解决符合网络演变规律的社区发现问题。
2.7异构信息网上实体识别问题的研究
SHINE[18]提出了异构信息网上实体识别方法。该文结合实体普及模型和实体目标模型,对异构信息网上的实体识别进行建模。实体普及模型依赖于内容,例如,名字是“Wei Wang”的老师比名字是“Wei Wang”的学生发表的论文数量多。实体目标模型确定元路径的概率,通过期望最大化算法自动学习元路径的权重。
2.8异构信息网上无结构查询问题的研究
GQBE[19]提出在用户不知道网络的顶点类型和结构情况下,只给出查询的元组示例,计算与查询相近的结果。如查询示例为,查询结果可能是,,表示了创立人与公司的关系。该方法构建基于输入的最大查询图,生成查询图的晶格。在晶格上得到top-k相似的查询结果。SLQ研究用户在不了解网络结构的情况下,无需给出准确的查询形式,通过转换函数,查找网络中符合查询的匹配。由于转换函数的代价不同,应用条件随机场得到匹配结果关于转换代价的打分函数,最终输出最佳匹配的top-k个结果。
3异构信息网的未来和挑战
异构信息网的应用日趋宽泛普及,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各种应用领域的信息量都已呈现爆炸性增长趋势。传统技术虽然推出了众多研究成果,但却大多集中在同构网络上。
异构信息网上在线分析处理问题的研究对于异构信息网上知识的提取是至关重要的。现有的信息网络在线处理算法都很简单,缺乏对具体模型定义、执行过程分析(时间、空间、I/O、能耗)、核心步骤优化等层面的深入研究。从立方体计算、物化到OLAP操作,以及复杂的冰山立方体计算等,但却并不适用于图数据。
当前,大规模的信息网络上的挖掘和分析工作已有大量的研究人员在开展理论和技术上的各类探讨,但却仍无法从不同的维度和粒度上为用户分析决策提供有效的视图,以及灵活的在线分析处理。时下的在线处理技术缺乏对信息网络方体格、方体、方体单元详细定义,对于其空间爆炸式增长缺乏可行性技术解决方案;而且,现有技术也缺乏对物化方式、实现算法等的深入研究(对于信息网络而言,中间结果的表示和重用对在线信息网络处理的性能至关重要),缺乏对时间性能、空间开销等的切实充分考虑;现有的信息网络OLAP技术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方面缺乏良好的数据组织、中间结果物化、高效OLAP算法等性能需求的必须解除设施。在实际问题中,用户关注的目标常常是复杂的信息网络度量,并且只关注那些度量大于给定阈值的立方体,如冰山立方体。迄今为止,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几乎是零起步、全空白;
随着数据规模的日益增大,信息网络的增长尤其巨大。如何解决信息网络立方体中的海量空间开销即已成为首要关键问题,在每个立方体单元中存储的都是一个子图,而不是传统数据立方体中的聚集值,这就给立方体物化过程提出了现实巨大挑战;
巨量的信息网络除了消耗海量的存储空间外,在其上的巨量计算时间也给研究带来了严峻挑战,尤其是对于复杂信息网络度量。通常情况下,立方体计算需要多次遍历信息网络,这就大大降低了在线处理的效率。如何与用户进行快速交互、且高效实现在线处理已经成为研究学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挖掘带有噪声的、不确定的异构信息网。异构信息网的数据往往是由多个数据源集成而来,而每个数据源的质量不尽相同。数据往往带有噪声,同时部分数据也是不确定的。因此,研究в性肷的、不确定的异构信息网上的挖掘问题对于异构信息网的实际应用则表现出其独特意义及实用价值。
4结束语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的形式也越来越复杂。随着信息网络的飞速发展,如社交网络、生物网络、道路网络、知识库等,异构信息网应运而生。大多数真实世界的网络都是异构的,即顶点和关系的类型是不同的。异构信息网是包括多种类型顶点和多种类型的边的信息网。异构信息网可以在很多领域中构建得到,如社交网络、电子商务、在线电影数据库等许多数据库应用中。异构信息网能够很好地表达现实世界中不同类型实体以及实体之间的复杂关系。异构信息网上的挖掘问题对于复杂数据形式的分析是十分重要的。本文系统介绍了异构信息网上广泛的应用背景和现有的研究工作,并提出未来的进一步发展方向,期望有更多的研究者投身到这一领域的学术关注和研究中。
参考文献:
[1] AGGARWAL C C. Social network data analytics[M]. New York: Springer, 2011.
[2] SUN Y, HAN J, ZHAO P, et al. RankClus: integrating clustering with ranking for heterogeneous information network analysis[C]//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xtending Database Technology: Advances in Database Technology. New York, USA: ACM, 2009:565-576.
[3] SUN Y ,YU Y, HAN J. Rankingbased clustering of heterogeneous information networks [JP3]with star network schema[C]//Proceedings of ACM SIGKD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Knowledge Discovery and Data Mining. New York, USA: ACM, 2009:797-806.[JP]
[4] SUN Y, NORICK B, HAN J, et al. Integrating metapath selection with userguided object clustering in heterogeneous information networks[C]//Proceedings of ACM SIGKD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Knowledge Discovery and Data Mining. New York, USA: ACM, 2012:1348-1356.
[5] YANG Z, LING L, DAVID B. Integrating vertexcentric clustering with edgecentric clustering for meta path graph analysis[C]//Proceedings of ACM SIGKDD Conference on Knowledge Discovery and Data Mining. New York, USA: ACM, 2015:1563-1572.
[6] SUN Y, AGGARWAL C C, HAN J. Relation strengthaware clustering of heterogeneous information networks with incomplete attributes[J]. Endowment of Very Large DataBases, 2012, 5(5):394-405.
[7] SUN Y, NORICK B, HAN J, et al. PathSelClus: Integrating metapath selection with user-guided object clustering in Heterogeneous information networks[J]. ACM Transactions on Knowledge Discovery from Data, 2013, 7(3):1-23.
[8] JI M, HAN J, DANILEVSKY M. Rankingbased classification of heterogeneous information networks[C]//Proceedings of ACM SIGKDD Int. Conference on Knowledge Discovery and Data Mining. New York, USA: ACM , 2011:1298-1306.
[9] JI M, SUN Y, DANILEVSKY M, et al. Graph regularized transductive classification on heterogeneous information networks[C]//Proceedings of European Conference Machine Learning and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Knowledge Discovery in Databases. 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 2010:570-586.
[10] SUN Y, HAN J, YAN X, et al. Pathsim: Meta pathbased topk similarity search in heterogeneous information networks[C]//Proceedings of Very Large Databases Endowment. New York, USA: ACM, 2011:992-1003.
[11] SHI C, KONG X, YU P S, et al. Relevance search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s[C]//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xtending database technology. New York, USA: ACM, 2012:180-191.
[12] SUN Y, BARBER R, GUPTA M. Coauthor relationship prediction in heterogeneous bibliographic networks[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s in Social Networks Analysis and Mining. Piscataway, NJ: IEEE, 2011:121-128.
[13] SUN Y, HAN J, AGGARWAL C C, et al. When will it happen? Relationship prediction in heterogeneous information networks[C]//Proceedings of AC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eb Search and Data Mining. New York, USA: ACM, 2012:663-672.
[14] KONG X, ZHANG J, YU P S. Inferring anchor links across multiple heterogeneous social networks[C]//Proceedings of AC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 Knowledge Management. New York, USA: ACM, 2013:179-188.
[15] YU X, SUN Y, ZHAO P, et al. Querydriven discovery of semantically similar substructures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s[C]//Proceedings of ACM SIGKD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Knowledge Discovery and Data Mining. New York: ACM, 2012:1500-1503.
[16] GUPTA M, GAO J, YAN X. Topk interesting subgraph discovery in information networks[C]//Proceedings of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ata Engineering. Piscataway, NJ: IEEE, 2014:820-831.
[17] SUN Y, TANG J, HAN J, et al. Community evolution detection in dynamic heterogeneous information networks[C]//Proceedings of the Eighth Workshop on Mining and Learning with Graphs MLG at KDD. New York, USA: ACM, 2010:137-146.
大脑灰色物质和社交网络相关
科技是否在改变着我们大脑的形态和结构呢?伦敦大学学院最近的研究为这种可能性提供了一定的论据。该学院研究发现,在facebook上朋友较多的人与较少的人互相比较,两者的脑部结构是有分别的,朋友越多,部分脑区越大。
瑞斯教授和他的同事扫描了125名20岁左右的社交网站用户的大脑,将扫描结果和他们在网络世界以及真实世界的朋友圈子进行了比较。他们发现,拥有更大社交网络的人脑部几个区域内灰色物质更多。这些区域之一的杏仁核,和人的记忆处理以及情感反应密切相关。将此结果和另一项最近的研究进行对照,研究者发现,在脑部杏仁核中增长的灰色物质暗示着现实世界中有更大的朋友网络。这些研究显示:一个较大的在线朋友网络也表明大脑中进行信息处理的区域灰色物质量的增多。灰色物质通常被认为会促使神经细胞更有效地处理信息。研究同时也显示,社交网站用户在线朋友数量较少的,现实世界里朋友圈也较小。相反,在线朋友数量越多,线下可能拥有的朋友圈也更大。
“我们的发现支持这样的看法,也就是说大多数社交网站用户用网络这片天地来支持他们现存的社会关系,维护或增强这些友谊,而不仅仅是创建一个全新的社交网络。”维康基金会高级临床研究员杰兰特·瑞斯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人类大脑结构或随科技而改变
就社交网络朋友数量和用户部分脑区大小的联系,瑞斯教授强调说:“单凭这些数据不可能断定:在交友网络上朋友更多是否就会使得脑部更大,或者说,一些总是在线的人是否就有更多朋友。”数据只能证明彼此间的联系,但并不能证明这种联系是一种因果关系。
和在线社交网络相关的大脑中的其他三个可能改变大小的区域是:颞上沟——被认为是解读人们的注意力以及其他人情感焦点的区域;颞中回——解读面部表情以及评估语言意义的区域;内嗅皮质——和记忆以及其他功能相关的区域。关于科技如何影响我们的思考这一问题,人们已经讨论了很久。瑞斯教授说:“在线社交网络影响力极大,然而我们对它之于我们大脑的影响却知之甚少。此前已有很多未经证实的推测,认为网络对于我们的影响不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