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19 22:36:12
导语:在企业物流管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鞭子效应”(Bullwhipeffect)
数年前,P&G管理人员在考察婴儿一次性纸尿裤的订单分布规律时曾惊奇地发现,虽然婴儿对产品的消费比较稳定,零售商那里销售量的波动也不大,但厂家从经销商那里得到的订货量却出现大幅度波动,同一时期厂家向原材料供应商的订货量波动幅度更大。这似乎是一件与常识相矛盾的事。处于其他行业的HP等其他企业也作过类似的调查,同样印证了这一现象的存在,这与我们在挥动鞭子时手腕稍稍用力,鞭梢就会出现的大幅度摆动的现象相类似。于是,人们就将这种现象称为“鞭子效应”。简单讲,“鞭子效应”就是指供应链下游消费需求轻微变动而导致的上游企业生产、经营安排剧烈波动的现象。
由麻省理工学院管理学院设计的供应链物流管理动态模拟实验--Beergame,为我们较好地再现了鞭子效应产生的过程。这个实验以4人为一组,实验者分别代表供应链中的生产商、经销商、批发商和零售商。在实验过程中,由指导教师代表的消费者发出订单,每个经营者则根据本期从下游经销商收到的订单发出货物,并以此为依据参考销售的历史记录预测未来需求的变化,结合本期期末库存量向上游供应商发出订单。在任意两个经营者之间订单的传递需要两个经营周期,货物的运送也需要两个经营周期,换句话讲,每个经营者从发出订单到得到该计单的订货需要四个经营周期。这样,在经营一段时间以后,首先消费者需求出现微小调整,随后零售商、批发商、分销商的订单、库存量相继出现波动,并且,沿供应链回溯波动幅度越来越大,“鞭子效应”的痕迹越来越明显。
二、“鞭子效应”产生的原因
表面上来看“鞭子效应”表现为需求的不确定,下游企业对本企业产品经销量的波动,但实质上这种不确定是由于需求变化的信息在由供应链下游企业向上游企业传导过程中被扭曲,进而扭曲被放大的结果。“鞭子效应”产生的原因复杂多样,它涉及到企业的营销、物流、生产各个领域。但简单来讲这些原因主要可归为两大类,一类是系统原因;一类是管理原因。两种原因纠结在一起,共同作用提高了企业经营成本,对产品供应链造成消极影响。
系统原因也可以理解为客观原因,或者是供应链本身所无法服的原因。FrankChen等人的文章中曾经指出“鞭子效应”来源于两个方面:需求的变化和订货周期的存在。需求的变化主要指需求自身的波动,需求变化大,则效应强烈;需求平稳,则效应微弱。订货周期(lead-time)的存在,即从经营者发出订单到最终收到所订货物要花费的时间。订货周期越长,相应时间内市场的波动越大,需求预测越不准确,“鞭子效应”表现越明显。
造成“鞭子效应”的另外一个重要的系统根源就是供应链的多层次性。在FrankChen的文章中谈到,由于在供应链的各个层次经营者都会设置安全库存,多层的累积,乃至同一层次中多个仓库库存的累加都会导致整个供应链系统库存产品量的数倍增加,进而导致企业对市场波动的反映速度减缓,“鞭子效应”加剧,再促使企业提高为客户服务的水准,尤其是现货供应水平和提高安全库存,形成恶性循环。
造成“鞭子效应”的管理因素比较复杂和多样化。它可能是由于经营中的非理造成的,例如为避免缺货发出的异乎寻常的大额订单,订货激增给上游经营者带来错误市场信号,扭曲的信息在向更上游的供货商传递过程中多次放大,给整个供应链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这种头脑发热大量订货(取消订货),或者不考虑市场需要完全凭主观臆断决定生产、订货安排的现象在现实中并非罕见。大量的生产闲置,库存积压也往往与此有一定联系。
但“鞭子效应”也可能是经营者理智决策的产物。仍以实验中的经营者为例,实验中不允许经营者之间互相讨论(这也是有着一定的现实背景的),经营者所能够得到的唯一的市场信息就是下游企业传来的订单,由于相互之间的不信任,每个经营者都倾向于根据历史上需求的变动,以及近期所得到的需求的变化情况作出自己的市场预测,并以此作为确定采购、生产、库存决策的依据。企业对需求的历史信息越看重,即当前期实际需求在预测中所占的权数越小,其对预测值的影响越小,有关需求波动信息传导给上游供应商的越微弱;相反,对前期需求变动越看重,当前期实际需求对预测的影响越大,由此制定的未来期采购计划越能反映本期需求波动的情况,向上游供应商所传导的本期需求变动的信号越强烈。由于需求的波动可能是随机的,也可能体现今后一段时间内一定的变化趋势,因此无论哪一种预测策略都可能对从消费者得到的消费信息发生错误理解,进而将错误的市场信息传导给供应链上游企业,并在传导过程中将其扭曲放大,导致“鞭子效应”的产生。
“鞭子效应’还与企业所处的物流环境有极大关联。订货交易成本的存在,运输中规模经济的影响,乃至订单处理、仓储管理的落后,现代化通信手段的匾乏都会直接导致经营者延长订货周期,加大订货批量。同时,鉴于缺货成本通常高于库存持有成本--尤其是当我们将缺货的隐性成本(即所谓失销成本)考虑在内时,理智的经营者必然将选择一定的安全库存量来应付两次采购之间市场可能发生的波动,订货周期越长,需求不确定性也将越大,为此而设计的安全库存量也将越大。此外,一般来讲,订货周期时间由四部分组成:订单传送、订单处理、备货和货物装运。由于这四部分时间中的任何一部分变化都直接影响订货周期,因此订货周期的不确定也通常作为安全库存决策时考虑的一项重要内容。订货周期越长,所需安全库存越多;订货周期变化越大,为达到同样的现货供应比率,同样也会要求有更多的安全库存量。“鞭子效应”也与经营者的营销策略有一定的关联。经济社会中销售与消费的脱节极容易造成经营者将销售量误解为消费量,并据此作出错误的生产、经销计划。企业的促销计划无论是针对经销商的,还是针对最终消费者的,也无论是数量优惠,还是价格折扣,以及付款方式上的优惠,都会产生一定的先期购买(forwardbuying)行为,即在实际需求产生之前购买。这样会造成一段时间内产品的销售量远远超出该段时间市场对该产品的实际吸纳水平。这些超出需要的产品就会被客户或消费者堆放在仓库里供未来消费。当市场价格回升至正常水平,由于他们仍有存货,就会在一段时间内消费但不购买,结果是,客户的购买时间安排与消费时间安排截然不同,购买量的变化比消费量的变化幅度要大得多。由此,处于供应链上的企业受到震荡也就在所难免。促销之外的一些引发先期购买因素也将推动“鞭子效应”。例如HauL.Lee曾在文章里谈到由于热销产品供不应求,销售商往往多订货以防止生产商在不能满足所有订货时按照订货量配给产品;有的企业以销售人员的销售金额为其业绩评估标准,这样会造成在到达评估最后期限时,出现许多虚假的“人情”订单。如果企业出于竞争压力,同时允许经销商免费退货,或者存在事实上的免费退货,那么在产品流行期一过,或者销售人员业绩评估结束,又会有大量订单消失或者被取消,生产商原先依据虚假的需求信息所制定的生产计划就会落空,造成大量的浪费。
三、改进物流管理,削弱“鞭子效应”
“鞭子效应”将造成企业经营成本的上升和管理的低效率。因此,如何削弱这一影响就成为企业管理上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鞭子效应”的产生归根结底可以看成是个别环节中信息扭曲与信息在供应链流动过程中扭曲被放大这双重因素的结果,因而抵消“鞭子效应”的努力也可以从这样两方面着手。
就个别企业而言,首要是选择好的需求预测工具,以使企业能够对需求的变动作出正确的分析、评价,并对未来市场作出相对准确的预测,进而确定相对贴近市场真实情况的采购、生产等决策。
要避免信息扭曲导致“鞭子效应”还要尽量减少先期购买现象。前文中已经提到,促销、单纯以销售量评价销售人员工作业绩等做法都会引发先期购买,进而或者造成未来购买量锐减,或者由于大量的订单被取消,生产安排在一段时间内发生混乱。要减少先期购买现象就要针锋相对地改变原来的企业经营管理方式。近年来,沃尔玛倡导的天天最低价的做法就是一个例证。天天低价使得消费者囤积现象减少,真实的消费情况显露在经营者的销售信息里。有助于经营者在真实的市场信息的基础上预测需求,正确决策。
要抵消“鞭子效应”,最重要的还是要改进企业物流管理。这可以从几方面入手。(1)要构造企业局域网,引入计算机管理,实现企业内部信息共享。然后,企业通过互联网或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与客户联接,有效地加快订单传输速度,避免多次重复录入,提高备货、运送的效率和准确率,缩短订货周期,降低订货周期的木确定性。(2)要减少订货批量。一方面可以引入电子商务来降低交易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借助专业化的第三万物流企业来降低小批量运输时的高额运输成本。在运输领域,由于规模经济的影响,整车运费与零担运费差异巨大,专业公司因为可以将多个货主的货物集中运输,因此可以争取到较为低廉的整车运费,企业庞大的销售系统、富有经验的车辆调度也有助于合理安排运量和运输路线,减少空驶成本。所以,虽然对货主来讲还是小规模运输,但利用专业运输公司可以使平均运费水平大幅度降低。为减少订货批量,也有的企业尝试鼓励经销商订购一篮子商品,而不是一份订单只订购一种商品。这样虽然交货频率、运输效率没变,但是每种货物的交货次数增加了,相应的每次订货量就少了。
抵消“鞭子效应”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强供应链上企业的合作,减少信息传导过程中的扭曲。在这方面,近年来所推崇的综合物流管理模式将大有用武之地。现代化的供应链管理是变原来生产、销售企业之间瓜分利润的竞争关系为共同拓展利润空间的伙伴合作关系,实现所谓双赢的理想局面。体现现代供应链管理观念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供应链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典型的做法就是变原来独自搜集需求信息为合作伙伴之间共享需求信息。通过互联网或者EDI技术使得零售商的销售信息随时传导到批发商、经销商、生产商,使他们得以利用即时信息了解产品消费状况,预测市场走向。由于即时信息比较准确,而且避免多次需求预测,所以真实需求波动被放大的现象得以减少,在掌握真实市场信息的基础上所作出的生产、运作的安排将会更加合理,大量的浪费将被避免。
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我国更加重视经济的快速发展,商品贸易的大规模扩大,为物资储存及物资输送等物流管理领域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同时也为物流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随着商品贸易方式及运输方式的逐渐完善,对物流的快速反应能力、物流信息现代化、物流管理效率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现代企业要不断完善和穿心企业物流管理模式,提高物流服务质量,从而适应物流市场的发展规律,促进企业的整体发展。
关键词:
物流管理;现代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物流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里日益激烈。现代企业如何在巨大的竞争环境中取得一席之地,离不开现代化的物流管理。现代化的物流管理在企业的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原材料供应商、工业企业、农业企业、商业企业等需要大规模运使用物流供应的各类企业,其资源的合理配置、物流管理流程及成本预算等,都需要进行准确的调配和创新调整。近年来,随着物流行业的兴起,我国已经拥有超过82万家中小型物流企业或机构,在竞争激烈的物流市场中,能存活下来的企业少之又少,规模较大的物流企业更是屈指可数。物流管理是在生产的过程中,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和基本理论,通过对物资资料实体流动的规律研究,对商品物流活动进行有组织、监控、协调的管理和控制,从而提高物流的服务质量及经济效益。
一、现代企业物流概念及特性
随着时代的变迁,企业物流的概念也不断的随之改变,随着社会市场的需求增加,物流活动的功能和范围逐渐扩大,物流的实际价值也得到了提升。现代企业物流主要具有以下几种特性:现代企业物流强调系统整合及协调工作以企业内部发展角度来看,它是对商品信息、材料供应、运输、搬运、存储管理、仓库、配送等多种物流作业形式的统一协调整合;以企业供应链战略发展的层次上来看,物流管理是指企业实现跨企业机构的物流作业形式,更好的与产业供应链协调发展。现代企业物流强调客户服务体系客户是物流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随着现代企业经营理念的转变,客户需求是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参考内容。企业在物流管理活动中加强了对产品售后及售中服务的质量,完善客户物流活动体验,从而提高企业物流管理的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现代企业物流强调物流策略的选择在传统的物流管理发展过程中,降低成本价值是十分重要的,但在现代企业物流管理中,不但要重视成本的节约,还要注重成本的平衡与企业的长远利益,并且选择适合企业发展规律的物流策略来促进企业物流管理的和谐发展。
二、现代物流管理创新是提升企业绩效的重要措施
随着我国在世界市场中的地位不断提升,逐渐推动了我国国内市场的创新发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可以通过物流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商品创新等方式来提高自身的市场地位,并且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创新物流管理,提供优质个性化的服务。第一,创新现代物流管理的主要内容在与对现有企业核心业务管理的创新。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的核心业务已经被分割成各个独立的部门。分割了的业务流程容易出错、管理难、步骤繁琐、工作周期长,这些都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创新物流管理就是要缩短工作周期、提高生产效率、缩减步骤。随着流程步骤的合理缩减,商品的积压量就会减少,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生产效率。第二,现代企业物流管理创新可以提高供应链的实际价值,从而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一个企业在市场上所具有的竞争力就是企业能够创造的实际价值,这种价值表现与成本高低差异。从客户角度来看,价格可以吸引客户,价格优势是保持企业竞争力的主要措施。物流管理技术成熟的企业,在产品存储、物流输送等方面都领先于其他企业,很容易吸引理想的供应商和商务伙伴,此外,一个物流管理相对成熟的企业可以为客户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提高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
三、提高企业物流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
现代物流管理主要表现在物流信息化的建设与应用中,物流管理信息化必须要具备以下几点条件:(1)建立完善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为物流信息化管理提供保障;(2)构建一个现代化、安全可靠的电子信息交换平台;(3)提高客户个性化的服务体验,满足客户的需求。建立行业物流服务模式行业物流服务模式是以信息化技术和专业化的物流管理为主要方式,以企业的行业经验为基础,对客户的需求进行调查,建立全方面专业物流服务模式。行业物流服务模式是企业物流管理基础模式,是企业长远发展的根本经营理念。创新物流管理方式,改进业务流程企业也创新物流管理模式,在保证供应链正常作业的前提下,优化库存管理水平,降低库存量,争取达到零库存。此外,在运输方面要采用合理的运输方案,制定合理的运输批量,节约运输成本。企业可以改进业务流程,使客户充分了解物流流程信息,优化配送服务质量,健全网络信息物流平台,使客户感受到舒适的消费体验。
四、结语
国外优秀企业物流管理已经相对成熟,而我国现代物流业起步较晚,缺乏管理经验,因此,我国国内企业需要创新企业物流管理模式,适当借鉴国外优秀企业管理模式,引进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建设有特色的现代企业物流管理体系,提高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整体水平,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物流管理已成为我国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源动力,因此,创新现代企业物流管理模式,是企业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
作者:吴昕宇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柳鹤鹏.企业物流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J].中国包装工业,2015,(6)
物流业的兴起与外资进入中国市场,制造业转移中国密切相关。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现代物流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近年来,我国物流发展最为显著的进步体现在交通运输、仓储设备、信息通讯、货物包装与搬运等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方面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近年来,从物流教育和科研的角度,我国取得了丰硕成果,专业教育框架初步形成,且教学条件逐步改善,研究力度不断加大,研究水平有所提高,培训与认证工作都取得了较大发展。然而,我国目前企业物流管理的教学大多数都采用理论教学模式,实践教学环节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其一,重理论轻实践。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授课时间的比例上,现在普遍存在重视前者,忽视后者的现象;授课教师理论知识掌握非常好,而实践经验不足,导致教学方面存在一定的弱点;学生缺少对物流知识的感性认识,单纯的模拟实验让学生感觉与实践距离太远。其二,案例教学匮乏。案例教学法是指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物流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利用典型的物流实际案例,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自己动手、动脑,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新型教学法。其三,缺少社会实践。学习企业物流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对会计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熟练掌握物流基础理论,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由于企业物流管理科是一门综合学科,它是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边缘学科,物流产业又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的复合产业,同时它又是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所以发展物流产业,不仅需要高级物流管理人才,更需要大量物流执行型与操作型人才。全社会对物流人才的迫切需求是物流专业教学的原动力,如何尽快为社会培养合格的物流人才是摆在物流专业教育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2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结构分析
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当前高校深化物流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色,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可以定位于培养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基础知识既是胜任本职工作的基础,同时也是坚持自身学习和继续教育的接受基础。所谓物流管理专业知识,是指职业岗位所必需的专业技术知识,要求既具备专职专业的一技之长,又能掌握本专业的最新管理和技术知识。从纵向来看,这种专业知识具有点、线结合的特点,涉及从物流战略流程设计到具体物流实际操作的整个流程的系列化知识。所谓相关人文社科知识,是指适应职业岗位的可能变化、转业转岗的需要和适应科技进步、产业结构调整所必需的相关的专业知识、行业知识或产业知识。职业能力是本学科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能力结构包括操作能力、规划设计能力、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所谓操作能力是指履行岗位职责的动手能力,是任职顶岗所直接需要的实用性职业技能和专业技能。要能上得岗、拿得下、干得熟,能够手脑并用,得心应用。规划设计能力是指能够根据客户的不同需要设计不同的个性化的物流综合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全程的一体化的物流服务。学习能力是指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观察判断和临场应变的能力,运用知识技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技术革新和设计发明的创造能力。所谓综合能力是指组织管理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业务交往能力。能力结构的特点是以实用为主,突出实践技能。素质包括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职业素质,所谓道德素质是指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遵守企业行为规范和行业道德规范,具有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善于协作。所谓文化素质是指钻研新领域知识的智力和打破思维定势发明革新的创造能力,具备能够主动适应和改造环境的综合发展能力。所谓职业素质,除了专职专业直接要求的知识和能力外,还指职业岗位所要求的行业眼光、知觉能力和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具有较好的专业智能和创新潜能。在素质结构中,以道德素质为方向保证,以文化素质为必要前提,以职业素质为基本要求。
3企业物流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3.1《企业物流管理》课程教材与教学内容的精选
为了实现本专业的教学培养目标,必须对《企业物流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规划,编写出一本《企业物流管理》精品教材。我校的《企业物流管理》教材现在是湖南省21世纪规划教材,并将于2009年进行全新改版。
3.2《企业物流管理》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
先进教学手段的运用。充分利用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首先教师必须要从多方面、多渠道收集教学用的第一手资料,如现代物流企业的实际运作录相资料等,然后将收集到的实际资料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演示,增强学生对物流业务的感性认识,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相结合。案例教学。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还必须注意引用当前物流企业中较先进的物流运作管理案例,以典型案例作为教学内容的小结,能运用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解释实际运作中的问题。在组织案例教学时,首先对学生如何充分的剖析案例进行引导,可运用的知识点有哪些,与学生互动,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2]。在进行案例教学时,教学案例的选择非常重要。多选一些本专业教师为政府、企业所作的一些研究项目作为案例,这种案例理论联系实际非常强,并且所用到的知识点多,对于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战能力有很大作用。物流教学光盘的精选及应用。由于物流理论的博大精深,仅仅依靠课堂讲授是不够的,必须采取多种途径、多种方式,传授物流理论,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精选教学光盘,采取课堂时间和课余时间相结合的方式,课堂所授内容与光盘内容相关时,辅之观看,其他内容,可找业余时间组织学生观看,并组织课堂讨论,学生反响热烈,积极踊跃,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3.3《企业物流管理》课程考试改革方案
《企业物流管理》是物流工程及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也是物流工程及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对本专业认知、提高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了解物流理论的知识结构、关注物流领域研究热点、树立现代物流理念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引导课。《企业物流管理》课程考试改革的必要性。考试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所特有的评定、检测、诊断、反馈和激励功能,是其他环节所不能替代的。考试方法和考试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有导向性。为了使物流专业的学生既具备扎实的物流理论功底,又具备对理论灵活运用能力、解决实际物流问题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改革以往的只注重物流理论的测试,而忽视对其能力的测评。课程考试方式与组织。采用由多种考核方式构成的、多次考核综合评定成绩的课程考试模式:①闭卷考试。以考核学生对物流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记忆、理解、分析和简单应用为主。考试中不允许携带和查看任何资料。考试时间、地点由学校或系统一安排。②开卷考试。重点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综合应用能力,开卷考试的题目以物流案例评析为主。考试时间、地点由任课教师自行组织。观察考核。指通过对学生一学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平时测验、作业情况,对其作出评价的一种考核方法。由任课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考察。课程总成绩评定方法。课程总成绩满分为100分。课程总成绩=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开卷考试成绩+观察考核成绩。各项成绩所占比重为: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60%,开卷考试成绩占30%,观察考核成绩占10%。
从煤炭企业生产特征来看,如何解决好物资的空间位移和仓储事项,是关系到成本控制和其它一'系列优化举措的前提。就煤炭企业空间布局而言,因受资源禀赋条件的决定,企业下属各事业部单元在资源指向下分散坐落,且内部也因生产工艺流程的技术原因而存在空间距离。从而,创新煤炭企业物流管理体系的路径选择便成为值得思考的课题。
就物流管理体系的内涵界定可知,其必然存在着人力、物力、信息平台等多元要件。这两个主要要件在生产任务导向下,惟有形成无缝衔接才能满足企业产能柔性化调整的要求。那么如何实现以上衔接目标呢。笔者认为,应将“集约化”元素植入体系构建之中,这样才能在企业特定经济目标下展开路径选择。
1.炭企业物流管理体系的现状反思
为了使现状反思更为具体,这里将以事业部单元为考察对象,或者说是以分厂作为研究对象。同时,围绕着“煤炭资源产出一煤炭产品销售”的供应链阶段进行讨论。
1.1对人力的现状反思
随着煤炭企业技术改造,以及因技术改造所形成的技术组织形态的变化,已使得各工序之间的联系更显精细化和柔性化。对于采购和生产物流供应链的节点而言,则需要提升人员在信息化技能和团队协作领域的水平。以ERP系统为主导的采购和生产物流平台,需要相关人员有较强的设备操作能力和专用软件开发能力,而这一些却未能引起管理层的重视。团队协作这本身就是现代生产模式的主要特征,也是解决企业物资流通问题时所依托的组织形态。而在事业部内部的职能组织结构下,却减少了这种团队协作意识。
1.2对物力的现状反思
煤炭企业物流在运作过程中仍然须遵守成本最小原则,而在专用性资本所导致的沉淀成本大量存在的状况下,上述成本最小原则便依赖于高效的使用效率,和在经济当量下的运载和仓储能力的实现。实践表明,因产能水平和资源开采难度的动态变化,使得企业物流设备在使用上难以实现高效目标,从而在折旧和沉淀成本的双重压力下,降低了事业部单元的经济效益性。
1.3对信息平台的现状反思
上文实则提到了信息平台问题,其着眼于对ERP系统的应用和开发方面。然而,除此之外还应注意,企业物流信息系统本身就占用大量资金,这将导致在配套上若出现投入过剩,则严重影响企业的资金配置;若出现投入不足,则已经投入的信息平台物资也难以发挥预期的效能。从目前所反馈的情况可知,前者似乎更容易出现,这或许与企业试图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强烈愿望有关。
2.现状反思下的物流管理体系目标定位
针对上文现状的反思主要是从总括层面展开的,也就是说煤炭企业物流体系中或多或少都存在上述问题。为此,在创新煤炭企业物流管理体系之间,还应在与企业内环境相契合的情况下进行目标定位。
2.1针对人力的目标定位
企业管理原理告诉我们,创新煤炭企业物流管理体系首先应从人力入手。这里的“人力”可界定位直接和间接参与企业物流运营的人员。可能不同企业的称谓不同,但涉及到煤炭企业采购和生产物流的运作形态则是大同小异的。因此,应在岗位能力和意识上制定人力的目标。对于前者而言,应在熟练掌握现有物流运作技能的同时,还应形成学习型组织环境,从而增强自身技能的创新驱动力。在岗位意识方面,传统的团队意识、进取意识等仍是合理的目标定位。
2.2针对物力的目标定位
为以信息化平台相区别,这里的物力特指用于企业物流运营的机械设备。实践表明,在“物资开采一物资销售”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货场和运输工具。根据自然资源禀赋条件的不同,煤炭企业的货场在布局上也存在明显差异。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即应努力发挥现有物力资源的作用,并严格控制新建物力资源的数量。为此,目标应定位于增强集约化效果的基础之上。2.3针对信息平台的目标定位
信息平台不仅对于事业部单元极为重要,也直接关系到企业整体物流运作的效率水平。上文所反复强调的ERP系统(企业资源计划),在其目标定位上应遵循“适度、有效”这4个字。“适度”指向在信息平台建设和专用软件开发上,能根据企业现状量力而行;所谓“有效”则是指,应具有显著的功效来增强企业物流运作效率。
3.目标定位下的路径选择
3.1确立物流管理体系的功能定位
正如一项工程管理一样,首先应确立它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地位,从而才能有的放矢的进行创新。因本文并未特别指向某煤炭企业,因此在总括层面上则要求具有植根性特质。这种特质的形成,要求物流管理系统不仅应具备资金使用的合理性,还应在组织和制度建设上与企业主营生产相匹配。如,在提升电煤在“产一销”环节上的拉动速度,物力要件需要进行功能定位,即应集中配置到与下游企业相衔接的环节上。这样,就能确保生产物流与销售物流之间的融合。
3.2提升物流管理体系的人力资本
长期以来,煤炭企业在进行内涵发展路径的构建上都着眼于生产领域,而与生产相配套的企业物流则被忽略。因此,在物流人员培训、团队建设、组织文化营造上都存在诸多空白。从而,为了使人力资本的提升能够切实与企业需要相契合,应在培训教材、团队建设内容和组织文化设计上下工夫。笔者建议,培训教材所含信息应使物流人员能在整体视阂下来看待本职工作;在团队建设上应强化人员的大局意识和协作意识;在组织文化设计上应将“学习”元素植入其中,努力实现学习型团队的形成。
3.3优化物流管理体系的物力资源
上文已经反复强调,物流设施设备具有折旧和沉淀成本两大成本支出,惟有在提升物力资源使用效率上做文章,才能产生优化的效果。从另一方面来讲,是否完全依靠企业自营物流来完成所有物资采购、生产流通任务值得思考。在当前网络化分工已经十分普遍的情况下,通过“核心一外围”结构下企业间联盟形式,则能在成本控制、物流专业化等方面提供支撑。因此,应尝试采取与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合作,将部分自营物流业务外包出去。笔者建议,可将“产一销”之间衔接部分的物流业务外包出去,从而将企业自营物流集中在米购和生产环节。
3.4规范物流管理体系的信息平台
之所以使用“规范”一词实则在于,当前已有的信息化平台已经能够应对企业物流运营的需要,而在增进信息平台的服务功能上还应下工夫。具体的路径选择包括:对企业(事业部)物流运营的信息短板进行分析,然后在专家论证、企业管理层审核的基础上进行信息平台优化设计。在资金投入方面应遵循“先核心、再外围”的策略,这样可以借助时间差来确保资金投入的有序性。
4.案例
山西省煤炭运销集团有限公司计划在山西与河南、河北交界一带建设22个“煤炭超市”,目前已进入建设阶段。“煤炭超市”正式开始运营后,长期困扰山西煤炭物流行业成本高、效率低的痼疾有望得到缓解。
为了解决煤炭运输失序、提高运输效率,山西煤炭运销集团决定把发展现代煤炭物流服务业作为集团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初步想法,第一步在山西西部沿黄河一线建设8—10个大型加工、洗配煤场,把陕蒙、当地的煤炭集中加工洗配,作为集散地;第二步,沿着东部河南、河北交界处建设大型的“煤炭超市”,最终形成“西厂东店”的布局。“通俗地讲,‘煤炭超市’就是和普通超市一样,把煤种不同、煤质各异的煤炭放进超市;客户订货后,直接去超市点对点地运输,而不用像以前一样,去矿上拉煤。其中一个重要的好处,就是避免大量的外省车辆深入山西腹地进行运输,而‘西厂’和‘东店’之间的运输则可以通过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有限公司的煤炭物流链来统一组织调配,运输效率将大幅提高,运输业态将发生改变。”
据了解,山西与河南、河北交界一线将最终建成5-8个大型煤炭超市,每个超市将形成年吞吐量达千万吨级的规模,一批大型“煤炭超市”的建立,为用户提供标准化、多样化的煤炭产品,极大方便辐射区域内煤炭小用户提货,缩短时间,降低成本。“煤炭超市的建立还会增多交易中心,这样客户可以有选择的余地,甚至可以出现期货,同样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发展平台。如果把这个平台发展好并与其他几个相关物流系统相结合,前景相当可观。”
从例中可以看出,在煤炭企业资源禀赋条件决定下,该企业以煤炭超市作为环节产销环节的立足点。而煤炭超市实则就是在物力资源管理上的创新,但还应通过人力资本提升和信息平台构建来推动这种创新模式的开展。
5.结语
(一)供应链含义分析
供应链其实是一种供需网络,各种产品在生产与流通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间供需网络,这个网络涉及到了生产商、批发商以及消费者等等,这样来看也可以认为这是一个网络式的物流体系。各个企业是这个体系中的一个节点,而节点之间又是相互需求与供应的关系,供应链不仅实现了连接供应商与用户的纽带作用,也使得商品在生产、流通过程中增值[1]。
(二)供应链特征分析
多个企业采用节点方式组成节,因此也就出现了模式与类型多样的企业,供应链结构也就比较复杂,这是供应链的复杂性。第二个特点是系统性,供应链实际上就是一个网状供需系统,系统中的各个要素互相联系彼此相依。系统有共同的任务与目标,各个要素以竞争或者是合作形式完成这个目标,改变了传统的采购、制造等活动分离的模式。供应链系统中的企业不仅是一个独立的主体,也是其他供应链的构成部分,企业在运行时是动态变化与相互交叉的,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地改变自己的运行机制,更好地迎接挑战与解决问题。
二、供应链系统中的企业物流管理不足之处
(一)企业物流管理观念陈旧
虽然我国物流管理取得较大发展,但是仍旧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首先来分析其观念问题。我国多数企业采用的仍旧是传统产品供应销售方式,只是单纯地在企业内部实施物流管理,企业物流管理的职能也就不能充分地发挥出来,不利于企业进行系统合理分工,供应链下的企业物流管理也就不能真正体现其价值与作用。我国人民的消费水平与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物流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因此应该积极改变陈旧落后的管理思想与理念,提升企业物流服务效果。
(二)企业物流设施设备落后
我国大部分企业的物流设备都是比较落后的,没有将信息化技术充分地运用到其中,物流管理的服务效率也不能提高,物流设备较为落后陈旧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物流发展的需要。与物流设备陈旧落后相对应的就是物流管理规范缺少,企业在物品储运过程中不能实现整体管理与运转,物流管理自动化水平偏低[2]。
(三)企业物流管理人才缺少
经济发展日益全球化,我国与外国之间的交流日益增多,交流业务范围也在不断深入与广泛,现在物流企业需要的不仅是具有很强素质的人才,更加需要具备很强外语能力的人才。但是我国现在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体系是比较落后的,无法培养出真正满足企业物流管理体系要求的人才,极大地制约了我国企业物流管理的发展与进步。
三、改进供应链系统中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的方法
(一)改变陈旧落后的物流管理理念
企业物流管理要想真正地实现大发展大进步,就要在思想上认识到它的重要性,然后从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企业物流管理系统特点,计划制定出合适的供应链系统物流管理方案。改进改善企业供应链物流管理水平,还要在思想观念上改变,现代性的企业应该逐渐地改变企业经营方式,树立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思想理念,重点关注物流服务内容创新、拓展服务类型等的服务理念。物流服务不能够仅仅停留在实物服务方面,还应该给客户提供特色信息服务,积极主动地与客户形成战略合作关系,形成自己一套专业与特色的服务方式与理念,取得独特的竞争优势。
(二)积极使用信息技术开展企业物流管理
现在发展得比较成熟的信息网络技术也可以应用到企业中去,实现信息、资金等方面的信息化管理,提高物流工作效率,企业在开展信息流服务工作时,应该以实物物流为基础,从而做到物流服务体系的完善,除此之外,物流企业还要与客户结成战略联盟伙伴关系,拓宽物流服务渠道。电子商务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日益成熟并且在现代企业物流管理上充当着重要角色,这种电子贸易方式充分地将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结合在一起,以顾客需求作为导向,紧密地将供应链系统中的节点联系起来,有效地提升了供应链系统的运行效率,又吸引了新客户加入,拓展了物流服务新项目[3]。除此之外,我国还要借助使用西方先进国家的先进信息技术力量,更换物流服务设施设备,缩小与西方国家的差距。
(三)培养企业物流管理人才
物流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持,物流企业要想实现创新管理等最终依靠的还是专业物流管理人士,这些人才成为了物流企业进行供应链管理的关键。为了更好地为企业培养多种物流管理人才,一些高职院校必须制定一整套完善的符合企业物流发展的人才培养计划,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选拔制度,积极履行优胜略汰人才选拔原则,给表现优秀人才提供好的工作机会。人才培养的另一种方式就是鼓励其积极进行进修,努力学习外国先进的物流管理方面知识与技术经验,根据我国物流管理发展的实际情况,培养一些有管理才能与创新能力的物流管理人才。
四、结语
关键词: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对策
物流指的是把实体物品从生产地或供应地向转运地或接收地转移和运输的整个流通过程。物流管理的信息从广义上来讲,既是指跟物品流通活动有关的一切信息,也包括商品交易信息和市场经济信息等相关的其它信息。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上市企业的物品流通,其管理流程的更新、改进和运输过程的优化、控制都是建立在信息化系统和信息化技术这两个基础之上的。
一、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的设计原则
1.物流信息系统中信息的可得性
隶属于现代化商品市场经济信息的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和商品贸易类的信息、市场经济类的信息等各式各样的数据信息相互交叉、彼此融合。因此,要将信息存储于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系统的信息库里,这些信息就必须要具有简单容易且可持续的可得性。一方面,在客户订货或下单的时候,企业内部的物流管理人员应该要对相关信息执行录入和存储的操作。物流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就要具备可以将书面信息快速准确地转化为电子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信息系统应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信息的需求者和搜索者提供最简易、最快捷的获取方式。企业物流管理信息所具有的可得性有效减少了拟定计划和实际运营时的不安定因素。
2.物流信息系统中信息的精确性
一般情况下,要想在物流作业和管理方面达到平稳的额定要求,就必然要实现和落实到企业实际存货跟物流信息系统中提供的存货记录相吻合这一点,这就是狭义上的信息准确性。而广义上的信息准确性一方面指的是信息可得性中提到的书面信息转电子信息的准确性,另一方面指的是物流管理系统中呈现出来的数据信息和物品流通的实际情况之间的准确一致性。系统里更新的信息记录越准确,跟物品流通的实际情况越一致,专门安排和设置用来缓冲存货的候补物品就会随之减少直至不再需要。
3.物流信息系统中信息的及时性
物流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必须及时地向企业和客户双方提供物流快递的反馈信息,这就要求某些不确定活动的发生以及该活动在信息系统内的可见时间应该尽可能地缩小。信息系统一定要按时、及时地更新系统内的数据和信息。物流管理信息库更新信息的时间间隔越长,系统所显示的信息和物流实际情况之间的偏差就会越大,企业物流管理过程中的风险和损害也就越大。
4.物流管理信息化系统的灵活性和易操作性
物流管理信息化系统需要具备高度的灵活性和良好的易操作性满足顾客和用户的检索需求。企业的顾客和用户对需要呈现的信息有着广泛性和多样性的要求,企业物流管理的信息化系统一定要有足够的性能为特定顾客或用户提供特定的数据和信息。与此同时,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系统的使用界面必须要设计得美观大方,简单便捷而易于操作。一方面,美观大方的系统界面可以为用户营造出舒适而稳定的使用氛围,使用户在整个使用过程中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另一方面,系统界面上正确的结构和顺序能够有效提升顾客的使用效率,避免顾客因为系统按键的复杂性而进行错误的操作,进入影响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信息呈现。
5.信息系统处理异常情况时的能动性和主动性
所有类型的信息系统都会有遭遇异常情况的时候。企业物流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必须要具备能够独立解决和处理异常情况的基本能力。管理者们利用信息系统可以集中精力于最重要的信息情况,例如存货数量的居高不下或是严重不足,从而促使管理者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应对之策。
二、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应对措施
1.转变传统物流管理观念,重视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
转变传统物流管理观念指的是在当代社会市场物品流通的现实基础上转变和更新管理物流的思想观念和管理理念,重视对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前期设计、建设过程以及后期的完善与健全。这里的管理理念不仅仅局限于企业上层管理者在管理上的理念,还包括政府有关部门的思想观念、企业自身的发展理念和企业之间沟通交流的思想意识等。从国家有关部门的角度来说,要积极主动地建立起规范的物流管理信息化流程以及流程中用以参考的指标和数据标准,鼓励企业参与物流管理信息化的改革过程并为参与者提供相应的物质奖励。这样既能有效提高企业对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关注度和重视度,还可以降低企业投入物流信息化软件开发的成本资金。从企业自身的角度来说,要充实物流管理信息化设计方案和建设计划,在公司内部设立由专人负责的物流信息化管理部门,独立于其它任何部门而作为一个专门的管理部门单独存在。从企业之间关系往来的角度来说,要重视彼此之间物流管理信息化的技术沟通和经验交流。在企业之间开展广泛的物流信息化合作,使企业正确地认识和了解到信息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的作用和影响力。
2.加强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构建物流管理信息化平台
物流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可以让用户和顾客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收集到来自各个地方的数据资料和信息资源。企业可以通过提高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转效率最大限度地实现和落实企业之间信息资源的交换和共享,有效提升物流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从本质上来说,企业物流管理的信息化系统是对仓库存货、客户订单和运输配送等物流方面的相关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决策分析和归纳存储的一种人机交互系统。要想构建出完善而健全的物流管理系统,就必须要先对物流管理系统中的各个信息模块进行补充和改进。在实现和落实了一体化信息系统模块的建设之后才能进一步构建起一体化的货源管理系统、网上仓库、GPS管理系统和电子地图维护系统等。强化企业内部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建设,不但能够改善企业和客户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状况,减少合作中因信息偏差而产生的风险;还可以对货源的物流踪迹实施跟踪性的监督,实现企业和客户之间的业务监督,以便最大限度地降低运营成本的投入资金。
3.提高网络信息建设,发展现代物流管理信息化技术
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上市企业,要实现公司内部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就必然要依靠先进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其中,自动识别技术和电子数据交换系统技术能够在有效提高物流运作效率的同时降低物流运输和管理的总成本。可见,物流的信息化技术是支撑着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基础性元素和前提性条件。利用现代化的物流技术来对企业物流的相关信息进行控制、管理和后期的加工处理,同时为本公司的物流管理人员和其它企业的管理人员提供战略决策和运作经验上的支持。
4.加快物流管理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培养、训练和教育物流管理信息化
专业人才指的是集物品流通知识和信息化专业技术于一身的复合型全能人才。人才的培育工作对当代企业的物流管理信息化发展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和影响。首先应该尽量顺应社会形势,开办或者参与一些面向各个高校的招聘会来招揽高等的信息人才。然后,企业内部要组织对新晋人才的知识教育和实践指导,推行从业人员上岗资格证书的培训制度。最后,如果企业内部的实际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设立起赏罚分明的奖惩制度来激励信息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结束语
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管理的理念、人才的培养、系统的建设和技术的更新这四个方面。在物流管理信息化的过程当中,企业一定要重视物流管理信息化的设计、建设和发展,构建企业之间物流管理信息的交流平台,引进先进的物流管理信息化技术,并且增强对物流管理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培育。
参考文献:
[1]何梅芳.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05:49-50.
[2]贾晋,齐艳.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问题及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07:91+95.
1.1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
首先,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专业人员,而我国中小企业众多,资金和人力不足以支撑物流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另外,一些企业管理者对构建物流管理信息平台的意识不足,造成我国企业整体物流信息化水平不高,一些中小企业仍采用传统的物流管理模式,严重制约企业发展。其次,一些企业管理者已经意识到物流管理信息化对企业的发展作用,也已经建立起初步的物流信息化管理系统,但由于物流自动化设备比较落后,不能很好地和信息平台相融合,导致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2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系统缺乏完善统一的标准
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需要完善统一的标准来规范,才能保证物流管理的协调性和准确性。另外,在制定统一完善标准的基础之上,要对不同的行业进行细分优化,才能保证物流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有效性。一些企业物流管理系统缺乏必要的订单管理、货物跟踪、货物分拣系统及运输管理系统,物流信息资源的整合能力依旧没有成形,导致物流信息不通畅,一些先进的物流技术在我国物流企业中也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2新时期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措施
2.1积极引入先进的物流管理信息化技术,提高物流管理效率
目前,国内外的物流管理信息技术不断出现,主要是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基础,进而发展应用,例如条形码技术、无线射频技术、GPS技术、EDI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应用,可提高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和质量。总体上来说,一个成熟的企业物流管理系统其基础信息技术主要包括:数据处理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采集与识别技术、数据传输与交换技术、物流动态跟踪技术等。以EDI技术为例,其属于数据传输与交换技术的一种,是指企业与企业之间交易中的标准商务单据在两个企业的计算机之间进行交换,并不需要人工的介入,这样就可共享信息,提高信息流通效率,降低物流成本。这些标准单据包括发货票、购货单、提货单等。以无线射频技术和条形码技术为例,其属于数字采集与识别技术的一种,主要应用于仓库货物存储和物流配送管理过程中。在货物包装箱或托盘上贴条形码标签的方式,用以记录货物的详细数据,在流转过程中,用无线射频枪对条形码进行扫描,即可获得货物详细的规格和参数、储运历史、位置等信息,进而对货物的流转进行全过程监督和控制。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的实施将会给企业的经营运行带来质的改变,它将极大改变企业的物流管理模式。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物流信息技术众多,企业的类型和行业也不同,在建立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时候要充分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特点,选择合理的物流信息技术,才能提高企业物流管理的效率,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2积极引入供应链管理部门参与企业物流管理平台建设
在企业物流管理平台建设过程中,要积极引导供应链管理部门参与其中,使得上下游企业共同参与制订平台建设模式,使得供应商和客户的信息共享,共同为物流管理规范化这一目标努力。对供应商来讲,可使其更清楚企业的物流管理制度和模式,目标一致,共同协调,风险与利益共担;对客户来讲,企业将信息化的实施与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客户的服务结合起来考虑,有利于及时了解客户动态和需求,提高物流效率,增强客户满意度和企业的竞争力。
2.3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增加配套自动化设备
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建立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保障环节,要实现企业物流效率的提高,物流配套设备自动化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也是目前企业物流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实现物流配套设备的自动化,企业要根据自身发展特点合理运用,由于购买整套自动化设备费用较高,企业可对现有设备进行自动化改造,在包装、点货、搬运、订单、数据处理及分拣等诸多物流作业环节上存在很多可施行自动化改造的设备。另外,可建立现代化的立体仓库和与之配套的仓储电脑信息管理系统、条形码自动录入系统,货物分拣系统,实现仓库作业机械化和仓库管理信息化。
3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我国已经逐渐进入了“互联网+”的时代,在“互联网+”时代下的大数据、信息化和网络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各领域都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物流是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推动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物流管理模式较为陈旧,难以适应“互联网+”模式的需求,所以对中小企业物流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
“互联网+”;中小企业;物流管理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取得了突飞猛击的发展,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成为了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主力军。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中小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而作为中小企业第三利润的物流管理,逐渐受到了企业发展的高度重视,成为了增强企业竞争力最有效的手段。因此,在“互联网+”时代下,中小企业物流管理应该对传统物流管理形式进行创新,结合网络化、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趋势,促进中小企业物流管理模式的创新发展。
一、“互联网+”时代的意义
“互联网+”时代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产物,其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多的便利,尤其对中小企业物流管理更具重要的意义。首先,“互联网+”下的中小物流管理,是在网络化和信息化下建立起来的,能够对中小企业物流进行高效的管理,协助顾客与产品生产商之间进行的联系,方便随时了解企业的原料供应情况,促进企业的良性生产。其次,“互联网+”时代中小企业物流管理模式的存在和应用,能够拉近企业和客户之间的距离,缩短客户的反应时间,促进企业将更多的时间放在核心产品的研发和使用上,以此来提升中小企业物流管理的效率和水平,降低企业物流管理的成本。第三,“互联网+”的中小企业物流管理,能够改变传统的物流管理模式,借助“互联网+”的网络化和信息化进行集约式物流模式的应用,在降低物流成本的同时,缩短物流运输的风险,以此来促进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由此可见,“互联网+”时代为中小企业物流管理模式的创新提供了很大的发展机遇。
二、“互联网+”对中小企业物流管理的影响
1.对企业物流的流向和流量进行调节
“互联网+”下的中小企业物流管理,能够通过网络信息进行物流数据的搜集和汇总,然后利用云技术和大数据等形式,将物流信息进行优化,据此降低物流管理的成本和效率,从而实现物流管理的智能化发展。同时,“互联网+”下的物流管理模式,充分的利用了网络技术,其加强了物流运输管理的效率和质量,规避了物流运输管理中的风险,为企业争取了更多发展的机会,帮助企业将生产经营方向转到更加擅长的领域去。尤其是在很多连锁产业上,利用“互联网+”技术能够使物流管理产生更多的连锁反应,从而帮助企业准确调节物流的流向和流量。
2.改善传统物流的包装形式
在“互联网+”时代下,中小企业物流管理模式逐渐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其中条形码技术就是“互联网+”时代下的产物,其能够实现对物流产品的自动识别和校对。例如:生产企业在产品生产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外包装的条码对产品进行识别,这样有利于帮助物流人员快速且准确的明确产品的类型,为物流的运输和储存提供更多的便利和有效性,这对产品后期工作的开展也会带来很大的便利。同时,条码技术的应用,还能够帮助物流仓储人员准确快速的对产品进行分类,了解并掌握产品的仓储情况,提高企业物流管理的水平。
3.借助“互联网+”,实现物流管理的信息化
信息化时代下,GPS等定位技术逐渐被应用到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其在中小企业物流管理中的应用就是直接表现之一。在中小企业物流管理中,可以通过汽车定位、跟踪的技术,随时了解企业产品运输的情况,为企业提供一个实时而又准确的产品运输情况,为企业物流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加有效的依据,降低物流运输的风险,节约物流运输的成本,从而促进企业物流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因此,“互联网+”时代下,网络技术的应用,物流管理逐渐实现了信息化,所以建立起一套较为长效化的物流运输与管理的信息化系统是尤为重要的。
三、基于“互联网+”的中小企业物流管理模式的创新
1.基于“互联网+”,构建企业物流管理一体化的平台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都已经向着一体化的方向发展了,中小企业的物流管理也不例外。物流管理的一体化能够拉近企业各部门之间的距离,对企业的物流资源进行更加高效的分配。因此,中小企业应该在企业理论化数据的基础上,对物流活动进行科学的分析、规划和协调,构建一体化的物流管理平台和模式。一体化的物流管理模式,能够将传统的分散在各部门之间的物流工作整合起来,然后利用专门化的物流管理部门,将各工作环节的物流工作控制起来,促使企业物流管理工作向着扁平化的方向发展,提高物流管理的效率,节约物流管理的成本,实现物流资源最大化的分配,在为客户提供便利的物流服务的同时,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另外,一体化的物流管理模式,能够促进企业进行大规模的、批量化的产品生产,同时利用先进的物流设备提高产品分拣,运输的效率,以此来节约物流管理成本。
2.加强企业物流管理的信息化,优化产品的包装环节
“互联网+”时代下,企业物流管理逐渐向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所以中小企业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制定更加完善的物流规划,将其纳入到企业发展的规划中,推动企业物流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企业要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物流信息的获取,建立起物流信息的交流平台,提高物流资源的的利用率,便于企业对物流信息进行快速的查询,避免激发企业上下流之间的矛盾,从而促进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企业物流管理的信息化能够为产品的包装和仓储提供便利,所以信息化管理的实现使得产品的分拣、包装和储存会逐渐向着自动化、智能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
3.结合第三方的物流形式,对物流资源进行有效整合
在“互联网+”时代下,电子商务平台迅速兴起,并在很多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电子商务产业的迅速兴起也促使第三方物流形式应运而生。第三方物流管理形式主要采用合同形式,为企业节约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而研发和生产更多核心的产品,为企业物流管理节约时间,提供便利。这种第三方物流形式的应用虽然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同时也应该对此进行严格的监督,严格执行合同内的规定,避免由于物流管理的问题而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同时,企业还应该对物流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为企业物流管理提供新的生命力,从而为企业其他业务尤其是核心业务的开展奠定基础,提供便利。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为中小企业物流管理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也使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因此,基于“互联网+”的中小企业物流管理应该坚持科学、合理的原则,对企业物流运输、仓储、管理等工作细节进行调节和优化,节约物流管理的成本,提高物流资源的分配效率,以此来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阎冰.“互联网+”视角下的中小企业物流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商论,2016,(33):80+85.
[2]刘思.基于“互联网+”的中小企业物流管理模式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6,(26):36-37.
[3]黄小哲,白璐璐.“互联网+”对中小企业物流管理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2016,(24):33-34.
摘要:伴随着目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交通运输的便捷,企业物流管理在企业管理环节中体现出愈来愈重要的实际作用。企业相应的物流管理状况,在一方面可以决定了在企业具体生产经营活动中体现出的管理水平,同时作为直接影响企业竞争力增长的主要因素。然而因为企业对物流管理本身的熟悉程度有所欠缺,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仍然存在各种形式的问题。分析企业物流管理的内涵,充分结合企业物流管理的现状,从而提出促进企业物流管理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企业物流管理;现状;对策
1引言
物流一般是指物体的流动,这是在一个企业的实际经营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现阶段的物流管理属于一个管理的操作过程,物流管理的有效范畴贯穿了从原产品材料供应到提供销售成品的整个具体过程,其属于一个系统性的管理过程,通过调整物资与信息在客户、企业、供应商各方之间的相互流通,从而可以有效满足社会的市场需求,所以物流管理属于一个整体性的概念。企业通过物流管理的作用对物资进行统一形式的购置、配送、调整与调剂等一系列处理,最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目标。将企业物流置于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位置,对于购置、储存、配送与运输等各种活动进行统一有效的管理,降低物资在实际运输与存放等环节出现的损失状况,能够充分运用企业的各方面资源,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社会经济效益。企业物流可以通过专门提升物流管理服务的企业来降低库存、资金占用、资金周转等状况,这即为第三方物流,通过第三方物流市场的经济效益,能够充分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从而完善企业的资金结构体系,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加大企业的物流管理力度,坚持就近与直接采购的具体原则,能够减少中间的操作环节,有利于达到缩减物流周期的目的,从而有效提升企业的整体效益[1]。
2企业物流管理的内涵
⑴采购规模成本
如果选择了材料与供应商之后,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材料成本会相对比较固定,其与采购批量及规模存在着一定的实际关系。所以决定采购的批量成为控制材料成本的一个重要因素。采购规模成本一般不包含材料成本,然而采购规模状况直接影响着材料采购成本的价格,达到一定的采购规模可以享受相应的优惠价格,这称为优惠价格,因为采购规模导致的成本出现差别即为材料的采购规模成本[2]。
⑵持有成本
存货持有成本的部分概念界定比较模糊,因此目前大部分公司只是以现阶段的银行利率乘以存货价值再加上其它一部分费用相应地作为存货持有成本。实际上存货持有成本一般包含了存货资金占用成本、存货服务成本、存货风险成本与调价损失等方面。
⑶仓储成本
大部分仓储成本不会随着存货水平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应当随着存储地点的数量状况而改变。仓储成本一般包含仓库租金、仓库折旧、设备折旧、装卸费用、货物包装材料费用与管理费用等方面。
⑷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通常是指因为无法满足客户订单需求而导致的经营利润损失。
⑸物流管理成本
管理费用主要包含与物流管理以及相关人员的管理费用与办公软件等各项费用。
⑹运输成本
运输成本一般是指企业对原材料在生产品与销售成品所涉及到的运输活动需要的费用,其中包含直接运输费用与管理费用。
3企业物流管理的现状
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状况不但决定着企业实际生产经营活动的具体管理水平,同时属于影响企业竞争实力提升的重要因素[3]。当前阶段大部分企业已经逐渐加大对物流管理的关注程度,然而因为对企业物流管理的熟悉程度存在局限性,在实际的工作环节中仍然存在着各方面问题,其中主要因素表现为以下若干个方面。
⑴管理观念滞后。物流管理一般只被认为是运输货物或者仓库的简单化管理,主要侧重于实物管理而忽略制度体系的相应管理。
⑵管理方式落后。大多数企业仍然维持着人工管理的方式,无法很好地适应现代化社会快速发展的状况。在企业的物流管理环节上,有部分企业依旧停滞在纸笔时代,甚至有些企业即使配备了计算机,然而没有搭建完整的网络系统,同时在企业的物流管理执行过程中也缺乏对各种先进科技工具的应用意识。
⑶专业人员缺乏。现代化的管理应当依靠具备现代化理论知识体系的专业人才,企业的竞争在本质上是属于人才与知识的竞争。所以要有效地解决企业物流管理中的各种问题,需要充分解决企业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问题,理顺企业物流管理的实质内容,只有这样才可以使用合理有效的管理方式,从而实现企业物流管理的进一步发展。
4企业物流管理的对策
⑴建立企业物流服务理念
企业物流管理应当坚持优先考虑顾客需求的原则,在客观上企业应当改变过去阶段的以规模化效益来提高经济效益的经营理念,物流服务以多样化、全面化、客户化作为发展目标,首先应当引入先进有效的企业物流服务理念,根据相关经营部门的数据信息与竞争企业的实际服务质量水平建立具有针对性作用的市场导向型企业物流服务理念[4]。
⑵完善企业物流管理组织
物流活动的地理位置一般具有明显的分散特点,通常会出现直接跨越进入一个行业领域运作的现实情况,这就不存在绝对形式的管理组织体系,同时企业所处社会环境的差异与企业本身特点的不同,并不会存在一种能够适应任何类型企业的物流管理组织执行方法。所以企业管理者在管理组织方式的决策过程中,需要根据各种不同的情况进行优化完善。
⑶健全企业物流管理机制
健全企业物流管理机制需要构建新型的物流管理体制同时配合有效形式的执行制度, 在企业管理组织层面确保物流管理职能能够贯穿到企业物流服务的建设、计划、组织、协调等各项环节中。
⑷强化企业物流人才培养
物流企业要以实现管理作为发展目标,这需要依靠具备综合能力的优秀物流专业人才。企业发展物流管理的同时应该加大培养物流专业人才的重视力度,所以企业需要不断培养具有现代化专业素质的物流专业人才,设立物流的操作性示范区域,通过人员竞争体系达到优胜劣汰的目的,设立独立形式的科研项目课题,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科研水平,为企业的物流管理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5]。
5结束语
根据企业的生产角度分析,企业物流的各方面活动是不直接产生价值同时不可以被忽略的必要性活动,企业通过物流管理的作用可以有效地减少这部分活动,从而可以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企业物流中的供应物流与生产物流作为企业十分关注的活动,企业需要充分协调好供应物流、生产物流与销售物流之间的关系,实现企业一体化的经营目标。物流管理成为了一种新型的企业管理方式,已经逐步受到企业的极大关注,企业的物流管理需要以科学性与系统性作为基础目标,对于企业的内部制度与外部环境需要不断优化完善,只有这样才可以提升企业物流的管理水平与竞争实力。
参考文献
[1]邹辉霞.供应链物流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马天山.现代物流基础[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3]徐琳.供应链管理下的企业采购物流管理[J].社会科学,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