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6 16:13:52
导语:在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论文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加速,市场竞争的深化,管理问题的重要性已日益突出,中国管理要现代化已成为共识。但是何谓现代化管理?其实质内容是什么?由于人们自身所处环境、地位的不同,观察问题所选角度的差异,各说不一,莫衷一是。我认为,进行传统管理与现代管理的思想特征差异和行为特征差异的比较分析,将有助于我们建立起较为合理、较为系统的现代管理观念。
一、传统管理思想与现代管理思想的比较
传统管理体系与现代管理体系的差异源于两种管理思想体系的差异。在近代由于面对的生产力水平不高,管理环境的复杂度展示不够充分,人们对管理本身的认识还不够完整和深入,因此其思想特征具有五方面的集中表现:一是突出物本观念,即偏重于对设备、厂房、物料等的管理。二是突出个体观念,即管理的对象总是针对某一孤立的对象,面对管理问题的处理大多是就事论事,通盘考虑不多。三是突出简单决策观念,即决策是直观的、经验的、线性思维的决策。四是突出战术管理观念,即管理问题的揭示、分析、管理措施的制定,管理方法的调整大都是针对企业内部的,或某一工作环节的、或眼前的状态变化而进行的。可归为五个方面:一是突出人本观念,即一切以人出发,以人为根本,注重对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激励的管理思想。二是突出系统观念,注意个体与整体的配合协调,强调一切从整体出发,旨在优化整体功能的管理思想。三是突出择优决策观念,即决策必须是多角度、多因素分析之后的多方案比较,然后择优。四是突出战略观念,即对企业长远发展而进行的,它强调管理行为要高瞻远瞩,管理者要具有超前思维。五是突出权变观念,即管理行为必须是随机应变,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宜。
二、传统企业管理行为与现代企业管理行为的比较
第一,人与物管理的侧重点差异,即传统企业管理重在管物,重在对物的分配、调度、安置、收入、支出;而现代企业管理重在管人,重在调动员工的内在积极性。
第二,制度管理与人本管理差异。传统企业管理重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其宗旨是用周密的制度约束,确保实现企业的管理目标,而现代企业管理注重人的素质、人的协调、人的激励和人的自控。它旨在通过较高的领导层素质和员工素质,以及合理的人力资源配搭,使企业形成良好的组织氛围,和自律自激机制,最终实现企业的管理目标。 每一次接受媒体采访,老总们大都会说,它的企业最重要的是人才,是员工。这是一句绝对讨好、“永远正确”的话。
第三,单维管理与多维管理差异。传统企业管理行为总是针对某一管理因素实施,不管是在对问题的揭示、问题的分析、或处理措施的制定基本上是直观的线性思考。思想管理问题的交错联系,复杂关系。
第四,数量优先与技术优先的差异。传统企业管理偏重企业生产能力的扩张和产品实物量的增大。现代企业直接利润的大小决定于企业产品是否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决定于产品从质量到包装,从内容到形式,从基础使用价值到延伸消费功能是否能为消费者所青睐,以及能否适应市场的变化,这一切实质上都取决于产品中的技术含量。有先进的技术才有先进的质量,先进的功能,甚至也才有先进的生产规模,因此技术优先就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特征。品牌与商誉:一般来说,我们认为品牌是一个企业的最主要标志,也是在市场中持久生存的关键所在。
三、传统管理与现代管理的关系
首先,传统管理与现代管理有着质的区别。传统管理对于管理对象的认识和处理基本上是静态分析、个态分析、近态分析,把经济系统基本看成一个封闭系统。而现代管理对于管理对象的认识、处理基本上是动态的、系统的、前瞻的。如2003年,我国造纸行业整体进入了供大于求的不利环境。由于竞争激化、价格下跌、利润下滑,使得降低成本成为造纸企业的共同关注点。淄博博汇纸业把市场与企业经营动态地联系思考,把公司各部门、各环节、各人员有机地联系思考,把成本构成作为一个成本系统来思考,从而建立起了具有较强市场适应力的目标成本控制系统,最终在成本降低,利润增长方面取得了令同行惊羡的业绩。反之一些就成本论成本、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寻求降低成本的做法,或只图一时见效而采取偷工减料、掺杂使假行为的企业却始终未走出买方市场带来的困境。
其次,传统管理是“基础结构”,现代管理是“上层建筑”。传统管理并不是现代管理的完全对立物,现代管理也并不完全扬弃传统管理,而是包含了传统管理,提升和完善了传统管理。如淄博博汇纸业的“目标成本控制系统”是以现代管理理论中的系统思想,现代管理会计原理、行为科学、目标管理等作为理论基础的,可谓不折不扣的现代管理,但如果缺少了科学合理的定额制定,缺少完备的岗位责任制度,缺少规范的工作操作程序,这套现代管理方略能否奏效,恐怕没人敢持肯定的态度。事实上,实行现代管理并不意味着传统管理中的制度约束、定置管理、生产过程管理、数量规模效益等就不需要了。恰恰相反,没有这一切成熟的传统管理的实施,就不可能有效开展现代管理。
第三,传统管理与现代管理的适用对象不同。传统管理与技术水平较低、规模程度较小的企业相适应,而现代管理与技术水平较高、规模程度较大的企业相适应。实践中,为什么会出现一种方法在彼企业有效,而在此企业失效;一种管理模式在甲地区失败,而在乙地区成功一个管理者在小企业得心应手,而在主管一个大企业时却步履维艰、困难重重,其启示在于企业管理不能不看对象搞一刀切。如满负荷工作法作为改革年代的新事物在石家庄诞生并应用成功,却在移植重庆后难以立足;曾在中国企业管理舞台叱咤风云一时的马胜利、步鑫生、史玉柱等,在其创业之初时管理方略频频得手,而在其企业壮大之后又都频频出现管理失误,最终退出了企业家舞台。这一切事实都说明了不同生产力水平的企业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方能奏效,它并不绝对取决于是否采用了完全的现代管理或曾经非常有效的传统管理。
传统管理思想与现代管理思想是不同的思想体系,这不同的思想体系作用于实践,造就了不同的企业管理模式。从传统管理到现代管理本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是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实现的。但是从空间角度来考查,即使在现代,由于生产力在空间布局的不平衡状态存在,即手工技术、半机械化技术、机械化技术、自控技术等的同时存在,因此传统管理与现代管理自然具有共存的条件。我认为,根据不同的管理对象的特点针对性地开展管理,是管理能够取得最大成效的前提条件。
参考文献
[1]王迎军《战略管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2]《现代企业管理模式》[m],北京,经济出本社,2007,8
本文通过对现代企业管理知识的学习、理解和体会,结合自身企业实际,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在新经济时代、新常态下,就如何做好企业管理工作进行简单论述,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
关键词:
企业管理;市场经济;创新模式
1国有企业管理现状分析
1.1企业基本情况
甘肃黄羊河集团公司是甘肃农垦直属管辖下的国营企业之一,是1953年经政务院批准建设的甘肃第一家机械化国营农场,集团现拥有土地1万hm2,辖区总人口1万余人,拥有账内总资产6亿元,下设22个内部核算单位,其中子公司11个,分公司11个,对外参股单位3个。生产经营的主要产品有甜糯玉米、良种、蔬菜、果品等。
1.2企业目前的管理模式
1.2.1经营方式产业化公司坚持“特色农业,持续发展”的经营战略,本着“产业调优、产品调特、效益调高”的目标,依托自身优势,精心打造“龙”型经济,走出了一条“以市场为导向,加工为龙头,农业为基础”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之路。近年来,黄羊河集团先后投资3.8亿元,新建了蔬菜公司、物流公司、建材公司、农机专业合作社、滴管材料厂、万吨冷冻库和恒温库;技改扩建了5000万穗特用玉米加工、种业700t批处理果穗烘干线和一条玉米剥皮生产线(主设备6台)、速冻洋葱丁生产线。现食品公司已成为全国真空保鲜甜糯玉米加工生产经营行业最大的企业,种业公司现已发展成为甘肃十佳种子公司、武威市五强种子公司,果蔬加工及恒温保鲜已走在区域前列,以特用玉米、育种、食品、蔬菜、果品、商贸旅游、物流等产业链条构成黄羊河工业产业集群。
1.2.2组织形式股份化自1996年以股份制形式建成麦芽公司后,公司大力推行内部龙头企业股份制改造和运营,当前所有的工业企业都是集团公司相对控股、内部职工参股的有限责任公司。其法人治理结构健全,严格按现代企业制度运营,形成了决策、监督、执行相互制衡的有效机制。
1.2.3生活方式城镇化按照“城镇化”思路,公司每年用于小城镇建设的投入均达数百万元,形成比较系统的住宅区、文化区、工业区、商业区。
1.2.4企业文化个性化“十五”以来,推出并逐步形成了黄羊河价值理念体系:“中国农业产业化典范”的企业定位,“产业化、股份化、城镇化”的发展思路,“特色农业、持续发展”的经营战略,“挑战自我、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奉献精品、创造财富”的企业使命深入人心。在此理念体系的影响下,黄羊河着重塑造了全员诚信为本、依法治企、品牌制胜的价值观,企业美誉度不断提升。
1.2.5生态环境良性化从2004年开始,共投资3200万元,兴建“三纵八横”骨干防护林网体系,充实并完善了50年代以来建成的防护林网,企业生态环境建设跃上新的台阶,企业内部森林覆盖率达23.7%,比河西走廊森林覆盖率12.3%高出11.4个百分点。生态环境的改善,极大地推动了绿色农业的发展。
1.3传统管理模式下存在的制约因素
1.3.1人脉等客观性因素造成管理制度落实有难度国有企业的人事编制和员工招聘、干部任用,人脉占据相对比例。这部分员工被分配到一个重要的部门或岗位,其工作能力往往不能胜任,存在着很多不足,有的充其量只是个官架子,工作能力不被下属所认可,致使员工产生极大的负面情绪。久而久之员工间沟通、交流不及时,出现人心不稳等问题,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埋下隐患。还有一些靠人脉分配到基层的员工,工作如何,结果如何,管理人员没有发言权,也没有进行正确指点的权利,给企业整体工作的开展造成了难度和障碍。当然,在企业生产经营工作中,这些人毕竟是少数。
1.3.2环境因素造成企业员工思想行为相对滞后国企的员工普遍存在着一种优越感,且整体步调较慢。相对于外部竞争激烈的工作生活环境,国企的员工相对稳定,大起大落的市场风险相对较小。而且人们普遍认为,只要进了国企的大门,成为国企的一名员工就后顾无忧,相当于端上了“铁饭碗”。其实这种思维和意识是员工对自己的放纵和不负责,导致其干工作没有激情和紧迫感。国企与私企存在很大的不同,其在管理模式上也各有千秋。国企的管理模式呈“金字塔”状,意味着任何人都有攀到顶峰的可能性,只要肯努力。
1.3.3人力资源管理不协调导致企业员工流动频繁国企每年都有人才引进计划,往往是引进了一批,又流失了一批,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方面是部门负责人对引进的学生在工作方式方法上帮带、培养力度不够,部门领导觉得新员工工作能力欠缺,业务不娴熟,新员工也认为自己所学专业不能很好的应用到实践中来,对企业、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和精神领域的寄托,致使短期内流失;另一方面是选贤任能缺乏透明度,基层搞技术的工作人员永远是默默无闻、无人问津,任劳任怨,业务娴熟,技术精湛,但晋升空间小难度大,有其自己的想法和打算,这部分员工在企业工作时间较长,对企业忠诚度较高,工作踏实肯干,但由于未得到职位上的晋升和价值上的认同,导致一部分人才也流失了。
2企业现行管理模式的创新
2.1企业文化管理模式
企业要创新发展,必须建立鼓励创新的企业文化。对黄羊河集团公司来说,企业文化个性化,已深入广大员工的内心,潜移默化的推动着企业良性发展。如公司每逢节假日举行文体娱乐活动,每年创办评审优秀调研论文,演讲比赛等,不仅提升了员工团结向上的工作热情和对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还使员工对企业有了家的归属,对企业的奉献精神和忠诚度与日俱增,工作雷厉风行,敢说敢干,积极建言献策,对企业未来的发展产生积极动力。因此,在经济新常态下,文化对员工和整个企业的影响表现在由内而外的巨大合力,在新经济时代的经营管理中,企业员工多元化文化的价值在其本身,每名员工都有不同的教育和文化背景,对待工作或者遇到问题,就有不同的观点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以自我价值观和文化参与企业创造实践的人,就是企业存在的“文化人”。“文化人”不同于“社会人”和“经济人”,“文化人”不是被动和服从的,而是主动的和自主的。后者有为了获得经济效益不得不去给予满足的性质,其施予者作为主人多少有些虚伪的味道;而前者必须是由作为企业和工作的主人由衷地去做,其观点受到充分尊重。
2.2知识共享管理模式
自2008年开始,公司实施“人才百千万”工程,人力资源部门从各大高校引进各类人才,为企业的发展增添了后劲。近年来,公司更为注重创建“学习型”组织,分阶段、征求各单位的意见,外聘专家或企业高管对员工进行集中知识、技术等培训,培训内容与时俱进,得到了广大员工的高度赞誉。尤其在学习型企业组织里面,企业对员工一视同仁,每一位员工都被认为是知识的管理者,全体员工事实上成为了企业知识管理的主体。企业领导和企业员工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文化素质,并且积极地将个人隐性知识转变为企业显性知识,建立企业的智力优势,最终使企业经济的增长从依靠资本积累转向知识的积累与创新,使知识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在企业内部,成功的知识管理是企业全体员工能够共同认识到知识的价值和学习的重要性,并高度重视个人经验、专业技术和创新,从而为知识的交流、学习和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客观环境,形成“以人为本”、崇尚知识、人人为知识创新争做贡献,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2.3破击矛盾管理模式
现代社会不断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层出不穷,致使生产力层面和生产关系层面的矛盾不断产生,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也如逆水行舟,必然加快创新步伐,解决制约因素。如黄羊河集团子公司黄羊河种业,面对农业生产季节性雇工量大、雇工难、工价高的难题,公司积极与国内领先种业集团接轨,充分考察市场后,针对制种玉米产业机械化现状,率先引进了制种玉米机械去雄机,使制种玉米在去雄期风雨无阻进行作业,有效保证了种子质量。同时,公司新建玉米剥皮生产线,彻底改变了制种玉米人工剥皮的历史,节省了大量的劳动力及剥皮费用,彻底解放了广大农户,实现了节本增效,使种业公司创新发展迈上新征程。因此,管理创新企业发展,首先瞄准企业的主要矛盾,与企业发展现状相适应,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排除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障碍,使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持续成长。
2.4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
关键词:企业管理;仿真;定性模拟;QSIM算法
一、引言
传统的企业管理偏重于生产过程的管理,认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源泉只能是产品生产,因而数量优先,产值优先天经地义,也因此管理层的管理重心理所当然在生产过程。现代企业管理认为企业经济效益的大小决定于企业内的多方面因素,如经营决策是否正确,产品设计创新是否合理与及时,员工积极性是否发挥等等,一句话,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管理本身要出效益。一个企业如果管理水平高,则经济效益就好,反之就差。
人是企业的核心,是企业的管理之本。加强企业人的管理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除了科学技术水平的高低成为决定企业竞争地位的重要因素外,现代企业管理的模式也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即人的管理是重中之重。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的战略性资源,是企业发展的最关键的因素,而激励又是开发人力资源的重要内容。激励人员工作的积极性的时候,目标的设置是关键环节。设置目标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满足组织成员的个人需求,最终还是为了有利于完成组织目标。因此在设置目标时,只有将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结合好,使组织目标包含较多的个人目标,使个人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为实现组织目标所作的努力,这样才会收到良好的激励效果。
二、QSIM算法
1. QSIM算法
定性仿真算法是以描述系统定性结构的定性微分方程和系统的初始状态为输入,通过仿真输出系统的预测行为。具体一点说就是给定系统的定性微分方程和它在t0时刻的状态,QSIM算法以状态树的形式预测出系统可能的行为,系统的一个特定行为由这棵树的根结点(初始状态)到叶结点(终止状态)的路径上的所有状态所组成,其形式为
behavior={state(t0),state(t0,t1),state(t1),…,state(tn)}
QSIM算法可归纳为以下公式:
QSIM:(QDE,state(t0)or(B1,B2,B3…,Bk)),
式中,Bi为系统的一个可能行为。
由QSIM算法产生的k个行为中的一个或几个是系统真实的行为。产生多个行为的原因是由于系统参数值的不确定造成的。必需指出,QSIM算法是充分的但不是完备的。
2. QSIM算法模拟的步骤
QSIM算法模拟的六个步骤如下:
(1)从活动状态表中取出一个状态作为当前状态。
(2)根据通用状态转换表,确定每一个参数(函数)由当前状态可能转换到的状态集合。
(3)对每一个约束,产生状态转换的二元或三元组集合,根据约束的限定,过滤掉与约束不一致的元组。
(4)对元组配对一致性过滤,即具有相同函数的两个元组,对同一个函数的转换必须一致。
(5)将经过上述过滤剩余的元组加以组合,产生系统状态的全局解释。如果不存在相应的全局解释,则做不一致标记,否则标记它们的当前状态的后继状态。
(6)对新产生的定性状态运用全局过滤法来决定是不是将新的状态加入活动状态表中。
三、定性模拟过程
1. 激励过程的定性建模
激励过程引用了心理学的知识说明了对人员激励的一个行为导向(需求动机行为)。通过对激励过程的模拟,让管理者对被管理者能有个很好的合理的把握被管理者的心理过程,能施加有效的激励措施,提高激励的效果。应用QSIM算法,这里对激励过程理论进行了定性建模,激励过程的定性模型如图1示。
图1中,“+”表示箭尾变量的增加会导致箭头所指变量的增加,“-”表示箭尾变量的增加会导致箭头所指变量的减少。“?”表示某个变量同时作用于另一个变量时,其作用效果根据具体规则确定。
2. 定性推理过程
按照QSIM算法,定性变量可以表示为:QS(f, ti)或QS(f, ti,ti+1),t0<t1<….<ti<ti+1<.…<tn 为显著时间点,表示定性变量在该时间点上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或突变,在显著时间点之间,定性变量只发生平缓的变化,不会产生突变。
各个变量的取值范围即参数的量空间都是在<-1,(-1,0),0,(0,1),+1>,依次表示低,较低,一般,较高和高。在初始时刻t0,给定变量的状态QS(X1,t0)=<0,+>,即奖励的价值增大,且增加的水平比较平缓。在下一个显著时间点t1,既是X1没有变化,但下一个可区分时间点有增加的可能性,用QS(X1,t1)=<(0,1),+>表示。
使用上述的QSIM算法模拟公式,将本单位的员工激励因素一一代入,按上述定性模拟过程推理,即可得知管理者采用什么样的激励措施,能得出什么样的激励效果,再修改那些措施又可以使员工的心理有那些变化等等。
四、 结论
定性模拟过程体现了激励因素对主要激励状态的影响,在环境稳定,个人需求高并设定良好的组织目标的时候会形成良好的目标导向行为,良好的目标导向行为将形成良好的目标行为,有利于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定性模拟只能提供一个大致的趋势,这也说明定性模拟所能提供的信息是定性的,而非提供精确的定量知识。但是在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研究中,这种定性信息已经足够了,使用这种定性的信息构建企业整体激励的机制比单纯的语言叙述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作者单位: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密生,杨燕萍,高星.探讨智能化模拟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商场现代化,2007,(25):154-155.
[2] [美]斯蒂芬•P•罗宾斯著, 孙健敏, 李原等译. 组织行为学[M]. 北京: 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1.1当前我国企业管理模式的分类及特点
1.1.1制度化管理模式制度化企业管理模式起源于美国,起始于第二次工作革命后期。这种管理模式的主要做法是通过企业制度制定和管理规范建设来约束员工思想、意识和行为,其管理重点是使企业管理有章可循,以避免企业管理混乱的现象。这种建立在企业“经纪人”观念之上的管理模式,对于企业管理制度建设和企业管理秩序规范来说,有一定作用。但是,它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管理模式过于硬化,人性化管理不足;许多制度带有一定的不平等性,只要求员工服从规章制度,对企业管理者却没有做出约束、提出要求。长此以往,必将使企业管理工作走上硬性、呆板的道路,管理阶层与员工之间的矛盾也会逐渐加大。
1.1.2情感化管理模式情感化管理模式又称友情化管理模式,这是一种与制度化管理模式相对的、建立在情感信任基础之上的管理模式,其管理重点是运用人性化的管理方法其对企业员工进行管理。现在组织学知识告诉我们,人除了工作和发展需求外,还有一定的情感需求。企业管理者可以将情感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结合起来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创建早期,这种比较亲密的管理方式,可以使企业管理思维和管理模式更具深度和广度。但是,过分强调情感也会对对企业发展带来不良影响,如一旦思想沟通不畅,情感出现问题,必将使内部利益关系破裂,引发企业管理波动。
1.1.3家族式管理模式家族史管理模式又称血缘关系管理模式,这种带有封建主义管理色彩的管理模式的重点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委任家族成员以管理要职,进行集权化管理。在这种管理模式下,由于成员之间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所以在决策拟定时,意见较好统一,决策执行也具有较强的向心力。这种管理模式最大的弊端是:专制管理模式下制定的决策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决策风险较大;随着企业发展,非血缘关系的管理者与家族管理成员之间的矛盾也会不断加大,不利于企业开放式发展。
1.2我国企业管理现代化现状
1.2.1管理现代化整体水平较低虽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但是,整体来看,我国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较低,如许多企业在管理理念上仍旧受传统的计划经济思想影响,没有形成系统的管理方法,企业创新能力也较低。一些企业在管理上仍旧是走的照搬照抄其他企业管理经验的老路,自身管理经验不足。
1.2.2管理现代化发展不平衡就目前来说,我国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明显不同。如在劳动力素质较高、技术优势突出的东南沿海一带,许多企业早已走上以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为主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较高。在中东部地区,许多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企业走的仍旧是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的老路,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也较低。
1.2.3管理创新能力不足许多企业在管理现代化认识上存在误差,认为管理现代化的重点就是如何降低成本、如何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如何提高利润,在企业管理中也将过多的精力放在技术改革和设备购置上,不知道结合自身实际和行业背景去创新企业管理方法,直接照搬其他企业成熟的管理经验,致使企业管理商业化、跟风现象明显,企业创新能力不足。
2企业管理现代化发展方向
2.1由传统管理模式向可持续发展转变
如今国家在制度层面上加大了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这也促使许多企业不得不改变过去那种一味追求经济利润的发展模式,将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内容纳入管理范畴中去,同时创新企业生产经营、组织管理和风险控制模式,以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2.2以人为本,关注员工发展
以人为本是现代企业管理思想的精髓,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需求。企业也要顺应时展潮流,一方面建立健全企业绩效管理、考评机制,以提高员工责任感和上进心,一方面开展多种形式的员工学习和培训活动,以提高员工素质和技能。此外,企业在管理中还要突出对员工的关怀,关注员工长远发展和民主管理诉求,为员工提供参与企业管理、决策的机会。
2.3企业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企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许多企业也加快了信息化建设步伐,积极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改进设备操作方式、挖掘可利用资源,从而提高了企业的智能化水平。
3现代化要求下的企业管理模式选择
在现代化管理要求下,企业也对管理模式进行了选择,以下几种管理模式成为企业新的选择方向:
3.1社会责任管理模式
社会责任管理模式是以科学的企业社会责任观为主导、以社会价值创造结果来衡量企业行为一种管理模式。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模式的重点是通过责任制约和作用,使企业承担起应尽的社会责任,最终实现企业运营价值链的整体优化。传统企业管理模式相比,这种模式要求企业立足于发展全局,站在社会责任的角度,去寻求企业最佳资源配置方式,最大限度挖掘企业人力资源潜力,以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2企业文化管理模式
企业文化管理是社会文化管理在企业经营领域的更高层次的反映,这一管理模式的主体是人,其管理重点是将人视为生产要素中最为活跃的因素,通过提高劳动力素质和技能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这种管理模式要求企业管理者在企业管理中必须关注人的发展诉求和人的健康发展,同时采取各种有力措施满足员工物质和精神需求。如通过技能教育、生产比赛和组织活动等形式,增强员工责任感,使员工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3.3知识型管理模式
【关键词】 企业 财务管理 创新
在企业管理中,企业财务管理处于中心地位,其能否审时度势地进行创新和调整,对于企业的生存和进一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对企业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对当前我国企业存在问题进行简要探讨的基础上,侧重探讨如何实现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
一、当前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知识经济时代下,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且严重影响着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对于企业的长久经营造成一定的危险。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现有产权理论及制度亟待创新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原有资源配置结构得到调整。所谓的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与信息基础上的,生产、分配和使用的一种经济。其逐渐改变了传统依靠厂房、资本和机器为主的资源配置结构,而我国现有的产权理论即制度仍然是传统的工业经济时代的以满足那些占有生产资料及资本的人的利益。这种产权理论和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人力资本重要作用的忽视。就现代企业而言,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那些参与到产品的创造、接受、利用和加工的拥有一定的知识和信息的员工在企业创造财富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在传统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的过程中,企业所面临的利益问题已不再是传统的所有权与经营权之间的问题,而是财务成本与知识成本之间的问题,企业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不再是单纯的投资者或者管理者的利益最大化,而应转变为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因此,传统的产权理论和制度已不再适应当今企业的需要,单纯注重有形资产和投资资本的资源配置是与知识经济相背离的,只会加深企业投资者、经营者以及企业员工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冲突与矛盾。
2、现有财务管理理论及内容亟待创新
在知识经济持续升温的今天,现有的企业的财务管理理论已不再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求,且在一定程度上难以为企业提供有效的财务数据支持,以及来自财务方面的建议与方案,使其难以服务于企业管理者的投资决策。处于知识经济,企业应当更注重无形资产,且在企业的资产结构中知识资本应当占有的比重应当提升,而且企业用于无形资产的投资应当成为其主要的投资对象。但当前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特别是财务内容对无形资产的涉及较少,且不善于利用无形资产对本企业的资本进行运营,传统的财务管理理念以及财务管理理论已经不再适应于现代企业的发展。
3、企业面临较多风险,风险管理方法亟待创新
在市场经济与知识经济双重作用下,企业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存在着较多的不确定性。企业面临着比以往更多的风险,如在经济活动逐渐网络化、虚拟化,信息的产生、传播、处理以及反馈的速度都极大提高的背景下,企业如果不能够及时充分地对本企业的会计信息进行披露,不仅不能够对之加以利用,更会对企业的公信度造成影响,加大企业进行决策的风险;在知识积累与更新速度加快的条件下,如果企业管理者及企业成员未及时对变化的环境做出相应的策略调整,便会加大企业的风险;技术开发周期的缩短、产品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加大企业存货的风险。如果企业不能够加快自身的产品开发和设计进度,便会面临一定的风险;以网络交易为形式的经济活动使得资本之间的流动加快,同时会加大货币的风险;此外将大量的资金放于高新技术即无形资产易产生一定的风险。因此。在当前的背景下,如何采用各种方式抵御可能出现的风险已成为当前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难。
4、企业的财务管理观念尚未形成,财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在当前的企业财务管理之中,许多企业尚未形成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理念,缺乏对于人的激励和重视,缺乏对企业财务进行动态的管理,未给予信息化以及风险理财足够的重视等。其次,从财务人员素质的角度讲,在当前企业中许多财务人员的工作主要以简单的记账为主,缺乏风险预警意识。此外,由于一些财务人员的理财管理的落后以及一些相对专业的财务知识的缺失,使其在实际的工作中往往缺乏掌握知识的主动性、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5、现有企业财务机构设置不合理
知识经济时代对于企业经济活动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其要求企业能够以快、准、全的信息为导向。从目前我国企业的现有机构设置来看,其主要是呈现金字塔型的,即中间层次较多,不利于企业效率的提升,且存在创新不足和缺乏灵活性的问题。因此,企业应当对自身的机构进行优化。
二、现代企业如何实现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创新
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应当是多层面、多角度、全方位的创新。因此,对其进行创新应广泛涉及到财务管理的观念、内容、手段、目标、风险管理、财务监管以及信息披露等多个方面。具体如下。
1、多角度创新财务管理观念
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之中,企业只有始终怀有居安思危的思想,并将其转化为企业具体可行的创新策略,才能使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好、更快地发展。具体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其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理念在企业管理及企业文化建设中逐渐发挥重要的作用,企业应更加注重人的管理和发展。对于企业财务管理也不例外,企业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对于人的激励和约束,逐步构建其完善的责、权、利相结合的财务运行体制,从而充分挖掘出人的潜力,调动起人的积极性、自觉性和创造性,服务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和竞争力的提高。
其二,树立动态的财务管理理念。当前的经济形势下,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均存在较多的不确定因素,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企业必须树立动态的财务管理理念,即做好市场调查,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并与企业自身实际紧密结合,在比较、分析和选择的动态过程之中,逐渐寻求企业发展的最佳平衡点,从而采取与之相配套的企业的财务管理措施,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效率。
其三,树立正确的风险理财理念。任何企业在市场经济下进行经营管理,在一定程度上都存在经济损失的机会和可能,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这些风险如果企业管理者不加以控制或规避,其必然会随着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而迅速增长。因此作为企业的财务管理者,必须树立正确的风险理财理念,积极主动观察企业所处环境的变化,并在综合考虑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预测,并采取一定的有效且可行措施来降低风险所带来的损失。
其四,树立信息时代的理念。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的信息技术已深刻影响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企业财务管理亦不例外。因此企业财务管理者应树立信息时代的理财观念,发挥信息传播、处理、反馈的特性,逐渐将传统的经济活动升级为网络实体或媒体空间。
其五,充分认识融资的重要性,树立融资为首的观念。在传统的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中,企业大多注重自身的理财和自身资金,而当前市场经济激烈竞争背景下所要求的是企业注重资本运营、培育和扩张。因此,现代企业应明确融资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明确融资第一的新观念,对企业自身的资源结构予以优化,从而提升本企业的经济效益。
2、注重树立企业多元化的财务目标
在传统工业经济时代财务管理模式中,其财务管理目标为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而当前知识经济时代,物质资本的地位相对下降,而知识资本的地位相对上升。因此,这都要求企业转变并创新自身的财务管理目标,从而实现企业利益相关体的价值的最大化。企业要实现自身的健康长远发展,就必须保证企业各个主体间利益的获得。因此,这就要求企业财务管理实现创新,从而将原有单一的财务管理目标转化为满足多元主体利益目标。
3、多方面创新财务管理内容
从现代企业财务角度看,我们可以将其分为投资人的财务管理和企业管理者的财务管理。二者所要实现的财务管理的目标有所不同。因此,单一的财务管理内容不再适应企业的需求,亟待创新。
其一,要对企业的融资活动进行创新。知识经济时代下,知识对于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企业是否善于积累和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资源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对于物质资本、智力资本以及知识资本的筹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就是说,企业不仅要筹资,更要对知识进行筹集,对智慧进行筹集。
其二,要对企业的投资活动进行创新。这就要求企业注重知识经济下对于知识投入的重视,逐渐将投资重点转化为知识资产;要加强风险投资的管理。在当前企业内外部环境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企业必须将风险投资管理放于企业中的重要地位,并加强对企业所进行的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改进无形资产价值的补偿方式,进而对投资的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易出现管理者即经营者,易造成企业投资盲目性的产生。因此,对于现代企业而言,要十分注重对本企业的规范化改造,对本企业的资本结构进行优化,逐步健全企业的法人治理结合,此外亦可以通过成立董事会等结构来增强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从而有效地提高企业的抵御风险的能力和竞争力。
其三,要注重对企业财务分配活动的创新。在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知识逐渐成为第一生产要素。企业所进行的财务分配已不再是工业时代的按照谁拥有资本和占有生产资料来进行分配,而应转化为按照按“知”或按“智”分配。
其四,对企业财务管理的手段进行创新。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特别是互联网在各个领域的普及使用和发展,都使得传统的桌面式的财务管理逐渐向网络式转变。网络式的财务管理方式,因其方便、快捷的远程处理功能,突破了物理空间的限制,将管理能力无线延伸至企业的每一个节点。诸如:可以将传统的报表、报账、查账、审计等过程实现远程处理,不仅能够强化上级对下属的财务监控能力,更能够使得企业的财务管理逐渐向集中化管理跨进。此外,网络财务管理系统因其时间上的优势,可以实现会计核算的动态化、实时化,大大增强对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及时功能,从而提升企业会计的机制。因此,企业必须注重本企业财务管理手段的数字化、信息化发展,发挥其对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作用。
其五,对财务风险管理的方法进行创新。在当前企业的财务管理之中,财务风险已成为影响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下,许多企业在资本运营的过程中往往存在较大的风险。其主要表现在:电子银行、电子货币的广泛应用,使资本的流动性逐渐加快,企业财务风险增加;技术更新周期的缩短增加了企业的存货风险,企业如若不能加大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势必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风险;目前企业财务内部结构以及外部所处的金融市场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且有一定的风险。例如人力资本产权的特殊使用寿命,知识资产摊销方法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对企业现有的资本结构造成一定的影响,致使企业的技术与资本发生泄露、流失或超过保护等问题,甚者会造成企业的破产;易造成企业信誉与经营关系发生变化。结合前面四点原因,都在一定程度上要求企业积极运用现代的先进的管理手段及理念对企业风险管理予以加强,并依据明确的风险管理目标,构建相应的风险的计量、分析、报告和监督系统,从而在企业出现呢财务风险时,能够及时合理地对风险进行规避。
4、对企业信息披露制度进行创新
企业通过信息披露可以增加其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信任度,可以有效维护社会公众的利益。
其一,企业可自行决定是否对企业的会计信息进行披露。此外应注重对企业的社会信用予以宣传,为会计信息的披露提供良好的信用氛围,另外,还应注重为纳税或银行信用等方面提供一定的优惠,从而对本企业的会计信息的披露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其二,企业可通过构建企业网站等会计信息披露渠道,为社会公众了解企业情况提供便利。例如出版物、网站、宣传海报等。
其三,侧重对成长性的披露。特别是对于一些中小型的企业来说,其盈利现状确实不算太好。因此,要想降低其运营时的财务风险,提升其在社会公众及投资者眼中的吸引力,则必须注重对企业的盈利能力与发展前景进行披露。通过这种关于企业成长性披露,可以对企业降低风险、增加投资者或潜在投资者青睐增加一定的筹码,有助于其发展。
5、创新企业的财务监管结构
从传统的企业监管体系可以看出,一些企业采用兼职会计记账、会计机构记账的比例加大,且大多以简单记账为主。这种监管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会制约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企业应当在拥有自身财务总监管理的基础上,成立相应的第三方内部审计体系,并组建相应的财务专家团队定期对企业的财务进行社会化的监督管理。企业应当给予财务管理团队足够的权利,使其能够参与到企业的重大投资和经营的决策上,增加其参与度,为其提出财务管理角度的建议和方案提供足够的机会。
当前的社会已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和创新时代,企业要想赢得生存,就必须不断进行创新,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因此,对现有的财务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已成为市场经济下企业的必然选择。
总之,企业追求价值最大化的企业财务目标以及当前所处的内外部环境都迫切要求企业对其财务管理模式进行多角度、多方面、全方位的创新。企业只有在深入分析自身所处环境的基础上,将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与企业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对企业财务管理理念、财务管理内容、财务管理人员、财务管理手段以及风险管理等进行创新,从而制定出具有本企业特色的投融资方案和营运资本管理策略,才能促进企业财务目标的更好实现。
【参考文献】
[1] 宋青萍: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选择[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3).
[2] 刘存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1).
[3] 宋昌英、马程:浅析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0(24).
一、企业管理模式和企业管理的现代化
从实际意义上分析,企业的管理模式和企业的现代化发展其实是密不可分的整体。但是,为了更好的了解企业管理的模式和企业现代化管理的手段,在这里暂时分开进行论述。
1.企业管理模式
(1)基本概念
什么是企业管理模式呢?企业管理模式就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为了实现经营目标所组织的资源和经营活动的框架和方式。 目前我国企业在实际的运营中使用的比较有效且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的管理模式主要包括:企业的资源计划,制造资源计划,企业过程重组,生产技术的优化等。虽然这些管理模式在企业的经营当中较为常用且有实际性的效力。但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这些在企业管理中发挥效益的管理模式已经逐渐不能适应现今的发展趋势,显出疲态。尤其是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从原来单纯的盈利性组织向学习型组织和知识型企业发展。为了从根本上实现企业的现代化革新,企业越来越需要创造适合自身特点的新的现代化管理模式。
(2)未来新型企业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
在企业管理模式的更新过程中可以发现新型的企业管理模式主要向以下几个方面发展。
①组织结构扁平化。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企业采用的都是科层组织的形式,这种科层组织跟金字塔类似。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这种科层组织凸显出了其优势效果。特别是在大规模生产环境下,这种管理组织帮助企业降低了自身的成本,同时提高了产量。但是,随着市场结构的变化,大规模生产已经不再占据市场主导。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的组织结构开始向团队型扁平化过渡。管理的扁平化,其意义在于减少管理层次,使管理方式更为系统。
②竞争模式合作化。企业竞争模式化是有共同目标的多个企业,为了更好的发挥效益和开创市场而进行的一种合作的运作模式。多个企业的共同合作可以起到取长补短的作用。各个企业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通过与其他企业建立伙伴关系来达到共享资源,提高生产力和市场竞争力等目的,合作化在现今的经济型社会中已经成为一种大的趋势。它能让企业在合作竞争中找到新的契机。企业之间的友好的战略合作作为一种新的竞争方式,是有利于中国企业发展的很好选择。
③组织结构柔性化。所谓组织结构的柔性化主要指的是企业组织结构的柔性。有柔性的组织结构可以有效解决企业内部的集团化和分权化的分歧。
二、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基础
在对现今企业的管理模式以及发展趋势有了一个大致了解后我们来谈谈企业管理的现代化的问题。
1.基本概念
所谓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就是指企业在管理过程中通过科学思想和方法的运用,如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采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管理手段,建立起符合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管理组织,使企业管理达到更为先进的水平。
2.企业现代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企业现代化管理的进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大多跟企业缺乏科学的管理手段有关。比较突出的问题有管理思想上相对落后,观念陈旧,营销机制不健全,缺乏市场开拓精神和意识。管理不严,纪律松弛等等。许多企业内部管理的基础工作本就薄弱,又一味的追求盲目改革,大大削减了企业管理的组织力量。例如:近几年来许多企业片面的追求股份制改革热潮,认为进行改革是处理企业种种问题的有效手段,从而长期忽视了企业的内部管理。有些企业更把改制作为硬性指标,而对管理却松散对待,出现了“以改代管”的倾向。企业
三、企业现代化管理的实施方法
1.建立专业化的管理体系
要实现对企业的现代化管理,建立一个专业的管理系统是必要的条件之一。如负责质量全面管理的质量管理体系;负责目标全面管理的计划管理体系;以经营机制为核心的现代化经营体系等都是企业建立管理系统的方法。各管理系统建立后,实行归口管理。在企业体制原则的建立时要注意原则的统一性,制定统一指挥和各级管理结合的原则;综合管理和专业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2.建立现代化的管理机构
管理的基本定义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协调他人进行活动达到充分利用资源,实现组织目标的一系列社会活动过程。从管理的基本定义中我们不难看出,管理结构的建立是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必要保证。管理结构的现代化包括建立机构和组织活动两个大致方面。首先是机构的建立,在企业管理的现代化进程中,成立一个或多个领导组织机构并不困难,难的是真正发挥这些组织机构的作用。
一是责任管理模式。该模式主要是明确企业在发展中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在企业的战略目标中,不仅要实现对利益的追求及自身的发展,还要兼顾对社会的责任,企业在各种中长期的规划制订中,都要受到社会责任的制约,并以实现对社会的责任为终极目标,从而实现企业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企业在管理模式方面只有把社会责任当作其核心,才能促进其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二是文化管理模式。该模式是建立在构建企业自身文化基础上的一种管理方式,企业文化不仅体现了该企业的发展历史,还蕴含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念,通过使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能够从思想上将与员工统一起来,形成巨大合力,为实现企业共同目标而共同努力。此模式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即员工是企业发展中,最为重要也是变数最大的因素之一,员工的工作技能及其职业素养等,对于企业的发展尤为必要,因而通过采用企业文化管理的方式,在感情上给予员工支持,尽可能满足员工的合理需求,将员工糅合起来,加强其认同感和归属感,对于实现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意义重大;三是知识管理模式。该模式非常重视信息技术手段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同时将知识作为企业的宝贵财富加以有效管理,在企业人才选择及培养方面,企业更看重具有国际化视野及超前意识的人才,以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同时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强化最新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在企业全体员工中实现信息的共享,同时还可以实现企业信息的透明化,促进员工对企业的了解,增进员工间及员工与领导的相互信任,从而极大的提升其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知识管理模式的优势[2]。
二、企业现代化管理
企业要想实现其管理的现代化,首先从提高企业员工素养着手,员工是企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其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企业发展质量;其次要想保障员工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就必须要构建一个良好和谐的企业文化,加强员工的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才能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共同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最后是提升企业全体员工的现代化意识,使其在日常工作中,自觉的将现代化管理理念融入到工作中,将企业作为现代化进程的一部分,同时还要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及社会发展情况,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在企业现代化管理前景方面,其主要以下几个趋势:一是更加强调人本主义。众所周知,人才资源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尤其是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企业是由员工组成的,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的努力工作,而员工在积极工作的过程中,自身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高,其工作的目的也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生存的需要,其还有对自身价值实现的需求,因而企业在实现现代化管理的过程中,也以人文本,充分重视员工的各种合理需要并尽可能予以满足,给予员工足够尊重,对于企业的发展成果,要及时与员工共同分享,对于企业面临的困境,与员工一起应对,上下级间要加强沟通交流,给员工提供足够多的晋升机会,定期给予专业技能及企业文化方面的培训等。企业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化管理理念,才能有效实现其现代化管理;二是智能化趋势。其主要表现在企业的信息数据管理方面,以往企业数据通常采用纸质档案的形式加以保存及管理,时间一长,其累积的数据信息量将十分巨大,其不仅将极大的增加信息数据管理人员的工作量,还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成本,而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广泛应用,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数据库的建立,可以将企业大量的信息进行保存和共享,实现企业信息的完整性,数据库的建立,也极大的方便了员工对企业信息的查找,而对这些信息的有效管理,还能为企业今后的管理和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有利于企业的正确决策[3]。
三、结语
关键词:现代企业 财务管理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企业管理,是对价值和使用价值的高效、复杂的综合管理,它主要包括人事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管理、营销管理及财务管理等管理子系统。而财务管理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管理的一个子系统,具有综合性的功能。财务管理是一种价值管理,财务管理的对象是资金运动,是对资金运动全过程的管理,渗透和贯穿于企业一切经济管理活动之中,无疑是企业管理系统中最为重要的子系统。所以,现代企业管理必须要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确立财务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1]。
1、构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1.1现代企业制度需要有现代水平的财务管理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要求重新构造新的企业组织形式,而且要求在改革产权制度的基础上,构造全新的企业管理制度和分配制度以及社会保障制度、法律制度等。要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管理制度和分配制度,就必须建立具有现代水准的财务管理制度,如果企业管理和分配失去了财务手段的制约和运用,也就失去了规范的基础,“管理科学”的特征将无法实现。此外,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投资者、经营者、劳动者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加复杂的变化,如何有效地规范三者之间的关系也需要有力的财务制约手段。由此看来,如果不尽快改变目前财务管理滑坡甚至倒退的现状,财务管理很有可能成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大障碍。
1.2资产的安全完整需要有严谨高效的财务管理
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的投资主体日趋多元化,如何有效地发挥各投资者资产的最大效能,并确保其安全完整,光靠单一的资产管理法规和制度显然不够,必须辅之以必要的财务手段。因为资产管理孤立于财务管理之外,资产管理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再从资本金制度角度看,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企业的经营逐步由资产经营转向资本经营,实现资本的滚动增值必须要有高效的财务管理,否则,资本保全就没有保障,更谈不上资本增值[2]。
2、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模式运行的措施
2.1加强财务风险的预防和控制
在市场经济社会里,由于企业所处经济环境以及企业本身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人们认识与控制未来的局限性,理财过程中遇到一定的风险是在所难免的。而且,商品经济越发展,市场竞争越激烈,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影响便愈加重大。因此,认真研究风险问题,采用科学的方法对风险予以识别、衡量、分析和控制,便成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工作中的重要课题。
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作为国家的附属机构无需承担任何风险,企业的财务风险被转嫁到国家或银行,因此企业很少考虑财务风险问题。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一方面各种风险急剧增加,另一方面企业与国家、银行之间的关系已经或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经营的经济实体,应当为自己的经济活动担负起所有的责任,承担所有的风险。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其经济活动越来越多地呈现出了多变性,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稳操胜券,必须十分注意风险的防范与管理。在财务风险管理中,应当建立起“财务风险识别,财务风险评估,财务风险预防和控制,财务风险处理”的管理机制,特别应加强财务风险的预防和控制,通过制定应付风险的方案和措施,以增强企业的财务应变能力,及时有效地阻止不利事件的发生,把风险降到最低限度。加入WTO后,机遇和挑战并存,企业的生存环境更加复杂,更需要我们制定企业财务管理战略,建立信息网络,为正确进行各项决策的风险预防和控制创造条件。
2.2开展货币经营活动
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上的交易突出表现为货币价值化的特点,货币本身也是一种商品,企业参与市场要求企业必须将货币作为商品来经营。货币经营活动是指以货币经营本身直接创造经济效益为目的的独立的货币商品经营,它完全可以与实物商品运动过程相脱离,本身直接创造经济效益,构成一种实体性的经营过程。由于我国的金融市场尚不健全,不存在使用货币本身进行让渡的场所,使得计划经济体制下乃至目前的企业尚不能开展货币经营活动。随着金融市场的逐渐发育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自身独立运用资金的机制逐步形成,这就给现代企业财务部门从事货币商品经营活动带来了契机,它将成为我国企业财务活动的又一新领域。
2.3树立企业财务形象
财务形象是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实力在市场上的表现。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作为企业经营舞台的市场,既为企业财务形象的评价提供了依据,也为企业财务形象的树立提供了机会。在股票市场上,股价的稳定提高是企业财务形象良好的最有力的表示,不管是企业的投资者、债券人,还是往来企业、社会公众将会树立起对企业的良好印象,而这一优越的企业外部环境将是企业蓬勃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对于债券市场,如果企业财务状况较好,偿债能力强,则企业通过债券筹资的可能性就会增大,从而使债券筹资等行为对企业的评价更具说服力,更具直接、快速反映的特征。因此,良好的财务形象是企业一笔不可低估的物质财富,是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坚实基础。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缺乏市场,也就缺少了市场对企业财务形象的公平评价,企业也就没有必要注意财务形象的培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由于市场尚未完全发挥作用以及由于传统体制的惯性影响,使人们对财务形象的重视仍然不够。因此,培养良好的企业财务形象是现代企业制度下,开展企业财务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现代企业财务工作的新领域。良好的财务形象主要依赖于企业良好的财务状况,丰硕的经营成果和稳定的财务政策。企业在树立财务形象进程中,必须坚持财务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取得各方面的信任,积极开展财务公关,以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3、结论
总之,深化财务改革,挖掘财务潜能,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对财务管理的运作方式进行改革,构建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财务管理模式,仍是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关键词:企业 薪酬 管理 模式 思考
传统的薪酬管理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寻找更加科学、更加合理的薪酬管理模式已成为我国企业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形成科学的薪酬管理模式是我们要攻克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企业薪酬管理有以下三种模式值得探索与借鉴。
一、宽带式薪酬的模式
宽带薪酬就是对企业职位体系进行评估和分类,将众多的职位变成数量不多的职级,增加每一职级的上下薪酬可变动范围(所谓宽带),这样在减少职务级别链的同时,增加不同绩效间的薪酬差别。这样带来的好处是员工现在不用过多地考虑是在什么样的一个职位,而是着重要考虑他在公司所处的角色,角色实际上反映的是他对公司的贡献大小。可以说宽带薪酬是带有变革色彩的薪酬模式的设计思路,它能够在企业中塑造一种绩效和能力为导向的企业文化。
宽带薪酬管理模式基本条件:员工的直接上司有权并且愿意对薪酬进行管理。由于在宽带薪酬管理中,对员工薪酬水平的确定依据不仅是单一的工作岗位的评估,还需要考虑劳动力市场价格、员工企业内部价值等多方面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员工绩效的评价是基于团队而不是个人,这就需要员工所在的团队领导,通常是直接上司对薪酬管理负有更多的责任和重要的权利。
宽带薪酬管理模式的重点:重视员工绩效。在宽带薪酬中,员工职位的晋升与其报酬待遇没有严格的对应关系,这样员工就不会把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职位的高低上,而是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如何提高工作的绩效上,增强个人的能力和素质,同时带来了企业绩效的提升。
宽带薪酬管理模式的作用:首先是为员工营造公平的机会。由于宽带薪酬带来的员工浮动范围的扩大,同时与绩效挂钩,使员工对工资可达到的期望值有所增加,内部公平性问题得到更大的解决。其次是提高了薪酬的灵活性,增强薪酬体系对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
二、全面薪酬的模式
“全面薪酬”是指企业给受聘者支付的薪酬分成“外在”和“内在”两大类,是“外在”和“内在”薪酬的组合。“外在”薪酬主要是指为受聘者提供的可量化的货币性价值。比如:基本工资、奖金、股票期权、退休金、住房津贴等。“内在”薪酬则是指那些给员工提供的不能以量化的货币形式表现的各种奖励价值。比如,对工作的满意度,为完成工作而提供的各种顺手的工具,培训的机会,提高个人名望的机会,吸引人的公司文化等等。
“外在”和“内在”薪酬各自具有不同的激励功能,它们相互补充,缺一不可。全面薪酬管理模式把“外在”和“内在”两种薪酬作用有效地结合起来,能对员工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全面薪酬管理模式应注意以下三点:
1.全面薪酬管理模式的前提条件。就是企业要能适时地了解和掌握市场上本行业内各种岗位的各种薪酬方式的平均水平,否则,把握和控制自己公司的薪酬待遇水平就失去了依据。全面薪酬的成功实施还要靠企业与受聘者之间相协商,达到双方利益的平衡。
2.全面薪酬管理模式的重点。就是注重非现金薪酬。薪酬管理不仅仅局限于现金薪酬,员工对企业的薪酬满意程度评价由非现金因素占有更大的比重。一般地说,外在激励由于是可量化的,它们可以通过市场竞争来达到一个平均的水平。内在的激励是非货币化并难以量化的,大部分内容则完全要靠公司自身不断地培育和积累,如公司文化、工作环境、公司对个人的名誉表彰等等。
3.全面薪酬管理模式的作用。将经济与非经济的薪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推动企业的发展,在员工和企业之间营造一种双赢的工作环境。
三、自助式薪酬的模式
建立一种以员工的个人需求为中心,由员工根据个人需求选择自己薪酬组合的薪酬管理方式——自助式薪酬管理方式。
采用自助式薪酬方案的企业将设计出一个薪酬菜单,员工可以在规定的薪酬形式范围内挑选出自己喜欢的薪酬组合。比如薪酬形式划分为5组,10种类别,形成自助式薪酬=(基本工资+附加工资+福利工资)+(工作用品补贴+额外贴)+(晋升机会+发展机会)+(心理收入+生活质量)+私人因素,假如某个员工对额外津贴不感兴趣,那么他就可以放弃额外津贴,选择其他几个他感兴趣的部分。自助式薪酬管理模式应把握好以下四点:
1.自助式薪酬管理模式的前提条件:员工的参与。自助式薪酬管理模式是对传统薪酬管理理念的挑战,也是对传统薪酬管理理念的创新,它注重员工自己的薪酬形式意愿及其表达。
2.自助式薪酬管理模式的重点:尊重员工。企业无论是在文化环境还是制度环境,崇尚尊重员工个人薪酬需求。企业提供的薪酬要为员工们所理解和接受,要真正符合他们的愿望和要求,否则再好的体系构想也难以奏效。
3.自助式薪酬管理模式的作用:满足员工的高层次需求。员工可以调整各自的薪酬方案,参与范围可以超出工资以外的范畴,如晋升机会和发展机会,这样就能满足员工的感情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