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高一上学期期末总结

时间:2022-03-30 19:20:56

导语:在高一上学期期末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高一上学期期末总结

第1篇

2017年小学生期末总结发言稿【1】

在日常生活上:以前我是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公主”,而通过这半年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使我养成了独立性,不再娇生惯养,现在我已经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了。

在学习上:我深知学习的重要性。面对二十一世纪这个知识的时代,面对知识就是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我认为离开了知识将是一个一无是处的废人。以资本为最重要生产力的资本家的时代将要过去,以知识为特征的知本家的时代即将到来。而中学时代是学习现代科学知识的黄金时代,中国的本科教育又是世界一流的,我应该抓住这个有利的时机,用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知识是无价的。首先,合理安排时间,调整好作息时间,分配好学习、工作、娱乐的时间。时间是搞好学习的前提与基础,效率和方法更为重要。其次,要保质保量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老师布置的作业一般是她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具有很高的价值,应认真完成。认真对待考试,考前认真复习。另外,积极阅读有关书籍和资料,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经常提出问题,与同学讨论,向老师请教;搞好师生关系,师生相处得融洽和睦;抓住点滴时间学习一些其它专业领域的知识,知识总是有用的。在这学期的期中考试中,尽管取得一些成绩,但离心中的目标还很远,仍需继续努力,抓紧自己的学习。知识无止境,探索无止境,人的发展亦无止境,我还有很多的知识需要学习。

以上是我对高一上学期期末一些方面的个人总结,我将结合这个小结回顾过去,确定未来的发展目标,我对未来充满信心。自然,这需要老师们的精心培养和同学们的真诚帮助。

这个学期结束了。在这个学期里,老师为我们的学习付出了许多心血,我们也为自己的学习洒下了许多辛勤的汗水。这次期末考试,我的每门功课,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

2017年小学生期末总结发言稿【2】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

检验我们一学期来学习情况的时刻即将来到,相信我们每位同学都有自己周密的复习计划。

期末考试可以检验同学们在本学期所学的知识是否扎实?有哪些漏洞和不足?便于我们总结经验和教训,为下一个学期的学习作好打算。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样迎接期末考试呢?

首先,对于未学完的课程,上课一定要认真听讲,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以便巩固所学的知识。

其次,要合理安排时间复习,在完成作业的前提下,有计划地安排时间进行复习。不懂的地方请教老师或同学,决不放过任何一个难点和疑点。

再就是,当老师带领大家复习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听讲,紧跟老师的思路,这样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能促使我们认真学习,有助于我们取得好成绩。

期末考试转眼即将到来,同学们,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抓紧现在的一分一秒,认真做好复习工作,期末考试取得好成绩,为即将结束的一个学期,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来报答为我们辛勤操劳的园丁——敬爱的老师!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结束

2017年小学生期末总结发言稿【3】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来一年级二班的林琳。今天能站在这里发言,我感到非常的荣幸。

在这一学期的努力学习,我们学会了汉语拼音、生字读写、数学加减算式、写数字。 我们早睡早起,按时完成作业,自己收拾书包,一起搞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我们非常喜欢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秋游活动,让我们感受大自然,认识了许多的动物,还看了海狮表演,特别的开心;入队仪式,让我们感受到成为一名少先队员,是多么的光荣、骄傲和自豪;读书节活动,不仅让我们体会到阅读的快乐,还让我们体验了一回“淘宝”的过程,原来买书还可以讨价还价;元旦演出,让我们感受到新年给我们带来的欢乐。我们有了团结友爱、齐心协力为班级争光的意识,每天记着戴校徽、红领巾,不迟到,做个文明的小学生。

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过很多的困难。学拼音的时候,有的小朋友不能标准的发音;学跳绳时,有的小朋友因为手脚不协调,导致跳绳不过关;有的小朋友字记不清,容易读错。但是,我们不怕困难,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爸爸、妈妈的鼓励下,正一点点的进步着,困难也变少了。我们相信自己能够做的更好。

第2篇

【关键词】物理“学困生” 学习方法教育 途径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及其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形式以及物质之间相互作用和转化的基本规律的学科。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科学学科的一门基础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的科学课程相衔接,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通过物理课程的学习,达到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激情的目的;帮助学生认识物理学对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形成科学世界观和科学价值观奠定基础。因此,对物理“学困生”进行学习方法教育显得格外重要。

一、物理“学困生”的界定

物理“学困生”定义为智力发育正常,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和正常的家庭教育,社会环境合适,学习物理效果低下,不能适应高中物理学习要求,但通过教师的指导和自身的努力,物理学习困难的状态可以转化的学生。

物理“学困生”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学习动力不足,对物理缺乏兴趣;②学习习惯差;③实验动手能力差;④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差。

笔者根据以上物理“学困生”的特征,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参照一些研究者们对学困生特征的描述和高中教师座谈的情况,编制了《高一物理“学困生”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主要包括:课内表现、课外表现、思维能力、同伴关系、学习态度、学习习惯、自我评定、成绩考核等方面,并用该问卷对湖北省黄冈市黄冈中学(省级示范高中)、黄州中学(市级示范高中)、团风中学(市级示范高中)等三所学校的高一学生、老师进行了测试。发放问卷300份,收回236份,废卷10份,有效卷226份,有效率75.3%。调查结果显示,按每个班级60人算,每个学校可以认定有20%~30%的物理学困生,即每个班有12~18个物理学困生。其中,对2008级黄冈中学高一20个班中的6班和12班两个普通班进行的调查,物理“学困生”分别是10人和12人,高一上学期期末物理成绩均在60分以下,最高的56分,最低的35分(100分记),6班的张强是46分。

二、学习方法教育与意义

学习方法教育通俗地讲就是“教会学生学习”,主要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诱导和诊治,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灵活地运用于学习之中,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的教学活动方式。

学生的学习,通常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前人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并促进自身智力、品德发展的活动过程。正确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手段。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乃是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主要途径。目前,我国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致力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学生不能只掌握学习内容,还要检查、分析自己的学习过程,对如何学习新知识,巩固已有知识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校正、自我评价。因此,在物理学习方法教育中充分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有其重要意义。

三、物理“学困生”学法教育途径

笔者对黄冈中学2008级高一(6)班和高一(12)班两个普通班进行了为期一学期的教育试点,对如何改变物理“学困生”的学习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1.物理“学困生”常规的学习方法教育。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对于物理“学困生”首先要重视常规的学习方法的教育,常规的学习方法的教育符合基本的学习和教学规律,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学习方法,不可舍本逐末。具体做法是:

(1)调整物理“学困生”学习情绪,激发物理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感情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在学习中的作用犹如化学中的催化剂。对一个物理“学困生”而言,最需要的是教师的关爱和鼓励。教师应真诚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扫除心理障碍,多进行有针对性的鼓励和表扬,调整他们的学习情绪;应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培养师生感情,提升物理学困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让他们真正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

(2)为物理“学困生”制定一个合理的物理学习目标。目标是学生学习动力的来源,教师应在对物理“学困生”进行了客观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以自己或选某个同学为“参照物”进行比较,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物理学习目标。目标的时间实现可先定一学期或一年。如果平时做作业,或实验、考试遇到的难题越来越少且考试名次在上升,便说明该学生物理学习有进步,从而产生激励作用。

(3)指导物理“学困生”课前进行必要的预习。物理“学困生”课前预习是培养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但要保证预习效果,应注意以下两点要求:第一,初步了解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和本节课基本的重点和难点,并做好记号。第二,做好本节课所需要的知识准备,可以先在笔记本上罗列出来,做到有的放矢。教师要引导“学困生”预习,在开始的一段时间内做好检查和指导,直到他们掌握预习方法。

(4)教物理“学困生”学会听课。听课是高中阶段学好物理的主要途径,也是学习物理的主战场。物理“学困生”往往抓不住课堂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因此,讲课中,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集中精力,跟着教师的讲解思路, 积极思考问题,并敢于提问,积极举手发言。对“学困生”提出问题,教师要积极予以表扬,并督促“学困生”做好笔记,便于课后复习和作业时参考。

(5)督促物理“学困生”认真完成作业。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是否能被消化吸收,在实际中能否被灵活运用,要靠做作业来检验和巩固。教师应教会学生先复习再练习,先消化后做题;学会把所学的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达到一题多解、多变,达到一题多练、多思、一题多得的目的;要注意物理解题的灵活性和表达的规范性,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要理解和掌握解决物理问题的一般步骤:审清题意――探索思路――解答题目――验算与小结。最好准备一个纠错本,专门记录平时练习中的错题。

(6)帮助物理“学困生”做好实验,培养动手能力。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知识来源于观察和实验,物理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必须要通过做实验获得。对于物理“学困生”而言,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的分组实验,都要引导他们认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弄清每个实验的目的、原理,了解仪器的性能与使用方法,明确实验的步骤。做实验时,要遵守操作规程,依据步骤,认真实验,仔细记录,通过恰当的处理和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从而为全面提高实验技能打好基础。

(7)提醒物理“学困生”重视复习。要重视对学过的物理知识进行复习和梳理,可以是章节性的复习也可以是阶段性的复习。对于物理“学困生”来说,要学会写复习笔记,把一阶段的物理知识、练习题和考题进行归纳总结,对于经常出错的地方一定要查漏补缺,这样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8)指导物理“学困生”学会考试答题。考试答题一般按题目顺序,先易后难,不会做的题目先放着,回头再做,把会做的先做了,这样心里就有踏实的感觉,思路也会畅通。解答物理问题首先要审清题意:审题是解题的开始,一定要全面分析、透彻理解,从整体上把握试题的结构、特点,特别是一些情景新颖、贴进生活,与现代高新技术联系密切的问题,往往文字叙述较长,包含信息较多,更应认真阅读,细心体会,抓住关键性词语,充分挖掘题中信息(包括隐含条件和临界条件),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确定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或电路分析)、过程分析和状态分析(注意临界状态),画出过程示意图(受力图、运动情景图和轨迹图等);在全面理解现象与现象之间、过程与过程之间、物理量与物理量之间的相互联系的基础上,通过联想和类比,找出各物理过程所遵循的规律,从而建立物理模型,确定解题思路和方法;最后用规范的解题步骤表达出来。要注意解答物理题的规范性,特别是物理的解题思路和步骤。

2.注重物理思想和方法的学习。物理学包含了相当丰富的科学思想和方法,往往被其他学科所借鉴,如观察与实验、比较与分类、类比和推理、归纳与演绎、抽象与概括、模型与假设、逻辑推理与数学方法,等等。这些既是研究物理学的方法,也是学习物理学的方法。在讲授物理知识的时候,应指导物理“学困生”学习这些科学方法,从而改善并形成一套自己的物理学习方法。如类比和推理对物理“学困生”理解物理概念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讲电势能可以类比重力势能,讲磁场可以类比电场等,引导物理“学困生”自己学会去类比,可以类比规律、定理、公式、习题等,这样就可以加深和巩固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小结

经过一学期的物理学法教育,两个班的物理“学困生”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上大有改观,高一下物理学习成绩都有所上升,有的物理“学困生”从物理不及格到及格,有的还达到了70多分、80多分。其中,张强期末物理成绩达到68分,在班上上升了7个名次。

总之,教无定法,学也无定法,贵在得法。加强物理“学困生”的学习方法教育,教会学生自己学习,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教师应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其终身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胡炳元.物理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3]吴成霞.物理学习困难成因及教育转化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第3篇

关键词:流动管理;班级管理;纵轴;横轴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12A-0051-03

一、流动管理:合理性、必要性与可行性

“管理”一词的本意是照管和约束,但似乎这个解释只是偏重于“管”而非“理”。我们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常常因为重视了“管”忽视了“理”而让自己固化在一个相对固定的权威位置,从而影响了班级管理的进一步创新。其实,管理本来就没有固定的方式方法,作为达成目的的手段体系,管理的妙处就在于它的灵活多变,班级管理尤其是这样,因为和班级管理相关的很多要素都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中,比如,时代在变,环境在变,学校要求在变,班级的组成在变,学生也在变。但是,有一个目标是不变的,那就是“立德树人”,推进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并且是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大的方向和目标明确的情况下,班级管理需要流动起来,要注意重新梳理班级在主观客观方面的各个要素,在变化中调动这些要素的积极性,在流动中促进班级的发展。由此可见,流动管理在理论层面上是存在合理性的。

从实践的角度来看,流动管理更具有必要性。班级管理的主要对象是学生,学生是不断发展中的人,是有自主意识的个体,如果用一成不变的规则去要求变化的个体显然是不符合实践要求的。比如,高中三年的三个学段,每一个学段对学生在学习方面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就算不考虑文理分科,由高一年级九门学科齐头并进到高二四门学科的学业水平测试,再到高三三门主科加两门选修科目的学习,课程教学上的变化要求班级管理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这体现在高中三年的不同时段,对学生的学业管理、课程安排、学习引导、方法指导等都有着显著的区别。如果我们只是一味笼统地抓学习成绩而忽视学生在各个学段面临的具体问题,那不仅会使班级管理大而无当,还会阻碍学生的进步。此外,从学校教育外界环境的角度来看,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和社会提出的德育要求也有调整,班级管理也必须遵循新的德育理念和要求。比如,近年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八礼四仪”的细节要求,就让德育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的要求和内容,要把这些大的方向和小的细节都落实在班级管理当中,显然要求管理具有充分的流动性,符合与时俱进的要求。

同时,流动管理也具有可行性。一提到班级管理,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班级规则。诚然,规则是班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规则也是可以变化的。学生们的身心都处于不断发展中,硬性的要求固然不可或缺,比如最基本的学生守则,但是更多的规则是在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和实际要求的基础上制订出来的,是为了保证学生顺利参与班级的各项活动,所以流动的规范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自觉遵守。此外,管理目标的达成其实也离不开流动。流动管理的主旨是推动集体和个人的进步,让每个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能力和才华,只有当班级营造出“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的积极氛围,学生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并在自己的位置上发展和提升自己。如此来看,流动管理是一种师生之间的、集体和个人之间的良性互动,是一种双赢的可行的管理方式。

二、纵横交叉:流动管理的实践操作

既然合理,必要且可行,那么在具体操作中如何进行流动管理呢?回答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找准流动管理的点。班级管理中有一些基本要素,比如班级规范、学生岗位、学生群体、教师群体等,可以作为横轴;班级管理的时间段或运行范围,比如“高一、高二、高三”“期初、期中、期末”“课堂、课后、考试、活动”等,则可以构成纵轴。当我们把横轴和纵轴结合起来研究时,就能找到可以进行流动管理的契机。

以纵轴上高一上学期期初这个节点为例,我们可以看到,作为新组建的班级,横轴上的学生群体、班级规范、学生岗位都可以作为流动管理的要素。这一流动管理的背景是学生刚上高中,不了解高中的各项要求,不熟悉高中生活,所以在开学后的九月初到十月初这一个月中,要让学生充分适应高中生的角色并自主调整自己的状态。班主任尽量不在第一时间m正学生出现的各种差错,而是让学生找出自己现有水平和高中要求的差距,并用自己的方式去适应和调整。这里的流动性具体体现在班规、临时班委的岗位以及班级各项事务负责人的灵活多变上。举例来说,班规在此时只是最简化的三条基本原则:一、不迟到不早退;二、上课认真听讲,按临时值日表认真打扫卫生;三、各项行动听指挥,有困难联系班主任咨询。这三条要充分流动起来则必须开放诠释班规的权限,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细节的补充,比如不迟到不早退的具体时间、上课认真听讲的量化标准、打扫卫生的具体要求等。通过在实践中的补充和修改,逐渐形成明确具体的班级规范,并且根据不同阶段的要求进行调整。

学生群体是班级流动管理的关键要素,让学生群体流动起来其实并不抽象。从物质层面来看,在班级中的座位位置就是学生流动性的一个体现。座位虽小,学问却大。以往班主任多按照个头高矮、视力好坏来排座位,很少考虑到学生的心理需求。一个学生在教室中的地理位置其实对他的学习和活动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学生的座位在流动管理期间理应是流动的。我们先根据学生的意愿自由组合,然后每周进行一次纵列推移和四人小组斜前后位置的互换,并利用班会等机会让学生讨论什么样的座位最适合自己。这样做的目的是为学生创造与更多同学接触的机会,从而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地理定位”。学生精神层面的流动其实是学生心理上的自我定位的不断调整过程,这种定位包括学生对自我的认识和期待,对在自己班集体中能承担什么样的任务的评估和选择。为了推动这种精神层面的流动,必须配合以临时班委岗位流动和班级事务的岗位流动。首先,每个同学都能自主选择想要担任的班委职位或班级事务岗位;其次,在出现多人选择同一个岗位时给每位同学提供试岗的机会;第三,试岗结束后要及时组织班集体和个人对试岗总结得失;第四,多人频繁试岗必然会带来短期的管理失调,但失误有时也是推动学生成长的契机。班主任应当积极做好预案,让还处于观察和思考中而没有参加试岗的同学分担班级事务,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锻炼他们参与班级事务的能力,激发并满足他们想要获得他人认同和尊重的需求和渴望。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也有利于他们之后的“心理定位”。学生的定位对于班级管理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这个流动管理节点之后班级这盘大“棋局”的呈现方式,所以班主任在这一个月的流动管理中绝对不是不作为,而是把工作转入“幕后”和“地下”,多研究学生心理,推动学生在心智上的成长,少进行常规说教,不要用死板的规范限制学生的自我教育。

当然,流动管理不能局限于横轴上的要素,对于纵轴上的时间节点我们同样应当重视起来。以高二下学期二月到三月份江苏省学业水平考试前后这一时间段为例,此时应该注重哪个节点的流动呢?经过精心的考虑,我们选择了“课堂”这一节点,因为课堂是班级管理的最重要方面,而由于学生疲惫、考试压力、课堂流程长期不变等原因,此时的课堂是紧张沉闷的,效率不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抓住教师和学生两个横轴上的变量以推动纵轴上课堂这个节点的运动。首先,师生的角色可以进行良性的流动,在教师讲授无法引发学生兴趣的情况下,可以建议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微课”讲授:让学生选出几位代表,帮助大家一起进行考试要点的复习,教师从旁指导点拨。其次,学习方法可以流动。以往一贯采取的背诵和练习的方法让学生长期承担着枯燥重复的劳动,此时不妨改为学生互相出题考查的方法,让学生自己考查自己,及时查漏补缺。其三,学习目标可以流动。如果学生过分重视考试和分数,很多情况下会适得其反,所以应当鼓励学生调整目标。重新确立在学业水平考试中提高自己、努力做到各科均衡发展的学习目标,这样既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压力,又帮助学生树立了终身学习的观念。其四,课堂效率的优化也可以成为流动的一个突破口。可以对一个或几个学生进行课堂效率的跟踪调查,记录他们的听讲情况和学业成绩的变动情况,并利用相关心理学的理论进行分析,从而寻求课堂上提高专注力的方法,并在班级内进行讨论和推广。这样,就实现了纵轴对横轴上的要素提出变化的要求,而横轴上要素的变化推动了纵轴上“n堂”这个点的运动,而“课堂”又推动了另一个点即“考试”的运动。流动管理就是要让横轴纵轴真正交互运动起来。

这种交互运动在横轴上“学生”这个要素积极性比较高时表现得更为明显。比如,在高二这一学段,学生的活动开始增多,如艺术节、运动会、五四辩论赛等。比之学习,学生对于活动更有兴趣,也愿意通过活动锻炼和展现自己在各个方面的能力。因此,活动这一纵轴上的节点成为了流动管理的又一个契机。首先,在活动准备阶段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打破班委负责制,让学生自主报名参与,并根据报名情况进行合理分组,组内不设组长。每个组在规定时间内交出活动方案,并把各组方案在班级里进行公示,最后全班投票决定采纳哪一组的方案。在活动参与过程中,本着全员参与的原则,把正式参与和后勤协助有机结合起来,即使是简单的任务,如举布景,也认真布置和落实,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细心耐心品质。在活动总结时,安排正式参与和后勤协助的同学互致谢意,并鼓励其换位思考,提出下次把活动组织得更好的方法。在活动中应当让班干部发挥带头作用,但不应当让班干部拥有选择任务的优先权。通过对各个活动的总结,我们发现学生在活动中成长了,积极性和自主性都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活动本身也因为学生的成长而更加精彩,这就是流动管理的力量。

三、结语

在高中三年中,适宜进行流动管理的要素和节点还有很多,这不仅要求班主任有敏锐的观察力,根据纵轴和横轴的变化及时发现可以流动的契机,让管理不断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同时,它也要求班主任有开拓创新的心态。流动管理的优势在于发展变化,但它的难点在于合理有效的变化。只有班主任自身不断更新理念、学习方法、贴近学生、提高自己,才能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地教育管理,所以流动管理也是对班主任自身的挑战。

Mobile Administration: A Practical Mode of Class Administration

GU Qing

(Nanjing Foreign Languages School, Nanjing 210008,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