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7 05:15:59
导语:在小学数学教学故事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小学数学;故事;应用:探析
教育的新理念推出后,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故事的引入就是新型的教学方式之一。科学性和数学性是数学学科具有的主要特点,将故事引入数学的教学中,对于传统的教学而言,是对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革。
1.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生正处在童年到少年的时期,好奇、好动及活泼等是其主要特点,所以在课堂上,学生经常注意力不集中,特别是二、三年级左右的低年级学生。所以为了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应采用教学方法及各种教学手段,展开小学生数学教学。由于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所以采用故事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注意力。而且如果教师的故事讲得有趣生动且精彩,可以使学生长时间保持注意力集中。由此可知,讲故事教学方式,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心理特征相符合。
2.提高小学生的积极性
在讲解数学问题时,教室可以适当的融入故事,可以将数学问题中有些深奥难懂的简单化,以便于学生的理解。同时采用故事教学,学生能够在教师适当的引导和提示下,很快找到解题的方法,这主要是因为讲故事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对问题思考的积极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激发小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课堂的教学中,故事对学生有较大的魅力,特别是有趣的故事,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的状态。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该将数学的问题与故事有效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这样使学生产生深刻地记忆,对于学生思考、回想及探究数学问题非常有利,从而使学生的数学知识素养得到提高。
4.教育作用的有效发挥
小学数学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学的故事需要选择具有一定教育意义的,不仅在故事中让学生学到有关的数学知识,还能使学生对于故事中所包含的人生哲理和寓意有所了解,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深刻地了解人生价值的思想观念,帮助学生更好地健康成长。
二、小学数学中故事教学的应用措施
1.合理选择故事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将故事引入,能使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效地激发起来,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提高,但是在选择故事时,应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进行选择,保证故事与小学生的年龄征及心理特点相符,还要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有利。例如,学习数字时,《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等这类的故事中都含有数字,教师可以将这类故事引入到数学教学中,这样与学生的年龄特征及特殊心理相符,还有利于小学生明确善恶美丑,对小学生健康成长非常有利,为小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2.合理融入数学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讲故事教学方法,教师要考虑到如何将故事与数学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采取合理的方式,将数学问题融入故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能。例如,一年级的加减法(15以内),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对学生只是简单的描述“6+5=11”或者“13-5=8”,要求学生一定要记住,而该方法学生理解不了,也很难记住。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教学方法,在故事中将这些数字融入,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得到加强,以便于学生深刻地记忆。
3.注意故事讲述的时机
将故事引入到教学中,虽然是比较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但这种教学方式教师在应用,故事讲述的时机,教师要把握好。故事引入数学教学中,要与数学课程的进度相结合,对讲故事的时机适当地进行选择,不能将整节课或大部分的时间用来讲故事,避免学生对于故事太过于关注,而忽略学习。
4.加强故事的创新性
采用故事教学,还应加强故事的创新性,应选择一些学生未听过的故事,而且对于一些冗长深奥的故事,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对故事进行合理的改编或整理,使其变得简短而精湛,使小学生容易理解。另外教师若未选择合理的教学故事,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故事创编,进而更好的开展小学数学故事教学。
总而言之,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故事具重要的意义和措施,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和内容展开故事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的效率。本文主要探讨小学数学故事教学的作用以及相应的措施,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李婉如.数字故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宁夏大学,2015.
一、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
教师是教育过程的组织者,是素质教育的最终实践者。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面对新的教育形式,新的教育体制,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不仅要关注教学理论,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更要关注自己的教学风格。使自己的教学不断向综合能力的探究性教学、多维的体验性教学、互动交往性教学的方面发展。要“把教学当成一种事业去追求,把每节课都看成是发挥自己创造力、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看成是发展自己的一个机会,把上好一堂课看成是自己生命价值的体现。”牢记:“教学是事业,事业需要奉献;教学是科学,科学需要探索;教学是艺术,艺术需要创新。”
二、深钻教材,改进教法,力求创新。
教材是教师从事教学的依据,对教学具有规范性,是从事教学的参与物。因此,教师要做教材的主人,对教材的运用必须得心应手,钻得进,跳得出。要能很好的去领会编者的意图。对于任何一个知识点的把握,必须准确而深刻,把握好点与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改进教学方法,讲究整合、融合,要“以学论教”。努力发展每个学生的不同潜能,使他们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做,学会创新。因此,我努力营造宽松、愉悦、支持性的学习氛围,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体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原则。呈现的内容、形式尽可能的是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灵活多样的,从而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加强开放意识、训练意识、体验意识。正确处理结果与过程的关系,重结果,更要注重获取知识的过程。牢记“教无定法,教学有法,教在得法。”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开启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途径。因此,从备课到上课,我给自己确定的目标就是“精益求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教学中,我处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尊重差异,使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成功。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互动能力,使学生自主探索,协调发展。教学中我不断潜心钻研,改变教学策略,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参与的教学情境,认真备课、上课,始终遵循“自主探究”教学原则,把“学”案融入“教”案中,注重整体,注重内涵。关注学生的具体生活和直接经验,有意识地努力将学生的基础性、发展性、创造性整和到一起。优化教学结构,科学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实践。课堂上,凡是学生自己能探索的,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自己独立发现的,决不暗示,尽量给学生多一点思考时间,多一点活动余地。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鼓励学生奇思异想,别出心裁。
为了更好的进行教科研工作,加快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全面推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时践能力,我以创新教育的思想为指导,结合年级和学生特点,以21世纪新的课程标准为依据,大胆进行了课堂教学的改革。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运用新的教学策略;改革传统的例题呈现方式,注重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关系;打破教材原有的知识框架,重新调整教材的编写内容。以渗透性、系统性、交互性、渐进性和规范性为目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进行系统的学科创造性思维活动训练,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与创造性品质有机的结合起来,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潜能的开发和创造能力的发展。通过实践研究,逐步形成了“激情设疑——探究发现——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
三、努力方向
作为一名骨干教师,墨守陈规、保持现状、踏步不前是绝对不对的,一直以来,我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总结,找出自己的不足,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制定了以下努力的目标:
1.在专业学习、教学研究上更加努力。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
2.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
3.对青年教师积极培养,发挥带动、辐射作用,弘扬教师教书育人的职业精神。
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一名骨干教师,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
四、取得成绩新晨
有关研究表明,小学数学教师却对估算知识缺乏全面的了解.这势必会影响到估算教学的有效性,进而影响学生对估算知识的学习.教师主要是使用教材进行教学.而教参具有帮助教师深刻理解教材的功能.教参不仅应该指导教师进行教学,而且应该促进教师对数学教材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所以帮助教师全面理解估算内容可能更为有效的途径是教参给教师提供更多的支持.由于估算是数学课程改革后的新增内容,教师理解不够深入,因此教参应该提供更多的支持.
本文将主要讨论教参给教师提供了哪些支持,还应该提供哪些更多的支持.根据估算内容在人教版教参中的分布,我们选择二年级上下册、三年级上下册、四年级上册进行分析,其中主要包括整数加减乘除的估算.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强调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深刻地理解估算,掌握估算的方法,从而进一步培养数感.新课标中“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和“理解估算的意义”主要是关于估算的基本观念的理解.其中“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估算”是要求掌握估算的方法.“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需要清晰地理解估算过程的基本思维.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我们主要从对估算基本观念的理解、估算方法的掌握、理解估算的基本思维过程三个方面对教参中估算内容进行分析和讨论.
1.教参应促进教师对估算基本观念的理解
教参的“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中对估算的作用和重要性进行了介绍.如:“作为当今信息社会的成员,对客观世界变化的敏捷反应和对各种信息迅速作出判断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在小学数学中要培养的估计能力正是上述能力的基础之一.”“教师也可以进一步说明估算的作用,在不需要精确计算结果的时候,可以使用估算确定结果的范围;也可以通过估算检验计算的结果是否合理.”
这样介绍可以帮助教师对估算有更深入的理解.对估算的理解和培养估算意识是紧密联系的,教师深刻地理解估算,不仅能增强自身的估算意识,而且能够引导学生理解进行估算的原因.学生只有了解了进行估算的原因,才有可能形成估算意识,知道在什么情况下进行估算,怎样选择估算的方法,而不是教师说“让我们来估算一下吧”,学生被动地去估算.我们认为,教参如果再介绍一些教学实践中容易出现的错误观念,如有的教师会告诉学生见了“大约”就估算,混淆估算与四舍五入求近似数等,将会帮助教师避免错误地理解估算.
对估算结果的评价没有统一的标准,但也不是没有标准,这容易使教师不知道如何去评价.“它让学生明白,估算时,在什么情况下应估大些,什么情况下应估小些,才能使估算结果既接近准确数又符合实际需求.”教参中对估算结果的评价建议包括两点,一是精确度的要求,一是符合实际情况的要求.
2.教参应促进教师掌握多样化的估算方法
教参中介绍的估算方法是把要估算的数看成整十数或整百数.如:“可简单归纳一下估算的方法:进行三位数的加法估算一般是把加数看作与它们比较接近的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再用口算确定它们和的范围.”“例2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它的一般算法是:除数不变,把三位数看成几百几十的数来计算.”“两位数除法的估算,一般是把两位数看作与它比较接近的整十数,再口算出结果.”显然教参对估算方法的介绍应再多样化些,这样不仅能促进教师对估算方法的学习和讲解,而且更会帮助学生对估算方法的掌握.这样将帮助教师和学生避免机械地使用“四舍五入”取近似数的方法进行估算.教参还可介绍一些常用的、比较重要的估算方法,比如截尾法可能是学生最容易接受的估算方法、适合在除法估算中使用的相容数字法等.可以通过求解一些教材上的练习题来介绍估算的方法.张奠宙教授曾说过:“小学的估算不可能正面谈近似计算,也不宜提精确度.那么应该如何处理呢?我们不可以笼统地、一般地谈估算,只能学习几种具体的估算方法,如四舍五入法、截尾法、进位法等.具体的方法里已经有精确度的要求.”
3.教参应帮助教师理解估算的基本思维过程
以下是对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估算例2的教学建议:“(1)解决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策略,只要合理都可以采用.策略不同,估算的结果也会不同.如把124看作120,124÷3的估算结果是40;如果124先分成120+4,先算120÷3=40,再算4÷3,最后结果是41.两种结果都是合理的,只是一个更精确些.(2)在解决具体问题时,估算、精确计算可以配合使用.如上面第二种策略,既用到了估算,又进行了精确计算.”
当前,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已经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学科,对教育教学产生的巨大的影响。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龙头,以及文字、声音、图像、影像等融于一体、图像清晰、动态感强、信息量大的强大优势,赢得了广大教师的喜爱。同时也为我们进行古诗教学提供了重要的教育手段,怎样更好地进行古诗教学,开辟了古诗教学的新天地,就成为教师的一大课题。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媒体都是以物质形式出现的,教学媒体的利用效果大大高于传统教学媒体,再加上良好的学习情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前提和基础,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维持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这种良好的学习情境正是教师所追求的。因此,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古诗教学时,努力通过图、文、声等多种功能,给学生以适当的感官刺激,由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如教学《枫桥夜泊》古诗时,学生还未走进教室,教师便打开计算机,播放早巳准备好的软件。整个教室里立刻回荡起旋律优美的乐曲。整个教室回荡着音乐,学生们在强烈的文化氛围的感染下,产生了学好古诗的强烈愿望。 铃声响了,只见同学们静静地坐在座位上,注视着老师。此刻,老师饱含激情地开始讲解:“说起唐诗大家都知道,它是中国古诗发展的最高峰。许多作品虽然距离现在已有千年,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中感受到中华文化那经久不衰的魅力。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这首唐诗并结识他们的作者。”学生在这种潜移默化的熏陶下,产生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这节课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生动的语言,保持了学生良好的学习情境,并使这种兴趣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再现诗中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诗句
诗是抒发诗人的感情的,而感情又一定要通过形象构成一种意境,然后借助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古诗中的情境,如果只依靠教师语言的描述是不够的。只有通过图画再现出来,才变得具体可见。《望庐山瀑布》,写的是诗人远望瀑布时所见的壮丽景象,歌颂了祖国的河山,把美好的想象与现实的景物极其自然地交融在一起。教学时,让同学观看录像,瀑布在山顶上飞流而下,水珠进溅,水雾蒸腾,阳光一照,呈现出一派迷迷蒙蒙的紫色。陡峭的山崖;长垂的瀑布、飞溅的水珠,庐山瀑布的全貌便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至此学生对“紫烟、挂、飞”等词的意思有了感性的理解。从而使学生深探地体会到诗句虽短,但诗人却把瀑布的气势写到了极至!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由此激发学生热爱古诗,热爱祖国的壮丽河山。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朗读训练,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古典诗歌由于其艺术形成的特殊性,也就具有了语言、音乐、绘画、情感多种因素的美。在挖掘这些美的因素时,多媒体技术有着强大的、无可比拟的优势。古诗押韵合辙,节奏鲜明,读起来琅琅上口,悦耳动听,呈现出抑扬顿挫的音乐美。然而要想把古诗读出韵味来,也并非一件易事。因为诗歌是想象和激情的语言,贯穿其间的往往就是“情感”这条看不见的线索。那么在帮助学生读懂诗句的基础上,我们就要通过朗读体会诗的节奏、诗的韵律,培养学生的语感,使他们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寻隐者不遇》这首诗时,在学生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诗画欣赏”,大屏幕上出现一幅美丽的图画:于是先让学生听配乐诗朗诵,伴着舒缓的弦乐,学生静静地坐在那里,眼中看到的是意境深远的写意画,耳中听到的是曲调宛转的古曲,充满激情的朗诵。此时,诗、书、画、曲多种美的因素融为一体,既使学生们的心灵受到了强大的感染与震撼,也使学生产生了一种要努力读好古诗的强烈愿望。学生有了读好古诗的强烈愿望,学生们在练习时都特别认真。一个同学读完了,其他同学真诚地提出自己的意见。然后主动把自己对诗句的理解,用朗读表达给大家听。学生们积极地、主动地揣摩着、品味着诗句。这时,再次点击电脑,教室中再次响起舒缓的古曲。惊奇的是学生随着音乐的节奏用情地朗诵起来。朗朗的书声,悠扬的乐声交融在一起,是那样的和谐、那样的动听。每位同学都在朗诵中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美,朗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大教学密度,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英语;故事教学;多媒体技术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传统的方法不再能满足当今教育体系的需求,要求教师在传统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改革和创新,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故事教学,在讲解教材的英语知识时适当的加入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利用多媒体技术,充分的增加课堂的交流,在传输英文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从而满足学生未来发展的需求。
一、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的意义
小学英语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基础,当前阶段对英语知识的理解能力直接影响其后续对英语的学习,因此教师要考虑学生未来的发展,为其打下良好的基础。小学生活泼好动,难以集中精力学习,教师可采用故事教学的方法,在传授英语知识的时候引入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才不会抗拒对新语言知识的学习,其次英语课本身的开设就是为了丰富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对枯燥乏味的英语单词学习中,小学生很难理解其中的内涵,教师要通过英语故事的穿插,使教育观念深入学生内心,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其爱岗敬业精神,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英语故事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一)故事选择故事的选择是英语故事教学方法中的重点,选择故事是否恰当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好的故事可以成为教师和学生良好的话题切入点,比如在一年级第五册中选择《小红帽》,《三只小猪》等有趣的童话故事可以极大程度上提升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这样的故事更加适合初学者和低年级学生,在故事的选择时教师要充分的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要选取学生当前年龄段所熟知的故事,其次教师还要考虑故事中涉及的词语是否能被学生理解,如果学生不能理解复杂的英语语法和知识将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故事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故事教学可以使得复杂的语言教学变得简化,通过对学生们熟悉的故事进行讲解,可以帮助学生更快的掌握英语知识,因此教师要选取对话内容适中的故事,在教学前教师要进行适当的铺垫,讲解故事的背景,减少学生学习的障碍,例如讲解《小红帽》故事,教师要让学生事先了解这个故事,这样在讲解中才能从中猜测语言所表达的真实含义,在听取故事的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播放,通过画面的展示让学生了解其中的时间、地点等因素,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故事,并强化学生的听力能力,其次教师要适当的将重复的语句进行讲解,也可运用发问技巧让学生对某些情节进行讨论和猜测,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鼓励学生将故事进行复述和翻译,教师利用多媒体的图片让同学整理出故事线索,并根据故事发展的顺序对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进行提问和操练,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故事,掌握语言。
(三)故事表演故事表演是检验故事教学成果的重要手段,学生们对故事教学的接受程度将在故事表演中充分的显现出来,为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故事表演形式。教师可以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故事,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有感情朗读说明其已经了解了故事的大致内容,教师应给予鼓励和支持,在面对理解能力强的学生时,教师可让其背诵并表演,将人物细化,通过表情和动作真实的反映出故事的内容,其次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改变故事,在多媒体的课件帮助之下,学生可以大胆的想象,让自己理解的故事表达出来,从而提升了学生的创造力。
三、对小学英语多媒体故事教学的实践思考
多媒体故事教学已经广泛的应用与小学英语的教学当中,为小学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教师要从听、说、读、写全方面的训练学生,使得英语知识能够在实际中得以运用。实践表明,学生很喜欢这样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学生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设定更加逼真的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在最后的故事的表演环节,学生们都投入了更多精力,也让教师看到了学生的创造力,为了更好的教学,教师们要注意在故事的讲述中避免中式英语的出现,要为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素养,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比例要适当,避免功高盖主,过于丰富的多媒体动画将影响学生对英语知识本身的学习,从而把英语课变成了影视赏析课,失去了多媒体故事教学的意义。除此之外故事教学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体系,除此之外,可考虑如何挖掘更多资源,充分调动学生课外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多说多听多阅读。
四、结语
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代教育的需求了,教师要利用多媒体进行故事教学,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把握好故事教学中的每个要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健康快乐中成长。
参考文献:
[1]徐欣.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调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2]杨文静.多媒体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整合的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5.
[3]赵吉.小学英语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资源整合实践[J].现代交际,2015(3):246.
[4]胡雅倩.践行行知思想,构建生活化英语课堂——谈小学英语生活化教学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01):95.
[5]杨丽华.英语写作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0(9):105.
[6]顾益.浅谈小学英语写作教学[J].科教导刊,2011(24):216-217.
[7]吴琼.试论小学英语有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校园英语,2016(35):112.
在本次会议中,听取了于科长所作的报告.在于科长的报告中,对当前比较流行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从”合作”到”合座”,从制造”霸语权”,到”流于表面”.一直到问题的解决举例,都给我们指出了以后组织此次活动要注意的问题.
二.听.想.讨.说.论
在此次会议上,通过听8位教师的课,老师们把想到的看到的在晚上分组研讨中,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研讨,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和解决的方案.作课老师在第二天的会议上,就研讨的内容进行了反馈和总结,并随时通过教师们的提问,来进行了解答和辩论.可以说,通过这几个环节的研讨,让作课教师和参会的全体老师们,都对本节课有了一个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确实达到了于科长组织此次会议的目的----“同研究、共成长”.老师们都说,此次会议是一个实事求是的会议,是一个务实的会议.
三.学习的危机感.
在此次会议上,不但有老数学人,还有年轻的大学生们.说实话,总感觉他们还年轻,心里是比较轻视的.可是从几次讨论和发言中,让我们感受到了年轻的力量,他们不仅仅是年轻,也有着一些独特的思考和见解.”老师不能即当裁判员,也当运动员”这是他们的见解,虽然有点偏激,但是也可能从中看出,他们对当前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思考.对专家的不盲从,不迷信;我想,用不了几年,他们如果能始终保持这种怀疑的精神,他们一定会成长的很快很快.我们如果不从现在开始加强学习,那几年以后,也许,我们就会被远远的甩在后面.
四.加强自身学习
“只有5名教师没有上交作业------“,听到这些话时,我的心里感到很羞愧.在这几天中,我反思了很
【关键词】古诗教学,小学,文化传统
古诗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不仅历史悠久,作者众多,而且作品丰富,题材广泛,技巧高超,在世界文学史上堪称一绝。从《诗经》到《楚辞》,从陶渊明到“建安七子”,从唐诗到宋词、到元曲,迭起,名家辈出,璀璨夺目。这些古典诗词感情丰富,形象鲜明,意境优美,是我国古典文化艺术遗产的精华。它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其价值不仅在于人以艺术的熏陶,更能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因此,古诗自然成为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自古就有“诗教”的传统,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伯语o泰伯》这指出了古诗教学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选入小学课本的古诗一般分为两大类:叙事诗和抒情诗。叙事诗以描写具体事件、人物为主的,如《蚕妇》、《小儿垂钓》等;抒情诗是以抒发作者感情为主的,它又可以分为写景和写意两大类,但不少古诗既写景又写意,如《梅花》、《山行》等。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用极为有限的诗句表达尽可能多的意思,古人云: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其最大的特点可用于一个字来概括“美”:意美、语美、音美、形美。因此,古诗教学给了我们一个发挥想象的空间发展创造性思维,进行艺术再创造。古诗把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艺术妙笔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理”,既闪耀着美的光彩,又给人以深刻的启迪;既抓住“亦画、亦情、亦理”的特点,又引发学生思想情操上受到美的陶冶和升华。因此,小学古诗教学的过程其实也是鉴赏美的过程。还有,古诗不仅体现诗人对社会事物、人情哲理的深刻认识,更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思想结晶。它能让学生珍惜新生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以及思乡惜友之情,同时教给学生阐事明理,为人处世之道,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古诗教学不论是对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培养,还是对其他方面的培养都有积极的意义。教师可以通过对古诗的讲评,扩展学生的审美视野,让学生获得更高层次的审美经验,得出正确的审美标准。
那么,作为言简意丰,蕴涵着丰富中华文化传统的古诗,在教学中,怎样化难为易,由浅入深,体验那源远流长的美好意境、美好情感,把古诗教好、教活呢?
该从哪些方面进行教学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呢?
1.创设情境,感受诗境
在浩瀚如烟的文学长河中,古诗就如璀璨的明珠传承着华夏儿女的血脉精髓。所以,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讲究方法,以用对古诗的喜爱之情,感染学生,唤起学生对学习古诗的热情,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具体方法有很多:一是介绍作者及背景,介绍作者生活的那个特定时代,特定环境,把握作者作诗时的特殊心情去读诗去想象。二是联系现实生活,把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古诗中,拉近距离,搭起入境桥梁。三是运用直观法。在古诗教学中往往由于条件的限制,不能实景实物进行观赏,可以通过出示幻灯片、图片和录音等辅助手段,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四是丰富想象,教学时指导学生想象诗中的情节、场面。如教学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当学生了解全诗大意后,笔者设计道:如果你是一位摄影师,根据《钱塘湖春行》的内容拍摄西湖风景你决定选择哪些镜头?(如果指导细一点,可以再加一句:“比如哪些水,哪些景,什么样的人,等等。”)待学生各抒己见后,可播放一段配有音乐的西湖风景录像供学生借鉴。再如教学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当学生弄清颔联和颈联的禅意后,这时可设置配音乐这一环节,让学生感受意境美。
2.嚼字品词,体悟诗意
品味语言,首先读懂语句。古诗的语言有它自身的特点,如语句浓缩、意思跳跃、成分省略、词序倒置等,这些都是学生学古诗的障碍。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帮助其疏通理解,教给古诗学法-分词连序法:一是分词解义,逐词逐句理解字面意思及在本诗中的含义;二是按现代汉语规范进行连序翻译。古诗学法具体概括为七个字:扩、留、补、换、调、嚼、连。
扩:浓缩的词语要“扩”,将单音词扩成双音词,使意思明显化、具体化。
留:古今通用的词语要保留。
补:诗句中省略的成分要补上,使之通顺。
换:古今用法不同的词语要更换。
调:词语的顺序颠倒的要调整。
嚼:诗中关键、传神的、富有哲理的词句引导学生细心咀嚼、品味。
连:将各句中解释的词语连起来翻译。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古诗学法,讲中有导,导中有练,启发学生悟法用法。另外在以后的古诗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点拨指导,学生运用巩固学法。
3.形式多样,增强“诗趣”
“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小学生毕竟不是成年人,抽象思维尚不成熟,重感性轻理性特点明显。学习古诗,教师不妨抓住这一特点,运用类似于游戏性质的活动,在课堂教学行将结束之际,采取演小品(多用于写人类的)、编故事(多用于叙事类的)、打擂台(多用于哲理性的)、改原作(多用于抒情性的)、拼字词(多用于绘景类的)等手段,再次掀起教学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学习,并求得向课外延伸的教学效果?如教学李白的《赠汪伦》时,可先讲述汪伦用计诚邀李白到桃花潭做客――汪伦是当时有名的歌手,隐居在安徽泾县西南的桃花潭畔,对李白佩服得五体投地,日夜吟诵他的诗。有一回,汪伦听说李白来了安徽,就修书一封。信中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早知汪伦是一方豪士,便欣然前访。见面后,李白方知“受骗”:所谓桃花,只是桃花潭,并无“十里桃花”;所谓“万家酒店”,只是店名,并无酒店万家。但李白哈哈大笑:“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于是,两人结为金兰之好。临别时,李白即兴写下七言绝句《赠汪伦》。――这个故事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赠汪伦》一诗的兴趣。又如教学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就可采用设悬念的方法――古代有位大文豪写了一首七绝,在诗中直接将西湖比作美女西施,这位大文豪是谁呢?这首诗叫什么呢?是怎么写的呢?再如教学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可从“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句千古佳唱着手,激疑设趣,从而引导学生欣然诵诗。学生兴趣倍增,情感激荡,再引导他们学习全诗,教学效果往往会出人意料。
4.吟句读诗,情感熏陶
爱国主义情感维系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民族团结和经久不衰,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为浓郁,最为强烈的部分。爱国主义情感教育一直是学校德育的主旋律。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应做好以下几点:
4.1 热爱祖国的教育。“位卑不敢忘忧国”是南宋诗人陆游一生爱国忧民的真实写照,他在《示儿》一诗中写道:“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诗人临死之前,仍念念不忘祖国的和平统一,其爱国之心,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王昌龄的《出塞》、李清照的《夏日绝句》都抒写出了他们的爱国之情。教学时,我们要让学生在理解诗句意思和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深入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教育学生学习古人热爱自己的祖国,长大后做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自己的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4.2 热爱家乡的教育。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静夜思》中写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久别故乡的深深思念。宋代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一诗也写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表现自己对家乡的恋恋不舍。教学时,我们可抓住这些千古吟唱的佳句,教育学生从小热爱自己的家乡。
4.3 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热爱劳动人民是学生所应具有的道德品质。唐代李绅在《锄禾》一诗中写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敬重。教学时,我们应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深刻含义,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教育他们热爱劳动人民,热爱他们的劳动成果,做一个爱人民的好孩子。
5.挖掘意蕴,升华境界
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学生成才的基础。在古诗教学中,我们应注意挖掘内容,进行全面的教育。如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写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体现了诗人积极进取,不断开拓的精神。明代诗人于谦《石灰吟》则表现了作者不畏艰难、坚贞不屈,甘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高尚精神。王安石《梅花》一诗中的“凌寒独自开”歌颂了梅花不屈不挠的精神。诗中的梅花,其实是诗人的自我写照。元代画家王冕在《墨梅》中也写道:“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不仅写出了墨梅的高雅气质,而且反映了他的人品和。在教学这些优美的诗句中,融入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其效果自然好于枯燥无味的说教。
诗歌教学自身不仅是审美性的,还兼有伦理、政治、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因素。正如《论语?阳货》中所提到的:“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在古诗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深刻体会诗的思想感情,使之受到感染,进而对学生进行中华文化传统教育,让古诗这一颗璀璨的历史明珠放射出更加耀眼夺目的光芒。
此外,除掌握上述教学要点外,教师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前要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有的课文两首诗,要理解其编在一起的缘由;这篇古诗课文在本单元的作用,与前后古诗课文的联系。二是可以适当补充课外古诗让学生学习。三是适当安排改写训练,将叙事诗改写成小故事,将写景诗改写成散文。这样读写结合,一举两得。四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展开想象进行画画,真正走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境地。
总之,我们在诗歌教学中,要尽可能用诗一样唯美的语言演绎课堂,用诗一样的精巧锻造课堂,用诗一样的意蕴营造课堂,用诗一样的激情澎湃课堂。让我们的课堂,因诗歌教学而充满浓浓的诗意,让学生的精神生命诗意地栖居,从而真正是古诗教学发挥其特有的魅力。
参考文献
数字故事讲述发展了教师的视觉和多媒体素养,增加了师生间交流的深度和力度,让教师重新拥有创造力。它提供了一个真实的个人学习体验,让教师体会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让学生得到高质量的学习体验,让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设计、策划、语言、艺术等方面的综合素养。笔者将结合日常教学实践,与大家分享DST辅助教学的情况。
1 支持学生课前自学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通过创作DST可以实现学生的深度自学。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合作学习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合作,必须源于认知的冲突,也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前对所学的内容有所了解。教师可以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和全自动录播系统制作一个预习DST来支持学生的自学。学生将教师制作的DST文件拷回家,在自学时如果遇到较难理解的问题,就可以通过观看教师的DST实现问题的解决。
如在自学“压强”一节时,学生对于压强的理解需要基于对压力的理解,而课本中又没有压力的讲解,所以学生自学时就较难进行下去。笔者就和一个组的学生在录播室中一起制作DST:先让学生针对预习存在的困惑提出问题,教师利用课件逐一解答学生的困惑,在互动中将问题解决。录制时学生问道:什么是压力?笔者没有直接回答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列举存在压力的事例。针对学生的回答,笔者从白板的资源库中移出相应的简图,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些事例发现总结什么是压力以及压力的方向。因为采用的是让学生参与的DST录制,在此过程中可以体现学生的思维过程和给其他的观看DST的学生思考的时间,使学生通过观看教师制作的DST就可以对压力有所了解,为顺利进行预习下一环节做好准备,实现学生的课前自学。
2 课堂中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DST来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物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中注重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其探索精神,旨在让学生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的相似的探究过程,主动获取物理知识与技能,领悟科学探究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生要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并能归纳、总结、概括实验结论,其中如何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得出结论是难点。
如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绝大部分学生利用实验数据较难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得出结论,而笔者所教的班级中恰好有一名学生能做到这一点。为了在除这个班以外的其他班级中也能让学生了解到这种分析实验数据的方法,课下笔者让这个学生利用课堂中的教学课件(图1)做了一个DST,学生详细地阐述了如何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笔者利用这个DST在其他班级中播放,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同时还实现了班级间的资源共享和教学过程中课堂再生资源的有效利用。
3 有效地支持教师课后的深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和教育水准的基础,是增强学生学习收益的有力保证。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我国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成长的公式: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教师在上完课后,观看自己的教学录像,根据自己的课堂教学经验重新审视自己的设计思路,找到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总结经验,思考改进的措施。创作出基于课堂教学的DST,创作的过程实际就是与自己深度交谈的过程,是对教学设计的二次加工处理的过程。通过课堂教学的深度反思,发展教师的实践性知识。
例如,笔者设计了一节关于合作教学的课堂教学,教学内容是“试卷讲评课”。课堂结束后,教师根据课堂的感受和教学实录以及课前的教学设计,录制DST来反思课堂教学过程的成功与失败。具体步骤是这样进行的:教师从白板资源库中移出课堂教学设计导图(图2),结合图说出最初的教学设计意图,然后又根据课中的情节和体会截取课堂实施中与教学设计出现偏差的环节和关键事件进行剖析,进行故事性的陈述。最初的设计思路是在课堂教学中,第一个活动:学生在小组内交流选择题的解题方法和考查的知识点。如果学生在交流时没有引发小组内的认知冲突,那么教师就要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第二个活动就是展示交流学生在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集体的智慧将问题解决,引发学生思维碰撞的。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批阅了试卷,结果学生的小组交流一下子演变成以小组长为首的六人微课堂。教师也没法按预订计划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只是在合作结束后进行了一个提问展示,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反思其原因,是由于教师对学生小组合作教学的设计出现问题,有关合作教学的理论知识欠缺造成的。思考改进方案为:教师在课堂中发现出现微课堂的场面后,应及时改变小组的划分,让每个组的1号岗和6号岗组成帮助型的小组合作教学,另外2号岗和3号岗重新组合成一个小组,因为他们的认知水平是相当的,很容易引发认知上的冲突,从而实现小组的合作。因为合作教学起于认知冲突,终于合作,同样每个小组的5号岗和6号岗也重新组成一个新的小组进行合作教学。第二个活动是当堂检测。在这个环节中,先进行个人任务结构的合作教学,学生独立完成试卷,只有当全员完成试卷时,才有资格将小组的名字记录到黑板上,小组评价就是对小组整体的任务结构的评价。学生展开激励的争论,合作教学成功。
反思让笔者清楚地知道,要想进行合作教学,问题的设计非常关键,不能是良构问题,也不能是劣构问题,而应该是中构问题。创作DST的过程,能够深入内化和迁移教师的策略知识、情境知识、反思知识等实践性知识,使教师的隐性知识显性化。
经过上面的实际案例,可以看到课堂教学DST在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形式是多样的。DST能够用作建立、记录教师自身成长过程的数字影像化档案,为教师的教育叙事研究提供丰富的资源。DST还可以使教师在一定的教学投入(时间、精力、努力等)内带来最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有效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多媒体技术;应用
古诗文字凝练而又富有意境、语言含蓄而又寓意深邃,是文学作品的艺术瑰宝。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入了数十首优秀古诗。但由于小学生知识储备不足,生活阅历浅,对古诗中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感到生疏,因而古诗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而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小学古诗教学,可以凭借绚丽的画面、悦耳的音乐和生动的视频等来拉近学生与古诗的距离。下面笔者结合实例,谈谈多媒体技术在古诗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情
古诗最独特美妙的地方在于意境,它是诗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诗意空间。在古诗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古诗意境的理解往往比较牵强。原因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很难从诗句中领略诗情画意。利用多媒体,能让学生在学习古诗时如临其境。以教学《江畔独步寻花》为例,这首古诗包含了丰富的信息,如:花的姿态、彩蝶的动作、黄莺的啼叫等等。如此丰富的信息若仅凭教师的口头叙述,是难以给学生一个立体、形象认识的。因此,我根据诗意绘制了一幅活动的幻灯投影片。画面上,小路上开满了鲜花,千朵万朵压垂了枝条。彩蝶在花间嬉戏流连,黄莺啼叫得婉转动听。画面生动地再现了古诗中“花满蹊”、“压枝低”、“时时舞”、“恰恰啼”等精炼语言中所蕴含的情境。教学时诗画对照,为学生的再造想象活动提供了丰富鲜明的表象信息,使学生很轻松地踏入了诗的情境之中。教师相机提问:“你看到了什么?”这时,学生的形象思维迅速展开,各种形象纷至沓来,学生把刚才看到的和合理想象到的,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这样的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二、品词析句,融入诗境
古诗用字准确、传神,一字一词都经过作者的反复推敲。领悟诗人用字的精妙是古诗教学的难点。而多媒体能克服时空限制,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的视听材料,有利于学生抓住含有深刻意义的字词,来体会诗人用字的妙处。如在教学古诗《春夜喜雨》中“随风潜入夜”一句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领悟“潜”字的精妙,可通过录像展示春夜雨景,在这寂静的夜晚,春雨随风悄悄地飘洒下来,使花草树木和庄稼都得以发芽、生长,为大地创造了生机,给人们带来了希望。看着那春雨灌溉滋润万物的画面,听着那春雨淅沥沥的节拍声,学生不觉被带入了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学生能够细细地品味诗中的语言美,很快领悟到了“潜”字的神韵。
三、指导朗读,品味诗韵
古代诗歌具有对仗工整,平仄押韵的特点,读起来琅琅上口。教学中若采用旋律优美的音乐来配乐朗诵就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朗读古诗,并熟读成诵。比如,在教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让学生欣赏歌曲《九月九的酒》,利用饱含思念之情的乐曲将学生带入古诗意境。紧接着教师再播放配乐朗诵的音频,为学生在朗读的语气、语调、节奏等方面做示范。学生听完后很快能明白第一句中的“客”字应读重,读慢,以突出诗人孤身一人在异乡的孤独寂寞。第二句中“倍思亲”要做到吐字强劲、响亮,以增强气势。第四句中“少一人”在读的时候声音需要适当拖长,以突出诗人对自己身在异乡、远离家乡亲人的感叹。在学生基本掌握读的技巧的基础上,接着再让他们跟配乐试读,孩子们很快就与诗人同忧同愁,读出了诗的抑扬顿挫。
四、联系拓展,迁移诗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