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房地产公司宣传部工作

时间:2022-07-13 20:22:37

导语:在房地产公司宣传部工作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房地产公司宣传部工作

第1篇

张小平

有人说,做为高压群体的企业家,时刻防备着各种过激情绪的侵袭。而其中,恐惧应该是最常光临、却又最难以躲闪的那支暗箭。

在甘肃天水农村长大的潘石屹,从小就要直面贫穷和疾病,死亡在他幼小的心灵凝聚了沉重的阴影。潘石屹原有的两个妹妹因为家里没有吃的就被送了人,潘石屹也差点如此。至今他心有余悸地回忆道: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们班上有三十几个同学,到小学毕业时,就只剩下十三个人了,大部分都被贫穷和病症夺去了生命。也许正因为活下来太不容易,潘石屹在以后的人生中小心翼翼。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他跟随冯仑等人在海南闯天下,创办了万通公司。短短四年,万通已从3万发展到资产近50亿。冯仑等人主张继续扩张,但潘石屹却生性谨慎、不肯给钱,于是最后只得分家。即使后来在房地产业内干得热火朝天,潘石屹也从来没有头脑发热过,他的公司是一线房地产公司中土地储备最少的,因为在招标拿地时,他心惊胆战报出的“天价”,却总比别人少几个亿。因为这份从小对生死的恐惧感,让潘石屹少了一份杨国强的风头,却也避免了孙宏斌的悲情。

1988年,商界奇才孙宏斌被柳传志招至麾下。短短两年,孙宏斌迅速在全国建立起十几个独资分公司。他领衔的企业发展部,竟然有自己独立的企业报,并宣传部门的利益高于一切;开会时,几十个部下等孙一招手,才敢坐下……面对孙日益强大的“独立王朝”,在柳传志几次苦口婆心劝说无效的情况下,终于以挪用公款罪把他送进了监狱。狱中,冰冷的恐惧从每个毛细孔溢出、弥漫全身。但孙宏斌最终坚持了下来,并为了自己不灭的事业梦想选择了埋藏仇恨。在正式出狱前的假释期间,他主动把柳传志约出来吃饭,表示了悔恨与和解的诚意。英雄惜英雄。柳传志毫不迟疑借给了他50万元,让他自行创业。此后,才有了中国房地产业最著名的一匹“黑马”――顺驰。但可惜,孙宏斌的急于求成,最终又再次跌倒于胜利在望的前夜。

对于史玉柱而言,最恐惧的时刻莫过于1997年。因为一时冲动要盖巨人大厦,他背负了数亿元巨额债务。那段时间,让史玉柱最心惊胆战的声音,便是门外索债者的拍门声和吼叫声。他只能躲在办公室内一声不响,靠成天打游戏消解心头的巨大压力。那时他知道,只有打开电脑进入网络,他才能摇身一变成为威力无边的强者。也正是在这期间,他开始琢磨网络游戏。我们看到的结果是:10年后的今天,他一手打造的巨人网络公司及公司的“征途”和“巨人”两款游戏,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浮出水面。史玉柱也以近500亿的身价跻身于中国巨富的行列。

由此看来,恐惧既能摧毁人的意志、也更能催发人的前进动力。(摘自:中国价值网)

管理企业要给员工发“连程机票”

周 毅

一次,人力资源培训师鲁柏祥博士应邀去深圳视察某公司,由该公司浙江区总经理小余陪同,从杭州飞往深圳。

到了深圳机场,飞机还在跑道上滑行时,小余和其他旅客一样,站起来打开行李舱,都急着要出去。

这时,鲁博士把小余拉回座位,问他:“为什么刚上飞机时大家都很安静,即使是飞机因故推迟起飞,旅客们也不会站起来要出去呢?而现在你看,乱糟糟的一片。”

小余一时被问住了:“这倒真的没想过。”

鲁博士说:“这里有一个管理上的大学问。乘客与飞机之间是靠什么联系起来的?”

小余回答:“机票”。

鲁博士再问:“机票表示什么?”

“飞机把我们从杭州带到深圳。”

鲁博士又问:“这是不是说,飞机的目标与旅客的目标是一致的?”

“是的。”

鲁博士进一步问:“那么现在到达深圳了,机票还有价值吗?”

“没有了。”

“现在旅客的目标与飞机的目标还一致吗?”

第2篇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党报和党报集团面临一系列的挑战与机遇,必须与时俱进、深化改革、加快转型。从体制机制看,要实现由传统报社向现代传媒集团的转型;从经营模式看,要打破传统的“两次销售”的内循环模式,向多次销售的外循环、多系统的经营模式转型;从媒介形态看,要由传统纸媒向电子、网络等全媒体转型。特别是,党报是报业集团的根,是核心和“底盘”,面临着把政治责任与经济责任有机结合起来,把主流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有机结合起来,把传统“法定”品牌与市场优势品牌有机结合起来,建设新时期现代强势主流媒体的新的历史课题。我们只有迎接挑战、更新观念,不断革新自我、超越自我,才能成为新的历史阶段的媒介竞争强者。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的发展实践

《湖北日报》创办于1949年7月1日,其前身是创办于1948年的《江汉日报》和《鄂豫报》。2001年成立集团,现有10报、10刊、3网站和1家出版社、8个公司,全省17个市州均建有分社,集团总资产近30亿元,初步形成了集报纸、期刊、新媒体、图书出版、户外广告、地产、金融等于一体的多元化发展格局。目前,集团报刊期发行量达700多万份,是一家拥有五个“百万”媒体的集团和湖北省最大的原创新闻信息平台:集团每天原创新闻信息100万字以上;《楚天都市报》《特别关注》《前卫》3份报刊的发行量均超百万份,其中,《特别关注》发行量突破400万份,居全球华文报刊发行量前列;《楚天都市报》发行量超过130万份,连续9次入选“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品牌价值达29亿元;《湖北日报》2012年发行量达到46万多份,其中,自费订阅、报摊零售7万多份;荆楚网、腾讯?大楚网拥有200多万独立IP地址,腾讯?大楚网7月入围中国新媒体30强;今年初,集团还创办了“以全球视野关注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经大刊《支点》杂志,填补了湖北省期刊市场的空白;上半年,集团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4%。

改版扩容创新,坚定不移地做大做强主报。在一定意义上讲,没有《纽约时报》,就没有时报集团;没有《华尔街日报》,就没有道琼斯集团。世界报业发展表明,主报强则报业集团强。

中国报业进入主流化时代后,作为党报传媒集团,党报更成为集团的旗舰。进一步提升党报品质,使之成为拥有强大话语能力的主流媒体,不仅是抢抓报业发展历史机遇的需要,更是始终牢固占领主流舆论阵地,为党长期执政做好服务的需要,还是扩大报业集团传播力、影响力的必由之路。历来,湖北省委都高度重视《湖北日报》的发展,2011年,曾召开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湖北日报》的宣传报道工作,也因此从2011年10月开始,根据省委书记李鸿忠同志关于《湖北日报》要建设全国一流党报、改版工作“一般不出手,出手不一般”的指示,在省委宣传部特别是尹汉宁部长直接指导下,《湖北日报》围绕“党报品质,时代气息,湖北特色,大报风范”的改版目标,在学习中央和省市兄弟媒体经验、吸收近20万读者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办报机制,改扩版《湖北日报》,通过实行版面主编负责制、用稿渠道开放、竞争择选、创新栏目设置、加强主题宣传策划等举措,令《湖北日报》面貌一新。改版半年多后,《湖北日报》的传播力、影响力、服务力不断提升,发行量增加一倍多,上半年商业广告同比增长10%。

做优品牌,强化集团经济支柱。《楚天都市报》是湖北知名文化品牌,也是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的经济支柱。今年以来,《楚天都市报》以“权威、重大、深度、及时、贴近”为主旨实施新一轮改版,强化深度思维和平民视角,强化新闻的可读和贴心服务。《楚天金报》主攻“民生、财经、时尚、娱乐、情感”新闻,强化新闻的个性、柔性、服务、情趣、耐嚼。两报实现差异化发展,避免报纸低俗化倾向,树立清新的风格,为受众提供各类生活服务讯息。改版后两报市场占有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上半年两报广告见报量均稳中有升。

此外,《特别关注》作为集团刊物领头羊,为加快发展,成立了特别关注期刊集团,进一步推动“特别”品牌做大做强。

优化发展体系,筑牢战略平台。传媒竞争的加剧使我们认识到,仅仅依托版面资源,报业集团难以获得足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只有着眼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充分利用媒体品牌资产,整合各种资源,把运营系统向媒体外部延伸,构建全新的商业模式和运行平台,才能不断推动报业集团的发展。2012年,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借鉴世界优秀传媒集团的发展经验,推动子集团化,成立了广告集团、期刊集团、印务集团、新媒体集团和文化艺术集团等5个集团,着力打造楚天181文化创意产业园和楚天传媒产业园,搭起集团未来发展的战略框架。其中,楚天181文化创意产业园今年上半年实现产值5亿多元;新成立的新媒体集团,正在打造全媒体的终端——纸质报、手机报、多媒体数字报、电子移动报、户外视屏等完整的新媒体运行系统;广告集团以直属战略子公司——楚天达众传媒有限公司为抓手,开发人流量密集的交通枢纽、核心商圈、城市地标项目等地的户外广告,努力开辟集团新的经济增长点。

加快品牌输出,构建多元产业格局。我们利用集团品牌优势,推动跨行业、跨地区运营。一是进军房地产、酒店、物流业。在上半年严峻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集团开发的楚天都市佳园、楚天都市金园两个项目营销顺畅。二是开展资本营运,扩大股权投资力度。通过成立投资公司,形成了基金投资、新股申购、股票投资、股权投资等四大板块构成的业务体系,并积极寻找富有潜力、技术含量高、有上市意向的股权投资项目,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三是向市州拓展发展空间。集团将各地记者站改为分社,拓展集团在各地的业务,将集团的房地产、文化创意产业、酒店等品牌向各地输出,大力拓展集团发展新区域。

未来,报业发展的新蓝海

经过不断发展,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结合自身的创新实践,也为未来制定下了明确的目标。

发展一流的事业。党报集团是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成为一流党报就要有一流的事业。我们将坚持党性立报,进一步强化政治家办报理念,旗帜鲜明地把正确导向放在首位,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大局,深入挖掘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追求出色的主流新闻,以舆论引导的及时性、权威性和有效性促进新闻事业的快速发展,不断提升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服务力和竞争力。

培育一流的产业。我们将以打造收入、资产“双百亿”传媒集团为目标,在期刊发行、户外广告、房地产、金融、文化创意产业等方面实现更大的突破。加快非时政类报刊的转企改制步伐,力争尽快上市。

培养一流的人才。要办成一流媒体,就要有一流人才,包括名编辑、名记者、名主持、名经营家。我们将运用品牌优势,创造优良环境与条件,建立健全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有利于人才创新、创造、创业的体制机制,大力引进优秀人才,培养一支品质优良、业务精通、作风扎实、善于创新、乐于奉献的传媒队伍,打造全国新闻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人才高地。

第3篇

开展创新服务倡导诚信纳税

一曲优美的交响乐章,只有主题鲜明,才能留给听众永久的回味。纳税人的每一点呼声、需求,都在他的心里装着,全心全意为纳税人办实事,是他心中最神圣的职责。

“服务质量是衡量地税工作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是地税发展的永恒主题,所有工作都要建立在‘服务’这个基点之上。”2006年3月,刚刚到××县地税局上任的××同志,决计将服务创新做实、做细,全面谋划了关爱企业的新举措。

智者顺时而谋。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通过开展税收“管理年”活动,在广大干部职工中树立了征管质量是第二税源的全新理念。创新的思路离不开创新的举措。为完成税收任务,他强化对重点税源和主体税种的监控,将全县219户年纳税额5万元以上的纳税人(入库税款占总收入的77.3%)全部列为重点税源,实现了对重点税源企业的有效控管;实行目标责任制考核管理,制定了目标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度,完善考核措施,以考核促管理,以管理促收入,使各项指标和任务合理量化,科学合理地划分征管范围,确保征收管理工作抓实、抓细、抓具体、抓到位;推行“两税”普查,将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税源普查及征收作为税收管理的重点工作加以落实,并注重发挥社会综合治税的作用,切实增加了“两税”收入;开展纳税评估,及时做好查账征收纳税人的数据采集和信息录入工作,并将纳税评估与汇缴检查、税务稽查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高评估的针对性、科学性、准确性,达到以评促管、以评促查的目的;组织实施了以板材业区域整治为重点的税收检查,并在此基础上,出台了《××县制板业地方税收管理暂行办法》,实现了多年未完成的科学规范管理;重点抓好煤炭、房地产、教育等重点行业的税收专项检查,营造了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做到了应收尽收,促进了全县税收收入的稳步增长。

地税机关与纳税人是一对孪生兄弟,是一种鱼水关系。只有做好服务文章,让企业获得发展,税收才能增加,任务才能完成。言之切,行之诚。他大力倡导“在执法中服务、在服务中执法”的工作理念,把纳税服务拓展到税收征管全过程。同时,通过开展网送税法、召开税情恳谈会、为企业生产经营出一计,为地方经济发展献一策等活动,并推出预约服务、延时服务等10项特色服务制度,在改革中不断创新服务机制,提高了企业依法诚信纳税的自觉性,融洽了征纳关系,获得了纳税人一致好评。

翻开××同志的电话本,你可以发现,那里几乎都是一些重要纳税人的电话。他深深懂得,作为一名局长,就必须深入到纳税人当中,深入到企业当中,与广大纳税人建立和谐的税企关系。2006年8月18日周五下午已近六点,他接到了县直某运输公司周经理的电话。原来,下午五点五十分,该公司收到了江苏常熟某企业要求下周一前必须结算运费的电话通知。周经理得此消息,心急如焚:自己周转资金正吃紧,急需用钱,但眼看地税服务大厅就要下班,而第二天又逢假日,万一开不出发票,结算就要泡汤。怎么办?周经理抱着试试看的想法,通过税情联系卡拨通了××局长的电话。了解到情况后,××对周经理说:“你放心,我们急事急办,马上就办。”随后,他就通知信息中心延时关机、服务中心人员按企业要求给予连夜加班办理。忙了近两个小时,发票开出来了,周经理激动地说:“广大纳税人为啥都自愿提前到服务大厅纳税呢?其实,就是因为王局长和地税干部心里装着咱纳税人啊!”

2007年,××县地税局全年累计入库各税22672万元,同比增收5755万元,增长34%,占年度计划的103%,增幅九县排名第二,是××县地税系统垂直管理以来增幅最高、增收最多、收入质量最好的一年。税收总量是2003年该局税收收入总量的2.37倍,是该局1995年至1999年五年税收收入之和的1.03倍,为壮大地方财力做出了突出贡献。

强化人文管理打造绩效文化

他坚持以人为本,以文育人,着力打造一支充满和谐与激情的地税团队;善于发挥地税文化的激活作用,是他提升地税管理工作的最高境界。

“大音无声,大象无形”。而“文化育税”就是一种人文管理,就是一种“润物无声”的教育。推进地税文化建设可以催生干事创业的蓬勃激情,可以打造人文地税的品牌。从科学管理迈向文化管理,××对管理理念的认识在一步步深化和飞跃。

以人为本是地税文化建设的核心。固本培源方能铸辉煌,地税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深谙此理。他对党组班子成员深情地说:“我们不仅要把地税局看成一个单位,更要把它当作自己的家,让每一位干部职工都能感受到地税大家庭的温暖。”别看××工作起来雷厉风行、铁面无私,可在日常生活中对同事是关怀备至。哪位同志家属子女下岗求学,他都出主意、想办法,积极协调帮助他们再就业或到理想的学校;哪位同志家中老人病故,他都与党组、科室人员亲自到其现场吊唁慰问;哪位同志或家属生病住院,他都会抽空去探望。

“动人心处味最长。”在心与心的交流中,他与干部职工的距离越拉越近。广大干部职工说:“我们只有做好本职工作,才能对得起王局长对我们的关心和厚爱。”

打造绩效文化,建立起一种以注重绩效、任人唯贤为重要内涵的地税文化和价值观,以此激发干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为干部职工提供能够充分施展才华的平台。××把抓人事制度改革、打造绩效文化作为促进工作的第一要务。人事改革的消息一传开,不少同志就劝他:你刚来不久,就要这样“伤筋动骨”地搞改革,不怕有什么闪失?××说:“单位只图理顺、稳定,不求发展不行;而一个单位快速发展不改革不行!在一个单位如果没有形成一个能者上庸者下的竞争局面,如何搞好工作?”2006年9月初,他主持制定了“机构改革实施意见”,组织召开全系统岗位轮换双向选择动员大会,实行“官挑兵、兵选将”的双向选择调整模式,进行优化组合和合理搭配,从而在全局建立起了科学的竞争机制、淘汰机制和激励机制,实现了人力资源的动态管理,初步形成了中层干部能上能下、薪酬能多能少、精干高效、富有活力的运行机制。通过这次人事制度改革,该局对分局长和机关科室负责人全部进行了调整,在一地工作5年以上的人员一律轮岗交流、重新组合。同时,县局机关32名人员中有9名同志调整到基层征收一线,基层分局的人员有7名同志调整到县局机关,并有2名同志落岗。

硬件建设是文化育税的有效保障。“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带领党组一班人从增加办公区域的文化气息开始,投资100万元,建设了“鑫明园”广场花园。设计制作了以“明是非、知廉耻、晓荣辱、倡新风、促和谐”为主题,以廉政和精神文明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精美宣传图片,悬置于办公区走廊两侧。同时,组织举办了书法、绘画、摄影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让文化理念悄然走进职工的内心世界,实现了活跃干部职工文化生活、精神生活与地税各项业务工作的有机结合,塑造了以“和谐、创新、激情”为核心的地税精神文化,打造出了一支充满和谐与激情的地税团队。

“工作请跟我来生活请向我看”

他廉洁自律,敬业爱岗,用奉献铸造着工作的辉煌。“工作请跟我来,生活请向我看”,看似平凡的一句话,却是字字千金。带着感情工作,是××的风格。××工作时的激情源自他对工作的忠诚,对地税事业的热爱。“能不能干好工作,干出成绩,关键在于你是否带着感情。有了感情,就不会因辛苦而抱怨,不会因困难而退缩;就能在工作中得到享受,找到快乐。”他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做的。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一局之长,××时时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着、激励着全体同事。“谁不爱自己的父母与妻儿?实在是时间紧、任务重,家里的牵挂再多也只能忍下来了。”这,才是他的心里话。2006年10月16日,他的妻子因过度劳累患病,手术后,“我没有事了,你去上班吧。”躺在病床上的妻子轻声对他说。听到妻子的这些话,平时从来不流泪的他眼睛湿润了。此时的妻子,多想丈夫在家多陪一会,在臂膀上多靠一会啊,此时的他,更是不愿离开妻子一步。事后,他动情地说:是家里人的理解和支持才使我如此忘我地工作。

“要以平常心对待身外之物,我们不愁吃、不愁喝,别因一时的贪心而毁了我们的形象和前程!”××说得清楚,做得更明白。2006年中秋节前夕的某一个夜晚,某房地产公司的负责人在熟人的引见下来到××在临沂的家里,谎称捎一份资料,把装有6000元现金的文件袋放在茶几上就走了,而后打电话告诉并请多为关照。他知道此事后,第二天就将那位负责人叫到办公室进行了批评教育,并当场将现金交给工作人员进行了纳税处理。一年来,他拒收礼品礼金二十余次,近3万余元。

“私利不谋,请吃不去,送礼不收,便宜不占”,“凡是陌生人到访,家属一律不准接待和收留物品。节日期间下属人员到他家,就是他在家也不给开门”,这是××自己订的“家规”。对此,他解释说:“我不是不近人情,就是怕钱财太靠近我。有工作到办公室谈,不要搞吃请送礼那一套。”

第4篇

爱上她,是在开往航站大楼的地铁上。

因为要完成硕士论文,按导师的指点,他那两个月经常乘地铁去航站,搜集所需的资料。很自然地,他碰见了许多上下班的漂亮空姐。他说,与那么多的美女同行,很养眼。而她,却摇动了他的心旌。

像静静的心湖突然投下一枚石子,那爱的涟漪一圈圈地荡漾开来,中间是她明媚的芳颜。

“美女也喜欢这本书啊?”他找到了一个与她对话的源头。

“是朋友推荐的,里面有许多动人的故事和深刻的人生感悟,读着让人心里生暖,我还很喜欢书的名字――《人生不留遗憾》。”她夹了书签,抬起头来。

“是啊,若真能做到人生不留遗憾,那该多好啊。”不容与她错过的念头,蓦然强烈起来。

“有些遗憾也挺美的。”她一语轻轻。

“遗憾之美,缘于对那些生命中的美好未能如愿的不舍、不甘和无奈,缘于对完美的渴望和追求。”他喜欢探究问题的本质。

于是,就“遗憾”这个话题,他们把二十多分钟的行程,缩成了短短的瞬间。

随后的日子里,他知道了她的一些故事,竟然可以说是大多与“遗憾”密切相关:在读职高时,她发疯地爱上了一个学美术的男孩。那年她18岁。她不惜狠狠地伤了父母,跟着男孩跑到北京闯荡。他们没有学历,也没有一技之长,在人才如过江之鲫的繁华京城,他们吃了许多难以想象的苦头。后来,她有幸签约了一家北方航空公司,靠着她那份稳定的薪水,那男孩进了一所美术高校进修。没想到,那男孩在一次帮朋友进行室外装潢时,不慎从十楼坠落,没留下只言片语便永远地离开了她。无言的悲伤还未散去,出于对当初自己爱的任性的愧疚,不忍看着父母焦虑,她同意了父母看好的一份姻缘,嫁给了一家房地产公司的营销部经理。两个人的物质生活是令人羡慕的,可感情上总是疙疙瘩瘩的,说不出的痛,是找不到药物的内伤,或许只有时间才能疗治。

“为什么要跟你说那么多呢?”恍然发觉与他竟有些无话不谈了,她的心不禁一颤。

“谢谢你把我当作了可以倾诉的朋友。”她的故事,令他冲动地想握住她的手,把怜惜和疼爱默默地传递。

“也许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遗憾吧。”她轻轻地叹息。

“尽管生命中的完美太少,但绝对不应该由此放弃对完美的追求。”他一时不知该对她说些什么。那一刻,他的心里也乱得很。

未曾表白就已结束。那样短促的爱,准确点儿说,不过是一场一厢情愿的暗恋,却也那样的无法割舍。此后,她便挥之不去地占据了他心灵的一隅。

研究生毕业,他如愿地进了一所高校的宣传部。这期间,有许多人给他介绍女朋友,他也很认真地去相亲,去恋爱,却怎么也找不到爱的激情。渐渐地,他便淡漠了爱情,而将更多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工作当中。与情感之路相反,他的事业一帆风顺,蒸蒸日上。很快,他就成了那所大学里最年轻的副处长。

不时地,他会接到她的电话,听她絮絮地讲自己的故事和感受。间或,他一两句自己的感受,更多的时候,他是一个很好的倾听者,而她,似乎也只需向他倾诉一番,并不奢望从他这里得到什么。

只是,他经常地想起她的那些遭遇,尤其是一想到她那至今仍如温吞水一样的婚姻,他的心里便隐隐地生疼,那一丝丝说不出的疼,皆与她有关。

逢了节日,他也会送上温暖的问候。她盈盈的感动,他看不到,却能感觉得到。

转眼间,两人没见面已有三年了,但她的一颦一笑,都那样清晰地印在了他的脑海里,她的苦辣酸甜,他知道的很多很多。有好几次,他想约她出来坐坐,但最终没有付诸行动。他苦笑:相见又如何,只怕会一重伤感再叠加一重伤感吧?

那天,在图书大厦一楼,猛一回头,他呆住了:不过是隔了一千多个日子,她的变化却那么大,那装束,那眼神,那气质,全然不是他曾熟悉的样子。原来,她还是瞒了他许多自己的情况,只因她不想让他有太多的牵挂和担忧。

坐在临街的咖啡屋,她轻轻地抚弄那个精致的杯子,在柔柔的钢琴曲中,面对他满脸的惊诧和急切,她缓缓地告诉了他另外一些从不愿向人提及的遭遇:她丈夫有外遇了,她像许多女人那样哭过闹过,但无济于事,就在她提出分手时,他却中了情人的美人计,因私自挪用公司的巨款炒股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而被判入狱四年。一夜之间,他们倾尽了这些年全部的家产,仍欠公司一百多万元债务。这时,她的丈夫才骤生悔意,愧疚地说任她怎么抉择他都无话可说,只要她愿意,只要她能幸福。

“还能怎样呢?毕竟他是孩子的父亲啊!”她怒其不争地长长地叹口气。

等待丈夫洗心革面,或许不是她眼下最好的选择,但除此之外她又该如何?他也无法给她指出一条更好的道路,只是一遍遍地安慰她想开一些,相信经过这么多的曲曲折折,一切都会变得好起来。他这样心虚地说,不敢抬头与她对视,生怕她一眼看穿了他内心的矛盾。

只是,从那以后,他给了她更多的关心,向她推荐了很多好书,帮她查了好些关于怎样做一个好妈妈的技巧和秘诀的资料,还通过同学的关系帮她调了一份更轻松的工作,甚至专门去探望了她服刑的丈夫,劝他一定不能再让她心灵受伤了……他那样心甘情愿地做着自己认为该做的事情,没有感觉丝毫的辛苦,只有欣然。

她感动地问他为什么要待她那样好,他只是淡淡地说了两个字:“心疼。”

他没说出的是――因为爱,所以心疼。在他爱上她的那一刻,她所有的不如意,都会牵动他的心,他愿意分担她所有的痛苦,即使早已知道这一生无缘携手同行,可他仍愿意默默地为她遮挡一些生活的风霜雪雨,只希望她能够站在幸福的中央……

再后来,他听了她的话,与她介绍的一名空姐恋爱并结婚了。而她在向他的妻子祝福时,不无羡慕地说了一句:“最懂得心疼的两个人,你们的幸福装不下的时候,一定想着分给朋友一些啊。”

第5篇

而让他揪心的一组数字是:湖北省有各类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机构100余家,常年从事影视剧创作生产的有湖北电视台、湖北电视剧制作中心等只有10余家,2009年是全国电影产量历史上最高的年份,武汉全国票房排名第4位,仅次于北京、上海、广州,但综合水平却排在15位。

大空间,新舞台

大年腊月二十八那天,两个社会地位、身份迥异的陌生人都急着从河北赶到长沙,一个回家过年,一个上门讨债。两人阴差阳错地碰到了一起,共同面对途中的天灾人祸和种种惊心动魄的遭遇……这是2010年1月2日在汉开机,6月4日全国公映,由徐峥、王宝强主演,湖北省电影总公司、武汉华旗影视制作公司出品的喜剧电影《人在途》,影片生活化的情节、温暖的主题及自然而生的喜剧感,赢得全国观众的喜爱。该片共制拷贝171个,累计票房超过4000万元,被称为暑期档名副其实的黑马,也打破了武汉本土电影制作票房的最高记录,也被称为湖北影片史上最具有知名度的一部影片。

而据广电总局统计,2009年,湖北省电影票房达到2.74亿元,较2008年净增9,000万,增幅为48.91%;观影人次971.71万,较2008年增加41.08%;新增多厅影院7家、银幕46块。从这些数据不难得出结论,湖北影视产业的发展,将会迎来又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投资影视产业正成为资本追逐利润的新舞台。

由于国内大部分电视节目基本上由电视台自己制作,因此影视公司目前能涉足的大多数都是电视剧、电影制作。湖北电影电视局一位徐姓处长向《鄂商》介绍:2010年,湖北拍摄电视剧23部645集,故事影片19部,其中电视剧《南下,南下》、《洪湖赤卫队》等剧多部电视剧,在央视一套及黄金时段播出,并取得一定效益,湖北影视剧制作的数量和质量在不断提高。

上世纪九十年代,湖北省拥有电视剧制作权的仅仅是电视台和电影制片厂,当时实力较强的是湖北省电视艺术中心、武汉市电视艺术中心、湖北电影制片厂影视部、扬子江音像出版社等单位,其中扬子江音像出版社制作的电视连续剧《台湾黑猫旅社》上座率和发行量创国产片最高纪录,获全国首届“松雷杯”最高奖。

九十年代后期,社会上出现了一批影视公司,这些影视公司没有电视剧制作权,主要依靠与电视台的合作生存,没有发展壮大的机会。

从2002年2月开始,电影电视制片行业对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社会资本亮起了“绿灯”――电视剧成了一种可行的投资方式。一时间,部分电视台的摄制人员、电影制片厂的工作人员抓住时机,纷纷开起了影视公司。电视剧的产量开始大增。“当时湖北省有影视公司数十家,基本上是小投入小制作,因为资金或选题的原因,有的影视公司一年能拍一到两部电视剧,有时一年也拍不了一部。”武汉未来窗影视文化公司总经理戴红武介绍。

“电视剧的投资可谓是‘成王败寇’,一部电视剧如果热卖,可以赚上千万元,甚至上亿元;但若卖不出去,那就会亏得一塌糊涂。”陈勇告诉《鄂商》记者,投资影视的资金来源80%来自民间资本,高风险、高投入的特点让企业望而却步。

资金“绊脚石”

2009年底,武汉大田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开拍的《激情时代》拍摄完毕,这是继《小雪》之后,没有外资靠自己实力拍摄的第二部电视剧。武汉大田影视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克说起进入这个行业,他连连摇头。

2002年,在山西电视台做编剧的黄克,在湖北强势引进人才之际回到了武汉。当时49岁的黄克,已经出版了9部图书,他找到了武汉电视台希望自己的写的剧本可以拍成电视剧,但武汉电视台因缺乏资金为由迟迟没有拍摄。

2006年,黄克找到了曾经在电视台担任过制片人、导演的三个朋友,4个人筹资300万,成立了武汉大田影视文化公司。当年,他跟亲戚朋友借来200万,拍摄自己编写剧本《小雪》,这部20集的作品,没有外资,没名导,没有大腕。

“4个月的拍摄时间尝尽了苦头,中间好几次演员闹矛盾甩本子走人,之后又因资金不到位几次停机,可以说是到了步履维艰的地步。06年都拍摄完了,由于缺少60万元的剪辑费用,不得不往后面推迟,这一推就是三年,直到2009年才制作完成。”黄克介绍,如果要找电视台播出的话,需要一笔包装宣传的费用,而且这个费用是拍摄费用的的30%-50%,我们没有那么多的资金就直接以200万的成本价卖给了发行商,成本多少回来些,但是片子像沉入了大海直到现在都没有播出。

之后,大田影视又拍摄了电视剧《激情时代》,电视电影《阿呆的故事》,但发行的结果一样仍然没有播出,尽管黄克觉得后两部作品跟第一部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

“其实剧本都还不错,就拍摄出来的质量不好”,黄克坦言,在拍摄初期我们也尝试着去找一些大的企业来融资,但因为没有一个成功的案例,所以别人都信不过,最终没有一家愿意投资。政府说过如果拍的好,就会有奖励,但没钱找好的导演,没钱找有经验有名气的演员,更没有钱来包装宣传,再好好到哪里?

“支持力度方面,事业单位比民营企业也好不了多少。前几年为鼓励影视发展,中央下文批准了一个影视互助金,用电视广告收入的百分之三来支持电影生产,但一直没落实,湖北电视台每年收益是5个亿,除去成本2个亿,还有3个亿,3个亿的百分之三,将近一千万,以前每年补助金是50万,现在涨到100万。目前最低的电影成本都是三四百万,电视剧更高,拿着100万租一个剧本都不够。”湖北电影制片厂副厂长陈强无奈的说,电影电视投资太大做不了就实行挂标制,让有资金没有申请到制作许可证的民营企业拍摄,电影厂做辅助力量支撑,比如2010年拍摄的40集电视连续剧《神探狄仁杰》就是由民营企业出资拍摄,挂的是湖北电影制片厂名。

陈强认为,《人在途》的票房之所以高,是因为有重量级幕后班底,监制是《阳光灿烂的日子》文隽监制、导演是《古惑仔》系列、周星驰《百变星君》叶伟民执导,造型师是《非常完美》的劳伦斯,美术指导是《风声》杨浩宇,电影音乐是作《无间道》、《挥着翅膀的女孩》的陈光荣,摄影是《投名状》的米高等一系列幕后大腕组成。这些大腕也不是请不来,就是需要砸钱!

据业内人士透露,湖北省通过制作许可证的企业有十几家,但真正在拍摄的企业也只有4、5家。民营企业搞影视风险太大,把握不好一部片子就赔完了,一般拍摄电影电视剧的企业都是有房地产公司或者煤老板做后盾的。

但黄克坚信,影视产业是无污染的高风高回报产业,很适合湖北发展,一是湖北有强大的作家群,二是湖北有得天独厚的山水美景,三是有大批的影视制作人才,可湖北的影视产业就是发展不起来,结果是湖北作家的好剧本供外省拍摄,湖北的美景为外省影视公司使用,大批的优秀影视制作人才流向外省,湖北只做奉献。

“给力”的可能

提到影响湖北影视发展的症结,陈强说,资金困扰是影视产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如果有充足的资金支持,湖北影视人一样能拍摄出像《牵挂》、《美丽人生》一类家喻户晓的好剧。

2010年6月,经湖北电影电视局多方努力,省委宣传部与其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的通知》,确定了每年1000万元的资金,用于在湖北省批准成立的电视台或在湖北省批准注册成立的影视制作单位,以第一出品人资格在湖北省申报立项的电影、电视剧、影视动画片精品奖励。

湖北电影制片厂厂长陈强说,一个企业在公司成立之初是最困难的时候,湖北省的相关部门应该给予一定的扶持,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来帮助企业发展壮大。因为影视行业本身就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如果等到拍摄出来有影响力的影片再给予奖励,对企业的意义并不大,一个企业最需要帮助的还是在初期阶段。

专家提出,湖北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很大,如果政府能够多少给社会、民间资本一些空间,社会的、民间的力量发展起来,造成一定程度的竞争态势,将会对这个行业起到激发作用。湖北只有湖北电视台,武汉电视台这些有资本的国有单位做支撑是不够的,民营影视企业一旦进入,其这些国有影视企业自身就会发生变化,这个行业也会发生改变。如果有关部门长时间不给予政策的支持和实质性的帮助,只是喊喊口号,民营资本一旦受到冲击就会垮掉,民营影视企业家最后都选择别的行业跑路了,那湖北省的影视行业更谈不上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