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好媳妇事迹材料

时间:2022-09-23 05:25:31

导语:在好媳妇事迹材料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好媳妇事迹材料

第1篇

__今年__岁,19__年和__结婚,丈夫是一名农民,婚后生育二子,__用自己弱小的身躯撑起了这个家,不但把自己的儿子教育成人,也让赡养家中三位老人十余年的感人事迹在村里传为佳话。

__身材瘦弱,讲话平静而舒缓。坐在人群中间,可能没有人会特别地注意她。但就是这样一位貌似普通甚至有些柔弱的女子,却做出了令人感动不已的孝敬婆婆的事迹,在别人看是非常难行之处,她却做得极其的自然。因为她那颗视婆婆为亲生父母的孝爱之心,晶莹而剔透。

婆婆今年70岁,21年前公公突然得急病医治无效而去世,她就和婆婆、丈夫的两个妹妹生活在一起,还有两位叔叔因为自身原因未娶妻,也跟随她一家生活。一年后,第一个孩子出生了,本来就贫困潦倒的家庭陷入摇摇欲坠的境地,八口人种十几亩地吃饭,生活过的举步维艰,而就在这年中__的大叔又得了病,送医院一查是前列腺肥大需住院治疗,这一来,本来无积蓄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一家人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如果不住院,病人无疑是等死,而住院呢又哪来住院费用,父亲当初得病住院就借了三万多元外债还没还清呢,妹妹考上中专时借亲戚的钱还没还,可这会儿哪能再向亲戚们伸手再借,怎么办,忽然__说要不把家中耕地的骡卖了吧,__一听跳起来说不行,卖了骡子,怎么干活、耕地、拉用全指望着它呢?__说:老人一辈子也为了这个家受了不少苦,现在有病总不能眼看着忍受病痛折磨而不管吧!尽管不是自己的父亲,听了妻子一席话,__心中震撼不已,有如此同情达理的妻子,这个家再苦再累也会好起来。第二天就买了骡子,交了住院押金,经治疗病也慢慢好起来了,老人出院后,小便还是淋漓不断,这就需要经常换洗衣物、被褥,这活就落在妻子身上了。

就在大叔的病刚有好转的时候,命运又一次和她开了个玩笑,婆婆又患上了股骨头坏死病,瘫痪在了床上,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全靠别人接换,__每天早上起来先到婆婆屋里,帮婆婆接屎接尿,她坚持每天换给婆婆换衣服,晒床单。有一次,婆婆吃多了,肚子不舒服,想上厕所正好家里没人,她努力挣扎着要起来,说时迟那时快,身上拉了很多屎。回到家里,她发现这一幕就开始收拾起来,她想给婆婆擦洗身子,把婆婆抱起来往上提,婆婆使不上劲,沉沉的身子压她在怀里,由于用力过猛2人都摔在地上,婆婆把__压在地下,这时丈夫听见赶忙跑进屋来把她们拉起来,两人身上都已经是一身屎一身尿了,__毫无怨言的在丈夫的帮助下先给婆婆擦身、换衣,铺好床单让婆婆躺下,自己才去换洗。每到夏季,她就从邻居那里要来杏子、梨子等给婆婆吃,她说多吃水果身体好,她相信在自己的细心照顾下,婆婆总有一天会好起来的。以后的几年里,__从地头回家后首先换洗衣物、做饭,然后上地干活,忙碌的身影总是没有停下来的时候,__心中深深感到内疚。__知道得了病的人心里很烦,她就经常给婆婆讲些宽心的话,让她看看电视,把邻居请来跟她谈心,让她心里不再寂寞。通过__无微不至的照顾,婆婆现在精神好多了,人也开朗了好多。邻居去看她,她总说要不是我媳妇我都没法活。__说:“家有一老,就是一宝,有你在,咱们全家都有福。”普普通通的话,教育着子孙,传承着中华五千年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

“自从婆婆患病以后,几年来,她没睡好过,吃好过。”__孝敬婆婆也同样感动着邻居,邻居说“老人一天三顿都靠人喂,连水都要一勺一勺的喂着喝,牙齿不好,菜饭都要煮的很烂;吞咽功能也不行,一碗饭要喂上半个小时,常常是凉了又热,热了又凉。一年三百六十天,天天如此。夫妻俩请医用药,__精心照料,为老人浆洗被褥,做可口饭菜,白天起床为老人梳头,晚上给老人端屎端尿。”

第2篇

岁月流逝,公婆的年纪一年比一年大,行动已有所不便,奚春琴照料的比以前更加细心周到了。婆婆曹巧英是老党员,参加支部活动时,奚春琴总是陪同前往,不敢有丝毫闪失。公婆都是苦出身,平时生活十分节俭,而奚春琴总是想方设法为两位老人添置衣物,为他们做可口的饭菜,把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条,里里外外的事情从不让丈夫操心。

XX年初,随着城市化改造步伐的加快,奚春琴一家辛苦建造的楼房也被拆迁了。在租房过渡的两年时间里,奚春琴夫妇为让两位老人过得舒适些,坚持把床让给两位老人,而他们则打地铺。

XX年奚春琴退休了,并且娶了媳妇有了孙女,一家人和和睦睦,其乐融融。分配安置房的时候,由于房源紧张,她家暂时只分到一套中户。为了让两位老人不再受租房之苦,奚春琴安排自己的儿子儿媳与老人一起生活,自己另外就近租了房子照料二位老人,周围的人无不羡慕他们有这么一位好媳妇。

XX年底,公公因为年老体弱,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而婆婆也已是87岁高龄的老人,身体又不太好,这样照顾公公的重任自然落在奚春琴肩上。她每天为公公洗漱更衣、端水喂饭、换尿布擦身体,还请理发师到家中为公公剃须理发等等不一而足。XX年2月,感受着家人无微不至的关怀与浓浓的亲情,公公安祥地去世了。为不使婆婆因失去相濡以沫的亲人而感到悲伤与孤独,奚春琴就把老人接到了自己的身边,对老人百般呵护,嘘寒问暖,每天还带着老人在小区散散步,让婆婆安享晚年生活,事迹材料《好媳妇先进事迹》。媳妇这么孝顺,婆婆曹巧英对她赞不绝口,逢人便说春琴比亲生女儿还亲,有媳妇的精心照料,她现在可真是享福了。

在悉心照料婆婆的同时,奚春琴还关心儿子的事业,全力支持他们去外地创业。奚春琴为人谦和,与街坊邻居关系相处的非常融洽。她还热心支持和积极参与社区开展的各项活动。

奚春琴就是这样一位丈夫眼中勤劳能干、体贴关爱的好妻子;儿子、媳妇眼中和蔼慈祥、朴实善良的好母亲;公婆眼中通情达理、孝敬老人的好媳妇;邻居眼中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好心人。XX年她被新北区妇联评为“十佳好媳妇”的荣誉称号。奚春琴用她的孝心和行动,赢得了居民群众的称赞和尊重,形成了孝亲敬老的小区新风尚。

第3篇

“优秀警嫂”事迹材料

为丈夫,为家庭奉献。xxxx年xxx和丈夫结婚,作为一名警察的妻子,她深知,警察的工作危险性大,值班多,工作时间长,但他们是用自己辛勤的汗水甚至是生命在为国家、为社会的平安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从新婚第一天开始他们就没有其他年轻人的那种都市玫瑰的热烈浪漫,他们少了许多彼此交流的时间,少了许多彼此关爱的时间,更多的是她对丈夫的思念和牵挂。对与丈夫这份工作,她也曾埋怨过,是他的这份工作夺走了原本属与她对幸福生活的憧憬。xxx年xxx怀孕九个多月的时候,丈夫在队值班不在家,她因为肚子大行动不方便,一不小心把一整壶滚烫的开水打翻,烫伤了左脚,她看着被烫的满是水泡的脚,摸着自己的大肚子委屈的眼泪争眶而下,可是为了能让丈夫安心工作她一直忍着疼痛最终选择没有告诉他。日子一天天过去孩子顺利的生下了,可她还没出院他就已经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那时她多么希望丈夫宽厚有力的臂膀拥抱自己一下;多么希望丈夫能用温柔关怀的言语安慰自己些许,哪怕能再多陪一分钟都好,但这些都只是一种奢望,因为她知道,警察的妻子就意味着要奉献。

崇尚团结,争当家庭和谐的构建者。家庭是社会的缩影,家庭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有机组成,她深知其中奥妙,在努力做好自身事业的同时,融洽地处理家庭成员的关系,使自己的小家庭、大家庭内部呈现祥和的气氛和蓬勃向上的生机。长期以来,她和谐处理婆媳、夫妻、母子关系,成为婆婆眼中的好媳妇、丈夫眼中的好妻子、儿子眼中的好妈妈、兄弟姐妹眼中的好弟媳、好姐妹。过年过节,孝敬长辈更是理所当然。

爱岗敬业,勇当事业进步的挑战者。xxx在xxx公司工作,尽职尽责。因为消防工作的特殊性、神圣性、爱与责任成了他们肩上最醒目的标志,然而要扛起这份重任,一个再平凡不过的妻子也要付出比寻常女子更多的艰辛和努力,更多的坚韧和辛劳。xxx就是这样一位在平凡中坚强,在不凡中屹立的好贤内助。

“优秀贤内助”这个称号对她来说,既是肯定,也是鼓舞。她将继续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辛勤操持家务,精心哺育孩子,尽心孝敬老人,为丈夫的事业撑起“半边天”、当好“贤内助”,用女性博大的爱心和广阔的胸怀解除丈夫的后顾之忧。

第4篇

__、__是__村委会__村人,他们结婚25年来夫妻恩爱、相濡以沫,他们家庭和睦、温馨、幸福,他们一家六口,三代同堂,一家人互敬互爱让他们这个看似不幸的家庭,成为无数村民羡慕的和谐之家。他们用生活中平平凡凡的事、点点滴滴的情谱写着他们家和谐的乐章。

一、夫妻同心,不畏艰难。

__、__的家庭并不富裕,__在年轻时患重病致身体下半身瘫痪,几十年一直在轮椅上渡过,加上家中两个孩子年纪尚小,重担便落在__身上。丈夫因患病无法外出工作,在家经营小卖部,行动不便的他把小卖部打理得干干净净,货架商品摆放得整整齐齐,热情周到地为村民服务,以此维持生活。但这微薄的收入难以满足一家人的生活费、孩子的学费、老人的医药费,因此__每天天刚亮时,都独自一人推着三轮车到市场卖早餐,十年如一日,无论刮风下雨,每天早上市场上总会有她的身影。为了改善家庭环境,她还耕有5亩多水稻田,__她尽心尽力地耕作农田、卖早餐,从无怨言,无论多累始终把家务做得井井有条,给家人创造一个舒心安逸的生活环境。虽然丈夫不能在行动上减轻她的负担,但丈夫对她的关心、体谅,给了她精神上莫大的安慰!加上孩子们懂事、上进,家庭的和睦,让她觉得无论身体多累,心总是温暖、快乐的。

夫妻俩团结和谐,勤劳朴实,靠着他们勤劳的双手,创造温馨、简单、平实的生活。生活虽苦,但他们始终以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营造了良好的家庭氛围,在孩子面前以身作则,从不在孩子面前说消极、泄气的话,让孩子在讲文明、讲礼貌、讲道德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二、儿女孝顺,其乐融融。

__的女儿曹瑞金从小就很懂事,每天放学回家后都帮着妈妈照看弟弟,寒暑假除了到田里帮忙,还会承担了大部分家务,尽量减轻妈妈负担。懂事的孩子深知家庭的幸福靠大家的努力和奉献,家境困难需要共同分担,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更为了给弟弟创造一个良好的求学机会,刚满19岁的曹瑞金决定放弃已经考上的大学,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曹瑞金现在在开平市长沙的一间纸厂工作,只有高中学历的她,只能从事一线生产工作,尽管工作很忙、很累,她从不向家里提及,只要一有时间,曹瑞金就会买大包小包的东西带回家。对于微薄的工资曹瑞金合理安排,从不铺张、随便浪费每一分钱,不和别人攀比,每个月拿到工资她都会把其中的大部分拿回家里,帮助父母减轻家庭负担。曹瑞金的独立、孝顺也深深的感染着仍在学校读书的弟弟曹春山,他在学校用勤奋扎实态度对待学习,用勤俭节约的态度对待生活,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周末及节假日都会托人介绍兼职,通过这种方式帮补生活费,减少家里负担。

虽然年纪小,暂时不能改变家庭的现状,但是曹瑞金与弟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工作、学习,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使爸妈、爷爷奶奶过上富足的生活。

三、老人宽心,安度晚年。

第5篇

鱼峰山下小画家

柳州城美丽的鱼峰山,相传是当年刘三姐传歌成仙的地方。在这迷人的山麓,有一位27岁的小伙子叫余伟雄。他自幼酷爱绘画,整天迷在图画之中,希望长大一定要上美术学院,当一个人民画家。然而直到1977年才终于盼来了高考的机会,24岁的伟雄喜泪盈眶,夜不能寐,走东串西好不容易才报了名,在志愿书上写下“中央美术学院,浙江美术学院”12个大字。可是,他落选了!

当一个人日思夜盼的理想不能如愿的时候,这将是多么无情的打击呀!“我的前途又在何方?谁能给我作出回答呢!”为寄托那难以控制的感情,小余出差上北京时,在中央美术学院的大门口站了许久,许久……最后,请同行的一位工人同志为自己拍了一张珍贵的“纪念照”。

小余默默地开始走自学的路。但最初的那些日子,他虽奋发却不悦,虽努力而不畅。真正使他感受到自学愉快和幸福的,还得感谢给他鼓舞和支持的父母与同志。妈妈体谅儿子的昼夜劳碌,关心其温饱;在邮局工作的爸爸更理解孩子的心思,为他订了几乎所有的美术期刊,又找来自学成才人物的资料给他,看。这“家庭大学”的第一课,先拨亮的便是人生意义的灯盏。回顾这段经历,小余深有感触地说:“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不能进入大学深造,这无疑是失掉了一个良好的机会。但是,是否没读大学就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呢?带着这个问题去找答案,我翻阅了几十年来自学成才人物的事迹材料,使自己看到了前途,增强了为事业奋斗的信念。”

但是,自学之路是一条充满困难和压力的征途,它能使软弱者怯步,却更能磨砺英雄。寒去暑来,整整4年,小余在干好区文化馆工作之余,坚持长计划、短安排,系统地研读了美院本科的课本;实行“五分钟主义”的基本功训练,随身带着速写本见空就画;坚持“八小时以外有作为”,跨入美术创作领域。正当他呕心沥血攀登的时候,却听到美术界有人议论:“没读过美院的人想搞油画是没前途的。”当真是这样吗?小余心头又被蒙上了一层暗纱……

感谢党对自学人才的重视呵!当他看到了战士画家尚丁的油画《为了祖国的安全》,获得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奖时,又一次得到榜样力量的鼓舞。为提高绘画本领,他舍得一切。听说法国油画家的作品在上海展出,伟雄同他的女朋友商定推迟婚期,从婚事筹备款中拿出200元路费去专程学习。说到这儿,铁石心肠的人也会为之动情的。然而小余却说:“感人的不是我,而是我的画友倪根生,一位17岁的待业青年。是他教育了我:他说服母亲,卖掉自己心爱的大衣去南宁参观美展。”是呵,人们常说自学最困难的是没有老师,可是在小余的身边,随时都有各式各样的“老师”。正是这些榜样的力量,使他象一只鼓满东风的小帆,在知识的激流中奋力向上。

自修大学不仅给了他丰富的知识,使他学会把知识用来为社会服务,而且还教育他去带动更多的人一起走这条路。在他的倡导下,柳州市一批热爱绘画的年轻人,去年3月份成立了一个业余美术自学会。19名成员中,有中学老师、工人、理发员、缝纫工、美工,还有待业青年。每逢2、4、日晚上,画友们自觉而来,由伟雄担任主讲,然后大家共同切磋绘画技艺,交流创作思想。大家以诚相待,和睦团结。每人每月交一元钱纸笔、颜料费,对两名待业青年则免费供应。学习室的主人,33岁的印染厂工人覃继尤,大家更尊他为“伯乐”和“铺路石”。凳子不够坐,他便悄悄地添置了6把小竹椅;40瓦的日光灯不够亮,他又加上只100瓦的灯泡;学习时还为大家沏好一杯杯茶水……当大家要支付这些费用时,他执意不收,并说:“我的年龄大了点,可能没有你们的成就大,但只要你们能学出来,我愿不惜一切。”亲爱的读者,当你感受到自学青年具有这样的心灵时,岂能不为之感动?

一年多来,自学会的成员们勤学苦练进步十分可喜。他们中有8个人的作品在柳州市和自治区的报刊上发表,有4个人加入了市文联,有两个人转为专业的美术工作者。在前不久柳州市青年美展评选中,他们送去14幅作品,选上并展出的就达13件。而小余呢,更无愧于父母给他起的“伟雄”这个名字,他用自己的毅力之笔,镌刻了一幅幅动人的画卷,仅去年以来,就有20几幅作品在湘、桂、黔和全国展出及发表。体现他绘画新水平的《缧丝山》,今年又获得了区美展二等奖。

烽火中的小秀才

第6篇

与过去有所不同,《婆》是以2009年入选“感动中国候选人”、“感动中原十大人物”的漯河农村妇女王淑贞为原型而创作的。早在20世纪70年代,王淑贞的前夫因病去世,她带着孩子与双目失明的婆婆改嫁,侍奉婆婆到98岁。这是一个孝亲典型,也是一个传奇,接手创作这样一部广播剧,我们既感到压力,也充满信心地迎接挑战。我们深入王淑贞所在的农村老家空冢郭乡赵岗村进行采访。遗憾的是,此时的她已成为“名人”,心理发生了变化,完全不能像过去那样一五一十地含泪讲述自己的生活经历,可我们从交流中对人物的语言、性格有了立体感。我们只有在艺术的真实中对人物原型的意境进行拓展。

在《婆》剧动笔之前,大家对创作题材进行了反复磋商,提出了不同意见和认识:

一、该广播剧以“孝道”为主题并不过时。创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孝道,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孝道是永恒的美德,并且我们的社会正在回归对孝道文化的信仰,孝道正在与当代的感恩教育接轨。

二、对素材要作精心的选择、提炼和艺术加工。

三、按照“精品”的要求,剧本不能只有好听的故事,更要有思想性、艺术性及审美价值。

四、谨防把人物形象塑造成高、大、全,不要猎奇。广播剧的主人公本身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妇女,人物的苦和累及奉献精神要写得合情合理。要写出人物的智慧、能力及思想境界。

五、对根据真人真事创作的广播剧,谨防完全拘泥于真事,不能写成新闻报道及先进事迹材料,更不能用好人好事去堆砌,但发挥要合情合理。

写该剧前,我们曾向文艺前辈熊生民老师请教,他说了这样一段话:“由真人真事上升成为一部广播剧作品,是一个从始至终都充满痛苦、挑战及喜悦的过程。它的真正成功是严格区分了生活中的人物形象和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诚然,后者源于前者,但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不可等同。广播剧的作品图解化,还原原始状态的功能应该结束了,否则,广播剧的审美、可听的魅力将丧失殆尽。”

专家的指导与大家的共识为创作这部广播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真正要把这些零散状态的素材整合为有机统一、血肉丰满的生活整体,能够让这浅层和繁杂的众多感受凝聚为深层的、独特的思维成果和强烈情感,还要靠我们在创作广播剧中主、客观的融合和驾驭题材的能力。从艺术性来讲,《婆》剧从语言、人物细节刻画、戏剧冲突、性格塑造、音响元素等各个方面均表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语言本色质朴,揭示人物性格,突出主题

语言是广播剧的骨骼,语言的鲜明与生动,对揭示全剧主题、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精神、激发听众情绪,都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在本剧的开头,作者运用老年英子和孙子的对话作为引子:

孙子:奶奶,你也能活到太奶奶那么大吗?

英子:乖孙子,只要你孝顺奶奶,奶奶肯定也能活那么大!

孙子:奶奶,我一定孝顺你,老师还教我们背《弟子规》呢!

剧情开头就用奶奶和孙子拉家常的方式引出了本剧的主题“孝道”,并且孝道正在代代相传。又如,英子在创建全省文明村现场报告会上的发言:

今天让俺来作报告,其实俺也没啥说的,俺就是侍候俺的婆婆,这都是俺分内的事。说实话,俺婆婆双目失明,伺候她到98岁,俺确实吃了不少苦,可俺觉着良心不逃愧,俺觉着活得光荣。(掌声)俺累的时候也烦过,也打过退堂鼓,可俺良心上过不去呀。养儿养女都一样,都想老了有个依靠,婆婆把自己的孩儿给咱,也就是把后半生的依靠给了咱,靠住靠不住,就看咱做媳妇的咋样。婆婆也是妈呀!……

这些本真、质朴的语言把英子善良、宽容、坚忍又简单纯朴的性格表露无遗。

感人至深的细节,人物形象生动丰满

细节决定成败,成功的人物形象离不开细节的描写。细节的生动描写最能打动听众,最能让听众难以忘怀。《婆》剧中有多处成功的细节,如英子带婆婆在城里治好病回到家中。

宝刚:(高兴地)英子,你回来了,几天没见,俺可想你了,娘好了吧?

英子:好多了。

英子:宝刚,这次进城俺给娘买了几样东西,你看看。

宝刚:这是啥?

英子:傻瓜,这是手炉,娘老了怕冷,好咳嗽,冬天可以暖手,放到那胸口上还可以暖心。

宝刚:这是收音机!(出收音机的声音)得多少钱呢?

英子:不贵,娘眼睛看不成电视,有这东西呀,她一个人就不闷了。

宝刚:啥都是娘的,心里就没有俺。

英子:你看这块料子咋样,这是目前最流行的。

宝刚:(生气)俺不看,也不是给俺买的。

英子:(笑)这就是给你买的,倔巴头,这块料子可不便宜。

宝刚:(傻笑)英子,你心里有俺就中,花那钱干啥。(兴奋地)英子,俺去给娘做饭去。(家庭用具碰撞声……)

这段描写细腻生动,既表达出了英子对婆婆的孝心和夫妻之间的恩爱,同时也表达了宝刚憨厚、单纯的性格。对于广播剧来说,人物形象的细节描写无疑是靠语言、音响来实现的,这段对白中的语言并不多,但简洁、生动,准确地表现了人物性格和人物心理,且有丰富的情感含量和较强的艺术魅力。

音效意蕴丰富深厚,象征性和表现性较强

直接把一部广播剧展示给听众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音效。在《婆》剧中,英子失去丈夫,婆婆难受、孩子哭闹,风雨同时又吹坏屋顶的声音给听众增添了无穷的情感张力,给作品增添了很大生机。梅花的泼辣无赖,英子新婚夜突然发现婆婆失踪上吊后的惊恐,悲痛声嘶力竭的长嚎等,在剧中展现得淋漓尽致,令听众无不动容。此外,剧中人物在音质、音量等方面都有较鲜明的差别,而且往往以对比的方式来表现,使全剧中的声音显得丰富鲜明。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剧中的主题歌曲,歌词真切质朴、生动感人,旋律明快流畅,同时融入了河南地方戏曲的元素,非常符合农村题材的剧情。

用好听的故事动人的情节吸引听众

广播剧是一门听觉艺术,是通过声音调动起听众的想象。除了语言、音效、音乐等重要元素之外,好听的故事、起伏的情节更是吸引听众的关键。《婆》剧在这些方面做得十分成功。

主人公英子的丈夫因病奄奄一息,他迟迟不能瞑目是害怕双目失明的老母亲无人照料。悲痛万分的英子,为了让丈夫能够安心地闭上眼睛,她承诺:“有我一口吃的,就有咱娘一口吃的。”该剧从英子的丈夫去世,面临生活压力、台胞提亲、拒绝改嫁、再嫁宝刚、舌战梅花,生活中风波时起,中间或侧面或映衬地穿插着反面人物梅花虐待并最终逼死自己婆婆的事情作为对比,最后以梅花受到应有的惩罚,英子尽心尽力侍奉婆婆终老晚年,英子的精神影响并温暖着身边所有人而结束。剧情丝丝入扣,快速地演绎变化着矛盾冲突,催人泪下的情节一步步地把故事推向。

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

矛盾冲突是戏剧不可缺少的元素,人物的塑造需要在冲突中完成。剧中丈夫离世后,英子与村里30多岁的“光棍”宝刚结为夫妻。婚礼之时,宝刚的姐姐梅花大闹婚礼现场:

赵梅花:宝刚,你的脑子叫驴踢了,你个傻蛋,跟她结婚!王英子,你个坏良心的,叫我弟弟给你填坑,就不怕天打雷劈!

英子:梅花姐,今天是我和宝刚的喜日,你有啥气以后再说,来,进屋喝茶。

赵梅花:呸,你们的喜日?带着婆婆改嫁?既然想立牌坊,就别再当!宝刚,今天你要不把她从这屋里撵出去,我就在这儿吆喝没完!……

这是一幕有声有情有景的感人戏。在这场激烈的矛盾冲突中,主人公英子的形象凸显,人物个性、语言风格都很好地展示出来,听众可以感受到戏中的英子人穷志不短,与婆婆相依为命的决心,不由得对英子的坚强、不服输的个性产生敬佩之情。

《婆婆也是妈》无论是从思想性还是艺术性来讲都是一部十分优秀的作品,它境在音中,情在声外。该剧的播出在听众中引起很大反响,促使人们怀着一颗满满的爱心主动去化解家庭生活中的矛盾,带着宽容与感恩,去对待我们身边的每一位亲人、朋友,乃至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