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提高记忆力的音乐

时间:2023-01-24 06:17:57

导语:在提高记忆力的音乐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提高记忆力的音乐

第1篇

【关键词】音乐教育;形象思维;培养训练

【中图分类号】 G633.9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2)01-0123-01

在过去的教育中,由于受形象思维是低级的思维活动,抽象思维是高级的思维活动,这种片面观点的影响,对形象思维的研究很不够。形象思维活动只局限在幼儿阶段,甚至在小学阶段就忽视了形象思维训练,即使象音乐这样一门主要是开发右脑功能的学科,也忽视了形象思维训练。音乐是兼有表情性和造型性的艺术,又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在培养情感和联想、想象力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过去的音乐教育忽略了这方面的培养,过多地注重音乐知识和技能的传授,限制了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在音乐教学中加强形象思维的训练。

根据形象思维的特点,我们可以通过培养直觉能力、情感、联想和想象,音乐记忆力、创造力四个方面进行形象思维训练,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一、丰富音乐的表象积累 培养学生的直觉能力

人们对各种事物的感知能力是形象思维的基础,只有丰富的表象积累才能为形象思维提供广阔的天地。知觉的范围很广,如视觉、听觉、触觉等。音乐是培养听觉的重要手段,有较强的听觉能力对提高直觉能力有很大帮助,可以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

音乐的表象积累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对各种音乐要素的表象积累,二是对各种音乐作品的表象积累。音乐语言是由音乐的各种要素组成的,如旋律、节奏、音色、和声等。把音乐课简单地认作教歌的过程是片面的,加强形象思维的训练就要注意各种音乐要素的表象积累。

比如我们在教授《小纸船的梦》时不仅要让学生会唱,还要学生通过唱这首歌感到旋律的优美、节奏的舒展、力度的变化,以及伴奏中琵音的效果等。经常的训练就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了。

熟悉更多的音乐作品是积累丰富的音乐表象另一种重要方式。作曲家之所以会创作出风格各异的作品,和他们有着丰富的音乐作品表象积累有很重要的关系。

二、通过音乐培养丰富的情感形象

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情感性。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人们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情往往借助于声音的表现。从喊叫、欢呼到引吭高歌都是感情的流露,而音乐则是最善于表现感情的艺术。柔美、慢速、稍弱的音乐同人们平静的心境是吻合的,激烈、快速和强的音乐同人们激动时的心情是相似的,而下行的旋律造成的压抑的感觉又同人们悲伤时的心情一样,因此人们常常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而在强烈的音乐感情因素影响下,形象思维则得到更大的发展。

通过音乐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首先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运用一切方法启动学生的积极性,如现在所提倡的愉快教学、参与教学、趣味教学都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其次要鼓励学生运用音乐表现自己的情感。演唱和演奏就是表达内心感情的最好方式,因为演唱和演奏的过程就是内心情感抒发的过程,是内心情感更深层的流露,也是感情的一次升华。在音乐教学中启发学生的情感和演唱、演奏是分不开的,投入了丰富的情感会使歌声(乐声)更富于感染力,反过来又会激发学生更为深厚、强烈的情感活动。

三、培养联想和想象力发展形象思维

联想和想象是形象思维的主要思维方式。作曲家创作音乐的过程首先是一个形象思维的过程,无论是从生活中提取的题材还是从文艺作品中提取的题材;无论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还是从某种艺术中萌发灵感而成,总之都是在他头脑中最先出现他感兴趣的形象,然后运用音乐语言和音乐表现技巧创作而成。当我们欣赏一首音乐作品时也必然要沿着作曲家为我们创作的音乐形象出发去探寻作曲家创作时的形象原型。尽管很遗憾,由于音乐的不确定性,我们往往不能,有时甚是不可能再回到作曲家创作时的形象原型,但对音乐的情感感受却可能会是十分强烈而相似的。从同一情感感受出发产生各种各样的想象,这正是培养联想力和想象力的好机会。比如当我们听到一段欢快的音乐时,产生的想象会是多种多样的:朋友的聚会,节日的狂欢,丰收的舞蹈,郊游的喜悦等等。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一)掌握音乐的表现手法。这是引起联想和想象的必要条件。如钢琴的快速琶音好像流水,长笛三度音好像鸟呜,定音鼓的轮击好象雷声,快速半音阶下行的旋律好象下雨的形象等等。

(二)积累约定成俗的曲调。它可以使人产生对某一特定地区风土人情或特定历史背景的联想。如,听到《信天游》就可以联想起黄土高原的景象,听到《茉莉花》就好象见到了秀丽的江南水乡。

(三)鼓励学生在特定情感基础上的“瞎想”。过去的观点是避免学生在欣赏音乐中编故事,如果在正确感受音乐情感基础上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是否对发展形象思维有更大的好处呢?

(四)丰富学生各方面的感受,增加想象的深度和广度。

四、加强音乐记忆促进形象思维发展

形象记忆是右脑的功能之一,加强记忆力的培养可以促进形象思维发展。思维是非常依赖于记忆的,由于音乐具有流动性的特点,因此追踪和理解音乐就必须依靠己忆去完成。也就是当音乐的实际音响消失之后,在心里仍然要保留这个“音响”,这就是“内心音乐感”。这种能力的形成对提高记忆力有很大的帮助。

记忆的方式概括起来有两种,一种是抽象记忆,另一种是形象记忆,即把记忆同某种形象联系起来。凡是记忆力强的人,他们的形象记忆能力都很强。音乐家的记忆一般都很强,莫扎特能够凭记忆把多声部的《赞美歌》记录下来,门德尔松能把遗失的管弦乐总谱凭记忆再写出来。

在音乐教学中加强记忆力的培养可以:

(一)听记旋律。教师弹奏一般旋律,学生用模唱式唱名唱出。

(二)旋律听记填空。如56│54│(32)│1-│,教师弹奏括号中的音,由学生填写。

(三)记忆主题。大量地记忆各种主题,提高音乐的记忆力。

(四)默读乐谱,训练内心音乐感加强记忆。

(五)反复欣赏。为了保持记忆,在一个阶段之后,重复欣赏已学过的作品。

第2篇

日本国立长寿医疗中心近日发现,听音乐、做体操等都是改善脑血管性痴呆症患者认知能力的好方法。日本一位用音乐治疗老年痴呆的医师,就是让老人听熟悉的儿歌来防治痴呆的。当老人们听到“桃太郎”这类歌谣的时候,他们十分高兴,好像回到过去,歌谣还引出他们大脑中的记忆。

北京老年医院痴呆病房副主任医师吕继辉告诉记者,听老人喜爱和熟悉的儿歌、舒缓的乐曲,的确能帮助老年痴呆患者缓解病情。

临床研究表明,音乐在改善人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活跃度以及稳定情绪等方面均有独到的功效。因此,吕继辉认为,听喜欢的儿歌可作为改善痴呆老人身心障碍的一种良好调节手段,将有利于消除孤僻老人与周围环境的沟通障碍,加强老人对人生的重新认识和生活信心。研究证明,音乐还能影响大脑中多种活性物质的释放,这些物质有利于调节人的情绪、减少攻击性、提高睡眠质量和改善抑郁状态等。让老年痴呆患者听儿歌,要根据老人的身心状况适当地选择独唱、合唱、器乐演奏等不同的形式,但这不代表可以随便买磁带或音乐CD来听。如选择有大自然音效的音乐,就能与人的身心频率形成“和谐共振”,从而减缓痴呆老人的病情发展。

老人迷恋电视记忆力衰退快

文/蒲昭和

据《浙江科技报》报道,美国梅约诊所是一家以研究失智症闻名的医学机构,该机构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整天迷恋电视的老年人会加快记忆力衰退。

纳入研究对象的是1300多位70~89岁的老人,其中197位有轻度的认知障碍,1124位则无记忆力方面的问题。研究发现,每天看电视超过7小时的老人,丧失记忆力的比率是看电视少于7小时老年人的1倍。看电视越多记忆力越不好。

有关专家分析,久看电视导致记忆力衰退的两种可能原因:一是人长时间坐在电视机前,却根本心不在焉,完全没动脑,使脑部功能逐步退化。二是现今的电视节目过多地充斥了打斗、刺激场面,看多了易使脑部额叶血流量减少,影响脑部认知和执行等功能。

研究人员又发现,同样是面对电子屏幕,经常打电脑、玩电游,以及读书、下棋、做陶艺等手工,却能减缓老年人记忆力下降。专家认为,观看过程是否动脑,是记忆流失快慢的关键。

医学专家建议,老年人每天看电视不应超过3小时,尤其是患心脑血管病的老年人不宜久看电视。

性格外向有助长寿

文/杨洋

说到长寿秘诀,人们总是老生常谈,诸如饮食节制和定期锻炼等良好生活习惯。但美国一项调查总结出一些长寿人士的性格共性,发现性格外向也能助人长寿。

这一研究由来自波士顿大学医学院新英格兰百岁老人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和国家老龄问题研究所的科学家共同开展。

第3篇

提升记忆

研究人员找来一群平均年龄为68岁的老年人接受一项简单记忆力测试。结果显示,如果拥有较多睡眠时间,实验对象会取得较高测试成绩。

同样的记忆力测试,如果让一群平均年龄为27岁的年轻人做,结果显示,除了睡眠时间,睡眠质量同样是影响记忆力的重要因素。

随着年龄增长,睡眠上的最常见变化是有时你会在午夜时分醒来,这说明你的睡眠效率较低,但是研究发现,老年人在午夜时分醒来并不影响他们的大脑运转及次日的表现。如果是年轻人睡眠在午夜被打断,则会对大脑运转产生显著负面影响。

小憩有益

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如果一个成年人能够在白天小憩90分钟,那么他可以取得与整夜睡眠后相同的效果。

受外部条件限制,很多人无法午休,他们为提神选择喝咖啡。研究显示,一杯浓缩咖啡的效果还不及20分钟的小憩。

研究人员认为,在有些方面,比如涉及感知记忆的领域,咖啡因的效果与小憩相同,但如果是涉及大脑海马体活动的项目,比如背单词表、电话号码、名册等,咖啡因的效果比较差。

音乐治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语言功能

杨新春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人脑处理语言和器乐的过程有重叠之处,采用音乐治疗可能有助于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语言功能。

哈佛医学院神经学副教授格特弗里德・施劳格指出,脑部左侧发生严重卒中、不能说话的人有时可以通过唱歌来交流。因为制造音乐是一种多种感官并用的体验,它能够激活脑部数个部分的联系。

施劳格介绍说,早在1个世纪前就有脑卒中患者无法说话但能唱歌的记录。如今,研究人员正在试验是否可以通过音乐来治疗脑卒中患者。他也提醒大家说,研究对象目前主要侧重于大脑左侧遭受严重脑卒中的人,而且治疗过程可能要花费很长时间。

研究还发现,音乐训练能提高大脑做其他事情的能力。受过音乐训练的大脑能更好地甄别声音的类型,所以音乐家比普通人更容易在吵闹的餐馆里识别朋友的声音。

第4篇

关键词:智力;音乐教学;培养

我国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发展学生智力是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作为我国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音乐教学也肩负着发展学生智力的责任。许多人对音乐的任务有片面的理解,认为音乐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掌握技能技巧,发展学生的智力是数理化等学科的任务,与音乐教学关系不大。当前的音乐教学理论也未对如何发展学生的智力作专门论述。由于这几方面的原因,造成了音乐教学中忽视发展学生智力的状况。针对音乐教学中的这一薄弱环节,笔者根据多年的音乐教学经验和对智力理论的解释,从心理学的角度,就音乐教学如何发展学生的智力问题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培养观察力以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观察力是指全面、深入、正确地认识事物特点的能力,是一种知觉同思维相结合的能力。音乐教学过程中是诸多智力活动的综合,音乐教学离不开学生的观察。学生获得音乐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技能需要良好的观察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求知欲,需要具备良好的观察力;学生进行创造性的音乐活动需要具备良好的观察力,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我们不仅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而且应当善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应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认真做好观察前的准备工作。为了既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又提高教学效果,音乐教师应告诫学生观察不是漫无目的的,应紧紧围绕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来展开。另外,还应要求学生在确定观察目标的前提下,制订尽可能严密的观察计划。其次,要求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与技能,培养善于观察的能力。再次,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心理品质,音乐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具体观察中,应注意培养他们观察力的敏锐性、细致性、公正性及耐性等心理品质。

二、培养记忆力以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记忆是一切活动的基础,是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巴甫洛夫认为:记忆的生理机制是人在感知、思维、感情和行为过程中,大脑相应的部位建立起暂时神经联系以及留下的痕迹。可以说,良好的记忆力是学生获得音乐基础知识,掌握技能技巧,发展智力的基本条件。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应重视选择运用以上记忆形式对学生记忆力进行培养。根据音乐教学的特点,培养学生记忆力应着重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教师不仅应有选择的向学生传授实用的科学记忆方法,而且应告诫学生,要增强记忆力,提高记忆效果,关键是在音乐学习中摸索出行之有效地适合自己特点的记忆方法。其次,在培养学生记忆力时,应在记忆力的敏锐性、巩固性、正确性和备用性等心理品质方面做出要求。再次,由于遗忘规律是遗忘的速度先快后慢,所以音乐教师应要求学生对重点内容做出及时复习,经常复习。有些音乐教师意识到了记忆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要求学生在欣赏课上听记乐曲主题,如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爱情主题”、贝多芬《第九交响乐》“欢乐颂”主题音乐以及背唱音乐主题等。通过这些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音乐教学中的这一薄弱环节,因此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培养想象力以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想象力是人们在已有记忆表象基础上创造新想象的能力。音乐教学离不开学生的想象力。严格地讲,想象力是音乐教学中的实在因素。按照音乐教学中想象活动是否具有目的性和自觉性,可以把想象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无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的,不由自主的学习。它是最简单,最初级的想象形式。例如,学生在演唱一首歌曲时,会想象到相应音乐家的精湛技艺。音乐教学中的想象就是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示范,在头脑中再造出相应新想象的过程。例如音乐欣赏教学中,就需要学生有很强的创造想象能力,教师若能引导学生运用以上几种想象方式来掌握“三基”,将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弥补学生技能技巧掌握过程中感知方面的不足及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记忆。

培养学生想象力,音乐教师还应注意一下几点:首先,努力拓宽学生的知识技能贮备。学生头脑中音乐知识越丰富,掌握的技能越多,体会越深刻,则头脑中的表象就越充实,越有利于想象活动的进行。其次,充分调动学生相关非智力因素,如自信心、好胜心、成就动机等,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激发他们的音乐情感。再次,在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时,教师若能在想象力的主动性、丰富性、现实性和新颖性等心理品质方面提出要求,则培养效果会更好。

四、培养思维力以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思维力是人脑间接地,概括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的能力,它是智力活动的核心。音乐教学中的思维有四种基本类型:感性思维、理性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等。感性思维是依赖于实际情感的思维。例如,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听音乐而仅能感觉到悦耳,是感性的欣赏,假使能体会作者所表现的情感,或者听了以后,能唤起自己的喜、怒、哀、乐来,那么这欣赏是情感的,至于探索乐曲的结构主题的变化及作者技巧之妙用,是理智的欣赏。也就是说从学生的感性思维上升为理性思维。形象思维就是学生借助于头脑中具体的形象而展开的思维。例如,有的教师把歌唱中的呼吸想象成“车轮”的滚动,以此来促使学生体会该技术细节的感觉,调动的就是学生的想象思维。抽象思维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和理论知识反映客观事物及内在联系的思维。例如:把复杂的歌唱技巧,通过”手势“的方法,概括为简明扼要的动作要领,运用的就是抽象思维。

根据音乐教学的特点,培养学生思维力,音乐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以上几种思维形式的训练。其次,在培养学生思维力时,应注意培养思维力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系统性、独立性等心理品质。

五、培养注意力以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第5篇

关键词:小学教育;形象思维;思维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3.71

在过去的教育中,由于受形象思维是低级的思维活动,抽象思维是高级的思维活动,这种片面观点的影响,对形象思维的研究很不够。形象思维活动只局限在幼儿阶段,甚至在小学阶段就忽视了形象思维训练,即使象音乐这样一门主要是开发右脑功能的学科,也忽视了形象思维训练。音乐是兼有表情性和造型性的艺术,又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在培养情感和联想、想象力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过去的音乐教育忽略了这方面的培养,过多地注重音乐知识和技能的传授,限制了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在音乐教学中加强形象思维的训练。

根据形象思维的特点,我们可以通过培养直觉能力、情感、联想和想象,音乐记忆力、创造力五个方面进行形象思维训练,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一、丰富音乐的表象积累培养学生的直觉能力

人们对各种事物的感知能力是形象思维的基础,只有丰富的表象积累才能为形象思维提供广阔的天地。知觉的范围很广,如视觉、听觉、触觉等。音乐是培养听觉的重要手段,有较强的听觉能力对提高直觉能力有根大帮助,可以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

音乐的表象积累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对各种音乐要素的表象积累,二是对各种音乐作品的表象积累。音乐语言是由音乐的各种要素组成的,如旋律、节奏、音色、和声等。把音乐课简单地认作教歌的过程是片面的,加强形象思维的训练就要注意各种音乐要素的表象积累。比如我们在教授《小纸船的梦》时不仅要让学生会唱,还要学生通过唱这首歌感到旋律的优美、节奏的舒展、力度的变化,以及伴奏中琵音的效果等。经常的训练就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了。

二、通过音乐培养丰富的情感形象

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情感性。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人们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情往往借助于声音的表现。从喊叫、欢呼到引吭高歌都是感情的流露,而音乐则是最善于表现感情的艺术。柔美、慢速、稍弱的音乐同人们平静的心境是吻合的,激烈、快速和强的音乐同人们激动时的心情是相似的,而下行的旋律造成的压抑的感觉又同人们悲伤时的心情一样,因此人们常常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而在强烈的音乐感情因素影响下,形象思维则得到更大的发展。

通过音乐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首先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运用一切方法启动学生的积极性,如现在所提倡的愉快教学、参与教学、趣味教学都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其次要鼓励学生运用音乐表现自己的情感。

在音乐教学中启发学生的情感和演唱、演奏是分不开的,投入了丰富的情感会使歌声更富于感染力,反过来又会激发学生更为深厚、强烈的情感活动。

三、培养联想和想象力发展形象思维

联想和想象是形象思维的主要思维方式。作曲家创作音乐的过程首先是一个形象思维的过程,无论是从生活中提取的题材还是从文艺作品中提取的题材;无论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还是从某种艺术中萌发灵感而成,总之都是在他头脑中最先出现他感兴趣的形象,然后运用音乐语言和音乐表现技巧创作而成。当我们欣赏一首音乐作品时也必然要沿着作曲家为我们创作的音乐形象出发去探寻作曲家创作时的形象原型。尽管很遗憾,由于音乐的不确定性,我们往往不能,有时甚是不可能再回到作曲家创作时的形象原型,但对音乐的情感感受却可能会是十分强烈而相似的。从同一情感感受出发产生各种各样的想象,这正是培养联想力和想象力的好机会。比如当我们听到一段欢快的音乐时,产生的想象会是多种多样的:朋友的聚会,节日的狂欢,郊游的喜悦等等。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可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

1.掌握音乐的表现手法。这是引起联想和想象的必要条件。如钢琴的快速琶音好像流水,长笛三度音好像鸟呜,定音鼓的轮击好象雷声,快速半音阶下行的旋律好象下雨的形象等等。

2.积累约定成俗的曲调。它可以使人产生对某一特定地区风土人情或特定历史背景的联想。如,听到《茉莉花》就好象见到了秀丽的江南水乡,听到《信天游》就可以联想起黄土高原的景象。

3.鼓励学生在特定情感基础上的“瞎想”。过去的观点是避免学生在欣赏音乐中编故事,如果在正确感受音乐情感基础上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是对发展形象思维有更大的好处的。

4.经常进行选择性想象训练。教师首先提供一个想象的范围,由学生选择适合的音乐。比如教师提出一个田园的景象,学生可以选择《蜗牛与黄鹂鸟》、《小蜻蜓》、《龟兔赛跑》开始音乐等。

5.丰富学生各方面的感受,增加想象的深度和广度。

四、加强音乐记忆促进形象思维发展

形象记忆是右脑的功能之一,加强记忆力的培养可以促进形象思维发展。思维是非常依赖于记忆的,由于音乐具有流动性的特点,因此追踪和理解音乐就必须依靠己忆去完成。也就是当音乐的实际音响消失之后,在心里仍然要保留这个“音响”,这就是“内心音乐感”。这种能力的形成对提高记忆力有很大的帮助。

第6篇

一、对幼儿智力开发具有重要作用

音乐对开发人的智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是符合人脑规律的。音乐活动通过让幼儿听和幼儿唱的结合,使幼儿的大脑得到更多的神经联系。音乐中熟悉的旋律和节奏都需要右脑的参与,音乐的训练主要依靠双手的协调促进左右半脑的思维,从而促进幼儿大脑的开发和利用。音乐在调节幼儿各种功能的同时,能够影响儿童的身心发育,对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有很大的作用,也可以促进幼儿的智力发育。

二、对集中幼儿注意力和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重要作用

幼儿音乐教育是一门以听觉为基础的艺术,对集中幼儿注意力和提升幼儿记忆力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音乐欣赏时,幼儿会在听音乐的过程中实现对音乐中节奏、音高、音色等方面的辨别能力的提高。音乐教育对培养幼儿良好的思想品德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思想品德教育离不开一定的情感基础,思想品德教育一旦离开了情感就会显得十分空洞,音乐教育能为思想品德教育打下坚实的情感基础。幼时接受的音乐教育可以在未来漫长的时间中产生重要的影响。例如,教师选用《山羊踩痛小公鸡》进行幼儿音乐教学时,歌词的大意与幼儿的生活经验是密切相关的,幼儿学会换位思考,与小朋友互相谦让、友好相处,具有教育意义的歌词对幼儿的成长影响特别大,效果也是长期存在的。

三、对培养幼儿感知力、记忆力和想象力具有重要作用

实践证明,音乐教育能培养幼儿感知声音方位的作用。幼儿在听音乐的过程中,根据音乐中的旋律,身体会出现运动,也就是说幼儿的手、脚和身体会发生上下左右或者前后的移动变化。音乐游戏和舞蹈学习都对幼儿的空间方位感知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比如幼儿在参加集体活动时个置或者团队队形发生变化。不仅如此,音乐教育还能促进幼儿感觉能力和知觉能力。在幼儿音乐教育中教师通过让幼儿辨别音高就可以让他们的听觉实现最大限度的启用,让他们感受到音高中存在的细微差别。这样长时间的训练,能够使幼儿的感知更加敏锐和准确。

音乐是直接表达情感的特殊艺术表达形式,能够促进幼儿的感观反应,从而实现加深记忆的作用。幼儿教育具有节奏整齐、旋律优美的特点,不仅易于幼儿学习,还能储存在幼儿的脑海中,使幼儿记忆得到进一步的加深。欣赏或演奏乐曲能强化幼儿的精神系統,使幼儿们视觉记忆、听觉记忆都得到键炼,从而增强幼儿的情绪体验记忆。幼儿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釆用正确的教学方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音乐中的内容进行讲解,幼儿只有真正理解音乐所表达的含义,才能在歌唱时把握音乐中的情感。比如,音乐教师可以在教唱歌时将歌词编成朗朗上口的小故事讲给幼儿听,这样幼儿在学习中能加深对歌词的记忆。因比,音乐教育是促进幼儿注意力和记忆力得到发展的重要手段。音乐表达的是一种无形的东西,看不见,也摸着。事实上,音乐是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中的,它通过人的想象可以转化为各种形象和情感。比如,教师在对《春天来了》进行音乐教学时,教师引导幼儿对春天进行想象,通过歌词红花开,白花开让幼儿对春天大自然百花开的景象进行想象,这样可以让幼儿在音乐学习中实现想象力的培养。

四、对培养幼儿审美情感具有重要作用

音乐是一种十分具有美感的学科,在学习中能够让人产生美感,受到美的教育,音乐是审美培养中不可或缺的。幼儿的审美感知是依赖于直觉,所以幼儿的审美感知具有直觉性,因为幼儿的生理和心理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幼儿的审美感知也就具备了整体性与同一性的特点。幼儿在认识某一事物时往往依赖于感性的经验,以自身的感觉为主要认识标谁;要激发幼儿的情感,主要依赖于幼儿的审美理解能力;而审美理解能力的提高对激发幼儿的审美情感具有突出的作用。除此之外,欣赏活动的内容和组织形式都有利于幼儿审美能力的提高,这是因为富有生命力,符合幼儿生理和心理特点,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能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丰富多彩的有趣的活动形式能够使幼儿在学习中保持愉悦的心情,同时获得美的熏陶和培养。在幼儿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深入了解幼儿的想法,尊重他们的思想,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和表达方式,使他们获得良好的感受。

五、对提升幼儿理解力的作用

音乐教育对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使幼儿在音乐教育过程中实现理解能力的不断提升,理解能力的提升对幼儿今后的持续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对发展幼儿的智力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应该作为幼儿教育的重点。创造性思维对幼儿的智力发育十分有益,幼儿学习音乐能使幼儿的学习更加轻松。幼儿音乐教育使幼儿感受到音乐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进而不断提高他们的理解力。

第7篇

关键词:音乐教学 智力 学生 发展

1983年,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在其著作《心理结构》中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智力不是单一的一元结构,而是由八种独特的、相对独立的智力所组成的。这八种智力是:语言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动觉智力、人际智力、内省智力、自然观察智力。本文主要探讨音乐学科教育对智力发展的影响。因此本文对智力的认识,主要采取两种说法,第一种是普遍认同的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第二种是燕国才的《智力因素与学习》一书中阐述的,智力是由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五个基本因素组成,它是由这五种因素有机组成的结果,而不是简单的五种因素的相加。

一、达尔克罗斯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学生智力的影响

音费Э平萄目前主要采用四种教学方法,它们分别是:达尔克罗斯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铃木镇一教学法。以下以达尔克罗斯教学法中的节奏旋律速度教学方式以及奥尔夫教学法中的人体打击乐器教学方式为例,阐述音乐学科教学对(4至12岁)儿童的智力发展的影响。

(一)达尔克罗斯教学法对儿童身体动觉智力、注意力、观察力的影响

达尔克罗斯作为一名瑞士的音乐教育家,他的主要贡献在于体态律动。体态律动,又称和乐动作,是由身体对音乐作出反应的练习组成,帮助学生通过整个身体的反应对节奏等音乐要素加以体验。举例说明,教师在钢琴上演奏今天要教的歌曲旋律,要求学生们听到速度快的时候,原地小跑,听到速度慢的时候,原地走路。这种训练是针对初次接触音乐的低年级儿童进行的,随着音乐教学的增多,可以变换更为复杂的形式。这个教学法可以看出,音乐学科教育对于学生智力发展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提高学生的音乐智力,还提高了学生的身体动觉智力和注意力。

(二)奥尔夫教学法对儿童人际智力、语言智力的影响

奥尔夫是德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我国学者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译为“元素性音乐教育体系”。奥尔夫曾说:“元素性是指那种属于原始教材的、原始起点的、适合于开始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适合儿童的。”例如,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有一项是将人体当做一个打击乐器。将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成四个组,第一个组学生用嘴巴发声,第二个组学生用拍手发声,第三组学生用拍腿发声,第四组学生跺脚发声。然后给学生有四个声部的简单节奏谱例,大家一同合作,完成这个具有四个不同声部的节奏打击组合。这个练习,除了可以锻炼儿童的节奏能力,还提高了儿童的人际智力,因为需要协同合作,就必须要考虑其他成员的速度,要有集体意识。再例如,给语言标记音高的练习。例如在课堂上,老师让学生说:“妈妈”。之后老师在钢琴上弹出不同的两个音高的组合,让学生们听辨,我们说的“妈妈”最接近哪两个音的音高。这种练习有利于学生形成对语言音调的敏感性。

二、我在音乐教学中总结出的音乐教育对学生想象力、自然观察能力和记忆力的影响范例

在音乐理论中,音乐有四个基本要素,分别是:音高、音色、速度、强弱。其中“音色”,是最能够锻炼学生想象力的一个音乐特性。当我在进行教学实践的时候,我让学生聆听不同的乐器,要求同学们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乐器,例如当学生听到小提琴演奏出优美的旋律,我首先引导学生拿出红色的彩笔,当学生听到圆号吹出低沉的声音,学生自己就会拿出灰色和黑色的彩笔。或者我换一种方法,要求学生们听旋律猜动物。当学生们听到一段欢快的旋律,我要求学生们说出一种动物,这时候大多数学生们会说小鸟、小蜜蜂等等空中飞翔的动物。当我播放一段低沉的旋律,学生们通常会猜是大灰狼。由此可见,音乐学科教学,如果可以采用正确的方法,再加上教师有引导性的提问,是能够很快提高学生们的想象力的。而这种对于生活、自然的想象,也必然提高了学生的自然观察能力。

对于6至12岁的儿童,是完全具有成人意想不到的音乐记忆力的。在二年级的课堂上,教师为学生唱一句旋律,要求学生用手做画圈圈的动作,之后教师再为学生唱一句不同的旋律,要求学生做拍肩膀的动作。之后,教师放一整段完整的乐曲,要求学生听到了与第一句旋律一样的旋律时,就用画圈圈的动作告诉老师你们识别出了这个旋律,如果听到与第二句旋律一样的旋律时,就用拍肩膀的动作告诉老师。这个时候,儿童通常都是集中注意力兴趣盎然并且可以做到的。所以由此可见,音乐教育不仅从乐器演奏方面,对学生的记忆力是一个锻炼,即使在我们课堂上,如此平常的旋律识别练习,也是对记忆力的一个提高。

综上所述,本文从智力的构成出发,依据了国内外两种智力构成观点,从最具有代表性的达尔克罗斯音乐教学法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以及自己的音乐教学经验的实例进行分析,总结出音乐学科教学,对于4至12岁的学生,在身体动觉智力、音乐智力、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语言智力、人际智力上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尹爱青.当代优秀音乐教育体系与教学法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第8篇

1.玉米

玉米胚中富含亚油酸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有保护脑血管和降血脂作用。尤其是玉米中含水量谷氨酸较高,能帮助促进脑细胞代谢,常吃些玉米尤其是鲜玉米,具有健脑作用。

2.橘子

橘子含有大量维生素A、B1和C,属典型的碱性食物,可以消除大量酸性食物对神经系统造成的危害。适量常吃些橘子,能使人精力充沛。此外,柠檬、广柑、柚子等也有类似功效,可代替橘子。

3.花生

花生富含卵磷脂和脑磷脂,它是神经系统所需要的重要物质,能延缓脑功能衰退,抑制血小板凝集,防止脑血栓形成。常食花生可改善血液循环、增强记忆、延缓衰老,是名副其实的“长生果”。

4.牛奶

牛奶是一种近乎完美的营养品。它富含蛋白质、钙,及大脑所必需的氨基酸。牛奶中的钙最易被人吸收,是脑代谢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此外,它还含对神经细胞十分有益的维生素B1等元素。如果用脑过度而失眠时,睡前一杯热牛奶有助入睡。

5.小米

小米中所含的维生素B1和B2分别高于大米1.5倍和1倍,其蛋白质中含较多的色氨酸和蛋氨酸。临床观察发现,吃小米有防止衰老的作用。如果平时常吃点小米粥、小米饭,将益于脑的保健。

6.鱼类

它们可以向大脑提供优质蛋白质和钙,淡水鱼所含的脂肪酸多为不饱和脂肪酸,不会引起血管硬化,对脑动脉血管无危害,相反,还能保护脑血管、对大脑细胞活动有促进作用。

7.菠萝

菠萝含有很多维生素C和微量元素锰,而且热量少,常吃有生津、提神的作用,有人称它是能够提高人记忆力的水果。菠萝常是一些音乐家、歌星和演员最喜欢的水果,因为他们要背诵大量的乐谱、歌词和台词。

8.鸡蛋

大脑活动功能,记忆力强弱与大脑中乙酰胆碱含量密切相关。吃鸡蛋的妙处在于:当蛋黄中所含丰富的卵磷脂被酶分解后,能产生出丰富的乙酰胆碱,进入血液又会很快到达脑组织中,可增强记忆力。国外研究证实,每天吃一两只鸡蛋就可以向机体供给足够的胆碱,对保护大脑,提高记忆力大有好处。

第9篇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具有创造性才能的人。他既要有高度的抽象思维能力,又要有高度的形象思维能力,而这两种能力正是人的左、右脑所分别具有的优势功能。在过去的教育中,由于受形象思维是低级的思维活动,抽象思维是高级的思维活动,这种片面观点的影响,对形象思维的研究很不够。形象思维活动只局限在幼儿阶段,甚至在小学阶段就忽视了形象思维训练,即使象音乐这样一门主要是开发右脑功能的学科,也忽视了形象思维训练。音乐是兼有表情性和造型性的艺术,又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在培养情感和联想、想象力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过去的音乐教育忽略了这方面的培养,过多地注重音乐知识和技能的传授,限制了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在音乐教学中加强形象思维的训练。

1. 丰富音乐的表象积累,培养学生的直觉能力 人们对各种事物的感知能力是形象思维的基础,只有丰富的表象积累才能为形象思维提供广阔的天地。知觉的范围很广,如视觉、听觉、触觉等。音乐是培养听觉的重要手段,有较强的听觉能力对提高直觉能力有根大帮助,可以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

音乐的表象积累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对各种音乐要素的表象积累,二是对各种音乐作品的表象积累。

音乐语言是由音乐的各种要素组成的,如旋律、节奏、音色、和声等。把音乐课简单地认作教歌的过程是片面的,加强形象思维的训练就要注意各种音乐要素的表象积累。经常的训练就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了。

熟悉更多的音乐作品是积累丰富的音乐表象另一种重要方式。作曲家之所以会创作出风格各异的作品,和他们有着丰富的音乐作品表象积累有很重要的关系。他们随时随地注意搜集各种音乐素材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之中。大量的音乐作品表象积累丰富了人的形象思维,对发展创造力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大量掌握音乐作品,这将会大大地加强学生音乐表象积累,为发展形象思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 通过音乐培养丰富的情感形象 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情感性。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人们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情,往往借助于声音的表现。从喊叫、欢呼到引吭高歌都是感情的流露,而音乐则是最善于表现感情的艺术。柔美、慢速、稍弱的音乐同人们平静的心境是吻合的,激烈、快速和强的音乐同人们激动时的心情是相似的,而下行的旋律造成的压抑的感觉又同人们悲伤时的心情一样,因此人们常常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而在强烈的音乐感情因素影响下,形象思维则得到更大的发展。

通过音乐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首先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运用一切方法启动学生的积极性,如现在所提倡的愉快教学、参与教学、趣味教学都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其次要鼓励学生运用音乐表现自己的情感。演唱和演奏就是表达内心感情的最好方式,因为演唱和演奏的过程就是内心情感抒发的过程,是内心情感更深层的流露,也是感情的一次升华。比如在时期流亡的学生聚集在一起,总要唱起“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表达对沦陷的家乡的怀念和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

3. 培养联想和想象力,发展形象思维 联想和想象是形象思维的主要思维方式。作曲家创作音乐的过程首先是一个形象思维的过程,无论是从生活中提取的题材还是从文艺作品中提取的题材;无论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还是从某种艺术中萌发灵感而成,总之都是在他头脑中最先出现他感兴趣的形象,然后运用音乐语言和音乐表现技巧创作而成。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可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

(1)掌握音乐的表现手法。这是引起联想和想象的必要条件,如钢琴的快速琶音好像流水,长笛三度音好像鸟呜,定音鼓的轮击好象雷声,快速半音阶下行的旋律好象下雨的形象等等。

(2)积累约定成俗的曲调。它可以使人产生对某一特定地区风土人情或特定历史背景的联想。如,听到《信天游》就可以联想起黄土高原的景象,听到《茉莉花》就好象见到了秀丽的江南水乡。

(3)鼓励学生在特定情感基础上的“瞎想”。过去的观点是避免学生在欣赏音乐中编故事,如果在正确感受音乐情感基础上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是否对发展形象思维有更大的好处呢?

(4)经常进行选择性想象训练。教师首先提供一个想象的范围,由学生选择适合的音乐。比如教师提出一个田园的景象,学生可以选择《森吉德玛》、《田园》、《龟兔赛跑》开始音乐等。

(5)丰富学生各方面的感受,增加想象的深度和广度。

4. 加强音乐记忆,促进形象思维发展 形象记忆是右脑的功能之一,加强记忆力的培养可以促进形象思维发展。思维是非常依赖于记忆的,由于音乐具有流动性的特点,因此,追踪和理解音乐就必须依靠自己的记忆去完成。也就是当音乐的实际音响消失之后,在心里仍然要保留这个“音响”,这就是“内心音乐感”。这种能力的形成对提高记忆力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