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1-31 10:23:48
导语:在如何教育孩子学习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习惯;学习习惯;家庭教育;培养
心理学指出:习惯是一种自动化的、持久的、自然的心理行为趋向。学习习惯是在后天经过长期、多次重复或练习而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自动化了的心理行为倾向。可见,习惯是一个人内在的极其重要的品质,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是孩子一生宝贵的财富。小学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学习,他们的学习观念淡薄,还不知道知识和学好知识对自己意味着什么,尚未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已经习惯了三年的幼儿园生活,玩玩乐乐、跳跳蹦蹦;同时,刚过了两个月的暑假,娇惯自由。而一年级的孩子是各种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我觉得,我们一年级的教师得以爱心、恒心来引导孩子们渐渐步入正轨,逐步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但是,单凭老师的教育很难达到很好的效果,作为家长,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重要任务之一。那么,如何在家庭教育中抓住孩子习惯养成的良好契机,促使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呢?
一、从生活习惯入手,培养孩子主动、及时学习的行为习惯
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的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用着它的利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发展。例如,要让孩子按时起床、睡觉。孩子一旦有了规律的作息习惯,不仅对身体发育有利,更有利于使孩子形成不磨蹭、珍惜时间的观念。要让孩子回家后先完成作业再玩,并与孩子就当天学校学习内容或参与活动进行交流,这会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对他的关注,也有利于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状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从而有目的地指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培养孩子注意的稳定性,使孩子养成专心学习的习惯
心理学指出,注意的稳定性是人的心理活动以同样的强度持久地保持在一定事物或活动上的特征。能够长时间地将注意集中在一定对象上,是良好学习习惯品质的表现,是学习高效率的保证。而人的注意又是不能长时间地保持固定不变的,有研究表明,7~10岁的孩子每次注意稳定约20分钟,所以要抓住孩子这注意力集中的20分钟,使孩子有效地学习。例如,在家中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要有充足的光线和新鲜的空气,屋内要收拾整洁,桌面不堆放与学习无关的物品,即使是学习资料,与当前正在学习内容无关或当前学习用不着的也尽量不要放置。孩子学习时还要给孩子一个安静思考的空间,不要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孩子学习时,不要边玩边学习或边吃东西边学习,以增加注意的集中。孩子有了专心学习或做事的习惯,会为他以后更高层次、更深入的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
三、培养孩子认真书写的习惯
书写规范、工整、美观是学生的基本功。认真书写不仅能提高孩子作业的正确率,而且对端正孩子的学习态度、养成做事认真负责的态度有着积极的意义。不少教育界专家指出:“写好汉字,是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是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加强学生情感、意志、心理品质培养及身体机能训练的有效手段。”对一年级孩子来说,不仅要写好汉字,还要有正确的写字姿势,这是一项特殊又非常重要的习惯。作为家长,要提醒孩子书写时做好“一拳、一寸、一尺”,即身体与书桌间距一拳,手握笔处距笔尖一寸,眼睛与书桌面距离一尺。这对保护孩子视力和孩子身体发育及孩子自制力的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四、不断地表扬和鼓励,巩固孩子良好的行为,使之成为习惯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与激烈变革,教育的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地位也在这个宏大的社会背景下日益凸显。现代教育理论表明:家庭是人类发展、互动的第一个社会世界,教育从生命第一天就开始了,个人在家庭中接受人生的第一个教育历程,其许多人格、观念的养成等都是在家庭奠定基础的。固有的血缘关系及天然的亲子之情是其它任何教育无可比拟的。家长是接触孩子最早而且接触时间最长的老师,长期的共同生活和特殊的亲子关系,使得父母有可能深刻而系统地了解子女的全面情况,从而使家庭教育能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
种种实践有力地证明,“一个好的家庭教育就是孩子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家庭可能为孩子的发展提供一个广阔的发展时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孩子的身心各方面正处于唤醒、形成阶段。因此,孩子的启蒙任务、发展可能与需求也就潜在性地落在了家长身上。如何正确认识家庭教育的意义,如何理性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从而放大其价值,便成为教育研究者或家长关注与思考的焦点话题。当前流行的一种家庭教育理念是,家庭教育就是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在此意义上可以说,没有家长的主动发展,就没有孩子的良好发展,没有家长的角色转变和先进家庭教育理念的生成,就没有孩子的未来发展的可能性时空。
家长对家庭教育意义的认识、理解程度与家长的教育理念和行为等密切相关。家长如何科学、合理施教,如何正确、有效处理与孩子的关系,如何真实地面对家庭教育中实际面临的困难等,都要求家长必须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这已成为时代的客观使然与共同认识。
二、调查方法与过程
鉴于以上思考与诸多主客观条件,我们对X市4所小学的12个班(1―2年级各3个班,3―5年级各2个班)的家长发放了调查问卷552份,实际回收502份,有效性为91%。调查问卷采取不记名方式,在学校家长会上由班主任教师现场分发与回收。本问卷主要从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与重视程度、提高家长自身教育能力的需求及家长对学校学习内容与形式的要求等三个方面进行设计的。内容涉及提高家长对教育的认识,诸如对教育改革、课程改革、学生现实生存状态的多维透视,家长提高自身教育能力的要求,如面临着哪些困难,需作哪些补充及家长对学习内容、形式的要求、期望等。
三、调查结果分析
1. 家长对教育的认识
从整体来看,41%的家长能够积极重视、关心孩子的学习与作业,并且用于教育孩子的时间也明显增加,44%的家长则希望提高自己教育孩子的能力,43%家长认为孩子的负担在逐渐加重。这些说明,家长对教育的认识在逐步走向理性与深入,对家庭教育积极关注、有力支持。但同时也发现仍有34%的家长还是不太了解孩子,32%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太满意。这一方面说明家长对孩子的关注性还缺乏深度,另一方面对如何施教还未能找到良方妙策。
从家长对学校课程改革、教育改革的看法来看,有68%的家长对课程与教学改革已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仍有34%的家长对其效果不太明了,有25%的家长对课程改革不是很了解。这反映了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关注力度还有限,另一方面说明学校课程与教学改革缺乏宽广的家庭基础或普及力度。换言之,学校与家庭二者之间还未能紧密联系,有效地沟通与合作。
在孩子的成长中,家长最重视哪一方面?48%的家长选择了孩子的学习习惯,33%的家长选择了孩子的能力发展。这反映了家长更关注孩子的潜在发展,更渴望孩子能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更注重孩子的能力发展。在能力发展中,37%的家长认为需重视孩子的智力潜能开发,并有33%的家长给孩子买过一些智力训练书等。
2. 家长对提高自身教育能力的需求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59%的家长不同程度地遇到过一些困难,甚至有11%的家长认为教育孩子简直是太难了。分析困难,41%的家长认为是孩子自己不努力,37%的家长认为孩子的潜能没有开发出来。因此,有65%的家长认为需要学习家庭教育的方法,因为现代社会对家庭教育需求明显高了,而另一方面他们对家庭教育了解甚少。在专门学习中,又有33%的家长认为指导孩子的学习方法需要专门从事学习,30%的家长认为训练孩子智力的方法需加强。对孩子智力潜能的开发方面的知识,30%的家长不了解,27%的家长听说过。据此,80%以上的家长认为只要条件允许,他们将会参加相关的培训,并有70%的家长愿意或准备送其孩子参加智力开发训练班。
3. 家长对学习内容与形式的要求
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能经常阅读教育方面的书籍的家长仅占15%,没读过任何教育读物的占11%,有时翻阅的占53%。这从侧面反映出,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及对家庭教育的内容、形式如何更好地满足家长的需求,还有待于作进一步的思考。对家长学校开办关于儿童智能开发方面的家长培训班,有84%的家长有参与的意识或想法;对讲座的内容,42%的家长最希望学习儿童心理学、学校教育学方面的基本知识,27%的家长则希望讲座内容针对家庭教育问题的分析、对策,这要求家长学校既要传授教育孩子的基本理论,又要理论联系实际,对具体问题作出回答。在参加讲座时间上,有35%的家长表示可以每周抽出1小时,30%的家长愿意抽出2小时,24%的家长可抽出半天左右;在时间的安排上,有31%的家长希望讲座时间安排在双休日,23%的家长希望时间能在陪孩子上特长班的时候。这无疑要求家长学校在开办的时间及其安排上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在家长希望听谁的讲座上,有40%的家长希望听到教育专家的讲座,25%选择了特级教师,22%选择了成功家长。这要求讲座的主讲者要从多方面、多层次及家长的心理需求两方面予以考虑。最后,对家长学校采取何种活动形式上,有38%的家长认为最好采取讲座、咨询与研讨相结合的形式。这给家长学校的运作模式与开办提出了新的思路与举措。
四、结论与建议
调查表明:家长对教育的认识水平或能力不同程度地提升了,家长对提高自身教育能力的需求也呈上升趋势,对学习的内容与形式呈现出多元化。所有这些新认识、新要求、新变化充分说明开办学校是现实的客观使然,是教育发展、变革的必然要求。为此,在家长学校的学习内容方面建议如下。
1. 讲座内容要有系统性
笔者以为家庭教育内容的系统性应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作用与意义;家庭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功能与价值;家庭教育的对象的身心发展特点;家庭教育的原则与规律;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其中有相应的案例分析;家庭教育问题解决策略的探询;现代新型家庭教育观念的生成或转变(理论上的提升、角色的转变、先进理念的生成,即对孩子的正确认识与评价,与孩子能有效地沟通、交往,尊重孩子的差异性、独特性等;实践中如何理性、科学地对待孩子,积极地正面地引导、教育孩子,使其顺其自然,最终使孩子在真正意义上能走自己的路,成为有自主意识的自我);国外家庭教育方面的经验与教训(借鉴与创造,融合与汲取),等等。
学习内容要面向家长的实际需要。至于选哪些主要的内容,经查阅与思考有以下几点可供参考:家长与孩子有无共同语言,即有无隔膜的存在;教育的迷惑,即不知如何指导孩子面对现实;不知为孩子提供何种读物;不知从哪里寻找关于教育孩子的知识与方法;不知用什么方法与孩子交谈,等等;孩子缺少自理能力,怎样使孩子避免社会的负面影响;孩子有无伙伴;孩子学习不刻苦;孩子没有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孩子不会独立处理问题;教育内容不仅是知识教育,还应有道德教育、情感教育、心理素质的教育、养成教育及为人处世的基本伦理等;树立新的教育观念,端正教养态度,讲究教育艺术;家庭文化环境的营造;对爱的理解与把握,等等。
2. 讲座内容要有针对性
家长学习最需要解决的当然是现实中遇到的最重要最棘手的问题,但每个家庭面临的问题每时每刻都是不一样的,因而对问题的思考需要的是一种理性,需要的是一种科学的态度与方法,需要的是一种变通的思维方式的生成,需要的是一种对问题的理性判断,需要的是对问题能进行具体情境的多元分析。因为孩子诸多问题的产生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其涉及的是一个多因素变量的合成。所以内容的针对性一定意义上却是思维方式的变革与转换,一种新的观念的出场。
3. 讲座内容要有层次性
家长来自于一个极为广泛、复杂的群体,无论是他们的文化程度、工作性质、成长环境等,还是对教育的思考、对孩子的认识、对家教中一些问题的处理方式等都呈现出一种明显的差别或距离。不同层次的家长的学习需要也是不尽相同的,所以家长学校的内容的选择要有一定的层次性,既要有一些理论层面的探讨或研究,还要有一些实践层面的观照或涉及。
4. 讲座形式要有灵活性
幼儿教育是一个人一生中最早接受到的正规教育,搞好幼儿教育,对孩子从小培养崇高地品德和良好地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幼儿教育是人生教育的“头”,这个头如何开好具关重要,它有时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人生以后走什么样的道路,决定一个人今后的品行如何。
那么,怎样搞好幼儿教育呢?关键应该根据幼儿的特征“对症下药”。幼儿象春天的花朵,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纯真无瑕,分辩是非能力差,同时有极强的好奇心及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所以对幼儿施教绝不能采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应善于引导,想方设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首先,做为老师要放下架子,善于和孩子们交朋友,平时少用命令的口气,多用商量的语言,比如可以说“来,老师跟你们一起想看这倒底是为什么”,“我们来一起画画好不好!”等等。因为孩子胆小,如果做为老师经常教训孩子,势必使孩子产生恐惧感和厌恶感,不敢亲近你,同时还往往产生逆反心理,不但不爱听你的话,就连学校也怕去了。
其次,做为幼儿教师,平时要特别注意自己的形象,在孩子面前言行举止不能随便乱来,因为幼儿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同时分辩是非能力差,在家里,大人们都教育孩子,到学校后要听教师的话,所以孩子们都认为老师的话永远是对的,老师做的永远都是好事,孰不知,老师在孩子们的心中无形已经树立了伟大的形象,你的一言一行都成为孩子们模仿学习的榜样,所以在孩子们面前言谈举止要文明得体。
再次,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善于引导,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我们都知道,孩子们生性好动、贪玩,只要他们感兴趣的事,才真正认真去学,认真去做,否则他们死活都不愿去做,赶鸭子上架在孩子们身上行不通。只有善于引导孩子,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孩子们学得更多,平时我们可以利用自己的知识,发挥自己的想象,结合教学内容,编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或做一个有趣的游戏等都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另外,做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要有极大的忍耐力,要有足够的耐心,人们常说“六月的天气,孩子的脸”说明孩子们的表情变化无常,经常说变就变,一会儿笑哈哈,一会儿又哭又闹,刚刚还是很乘很听话的,一下子就调皮起来,说什么也不听了。常常让老师升起一股又一股的无名火,恨不能伸手就给两耳光。当然,这时做为教师是不能发脾气的,只能不厌其烦地说服教育,最多也只能温柔的说一声“你再这样,老师真的生气了”,然后还是耐心地引导,说服他们。
总之,从事幼儿教育,要学会用心去与孩子们交流,即要耐心细致,又要灵活多样,只要我们都成了孩子们的好朋友,还怕教不好他们吗。
家长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个自人类文明诞生至今,无限存在的永恒课题。她延续至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今日,仍是我们无法回避、异常重视的问题。
“人生如梦,人生苦短”,父母一生中应完成的任务,总结起来不过区区两件,一是在社会中实现自我,获得事业的成功。二是教育好自已的后代,完成自我延续的重要部分、、、、、、教育孩子,从与孩子共同生活的时间,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教育孩子如何做人,到对孩子的言传身教,每一位家长都任重而道远。
孩子的成长应该是立体的、多方位的、多能力的成长,对孩子的教育也是立体、全方位式的教育,仅仅依赖学校教育,忽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是一种缺憾。
家庭教育既是一门综合性很高的艺术,又是一项异常复杂的过程,它不仅要求家长有个方面的知识和见识,而且要求家长懂得怎样更好地与孩子进行沟通,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在求知、交友、做人、自我修养等各方面获得良好的教育,促使孩子把潜力完全发挥出来。
教育孩子是一项十分复杂的事情,也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望子成龙,盼女成风”是普天之下为人父母者最大的心愿。这种心愿从小处看,可以成就一个人的骄傲与辉煌,从大处看,可能造就一个民族的自豪,甚至成为一种文明与进步的代表。遗憾的是,就一些父母而言,望子女成才的心愿却很难实现,下面就我个人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爱孩子,尊重孩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在生活中要尊重孩子,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孩子,与孩子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组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做父母的要爱孩子,也许你会说这个道理再简单不过了,哪个做父母的会不爱自已的孩子呢?但有些父母的爱并不能被孩子接受和认可,我就常常给我调皮的儿子一个个亲切的拥抱,一个个浅浅的微笑,一次次循循善诱的开导,一件件小小的礼物,这会使孩子很自然的感受到父母给予他的爱,也增强了他对父母的信任感,所以我们家长都应该用爱心去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父母与孩子良好的沟通的前提是倾听
父母要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学会平等地与孩子交流,静下心来倾听孩子要诉说的一切,哪怕此时你在忙、再累,也要专心致志地倾听,不时地询问孩子:“在学校有什么有趣的事吗?上课时你对自已的表现满意吗?今天你的笑脸又增加了吗?每当我这样问儿子的时候,他总是十分兴奋的向我汇报一切,当他说出自已对事情的看法时,我也会尊重他的意见,与他商量办,给了他足够的信心和自信,我认为这对培养孩子的品格十分重要,倾听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学问。
三、鼓励孩子敢于迎接挑战
当今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所以从小就要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敢于迎接挑战的精神,学习上我常鼓励儿子说:你太棒了,真聪明这么难的知识你都能答对,妈妈好佩服你啊,他一听就很高兴,而且还调动了他的学习积极性,当他遇到困难时,我不断地给他打气,此时我也会和孩子一起努力,用实际行动感染他,也达到了品德教育的目的。
四、教育孩子正确地面对挫折
在人的一生当在,遇到挫折在所难免,苦难是人生的一大财富,不幸和挫折可以使人沉沦,也可以铸造人的坚强意志,成就充实的人生,苦难是人生的一位良师,他能教给孩子学会用感激的心情、积极的态度对待一切问题,勇敢地参与社会竞争
五、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
在实践活动中,针对发生变化的客观形势运用自已的智力等诸因素进行自我眺控、自我改造、实现主观与客观相融,从而保证实践活动正常进行的能力,自古以来,它就是求得生存的基本能力,今天人类社会迅速变化和激烈竞争的时代,需要人们更强的适应能力,谁的适应能力强,谁就能生存下去,就能更好地发展下去,就能迈下成功的彼岸。
六、与孩子一起阅读书籍
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孩子可以从中得到快乐及满足,能感受到爱及温暖,有时更甚与对书本身的兴趣。
七、表扬是塑造好性格的妙方
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赞赏,孩子当然也不例外,来自父母的赞美会激起孩子内在的自我价值和尊严感,促使他们进一步强化良好的行为,直至养成好性格,
八、父母冲动的行为会让孩子性格逆反
父母应该认识到,逆反是青春期孩子发泄情绪的一种方式,父母应该冷静处理,不要总和孩子“顶牛”多和孩子沟通,这样才能逐渐消除孩子的逆反心理。
九、学会宽容和忍让
宽容是一道美丽的风景,能够宽容和忍让别人缺点和错误的人,确实是一个高尚的人,这样的人,便是人世间一道道美丽的风景,宽容更是一种能力,人的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宽容伤害自已的人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我们的心如同一个容器,当爱越来越多的时候,仇恨就会被挤出去,我们只有不断地用爱来充满内心、用关怀来滋润胸襟,才能让仇恨没有容身之处,宽容不仅需要广阔的胸襟,更需要很高的智慧。
十、遇事允许孩子申辩
申辩也是一种权利,有的父母喜欢那种腑首帖耳“听话”的孩子,父母怎么讲,孩子就怎么做。一旦发现孩子做错了,就会不分青红皂白地训斥,打骂孩子。不允许孩子申辩,这样不但不能使孩子心服口服,还会使孩子滋长一种抵触情绪,为谎,推脱责任埋下恶根,孩子申辩本身是一次有条理地使用语言的过程,也是父母交流的过程,如果父母能意识地找一些问题来与孩子辩论,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能力可以得到很好的训练。
十一、避免把孩子的分数看得太重要
作为父母不要整天盯着孩子的分数,做孩子分数的晴雨表。孩子得了高分就心花怒放,得了低分就心灰意冷。弄得孩子整天心情紧张,诚惶诚恐,无心学习,父母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品德培养上,放在创造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上,让孩子将来即使上不了大学,也能够自食其力。
十二、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懂如何教育的父母
家长总爱将教育孩子当成风筝,任其高飞,线绳终端不离手心才踏实,而孩子却愿当只小鸟,渴望飞翔,家再温暖,也总是孩子练飞的首站,而不是他飞翔的天空,不能将其终生关在小天地里,家长的双手不是用来使劲捆绑孩子手脚的,而应该是用来磨练孩子翅膀的。
十三、善于发现并培养孩子的兴趣
一、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十一世纪的人才应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其中德、行的培养至关重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讲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可见我们首先就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及行为习惯。那么家长和老师如何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认为应从从点滴的平时小事来正确引导。
1、生活习惯
生活习惯从俭开始。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小对孩子就要进行艰苦朴素教育,养成节约的习惯是十分必要的,吃饭时饭粒掉在桌子上,让他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生活习惯以爱求真。要教育孩子有同情心和爱心,关心周围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遇到受灾穷苦的人引导孩子去学会帮助他人,奉献爱心。生活习惯讲究忙而不乱。当今时代竞争日趋激烈,节奏越来越快。孩子适应社会首先要适应这个快节奏。如何去培养呢?首先必须尊重孩子的身心运行的规律。要指导孩子科学、合理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时间。一个好的作息时间表既要详尽又要有一定的弹性,同时还要照顾孩子的个性要求,什么时候锻炼,什么时候早读,什么时候玩耍等都要有个安排。除了安排好孩子一天的时间外,还要指导孩子善于利用点滴零碎的时间,积少成多,把时间利用好,把生活安排好。除了时间上帮助她安排合理外,还应要求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自身内务和家务并形成良好好习惯如洗自己的衣服、洗澡洗头、内衣内裤勤换、打扫房间、清除垃圾、按时关门窗,还有帮忙洗碗洗菜等。另外还要教育孩子不要偏食,慎选零食和饮料,不乱花钱,不盲目攀比,还要注意孩子的睡眠习惯和饮食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即使今后走上社会,也能够独立生活。
2、文明习惯
文明习惯主要是指人的仪表、礼貌用语、待人接物等方面的习惯。对孩子进行做人教育,就是从文明习惯开始的。要孩子从小接受文明的熏陶,家长必须树立榜样,做出楷模。首先,教育孩子穿着打扮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不戴饰品,不留长发,不穿奇装异服,不涂口红,不留长指甲。教育孩子要做到整洁,穿着打扮要美观大方,坚持使用文明语言,养成良好的遵守时间的习惯,参加会议和大型活动,不迟到、不早退,安静听讲,不大声喧哗。摒弃陋习,倡导文明新风,做一个新时代的好学生。培养孩子的文明习惯是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责任,如果每个孩子能成为文明公民,他们的行为就会自然而然地形成风尚,促使我们古老中华文明焕发青春。
3、遵纪习惯
“家有家规、国有国法”, 纪律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是公共生活中具有强制性的行为规则,严守纪律是现代人应有的素质,遵规守纪是孩子形成良好品德的需要,也是孩子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条件。遵纪习惯要从一点一滴做起。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交通法规,尊重本人和他人生命安全;遵守公共秩序,排队不插队。使他们懂得,没有纪律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必须守纪律,违法就要受到法律的惩罚,违纪就要受到纪律的处分。
4、劳动习惯
未来世界的强手如林,让孩子在劳动中得到应有的锻炼,在劳动中磨练坚强的意志,学会多种本领,有利于今后的生存和发展。孩子长大成人都要离开父母的怀抱去独立工作和生活,因此要教育孩子一些基本常用的劳动技能。教育孩子,人就是在劳动中创造的,智慧就是劳动的结晶,劳动会使孩子越来越健康,越来越聪明。在现实当中,大部分独生子女在家庭中被视为宝贝,称为“小皇帝”,娇生惯养,一切家务都有家长包办,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能考上大学就行。这种想法是十分有害的,无数事实证明,这种把学习和劳动对立起来的做法是错误的,久而久之,养成了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公主、少爷习气。这样的孩子,在今后的竞争社会中,如何能立于不败之地?想想很害怕,我们做家长和当老师的肩上的责任重大。
二、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成功的秘诀,也是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的法宝。这一良好的学习习惯可总结归纳为五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预习新知的习惯。上课前一天,把课文内容先自学一遍,明确哪些懂了,哪些是懂非懂,哪些完全不明白。针对问题写些简单的笔记,上课时特别注意这些问题,重点理解。
第二个环节,是上课专心的习惯。能带着自己的问题跟上老师的思路,听清老师是怎样一步步分析这些问题的。如果还不明白,养成提问并参加讨论的习惯。课堂上要敢提问、善提问。我们要经常提醒孩子“不会提问题的孩子不能说是一个好孩子”。此外,还应该学会在课堂上做笔记,不仅记黑板上写的、老师要求记的,还要记自己认为重要的东西和老师分析问题的思路方法。
第三个环节,是及时复习的习惯。心理学研究表明,对学过的知识,最初几天遗忘的速度最快,所以我们教育孩子当天学习的知识一定要当天复习。复习时一定要先弄懂,再记忆,不要死记硬背,隔一个星期左右把知识再复习一下,然后隔更长时间,比如说一个月,再重新复习一遍,这种复习方式既省力又见效,比平时不复习期末算总帐好得多。
第四个环节,是认真作业的习惯。我们经常告戒孩子做作业是为了巩固和消化课堂上学的基本知识,而不是为了完成任务。所以作业一定要按时认真完成,做完作业要自己检查是否正确。做完作业不等于万事大吉,作业经老师批改,如有错误,要思考分析,然后再将题目重做一遍,并把错题及错误原因都记下来,以后复习时翻看一遍,这比做对一道习题的作用还要大。
如何教育孩子,说心里话,我们感触最深的就是:重在做好与孩子真正成为知心朋友的“情”字上。作为孩子的家长,既要当好长辈,更要做好朋友。
初中生正是处在青春成长期,他们每个人都渴望在自己成长之路上学到应有的各科知识与人生哲理。我的孩子也不例外的与许多“花季少年”一样,有着许多美好而远大的人生理想。但是,如何把握好孩子人生的正确轨迹。我认为家庭教育应在“情”字上多下功夫,“情”字教育重在当家长的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家长的行为和情绪表现好坏,都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心灵健康。俗话说的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那么,不管家长自己的文化程度高低,都要做到在家里给孩子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即:烦心的话不说,扰学的事不做。在孩子知识积累的同时,自己也应该“博览全书”同孩子与时俱进,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绝对不要将社会及自身消极的元素带入家中,浸蚀孩子纯洁的心灵。比如:当孩子在学习文化知识和辨别社会是非有求于家长时,做到有问必答,决不敷衍了事,不要让孩子对家长失望;当孩子提出的某些问题不懂时,决不装懂,诚恳地与孩子共同交流探讨和查阅资料,直到弄懂为止,我把这看成是大人与孩子在感情上心里的沟通。又比如:我的孩子从小就喜欢看文学、音乐以及名人传记等书籍,我们便给她买回大量古今中外的文学和艺术作品,放在孩子房间视线最显眼的地方,使其随时翻阅和欣赏,让她在阅读中品味人生,并懂得“学而知之”和“学海无边”的道理。
家长做好孩子的朋友,多用真心,平等相处,换位思考,杨长避短,真情奉献,使孩子有话愿与你说,有事愿找你求,让他们感到父母是有“求”必“应”的第一人。虽然,我的孩子目前在学习成绩上还处于中等。但是,她求学向上的思想和奋发图强的品德是积极健康的。
一、以身作则 ,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形象。家长是与孩子接触最多的人,每日的朝夕相处,年复一年,大人的一言一行都将对孩子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因为孩子天生的模仿能力,大人的一句话,一个很小的行为都将在孩子的心中留下很深刻的记忆,甚至会影响她的一生,所以大人必须从一言一行做起,用良好的做人原则引导她如何做人,而不是一味的教她如何做人。
二、正确看待孩子的成绩。在如今知识化、信息化的时代,升学问题仍是一个每位家长都十分关注的话题,也是非常现实的问题。要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首先应该从正面培养孩子的上进心、进取心,要经常与班主任、学校老师取得联系,掌握孩子的学习动向,同时要在老师的指导教育下教育孩子正确的学习方法,力争做到既要刻苦认真又要方法得当。当然即便如此,如果成绩不理想,只要做到了努力,就不应该过多责备,而是应该与孩子一起共同找出成绩不好的原因,争取下次不犯同一类型的错误。
三、多一些鼓励、少一些责怪。有一位教育家的话非常有哲理:“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表扬和赞美是任何人都爱听的话,对孩子更是如此,对孩子的错误只要不是原则性的,应该耐心说服教育,而不是训斥,甚至体罚,成绩不理想时应该更加鼓励,而不是一味责备。
关键词:家长;思想;行为;转变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10-0129-01
眼下,家长为了自己的孩子成才,几乎想尽了办法:上最好的幼儿园,上最好的小学,上最好的中学,选最好的老师,上最好的辅导班……家长的用心不言而喻。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孩子尽如家长所愿,调查发现,有相当数量的孩子在言行、学习成绩等方面表现出了令家长恼火的现象,于是就对孩子软硬兼施,严加教育,但是效果却不大明显,时间久了,这些孩子变得内向、自卑、封闭,让用心良苦的家长们手足无措。其实,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家长也至关重要。下面我就此问题谈谈我的看法。
一、此类孩子的一些表现
1.课堂上不举手,也不敢举手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思考问题是为了给老师表演。
2.做事不专一,常常做做停停,没完没了却一无所成。
3.购物时,从来不问价格,也不管找零是否正确,买到东西是最终目的。
4.周末与伙伴一起看电视、玩游戏乐此不疲,废寝忘食,而作业则在周日下午到深夜加班加点完成,如果家长不提醒,几乎忘记作业。
5.每次做完作业,书本要家长代收拾或者家长提醒收拾,否则一片狼藉。
二、这些孩子家长的一些表现
面对失败的成绩单,常常是一脸怒容,满口抱怨,总觉得孩子不理解大人,动不动伸手打孩子。看到孩子可怜,就会尽力用大道理说服。没有计划地为孩子辅导学业。大多数时间只是脚痛医脚,头痛医头。在熟人面前数落孩子,说孩子一无是处。并且四处讨教,力求让孩子发生改变,但没有耐心,常常是一曝十寒。经常在孩子的涕泪中满足孩子没完成目标的奖励……
三、背后的根源
由于家长面对问题孩子时的盲目和急躁导致教育方法简单,粗放。即使有了好的方法也因为这个那个的原因而主动放弃,没有耐心和孩子一起坚持到底。所以,时间一长孩子就逐渐变得不专一,不用心,不自信,不自立……
四、解决方案
(一)改变自己。说到教育,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教师和学校,然而,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对其产生最大、最初影响的是家长,其次才是教师。要教育好我们的孩子,首先应转变家长的思维方式。教育孩子是从改变家长自身的思想、行为、习惯及教育手段开始的,这是改变教育孩子的结果的根本方法。如果你真正爱自己的孩子,为自己的孩子负责,就应该痛下决心,为自己的孩子而改变自己。家长要给孩子做好榜样,想要孩子如何做,我们就率先那么做,不为自己的行为找任何借口。只要做到这一点,你就一定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二)注重孩子品质、毅力的培养
1.教会孩子自立。一个自立的孩子,可以应付许多困难,也可以一个人面对很多事情。其实有些事情孩子是完全可以自己做的,只是我们做大人的不放心,习惯于自己代办,时间一长,孩子不想也不知道该如何做了。教育家陈鹤琴说:“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这样才能锻炼孩子的自立能力,使孩子对自己的生活、行为负责。
2.对孩子的错误做适当的惩罚。当然惩罚孩子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能明辨是非,懂得有错必改,使其思想和行为得到良性转化。所以我们不能纵容孩子,也不能惩罚过重。切记,当孩子犯错的时候,不要动怒,不要使用暴力。我们的惩罚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3.在孩子面前说真话。诚实,就是忠诚正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做到“言必信,行必果”。生活中,大人偶尔撒个小谎原本是毫无恶意的,但久而久之会成为一种习惯,成为理所当然。小谎言需要大谎言来掩饰,谎言的雪球会越滚越大,孩子也是一样。要阻止孩子说谎,你做好诚实的榜样就可以了。
(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教会孩子学习的方法。首先,家长要和孩子一起确定学习目标,结合学校的学习分阶段制定学习计划(可以按每学期、每月、每周、每天分别计划)。让孩子提前知道某一时间段内要学习什么,自己要做什么样的努力,要掌握什么,需要看哪些书籍等,让孩子有目的地来学习。
然后,和孩子一起有步骤地学习,就是要遵循学习规律,不急不躁,按照指定的学习计划学习,在完成某一阶段任务后,家长要主动帮助孩子检测,评估学习效果,这样才能吸取经验教训,不断进步。另外,家长一定要和孩子一起坚持。
2.让孩子学会自主学习。毕竟孩子的学习是我们无法全面顾及的,适合他自己的方法是他不断总结积累的,所以就要让孩子学会自主学习。比如,我们可以教他学会预习,学会质疑,学会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发现自己的错误……总结出一套有效的、适合孩子自己的学习方法。
3.给孩子一定的压力。在学习中,适度的压力有利于孩子保持良好的状态,激发孩子的潜能;能调动孩子的大脑,让他们兴奋,提高学习效率。
“人生如梦,人生苦短”,父母一生中应完成的任务,总结起来不过区区两件,一是在社会中实现自我,获得事业的成功。二是教育好自已的后代,完成自我延续的重要部分……教育孩子,从与孩子共同生活的时间,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教育孩子如何做人,到对孩子的言传身教,每一位家长都任重而道远。
孩子的成长应该是立体的。多方位的。多能力的成长,对孩子的教育也是立体。全方位式的教育,仅仅依赖学校教育,忽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是一种缺憾。
家庭教育既是一门综合性很高的艺术,又是一项异常复杂的过程,它不仅要求家长有个方面的知识和见识,而且要求家长懂得怎样更好地与孩子进行沟通,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在求知。交友。做人。自我修养等各方面获得良好的教育,促使孩子把潜力完全发挥出来。
教育孩子是一项十分复杂的事情,也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望子成龙,盼女成风”是普天之下为人父母者最大的心愿。这种心愿从小处看,可以成就一个人的骄傲与辉煌,从大处看,可能造就一个民族的自豪,甚至成为一种文明与进步的代表。遗憾的是,就一些父母而言,望子女成才的心愿却很难实现,下面就我个人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爱孩子,尊重孩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在生活中要尊重孩子,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孩子,与孩子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组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做父母的要爱孩子,也许你会说这个道理再简单不过了,哪个做父母的会不爱自已的孩子呢?但有些父母的爱并不能被孩子接受和认可,我就常常给我调皮的儿子一个个亲切的拥抱,一个个浅浅的微笑,一次次循循善诱的开导,一件件小小的礼物,这会使孩子很自然的感受到父母给予他的爱,也增强了他对父母的信任感,所以我们家长都应该用爱心去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父母与孩子良好的沟通的前提是倾听
父母要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学会平等地与孩子交流,静下心来倾听孩子要诉说的一切,哪怕此时你在忙。再累,也要专心致志地倾听,不时地询问孩子:“在学校有什么有趣的事吗?上课时你对自已的表现满意吗?今天你的笑脸又增加了吗?每当我这样问儿子的时候,他总是十分兴奋的向我汇报一切,当他说出自已对事情的看法时,我也会尊重他的意见,与他商量办,给了他足够的信心和自信,我认为这对培养孩子的品格十分重要,倾听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学问。
三、鼓励孩子敢于迎接挑战
当今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所以从小就要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敢于迎接挑战的精神,学习上我常鼓励儿子说:你太棒了,真聪明这么难的知识你都能答对,妈妈好佩服你啊,他一听就很高兴,而且还调动了他的学习积极性,当他遇到困难时,我不断地给他打气,此时我也会和孩子一起努力,用实际行动感染他,也达到了品德教育的目的。
四、教育孩子正确地面对挫折
在人的一生当在,遇到挫折在所难免,苦难是人生的一大财富,不幸和挫折可以使人沉沦,也可以铸造人的坚强意志,成就充实的人生,苦难是人生的一位良师,他能教给孩子学会用感激的心情。积极的态度对待一切问题,勇敢地参与社会竞争
五、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
在实践活动中,针对发生变化的客观形势运用自已的智力等诸因素进行自我眺控。自我改造。实现主观与客观相融,从而保证实践活动正常进行的能力,自古以来,它就是求得生存的基本能力,今天人类社会迅速变化和激烈竞争的时代,需要人们更强的适应能力,谁的适应能力强,谁就能生存下去,就能更好地发展下去,就能迈下成功的彼岸。
六、与孩子一起阅读书籍
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孩子可以从中得到快乐及满足,能感受到爱及温暖,有时更甚与对书本身的兴趣。
七、表扬是塑造好性格的妙方
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赞赏,孩子当然也不例外,来自父母的赞美会激起孩子内在的自我价值和尊严感,促使他们进一步强化良好的行为,直至养成好性格。
八、父母冲动的行为会让孩子性格逆反
父母应该认识到,逆反是青春期孩子发泄情绪的一种方式,父母应该冷静处理,不要总和孩子“顶牛”多和孩子沟通,这样才能逐渐消除孩子的逆反心理。
九、学会宽容和忍让
宽容是一道美丽的风景,能够宽容和忍让别人缺点和错误的人,确实是一个高尚的人,这样的人,便是人世间一道道美丽的风景,宽容更是一种能力,人的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宽容伤害自已的人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我们的心如同一个容器,当爱越来越多的时候,仇恨就会被挤出去,我们只有不断地用爱来充满内心。用关怀来滋润胸襟,才能让仇恨没有容身之处,宽容不仅需要广阔的胸襟,更需要很高的智慧。
十、遇事允许孩子申辩
申辩也是一种权利,有的父母喜欢那种腑首帖耳“听话”的孩子,父母怎么讲,孩子就怎么做。一旦发现孩子做错了,就会不分青红皂白地训斥,打骂孩子。不允许孩子申辩,这样不但不能使孩子心服口服,还会使孩子滋长一种抵触情绪,为谎,推脱责任埋下恶根,孩子申辩本身是一次有条理地使用语言的过程,也是父母交流的过程,如果父母能意识地找一些问题来与孩子辩论,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能力可以得到很好的训练。
十一、避免把孩子的分数看得太重要
作为父母不要整天盯着孩子的分数,做孩子分数的晴雨表。孩子得了高分就心花怒放,得了低分就心灰意冷。弄得孩子整天心情紧张,诚惶诚恐,无心学习,父母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品德培养上,放在创造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上,让孩子将来即使上不了大学,也能够自食其力。
十二、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懂如何教育的父母
家长总爱将教育孩子当成风筝,任其高飞,线绳终端不离手心才踏实,而孩子却愿当只小鸟,渴望飞翔,家再温暖,也总是孩子练飞的首站,而不是他飞翔的天空,不能将其终生关在小天地里,家长的双手不是用来使劲捆绑孩子手脚的,而应该是用来磨练孩子翅膀的。
十三、善于发现并培养孩子的兴趣
1.让家长认识自己的孩子,走进孩子,了解孩子。把握四年级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掌握科学育子方法,使孩子更优秀。
2.争做合格家长,交给家长解开孩子“叛逆性格及不良习惯的“金钥匙”。
教学重难点:
大人辛苦付出的爱,换来孩子的成绩不理想,家长如何控制自己的焦虑、烦躁的情绪,让孩子顺利度过转折期。
教学准备:
课件、多媒体。
教学时间:
25分钟
教学过程:
尊敬的各位学生家长: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到会的是部分四年级学生家长。
今天和在座的各位家长所聊的话题是《家庭教育》四年级第一章,“认识你的孩子”中的第三课:《走近孩子 了解孩子》。
导入:各位家长,教育孩子,每天都是现场直播,错过了教育孩子的最佳契机,就永远的错过了。教育孩子就要走进孩子、了解孩子。做一名合格家长,培养出色的孩子,就要从走进孩子、了解孩子开始。作为当家长的:
第一,要正确把握四年级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这个时期孩子十岁左右,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这时的孩子是非观念淡薄;言行不一致;社会交往经验缺乏;难以解决的困惑多;有时和家长作对。孩子发脾气,得不到父母的尊重和理解。家长不知道孩子内心深处在想什么?其实此时的孩子,玩的天性开始消退,开始他的黄金转折时期。四年级是孩子的情绪、情感突变期;是孩子厌学情绪的高发期;是孩子成绩定型的关键期;是孩子习惯的定型期;是孩子道德情感发展的重要转折期;是小学教育重要的转折期。此时如果孩子叛逆、厌学、成绩退步、有不良习惯都是家长不愿意看到的。如果家长不重视疏导解决孩子内心矛盾,将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但是,面对现实,作为家长如何度过这个转折期,使其健康成长呢?
第二,此年龄段孩子的家长存在的家庭教育困惑。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般做法是:优生优育:①怀孕期胎教。②出生后早教。③入园时参加兴趣班。④生活上无微不至。孩子的成长是家庭生活中的全家人的晴雨表。可是家长努力付出的与孩子的成长不成正比,学习成绩一年不如一年。一部分家长发现孩子除了不会学习之外,还不会做事;不会交往,怨气多,笑脸少;不会做人,不懂得宽容,不懂得分享;不体谅和孝敬父母。对这样的孩子,家长的表现是焦虑、烦躁,家长的做法是唠叨、训斥、打骂、包办、陪读、溺爱……
(我与家长互动开始)
面对问题学生和问题家长这样的现实,请说出你的看法和做法。先请某学生家长回答。家长甲回答(略)。
我再请一位同学的家长回答这个问题。家长已回答(略)
对于问题孩子,有的家长不走进孩子,也不了解孩子。那么问题孩子就出现在问题家长身上。从小到现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些孩子成长不理想,家长有责任。
请听案例:
案例一:我校四年级学生小远,父亲是一位中学体育教师,爷爷是退休的老校长。该生从小就受到溺爱、娇宠。上幼儿园时一天要花零钱十元以上;二三年级时一天花零钱近百元;四五年级时一周花掉300~500元。这个孩子从三年级时就配上手机了。溺爱导致了孩子贪玩、贪吃、叛逆、厌学、逃学,他把作业当成“劳役”。上周我发现他在课堂上玩飞刀。班主任怕他出事,就通知家长把孩子带走。
案例二:留守儿童小嘉,父母外出打工,他和奶奶在一起生活。为了完成作业,自己花钱请人作业。平时做一次作业少则0.5元,多则1元,做一次试卷5元。
案例三:留守儿童小乐在学期结束时,他为了讨好家人的喜欢,回去不挨打,要求老师把素质教育手册分数填高一些,评语写好一些,还给老师掏烟吸。
请各位家长试想一下:问题严重的已基本定型了,但处于左右不定的孩子来说,伸手拉一把就会挽救孩子的一生,从此走向人生光辉的路。面对现实,孩子有时叛逆、厌学,成绩退步等。孩子发展到什么程度,如何去诊断,如何去对症下药,就要因人而异了。
板书:解决办法:宽容、心平气和、亲子沟通、家校配合
各位家长,莎士比亚说过,宽容就像春雨一样滋润着大地。宽容是仁慈的,能触动每个人的心灵。和孩子讲话,心平气和,了解孩子,鼓励孩子,让孩子走出困境,给孩子带来一颗喜悦心,当家长的能不高兴吗?孩子能不高兴吗?孩子不进步才怪呢?
当家长的了解孩子,培养孩子,教育孩子,科学育子方法太重要了。
对于孩子,家长如果:过高期望,就会带来孩子无望;过度保护,就会带来孩子无能;过分溺爱,就会带来孩子无情;过多干涉,就会带来孩子无奈;过多指责,就会带来孩子无措。
当家长的宽容自己的孩子吧,关心自己的孩子,给孩子留点自由的空间吧!各位家长,其实你们孩子学习的成绩固然重要,可是家长与孩子之间平等、尊重、理解、诚实、宽容、谦让、感恩、孝顺、责任心等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比学习成绩更重要啊!
各位家长要根据自己的孩子实际,寻找科学的育子方法,让你的孩子更加优秀,让你的家庭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