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多元化教学法论文

时间:2022-07-20 18:42:44

导语:在多元化教学法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多元化教学法论文

第1篇

一、国际经济法本身蕴含多元法律文化语境

我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加入WTO以来日益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当中,但对国际经济游戏规则的掌握却相对滞后。尽管改革开放以来各大学、研究所都开设了国际经济法课程,但由于该课程内容的庞杂性和学科的交叉性以及极强的实践性和鲜明的国际性,使得我国在开展国际经济法教学时往往差强人意。

实际上,国际经济法教学不同于其他国内法法学学科教学的最大特点在于其本身蕴含了多元法律文化的语境。由于国际经济法是调整不同国家当事人开展跨越国境的经济活动时的行为规范,因此,国际经济法本身就包含了不同国家基于地理环境、经济方式、社会结构、民众的生活方式以及思想文化和宗教传统等因素产生的不同的法律理念和价值。在当今全球化时代,不同类型的法律文化之间因经济上的一体性而不断进行交流、沟通、碰撞、竞争、排斥、渗透、融合,多元法律文化之间的接触与互动也越来越频繁、广泛和深入。尽管经济全球化浪潮带来了法律的国际化趋向,即法律的非国家化,也就是通过缔结全球的多边贸易协定来统一国际经贸游戏规则,但各国法律文化差异性的存在使得经济法律的国际化始终是有限的。

在上述多元法律文化的互动中,西方法律文化又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经过长时间,特别是资产阶级革命以来的演变和发展,西方法律文化已创造出了一整套能够有力支持市场经济、工业文明、民主政治发展的法律观念和制度,而这些内容是很难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或其他法律文化中发展出来的。因此,我国的学生在学习国际经济法的相关规则时,往往因为缺乏文化背景而对相关规则不能透彻理解,并将之应用于国际经贸实践。

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是国际经济法教学的重要价值取向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来临,国际经济法教学本身蕴含的多元法律文化语境也日益明显,其跨文化传播特质也愈发凸显和普遍化。因此,在从事国际经济法教学时,必须将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作为重要的价值取向。如前所述,国际经济法本身的跨国性和国际性决定了国际经贸规则不同于国内法那样具有绝对的强制力。国际经贸规则的有效性取决于不同国家当事人对不同法律的选择和适用,取决于当事人的意思自治。而不同法律文化下的法律规则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对于要从事国际经贸活动的当事人而言,首先必须深刻理解不同法律文化下的法律规则,并在此基础上选择适用最符合自己利益的法律。而国际经济活动本身只有实现当事人共赢才能不断发展,因此,国际经济活动中的法律选择也需要实现共赢。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的国际经济法教学过程中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作为国际经济法教学的重要价值取向。同时,国际经济法的弱法性也决定了在国际经贸实践中,法律只是当事人最后的救济手段,却不是最好的手段,平等协商与适当妥协才是解决国际经贸矛盾最有效的方式。要最有效地保护本方当事人利益,就必须在熟练掌握国际经贸规则的基础上,通过跨文化交流实现各方当事人的利益共赢。在这种价值取向指导下,学习国际经济法的学生除了需要做到对本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传承之外,还得具有自觉的国际意识,对世界各国的相关国际贸易、金融等法律知识都应了如指掌,对多元化的法律文化都能恰当理解和认识。

三、国际经济法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路径选择

1.多元法律文化的冲突与整合是国际经济法教学的逻辑起点

如前所述,国际经济法本身蕴含了多元法律文化的语境。在这一语境中,国际经贸活动的游戏规则表现为多种多样的形式。由于国际经济法主要属于任意法,当事人如何选择适用法律将直接决定国际经贸纠纷的发展走向。而各国的法律规则以及各国各地区的国际贸易惯例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上述差异与不同构成了国际经济法教学的逻辑起点。要增强国际经济法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对国际经济法课程形成全面、综合的认识,就必须在国际经济法教学过程中首先强调国际经济法本身蕴含的多元法律文化以及彼此间的冲突,再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去发现和体验、整合多元法律文化,容忍差异性对于国际经济活动的发生和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为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2.国际经济法教学过程要渗透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

国际经济法所具有的鲜明的国际性和任意性决定了国际经济法课程本身贯穿了从事国际经济活动的当事人跨文化交流的过程,因此,对于国际经济法课程的教学而言,就必须将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作为其教学的核心目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必须建立在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基础之上。具体而言,在国际经济法的教学过程中,要围绕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通过各种教学法的综合应用,提高学生对跨文化交流能力在国际经贸活动中的重要性的认识;同时,通过案例、问答、角色扮演和辩论等方式,让学生在与实际相似的情景中逐渐体会、认知和运用跨文化交流能力,从而为国际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

第2篇

关键词: 写作教学 写作研究 发展趋势 发展特点

英语的“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语言技能相辅相成,而写作是实用性和综合性最强但训练难度最大的一种技能。为了解英语写作研究的现状和发展特点,促进写作研究和提高英语写作教学质量,笔者展开关于写作的文献研究。

一、关于写作的文献研究

笔者对当前十一种外语类核心期刊自2002至2011年发表的文章进行了统计分析,通过专业检索,共检索出92篇(表1),并将其按内容进行初步分类(表2)。

表1 过去十年中十一种外语类核心期刊发表写作研究论文情况

表2 过去十年中写作研究论文的分类情况

由表3可以清楚地知道:第1类和第2类论文最多,占了将近总数的二分之一,其次是第3类和第6类论文,其他三类所占比例最少。由此可见:(1)研究涉及范围更广,多种研究方法结合并用,呈逐渐深化完善的特点,跨学科和多学科综合的研究趋于明显;(2)研究对象从教学主体转向学习主体,关注写作认知心理过程和影响写作和写作教学的因素等;(3)写作评价的研究重点由量性评价转向质性评价,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4)计算机和网络等手段更广泛应用于写作研究,重视信息技术与写作教学的整合。

二、国内外写作教学理论研究

Hyland归纳了二语写作理论研究的三大流派,即写作文本研究、写作对象研究和写作主体研究。笔者从文本、作者和读者三个维度对国内外写作教学法的研究进行梳理。

1.“文本中心”的写作教学。

以写作的文本作为研究的重点的教学法,代表为结果教学法,强调语言的正确性及文章的结构和质量。由教师提供范文,进行分析、讲解,然后学生模仿范文进行写作,最后教师评改、打分。

教学方法有其缺陷:(1)教师严格控制,学生毫无自由创作的空间;(2)重语言形式,忽视写作内容、作者观点,表达平淡无力;(3)只看结果,不管过程,忽视对学习者思维能力和读者意识的培养;(5)教师精批细改费时费力,评语式反馈流于形式,而学生只关心分数,不得写作要领。

2.“作者中心”的写作教学。

此写作教学将写作过程视为复杂的心理认知过程和语言交际过程。其代表是过程教学法,设计了输入阶段、写初稿、同学互评、写二稿、教师批阅、师生交流和定稿七个步骤。评价时遵循以下原则:(1)以读者的身份进行阅读;(2)避免标出我们发现的所有错误;(3)授予学生正确的修改观。

过程教学法的优点在于提倡学生合作,写作过程的及时反馈有助于作者精确的自我表达,学员既是读者,又是作者;既是审稿者,又是被审稿者;既是反馈者,又是被反馈者。

3.“读者中心”的写作教学。

Weigle认为,在写作中,尽管读者不在场,但作者也有责任帮助读者产生连贯的信息思路,考虑读者已有的知识、兴趣和阅读。其代表是体裁教学法,认为教师应引导学生建构对目标语体裁在语篇层面的宏观理解和读者意识,注意目标群体普遍承认的写作规则。其不足有:(1)教学易倾向于以语篇为中心,忽视写作技巧和学生主动性的培养。(2)难以在课堂上穷尽所有体裁,教学活动呆板。

以上三个维度分别关注了“写什么”、“怎样写”和“为什么写”或“为谁写”等问题。三者各有利弊,只有将其整合统构,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写作教学中的问题。

三、写作教学发展的评述及启示

课堂教学实践复杂变化,没有一种教学方法适合不同课堂的需要。写作教学研究不断深入,呈现出了新特点。

1.从宏观上讲,写作教学走向实用化和课程化。

B.Kumaravadivelu提出,外语教学法研究已进入后方法时期,具有“寻求用什么来取代方法”“教师自主”和“合理的实用主义”三个特征。外语写作教师因地制宜地对各种方法进行理性取舍。如Badger和White将写作教学中的结果法、过程法和体裁法取长补短,提出“过程体裁教学法”。国内学者也提出了具体方法,如“写长法”“综合写作教学法”和“体验性英语写作”等。

课程设计者们认为,教学方法只是课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课程设计过程中还需研究课程目标、课程原则、课程体系与设置、课程资源、课程评价等重要环节。因此,构建独立的写作教学课程已是写作教学的一个必然趋势和关注课题。

2.从微观上讲,写作教学越来越关注人文素养,重视教学多元整合。

第3篇

物业管理专业有良好的行业背景,央企保利物业、国企城建物业都是其实习单位。这位学生现场学习最新的物业设备提供了有利条件。基于“产教结合”构建共享资源、专兼结合、动态开放的多元化教学团队,为教学方式多元化提供保证。移动多媒体教室、电梯实训室、消防系统实训室、智能控制实训室、物业管理智能化实训室等促使教学多元化。教学方法多元化。社会发展加快,知识更新加快,教学内容的不断变化,学生特点发生变化,教师必须实行教学方法多元化,并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证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动手能力的提高。一般可采用:①讲授法。在移动多媒体教室,利用PPT、视频、网页等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和最新行业动态。②指导法。在移动多媒体课室,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团队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合作能力,深化对知识的掌握。③见习法。教师带学生到保利小区观看、了解最新的物业设备及设备管理的技巧。④实训法。学生掌握设备操作知识后,教师在实训室指导学生实操,提高学生操作能力。⑤调查法。让学生课后深入小区,了解物业设备管理情况,小组汇报。多种方法相互使用,教学效果更佳。

二、多元化教学研究现状

1.高校教学模式归纳为三大类。(1)“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即“注入式”“填鸭式”“满堂灌式”等。这种教学模式在知识传授的系统性、扎实性和快速性方面确有其独到之处,是一种最经济的教学模式。(2)“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体现对学生的实际需求重视,以教学目标为导向,要求教师不断提升自己,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符合社会发展需求。(3)“以教师学生为双重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学相长”,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教学的主角。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直接影响教学氛围和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模式力图通过折衷融合,取其长而补其短,以达理想境界之目的。教学模式不是单一的,不是僵化的。教学必须结合课程特点、学生特点、教学过程需要,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2.现有高校教学评价方式分析。(1)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平时学习过程、学习方式方法、学习效果了解和考核,教学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积极交流和反馈,充分全面了解学生、评价学生,反映学生发展中的需求,而且对学生的学习状态正常进行检测评价,使教师重视学习者的学习信息,提高教学效果。这种方式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2)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后的终结评价,是对教学目标达到程度的检验和判断。目前多数高校都采用期末考试的形式。一定程度上强化了期末考试的功能。在以考代评的情况下,考试成了教学评价的同义词。这种现象反应高校教育的弊端。(3)考试方法单一。目前高校现行的考试方法中普遍采用闭卷和开卷两种方法,以闭卷考试为主。考试命题也以反映机械记忆的能力为主;反映知识的运用能力、创新能力的综合性、提高性题目不够。考试方法影响教学效果。(4)多元化教学评价。一种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只有从多元的视角出发,对学生进行评价,才能使评价发挥其诊断、鼓励、促进的作用,评价真正的价值也才能得以体现。这种评价方法正是本课题所提倡的。3.相关文献研究成果。(1)多元化教学模式,就是利用新教育理念、新技术手段、新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教学与考核紧密结合起来,构建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内容丰富,增强互动性。根据计算机基础教育现状,提出多角度、多层次、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如分层次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模式、以案例教学模式、网络教学模式、实验室教学模式。(2)多元化教学团队具备丰富的内涵特质和有积极的建设意义。“产教结合”是构建多元化教学团队的有效途径,并以此为基础从汲取师资力量、营造建设环境、健全保障机制、开拓发展空间、创造培训条件等五方面进行策略研究。(3)多元化教学评价效果就是在评价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时,使用两种或两种方式以上,不局限于单一的纸笔测验,尚需实作评价、档案评价、口头评价。现有教学评价不能体现情意和技能,多元化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于多元化教学研究的文献不多,研究范围比较窄,深度不够,需要后来者不断深入研究。不同专业、不同课程教学方法差异很大。各个课程结合本课程特点探讨多元化教学模式意义重大。

三、多元化教学方法应用现状

高职教育强调学用并重、一专多能。纵观国家示范院校、国家骨干院校、省示范院校都强调搞特色专业,抓核心课程建设,增加实践教学比例,推广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高职人才培养方式多元化:双元制、一贯制、订单式、校中厂等。人才培养方式的多元化决定教学方法多元化:以赛促教、项目推导、情景模拟、案例分析、参观调查、实操训练等。中国的高职教师们把多元化教学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在知网上,以“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应用”为主题的文献多达600条,学者们从不同角度论述多元化教学方法运用的情况。

四、高职学生学习积极性状况

1.调查发现,对课程非常感兴趣占10%,感兴趣的占22%,一般的占48%,反感的占15%,非常反感的占5%。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不高。2.出勤率情况,全勤的占70%,偶尔逃课的占22%,经常逃课占8%。学生的出勤率有待提高。一方面逃课的学生贪玩,另一方面,课堂枯燥也是原因。3.课堂表现,由始至终专心听课占18%,偶尔开小差的占66%,睡觉的占6%。偶尔开小差中,玩手机占80%。微信、网购、手游等对学生吸引力越来越大,课堂教学秩序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高职学生学习积极性下滑比较明显。高校扩招和生源多元化导致学生的素质降低,校外兼职,低头族现象泛滥,教学方法单一,教师素质有待提高等都冲击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职教师务必想尽办法把学生吸引过来。

五、《物业设备管理》多元化教学实施

1.2014年6月,组建多元化教学团队。该课程教学团队共5人:副高1人、中级3人、初级1人;主讲教师3人、企业兼职教师1人。2.2014年7月,多元化教学文献研究和调查活动。采用文献法研究多元化教学方法应用意义;采用社会调查法探讨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3.2014年8月,准备教学资源。(1)制定授课计划:应明确规定教学进程、授课内容、课外作业、授课方式等。(2)教学课件:模板朴素、大方,颜色适宜,便于长时间观看;在模板的适当位置标明课程名称、模块(章或节)序号与模块(章或节)的名称。(3)移动多媒体课室:教室要配备多媒体设备,桌椅可以搬动组合,能容纳40人搞活动。(4)实训室:申请教学需要使用“电梯实训室”、“消防实训室”、“自能控制实训室”、“物业管理智能化实训室”。(5)见习单位:与保利物业公司、城建物业公司沟通好,安排学生到企业见习时间。(6)习题集:前后顺序必须合理,试题之间不能相互提示,不能相互矛盾。(7)案例库:教学案例必须具有典型意义,能说明一定的实际问题。4.2014年9月—2015年1月,实施多元化教学。(1)理论教学。①课程主讲教师主持,团队决定理论教学的内容、形式和要求。②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学生活动相结合。③课堂先后检验案例分析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小组知识竞赛法、视频教学法、图片展示法等。④根据各项目内容要求,安排课后作业,课堂进行汇报评价。作为平时成绩重要组成部分。(2)实践教学。①开学第一周,带学生物业小区见习,见识最新物业管理设备。②根据每个教学项目需要,设计实训项目。通过实训室的条件,设计融学习过程于工作过程中的职业情境中。③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显著成效。18周安排学生进行社会大调查,了解不同年代的小区设备管理的情况,提出建议。5.2014年9月—2015年1月,多元化教学效果反馈。(1)学生评价:每月发一次问卷,了解学生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的评价及建议。学生从不同角度反映出对教学效果的赞扬和肯定。课程教学评分为96分,比以前提高8分。(2)同行评价:开学第一周请同行评价一次,期中评价一次,期末再评价一次。同事认为课程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新颖,教材运用合理,课堂活跃,教学效果非常好。(3)自我反思:每次授课,教师撰写教学反思,期末作总结。自我评价90分。通过本课题研究,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更深入,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更灵活有效。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程度高,师生互动效果明显。6.课题总结:多元化教学模式建立。(1)教学方法多元化模式。宏观把握多种教学模式的比例关系,根据校情确立基本的教学模式,研究设计教学模式比例关系。基本的教学模式比例最大,特殊教学模式所占比例系统考虑、合理设计、具体落实。①为新的教学模式培训师资。②积极编写适合各种教学模式的教材。③对学生进行及时而又经常性的教学模式改革的宣传动员工作。(2)教学评价多元化模式。多元化学生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从规章制度的制定、加强过程监控、完善考试方法及评价模式等,形成评价过程多元、评价方式多元、考试内容多元、成绩构成多元、考试管理全程监控等全方位、全程性的评价体系。①评价过程多元。要重视形成性评价,采用作业、提问、口试、小测验、小论文、小设计、期中考试等加强对学生平时学习情况的考核,明确平时考核成绩占课程总评成绩的比例。开展“教评学”活动,对学生的出勤、作业、提问等情况与学生平时成绩、课程成绩评定、德育考核、奖学金评定等挂钩,建立课程教学反馈机制。②评价方式多元。包括终结性评价方式的多元和考核方式的多样性。考试课程以闭卷笔试为主;考查课程运用开卷、面试、口试、小论文、作业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构建适合不同类型课程的考核模式。首先,可实施考试或考查制度,对基础及主干课程采取考试的考核方式,对其他课程采取考查的考核方式。其次,对公共基础课程和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应建立试题库或试卷库,采取闭卷的考核方式。

六、《物业设备管理》多元化教学结论

第4篇

【关键词】PBL 教学法 高职 电子商务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180-02

PBL教学法将学习的内容分解成为问题或者项目的形式,通过学习小组的形式组织教学,这种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综合实践能力,教师则作为学习的引导者,通过PBL教学法的实施,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专业技能的应用,培养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PBL教学法的基本特征

1.开放性的问题情境

教师为学生提出问题情境应该是开放式的,学生通过解决开放式的问题,策略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可以得到积极发展。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给予学生的问题大都是有唯一正确答案的,学生只需重复与实践既定的步骤就可以完成,这种静态的学习方式只能让学生获得复制性的知识。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包含两种含义,一种是问题明确而执行计划不明确,学习必须依赖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可以运用推理、分析等方法制定计划并得出结论,这里重点要运用策略性的思维。一种是问题本身也不明确,就要求学生首先要去分析问题,然后剖解决析问题的关键点,并制定行动计划,这种情况需要学生发展创新性的思维。

2.“学、教、做”有机结合

在PBL教学中,教学过程融合了“学生学”、“教师教”和“学生做”三个过程,是师生协调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学过程的动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学、教、做”的教学过程强调“学”在前,“教”在后,同时充分说明“做”的重要性。以在 PBL 教学法中,学生首先要进行自主性的学习。学生解决问题的先决条件是“学”,学生通过自学解决疑惑问题,保证学习的知识基础,这种自主性学习让学生充分体会的学习的责任。“做”的过程是学生开展真实实践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师角色的转变。对于使用PBL教学法的教师来说,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学实施与学生创造性相结合的过程,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实际和学情,对课程教学进行不断地改造和开发。教师担当学生的导师、学习的辅助者、合作学习者以及专家顾问的角色,师生间存在学习的共同体。

二、PBL教学法在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在计算机、管理、经济、物流多学科的专业背景下,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备受关注的问题。在当前的很多教学中存在教学方法仍以传统的教学法为主导,以课堂传授知识为导向,忽视了学生的“学”与“做”。实施PBL教学法的具体的意义和价值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在学习方法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在学习方法上,PBL主要是自我学习和小组学习的方法,这种依靠自己学习而不是依靠老师有效的刺激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具体的情境中,学生会经历一个涉及复杂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的意识。

(2)在问题设计上激发学生创新热情

PBL鼓励跨学科和学科交叉,强调项目的完整性,能够发现每个学生不同的专业特长,激发学生创新热情。

(3)强调学习的社会性,提供创造新知识的过程

人和环境的互动形式,学习的社会性在PBL教学法中充分彰显,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了学生交流、参与、协作精神,组织管理和自我管理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学生与小组成员一起不断地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这是一个快乐创造新知识的重要过程[2]。

(4)基于“课程”和“创新”的多元化评价

多元化评价体系有别于单一评价方式,能够从“课程”和“创新”两个角度评价学生的素质及能力,符合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使学生在思维、人格、智慧三个层面均得到发展。

三、PBL教学法在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中的实施流程

在应用PBL教学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电子商务专业特点,总结归纳高职实践类课程的PBL 教学模式的实施流程,主要包括教学准备、活动探究、成果交流和多元化评价四个环节。

1.教学准备

(1)设计学科交叉问题

问题的设计与选择在整个 PBL 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设计与选取的问题应充分体现电商专业项目特点,具有学科交叉性和创新性,选取的问题要充分考虑以下几个因素:首先,问题的设计与选取要以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为基础,遵循专业学习的基本规律。其次,问题的来源是真实的工作情境,联系实际,面向运用。最后,问题的设计与选定要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学生除专业知识外,还要培养学生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学习资源的准备

PBL教学强调学习的自主性,所以教师在上课前应该提供给学生大量的学习资源,基本的学习资料应包含: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学参考书、课程考核方案等,共享的教学资料应该包含:行业案例、相关电子书、行业动态、行业操作手册、工作标准、试题库等资源,方便学生进行学习和查阅资料。

(3)学习的动员

根据学生意愿和特长,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约 5-6 人)。PBL 教学中,小组讨论是主要的学习形式,与传统教学不同,PBL教学要求学生进行自主性的学习,小组成员要进行充分合作,发挥每位成员的积极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一起发起一个操守协议,保证小组活动的顺利进行

(4)教学环境的准备

根据小组学习的要求,应准备方便学生讨论交流的学习桌,如圆桌、六边形桌子等,突出显示每一个小组的活动形式。为方便学生查阅网络资料,教室还应该配备网络和电脑等基本学习工具。

2.活动探究

学生首先应充分研究教师提出的问题,在教师的指导和小组的讨论下,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方案。这是一个交流、参与、组织与自我管理的过程,应包含识别概念、问题分析、项目规划、项目实施、回顾整理五个步骤,分别描述如下:

(1)识别概念

小组成员首先明确问题中的基本概念,理清概念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防止在后续的实践中出现原则性的偏差。

(2)问题分析

小组成员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对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要求及要达到的目标有清晰的了解。

(3)项目规划

小组成员要对项目有一个明确的实施方案,保证小组的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项目要求,一是要对活动的时间进行规划,整理出一个详细的时间流程安排,确保在项规定时间内按时完成;二是要对活动内容进行计划,识别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以及各类注意事项。

(4)项目实施

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查阅教材、教学参考书、网络资料等,整理出合理的项目理论知识,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探寻问题解决的途径和方法,项目实施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出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过程,小组成员在这个过程中,积极发言、相互协作,共同完成项目工作。

(5)回顾整理

对实施过程的检查和对原计划的修正是活动探究过程中重要环节。通过不断地回顾整理,学生能发现自己在知识和技能上存在的问题,也能够及时发现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地修订自己的实践活动,并能客观评估自己的学习效果。

3.成果交流

各小组在经过分析―规划―实施―回顾整理后,形成每个小组独特的问题答案。各学习小组应该逐一汇报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通过课件、短剧、动画等形式汇报演示,这是一个反思、归纳、汇报、再提高的过程。与此同时,针对汇报的内容和项目作品,各学习小组开展自评和互评,教师针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师生还要对所做的项目研究进行总结与反思[3]。

4.多元化评价

由于PBL教学法中问题的设计是跨学科的,所以在PBL的评价中应该根据电商专业的特点,针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提供一个多元化评价的视角。在课程评价时需考虑“课程”和“创新”两个量规:一个是有关课程的,即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另一个是有关学生作品质量和创新力发展的,双重量规如下表1所示。

与传统教学法相比较,PBL教学法在跨学科问题设计、小组协作学习、成果交流、双重量规的评价方法上符合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的需要,能够提高学生在复杂环境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符合高职培养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的现实需求。

参考文献:

[1]王雪野,王颖聪.PBL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18):89-91.

[2]杜翔云.PBL大学课程的改革与创新[J].高等教育工程研究,2009,(03):29-35.

[3] 殷永帅.PBL教学模式在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类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4.

[4]刘莉,惠晓丽,胡志芬.基于 PBL 理论的工科人才培养途径探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3):104-108.

第5篇

关键词:食品化学课程;开放式理论教学;多元化实践教学

食品化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农产品贮藏与加工等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其他食品专业课程知识点学习、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但是,对于刚刚涉及食品专业的学生而言,食品化学课程的知识点多、理论性强及学科交叉性等特点,使其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高职院校生源素质相对较低,学生学习动力不大,打算进一步深造的学生所占比例较低,其大学学习的最终目的一般为毕业时找到一个较满意的工作岗位。因此,在这些院校中,食品化学课程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吸引力很有限,加之课程内容的理论性较强,许多基础较差的学生很快就会失去学习兴趣。针对这一现象,必须对原有食品化学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建立学生兴趣导向型,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为目的的开放式、多元化食品化学教学模式。

一、多元化食品化学理论教学模式

多元化食品化学教学模式,形式多样但目的只有一个――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以兴趣为导师,去完成相关专业的学习和实践,深刻地体会和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在理论教学方式上一般比较灵活,如课件可以包括电子教案、多媒体、试题库、相关影视资料、图片资料等;在学习时间上并不限于课堂,可以凭借网上交流平台随时交流;在考核方面可以采用试卷考核、论文考核、产品研发考核等多种形式。

互动式教学是把教学过程视为一个动态发展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以达到产生教学共振、提高教学效果和课堂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结构模式;是传统教学法一直提倡和鼓励的教学方法,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上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互动式教学有精选案例式互动、主题探讨式互动、多维思辨式互动和归纳问题式互动等多种方法,教师应根据具体授课内容采用合适的互动方式。

此外,在教学内容上不限于食品化学课程和教材本身,可根据教学需要,结合其他相关专业课程内容,融汇贯通,将各个知识点,相互联结成一个面、一张网、一个系统,以便于学生灵活运用。

二、多元化食品化学实践教学模式

多元化实践教学应以创新性、设计性、自主性、实践性学习为主,注重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设计、自主学习、教师指导的一种学习模式,它使师生共同建立起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一)在基础性实验基础上,结合实验室自身条件,适当引入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内容。在实践教学内容上应不拘一格,不限于现有教材,应灵活调整,及时吸取教师自身的科研成果或最新的研究成果,将其融入食品化学的实践教学。实验内容可随时根据学生学习兴趣,结合当地农产品种植和加工特点进行调整,贴近生产和生活,以体现实践教学目的,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比如,结合食品化学理论教学内容,探索传统食品,如豆制品、乳制品和面点等的加工工艺及其品质特性,并概括出相关理论要点。以切身的参与,体会所学的理论知识,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支持学生自愿组成科研兴趣小组,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利用课余时间从事科学探索。尽管高职高专院校教学以提升学生就业能力、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为直接导向,但是在高职高专院校中也不乏善于思考、积极进取、想继续深造、对科研产生浓厚兴趣的学生,对于这些学生,应给予密切关注和积极鼓励。专业教师应针对这些学生的特点,结合自身的科研课题,进行引导,并创造条件,鼓励他们积极从事科研探索。例如,鼓励学生自愿组成科研小组,在科研条件方面努力提供便利,引导他们从事相关科学探索。

(三)针对高职高专院校特点及学生就业方向,在培养方案制定和课程设置方面,适当压缩教学时间,特别是理论教学时间。以便安排更多的时间用于学生的专业实践,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内容可结合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实施或参与专业教师的科研活动,或去相关企业进行实习等。通过近一年的专业实践实训,可显著提升学生的专业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三、多元化食品化学教学目标

(一)建立开放式多元化的教学空间

多元化、开放式食品化学教学,主要涉及教学和实践两个方面。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不仅包括课堂教学,而且应该结合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构建网上课堂,以便学生在课堂以外随时随地的学习。在多元化的食品化学理论教学中,不仅包括课堂教学的所有课件、教材、往年试卷、试题库等常规电子课件,还应包括与食品相关的所有“热点话题”链接、影视作品链接、食品安全论坛、教学交流、成果展示台等内容。通过多种方式,结合多个平台,提高学生主动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和兴趣,鼓励他们参与到食品化学教学中,为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提高教学水平,也为促进师生交流互动搭建一个平台。

(二)建立开放式实验室

为提高学生的专业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将问题带进实验室,通过科学研究,探索正确的方法。为此,必须对传统的实验室管理规则进行改革、完善,并细化相关管理规则,构建一个开放的食品化学专业实验室。实验室开放,意味着任何经过申请并获得管理部门批准的本专业在校学生,均可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相关科学探索活动。当然,开放实验室的运行涉及管理、经费、安全防护等方面的前期投入,需要学校和所在院系的支持和配合。

四、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的进步,多元化课程模式的构建已是当今高校教学一个发展趋势。在这种开放的多元化教学模式下,考试不再神秘,所有知识点一目了然;学习不再限于课堂,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网上资源学习;师生交流不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学习资源不仅可以毫无保留的对外开放,还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借助广大师生的力量不断充实、丰富和完善,使教与学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第6篇

一、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及意义

所谓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是相对于以单向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提出的,它是一种将多种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融入教学全过程,以学习者学习为中心,以教师教学为主导,以能力培养为轴心,以教学资源为平台,动用所有教学要素,立体化、全方位地融学习与研究为一体,旨在打破传统教学对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学生进行多视角、大容量的信息传输的教学模式。

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对公共管理学科具有如下重要意义。

1.实施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是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要。

我国教育部高教司下发的2007年2号文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强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合理设置学科专业。要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加大专业结构调整力度,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同志也提出:要从教育这个源头抓起,努力建设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生成的教育培养体系。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正是适应全球高等教育变革需要而产生的,它的实施有利于走出单一化、分裂式的传统教学法的模式化误区,实现教学模式由单一维度向多维度转变,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

2.实施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是适应公共管理变革的需要。

随着社会对公共管理人才不断增长和变化的需求,公共管理类学科已演变成以行政管理为重点,经管法文协调发展的多学科性学科。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浪潮的冲击下,社会对公共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对公共管理人才的需求日益多元化,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公共管理的水平决定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运转的效率和社会进步的程度。这无疑给公共管理学科的教学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精神,提高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极大地满足社会对公共管理人才的需求。

3.实施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是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

教育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21世纪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创新能力,而创新教育的实现就需要改进和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新的适应当前形势和需要的教学模式,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就是其中非常重要而有效的一种。[1]它的实施有利于创新科学的课程考核体系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有利于充分体现“个性化教学”,彰显“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实现学生自主性学习、实践性学习、创新性学习、多元化学习,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

二、公共管理学科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理念

1.实施多元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探索实施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教师必须改变教育教学模式,改变以知识为本位、以教授为本位的传统办学观念,改变“老师讲、学生听、黑板写、本子记”的刻板教学模式,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辅助”的教学理念,做到“到位不越位、参谋不代谋、指导不指令”,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一切让学生自主选择、自我负责,一切为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服务,营造自主学习氛围,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建构者。

2.实施多元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必须树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全球化市场化教学理念。

随着科技、经济全球化,教育的国际化成为一种趋势,国外的各种成熟的教育项目和教育观念传入国内,很多大学生有了较多的机会走出国门。这促使我国的教育教学的质量标准逐渐与国际标准接轨,具有一致性和可比性。这就要求公共管理教育面向社会,面向世界,不断进行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从而极大地满足社会对公共管理人才的需求。

3.实施多元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必须树立以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为导向的教学理念。

高校公共管理学科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克服传统的以讲授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种种弊端,设置一套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新机制,从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特征的“教学型”教学转变为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主要特征的“创新型”教学,大大加强学生对公共管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大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公共管理学科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路径

1.教学资源的多元立体化。

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一般分为教学包、教学资源库和专业数据库网站三个层次。

立体化教学以课程为单位,将文字教材与多媒体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而形成的以纸质教材为主核心、以相应的辅助出版物为配套的多功能、多媒体、系列化的优质教学资源和教学

实施方案。

教学资源库是管理教学资源的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它将教学资料以知识点为单位,按科学的存储策略组织起来,以光盘或网络服务器的方式,给使用者提供满足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教学需要的知识单元素材和媒体素材。

专业数据库网站建设,既是数据库建设的发展方向,又是学校网络资源立体化建设的趋势。这就要求学校建立公共管理学科的文献数据库、科技成果库、专利库和学位论文库等。

2.课程内容的多元立体化。

公共管理学科多元立体化教学的课程内容体系包括理论、实践、科研体系。第一,理论体系建设方面,将理论和实务、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突出教学的实务性、针对性、前沿性,形成一套适应社会和公共管理学科人才培养模式要求的课程内容体系。第二,实践课程体系由校内、校外实践构成,通过开放实践的锻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综合能力。第三,科研体系由学术探讨、研究报告及其他各类学术活动组成,在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创新研究和实习、论文阶段开展公共管理学科课题的深入研究。

3.实践教学的多元立体化。

依据公共管理学科实践教学的规律和要求,实践教学平台体系通常包括课程实践平台、专业实习平台和社会实践平台。[2]其中课程实践平台体现为各种专业课程教学的基础性实践学习,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课程理论知识,掌握基本管理技能,教学重点是启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培养应用能力。专业实习平台则贯穿于专业学习过程中各种专业性实践活动,如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专业实习一般需要学校和实习单位保持密切联系,借助实习单位场地完成。社会实践平台,则体现为在学校的内部条件和外部资源相结合的各种综合性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科技文化活动等。

4.教学方法的多元立体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减少空洞的理论说教,而代之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比如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管理游戏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必要时让学生走出课堂参加到社会实践中,从而使公共管理教学纵横结合、有声有色,最终形成多元立体化的教学方法。

5.教学手段的多元立体化。

(1)多媒体教学。在公共管理学科教学过程中,可以合理选择和运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现代教学媒体,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2)学科网站教学。可以通过建设公共管理学科网站,提供多种信息服务和多渠道沟通的平台,方便教师的学术研讨、教学交流,以及师生交流,等等。

(3)公共管理教学软件。公共管理学科教师可以借助公共管理教学软件,让学生开展模拟实战演习,增强对公共管理学科理论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4)公共管理讲座。可以聘请政府部门或公共机构中的高级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不定期来学校做专题讲座,让学生及时获得来自社会前沿的新鲜的大量资讯和公共管理中的实践经验。

6.师资队伍的多元立体化。

一方面,要从制度着手,建立具有“教师资格证书”与“职业技能证书”的教师“双资格证书”准入制度,改变传统的“学术型”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倡导教学科研一体化。另一方面,应选派教师去国外进修,到国内各级党政机关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这样既能提高理论水平,又能锻炼操作能力,保证实践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适应公共管理学科迅速发展的需要。

7.教学考评的多元立体化。

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保证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对公共管理学科的质量评价应该在传统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基础上有所创新突破。可以成立专家组,通过分析调研,结合本校实际,对主要的教学内容进行综合评价,对教学计划、具体内容的设计、实施的具体过程进行论证与督导,在此基础上确定评价要素,并设定量化评定指标,使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形成体系,使该体系对公共管理学科教学质量进行准确合理的综合评价与调控。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 商务英语 实践教学 课程 教学改革

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国际性的商务合作越来越频繁,大量的跨国公司涌入中国,许多国内企业也纷纷进军国际市场,社会对外语人才,尤其是对有商务英语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呈现出趋渐递增态势。主动适应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人才需求,明确学校办学定位和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其业务规格包括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努力办出高职特色,是高职进行专业教学改革的主要依据。学院应从地区经济对生产、建设、服务一线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求出发,立足地区实际,面向生产一线,适应人才需求,服务企业,培养熟悉本行业生产现状、能从事本专业各岗位技术工作的应用型人才。结合我院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及以专业为工具的具有专业背景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复合型“高级蓝领”和“应用型白领”的外语人才的培养目标,具有我院行业背景和专业特色的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迫切需要培养一批具有较强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了解纺织服装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和相关产品的技术标准,掌握国际贸易的知识与技能,能胜任纺织行业单证员、外销员、报关员、涉外文秘、商务接待等岗位的商务人才。

一、根据岗位需求,灵活设置专业

由于商务英语专业的目的性、针对性极强,特别是企业对学生的期望值很高,因此,该专业方向的设置,必须紧紧围绕企事业的实际岗位需求。为了保证专业设置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校企双方针对企事业目前和将来岗位需求及具体岗位工作的技能要求,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与研究。学院与相关教学系部根据已有专业特点,坚持“与经济结构调整相适应,与企事业发展相协调,与岗位需求相一致”的原则,确定了专业开设方向。例如,服贸英语班、旅游英语班都是根据社会需要增设的专业。

二、行业岗位调研,动态开发课程

教学过程中,课程设置直接关系到对学生培养的具体内容,关系到学生未来的能力结构。因此,我们在课程设计中,既不照搬照抄传统的课程计划,也不简单地移植和模仿,而是创造性地开展这项工作。首先了解用人单位的需要,把握培养意向和目标,然后深入用人单位,对其整体和具体的工作岗位进行调查研究,进行职业岗位和样板人才分析,由此归纳出培养对象所应具备的道德、知识、技能、综合能力等各种职业素质;再征求用人单位意见,根据现代社会和产业发展的趋势,把企业理念、企业文化、企业管理以及有关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加以选择和提炼,据此确定以职业资格为导向的“双证融合”的课程结构方案。将语言、商务、纺织服装三种不同专业的课程内容有机融通;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商务知识与商务技能有机融通;将学校考核和社会考证有机融通。这种课程更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前瞻性,更具有企业个性和职业特色。课程开发须始终处于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之中,课程计划的内容不断地被修订和改善。

图1 双证融通结构图

三、能力培养为核心,突出实践性课程设置

实践课程设置以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坚持一条主线、一个重点。作为应用英语专业人才,以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为主线,使之贯穿于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作为应用型商务人才,以商务操作技能的培养为重点。实践教学把商务技能训练放在突出地位,以英语为实践课程的教学语言和目标语言,进行商务技能的训练,从而融合语言训练和商务操作能力的培养。实践课程的设置特别注重课程之间的衔接、知识与技能的巩固和拓展,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首先,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还希望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其次,专业教学要求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开展广泛的学生学术和实践活动,一方面旨在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学术潜力,另一方面,学生得以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付诸实践,加以深化和提高,并在这个过程中发挥所长、学以致用。特别是应用性较强的专业,教学实习是专业教学的要求,也是专业教学的补充。第三,为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和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学生除了参加教学指定的社会实践外,还千方百计的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岗位一而再、再而三地参加实习。因此有必要增加一系列具有专业特色、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实践教学内容, 如知识模块实训、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生涯设计、心理素质训练、社会实践、公益劳动等。不仅有益于学生特长的发挥,而且有助于每个学生的责任感和协作精神的形成。

四、市场导向型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实施方案与成效

1.坚持工学结合的双元化课程建设

按照专业培养目标和国家职业标准调整教学计划,“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标准为尺度”构建课程体系,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和职业分析、专业剖析,确定具体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职业素质要求,对教学课程体系进行合理的重组与整合,,进一步完善“双元”之路的课程建设。通过本课程教学及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学生有能力参加英国剑桥委员会、国家海关总署、国家质检总局、商务部外经贸企业协会举办的剑桥商务英语、报关员、报检员、国际商务单证员等外贸执(职)业资格考试,取得外贸行业的上岗证书;这种课程设置模式将课程与考证、教学与就业有效地融合,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求知”、“求技”、“求职”的需求,实现了“一教多证”的多元化课程目标。

图2 工学结合的双元化课程建设结构图

2.优化培养职业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应是围绕企业实际岗位群所需的综合职业能力而展开,包括实践能力、职业素质、创业能力等几个方面。结合职业能力分析,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基本知识、能力和素质构成是:语言应用技能+商务知识和商务操作技能+综合技能,尤其重要的是商务英语的沟通能力和商务操作技能。所以实用型实践体系为:专业综合能力(定岗实习、毕业实习)+专业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模拟英语商务谈判、模拟进出口贸易、外贸综合模拟、涉外礼仪训练、英语课外活动、暑期社会实践)+英语交际能力和商务操作技能(商务视听说训练、商务口语训练、商务阅读训练、商务翻译训练、商务综合技能训练;国际贸易操练、商务函电操练、单证操练、跟单操练、涉外合同操练) 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把学和做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工作,独立自主地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关键能力培养形成良性循环,使学生面对未来工作有信心、上岗有特色、转岗有可能、晋升有潜力,创业有希望。

3.实施与企业“无缝接轨”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方式

全方位、多样化地开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形式,形成产学合作、工学结合的双边多赢的教育环境。利用区位和行业优势,建立“校企合作联盟”,推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

图3 “校企合作联盟”模式

4.推广应用能力本位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按照职业教育特点和认知规律,围绕教学任务或单元,来进行课程的整体和单元设计,以教学项目的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不断吸纳、引入现代新技术、新工艺,把明天的技术教给今天的学生,实现师生的良性互动。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面向应用需要,采用多种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强化实践训练,培养创造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目前已探索出一系列特色鲜明的教学方法,采用互动、启发、引导、自主学习和工作小组的学习方式等方式,实施“案例引入、项目综合”教学法,“引探式”教学法,“问题牵引”教学法, “多维多层次”教学法;适合操作性的 “教、学、做”三明治教学法,“项目递进驱动”教学法,“双层循环”教学法和“应用项目开发驱动”教学法等。并充分协调校企双方的教学资源,从经济、方便等角度来考虑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大量采用“实例”和“真实环境”方式培训,如顶岗实习、现场参观、学习考察、案例研究、实物演示、模拟实训等,学生动手、动脑相结合,专业能力培养和素质培养相结合,独立思考、独立探索能力培养同集体协作、共同交流能力培养相结合,确保了实践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5.构建与就业挂钩的立体多元化评价体系

依据后现代主义教学理念,在评价方法上,围绕“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下工夫,不再单凭一纸试卷,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主要以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评定成绩。借鉴国外多元整合的综合职业能力评价标准,尽可能地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如技能测试、模拟测试、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课堂观察等,突出职业资格标准的导向作用,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职业标准相匹配的职业技能考核制度,使考试内容与职业技能鉴定内容相衔接。同时改变原有的仅以理论性为主的毕业设计方案,一方面从企业引进实际课题,如与企业合作的项目策划;另一方面,导师与学生的毕业论文的双向选题,这样既有理论性又有实战性的双向式毕业设计教学。为毕业生今后有研究型和应用型两个方向发展做好选择准备,既符合了学生的愿望,又符合了市场的需求。让学生参与动起来,让学生感到能学会,让学生今后用的上,让学生有成功喜悦!充分发挥了学生潜能,张扬了个性,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五、结束语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必须本着“以我国教育十年发展纲要为依据,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教育观念的转变为突破口,构建以专业知识为依托,以素质教育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高等技术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模式”这一指导思想,充分体现“培养目标的职业性、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教学方法的实践性和社会适应性”的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即“面向一线、立足岗位、产学结合、注重素质、突出应用、强化实践、培养能力”。二十一世纪是实现专科英语教学根本转型的时期,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预见未来的教学发展趋势。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的目标不仅要求毕业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且还要有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使其尽快融入工作环境,缩减学校与社会之间衔接的时间,因此,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的实施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程,需要我们在具体的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和推陈出新。

参考文献:

[1]徐鲁亚:商务英语的学科定位与实践教学.民族教育研究,2005.6

[2]梁志华: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建设与改革的探讨.职业教育与研究,2007.4

[3]马庆发:重构职业教育课程――基于哲学的思考.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

[4]金双秋:高职高专文科类专业实训教学改革思考.职教论坛,2004.1

第8篇

关键词:操作系统;教学改革;多元化方法;多元化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4-2117(2015)10-0093-03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中最大的系统软件,管理着计算机系统中的所有硬件和软件,内容庞杂,涉及面广。“操作系统”课程主要介绍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技术,涉及计算机硬件、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和计算方法等领域和内容。该课程同时是计算机及相关学科的核心课程,亦是考研的专业课之一,其重要性毋庸置疑。

“操作系统”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较强,内容抽象,课堂上所讲的原理和实际中使用的操作系统并不一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往往不高。课程实施中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课堂讲授为主,内容比较陈旧,实验学时偏少。上述情况明显影响了以往课程实施的效果和质量。基于上述问题,笔者在“操作系统”课程教学中从分析教学现状入手,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践教学以及评价方式等对课程教学进行探索和改进,以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以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理论性强,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由于操作系统原理的自身特点,课程教学中概念抽象,应用性不强。学习效果不像高级语言或应用软件学习那样立竿见影,部分学生感觉学习操作系统没有实际用处。学生学完课程只是掌握了操作系统的一些概念和原理,这些原理没有和现实使用的操作系统联系起来。

2.课程内容陈旧,教学手段单一

“操作系统”课程以介绍操作系统原理为主,内容远落后于该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教材内容也没有与时俱进。虽然近年来也出版了不少操作系统教材,但是大部分仍然侧重理论讲解和知识点描述,忽视与实际操作系统的结合。理论与实践明显脱节。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普及,每节课的信息量增多了,但是教学过程仍然是以教师为主,教师以填鸭的方式灌输理论知识,教学过程中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和讨论。课堂气氛沉闷,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3.实践环节薄弱,学业评价方式单一

“操作系统”课程理论性较强,实践课时自然成为“操作系统”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以往的课程实施中,实践课时明显偏少。对于学生而言,往往Linux系统刚刚熟悉不久,实践课也就接近了尾声,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另外,以往的课程评价方式较为单一,期末成绩占很大的比重,部分学生平时不努力,考前搞突击,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法与措施

1.优化教学内容

鉴于有限的课时,在课程实施中适当删减教材中的内容,增加主要内容和重点内容的实例分析,如目前流行的操作系统相对应的功能是如何实现的。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的管理者,要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去理解操作系统。要紧跟操作系统发展趋势,与时俱进地介绍与操作系统相关的新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可以借助课件制作的软件,将一些算法和流程以动画的形式呈现,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相关知识点。

2.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将类比教学、启发教学、情境教学等教法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以有效提升课程教学效果。

①类比教学法。将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引入到教学过程中进行类比分析,使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有趣。比如,在讲解进程和线程区别时,将进程和线程比作上战场的士兵,以帮助学生理解。相当于进程的士兵携带了很多物品,所以他拥有的资源多、负担重;相当于线程的士兵只携带了必要的防护工具和武器,轻装上阵,所以线程负担小,切换速度快。

②情境教学法。在课程教学中,结合内容创设特定的情境,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如在讲解和尚打水问题时,请一部分学生将自己想象成是小和尚,另外一部分学生将自己想象成是老和尚,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应该按顺序做哪些动作。通过这样的情境思维体验,学生对于PV原语及对应的程序就不难理解了。

③启发式教学法。在课程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知识点分解设计成一系列问题,引导启发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寻求答案。例如,在讲解文件管理时,首先提出问题:我们在计算机中找到某一文件的图标,双击该图标后,操作系统做了哪些事情?我们的文件存放在什么设备上,操作系统是如何找到它的,设备驱动器做了哪些事情?如此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去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出并完成教学内容。

3.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

①分组协作学习。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可以在教师给定的范围内选题,3~4人一组,利用网络资源和各种参考资料开展自主学习。根据设计,要求学生将学习成果提炼成PPT,教师随机从每组中选择一名学生上讲台演示和分享小组的学习成果,同时由十名评委同学打分,计算平均得分并赋予小组每个成员。教师则做好记录,并对每组学生的汇报进行点评。经过实践证明,这种分组协作学习的方式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课堂气氛活跃,效果良好。

②读书报告――扩展学生视野。组织引导学生追踪操作系统最新发展动向。在教师给定关键词和选题范围内,学生自拟读书报告题目,然后通过查阅参考书和科技文献撰写读书报告,并要求一个学期提交两份读书报告。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和资料,可以提高学生相关知识点的阅读量,并有效扩展专业视野。

③随堂测试重要知识点。重要的知识点在讲解完毕后,布置题目给学生做测试。通过测试情况,了解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④改革完善实践教学。在实践课程教学中,采用VMware虚拟化软件作为新平台模式,将多个操作系统集于一身,给学生提供一个灵活的操作平台,方便学生了解和使用各种系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Linux是开源的操作系统,在Linux系统下做操作系统实验更加直观,更利于学生的理解。例如,笔者在实验教学中,根据本校学生的情况自编实践课程指导书(基于Linux环境),内容涵盖进程的创建和撤销、进程同步和互斥、进程的通信、存储管理、设备管理和文件管理。由于实践课学时少,部分学生此前从未接触过Linux操作系统,课程初期就布置一些Linux操作系统的安装及基础知识的学习任务,以便实验正式开始时,学生可以尽快上手。实验辅导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进行,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讨论。具体实践中,将实验分为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三种,每次实验需要提交实验报告和实验代码。

⑤采用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在“操作系统”课程中,采用过程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克服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的终结性评价体系的弊端。课程的总评成绩由以下四部分加权组成:平时成绩25%(包括作业成绩、读书报告成绩、随堂测成绩)、实验成绩25%(包括实验报告、实验代码)、讨论课成绩10%、期末成绩40%。首次上课时,即向学生公布本课程成绩评价方式和标准,让学生有心理准备和努力的方向。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可以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程的教与学的过程中,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认真程度和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等。基于上述的教学评价设计,笔者将其运用到自己的课程教学中,经过三个学期的实践探索,切实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结束语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笔者结合多年来“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经验,从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践教学以及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等角度,探讨和实践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使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和评价中,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操作系统”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提高操作系统课程教学质量,我们将继续探索和努力实践。

参考文献:

[1]符琦,李润求,黄力.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探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2):58-60.

[2]赵俊生,寿永熙,马志强,秦俊平.“操作系统”课程改革与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65-167.

[3]李艳,王金环.操作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探索,2013(22):164-165.

[4]左万历,赵东范,闫昭.操作系统课程的多角度教学模式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1(12):103-106.

[5]童幸生,刘义.地方高校教师教学评价多元化探索[J].教育探索,2011(7):89-90.

第9篇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发展的速度加快,世界经济一体化逐步加强了世界分工。我国经济的发展与转变离不开教育事业的发展,从小学教育到大学教育都离不开创新型教学的发展理念,小学语文的教学主题已经随着我国经济战略结构的转型发生着细微的变化,作者在文中主要研究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型与多元化为主,探索小学语文教学的多种发展渠道的拓展,强调小学语文教学的多元化创新为学生带来的益处。在文中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未来的多元化发展方向,为以后的研究做出了理论铺垫。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多元化

一、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的概述

在我国新时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国家非常注重教育的发展,尤其是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加强学生学习理念与增强小学生学习动力的基础。在我国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语文作为重点课程与必修课程都被放在学习知识重要的位置上,在我国的基础教学中语文课程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它可以帮助小学生理解我国博大精深的国学文化、理解我国风土人情、学习中国汉字、学习不同词汇之间的不同意义、理解我国语言特点,小学语文学习也可以为未来的学习做出铺垫,建立理论知识的基本框架。语文作为我国理论知识学科中的基础学科,是学习汉语知识的基础课程,为了打好基础,小学生必须用心学习语文知识,但是语文知识字数太多,文章枯燥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情绪,小学生大多追逐比较新鲜和有趣的学习方式,对创新性的多媒体与动态教学更感兴趣,喜欢将书本生硬的知识变化为灵活与有趣的知识体系。小学语文的内容包含很多方面,比如丰富的课文、名人传记、小动物的描述笔记、书信、说明文、议论文、散文,这些文章都可以体现出作者在其生活年代中的一些生活体验与当时年代中的一些生活趣味,甚至是可以表达出一些情景生活的乐趣,但是如果没有大屏幕与多媒体信息化软件的动画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深化改革课堂管理方式,积极探寻有效地创新教学途径,培养教师与学生双方面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提高教学的趣味,实现高质量教学的可能性,保证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化发展。

二、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一) 课堂教学气氛死板,教学手段单一

现阶段的教学发展理念过于陈旧,仍然是传统式的教学理念占上风,教师比较喜欢强调“一言堂”与教学“灌输式”的发展理念,不强调对于教学开放式管理与参与式管理的教学创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课堂教学气氛死板,教学过程中教学过程比较单一,教学理念和方式过于单一,小学学生思想和意识正处于发育阶段,对于所学习知识只是停留在书本过程比较难以理解,仅凭几幅图片和几个片段,还不能完全理解课文中所指的意义。在教师教学过程中正是因为教师没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没有让学生主动与教师进行交流与沟通,缺乏学习的可持续性和创新性动力,没有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机会实现自我的思想与意识的交流与沟通,失去了教学的真实目的。

(二) 对平时作业的处理方式单一,不能引起学生主动性

教师在平时小学语文的教学与管理中对待学生的平时作业都不能完全的展开一种认识或者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级别并没有整体性和系统性的概念,对于学生学习的知识的审查教师只是停留在一个层次,让学生不能对自我的成绩有所清楚的认识和理解,这导致了学生一种怪异的认识: “学生认为自我学习的努力付出与其他人的不努力付出所得到的成绩大同小异,自我付出等于徒劳无功,又何必付出呢?”这种观念的根深蒂固,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降低了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可持续性的动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缺乏主动性的探索新方式与新理念,在教学中只是选择陈旧的教学方式去管理学生和增强学生的学习进度,但是造成了学生的被动情绪增强,使小学语文课堂的互动式管理产生了一定的问题。

三、新时期解决小学语文教学存在问题的多元化发展方向

(一)采用多媒体渲染气氛,与学生心灵相通

跟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方式相比,多媒体的教学方式更加注重对于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运用多媒体系统教学可以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可以提高直观的教学意义,可以让学生直接认识到课文或者文章中的身临其境的感觉。多媒体教学法是一种愉快教学法,这种愉快教学法可以提高语文教学的实用新型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知识的创新性,改善以往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置身于一种愉快的易于接受的学习气氛中。只有在愉快的环境中学生才会更自觉、更主动地参与学习。多媒体教学法渗透着一种对学生的信息交流与情感接触的教育方式,课堂教学管理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学质量,更好地发挥了教师主导下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加了师生情感交流的机会,而形象、直观的多媒体为学生创造了表现自己的机会,加上教师激励性的评价更能引起师生情感上的共鸣。

(二)详细分析学生平时作业,加强学习积极性

提高小学生语文素质必须是要建立在一定的知识基础之上的,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所以,在对学生平时的作业的评价中,教师要认真仔细的进行批改、记录,这也是教师对学生实际水平进行了解的最直接的资料。在批改作业时,教师可以采用等级记录的方法,按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和数量分为优、良、中、差几个等级,差就是不及格。教师要在以前的基础上加强对平时作业的详细分类和分层,详解学生学习的各种能力和知识的积累程度,尤其是个人对学习知识的理解与看法,要强调小学生语文的内容特色的分类,比如识字、写字、拼音、阅读、写作等方面的内容。教师在评审完学生的作业后还可以举办一个评比比赛,让班级内部的同学和其他班级的老师来到班级的比赛现场进行判定与分析学生对所学习知识的理解能力停留在什么级别,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知识的重要性。教师要不断查阅学生的知识体系和框架,研究学生个人能力的前进,建立电脑中的数据库,再过一段时间后开始对比学生的综合素质,对比哪些学生有能力的提升,哪些学生有下降,并分析原因是什么,造成了什么影响,从这些资料中肯定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不足的学生给予一定的改正和创新。

(三)应用方式拓展,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多样化的游戏教学与参与式教学,开展竞赛、小组讨论、四维空间等等活动。注重小学生创新能力的拓展,采取多种教学方式的结合,开展创新式管理,素质教育的本质是对学生全面发展潜能的培养。但是学生的潜能并不是在短期内就能被激发或提高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非常重要的。增强小学生语文课堂管理的实用性,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提高教学的互动性,开展教学管理的个人教学创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