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29 19:29:27
导语:在计算机管理专业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计算机业务档案实行计算机管理的必要性
教师业务档案,是学校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取得具有价值的材料。它真实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自身的素养,以及教学管理部门和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水平的评估、评价等。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对每位教师教学水平、教研成果、评审考核业绩越来越严格,评估项目越来越细致。导致档案的收集、整理等归档工作越来越重要、越繁琐。为使教师业务档案管理更有效率,不可再用以往只有纸质的工作方式,而应采用结合纸质档案和计算机管理的教师业务档案系统软件。以手工为主的档案管理不仅消耗人力、物力,而且查找率低。实行计算机管理,大大地提高档案加工、存贮、传递的速度和质量,对于检索更为方便、快捷,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档案的查找率。如,一旦上级部门要提取符合某一条件的所有教师的信息,我们可以通过教师业务档案系统,非常方便地查询出符合相关条件的教师资料,使得工作效率提高很多,而且不易出错。只有用先进的计算机科学管理思想,用现代技术装备档案工作,才能使学校教师档案管理适应现在的社会需求。
二、教师业务档案的基本内容
教师业务档案是教师教学水平的真实记录,是衡量教师能力的重要依据。档案的内容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查,并留复印件做为纸质文档。结合我校开发的教师业务档案系统,谈谈教师业务档案的基本内容。
1.基本信息
真实地反映教师最基本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民族、籍贯、政治面貌、工作时间、简历、毕业院校、所学专业、最高学历、最高学位、学术专长、职称、职称评定时间、学历、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教师资格证书、年度考核、家庭成员等内容。从基本信息中可以看出一名教师的从教历程,充分了解教师最根本的信息,让使用者一目了然。
2.教学情况
每学期所带班级期中期末考试成绩情况、学生的评价、学期评价。更为细致地反映教师教学成绩及态度。
3.培训情况
教师是终身学习制的,因此继续教育是教师学习的主要途径,是教师业务水平的参考资料。
4.教学论文
凡是在报刊、杂志上发表,参加各种论文竞赛获奖的都应归档。它们是衡量教师教研非常有份量的见证。
5.科研成果
除论文外的科研,如,课题研究、获奖作品等,经有关部门认可后,也都应入档。它们是教师科研最有份量的凭证。
6.奖励与荣誉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社会活动中所获得的奖励及荣誉,是对教师在教学过程和社会活动中的肯定,得到大家的认可。
7.教学检查情况
不定时地对教师的教案、听课本、作业批改的检查。可以有效地反应教师的工作态度,更好地促使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8.评优课情况
公开课是教师每学期都要开展的活动,它是评价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教法及经验的重要措施,具有观摩和参考作用,因此公开课的情况应系统的收集。
三、教师业务档案的价值
1.教师业务档案为教师职称评审提供了有用的资料
教师的职称评审是一种专业技术评审制度,是对教师在一段时间内所取得成绩及表现的总体评价。教师所取得的以上内容的成绩及表现,都会由专人来记录到教师业务档案系统,电脑资料可以及时、快速得到更新。它真实地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情况、培训情况、教学论文、科研成果、奖励与荣誉、教学检查情况及评优课情况等相关信息。因为每次职称评审的名额有限,我校每年教师申报职称之时,都会先通过学校内部的评审,而教师业务档案可为之提供至关重要的相关资料,作为他们业绩的凭证,客观反映教师的相关情况。由此可见,教师业务档案是很重要的,是一个教师业绩体现的基础,也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
2.教师业务档案是学校学术水平的体现,同时为学校教科研提供必要的资料
教师业务档案中客观记录了在职及退休教师所取得的教科研成果情况,是学校学术水平的总体体现,不仅为学校积累和保存了历史文化财富,也是学校软实力的象征。通过教师业务档案系统软件,可以快速反映出学校整体的软实力。学校教师业务档案系统是网络版的,故而只要有网络,可以随地随用。每次上级部门来检查,学校必将教师业务档案系统呈现出来,这样可以非常方便,非常快速地体现出学校的学术水平,以及统计相关的资料,如,统计获得省级以上奖励的教师情况等。
3.教师业务档案提高了教师的积极性及教师之间的竞争意识
教师业务档案系统可以全面地反映学校教师所取得的各类成绩及教科研情况,而教师们都可以通过上网,来查询和统计自己和别人所取的成绩。可以清晰地看到自身一路发展的历程,从中提取经验,促使自己更加进步。一旦落后于别人,无形之中产生了一种压力,这样才会不断地去提升自己,充实自身的实力。特别是这个激烈的竞争时代,教师实行了聘任制,如果落后就会被淘汰。而教师业务档案系统,就像一块明镜,时刻提醒自己,衡量着自己的能力和成绩。
四、结束语
教师业务档案是学校档案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学校软实力的有力表现,是学校一笔重要的财富,也是教师本身的财富。对于现在的信息时代,把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教师业务档案中,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一种趋势。通过信息技术,形成教师业务档案系统,可以将教师业务档案最有效率地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网络环境;信息安全;防护;措施
一、目前计算机信息存在的安全问题
(一)网络病毒入侵。网络病毒指的是有不良企图的人编写的一段攻击性程序,一旦植入到计算机网络,会对其安全性带来很大的冲击。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网络病毒也在不断更新,像爬行者Creeper、MyDoom、熊猫烧香等,不同的病毒会给计算机网络带来不同的危害,有的出现乱码,有的直接打不开,甚至有的会让计算机直接瘫痪[1]。(二)网络管理不当。在网络环境下由网络管理引起的安全隐患主要是因为管理者安全意识薄弱,在日常维护中没有做到位,另外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遇见安全问题时不会处理,甚至根本察觉不到已经出现的安全隐患,就会导致安全问题不断涌现,在网络中任意滋生,不但容易泄露信息,还会降低计算机网络的稳定性。(三)网络系统本身存在缺陷。当下计算机网络系统还没有实现全面成熟,在某些方面还存在很多细小的漏洞和Bug,比如IntelPentium芯片中存在逻辑错误、Windows基本上都使用root账户、Linux中的软件大都是开源的等,因为自身存在的漏洞无法规避安全风险。但是此类安全问题比较容易解决,如果是外来软件在安装时自带的病毒就会给计算机网络带来很大的问题,不利于信息保密,甚至可能会直接将用户信息暴露出来。
二、网络环境下计算机信息安全防护措施
(一)提升病毒控制技术。病毒入侵是一个很大的网络安全威胁。当下病毒种类越来越多,像木马病毒、而系统病毒、蠕虫病毒、脚本病毒、捆绑病毒等,而且植入方式也层次不穷,浏览网页、下载文件、安装程序等都可能导致移动设备在无意间中病毒[2]。为此,必须提升防病毒技术,阻止病毒的植入。相关技术人员可以按照病毒入侵的种类和机理,分为预防、检测和消除三种病毒,并且在各个环节实施针对性的病毒控制技术。比如在预防环节实施动静态防病毒技术,像主动预防技术;在病毒检测环节实施启发式查毒技术,再加上云计算技术的支撑,全方位地控制病毒入侵,使计算机信息安全防护更进一步。(二)引入先进的防火墙技术。在网络环境下提高安全性首先想到的是防火墙技术的应用,防火墙是维护网络安全的第一道屏障,能够阻止黑客的入侵。为此,计算机管理人员要从市场中引入先进的防火墙技术,干扰邪恶软件的运行,从而保障计算机网络运行的安全性,保护用户的信息。比如可以利用云计算技术构建虚拟云防火墙,过滤和管理流入或流出互联网、虚拟网络的数据流量,提供高级访问策略、过滤和连接管理,提升防火墙技术。因为传统的防火墙技术只能应对低级的攻击,有专业性的攻击仍然会威胁网络安全,而云计算技术可以对非法访问行为进行甄别。(三)加强计算机信息安全防护机制。网络信息安全除了增强防火墙和病毒控制技术支持外,还需要管理人员加强计算机信息安全防护机制,提高防护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首先需要计算机网络管理人员能够紧跟时展的步伐吸收创新理念,增强信息安全专业知识,能够将理论应用到实践,设计安全防护的规章制度,提供条例保障。其次重视密码技术的应用,传送信息时利用加密技术进行加密,对方获取到信息后再根据密钥配对进行解密,恢复加密信息。这样在传输过程中能够抵御恶意程序的破坏和篡改,能够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科学日渐成熟,其强大的功能已为人们深刻认识,它已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档案信息进行网络化管理,具有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还可实现共享查询。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的效率。虽然我国建设单位档案管理起步晚,经验不足,管理水平也不高,但建设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的条件已经成熟。
一、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的网络化条件已经具备
1.网络硬件的发展。9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筑建起中国互联网、中国教育科研网、中国科技网和中国金桥网并均与国际互联网接轨。就全国建设单位来看,90年已有许多单位开始使用计算机制图,到2000年以后许多单位已普遍使用计算机,并纷纷着手建设局域网。我国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计算机网络建设的迅速崛起,为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
2.建设单位档案管理自动化建设初见成效。目前已开发出数千个自动化专用软件。许多档案馆(室)均采用比较成熟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已基本实现了收集、整理、编目、检索、利用等主要服务功能的自动化管理。自动化建设大大改善了档案馆(室)的服务手段,提高了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促进了各项标准的制定和完善。尤其可喜的是,计算机应用正在改变着档案人员的观念,锻炼和培养出了一批计算机系统开发、维护和应用人才。数据库建设也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所有这些为档案馆网络化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强有力的技术保证。
二、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由于历史的原因,建设单位档案馆(室)自动化建设走的是一条各自为政、自给自足的发展道路。各个档案馆(室)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条件选择硬件设备,机型五花八门,水平参差不齐。目前研制出的不少档案馆系统应用软件,都没有遵循国际标准,功能单一、标准化水平低,数据不完整,致使大多数档案馆无主题标引,共享性差。而国家至今没有统一的发展规划和标准,各馆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盲目性。所以标准化水平低。
2.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建设单位档案馆大都建成了规模大小不等的档案数据库。由于各个档案馆各自为政,在建库过程中,数据库大多自建自用,建成的数据库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低,类型单一,而且大多处于低水平重复建设,数据无规范化控制,商业服务水平差。大多数据库仅仅供本单位使用,严重地影响了数据库的利用率。所以数据库建设滞后。
3.在档案馆现代化建设中,人是最关键的因素,网络化的实现和管理都离不开人,各种技术以及软硬件都必须通过档案人员才能发挥作用。档案馆网络化建设,对档案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精通传统的档案业务,而且必须掌握自动化网络化技术,成为信息和知识的导航员。目前建设单位档案队伍整体素质仍普遍较低,不适应高速发展的计算机工作环境,馆(室)内严重缺乏既懂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又精通档案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不适应档案网络化建设和建设单位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所以,人员整体素质需要提高。
三、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建设的构想
1.建立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 建议由建设部牵头组织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从行政和技术两个方面统一指导和规划建设单位档案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制定一系列有实际约束力的规范和标准,特别应该制定出网络化发展各阶段的规划,既有近期又有远期的目标,以对全国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工作进行实质性领导,统一思想,协调行动,开发高质量的应用软件,集中人力和资金建设大型文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以及多媒体数据库,破除那种传统的自成一统、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
2.加强标准化建设。标准化是自动化网络化的前提。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应召集有关专家,共同酝酿制订档案的有关业务工作、技术方法以及设备等方面的统一原则和规范,并根据国际、国内标准及行业发展趋势,制定出网络化过程中各高校共同遵守的各项标准,如网络通讯及数据库方面的标准、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系统的标准等,这样可以在向资源共享过渡时少走弯路,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各建设单位在协调组织的领导下,选用统一的高质量应用软件,建立标准化的数据库。
一、档案信息电子化的现状
1档案软件没有信息管理功能,缺乏通用性。档案部门使用的计算机型号不一,规格各异,各自开发的软件不能互用,并且没有一个既适用于文件检索又可用于档案信息管理的计算机管理软件系统,由于不能互调,就不能利用电脑完成信息管理工作,不能快捷地出版信息编辑成果,这制约了档案信息电子化的进程。
2在我国至今还没有建立一个达到数据交换的机读目录档案系统,档案信息系统和网络建设形式各行其是,层次不一,规范性、开发性、服务性、共享性较差,不能适应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要求。
3标准化、规范化工作有待提高。档案信息管理电子化的前提是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但由于历史原因,馆室 藏档案业务基础差,案卷质量不高,特别是各类档案的著录细则相容性不强,系统软件移植性差;档案自动化工作尚无统一标准,仅着眼于某一个馆或某个专业系统,无法全面实施、推广统一标准,这也制约了档案信息工作电子化。
4档案的技术标准、组织工作程序标准未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特点和发展考虑,越来越多的归档“文件资料”是磁盘、光盘,现行的档案整理、分类方法、著录标准及有关规定已不能完全适应。
5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实现档案信息电子化,首先要有现代化的人,管理人员要有较高的知识层次和先进技术水平,不能仅仅满足于一般的计算机操作。从目前看,许多档案部门缺乏现代高技术人才,其中档案、信息处理复合型人才就更奇缺,大部分档案人员现代技术水平偏低,甚至有现代文盲现象。尽管引进了现代化设备,仍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就谈不上档案信息电子化了。
二、档案信息电子化的发展趋势
办公自动化、无纸化等事物的出现,使档案的生成方式发生很大变化,诸如文件的起草、签发、催办、归档等运作过程在计算机和通讯线路中进行,这样档案的前身必须以机读文件为主要形态,那么档案也自然以机读形式存在,这些档案的利用方式与纸质载体档案的利用方式有很大差异。这种变化预示着档案工作者将面对更多的机读形式以磁盘为载体的档案。广大信息检索者关心的是信息的内容,这些信息可能来自不同的机读形式的档案中,把这些档案信息综合系统地提供出来是档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不失时机地提供有价值的档案信息,必须有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使得机读形式的档案信息具有系统性、真实性、有价值性,用户才能获得更为完善的服务。由此看来,档案信息电子化是档案利用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档案信息电子化的益处
所谓档案信息电子化,就是以馆室 藏档案资料纸质或机读形式的 为主要物质对象,用微机对档案文献进行收集、筛选和不同层次的加工,使之转化成为微机软件形式的二次文献信息供人们利用的过程。其益处有:
1可充分利用和发挥现有微机的潜能,提高利用率。目前,大多数基层档案馆室 对计算机的应用单一,开发功能简单,有的仅仅用于档案著录或文件打字贮存,利用的低效率造成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极大浪费,使现代化设备不能尽其用。
2缩短二次文献信息的加工时间,提高档案信息的时效性。手工信息加工工作模式是:选题—选材—编辑—出版,这条“慢工出细活”的工作方式,即从文件资料形成到开发“二次文献信息”时间长,造成信息失效,严重影响了档案信息的应用价值。档案信息电子化,编者可直接利用机读形式的档案,利用电脑的功能完成信息加工工作程序,快捷地出版二次文献。
3档案信息电子化,可一次投入,多次产出,可改变信息加工工作受经费限制的局面。手工编研信息成果出版需要较多的经费,但目前乃至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企望国家给档案部门拨较多的经费进行信息编辑是不现实的,依靠自身解决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解决不好,档案工作者的辛勤劳动成果只能“待字闺中”。
4档案信息电子化,信息成果可多份拷贝,将拷贝成果送到领导及各个部门,就扩大了社会影响,拓宽了服务范围,档案部门的地位自然也就得到了提高。
关键词:电力企业,电子文书,档案管理系统,架构研究
文书档案管理作为电力企业MIS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起着很关键的作用。随着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启用,电子文件日益成为企业文件的主导形式,这就对档案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如何利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收集、积累、整理、形成档案,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更好的为企业服务。为此,就需要一套文件、档案一体化的计算机管理系统。文件、档案一体化的计算机管理系统是指将文件处理和档案管理两个管理系统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的管理系统。目前电力企业的文书档案管理电子化已经得到一定的发展,但管理上还不够规范。为此,需要在进一步实现文书档案管理电子化的同时,加强管理的规范化工作。
1.电子文书档案与纸制档案的关系
在目前电子文书档案还不具备法律效力的时候,必须保证电子文书档案管理与纸制档案管理的有机结合。在通过纸制档案管理,保证法律效力的同时,通过电子文书档案管理,实现管理的电子化和自动化,方便查询和借阅。
2.实现文书档案管理电子化规范化的好处
1)可以轻松的实现对档案目录信息的管理。。与文件处理系统连接后,档案目录信息可由计算自动生成,只需要管理人员进行少量的调整工作,最大化的降低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量。
2)可以实现档案全文存储与检索。在档案管理系统中存有文件的全文,不仅能实现档案目录检索,还能实现档案的全文检索,这就为档案的利用提供了强而有力的基础。另外在档案全文存储的基础上,还可以实现档案的网上远距离传递。
3)可以实现多媒体档案信息的集中统一管理。多样化的档案信息,需要集中统一的管理。使用计算机管理档案,不仅可对目录、全文信息进行管理,而且还可以做到文字、图形、静态图像、动态影象、声音等多种形态的档案信息集中统一管理。
4)可以实现档案业务的计算机辅助管理。档案业务工作,是指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工作内容。可以利用计算机辅助管理档案的收集、整理、档案著录标引、档案销毁前的价值鉴定等,还可以利用计算机收集和掌握档案业务工作的管理信息及动态变化情况,并进行具体分析,对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和增强预测能力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利用计算机对档案基本情况的统计和档案借阅归还的管理,可以随时掌握档案机构、人员知识结构、馆藏、借阅、归还、设备、经费等基本情况及变化情况。
综上所述,实现档案管理电子化规范化,可以提高档案业务工作的效率、降低档案管理者的劳动强度,降低管理成本。实现档案管理的电子化,通过网络就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档案检索、借阅,亦可进行档案业务管理工作。实现电子借阅不仅可以提高效率,还能减少档案丢失、泄密的危险。
3.实施原则
系统实现过程应遵循以下技术原则:
3.1 开放性
基于业界开放式标准,并为未来的业务发展奠定基础。
3.2规范性
系统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行业标准(DAT/22-2000)《归档文件整理规则》和《档案管理软件功能要求暂行规定》及集团公司制定的档案管理办法。
3.3灵活性与可扩展性
方便扩展设备容量和提升设备性能,具备支持业务处理的灵活配置、业务功能的重组与更新的灵活性。
3.4安全可靠性
提供良好的安全可靠性策略,支持多种安全可靠性技术手段,制定严格的安全可靠性管理措施。
3.5先进性和前瞻性
采用先进成熟的设备和技术,确保系统的技术先进性,保证投资的有效性和延续性。
4.档案管理系统应具备以下特点
4.1安全性
因为是网上档案室,所以安全性是极为重要的要求。系统必须确保只有经过授权、认证的用户才能使用本系统,而且普通用户不能修改、删除档案库里的归档文件。用户能直接查看符合用户查阅权限的档案的内容,超过用户查阅权限的档案,只能查看档案的索引信息,如需查阅档案的内容,经过授权流程后,方能查阅档案内容。绝密文件,系统不提供网上检索、查阅功能,用户可以在网上提出查询申请,由档案管理员审批后,在指定地点和时间由机要员陪同观看。
4.2易用性
档案管理系统的主要使用者并不是计算机专业人员,因此,系统的用户界面必须确保尽可能的友好,方便用户的使用,尤其在档案的录入部分,应该提供统一的界面,使档案管理员能方便的录入,减少文本转换的次数,用最少的操作完成最多的功能。
4.3高效性
系统应提供更多的功能,尽量的减少档案管理员的工作量。。另外,系统还需具备良好的提示帮助功能,减少用户的学习时间和误操作的机会。。
4.4和纸质文档管理充分结合
在现行条件下,电子文档仍然代替不了纸质文档。纸质文档仍然需要精心保管,妥善维护。纸制档案的管理方法应该在电子档案的管理方法中得到充分的体现,电子档案的管理方法应该尽量的减少手工管理档案的工作量。其次,系统管理主要目的是保证文书档案管理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减轻系统维护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实时掌握各级节点系统资源的利用情况,为升级扩容提供数据依据。系统管理主要包括:主机系统管理、网络管理、数据库管理、应用系统管理、安全管理等。而且要支持集团公司的系统管理能够与各省的系统管理实现互联,即可实现部分垂直管理。
【参考文献】
[1]王萍,宋雪雁.电子档案管理基础[M].清华大学出版社
[2]马永飞主编.文书与档案管理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2.
[3]冯惠玲,张辑哲.档案学概论(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11.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2号
[5]火电行业二氧化硫排放交易项目工作简报第I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规划院,2008年1月10日
关键词: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
高校人事档案是教师、干部、工人的个人经历和社会实践的记录,是其思想品质,业务能力和工作情况的反映,是历史的、全面的考察、了解和正确选拔人才,选贤举能,知人善任的重要依据,随着高校教育和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也越来越重要。因此进一步加大对高校人事档案的管理力度势在必行。科技论文。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促使了各个行业的变革,档案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战略信息资源,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因此对于高校档案管理来说,如何适应信息化发展需要,借助信息化手段进行有效管理和充分利用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1、信息技术在人事档案管理中的作用。
人事档案是记录个人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文件,是高校人事部门对个人管理的重要凭证,同时也是高校开展各种工作的基础,对学校考察和识别干部、选拔优秀人才,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学、科研、党政管理等工作都具有重大促进作用。在档案信息计算机检索系统中采用现代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可以将档案信息检索方式,由脱机检索、联机检索,发展为智能检索及网络检索,实现档案信息传递网络化,另外,人事档案通过计算机的管理,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分类,提取、分析、加工,可以大大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益,与传统档案资料相比,数字档案更易于保存、查询、修改,并且可以通过网络快速传递,提高了档案的利用率,降低了档案管理的成本。
2、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有效措施
(1)、进一步强化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现代意识
人事档案工作向来以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著称,封闭意识较强,要改变这种局面,就要不断地更新观念,勇于进取,努力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关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新问题,把高校人事档案工作与社会活动结合起来,使档案工作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在信息化不断深入的新时代,要不断强化档案管理的现代化、科技化意识,不断强化计算机管理档案的意识,这在加快档案由手工管理向计算机数字化管理转变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由此可见,大力加强档案管理人员计算机技能是十分必要的。
(2)、高度注视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安全意识
信息技术为档案的管理提供了高效、快捷的手段和方法,但也给档案管理带来了安全隐患,目前,一些单位在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时,安全意识往往不够,造成档案信息的丢失和泄密,从而带巨大的损失,在档案管理中一定要对人事档案管理的相关政策进行认真的研究,要正确处理好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关系,确保档案资料的安全完整。科技论文。
(3)、进一步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档案工作人员素质的提高和电子环境下工作意识的培养是档案信息化的关键所在,这就需要培养出一支专业化的管理干部队伍。随着信息朝代不断发展,对每位档案管理工作者在业务素质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人员加强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文字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尤其要加强计算机知识及人事档案管理软件知识的学习,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管理技术,努力使自己成为既精通档案管理业务知识,又熟悉计算机管理技术的具有双重知识结构的复合型人才。
另外,由于人事档案工作人员在档案建设和管理中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责任。因此还要不断加强档案管理人员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使他们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坚定的政治责任感、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
(4)、进一步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法规建设
档案管理需要相应的法律环境和有力的法律保护,档案的收集,保管和利用也需要法律法规加以保护,依法管档是保证案档工作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高校党委、人事及各组织部门的领导,要加强档案意识,了解、熟悉、研究人事档案工作,组织人员学习《档案法》等一系列法规,强化人事档案管理意识,并要根据社会和学校和改革发展对人事档案工作的新要求,及时制定人事档案工作发展规划计划,加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所需的软、硬件建设,建立健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使人事档案工作,有章可循。
(5)、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主要节点
高校人事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应以现实需要为前提,分阶段、分步骤稳妥实施,重点加强对珍贵、重要、易损和利用频率高的人事档案和现行公开文件的数字化转换工作,逐步实现馆藏纸质档案和照片、录音、录像等档案的数字化,建立数字资源库。在信息化档案馆从理念走向现实的过程中,必须解决好几个关键问题。一是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的长期存取问题。数字信息载体的脆弱性以及数字信息所依赖的计算机硬软件的不断更新,造成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的长期存取存在种种问题。二是电子档案的法律凭证问题,电子文件的法律效力等基础性问题必须有法律依据彻底解决电子档案的接受与管理问题,否则难以保证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可靠性。三是统一数字化标准格式问题。科技论文。档案信息共享的前提是标准化与规范化,它包括档案业务管理规范化、档案馆运作规范化、网络标准规范化、信息交换规范化。全国各地城建档案馆,包括众多相关信息提供单位,只有大家按照统一标准、格式来进行数字化,才能更有利于信息资源的共享,才能加快城建档案数字化的进程。
综上所述,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及人事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对实现高校人事人才信息的社会化有非常突出的现实意义,高校档案管理人员要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从而实现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根本变革。
参考文献;
1、张培枫,如何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2007年 第05期2、赵颖,试论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路径 ,《科技资讯》,2006年 第31期
3、唐雪梅,浅谈如何实现学校档案管理一体化,《 湖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 第04期
4、焦德,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第19期
5、马清云,刘丽萍,论如何加快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进程,《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年 第07期
6、缪洪达,谈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管理创新,《黑龙江档案》,2009年 第03期
7、韩英,新形势下如何做好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3年 第01期
8、sqjsj.gov.cn/ReadNews.asp?NewsID=23569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体系:信息技术
作者单位:510405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研究生教育属于最高层次高等教育,是为培养高级高素质人才和发展科学技术服务的,目的是培育高层次创新人才。质量是产品的生命,研究生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研究生教育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更左右着国家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因此研究生教学质量受到社会普遍关注。如何对现行研究生教学质量进行科学合理的监控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
科学合理的研究生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以教学质量为目标方针,既遵守特有的人才培养规律,又能对教学工作起到有力的监查督促作用,避免教学过程的主观放任自流,规范教学过程,约束教学行为[1]。完善的研究生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主要由三个系统构成:质量管理系统;监控督导系统;信息反馈系统。
1 质量管理系统
质量管理系统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活动。实现质量管理的方针目标,有效地开展各项质量管理活动,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这个体系就叫质量管理系统[2]。直接影响或决定着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体系功能的发挥,可分为决策审核系统和行政管理系统。
为了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实现教学质量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要在加强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积极落实教学质量管理制度:①坚持每周教学工作例会制度。②落实教研室主任听课制度和教学观摩制度。③坚持教学检查与考评制度。④落实教学激励、教学事故及违纪处理制度。⑤制定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制度。
2 监控督导系统
监控督导是按照严格的科学程序,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评估、监督教学研究活动。严格监控研究生培养各环节的督导工作:
首先 规范研究生的基本入学的条件;规范入学考试制度,并有体格检查。由二级或三级学科的导师组制定考核题目,坚持理论考试与实践考核并重的原则,对考核成绩综合评分。把住招生质量的入口关。
其次 建立研究生培养各阶段的考核制度并规范各阶段的考核制度,着重从课堂、教学、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论文中期检查、学术活动与学术交流、学位论文质量与论文答辩几个方面入手。严控期中、期末考试关,同时增加实践课内容,由考核导师组,集体评议,考核要根据《卫生部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制定各专科《临床专业研究生轮转出科考核规范》,明确规定本专科轮转后需掌握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常规,使研究生学有目标,习有成效。
再次 监控病历质量,将研究生的病历书写纳入了医疗文书质控系统,按《病历书写规范评分表》进行评分,并录入计算机数据库。分别按平时考核、出科考核和病历平均评分综合评定,并结合毕业临床实践技能考核,如不合格者将不能进入答辩程序。
最后鼓励临床科学研究,鼓励研究生选择密切联系临床实际的课题进行科学研究,着重培养科研思维方法和动手能力的训练,培养一定的临床科研能力。
针对研究生教学督导工作出现的问题,学校可借助本科教学督导中的成功之处,制定《研究生教学督导工作条例》, 明确督导的目的及工作职责,提出教学督导的工作要求。
学校建立课堂教学、实验教学、毕业设计(论文)等各教学环节的督导指标体系,并根据督导专家在检查过程中反馈的意见不断修改,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准确性;
督导专家库由各院校专家组成对研究生培养各环节进行督导,将督导组按学科专业分组,发挥专业特长,使“督”更权威,“导”更有力。督导组长根据督导结果写出督导工作小结, 由院系或者学校召开督导工作总结会议,全面总结一学期教学督导工作,促进教学工作的改进。
改进督导方法,督导专家及部门需加强与任课教师和临床老师的沟通,及时向其反馈意见和建议,消除其逆反心理,重点解决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使教学督导针对性更强,效果更明显,使从对单个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发展到对全体教师整体教学水平进行评价[3]。
3 信息反馈系统
要准确地收集有关研究生培养质量活动、人才市场需求等各种信息并及时反馈给决策部门。这样,存在的质量问题也才能及时发现,并被及时研究对策予以解决。因此,必须建立一个立体式全方位的信息反馈系统。科学合理的教学信息反馈系统包括规范化的学生评教活动;常规教学检查和专项教学检查活动;定期向用人单位发放研究生质量跟踪调查表,调查、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反映和评价。对于采集来的大量的调查表及数据进行有效的处理,所以,在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系统的建设中,特别要加强对信息进行科学处理工作的建设,借助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和先进的技术方法,剔除无效数据,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及有效性。反馈信息可根据信息适用的不同范围,向全院或教研室或个人进行反馈。
目前,各研究生管理部门越来越多的通过计算机管理手段对研究生进行管理,涉及学籍、选课、选题上报、学位论文提交、信息通报等各个环节。通过计算机网络管理,管理人员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使管理人员把精力集中于如何提高研究生教学质量等更为重要的问题上来[4]。
研究生质量督导信息也可通过计算机的联网功能,使督导工作更先进,更畅通。利用计算机远程联网功能,可以使督导活动不局限于现场,通过网络传输,将课堂、教学查房等教学活动实时传播给专家,也可将督导专家的点评等通过网络形式反馈给一线教师,从而扩大了督导的范围以及便捷性,节省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信息反馈还体现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学位论文进行学术检测上。学位论文的质量直接反映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只有建立学位论文双盲抽查评审制度以及学术论文学术不端检测制度才能正确评价出研究生的论文质量。传统上可借助于计算机网络环境,使专家通过网络信息直接对论文进行评阅,填写评阅意见;如今,还可利用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对研究生的论文随机抽样,通过系统检测对选结果进行分析,评测论文是否存在学术不端,并向相关人员进行通报。
培养高质量的研究生是研究生工作的重中之重。研究和构建教学质量的监控体系,并贯穿于整个教学工作,是高校研究生教育的重要任务[5]。由质量管理系统、监控督导系统、信息反馈系统构成的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体系是一个有机整体,只有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将三者紧密联系、从分发挥各自作用才能保证保证研究生质量。面对改革、创新与发展的重任,我们要通过建立、实施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体系,进一步完善培养和激励机制,提高研究生的素质、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条件[6]。
参 考 文 献
[1] 肖念.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主要因素分析.江苏高教,1999,(4).
[2] 杨同毅.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保障有关质量问题的探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9,(3).
[3] 胡晓敏.研究生培养全过程质量监控与督导工作.高教教育,2007,9:132133.
[4] 姚晓红. 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体系中的网络信息化管理.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3,6:3536.
[论文摘要]电力营销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是电力营销系统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持手段。分析应用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现状,提出营销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建设应该遵循的原则与开发建设。
一、应用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现状
影响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应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通道问题是导致各供电营业所单机独立运行的主要原因。由于各供电营业所地理位置分布较广,在全区范围内铺设光缆到各供电营业所,成本和维护费用太大,而传统的电话拨号连接又不能满足信息系统的带宽要求。(2)目前计算机的应用虽然越来越普及,但在地域上分布非常不均,一般也只是在城市或相对较大的城镇,而供电营业所广泛分布在小城镇,对计算机的认识水平还比较低,特别是当机器出现故障时无法及时处理。
随着全社会通讯网络建设的飞速发展,电信、网通、广电的基础通讯设施已经相当完善,网络的连接可以解决由于操作人员应用计算机水平低引起的系统维护难的问题。在应用工作站安装远程控制软件,通过远程控制可以维护一些简单计算机操作的问题。操作员可以运用本地自动更新模块来自动更新维护;信息系统数据库集中存放,这样系统管理员只需维护数据库就可以了,而操作员只要客户端网络通畅,应用系统就没有问题。
二、系统设计原则
(一)开放的系统设计。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电力企业资源的统一规划,可以与其他相关的开放的生产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系统、财务系统、办公系统、设备管理系统等的无缝连接。
(二)灵活性。不同的供电企业或同一供电企业的不同时期,其业务处理过程、方式可能有非常大的不同。我们的目标就是适应电力企业快速转型需要,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销售情况迅速制定不同的企业解决方案。
(三)先进的技术。建议采用当前流行的企业信息系统解决方案设计与软件设计思想,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进行分布式、模块化的组件开发,可提供各种专业接口,为系统问的互联和系统的扩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四)安全性。通过客户权限管理、用户加密、数据备份、分布式应用服务以及系统出错处理等各种方法来保证系统的数据与网络安全性。其中用户权限设置应将系统用户的工作权 限定义到具体功能,保证数据的访问与处理安全性。应用服务通过负载平衡算法保证系统的安全与稳定运行。
三、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建设
(一)系统功能划分。根据营销系统各项业务要求,系统功能可划分为:用电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包括核心业务模块、管理功能模块)和与其它系统的接口两部分,核心业务模块包括业扩管理、抄表管理、电量电费管理、收费与账务管理、计量管理、用电检查管理、系统维护管理子系统,管理功能模块是辅助决策等,系统接口包括银电联网、客服系统接口、财务系统接口、电能计量系统及各类电能采集装置的接口、OA接口、触摸屏查询等。
(二)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应有业扩报装、电费计算、档案管理、物资管理、资料管理等部分,实行数据集中管理,各供电营业所通过广电网络建立广域网实行数据共享。业扩流程纳入计算机管理并加以业扩监控,逐步达到单轨制无纸化流程。利用广电网络作为数据库通道建立供电局与各供电营业所之间的物理连接,数据库服务器放置在供电局大楼信息中心统一管理。数据库采用Oracle,系统开发工具采用Delphi。由于系统数据统一集中管理,保证了系统数据的唯一性、合法性、一致性,系统软件的升级只要将文件写入相应的数据表,操作员运行一下本地的自动更新程序即可。
(三)系统功能要求。
1.在数据处理能力方面,要求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性能灵活(包括对历史数据的转储及处理),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可追忆性、可恢复性、可操作性、共享性和安全性,方便查询及分类统计。 转贴于
2.在报表功能方面,应能充分利用数据库信息按要求灵活生成各类统计报表,提供灵活的报表格式。
3.在图形功能方面,应充分利用数据库信息进行动态分析,能以棒图、饼图和条形图、曲线等示之,并能按A4纸打印;图形要求美观、比例恰当、布局合理。在统计功能方面,对系统所要求的各类数据库进行一般性统计和按某种需求进行统计;统计可以由用户自定义;统计结果可以按自定义的格式用A4纸打印。
4.在保密及授权方面,应具有良好的授权机制,访问权限具有足够的授权设置级别和严密的控制管理。
5.在系统维护方面,要求方便、快捷、可靠、安全。
(四)业扩报装。
1.电力客户服务中心为新装增容用电和用电变更一口对外管理部门。
2.低压客户(综合配变供电的客户)的报装等相应事宜在所属供电所办理,各供电所应建立相应的客户档案,并及时向客户服务中心备案。
3.10kV及以上客户的报装业务在电力客户服务中心。
4.客户服务中心负责受理客户申请、客户建档、组织竣工验收、签订供用电合同等,生技科专责人负责现场勘察、确定供电方案等方面的工作,营销部负责计量等方面的工作,实业总公司负责客户施工等工作,生技科负责方案审核。
5.客户业扩工程竣工后,由客户中心组织生技科、营销部、供电所及实业总公司等有关人员,对工程进行验收,各相关科室积极配合,接到验收通知后要按时参加,及时为客户验收送电。
6.电力客户服务中心全面负责对外业务服务,对内负责有关业务流程的调度,按时完成各环节工作。
(五)电费计算。通过设立综合变用户和公用变用户这两种只计量不计费的关口表用户,来统计线损。主要功能有:读数录入,电费计算,电价字典维护,电费台账生成与打印,电量电费报表汇总,银行数据接口(委托银行代开发票、代收费的,按一定格式生成银行所需数据)。
(六)档案管理。提供模糊查询功能,输入相应的参数,能够在数据库中调出数据,供查询用户文件、表计文件、农村综合变、小城镇公用变、表库文件等资料。
(七)物资管理。实行进、销、存操作,对各供电营业所的物资进行计算机管理,统一编码,实时统计库存量,便于物资合理利用。包括:材料编码、材料进仓、材料核价、材料销售,材料结存。
四、结语
通过对各类业务模块的细分,满足供电企业营销各级管理群体的需要,既减轻了软件维护的工作量,又方便了各供电营业所相互之间的应用交流,满足数据结构统一、编码统一、运行模式统一的设计目标。全面提高供电企业的管理水平、工作效率、服务质量和决策水平,促进电力营销管理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档案工作现代化,是要树立先进的管理思想,学习科学的管理理论,继而采用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组织行为、管理方法和手段,以达到预期目的。面对我国档案事业建设与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树立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管理的概念。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耗资巨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明确目标,抓住机遇,加强协调,统一建设,重视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员队伍,确保档案资源的安全和保密,以实现档案信息化,推动档案工作的改革。
电子计算机技术是当今新技术革命的先导技术。电子计算机具有运算速度快,精确度高,存贮信息和逻辑判断能力强以及自动进行运算等特点,在文件的管理上,运用计算机进行文件的接收、查找、借阅、归还,以及辩认到期应销毁的文件等档案的归档利用和管理工作。在档案管理上,运用计算机进行档案的收集、整理、编制检索工具、内容介绍和编制内目录,还可用于库房的管理。用于特殊的档案工作项目,如编制大型索引、为档案的编研工作提供服务以及档案统计等工作。
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一般具有输入、输出、修改、插入、打印、统计、检索、查询、删除等功能,同时计算机还具有判别、诊断、筛选的功能,利用这些功能可进行档案的鉴定工作。运用计算机进行档案的现代化管理具有占用空间小、储存信息量大、应用能力强、传输速度快等特点,能及时、大量地提供档案信息,提高了工作效率,是档案管理史上的一大飞跃。电子文件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载体出现在档案领域,以磁性材料和光学材料为载体的电子档案,将逐步替代传统的纸质档案载体,在档案领域占主导地位,给档案工作注入生机和活力。
一、知识经济时代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
首先,知识经济时代,档案事业的内涵和外延将进一步扩大。以为档案是经济形态存在和发展的必然产物,原始记录性是档案的本质属性这一点永远都不会改变。在知识经济时代,能够以档案形式存在的信息,将是人类知识与信息高度浓缩的精华,也是档案能够得以存在的内在生命力。所以,信息属性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反映档案本质的重要特征,档案的信息含量已成为评估档案驾驶的主要参数,而以往的载体形式也不仅仅局限于目前的微缩、机读、光盘、网络等技术,新的载体形式将会不断涌现,况且载体形式只是在档案保管上有所不同而已。所以采用档案信息内用属性划分档案的外延,将不会使档案种类混杂,分类关系不清,这样建立起来的档案分类体系将日趋完善、科学、合理。
第二,依托先进的技术设备,知识经济将推动档案事业发展进程。知识经济是现代化科学技术智能化、信息化、高级化的结果。先进和技术设备是知识经济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手段。没有先进的技术设备,任何思想和技术方法都无法落于实处。当今社会,先进的技术设备已运用于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档案工作也是如此:计算机广泛应用于档案管理、统计和检索;微缩技术在档案的保管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总之,计算机、光盘、多媒体、现代通信技术、微缩复制技术的普遍应哟内个将大大加快档案事业的发展进程,使之进入现代化管理的先进行列。
第三,知识经济将为担案事业提供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知识经济不仅以为着知识的不断创新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它更代表着先进的、科学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在管理方法上知识经济更需要增强开放档案意识,树立依法治档的观念,注入批判继承精神,探索创新精神和学术自由精神。更需要引进图书馆学,情报学的相关理论,加强基础工作,调整供求关系,加强定量管理,提高利用效率,把完善档案部门的职能与改善档案管理相结合。
第四,知识经济时代,对档案工作蛇的素质将提出更高的要求。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内容。实质经济时代的档案人员一方面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和相关应用知识。这样,才能使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方法和优秀人才结合起来,发挥出最大的效能泥腿动档案事业发展。
二、加快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进程
在档案管理基础工作的各个环节中计算机数据的准备工作是一个大工程尤其是对于那些建馆时间较长的综合性档案馆来讲由于馆藏案卷多著录工作不仅量大而且复杂如果没有一整套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工作程序与方法会使计算机因数据准备不足而无法使用甚至直接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的进展速度。在著录工作中只要掌握了以下重点便基本可以取得著录工作“多”、“快”、“好”兼而有之的效果。
1、分清轻重缓急,循序渐进档案管理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使档案为社会所用而实现计算机管理档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档案的利用率。综合性档案馆在推进计算机管理的过程中应先根据各全宗的重要程度、价值大小、利用率高低和是否开放的情况对所有全宗进行排队将那些可以开放的核心档案和社会利用率较高的档案进行优先加工整理。这样就可以加快档案管理计算机化的进程和提高社会利用的效率。
2、分级次著录,省时省力在著录过程中可以将案卷分为三个层次进行著录即将那些反映问题单一或查考价值不高的档案进行案卷级著录对那些一卷内几个文件涉及同一个内容且又排在一起的档案进行文件组合级著录而对那些重要文件或反映问题庞杂的文件则进行文件级著录。这样处理不仅能将揭示档案的主题内容和特征而且也可以减少著录条目和录入条目既节约了时间、人力与财力又提高了效率。、分门别类,充分利用档案原基础对于那些案卷基础较好又具备全引目录的案卷在著录时可以直接在全引目录上面分类标引而对那些特殊形式的档案如“房档”、“案件”等则可用计算机程序将人名、地址、时间用案卷目录直接录入然后用计算机统一给出分类号。这样分门别类地充分利用档案目录的原有基础可以减少著录环节大大地提高著录速度。
4、要加强档案信息素质教育加快建立档案信息网络。要注意加强档案主体意识和获取意识教育,利用档案信息守法意识,加强档案工作者的档案信息保密意识,传播意识和更新转换意识。提高运用现代化技术和设备,获取档案信息技术和设施武装档案信息网络,不断提高档案信息的效益功能。
5、要科学地制定、贯彻和修订各项标准,使档案工作逐步实现标准化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是档案工作技术现代化的中心,而电子计算机的高效率是以档案管理业务标准化为基础的。以为对于杂乱无章没有系统整理的档案,计算机是无法进行管理的,即使可以管理也会因运算程序的复杂化而使其效率大大降低。因此,要适应知识经济发展要求,加快档案现代化管理就必须实现档案工作标准化。
6、要强化服务意识,拓宽服务领域要从重管理、轻利用的传统模式中解脱出来,变“封闭型”为“开放型”,主动面向知识经济主战场,把档案工作的重心转到为知识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饿轨道上来。做到知识经济发展到哪里,档案工作就延伸到哪里。在提高党政机关档案工作整体水平的同时,要向企业和科技事业单位倾斜,在注重国有经济领域档案工作的同时,把非公有制经济领域档案工作纳入服务范畴。
7、培养一批包层次的档案信息专业人才和新型化高层次管理人才要尽快培养既懂专业知识,有懂信息技术,具有综合工作能力的信息专业人才和新型的高层次管理人才,为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做好充分的准备。
总之,知识经济的兴起给档案界提供了一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契机;赶上这次浪潮,我们就会缩短与先进国家的差距,在知识经济的发展中大显身手。相信经过全体档案界同仁的共同努力,我们定会在新世纪这张白纸上写出最新、最美的文章,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