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三年级科学小实验

时间:2022-07-01 16:11:05

导语:在三年级科学小实验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三年级科学小实验

第1篇

如何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呢?我认为,利用便利的条件,因地制宜,发现身边的科学,就可以达到这一目的。

在教学中,我设计针对性的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把科学的种子播在学生心里。

活动设计一:

天气变化与生活的关系

班级、成员:三年级全体学生

活动意义: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是指必要的科学知识、科学的思维方式、对科学的理解、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活动思路:

三年级的学生,这学期开始学习科学课程,如何让科学课成为学生科学启蒙的课程呢?我想: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从观察入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素养。同时,结合科学课本《天气与生活》这一单元的学习,进行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的教育和学习。

活动计划:

任务分工:四人为一小组,同时选出小组长,每个小组负责一周的观察记录。(要求:把自己最独特的观察拍下来)

研究步骤:

每个月末,把学生的科学观察记录展示给全班同学观看。把疑问和建议写在小科学家表格上(要署名)。

研究展示:

1、展示科学记录,评一评,哪一组观察记录最细致。

2、小科学家表格上,谁发现的问题最多?谁回答的问题最多?评选小科学家荣誉。

3、从观察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

4、每一个组出一张简报:天气变化与我的生活。

活动设计二:

四年级研究课题:校园的梧桐树

班级、成员:四年级全体学生

活动背景:由于科学课程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有些纸上谈兵的意味。如果能够结合学校的环境,让学生在广阔天地里认识科学,学习科学,探究自然的神奇,那将会有更好地效果。

活动计划:

任务分工:四人为一小组,同时选出小组长,每个小组负责一周的观察记录。(要求:把自己最独特的观察拍下来)

研究步骤:

1、分组给每株梧桐树贴标签。

2、小组协商任务分配。

3、每个月末,把学生的科学观察记录展示给全班同学观看。把疑问和建议写在小科学家表格上(要署名)。

研究展示:

1、展示科学记录,评一评,哪一组观察记录最细致。

2、小科学家表格上,谁发现的问题最多?谁回答的问题最多?评选小科学家荣誉。

3、从观察研究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

4、每一个组出一张简报:校园的梧桐树

活动设计三:开设家庭实验室和科学探索频道

开设家庭实验室,就地取材,生活中的问号,自己试着解答。同时,开设科学探索频道,架设学校和家庭的桥梁,把家庭实验室的视频录像传到上面,学生们一起观摩学习。

这个活动刚开始的时候,响应的学生不多。有一个三年级的学生把“证明水里有氧气”的实验,传到频道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学生们发现,原来,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科学实验并不神秘。主动思考,主动去探索,就会有收获。

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三年级;起步;作文;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8-0038-01

对于学生来讲,三年级是写作学习的基础阶段与起步阶段。在教学发展的今天,语文教师需要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及教材的内容,对作文进行合理引入,让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关注作文学习。在教学实践中,加强起步作文教学的创新,是促进语文教学的重要实践。

一、利用口头表达,减少写作难度

读写结合,是开展写作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引导学生写作,要让学生先说。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语文能力中,他们的口语能力要高于写作能力,利用口语表达去引导学生进行写作,会降低写作的难度。老师可以利用口头表达作为写作教学的导入,让学生在说的基础上有效写作。在课堂中,教师需要给学生一段合理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去组织自己的语言,利用口头表达的形式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思考成果。在此之后,再将自己所说的话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要让小学生觉得写作并不是那么困难。例如,在以“我最喜欢的一样东西”为题目进行写作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或者学习中选择一样自己喜欢的东西,先对这件东西进行描述,并说一说自己喜欢这件东西的理由。在口头表达中,学生需要利用一定的顺序或者利用合理的依据对其想法进行表述。在有效表述后,学生作文会有东西可写,作文学习的心理难度也会下降。

二、利用实践活动,激发写作兴趣

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材料积累的重要手段。学生动手去做,参与到实践活动中,会促进学生了解作文的写作内容,也会让学生获得第一手的写作素材。三年级学生比较好动,且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乐于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探究问题,利用小实验、小发明去丰富自己的生活。在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作文课上进行实践活动,给学生时间去增加实践体验,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转变学生苦思冥想的写作局面。在作文课上,教师要拿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做手工,做些生活实验与发明。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得到调动,作文学习热情也有所提高。之后,教师可以提出“我的发明”之类的写作题目,让学生对自己的动手实践活动过程进行记录,并对自己的发明成果进行描述,让学生将写作过程作为记录自己生活的一种方式,促进学生写作兴趣的提高。

三、开展观察活动,提高写作能力

在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阶段,教师要培养学生爱观察的生活习惯。观察,是小学生获得有效写作素材的重要形式,也是学生写好作文的重要前提。如果学生不能对自己身边的事物具有直观的认识,他们根本无法去描写事物,也不能针对事物抒发自己的个人情感。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成为生活的主人,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教师要向学生传递一些科学的观察方法,在作文教学中开展观察训练,让学生成为一个会观察、想观察、积累观察的人。例如,在以“我最喜欢的小动物”作为写作题目时,教师可以在作文课堂中,利用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从中掌握观察事物的方法。教师可以呈现两张不同的小狗图片,问学生们喜欢哪一只,并说出喜欢的理由。在这样的引导下,小学生会对两张小狗进行观察,并会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一些小学生会从小狗的大小、颜色、毛发等方面进行观察,一些小学生会从小狗的五官、表情等方面进行观察。学生一边观察,一边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进行写作练习,不会再有写作之难,也会使写出来的作文生动、形象。

四、欣赏课内文章,掌握写作方法

小学语文教材内的文章,大都是名家之作,也是经过教育人员筛选过的精品中的精品。这些课内文章的内容较为丰富,写作形式也是丰富多彩,是小学生写作学习的典范。在小学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课内文章,引导学生在阅读学习的同时,去吸取一些写作经验,让学生通过课内阅读学习,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教师可以以课内阅读为基础,为学生分析行文的技巧,了解修辞的使用方法以及汉语语法等,让学生通过日常练习,提高写作水平。例如,在学习《拉萨的天空》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从哪几个方面对拉萨的天空进行了描写,找出课文中使用修辞方法的语句,进行仿写练习。当学生可以正确分析文章在内容与结构方面的特点时,教师可以提出“我的家乡”或者“我最爱的风景”等作为题目,组织学生进行随堂写作练习,促进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五、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讲,作文还是一个新鲜事物,只有在教师的正确引导和教授下,才能让学生成为写作活动中的主人。在写作起步阶段,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精彩与情感表达的乐趣,有利于学生深入到未来的写作之中,会为学生开启一扇具有魅力的写作之门。

参考文献:

[1]李秀平.阅读・习作・拓展――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实践体会[J].海峡科学,2012(07).

第3篇

一、实验越改越好

实验不应一成不变,须要适当修改。科学源于实践,小学科学也是如此。如今科学配套的仪器与实验袋有部分实验缺乏可操作性,这容易挫伤学生的热情与积极性。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光》单元第三课《光是怎样传播的》的第二个实验:三位小朋友,一个眼睛对着一根暖气管一端,一个负责在另一端用手电筒照射,一个负责记录现象。这本来是教材中的一个明确的实验,但是又有什么问题呢?不足之处:实际操作下来,我发现了其中的种种不妥之处:第一,暖气管无论弯与直,想要批量给各个小组都比较困难,这不仅仅是一个成本问题;第二,教材中的男孩用的是老式手电筒,采用老式普通低亮度灯泡,发光较暗,可以用眼睛直视。但我校目前仪器室中全都是高亮LED手电筒,明显不可以这样操作,否则会对眼睛造成伤害。改进之法:既然金属的暖气管选材困难,那我就先从材料开始思考,我选取了造价十分低廉的电工用的塑料管,两块钱能买超长的一根,再用V线器(一根长弹簧)制作成我想要的弯管(两道弯),直管直接截取,这就解决了问题一。然后,我禁止学生用眼睛紧盯管的一端,改用本课实验一中的光屏承接,这样既可以看到清晰的现象,又能有效避免对眼睛的伤害。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热》单元第三课《液体的热胀冷缩》中的第二个实验,验证其他液体的热胀冷缩,在实际操作中,困难重重。不足之处:第一,学生对牛奶、酱油、可乐、果汁、醋等液体材料需求较大,课后浪费严重;第二,重新组装装置,十分耗费时间,很容易课上完不成教学任务;第三,实验效果不够明显。改进之法:实验前,教师准备废旧的青霉素小瓶,清洗干净,去封口处的铁皮,在瓶体用胶布贴上“牛奶、可乐、果汁、酱油、醋”等标签,胶布大块覆盖,做到防水效果。瓶口胶塞出,用口服液的吸管插入,越细的效果越好。用注射器填装液体材料,再在吸管液面处用皮套固定作为记号。这样学生可以拿来就用,不但节约了大量的液体材料,也使操作十分方便简单,现象的明显程度更上一层楼。

二、眼前的假鸟也远胜于想象的雄鹰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学生的想象力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礼物,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去大胆想象,但在方法上须要积极地引导。儿童的思维发展还有很多尚未成熟之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生动形象地设计实验。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生物与环境》单元第四课《蚯蚓的选择》中有一个对比实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蚯蚓喜欢什么样的生活环境。但实际操作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不足之处:未要求蚯蚓、土壤的品质,湿度、时间等因素不准确。改进之法:教师在课前为学生准备足够干燥的土壤,不要有沙子、石子等杂物,为学生准备小烧杯和滴管,以湿润的土壤控制滴水的量,例如20滴或30滴。计时方面,可以为学生配置秒表,准确计时。教材中要求五分钟后揭开盖子观察,这五分钟时间,不要浪费,要让学生积极地去设想、去猜测。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微小世界》第四课《放大镜下的晶体》中有一个观察实验,用放大镜观察食盐、白糖、味精的几何结构,寻找规律。在具体操作中,学生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不足之处:学校实验室配备的放大镜一般都是五倍或十倍的,放大效果十分有限,观察食盐与味精时,问题并不大,很容易观测,但观察白糖的六棱两端尖顶形状,则很难观测。改进之法:将白糖换为它的“好朋友”冰糖,冰糖的分子结构与白糖极其类似,教师要在课前提前挑选好尽可能规则的“六棱两端尖顶”的冰糖,分发给每个小组,这样就解决了观测方面的难题,帮助学生很容易地得出结论,但要注意的是禁止食用。总之,即使一个并不完美的实验,也远胜于教师空洞的语言叙述。让学生动起手来最重要。

三、傻瓜化并不是贬义词

现实中,人们总是追求华丽的辞藻,却鲜有人欣赏简短的诗篇。不如把有些复杂的实验简单化,还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沉和浮》单元第六课《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中有一个实验,要求学生设计实验,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实验时,学生分不清“小部分”是多小,弹簧测力计读数特别小时怎么办等也无从知晓。不足之处:我们实验室配备的钩码都是50克的,大约0.5牛顿,所受的浮力太小难以读数。改进之法:将钩码更换为其他材料,例如三个大小相等的电池或者铁块等下沉的物体,把它们用胶布绑在一起,三分之一下沉为小部分,三分之二下沉为大部分,三分之三下沉为全部。材料的选择要重一些,例如电池应该选择一号大电池。注意要用废旧的电池,不要浪费。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和空气》单元第六课《空气占据空间吗》中有一个实验,要求杯子内塞纸巾,倒扣入水中,取出后纸巾为干的。这是一个很经典的实验,但实际操作中,却有很多问题。不足之处:第一,纸巾容易湿,三年级学生难以做到垂直操作;第二,现象不够明显,需要进一步推理与分析;第三,资源有一定的浪费。改进之法:用废旧矿泉水瓶裁剪一半,选择上半部分。在矿泉水瓶内壁画上刻度。取半水槽水,将水中用滴管滴几滴红墨水,染色使现象非常直观。改用乒乓球替代纸巾,节省材料。这样操作,学生能在一个全透明的环境中去观察空气是否占据空间,而且,即使失败了,也可以反复实验,避免了浪费现象。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磁铁》单元第三课《磁铁的两极》中有一个实验,教材中只给了两条莫名其妙的线,悬挂了一根条形磁铁,利用磁铁不同位置吸上去的回形针数量判断磁力强弱。不足之处:按课文的实验设计,学生在操作时往往不知所措,不知如何将一块磁铁凭空稳定地悬挂在空中,他们往往想到的是铁架台,但是铁架台等仪器由于其本身是铁制的,所以往往会对磁铁产生干扰,无法实验。改进之法:利用仪器室中六年级的杠杆尺材料去加以改造,由于杠杆尺材料全是塑料的,这就解决了干扰的问题,底座稳定,杠杆尺上还有刻度,只需在左右相同刻度处拴上细线,将条形磁铁穿过其中,这样便可以轻松稳定地悬挂磁铁,使后续实验简单方便。

第4篇

关键词:兴趣;探究材料;培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278-01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从动作开始,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可以使信息不断地刺激脑细胞,促使思维活跃,便于储存和提取,同时易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产生学习的内驱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验活动,用实验活动启迪思维,使思维在实验活动中得到发展。从这几年的科学实际工作中,我感觉到实验教学活动有很强的魅力,吸引着师生不断地探究。

一、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能根据各自的特点和专长,自动形成一种内在的激励动因,成为一生事业成功的起点;兴趣是成功的沃土,历史上任何一位科学家都是从兴趣开始转化为无限的动力,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就;兴趣是学习目的之一,学生一旦产生了兴趣,学习对他们来说就不是负担,而是执着的追求。兴趣就像磁块那样吸引着学生,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才有希望造就坚韧的攻关者,广博方能深钻。只有丰富的兴趣、开阔的视野,让学生纵情而学,才能为国家培养创新人才。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在科学教学中,学生最感兴趣的是做实验。对小学生而言,科学知识大多是通过实验获得的。真实、直观的实验既能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精神。小学生活泼好动,对什么事情都很好奇,教师结合学生特点进行实验活动,充分让学生在实验活动中动手、动脑、动口,从而了解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例如冀人版三年级科学《导体与绝缘体》一课,教师提出具体要求后,让学生根据要求动手实验:把能通电的物体放在一面,不能通电的物体放在一面。比较哪组做得又快又好。各组同学看到桌上这么多的实验材料,都按捺不住了。霎时兴趣来了,个个争先恐后,不甘示弱,实验热烈、有序。通过学生的亲自实验,他们很快知道了电路的构造,同时明白了“能导电的物体就是导体,不能导电的物体就是绝缘体”的科学道理。又如四年级《变色游戏》一课中,学生在实验中惊奇地发现:将紫甘蓝汁中加入小苏打水变成绿色,加入白醋变成红色,此时学生欢呼雀跃,学习兴趣一时无法抑制。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兴趣浓,效果好,学生的兴趣不断提高。

二、科学实验材料要有结构性、要循序渐进

学习由简单到复杂、由一般到特殊,需要一个过程,科学实验也是这样。这样的实验就要求实验的材料要有结构性,要循序渐进。例如四年级《盐到哪里去了》一课,教师把实验教材分为三个层次――盐、砂;黏土;高锰酸钾。首先,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进行对比实验,在实验中抓住特征(找差异)。把盐、砂分别放入水中(按一定比例),搅拌后静置,观察像盐在水中没有沉淀变成肉眼看不见的极小的微粒,就是溶解。像砂那样沉入水底,就是不溶解。其次,黏土与水混合,学生的认识产生了冲突,有的说像盐那样溶解了,有的说像砂那样沉淀了。学生不能用溶解与不溶解来判断了,学生的思维参与有了深度。这时引入判断是不是溶解的科学方法――过滤。学生构建自己的溶解认识,即不能使用过滤的方法把两种物质分开就是溶解。随后引入高锰酸钾与水的混合(高锰酸钾1粒),经搅拌分散在水中,颜色均匀、透明,无悬浮、无沉淀,使学生对溶解过程清晰可见、真实完整。实验充分说明实验材料具有结构性,使学生的知识循序渐进,学生积极参与的思考与行动是学生自主创设互动提升的表现,开放互动的课堂有利于学生的心扉融入新的生机。

三、在实验中要培养学生科学的表达能力

第5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教育;儿童创造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4)12-0045-05

一、问题的提出

“钱学森之问”近年来备受关注,它的实质是质问“为什么中国的学生缺乏创造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出现这样一些现象:学生只会死解题、解死题,而数学意识、应用能力、创新本领十分匮乏。心理学研究表明,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人格是创造力的核心,创造性思维的一个特征是求异。也就是说,对于一个问题,能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给出与众不同的、新颖的解决办法。现在的小学生确实越来越会解题,但只会依葫芦画瓢式地照搬,或是用代数式程序化地套用,变通而独特的思维活动鲜有呈现。我国近两次课程改革都把“培养学生创造力”写入课程标准,各小学的课表上也出现了“思维训练”一课,然而实施情况却令人担忧。

海门市实验小学从十年前就开始关注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承蒙李老师的厚爱,2007年,学校承担了全国“十一五”重点课题“情境教育与儿童学习”的子课题“情境化儿童数学学习与教学设计的操作范型研究”的研究任务。经过四年的探索研究,我们总结了情境化儿童数学学习的相关经验,提炼了与情境化数学学习相对应的三种教学设计操作范型,于2011年5月结题。这次课题研究的成功让我们获得了开展学科情境教育的丰富的经验,但我们并不满足于此,“十二五”期间我们围绕数学情境教育的研究再出发,承担了南通大学王灿明教授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情境教育与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实验与研究”的子课题“数学情境教育与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实验研究”的研究任务。同时,申报了江苏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数学情境课程与儿童创造力的实践研究”,已立项开题。这次我们将视角从数学情境教育引向儿童创造力的发展,我们希望通过学科情境教育,让儿童的创造性思维更独特、更流畅、更精致,冒险性、挑战性等创造性人格得到激发与培养。

二、实验研究

2013年9月,选取了小学一、三、五年级各1个实验班和1个对照班,分别采用《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试》和《威廉姆斯创造倾向测验》测量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人格的基础,再通过个别访谈,观察、研究儿童的创造力培养的起点。2013年9月~2014年4月,对照班不进行干预,按照常规上课;实验班则实施数学情境教育,在课堂教学和数学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进行创造力培养,以提高儿童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人格,以及学业水平。

以下是实验班的一些做法:

1.课堂情境浸润

在实践中,我们摸索出了课堂情境教学的三种范式:以大情境统领整堂课、以小情境突破重难点,以变化的情境引发思维。针对不同数学领域“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实践”创设合适的情境,其目的在于培养和促进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案例1:“以大情境贯穿全课”范式

六年级下册《确定位置》。本课内容主要是从方向和距离两个方面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联系已有的方向经验,应用度量角和画角的方法,以及比例尺的知识,进一步了解方向、体会距离,发展空间观念。确定位置涉及的知识、技能比较多,教学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执教老师就将例题和练习整合在了一个情境中,让学生通过对多个情境问题的探究,不断辨析,逐步掌握新的方向知识,学会比较精确地表示物体所在的位置。

大情境:夜晚的海面上,一艘探险号迷失了方向,他们在大海中如何确定位置、如何寻找目的地、如何探险的问题。

情境问题一:海面上两座灯塔分别在轮船的什么位置?学生围绕这个情境问题,首先回忆了八个旧的方位知识,在此基础上又共同认识了四个新的方位知识。然后从方向探究到角度,再到距离,依次研究了准确确定物置的几个要素。从易到难、以学顺教,在情境中学习,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

情境问题二:“绿叶岛在轮船的南偏东40°方向6千米处。”根据条件寻找目的地绿叶岛。学生在利用刚掌握的用方向(角度)和距离来准确确定物体的位置的知识来尝试画图,交流提炼画图方法。学生在这一情境问题中主动探究、独立思考、反思交流。

情境问题三:探险任务――根据图中信息描述宝盒1、2、3的精确位置,再根据提示找到宝盒4和宝盒5。这是帮助学生巩固新知,形成能力。如何准确地描述宝盒1、2、3的位置,如何根据提示找宝盒4和宝盒5,要求学生运用刚学到的方向(角度)和距离这两个要素来准确地定位。

情境问题四:(1)认识雷达扫描图,并思考“飞机怎样飞和机场的方向角度不变?飞机怎样飞和机场的距离不变?”这里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方向角度相同飞出的是一条线,距离不变飞出的是一个圆弧。(2)寻找宝盒6。确定位置首先要确定的是“观测点”。

情境问题五:这样的确定位置在生活中、军事上、航海上、导航仪上都会见到,并解决真实地图中的两个城市的位置确定。进一步将探究扩大,首先要独立找到观测点,然后才能用方向(角度)和距离来确定相互的位置。

一节课就是一个连贯的外在问题情境,所有的知识和练习都是在一个情境中展开,大问题套着小问题,每一个情境问题都是富有挑战性的,孩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探究知识,应用知识来解决下面的问题。学生在环环相扣的问题情境中不断地展开探究、建构知识、形成能力,这样的一连串的情境问题把学生的思维牢牢地锁住,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将探究坚持到底。问题情境为我们创设了一个富有张力的思维场――问题是有价值的,思考是深入的,交流是主动的。这样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感觉数学并不难,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是多么富有挑战性啊。学生学起来劲头十足!我以为,情境的创设不在于繁杂,而在于巧,在于是否能激疑启思,我们追求简约,并提倡将知识融于情境中,让学生能保持比较持久的思维状态。

2.主题性数学情境活动

结合数学知识,设定一个主题,让儿童在角色扮演、情境再现、过程模拟等过程中,自主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探索规律、解释现象,在这样的过程中能促进创造力的发展。

三年级有数学故事比赛,如《卖鸡蛋》《零王国》等;五年级有数学情景剧表演,如《森林慈善会》《小数点奇遇记》等;另有:魔方达人挑战赛、数学文化节节徽设计比赛、数字画比赛、数学漫画比赛等。

3.野外数学情境实践

受李吉林老师情境课程研究的影响,把常态数学课搬到野外,在亲近大自然、亲近社会的过程中习得数学知识、培养数学能力、激发创造性思维。大自然及社会生活中的事事物物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儿童器官,这种开放式的信息储存为儿童的思维活动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资源。[1]

比如:低年级《校园里的“数”》《东南西北在心中》;中年级《张謇故居一日游――测测影长》《手拉手,量量1公顷》;高年级《常州一日游――旅游中的数学问题》《邮局见闻――有趣的编码问题》等。

4.家庭数学情境活动

以游戏、竞赛、实验等为主要情境形式,以亲子合作为主要学习方式,让孩子在与父母的合作学习中一起探索数学知识,从而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一年级有《同玩数学口算卡片》,三年级有《测测球在什么角度下滚得最远》,五年级有《负数大播报》。

我们开展小学数学情境教育,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以“生活”为源泉。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只有来源于生活的数学,学生才感兴趣,才能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与乐趣,从中得到自觉的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和提高。

二是以“活动”为途径。儿童是天生的活动者、学习者、创造者,儿童的学习应以活动、游戏为主。数学情境教育要创设以活动为主要形式的情境,让儿童在活动中掌握知识、习得能力、发展创造力。

三是以“思维”为核心。数学情境教育创设的情境,应具有鲜明的探究特点。不仅要让儿童在情境中感受数学,获得理解运算的规则,而且要让儿童在一种非常愉悦的心理状态下探究数学。以促进儿童的积极思维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促进儿童创造性人格的形成。

四是以“文化”为土壤。数学文化是整个人类知识文化中的一部分,在创设数学教育情境时,应把数学知识、数学文化和探究精神融为一体。让孩子体验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生动一幕,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到数学家创造数学知识时的艰辛与伟大,从而产生创造的热情。

三、数据分析

2014年5月,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了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人格的测验,测试采用《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TTCT-A)和《威廉姆斯创造倾向测验》;对语文、数学的学业水平进行了常态抽测。采用SPSS13.0对前测、中测进行了统计分析。(本实验报告中所有的数据统计分析均由南通大学的王柳生副教授带领他的研究生完成。)因篇幅有限,以下仅对创造性思维的相关数据作呈现和分析。

1.创造性思维的独创性

多元协方差分析显示,年级主效应显著,其中三年级(M=11.77)的独创性显著高于一年级(M=9.64),五年级(M=12.54)的独创性显著高于一年级(M=9.64)。

2.创造性思维的标题抽象性

多元协方差分析显示,组别和年级的交互作用显著,其中实验组都显著高于控制组。

3.创造性思维的沉思性

多元协方差分析显示,年级主效应显著,其中三年级(M=6.86)的沉思性显著高于一年级(M=5.33),五年级(M=7.13)的沉思性显著高于一年级(M=5.33)。

4.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

多元协方差分析显示,年级主效应显著,其中三年级(M=31.14)的流畅性显著高于一年级(M=25.39),五年级(M=36.21)的流畅性显著高于一年级(M=25.39)。

5.创造性思维的精致性

多元协方差分析显示,年级主效应显著,其中三年级(M=5.38)的精致性显著高于一年级(M =4.96),五年级(M=5.84)的精致性显著高于一年级(M=4.96)。

6.创造性思维的总分

多元协方差分析显示,年级主效应显著,其中三年级(M=57.74)的创造性思维总分显著高于一年级(M=46.82),五年级(M=64.77)的创造性思维总分显著高于一年级(M=46.82),五年级(M=64.77)的创造性思维总分显著高于三年级(M=57.74)。

7.实验组创造性思维的性别比较

针对实验组,以创造性思维各分量表和总分的前测为协变量,性别和年级为自变量,创造性思维各分量表和总分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协方差分析。流畅性、精致性、标题抽象性、沉思性这四个维度结果显示,性别主效应显著,女生流畅性评分均显著高于男生;独创性维度结果显示,女生高于男生,但不显著。创造性思维总分结果显示,性别主效应显著,女生创造性思维总分显著高于男生。

四、实验结论

1.数学情境教育有利于儿童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

创造性思维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为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2]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需要经过长期的知识积累和训练才能具备。实验测试中,创造性思维的独创性、沉思性和标题抽象性这三个维度正反映了一个人思维的发散性(求新性)和与众不同的想象力,流畅性和精致性这两个维度反映了一个人良好的综合性的思维品质。通过实验我们发现,这些都是可以通过数学情境教育得到不断训练和提高的。

在进行数学情境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努力营造数学情境课堂氛围,鼓励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充分地想象,鼓励孩子敢于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的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教师还可以定期组织各种数学情境活动,如创意数字画、数字漫画大幻想、圆周率记忆大比拼、数独比赛等,这些活动都有利于培养儿童的发散思维、训练儿童的想象力、激发儿童的好奇心。

2.教师的创造性思维能促进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我们发现教师的创造性思维能带领儿童进入创造性思维的状态,使儿童潜能得到激发,灵感不断涌现。具备创造性思维特征的教师更善于从全方位思考问题,若遇难题受阻,不拘泥于一种模式,能调整思路,巧妙地转变思维方向。具备创造性思维特征的教师更善于从小事做起,对儿童进行思维训练,不断提出新的构想,使儿童的思维具有连贯性,并始终保持活跃的状态。因此,要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教师首先要通过培训和自学,不断提升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水平,优化自己的创造性人格。

3.儿童创造性思维的性别差异显著

实验中我们发现儿童创造性思维的性别差异显著,除独创性外的所有维度(流畅性、精致性、标题抽象性、沉思性),女生均比男生的数据高,这是一组有趣的数据。我们认为,这一阶段的儿童创造性思维和年龄特点有关,女生相对男生发育得早,更成熟一些,所以创造性思维的水平也就更高一些。在后续实验中,要对男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可以通过不同的数学情境教育,针对性别设计不同的活动给予积极影响,从而使创造性思维各维度在不同性别上得到平衡和优化。

参考文献:

第6篇

一、精彩纷呈,让科学探究兴趣高涨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往往对实验课是兴趣高涨,对于一些理论探究的课毫无兴趣,这对老师来说这一类课要让学生主动地探究确实是一件难事,所以科学探究更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也显得十分重要。其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老师常采用的方法有故事法、魔术法、悬念法、游戏法等,在课的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的“胃口”先吊起来,这样学生心理上就会有愉悦感、安全感,他们会毫无顾忌地敢想、敢说。如: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植物新生命的开始》本课就是让学生观察植物的种子,学生司空见惯的东西要他们好好观察探究真的很难,三年级的学生探究能力还不强,但是他们的探究欲望很强,根据这个特点我们可以在课的开始就和学生开始互动――我说你猜,老师出谜语学生猜,这样他们的兴趣、注意力马上就集中,当后面提出观察探究要求时,学生的探究欲望也十分强烈。其二,科学探究的方法多样的。在学生的理解中科学探究无非就是用实验的方法解决一个问题而已,其实不然,科学探究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验证时可以用做实验、查资料等方法。如教科版四年级下册《食物中的营养》一课中,教师提出问题: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在探究过程中,学生首先想到的是用实验的方法,可以检测出淀粉这种糖类。其他营养成分小学阶段没有办法检测出,那可怎么办?科学探究的方法不止实验一种,让学生用阅读资料的方法找出其他的营养成分如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和水,当然还可以查看食物的包装袋。再如可以建立班级的小实验角、开放实验室等等。多样的方法给学生多样的探究思路,让学生探究欲望会更强烈

二、有始有终,把科学探究落到实处

科学探究是科学课堂中的一种有效的科学学习方法,通过科学探究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会有提高。科学探究不局限在课堂,有些探究是一堂课所不能完成的,很多时候还需要课后的探究,对于这一类的探究,教师要时刻提醒督促学生,让长期探究有始有终。如教科版三年级《蚕的一生》,老师在本单元开始时轰轰烈烈地和学生分享养蚕的乐趣、养蚕的方法、蚕丝的用途等等,这时学生是兴趣高涨的,非常乐意开始这样的探究活动。然而饲养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观察探究过程,很多教师等不及,直接把最后的变化告诉给学生,这样的处理方式使学生没有真正经历探究的过程,这个结果不劳而获,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终”,学生没有轰轰烈烈的观察发现,这样的探究的有效性就很低。

长期的科学探究不是放任不管,对于每一个过程都要提出实际的要求。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的注意力能集中一段时间,但是不能长时间集中。同样在科学探究时,短期他们能较好地完成,长期的探究他们往往会草草了事,丢三落四。如:饲养蚕时,他们积极性很高,都愿意养蚕,养蚕的目的究竟是为了什么?不是好玩,而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观察、探究发现动物的变态发育过程。在观察活动开始时,教师就要明确具体的观察任务并要求学生记录,如几月几日蚕孵化了,几月几日蚕第一次蜕皮,几月几日蚕开始结茧等等。教师要强化目标导向,动态把握学生的探究情况,适时指导,避免学生盲目探究。在明确的任务的驱使下,学生对这种长期探究能带着问题和目的去进行,科学探究的有效性会大大提高。

三、自主探究,让科学探究开花结果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探究活动参与的主体就是学生,如果学生总是被动参与,老师说一就做一,老师说二才做二,无须动脑筋,也无所谓思维参与,这样的探究活动只是流于形式,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探究有效性。学生为主体就是学生主动参与,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得出结论,交流发现等,学生有动机,有想法,有积极的思维参与。如:《电磁铁》一课时,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实施探究活动,都是学生满怀对科学学习的兴趣,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他们小组合作,和同伴一起探究,他们设计对比实验验证自己的观点,不是老师规定做什么就做什么,更不是等着老师或同W说出实验结论。在实施探究过程中,可以看到学生认真、仔细地操作,不停地纠正错误操作,小组成员之间思维碰撞,这样的探究活动中,学生是真正的主体,这样的探究才是有效的。

探究活动具有一种不可预见性,主要是由于学生个体间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的差异,这也决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以让学生完全自主探究,而是要以目标为导向,启发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教师只有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以后,学习才会有目的地去发现问题,探究未知。教师要引导学生选用恰当的探究形式,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选择合理的探究方法,如操作――发现、猜想――验证、观察――归纳、类比――联想、引导――探索等,让他们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让每个学生从不同途径获得成功的体验。如三年级上册《它们吸水吗》,教师先提出问题后,给学生常见的材料如纸和玻璃,学生在生活中就知道纸是吸水的,玻璃是不吸水的,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纸上和玻璃上的水滴的形状,而不能直接告诉学生吸水的话,水滴会怎样,不吸水水滴又是怎样的。在教师引导下的科学探究其针对性才更强,其有效性会大大提高。

第7篇

一、人员组成情况:

本次学习考察组计18人,其中教研室领导2人,教办人员5人,各中心完小教导主任5人,各中心完小骨干教师6人。

二、赴贵定学习情况:

(一)学习情况简介:

本次学习得到贵定县教育局的热情接待,同时正值贵定县教研室组织的全县课改研讨课——语文、数学、科学等三门学科的竞赛。我们先听课(共计听课144节,平均人均听课8节),后听经验介绍(由贵定县教育局副局长金士文、教研室主任贾琦和教研室数学教研员赵大芬作了“课改”经验介绍)。

(二)贵定县“课改”情况:

1、基本情况:贵定县地属黔南州,总人口28万人,所辖20个乡镇,年总产值1亿5千多万元,教师3000多人,村级以上106所,中学14所。2001年参加的学校、教师、学生见下表:

学科

起始

年级

学校数

班级数

学生数

教师数

相关学科教研员人数

校长数

品德与生活

30

50

2458

40

5

30

语文

30

50

2458

48

8

30

数学

30

50

2458

48

6

30

体育

30

50

2458

35

4

30

艺术

30

50

2458

35

3

30

品德与社会

11

21

1071

20

5

11

科学

11

21

1071

20

5

11

综合实践

11

21

1071

20

5

11

外语

11

21

1071

8

2

3

2、课程设置:1—3年级开设课程有: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外语(三年级)、综合实践(三年级)、科学(三年级)、校本课程。语文、数学使用“北师大”教材,其它学科使用“北京科学出版社”教材。课时设置、安排以学校、班级实际,以单元确定课时,主要由学校安排。如:一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参书建议6—8课时,教师安排时,根据学生情况可安排4课时,也可以安排10课时,其机动性、灵活性较大。周课时弹性大,根据学校实际可安排28课时、29课时不等。

3、实验步骤:启动阶段(2001年3月—2001年8月),实验阶段(2001年9月—2004年7月),总结阶段(2004年7月—2004年8月)。

启动阶段主要工作有:提出课改实验县申报,选定实验项目,确定实验规模与范围,修订呈报实验方案;成立课改领导机构;加强动员、学习、宣传《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设计实验队伍的培训方案,制定启动阶段培训计划;组建实验区培训队伍,对全县中小学校长、教研员和实验年级教师进行新课程体系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研究实验课的基本操作模式,完成实验教材的征订与发放工作。

实验阶段工作主要有:实验前期主要采取培训、示范等形式迅速将全县起始年级教师送入实验课轨道;起始年级各学科全面开展新课程标准试用和新课程试教;按照“计划—调整—实验”的基本环节,逐年扩大小学的实验规模;在2003年9月启动七年级实验工作;开展构建新课程体系的实验研究,加强校本课程的管理与开发,指导构建科学的5﹪的校本课程;调整、测试、记录、收集、撰写阶段性实验报告。

总结阶段的工作有:对三年实验进行终结性测评,写出验证分析报告和修订教材;理论与实际结合,分析构建在国家新课标下具有县级特色的有利于学生主体性教学活动体系和学生素质发展的课程体系,撰写实验课程改革、教师培训经验总结。

4、实验的主要措施:

(1)作好实验的各项准备

①将“课改”实验区工作列入县政府议事日程,争取必需政策、经费投入及其它物质条件。2001年贵定县财政拨款10万元用于此项工作。

②成立县、乡镇、学校课程改革实验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小组、培训小组。县级机构主要以教研室人员和各学校校长组成。

③确定实验样本校(班),落实实验教师。

(2)培训实验教师队伍。贵定县对教师的培训主要有四种形式:

①通识培训:一是将全县实验教师代表或兼职教研员集中在教育局由教育部专家进行培训;二是片区培训。将全县20个乡镇划分为5个片区,由教研室人员分别到各片区进行培训。

②研究课培训。每学期在上学期末,由教育局下发研究课文件,确定科目、时间,开学初由各乡镇举行竞赛,以校选人参与,选拔一名教师参加县竞赛。县教研室在一周前将课题通知授课教师,竞赛结束后,授课教师集中进行总结,找出每位教师成功与失败之处,然后再将好课“送课下乡”,进一步进行研讨,开展活动。

③校本培训。即在学校内营造教研氛围,教师相互讨论。在每年寒、署假期间,以学校为单位,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同时在培训期间进行研讨,总结自己在课程实验中成功与不足之处,再由各校推荐优秀教师上课,进行研讨,然后又上一课新的内容,这是教师培训的最佳方式。

④以《贵定教育》进行培训。要求教师注重“课堂反思”,鼓励教师多写稿子,用描述性语言写工作体会。教研室在审稿时,如觉得稿子可发表,但需修改,采取电话(因北师大对实验区学校安装了专线)或面对面交谈让教师修改后发表,对教师进行培训。

(3)制定并实施实验教师培训的管理制度。

5、对学生、教师的评价。贵定县也在探讨、摸索阶段,教育局没有固定的评价方案,是以学校实际来测评。如:贵定县二小对教师的评价是:

(1)教案是否用新观念。

(2)稿子写多少。

(3)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用一种亲切、不剌伤学生的话;不进行思想、品德、卫生等“模式”的评价,课堂上多鼓励。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有:发展性评价、水平性评价、选拔性评价。其重点在选拔性评价。

6、校本教材:校本教材不一定硬是编排成一本书,规范地说,校本教材是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根据学校教师的素质,具备一定条件才编成一本书。贵定县也没有把校本教材编成书,而也是根据学校实际确定校本课程,如:贵定县二小的校本课程是“主题班队会”。

7、起始年级进入课改后,其它年级课程的设置、教学方式、考试情况。

(1)课程设置:贵定县2001年的起始年级(一年级)全部使用实验教材,三年级除语文、数学使用“人教版”教材外,其它学科使用实验教材。其它年级仍使用“人教版”教材,但排课打破“贵州省课时计划”,由学校自主安排。

(2)教学方式:实验年级和非实验年级都能用新课改理念进行教学。

(3)考试:贵定县单元测试近十几年来从未间断,在实施新课改后,单元测试卷由教研室根据新课改理念,结合全县各年级学生实际出题。期末考试由教研室出两套试卷,一套是开卷考试,内容脱离教材,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的一些知识,在期末考试10天前让学生完成,做不起的可以问老师、家长、同学等;另一套是闭卷考试,试题内容按课改标准,根据实验内容出题,非实验年级也如此。

8、贵定县“课改”可借鉴之处:

(1)实验教材的选定。

(2)各级组织、领导机构的建立,制度的制定。

(3)实验教师的选定、培训及管理。

(4)因地制宜,注重实际,改革教法。

(5)教研室注重指导,讲求实效。

(6)大胆改革,遵循客观规律,不受课程、课时计划的约束。

(7)注重校本培训,起始年级由老师带老师。

(8)改革考试制度和对学生、教师的评价方式。

三、我镇学校与贵定县学校的对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重抓新课改工作:

1、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1)成立镇、学校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小组、实验小组。

(2)确立实验样本校(班),落实实验教师。

(3)制定课改实验方案,搞好宣传、发动工作。

2、加强实验教师的指导,

(1)组织各校校长、教导主任及实验教师学习《新课程改革实施纲要》及新课标,明确改革的目的和要求,认识各学科特点。

(2)对赴贵定县学习的教师进行跟踪听课,共同探讨教法,直至达到改革教法为止。

(3)开展校本培训。由本次参加贵定县学习的教师为学校研究小组成员,与教导处共同承担培训,带动其他教师进行课改义务,并共同研究,共同进步。

(4)选派骨干教师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特别是对起始年级教师的培训。

(5)开展好以镇为单位的“研究课”活动。

3、把对学生、教师的评价还给学校,以学校为单位不断探索,让学校自主、因地制宜地进行评价。

4、加强学校管理。教导主任、教研组长等业务人员要多深入课堂听课,促使教师运用新教法进行教学。

5、鼓励教师多写教改稿子,多进行教学反思。

四、对我县实施新课改的几点建议:

1、要结合目前我县实际,制定实施方案、组织机构及近、中、远期规划,忌盲目进行课改。

2、选定教材,明确教材编排意图,组织实验教师进行新课标的培训。

3、搞好以乡镇为单位,由教研员或兼职教研员对教师的培训。

4、选派骨干教师外出学习,提高教师素质。

5、教研室选定实验样本(校)及实验教师,搞好研讨课,并做到以点带面,逐步全面推开。

6、改革对教师的评价方案。

7、进一步改革人事制度,实施“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制度。

8、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加大对校长培训力度。

第8篇

1.潜能无限的学生资源。

学生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因此可以有效利用学生资源,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取知识,锻炼本领。正如陶行知先生写过的一首《小孩不小歌》: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

在教学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地球以外有生命吗》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进行预测,让他们猜测地球以外到底有没有生命,统计结果表明,超过90%的学生认为地球以外有生命。这与我预想的有一定差距,针对学生的预测,我没有做出任何判决和暗示,而是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有的说在一些科普书上见过有此一说,有的说人类发现UFO足以证明地球之外一定是有生命的……面对学生的种种猜测,我还是没有给出结论,而是引导学生思考:大家想一想,生命的存在,需要哪些条件?学生纷纷发言:阳光、空气、水、食物、适宜的温度……说着说着,有的学生要改变主意,认为按照这样的条件,地球以外有生命的可能性太小,甚至没有可能了,因为很多星球上的温度不适宜生命生存。这时,一名学生将手举得高高的,几乎按捺不住了,他说:在地球上生命体对环境的要求的确比较苛刻,但是,并不一定所有生命体对温度的要求都和地球上的一样,说不定有些生物就能够在200°C甚至更高的温度中生存。他的发言似乎有点出人意料,但是仔细品味却不无道理,于是他的发言把大家的思维推向了新的高度。虽然小学生年龄小,但他们的异想天开往往能够开辟新的天地。

2.富有魅力的教师资源。

“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陶行知先生的话在当今仍然具有现实意义。新课改理念要求广大教师转变角色,教师要做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促进者、参与者,教师应积极创设和谐、民主、开放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鼓励学生用开放的眼光去看待事物。例如,科学教师能够清楚地知道四季星座的不是很多,真正认得天空中星座的人就更少了,这就给开放的科学课堂带来了较大的困难,而笔者平时善于观察,注意加强学习研究,能够清楚地认出四季星座。有了这些条件,在上这一课时,我信心满满,对书本只是进行了适当扩充,学生们就听得津津有味。这样的科学课堂,发挥了教师的资源,让学生拓展视野,学生岂不喜欢?

3.特色鲜明的教室资源。

科学实验室与普通教室相比有着很大区别,科学实验室是科学教学的宝贵资源。在布置实验室时,安排一些科学家画像、科学家名言,让学生在科学家富有哲理的名言中感受科学学习的艰辛与乐趣。实验室的各项管理制度既要让学生能看得明白,又要让学生按规范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实验室的座位也与教室有明显区别,一般要分成4人或6人一组,这样一个班级需要分成9-12组。为了方便教学管理,尤其是实验操作的规范,要将每组学生的位置固定好,如1组1号、2号、3号、4号等,这样很利于上课的安排,对于学生课堂的调控以及学生学业水平的考核容易把握。现在的实验室一般后面都留有较大的空间,安置教学实验仪器橱柜等,合理利用好,可以给学生许多学习的机会,增长他们的见识。如一些标本的放置,要根据标本的种类、大小等进行合理分配,三年级的实验室里放的标本内容应符合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放置的位置要稍低一些,这样学生在观察时比较方便。

第9篇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概念;运算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5-208-02

数学与人类平时的日常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自原始社会人们利用绳子打结的方式来计数开始,人类与数学就结下了不解之缘。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更是离不开数学的影子,买食品、卖衣服等等日常活动,都有数学的影子。但是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新技术的研发,计算器等等先进计数设备开始广泛应用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使得运算能力显得不那么重要,学校对小学生数学概念和运算能力的要求也随之降低。尤其是近年来,初高中教师普遍认为学生运算能力差,影响了其他数学问题的学习。小学数学概念和运算能力的重要性再度引起人们的关注。

一、问题的提出

小学阶段,学生受年龄、阅历等等因素的限制,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思维和认知体系。数学概念和运算能力的应用有利于开发小学生的大脑思维。新课改实施以后,一些难、偏的内容被删除,复杂的运算也被删减不少,师生对运算方面的练习不再像以往那样重视。新兴的素质教育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小学生数学概念与运算能力的培养。不少一线教师发现由于小学阶段运算能力的欠缺,致使初中、高中阶段的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怎样培养小学生运算能力等问题成为当前我国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堂。本文通过对相应研究对象的观察分析,试图阐述小学数学概念和运算能力发展的问题,并尝试提出一些不完善的教学建议。

二、小学生数学概念与运算能力研究实验

1、研究目的

本文选取河北省邢台市某小学三年级两个班学生为对象进行研究,以调查问卷、课堂观察等方式为方法,对这两个班的同学实施为期2个月的教育干预,对教育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单位时间内、一定数量的训练对小学生数学概念和运算能力的提高有什么影响。

2、实验过程

(1)该实验班级的数学任课教师对学生的日常作业仔细关注,与其谈话,了解作业出现运算错误的原因。在数学概念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述自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最后再由教师给出课本的标准概念。

(2)该实验班级的数学教师经常组织学生进行5-10分钟的运算小练习,并随机增加2-3分钟的运算小测验。

(3)在实验进行过程中,教师等参与观察研究的相关人员要做好保密工作,避免学生知道,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

3、统计方法

根据学生测验结果,对测试数据的平均值、标准差等采用SPSS进行计算、t检验分析以及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4、评价方法

我们评价运算能力,判断运算能力高低时,往往采用计算样本平均值与标准差的方式,或综合分析其相关数据资料。这样的方式一定程度上能够反应研究对象的运算能力以及概念认知能力,但是对错误题目数量的忽略使得正确率高的学生在数据比较中占有优势。有些题目出现错误,因素是多方面的,例如看错题、笔误等等。因此,本文采用TOPSIS评价法来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尽可能减小误差,使数据更加科学化、直观化。

三、研究结果

1、测试成绩比较

图1

根据图1所示,实验班级学生的整体运算能力高于没有经过运算训练的班级。

2、运算速度比较

图2

根据图2所示实验班级在抄写数字、加减法、乘除法、填空等方面的运算速度高于没有经过强化训练的班级。

3、数学概念学习能力比较

实验班级的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概念教学时,先让学生自主阐述对概念的理解,并组织讨论,最后给出标准概念。对照班级的数学教师则采用以往教师直接教授数学概念的方式进行教学。进过测验比对,实验班级的学生在数学概念、公式理解、运用方面要高于对照班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