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基层党员思想汇报

时间:2022-05-16 18:57:20

导语:在基层党员思想汇报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基层党员思想汇报

第1篇

   2009年以来,xxx司法所共接收社区矫正人员139人,解矫104人,目前在矫人员35人,其中缓刑32人,假释1人,暂予监外2人。

根据长春市及榆树市社区矫正工作的整体部署,我所以组织网络、工作制度流程、教育管理等几方面工作为抓手做好社区矫正工作,具体如下:

     一、健全社区矫正工作组织和网络。

我镇进一步完善了一支由司法所工作人员具体负责,各村治保调解主任为具体监管帮教责任人的专业矫正队伍。同时,在各村成立了由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老党员和其他志愿者组成的社区矫正志愿者队伍,并及时调整和补充,为xxx镇安保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规范社区矫正工作制度和流程。

重点加强了请示报告制度,信息宣传、统计制度和请销假、谈话制度,同时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即矫正对象进入社区矫正环节后,我们都要进行调查和走访,全面掌握其基本情况,制定《矫正个案》,逐人建立档案;为每名矫正对象确定1名工作人员和1名志愿者组成帮教小组,负责全程监督、教育、管理;要求矫正对象每周进行口头或电话汇报、每月进行书面汇报。尤其是在与矫正对象第一次见面时,当面向其宣读《社区矫正宣告书》,由矫正对象签订《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牢固树立和强化其服刑意识。

三、做好社区矫正“三管一访”专项工作。

按照“社区矫正工作实施办法的若干规定”,我所结合社区矫正工作实际,落实“三管一访”措施,即“日定位”“周听声、周见面”“月汇报”“重点节假日走访排查”制度。筑牢弓棚镇社区矫正城墙。

(一)“日定位”,坚决执行《关于加强和规范监外执行工作的意见》的有关规定,进一步完善目视跟控、GPS遥控措施,着力打造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的社区矫正监管安全工作“天罗地网”,确定和限制社区服刑人员的活动范围。严格外出请销假制度,对于节假日期间请假探亲的人员,落实随同人员进行监护,并进行电话抽查,真正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漏一人、不留死角。

(二)“周听声、周见面”,对全部社区服刑人员切实实行“周听声”制度,对重点管控人员实行“周见面” 制度。重点管控人员包括服刑前三个月的所有服刑人员及在社区矫正期间被警告的服刑人员。“周听声”即服刑人员每周向我所社区矫正工作人员打电话汇报本周的行动轨迹及思想状态,以此来增强管控人员的日常管理及服刑人员的矫正心态。“周见面”即对重点管控人员实行每周见面制度。司法所工作人员每周约见重点管控人员,面对面和重点管控人员谈心谈话,以此对重点管控人员进行矫正管理,以确保重点管控人员端正心态进行社区矫正。此外,我所严格落实矫正对象“周听声、周见面”制度,确保实时掌控,实时监管。通过采取一系列有效的监管帮教手段,切实消除和化解了社区矫正安全监管工作隐患。

(三)“月汇报”,我司法所高度重视心理矫正工作,全面落实矫正过程的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健康教育,转化和弱化其消极思想和心理。每月,全部社区矫正人员每人上缴一份思想汇报,把一个月以来的思想转变、学习收获及参加社区劳动的感受、遵纪守法等情况做一个书面的汇报。社区矫正工作人员根据矫正人员的思想汇报对其进行适当的点评及表扬。让矫正人员在心理上逐渐的接受正能量的传播,发展到主动的去社会上发挥其本身的正能量。从而使服刑人员走出犯罪的阴影并积极改造。

(四)“重点节假日走访排查”重点节假日前夕,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国庆及两会期间,我镇主管领导、司法所长和村干部一起上门走访辖区的服刑人员,与他们进行了交流对话,送上节日慰问,并给生活困难的社区服刑人员送去了慰问品和慰问金,充分体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怀,增强了他们重新做人、融入社会的信心。

四、存在的困难和不足

我所社区矫正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已初步形成理解、支持社区矫正工作的群众基础和社会氛围,初步形成了管理制度,初步建立起一支社区矫正队伍,为和谐弓棚作出了贡献。同时,社区矫正工作还存在一些困难和不足:

1.对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由于长期受重刑观念的影响,过分依赖监禁刑,忽视非监禁刑,部分群众对社区矫正的认识还很不够,对矫正概念、内容、意义知之很少。所以,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性。

2.职能部门之间的配合、衔接工作需进一步加强。司法行政机关是具体组织实施部门,法院、检察院、公安、民政等部门分工负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社区矫正工作。但实际操作中衔接、配合的不够。在现行法律框架下,公安机关仍然是社区矫正的执法主体,只有协调好与公安机关的关系,我们的工作才能获得有力的支撑。

第2篇

一、住院伤病员的特点:

(一)环境特殊,容易逃避教育管理监督。*内部的住院伤病员因工或生理疾患、心理疾患而住院治疗,环境相对特殊,因病情无法正常参加集体学习,因治疗需要而脱离组织,远离领导。常常规避了*开展的学习教育、集体活动;长此以往的逃避学习,逃避教育,逃避思想改造,逃避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锻炼,成为*经常性思想教育管理中的一个个漏洞,一个个死角,为*事故案件的发生埋下了严重的隐患。

(二)成分复杂,容易妨碍教育管理的顺利进行。关系兵、关系官涌入*,而关系兵、关系官中的关系病号,他们自恃“有关系”、“有后台”有“靠山”漠视医院的规章制度,不接受医院的教育管理,有的威胁医护人员,与个别年轻的医护人员甚至发生顶撞事件,导致了少数医护人员不想管、不愿管、怕管情形时有发生,形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看病治病的狭隘观念,看好病治好病就是服好役的错误认识和看法。对*住院病员教育管理采取不闻不问不理不睬的态度,为正常教育的能级管理形成了黑洞,直接妨碍了医院对*住院伤病员教育管理制度的落实,影响了教育管理的效果。

(三)人数较少,容易成为教育管理的死角。*住院伤病员在*内部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基层分布在不同的工作岗位,常常因人员少被部分单位领导忽略,认为单位正常工作的开展有他不多,无他不少,肤浅地认为学习教育只要有够比例人员参加就行了,只要多数人知道了就向主管单位汇报全面学习贯彻了,没有出现违纪就认为本单位形势一片大好,无个别人。而住院伤病员在医院因病情的轻重不能集中,因治疗传染病的需要而分散,医护人员因生命生存的本能和职责而先治病救人;住院伤病员在医院时间短,放松思想改造。回到基层因没有落实补课制度而落伍,在上级机关组织政治理论考核时故意安排公差勤务以逃避检查,达到“顾全大局”的目的。

二、加强*住院伤病员管理的几点思考:

(一)消除认识盲区,提高管理效能。长期以来,在基层干部中有人认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做好大多数人、个别人的思想政治工作。住院伤病员是少数,只要在单位不出错就了。到了医院有医院负责教育管理,即使出了问题责任在医院,与原单位的评先创优不挂钩,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任务完成好了单位建设就搞好了,基础也就夯实了。久而久之,住院伤病员就成了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盲区”,出现了鞭长莫及,无人问津的“特殊一族”。更有个别基层干部把住院当成是做好个别人的场所,千方百计把个别人往医院送,把困难、矛盾往外推,有效导致这部分伤病员钻*管理的空子,而医院医护人员因不了解这部分人的思想底细而放松对其教育管理,从而发生违规违纪甚至违法的现象。给*建设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各级干部要充分认识到做好住院伤病员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政治思想工作一个十分重要的着力点。指定一名干部专门负责,坚持责任到人,定期对本单位住院伤病员进行思想理论教育,用昂扬的革命精神激发住院伤病员,鼓励他们战胜疾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搞好生理疾病治疗的同时,用高尚的情操培养教育伤病员,加强人生观、世界观的改造,使每一名伤病员都自觉有*组织纪律约束自己的言行,始终保持一名革命战士的良好本色。

(二)健全教育制度,保证有章可循。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教育管理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提出了新的管理课题。要搞好新时期*住院伤病员教育管理,就要结合其特点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积极探索新方法,制定新措施,对即成规章制度进行进一步完善,把住院伤病员纳入全面管理的范畴,针对性地抓好住院伤病员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在基层探索制定《住院伤病员教育管理规定》、《住院伤病员政治教育规范》、《住院人员思想汇报制度》等,完善年度政治教育计划措施,进一步规范工作,防微杜渐,在解决矛盾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对住院伤病员的教育管理措施。

(三)着力抓好落实,保证管教力度不松懈。制度是保障行为规范的重要准则,是规范各种秩序的保证;要加强*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监督,充分调动上级机关、本级组织、官兵家庭以及社会各界参与*住院伤病员教育管理,干部抓制度的落实是关键,只有努力把外界的不利因素转变成为教育管理的有利因素。对已经制定的规章制度必须维护其严肃性、权威性,坚决贯彻执行,做到有章可循,有条可依,执纪必严,违纪必究,坚决杜绝论资格、讲人情、以情代纪、以权凌纪,甚至超越*纪律的人和事发生。

第3篇

汇报材料是下级向上级汇报工作进展情况,或政策、法规、指示的贯彻执行情况时使用的文书。它的主要作用是帮助上级尽快了解工作情况,为正确决策特别是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提供支持。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单位中下级如何写出高水平汇报材料,欢迎大家阅读。

 

汇报材料是下级向上级汇报工作进展情况,或政策、法规、指示的贯彻执行情况时使用的文书。它的主要作用是帮助上级尽快了解工作情况,为正确决策特别是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提供支持。汇报材料既类似于工作总结,也类似于报告。与工作总结相比,都有对某一地区、某一阶段工作回顾和经验总结的内容,但工作总结比汇报材料要更详实,理论性更强;与报告相比,都有向上级汇报工作的性质,但汇报材料不是法定文种,比报告更具灵活性,既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

汇报材料的主要特点:

一是客观性。汇报材料一般包括对过去工作的回顾和评价,因而要尊重客观事实,以事实为依据,不能夸大其辞。

二是典型性。汇报材料是向上级汇报工作,因此,一定要把本地区、本部门工作中的典型经验介绍清楚,便于领导更全面、更深入地掌握情况。

三是针对性。汇报材料因领导的身份不同,检查工作的目的不同,内容也不同。另外,一般的汇报材料中,都会涉及存在的自身无法克服的困难的和问题,要求领导解决。因此,汇报材料要根据实际情况,突出针对性。

四是概括性。领导同志视察工作,不仅要听汇报,也要到实地查看。因此,根据其行程和时间,汇报材料不可能长篇大论,要尽可能简洁,要用最精炼的语言,把情况和问题说清楚。

汇报材料的分类,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进行划分。

一是从汇报主体上划分:个人汇报材料。类似于个人总结和述职报告。主要是个人向组织、领导和群众报告工作情况、思想情况等。比如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向党组交的思想汇报,就属于个人汇报的一种。单位汇报材料。主要汇报某单位一定时期的全面工作情况,某项工作的进展情况或上级部署的贯彻情况。这是我们经常使用的汇报材料。如:2020年X月X日,X同志来X视察,我市准备的汇报材料,就全面汇报了市政府当年前6个月的工作情况,共包括三大部分:一是1至6月份全市经济运行情况;二是今年以来所做的主要工作,包括农村经济和税费改革、工业结构调整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改制、社会保障、优化发展环境,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下步打算等;三是请省政府帮助解决的问题。

二是从内容上划分:综合汇报材料。也称全面汇报材料,汇报的内容是本单位某一时期的全面工作。如上文提到的向李成玉省长的汇报材料,内容就涉及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专题汇报材料。汇报的主要内容是某一方面工作的情况。比如:2017年X月X日,X同志来X调研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情况,汇报材料就主要介绍了X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筹备进展、初步成效和建议等,属于专题汇报材料。单项工作汇报材料。汇报的主要内容是某一项工作的情况。

三是从表达形式上划分:口头汇报材料。一般写成汇报提纲的形式,把汇报的主要内容以提纲的方式列出,单位领导在汇报时备用,以口头汇报为主。书面汇报材料。有时由于上级领导行程较紧,就将要汇报的内容写成完整的材料,交于领导,而不做口头汇报。

汇报材料没有固定的写作模式,根据上级领导的身份不同、分管工作不同、视察调研的目的不同,可灵活安排结构。一般由标题、抬头、正文、落款四部分组成。

一是标题。汇报材料的标题,常见的写法有三种:文种式标题,即只写《汇报材料》《汇报提纲》《工作汇报》等。公文式标题,单位+时限+事由+文种名称,如《X单位X年X工作汇报》,有时候也省略一两项形成标题,如《X年X工作汇报》《X市X工作汇报》。复式标题,由正标题和副标题配合组成,正标题概括文章的主题,副标题标明单位、时限、事由、文种。

二是抬头。也就是对汇报对象的称谓,一般写法是:口头汇报时,写明:各位领导;书面汇报时,写明:X领导或X部门。汇报材料的抬头,特别是口头汇报材料的抬头,有时也可以省略不写,由汇报的领导临时发挥,或者直入正题。

三是正文。汇报材料的正文,由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组成。

1.开头。开头,又叫引语。一般要涉及以下内容:

一是表示尊重、感谢。对领导同志在百忙中到本地区、本部门视察调研表示感谢。比如,2017年X月X日,X同志来我市调研X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情况时,汇报材料的开头是这么写的:X省长一年内三次率省政府有关部门领导同志来X调研,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X发展的重视、关心和支持。在此,我代表X市四大班子和全市人民表示衷心地感谢!这样开头,充分表达了对上级领导的尊重和感谢。

二是对整体工作情况的概括性叙述。便于领导掌握面上的情况。在综合汇报材料中,这部分内容一般要在开头体现出来,是对整体工作的自我评价。在专题调研中,根据领导身份不同,这部分内容可写可不写。比如,上面提到的X省长来X调研X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情况时,在汇报材料开头对X省长表示尊重和欢迎之后,还概述了前6个月主要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这样写可以使上级领导对X的经济形势和整体工作情况有所了解。

2.主体。主体部分是汇报材料的中心内容,这部分内容安排的得当与否,是汇报材料成败的关键。概括来讲,主体部分一般要包括工作成效、做法、经验、体会、问题、下步打算、建议等内容。在具体内容的安排上,不必面面俱到,要根据具体情况,有所侧重,安排内容要考虑以下几点:

一是根据领导者的身份来合理安排汇报材料的内容。在写汇报材料之前,要搞清楚上级领导是负责全面工作的,还是分管一方面工作的。根据分管工作的不同,来确定不同的汇报内容。对负责全面工作的领导,要准备综合汇报材料,内容要求全面充实,以反映本单位的整体工作情况。对负责一方面工作的领导,可简要介绍本单位的整体工作成效,重点介绍其分管方面工作的情况。比如:去年,X、X等领导分别到我市视察调研工作,我们在准备汇报材料时,各有侧重。对X的汇报材料,以政府全面工作为主,对X的汇报材料以农业和农村工作为主。

二是根据领导视察调研的目的来合理安排汇报的内容。要弄清楚领导视察调研要重点了解哪些方面的情况,根据领导所需来准备汇报材料。比如,初任的上级领导到基层调研,一般要了解本地的全面情况,包括自然、经济、人文等方方面面。所以在准备汇报材料时,就要安排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经济特点和发展情况、社会事业等方面的内容。领导要着重了解一方面工作,或某项政策贯彻落实情况的,要重点安排这方面的内容。

三是根据会议的目的来合理安排汇报内容。要搞清楚汇报材料是在什么类型会议上使用的,会议要解决什么问题,据此安排汇报材料的内容。比如,2016年X月X日,省政府在新乡召开了企业改革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座谈会,X市作了汇报发言。在准备材料时,我们着重安排了企业改革的进展、做法、打算,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做法、成效、打算,以及为推进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所釆取的保障措施等内容。再如,考察归来后所召开的汇报会,所准备的汇报材料,就要重点安排所考察地区的基本情况,成功经验,存在的差距,要学什么,如何推广他们的经验等内容。

汇报材料的主体部分常采用以下结构形式:

一是分部式。即按照“做法——成效一经验——问题——打算——建议”的顺序,先写主要工作情况,即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什么成绩,总结了哪些经验、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有什么工作打算,有哪些好的建议。这种写法将汇报材料分成了几个大部分、依次来写。为了做到眉目清楚,每个部分可用小标题,或者用序号列出。这种写法的好处是容量较大,眉目清楚。比如,上文提到的X同志来X调研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情况时,我们准备的汇报材料,就采用了这种结构形式。第一部分,主要写了在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方面所做的主要工作;第二部分写了取得的初步成效;第三部分写了几点建议。

二是阶段式。这是把要汇报的工作按时间顺序划分成几个阶段来写。每个部分把其中一个阶段的工作情况、经验教训结合在一起来写。采用这种纵式结构,全文脉络清楚,便于突出工作的发展进程和每个阶段工作的特点,适用于有明显阶段性的工作汇报。如某工程建设指挥部的汇报材料,第一部分,规划阶段的情况;第二部分,拆迁阶段的情况;第三部分,建设阶段的情况;第四部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五部分,几点建议。

三是并列式。以工作项目为序分条列出,各条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这种结构形式,使人一目了然,而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减条目,容量较大。一般适用于综合汇报。这种结构形式是我们最常用的结构形式。比如,2015年X月份,X同志来X调研时的汇报材料就釆用了这种结构形式。共分4个部分,一是我市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主要工作任务;二是今年第一季度的工作情况;三是当前我们正着力抓好的工作;四是需省协调解决的问题。

3.落款。汇报材料的落款,一般要写上汇报人姓名和成文日期。署名、日期可放在标题之下,也可以放在文章末尾

汇报材料的写作要求:一是观点要鲜明。不拐弯抹角,模棱两可,含糊其词,力争给听汇报者留下明确的概念。二是条理要清楚。中心是什么,讲几个什么问题,从几方面讲,讲哪些事例,都要安排妥当,使人听起来纲目分明,中心突出,晓畅易懂。三是事例要典型。汇报材料必须有充分的事例,但一定要精选,要有典型性。凡材料中引用的事例,都应尽可能具体,要把那些能够反映本质的细节,生动的情节和语言写出来。典型、生动的事例,常常会成为汇报材料的点睛之处,成为论证某一观点和领导上指导工作的有力依据。四是语言要口语化。尽量用口头语,说起来顺口,听起来易懂。

简单地说,汇报材料的语言特色要突出4个字,即谦、简、明、切。谦即谦恭。汇报材料是向上级汇报工作,不是向下级作报告。因汇报人和听汇报人身份的差异,决定了汇报材料的语言必须平和、谦恭,表现在语气的使用上,就是要多用说明性、陈述性的句式。即,以“了”为特征的句式。一般在“解决”“完成”“推动”“开展”“巩固”“克服”“取得”等动词的后面加助词“了”字,直接表示事情的完成时态,下面带宾语,如完成了某一工作、任务,解决了某一问题、困难,取得了某一成绩、进展等。而不能使用那些显示甚至夸大政绩的渲染性形容词或描述性语言,如“彻底解决”“极大推动”“巨大突破”“充分显示”之类。也不能使用向下级讲话时常用的祈使(命令)、指教、要求等语气。如:“必须X”“要X”“坚决X”“不准X”“严禁X”“禁止X”等句式。

简即简洁。领导同志视察调研工作,有其行程安排,不仅要听而且要看,因此,在向其汇报时,要尽量简单,要用最少的文字把情况说清楚。这就要求,在写汇报材料时,要尽量简洁。表现在语言特色上.,就是要尽量使用短句,尽量使用浓缩性语言。比如,年初我市确定了确定了“双百双十”的目标,在汇报材料中,“双百双十”的交待清楚之后,再涉及到“双百双十”时,就可以不再交待具体内容。

明即明快。汇报材料的语言要尽量体现出鲜明生动的特征,语言要尽量、口语化,以给听汇报者留下深刻印象。在具体操作时,可以用一些形象的比喻。如将引进外资和技术比作“借水行舟、借鸡生蛋、借梯上楼”,把部门协作比作“大合唱”。

切即准确。领导同志都希望掌握准确的一手材料,因此在起草汇报材料时,一定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尽力做到与事实相符,不可夸大与缩小。在定量表述时,要有准确的数字做支撑,比如一个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出口、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城乡人民收入等重要指标,不仅要写绝对值,也要写增长速度。要注意词义概念的准确,比如对一个基层领导同志不可能说“作了重要批示”。要特别注意用好模糊语言,在特别情况下,模糊语言往往是最准确、周密的语言,如“取得了一定成绩”“尚有不小差距”之类,比用量化概念要准确、贴切得多。

当然,许多人写汇报材料,也存在一些弊病:

一是道理多,材料少。有的汇报材料通篇多是讲道理,切实生动的事例少得可怜,上级领导一般都不爱听。因为对领导同志来说,他们所希望的主要不是阐述道理,而是想多了解来自实践的大量的具体情况。出现讲道理多,讲实际情况少的原因,主要是汇报材料的撰写者本人深入不够,了解实际情况、搜集有关材料的功夫不到家,没有掌握大量的能说明问题的第一手资料和生动具体的典型事例。也有的是分析认识能力较差,不善于从大量的具体材料中,选取典型事例,而是厚“理'薄“事”。

二是平铺直叙,主次不分。对各种材料,各方面情况,一律平分秋色,并排罗列,结果是样样问题都讲了,但哪个问题也没讲透,重点也不突出,没有给人留下什么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对材料分析综合不够,事先没有明确汇报的目的,没有抓住中心,因此组织材料时,孰去孰留,孰繁孰简,没有一定标准,不能作出妥善的剪裁。也有的是汇报者本人总想把自己分管的那部分工作说的详尽些,借题发挥,结果冲淡了中心。还有一种情况,是汇报人本想把全面工作原原本本叙说一遍,由于时间所限,汇报到一定程度不得不舍弃一些内容,结果挂一漏万,甚至舍掉了主要的内容。

第4篇

(一)抓好教育——稳人心

一是抓好政治理论教育。教育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用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认识事物、分析问题和指导工作,使干部职工在政治路线上辨明方向,在执行政策上划清界限,在处理复杂问题时分清是非。

二是抓好理想信念教育。人的理想信念,犹如鸟之翼、楼之柱、桥之墩。通过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破除“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和“前途前途,有钱就图”的错误观念。广泛开展“入党为什么、做官干什么、将来留什么”和“人该怎么做、权该怎么用、法该怎么执”的思想大讨论,破除金钱“万能”论。

三是抓好爱岗敬业教育。教育干部职工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安心本职,立足岗位,建功立业;教育干部职工增强公仆意识,拓展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质量,想方设法为纳税人提供多方面的服务;教育干部职工坚持原则,依法行政,不收“关系税”、“人情税”,坚信公正执法就是最好服务的理念。

四是抓好遵纪守法教育。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基本法律法规常识,使大家知法、懂法,自觉守法。运用正、反典型教育干部职工,增强干部职工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资产阶级思想”侵蚀的能力。

(二)严格自律——赢人心

领导干部严格自律、为人师表,既是无声的思想政治示范,又是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我们注重从五个方面加强班子成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一是加强自我教育,潜心修养,强内固本。我局领导不断加强自身政治学习,提高理论的素养,还精心备课,与同志们一同学习,一同消化,共同提高。同时,强化税收知识学习,使自己成为税收业务的行家里手。在处理各项具体工作时,做到观点鲜明、立场坚定、是非清楚、公道正派,达到做思想工作时使人口服心服。

二是加强自我管理,责己从严,约束自我。加强政治上的自我管理,组织上工作上的自我管理,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要求部属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做好。在工作和生活上时时严格要求、处处检点,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

三是加强自我监督。树好自身形象使群众信任你、佩服你。

(三)关心同志——暖人心

做好一人一事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我们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做到“雪中送炭”,温暖人心。

一是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对同志政治上的关爱之中。注重维护同志的政治权利和政治声誉,热情关心同志的政治进步,做到“三防止”:当同志思想出现不好苗头时,及时教育疏导,防止偏航向;当同志犯了错误情绪低沉时,帮其查找教训,防止“一蹶不振”;当同志取得成绩沾沾自喜时,促其总结提高,防止“飘飘然”。

二是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对同志工作上的关心之中。注意关心同志工作中的每一点成绩,支持同志的每一项工作,做到“三及时”:当同志工作中碰到困难时,及时排忧解难;当同志工作中遇到挫折时,及时分析原因;当同志工作取得成绩时,及时热情鼓励。

三是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对同志生活上的关怀之中。时刻把干部职工的冷暖挂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同志生活遇到困难时上门鼎力相助;同志患病住院时上门真诚慰问;同志家庭遇到天灾人祸时上门送去温暖。

(四)尊重信任——换人心

领导者能以平等的、平常的心境尊重、信任、理解同志,就能以心换心,就能唤起干部职工的自尊心,就能焕发干部职工奉献国税事业的精神。

尊重同志是做好一人一事思想工作的基础。作为领导,必须懂得尊重是相互的,领导尊重同志,同志才会更加尊重领导。一是尊重同志的职权。不尊重同志的职权就会影响同志的威信,伤害同志的自尊心。二是尊重同志的人格。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克服和防止对同志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树立尊重同志、与同志平等相处并虚心接受监督的作风,调动同志的工作积极性。三是尊重同志的意见。即使是反面意见,或者某些意见不妥,也应热情鼓励,取其精华,从意见中寻找最佳方案,最终达到思想统一、步调一致。

信任同志是做好一人一事思想工作的保证。

理解同志是做好一人一事思想工作的桥梁。

(五)情理结合——顺人心

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既是思想政治工作最基本的方法,又是做好一人一事思想政治工作最有效的途径。

一是以情感人。人是有感情的,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就要自己先以诚待人,投入感情,想人所想,解人之难,帮人所需。激发感情是建立良好的上下级关系和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因素。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平易近人,与下级建立一种亲密无间的同志式关系,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在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动真情,付真爱。这样,下级有话才愿意讲,有问题才愿意反映,对你讲的道理才愿意接受。反之则难以使人心悦诚服,甚至引起逆反心理。

二是以理服人。以理服人是做好一人一事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手段。不靠强迫,而靠疏导,充分摆事实,讲道理。当然,说理也要注意方式方法,要因人、因事、因地制宜。

(六)建章立制——聚人心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开展好一人一事思想政治工作,还必须与建章立制、规范管理结合起来。

一是领导包片和帮教责任制度。要消除以往“税收工作是硬任务,思想工作是软指标”的错误认识,象抓税收任务一样抓好思想工作,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到人头、落到实处。要求基层分局领导班子成员采取分工包片,既包责任片的税收工作、又包责任区的思想工作。并采取干部帮职工、党员帮群众的“结对子,一帮一”的做法,明确思想帮教责任,形成思想工作网络,把思想问题解决在一线。

二是定期教育和经常谈心制度。结合形势任务和思想实际,各分局坚持每月一次集中教育,可以采取领导轮流授课制度。对仅靠集中教育难以解决个别人的思想问题,利用八小时以外的时间,采取上门走访、个别谈心的方法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工作。

第5篇

关键词:企业文化;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一、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1.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概述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持续且长期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由全体员工共同努力下所形成的,被全体员工认同且遵守的一种思想价值理念。企业文化往往是抽象的,是一种在概念上的思想价值理念,是属于企业经营活动的产物。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一方面一个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能帮助企业拉近与员工之间的距离,从而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另一方面落后低沉的企业文化也会导致企业管理人员与全体员工在工作中陷入故步自封的境地。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社会改革深化的重要时期,社会上各种思想的碰撞容易影响到人们原本的价值观念,因此就需要企业做好思想政治正视工作,从而保证我国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与员工的工作行为能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个人价值与国家价值的共同实现。

2.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意义

在实际情况中,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对于企业的持续发展与企业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第一,在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的市场环境当中,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越来越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因此,在实际情况中对于现代企业建设工作来说,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来建立起一个科学合理的劳动关系是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第二,对于企业员工来说,企业文化是影响员工工作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只有做好企业文化的建设才能帮助企业在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建立起一个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从主观层面上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与工作热情,让员工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工作当中,用工作热情与工作积极性来提高各项工作的效率与质量。第三,做好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对于现代企业自身建设与健康持续发展也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在实际情况中,企业的软实力是企业凝聚力里一项很重要的内容,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能帮主企业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凝聚力,提高员工对于企业的认同感。

二、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原则

第一,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企业文化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要立足于企业的自身发展状况,每一家企业在每一个发展阶段的特征都有所不同;因此就需要企业相关管理人员深刻把握企业发展中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方向。第二,要坚持灵活多变的原则,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日新月异,因此企业的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开展也要因时制宜,灵活根据时代变化而变化。

三、以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1.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企业文化的建设对于企业实现思想政治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良好的企业文化能有效实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实际情况的符合,目前我国的经济在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企业的发展状况也在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而企业文化往往是伴随着企业共同发展的,因此将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能帮助政工工作立足于实际情况,实现与企业发展的紧密结合。第二,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帮助企业政工工作拓宽内容,企业文化是一个极其丰富的思想体系,基于企业文化的政工工作就能实现对于各种思想的有机统一。因此,在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就要重视起企业文化的建设。

2.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拓宽思想政治工作渠道

企业要善于利用互联网技术拓宽思想政治工作渠道,拉近思想政治工作与员工的思想距离,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企业员工数量的增加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企业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的构建让员工自主在网络平台提交入党申请以及后续的思想汇报,并利用互联网完成初步的审核确认,将员工信息纳入本单位的信息库内,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效率。还可以利用网络进行入党员工的公示,确保思想政治工作的公正透明。此外,可以利用网络组织员工进行党的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思想政治课程的灵活性。工作人员将相关的影响资料上传到本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平台上,员工可以在方便的时间进行资料的下载和学习,避免思想政治工作与员工专业课程学习之间出现冲突。目前很多企业建立了网络党支部,改善了传统基层党支部数量过多管理困难的问题。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可以利用平台进行思想政治工作任务和工作计划的下达,员工党支部可以及时了解到我党的方针政策和最新动态,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得到了有效的保证。

3.提高政工队伍的建设

第一,要优化传统的政工队伍组织结构。臃肿的队伍组织形式严重阻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实际效率的提高,企业加强针对队伍的建设首先必须要对政工队伍的组织形式进行优化。为了提高政工队伍的专业性企业要注重专业人才的引进,适当提高政工队伍组建的人才门槛,可以通过有效地选拔机制从企业的其他部门中选调适合思想政治工作的优秀人才,提高政工队伍的灵活性以及对企业环境的适应性。此外企业政工队伍应注重不同人才的分工协作,保证政工队伍拥有较强的实践性。第二,完善政工人员考核和奖惩机制。政工人员不应超脱于企业管理考核制度之外,确保政工人员保持较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能力需要建立切实有效的政工人员激励奖惩机制。定期对政工人员的专业素质进行考核,考察内容包括企业文化、市场环境、国家行业政策以及相关任务的完成度等,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在制订考核的具体内容和相关指标要符合企业的经营状况以及行业特点。对于考核优秀的政工人员可以给予奖金、升职等奖励,而对于考核不达标或者日常工作中存在严重问题的政工人员可以采取扣除奖金或者是停职处理等措施。此外,企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积极根据市场发展的动态以及企业目前的生存状况来制定关于政工人员的培训计划,一方面要注重政工人员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也要重视法律意识、专业能力等综合实力方面的培养。在实际情况中,政工队伍在企业文化的宣传和继承上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担负着企业发展理念与实际的员工工作相结合的任务,因而必须强化政工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政工人员的思想意识,从而促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成效的提升。另外,政工干部要根据政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对培训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培训时间要避免与员工的生活工作发生冲突,以免影响培训的效果,通过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来实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实施。

四、结语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想要得到更好地发展,就需要做好企业文化软实力与思想软实力的提高,因此现代企业必须重视起以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提高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设水平,从而来实现我国企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信磊.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融合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以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为例[J].新丝路,2016(12).

第6篇

关键词 基层社区矫正 实证研究 立法 执法

中图分类号:D926.3 文献标识码:A

社区矫正是由国家专门机关组织社会资源和力量,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罪犯在社区内进行矫正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社区矫正的观念最先起源于西欧和英国,但发展于美国,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普及开来,其主要依据的理论包括刑法谦抑思想、深化复归理论、标签理论和恢复性司法理念。社区矫正,作为一种非监禁性刑罚活动,其目的是为矫正罪犯的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帮助其回归社会,而其优势在于可以减少在押人员数量,缓解监狱压力,节省国家资源。随着刑法社会化理念的发展,社区矫正制度成为世界各国刑罚制度发展的趋势。

自2002年8月上海成为全国首个社区矫正试点以来,我国的社区矫正工作不断推进,逐渐完成在全国试行社区矫正工作。随着社区矫正工作的深入发展,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正式将“社区矫正”将写入刑法,在立法上为社区矫正工作确立了基础。为了完善社区矫正工作的法律依据,目前全国法工委正在审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草案,相信不久的将来社区矫正法将呈现在社会公众面前。

随着法制的不断完善,司法实践的贯彻落实,我国社区矫正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鉴于中国目前的国情,大部分地区在财政,人员编制,社会认知度等方面存在较大缺陷。为促进基层社区矫正工作发展,区域性的实证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安徽省作为人口大省,在基层社区矫正工作上面对的困难具有典型性,有鉴于此,本文以安徽省W县社区矫正实践展开研究思考,分析其所面临的问题并在立法和执法上提出对策。

1安徽省W县社区矫正实证调查

据笔者调查了解,随着2012年1月10日《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出台,截止到2014年5月,安徽省W县司法局累计接管829名社区矫正对象,解除310人。目前处于正在矫正的社区服刑人员519人,其中缓刑468人、假释36人、暂予监外执行9人、管制6人。社区矫正工作主要做法和成果如下:

(1)增设了专门的社区矫正机构,设立了W县社区矫正中心。《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出台后,经当地司法局多次努力2013年2月19日,经W县编委会研究增设W司法局社区矫正股,至此W县社区矫正工作有了常设机构。

2014年9月22日,W县社区矫正中心正式挂牌启用,中心上下两层面积约350平方米,设有报到登记室、宣告室、教育培训室、训诫室、心理矫正室、监控室、档案室等多个功能区,配有电脑、打印机、电子显示屏、高清视频监控等办公设施。

(2)联合检察机关、公安机关对乡镇司法所进行社区矫正执法和监管安全巡查。为加强矫正对象的管理,防止矫正对象脱管、漏管,确保监管安全,根据《安徽省社区矫正实施细则》第十三条八款之规定,W县司法局对全县20个司法所的社区矫正工作进行执法巡查,巡查组通过开会和查阅矫正档案的方式,对矫正对象的报告情况、教育学习和公益性劳动的开展情况及外出请销假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每到一所巡查组对每个矫正对象进行逐一点名,告知其入矫后应遵守的规定,违反规定将受到什么样的处罚,并通报全县社区矫正工作的奖惩情况。检查起到了规范矫正程序,震慑矫正对象的作用,对后续社区矫正工作的良性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3)规范评估程序,加强入矫管理。2014年1月以至2014年5月W县司法行政机关共接收法院、公安、检察、监狱委托社区影响评估87起。为了完善相应的评估工作,W县司法行政机关专门举办了社区影响评估培训班,就评估的相关法律程序,进行了专门的辅导,强化了评估的责任。确定相对稳定的评估指标,实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W县社区矫正机构对未按时报到的矫正对象,县局通过内网安排司法所进行查找,并要求五日内报告查找结果。

对来报到的矫正对象,按照社区矫正执法文书格式对全部矫正对象建立了执行档案和工作档案,做到一人一档,建档率达到100%;司法所严格社区服刑人员日常监管工作,重点抓好思想汇报、日常教育、公益劳动等具体事宜,定期组织季度评议,并为每个矫正对象建立社区矫正小组,签订矫正责任书,落实责任人,制定社区矫正方案,定期总结社区服刑人员上季度表现情况,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严格执行监管审批制度。

全年社区矫正人员重新犯罪率1%,脱管、漏管4人,无社区矫正人员非正常上访或组织、参与、无社区矫正人员重新犯罪,从事社区矫正的工作人员无违法违纪行为。

2社区矫正工作存在的问题

2.1社区矫正立法粗糙,不利于执行问题

2.1.1社区矫正地点问题

(1)“居住地”概念没有明确定义。根据《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的规定,社区服刑人员应该在居住地接受矫正,但相关的法律和实施细则对“居住地”概念没有明确界定,各地的矫正机构都从有利于自己的角度对“居住地”进行理解,有的理解为民法上的经常居住地,有的理解为住所所在地,有的理解为户籍所在地。由于“居住地”不确定,矫正地点不明确导致各地的矫正机构在接受矫正对象时相互推诿,部分矫正对象脱管、漏管,不利于社区矫正工作的有序开展。

(2)建立统一变更住所地制度。根据《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的规定,矫正对象在社区服刑期间除外出就医或家庭重大变故外,原则上不允许请假,W县社区矫正对象案发前多在外打工,而限制或不允许请假势必影响他们的生存问题。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按照《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规定,只有变更住所地,但变更住所地需取得接受地司法行政机关同意,实践中,司法行政机关大多不愿意接受,致使上述矛盾难以化解。

2.1.2对矫正对象处罚标准没有量化

(1)《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第二十四条:“社区矫正人员违反监督管理规定或者人民法院禁止令,依法应予治安管理处罚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及时提请同级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其中实施治安管理处罚所依据的法律尚不明确。参看《治安管理处罚法》第60条只是规定罪犯违反监督管理规定应予治安处罚,没有细化治安处罚相对应的行为标准。而《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由司法行政机关给予警告处罚的情形,其中第六项兜底条款“其他违反监督管理规定的”,可见警告依据事实与治安管理处罚的依据内容相重合。这就导致司法行政机关提请、公安机关处罚时没有具体的判断标准,产生应处罚而未处罚或者不应处罚而处罚的情况。

(2)社区矫正中提请撤销缓刑、假释的标准也需进一步解释。《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五种情形居住地同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向原裁判人民法院提出撤销缓刑、假释。其中第五项为兜底条款:“即其他违反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监督管理规定,情节严重的。”情节严重的含义相关法律没有作细化解释,这就使司法行政机关提请、法院裁决时没有具体的标准可以对照,可能导致司法行政机关提请、法院裁决的随意性。

2.2矫正机关之间分工及交流问题

(1)立法上社区矫正工作中司法行政机关与公安机关分工不明。目前法律法规规定的社区矫正的管理模式为司法行政机关的主导,联合公安机关实施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督和考察,并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做好相关帮助和教育改造工作。可见公安机关主要起到协助工作,但是目前对公安机关的协助内容尚不明确,且由于基层司法行政机关人员配备不足,需要公安机关协助内容较多,但立法不明情形下,容易出现相互推诿的现象。需要在立法上进一步明确公安机关应履行的职责,并根据社会实践的需要对相关内容修改。

(2)司法行政机关与其他机关信息交流不畅。《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第五条规定人民法院、公安机关、监狱在判决、裁定生效起三个工作日内向县级司法行政机关送达判决书、裁定书、决定书、执行通知书、假释证明书副本等法律文书。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收到法律文书后,应当在三个工作日内送达回执。但是实践中,由于不同地区交通便捷程度不同,社区矫正告知书、结案登记表等文书三日内未送达情形依旧存在。由于不同机关相互衔接等存在问题,导致矫正对象存在短期漏管现象。如果有些撤销缓刑的通知未及时送达,甚至可能导致部分的矫正对象逃脱司法追究,可见司法行政机关与人民法院、公安机关、监狱机关等必须保持密切的联系,才能进一步完善社区矫正工作。

2.3矫正措施实施问题

(1)社区矫正的分类及集中管理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草案)》第三十九条:“社区矫正机构应当根据社区服刑人员的犯罪类型、刑罚种类、矫正阶段、再犯罪风险等情况,实施分类管理。”法条中虽然规定要根据不同情形分类管理,但是没有具体列出类型,社区矫正工作难以实践。《草案》第五十条中规定了矫正对象的集中管理,主要是针对有一定社会危险性的矫正人员,要集中教育,防止社会危害。这虽然弥补了司法行政机关仅仅只有警告和处罚提请权的现状,有利于树立社区矫正机构权威,但法条没有规定基层的司法行政机关对矫正对象进行集中管理的地点。据笔者采访可知基层社区矫正机构并没有能力进行集中管理,如何在社区矫正制度立法先进的基础上实现执法到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部门帮扶作用有限。《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草案)》第六十条:“县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对社区服刑人员落实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性救助、社会保险、就业、就学等方面的相关政策。”《北京市社区矫正实施细则》第五条:“社区矫正人员在就学、就业和享受社会保障等方面,不受歧视。司法工作人员应当认真听取和及时妥善处理社区矫正人员反映的问题,依法维护其合法权益。”在社区矫正法草案和地方的实施细则里都强调司法行政机关对矫正人员的帮扶,但目前司法行政机关的帮扶作用并不明显。虽然社区矫正目标是为了让矫正对象重返社会,但是对于矫正人员的再就业再创业受到社会歧视,以及大部分矫正人员家庭情况不佳等社会现实难以改变。

3解决方案

3.1立法建议

3.1.1明确矫正地点

在社区矫正居住地问题上,需要有关机关进行进一步的社会调研,在综合法理和社会实践的基础上,颁布明确的居住地确定方案,减少实践中的居住地争议问题。其次为了更好地实现社区矫正制度价值,方便矫正对象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立法应确立变更住所地统一标准和条件,取消变更住所地需取得接受地司法行政机关同意的前置要件,使得全国有一个变更住所地的良好环境。以利于矫正对象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更好地促进矫正对象接受改造。

3.1.2处罚措施的适用情形细化

立法机关应对社区矫正中治安处罚及撤销缓刑、假释的适用情形进行较为细致的规定。笔者建议可以依据违反情形的时间和警告的次数对违反监督管理规定的处罚措施进行立法,以期确定较为明确的处罚方式及处理机关,减少应罚而不罚或者不应罚而罚的情形。

3.1.3颁布具体的部门之间的分工及协作意见

(1)司法行政与公安机关押送应分工合作。根据《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第二十七条罪犯缓刑被撤销在收监执行过程中,向看守所移送罪犯的义务主体是司法行政机关,公安机关只是协助单位。而司法行政机关的人员、手段、装备都不支持司法行政机关履行这样的义务,故立法上要求公安机关予以协助。立法上将押送义务交给一个不能自己履行,而需要其他单位协助完成的单位,也是不严谨的。司法实践的过程中,由于公安机关只是协助单位,故就需要司法行政机关主动与其联系,在联系过程中公安机关以种种理由推诿。故笔者建议在立法过程中将押送的义务确定由公安机关履行。

(2)羁押场所的确定应该有利于刑罚的执行。罪犯缓刑被撤销在收监执行过程中,各地的社区矫正实施细则对羁押场所的确定规定不一,需要立法统一,节约司法成本。笔者查看《安徽省社区矫正实施细则》(试行)第七十三条 “被决定收监执行的社区矫正人员在逃的,居住地县(市、区)司法行政机关应当立即通知公安机关,由公安机关负责追捕。剩佘刑期三个月以下的,在居住地看守所执行,剩佘刑期超过三个月,按有关规定,将罪犯送交指定的监狱执行。”对脱逃社区矫正人员在异地抓获的,为减少羁押流转环节,降低脱逃风险,减少人力物力成本,在抓获地看守所执行较为合理,确定由居住地看守所执行,增加了羁押流转环节,增加了人力物力,不利于刑罚的执行。

3.2执法建议

(1)首先,增加专业人员编制,招录心理专业人才,提高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矫正工作专业水平。应定期开展对工作人员的培训课程,增加基层工作者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其次,利用社会资源进行社区矫正,比如发挥退休老党员的作用,可以让其承担部分的教育工作,作为每月8小时的教育内容。再者,注重利用社区资源优势,发动社区居民参与矫正工作,利用亲情、友情、邻里情感化矫正对象,促进其再社会化。

经费方面要扩大经费来源,除了政府财政支出,还可以呼吁民众以及企业进行部分捐助,为建设和谐的社区做贡献。对于社区矫正人员定位不准问题,可以借鉴杭州市推广的社区服刑人员指纹签到以及IC卡智能电子信息管理相结合。从整体上把握社区矫正对象的流向,加强电子化管理。由中国社会发展的差异性决定,中国社区矫正的推进需要体现一定差异性,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社会发展水平,有针对性地设计、安排社区矫正内容,并根据社区矫正工作的发展将比较成熟的措施制度化、法律化。

(2)现代社区矫正正是要从新的社会互动过程,改变犯罪行为人的认知、行为和生活策略,而不是通过单纯处罚的方式来报复或恐吓犯了罪的人。为了更好地实现社区矫正目的,可以将“社区精英论”和“社区关系人论”相结合,在社区矫正的过程中需要发挥表扬和惩戒的双重作用,对于积极配合矫正并重新融入社会的社区矫正典型进行嘉奖,形成榜样作用。对漠视矫正规则的对象进行惩戒,建议加强司法性质机关的实体权利,增强惩戒的威信。其次也要发挥社会关系人监护,倡导以及协助的作用,体现社区矫正的社会化功能。

(3)社区矫正制度的完善既需要政府加大财政投入,也需要社区矫正机构增强社区服务的规范性、灵活性和关联性。根据立法精神对于不同危险程度的矫正人员进行分类处理,可以将矫正评估与分级相结合。较为轻微并积极配合矫正工作的人员可以为宽松等级管理,中等危险的人员可以为一般等级管理,而可能存在再犯危险或者不遵守矫正规则的人员分为严格等级管理一类。既提高了矫正效率,也节省了矫正资源。

(4)增强社区矫正机构的帮扶能力。利用社会力量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是社区矫正的本质特征之一。社区矫正的目的在于帮助社区矫正人员回归社会,需要加大社区矫正机构的帮扶力度。社区矫正机构应该积极探索新的帮扶方法,比如利用当地的优势企业与其签订一定的安置就业协议,解决部分矫正人员再就业问题。对矫正对象的进行适时的经济补助,但应该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能盲目进行帮扶。可以参考国外的社区矫正在形式,如工作释放、居住方案、养育之家、重归社会方案等,在社区矫正期间帮助矫正人员学习工作技能。

参考文献

[1] 马宜生.研究我国社区矫正的理论与实践问题,黑河学刊,2015(2).

[2] 刘强,姜爱东.社区矫正评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5(1):271.

[3] 翟中东.中国社区矫正立法模式的选择.河北法学,2012(4).

[4] 刘爱童.社区矫正法律制度探究--以城市社区为视角.法学评论,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