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从严治党交流材料

时间:2023-02-15 20:54:09

导语:在从严治党交流材料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从严治党交流材料

第1篇

从总体上看,团区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情况较好,我委中心组对理论学习高度重视,精心组织,采取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注重发挥中心组在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科学决策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理论学习取得了实效。主要表现在:

(一)成立领导小组。团区委成立了书记担任组长的理论学习中心组,紧紧围绕全区中心工作和共青团工作实际,科学制定学习计划。学习中主要领导率先垂范,严格要求,发挥带动和辐射作用。主要领导亲自制定中心组理论学习计划,确定学习重点。

(二)制定学习制度。团区委结合中心组理论学习实际,制定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如组长负责制、考勤制度等。用规章制度保证理论学习的顺利开展。对学习计划、学习材料等进行检查。每次集中学习前都写方案、发通知,明确学习时间地点和学习内容。定期不定时督促检查成员学习记录等,促进成员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三)学习方式多样。团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结合共青团工作实际,采取自学,集中学习等方式方法,注重学习成果为科学决策服务,增强理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团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还通过交流学习笔记等方式促进理论学习。

(四)学习注重实效。团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紧密结合我区中心工作和共青团工作实际,开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学习;开展“全面深化改革,努力实现改革开放新突破”学习;开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西江流域现代化工业港口新区”学习;开展“全面从严治党,模范践行‘三严三实’”学习。把学习理论,提高认识,科学决策结合起来,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增强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和执政能力有明显增强。

(一)由于条件有限,理论学习主要以纸质材料为载体,图像、声音等形象的学习载体较少。

(二)理论联系实际不精密,学习模糊。

(一)完善学习设备。安排专门工作人员负责学习设备的落实,更新学习设备。

第2篇

为进一步改进局机关干部作风,提升干部履职尽责能力,增强干部队伍活力,不断提升机关党建工作整体水平,切实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要求,树立勤政、务实、高效的统计部门良好形象,特制定活动方案如下。

一、活动主题

转作风、提能力、增活力。

二、活动对象

统计局及局属事业单位全体干部职工。

三、活动内容

(一)转作风

1.严守工作纪律。严禁迟到早退,全体干部职工要严格执行考勤机考勤制度,办公室对干部考勤实行日统计、周累计、月公示。严禁擅离职守、脱岗串岗,事假病假公休假一律实行逐级审批备案制度,由办公室负责日常登记管理,期满销假。严禁上班期间玩手机、上网聊天、淘宝购物、游戏炒股,不得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局领导将会同办公室不定期对工作纪律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教育提醒,对屡教不改者将严肃问责追究,对情节特别严重的将扣除效能奖,并依据有关党纪条规严肃处理。

2.大力改进作风。严格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省委、市委、县委有关作风建设的各项制度规定。严禁大操大办、公车私驾、带彩娱乐等,严格按制度规定办事,强化财务管理和日常监督,坚决杜绝违反制度规定、有损单位形象的行为发生,对逾规越矩的,严肃问责追究。严格落实误餐补助、工会福利等制度,切实保障党员干部合法权益。大力整治党员干部不担当、不作为问题,对失职渎职的严格问责,对办事推诿的强化批评教育。鼓励党员干部务实重行、履职尽责,努力营造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对能办事、肯干事、善成事的,在评先表优、干部选任中优先推荐。

3.深入基层一线。围绕“机关转作风、干部受锻炼、统计得发展”的目标,由局党组统筹安排,定期组织全局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一线,加强党的政策宣讲、开展社情民意调研、抓好民生结对帮扶、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促进基层党建落实,强化干部实践砥砺,不断提升党员干部了解基层、服务基层、促进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以实际行动和工作实效取信于民、改进作风。专业统计人员每月深入企业、项目一线调研5-10天,全面准确了解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并对基层统计人员开展培训和业务指导。加强统计执法建设,严格遵守统计法规,坚决防止统计数据造假行为。通过深入基层一线、融入基层群众,全面了解统计对象真情实况,把政府统计工作放到远安经济社会发展大环境中去考量、去推进、去落实,更加科学有效的发挥好统计参谋助手作用,为远安实现“典型典范”目标作出应有贡献。

(二)提能力

1.能说会写的能力。由局党组统筹安排,通过采取演讲比赛、业务讲坛、会议发言等多种方式,不断努力提升党员干部的口头表达能力,力促党员干部在解读统计法规和统计指标、安排工作、部署任务、建言献策、讨论交流时都能做到言简意赅、直达要害、条清理晰。通过专题讲授、实践锻炼等方式,努力提高全局党员干部的文字驾驭能力,力促党员干部能独立完成统计分析、统计信息、总结汇报、调研材料等具体工作,能通过书面提炼总结,以正确的方式、合理的表达,正确贯彻执行上级指示精神,准确体现领导意图,如实反映统计情况。

2.分析研究的能力。局党组将定期组织开展调查研究和业务分析,组织党员干部围绕县委县政府和民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深入调研,掌握鲜活情况,努力提高统计分析质量和水平。要促进党员干部学习外地先进的统计分析理念,结合远安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着力在数据深度开发、深度分析上做文章、下功夫,充分利用现代统计分析技术和先进的思维理念,撰写出思想观点新颖、理论根据充足、文字简练易懂的统计分析精品,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最具针对性的参考意见和建议。

3.综合协调的能力。局党组将积极创造条件,强化工作保障,鼓励党员干部加强对外沟通和交流,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的综合协调能力。要通过对外交流,促进股室定期向上级部门汇报,积极了解上情;促进各股室专业人员多与下沟通,听取基层意见,吃透下情;同时更要加强与县直相关业务部门的横向联系,沟通反馈相关情况,要通过多种方式,提升党员干部综合协调、处理各种事务的能力,为统计工作的全面提升创造机会、提供保障。

(三)增活力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努力打造和树立“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机关形象。以局党组为核心,以工会、妇代会等组织为依托,定期组织参观考察、春游秋游、球类比赛等文体娱乐活动,在活动中促进党员干部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了解,促进党员干部身心放松,不断增添机关干部队伍的活力、增强工作动力、凝聚发展合力,不断促进和谐统计机关建设。局党组将定期征求党员干部意见建议,督促工会、妇代会加强活动策划、组织和实施,确保每名党员干部都能积极参与并融入其中。

四、有关要求

1.强化组织领导。局党组将强化领导,在方案的实施中强化统筹谋划、组织协调和推进落实,确保活动良好开局,逐项实施并圆满收官,取得实效。

2.突出示范引领。局领导班子成员要率先垂范,在制度执行、任务落实、工作推进上要做到身先士卒,凡要求党员干部做到的,班子成员要率先做到,真正为党员干部做好表率、树好标杆。

3.严格督促落实。局党组将会同办公室对各项制度和各项具体方案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确保纪律规定得到严格贯彻执行,确保每项具体工作都能善始善终、达到应有效果。

第3篇

备课组长:杨卫丽

一、 高考题的特点及命题趋势:

(一)历史学科的高考要求,(《考试大纲》对历史学科考查的能力要求

历史高考题突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历年的历史试题,无论是客观题,还是主观题,都不是简单的一对一知识点的考核,都是以教材知识为依托,通过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使试题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整套试卷侧重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不论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都需要学生对材料进行充分的分析、综合、归纳和概括,选择题主要考察学生的集中思维,非选择题主要考察学生的发散思维。

1. 获取和解读信息 (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2. 调动和运用知识 (辨别历史事实与历史叙述。 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结论。说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3. 描述和阐释事物 (客观叙述历史事实。正确解释历史事物。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

4. 论证和探讨问题 (发现历史问题。论证历史问题。 独立提出观点。)

(二)考查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

伴随着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修订工作的深入展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已进入当前广大历史教育工作者的视野,成为当前历史教学中最炙手可热的研究主题。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课程的奠基石,也是学科教学和高考改革推进与深化的重要“风向标”。随着课改的推进,历史高考也有了新的命题思路,基于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引导,高考命题从“知识立意”到“能力主导,素养立意”已成为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卷命题的导向。而高考历史第41题开放性试题作为历史学科高考改革的“试验田”,则是最能体现高考考查学生核心素养趋势的题型,值得深入研究。

1、命题从基于“能力立意”向“素养立意”的考查侧重点转变。考纲明确“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强调考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从近年实测情况看,命题者多在非选择题上强化了对考生“问题意识”的考查;而在选择题上则多考查基于对历史事实与现象的历史理解与解释。

2、坚持学术性、专业性引领的方向不变。以对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的考查为落点,注重历史学科思维与学科方法的运用。考查指向更为直接、明确。可见,市面流行的所谓“高考必考点”作为知识立意的产物,已严重滞后于高考现实。

3、强调了唯物史观、家国情怀的素养。不完全依托考纲考点,而以隐形考点或与考点有所关联的学术焦点、现实热点,以及党史、中国现代史为重要的题材,蕴含和强化德育的导向功能。

二、 应对与落实复习

1.把握命题特点和方向,突出重点考点,落实能力要求

要吃透把握近三年高考命题的新思路、新考点、新题型、新样题,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复习和练习,突出重点考点和高考的能力要求,通过月考和随堂练习,反复做近三年的高考试题,把能力要求落实到练习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着重解构历史概念,强化历史理解与解释等历史学科能力、方法的训练。

 

3、关注并整理与考点有所关联的学术焦点、现实热点,以及党史、中国现代史的相关题材,强调唯物史观、家国情怀在问题发现、讨论与解决中的体现。(如: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国关系及国际关系格局的调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及中西文化的交流;反腐倡廉从严治党;民生问题:救灾、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保障;中国生态文明)

    4、把提高教与学的成效有效转化率,作为提升历史学科针对性和有效性的突破点。改换以教代学、以考代学的陈旧教学范式,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精讲与指导方式,总结有关知识框架、重要概念、常用方法等,侧重于以学生为主体多想、多说、多做,使之在不断“试错”中理解、掌握知识、能力和方法。

5、回归教材,夯实基础 ,升华认识

突出主干知识,重点知识,重要概念,重要史学理论,历史发展基本线索和历史阶段特征,历史对现实的启示等历史学科体系构建特别重要的知识,必须做到讲授透彻准确,理解深刻全面,认识升华到位,打牢双基。

6、以基于史料的问题教学为主要教学形式,打破原有的教材知识结构,以教材与课外材料为载体,以若干问题为纲重建知识结构,着眼于应用所学知识在问题解决中重构知识结构。

7、重视历史知识体系的交叉和综合

近三年的高考试题,考查历史知识的交叉和综合的特点已十分明显,必须注意培养学生整体上、宏观上、长时段把握历史知识的能力,做到专题基础上的通史,通史基础上的专题,专题史和通史交叉综合,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的交叉综合,会总结一个历史发展时段内历史发展的主体线索和阶段特征,学会从多角度认识和理解历史问题

8、运用新的史学观点和史学理论阐释历史

结合教材教学内容,有意识有针对性地把一些新的史学成果和史学观,如对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有了新认识、新观点;如对历史研究中产生的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社会史观、生态史观等,结合教材内容,有意识地引入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9、重视书写的规范性和文字表达的准确性

要求学生在做题时尽量做到审题准确, 观点明确,书写整洁,语言规范,层次清楚,简明扼要;按分值设计答案要点,不重复啰嗦;答案段落化、要点化、序号化。对于选做题上,如果学生做了,但不明确是做哪一题,没涂题号的,我们改卷时都是按零分为记。

10、历史试题测试

在进行一轮专题复习及二轮通史复习的过程中,根据自己学校学生的特点,教师自己命题进行月考,(按通史复习及高考考纲、近几年新课标全国卷题型、结构、考点命题)。认真讲解试卷,历史学科的思维能力不仅仅靠课堂上去培养,更多的时候需要教师通过讲解试卷,引导学生学会怎样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并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分析、综合、归纳和概括,然后再组织答案。针对学生所考的每一套试题,历史备课组的每一位教师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具体说来,对只是部分学生做错的选择题,只做个性化处理;而对大部分学生都做错的选择题,教师会仔细引导学生如何读懂材料,然后将备选项与材料靠拢,从而找出正确的答案,对学生错选的答案找出错误的原因所在,及时纠正学生的思维误区。非选择题着重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粗读、细读和精读,然后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分析、综合、归纳和概括,最后再来组织答案。

三、高三历史学科的教学和高考复习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

1.以《历史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为指导,把握新课程特点,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材料、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转述和概括材料及文字表达的能力。

2.整合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成通史体例,构建系统的历史知识体系,以便于学生系统全面地把握和理解知识,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储备。

3.讲练结合,精讲精练,通过练习和考试培养学生答题的准备率和思考问题的思路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稳步扎实有效地推进高三历史教学和复习备考工作。

(二)教学进度安排

1、2019年8月---2019年9月前,完成一轮复习工作。

一轮复习按课本编排的内容进行专题史的复习(外加通史),是从纵向帮助学生梳理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古今中外政治史、经济史和思想文化史的发展状况。这一轮复习花费的时间较多,做到认真过每一个知识点,对核心主干知识讲清、讲透,该提升的内容一定进行提升,因为光靠二轮和三轮复习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时间太短,也太过仓促。由于此前的一轮复习是和州上组织考的内容相挂钩,到2019年6月份复习过于仓促,所以在开学后利用半个月的时间来进行整体的、框架性的复习。

2、2019年9月中旬---2020年1月底,进行二轮复习, 构建起立体的学科知识网络。 

二轮复习主要是进行通史复习(外加专题史),是从横向帮助学生梳理基础知识,主要抓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训练,完成学科内知识体系的构建,帮助学生掌握某一阶段的发展状况、阶段特征。通过接触综合学科命题,进行相关技巧的训练。

3、2020年3--5月,进行三轮复习、主要是查缺补漏、强化训练及对热点问题的关注。

第4篇

以“凤凰腾飞”为总目标,加快建设“一中心三片区”,着力打造新兴产业强市、交通强市、文化强市、旅游强市和教育强市,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建设,决战决胜,有力有为,实现两个“五年翻番”,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把潮州建设成为经济更繁荣、政治更清明、社会更和谐的美丽新凤城。

实施“四梁八柱”工程

增强区域发展实力

坚持规划引领,突出“五个强市”新定位,加快“一中心三片区”建设。狠抓凤泉湖高新区、高铁新城、韩东新城、闽粤经济合作区等重大平台建设,科学布点产业项目。搭建创新服务载体,培育形成一批新兴产业集群。大力培育一批根植性强的大型骨干企业,提升“中国瓷都”、“中国婚纱晚礼服”等区域品牌。

实施“四面八方”工程

统筹推进各项事业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释放“双创”活力,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潜能。以创建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市为目标,不断提升教育发展水平。以创建“健康潮州”为抓手,完善医疗卫生保障体系,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擦亮潮州文化品牌,注重精神文化引领,发展繁荣文化事业,打造不失传统的现代潮州。

实施“四通八达”工程

着力优化发展环境

深入推进“八网”重点项目建设,谋划推进一批涵盖能源、交通、环保、防灾、水利、信息等体系的重点项目。加快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市建设,大力推进新城规划建设和旧城改造。狠抓经济体制、投融资机制等重点领域改革攻坚,改善营商环境,抓好招商引资工作,扩大海丝、闽粤、中潮“三大合作”,增创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实施“四平八稳”工程

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全力办好每年十件民生实事,积极稳妥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打好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整治各种社会乱象,抓好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森林城市“六城同创”工作。

打造有力有为团队

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始终把人民的期盼作为奋斗目标,认真履职,依法行政,主动担当,有力有为,努力在建设学习型政府、创新型政府、法治型政府、廉洁型政府、责任型政府、服务型政府上见实效,形成言必行、行必果和定了就干、干就干成、干就干好的施政新风,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

过去五年答卷

经济实力大幅提升

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城市格局明显优化生态环境保护有力改革开放纵深拓展

2016年全市生产总值978亿元,比上年增长7%左右,年均增长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6.2亿元,与上年持平,年均增长11.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876家,拥有各类市场主体91229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4.9亿元,年均增长12.3%;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53亿元,年均增长21.3%;外贸出口总额27.6亿美元,年均增长0.4%,外商实际投资增幅居全省首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年均增长10.5%。

产业升级步伐加快

我市被认定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均居粤东西北各市第2位;工业技术改造投入增幅连续两年居全省各市首位,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3家;凤泉湖高新区更名、扩大范围获得省批准,“市区镇企”四级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成效明显,质检机构、专业镇支撑能力增强,主导或参与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制修订99项,建成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39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42家,拥有省级以上名牌名标202项。上市公司增至7家,挂牌企业45家,三环集团进入省民营企业100强。

城市格局明显优化

厦深高速铁路、潮惠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潮州港扩建货运码头试运行,广梅汕铁路增建二线及厦深联络线、梅汕客专、宁莞高速潮州段和大潮高速先行性工程开工建设,一批国省道改造提升,外环西路、绿榕西路、护堤路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新改建县乡公路182公里、通村公路1155公里,“成型成网”交通体系初见成效。燃气供应“一张网”、供电网建设改造进展顺利。韩东新城规划建设稳步推进,51个重点项目布点实施。潮安实现撤县设区,饶平县城得到提升,高铁新城规划建设加快推进,城市呈多核化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有力

治脏、治水、治气“三治”工作持续开展,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有效控制,韩江综合整治成效突出,海洋生态得到较好保护。新一轮绿化潮州大行动深入开展,新建森林公园31个、湿地公园3个,森林覆盖率达到62.93%。违法用地、违法建设受到严厉打击,矿产资源管理工作不断强化,处置已供未用土地110宗306.7公顷,整治“两违”用地531宗1631.3亩。

改革开放纵深拓展

简政放权深入开展,对相关县区和经济开发区下放市级管理权限193项,实行2、3、4号章,行政效率大幅提高。营改增试点、商事制度等改革稳步推进,“土地一张图”、“燃气一张网”、“公交一张网”等取得突破,黄正村整村改造试点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三资”交易平台建设等农村综合改革卓有成效,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区全覆盖。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五年来,民生领域累计投入409亿元,占同期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0%以上。就业创业形势稳定,历年城镇登记失业率均控制在3%以内。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解困工程扎实有效,建成城镇各类保障性住房7489套,改造农村贫困户危房20611户,第一、二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均圆满完成,163个贫困村10081户贫困户稳定脱贫,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年攻坚全面启动。我市成为粤东首个省“教育强市”,“传承韩愈文脉、人人尊师重学”社会氛围日益浓厚。

2017年美丽蓝图

突出项目带动

强化发展支撑

坚持发展项目化,强化“项目为王、动工为先”理念,及早抓好年度投资164.65亿元的92个重点项目建设,继续推进“八网+产业”行动计划,着力补短板、强基础、蓄后劲

抓实产业项目。坚持“实业兴市”,筑牢重大发展平台。抓住“凤泉湖速度”这一主核,瞄准“镇园一体化”的主攻方向,同步推进一期项目落地投产和二期用地征收及开发,全面完成中炬科技园、通用厂房、中山大道、科技孵化中心等项目建设,力促光明乳业、荣信系列项目、明园新型金属质感材料等产业项目加快进度;加快高铁新城核心区开发,推进莱芙生产基地、普洛斯物流园、佛手果加工基地等产业项目建设,启动东山湖现代产业园二三期征地工作,完成桑浦山功能定位和详细规划,大力发展梅林湖旅游商住项目;分步建设韩东新城各组团,完成意东片、北溪片等区域综合征地,抓好韩江新城半岛市民广场、桥东特色商业街、潮商城等项目建设,培育改造“潮创街”业态,推进韩东新城开发建设;促进闽粤经济合作区发展。

抓实交通项目。推进实施年度总投资95.8亿元的61个交通重点项目,着重加快广梅汕铁路增建二线及厦深联络线、梅汕客运专线和动车运用所项目建设,争取潮汕站扩容工程动工,实现饶平站始发运营。抓好大潮高速、潮汕环线高速、汕汾高速连接凤泉湖新建工程等项目建设。推动潮州东大道和一批省道改扩建工程建设,启动潮汕大桥、凤凰大桥及连接线工程、北溪大桥建设,加快实施外环西路、护堤路潮安段、饶平沿海快速公路等项目,实现潮州大桥、如意大桥、如意路等通车。

抓实水利项目。围绕“生态水乡网”建设计划,全面推进全市246宗水利项目建设。抓好韩东新城防洪、北堤、南堤(首段)、北溪和潮安西山溪等综合整治工作;加快引韩济饶供水工程、粤东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饶平海堤围达标加固二期工程和潮安内洋西总干排涝工程等建设。

抓实民生项目。着眼于提升人居环境和改善民生,提升市图书馆新馆和市档案馆,加快“博物馆之城”创建,引进社会力量办综合三甲医院,规划实施城区有偿停车体系,启动一半以上乡镇建设市民亲水平台,抓好城市主干道绿化和景观提升。

加快结构调整

促进产业提升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创新驱动发展为引领,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做大实体经济,培育壮大新动能,不断完善现代产业体系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做好“三去一降一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抓好“僵尸企业”出清重组,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带动农民增收。拓展农村电商,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推进企业研发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新型研发机构、产业技术联盟建设,建好国家级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建设创新发展示范镇5个以上,争取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0家以上。实施新一轮企业技术改造,深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举办首届“市长杯”工业设计大赛。

培育壮大实体经济。实施产业龙头促进计划,打造根植于本土的“四梁八柱”骨干企业50家以上。落实涉企收费清单制度,千方百计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完善“企业直通车”、“绿色通道”、“一企一策”等服务制度,帮助企业解决制约发展的问题。力争新增上市企业2家、挂牌企业6家。加大中小企业培育扶持力度,推动企业上规模,培育小升规工业企业68家。

推进新兴产业发展。实施新兴产业行动计划,集中力量发展工业陶瓷、生物医药和大健康、新能源、新材料(装配式建筑材料)等新兴产业,培育发展3-5个产值超过50亿元的新兴产业。

做大做强第三产业。启动建设潮州美食城,规划设置陶瓷、不锈钢、茶叶、水产、二手车、农产品批发、家居装饰材料等专业市场,加快东方国际茶都、凤凰广场、财富中心等高端商贸综合体建设。着重实施9个古城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引进大企业投建运营潮州古城,抓好旧府衙片区改造,开工建设文旅小镇、韩江沿堤慢道亲水走廊,打造笔架山潮州窑考古遗址公园,完善旅游厕所、停车场等设施建设。

抓好四项治理

优化发展环境

坚持问题导向,直面存在矛盾,集中力量,破解难题,整治经济社会发展弊病,优化城乡发展环境

加强经济治理。整顿市场经济秩序,治理“假冒伪劣偷漏骗”,深入推进镇村“三项帮扶、五项整治”,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违法经营、违法居住、违法排放等现象,突出开展小产权房整治行动。

加强城乡治理。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入推进镇街文明创建活动,扩大创优覆盖面。实施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治理,持续开展“治脏、治水、治气”专项行动,动工治理城乡污水河,巩固镇街“四个一”打造成效,基本完成“拆四旧”工作,落实长效管理机制,打造“三治”升级版。

加强生态治理。推进新一轮绿化潮州大行动,实施“绿道网”建设,新增镇级森林公园6个、湿地公园1个,新增市级生态示范村12个、省级生态示范镇2个。启动韩江市区段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调整工作,推进枫江流域污染整治,抓好河、溪、渠、沟的清污、清淤、清障。

加强安全治理。创新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突出违法犯罪,推进安全文明小区和平安村居创建,全力打造粤东最平安城市。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持续推进城市风险点、危险源排查整治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深化改革开放

凝聚发展合力

汇集各方资源要素,营造创新创业环境,深化对外开放合作,汇聚发展正能量

改善政务环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落实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制度,实行行政审批标准化,拓展网上办事大厅,完善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中心,推进市、县、镇、村四级“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全覆盖。规范和用好下放到园区的管理权限,实施投资项目全流程“保姆式”服务,推行“现场会”、“站谈会”等问题解决新模式,缩短项目入园落地时间。强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行工商注册便利化,探索全程电子化工商登记。

推进改革攻坚。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组建国有全资的城市发展投资建设集团,设立民营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抓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规范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加快城镇燃气管网、市域高压天然气管网建设,加快“公交一张网”建设,推进新农网改造升级。

提高开放水平。依托闽粤经济合作区,全面拓展与福建、台湾的交流合作。加强与汕头、揭阳的对接,加快临港空铁经济合作区建设,扎实推进汕潮揭同城化发展。加快发展跨境电商,建设外贸综合服务平台。

坚持合作发展。组织开展国内外招商推介活动,加强与珠三角地区产业共建,争取有更多大项目落户潮州。强化与广州港、厦门港的合作,推动临港产业集聚发展。继续深化与中山市的对口合作,共同做好第二轮对口帮扶工作。深入实施“乡贤回归”工程,做好第二十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申办工作。

兜牢底线民生

推进发展共享

统筹社会事业发展,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

做好就业保障工作。落实就业创业优惠政策,完善市创业孵化基地管理,建立初创企业及大学生创业创新平台,加强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抓好重点群体就业,新增城镇就业1.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推进社保扩面征缴,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待遇水平。扎实抓好解困工程,推进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落实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完成省下达的农村危房改造任务。

统筹社会事业发展。推进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创建工作,持续开展尊师重学系列活动,推动潮州大锣鼓进校园,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特殊教育、老年教育和学前教育,支持民办教育突破发展,逐步完善现代综合教育体系。全面推动卫生强市建设,强化重大疾病、传染病防控,试点公立医疗单位托管制度。广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推进一批文体工程建设,完善城乡公共文化配套。

认真办好民生实事。完善民生保障政策体系,加大民生投入,重点保障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扶贫济困等公共服务的支出。结合省的部署安排,聚焦群众普遍诉求,全力办好十件民生实事,切实兜牢底线民生。

加强政府建设

提高政务效能

以构建良好政治生态为目标,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打造有力有为团队,不断提高行政效能,为“凤凰腾飞”提供坚强保障

建设法治政府。恪守依法行政基本要求,扎实抓好“七五”普法工作,促进自觉遵法学法守法用法。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加强合法性审查,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健全行政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重视发挥舆论监督、社会监督和审计监督的作用。

优化服务质效。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增强政府执行力、公信力。保持有力有为的精神状态,不懈怠,不松劲,不回避矛盾,不推卸责任,营造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