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施工技术措施

时间:2023-01-20 17:53:13

导语:在施工技术措施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施工技术措施

第1篇

关键词:盾构施工;穿越;特殊地段;技术措施

为解决城市内日益凸现的公共交通问题,国内兴起了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热潮。轨道交通在建设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不良的地质情况及穿越构筑物、既有线、河流等情况,深圳地铁5号线也不例外,这里通过总结5号线施工过程殊地段盾构施工技术措施,抛砖引玉,以期给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深圳地铁5号线沿线经过许多密集建筑物群、交通繁忙的道路,区间线路穿越平南铁路、广深铁路、布吉河、泥质粉砂岩、上软下硬岩段等各种特殊地段。施工单位通过采取各种针对性的措施,盾构均顺利、安全的通过了各类复杂地质区间。目前,5号线土建工程已基本完成,全线于2010年2月28日全线贯通。下面简要总结一下各类特殊地段的盾构施工技术措施。

一、盾构穿越建筑物的施工技术措施

盾构接近建筑基础施工时,将可能由于地层位移,使基础结构产生破坏,或产生过大的变形而影响建筑正常使用功能,针对这种状况,采用以下措施:

(一)前期调查

为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尽量减小盾构推进对其的影响,在盾构穿越之前必须对建筑物的结构形式、竣工日期以及现状等情况进行深入调查,获得第一手资料,再根据所得资料制订相关的保护措施,制订专项监测方案。

(二)穿越时的主要技术措施

1.推进参数的设定

平衡压力的设定是土压平衡式盾构施工的关键,维持和调整设定的土压力值又是盾构推进操作中的重要环节,这里面包含着推力、推进速度和出土量的三者相互关系,对盾构轴线和地层变形量的控制起主导作用,所以在盾构施工中要根据不同土质和覆土厚度、建筑物情况,配合监测信息的分析,及时调整平衡土压力值的设定、推进速度、出土量和注浆量。同时要求推进中盾构姿态保持相对的平稳,控制隧道轴线和折角变化不能超过0.2%,以减小对地层的挠动,进而确保建筑物的安全。

(1)平衡压力值的设定原则

根据地质情况及隧道埋深等情况,进行理论计算切口平衡压力:

正面平衡压力:P=k0h

P:平衡压力(包括地下水)

:土体的平均重度

h:隧道中心埋深

k0:土的侧向静止平衡压力系数

盾构在穿越施工中均可参照以上方法来取得平衡压力的设定值。具体穿越施工时根据应适当提高此值,使得盾构切口处的地层有微小的隆起量来平衡盾构背土时的地层沉降量。

(2)推进出土量控制

盾构推进出土量控制在理论出土量的98%~100%之间。

(3)同步注浆和壁后压浆

盾构推进中的同步注浆是充填土体与管片圆环间的建筑间隙和减少后期变形的主要手段,也是盾构推进施工中的一道重要工序。浆液压注要及时、均匀、足量,确保其建筑空隙得以及时和足量的充填。

同步注浆采用可硬性浆液。二次注浆一般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特殊情况如遇涌水情况时可采用化学注浆,根据经验数值一般按同步浆液的50%进行补浆。二次压浆时必须指派专人负责,对压入位置、压入量、压力值均作详细记录,并根据建筑物监测信息及时调整,确保压浆工序的施工质量。

(4)推进速度

正常推进时速度宜控制在3cm/min之内。过建筑物时根据监测数据适当加快或放慢推进速度。

(5)盾构轴线及地面沉降量控制

盾构轴线控制偏离设计轴线不得大于±50mm;地面沉降量控制在+10mm~-30mm。

(6)为了盾构机在穿越建筑物时,减少地下水的损失,增强碴土的塑性,从而控制地表沉降,故施工时应向土仓内注量泡沫剂。

(7)优化盾尾油脂注入时段,定量、均匀地压注盾尾油脂,针对漏浆部位集中压注盾尾油脂,以保证其密封性能,避免因漏浆而导致注浆量不足造成地表沉降超限。

2.监测措施

(1)沉降监测

在一侧墙面上的沉降点至少布设2只。监测点布置在房屋承重结构如梁、柱和基础的角点上,长边上适当加密监测点。在地基两侧沿铅锤线方向在各土层布设分层沉降点,每个土层设一点,各点间距不大于50cm,最深点设在隧顶所处的土层,最浅的点设在地基下50cm处的土层。分层沉降点的埋设采用钻孔法。

(2)裂缝监测

根据建筑物的调查情况对结构既有裂缝设置相应的裂缝监测点,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石膏标志法和薄铁皮标志法两种方法。裂缝监测采取裂缝仪或卡轨进行测量。施工前进行初测值,以后施工期间的测量值与初值比较即为裂缝变化量。

(三)穿越后的措施

1.在盾构机穿越建筑物后仍对穿越段土体进行监测,直至其值稳定后方可停止监测。

2.若穿越后土体沉降超限的话,则对管片壁后再次进行补压浆或采取跟踪注浆的方式来加固土体。

二、盾构穿越水底浅覆土层的施工技术措施

盾构穿越水底浅覆土层存在的主要问题:

1.易产生冒顶通透水流。覆土浅、水头压力高,土压平衡不易建立,河水常从扰动土体裂缝中经刀盘开口及盾尾进入盾构机,造成盾构淹水;

2.隧道上浮。水域下浅覆土中推进的盾构,上下受力不均衡,盾构姿态上扬,压坡困难,隧道上浮,轴线难以控制;

3.流砂、管涌。在砂土、砂质粉土等易液化的土层中掘进,刀盘切削挤压扰动,加上过高的水头压力(有时可达0.3~0.5Mpa),液化砂土随地下水沿盾尾和隧道接缝渗漏进入隧道内,可能出现局部地基掏空,隧道下沉、螺栓断裂、隧道破坏。

盾构穿越水底浅覆土层的主要技术措施如下。

1.施工前对隧道影响范围内的河段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补充地质勘探,查出河底部和盾构隧道之间的覆土厚度及土层特性等,为安全施工提供第一手资料。

2.根据隧道覆土层厚度验算隧道抗浮安全系数,若不满足隧道抗浮要求,则可考虑在河床底部铺设抗浮钢筋砼盖板并和置入地层一定深度的钻孔灌注桩联接(或填土加载),确保隧道结构的抗浮和盾构通过时不发生上飘。

3.对隧道和河道之间覆土层进行注浆加固。为保护河道两岸建筑物的安全,可从河道中向两岸水平注浆加固,注浆材料、注浆压力根据实际地质条件确定。

4.加强隧道影响范围内河段及其两岸建筑物的监控量测及信息反馈,调整盾构施工参数。

5.提高盾构掘进控制水平,及时调整土仓压力,确保土压平衡,保证开挖面土体稳定。

6.控制掘进速度,严格控制上下区的推进油缸压力,防止盾构掘进上仰。

7.拼装管片时,严防盾构机后退,确保正面土体稳定。

8.掘进中向土仓添加泥水或泡沫,以防止螺旋输送机堵塞和水涌入隧道。

9.同步注浆充填环形间隙,使管片衬砌尽早支承地层,控制地层沉降。

三、盾构穿越软硬不均段的施工技术措施

地铁施工中常会遇到软硬不均的地层。盾构区间在残积土层和岩石风化层中穿过。地层上软下硬,软硬不均现象明显,容易引起盾构施工的实际曲线偏离设计方向,盾构掘进控制难度大,工况转换频繁,因此必须加以调整修正。盾构通过软硬不均地层的主要技术措施如下。

1.探明软硬不均地层情况结合地质资料,运用超前钻探明软硬不均地层的方位与区域大小。

2.调整盾构千斤顶的压力差选择对应较硬地层内的盾构千斤顶数量,使其推力大于较软区域内盾构千斤顶的推力,进行试推、调整推进千斤顶的压力差,直到获得满意效果。

3.其它辅助措施

更换开挖刀具,以适应较硬地层,减少开挖阻力;合理利用超挖刀对较硬区域进行超挖,减少推进阻力;对较软区域注泡沫或泥浆对碴土进行改良,增大推进阻力;合理利用铰接千斤顶调整盾构姿态;利用刀盘正反转、使用稳定翼等措施对盾构旋转进行控制。

四、盾构穿越砂层、粘土层的施工技术措施

盾构区间部分穿越陆相洪积. 冲积砂层及河湖相淤泥质粉质粘土层。砂性土层内摩擦角大,碴土流动性差,排土困难;地下水压高时,易发生喷涌现象;盾构掘进控制困难,易造成地表沉降。粘性土层过多的细颗粒含量使其具有较强的粘附作用被粘附在刀盘和土仓内壁,造成刀盘扭矩增大;压力较大,粘土被压密固化造成掘进和排土难以进行。

通过砂层、淤泥层的主要技术措施如下:

1.在即将进入砂层推进时,严密注意开挖面和土仓的压力变化,注意螺旋输送机出口碴土的形状、流态与组分。

2.采用土压平衡模式掘进严格控制出土量,确保土仓压力,以稳定工作面、控制地表沉降。

3.盾构掘进过程中向土仓内及刀盘面注入泡沫或泥浆等添加材料改善碴土性能,提高碴土的流动性和止水性,防止涌水流砂和发生喷涌现象,并利于螺旋输送机排土。

4.选择合理的掘进参数快速通过,将施工引起的对地层的影响减到最小。

第2篇

【关键词】涵洞;施工;技术措施

一、涵洞简况

该标段在K2+040m处设置排洪涵洞一座,涵管井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方形孔口,尺寸为2m×2m,壁厚0.8m;管井盖板为0.25m厚预制混凝土盖板;涵管身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方形空口,尺寸为3.5m×3.5m;涵洞出口为C15素混凝土。

二、施工工艺

1、涵管身:测量放线基坑开挖基础处理垫层砼施工底板钢筋绑扎底板模板制安底板砼浇筑侧壁钢筋制安侧壁模板制安侧壁砼浇筑顶板模板安装顶板钢筋制安顶板砼浇筑养护顶板支架、模板拆除下一工序涵洞出口、涵管井:测量放线基础处理垫层砼施工底板钢筋绑扎底板模板制安底板砼浇筑侧壁钢筋制安侧壁模板制安侧壁砼浇筑模板拆除下一工序竖井盖板预制、安装

三、施工准备

1、堤防填筑至涵洞底高程时,在涵洞的位置预留施工缺口,保证堤防填筑与涵洞施工平行作业。

2、施工前,组织测量放样,复测中线、高程,准确放出基础位置,首先用全站仪准确定出涵洞中心及纵横轴线,并在施工中及时复核。按照设计图纸测量涵洞的位置、方向、长度、孔径。

四、涵洞基础

涵洞基础经检测合格后再进行人工整平,然后夯实。基底承载力检测合格后进行基础施工。基础施工前可浇筑一层5cm厚细石砼垫层,保证涵洞基础施工时便于操作。

五、混凝土浇筑

涵洞混凝土采用集中拌和,罐车运输,吊车配合浇注。拌和前对各种原材料质量进行严格检查。由试验人员严格控制砼配合比,以保证砼质量。自检模板加固情况、几何尺寸、平面位置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检查,同意后进行砼浇注。砼倾倒通过滑槽,以保证砼自由下落高度不大于2m。砼采用机械振捣,至砼不再沉落、不出现气泡、表面出现浮浆。砼在拌和站集中拌和,罐车运输,吊斗法入模。砼浇注时,必须对运到施工现场的砼进行严格的检查。如砼坍落度、和易性。

混凝土浇注连续进行,因故间断时,其间断时间应小于前层混凝土初凝时间。混凝土浇注完成后,在收浆后尽快养护,混凝土的养护采用洒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天。

六、涵身施工

1、模板采用胶木板拼装加固,立模前使模板表面平整、干净,接缝严密,不漏浆,保证涵身表面美观、线条流畅,并涂刷脱模剂。根据砼分层浇注情况,第一次立模时模板立至底板以上30或一块大模板高度,并应保证第一次砼浇注高度(底板以上30)。第二次立模在底板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进行。安装侧模时应防止模板移位、凸出。

2、钢筋的加工成型、绑扎按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在钢筋加工厂成型,运至现场后绑扎、焊接。现场钢筋绑扎根据砼浇注方法分两次进行。所有钢筋经试验合格,并经监理同意后方能使用。钢筋制作绑扎时,严格控制钢筋的下料尺寸、焊接绑扎质量等,使焊缝平整、饱满,无焊渣、裂纹现象。

3、涵身砼在拌合站集中拌合,分两次浇注,第一次浇至底板内壁以上30cm;第二次砼浇注在底板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进行。

4、砼强度达到75%设计强度后拆除侧模,拆模前后及时覆盖塑料布洒水养生,塑料布要用胶带或其他方法固定。养生期间砼强度达到2.5Mpa前,不得承受各种荷载。

七、涵洞口施工

涵洞口为C15素混凝土结构,混凝土浇筑方案同涵身混凝土浇筑。

八、涵背回填

填前处理:将缺口处未压实土方清除并清至原地面,压实缺口处原地面达到规范要求。将靠近路堤侧挖台阶,台阶需挖至原检测合格土方处。

填筑方法:涵背、台背处两侧对称分层填筑,挡墙背与路基同时填筑但应比路基填筑高2~3层,锥坡处应与台背同时填筑。所有回填分层厚度当采用小型机具夯实时控制在15cm、当采用重型压实设备时采用20cm一层。填筑宽度宽于设计宽度30~50cm,待填筑结束后挖除。回填的材料必须采用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才能使用。

桥台台背填土应与锥坡填土同时进行,涵洞、通道缺口填土,应在两侧对称均匀回填。涵顶填土厚度小于50cm时,不得通过重型车辆或施工机械,靠近100cm范围内,不得有大型机械行驶或作业,使用小型夯机夯实。

台背回填在基坑回填完成后进行,基坑回填范围和要求按照相关技术规范执行。对于回填区域,在回填施工前进行现场复查,对台脚有明显汇水和积水的地方,根据现场具体情况采取排水设施,保证底部排水畅通,并上报监理。回填材料在回填施工中应均衡、对称地分层填筑和压实,每层松铺厚度不超过20cm,压实度不小于96%。

桥涵台背回填,按规定在旧填方或挖方上设台阶,台阶宽度及高度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而定。施工中如发现实际情况与设计不符,报批监理工程师后,进行调整。

压实:为了便利大型机械的使用,可采取横向碾压法,以使压路机尽量靠近台背进行碾压,对于压路机不能靠近台背时,采用小型夯机配合人工夯实。回填料应分层摊铺,并满足相应压实度要求。大型机械无法作业时采用手扶式振动碾配合蛙式打夯机,当填筑至涵顶压实厚度60cm以上时采用重型压路机碾压,台背及挡墙背宽度可以满足压路机作业时采取重型压路机与手扶式轻型振动碾结合的方法压实。

压重:当填至设计标高时再向上超填20cm并压实,之后使用袋装砂或碎石进行堆载压重,对该处回填料实施强制沉降,在不影响下道工序作业的情况下,该压重时间尽可能长,保证其通车后仅有微量沉降。

九、施工控制要点

构造物填土,在施工时要竭力防止雨水流入,可沿结构物垂直方向3%的反向横披。对已有积水应用水泵排出,对于地下渗水可设盲沟引出。严禁采用淤泥、沼泽土、含有草皮树根以及含水量过大的土用作填料;回填前对结构物的强度进行细致检查;锥坡填土与台背填土同时进行并按设计宽度一次填足;涵背两侧对称平行分层填筑,防止偏压;分层厚度严加控制,使用轻型夯实机械时采用15cm,使用重型压路机时也不得超过25cm;土拱及横向盲沟、泄水管的设置认真按设计要求施工;当路基预压沉降期满后,二次开挖桥台涵背后的填筑亦按上述方法进行。

十、结语

在对涵洞进行施工的过程中,施工管理人员需要做好统筹和协调工作,对于施工中遇到问题需要及时给以妥善处理。技术人员一定要熟悉施工工艺流程,加强各工序衔接与控制,保证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朱一.公路施工中通道、涵洞的质量控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6(04)

[2] 程喜贵.浅谈预防涵洞开裂的几点意见[J].山西交通科技. 2007(01)

第3篇

关键词:加气混凝土;施工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前言

加气混凝土在近些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各项建筑工程,但目前的施工质量并不理想,主要原因体现在以下几点。工程监理以及施工单位没有掌握加气混凝土的施工要点,现场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低,指导性意见缺乏实际意义,砌筑工人作业能力生疏,施工工艺难以施展;加气混凝土制造企业为了获取高额利润,降低了加气混凝土质量,一些龄期不足28d的加气混凝土被直接用于项目施工;工程设计单位在施工图纸上没有为施工方提供明确的信息,忽略了许多结构补强措施。

1加气混凝土施工技术准备

加气混凝土在投入施工之前,有必要进行一系列准备工作。为了降低施工现场的砌块切割作业,要事前对砌筑墙体展开排块设计,将小型框架安放在门口处,加固窗口两侧,在窗台预设窗台板,选用C20现浇钢筋混凝土。需要注意的是,排块设计中必须根据砌筑时形成的错缝来安排搭接长度,一般不能小于砌块长度的三分之一,两侧门窗洞口应当采取形状规则的砌块,墙体底部留出高度大于200mm的素混凝土,梁底预留60°倾斜砌体。水平灰缝在排块设计中要掌握厚度,根据不同的施工条件来确定缝厚。

技术准备过程中,工程监理要始终跟随,为排块设计图提出意见,并负责最终审核工作,根据现场情况来做出质量验收。为保证工程质量和工期,施工推荐使用专用工具,锯床切割,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根据作业计划来实现排块设计,由于加气混凝土吸水性能和吸水速度比较慢,完成实际干缩的周期需要大量吸水后等待一段时间。在20d之前,加气混凝土收缩速度明显较快,应根据工程情况来做出适当更改,保证材料性能高效发挥,可以对加气混凝土辅料进行集中供货和采购。

2施工技术措施

(1)施工应注意的技术问题

在施工过程中,要确保填充墙的灰缝长度均匀,横竖形状成直线,灰缝饱和度高于75%,砂浆充实,杜绝透明缝的出现,加气混凝土普遍尺寸比较大,灰缝的竖向难以得到保证,进行施工时可利用临时夹板向后灌缝。计算灰缝饱和度时,要检查底面砂浆和百合网,得出精确数据。混凝土填充完毕后,如果砌体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形,砂浆少量干缩,并且墙体填充到顶时,如果墙顶和横梁之间密合度不够,投入使用后就很容易发生开裂。因此可以利用技术来弥补这一情况,实心砌块在倾斜填砌时注意顶紧,让斜度角保持在60°左右,砂浆维持饱和。抹灰在斜砌砖作业前展开,但时间不能太早。

(2)提高加气混凝土质量的技术措施

根据排块设计图,加气混凝土砌块在投入填充之前,要在填充墙砌筑的位置画出线,采取双线制作皮数杆,令砌块不超出设计高度,进而对墙体灰缝厚度实现精确控制。在砌筑作业开展之前,要掌握现场温度条件和空气湿度,加气混凝土的气候干预因素相对较低,但是仍然不能掉以轻心,如果砌块过于干燥,必须事前进行适量浇水,保持砌块的整体性和强度,将砌块的含水率维持在15%。一般来说,每天的砌筑高度不宜高于1.5m,这是因为砌块重量和密度都比较低,加快施工速度,可能会留下裂缝隐患,这是因为砂浆胶结不充分所导致的。施工队伍在停砌时,可以皮砖最高点安置浮砖压顶,次日开通时将其取下。砌块之间的搭接长度应大于砌块长度的三分之一,大于150mm,假设无法满足这个要求,可在水平灰缝当中安放规格适宜的加强钢筋,长度大于500mm。以此类推,加气混凝土使用中在转角位置、拉结筋、过梁、丁字交叉处使用都可以沿用以上的方法。原则上,填充墙局部的长度高于5m时就要设置间距小于4m的构造柱,保持填充墙与框架骨架之间有稳固的连接。平直插入墙内的拉结筋位置要准确,不能弯曲,加气混凝土在梁、柱对接处的饱和度要达标,勾缝及时补浆。

(3)基层处理技术

墙面的基层处理技术是为了确保加气混凝土抹灰时与墙面基层牢固粘结。在抹灰之前,界面剂要刷满墙体。值得留意的是,在涂刷界面剂时,要观察加气混凝土砌块在填充墙内部管道的沟槽处是否与钢筋混凝土梁、柱充分接合,加强网的钢钉间距要小于300mm,不同材质抹灰的加强钢网沟槽两遍搭建宽度要大于100mm,抹灰层与砌体紧密结合的前提保障是避免砌体过多的吸收水分,在开始抹灰前需要利用界面剂对砌体涂刷。介绍一下界面剂的配合比,通常水泥与细黄沙、强力胶的比例是2:2:1。墙面的浮尘和其他残渣要清理干净,取下松动的砂浆和杂物。

(4)墙面抹灰技术控制

外墙抹灰通常在砌筑验收后的第二天进行,开始外墙抹灰前要采用水泥砂浆实施首道抹灰工序,抹灰厚度不高于6mm。所使用的聚合物水泥砂浆配比控制在1:4为宜,水泥砂浆含水量在20%作用,砂浆抹灰利用801胶水压光。运用配合比恰当的聚合物混合砂浆进行内墙抹灰,墙体内外粉刷应同时进行,以降低室内外温差可能对墙体构成的裂缝危害。

(5)卸荷装置技术

一些大型墙体在利用加气混凝土时,可能会应用到卸载装置技术。在施工过程中,钢丝绳要在横向的水平杆和纵向的水平杆底部穿过,同时吊拉点的位置选取上应选取在横向的水平杆、纵向的水平杆以及立杆的交点处。吊环的设置上,最好是在钢丝绳穿过吊环的相应位置上进行设置,其目的是为了让吊环减少对于钢丝绳的摩擦。其中钢丝绳的受力方面一定要使其均匀,让全部的钢丝绳在拉力上达到基本一致的状态,就要采用花篮螺丝对于钢丝绳进行拉紧,才能够将钢丝绳受力不均的情况避免掉。施工中的工作绳卡要对其进行保障,在一般情况下,用绳卡进行固定的连接方式是钢丝绳的绳端采用的,同时要将安全的绳卡加装到尾部。对于安全绳卡和绳头的距离,以及绳卡的间距,一定要采用细钢丝进行固定,其距离要按照施工过程中不同的情况进行选择,砌好的墙面周内不得碰撞、移动,一星期后可开始清洗墙面,用扫帚清扫、冲水清洗,清除砌块表面附着物。对梁柱混凝土表面由于模板脱膜油面造成的污染用钢丝刷刷洗。必要时可加用肥皂粉水刷洗,用肥皂粉水刷洗后一定要用清水自上而下冲洗干净。

(6)悬挑结构的固定与安装

悬挑架在固定和安装之前,要做好事前的准备工作,对于放线定位一定要在建筑的内部进行,并且埋件的质量也要对其进行细致的检查,加气混凝土在达成规定强度之后,才可以对悬挑架进行固定和安装。预埋连接的方式如果被采用的话,结构外层主筋的内侧是预埋钢挑梁最佳的放置部位,受剪锚固筋要在预埋端部进行全面设置,最终在挑梁端部的孔内填入锚固筋;如果使用螺栓连接,套板可以在预埋锚固螺栓的安装中采用,想要在螺杆中露出扣数以及螺母,就要在使用套板的时候,也进行双螺母的使用;焊接的方式如果被采用的话,对于焊缝的质量和长度必须要保障。

3结语

加气混凝土的应用技术十分灵活,本文所分析的砌块填充墙就有许多值得注意的地方,如果不能合理控制施工技术,那么裂缝和脱落便会紧随其后,严重影响了业主的使用。要知道,加气混凝土各方面的性质虽然更为优秀,但干缩变形特性或受潮后出现的二次收缩都会危害到墙体,甚至温度气候以及施工操作不当也会引发质量问题,施工方必须严格执行设计图纸的各项要求,采用规范的技术流程展开施工。

参考文献:

[1]罗伟强.浅谈加气混凝土砌块施工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J].科学之友.2011(14).

[2]孙林柱,金国平.加气混凝土砌块和砂浆组合模型收缩的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6(12).

[3]易晓园,杨长辉.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裂缝成因及防治[J].新型建筑材料.2007(03).

第4篇

关键词:隧道 盾构施工技术 措施

中图分类号: U45 文献标识码: A

一、 隧道盾构施工

盾构是地下隧道发掘的专用设备,它的技能含量十分高,盾构设备内部装配有推进设备、挡土设备、出土运输设备和一些辅助设备等,它的自动化程度很高。而且隧道盾构施工的流畅性很强,可以在高效运转的一起,不受到外界和地上交通流量等的影响。跟着科技的逐步前进,隧道盾构施工技能也在日益的完善和打破, 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逐步进步,可以习惯不一样类型的地层。隧道盾构施工归于暗挖隧道的领域,这种施工技能被广泛使用是因为盾构施工可以在城市中心或许交通流量较大、使用频率高的场所进行施工, 可是对这些地上环境的影响和搅扰十分少。隧道盾构施工,可以习惯城市的多种地质,而且施工精确度较高,可以进步隧道工程的全体质量,而且相对其他发掘办法较为经济。

二、 盾构施工设备组装与调试

(一)盾构机的组装

盾构机为新缔造的泥水平衡盾构机,盾构机分为刀盘、前体、中体、盾尾构成,盾构机单体分量最大到达57 t,拟选用吊装设备为1台2 0 0 T履带吊机、8 0 T汽车吊、2台5 0 T液压千斤顶以及相应的吊具。盾构机的吊装下井必须有汽车吊辅佐翻转。下井次序先后配套,后主机,设备拼装结束后,接通液压管路、动力电缆、操控电缆,最后将水管、风管、气管连接好,全部准备就绪后,开机现场调试设备设计需求的各部件性能参数。

(二)泥浆处理设备及注浆设备的拼装泥水盾构机掘进时,首要选用直径为8寸的送浆管和直径为6寸的排浆管及泥水输送泵把切削下来的土经过泥水循环输送到地上的泥水处理设备。因而,在掘进前有必要拼装好泥水处理设备,装置好泥水输送泵,再根据场所状况安置泥浆管的走向,在盾构始发井的竖管上装置流量、密度计,并加固安稳。本工程选用单液注浆的方法,在掘进前有必要根据场所状况装置好水泥浆罐、粉煤灰罐、水泥浆输送泵,以及安置好水泥浆管和环流管沟的走向。

(三)盾构机下井

1、将盾构机分化后运至始发井口的拼装场所,用吊车将分化后的盾构部件吊入始发井,进行拼装及调试。为此拟方案租借2 0 0 t吊车,8 0 t吊车各一台。其间,8 0 t吊车将合作2 0 0 t吊车完结盾构机的中盾、前盾、刀盘的空中转体,然后由2 0 0 t吊车单

独将前盾、中盾、刀盘放入井中,完结拼装使命。盾构机的其它有些以及后配套设备将由80 t吊车独立吊入井中,完结吊装使命。

2、盾构机全体重量和体积均较大,为满意吊装和运送要求,需将盾构机分化。盾构机分化为刀盘体系、前盾体系、中盾体系、盾尾体系、管片拼装机体系、泥浆循环运送体系及车架体系等部件。将盾构各部件用平板车、货运车运至吊装现场。用汽车吊将部件吊放井下。

3、盾构机下井拟选用的索具是6 根直径是56 mm,长度8 .5 m,抗拉强度是16 70 MP a,其最小破断拉力是15 4 0 k N(钢丝绳类型6 ×37 fc );4 根直径是32 mm , 长度17.5 m(半数运用),抗拉强度是1 6 70 MP a , 其最小破断拉力是50 4 KN(钢丝绳类型6×37 fc);卸扣悉数选用6件50 t美制弓形卸甲。

(四)盾构机、设备拼装的技术措施盾构机的拼装可分为盾构机盾体的拼装,后配套车架的衔接,盾构机盾体与后配套车架的衔接;接着进行盾构机的液压管线衔接,盾构机的电气线路衔接,盾构机的其它管线衔接;最终完结盾构机的悉数拼装衔接。设备拼装前有必要制定具体的拼装方案与方案,由厂家差遣技术人员现场辅导。盾构机拼装前应对始发基座进行准确定位。履带吊机作业区应铺设钢板,避免地层不均匀沉陷。盾构机大件设备吊装时应对始发井端头墙进行紧密的观测,把握其变形与受力状况。吊装时有必要有80 T吊车辅助翻转。

(五) 盾构机的调试

1、空载调试:盾构机组装和衔接完毕后,即可进行空载调试,空载调试的意图主要是检查设备是不是正常工作。主要调试内容为:液压体系、光滑体系、冷却体系、配电体系、变速体系、管片组装机、整圆器以及各种外表的校对。

2、负载调试:空载调试证实盾构机具有作业才能后即可进行负载设计。负载调试的首要意图是查看各种管线及密封件的负载才能。对空载调试不能完结的作业进一步完善,以使盾构机的各个作业体系和辅佐体系达到满意正常生产需求的作业状况。

(六)泥浆处理设备及注浆设备的调试在盾构机掘进前,必须对泥浆处理设备进行调试,依据始发端头的地质情况来对泥浆的比重和缓冲气压室内的气体压力进行调整。泥浆处理设备的调试主要是查验环流输送体系的泵及管路是不是有漏浆表象,泥水流量、密度计的校对。泥浆处理设备的出土及泥浆回收是不是顺利。筛板是不是能合适始发地层的土质。注浆设备的调试主要是查看注浆体系各部件的阀组及管路是不是有阻塞表象,注浆头的千斤顶弹性是不是正常,注浆压力及流量计的校对。

四、盾构惯例掘进

为保证盾构的运用效率,人工弥补丈量工序交叉施工,保证要害工序的不停顿,配合工序的时刻需求控制在要害工序以内。机车来回一趟单个循环(最晦气状况)所需求的时刻为87.7 mi n(且现已包含材料的装卸、运送等),而单个循环要害工序所需的时刻为12 2.5 mi n,因而,1辆电瓶车备用即可。

(一)掘进方向的操控

S L S -T体系配置了导向、主动定位、掘进程序软件和显示器比及,可以全天候在盾构主控室动态显示盾构机当时方位与隧道规划轴线的误差以及趋势。据此调整盾构机掘进方向,使其保持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随着盾构推动,导向体系后视基准点需要前移,必须经过人工丈量来进行准确定位。一起还校核主动导向体系的丈量数据并复核盾构机的方位、姿势,保证盾构机掘进方向的准确。

依据线路条件所做的分段轴线拟合操控方案、导向体系工程反映的盾构姿势信息,联系隧道地层状况,经过操作盾构机分区推动千斤顶操控掘进方向。

(二)盾构姿势的调整与纠偏

在掘进施工中,因为地质骤变等缘由盾构机推动方向推动方向也许会违背设计轴线并超越办理警戒值。在稳定地层中掘进,因地层供给的翻滚阻力小,也许会发生盾体翻滚误差;在线路变坡段或曲线段掘进,有也许发生必定的误差。因而应及时调整盾构机姿势、纠正误差。

(三)方向操控与姿势调整注意事项

1、在切换刀盘滚动方向时,应保存恰当的时刻距离,切换速度不宜过快,切换速度过快也许形成管片受力状况骤变,而使管片损坏。

2、依据作业面地层状况应及时调整掘进参数,调整掘进方向时应设置警戒值与限制值。达到警戒值时就应该调整程序。

3、蛇行纠偏时应缓慢进行,若纠偏过急蛇行反而更显着。直线推动时应取盾构当时方位点与规划线上远方的一点作一直线,然后以这条线为新基准进行线形办理。曲线推动时应使盾构当时方位点与远方点的连线同规划曲线相切。

4、推动千斤顶油压调整不宜过快、过大,否则会形成管片部分破损乃至开裂。正

确的管片选型,保证组装质量与精度,使端面尽也许与方案掘进方向垂直。

5、盾构始发抵达时方向操控极其重要,应按照始发、抵达掘进的有关技能需求,做好丈量定位作业

结语

该文结合实际工程中盾构技能的使用阐明盾构施工的优越性,隧道衬砌技能也朝着主动高速化和经济化开展。通过剖析地质特征、调研掘进参数、优化施工计划,成功地选用盾构法施工,确保了盾构机安全、连续、疾速的推动,顺畅通过了各个危险点,处理了工程项目中的难题,提高了工程质量,有用的降低了工程造价。

参考文献

[1]钟晓敏.浅论隧道盾构施工技术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4,(3).

[2]熊伟雄.交叉隧道盾构施工对既有隧道影响的控制措施[J].科技视界,2013,(11).

[3]王岚.小转弯半径隧道盾构施工技术探讨[J].河南建材,2012, (1).

第5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

混凝土构筑物因出现功能性改变,如接建、增加荷载等,或者出现质量问题,如配筋不足、灾后修补、混凝土强度不够等,都需要进行加固。其加固施工及加固方案的制定尤为重要,对于需要加固的构筑物,应根据构筑物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加固方案。方案的确定必须遵循安全、经济、快捷、施工方便的原则,只有这样,加固工程才能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建筑施工技术问题分析

1、施工工艺、工法中存在的问题

通常情况下,不同结构类型的建筑物,其中各混凝土构件的重要性也不相同。

就上部结构主体而言,砖混结构中,阳台挑梁的重要性要优于构造圈梁。框架结构中,柱的地位要优于梁。在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及其暗梁、暗柱的地位要优于板。就基础部分而言,条形基础底板、独立柱基础底板的重要性要优于地圈粱、联系梁等构件。在复杂情况下,如筏板基础、框架——剪力墙、筒体结构、异形板、预制构件等结构类型中,单纯划分哪一类构件处于重要地位,则失去其意义所在。

对于不同结构类型的建筑物,规范要求具体检验部位,由监理(建设)、施工等各方根据结构构件的重要性共同选定。但就目前监理、监督工作的实际情况看,尽管这种要求的初衷是将因地制宜的灵活性留给了参建各方,但实际执行过程中确实因此形成了一定的主观弹性空间。具体检验的部位的确定,最终取决于参建各方的责任感。

在其他技术规程、监理规范尚无明确要求,建筑市场秩序亟待规范的情况下,具体检验部位的确定,必须在明示构件重要性划分依据的基础上进行,制定并执行与目标建筑物结构特点紧密结合的实体检测方案。

混凝土构件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仅对其作梁、板、其它重要构件这三种形式划分,是远不能满足工程实际取用的需要的。这并非指构件种类确定在制定规范过程中存有难点,而是强调在规范执行过程中,这样的划分给检测、判定工作形成了较大的工作困难。

施工工艺是建筑行业技术水平的具体体现发展,混凝土施工的精细阶段终会到来。从实体检验的情况看,迫切需要注意以下工作:

要注意特殊构件。特殊构件指悬挑构件。规范将控制重点放在了悬挑构件上要求抽取的构件中,有悬挑构件的需占50%以上。这需要施工中对挑梁、挑板的钢筋摆位要优于同点其它钢筋的摆位。

要注意特殊部位。特殊部位指内力作用较大的部位,如梁的跨中、支座处。架设垫块、构件起拱时,应优先保障特殊部位的钢筋保护层厚度值。保护层厚度设置应“一刀切”。

要注意特定工序。特定工序指综合考虑浇筑、振捣等因素作用确定的核心工序。如板工序中的垫块布置密度,应结合钢筋级别、直径、刚度具体布置:如粱工序中的振捣,应考虑构件的配筋率、绑扎的材料强度,采用适宜的工具。突出了特定的工序,才能突出机具、设备的应用范围、特点,从而推动工艺进步。避免一根振捣棒,从梁用到板(疏密问题);种鹊块,从板铺到柱(厚度问题)的粗放型施工模式。

2、部分企业的施工技术标准缺乏适用性论证

为达到规范提出的控制结果、评定要求,部分施工企业会采用一些缺乏论证的工艺技术作为企业技术标准。这些做法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对建筑物来说未必是好事。

譬如,部分施工企业采用PVC塑料卡进行构付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虽然减少、避免了普通垫块在振捣过程中的易位,但由于PVC材料的线性膨胀系数和混凝土、钢材线性膨胀系数的不同,对于裂缝控制要求较严的构件来说,大量使用PVC塑料不仅会影响钢材、混凝土的协同工作原理,也会促使构件在使用环境外的其它环境里使用时较早形成裂缝,影响构件的耐久性。

又如还有部分施工,企业为防止振捣过程中现浇板的负筋下沉,采用焊接工艺代替原有的绑扎工艺。用钢筋将现浇板的负弯矩筋、板底受力筋焊连在一起,形成钢筋网架。这种通过加大刚度达到振捣要求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构件受荷后的工作情况。而设计预先采用的弹、塑性设计方法,此时就不能够达到设计原理的假设要求,构件的实际承载力出现了核算需要。

3、现有的检测手段未得到各方的充分认知

对重要构件的实体检测,就实体强度而言,国内目前的枪删方法、设备、手段的种类比较丰富,方法多样。但就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测定而言,目前还缺乏统一技术操作规程的分类、确定。各方执行规范的过程中,对该检测手段的认知也不充分。

常用检测设备通常分为声学原理、电磁学原理两大类。如钢筋雷达测定仪、磁性钢筋保护层测定仪等。基于自身设计原理的特点,其各自应用特点也不相同。向投影重叠的两根以上钢筋,声学原理设备不宜采用;如含磁性骨料的混凝土,不宜采用无消磁能力的电磁测定设备进行检测。

此外,对于建筑物中的特殊构件,如基础、壳体等,由于受土方挖填、水位、配筋、测试角度等因素影响,到达后期工序时,不能完全提供规范要求的检测条件。对此,应考虑其它方法对目标实体进行控制。确定应用设备的,还必须对检测时产生的破损、检测所达到的深度、不确定程度等因素进行充分考虑,提出科学、合理的检测方案。

实际工作中,应避免单纯强调某个问题的纠正结果,却忽视整个质量控制过程及质量发展的不确定程度。杜绝对某问题采取了预防、纠正措施后,却引发一个或多个缺陷甚至错误发生的情况。

二、建筑施工技术措施分析

就目前实体检测中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工作的开展来看,主要的问题在于技术规程不配套、设施分离、工艺技法落后等几个方面,但问题还在于未能形成建设工程质量控制的一套综合质量管理体系,不能使质量控制工作进入自我改良的良性循环。所以在着手建立该综合体系的同时,应注意以下方面的加强:

第一,发挥地方技术规程的灵活性优势,积极制定地方相关技术规程,做好国家规范在技术层上的衔接转换工作。以条文上的客观、明确、详尽,逐步代替实际工作中的模糊、主观。

第二,明确设计文件中对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标示、控制要求。明确设计单位对设计产品相关、后续问题处理上的责任、义务。

第三,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新重点部位、新重点项目的自检、自查。施工企业标准制定,应注重对新工艺、新技术推广、应用的适用性论证、总结。

第6篇

关键词:岩土工程,施工技术,边坡加固

0引言

岩土工程施工是组成岩土工程整个建设过程的重要部分,而其施工技术措施自然成为工程建设的关键,在保证施工质量、加快施工进度等方面有重要的积极作用。鉴于此,探讨岩土工程施工技术难点及关键技术措施就成为一项重要课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下面就对其进行具体的探讨。

1岩土工程施工技术难点

1.1区域性

各个地区的自然条件是存在差异的,导致岩土的性质也有很大区别,而不同土有不同的应力关系,自然对岩土工程施工提出不一样的要求,使得岩土工程设计参数、施工处理目的、抗剪强度指标、压缩性指标、施工方法及工艺等都存在区别。如在选用岩土工程施工技术措施时,上海地区就重视解决软土施工问题,重庆就重视解决山区岩石施工问题,太原就重视解决湿陷性黄土施工问题等。

1.2隐蔽性

岩土工程中有很多施工环节均需隐蔽完成,且工程竣工之后的使用也是隐蔽进行的,这就导致后期管理维护面临巨大的难题,发生问题后很难判断、处理也十分棘手,无法即刻判断解决问题的有效性。而在岩土工程施工过程中、竣工之后均会使用有较强针对性的检测技术,使解决隐蔽性工程问题获得有效的技术措施。

1.3不确定性

岩土工程施工技术措施的不确定性主要在三个方面集中体现:一是依托岩土勘察报告的部分数据难以全面了解整个地质条件;二是个别岩土工程性能参数及结构极易被环境所影响,并发生相应的改变,且施工也极易改变岩土的环境;三是岩土性能与结构在发生变化之后将使岩土工程施工遭受程度不同的消极影响,而施工人员往往不能事先掌握这一系列不确定的因素,所以无法在全面掌握岩土性能与结构变化这一前提下开展岩土工程施工作业,对施工技术措施的要求就更高。

1.4依赖性

岩土工程施工技术水平的高低不但由岩土工程的真实情况决定,还由发展相关学科的程度决定[1]。在20世纪60年代末,高压射流切割技术催生了高压喷射注浆施工技术措施,液压技术催生了大吨位静压柱变施工技术措施,真空泵及射流泵技术催生了真空预压施工技术措施,超声波技术催生了超声波质检技术措施等,这些技术进一步推动岩土工程施工信息化进程,推动施工技术措施的现代化发展。

2岩土工程施工关键技术措施

2.1边坡加固施工

早在20世纪80年代,岩土锚固施工技术就在国内得到快速发展,并被广泛应用于水利建设、铁路、道路等重大工程的深基坑支护、边坡稳定等分项工程,且所用材料、设备、机具等均是由国家自主生产。岩土工程边坡加固施工通过应用二次灌浆技术,大幅度提高软土中锚杆的承载力,同时大体掌握软土预应力值的改变规律、锚杆蠕变规律等[2]。在应用边坡加固施工技术措施时找到多种控制软土周边位移的有效方法,这使得边坡加固施工中的软土锚固施工技术措施日益接近国际水平。通过配合使用深层搅拌桩、高压旋喷桩和土钉支护施工技术措施,就形成新的止水土钉支护技术;通过配合使用土钉支护与预应力锚杆施工技术措施,就能对软土地基实施加固性的支护;通过配合使用超前注浆、超前竖向土钉、土钉支护以及微型桩等施工技术措施,就能形成软土地基复合加固技术措施,扩展应用土钉支护技术的范围。再重新审视整个岩土工程基坑开挖过程时就发现,按照时空效应原理对基坑开挖是重大的施工技术变革。在施工中,预应力锚索作为承载力的主要轴杆,钢绞线锚索则由钻孔在地底下深部固定,通过张力在被加固体的表面形成预应力,不易变形,确保加固的稳定性。

2.2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施工

该项岩土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也相当广泛,是现代关键的岩土工程施工技术措施之一。随着岩土工程施工材料、设备的蓬勃发展,新的材料、设备层出不穷,由它们衍生的新型施工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岩土工程桩基施工。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措施的优点是很多的,不但不会振动、没有噪声,也不存在积压情况,所以它在有较浅地下水位的岩土地层中较适用,其原理在于通过钻泥浆带出钻渣,且孔壁不被破坏,再通过浇筑水下混凝土置换出孔中的泥浆,保证正常开展岩土工程钻孔灌注桩施工作业。该施工技术措施的工序是:先定好桩位,再埋设护筒,在适当位置安装钻机进行钻孔,结束钻孔之后第一次清理钻孔,排除其中的泥浆,接着第二次清理钻孔,向孔的底端下放钢筋笼,最后接入导管实施混凝土灌注。只是在应用该项施工技术措施时要先做好验证工作,保证施工方案与工程施工设计要求相符。

2.3岩土工程沉井施工

沉井施工又被称为沉箱施工,其优点在于施工场地条件不高、对环境影响不大等,所以在岩土工程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沉井施工技术措施的原理就是构建井筒状结构物,在挖出井内的土之后通过结构物自重克服和井壁的摩擦力,使井内土下沉至预先所设计的高度,再通过混凝土将底部密封,填塞好井孔,将其作为岩土工程构造物基础。由于沉井结构能依据预先所设计的深度加以填埋,这样做能确保结构的整体性、稳定性,增加承载面的面积,从而承载更多的垂直荷载、水平荷载,所以在城市岩土工程施工中重视对沉井施工技术措施的应用。其施工工序为:在处理好岩土工程的地基之后才能开挖基坑,之后制作沉井、下沉沉井,只有在完成这一系列施工作业之后才能针对沉井实施封顶作业、封底作业。在沉井施工技术措施的应用实践中有关键性的注意事项:深井施工要由较多施工人员一起完成,在下沉沉井时还要加强观测,第一时间对变差进行分析,及时作出调整,确保岩土工程沉井施工质量;在设计沉井时务必要按照施工现场的结构以及地质条件,仔细计算刃脚等部件,保证设计档案的真实性、准确性。

2.4废泥浆固化施工

处理废泥浆是环境保护需要,是岩土工程施工的关键内容之一,而使用固化剂对处理废泥浆有重要作用,如果科学选择固化剂,就能在固化废泥浆方面取得显著效果。如果选择的固化剂不合适,就会对处理废泥浆的效果产生影响。固化剂实际上也存在差异性,一般可分为两大类:有机固化剂、无机固化剂。后者的特征更为显著,其性价比更高,更受到青睐[3]。同时,无机固化剂是无味无毒的,能确保固结时间较长,兼具安全性、稳定性。只是无机固化剂并不十全十美,在应用废泥浆固化施工技术措施时会使用大量固化剂,所以成本较高。因此,在处理岩土工程废泥浆时应严格控制固化剂配合比,经过科学实验得到各种成分含量的占比,再按照既定的比例治理,进一步优化废泥浆固化效果。在应用废泥浆固化施工技术处理岩土工程废泥浆时,可依托固化剂最大限度弱化负面影响,更好地保护施工环境。在处理废泥浆时尤其要重视检验固化剂的质量,保证其质量达标之后才能使用,对岩土工程施工发挥促进作用。

3结语

优化岩土工程施工技术措施能为施工单位节省人力、物力,同时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在实践中,施工单位必须充分认识岩土工程施工技术难点,探索更多行之有效的施工技术措施,控制岩土工程关键部位的施工质量,并加强对新技术的应用,从而不断提高岩土工程施工技术水平,为施工单位提高经济效益提供条件。

参考文献:

[1]陈述.岩土工程施工技术的概述与展望[J].企业技术开发,2015(29):158-159.

[2]张雪平.岩土工程施工技术中的难点与对策[J].住宅与房地产,2016(18):171.

第7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 重要性 施工技术管理

中图分类号:TU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5-0169-01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工业、民用建筑也在同步发展,如何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建筑科学和建筑技术也有了高速发展。引起国内市场的无序竞争,建筑施工企业之间的市场争夺战异常剧烈。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对工程施工质量、施工企业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水平,从而提高建筑工程的管理效率,有助于提高工程的质量,是建筑工程创新管理模式的客观要求。提升工程施工的技术管理水平,对于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降低工程的成本、提高工程的劳动生产率和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等均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一、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1.施工准备

基础工程是各类工程项目中都不可缺少和忽视的一部分,也是工程施工的核心技术要求。在目前的工程项目中,基础工程施工之前必须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这些准备工作的科学与合理对于后续工程的开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意义。一般在基础工程的施工之前,我们必须要做好供电、供水和交通以及场地整平工作,这些工作也被人们简要的称之为三通一平工作。

2.放线工作

在施工的过程中,放线工作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也是其他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基础。在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根据施工实际情况和设计图纸的相关需要进行总结和分析,并且针对其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进行深入的总结,使得其中的各种不良质量隐患都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与预防。在施工中放线工作主要是根据图纸设计需要将在测定好的地面之上进行放线和具体放弃的规划,这种环节对于整个工程施工而言十分重要。一般情况下,在放线环节需要结合房屋的坐落情况和具体的工作内容进行分析,并针对施工中存在的种种质量缺陷进行严格的分析与控制。

3.基坑开挖

在房屋的放线工作完成且检测标准之后,在按照基坑的槽宽与施工要求进行挖土工作,还需要针对其中存在的种种质量问题进行深入的总结与完善。在施工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其中存在的各种质量缺陷和土质参数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且要在施工之前做好相关的安全工作。以免在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安全管理不够而引起施工安全事故。

4.基础工程混凝土浇筑

在基坑开挖工作完成且基槽验收完成之后,我们可以根据基础的结构形式进行基础砌筑及混凝土分项工程工作施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设计图纸及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要求来选择不同的混凝土,并针对其中存在的种种质量缺陷与问题进行分析与完善。一般在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主要包含模板支撑施工、混凝土浇筑、振捣、拆除模板等。

二、加强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措施

1.加强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技术措施

混凝土浇注工程的主要材料就是水泥、砂和石子、外加剂等。对混凝土材料的质量要严格按标准使用。各材料配方比例要严格控制。对现场的水泥要进行二次复试,并根据实验的结果决定是否使用。对商品砼厂家,采用货比三家,择优选用。现场不同标号的水泥不得混放,坚决不得混用。

要保证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必须采用好的科学的施工方法。浇注用的混凝土要提前试配、计量、配合比要准确。掌握好水灰比,作好坍落度的实验,按规定数量作好现场实验。混凝土的搅拌要均匀,在没有浇注混凝土前。由施工组织标测认定轴线尺寸,水平标高准确,模板清理干净,模板稳定牢固。一切具备时,方可进行混凝土浇注。砼浇筑完毕后,应根据规范要求及时进行养护。

2.装饰装修工程的施工技术措施

施工顺序为:内外结合,上下交叉;粗装饰在前,精装饰在后;湿作业在前,干作业在后;样板先行,大面积施工在后。

施工技术要求:各分项装饰工程施工前,均应编制相应的施工技术措施,对施工准备、操作工艺、质量标准、成品保护作出具体布置和规定。装饰工程所用材料在订货前,需经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共同商定,在使用前进行验收,不合格者不能使用。施工中坚持样板引路,各种装饰均应制作样板或样板间,经各方验收认可后,方能进行大面积施工。

3.新型预应力技术

体外预应力作为后张预应力体系的重要分支之一,是预应力施工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是近年来的热点。顾名思义,体外预应力是指预应力筋布置在混凝土截面外的预应力,与传统的布置于构件截面内的预应力筋,所提供的有粘结或者无粘结预应力相对应。体外预应力现阶段主要应用在特种结构、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和大跨度建筑工程结构中,形成了两种主要体系。体系一是有粘结体外预应力体系,优点是预应力摩擦损失小,因为孔道管在结构体外,容易检查和控制管道的铺设质量及其水密性;体系二是无粘结体外预应力体系,优点是可采用单根张拉工艺,易于操作,且单根无粘结筋的摩擦损失极小。体外预应力相对于传统预应力体系有很多优点,对工程经济效益有积极影响。

4.完善施工技术管理制度建设

科学有效的技术管理制度能够有效促进施工进度。提高建筑施工质量,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就必须高度重视管理制度建设。要在项目施工作业之前,对工地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结合经验预测可能出现的细节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用制度管人管事,贯彻各项技术管理制度,做好图纸会审、平面图设计、技术交底等前期管理制度建设;做好材料,半成品试检制度建设;完善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结构检查与竣工验收制度建设。不同的施工环节,技术管理制度也应当有所不同,使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都在制度的规范下有序进行,督促各个施工环节的人员各司其职,摸清自己负责环节的技术问题并迅速解决,有效保证工程进度和质量。

5.加强施工安全管理

施工安全是建筑工程施工的基本要求。所有管理人员,特别是负责人必须强化安全意识,并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将施工安全放在工程施工的第一位。负责人采取定期或不定期方式巡查工地,查找问题,监督下层管理人员履职情况,底层管理人员应加强安全管理,及时制止违规违章行为,加强对施工设备的验收工作,凡是不达标设备不予使用。

6.科学、规范地做好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工作

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主要是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做好工程质量目标的控制与管理。工程质量目标的控制与管理的准则是工程合同文件的质量条款。施工时首先要考虑控制人的因素,提高人的质量意识。其次是人的素质。管理层和技术人员素质高,决策能力就强,就有较强的质量规划、目标管理、施工组织和技术指导、质量检查的能力;管理制度完善,技术措施得力,工程质量就高。建立严密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责任制,各分部、分项工程均要全面实行到位管理。制定具体的质量保证计划和攻关措施,明确实施内容、方法和效果。

7.加强工程规范化运作

严格落实施工标准,项目施工前,管理人员必须全部熟悉工程资料和技术环节,有重点有步骤的执行施工标准,进行规范化的技术操作,加强对施工技术人员的监督,划分责任区,对擅自更改施工标准、不规范操作的工人进行警示处理,严重的予以清退。要加强项目巡查督导,制止行为。通过规范化管理和操作,提高人员意识和操作水平,确保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重要性;施工技术管理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工业、民用建筑也在同步发展,如何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建筑科学和建筑技术也有了高速发展。引起国内市场的无序竞争,建筑施工企业之间的市场争夺战异常剧烈。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对工程施工质量、施工企业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水平,从而提高建筑工程的管理效率,有助于提高工程的质量,是建筑工程创新管理模式的客观要求。提升工程施工的技术管理水平,对于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降低工程的成本、提高工程的劳动生产率和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等均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一、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现状

近几年,经管建设部、省、市建委对施工现场要求文明施工多年,也略见成效,但施工现场管理的现状却仍然不容乐观,施工现场管理松弛混乱,“脏、乱、查”现象依然存在,人员伤亡、塌陷事故屡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施工管理的进度和质量,阻碍建筑业的高效率发展。

建筑施工现场,是建筑工人直接从事施工活动,创造使用价值和服务社会的场所。建筑产品施工质量的好坏、施工进度的快慢,都与施工现场管理水平息息相关。工程项目由业主、施工单位、监理共同进行管理,组织指挥比较混乱,施工单位对于来自各方的命令无所适从,同时工程作业与其他相关工程穿插作业较多,施工过程中无专门人进行协调,因此各施工队伍协调性较差,施工现场管理比较差、管理比较混乱,想到哪里就干到哪里。

虽然有规范的施工操作规程、标准,除自身管理水平、队伍的技术能力外,因业主的政治命令的存在,导致施工操作中无法按正常程序进行施工,从而使工期延长,人、材、机费用增加。隐蔽工程验收不认真,形象进度表示不明确。

二、加强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措施

1.加强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技术措施

混凝土浇注工程的主要材料就是水泥、砂和石子、外加剂等。对混凝土材料的质量要严格按标准使用。各材料配方比例要严格控制。对现场的水泥要进行二次复试,并根据实验的结果决定是否使用。对不同标号的水泥不得混放,坚决不得混用。

要保证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必须采用好的科学的施工方法。浇注用的混凝土要提前试配、计量、配合比要准确。掌握好水灰比,作好坍落度的实验,按规定数量作好现场实验。混凝土的搅拌要均匀,在没有浇注混凝土前。由施工组织标测认定轴线尺寸,水平标高准确,模板清理干净,模板稳定牢固。一切具备时,方可进行混凝土浇注。

2. 混凝土施工工艺要点

在确保原材料质量合理的基础上,根据施工环境和施工要求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搅拌机在搅拌过程中要计量上料,以保障混凝土的质量,同时还要分批次的对混凝土的质量进行检验,做好混凝土的取样、运输、现场施工、养护等工作,施工中要严格的对施工工序进行控制和检查,不能偷工减料,保障施工工艺不存在漏项和质量问题。

3.技术协调

提高设计图纸的质量,减少因技术错误带来的协调问题。设计图纸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的优劣。图纸会签又关系到各专业的协调,设计人员对自己设计的部分,一般都较为严密和完整,但与其他人的工作就不一定能够一致。这就需要在图纸会签时找出问题,并认真落实,从图纸上加以解决。同时,图纸会审与交底也是技术协调的重要环节。图纸的会审应将各专业的交叉与协调工作列为重点。进一步找出设计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再从图纸上解决问题。而技术交底是让施工队、班组充分理解设计意图,了解施工的各个环节,从而减少交叉协调问题。

4、科学、规范地做好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工作

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主要是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做好工程质量目标的控制与管理。工程质量目标的控制与管理的准则是工程合同文件的质量条款。施工时首先要考虑控制人的因素,提高人的质量意识。其次是人的素质。管理层和技术人员素质高,决策能力就强,就有较强的质量规划、目标管理、施工组织和技术指导、质量检查的能力;管理制度完善,技术措施得力,工程质量就高。建立严密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责任制,各分部、分项工程均要全面实行到位管理。制定具体的质量保证计划和攻关措施,明确实施内容、方法和效果。

5.新型预应力技术

体外预应力作为后张预应力体系的重要分支之一,是预应力施工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是近年来的热点。顾名思义,体外预应力是指预应力筋布置在混凝土截面外的预应力,与传统的布置于构件截面内的预应力筋,所提供的有粘结或者无粘结预应力相对应。体外预应力现阶段主要应用在特种结构、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和大跨度建筑工程结构中,形成了两种主要体系。体系一是有粘结体外预应力体系,优点是预应力摩擦损失小,因为孔道管在结构体外,容易检查和控制管道的铺设质量及其水密性;体系二是无粘结体外预应力体系,优点是可采用单根张拉工艺,易于操作,且单根无粘结筋的摩擦损失极小。体外预应力相对于传统预应力体系有很多优点,对工程经济效益有积极影响。

6.明确施工技术管理主体

建全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制度 在进行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中要确保完善技术管理责任制,施工中明确各级别管理以及工作人员的职责。抓好人员管理与调度环节,管理层要引入精通项目管理并且技术扎实的技术复合型人才。并且明确施工技术管理主体,从而在施工中可以对工程各个环节的技术、资源调配等进行统一的部署,防止由于技术交底工作执行不到位发生的安全、质量问题。与此同时还要健全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制度。利用制定方针制度对施工进行严格的约束。在制度中要根据实际的施工条件与设计方案,明确各个工序的技术要求、质量检验标准、工程验收标准等。并且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施工方法,进行技术交流与学习,逐渐的增强施工技术管理团队的业务素养。能够做到未雨绸缪、及时的处理施工安全、质量问题。

结语:

一个好的建筑工程并不是简简单单就可以建造好的,而装饰装修工程则更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程序。但随着建筑工程建造量的不断增大,工程的质量往往不能够得到很好的保障,这就要求我们在整个施工的过程中,应当以抓住工程的质量为核心。就目前的情况来说,依旧存在很多方面的不足,在文章中也有所概括,在今后的建筑发咋还能道路上应该对此作出改进,制造出符合规范的工程,在建筑业不断发展的同时,保证社会和人民的安全,进一步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童明达;周庆夫,议建筑企业技术管理的创新和完善[期刊论文]-中国对外贸易,2009(01).

第9篇

【关键词】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措施

一、原材料的控制技术

(一)对水泥质量进行控制

作为混凝土的首选材料,根据水泥的性能和用途可分为如下三类:通用水泥、专用水泥、特种水泥。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对水泥的强度等级以及品种加以区分,同时对其使用方式和性能加以了解,并与工程实际状况相结合,同时有效、合理的对水泥进行选择,如此一来,不但能使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得到保证,同时也能有效的节省资源。

在进行水泥施工之时需注意如下几点:

1、有效利用水泥资源,尽量避免浪费状况的发生,并注重保护环境。

2、在水泥库房中设置排水通道,并将通风措施做好,以此保证水泥库房始终处于干燥的状态。

3、在储藏和运输水泥的时候,一定要对其采取一定的防潮和防水措施,对受潮结块的水泥要进行及时处理并对其进行二度检验,当其符合规定之后再投入使用。

4、水泥进入工地之后,要根据水泥生产厂家、出厂批号、强度等级、品种的不同,将之分类储藏于做有标记的水泥库房里。

(二)对骨料质量进行控制

作为混凝土的基本成分之一,通常情况下,一立方米的混凝土中就需要配置一点五立方米的骨料,所以,由此可知在混凝土用量比较大的工程项目中,也会需要大量的砂石骨料。骨料质量的优劣会对水泥用量以及混凝土强度产生直接影响,并且还会对土木建筑的造价与质量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在进行混凝土施工之时,要对砂石骨料品种予以严格的甄选。在进行选择之时可从如下几方面出发:对砂石骨料的物理力学指标、杂质含量、储量进行研究,并考虑砂石骨料的加工、存储以及开采环节。比如,人工骨料、天然骨料都非常适合用作砂石骨料。

二、混凝土配合比的控制技术

通过实验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合理确定,使之不仅能满足节约材料和耐久性要求,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还具有和易性的特点。值得注意的是,在对配合比进行实验之时,一定要提供符合要求的石、砂、水泥。只有当材料符合规范要求之后,才能确保实验出的配合比是科学合理的,如此一来,才能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从而满足验收和设计标准。在进行施工之时按照合理的配比进行,先对砂石的含水率加以测定,从而把设计配合比变成施工配合比,接着,再对重量比而不是体积比加以使用,最后,对原材料的合格性进行及时检验。

三、控制混凝土搅拌

在料斗里面依次装石、水泥、砂,然后再开始混凝土的搅拌。先在鼓筒内添加水,或者在加料进料斗之时陆续添水。如此一来,料斗在往鼓筒中加料时,便能使水泥被夹于砂和石子中间,从而避免飞扬状况的发生,并且砂和水泥也不会粘结在斗底。在上料之时,砂和水泥会先在筒中混合为水泥浆,使包裹石子这一过程得以缩短,从而使搅拌机的生产率得以提升。在搅拌混凝土时,要对配合比进行严厉控制,并时常检查,以此确保材料计量的准确性。与此同时,要对各种外加剂的特性和品种加以熟悉,并合理选用。除此之外,要想保证混凝土颜色一致,拌和均匀,这就需要搅拌时间足够长;但搅拌时间要是太长又会降低混凝土和易性,致使搅拌机的生产率降低。如果在混凝土搅拌之时添加了外加剂,此时就需要适当的延迟搅拌的时间,如果使用的是轻混凝土则需采取强制式的搅拌机。

四、控制混凝土浇筑质量

在建筑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便是混凝土浇筑振实成型,在实际工程施工中,应当根据相关规定来控制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并设置专员进行质检。在混凝土开外以前必须先检查入仓系统、槽孔口以及整个拌和系统,这当中就包含供浆状况、导管下方位置、料台搭设、机械完好程度、原材料备用量和质量、孔底淤积厚度的测量等。在将预埋灌浆管和钢筋笼设置在槽孔内时,应详细全面的检查预埋件的位置、数量、质量以及人力机具组合状况。在浇筑完混凝土值守,要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并且整个模板空间中都充满了混凝土,在拆模之后,混凝土的表面一定要光洁平整。为确保混凝土具备整体性,应连续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就算要间歇也必须使间歇时间尽可能缩短,并在前层混凝土彻底凝结以前完成次层混凝土的浇筑。混凝土间歇、浇筑、运输总的时间不能比混凝土初凝时间多,在浇筑成型以后,需对外观上出现的孔洞、裂缝、蜂窝、麻面、气孔等质量问题加以重视。而混凝土内部质量问题,一样会对混凝土结构物产生破坏作用,因此,在振捣混凝土之时一定要予以高度重视,并采取一定的防范振实不密的措施。

五、裂缝的控制技术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通常会采取如下几种方法来对力学裂缝加以控制。

(一)填充法

填充法通过直接使用修补材料对裂缝进行填充。通常情况下,此种方法适于在裂缝较宽时使用,费用低,作业方式简单。对深度比较浅,宽度在0.3mm之下的裂缝,或填充到有异物的裂缝,使用此种方式填充的效果就不是很好。在对小裂缝进行简单处理之时可通过先开V型槽,接着再进行填充的形式。

(二)表面处理法

表面贴补法和表面涂抹法都属于表面处理法,表面涂抹法适宜在不伸缩、不漏水、不活动的裂缝,以及细而浅的裂缝和发丝裂缝中使用。而在大面积漏水防渗堵漏中通常还是会使用表面贴补法。

(三)灌浆法

此种方法无论是在大裂缝还是小裂缝中都非常使用,并且处理的效果也相当不错。它通过压送设备把补缝浆液灌入裂缝中,从而达到修补裂缝的目的,此种方法虽然传统,但效果却非常显著。当然,也可以使用弹性补缝器把注缝胶灌入裂缝,不仅方便,并且不会使用电力,同样也有非常好的效果。

(四)结构补强发

结构补强法适宜用在火灾形成的裂缝、荷载造成的裂缝、耐久性降低的裂缝等结构强度受到影响的裂缝中。此种方法又包括预应力法、锚固补强法、断面补强法等。在对裂缝处理效果进行检查的项目包括:压气试验、钻芯取样试验、压水试验、修补材料试验等。

六、结语

伴随施工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特别是混凝土工作重要性的加大,对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进行创新和改革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与此同时,作为建筑项目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使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得到适当的提升,对提升建筑的质量以及整体的进度显得非常重要。在现场操作时不能按部就班,一定要与工程实际相结合,站在实事求是的角度,与以往施工方法和工作经验相结合来应用施工技术,如此一来,才能使工程的质量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1] 冀叶银.建筑工程大面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实践之我见[J].四川建材,2009,35(6):186-187,190

[2] 官书林.浅议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使用中的问题[J].建材与装饰,2012,(17):88-89

[3] 李国华.小议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