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万能实训总结

时间:2022-11-26 06:12:09

导语:在万能实训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万能实训总结

第1篇

通过智能教学的实施,在技校汽车维修专业教学中的主要实施目标分为知识、技能、能力等目标。目标的实施对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有着重大的作用,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汽车维修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能力。知识目标,主要针对汽车维修的各个部件、系统、结构等理论知识进行教学;技能目标,主要是掌握汽车电气的各个系统、汽车设备的组装和拆卸、各个部件信息等,通过对各个技能的理解,在汽车维修中也便于理解和处理;能力目标,对能力的目标来说主要是以培养为主,通过不断培养学生的各个能力作为提升学生维修的主要能力,例如,汽车电气的各个设备掌握的能力、对电气各个系统的掌握能力等。通过智能教学在技校汽车维修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主要以实践教学为主,突出教学的实用性,另外,可以加强对学生电路、电气故障的分析、诊断和排除的能力,使得学生能更有效的掌握解决汽车故障的技能,而且智能教学可以充分体现出“举一反三”的教学,发挥学生主动分析和动手的能力,充分提高技校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效果。

2.智能教学在技校汽车维修专业教学中应用的过程

汽车维修是一项非常繁琐的工作,当然,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比较简单,只需照本宣科的方式将教材上的理论知识传输给学生既可,然而,这种过分依赖理论性教学的方式却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而采用智能教学的方式则会凸显出汽车维修工作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尤其是在应用到技校汽车维修专业教学的过程中,显得教学过程非常详细,如,汽车维修基础知识介绍、现场教学、实训等,而且涉及到的教学工具也非常多,如,汽车维修中应用的各个部件、汽车设备、蓄电池、万能表、发动机台架、整车等,但教学效果还是很好的,相比于传统简单的教学方式,智能教学更有提高学生汽车维修专业技能的优势。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2.1对学生做好汽车维修基础知识的了解教师主要通过有效的方式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汽车维修间的工作、在平时多翻阅一些汽车维修资料或观看一些汽车维修视频等方式,以此来提高学生对汽车维修的了解,掌握汽车维修的定义以及基本知识,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以上几种方式来收集汽车维修的相关资料,可以利用直观的方式来加深自己对汽车部件、结构以及设备的理解,如,通过一些图片、实物、文字等方式,通过智能教学的第一个过程,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可以提高自主动手、动脑的能力,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学生学习汽车维修专业技能的兴趣,正所谓“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兴趣才能增加学生的学习效率。

2.2对学生掌握的汽车维修专业水平进行分组教学这个过程主要是对学生学习的专业水平进行调查和分析,再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将其分为诺干个小组,通过分组实践实训来指导学生掌握汽车维修的基本技能,而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所能掌握的汽车技能主要有:零件、设备、部件的拆卸;各个零部件以及结构的功能;掌握各个结构的组成,以及组成汽车各个零部件的形状;对汽车各个零部件的安装位置进行了解和掌握;掌握汽车的各个零部件、结构的工作原理等。通过智能教学的第二过程,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对汽车维修知识的归纳、总结的能力,并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此过程中让学生收获成果,获得成功的喜悦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对技校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有着重大的作用。

2.3组织学生讨论,增加学生的总结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是针对上一个实训过程进行总结,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讨论,通过讨论的过程来发现汽车维修实训中的问题,并作出相应的总结,而在此过程中,每组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学生的共同讨论来进行总结,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分析问题、表达问题、解决问题,为学生在今后汽车维修专业学习提供有力的保障。

2.4对汽车维修实训的提问在实训总结的过程中,充分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归纳能力等,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挥引导作用。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汽车维修的实训状况对学生展开关键知识的提问,如,汽车大致分为几个系统?每个系统都有着什么样的作用?每个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组成部件等。而学生在实训中是按照自己的思维能力去学习、去操作、去理解,可能会存在一些偏差或对汽车维修知识理解不全面等问题,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通过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来发现自己掌握知识的不足之处以及偏差之处,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汽车维修专业技术的效率。

2.5总结再实训通过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明确知道自己学习中哪里出现误区、哪里掌握不全,通过翻阅一些资料、同学之间的探讨、观看一些视频等方式来完善自身理论性知识,然后教师再对学生组织实训,通过再次实训来巩固所掌握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与上一个实训过程不同之处是在于知识的掌握面以及实训的目的性,上一个实训过程是学生自主的发挥,通过自己的理解来进行实训操作,而这个实训过程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再次完善操作的过程,对学生汽车维修整体操作性都有着一定的意义。

2.6布置汽车维修专业技能课后作业教师通过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智能教学以后,充分提高了学生对汽车维修技能的掌握,为了提高学生汽车维修技能,要将智能教学发展到课后作业,通过留取课后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在课下自主的去翻阅资料、自主去学习,促进学生学习的进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智能教学主要体现在实践的教学形式,而学生可以在课下的时间去走访一些车间、企业等方式来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3.结束语

第2篇

【关键词】 电子实验;技能操作训练;动手能力

技工学校电子专业实验课程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电路中一些基本电量的测量方法,基本仪器的使用以及由实验的方法去验证有关的定律、现象,而且要求学生能对一些较复杂的放大电路进行静态调整、测量和动态测量。但在实际的实验教学中却存在一定的问题:①班级学生多,工位、仪器不足。大多三、四位学生为一组,共用一个实验台,每位学生独立操作动手条件受到限制。②指导老师偏少。一位课任教师承担一个班级学生的实验指导工作,力不从心。③部分学生基础差,他们来自边远的山区,入校前连最基本的实验仪器都没见过。所以影响电子实验课的教学效果。

完成一个电子技术的实验课题,首先必须对电路中所用的元器件要有所认识,学会检测,对实验设备、测量仪表、仪器的使用要掌握,而这些基本技能的掌握需要花很多的时间,要在一次的实验课内完成,并对电路的定律和现象进行验证,这是很难做到的。如何解决实验课程设置要求与实际存在问题之间的矛盾。本人认为可以将部分复杂的电子实验与技能操作训练相结合。

1 实验与实习的异同

1.1、实验中调整、测量的内容与实训中的调试内容相同。例如:《电子电路基础》实验二、三、四

①都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地连接好待测电路;

②对放大器静态进行调整、测量。内容包括测量静态参数IB、IC、UCE、UBE,判断电路的工作状态,并能对静态工作点进行调整;

③对放大器动态的调整、测量。内容包括测量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及电路的频率特性、输出电压等。

1.2、调整、测量、调试所用的实验设备、仪器、仪表相同。都要用到万用表、示波器、毫伏表、信号发生器和稳压电源等。

1.3、实验与实习不同之处在于:实验课更重视学生对实验设备、仪器仪表的使用,注重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某一定律,某一电路原理和现象。而学生实习课,更加偏重于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在注重工艺要求的同时也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电路测量调试能力。在课时的设置上,实习课比实验课时间充裕,指导老师也比较多,且在实习中,每位学生拥有一套实习工具,一套要装配的电路元器件,每一个电路的装配电路图都是由学生自己精心设计的,经过反复检查,直到完全正确,布局合理美观,才能按照装配工艺的要求,正确地、独立地安装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所要调试的电路已经非常熟悉,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他们可以带着自己装配成功的电路板,在老师的带领下分批到实验室,每人拥有一个工位,在老师的指导下,扎扎实实地独立完成电路的调试、测量,从而提高了电子实验的效果,有效地完善了电子实验课,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2 实验课的处理方法

技校电子专业实验课应根据学生接受能力,采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法。

2.1、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把电路中常见元器件的识别、检测;基本实验设备、仪表、仪器的正确使用;各类放大电路的静态测量;作为学生电子实验课的重点。首先让他们掌握元器件的识别、检测,教会他们正确地使用实验设备、仪器、仪表,再让他们学会一些基本电量的测量,去完成一些较简单的实验,例如几个放大器的静态调整、测量。

2.2、对较复杂电路实验部分的处理方法:老师可以事先有所准备地在实验课的后半段,以演示实验的方式完成整个实验,先让学生对所做实验有一个整体的感性认识。而这部分的学生动手实验可以放到电子实习课中完成。从而将实验课与实训课有机地结合起来。

3 实验课题应用实例

例如:《电子电路基础》课的实验四如图(一)所示

题为《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这个实验的目的是:①加深理解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②进一步熟悉放大器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

而我在上这堂实验课时,是这样处理的:

(1)学生动手实验部分,步骤如下:①按电路图(一)正确连接好电路,会用万用表欧姆档判断电路的连接情况;②学会使用和调节实验台上的稳压电源,并能正确地连接到电路中; ③学会使用万用表的电流、电压挡测量电流、电压,并正确读数;④测出图(一)各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学会静态工作点的调整。

(2)用演示实验的方法为学生演示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第3篇

论文关键词:行为引导型 中职学校 药物制剂技术

《药物制剂技术》是我校为了适应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和教学改革的需要,更好地培养服务于一线的实用型药学专业人才的目的而编写的校本教材。在整个教学中,笔者大量引入行为引导型教学。

1激发兴趣

1.1以实例激起兴趣,上好序言课

着重讲清药物制剂的产生、发展和应用。例如,讲药物制剂的应用时,突出药物制剂技术在药物生产领域的具体应用,通过“案例教学”,学生不仅克服了对复杂的药物制剂的畏惧心理,而且产生了好奇心,同时也使他们意识到要养成严谨、规范、认真的态度。

1.2将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相联系,以保持兴趣

简单重复的药品生产操作,学生往往不感兴趣。笔者便在教学中进行课题分解,针对具体课题,列举生产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现象,并说明问题原因和处理要点。

1_3以小制作、竞赛激活兴趣

学生好胜心强,渴望成功。利用这一特点,笔者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扮演各个环节的生产人员。小组之间,班级之间进行生产竞赛,互相打分、找错,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通过这一活动,也促进了专业课的学习,形成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良性循环,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要做和做好的积极性,更养成了GMP、SOP严谨的生产意识。

2探求专业理论课教学方法

根据我校课改精神,笔者主要采用行为引导型教学法中的项目化教学。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把相关章节的知识点联系起来从而形成模块,从完成某一方面的“任务”着手,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经过反复实践上升到理I生认识,并回到实践中去。

2.1在专业课教学中的实施

①课前准备:如:多媒体课件,教学任务书,教学设备,学生组内分工的设计,完成任务所必需的材料、生产设备等。

②下达任务:教师以简洁的语言陈述任务,并下发任务书,包括:主题、时间、注意事项等。

③完成任务: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完成任务的基本思路、方法后,按学生的具体学情划分学习小组,组内分工协作,完成“任务”,形成“产品”。

④展示学生产品: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产品,找出规律特点,并积极评价作品。

⑤评估过程:小组之间相互评估过程中的优缺点,并打分。最后教师总结,反馈,提出改进意见。

2.2采用的优点

①学生即学即用,从而增强学习兴趣。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有趣。

②“任务”贯穿始终,让学生在讨论任务、分析任务、操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顺利建构起知识结构。

③因材施教,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严谨的从业态度。

2-3应注意的问题

①把大任务分解成小任务。根据教学要求,笔者把药物制剂技术的学习实训课目标划分为四个模块:GMP理论学习;固体剂型单元操作;液体剂型单元操作;投料产生实习。每个模块都有多媒体理论学习、仿真模拟练习和实训车间实训练习。  ②分层次地给学生下达任务。在实际的教学中,根据学生个人特点,分配难度适中的任务,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尝到成功的喜悦。

3专业技能的训练

例如,在《固体制剂——片剂的制备》的教学中,笔者通过综合应用行为引导型教学中的项目化教学、模拟教学、角色扮演,在实际教学中使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了锻炼:

3.1训练操作能力

指导学生学会片剂生产线上的基本设备的使用。如万能粉碎机,如何正确拆卸、组装、检查、运行、清洗,如何避免粉碎机运行时出现故障,并能将物料粉碎至所需要求。通过系列训练,使学生获得大量感性知识,认识到整个复杂的药品生产都是由一个个不同的单元环节组合而成。

3.2养成清场意识

讲授片剂生产时,要求学生要注意环节中的清场规范。例如清洗万能粉碎机,为保证清场质量,应遵循先上后下、先外后里,清洗时,能用水冲洗的零件,先用高压水枪冲洗,再以饮用水清洗一纯化水清洗一一次性抹布擦干一75%的乙醇擦拭晾干的顺序。清场后,填写记录,上报QA,经检查合格后挂《清场合格证》。每个环节的成败与否,都会对整个生产造成重大影响。养成了清场意识的同时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

3.3强化技能训练

指导学生在生产训练中,强调人人动手,掌握生产各个环节:领取物料需要凭领料单方严格按单领取。粉碎、筛分时都需先开机,待运行正常后方可投料生产,且投料量要适中,待物料完全排出后才可关机;拆卸清洗机器必须遵守严格的程序。混合物料、制备软材时,必须达到“轻握成团,轻压即散”的标准。制备湿颗粒时,注意筛网孔径、材质、松紧的调节。干燥时,注意温度的控制,以免温度过高,影响干燥效果及药品质量,并要及时翻料。总混时注意v型混合机的蝶阀的使用。压片时注意开、关设备的顺序,定时检查生产过程中药片的质量,及时调整设备。任何环节的生产质量,都会影响片剂的最终的成品质量。

3.4培养严谨态度

模拟实训时,学生首先要按规范换鞋、更衣。物料领取后,经验证完毕符合要求时方可使用。每台设备在使用之前都要先检查环境,有无清场合格证,设备是否洁净、干燥,是否运行正常,待所有环节检查结束后,方可投料生产。完成每道工序后才可进行下道工序。每道工序结束后都要进行清场,清场后,填写清场记录,各项负责人签字,上报QA,经QA检查合格签字后,发放《清场合格证》,并挂牌。离开生产环境时关闭电源。

第4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钳工实训 镶配件加工 测量方法

在企业实际生产过程中钳工的工作范围很广。高职院校是以企业为服务对象,以培养合格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钳工实训是高职院校整个实践实训环节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的钳工实训是学生在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上规范化的实践活动,它涉及的面广、知识点多。镶配件的加工是高职院校钳工生产实训中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它也是钳工技术等级考核及技能技术比试中的主考内容之一。钳工的各项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和熟练程度能够在镶配件的制作加工过程中体现出来。所以镶配件的加工在整个钳工实训中占很重要的地位。镶配件加工中的测量方法是镶配件加工精度的重要保证,现对高职院校钳工实训过程中加工镶配件常用到的测量方法作一些介绍,并试图从中找到更新颖的教学方式。

一、芯棒测量

芯棒测量在钳工实训中经常使用,它主要是用来测量特殊角度或斜面的位置,例如经常练习的60°燕尾镶配件,90°V形镶配件等。芯棒测量的优点是测量方便、精确、可靠,缺点是影响测量准确和精度的参数较多,比如角度、精度、粗糙度等。芯棒测量还涉及到角度的计算和三角函数的计算。

芯棒测量一般是如图1所示进行的。

A的计算方法是:

芯棒的半径是r,燕尾角度为60°,

通过芯棒的测量,控制L的尺寸65.3°,我们就能间接达到保证38°尺寸的目的。由此看来,芯棒测量对钳工实训中斜面镶配课题的测量有着很大的帮助。而且这种测量控制的方法比较合理,比较科学。只是计算相对比较复杂,需要测量的参数较多,误差的叠加直接影响了公差。建议在这一过程中使用精测尺架,以减少各个环节的测量误差。

二、百分表结合V形铁测量

百分表结合v型铁测量方法是利用v型铁和百分表测量平面位置的一种测量方法。这种测量方法还要涉及到量块的使用。它的特点是测量直观、测量数值精确。缺点是V形铁尺寸大,测量复杂,测量时测量速度慢,测量工件有局限,它常用于角度为45°的工件。如图2所示。

图2百分表结合V型铁测量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得到:

L=A+55A为V型铁斜面的高度。

计算好尺寸后,我们只需把量块组合成L尺寸,然后用百分表先放到量块上套取尺寸,再用百分表直接测量工件平面,从而达到保证55±0.06的目的。

三、千分尺结合特殊v型铁测量

用千分尺结合特殊V型铁测量是经过实践和总结,对第二种方法的改进。这种测量方法能很好地解决镶配件殊角度和对称度的测量难题,可靠性好,测量精确,操作简单,测量效果非常好。这种测量方法的前提是要制作两块特殊的V型铁。可以用线切割来制作V型铁,但要保证V型铁有足够的精度,因为它以后就是一个测量的量具。可以参照图3的尺寸来制作两块这样的特殊V型铁,这种V型铁尺寸不能做得太大,与划线用的V型铁有区别。

V型铁制作后以后,就可以作为测量的量具,经千分尺结合特殊V型铁来进行测量加工经常使用。

例如,要加工如图4的镶配件,就可以采用这个方法。

以镶配件中凹件的加工来举例,在图5中,43°这个斜面,既有尺寸要求,又有着对称度的要求,虽然在图中投有标注有对称度的要求。假如两个斜面不对称,且尺寸不对,都会影响到最后的配作。所以说在这个工件中,两个斜面的测量至关重要,在这里可以采用特殊的V型铁和千分尺结合的测量方法来保证斜面的位置。通过计算,可以得到保证斜面尺寸的外一个间接尺寸L,如图5所示。

首先,把工件放到特殊V型铁里,使工件的被测面变为与V型铁底面其值为47.24这个尺寸,并保证其公差为47.24°,从而保证斜面尺寸47.24°的目的,测量时,先测量一侧的斜面,然后把工件翻转180°再测量另外一个斜面,同时控制两个斜面的尺寸与公差,这样可以达到保证两个斜面的尺寸和对称度符合配合要求。这种测量方法既方便又实用,它可以免除架百分表、组合量块的麻烦,用千分尺测量可以达到直接测量,并马上得到结果的目的。

另外,还有正弦规测量。但这种测量方法受到测量工具的影响,使用并不是十分普遍。

由于游标卡尺与深度游标尺没有固定的支座,不能保证“深度测量杆”绝对垂直于被测工件的基面,而且对于有多个台阶的测量体,每测定一台阶再移换一处,每处不垂直的方向也各不相同。因此,用手掌握尺身难免摇晃,测量出来的深度值其示值变动性很大。此外,当一处深度的壁是斜面或弧形,或深度尺的基面贴在工件平台部位是一个小平面时,深度是很难测量的。

全新的手段应该借助先进的测量设备,来解决模具测量中遇到的困难,同时也保证精度。一些尖端的设备如三坐标测量机、激光扫描仪、万能工具显微镜等价格昂贵,不能普遍使用于钳工的测量工作,但我们也应该努力使其成为我们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和原始机械的手段相结合,这样才能保证我们输出的学生有足够的知识广度,有能力完成相对复杂的工作。

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着重将测量工作和机械制造本身紧密结合,在实际的应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能力。钳工和别的专业有所不同,其实际水平的提高仅仅依靠理论上的知识是不可能的,必须和实践相结合,不仅在教程上要体现出这一思想,教师本身更应该具备这样的意识。

参考文献:

[1]张玉中.钳工实训[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邵静.钳工技能教学的几点体会[J].西北职教,2006,(12).

[3]江林兴.钳工技能实训中的加工工艺分析与编排[J].现代农业装备,2007,(5).

[4]杨根华.尺寸链在钳工实习中的巧妙应用[J].科技咨询导报,2007,(12).

[5]王旭.工具钳工技能竞赛应试技巧简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7,(1).

[6]罗南星.量具检定修理工简明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

第5篇

关键词:数学一体化教学模式;自主探究;评价

技工学校的数学理论知识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应用在实训课的操作上,所以传统教学灌输大量基础知识及繁琐计算已经不能满足技校生的学习要求,再加上技校生数学基础薄弱,学习动力不足,缺乏兴趣,技校数学课存在教之无效的现象。为了改变此现象,当前,我院校的数学课一体化教学模式正在探索之中,数学课能否如实训课一样进行一体化教学,是我们探讨研究的重要方向。

一、数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理念

数学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将数学理论知识与解决实训课的数学实际问题结合在一起,以解决某个专业学习或工作任务为目的,创设一种教师主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情景,通过实践与创新,将数学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融为一体。

二、数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一)课前准备

密切联系实训专业课,明确各系各专业对技校生数学教育的需求,结合数学教学特点,设定教学内容。需明确的是,一体化教学模式不是万能化、公式化,不是优于所有的教学方式,也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用一体化教学模式。要应用一体化教学模式,须符合教材的定位和目标。目前,技工院校使用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通用教材《数学》,教学内容是面向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反映着职业教育重心是为学习专业课、岗位工作和职业发展作基础准备。因此,教材内容应该划分专业类别,体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思想。如设计《正弦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一课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因它与物理学、电工学等学科的实际问题所涉及的正弦函数有直接关系,而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电器,如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等都是以交流电为能源的,所以学习这一课可以达到职业教育的目的。

(二)设计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课程内容

学生学习数学基础知识后,可操作某个理实一体化教学项目,如学习《正弦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包括图像的特点,会用“五点法”画简图,并掌握与正弦函数有关的简单的图像平移变换和对称变换,再利用正弦曲线研究正弦函数的性质(定义域、值域、周期性、奇偶性、单调性等)。学习结束后,可设计一个实践项目:给出一个示波器测出的某电压/电流显示图像,请学生写出电压/电流的最大值,周期,频率等。

(三)采取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课程

一体化教学模式流程分情境进入——自主探究——成果评价——知识归纳——应用实践五个环节进行。(1)设计情境带学生进入课堂学习任务,要合理且有吸引力,符合学生生活环境。如对《正弦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一课,从实际生活中的常见电器,如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等入手,指出它们都是以交流电为能源,贴近生活,加深生活中的数学与教材《数学》的联系。(2)学生自学或小组合作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是教学的关键环节。这一环节以学生独立探究或同学合作、师生互动的方式开展,教师在设定学习任务时要简练、分层次地设计任务,学生能利用现有的知识顺利完成任务。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查阅、观察、对比、猜想等不同的方法完成学习任务,这种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集体讨论得出本课的重要知识点,比学生被动吸收课本上的知识点要生动、深刻,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与他人协作的团结精神。(3)教师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要选择具有代表性或是争议性的结论进行探讨,要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及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形式互相结合,通过探讨,力求得出正确的统一的结论。(4)学生通过探究得出的知识点往往是分散的、局部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整理出系统、连贯的数学知识。(5)学生通过完成实践任务检验所学到的知识点,不仅使知识点得以巩固和升华,也提高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一体化教学结束后,要进行教学评价,总结经验

完成一次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后,教师要及时地进行总结,如:完成过程中应用到哪些数学知识,哪些专业知识,是否与学生讲解?在操作过程中教师或是学生遇到了什么难题,是否解决,如何解决,解决效果如何?数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专业实训课是否有差异,在哪一方面?学习结束后,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通过总结本次教学模式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可在下次的教学中扬长避短,使学生的探索更加富有意义,更能获得学习的成就感。

第6篇

关键词:高职;机床电气控制技术;实践教学;实践技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5-0042-02

《机床电气控制技术》是电气自动化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在以往教学中一般是以理论为主、实践为辅,按照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质量不高,学生不能较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课程培养目标难以实现,未能达到技能培养的要求。因此,加强实践教学改革,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明确课程培养目标,重构课程实践教学体系

要按照本课程专业能力培养目标,结合国家职业资格鉴定中、高级维修电工职业标准中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构建“一条主线、两个模块、四个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一条主线是指全部教学过程贯穿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两个模块是指按照渐进性、先进性原则将实践教学分为两个模块,一是基础模块,用于训练基本操作技能,形成基本专业实践能力;二是创新模块,主要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学生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两个模块的内容要统一规划,相互补充,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四个层次是指按实训任务确定每一模块的教学内容。第一层次是基本实验(培养基本技能),在课内边讲边练,主要包括电器元件的认识、选型、检测、安装和机床控制线路基本环节等实验内容的训练,在实验教学中,既要严格按照“6S”管理训练学生完成从理论知识到实践知识的转化,又要在实践中反复训练学生使用工具、仪器、接线等方面的职业素质与操作规范性,形成良好的实践操作能力,为维修电工的实践考核奠定基础。第二层次是专业实训周教学(培养专项技能),以典型机床电气技能实训考核鉴定装置作为实训工具,内容包括典型机床控制电路原理分析、模拟故障现象分析、故障检测与排除、调试与维护等,通过实训,要求学生能正确对机床故障现象进行调查研究,在电气控制线路图上分析产生故障的原因,编写简明故障检修计划,能熟练运用仪器仪表找出故障点并排除故障,经试车使机床各项功能恢复,并撰写实训报告与总结,从而具备机床电气控制线路故障检修、调试与维护的能力。第三层次是课程设计教学(培养综合技能),要求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原则性要求对普通机床电气控制系统进行PLC改造,在教师指导下拟定改造计划,进行初步设计,将设计后的方案在PLC实训室进行设计验证,对方案进行修订,最后根据方案列出选购元器件清单,然后进行硬件连接、软硬件调试。第四层次是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毕业实训等(培养综合应用能力),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综合应用能力。通过系统性、渐进性的训练,使学生既能掌握必要的技能,又能在此基础上,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综合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创新精神有较好的效果。

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制定科学

合理的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大纲

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文件的精神,“各种实践教学环节都要制定教学大纲和计划,严格考核”。依据课程标准,应从课程的实际及教学规律出发,以培养学生学会典型机床控制系统功能原理分析、故障检修、设备维护,掌握电气设备控制系统运行与维护的基本技能和相关理论知识,能完成本专业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具备从事企业电气设备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技术改造等基本职业能力为目标,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计划,完善实践教学大纲,丰富实践教学内容,保证实践教学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让学生实践技能训练不断线,确实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整合优化实训内容,强化技能训练

要引入职业技能鉴定,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将实践教学内容与中、高级维修电工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整合优化技能训练项目内容,培养出既有学历证书,又有职业资格证书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技能训练项目内容如下页表1所示。

按照基本技能训练内容对学生进行技能强化训练,要求学生根据提供的线路图,按照安全规范要求,正确利用工具和仪表,熟练完成电气元件安装、线路安装、通电调试,而且对调试或运行中出现的故障应能独立分析处理。经过强化训练后,及时安排学生进行维修电工考证,严格按照维修电工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与要求进行考核,经真刀真枪的实践操作,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该项目的掌握情况,学生通过考证也可检验自己哪些基本技能还没掌握好,以便及时补上。

实训教学方法改革

突出实践技能的培养 专业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要根据不同的项目,确定不同的要求。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学生,可着重进行以下几个方面能力的培养:(1)基本操作技能。要求掌握常用电工仪器仪表和工具以及安全用电与操作知识;会识读电气原理图、电气安装图、低压配电线路图;会根据负载合理选用常用低压控制电气和导线;能熟练掌握机床控制电路基本环节的安装配线及调试,符合GB3797-2005和DL/T5161-2002规范要求。(2)专项技能。要求掌握普通机床电气控制线路安装、调试、故障检修、安全检查与维护知识,具备典型机床电气控制线路故障检修、调试与设备维护的能力。(3)综合技能。要求学生能根据所学专业知识对普通机床电气控制系统进行PLC技术改造,掌握硬件连接和硬软件调试的方法与技巧。在实训过程中要求人人动手,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和创造性。

挖掘潜力 提高兴趣 可将每班学生分成几个组,分别指导他们查找有关资料和手册,在完成给定课题任务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开拓思路,充分挖掘潜力,各组自行设计控制电路,或有意在安装电机时设置故障(需教师把关),然后各组交换进行安装和故障检查,这样不仅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增强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互帮互助 共同提高 由于班级学生的个人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技能有强有弱,在分组时可有意将他们搭配开,以强带弱,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实训室全天开放,指导教师、班干部和实训组长各负其责,个别能力较低的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补课,进一步巩固和消化。

改革实训考核方式

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应以考核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为宜。以完成实训任务的质量为考核标准,采用学生、教师共同参与评价,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方法。针对每个实训任务的评价,采用过程考核方式,实训结束后进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结果考核,考核采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实训总成绩由出勤及实训报告、技能考核、理论考核三部分组成。分数比例按106030分配。技能分数宜以 36 分为合格,理论分数宜以18 分为合格,如果有一项达不到要求,视为成绩不合格。

理论考核 理论考核占30%,可与技能考核同时进行,考核内容为提出实训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自己结合理论分析解答。例如,操作X62W万能铣床,在进行主轴电机变速冲动时,按下变速冲动按钮如时间过长,松开按钮后主轴电机由点动变为常动,对此故障原因进行分析;通过控制电路的故障排查,最快、最准确地分析出故障点的位置;通过给出的课题尽快地设计出合格的电气控制电路等。

技能考核 技能考核占60%,考核的主要内容是将实训中的全部内容分成若干个单元,每个学生以抽签的形式,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自己的任务。教师可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任务,制定评分标准,着重从操作技能的完成情况、职业素质与操作规范执行情况、现场的布置情况、工作态度、团队协作精神等方面当场打分,这样可使学生在心理素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安全文明规程执行等几个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出勤及实训报告 出勤及实训报告占10%,出勤由班组长负责,每天认真记录,最后汇总。实训报告由每个学生根据实训中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最后得出总结和体会。

实训考核每一单元都应有成绩评定,根据“各单元成绩×权值”进行综合,作为操作技能过程考核成绩。

教学实践表明,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内容、实训方法和实践考核方式是成功的,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黄娟花.《机床电气控制技术》项目教学环境下的学生差异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5).

[2]吴浪武,邹时华.浅谈《机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方法[J].南昌高专学报,2011(2).

[3]彭丽.浅谈《机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新模式[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9).

[4]廖申学.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机床电气控制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时代教育,2010(7).

[5]蔡少权,苏桂文.《机床电气控制》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校外教育,2009(S1).

第7篇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对所提出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找出哪些是旧知识,哪些是新知识,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实训操作完成任务从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事实上它并不是简单的给出任务就了事,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实训中巩固旧知识、掌握新知识,进一步学会学习。

采用任务驱动方法教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熟练掌握,提高各方面能力。另一方面,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不仅要求教师对本课程有一个综合、全面的掌握,而且还必须能够将课程中的点滴知识点进行不同层次的分门别类,从而对知识点进行归纳、设计和总结为“任务”的形式。只有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以及学生需要掌握的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才可能创设问题情境,制定切实可行的“任务”。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在归纳、设计、总结“任务”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一种创新。因此,任务驱动教学法对于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也起到很大的作用。

二、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职业教育中,项目是指以生产或制作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任务,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产品教学法),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的实施及最终的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环节中的基本要求,原则上项目结束后应有一件可以看得到的产品。

项目教学法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是:把这个大任务(项目)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小任务,学生怀着深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去求解每一个小任务,探究性地跟着教师去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在知识技能的运用中学习,知识技能的掌握将变得更加牢固,教学的效果将大为提高。同时学生每完成一个小任务,就享受到一份成功的快乐,最后完成整个大任务,也就是完成了一个作品。实施项目教学法的关键环节是“确定项目,任务驱动;串联知识,立足应用;作品评价,反馈激励”。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索,强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根据“项目”的需求来学习,变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地寻求知识,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观,由“学会”到“会学”。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会积极地去思考、探索。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三、案例教学法

案例是描述一个真实的或虚拟的情境,此情境中包含至少有一个能促使学生讨论思辨的决策点和富有启发性的隐含内容。案例教学法可分为案例导入、案例例证、案例讨论、案例结尾和案例练习等多种方法。在计算机实训课中主要采用的是案例练习法。案例练习法是根据教材重点、难点和学生中存在的疑难问题,精心设计案例题,以巩固深化知识,发展能力,以达到熟能生巧。案例练习过程是对重点、难点、疑点再消化的过程,也是技能形成的过程。技能理论课、方法课实际上是案例训练法的前奏,为案例训练做好铺垫,也就是做好知识准备。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能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新型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注重挖掘人的潜能、开拓人的思维、增强人的自信,达到了提高教学效率和减少教学时间的目的。同时,案例教学法也融洽了师生关系及学生之间的关系,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小组合作学习法

第8篇

关键词:钳工教学 一体化 行动导向 分层 兴趣

钳工是机械加工中一个古老的工种,它主要以手工操作为主,在机械行业广泛应用,以其灵活多变,适应性强,得到“万能钳工”的美誉。学好钳工既要“手中有活”,又要“脑中有得”,这就给职业学校的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传统的钳工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严重,加上实习动作单调,内容枯燥,影响学生实习的积极性。改革教学模式,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提升学生的钳工技能素养,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一、一体化教学——搭建理论到实践的绿色通道

一体化教学体系,就是整理融会教学环节,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单独制定教学计划与大纲,构建职业能力整体培养目标体系,通过各个教学环节的落实来保证整体目标的实现。通过一体化教学,可以达到以下几个转变:教学从“知识的传递”向“知识的处理和转换”转变;教师从“单一型”向“行为引导型”转变;学生由“被动接受的模仿型”向“主动实践、手脑并用的创新型”转变;教学组织形式由“固定教室、集体授课”向“室内外专业教室、实习车间”转变;教学手段由“口授、黑板”向“多媒体、网络化、现代化教育技术”转变。

首先,要求我们必须成为“双师型”教师,能够把专业理论与生产实训有机地结合起来,高效率地教会学生,具有综合职业能力,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其次,在教学中对教材重新安排,实施课题教学,在实习课题设置上既照顾到理论知识系统,又照顾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錾削的课题时,首先讲解錾削的概念和錾子的角度,然后让学生去刃磨錾子,并进行錾削姿势的练习。錾削一面以后,再穿插讲解金属切削加工基本概念,再去錾削两个面。这样既照顾到理论与操作的有机结合,又考虑到学生的体力,使他们不感到疲劳、枯燥。

二、行动导向教学——提升学生的行动能力

行动导向教学的基本意义在于: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序列,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教师必须首先熟悉学生情况,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其次要转变教学观念,根据教学模式的需要,调整教学风格;再次要严密组织好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学习,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要不断帮助、鼓励他们。例如在锯削教学中先让学生尝试操作,发现问题,再引导学生寻求理论指导,采取自主学习和师生、生生合作方式解决问题并付诸实践。 转贴于

三、分层教学——烹制学生个性化的营养快餐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体能、素质的不同,制订不同的训练考核标准,实施分层次教学,烹制学生个性化的营养快餐,既让体力充沛、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吃得饱”,又让体力不足、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吃得了”,调动和维护好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四、兴趣教学——创设亲切和谐的教学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教学,指教师针对教学对象、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逆反心理、求新心理,创设一个亲切和谐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情感的愉悦中接受知识,掌握技能,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钳工教学中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1.技能要领口诀法。钳工基本技能要领较多易混淆,运用口诀教学法帮助学生减轻记忆难度,更好地指导训练。如锉削过程采用:“同步”身倾手跟随,三一十五锉平准;“前推”送锉到三二,身倾十八与手分;“反冲”身退前行锉,过渡自然最舒展;“后收”退锉横移半,卸压轻抬快回身。臂挥锤法錾削要领可归纳为:锤过肩,头朝天;耳旁过,走弧线;眼视錾,击正点;稳准狠,态自然。学生记熟了口诀,可按照口诀和教师的示范动作进行练习。学生出现不规范动作,教师用口诀进行及时纠正,使得学生易记易改。

2.实训项目工艺法。钳工基本技能项目之间衔接不紧,单项目训练因为成果性差只注重了操作姿势的掌握,学生兴趣不高,时间长了大部分学生都感到枯燥无味。我通过设计工艺扳手和心形工件的方式将各技能训练有效联系起来,既提高了同学们的训练兴趣,也增强了责任感、明晰了实训目标,提高了材料利用率。

第9篇

【关键词】品牌塑造;培养途径

品牌作为商业社会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品牌塑造更是企业起步之后逐步发展壮大过程中必然要遇到的制约瓶颈。品牌塑造因为其和人的感官记忆、视觉联想等能力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本身正是一项针对广大消费者展开的商业心智塑造运动,所以直接对接着视传专业学生毕业后进入职场、发挥专业技能的主要工作岗位。笔者立足于自身讲授的某应用型本科高校视传专业品牌相关课程,对品牌塑造能力在视传专业学生中的培养开展以下研究。

一、品牌及品牌塑造能力的起源

众所周知,任何一家企业在生存中都必须考虑与同行业企业的竞争情况,凸显自身的差异,凭借这种被消费者信服的差异从而在竞争中胜出,有效地争夺消费者。而这种给消费者的内心留下深刻印象的“企业的差异性”,随着企业经济活动的长期开展,成为企业不懈追求的自我标签。企业一直期望着和消费者就这种自我定义的差异性达成共识。这种源于商业竞争的企业发展差异化动机,即是品牌诞生的原因和企业进行品牌塑造的目标。

如今,社会发展的趋势在于以竞争促进行业和企业的生产技术和服务水平的进步,企业在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中仍是必须要考虑所面临的竞争情况,在企业成立之初就必须考虑到今后的品牌塑造方向和路径,而不能仅仅是以简单的“盈利万能法则”去应对企业发展中出现的所有挑战和问题,否则形成的后果只能是企业存活的“昙花一现”短命式发展,可以说是对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

目前中国企业已经在和国际企业的竞争中意识到品牌塑造的重要性。在生产能力和服务品质都不逊色于国外品牌的实力基础上,中国企业却因为“影响消费者心智”的品牌塑造工程与国外企业存在显著差距,败于同行业的世界企业。如企业品牌缺乏消费者对品牌风格的认同、品牌个性的确认、对品牌积极发展的坚定信念,消费者难以在内心中和企业品牌知名度、美誉度的形成有深刻的维系,从而企业品牌难以在消费者的生活选择中形成较高的识别度,从而让消费者成为品牌的忠诚顾客,消费者的生活难以与品牌的发展保持同步进程。

随着社会愈加进步,商业愈加繁荣,不得不承认品牌意识正被愈加需要,品牌塑造能力也愈是能帮助企业所向披靡,无坚不摧,对中国企业、中国品牌、中国广告设计师以及市场营销人员发起严峻考验。

二、视传专业和企业品牌塑造能力的深刻联系

2016年南昌万达文化旅游城投入使用,而这项被该企业董事长王健林称为抗衡风靡全球的迪士尼文化的、带有鲜明的中国文化风格的主题乐园建筑工程,从视觉设计方面彰显出品牌塑造在人们生活中的设计落脚点。

一进入南昌万达文化旅游城,万达在园内处处都以精心的设计,彰显出了中国主题公园文化风格。一提起主题乐园,大部分人想到的风格应该就是现代化、乐趣、梦幻、摩登,而在万达品牌下的主题乐园中,万达茂的巨型青花瓷花瓶外墙,前方的广场喷泉,喷泉前的巨型LED屏,屏上播放的园内各种活动视频,伴随视频播放的音乐,以及随音乐舞动的喷泉,还有夜晚与喷泉、音乐相得益彰的绚丽灯光秀,各种展示类和活动类的海报和招贴,让每一个进入园内的游客从视觉元素上感受到了万达的景区特色、“万达品牌”元素。

而该特色又充分带有中国风格。万达文化主题公园入口处气势恢宏的亭台楼阁,就在休息处、景区路标指示牌这样的景区常见场所,也能看出在图形、字体、外观上用心展示的中国文化特色。总之,让每一个置身万达文化旅游城的人都感受到这里的与众不同,有强烈的文化幸福感,愿意再次选择来这里游玩。

由万达文化旅游城的品牌塑造的成功我们可看出,品牌塑造需要借助在视觉上传达出的设计风貌来展示出自己的特色,视传专业学生发挥专业技能的场合与品牌塑造的途径是等同的。无论是平面还是视频或其它新媒体类型广告,亦或图片、字体或空间陈设的设计,都是表现品牌理念、个性和特色的重要方面。

所以品牌塑造能力本质上就是视传专业学生文字、图形、色彩、造型等进行视觉创意设计的能力综合在一起所达到的最高目标。

三、品牌塑造能力在视传专业学生中的培养现状

目前各个高校视传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响应国家创新创业的发展要求,提出了产学研互动的人才培养方向,在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式改革、教学质量监控、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条件建设、校企与产学研合作等方面进行重点突破;强调高校专业与企业的对接,以开办校企合作的工作室、双师型人才进高校讲学为视传专业实践人才培养改革的特色和着力点。

在此专业发展背景下,企业的品牌塑造目标和视传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目标达到了高度统一,品牌塑造能力伴随着应用型高校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高度重视而融入进了专业的开设中。笔者通^对多所应用型高校视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解读和分析,总结了以下目前视传专业学生的品牌塑造能力培养的途径及方式。

途径一:企业联合专业、业务进课堂

该途径下的培养方式是各个高校着重以广告行业和某些企业的宣传设计业务来展现和检验视传专业学生的品牌塑造能力,以学生作品在广告大赛、行业设计大赛胜出、学生设计被企业宣传所采用为品牌塑造能力培养成功的象征。

途径二:课程设置重实训,企业人员进课堂

该途径下,以前主要在课外活动中实施的实训项目成为专业的主要课程内容,高校有意识地吸收企业的设计人员来开展校内实训教学项目,积极寻找企业和行业内有市场运用价值和行业推广前景的设计项目作为教学内容,从而促进视传专业学生的图形元素视觉设计这一专业核心能力和品牌塑造能力的联系,同步提高,联动培养。

四、视传专业学生品牌塑造能力之“生活化”培养途径及方式

笔者任教的为一所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办学特色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在视传专业品牌相关课程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对视传专业对应的行业、企业特点的研究,以及视传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教育规律的观察总结,认为:现有的视传专业学生的品牌塑造能力的培养途径及方式过于依赖外界资源,需要校方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寻求来自企业的支援,项目中与企业进行的沟通协商也会让教师、学生消耗大量的精力在品牌塑造之外的“杂务事宜”之上,所以笔者汲取现有的培养途径及方式之上的优点,进行改进,提出了“生活化”的培养途径及方式。

以笔者从教的《品牌传播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为例,以树立品牌理论意识、运用品牌鞑サ哪谌莺褪侄巍⑵放拼播新媒体手段这三大知识板块为教学主线,知识讲授与学生品牌塑造的实践应用能力充分结合,结合我校视传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将该课程中强调的品牌塑造主体更准确定义为当下数量较多、呈现蓬勃发展趋势的小微企业,而非是以往品牌塑造针对的知名大型企业。

通过调查学生的课下实践活动、网上的企业信息和品牌设计业务,在授课中引入企业品牌塑造案例,教学中开展和品牌塑造相关的讨论,发现学生都会对越是实际可操作、越是接近生活的品牌塑造问题展现出高度设计创意,智力投入较高,受此启发,在三大知识模块的授课线索中贯穿了“高校店家”这一商业主体。比如,要求学生在品牌传播内容学习阶段,设计我校某一店家的品牌传播元素,或是品牌图形、或是品牌字体、或是品牌色彩等品牌视觉元素,或是品牌文化、品牌故事等品牌抽象元素;在品牌传播方式学习阶段,让学生思考自己为该家店设计的品牌元素在校内或是通过广告、或是公关、促销或社交等手段传播给受众;总之,品牌传播的学习内容要突出现实中存在的“高校店家”主题。

五、“生活化”培养途径及方式的未来研究方向

视传专业学生是以图形、色彩等艺术元素的视觉表达、综合运用为专业核心能力。该专业学生未来的就业领域也多是在视觉传达运用较多的产品包装、广告制作等企业品牌塑造直接相关的方面。随着近年来国家经济改革供给侧结构理论的提出,高校教育作为未来市场人才源源不断的供应方,教育界针对视传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的研究也被关注。在此背景下,视传专业学生的品牌塑造能力作为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逐渐被重视。笔者总结和评价了现有的视传专业人才品牌塑造能力培养的两大途径及方式,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了“生活化”的途径及方式。

“生活化”培养途径及方式有其对学生的品牌塑造能力培养的可取之处,学习过程充分与实际结合,但笔者也在该途径和方式的具体教学操作中,发现该途径待改进之处,可作为未来的研究方向。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因为沟通和营销能力的欠缺,源于生活实际的品牌塑造方案虽然有一定的设计水平,视传专业的学生却未能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去,和校内的店家达成共识,将在课上所创作的品牌塑造方案付诸商业实际,使得视传专业学生的品牌塑造能力培养显的动力不足,难以在专业学习中持续化。

在增强学生就业能力的专业发展现实压力下,品牌塑造能力的“生活化”培养途径和方式必须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寻求到商业利益的突破,从而真正的、全方位的“生活化”,而这势必要对学生的品牌塑造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也要对该途径的实现方式展开更多研究。

作者简介:李丹(1986-),女,汉族,河南开封人,南昌工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媒体发展和品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