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学生学年鉴定表

时间:2022-07-11 11:01:57

导语:在学生学年鉴定表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学生学年鉴定表

第1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档案;档案管理;改革新思路

高职院校学生档案是学生在高职院校学习、生活与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反映学生在校期间德、智、体全面发展情况的真实记录。它是学校考察、培养、教育学生的第一手材料。它是大学生就业及其社会选拔任用考核人才的重要依据。它是为社会提供人才价值的重要参考依据。

1 高职院校学生档案管理的现状

1.1 学生档案原始材料不完整。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全国高职高专均实行网上招生,学生电子档案也因此而产生,原来最原始、最基本、最重要的纸质档案都无法完整地收集和积累。多年来,我院学生高中时期的学生档案残缺不全,如:高中毕业生登记表、中学生学年鉴定表、中学生成绩表、高考成绩、中学期间的奖惩表、体检表、入团申请书等等。系列原始档案材料不完整给后面高职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难度。原始档案材料不完整,即不利于高职院校对学生学习及家庭情况等方面的全面了解,也不利于高职院校对学生选拔学生干部和管理,也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同时也给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带来困难。

1.2 学生档案在校期间管理不到位。高职院校学生档案管理主要分为分散管理和集中管理两种方式。分散管理就是由学生所在的系部管理;集中管理就是由学生工作处统一管理。无论是采用哪种管理方式,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是在新生进校后,不建立新生档案,将新生高中时期的档案搁置不理。学生在高职三年学习期间所产生的各种档案都分散在各部门及个人手中,如分散在:档案室、各系系办、辅导员及个别老师手中。学生档案平时处于无专人负责管理状态。等到学生即将毕业离校时,学工处才通知各系和相关部门集中归档,由于学生档案长时间无人监管所以很难完整归档。这样久而久之就导致学生档案材料残缺不齐和管理不到位。学生档案积压到学生即将毕业才突击集中收集,必定会影响到学生档案的质量,同时也影响到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

1.3 学生档案内容老套单一。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档案里大多数存放的都是学生中学时期简单材料以及学生在校三年高职大学期间材料,如:中学学籍卡、中学体检表、高中毕业生登记表、中学生成绩表、高考成绩、中学期间的奖惩表,高职学年鉴定表、高校毕业生登记表、高职成绩表等等,这些学生档案归档形式依然是传统的老模式,这种传统老套的学生档案不能详尽、准确、真实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不能完全展示真实全面的学生个体,不能反映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状况,不利于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全面了解和考察,更不利于用人单位及时准确的选拔和合理使用人才。

1.4 学生档案管理模式陈旧落后。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档案管理仍然还是以纸质材料档案为主体,学生档案仍然处于传统、原始、手工操作的管理模式阶段。随着我国高职院校招生人数的不断扩大,学生档案也随之不断递增,陈旧落后的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化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同时也严重制约着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进程。

1.5 学生档案意识薄弱。大多数学生缺乏档案意识,对自己的档案不太关心,甚至无所谓的态度。以我院学生为例,主要表现在:有的学生在填写自己档案时没有注意,多次出现姓名同音不同形的字;有的学生姓名与自己身份证上的姓名不一致;有的学生随意更改自己的姓名或者更改自己的出生日期;有的学生不注意用圆珠笔填写档案材料,时间长了字迹就会模糊不清;有的学生从不关心自己的档案到底保存在哪里,直到毕业出去工作后用人单位需要时才注意到自己的档案,才开始查找自己的档案。

2 高职院校学生档案管理改革新思路

2.1 加大宣传力度,增强高职院校师生的档案意识。学生档案管理是关系到能否客观公正反映一个学生的真实情况,使学生能顺利毕业和就业的大事,是关系到是否为社会输送人才的大事。因此,高职院校要在学院有关部门及广大师生员工中大力宣传学生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师生的档案意识,比如:通过板报形式宣传《档案法》、《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条例》和档案知识等,也可以通过印制宣传资料、小册子或漫画的形式对档案知识进行大力宣传,将宣传资料发放到教职员工和学生手中。只有这样,才能让教职员工和学生更多了解档案方面知识,认识档案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人人关心学生档案工作的良好局面,才能使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才能确保学生档案归档的及时和完整,才能提高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

2.2 明确学生档案管理部门,确保学生档案归档范围。高职院校要做好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必须制定一套规范的管理制度,学生档案管理必须由指定部门负责管理。因此,一定要明确学生档案的管理部门,以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我院的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由学生工作处主要负责,由各系部及辅导员协助收集和提供材料。确定学生档案负责部门后,明确各部门职责范围,对学生档案管理人员提出要求,将已经明确的学生档案归档及收集范围告诉档案管理人员,让学生档案管理人员严格根据要求进行档案管理。如:对新生档案进行整理建档和归档材料,对学生在校期间所产生的材料进行认真负责的审核、分类、收集、归档和整理。只有规范档案的归档范围,提高学生档案的利用,才能适应现代化社会对档案管理的要求。

2.3 制定规章制度,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管理。高职院校学生档案的产生过程具有连续性和周期性,要做好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离不开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要保持学生档案的连续性、完整性,就必须建立完整的学生档案管理制度,统一规范,有章可循。要保持学生档案的完整性,就必须加强完善学生档案管理制度,如:保密、安全、交接、转递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实行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统一规范、有章可循才能保证学生档案的真实、准确、全面。一定要坚持标准、严格执行,只有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才能适应现代化社会对档案的要求,实现学生档案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2.4 高职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现代化。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管理学生档案,开发适应高职学生档案自身特点的专业管理软件,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对学生档案有步骤、有程度地分类存档,逐步实现学生档案管理标准化和规范化。建立学生档案主页,学生成绩档案数据库,学生档案数据库等,将学生的信息准确的录入档案数据库,如: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民族、政治面貌、入学时间、生源地、所学专业、毕业时间等基本信息。随时录入最新的信息,一定要保证学生档案信息数据库完整、真实、准确。实现学生档案网上查阅和利用,为用人单位提供简捷、准确的学生档案信息。摆脱以前大量翻阅档案查找到就模式,使查阅变轻松、快速,也使学生档案管理更规范有序。实行学生档案信息化、现代化不仅有利于档案的规范和科学管理,还有利于档案信息的开发和利用。

2.5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档案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学生档案管理队伍,是通过学生档案管理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高职院校应该成立学生档案的职能部门,配备懂业务的专职学生档案管理人员。专职档案管理队伍始终是高职院校学生档案管理的主力军,所以要对像素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具有针对性的继续教育,让档案管理人员不断接受最新档案知识和高等教育专业知识,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档案管理能力。学校及上级有关部门应积极为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创造条件,组织档案管理人员到兄弟院校进行学习交流、互相取长补短,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3 结语

总之,高职院校服务的核心就是为学生服务,为社会提供优秀的技能人才。高职院校学生档案管理作为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不断的改革学生档案管理机制,才能做好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做好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不仅有利于高职学生的就业,同时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管理水平的提高,也是提高高职院校自身竞争的有效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高淑侠.浅谈高校学生档案管理[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6(10):83.

第2篇

在高校管理中,高校学生档案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做好这项工作具有重大意义。一方面,在学生管理工作上,可以确保进行的有条不紊,在学校教育问题上,可以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从而保障学校办学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对于学生的发展就业而言也具有重要意义,协助国家人才培养、选拔机制的整体运行,可以为各类组织考核选拔、择优录用提供参考。可见,为了完善高校管理工作,推动高等教育发展,并且为学生的切身利益提供保障,理应在高校学生档案管理问题上不断探寻。

一、什么是高校学生档案

高校学生档案将一个学生从高中到大学学习期间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情况记录在案,是文件材料的一种,基于高校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以及社会实践活动等而产生的,是高校档案群的组成部分。无论是学生的简历、成绩表、教师鉴定评语,还是学生的奖惩材料、干部登记表、党、团组织材料、健康体检表等,在高校学生档案中全都有迹可循。高校学生档案具有一定的价值,可以说是高校学生管理、指导就业、用人单位选拔人才等的一本参考书,学校对学生的培养过程,学生在校期间的素质状况,学生的社会关系、经济状况、家庭组成等多方面的情况都可以通过高校学生档案来了解。在过去,我国高等教育注重的是培养社会精英,现如今,更加注重国民素质的提升。总而言之,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深入有助于大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以及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工作的进行,就大学生将来的就业发展而言也是极有帮助的。

二、高校学生档案的地位

1.高校学生档案使学校素质教育水平的高低得以体现

对于素质教育,我们应有个理性的思考,促进高校素质教育的推广和深入。素质教育不应拘泥于一种教育模式,其所体现的教育思想理应是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通过科学的教育方式来教育学生,使得全体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这是我们所期许的,这也正是素质教育所要实现的目标。高校学生档案包括了学生的学习成绩表、实习材料、奖励材料、体检材料,恰好可以反映学生在德、智、体、美这些方面的发展情况。

2.高校学生档案反映大学生各方面情况

大学生在校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可以从学生档案中了解。在出现学生入党、评先评优、就业推荐、用人单位考察以及就业后对其选拔提升等情况时,这些档案材料将成为重要的考量因素。如《大学生学年鉴定表》和《素质拓展证书》就是两份重要的档案资料,在学生面临评优鉴定及今后就业、提职问题时,可以作为重要的参考资料,它记录了学生在校期间思想、品德、学习、工作以及参加各项活动的情况。

3.高校学生档案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行

思想政治工作者理应对大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社交等详细情况有所了解,根据这些实际情况来展开工作,因为大学生的成长过程往往呈现出多倾向性、动态性、自组织性、不完全性、非同步性和不确定性。对大学生的各方面情况,不仅要了解而且要深入全面地了解,不仅要增进交流还要关注学生档案材料中的记录,定期整理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关文件材料并归入学生档案,并进行分析总结,得出思想政治工作经验。

4.高校学生档案对学生将来的的就业的意义

用人单位可以通过学生档案的记录来了解学生学业成绩和思想政治表现,进而纳入用人考虑因素。被录用学生在工作过程中的定级、调资、任免、晋升、奖惩等方面的呈报、审批材料整理后会归档,在今后的考核定级、考察业绩和品德时,将会作为参考。总地来说,高校学生档案对于用人单位了解员工、正确用人具有重要意义。

三、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现存状况

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的不断深入对于高校的管理和发展产生了较为明显的效果,不过在信息化时代特征日益明显以及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传统的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的不足也渐渐暴露出来,主要有以下问题:

1.学生档案管理意识不足,工作重心偏移

在现代教育体制下,高校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重心放在了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上,主要集中于培养人才。服务育人的教育理念在这种现代教育体制下不被重视,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被忽略:一方面,高校领导和负责人缺乏学生档案管理意识,未意识到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导致学校的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杂乱无章,也可以说是学校工作重心的偏移。另一方面,高校里的学生档案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使得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陷于停滞不前的状态,此外,有些学生档案管理人员缺乏专业水平,工作过于保守,还有些工作人员工作热情渐渐冷却,对工作采取放任的态度。

2.学生档案管理策略守旧,信息化技术未尽其用

自高校扩招政策实施以后,高校在校学生人数呈上涨态势,高校学生档案材料也自然随之堆积如山,然而,目前我国高校普遍还在利用传统的、手工操作的实体管理方式管理学生档案,仅以纸质档案作为学生档案的呈现形式,在高等教育迅速发展、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日益复杂的今天,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因此急待开发一款学生档案管理应用软件来管理学生档案。

3.学生档案的收集整理体制尚未规范

高校学生档案主要有由各院 ( 系) 管理、由学生处管理、由学校档案机构管理这三种管理模式。主要的档案管理模式还是由学生管理部门管理,由学校院系来完成学生档案的整理工作。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档案管理制度不规范、不健全,使得档案整理工作效率低、失误率大,各个院系未统一评价标准,导致归档材料的检查工作难以做好,档案移交不顺利,在移交档案过程中一有不慎便丢失材料,造成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大大降低。

4.学生档案尚未物尽其用

学生档案是较为重要的书面材料,记录了学生在校期间的各方面素质状况,从学生档案中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课外素质。教师在教学和选拔学生干部时,可以将其作为重要的查阅资料和参考依据,然而大多数高校教师却并未这样做。用人单位招聘时,会因档案材料内容不全或者是查询方式不正确而影响工作效果或进度,这样一来,学生档案作为“推荐表”的功能就被埋没。

四、关于优化当前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议

1.提高领导关注度,强化师生档案管理意识

高校素质教育的推进,人才的输送,都有赖于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而要想实现档案管理工作高效、顺利进行,则需要领导对该工作的足够重视,进而引起全校师生的重视,增强学生档案管理意识。按照 《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要求对档案材料形成部门提出具体要求,一一处理好档案管理所需的人员、经费、设备等问题,各司其职,对管理工作进行合理规划、部署和监督。此外,在学生这方面,也应强化宣传效果,使其对学生档案引起重视,做到准确填写档案,细心保护档案。

2.完善学生档案管理机制

要想实现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完善,首先对于学生档案管理的归口部门就应明确,安排好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强化管理人员的工作技能,组成专业化的管理队伍,建立规范的管理机制,使得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3.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打破传统管理模式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计算机网络得以普及,传统的实体管理模式已经望尘莫及。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模式也理应跟随时代而更新,开发管理应用软件,建立学生档案数据库,实行网络化管理体系,实现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接轨。另外,学生档案数据库的建立有赖于现代设备的使用,如计算机、扫描仪等把学生的基本信息输入计算机,从而建立档案数据库,如此一来,一方面,管理人员在收集和整理档案时轻松不少,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档案的检索查阅提供方便,并且,对于档案转接工作以及用人单位的员工考察工作而言也是大有帮助。

4.充分发挥学生档案使用价值

充分发挥学生档案使用价值,首先应做好学生档案材料的收集工作,认真整理学生档案,使得高校学生档案管理格式和制式保持统一,确保高校学生档案收集工作的及时性、准确性、全面性。再就是负责好学生档案的查阅、借阅等工作,严格制定查阅、借阅制度,准确掌握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坚持服务育人的教育理念,更好地协助学校以及用人单位开展相关工作。

第3篇

关键词:高校学生档案;管理模式;管理体制;规律

我国高校档案馆大多是在综合档案室的基础上组建而来,高校档案管理体制虽然经历了分散到分管,分管到集中,但是作为高校档案管理重要内容之一的学生档案仍然游离在高校档案管理体制之外。教育部27号令《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已经明确将学生档案纳入高校档案管理的范畴。但由于目前缺乏学生档案管理体制方面的具体操作性规定,各高校学生档案管理模式也不尽相同,鉴于此,本文将在分析各高校学生档案管理模式优劣的基础上,探讨如何构建科学规范的学生档案管理模式,以促进学生档案规范管理,服务高校教育事业。

一、高校学生档案材料形成规律

高校学生档案是高校档案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国家人事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学生管理活动中形成的,记录和反映在校期间学生个人经历、思想品德、家庭状况、学习成绩、个人特长、奖惩情况、身心健康状态等信息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目前高校学生档案材料形成规律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学生档案数量大。自1999年扩招以来,普通高等学校规模扩大,学生数大幅增长,由此产生的学生档案量也大大增加。根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199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1022所,仅19%的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人数超过5000人,50%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人数集中在1000人~3000人。[1]而200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达2305所,70%以上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人数超过了5000人,32%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规模集中在10000人~30000人。[2]

(二)学生档案材料形成时间长。由于学校办学层次的提升,专科院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博士点、硕士点在各高校纷纷设立,学制的改变也使得学生档案材料形成时间发生改变。学生档案材料的形成贯穿学生整个在校学习年限,专科生、研究生需要3年,本科生需要4年,而本硕博连读甚至需要10年,时间跨度长。这期间不间断的有新的档案材料形成,需要及时归档,否则容易丢失,影响档案材料的完整性。

(三)学生档案材料形成部门多。学生档案材料来源比较分散,涉及学校招生办、教务处、学工处、保卫处、组织部、团委、学生所在的院系等多个部门,需要沟通协调部门间的关系以保证档案材料收集的原始性、真实性、完整性。

(四)学生档案材料内容丰富。主要有:一是入学类材料:各类入学通知书、各类学生登记表。二是鉴定类材料:学生学年鉴定表。三是学习成绩材料:学生成绩登记册、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及其执行情况表。四是毕业类材料:研究生论文答辩决议、各类毕业生登记表、学位证明材料。五是党、团组织材料:入团志愿书、入党志愿书、申请材料,综合考核材料、外调证明材料。六是奖励材料:三好学生登记表、优秀学生干部登记表及各类奖励审批材料。七是处分类材料:处分决定及个人检查交代材料。八是其他:体检表、毕业生就业派遣通知书。高校学生档案材料形成规律的特点体现出了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的复杂性、过程性、动态性。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由学生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利用、转递、保管等一系列环节构成,不再是档案材料的简单收集,过去兼职管理的模式已然不适应学生档案管理的需要,必须交由专门的档案部门进行管理。

二、高校学生档案管理模式分析

《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已经明确将学生档案纳入高校档案管理的范畴。但由于到目前为止仍然缺乏学生档案管理体制相关方面具体操作性的规定,因而在实际的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中,各高校管理模式也不尽相同,只有少数高校按照《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将学生档案归口学校档案机构管理,其余的还是实行分散管理,有的归口招生办、有的归口各院系、有的归口学生工作处管理。那么集中与分散的管理模式优劣在哪里呢?总的说来,学生档案不归学校档案机构管理,而分散其它一个部门或多个部门管理的这种分散多头的管理体制造成了在一个学校有多个档案管理部门,同时对相同或相近的档案管理事项进行管理,造成了部门职能交叉,最终导致档案资源的重复建设,不符合高校档案资源整合的需要和精简高效的机构改革原则。[3]而且这种分散多头管理由于没有一个管理中心、没有一个机构对学生档案管理负总责,容易造成部门间相互扯皮,降低效率,影响学生档案管理的效果。具体来看,由于不是专门的档案管理机构,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往往不受重视,被部门其他工作挤占,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人员、经费往往得不到保障。具体表现为:一是无法配备专职档案管理人员。无论是学工处还是院系,档案管理工作都不可能成为中心工作,管理学生档案的工作人员多为兼职,兼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现今档案管理越来越专业化、现代化、信息化,这种兼职管理的模式无论是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时间、精力的投入已经不能适应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需要。二是档案保管条件难以达到标准。自高校学生档案形成之日起算高校保管学生档案的时间本专科生、研究生一般为3年~4年,本硕博连读生长达10年,另外还可以在毕业后再托管2年。这期间档案的保管也是学生档案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无论是学工处还是院系,档案保管的条件往往比不上专门的档案管理机构,无法配备专门的档案库房和基本的档案防护设施,将档案存放在普通的办公室,容易造成档案丢失或档案损坏。三是档案管理专业化程度低。主要体现在学生档案的收集归档和利用服务的不规范。档案整理没有严格按照档案的整理规范进行整理,还停留在简单的收集上,没有编制页号和档号。只能提供简单的档案查询、转递等服务,学生档案信息化程度不高,无法为学校提供学生管理决策服务。学生档案归口学校档案机构管理,那么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理所当然的成为档案机构的中心工作,具有非专门档案管理部门不具备的优势,更加能够体现档案管理的专业性,在档案人员配备、保管条件、档案现代化、专业化管理等方面更胜一筹。

三、高校学生档案管理体制的建构

高校档案机构是保存和提供利用学校档案的专门机构,《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明确把学生档案列入了高校档案管理的范围。因此,高校学生档案的主管部门无疑是高校档案机构。根据高校学生档案材料形成的规律,通过对高校学生档案集中与分散管理模式优劣的比较分析,高校学生档案归口档案部门,实行集中统一的管理模式是最优的。那么集中统一的学生档案管理体制的建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明确学生档案管理的主管部门是高校档案机构,由高校档案机构集中统一管理全校的学生档案工作。由高校档案机构对各学生档案材料形成部门进行业务指导,要求他们按照档案整理的规范做好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并对收集归档后的学生档案进行提供利用服务以及做好档案的转递、保管等工作。要实现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必然要将学生档案管理的职能同原有的部门相剥离,这将面临着高校部门职责权限再分配的阻力。改革必然要有阵痛,学校领导应该从档案职能科学配置的高度来看高校学生档案管理体制的变革,将对相同或相近的档案管理事项的管理职能整合到一起,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利用。

(二)合理的人员配备和经费保障。集中统一的学生档案管理体制必须要有合理的人员配备,应当根据学校规模,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学生档案管理人员,以保证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还应该有专项学生档案管理经费投入,保障学生档案基础设施和防护设施的配备到位,支持学生档案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

(三)建立健全学生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学生档案管理划归档案部门管理之后,档案管理部门要按照学生档案材料形成的规律重新制定学生档案管理规章制度。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学生档案管理职责,包括明确档案馆、各归档部门职责,明确档案馆专职档案管理人员、各归档部门兼职档案管理人员职责。明确学生档案业务规范。包括学生档案归档范围、程序、要求;档案整理的规范;档案查阅利用、转递、投递等方面的规定。

(四)建立行之有效的学生档案管理横向机制。学生档案来源分散,涉及到很多的部门,如何保证档案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必然要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学生档案管理横向机制,对各学生档案归档部门进行沟通协调。这一机制一方面要求各归档部门按照学生档案归档范围进行档案材料的收集,保证收集的完整性,避免各部门间相互扯皮,同时要求各归档部门严格按照《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第十六条规定的“高等学校实行档案材料形成单位、课题组立卷的归档制度”的要求对学生档案材料按照学生档案整理要求整理后移交归档。要建立这一机制,首先要明确各归档部门的责任人,在各归档部门确立一名分管档案的领导和兼职档案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学生档案工作。其次要确定各归档部门的职责,包括分管档案的领导和兼职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再其次实行各归档部门档案工作考核制度。把各归档部门档案工作纳入学校绩效考核的指标,工作业绩与奖惩挂钩。最后档案部门要积极主动与各个档案归档部门联系,对各个档案部门工作进行检查和业务培训、指导,对档案材料收集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档案整理的规范性严格把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