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数学基础教育论文

时间:2022-03-26 15:28:08

导语:在数学基础教育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数学基础教育论文

第1篇

不可否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样也是一个人探索问题的最强大的动力。要有高效的课堂就必须让学生在课堂上产生学习兴趣。只有学生主动地学习,那么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点才会印象深刻,才能说是达到了学习效果和提高了学习效率。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上,讲授的基本上全是理论知识,但是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其他的途径把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有趣的东西。比如在讲授flash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充分下载一些flash视频,让学生观看。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或者组成几个小组依据一些基本的flash知识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flash,在课堂上或者是在课前几分钟的时间中,让学生上台演示他们制作的flash作品,老师和其他同学就可以充当评委,对flash作品进行点评。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看到自己的成绩,找到学习的乐趣,让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成为有乐趣的课堂。同时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结合其自身优势,适当改变课堂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举例:在讲授键盘指法时,学生大都表现出不太专注或是心不在焉。因为这部分内容易讲,主要靠实践操作来巩固,但是真正实践操作起来却很枯燥。为了使学生能够掌握规范的键盘指法和必要的信息技术素养,我就大胆尝试利用一个DOS系统下训练键盘操作小游戏来给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原本枯燥、单调、乏味的键盘指法训练,在此相对轻松的游戏过程中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当然笔者并不是鼓励和要求信息技术课堂都去玩游戏,这必须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决定,不能一概而论。教师在讲课时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结合一定的多媒体设施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来感受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使之对信息技术课程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新时期,我们必须要把学生兴趣培养放在教学的首位,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优质教学方法的合理选择,是高效课堂成型的关键

方法,老生常谈的话题,可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方法又显得格外重要。如何科学、有效地选择教学方法成为我们思考的重要问题。经过多年的教学,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学会引导。学习是一件辛苦的事情。如何使学生以苦为乐,变苦学为乐学,这就要靠老师的积极引导。当然也要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新课标指出课堂教学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课堂教学中知识更新的节奏不断加快,使得学生的基础各不相同,信息技术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基础差距,因材施教,分层教学,选择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我们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在课堂上教师是引导者,而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所以课堂教学过程中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又要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学习欲望,从而充分有效地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力。比如,角色转换、小组合作学习以及任务驱动等等。拿任务驱动模式举例来说,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就一个知识点提出一个学习任务,然后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再让每个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最后留出一定的时间给各学习小组上台讲解和演示。学生讲解通过任务驱动学习到的认识点,还可以与老师互动,而老师和台下的学生也可以提问台上的小老师。结果是不仅能使课堂知识得到更好的掌握,而且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正视实践的重要性

计算机的教学归根到底是要求学生学会操作,因此,对于新时期的课堂,作为教师要加大操作的投入,提高学生实际的操作应用能力。实践是检验理论知识学习好坏的最佳途径,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现学习中的不足,才能检验对于知识点是否真正的掌握。笔者的课堂中一般每节课45分钟至多只讲15分钟至20分钟,其余的时间大都是留给学生进行上机操作实践的。例如:在授课时遇到一些相对简单或是掌握程度较好的知识点,笔者往往采取集体观摩实践操作的方式来学习。如word中如何运用查找功能,笔者总会选一位操作较好的学生利用广播软件当众演示,相信大部分人都已掌握,少部分没有掌握的也可以通过这次演示来学习。但是接着笔者会顺势引出来讲解替换,这个功能一般学生用的不多,掌握情况也一般。通过讲解学生会了解实际上查找和替换很类似但功能大不一样,操作也不难掌握。课堂上通过这样的安排可以合理地节约一定的讲课时间,以更好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操作才是初中阶段信息技术学习的关键,希望广大教师要重视。

4结语

第2篇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语文;整合

当前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也给语文课程的教育带来了不少好处,在课堂上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是当前教学的发展方向。语文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来获得教育的信息,利用其便利的条件与其他教师进行学科的探讨,也运用信息技术将教学的任务变得更加丰富,增添了许多乐趣,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初中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激发学习热情

以前的语文教学简单又无聊,教师只是使用粉笔与黑板来进行知识的教学活动。那么,如果在教学活动中引入一种生动的学习条件,便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其中。而处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语文教学活动中,不能使用从前的教学方式去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而是采用新颖的手段去鼓励学生进行学习活动,加强语文各方面的训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一步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水平。对于教师而言,可以很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他们对教学内容进行思考,提升自己的想象能力和自我学习的能力。

二、信息技术的合理使用

在当前的教学理念指引下,语文教师要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手段,与时俱进,而信息技术也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在学习的过程中,课堂教学成果的提升得益于信息技术的合理使用。信息技术能够开阔我们的认知视野,世界观不再狭隘,而在教学的活动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得到正确的评估,给教师带来更深的体会,可是,前提是要正确使用初中信息技术。

比如,在《背影》这一课时,某些语文教师就完全依赖课件,在教学中展示了很多父母亲的背影,这样的教学,学生体会不到教学的内涵,学生对于其中的父子之情也是不太了解。对此,我们可以转变一种方式,使用朗读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内涵,与作者产生共鸣,以收获较好的教学成效。所以,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要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依据教学的内容来选择教学的形式,来增强课堂的教学成效。

三、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交流与促进

比如,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可靠的网站,指引学生寻找有关的辅助资料,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主动学习技能,突破从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讲解。如此一来,借由信息技术这个环境,语文教师与学生增加了彼此的交流,获得良好的教学成效。而且,学生对于互联网也是十分好奇的,相信他们能够使用好互联网,去获得有利的资讯,收获颇多。除此之外,在作文教学的时候,网络上有许多参考资料,学生只要学会使用网络,就可以获得很多有利的信息,能够丰富自己的写作内容,给作文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而在这个时候,教师也可以给予合适的教学,让他们使用互联网去进行知识的学习。

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下,将初中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彼此更好地整合起来,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技能,还能够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是正确的选择,也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第3篇

所谓“接触”式教学,是与传统教学中以高压强迫学生学习为特征的教学相对的一种教学方式。它主要表现为:教师把教学内容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判断所要掌握的内容,从而自主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自然而然地展开学习活动。“接触”式教学活动有三个特征:第一、自然性。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都不存在传统教学活动中的高压强迫,教师不会强制学生按照预先制定好的所谓“科学性方案”学习,而是学生与教学内容在自然“相遇”的时候碰撞出求知的火花。第二,自主性。学生在与教学内容的自然相遇后,选择学习什么,完成什么任务,出发点完全在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人需求,整个过程学生都是以主人的身份存在。第三,挑战性。在选择学习内容之后,教师会鼓励学生去积极探索,去发现更美好的事物,对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进行挑战。“接触”是强迫的一种形式,是一种温和的强迫。整个“接触”式教学过程并非是杂乱无章的,也并非是强迫缺席的过程,但依然有微弱的强迫在里面。教师向学生展示的教学内容,整个教学过程,都是教师在引导,处在教师的操控下。

二、接触式教学方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一)案例一:《图像信息的采集与加工》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必修)中的第五章《音频、视频、图像信息的加工》,在学业水平测试要求中等级为B,说明这一章内容在整个信息技术课程学习中要求不高,只有图片的简单处理,需要学生理解和独立操作,且规定使用教材上讲解的PhotoShop作为操作软件。在这样的前提下,教授这一章内容时,教师一般都是采用以讲解为主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实际操作顺便带过,从而让喜欢这一块内容的学生得不到深入系统的学习,限制了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图像信息的采集与加工》的教学过程安排中,有一环节是让学生根据实际需要和加工目的选择合适的加工工具加工图像,表达主题信息。在学习一系列的图像采集与图像属性分类后,加工俨然成为了学生最感兴趣的行动,而这正是本节课的难点。很多学生对图像的处理很感兴趣,问其原因,回答也是五花八门,但大多数学生都是为了以后自己可以对拍摄的照片进行处理,能够美化一些图像。学生的起点水平不同,有个别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PhotoShop的使用,并能独立处理与美化图像,且效果不错。有的学生则只能利用PhotoShop进行一些简单的处理,且需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的学生掌握的图像处理软件是计算机系统自带的“画图”。有的学生则是对这一领域一无所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对于常用的图像加工工具有哪些,可以进行分类成专业型、普及型、简易型、便利型。鉴于课时的规定,不管学生选择哪个软件进行图像处理,时间都是有限的,教师也不可能针对某个软件进行操作上的详细讲解,学生只能是短时间的接触,初步了解软件的应用与功能,为日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接触式教学在此处并不是一无是处的,正是由于教师提供的这种接触式教学,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与成就,有可能在日后的努力下成为与图像处理设计相关的专家。

(二)案例二:《组建小型局域网》

《网络技术应用》(选修)第三章第四小节《动手组建小型局域网》,课程标准要求是: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小型局域网的构建方法与使用方法;知道网络服务器的主要作用与基本原理;能说出服务器的概念并知道其作用。考试要求为等级C,需要学生掌握这部分内容的对应迁移应用水平和熟练操作水平。根据学业水平测试的等级要求C,要掌握内容的同时还要熟练操作,而课程标准的要求只是让学生了解、知道、说出相关内容即可。那么,学生在面对学业水平测试时,该如何正确应对呢?纵观大部分学校的硬件设施,尤其是一些农村高中,根本无法提供每个学生都能熟练组建小型局域网的条件。让学生进行“接触”式教学,在此是相当受益的。教学中,“接触”式教学分为以下几步进行:第一步,视觉上的“接触”。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带领学生进入学校中心机房,查看组建校园网所需的硬件。第二步,听觉上的“接触”。教师讲解校园网的组建与使用方法,在学生的知识系统中建构初步的校园网组建方法。第三步,思维上的“接触”。教师提供网络环境,设置任务,要求学生规划一个小型局域网,包括对局域网的需求分析、硬件选择等。第四步,操作上的“接触”。鉴于课时的规定,教师只能提供15—20分钟时间,让学生接触局域网的简单构建。在教学机房中,教师只需提供路由器或是交换机,将学生以3—5人为一小组进行实践,实践的内容包括网络软件、网络硬件、网络协议等。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组建一个小型局域网。这样的“接触”式教学是浮浅的,不可能让学生通过学习就能熟练掌握,但又是必需的。学生经过这样的接触式学习,对这部分内容就有了感性的认识,不管是应对学业水平测试,或是日常应用,都有了一定的基础。在《组建小型局域网》课程之后的一段时间,我对学生进行了一些相关的调查,发现很多学生能够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将家庭中的网络进行了改建,组建成一些小型的局域网,这让他们体会到了学习带来的成就感与幸福感。

三、小结

第4篇

【论文摘要】正确处理传统绘画基础和艺术设计基础教学的关系,强调艺术设计绘画基础教学的目的性。在艺术设计的绘画基础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运用恰当的评价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科发展更规范、更完善,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艺术设计人才。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美术高考热”不断升温,每年报考艺术类院校的考生日趋增加,艺术设计学科逐渐成为热门的学科,全国各大专科院校也纷纷增设艺术设计专业,如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包装设计、服装设计等专业。但对于报考艺术设计专业的考生和已经进入高等艺术院校的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不能简单地把设计专业等同于绘画专业,尤其是在艺术设计专业中的绘画基础教学方面,不能轻易认为用绘画造型可以替代艺术设计中的造型基础,从而忽略艺术设计造型基础的独特个性。艺术设计中的绘画基础教学定位的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到我们艺术设计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

素描、色彩,是所有学习美术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绘画课程,在艺术设计教学体系中,把它们作为基础绘画教育课程,有我国多年艺术教育的历史原因。长期以来,素描、色彩课程一直被认为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但在学习设计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很难把基础绘画课和设计专业结合在一起,只注重绘画写生和技法的训练,而忽视艺术设计的专业性,牵制了学生设计思维的发展。wwW.133229.cOm在过去,我们的艺术教育强调基础,强调绘画功底,在这种情形下着实培养了一批批写实功夫和艺术表现力过硬的画家,以至于这些画家至今还陶醉于花费数月表现一个比真的还真实的手工绘画作品的满足感受中。现在的书店里,我们会经常看到一些素描、色彩书籍被命名为“正规画法、正规范画”的字语,难道除了他们的画法外,其他人的绘画风格都是旁门左道吗?何谓“正规”,艺无止境,但凡形成一定的范式或风格,即是走到了终点,接下来就是必然要打破它,超越它,这样艺术才能进步,我们才能创新。如今是一个数字技术、多媒体影像可以轻松去复制作品,可设计艺术却不能去重复、去拷贝,因为设计追求的是原创性和创新性;目前我们的创新设计、原创设计和国际上一些优秀的设计相比显得有些滞后,看看近年来一些产品造型专业的萎缩状况,一些大型的优秀建筑环境艺术设计、服装设计都来自于国外的设计师即可而知。我们的一些设计师的创造力相对就显得有些苍白,这是不是过分强调基础忽视创造力培养的结果,是不是所谓“正规”的绘画基础教育造成的?这就需要每个从事设计艺术教育工作者重新思考、重新定位我们的“绘画基础”和功底的了。

过去,我们传统的素描、色彩绘画基础课的教学内容过分强调物体的造型、色彩搭配、明暗调子、质感、体积、透视关系等方面的要求,这在传统绘画教学中能体现出其合理的教学目的性,因为那毕竟是在培养画家;但在现在的设计教学中如果还过分强调虚实、强调素描明暗调子,而忽略艺术设计教学目标的目的性,忽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花上过多时间去进行追求光影的虚实和物象的体积、质感的表现时,会不会觉有些得太奢侈,会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呢?既然我们培养的是设计人才,而不是画家、艺术家,那么它的必要性又有多少呢?一味的对着物象去表现、再现,对着石膏像磨来磨去,会使我们学生失去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和表现力,更谈不上创造、创新了。所以把传统的绘画基础课放在课下,把能培养学生快速造型的设计素描、设计速写、设计色彩放在教学首位,不失为一种目的明确的基础训练。

第5篇

关键词:小学教育;班级管理;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150-01

语文是我国灿烂文化的传承,是一门规范我们言语文字的工具,同时也是用来开拓精神文明的一门学问。既然语文是我们重要的瑰宝,那么我们有必要将语文中的精华融入到初中班级的管理之中,班主任在管理学生的时候,应该起着指明灯的作用,因此,将语文学科的优势融入到班级管理之中是十分有必要的。这样做可以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下面我就结合自身的经验,谈谈班主任应该如何在班级管理之中融入语文教学的策略。

一、情感,让班级管理绽放美丽

语文教学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有着丰富的情感,而这同样是管理班级的关键所在。教师首先要对学生充满感情,想学生之所想,和学生一起分享心情,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特别是现在的农村,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外出工作,留下小孩在农村学习,这些小孩缺少父母的关爱,长期以往,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以及学习,绝大多数的学生变得越来越孤僻,他们抵触学习,不愿意在呆在学校,宁愿跟着父母外出干苦力。面对这种问题,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就应该给他们更多的关爱,而语文教学恰恰体现了这种关爱,让他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慢慢的疏导他们厌学的心理。语文本来就是以渲染感情为主的,语文时时刻刻都在告诉我们:爱可以给人以希望和温暖。因此,在初中的班级管理之中,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应该积极的宣扬语文教学之中所着重体现的爱,并且从实际出发,关爱每位同学,让他们真确的感受到老师对他们实实在在的爱。这样他们就会从内心开始喜欢学习,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德育,让班级更为健康文明

无论什么时候,班主任都不应该忽视对学生德育的教育,让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养成良好的德育对他们的一生的成长都是十分重要的,是他们一生的财富。语文教学的一个特点就是宣传高尚的道德情操,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因此,班主任要善于将语文知识运用到对学生的管理之中,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学习。初中语文课本之中的文章都是经过专家的精心筛选,其中所包含的思想都是积极向上的,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就要合理利用这些资源,把语文教学融入到班级的管理之中,以此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三、好习惯,开启学生健康人生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的学习会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在班级管理之中,我们也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不仅对于他们的初中阶段的学习有利,而且对他们终身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尤其是初中,课程较难,缺乏家长的监督,学习习惯不好,这时班主任就应该从细节出发,让学生从点滴之中都能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让学生从潜意识之中开始注意自己的习惯,慢慢改正那些不良习惯。正如语文作文一样,往往一个小小的细节就能够成为这篇文章最大的亮点,班主任不能忽视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班主任应该经常走入学生之中,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大家都能够感受到老师的爱,在思想上要严格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向学生宣传语文教学中涉及此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多读、多看,最终促进学生的思想觉悟,自觉形成良好的习惯。

四、实践,提高学生生活的能力

在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知识,语文为生活服务,而且小学语文中所学的知识很大一部分都是来自于生活实践,这也需要学生借助实践平台来提升素质[1]。 初中的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十分的紧密,因此,老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要有意识的运用这一点,让学生多读多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语文当中的每一首诗歌都是生活的真实写照,正如我们所知,诗歌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阅读诗歌的时候,联系生活,能够加深我们对诗歌的理解,同时又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生活。因此,在阅读一首你所喜欢的诗歌的时候,一定要找出自己喜欢它的理由,列出诗歌的优秀之处,把你的理解向同学分享,就会取长补短,增加学生之间的友情,同时还能够提升彼此的鉴赏能力。例如,在学习《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之时,老师可以介绍作者的写作背景,让学生自己理解到作者写这篇诗歌的时候所怀着的那份喜悦之情,这样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文章中所要表达的那份奔放快乐、积极向上的感情,学到真善美[2]。

五、结语

周所周知,学生是根,老师是雨,没有根便不能生长;学生是花,老师是光,有了光花才会开。这句话就形象的点名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总之,老师应该利用语文知识管理班级,进行思想教育,和学生做真正的朋友,帮助他们,关爱他们,让他们能够无忧无虑的成长。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计算机文化 基础课程 教学方法

随着计算机科技的日益发展和计算机知识的广泛普及,计算机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的各个方面,社会需要大量既熟悉专业知识又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因此,《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途径。如何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重视基础学习,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前《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难点。

一、“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由于各个地区经济、教育发展的不平衡,高校新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有些学生在中学就已学过计算机相关课程或在家里就拥有电脑,对计算机的操作非常熟悉;有些学生对计算机不感兴趣,计算机操作水平相对较低,甚至有些同学以前从来没接触过计算机。这些都造成了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一部分学生认为教师一节课讲的内容太多,接受不了,而另一部分学生又因为觉得内容简单,心不在焉。学生计算机水平的差异,使得教师难以把握教学尺度。因此,可在开学初举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免修考试,让计算机程度好的同学,可以免修基础学习,选修其他应用性更强的计算机应用课程,如Photoshop、VB、FoxPro等,而没有通过考试的同学,继续进行基础学习,这也使得同一个班的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较平均,较容易把握教学尺度。

另外,学生对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重视不够,学习积极性不高。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不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不需要熟练掌握计算机的使用,觉得这门课的实用性不大。而且课堂上对知识点的一步步讲解,也使学生觉得计算机知识太繁琐、枯燥、无聊,产生厌学情绪。计算机基础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所以应该采用更有效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不仅能突出这门课的实用性,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对知识掌握和灵活运用。

二、案例教学法及其优点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把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通过案例分析以提高学生实际运作能力的教学方法。在课程教学中以典型案例划分教学内容,以案例引导课堂教学,以案例引导学生知识点的掌握,以实际案例为剖析对象。教师指导下教学,学生共同参与案例的分析、讨论以寻求实现方法,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案例教学法的优点:1.案例教学法从来自社会实践的案例中的问题出发,能够促使学生更懂得尊重社会实践、理论联系实际,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案例教学法强调课堂组织形式的多样性,打破了课本原有以知识的逻辑结构体系为顺序组织课堂教学的方式,设计恰当而丰富的教学案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3.案例教学法应该说是一种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其可贵之处在于发现新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验证、发展和深入研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三、“计算机文化基础”案例化教学实施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知识点恰当地融入案例的分析和制作过程中,不但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独立的知识点,而且有助于培养综合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Office办公自动化软件的操作是《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下面以Word、Excel、PowerPoint三个知识点为例,说明具体案例设计的内容。

(一)word案例:个人简历的制作。

个人简历是对学生学习生活的简介,是评价和认定学生的主要材料,在很多的场合需要使用,例如学校里社团的招新、学生会干部招募、甚至在以后的求职过程中。本案例制作的个人简历首先有一个封面,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如姓名、专业、学校、联系电话、电子邮箱等,使用艺术字、图片、文本框、水印等技术进行制作。简历正文以项目符号进行分类划分,介绍学生的英语水平、计算机水平、主干课程、爱好与特长、自我评价等。通过此简历的设计,把word文档中字体、段落的设置,项目标号、文本框、艺术字、图片的插入,背景、页面的设置、页面边框的添加、分栏等知识点融会其中,让学生感到学习的知识非常实用,学得更加主动和用心。

(二)word案例:策划书的制作。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们也经常需要使用word制作长文档,如社团活动的策划书、论文等。这个案例以一个社团活动策划书作为素材,其中的活动安排以表格形式记录,让学生掌握表格的插入和设置,然后通过对整个文档进行格式设置,让学生学习排版的一般技巧,学会设置标题样式、段落的大纲级别,熟悉分隔符、页眉页脚的插入和设置,会使用文档结构图进行查看、创建目录等。

(三)Excel案例:学生成绩分析。

在日常的使用中,同学们会经常使用Excel表格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和管理,因此设置一个学生成绩分析的案例,让学生熟练掌握Excel的相关操作。首先通过简单的格式设置,了解Excel中字体格式、单元格数字类型、边框、对齐方式、行距、列宽等的设置,然后进行计算学生总分、平均分、排名、突出显示不及格人数等的操作,让学生学习Excel表格中函数的插入、条件格式的设置,然后进一步按某门课程对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序、简单筛选或高级筛选,讲解Excel中的简单数据处理,最后根据学生的平均成绩画出相应的分析图表,让学生掌握图表的创建和修饰。

(四)PowerPoint案例:学校简介。

有时候,同学们需要针对某些主题进行演讲,例如学习交流、毕业答辩、产品介绍等,这都需要使用到PowerPoint这个工具。本案例通过制作一个学校简介的PPT,讲解在PowerPoint中如何新建幻灯片,选择幻灯片模板,设置配色方案、母板、备注内容等,并在不同幻灯片中插入图片、表格、艺术字、视频、音频、flash动画等,重点介绍如何设置幻灯片的播放效果,如幻灯片的切换方式、自定义动画、幻灯片放映等。

经过一年的教学验证,使用案例进行教学,能使学生觉得学习的知识实用有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的学习气氛,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听课质量,也能让学生更灵活的掌握了office这些办公软件的操作技巧,在期末的上机考试中,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

四、总结

教育的任务不是将信息灌输到学生头脑中,而是利用有效、使用的概念来充实学生的头脑,案例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融会贯通,随着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改革和发展,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案例的设计要不断地加以完善和改进,以适应新课程、新形势的要求,只有不断改革和创新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黄冬梅,王爱继.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案例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7:34-148.

[2]张积家.高等教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7:394-407.

第7篇

设计主要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和教师专业发展的课程内容体系,包括学科教育理论、新课程、学科教育研究三个模块。各模块具体内容如下:学科教育理论模块包括学科教学理论、学科课程理论、学科学习理论;新课程模块包括课程标准解读、新课程典型课例分析———兼谈新课程学科教学设计、新课程专题研究;学科教育研究模块包括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学科教育研究简介、优秀学科教育研究介绍、教育论文写作。这三个模块分别承担着不同的课程功能。

其中,学科教育理论实现在职教师理论素养的提高,学习本学科领域的教学理论、课程理论和学习理论;新课程模块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而设计,旨在使教师领会新课程标准中蕴涵的课改理念,提升相应的学科教学设计能力,“新课程专题研究”环节依据新课程中增设的学科专题开设,帮助教师解决在新增学科内容方面带来的困难;学科教育研究是在职教师普遍感到困难的薄弱环节,也是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在经过大学阶段的专业学习以及多年教学实践的磨练后,这一环节的具体内容设计对有效教学将起到极大的专业提升和引领作用。

职后高师“学科教学论”的课程内容设置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贴近时代脉搏,体现新课程要求职后高师“学科教学论”的课程内容设置必须敏感于时代对课程培养目标的要求,也就是要“与时俱进”。在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就是要关注新课程、反映新课程、体现新课程。关注学习者,突出职后特点任何课程设计如果脱离学习者的具体特点,都很难较好地实现课程内容的适切性。教师学习是成人学习的一种,既有成人学习的一般共性,又有教师学习的专业特性。因此,在课程内容选择、呈现方式、评价以及教与学的方式等诸多方面都应对此特点做出回应。重难攻坚,把握教师专业化发展薄弱环节职后学习作为教师继续教育诸多形式中的一种,必须依据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针对薄弱环节,设计、选择、实施学科教学论课程,把握教师职业发展进程中的关键要素,在课程内容选择和设计上,为教师的职后学习搭建适宜平台,很好地起到专业提升与引领作用。

在前面的论述中,我们针对职后社会需求的变化和教育对象的发展特征分析,设计了主要针对新课程和教师专业发展的课程内容体系,包括学科教育理论、新课程、学科教育研究共三个模块。在数学学科中,结合学科具体特点,设计各模块的具体内容如下:

模块一。数学教育理论,含三个分支,分支一数学教育基本理论:一般教育理论对数学教育的影响;弗赖登塔尔的数学教育理论;波利亚的解题理论;建构主义的数学教育理论;“目标教学”理论与中国高考;中国的“双基”数学教育。分支二数学课程理论:课程的基本概念;数学课程理论研究概说;古代外国数学课程概况;中国古代数学课程概况与突出成就;欧洲数学课程的发展;中国近现代中学数学课程的演变。分支三数学学习理论:“学习”与“数学学习”概说;基于行为主义的数学学习理论;基于认知主义的数学学习理论;基于人本主义的数学学习理论;基于建构主义的数学学习理论。

第8篇

一、师德立足高,寓德于教。

我坚持“爱是教育的工具,爱是教育的基础”。只有教师从心眼里热爱学生,学生才能反过来“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我尽力做到“在传授知识时是老师——循循善诱;关心疾苦时是慈母——无微不至;交往中是朋友——心心相印;生活中是兄弟姐妹——无话不谈;犯错误时是医生——治病救人”。在学生生活经验、学习方法、人际关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上,去关怀和体贴他们,帮助他们明辨是非,远离“误区”,用师爱滋润了学生的心田。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了民主、和谐、信任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我重视对学生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我以身示范,高标准的道德感染力,以期影响学生的言行。对学生我从来就说到做到,培养了学生诚实守信的做人原则。无论是学生范了什么错误,我都压抑住内心的怒火,对学生作耐心细致的教育,关爱学生,用行动和语言去感化学生,直到与学生心灵产生共鸣为止。处理问题过程中,我严格遵守国家教委规定的教师行为的《六条禁令》,从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学生也尊重我,拥护我,反应良好。

在教育工作中,我常用现代教育理论去引导学生。无论是作为班主任还是作为任课教师,我常对学生讲:“我不是警察,你们也不是小偷”、“我们都是人,我们都是可以相通相融的”等人本教育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我也对学生讲:“我这人严如师,亲如兄,爱如父”等情感教育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感。这些理念都是我在新课程标准学习过程中体会到的。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我坚持每天收看新闻,了解科技动态消息,利用每晚读报时间,介绍给学生,让他们产生强烈的爱国热情。

二、“业精于勤”,强化业务能力。

“人活到老学到老。”加强业务学习,加强进修,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养和业务水平,是我们每个教师应该树立的一个终身信念。在这五年间,我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参加了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对每一次培训和学习的机会我都积极报名参加,紧抓不放。五年来,我一共参加过学校举行现代教育技术等业务学习达20余次;20xx年,我和学校领导一起参加了巫山“电子说课”听课活动 ;20xx年,我又被派往到重庆市开明中学参加新课程标准培训;20xx年5月,我主动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云中听课活动”;20xx年10月,我又去参加了重庆市教育科研管理培训。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还自学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览(通识部份)》,结合我的教学实际,为全校教师举办了题为《教师行为角色的变化》(20xx年暑假)的讲座。这些学习的机会,对我来说都是难能可贵的,对提高我的业务水平都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一是在教学基本功上了有了较大的提升;二是在专业技术上提高了一个层次。同时作为教育科研管理者,我还阅读了《重庆市教育科研指南》、《中小学教育科研》和《教育实验研究指导》等书籍,对提高我的业务能力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在教学之余的时间,我还挤出了大量的时间“走访”学校阅览室和图书室,查阅了大量的教育教学书籍;每年我都自费订阅了大量的教学杂志,每天定时阅读,向那些“名家”拜师学艺,对我教学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20xx年3月,我还参加了西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数学本科学习。在此期间,我严格按照学院的要求,每天定时上网学习,查阅学习资料,了解课程信息,听网络课件。通过一年半的学习,加深了我对教育教学理念的再认识,拓宽了我的教学视野,更新了我教育教学思想。

三、立足教学研究,以研促教。

我是一个善于学习,善于钻研的人,为响应“二十一世的教师应是科研型教师”这一号召,我常在课后认真反思,细致总结,写好反思记录,这成为了我教学工作中重要的一环。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教法和学法的统一,让学生亲身感受知识的发生过程。这五年来,我教过两届毕业班,每次毕业教学成绩都位居全县前列。培养了李倩倩、蒋彬彬、刘春梅等十多名优秀学生升入奉中,有张德志、匡东梅等十二名学生参加全国及重庆市初中数学竞赛分别获得国家级和市级等级奖。尤其是在99年的“三峡杯”数学竞赛中,我指导的学生李倩倩同学以满分120(全县仅有三个)的好成绩荣获一等奖。

99年,正值“普九”高峰阶段,学生层次参差不齐,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主动承担起了校级课题“分层教学的实施”研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并撰写了研究论文。20xx年我又主动加入了我校县级课题“实践—感悟—创新教学法”的研究,并担任主研员。无论是课题研究,还是平时的常规教研活动,我都以非常认真的态度对待,经常深入课堂,与学生交流,与老师们切磋,不耻下问,一道总结,形成经验。20xx年秋,我主持申报的县级课题《班级建设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批准立项,组织部分老师正在实施研究,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在我正在研究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以陕西师大罗增儒教授编著的《数学解题学引论》为纲,试图让学生掌握解题的规律和思维程序,推动我校的数学教学。

四、奖励频频,硕果累累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我近五年的努力工作,细心总结,取得了比较可喜的成绩。

主管的教育科研工作先后被评为“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和“2003——20xx年度教研科研工作综合考评二等奖”。

20xx年秋、20xx年春和20xx年春被学校评为优秀班主任;

20xx年10月被评为县级骨干教师(已进行培训);

20xx年12月主持主研的《实践—感悟—创新教学法》成功揭题并荣获县教改成果二等奖;

20xx年4月撰写的论文《分层教学的原则及做法》荣获《当代重庆教育论文大系》优秀作品奖,同年该文发表在《当代重庆教育论文大系丛书》(重庆市教委编,南方民族出版社出版,ISBN7—5367—2390—3/G·458);

20xx年10月撰写的论文《浅谈初中生数学能力培养的方法》被选编入县经验交流论文集;

20xx年12月撰写的论文《实行校务公开,促进学校长足健康发展》获县工运理论研讨论文三等奖;

20xx年4月撰写的论文《依法治校是学校长足健康持续发展的法宝》被选编入《奉节县依法治校工作经验论文选编》一书中;

20xx年6月撰写的教案《矩形的性质》获县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

20xx年3月撰写的论文《英语创新教学的几点体会》获市级优秀奖;

20xx年5月撰写的教案《函数的奇偶性》获县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

99年12月在“三峡杯”数学竞赛中获市级指导教师一等奖;

20xx年5月在全国初中数学竞赛中获国家级指导教师二等奖;

20xx年4月在全国初中数学竞赛中获国家级指导教师三等奖;

20xx年4月在县说课竞赛中获数学学科三等奖;

20xx年6月在重庆市初中数学竞赛中获市级指导教师二等奖;

20xx年6月在全国初中数学竞赛中获国家级指导教师二等奖;

第9篇

关键词:职前教师;职业化一实践化;以就业为本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8-080-03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广东调研高等教育时强调,高等教育要“改革创新,办出特色”…,对不同地域、不同属性、不同类别的高等学校,要改变动辄“一流大学”、“国际知名”等“趋同”思路。不同院校要“办出特色”的首要条件是办学定位要准确,人才培养“以能力为本”固然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但更要符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不同高校的办学目标和层次不同,其人才培养模式也应该不同。因此,对于师范院校来说,笔者认为,“以就业为本”的“职业化一实践化”人才培养方案也许更加实事求是:人才培养定位于“以就业为本”,变革传统的职前教师培养模式,强调“职业化一实践化”特色,为农村地区和山区培养“管用”的从事基础教育的人才。

一、“职业化一实践化”教师培养的必要性

(一)教师职业的属性

我国的《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这表明教师不再是一般的职业人员,而是专门的职业人员。这是国家对教师身份的认同和角色的定位,所以,教师必须具有专门职业的“从业资本”,对于教育来说,就是“从事教育工作所必须的工具、手段或素质、技能”,即教师教育的从业资本是具有顺利展开教育活动所需要的相关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育学科以外的其他学科知识、人格、道德、信念处于辅助地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认为,“教师是一种专业人员”,这就意味着教师的知识、技能的特定性和专门性。所以,对于师范院校来说,人才培养目标应该以追求教师职业的专门性、不可替代性为主题。

(二)师范院校的职责

一般来说,大学的职责是教学、科研、服务社会。但是就特定的院校来说,这些职责需要具体化。20世纪初,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转型,对专门技术和管理的需求十分迫切,于是,范海斯校长提出了“大学应当成为服务于本州全体人们的机构”,即“威斯康星理念”。“威斯康星理念”的实质就是大学应该发挥其服务社会的职能。对于地方高师院校来说,发挥这一职能直接实践就是面向农村,培养适合本地区从事基础教育的人才。

二、“职业化一实践化”人才培养方案

本研究主要是面向高等师范院校,提出“职业化一实践化”职前教师培养方案:人才培养定位于“以就业为本”,变革传统的人才模式,提高职前教师对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适应性,强调“职业化一实践化”特色。

(一)“职业化一实践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我国的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大多数师范院校采用“平台+模块”或“2+2”培养模式,即前2年按学科大类(平台)进行通识培养,后2年按学科专业方向(模块)进行专业培养,这类培养模式使教师教育课程边缘化;另一类是“4+1”或“4+2”培养模式,即在4年本科教育的基础上,再接受1年或2年教育专业训练,这类培养模式能够满足中心城市重点中学对“学者型”、“研究型”教师的需求,但培养出来的毕业生难以在农村中学“留得住”。

针对上述两类培养模式的利弊,笔者提出职业化一实践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及配套的课程设置,如图1。

其中,教育技能实训:普通话、“三笔字”、教学技能、教案、中学数学解题等;

前后配套仿真:微格教学、讲课比赛、说课比赛、教育见习和实习;

顶岗实习见习:在真正的环境中得到真实的训练;

相关实践能力:教育技术、教育调查、教育论文、数学建模等。

(二)“职业化一实践化”人才培养的建设方案

1.方案设计目标:本着循序渐进的、符合教师教育成长规律的教育链,有效地交叉融合中学数学课程模块并与教育实践活动并重,形成开放的、符合中学数学教师培养规律的课程教学体系,以“实践化”贯穿“职业化”、“职业化”渗透“实践化”的职前教师教育过程,通过“实践”促使学生对“职业”认知的内化。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