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7 10:09:32
导语:在教育课程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启动已经整整一年了,我校作为全国首批实验区体育样本校,在一学年中开展了大量的具体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就实验情况做一全面总结。
(diyifanwen.com 教育整理)
一、学校概况
我校现有19个教学班,1000左右学生。学校体育教研组有“两老两青”四位教师。“两老”从事一线体育工作40载,分别担任迎泽区体育中心教研组正、副组长,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两青”积极上进,勤学好问,大胆改革,勇于创新。现正在进修本科体育教育专业。“以老带新,以新促老”是我校体育组的一大特点,老教师的“传、帮、带”与青年教师的朝气蓬勃,接受新事物快,形成了一个团结战斗的集体,为实验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能有幸成为体育实验样本校,这对我校体育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更快地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全面实施新课程的教学是一个极大的推动,是对我校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鼓舞和鞭策。为此,我校十分重视课程改革工作,成立了由校长担任组长,有教导处、体育教研组、后勤参加的领导小组,聘请本省教育、心理专家、体育教研员,参与实验、评估工作。添置了体育教学及课外体育锻炼器材,配备了电脑,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和一年级学年、学期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努力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二、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在实验之前,我校代霞老师参加了XX年8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县(区)培训会,XX年4月参加了西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新课程骨干教师培训者国家级培训班,系统学习了体育课程改革的有关知识。学习后,她与教研组的全体成员经常进行学习、讨论、研究、交流,认真领会《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内涵,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通过不断的学习,我们认识到,教师的首要工作就是要深入地研究教学内容和学生,从教学内容、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认知、技能的实际发展水平出发,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无意识心理与有意识心理高度和谐统一的教学情境,激活学生的意向心理活动,使学生想学、爱学、乐学。在实践中,我们的教育行为正逐步由精心设计教向精心设计教与学转变,由重在启发答向重在启发问转变,由重在统一规格的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师个性化转变。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作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使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地学习。
三、实验实施与体会
1.适应新的课程标准,改革教材内容。
(1)对《教师用书》教材内容进行可行性研究。
我区被确定为实验区后,首先选择了新课程标准人教版《教师用书》,对书中的教材内容进行可行性研究。通过指导组、教研组、实验教师的反复研究、交流、实践,我们感到《教师用书》的教材内容是切实可行的。如依据身体健康领域“水平一”目标的要求,小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学会“定期测量和记录自己的身高、体重的变化。”我们在一年级学生《体育健康手册》中设置了身高、体重测量记录和“等级评价”专栏。测量记录表每人一张,学期开始时下发,每学期收两次(测量2~3次),除集体统一测量、记录外,学生还可与同伴、家长协作进行不定期测量、记录。通过教学、实践,反馈数据表明:学生学会了测量身高、体重的方法,并能在教师引导下完成等级评价、记录的比例分别为96.8%、94.7%。在强化学生关注自己生长发育的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积极参加体育和认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我们认为此教材是切实可行的。
(2)从学校、学生实际出发,选择教学内容。
《教师用书》教材内容的弹性和选择性,为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中留有相当大的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我校除选用教师用书中的教材内容外,还从学校实际出发,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年龄、性别等特点,选择了具有改进学生健康和增强体质实效性的内容,如小排球、滚铁环、小四项(跳皮筋、打沙包、踢毽子、迈大步)等内容。另外,我们为了符合学生心理要求,从学生兴趣出发,在开学初设计了体育兴趣调查表(如表一),每月初进行一次兴趣调查,学生在自己最喜爱的项目栏内打“√”,然后教师进行数据整理,根据结果对教材内容给予适当的调整。以九月、十月、十一月调查结果为例(表二),前两个月学生兴趣变化最大的是游戏与队列,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就多组织学生喜爱的游戏。大多数学生不喜欢队列,而队列又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不进行教学又不行,教师便通过丰富教材内容,逐渐引导学生由不喜欢到喜欢。十一月的数据表明改革教学内容是行之有效的。如在“排队”实施中,老师首先用树枝、绳子做比较高矮、长短的实验,然后引导学生与同伴比较身高,并鼓励学生尝试按大小个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教师进行编号,最后让相邻的同伴互相认识,交流感情。整个过程还伴有轻松优美的音乐,给学生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结果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高,“排队”的速度比以前由老师一个一个地安排位置快了许多,学生们不仅很快记住了自己的位置,还能帮助相邻的小伙伴找到位置,加深了彼此间的友谊。 共2页,当前第1页1
2.适应新的课程标准,改革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选择了新教学内容,许多一线教师驾轻就熟的教学方法在全新的领域目标前已显得力不从心,在研究教师教法、学生学法方面更是束手无策。这些都唤起了我们强烈的责任感,我们没有退缩,而是继续大胆实验,经过多次研究、讨论,决定对教法、学法进行改革。
首先对体育基础常识进行了实验改革。如在实施“正确身体的坐、立、行姿势”时,安排两个班选用不同的教法、学法,然后进行对比(表三)。
实验班的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老师引导下自主地学习,在新体验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提高,大多数学生都能说出坐、立、行的基本要求,并帮助同伴纠正错误动作。对比班的学生则在典型的“请你跟我这样做,我就跟你这样做”的模式中被动地学习,大多数学生对学习不仅没有兴趣,而且更谈不上说出坐、立、行的基本要求,与同伴合作学习等等。
其次,注重学生学法的改革,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参与、合作、创新意识,鼓励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跳单、双圈”的实教中,我们根据低年级学生兴
趣广泛、模仿力强、活泼好动、喜欢游戏等特点,采用游戏的组织形式,使教材内容具有趣味性和娱乐性。首先学生结伴来到小动物乐园,做完健身操(模仿操)后,去参加小动物运动会(单、双脚跳比赛),然后在老师适当的引导下,利用自制绳圈(直径30公分、可随意调整、有弹性、能进行多种活动)学习跳单、双圈。学生通过自我尝试,互帮互学、反复实践、展示交流、创新拓展,不仅学会了单踏双落动作,而且还学会了学习的方法。最后鼓励学生开动脑筋,通过改造器材创编自己喜爱的游戏,如“跳皮筋、跳短绳、跳长绳、抓尾巴、网鱼、猫抓老鼠……”孩子们在自主学习活动中个性得以展示,激情得到渲泄,心理得到满足,合作得到加强、身心得到发展,达到了教与学的统一,体现了现代教学为学生“授之以渔”的改革思路。此外,练习中还体现了分层教学,通过学生自己选择练习场地(单、双圈不同组合、不同远度)使不同身体条件和能力水平的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起点和发展的余地。
3.适应新的课程标准,改革评价方法。
学习评价是体育课程教学中重要的环节,评什么,怎样评,事关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我们延续多年的体育考核方法,强调测验学生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的量化指标,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产生过激励作用,但有时也会出现一些消极影响。新课程标准,构建了多层次的目标体系,以反映对学生在知识、能力、态度、情感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要求,达到提高兴趣,促进发展,鼓励进步,增进健康的目的。为此,我们在课程改革中,对体育课程评价重点进行研究。
首先我们制定了“一(二)年级体育课成绩综合评价记录表”(表四),开学初,向学生说明评价的方法,鼓励学生积极表现。划分小组,让各小组学生一起活动,一起学习,以便相互了解,掌握组内每个成员的情况,为小组评价打好基础。成绩评定内容包括认识与知识、体能与运动技能、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采用自评、组评、教师评、家长评的评价方法。首先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然后分组对每个组员进行互相评定(对有争议的则采用少数服从多数,就高不就低的方法),最后教师依据学生学习目标达成度、行为表现、进步幅度及自我评定、组内评定情况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对进行幅度大,表现尤为突出的或身体的缺陷及其他情况的学生写出简短、激励性的评语。另外,让家长共同参与评价,关注孩子的学习、发展。调查数据统计:下发评定表159份,回收150份,其中希望老师对孩子严加管理,并增加体能训练及意志品质培养的102份,占68%,家长对孩子提出要求,进行评价的24份,占16%,没有意见的24人,占16%。
关于对学生的学习评定工作,我们还在反复实践,修改完善之中,希望得到专家,同仁们的指正。
(diyifanwen.com 教育整理)
四、实际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1.我们力求改革,想理性、扎实地从事教学,但由于领悟课改新理念的程度不深,对学生认知估计不够,有时还不能完全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
2.现实社会中,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忽视或轻视体育的行为、观念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有的人对课程改革不能理解。
3.一线老师缺少改革的具体指导,不知道怎样去做和为什么要这样做(包括教学组织、评价等)。
4.课程改革后,工作量加大,相应的人员编制不能及时到位,课程改革实验质量得不到保证。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为低年级的学生,他们怎么理解各种各样的感情呢?理解的这种感情他们怎么用词语表达呢?表达出来之后带入文本朗读又是何其难呢!课堂当中40%的时间要用来“读得有感情”,口诵之,目视之,耳闻之,脑记之,读书对于语言的学习有一个开源的作用。那么怎么能笼统的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呢?低年级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刻,是不是该换一种形象的说法来指导学生朗读呢?
自从我有了这种想法,便结合表演读创设了一个要求:读出表情,读出动作。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表情动作进入文本,把自己当作主人公,试着体验体验。在课堂上,我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单一的要求,转化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带上表情,边读边做动作”,不仅使课堂气氛浓烈了,而且学生渐渐明白了哪些词语是可以通过动作表现出来的,而这种词语就是他们以后要接触的“动词”。
“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话音刚落,教室内人声鼎沸,声音一浪高过一浪。学生读得摇头晃脑、面红耳赤,场面煞是热闹,教师颇为满意。这话日渐成为一种时尚。
难道学生个个都喜欢高声朗读?仔细想想,答案非常明显。学生之所以都选择高声朗读作为“喜欢”的方式,不排除以下两方面原因:
(一)受从众心理趋使。部分同学的放声朗读使其他同学身不由己,为给老师传达“我读得很投入”这一信息,就不惜扯着嗓门,摇头晃脑。在这热热闹闹的场面中,学生的浮夸心理日益膨胀,个性日渐磨灭,其阅读能力却一直在原地踏步。
(二)学生无其它方式可选。从低年级到高年级,放声朗读历来都是“用你喜欢的方式读”的代言。难道一定要“用喜欢的方式读”吗?即使学生已经掌握了各种阅读方式,这种说法也未必恰当。
1、要教给学生多种阅读方法——让学生可选择。《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低年级,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中年级,初步学会默读;高年级,学习浏览。作为一线教师,应认真研读《语文课程标准》,并用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少一点哗众取宠,多一分生本思想,真正从学生出发,立足于学生发展,让学生学会潜心地默读,学会快速地浏览,让学生拥有选择的余地。
2、要引导学生灵活选用方法——让学生会选择。如果学生已掌握各种阅读方式,那么教师就应通过引导,让他们学会针对不同内容、不同需要、不同情境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让他们知道诗词散文尤宜诵读,说明文较宜默读;初知大意需浏览,表情达意可放声朗读;在需保持安静的环境中不宜出声朗读(如其他人还在凝神思考)……因此,我想将“用你喜欢的方式”改为“用你认为最适合的方式”,可能更为妥当。
一学年以来,我默默无闻的奉献着,体会着付出与收获之间的甜蜜,积累了一些感想、体验。
一、加强与任课老师、家长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在教育教学中我深深领会到,班主任与任课老师之间的交流,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老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的,也是缺一不可的。班主任与任课老师之间的交流,能使任课老师清楚的知道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这样便利于教学上。老师与学生的交流,能更了解学生真正需要些什么,这样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改善课程的内容,实现自我提高。老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也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学生会有所保留。就像老师无意间问学生,喜欢老师吗?一般再老实的学生都会说:喜欢。但是学生回家后就不同了,他们会把最真实的一面展示给家长。所以,与家长之间应该时常联系。只有老师、家长和学生三方面共同努力,才能造就一个出色的孩子。
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1、热爱学生,增加情感投入。在教学中,老师首先应该热爱自己的学生,以爱心去教化他们,把师生间的距离缩短。若是老师对他们不闻不问,或是经常批评他们,打击他们,这会使他们对学习抱有阴暗心理,没有自信。也正是这样,学生就没有上这位老师课的好心态。久而久之,学习兴趣全无,成绩大幅度下降。
2、化枯燥为有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尽量将书本上的知识加以研究使之变为生动有趣的问题。
3、利用中学生心理特点“好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小学生正处在对任何事物都倍感好奇的年龄阶段,教师可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大胆创设能让他们好奇的实际问题。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2003级本科生教学实习从2006年6月19日开始,至2006年7月15日结束,为期15天,其中外出参观学习10天,讨论及撰写报告5天。参加本次实习的学生为120名,指导教师8名,在食品学院的直接领导下顺利完成了实习任务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2003级本科生教学实习分汉中区和宝鸡区两区进行,共参观了XX建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XX春光油脂有限公司、XX汉中汉王米业有限责任公司、汉中未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XX三粮液酒业有限公司、XXXX县天元面粉有限责任公司、XX汉中定军山绿茶有限责任公司,XX西凤酒公司、宝鸡啤酒厂、爱姆食品公司、惠民乳品厂、恒兴果汁厂等12家食品加工企业,覆盖了粮油加工、保健药品制造、白酒酿造、方便面生产、乳制品生产、肉制品加工、速冻食品、传统腌制品、调味品以及茶叶生产等内容。通过食品企业参观实习和食品企业领导的现身说法加深了学生对食品生产及市场竞争严酷性的认识,对学生进行了真正的现场教育。食品企业参观实习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走上社会前的知识和心理准备的重要阶段,参观XX建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XX春光油脂有限公司、XX汉中汉王米业有限责任公司、XX三粮液酒业有限公司、XX汉中定军山绿茶有限责任公司,爱姆食品公司、惠民乳品厂、恒兴果汁厂的等优秀食品加工激发了学生从事食品生产的信心和兴趣,XX市酱货场等传统腌制品和调味品生产使学生充分认识了传统食品的魅力。
通过实习,通过与经理和技术人员的交流,学习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懂得了书本知识是实践生产的结晶成果,只有真正学好了书本知识,在实践中,才能随机应变,为以后工作确定了发展方向,坚定了信心。
通过实习,对我国各种食品的生产流水线有了更详尽的认识,对于稻谷制米、小麦制粉、油脂提取以及精练和深加工、淀粉制糖、乳制品生产、肉制品加工、速冻食品、传统腌制品、调味品以及茶叶生产等工艺流程有了更全面系统的学习,对于生产中实际用到的机械设备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但本次实习内容多时间紧,又恰逢省质检对XX县区相关企业进行质检、XX市进行全国卫生城市创建,加之XX市相关企业接待实习积极性不高,实习学生人数较多等原因,为实习带来了无法事先预测的困难,这就使得各实习区第二批学生实习计划一变再变,实习效果不尽理想,但在全体指导教师努力和学生的通力配合下顺利完成了实习的全部任务。在实习过程中,实习学生能够严格要求自己,讲究卫生,遵守实习纪律,认真听取讲解,积极思考和提问,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这充分说明了学生对这一时间环节的重视。特别在XX县区实习,学生的实习态度得到了相关企业领导的首肯,表示欢迎同学到企业去工作、学习。只是因为学生人数多,生产车间嘈杂,大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听清讲解内容,看和听不能很好地兼顾,使实习效果受到影响。
根据外出实习需要,本次实习安排指导教师共8名,副教授3名,讲师5名,均为第一线主讲教师。*副教授总体负责,*副教授、*副教授、*讲师协助,其余4名教师各负责一个班级。针对本次实习情况,在实习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各班班干部的能动性,为学院节省了部分实习经费,又充分锻炼了年轻教师的领导和班干部的带头作用,使年轻教师直接站在生产一线,直接与企业生产接触,为今后的生产实习锻炼了教师队伍。
【摘要】居住空间设计课程是环境设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它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综合性学科,为提高居住空间设计n程的教学效果,本文在居住空间设计教学内容与方法上进行教学改革探讨,为居住空间设计课程教学打造和建立与时俱进的教学平台。
【关键词】居住空间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居住空间设计行业也随之蓬勃发展。社会对设计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与此同时,也是居住空间设计人才的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需要逐步提高。
居住空间设计是环境设计系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能够独立完成居住空间的设计能力,能熟悉居住空间设计的工作流程,重点培养学生的设计和施工能力以及计算机辅助软件的能力。在国内,以目前的就业反馈信息来看,大部分刚毕业的学生只会说而不会做,眼高手低,在学校所做的实践的知识很多都只是凭空想象做出来的,设计出来的东西很多也是纸上谈兵,所以导致刚踏入设计公司的学生因实战能力的欠缺而无法上手,达不到企业的用人需求,从而要花费大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在公司重新学习,就业单位对此很无奈,学生也很辛苦。所以,居住空间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然,需要不断地进行可行性改革研究,从分析现行市场需求出发,对《居住空间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提出相关建议,使得学生们学有所用,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1、课程目标突出实践教学
在以往传统的教学内容设置上,居住空间设计课程的基础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基本是对等的。一般情况下先进行理论教学,再进行实践教学模式来传授相关的教学知识点。这种教学模式有一定的弊端,不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中。因此,作为要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院校来讲,不仅要让学生能熟练掌握居住空间设计的原则、设计方法和理念等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以此加深学生的设计能力和水平。因此,居住空间设计课程在课程目标中,要转变教学理念,突出实践教学,加大实践课时的比例。
在课程目标的设计和安排上,要体现应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的培养。做到了既要加强理论教学,更要突出应用型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课时的安排上,可将理论教学中的一部分内容转入到实践教学活动中去。在课程教学内容, 尽可能达到针对性、实用性,并分析和确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和基本技能目标以及设计技能目标。在实践教学中,把学生分成几个设计团队完成项目的设计,要求学生以设计小组的工作模式进行学习和设计,分工合作、团结协调。让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和沟通能力有一定的提升。
2、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教学方法始终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而教学方法却并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即使教学改革设想再完美,它都必须建立在教学的过程上,同时还要和具体的实际相结合。
(1)运用案例教学
通过案例库的建设,强调案例教学,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可以更直观地让学生了解设计的全过程,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案例分析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举一些典型的案例,对其进行分析,同时,让学生分组对进行案例讨论,各抒己见,最后,让学生自己整理分析整个案例。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掌握了专业基础知识,还有利于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让学生自己成为教学主体,激发了学生自主性、合作性及探索性的学习。
(2)项目教学法。教师可以以实际的工程项目为对象,先进行项目分析和示范,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最后根据各组完成的项目情况来评价学生是否掌握知识,达到教学目标。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先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选择项目案例,设计好任务书,让学生在课外时间收集好案例中各项目材料。如:市场调研、收集资料、对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查阅;并结合项目案例进行分析;然后对案例进行设计构思、讨论并绘制设计草图等。在此过程中不仅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能力,还能启发和引导学生最终达到解决问题。
(3)“走出去,引进来”的教学法。目前,很多院校都采用“假题真做”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虽然它可以模拟真实的设计项目,让学生在设计项目中掌握设计的操作流程。但与此同时,却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不能真正了解实际工程结构的做法。所以,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方式,采用走出去的方法则是必要的措施。
“走出去”模式则是教师可以利用校外实训基地,在真实的环境中,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材料和施工工艺,学会处理工程项目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学习工地施工管理能力,这种方式能让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相比课堂理论的讲解更加轻松和深刻。而且通过学生实地参观和老师现场讲解,以及工地的亲密接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融入社会、适应社会。
“引进来”的模式则是指在教学内容的授课上,除本学院专业教师讲课以外,可以邀请同等其他院校的教师来为学生进行讲课。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定期引进相关专业的企业技术人员来学校进行讲课,并不定期的举行专业前沿讲座,让学生们可以随时了解行业动态。
3、改革课程考核体系
居住空间设计以往的考核方式是根据专业特点,一般以单元作业加考试大作业共同构成课程考核。作业制作要在课程教学环节内完成。课程考核作业基本是根据给定的项目图纸,绘制全套的居住空间的设计方案。成绩评定方式的主要构成及比例:期末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改革后的课程考核方式,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需要进行,着重要体现实践能力考核和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所以考核的可以多元化,也是势在必行。可以在以往的基础上,更加细化,多方位、全面地进行考核。具体有以下几个方式:
(1)设计理念的表达;全面全新的设计理念;团队的协作能力。
(2)设计作品项目化的考核方式,即以项目过程化考核与作品效果考核相结合,以设计项目的具体要求为考核标准。
(3)工作规范考核方式,即知识技能考核与工作态度考核相结合,注重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表现的考核。
(4)多样化考核办法,可以通过考证或技能竞赛获奖相结合,采用多种渠道来认定学生课程成绩。
二、对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的设想
1、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完善“双师”队伍建设制度,要求每位专业教师不定期去企业学习锻炼,在日常的工作中切实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并选派优秀教师区参加省市各类培训。同时,在不影响基本教学的前提下,积极鼓励教师参与企业横向课题研究,以此提高个人研究水平,并为个人发展积极搭建平台。
2、合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教学
要提高学生的实训能力,必需合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实现校企合作。校外实训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教师在上实践课程的时候,一定要合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教学,来提升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使学生能在实践中真正得到锻炼,学习解决生产实践以及工程项目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及管理能力,培养自身的沟通技巧、团队协作精神,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并提升自己的设计施工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等综合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建立工作室教学模式
建立工作室教学模式,目前在一些设计院校逐渐开展。工作室教学模式,可以与社会接轨,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教与学相互补充。在工作室里,教师可以更充分地对学生的辅导。在实践操作中,可以根据装饰设计公司的操作流程,对设计过程和设计行业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学生之间可以采取“传、帮、带”的方式,起到榜样的作用,低年级的学生在高年级的学生的带动下进行设计创作。在这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中,能增强学生的信心,形成你追我赶的效应,以此提升自己的设计能力。工作室的教学模式,不仅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能鼓励学生探索学习方法。同学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可以让学生在所学的设计课程中发挥更多的自身能力和价值。
居住空间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总结,需要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力求做到符合专业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使自己的教学水平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李跃辏吴能森.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案例教学法探讨[J]. 襄樊学院学报,2009(11):81-83.
[2]张锐,庞大庆.广告设计课程的工作室教学模式探索[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8(8):194-198.
[3]范贵德. “工教结合先导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刍议(N)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32).
[4]钱抒.“室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N) 正德学院学报第10卷第2期 2012 年12月.
【关键词】焊接冶金学 网络教学综合平台 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焊接冶金学》课程建设项目(k201305005),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电弧焊基础》课程建设项目(k201305008),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电阻焊接》课程建设项目(k201305003)。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252-01
焊接冶金学是焊接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是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涉及到焊接热过程、焊接化学冶金过程以及金属凝固结晶和固态相变过程。焊接热过程是指焊接金属在热源的作用下局部受热和熔化,整个焊接过程自始至终都是在焊接热过程中发生和发展,从而与冶金反应、凝固结晶和固态相变、焊接温度场及应力变形有关。焊接化学冶金过程是指金属与熔渣、气相之间会进行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如金属氧化、还原、脱硫、脱磷、渗合金等。金属凝固结晶和固态相变过程与凝固组织和由此导致的偏析、夹杂、气孔、热裂纹、冷裂纹及脆花等有关,因此,焊接冶金学的学习为正确选择焊接材料、工艺方法和制定合理的焊接工艺,探索提高焊接质量的新途径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各个高校在对焊接冶金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大量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网络教学平台在原来教学系统的基础上,充分吸取教育技术理论与方法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应用网络技术,根据不同教学模式、不同教育对象的特点,为开展网络教学提供灵活的,可缩放的,适合于多种层面、多种对象及多种网络环境的交互式教与学支撑平台。近年来,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因此,可以有效的辅助课程教学。
一、网络综合教学平台辅助教学的特点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还是由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为主,教学内容和资源主要由老师决定。教学的内容比较单一,实验的方法比较固定。而在网络综合教育平台下,学生可以获得较多的知识和信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灵活的选择学习内容,同时,安排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同时,网络综合教学平台是一个交互性较强的一种平台。它可以通过在线和离线的教学支持服务,教学平台集成视频会议系统、虚拟教室系统、聊天工具、讨论系统、内部电子邮件系统给学生提供学习导航、在线离线课程、答疑辅导、讨论、在线自测等服务,提高师生之间的互动水平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网络综合教学平台辅助教学的改进方法
1.提供网络综合教学平台培训
虽然网络教学平台已经逐渐在高校教学中建立起来,然而,其作用和价值还未得到足够的认识和重视,在普通高校教学体系中尚处于边缘状态。因此,学校应安排相应培训人员对老师和学生分别进行培训。对学生培训时不但需要对数字资源的使用进行培训,还需对具体课程教学平台的使用进行培训,通过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能亲身体验和感受网路教学平台带来的优势及效果,激发学生网络教学的积极性。对老师培训不但要求掌握如何使用数字资源、如何操作教学平台。同时,还应重点培训老师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如何构建一门课程、如何建设成精品课程,以及在网络环境下申报精品课程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对信息量进行丰富并适用于课堂,如何体现网路教学互动功能。最好是有实际案例来介绍教师应如何从最基本的教学平台建设开始,各个环节的各个功能如何操作,最后如何利用普通的课程资源建设成为精品课程。
2.创建并丰富网路综合教学资源
针对焊接冶金学课程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方案、课程介绍、各章的教学课件、教学方案、各章有针对性的习题、实验指导书等上传到网络综合教学平台上。同时,教师根据自身的条件,上传一些与课程相关的参考资料、最新研究方向及发展趋势等内容到平台上,使学生不但能自主的获取焊接冶金学相关的基础知识,同时还能实时、精确的掌握现代科技发展动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讲到熔滴过渡时,上传一些采用高速摄影拍摄到的熔滴过渡的动画,通过动画可观察电弧形态和熔滴过渡特征,认识各种电弧和熔滴过渡过程,了解特点,同时可以熟悉常见焊接方法的电弧形态及熔滴过渡条件。另外,对于一些新型高效化的电弧焊接技术的熔滴过渡也有所了解,如磁致旋转射流过渡,双丝过渡等,通过动画制作可以让学生清楚的观察到。网路教学平台上应给出的章节重要知识点,学生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引导,能快速的把握章节中的核心内容,利于其理解、消化课堂知识。
同时,教师不但要把自己的手头资料上传到网路教学平台上,也应鼓励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总结以及收集整理出有用的学习资料上传到网路教学平台,一方面丰富教学资源,另一方面也使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3.开展网络互动教学
实现网上交流互动、答疑测试以及任务等教学互动是网路教学综合平台辅助课堂教学的核心及关键,可以弥补课堂教学互动的不足。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网路互动教学。一是设立专题讨论。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围绕某一主题进行讨论。从而让学生学会如何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甚至加工和运用信息。如设定专题为LNG储罐的焊接技术及发展。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LNG储罐的母材特点、焊接结构的使用条件。焊接材料的选择,接头如何设计,焊接方法以及焊后检测方式等。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总结出目前焊接LNG储罐的焊接技术以及发展动态。从而加深课堂知识的学习。二是“任务”式的教学模式。老师可以有意识的设置一些任务,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探索,最后完成这个任务。三是网上留言、收发邮件等方式进行互动。让学生把自己想问的问题或获得的经验和成果发表到讨论区或者设定的老师邮箱,老师积极的回应学生的留言以及回复邮件,促进学生学习。
因此,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历程中,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辅助课堂教学,还有较多需要改革和提高的地方。而焊接冶金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会随着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建设的发展更上一个水平。
参考文献:
关建词:暖通空调 实践型教学 项目驱动 1个1.5加3个0.5教学模式
1.暖通空调课程项目一条龙实践型教学模式的提出
高等职业教育不同本科生或研究生教育,职业教育重点培养 出具有实际操作技能,又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理论复合型技术人才,并不是培养出科技研究型人才, 以往的专业课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地位,专业知识教师讲得多么清晰,学生还是“一听就懂,一做就不会”。毕业设计部分学生互相抄袭,或者抄袭往届学生的毕业设计,教学中缺少学生实际操作动手的岗位实践能力,实质不能培养不出真材实料的学生,造成企业不愿意接纳新毕业生, 毕业生到了岗位,接触工作项目又不知道从何做起。笔者认为职业能力的提高不是简单地靠课堂上教师耐心地讲解,灌输就能实现的.而更多的是要依靠学生自身积极主动地参与和训练-反复实践,而实践型教学模式正是能够给学生提供动手与反复实践的平台。供暖空调该课程的特点使得它成实践型教学模式很好的“用武之地”,以下笔者根据一年的实践型教学成果,主要针对如何有效地开展暖通空调课程实践型教学进行探究与总结
2. 暖通空调专业课实践型项目一条龙教学的实施
实践型教学,重点不是项目,而是实践,如今高等职业教育欠缺的不仅是基础理论,而是真实岗位场景的实践活动,以项目为引领,学生须完成项目的相关专业基础理论、相关专业技能、相关的合作沟通能力,相关获取知识的能力。实现产销一条龙,理论-实践-理论-实践,通过项目与企业(企业岗位)结合,通过完成项目,体现学生所在的长处,体现学生相关的企业所在位置,产销一条龙生产的产品是并不是一个模子,而是各有特点的,是适应各种岗位的具有实践能力的学生。
项目教学并不是教师讲授项目涉及到的单一基础理论,单一技能,而是实际岗位所涉及到的各种常用技能。也就是以实际岗位需要调整教学内容,以实际岗位为导向,实际项目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工作能力。
教学中,首先引出项目,学生将完成的程度,并且展示不同岗位不同企业的真实项目成果。让学生产生完成项目的最初认识,激发好奇心及求知欲。项目不是单一的,而是根据学生接受层次的不同,分成不同学习小组,例如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07级在室内供暖学习中,教师完成室内供暖常用形式所涉及到的基础理论及技能的理论教学,然后引导学生为完成项目进行方案确定。进一步激发学生完成项目的欲望。此时教师以鼓励为主,建立学生的自信心,以学生实际操作为主,学生在完成项目遇到困难时,教师并不是直接展示答案,启发学生寻求工具,利用现行的施工、设计、网络资源完成项目,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知识更新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教师最大限度引导学生完成实际岗位的真实项目。
实践型教学一定要与行业发展、岗位要求相配合,在讲授专业课的同时,关注行业的最新动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突出暖通空调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流程和新方法,并把敬业爱岗和高度的责任心教育贯穿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知道“纸上学来终觉浅.深谙此事要躬行”的道理,实践型教学实施方案,总的原则应该是设法让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内容产生探究的兴趣,并设法让学生感到是自己经过积极的探索与努力才使问题得到解决,这样同学们就会从心理上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并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积极寻找下一个问题答案的愿望,为培养出创新人才打下基础。
3. 实践型教学与企业合作的重要意义,
实践型教学,如果离开了企业,离开了实际工作岗位,此种教学就是空中楼阁,失去了项目教学的实际意义。 项目并不是虚构的,结合1.5加3个0.5的教学模式,在”理论(1.5)-实践(0.5)-理论(0.5)-实践(0.5)”中第一次实践(0.5)中最初目的是完成企业的真实项目,第二次实践目的为学生找到就业岗位,被企业所接受,企业同时也了解了学生的培养过程。不排斥新毕业生,此时教师的地位是企业与学校的桥梁,构建者,要求教师为双师型人才,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与技能,确保为企业创造利益被企业认可。例如本校07级学生在2009年的6月至10月的第一个实践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分别到空调公司,设计公司、安装公司。其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了黑龙江省龙江二中的新校区的教学楼、艺体馆、宿舍楼、食堂、外网设计,此过程以学生为主,以教师为辅。受到了良好的效果,在第二个实践(0.5)中有大部分同学被设计公司、空调公司、建筑公司录用,顶岗实习,将成为公司的正式员工。为企业创造效益的同时也为本专业获得了荣誉。
4. 教师在实践型教学的地位
在此实践型教学模式中,除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外,教师的作用仍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是学生寻求和掌握岗位技能的引导者和评论者。教师既要有更多的智慧与技巧,与学生之间形成“互动”关系,共同调整好项目完成的进度与深度,这样才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很好地完成预定的实践内容,另外教师还应具有根据岗位需要打破学科界限,根据岗位需要调整教学内容的能力,由于篇幅所限不再举例。实践型教学方法让同学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专业技能的学习中来,变以往的被动式学习为现在的主动式学习,大幅提升同学们学习兴趣的同时,显著地提高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努力按照新的教学模式的内在要求,努力探索,不断完善,一定会在高等职业教育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
暖通空调专业在教法上不断改革与探索,并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创建学训一体的‘项目教学法’,构建融入职业标准的课程模式”的教改实践,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高职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研究综述
现代意义上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源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并逐渐在美、欧、中等国家发展起来。可以说,心理素质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的主潮流之一。笔者对目前现有资料进行梳理发现,关于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关于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研究;二是关于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研究。而本课题“将项目化教学引用到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理论成果相对比较少。综述如下:
一、关于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研究
关于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的研究,朱营周(2001)提出,应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及方法等四个方面构建科学的教育体系。龙晓东(2003)提出构建以课程教学为主渠道,以多种活动方式为载体、以实证性调查和分析为依托,教学、咨询、研究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性体系。总体来看,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某一方面为对象进行的研究,深入、具体,操作指导性强,值得借鉴。
二、关于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研究
近十多年来,我国学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系列数据库”(1994-2012)中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题名,只检索到115篇文献,其中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文献只有不足7篇。通过分析已查阅的有关文献,我国学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层面:
理论研究层面:潘柳燕等(2007)从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原则入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进行了整体构建。杨民和杨立红(2006)认为,当前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应建立一种以“自我反思性评价”为核心的新的评价体系。学者们认为应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目标和内容,这是学者们的共识,但在课程体系构成以及课程内容选择方面,学者们的观点不尽相同。
实践研究层面:段鑫星等(2004)总结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经验,实践1+5教学法,即“课堂教授+新概念作用+心理影片+心理调适+网上辅导+学年论文”;潘柳燕等(2007)认为,应围绕“一个中心、三个特性、四个延伸、五个结合”教学模式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课;韩丹(2007)探讨了团体咨询在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从已查阅的国内有关文献看,现有的研究多集中在课程内容研究和课程实施模式探索与总结两个方面,这反映出学者们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研究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尝试,但在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等重大问题上还未达成共识。
三、关于项目化教学引入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研究
将项目化教学的理念和方法运用于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新课题,目前有关研究主要集中在运用项目教学的必要性以及如何运用两个方面。
(一)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中运用项目教学法的必要性研究
关于项目教学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运用的意义:倪海珍(2010)认为,将项目教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引入心理健康教育领域,是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手段和方法的创新。朱佳雯(2012)认为,项目教学的价值理念和方法值得心理健康教育借鉴。
(二)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中如何运用项目教学理念和方法的研究
关于项目教学法的运用,有人认为应根据项目教学法的类型,分别探讨项目课程目标、内容和方法三个方面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还有的学者认为应针对大学生各个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侧重点的不同,运用项目教学法开展活动。
综上所述,关于项目教学法引入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已有一定的研究基础,是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课题,目前相关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对此进行深入研究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主要表现在:一、现有研究虽全面但不够深入。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运用项目化教学理念和方法必要性和可行性的论证比较多,但是关于具体方略运用的探讨比较模糊和薄弱;二、研究成果虽丰富但不够新。文献检索表明,已有的有限的相关研究成果重复严重,有些文章内容相近甚至大体相同,同一成果往往被多人引用;三、现有成果理论阐述多,而实证研究较少,特别是对于项目化教学在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运用的探索研究,较少有具体的实证研究。当然,尽管如此,这些研究成果还是为本文提供了研究资料和一定的理论借鉴,本课题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这一课题进行深入探讨,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项目化教学在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1]倪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与探索[J].青春岁月,2012(1).
[2]孙福兵.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8).
关键词: 高校大学生 文化素质教育 研究现状 研究方法
一、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研究现状
(一)十年来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总体情况
人文素质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界一个常说常新的研究领域,目前国内对此问题的研究热情和实践兴趣仍然与日俱增,但就整体水平而言还需提高。
1995年9月原国家教委在武汉召开了第一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试点工作研讨会,之后又在全国32所大学建立了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基地,并在52所高校开展了人文素质教育试点工作。十余年中,国内各大学努力构建大学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理论研究也不断深入,为提高教育质量作出了重要贡献。概括地讲研究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华中科技大学牵头,对国内理工科大学生文化素质状况、百年来中国理工科院校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设置、社会对高等工程人才文化素质的要求、国外高校艺术教育情况等进行了专题调研。在此基础上,对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定位、目标、规格、模式、特点、体系等问题提出了初步方案,并讨论了人文素质教育的理论难题和实践经验,分析了人文素质教育的基础性地位、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人文素质教育的基本功能、人文素质教育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等基础问题。第二阶段主要是立足于我国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进行比较系统的调查、分析,对不同类型高校推进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方法、效果与问题进行研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了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并对素质、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内涵进行了理论层面的深入研究。通过多年人文素质教育,加深了我们对高等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的认识,新的教育思想和观念的付诸实践,为构建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观念、模式和体系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高等学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与构建课程体系面临着诸多的问题。突出表现为:一是唯知识、唯技术、唯功利的教育导向过度突出了人文类课程的工具性和实用性,削弱了其人文性和思想性。二是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重形式、重娱乐,轻教育、轻文化,很难纳入课程体系之中。三是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分道而行,专业课程中的人文内涵多半被忽略,二者相互促进的作用不被重视。四是对课程效果的评价缺乏研究与检验,大多停留在传统的唯分数评价方式上。人文素质教育中认识有待深化,课程体系急需规范,教师素养亟待提高,发展还相当不平衡等一些问题也逐渐浮现出来,成为下一步工作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二)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设置的研究,各高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了较多方案。
(1)对大学生文化素质课程设置原则的研究。张岂之认为,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与专业课、专业选修课不同,具有人文性、相通性、可接受性、可感知性、引导性等特点,在大学的课程网络结构中,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起着连接和聚合其他课程的作用。(2)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设置内容与框架或途径的研究。杜方智等认为,整个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分为四大板块。一是传统优秀道德课程;二是中外优秀文化课程;三是思想法律类课程;四是基础自然科学课程。梁祝平认为,哲学在人文素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开设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中应该突出哲学课的作用。郭春林等认为要充分利用活动课程对文化素质课堂教学的延伸作用;要充分重视隐性课程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育。这些提法基本上代表了目前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设置的基本方向。(3)个案研究。如李惠对西南农大、龙莉等对中山大学、刘晓明等对天津大学和石家庄铁道学院、王静对山西省本科院校等个别院校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情况进行了研究,但个案研究还是较少。(4)对不同类型的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研究较多,比较性研究很少,财经类院校的研究则没有。王琳琳针对东北师范大学理科学生人文素质问题的现状,从构建校园文化、课程设置等诸方面提出了强化东北师范大学理科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黄婷婷则对理工类院校学生进行了研究,认为理工科大学生入学前后的人文素质欠缺问题呈累积性的延续状况,提出要科学地配置学科课程体系(必选)与活动课程体系两大板块,再通过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其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质与科学精神。医学院校建立有针对性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比较少,尚缺乏将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纳入教学计划和考核系统的研究与实践探索,缺乏可操作性的人文素质教育评价体系。魏来敏等认为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应分试点期、适应成长期和成熟期来进行。
二、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1对创业教育课程建设认识不全面创业教育课程对高职院校学生和老师来说都很新鲜,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才刚刚起步,有的高职院校教师认为创业只能是就业指导的一个方面,有的高职院校教师认为创业教育就是组织学生参加创业计划大赛等等。这种功利性的创业教育思维造成很坏的影响,当前人们功利性的创业教育理念主要表现在:一是创办企业论,即认为创业教育就是高等学校教会学生创办企业或开办公司;二是第二课堂论,即认为创业教育就是开展第二课堂的创业实践活动,包括创业计划大赛,创业企业家和创业风险投资家论坛,组织学生参观成功企业,创办科技园、创业园或孵化器等。
1.2创业教育课程成熟度低。目前,高校有一部分人在做创业教育课程建设方面的探索,但是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课程体系。从学科角度看,创业教育是众多学科的综合,但是我国当前还没有设置创业学专业,学科地位边缘化,这直接导致创业课程缺乏专业支撑,不能发挥学科优势。目前主要以选修课为其主要形式,课程成熟度低,教师讲课基本上单枪匹马,各自为政,没有学术梯队,缺乏后劲。
1.3创业教育课程师资力量薄弱。目前,我国尚未形成比较系统、成熟、具有一定特色的创业学理论,创业需要专业、系统的指导。创业教育不仅需要有创业愿望学生及相关领导重视创业教育,更需要能够有效地开展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的创业指导老师。应该说高职院校创业指导教师极度匮乏,教师主要是先前从事管理类教学或从事学生辅导员或就业工作指导的老师。这类老师绝大多数无创业经验,属于创业教育的理论型老师,很难有效对学生创业过程中的遇到具体问题进行指导。
2.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建设思路
创业理论教学是创业知识概述,以注重学生创业意识的激发以及创业者心理素质的培养为教学目标设计创业知识教学模块。创业模拟是创业模拟演练,通过项目驱动(任务驱动)方式开展模拟演练课程,并最终以形成创业计划书设计教学模块。创业实践是创业实战训练,以学院现有的大学生创业园和创新创业实训基地为支撑,以各类高职创业竞赛为平台,逐步形成教师或教师创业团队带领学生自主创业项目的选择、评价、计划、开办和推动的模式,实现师生共同参与自主创业“教、学、做”全过程的目的。因此本文选取创业模拟演练模块开展设计,分析该模块的基本目标、知识要点和学时安排。
3.“模拟公司”互动化实习方式的创业演练课程的整体设计
2009年2月,盐城纺织技术学院根据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统一部署,结合学院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的实际需要,利用“中国创业实习网”网上架构的一个第三方实习平台,开设《创办企业实习》课程,学生从创业团队的组建、运营管理到运营总结模拟创业过程,积累创业经验,增强创业能力。盐城纺织技术学院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由此正式拉开序幕。
3.1“模拟公司”互动化实习方式
“模拟公司”起源于50年代的德国,在人为的仿真环境中模拟经济活动的组织,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场所和组织形式。根据产品和服务项目的不同定位,学生自主组建模拟公司,然后在一个仿真的办公环境里,充当公司的雇员与其他模拟公司人员进行仿真的企业商务运作与管理行为的模拟。学生在模拟公司的各个部门(包括行政部、人力资源部、财务部、采购部、市场调研部、商务部等)的轮流实训,使得真实企业里的商务活动和管理行为均能得到充分的模拟。模拟公司互动化实习方式教学法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它具有职业性、合作性、自主性及实操性等特点。
3.2课程目标
创办企业实习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创办企业实习模拟演练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让学生进行虚拟创业与公司活动的综合实践,建立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管理的观念,以适应基于现代技术环境与科学管理条件下的创业活动,学会运用管理理论知识,借鉴和运用国外先进经验来分析和解决创办企业中的可能遇到的问题,为今后的创业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3.3课程内容
创办企业实习基于创业的基本过程和核心工作任务,在“中国创业实习网”的虚拟经营环境中,借助指导老师的辅导有计划地形成和修订自己的商业计划,通过8个创业实训项目引导学生进行创业模拟体验全过程的训练,强调实操性、实务性和实用性,涉及创业过程中需要完成的主要工作任务和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创办企业实习模拟演练课程的整体设计包括8个单元,36个课时。团队组建实训项目(6学时):组建模拟公司团队,公司组织架构及团队建设方案制定;市场调研实训项目(6学时):选择公司目标客户群,并进行目标客户群的需求分析,确定细分市场,制定营销策划方案;创业计划实训项目(4学时):创业计划书的编制,开业准备的基本方面;银行业务实训项目(4学时):开立临时账户、开具银行征询函、银行贷款业务、会计事务所验资;工商注册实训项目(4学时):企业(公司)名称预先核准、订立公司章程、办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实训项目(4学时);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金缴纳、报税查询2、运营交易实训项目(8学时):公司介绍、装饰店铺、商业信息、产品、交易管理;岗位总结(2学时):要求学员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对“模拟公司”运营结果进行总结。
3.4课程的特色与创新
3.4.1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实现课程教学方法的互动性与实践平台综合性
“模拟公司”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信息管理技术,引入大学生在实验教学活动中的竞争机制、游戏机制、互动机制、评估评分机制、自主实践和创新平台。“模拟公司”通过仿真的工作环境,将学生带入到实际的工作中,边学边用边记,学生可以在整体的教学环节中都保持一个高度认真的学习状态,从而自然达到更高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
3.4.2以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作为课程建设核心目标
“模拟公司”互动化实习方式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历经公司创建和经营整个过程,一方面消除了学生对创建公司的神秘感和畏惧感,另一方面,又树立了学生的创业意识,懂得了如何把握发展的机会,增强了成就自身事业的信心。课程同时要求学生结合实际、结合自身的经验和自身的专业找出或总结出创新思维的案例,在课堂上和其它同学一起分享,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4.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的实施保障
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缺乏社会经验、资金与人脉,创业必定存在很多困难与风险;创业教育可以为学生创业团队在项目选择、市场分析、制定计划、市场营销、财务分析等方面提供咨询服务,帮助学生选择最合适的方法来实现创业的目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必须具有一定的保障作为基础。
4.1加强学科建设,提高创业教育课程成熟度
学科地位的边缘化造成了创业教育的执行标准不统一和受重视视程度不高的现象,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尽快明确创业教育的学科地位,设立创业教育学科,促进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体系的有机融合,使高校对创业教育的具体执行有据可依,在一个统一的框架下,进行课程设置、师资建设和学生培养。只有这样高职院校对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的目标定位才会清晰,创业教育课程成熟度才能得到提升。
4.2加快创业教育专兼职师资队伍培养步伐
创业是一项艰巨的工作,需要系统、专业的指导,创业教育课程建设需要能够有效地开展创业教育的一线创业指导老师。我们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专职老师应加大进修培训力度,对国内外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有较深层次的研究,能针对学生实际创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辅导;具有企业高层管理经验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兼职老师队伍应相对稳定以增加教学经验。
4.3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