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教师个人简历

时间:2022-04-03 03:11:31

导语:在教师个人简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教师个人简历

第1篇

个人概况:

求职意向:

________________

是否参加实习:

姓名:

________________

性别:

________

出生年月:

____年__月__日

健康状况:

___________

毕业院校:

_______________

个人概况:

求职意向:

________________

是否参加实习:

姓名:

________________

性别:

________

出生年月:

____年__月__日

健康状况:

___________

毕业院校:

_______________

专业:

____________________

电子邮件:

_______________

联系电话:

_______________

手机:

通信地址:

_______________

邮编:

____________________

教育背景:

____年--____年___________大学__________专业(请依个人情况酌情增减)

具体专业方向与主修课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如需要详细成绩单,请联系我)

论文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请注明是否已发表)

英语水平:

*基本技能:听、说、读、写能力

*标准测试:国家四、六级;toefl;gre.....

计算机水平:

编程、操作应用系统、网络、数据库......(请依个人情况酌情增减)

获奖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依个人情况酌情增减)

实践与实习:

____年__月--____年__月_________公司__________工作

____年__月--____年__月_________公司__________工作(请依个人情况酌情增减)

工作经历:

____年__月--____年__月_________公司__________工作(请依个人情况酌情增减)

个性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描述出自己的个性、工作态度、自我评价等)

另:

(如果你还有什么要写上去的,请填写在这里!)

*附言:(请写出你的希望或总结此简历的一句精炼的话!)

专业:

____________________

电子邮件:

_______________

联系电话:

_______________

手机:

通信地址:

_______________

邮编:

____________________

教育背景:

____年--____年___________大学__________专业(请依个人情况酌情增减)

具体专业方向与主修课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如需要详细成绩单,请联系我)

论文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请注明是否已发表)

英语水平:

*基本技能:听、说、读、写能力

*标准测试:国家四、六级;toefl;gre.....

计算机水平:

编程、操作应用系统、网络、数据库......(请依个人情况酌情增减)

获奖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依个人情况酌情增减)

实践与实习:

____年__月--____年__月_________公司__________工作

____年__月--____年__月_________公司__________工作(请依个人情况酌情增减)

第2篇

1)专业引领,注重实效

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自觉的吸纳新理念,摒弃旧观念。学习与交流,能使我更好地认识自己,反思自己,改变自己,明确自己在课改中的责任和角色,学习把专家的理念变成课堂的实践。

在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学校为教师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与优质的培训资源,我要利用培训、听课的机会,努力向专家、名师、

向优秀教师学习,使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以及手段有更大的发展和成功。认真对待自己的每一堂课,每一堂课争取有一个亮点,要迅速完成从一个新岗教师向合格教师的转变,多学习他人经验,经常反思自己的不足,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去实现目标。

第3篇

著名学者季羡林老先生曾经给新入学的学生看过行李而无怨言,那位学子就得以轻装地去办理各种入学手续。过了一个多小时,年轻人回来看见老人仍在原地看着他的行李,不禁大为感动。开学典礼上,当主持人介绍在主席台就座的各位领导时,年轻人才惊讶地发现,那天给自己看行李的老人竟然就是著名学者、季羡林老先生。年轻人在强烈的震撼中想到了这样一句话:人格,才是最高的学府。由此可见,教师的人格魅力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可以给学生以撼人心魄的冲击,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

教师的人格魅力对课堂教学效果影响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良好的性格特征能够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

对学生和对集体的真诚热情、友善、富于同情心,乐于助人和交往,关心和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对待自己严格要求,有进取精神,自信而不自大,自谦而不自卑;对待学习、工作和事业,表现得勤奋认真。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在思维上有较强的逻辑性。情绪上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开朗,振奋豁达的心境,情绪稳定而平衡,与学生相处时能带来欢乐的笑声,令人精神舒畅。意志上目标明确,行为自觉,善于自制,勇敢果断,坚韧不拔,积极主动,不卑不亢等一系列积极品质。能够帮助学生建立信心,克服畏难情绪,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较强的协调能力

端正学生处理问题的态度,具备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较强的协调能力,愿意与人交往,与人相处多表现出真诚、尊敬、信任的积极态度,因而也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与接纳。同时,善于将各种关系组织起来,在组织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能够让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心态解决问题。

三、有力的自我调控系统影响学生建立更强的自信心

面对繁琐的工作不退缩,理智地保持对学生耐心、和谐的态度。为学生树立了良好意志品质的榜样。学生在教师的耐心细致的讲解中能建立更强的自信心并且可以勇敢地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四、高度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具有创新意识,跟上时代潮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主动研究学生特点,启发学生思维,创造性的完成教学任务。鼓励学生以创新的思想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不断学习的能力吸引学生不断创新

第4篇

[关键词] 中职学生 人格魅力 感染 榜样

人格魅力是指人的综合素质在行为举止、气质风度上体现出来的对他人的一种吸引力和影响力。我们经常听到学生议论,说他们很喜欢某位老师及很愿意听其讲课,究其原因,是该教师的人格魅力使学生折服并赢得了学生的尊重与爱戴。在学校,除家长外,教师是学生接触最多的成年人,其人格魅力可以直接对学生产生无言而持久的影响,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教学教育的效果。教师的学识水平、教学方式、教学态度、兴趣爱好,其言行举止都是教师人格魅力的体现,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因此构建教师“人格魅力”对树立教师良好形象,提高教学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人就多年的教学工作实践,谈谈在中职教育中教师“人格魅力”的构建。

一、构建教师人格魅力的作用

中职学生大多年龄在16~19岁,此时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但就目前的现实状况而言,中职学生可以说是一个综合素质相对较差的群体。众所周知,当前就读中职的大多数学生是在升高考试中的“落榜者”;或是因家庭经济困难,无奈情况下选择上中职的;或是因有不良习惯而又年龄不大,父母在不得已或求得心理安慰的情形下将子女送进中职学校再“托管”几年的。因此学生的总体素质偏低,其文化基础、自信心和自律能力都较差。再加上受社会上各种因素影响,使学生对中职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认为中专毕业后就业难,前景无保障,产生“读书无用论”的思想,厌学烦学情绪严重。此时,教师的榜样将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和引领作用,成为这个时期学生行为模式和习惯养成的主导因素。因此,教师要以自身的人格魅力为学生树立榜样,感染和教育学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二、构建教师人格魅力的要素

1.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强烈的责任心是构建教师人格魅力的前提

教师本身的情感对学生有很强的感染力,如果教师热爱自己的事业,具备强烈的责任心,能以饱满的情感引领学生去探索知识的奥秘,就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如果教师上课能全身心投入,将自己对所教学科的热衷融于每一节课中,把课“上活”,就能更好地吸引学生听课,激发他们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对于学习基础较差的中职学生,教师更要通过良好的精神状态和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来吸引他们,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果。一个品德高尚的老师不该仅仅把教师这个职业看成谋生的手段,应该要有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精神,有忠诚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样,才能在潜移默化中以无声的行动代替有声的命令,使学生信服,从而发挥为人师表的积极作用,这是构建教师人格魅力的前提。

2.渊博的学识是构建教师人格魅力的基础

对学生而言,教师既是知识的播种者,也是智慧的促长者,一个好教师就如一个巨大的“磁场”,课堂上、生活中都会深深吸引和影响着学生。一个好教师不仅要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文化底蕴,对学科知识既能系统整合和灵活调度,对相邻学科的知识,以及跨学科的如人文、社会、自然、经济等知识也应广博丰富。教学中如果能够旁征侧引,将现代信息融合到课本知识中去,讲起课来才能带给学生充实的感受和心灵的震撼。实践证明,没有学生喜欢照本宣科、知识贫乏的老师,相反,学识渊博的教师,对学生的吸引力就越强,教学效果也越好,人格魅力也就越大。因此,渊博的学识是构建教师人格魅力的基础。

3.关爱与真诚是构建教师人格魅力的关键

老师不仅是传播知识的良师,而且应该是慈爱的长者、学生的知心朋友。教师工作是一种注重心与心沟通的艺术性工作。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也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及喜怒哀乐。当老师无法走近学生的心灵,无法与学生达成情感的沟通,也就无法遵循“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原则。“感人心者,莫过于情”,情感交织在人们的思维中成为一种刺激,往往对人的思想和行为起着指导作用。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关爱学生,热情、真诚是教师能否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能否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的关键。如果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可亲可敬,会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信任和依恋的情感,教师的人格就会得到尊重和爱戴。因此,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能及时排解自己的消极情绪,同时要掌控学生的情绪、情感,用健康积极的心态陶冶学生的品德和情操,为成功的教育创造健康和谐的环境。

4.永不满足的执著追求和创新精神是构建教师人格魅力的动力源泉

中职学生的意志力较差,创新意识更加薄弱。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是由教师培养的,教师的好奇心越强,学生的创造性就越高涨。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21世纪的教育是创新的教育。教育的创新往往是从教师开始的,而学生的创新源于教师人格魅力中永不满足的执着追求和创新精神的体现。具有这种人格魅力的教师,往往会在教学中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去影响和引导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创造性和多维的价值观;会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展示自己的风采,展现自己的进取精神。由于这种榜样来源于自己身边,耳濡目染,再加上这时期学生高涨的崇拜心理,往往会让学生折服,从而启发和鼓舞学生勇于挑战和超越自己。这不仅对学生的学业发展有激励价值,对提高学生的意志力更加具有重要作用。具备这种进取精神的教师其人格魅力更加具有生命力。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书育人是一项无尚光荣而艰巨的神圣事业,教师那被誉为“人类工程师”的人格体系,以其独特的的魅力发挥着有字教材和显性课程所无法替代的教育价值。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社会道德的规范、行为的楷模、父母的替身。在中职教育过程中,对中职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心理素质的培养,除了要以一定的制度进行规范,教师自身高尚而富有魅力的人格通常能产生身教重于言教的良好效果。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构建良好的人格魅力的极端重要性,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做出表率,从而感染和影响学生,使学生积极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教师 人格魅力 学生 心理 健康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c)-0217-02

心理学研究表明,现代青少年的心理、生理成熟期提前,但他们不能超越精神饥渴和心理断乳这一特定的关键阶段。由于他们缺乏社会实践的锻炼,情感脆弱,他们的知、情、意、行的矛盾日趋深刻、复杂。这就要求教师应以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凭借自身的品行、学识、人格以及仪表、风度等方面的示范作用,去影响和教育学生。

人格是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泛指个人的道德品质。人格魅力是个人的性格、气质、能力和道德品质对他人产生的吸引力。教师人格魅力是教师在品德、学识、个性等方面所应该具备的一种综合的非权力影响力。它在教师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实践中积累,并产生强烈的感染力、说服力和号召力。它可以给学生带来心灵的震撼,并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期,可塑性大,模仿力强,他们迫切需要找准自己的人生坐标,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精神基础。而教师人格魅力恰好是最能为中学生提供行为规范的物化模式,教师也顺理成章成为他们效法的典范。因此,具有良好的人格魅力是一名中学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条件。那么,中学教师怎么才能更好的塑造人格魅力呢?

第一,要拥有自我塑造的弹力。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说过:“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四有”新人,教师自己就要自觉积极地自我塑造,使自己成为胸怀理想、充满激情、知识丰富、热爱学生的人。教师应该从点滴做起,自觉加强各方面的修养并不断完善自身人格,拥有健康的人格理想作为自身发展的参照系,努力做到思想进步,品行高尚;谦虚好学,知识渊博;工作认真、执教严谨;作风正派,秉公办事;平易近人,光明磊落;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严于律己,清正廉洁;自觉守法,讲究文明;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学识学风等方面,率先垂范,做一个师德高尚的人。

第二,要拥有通识古今的才力。教师只有具备了渊博的知识,在教学中才会左右逢源,例古证今,厚积薄发,教师素质的内化和优化才会落到实处,素质教育之树才会根深叶茂。要培养高水平的学生,教师本身要学识渊博,学业精深。为此,要潜心治学,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要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具有跨学科、跨专业的结合力,满足学生广泛的求知欲;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及时借鉴、吸收、存储学科前沿知识与研究成果,取精用弘。教师的知识愈丰富,他个人对知识、科学、生活的态度就愈鲜明,学生就会从他身上看到智慧的光芒,敬佩他的老师,越发成为学生追求知识、实现人生目标的驱动力。

第三,要拥有与时俱进的动力。只有把握住时代精神,关心人类社会的明天,才能把握住当代教育的灵魂与方向。教师要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关心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重视自身的修养与道德品质的提高,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要有民主意识、法律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以及较强的适应能力;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学生在思维方式上、发展过程中的差异,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愉快和创造的乐趣。

第四,要拥有大胆创新的魄力。新时期的课程改革,对教师的创新提高到了新的层面。教师就要敢于大胆创新,在新课程改革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清洗落后的、陈旧的教育思想,在实践中勇于探索,推陈出新,形成新课改中的育人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模式、教学行为和教学风格;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培养自己的专业情感,构建多层次复合型的知识结构,形成科研工作的良好氛围。在耕耘中拓展视野,在执教中提炼师艺,升华师技,铸就师能。

第五,要拥有感化学生的亲力。感情和爱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先生曾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中学生富于热情,在家庭中渴望得到父母的爱,在学校更有一种特殊的心理,尤其想得到教师的爱,哪怕只是一种微笑、一个眼神、一句话语,都会激发他们求知的力量和信心。教师应做到了解学生的心理、生理状态,知道他们的想法,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因势利导地解决学生思想上的各种矛盾和困惑,正确回答他们提出的各种疑问;谅解他们的失误,爱护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难题。对学生真诚地爱护,热情地关怀,深切地同情,友善地对待,平等地尊重。教师只有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爱,才能更加有力的激发学生积极进取,受到学生的敬重与爱戴,这样就会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第六,要拥有健康向上的活力。在一定意义上,心态决定境界,境界影响人生乃至命运。拥有一份积极向上、淡定健康、平和阳光的心态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都是一种正能量。为此要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朗如日月,清如水静”,不浮躁,不任性,善于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要接纳他人,以诚相待,宽以待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要扬长避短,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要出于公心,对人无等级之分、无世俗之染、极少有“晕轮现象”;要热爱教育工作,为提高工作质量不断提高自己;要期望适度,步步落实目标,不断体会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要培养多种兴趣和爱好,陶冶情操,提升思想境界;要有毅力,有恒心,敢于面对困难和挫折,做生活的强者。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那么,教师的人格魅力具体有什么作用呢?

第一,有利于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汉代哲学家杨雄说:“师者,人之模范也”。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是中学生模仿和学习的重要对象,教师自身的政治信仰、思想境界、道德操守、诚信理念等时刻影响着学生、熏陶着学生。孔子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家,久而闻其香,即与之化矣。”教师不仅要有这种做人的威望、人格的力量,还要以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状态和行为表现,积极影响和教育学生。教师应把言传和身教完美地结合起来,以身作则,行为示范,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仪表端庄,举止文雅,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和作用于学生,对其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第二,有利于建立强大的教师威信。威信是学生是对教师的真心信服,是通过教师的个性特征、业务能力、学识素养及教育艺术在学生心理上所引起的尊敬。威信须依靠两方面的影响力:一是教师客观、公平地对待学生而产生的影响力。尊重学生的人格,真诚地关爱学生,并对学生提出合理要求,恰当和善意地进行批评、表扬和奖励等,学生便会对教师心悦诚服。二是教师自身素质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力。这可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对教师产生各种积极的情感。

第三,有利于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学过程不仅包括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学生学习的过程,而且包括师生之间思想、情感等心理活动双向交流的过程,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更容易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也更容易把握学生的心理特质,从而有利于缩短教师与学生心理上的距离,产生心灵的和谐共振,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

第四,有利于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教师自然流露的激情和健康爽朗的笑容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学生、广博的知识和精湛的授课技巧深远持久地吸引着学生、优美悦耳的教学语言和大方得体的肢体语言滴滴细涓地陶冶着学生,这有利于形成师生之间理智与情感的交融,这种情感的互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而且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第五,有利于培育学生优良的个性品质。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优良个性品质的形成发挥着巨大而深刻的影响。来自教师的关爱、尊重、理解和信任,是学生人格塑造和心灵成长的持久的动力和支柱。“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只有具备高尚的人格魅力,才能让学生在心理上接受他,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品质。

可见,教师人格魅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作为教师要想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发挥自身的优势,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和提高各方面的素质,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

教师的人格魅力与教育教学成效、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紧密相连。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扩大自身的折射力。教师的生命融入教育事业中,生命和使命同行,人格就能闪发出耀眼的光辉,照耀学生前行的道路,引领他们朝着美好的未来飞奔。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高中历史;健全人格;培养

健全人格是指能够正确认识自己、他人、社会和自然,用正确的眼光去对待自己身边的事物,用符合大众价值观和道德标准的行为去从事各项活动。高中阶段学生的人格还未完全形成,良好的健全人格教育对于这一阶段学生显得格外重要。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健全人格培养的意义

高中历史课程中的教学资源非常丰富,各种历史人物和事件能够提供给学生们足够的参考和借鉴,合理地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健全人格培养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高中学生很快将成人并步入社会,如果教师只向学生灌输文化知识,却并不注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学生们很可能会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陷入迷茫,而当今社会的诱惑非常多,高中学生非常容易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形成扭曲的三观,这对于他们个人和社会都是一种严重损失。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展健康人格培养对于高中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有助于提升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很多高中学生对于历史知识学习缺乏兴趣,他们通常会感觉这些历史知识太过遥远,与现代生活并没有什么联系,而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也相对比较枯燥,很多历史教师都是围绕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背景、人物、意义和影响等内容进行讲解。在历史教学中开展健全人格培养可以促使教师从人文角度进行深入阐释,更加详实地刻画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帮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感受,进而提升他们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3.有助于学生形成坚毅的性格品质

高中学生承受着非常大的学习压力,很多学生的意志品质不够坚定,心理素质相对较差,很容易在强大的压力下产生心理变化,特别是在遇到挫折后经常会出现动摇。积极开展健全人格培养对于培养学生的性格品质作用非常明显,学生们能够更加积极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始终保持阳光的心态,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健全人格培养的主要目标

1.乐观向上,热爱生活

近年来频繁发生的学生意外伤亡事故使得我们认识到很多学生并没有意识到生命的宝贵,生命对于他们自身及其家人的重要意义。历史教师首先让学生们形成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的生活态度,不要尝试危险的活动,注意安全,珍爱自己的生命,在任何艰难困苦面前都不轻言放弃。

2.遵纪守法,道德高尚

国家的法律法规及社会生活中的各项纪律是人们行为处事的基本准则,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这也是中华文化能够一直延续下来的重要原因。历史教师首先要让学生们遵纪守法,在此基础上不断培养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用较高的行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3.勇于创新,独立自主

高中学生在未来将成为建设祖国的核心,而中国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科技的发展与创新,教师要让学生们形成勇于创新的意识和品质,在生活和学习中坚持自己的信念,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科学精神,为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这对于高中历史教学和其他学科的教学顺利开展都具有很强的拉动作用。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健全人格的培养策略

1.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

传统的历史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教师通常会将教材上的内容仔细讲解给学生,教学重点集中在考试将会考查的知识点上,这种方式并不是非常适用于健全人格培养。教师可以灵活运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例如故事讲述法、史料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等方式,通过不同教学方式的穿插和切换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触历史,拉近学生与历史史实及历史人物之间的距离,使得学生们能够更加全面地感知历史,从中接受人格教育。

2.积极开展课堂外实践活动

单纯的课堂教学很难满足高中学生人格培养的需要,特别是学生们无法将课堂学习到的内容实际应用到生活之中,不利于学生用健全人格的各项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因此高中历史教师有必要积极开展课堂外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参观各种历史遗迹或博物馆,带领学生融入到历史场景之中,在这种环境下向学生们讲解各种知识是非常有助于学生们深入理解和体会教师讲解内容的,也是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

3.将健全人格评价纳入评价体系

科学的评价体系对于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积极性具有非常直接的影响,教师应该将学生的人格培养同样纳入历史课程考查评价体系之中,分析学生们是否能够采用正确的观点去对待历史实践,是否真正理解了教师所进行的思想观点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根绝学生平时表现及实践表现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方向和教学重点,努力使得学生们获得更好的健全人格教育,充分利用各种历史教学资源围绕教学重点展开更加有效的教学活动,从根本上影响学生的言行举止。

四、总结

历史课程是高中阶段一门非常重要的人文学科,中国具有非常悠久灿烂的历史,在历史教材中我们能够发掘出非常全面的人文素材,教师合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展开人格培养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这对于正处于心理塑造及人格塑造关键时期的高中学生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阮巧玲.中学历史教育的苍白与困境[J].探索与争鸣,2012,09:34-37.

[2]杨恩义.中学历史教学的感悟———浅谈学生历史素养的栽培[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3:14-15.

第7篇

关键词:高师院校 认知心理学 实验教学

认知心理学是高师院校心理学专业的重要专业必修课程,其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决定了认知心理学科教学必须重视实验教学工作。作为认知心理学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和实践运用,提高认知心理学实验教学质量是提升心理学专业人才实践技能的核心所在。高师院校应当积极进行认知心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培养高素质的心理学专业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高师院校认知心理学实验教学问题反思

心理学科实验教学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心理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实验教学特别是对一些极具代表性实验的操作,可促使学生系统掌握心理学科的研究方法,并使学生的学习和研究能力得到大幅提升。认知心理学实验教学是认知心理学科理论知识实际应用与演练操作的重要平台,是认知心理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学科实验教学既要求学生系统掌握心理学科实验设计的基本知识,更要让学生掌握心理实验设计与实施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独立从事心理实验研究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故此,高师院校认知心理学科教学必须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及评价机制,建立科学的学科实验教学体系,才能更好地满足新时期社会对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综观当前许多高师院校认知心理学科的实验教学工作现实状况,由于缺乏足够的认知心理学科相关的专业实验仪器和配套设施及囿于其他各种教学条件的限制,认知心理学科实验教学尚存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认知心理学的实验教学形式相对单一,主要以小组进行简单的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机会不多,不太会设计综合性和操作性的实验。特别是最近几年新升格的本科师范院校,整体而言师资力量较弱,办学条件相对较差,设备经费投入不足,大多购置一些传统的常规心理实验设备,学科前沿和高端设备极少,难以满足心理学科专业常规实验教学工作的需要,更不要说对学校科研工作的助推作用。认知心理学实验教学大多采用传统的较为单一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先进行理论讲授,然后由学生具体操作,再由教师加以总结。常常是教师先拟定或安排好实验教学内容,直接向学生介绍实验原理及操作步骤,学生被动地按照相关要求去复制实验,实验内容多为学科内容相关的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和研究型设计实验极少,这种实验教学模式极大地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最终导致学生缺乏独立进行实验研究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高师院校应当重视改革传统的认知心理学实验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适量增加学科综合性和研究型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能力,全面提升认知心理学实验教学质量。

二、全面提升高师院校认知心理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改革路径与实践探索

针对传统认知心理学科实验教学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有针对性地对认知心理学科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和探索成为必然,这对于提升认知心理学实验教学效果与促进认知心理学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是非常必要的。结合我校心理学专业认知心理学科实验教学工作的实际,我们在以下方面进行了系列实践探索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科学把握认知心理学科实验教学在心理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从心理学专业发展的角度而言,在确定认知心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时,首先应当认真考虑如何将认知心理学学科实验设计的相关理论、实验操作能力与培养心理科学研究能力有机结合,全面实现认知心理学实验教学的目标。随着当前心理学各领域实验研究的不断深入与发展,许多新的实验方法、技术和手段被广泛使用,研究内容也逐渐向各领域的纵深方向发展。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必须突出认知心理学科实验教学的核心引领作用,科学把握学科实验教学目标,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培养,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提高学生进行综合设计并进行综合心理实验研究的能力,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生活。特别是要顺应当前时代与科技的发展,以生理学为突破口,适当增加脑与认知方面的实验项目,因为传统的心理学科实验对这一内容的研究相对薄弱,而脑与认知的研究又是当前认知学科发展的重要组成。为此,我们在传统的认知心理学科实验基础之上,增加了系列认知心理学新实验,主要借助心理测试仪、生物反馈仪、眼动仪、事件相关电位分析系统等设备开设学科新实验项目。实践证明,重视心理学专业认知心理学科实验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充分理解认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掌握学科的基本实验设计方法,深刻领会认知心理学的经典实验和应用领域,熟悉认知心理学科的常用实验技术和仪器设备,初步形成从事心理实验研究的能力。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教学不断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加强观察现实、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及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实践能力和服务意识,促进学生成长为高水平的心理学应用型人才。

(二)优化认知心理学实验教学内容,完善认知心理学实验教学方法

较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在认知心理学科教学工中重理论知识教学而轻视实验实践活动,或只注重基础性和验证性实验,对综合性与创新性实验关照不足。特别是近年来,认知心理学科知识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学科相关实验设备不断推出,如生物反馈系统、事件相关电位分析系统、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等技术的广泛应用,认知心理学实验教学必须与时俱进,要打破常规的实验教学形式,实践中应当认真筛选验证性实验,保留学科较为经典的实验项目,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基本功及实验素养,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科研素质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安排认知心理学实验内容时应强调基础性和系统性的高度统一,将简单的验证性实验向综合性、创新性实验拓展,增加学科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拓展部分开放性实验,培养学生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完善认知心理学科实验教学体系。相对传统的实验教学手段而言,改革认知心理学实验教学应当特别注重认知心理实验教学与计算机科学技术有机结合。如当前广泛应用的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Poten-tials,ERP)研究技术,其核心就是将心理实验与计算机技术紧密结合,学生可通过知觉刺激记录和分析个体的脑电活动以研究或预测其心理活动,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针对性,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充分满足心理学专业应用性人才培养需求[5]。认知心理学的教学理论多来源于实验研究,又能在实践教学中得以验证,认知心理学实验教学必须突破传统的教学观念,积极建构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核心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

(三)加强认知心理学科教师队伍建设,建立高水平认知心理学教学团队

要全面提升认知心理学实验教学水平,必须重视认知心理学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充分挖掘教师的潜能,建立高水平的认知心理学实验教学团队,倡导合作与创新精神,这是认知心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前提基础。当前,社会对心理学人才结构需求模式发生转变,这必然促成对心理学科教学模式的积极转变,对高师院校心理学科教师的知识结构也必然提出更高的要求。高师院校认知心理学科教师必须加强对认知心理学科新理论、新成果的吸收和应用,及时追踪本领域最新研究进展,并广泛涉猎交叉学科的知识,不断优化知识结构。特别是当前认知心理学科极为关注脑与神经认知研究,教师要更好地进行复杂的认知科学研究,这必然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实验研究能力,才能更好地进行相关研究工作。我院现有三名博士专业从事认知学科相关研究,并成功申请到相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部分教师也将研究的视角转向认知领域。同时,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学习过的心理学科相关原理,自行设计认知心理学实验范式、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启发学生积极参与研究教师的科研课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真正地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心理学专门人才。

(四)改革认知心理学科实验教学评价体系,突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改革认知心理学实验教学模式,首先必须打破认知心理学科过分倚重理论考试这种传统单一的考核方式,不能仅凭理论考试卷面分数来简单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优劣。有些学校虽然有了实验考核板块,但仅仅是流于形式。综观现有的认知心理学科实验成绩评定方式,一般是通过考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评价标准过于单一,不利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在认知心理学教学实践中尝试将学科的考核分成理论考核、实验考核和面试能力考核三大板块,按六三一分值计分。实验考核重点考查学生能否根据学过的知识对教师给定的实验内容进行独立操作,考核内容可包括认知心理实验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实验原理与设计、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等方面;面试考核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学科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素质,如要求学生采用专业知识回答驾车使用手机的危害等问题,并将考核工作贯穿日常教学实践。在实践中我们还尝试让学生结合学科实验报告进行学科小论文写作,部分优秀学生甚至可以参与到教师的科研课题研究之中,这些都是认知心理学科行之有效的评价方式,在实践中可结合使用。

参考文献:

[1]傅亚强.实验心理学研究性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12,(02):151-155.

[2]朱俊卿.论地方高校实验心理学的实验教学改革[J].教育评论,2010,(02):44-46.

[3]张学民,舒华,张亚旭.实验心理学理论与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1,(06):33-38.

[4]张梅.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验心理学教学改革[J].新课程研究,2010,(10):91-93.

第8篇

一高校教师人格魅力的特质

人格魅力是指一个人在能力、气质、性格等人格特性方面所具有的强烈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它具有非权力影响力,是一个人素质的综合表现。所谓高校教师的人格魅力则是指教师在学生中有威望、有信誉、有较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是在学习、工作和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在品德、学识、气质、能力等方面对学生所具有的一种综合影响力。由于高校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他的人格魅力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对教师教学工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有特殊的创造力和自身的特点。首先,人格魅力具有非强制性的特点,它完全凭借着教师用自身素养去感化和影响学生,以心理认同和情感交汇为基础,进而使学生产生自觉的行动,内化为自身的人格。其次,它具有广泛性的特点,与有形的教育资源相比,其对学生的影响更加广泛,涉及到品德、思想、学识、能力、情感等各个方面。再次,它具有持久性的特点,常规教育在学生身上发挥的作用是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或环境的变化而减弱或消失的,但是教师的人格魅力一旦被学生所认同就内化为其自身的人格且比较稳定。

二高校教师人格魅力的功用

人格魅力指的是身心健康的人格特性在人际交往中所带来的一种强烈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在学识、能力与品质方面都比较突出。这种积极的特性会像光环一样使人产生晕轮效应,感到他的一切品质特点都富有魅力,从而愿意与之接近交往。作为高校教师,在师生交往中应充分发挥人格魅力的积极作用,从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的人格魅力在师生交往中具有四方面的潜在力量:

1潜在的心理示范产生吸引力和追随力

心理学家认为,人格魅力是存在于人际交往中的潜在的心理影响力,这种心理影响力是无形的、持久的,且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渗透力与推动力。人格魅力所散发出的这些无形的影响力会通过各种途径、方式或方法间接或直接地渗透并融入到交往的过程中,从而去影响、感染他人的行为方式和心理活动,使沟通交往在无形中见效。高校教师本身就是一个人格的“载体”,他们的个性特征、人品与教学风格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教师与学生是一种的特殊关系,这种关系注定了教师本身就是学生学习的对象,他们会把教师的人格形象作为自己的学习榜样或参照标准。当学生被教师的人格魅力所感染与吸引的时候,就会产生心理认同感,从而乐意与教师交往并追随教师。

2无形的柔性管理产生约束力和说服力

当今社会倡导以人为本,在管理上提倡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柔性管理”是相对于刚性管理而言的,所谓柔性管理是指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方式,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的意志转变为个人的自觉行动。它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格化管理,要求管理者凭借自身的品德修养、知识才能、情感态度等综合素质对被管理者施加影响,也就是通过人格魅力施加影响,从而促进两者之间关系的和谐。教师与学生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高校教师在对学生管理过程中其人格魅力会产生无形的影响力。教师的真才实学、待生如友、为人谦和的态度等人格魅力都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这种影响是一种潜在的说服力和约束力,并且是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的,有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3传统的文化熏陶产生威信力和凝聚力

煌煌史书有许多尊师重教的记载,列列青卷更有数不清的尊师的传说,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蕴育积淀了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古人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说法,强调师道尊严,“园丁”“春蚕”“孺子牛”等各种美妙的修辞更是被用来表达对教师的敬意。现代社会人们把教师称为“阳光下最神圣的职业”和“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尤其是高校教师受到人们的普遍尊重。传统的文化使教师具有特殊的地位,并赋予教师巨大的威信力,即教师是一切美好品格的化身和别人效仿的榜样,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信赖感。这种信赖感会产生强大的凝聚力,使学生凝聚在教师周围,学生尊重、崇敬老师,乐于接近教师并接受其教导。

三高校教师人格魅力的提升

清华大学的校长梅贻琦先生曾经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大师,对于一所大学而言,是实力和地位的象征,更是学生倾慕的对象,其人格魅力对大学生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因此,高校教师应特别注重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发挥人格魅力的重要作用。

1用心施教,以德立人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再多的学问和本领也无其用处。”由此可见,师德是立教之本,师德修养比教师的知识和能力更重要,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大学生虽大都已经成人,但他们尚未踏入社会,其人格和品行还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教师的一节课,一个决定,一种选择都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人生方向;教师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可能给学生的生命带来精彩的瞬间和灵魂的感动。因此,高校教师必须自觉地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修养,坚持对思想道德品质的高层次追求。大到思想品德,小到言谈举止、行为态度、待人接物,处处都要给学生做好榜样。做到严于律已,为人师表,时时处处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真挚的情感打动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做到教书育人。

2博览群书,以智育人

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高校教师人格魅力的内在基石,文化素质是教师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最基本的素质。而书籍是先人智慧与现代知识的积累,也是记载历史经验教训与传播现代进步观念的工具,通过读书,可以使教师增长智慧、陶冶情操,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且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一个集学者、智者、通者和仁者于一身的高校教师,必然会得到大学生们的欣赏和敬佩。高等教育的对象是具有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大学生,他们也是以获得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己任的能动的个体。他们追求真理、渴求新知,对高校教师有着很高的要求。因此,高校教师必须博览群书,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充实自己,完善自己,用最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你产生心理依赖,愿意亲近你,和你沟通,教师的人格魅力才会更加完美和持久。其次,当今世界,知识更新日新月异,教师作为知识的重要传播和创造者,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掌握最新学术动态,更新、优化自身的知识系统,使自己在教学和科学活动中更具主动和优势,才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最优的精神食粮。所以,作为教师应紧跟时代步伐,进一步开阔视野,拓宽学习领域,不仅要“精深”自己所学专业,相邻学科也要“广博”,向“博、大、精、深”迈进,真正成为专博相济、一专多能的人。

3提高素质,以身正人

不同的场合对不同的角色有着相应的期望,只有达到了这个期望才能充当好自己的社会角色。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社会责任。他们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因此,全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一般高于其他人员。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更要有较高的个人修养,以自己的责任心来带动学生,以自己的自信心来吸引学生,以自己的敬业精神来感染学生,真正做到为人师表。自信是做好工作的重要前提,会给人一种有主心骨的感觉,这是一种强大的吸引力,有了它学生才会坚定地围绕在教师的周围,它是领导者必备的一项特质。假如碰到事情教师先慌了,那么学生会更加畏惧,甚至树倒猢狲散。另外,一个有魅力的教师一定是一个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人,也是对自己、对学生负责的人。教师要负起责任,勇于面对棘手的问题,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一下,为学生解决实际的困难。只有多为学生真正解决问题,才能赢得他们的信任和敬重。

4谦逊和蔼,平等待人

生活应是充满快乐的,能够带给别人轻松快乐的人会更容易受到他人的欢迎。很难想象一个端架子的、唯我独尊的、目空一切的且严肃刻板的教师能够受到学生的欢迎,高校教师应该以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真正能令学生心悦诚服的教师不是只讲大道理的,而是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使学生明白道理,平实的语言让学生如沐春风,让他们簇拥在教师的周围,从而心悦诚服地接受。学生对教师打官腔现象非常反感,同样的意思,用朴素的语言表达出来会被接受,会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但是如果表达得官腔十足,就会受到排斥。另外也要注意谈话的场合,很多学生都不喜欢在办公室等正式的场合谈话,这样的气氛会让学生感到拘谨,不会完全打开心扉;宿舍、操场等非正式的场合反而更容易被接受。

人格魅力是最强大的领导力,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必须带着满腔的热忱和负责的态度来用心做工作,真心地为学生付出和奉献,从品德、知识、能力、态度等四个方面来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这样才会产生一种向心力和感召力,使学生紧紧围绕在其周围,拉近师生的关系,才能对大学生人格的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王荣德.教师人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2]郑雪.人格心理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

[3]杨柳.论大学教师的人格魅力[J].江苏高教,2006(4).

[4]王德勋,任燕.高校教师的人格魅力论略[J].中国高教研究,2002(12).

第9篇

【关键词】高校教育心理环境 人事管理改革 优化

近年来在我国,高校教师因为岗位的竞争、科研要求、工作压力以及紧张的人际关系等问题,频频发生相互伤害与自我伤害的事件,极端的有因为学生不满而自杀的,普遍的则是在面对职称的评定等关乎自身利益的问题时所产生的心理冲突,教师要面对的压力是来自多方面的,此种状况不禁让人扼腕叹息,同时也由此让我们不禁反思,对于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作为对其影响最大的高校是否对此应该更为关注?而高校又将如何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给教师们?

一、优化高校教育心理环境的前提是对心理环境意识的强化

教育是有史以来一直存在的,而学校便是进行教育活动的一个主要场所。学校虽然具有自己的特点,但它同时又是社会这个大系统下的一个子系统,所以它是无法独立于社会之外而存在的。人在社会中的定义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人类的各种社会活动促使了各种社会关系以及衍生的精神关系的产生与发展,同时也就因此组成了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道德等因素的社会心理产生的现实基础,这也就是广义上的社会心理环境。而社会生活的精神氛围则是狭义上的社会心理环境。高校教育心理环境是由校园中人类活动生成的,它是潜在的,能够反作用与处于校园中的人类的精神生活。

高校教育心理环境因为其所具有的隐蔽性,经常会让人掉以轻心,而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中国人原有的愚昧的精神生存状态也正在不断发生着改变,追求的是高质量的精神生活。而在高校这种知识人群聚集的地方,人们对生活的追求相对较高,所以要面对的心理压力也会较高,他们的精神世界也会更加的复杂。在学校这个特殊的环境中,作为教育行为的决策者和导向者,教育工作者应该具有更强的教育心理环境意识。因为个体生命的心理会因为各种外界的行为因素而产生相应的心理反应,所以教育者要考虑的是行为后果的积极性而不是消极性。身为教育工作者应该用全部的爱心来面对自己的工作对象,尽力避免任何伤害,同时要给工作对象持之以恒又细致入微的鼓励,也就是说,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活动就是在营造着各种各样的精神环境。所以,笔者认为,高校教育心理环境意识即高校教育工作者对各种施教活动应具有的心理环境状况的了解与体会。

二、优化高校教育心理环境的内容有哪些

精神生命是人的一部分本质,是能够确定人的本性特征的真我的一部分。而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所以应该自觉地去关注人的精神世界。身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给接受教育的人一个温暖和谐的成长教育心理环境,这需要我们在进行教育管理时要以人为本。教育对人的精神状态的关注其实就是要让施教者拥有一种向上的力量。年轻的高校教师们不断地选择走上自杀之路,这从个体的心理素质来看,其成长上是具有很大缺失的。同时,问题出现的另一个原因则是当前的管理制度同样有所缺失。完整而有效的教育是对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尊重的一种情感反映,给他们鼓励与肯定,让双方在交流过程中感受到积极向上的生命激情。其实每一个优秀的教育家的育人思想都已达到了对他人的精神世界进行关注的境界,只是这种优秀的教育理念正在渐渐丢失。我们的工作也更多的流于表面,对人的内心世界的关注却是完全忽视的。当今的高等教育要想对抗全球范围内的人才竞争,就要在继承优秀的教育净胜的同时,不断的融合现代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建立新的高校教育心理环境。

三、优化高校教育心理环境的途径有哪些

首先,要更新对人的管理理念。在原有的人事管理理念中,人是作为一种工具而存在的,即注重的是控制、使用与投入。而在现代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中,人是一种资源,重视的是人的产出与开发。对于工具,是随意控制的,而对于资源,我们就要进行保护与开发。所以我们应以人为核心,进行人性化的管理,实现人和事的整体优化。

其次,将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带入到高校教育管理之中,其根本是要建立起以人为本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这不但是教育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高校开发自身潜能适应社会的重要举措。心理学认为每个人在生理上或心理生都是存在着差异的,而这正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所在,如何根据员工的独特之处进行合理的培养与任用,才是它的独特之处。学校如何正确处理教职工和学校之间的关系,如何通过沟通达成共识,如何因信任而达成承诺,如何将自主与管理有效的结合在一起等等,这些都将成为当代高校人事管理所需要重视的部分。

最后,在认知上要与时俱进。在如今的教育事业中,教师是最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源的浪费和人力被束缚等问题已广为人们所关注,“人”这一因素已成为了办学成败的关键,外部严峻的形式已昭示学校进行改革的重要性。所以高校的人事管理理念要尽快的进行转变,抛弃掉保守落后的人事管理办法,要让人在物质上和心理上得到双重的满足,要保证对人的人性化科学化管理,这样才能真正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高校教育的要求。

总结

经过无数的经验与事实的证明,人的成长与发展同精神环境的影响是分不开的。高校的教育工作者们在日复一日的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用自己的行为来创造独特的精神空间,这种空间在形成后不但影响着他人,同时也影响着自身的教育工作。为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心理环境,让教师在自身心理素质得到提升的同时,也用自己的行为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以此来影响接受教育者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这就是优化高校教育心理环境的意义所在。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