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史全部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2-03-30 06:43:38

导语:在史全部知识点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史全部知识点总结

第1篇

【摘 要】微课是教学模式的一种新型尝试,本文中笔者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引入微课,与大家来探讨其应用意义、应用现状和教学策略。

关键词 微课;历史;策略

一、微课的定义

微课的定义,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育教学实践的要求,要求在视频作为主要载体的基础上,教师把自己在课堂内外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重难点或教学环节展开的教学活动记录下来。“微课”的核心组成就是课堂教学视频或者是教学案例片段,同时也包含了与该知识点相关的教学设计、教学素材、教学反思、课堂及课下测验,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教学资源。

二、微课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的意义

初中阶段的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如果没有兴趣的引导,很难静下心来认真学习知识,尤其是历史教学中涉及大量的历史背景、意义、历史过程需要记忆,课业负担繁重,日渐增加的课业负担更是让学生畏惧学习、逃避学习,把微课引入课堂就能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微课的内容新颖而具有趣味性,可以吸引学生兴趣,应用于历史教学中更是可以把一些知识线索连成串,以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形式帮助学生更加灵活地记忆和运用,而免除了刻板背诵带给学生的压力。

三、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的特点和优势

历史教学中涉及很多的故事、人物典故等题材,很多的知识点具有连贯性和故事性,很适合以微课这种短小的多个知识模块方式来展示,而微课具有主题鲜明、内容简洁、时间较短等独特的优点,将之应用于历史教学中可以提高历史教学的趣味性、丰富历史课堂的教学形式,也可以使学生在注意力较为集中的时期对教学重难点有一个较好的把握;同时,运用微课教学,大大丰富了知识点展示的形式,尤其是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人文素养对公众的熏陶,各种历史题材的语言节目、名人讲座、以及优秀的影视作品层出不穷,针对历史教材里的很多知识点,教师都可以找到影片、名家讲坛、说书,以及名师公开课等多种形式和多种素材,从而进行课堂教学和展示,很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对于历史学习保持较高的求知欲。

四、微课在历史教学中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一)微课时长把握不当

传统历史教学中,为了适应不同学生对于知识点掌握程度的差异,教学节奏进行得比较缓慢。这种传统教学方式并不适用于微课教学的展开。微课教学要求时长较短,使得每位学生在微课教学过程中都能保持较高的注意力和积极性,能够比较轻松地掌握知识点。

调查发现,教学时间控制在五分钟到十分钟,可以使学生一直保持在注意力相对集中地状态,因此我们建议将每段微课视频的播放时间设置在五分钟到八分钟左右的时长。由于微课的教学时间较短,因此在选材上要注意精简、同时要能吸引学生兴趣。通过在开始时播放微课视频,开门见山导出主题和主要知识点,能够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缩短传统课堂的导入环节,提高课堂效率。而微课设置方式可以是一个题目或者是结合学过的相关知识点以及社会新闻、生活现象,当然也可以开门见山以名师讲堂的方式直接进入知识点的展示。

(二)微课教学选材内容单一,没有考虑不同层次学生需求

现在虽然教师们对于开展微课教学的热情比较高涨,但是受备课条件和微课教学认知所限,教师通常只会准备一套微课内容,但是我们知道,对于不同基础的学生,他们对于新知识点的接受程度是不同的,所以同一套教学内容并不适用于所有学生,对于学生整体的提升效果是比较小的,这就与我们实施微课课程的初衷相悖。

针对这一问题,教师需要在微课课程的选材上更加用心,需要针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准备不同的微课素材,即使是同一个知识点的讲解,受众不同、他们对于旧知识的掌握度和新知识的接受度也是不同的,针对接受能力快的学生,教师应将重点放在调动学生兴趣,重在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合作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微课设置要更加灵活、内容要更加丰富有趣;而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就需要教师在新课开始前先帮助学生梳理一遍以前的知识点,才能保证新知识学习的连贯性,那么在微课选材上就不能有过多新内容,要重在旧知识的巩固和新知识的连贯上,教学进度也不能太快。

(三)教师对于微课教学的把握能力不足,忽视自身课堂定位

推行微课教学以来,我们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部分教师以名师录制的微课课程来代替了自己在课堂上的角色,整个课堂都是由一连串的视频贯穿下来,放映结束,一堂课45分钟也全部过去了。而学生对于视频内容的把握、对于课堂的参与度、以及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都被模糊掉了,这很容易导致学生对于重点把握不清、甚至只是在瞧热闹,而学习能力并没有得到锻炼。

那么针对以上现象,教师需要找准自己在课堂上的定位,不能被微课占据课堂;教师在微课教学中的作用仍然是十分重要的,微课视频的播放只能起到更好地呈现知识点和提高学生兴趣的作用,因此,在微课引入历史课堂后,教师在前期需要谨慎细致的选择微课素材,课堂上也要在播放微课的同时做好引导工作,引导学生对微课中的知识点重难点有一个更加准确的把握,微课结束后,教师需要及时作好小结工作,帮助学生巩固在微课中学到的内容,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及时反馈和总结,完成对课程学习的巩固和升华。

五、总结

微课教学引入中学历史课堂是一个十分新颖的改革举措,微课教学方式的成败主要在于几点,首先微课选材的把握既要较好呈现知识点,又要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要把握自身定位,做好微课的播放者和课堂引导者,帮助学生在微课中找准知识点,最后做好小结工作,帮助学生提炼和升华学习内容。只有做好以上几点,微课教学应用于历史教学中才能真正获得成效。

参考文献

[1]杨连瑞,肖建芳.英语教学艺术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

[2]吕良环.外语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3]魯子问,康淑敏.英语教学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第2篇

一、原汤化原食

在中国,北方人爱吃饺子和面条等面食,还会在吃饱后喝点汤,美其名曰“原汤化原食”,其实,解答文本类阅读题,也可以借用这一理念。许多考生常在考试中由于紧张等无法组织出最佳语言作为答案。我们可以另辟蹊径,细心从原文中寻找恰当的语句即可作为标准答案。以2015年全国卷《朱东润自传》为例:

朱东润自传

一八九六年我出生在江苏泰兴县一位失业店员的家庭,因此早年生活艰苦,所受的教育也存在着一定的波折。二十一岁我到梧州担任广西第二中学的外语教师。二十三岁调任南通师范学校教师。1929年4月间,我到武汉大学担任外语教师,从此我就成为大学教师。那时武汉大学的文学院长是闻一多教授,他看到中文系的教师实在太复杂,总想来一些变动。用近年的说法,这叫做掺沙子。我的命运是作为沙子而到中文系开课的。大约是1939年吧,一所内迁的大学的中文系在学年开始,出现了传记研究这一个课,其下注明本年开韩流文,传记文学也好,韩柳文学也不妨,但是怎么会在传记研究这个总题下面开韩柳文呢?在当时的大学里,出现的怪事不少,可是这一项多少和我的兴趣有关,这就决定了我对于传记文学献身的意图。

《四库全书总目》有传记类,指出《晏子春秋》为传之祖,《孔子三朝记》,为记之祖没这事是三百年前的砍伐,现在用不上了。有人说《史记》《汉书》为传记始祖,这个也用不上,《史》《汉》有互见法,对于一个人的评价,常常需要通读全书多卷,才能得起大略。可是在传记文学里,一个传主只有一本书,必须在这本书里把对他的评价全部交代。

是不是古人所作的传、行状、神道碑这一类的作品对于近代传记文学的写作有什么帮助呢?也不尽然。古代文人的这类作品,主要是对于死者的歌颂,对于近代传记文学是没有什么用处的,这些作品根本不是传记文学。

除了史家和文人的作品以外,是不是还有值得提出的呢?有的,这便是所谓别转。别转的名称,可能不是作者的自称认识后人认为有别于正史,因此成为“别转”,有些简单一些,也可成为转叙。这类作品写得都很生动,没有那些阿谀奉承之辞,而且是信笔直书,对于传主的错误和缺陷,都是全部奉陈。

是不是可以从国外吸收传记文学的写作方法呢?当然可以,而且有此必要。但是不能没有一个抉择。罗马时代的勃路塔克是最好的了,但是他的时代和我们相去太远,而且他的部部大作,所着重的是相互比较而很少对于传主的刻画,因此我们只能看到一个大略而看不到入情入理的细致的分析。

英国的《约翰逊博士转》是传记文学中的不朽名作,英国人把它推重到极高的地位,这部书的细致是到了一个登峰造极的地位,但是的确也难免有些琐碎。而且由于约翰逊并不处于当时的政治中心,其人也并不能代表英国的一般人物,所以这部作品不是我们必须模仿的范本。已经翻译过来的《维多利亚女王传》可以作为范本呢?应当说是可以,由于作者多,处处显得“颊上三毫”的风神,可是中国文人相传的做法,正是走的一样的道路,所以无论近代人怎么推崇这部作品,总还不免令人有“穿新鞋走老路”的戒心。

国内外的作品读过一些,也读过法国评论家莫洛亚的传记文学理论,是不是对于传记文学就算有些认识呢?不算,在自己没有动手创作之前,就不能算是认识。

这时是1940年左右,中国正在艰苦抗战,我只身独处,住在四川乐山的郊区,每周得进城到学校上课,生活也很艰苦,家乡陷落了,妻室儿女,一家八口,正在死亡线上挣扎,我决心把研读的各种传记作为范本,自己也写出一本来,我写谁呢?我考虑了很久,最后决定写明代的张居正。第一,因为他能把一个充满内忧外患的国家拯救出来,为垂亡的明王朝延长了七十年的寿命,第二,因为他不顾个人的安危和世人的唾骂,终于完成历史赋予他的使命。他不是没有缺点的,但是无论他有多大的缺点,他是唯一能够拯救那个时代的人物。(有删改)

相关链接:①自传和传人,本是性质类似的著述,除了因为作者立场的不同,因而有必要的区别以外,原来没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在西洋文学里,常会发生分类的麻烦。我们则传叙二字连用指明同类的文学。同时因为古代的用法,传人曰传,自叙曰叙,这种分别的观念,是一种原有的观念,所以传叙文学,包括叙,传在内,丝毫不感觉牵强。(朱东润《关于传叙文学的几个名词》)

②朱先生确实是有儒学风度的学者,一身正气,因此他所选择的传主对象,差不多都是关心国计民生的有为之士。他强调关切现实,拯救危亡,尊崇气节与品格。这都是可以理解的。(傅璇琮《理性的思索和情感的倾注―读朱东润先生史传文学随想》)

(2)朱东润的传记文学观是如何形成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3)作为带有学术性质的自传,本文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回答。(6分)

(4)朱东润认为传记文学作品应该如何刻画和评价传主?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8分)

以第(2)题为例,朱东润的传记文学观是如何形成的?

文中有这样的语句:“是不是可以从国外吸收传记文学的写作方法呢?当然可以,而且有此必要。”此句可以作为答案。

二、十步之内,必有芳草,请到近处找一找

文本类阅读问题的设计,它所测试的能力是一个难度呈阶梯式递进的过程,回答针对原文原句的设计问题时,只需要从问题语句的近处赏析提取。以《朱东润自传》第(4)题为例,朱东润认为传记文学作品应该如何刻画和评价传主?原文中有这些语句“一个传主只要一本书,必须在这本书里把他的评价全部交代,别传这类作品是信笔直书,对于传主的错误和缺陷,都是全部奉陈。英国的《约翰逊博士传》,这部书的细致是到了一个登峰造极的地位,但是的确也难免有些琐碎”。这些多可以原句照搬照用。

三、量体裁衣,根据分数设计得出答案的要点范围

文本类阅读问题的设计,后面会附上分值,这为考生提供了一个解答的好参照。按照高考语文阅卷的标准,阅读题一个知识点为2分,学生可以根据分值准确把握自己需要解答的相应知识点,分条解答,既做到条理清晰,覆盖面全,又不会出现遗漏知识点的失误。

以《朱东润自传》第(3)题为例,作为带有学术性质的自传,本文有什么特点?(6分)分值为6分,就要找到三个知识点,才能回答完整。答案是:以学术观点为主,思想深刻分析透彻,按照顺序介绍自己学术思想观点的发展。

四、牵住牛鼻子,抓住规律,用术语规范作答,提高得分率

第3篇

关键词:历史;学业水平测试;成绩

2014年江苏省的学业水平测试已经落下帷幕,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省三星级学校,历史这一门科目,学生的过关率每年都不是很理想,但是今年我教的两个班成绩却让大家眼前一亮。下面我就如何提高“小高考”成绩谈一谈自己的经验,还望大家多多指正。

一、一轮复习,抓纲扣本,补充史料,夯实基础

我们知道历史测试的内容包括《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3个必修模块的25个专题的有关内容。三本书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却不少,分配给历史的实际课时也是有限的,因此要合理地利用好时间,既要全面又要有重点地进行复习。在一轮复习时,我们要以《考试说明》为纲,为学生设计合理有效的教学案,教案的编写最好按照“考试范围、考查的知识与能力要求、知识结构体系、典型例题分析、当堂检测”等方面进行编写,基于学生下课不会看历史的实情,知识点的记忆和练习都在课堂上完成,短时间内达到最佳效果,要求老师在课前备课一定要充分。

一轮复习一定要用好教材,教材是最好的复习资料!教会学生会看书,抓住关键词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我喜欢将知识点都当作名词解释,从时间、背景、经过、结果、意义这些方面来分析,在分析时一定要引导学生辩证、全面、客观地看待历史事件。

这里还要强调的是多媒体的使用,多媒体虽然让教师省劲,可是大量的知识全部通过PPT展示,无疑会让学生不堪重负,因为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接受大量的知识,最好是将重要的史料制作成PPT,讲到知识点再结合史料进行分析。不论是“小高考”还是高考,历史越来越重视对原文史料的理解与应用,所以请老师们平时一定要引导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二、二轮复习,整合知识,纵横分析,专项训练

通过第一阶段的知识梳理,学生有了一定基础,但他们反映历史知识太碎太难记忆。为了让知识更加系统和完整,我根据专题类型进行归类,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展开复习,“纵”是从时间上找出人类历史社会发展中在各领域各方面的历史现象,“横”是从空间上找出同时生的历史事件,分析其关联点,比较其异同,多角度解读历史,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学生上课会开小差,我让学生上课拿笔记下知识框架,然后让学生在一个阶段学习后进行一个比赛,比赛的题目就是“你眼中的历史框架”,请学生用较大的纸张绘画出历史框架,为了美观,可以任意使用线条框架颜色,最后评比出最美观、最实用的张贴在班级后墙,供大家学习欣赏。做老师真的不能吝啬自己的夸奖!对学生的成果要及时加以肯定,学生也会喜欢阳光的老师。

二轮复习的练习要注意提高学生答题的速度和效度,对于那些考不及格的学生我直接就是面批,当面讲评。

三、仿真检测,提炼方法,提高应试能力

经过前面两个阶段的复习,复习迎考就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这一阶段特点就是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因此,必须讲究方法,严防学生出现“高原反应”。在引导学生放松的前提下,选择近三年的真题,让学生感受试题的题量、题型、难易度训练学生进入考试状态。单选题要求限时训练,标出关键词,最常用排除法。材料题要求学生先看问题再回头阅读材料,审题时学会将题目“瘦身”,去粗取精,抓住关键词,答题的时候看分答题,肯定的就明确答题,不太拿得准的就尽量多写一点,总会有得分点在里面。在平时练习中,错别字和字迹认真一定要严格要求,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四、重视乡土史,关注社会热点,关注特殊问题

第4篇

[关键词]有效;高中;政治;记忆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是国家发展的最为基本的工作之一,想要振兴中华民族,必须要提高全民族的政治素养。而高中阶段的学生,是整个国家的最有力的希望,思想政治觉悟对一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同时也是提高国家意志力最为有利的手段,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十分重视对学生政治学科的教育。除此之外,高考时“文综”是文科生必考的科目,是提高学生成绩最为有效的途径,在“文综”中的历史、地理和政治三科中,得分最为容易的就是政治,因此必须要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效率,接下来,我将介绍学习高中政治最有效的记忆方法。

一、利用关键词进行记忆

政治的内容是错综复杂的,要想快速地记住知识点,并且能够长久的记忆,不被遗忘,这是非常困难的。经过有关专家的研究发现,记忆政治专业语言,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提炼每一个知识点的关键词,化繁为简,将复杂的知识点转换为简单的几个字,最后再将复杂的话术填到词汇里,使知识点变得丰满有力。

当关键词确定后,在补充全部内容时,可以利用“关键词必须记,非关键词自己想”的原则,把知识点的基本框架确定为关键词,利用自己日常积累的政治术语、自己所能够理解出的词语来填充,还原原有的知识点。

例如,在学习“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这一个知识点时,可以首先记忆大的关键词,即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这两个方面,在记忆第一个知识点时,还可以将其内部细化的知识点记忆为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创造动力;记忆第二个知识点时,可以将内化的知识点记忆为经济增长、生产调节与升级、新产业出现和生长、创造新的劳动力。这样就可以把复杂的、较多字数的知识点简化为简短的词语,在运用知识点时,可以用自己积累的政治词汇将关键词连接起来,这样就形成了标准的答案。采用关键词的记忆方式,不仅能够简化背诵政治的难度,还能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效果,提高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学习能力。

二、通过结构体系进行记忆

结构体系记忆知识点是学习的捷径,尤其是对于政治这种体系较为明显,主线明了,对记忆要求更为严苛的学科,利用结构式的记忆能够使学生记忆得更为持久,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加深刻。

高中生学习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高考,因此在高考中获得良好的成绩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把握高考的命题特点。政治是高考中最容易把握命题方向的学科,高考命题中,政治主要考查书本中的主干知识,并且考察的内容都是基础的知识点,因此记住基础知识是取得良好成绩的关键。能够把握基础知识,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熟记知识体系,体系的牢记是理解课程逻辑关系的关键。

跨国家体系在每一节、每一大节、每一章、每一本书都是有着清晰的脉络。教师利用体系进行知识的学习、复习巩固,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点,使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加牢固。

构建框架体系进行学习的方式有很多,可以直接构建框架结构,例如,在学习《政治生活》的课程中最基础的一部分“公民的政治”这一知识点时,要先画一幅结构图,把每一个知识点进行精细化处理,列出以下结构图:

民主选举:选举方式、选举方式选择依据、珍惜选择权

民主决策:民主决策的重要性、方式、意义

民主管理:基层民主自治、民主管理的意义、学生参与民主管理

民主监督:民主监督的方式、民主监督的意义、如何行使监督权

除此之外,还可以形成知识串、表格的框架形式,使教材知识简单明了,易于掌握。记忆时,可以根据自己整理的知识框架进行叙述,在进行叙述前,需要再次对书本进行研究,确定知识体系中的逻辑关系,然后边想边叙述,将大的知识框架不断的细化,内容逐渐展开,多次反复的练习,最终能够帮助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更加深刻。

三、通过对比类似的知识点。加深知识点的印象

通过将意思相近,或者是完全相反的知识点放在一起,进行理解,这会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更有利于区分彼此。通过这种方式记忆,可以有效地避免张冠李戴,避免混淆知识点,还可以加身对知识点的印象,使记忆更加持久,效果更好。

在运用对比的方法帮助学生记忆时,一方面可以是老师组织学生,对相似、相反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了解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增强记忆的效果,更有利于应用;另一方面若彼此之间的相似度、相反度难以区分,则可以让教师引导学生课上进行总结,同样也可以增强学习的效果。

第5篇

作为对高师学生的培养,内蒙古师范大学提出的培养目标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即指首先在专业技能上要有很大提高,同时须在有关音乐基础、文化素养等课程上有全面的提高,重视知识的综合性与互补性。殊不知,担负文化内涵的这些基础课程往往决定学生毕业以后的艺术水准和素养。西方音乐史课在高师院校音乐专业中是专业公共必修课,由于课时短、任务重,显然对全部知识点进行深入的讲解是做不到的,只有挑选重点内容,加以讲解,让学生了解与掌握历史发展进程中重要的作曲家及代表性作品及贡献等,形成点线交叉的线索。在讲解音乐贡献之余,还渗透着每个国家、民族的概况,时代的特色,文化的差异等内容,可以说,包罗万象,无所不有。所以,对于本专业学生而言,学习的不仅仅是音乐知识,还有历史知识,文化知识,民族知识等等。高师音乐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改革要突出“师范”特色。所谓师范特色,是指具有人文素质、专业知识与社会文化氛围相吻合的教育模式[1]。如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音乐教育已经趋向于将音乐教育中的“音乐”作为“文化中的音乐”来界定,这显然是比原来“唱歌或演奏”单纯的音乐技术教育更为完整。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才能具备音乐教学和开展社会艺术实践的能力,才能承担起我国学校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教育的重任。

怎样有效解决教与学之间的矛盾呢?怎样解决学生学习上的上述问题呢?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应当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析音乐作品,课后完成单元作业或撰写主题论文、这样就会形成思维的主动性,进一步深化知识点,通过理性的分析与总结,深入理解和掌握要点,学习效果就会显著提高。除此之外,任课教师应该主动地在教学中介绍与渗透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方法,通过结合课程实例,由浅入深地进行讲授,引导学生运用研究方法对所学内容进行思考,教学效果则会更好,也是加强师生交流的有效方法与途径。在伍国栋所著《民族音乐学概论》中讲到学科的方法论观念时,有一对学术词语,即“共时”与“历时”,属于方法论观念之三的“时空观”中的名词。所谓音乐事象①的时间观念,是指民族音乐学工作者对某一音乐事象进行观察和研究时所树立的一种“历时”的和“共时”的观念。“历时”观念主要引导研究者去注重音乐事象纵向的历时发展过程,视音乐事象为一种持续存在的音乐形式;“共时”观念主要引导研究者去注重音乐事象横向的共时构成关系,视音乐事象为一种广延存在的音乐实体。在现代民族音乐学研究中,“历时”构成关系是对音乐事象进行的“历史构成”与“未来构成”的考察与研究,而“共时”构成关系则是对音乐事象进行的“现时构成”的考察与研究[2]。首先,在西方音乐史课程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点(学习材料)有基本的了解和掌握,并运用研究方法引导他们进行巩固和延伸的学习。在讲到西方音乐史巴洛克晚期的几位大师,有三位大师出生同年,即J.S巴赫、G.F亨德尔、D•斯卡拉蒂。其中两位大师巴赫和亨德尔,比做巴洛克宏伟建筑宫殿中的两根支柱,代表着巴洛克音乐的伟大成就,二人同出生于1685年,都为德国人,但从各自创作经历和风格上却迥然不同。在论及巴赫或亨德尔的个人生平、创作阶段时,这是一条纵向的线索,属于“历时”研究;如果把二人放置在同一个时代中进行比较,可从社会环境、创作经历、音乐风格、作品特征等方面做细致的比较。如,巴赫的主要贡献在宗教音乐和器乐领域,偏爱复调音乐的创作;亨德尔的主要贡献则是倾向于舞台艺术,主要在歌剧、清唱剧领域,偏爱主调音乐的创作[3]。这样的研究属于“共时”研究,也是比较音乐学常采用的研究方法。又如,在讲到维也纳古典乐派时,会依次介绍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三位大师,在讲到古典主义音乐特征时,会提到三位大师在古典主义音乐风格上的一些共性特征,即音乐语言的质朴与逻辑性,结构的严谨和匀称等,而在剖析各自成就及贡献时,更会提到三位大师在各自创作领域的个性差异。譬如,就个人音乐语言的表达和精神内涵而言,简言为海顿的淳朴、保守、乐观,莫扎特的睿智、华丽、快乐,贝多芬的深刻、内在和英雄性等等。这样在共性的基础上,又形成了三位大师不同的创作风格、个性特征等等。

再如,讲到浪漫乐派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代表———“强力集团”时,会依次介绍五位作曲家的作品和贡献。五位作曲家的人生经历和职业都各不相同,但在前辈以及民族乐派的奠基人格林卡的艺术创作思想的影响和感召下,有着共同的音乐审美追求、艺术理想、创作愿望,都怀着振兴民族音乐文化的共同目标而走到了一起。在当时,他们和其他国家民族乐派一样,在争取民族解放、民族独立的背景下,积极地学习民间,从民间音乐中吸取主题元素,创作出大量优秀的作品,涌现出了钢琴组曲、管弦乐、民族歌剧等各种体裁。但是在分析每位作曲家的作品时,会强烈地感受到个人的创作魅力,比如在音乐风格的感受方面,我们会领略到包罗廷的诗情画意、穆索尔斯基的俄罗斯式感情的狂野和宣泄、里姆斯基-戈萨科夫的极具东方色彩的神秘旋律等等,又在总的艺术风格下显示出强烈的个人色彩,可谓五彩斑斓,光彩夺目。上述教学实例可以看出,由于运用了“共时”与“历时”的研究方法,即采取了横向和纵向相互交叉的线索式的考察,学生们在学习中由任课教师引导,掌握“音乐事象”的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能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达到对知识的系统化学习,增加兴趣,对人物的形象和作品的内涵会理解得更加深刻和透彻。此外,还可以尝试运用民族音乐学的“文化中的音乐研究”、“局外人的音乐研究”等原则立场,从一种与传统史学不同的角度去探索西方城市艺术音乐,使音乐史成为一部音乐社会史,而不只局限于少数大作曲家的历史等等[4]。在此,需要强调的是,专业理论课程的最终考察学习方式,不能只限于单一的考试模式,否则往往会形成学生的死记硬背,不利于学生掌握和总结知识要点。考试形式可以结合卷面考试或撰写论文等形式,由任课教师决定,只要能够达到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即可。笔者认为,抓好课堂教学,是解决当前音乐史论课教学中突出问题的主要手段。要注重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与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注重营造课堂中学习讨论的环境,以达到深化记忆,提高教学质量,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渗透并贯穿有益的理论研究方法,是实现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这样的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如在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开设的蒙古族音乐史、三少民族音乐、中国传统音乐概论、世界民族音乐概论等课程。在教学中,通过从各门学科繁杂的知识库中提炼出框架性、基础性的知识点(材料),构建科学的知识体系,并运用科学的方法论加以指导,这样,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会紧紧抓住知识的要点,不会盲目地进行教与学,不仅提高了教师的授课水平,而且提高了学生获取知识的可信度和学习的效度,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打好基础。

作者:庆歌乐 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第6篇

摘 要 缺乏兴趣是学生缺乏学习《电工电子技术》积极性的一个主要原因,本文总结了提高学习兴趣的五个方法,包括拓宽电工电子技术知识面、采用EDA仿真软件进行实践教学、对考核方式进行改革、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等五个方面,这些方法在教学中都收到了不同程度的效果。

关键词 电工电子技术 学习兴趣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高职电类专业以及部分非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具有很强的工程性和实践性。大多数学生认为《电工电子技术》是难学的一门课程,究其原因,比较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缺乏兴趣。如果缺乏兴趣,就会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也就使得学习更加困难。本文总结了提高学习兴趣的几个方法,包括拓宽电工电子技术知识面、采用EDA仿真软件进行实践教学、对考核方式进行改革、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等五个方面,仅供探讨。

一、提高《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学习兴趣的五个方法

1.拓宽电工电子技术知识面

电子技术在不断地发展着,而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又非常有限,因此教师在讲清基本原理、概念和分析方法之外,还要引导学生了解电子技术的历史和发展动态。只有对知识的产生背景和应用背景有足够的了解,才能唤起对知识学习的兴趣。

电子技术有着辉煌发展的历史,适当介绍一些历史知识,有利于学生对《电工电子技术》特点和应用背景的了解,增强学习兴趣。例如课内只用几分钟时间介绍讲晶体管的发展历史,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网页和文章。虽然只用几分钟时间,但学生却很感兴趣,增强了对器件产生和应用背景的了解。另外在讲运算放大器时,同课本上介绍较少的比较器相比较,讲解它们的区别,思考在应用的时候运放和比较器能不能互换等问题。通过这些手段,让学生学习到课本之外的关于电子的知识,一方面增长了见识,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学习兴趣。

2.采用EDA仿真软件进行实践教学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利用EDA软件工具可以完成从设计输入、逻辑综合、模拟验证、芯片布图布线等电子设计的全部工作。例如应用Multisim10完成电路设计与仿真,利用Protel 99SE进行电路原理图设计和印制电路板设计等,EWB5.0进行电路仿真与分析。

采用形象化的实践教学手段,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有利于培养学习兴趣。例如:设计一单管放大电路,进行直流工作点分析、交流分析、瞬态分析,以及分析电路的带宽。在这道题目中,既要搭建电路,保证电路的正确连接,又要根据电路的性能指标确定各元件的参数。通过动手设计和调试,学生不但掌握了单管放大电路性能指标的测量和调试方法,而且通过形象化的实践增强了学习兴趣,在更深层次上让学生理解电路特点、掌握电子电路设计的一般方法,以达到综合运用知识的目的。因此通过仿真实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强了学习兴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3.对考核方式进行改革

改革考核方式,将实验内容作为考核内容的一部分,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使他们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使其自主学习的习惯,使他们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使其成长为社会发展所合格的专业人才。这种考核方式的使用,将会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激励他们多动手、勤思考,这样可以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增加创新意识,从而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

4.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教学

中国长期以来注入式的教学方式,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扭转,将会影响国家未来的竞争能力。因此大力倡导启发式教学,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将课程内容的讲授变为各种类型的问题向学生提出,引导他们认真思考,激励他们的思维活动。比如学习直流电路这一章的时候,给出一个电路,让学生利用不同的方法对电路中的物理量进行求解。这样以来,既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应变能力,真正达到了举一反三的目的。

5.采用多媒体教学,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用于教学有许多优点,如形象直观、生动有趣、课堂信息量大以及节省课堂时间等。

在制作教学课件时应充分展现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要避免知识点的罗列。在全面研究、分析课程所有教学知识点的基础上,将那些用常规教学方法费时、费力、抽象的知识点挑选出来,制作出教学软件,将在教材中只能静态描述的内容重新以动态的方式显现出来,使问题直观、明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样既节省了教学时数又提高了教学质量。例如在讲解晶体管工作原理、单相桥式整流电路以及计数器时,可以用动态的方式重现教材中表态描述的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结束语

作为高职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学好电工电子技术这门课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学生学习缺乏主动积极性,我们有必要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问题。本文总结了几个提高学习兴趣的方法,通过这些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经过实践,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有了很大的提高,知识面也有所拓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所提高,专业素质也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重视基础;主动学习;总结归纳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极其抽象的学科,尤其是进入高中以后,数学思维模式的改变让很多同学都产生了恐惧。其实,数学就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高中数学的学习并不可怕,只要我们用心经营,凡事都是有规律可循的,而只要掌握好学习的规律数学也会变得容易起来。对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就如何学好高中数学学科进行了以下探讨,希望对广大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有所帮助。

一、重视基础,主动学习是数学取得高分的关键

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这就需要学生们转变学习思维模式,主动学习。初中时间充足,题型简单,让很多学生养成了依赖心理,凡事等着老师去讲解,然后有固定的解题模式,即使不太会做题,“照葫芦画瓢”也能解个差不多,然后再进行反复的题型练习就差不多了。然而这种学习方法在高中数学中是完全行不通的,高中学习任务繁重,没有初中的那么多的时间进行题海战术,老师也不会讲固定的解题步骤,而是更倾向于开拓学生们的思维,让孩子们主动思考,主动学习。但学生思维方式的提升和思维方面的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需要老师们努力,多多注重培养学生们这方面的能力。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因此要切实抓好基础知识的学习。做好重视基础的第一步就是上课积极认真的听讲,高中数学老师上课一般都会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分析重点难点,对知识点有个全面的分析,突出学习思想方法。有些同学自己课前预习过,觉得自己都看懂了,没有不会的知识点,便在课上不认真听讲,这是学习中的禁忌。高中老师讲课绝对不是单纯对知识点的讲解,更多的是在以后遇到与这个知识点相关的问题时要如何思考、如何分析,老师教的是基础解题方法。除此之外,在解题的过程中也绝对不能好高骛远,觉得自己会这个题,而不去动笔计算,长此以往,便导致在正规考试中计算不下去,中途卡壳,考试结束失分后又懊悔不已,觉得自己会这个题却失了分,这都是对基础不重视导致的。

二、进行题型分析,利于学习效果的巩固

为什么要强调对题型进行分析?因为只有学生明白自己做的是什么题,会遇到什么知识点,学生才会进行更好的应对,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课后巩固进行题目训练的时候,我建议学生先弄明白这道题考什么?到了试卷测试的时候,能够弄明白这是什么题型,属于哪一个知识点。

这方面就更需要老师的努力,因为在开始学生们可能不知道如何对遇到的题目进行题型划分,这需要老师在布置作业时告诉学生们这是什么题型,然后让学生们自己思考这些题目考了哪些知识点,然后自己出一道类似题型的题目,只有自己思考才会有进步。对题目进行题型划分,对后续整理错题的时候也是很有帮助的,它可以帮助学生对做错的题目进行错题分类,有利于学生对不明白知识点的掌握。这样长此以往,当学生拿到一个题目时就会明白它是要考什么,属于什么题型,该用什么方法,这样便会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增添不少信心。

高中数学的题型不外乎那么几种,想要全部掌握也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就高考试卷来看,第一大题分为12个选择题,每个题型所在的位置基本上都是固定的,掌握题型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这部分内容就需要老师在上课时作出解释。第二大题通常是4个填空题,这里通常需要求出圆或椭圆的方程式,这方面的内容通常较为麻烦,需要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对题目进行解答。后面大题通常会有一个求二面角、一个排列等题型,相对简单、问号较少的题目通常排在前面,稍微麻烦的题目排在后边,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后面的题目比较麻烦,问号比较多,但是通常第一问号比较简单,大部分同学能够简答出来,属于送分的题目,这样的题目学生要做到准确作答。

三、课后及时归纳,总结做题方法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道理我们大家都清楚,数学的学习不能靠盲目做题来解决,在考试时间紧张的情况下,合理的应对政策是极其重要的,在平时的学习当中通常学生不会把自己当成是在严格的考试当中,对自己的要求比较低,做卷子的时候不爱思考,这就需要一种有效的应对政策。我的理解是对于做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标记。

拿到一份卷子,首先浏览一下试卷看看是否存在缺题漏题的问题,要知道在考试过程中更换试卷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导致后边的题目在解答的过程中产生影响。其次,从第一题开始答题,把简单易答的题目进行标记,这样的题目只需要在第一次作答的过程中认真仔细思考,尽量做到不用多花时间在这样的题目上边;对于不确定的题目可以用正方形标记,通常这类题目会得出不同的答案,在各种方法都确保没有问题的情况下看看哪一个答案更符合常理;对于有困难的题目可以用三角号着重标记,这类题目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可以先放在一边,等后面简单的题目都做完的时候先看一下正方形标记的题目,在能够做对的情况下再分析三角形标记的题目。这样有层次的学习方法在目前看来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对于不会学习的学生来说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正是这种学习方法的不断积累,题型的不断总结就能学习到一套有效的学习方法。

第8篇

一、 思想政治方面

积极参加政治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理论素养,注重自己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平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会议及本组开展的教研活动,积极参加升旗仪式。遵守教师职业道德,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维护教师形象,为人师表。在日常生活中,以真诚与人交往,和其他老师们团结协作,愉快的开展工作。

二、 教学工作,一丝不苟

(一)搞好备课

备课对于每门课程的教学而言,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也不例外。在备课的过程中,我首先对所要教授的知识进行全面的研究、归纳、总结,并根据教授对象的不同特点找到教授的最佳方法与方式。在此基础上将所备内容在计算机上进行逐一推敲、验证、演练,以使一些空洞的知识具有可操作性;同时,还将每个知识点构造成一个操作性实例,通过对实例的演练让学生对知识点产生准确、完整的认识,由此得出相关的结论。从而做到对人、书、机三者进行有机结合的备课。

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尤其本学科主要课程都要上机完成,每节都要认真做好上机备课,检查机器状态,有无“不可用机器”。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在学生完成上机任务时,在各台计算机前巡视,注意对学困生进行手把手的辅导,课后及时做课后记,找出不足。

(二)抓好教学过程

任何教学活动总离不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条主线。信息技术更是如此。在学习书本知识阶段,由于学生一周一节课,理论与实践时间差大,我通过对比总结,把原来在教室内上一节理论课,再从微机房上一至两节实践课,改为全部在微机室上课,四十五分钟时间,基本按“讲—练—讲—练—总结”这个模式,教师利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通过教师主机边讲边操作演示,把每一个知识点视难易程度,进行一至二遍讲解和演示,然后让学生模仿练习15分钟左右,接着教师利用5分钟的时间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及重点进行第二次讲解,之后学生再练习10至15分钟,最后5分钟时间教师抓住教学重点进行总结,把所学知识点系统起来。每一节课根据教学内容不同,可以有不同的时间安排。这样一路走下来,学生基本上能够掌握所学知识。

三、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上做到课课清,段段清。

2、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对计算机的认识上有更大进步。

3、加强机房纪律和机器使用道德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仅在班级集中注意力学习,在机房上机时也要按规定严格约束自己。

4、利用各种方法,训练学生提高,集中注意力。

5、在网站设计和多媒体课件制作上下功夫,努力使学校的网站和学校的多媒体课件的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

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

四、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一个学期来,在校领导的支持和学生的努力下,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也取得了一点成绩。如今年在山东省全国中小学电脑作品评比中,我校学生作品分获省二、三等奖。虽然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一个学期的教学中也发现存在不少的问题。如在课外,学生很少能接触电脑,很难发现、培养尖子学生;其次是信息技术课正处在改革阶段,信息技术等级考与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如何衔接?相信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这些问题很快都能得到解决。

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汗水和泪水,然而我收获的却是那一份份充实,那沉甸甸的情感。我用我的心去教诲我的学生,我用我的情去培育我的学生,我无愧于我心,我无悔于我的事业。让我把一生矢志教育的心愿化为热爱学生的一团火,将自己最珍贵的爱奉献给孩子们,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开绚丽的花朵。

【2012年信息技术教学个人总结】一文如不符合您的要求,推荐参考以下同栏目文章:

公路交通部门工作个人总结

三下乡服务队优秀个人总结

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之个人总结

2012年公司员工工作个人总结

大四学生申请奖学金个人总结

2012年城建工作人员个人总结

2012年人民教师工作个人总结

第9篇

一、全面复习,知识深化,打好基础

中考80%和内容是基础题,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就能考好。因此,教师必须详细研究和解读中考说明,这样有益于制定复习计划,选择复习方法,整合复习内容,更有益于挖掘内涵,明确目的,总结规律,更加有效的指导复习迎考。明确了考试标准,教师可以更加有效的组织教学,学生学起来也会感到目的明确。在此同时教师在教学时要突出一个“精”字:即讲课时要线索清楚,重点突出,逻辑性强,做到画龙点睛;并辅以条理化的板书(包括提纲和图表),增强语言的叙述性和直观性。如关于“二战”的复习,列出1939年9月1日、1941年6月22日、1941年12月7日、1942年10月-1943年3月、1945年5月、1945年9月时间表,然后列出相对的答案:德军袭击波兰―“二战”爆发、德军袭击苏联―“二战”进一步扩大、日本偷袭珍珠港―“二战”达到最大规模、斯大林格勒战役―“二战”和苏联战场的转折点、德国签署投降书,日本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这样学生一目了然。由于历史是开卷考试,教师要引导学生查书、查资料,使学生懂得如何查书、查资料,而且能够迅速找到所要找的资料。为此学生要做一定量的练习,通过做练习使学生能够迅速找到的资料。由于学科内容多,学生不容易全部掌握,教师还要把一些简单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做成一问一答的形式,让学生阅读,甚至背诵,以便学生能够记住。总之,在这个阶段复习当中,要重视基础知识,要通过查、看、读、写、记等方式强化训练,一章一节的基础知识。

二、“纵横”串联

经过第一轮系统、全面地复习,学生有了一定的的知识储备,但知识还是零碎的、混乱的、孤立的。为了把知识学活,第二阶段的任务主要是结合课本,“纵横”串联地归类知识、梳理知识,建立知识结构框架。初中历史的范围广,内容多,复习时要尽量做到全面系统。关键是要在一定的知识框架下理顺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形成一个立体的历史复习交叉网,增强学生的应考能力。注意知识的点、线、面、体,注重了整体把握。建立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进行知识点的梳理,帮助学生强化记忆、加深理解。以便系统全面、重点突出、针对性强的进行复习。在这个复习阶段中,要全面复习历史教材的前提下,重视重新组合教材,进行知知识归类。近年来中考这种题型越来越多,为了让学生掌握这种题型,就要求双边活动,把已掌握的历史知识前后左右贯通起来,形成知识网络。总之,历史事件之间是互相联系与先后相承的,有其内在联系,纵横串联形成一个立体的历史复习交叉网是十分重要,既可以巩固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又可以加深对知识全貌和实质的理解,还有助于提高回答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链接中考,科学训练,培养应试能力

1、对于初三学生的能力,《历史教学课标》的要求是:“概述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事迹,运用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作出简单的分析和评价。基础知识和能力,二者密切相关,又互相区别,正确掌握基础知识,能帮助学生提高答题能力。但有了基础知识,并不等于就有了相等的能力。培养答题能力,除记忆力外,主要是培养和提高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和解题能力。鉴于如此,在复习的后阶段中,要进行强化训练,要抓住中心,以点带面。如将美国独立战争中六件大事进行了知识列点,就可知战争的进程、《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历史作用等知识。学生还要学过的知识进行消化和巩固,练的形式要多样化,包括课堂的口头回答、书面作业、单元训练等。练习的内容可分为基础训练和理解练习两大部分。前者采用选择、材料分析、辨析等题型;后者采用对比、归纳、叙述、简答等题型。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使答题能力得到提高。

2、研究中考命题方向,科学训练,对我们有效组织历史复习是非常有用的。纵观近几年的历史中考命题,无外乎这样几种题型:选择题,材料分析题和问答题。课改以后,命题开始变得灵活多样,贴近学生生活,考查的内容,突出考查学科的重点主干知识,并严格按照考试标准进行命题。不仅侧重考查识记和理解,也侧重对运用能力的考查,值得注意的是,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考查,也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而逐步加强。

科学有效的训练可以把上面所讲的一切落实到实处。但训练效果的好坏,取决于训练题的质量和数量,不能没有选择,更不能搞题海战术。我们在组织训练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进一步研究中考说明,明确复习方向。所设计的试题应该反映新的方向。

(2)突出重要的主干知识,命题必须按照中考说明的要求突出重要的主干知识。要求学生做选择题时要速度和准确率,但不能够盲目求快;做材料解析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用已知的知识解决问题;对于问答题,一定要做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表述规范,整齐整洁。

(3)立足学校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和目标。在设计复习题目和复习计划时,教师应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复习目标和方法,因材施教,加强针对性。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