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23 02:14:20
导语:在大学生精准扶贫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贫困大学生存在的问题
贫困大学生因为自身资源有限、社会支持网络较封闭、网络成员较少、获取资源的途径和渠道有限等原因,缺乏社会支持网络,凸显出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是贫困大学生的心理援助问题。这是贫困大学生存在的最大的问题之一,很多贫困生来自老少边穷地区和城市贫困家庭,他们在高中的时候通常是学生中的佼佼者,背负着巨大的期望来到大学校园,但是到了新的环境中,他们会发现周围比他们优秀的人很多,不再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注,心理落差感明显,觉得自己不如人,自己瞧不起自己,也觉得别人也瞧不起自己。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矛盾心理,一方面渴望与人交往,另一方面又害怕与人交往,有时候难以有足够的金钱参与花销较大的集体活动,会被认为不合群。因为社会支持网络匮乏,不愿意也不敢主动与人交往,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所以交往圈子狭窄,当遇到问题的时候,求助范围有限。在长期自卑心理的影响下,导致自我效能感低,对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的信心不够,不敢轻易的去尝试,由此引发“精神贫困”,需要心理援助。
二是贫困大学生的学习问题。总体来讲,贫困学生和非贫困学生一样,都是非常积极好学的,渴望知识改变命运,所以更懂得珍惜学习机会。但是贫困大学生在高考填志愿选择时,经济因素是决定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他们要么选择经济欠发达的学校,要么选择一些学费较少的冷门专业。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一些学生在校期间不能安心学习,想通过做兼职来减轻父母负担,经常奔波打工挣钱对正常的学习生活造成了不良影响,所以获得奖学金的机会较少,挂科太多也使部分学生失去了获得助学金的机会。课余时间忙于勤工俭学,无法将更多时间放在学习提升上,忽略了自身能力培养,这在他们以后就业中是一个障碍。因为家庭经济状况,大部分贫困学生也失去进一步深造的机会。
三是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就业是大学生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也是大学生最根本的需求,很多贫困家庭将摆脱贫困的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倾其所有的供养他们读书,希望孩子毕业时能够找一个好工作。中国社科院的《2013年应届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从毕业生的城乡来源角度分析,农村家庭的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成为就业最为困难群体,失业率高达30.5%。\+③在校期间,大部分贫困大学生长期生活在多重压力下,无心无力培养自己多方面的能力,所以就业竞争力相对缺乏,作为就业中的弱势群体,加之社会资源的缺乏和在经济上的弱势地位导致一些学生不能顺利找到工作。同时,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的存在导致贫困大学生产生心理偏差和对自己能力产生怀疑,让他们没有信心找工作或者找更好的工作,找不到工作使家庭更加困难,就业质量低也不能很好缓解家庭贫困状况,导致贫困的恶性循环。
二、构建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网络体系
以社会支持理论取向的社会工作,强调通过干预个人的社会网络来改变其在个人生活中的作用,特别对那些社会网络资源不足或者利用社会网络的能力不足的个体,社会工作者致力于给他们以必要的帮助,帮助他们扩大社会网络资源,提高其利用社会网络的能力。\+④同时根据人在情境中的主要观点,社会工作理念下的人不是完全独立自存的个体,研究一个人,必须将其放到他所处的环境中进行,即他的家庭、学校、工作场所等,所以对案主的介入应该注重研究案主的环境和社会环境间各要素的关系。笔者认为,针对贫困大学生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社会工作的视角出发,应该从系统的视角将贫困大学生放在政府、社会、学校、家庭、个人等多角度、多维度来分析,充分发挥多方面作用来积极构建有利于贫困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社会支持网络。具体说来,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政府方面。党和政府一直致力于建立一种比较完善的资助困难学生的政策体系,各高校也依据自身条件相应地逐渐建构“奖、贷、助、补、减、免”等多元资助政策,但是随着日益扩大的贫困生群体和需求,还存在相关政策覆盖面有限、保障金额较少、贫困机制尚未健全等诸多问题和不足。在贫困生资助中,政府的主导者的角色需进一步加强,一方面要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多元的贫困生资助体系,在资金方面为贫困大学生提供有力保障;另一方面政府要建构起适合贫困青少年发展的政策环境,例如进一步完善低保制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低保覆盖面和保障标准,或者建立更加规范的贫困大学生救助政策,确保贫困学生不因为家庭贫困而失学。
二是家庭方面。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港湾,很多贫困大学生的原因大多是因为家庭所致,尽管家庭经济贫困,但是在其他方面仍然可以发挥其他方面的功能。父母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孩子自立自强的精神,引导孩子面对问题和贫困现状不是消极逃避,而是共同面对、共同研讨致贫原因并尽最大努力去克服它。同时,除了父母之外,还可以利用亲戚朋友的资源为贫困学生缓解经济困难现状并在就业、发展过程中提供信息、资金等相关支持。
三是学校方面。首先,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精神支持,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心理,以学生利益出发,真正了解贫困学生的需求;加强贫困生的人际交往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鼓励参加集体活动,认识更多的人,通过增加人际交往来增强社会支持网络;开展有效的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其感到自己的价值和优势所在,鼓励自己不输在起跑线上,积极参与相应活动,融入集体生活。其次,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经济支持,在对贫困生救助中树立“精准扶贫”的理念,一是精确识别,根据学校的实际制定适应本校实际的贫困生管理制度,健全完善贫困生认定体系,通过制度的形式规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原则和方式,确定资助对象、资助标准,并严格评审程序,通过班级成员评议、多方调查、公示公告、随机抽查等方式,充分保证民主,以确保贫困生认定过程透明、公正公开,加强对各种资助基金的管理,保证专款专用、用到实处;二是精确帮扶,确保帮扶效果。针对一些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在学习上存在一定困难的学生,学校可以通过教师、优秀学生与贫困学生N帮一、结对子的方式,加强对贫困学生在心理健康、职业规划、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引导,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学校和社会的温暖,重新树立学习信心,顺利完成学业。此外,还需要加强贫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别重点突出对"成才"和"感恩"两个主题的教育,通过晚点名、主题班会、表彰和宣传自立自强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典型等多种方式来唤起贫困学生积极向上、自立自强的意识,引导他们克服困难、立志成才、回报社会。
四是社会方面。此方面需要从媒体、社会组织、社区等多方面入手构建全社会关心、关爱贫困大学生的合力。具体来说,媒体要大力宣传报道自立自强的典型引导贫困学生积极成长成才,同时报道贫困生现状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为贫困大学生成长提供更多信息支持,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贫困大学生成长的良好氛围;在社会组织方面,一些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等要利用多种渠道吸引更多社会资金参与大学生贫困资助项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条件的企业拿出一部分资金或勤工助学岗位来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为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更多经济支持。
五是贫困生自身方面。根据社会工作中“助人自助”的理念,“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助人者在协助、帮助他人的时候,不是包办代替,而是减少求助者的依赖性,增强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使求助者从“由他助”转向“自助自主”,做掌握自己幸福命运的主人。贫困生自身是贫困生救助的最大资源,贫困对于大学生开说,既是鸦片也是钙片,所以要利用好这把“双刃剑”,正确认识贫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现状,相信“知识改变命运”,通过多方努力积极改变自我、改变现状,勤奋学习,自立自强,做到“人穷志不短”。
[注释]
①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2955160.html(阅读日期:2016年1月20日).
②王春娜.自闭症儿童家庭社会支持的社工实务介入――以郑州市蓝手杖家庭俱乐部为例[D].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