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地方专项计划

时间:2022-03-26 19:14:34

导语:在地方专项计划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地方专项计划

第1篇

【导语】

地方专项计划平行志愿投档后,部分院校因生源不足,仍有缺额,现进行补报志愿。考生可根据缺额情况,及时补报志愿。具体要求如下:一、地方专项计划报考资格审查合格且分数达到要求的未被录取考生,均可根据附表公布的缺额情况补报志愿,考生补报时请仔细查阅《贵州省2018年高考高校招生专业目录》和院校招生章程了解各院校招生专业的特殊要求。二、本次补报设置6个平行志愿,网上补报志愿时间为7月16日22:00至17日12:00,考生凭准考证号和密码登录“贵州省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志愿填报系统”(网址gkzy.gzszk.com)进行网上补报志愿。超过规定时间后,补报志愿系统将自动关闭。三、本次补报志愿投档安排在国家专项计划第3次补报志愿投档之后进行,投档时,根据院校缺额情况和考生志愿一次性平行投档。附:1、补报志愿缺额统计表(理工类)< src=gaokao.eol.cn/gui_zhou/dongtai/201807/W020180717328158317406.jpg border=0>2、补报志愿缺额统计表(文史类)

< src=gaokao.eol.cn/gui_zhou/dongtai/201807/W020180717328158322943.jpg border=0>

第2篇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基地 校企合作 机电一体化

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基地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方向)专业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构建完善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提升校企合作培训能力、总结高技能人才培训规律建设三个方面。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方向)专业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双赢共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岗位能力的需求分析,创新“三元二翼一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典型工作任务为特征,融工学于一体”的课程体系,并辐射引领系部相关专业的共同发展;完成核心课程标准的制定,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完成省级精品课程的申报评审以及多门校本教材的撰写工作;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促进了教育的信息化与网络化;建成专业教师工作室,在技能竞赛和教科研等方面为教师提供了学习提升的平台。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通过师徒结对、学习交流、内培外引等途径,优化构建结构合理、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较强、富有热情的师资团队;与大中型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建成维修电工技师(高级工)实训场地,电气故障检修室、电气仿真模拟实训中心,实现了校内外实训实习的有机衔接和区域职教的共同发展。

一、项目建设工作机制与举措

1.成立机构,加强组织保障

为了保障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基地建设任务的顺利进行,本专业建设以系主任总负责,实行项目建设责任制。系部建设领导小组对所有建设项目实施过程监控,定期召开例会,沟通信息,保证建设项目的进度和质量,保证项目的良性运行。

2.建章立制,规范项目建设

项目组严格执行学校制定的管理办法,按照学校的要求对建设任务进行层层分解、有效落实,遵循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专家指导与小组研究相结合,为建设项目的有效推进、预期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了制度保障。

3.细化任务,明确工作职责

系部成立专业建设日常工作组织机构,对各建设模块确定具体负责人,并落实参与建设人员,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项目组将重点建设专业落实分解为三级子项目,并逐级指定专人负责;对具体参与建设的人员进行工作细化,明确各自的工作任务,通过制度的激励与约束,进一步强化“全员创建”意识。

4.学习借鉴,加深沟通交流

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建设工作会议及相关培训,与参与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基地建设的兄弟学校广泛交流,积极调研,取长补短,共建共享,互相促进。

二、项目建设特色

坚持以校企合作办学为平台,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基础,以“校企合作、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双赢共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创新与实践躬行。通过全体师生的锐意探索和孜孜追求,本专业在构建完善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校企合作提升培训能力、总结技能人才培训规律三大方面均取得了丰硕成果。

1.构建完善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

学校依据“校企合作、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双赢共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参照德国“双元制”的培养要求和自身情况创新了“三元两翼一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三元”即学校元、公共实训基地元、企业元,“三元”为基础,同轨并重;“两翼”即产教融合模拟工厂和企业师生工作站,“两翼”为支撑,围绕“工学结合”,深化校企合作;重视职业素养的教育,贯彻“德技双优”,最终实现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这一“目标”。并以此为框架,实现了国家职业标准内容、德国工商联合会职业标准内容以及学历教学内容的“三融合”,形成了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产业与专业设置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教师与企业管理者对接、学生与企业员工对接的“五对接”。

2.校企合作提升培训能力

本专业与多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在教科研及资源共享等多方面进行深度交流合作。充分利用本专业多年与德国合作的积淀优势,在企业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结合国情校情,积极探索“双元制”本土化的切实可行之路。

灵活采用企业师生工作站、订单式冠名班等多形式创新型校企合作模式,直接与生产一线对接,促进校企间的项目合作和课题研发,切实提升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实现校企的深度交流与合作。

履行社会服务职能,强化社会服务意识,承担社会服务责任。充分利用专业师资与教学资源,不断扩大社会培训规模,积极开展退役士兵、省级机关事业单位技师等各类专项培训等,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与经济效益。

三、建设成果

本专业在建设过程中注重内涵建设,通过不断地挖掘积累与提炼优化,形成了突显本专业特色的多个典型案例,内容涵盖了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与校企合作等各个方面,充分展示了本专业的建设过程与取得成果。

1.引进国际化职业认证,推动品牌化专业发展

关注本专业实现德国“双元制”本土化的过程中,建立创新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并成功对校企合作模式进行转型升级的实施过程和具体做法。

2.借力国际化课证融合,创新实践型评价模式

关注本专业根据项目教学法的理念,创新改革评价考核模式,并取得丰硕成果的实施过程和具体做法。

3.建成企业师生工作站,适应产教研融合发展

教师下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和企业的技术人员进学校任教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大方向。本专业通过搭建企业师生工作站这一平台促进了教师与企业零距离对接,为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提供了全新思路。

4.试点兴趣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科研争创新

目前职业院校正在大力开展教学改革,本专业尝试让兴趣驱动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相结合,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寓教于乐,提高学习效率。

5.多元意识晨会谱新篇,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

本R到岷献ㄒ堤厣,融合学校“树型”教育体系的优势,借鉴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创新晨会的形式,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

四、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由于制度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本专业在探索“双元制”本土化的过程中取得了诸多成绩,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尤其在校企合作方面,需要继续总结、不断优化,借助职教集团的资源优势实现与区域大中型企业的深度合作。同时,通过项目建设,本专业的师资队伍总体水平显著提升,在后高技能人才基地建设阶段,要进一步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培训模式的形成与建设成效的体现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沉淀,后续还需不断进行调整与完善。

第3篇

高校专项计划,又称农村学生单独招生,是国家为更好地促进教育公平,让更多的农村学生上大学而出台的一项优惠政策。高校专项计划主要招收边远、贫困、民族等地区县(含县级市)以下高中的勤奋好学、成绩优良的农村学生,具体实施区域由有关省(区、市)根据上述要求确定。

1.高校专项计划时间表(以2016年为例)

2.哪些高中生有资格参加高校专项计划?

高中生参加高校专项计划须同时具备下列3项条件:(1)符合当年统一高考报名条件;(2)本人及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的户籍地在实施区域的农村,本人具有当地连续3年以上户籍;(3)本人具有户籍所在县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

3.报考和录取方式

待有关高校公布招生简章后,考生按规定时间在教育部阳光高考平成报名申请。

获得高校专项计划资格的考生均须参加当年高考。高校专项计划实行单报志愿、单独录取,在本科一批开始投档前完成录取,录取分数原则上不低于有关高校所在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志愿填报方式、填报时间等以当地省级招生考试机构规定为准。

4.考生参加了自主招生,还能参加高校专项计划吗?

如果招生高校没有限制且时间不冲突,考生可以同时报名参加自主招生和高校专项计划。

国家专项计划

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以下简称“国家专项计划”)由以中央部属高校和地方“211工程”高校为主的本科一批招生学校承担,招生规模为5万名。

1.报考条件

国家专项计划实施区域为832个贫困县(包括所有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和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南疆三地州的22个团场),以及重点高校录取比例相对较低的河北、山西、安徽、河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甘肃等省(区)。考生须同时具备下列3项条件:(1)符合当年统一高考报名条件;(2)本人具有实施区域当地连续3年以上户籍,其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具有当地户籍;(3)本人具有户籍所在县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

2.报考和录取方式

报考国家专项计划的考生均须参加当年高考。国家专项计划实行单报志愿、单设批次、单独划线,本科计划在本科提前批结束后、本科一批开始前进行投档录取(有政审、面试、体检等特殊招生要求的学校可安排在提前批录取),高职计划在本科批次结束后、高职批次开始前进行投档录取(有政审、面试、体检等特殊招生要求的学校可安排在提前批录取)。

录取分数原则上不低于招生学校所在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同批次内生源不足时,高校不得擅自将未完成的计划调整为普通计划录取,应通过多次公开征集志愿方式录取。经征集志愿仍未完成招生计划的高校,应适当降分录取,确保完成招生任务。

地方专项计划

地方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专项计划(以下简称“地方专项计划”)由各省(区、市)的重点高校承担,招生计划由各省(区、市)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确定,原则上不少于有关高校本科一批招生规模的3%。

1.报考条件

地方专项计划的具体实施区域、报考条件和录取办法由各省(区、市)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确定,实施区域要对本省(区、市)民族自治县实现全覆盖。

第4篇

根据录取日程安排,自治区教育考试院将于7月13日8:00至18:00进行今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未完成计划首次征集志愿。本次征集志愿范围为:汉语言、民语言和双语班三类招生计划的本科提前批次,贫困专项(国家及地方专项)、南疆单列、对口援疆计划本科一批次未完成计划的院校(专业)。

民考汉本科提前批次和贫困专项(国家及地方专项)、南疆单列、对口援疆计划本科一批次未完成计划征集志愿时间为7月15日8:00至18:00。

自治区教育考试院提醒,凡尚未被录取的考生,均可参加征集志愿。考生原填报的以上两个批次志愿不再作为投档依据,未被录取考生只有填报了征集志愿,才能参与征集志愿的投档录取。为帮助考生及时了解征集志愿相关信息、准确填报征集志愿,现将有关注意事项告知如下:

一、确认自己是否被录取。填报征集志愿前,考生须登录“新疆招生网”普通高考录取查询系统,凭准考证号和密码确认自己是否已被录取,已被录取考生所填报的征集志愿无效。

二、清楚征集志愿时间。我们前期已通过多种方式公布了今年我区普通高校招生网上录取时间,考生及家长要密切关注“新疆招生网”和“新疆招生”官方微信的相关消息,及时了解各类招生计划相应批次的征集志愿时间。(7月13日8:00至18:00为汉语言、民语言、双语班三类招生计划的本科提前批次,贫困专项(国家及地方专项)、南疆单列、对口援疆计划本科一批次未完成计划征集志愿,7月14-15日投档、录取;7月15日8:00至18:00为民考汉本科提前批次和贫困专项(国家及地方专项)、南疆单列、对口援疆计划本科一批次未完成计划征集志愿,7月16日投档、录取)。

三、登录“新疆招生网”了解未完成计划情况。我区今年继续通过“新疆招生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网上填报志愿系统”未完成计划信息和填报征集志愿。考生要在规定时间内登录网站查看相关信息,按要求填报征集志愿。

四、了解征集志愿设置要求。考生须用电脑登录“新疆招生网”查看征集志愿要求,全面了解参与征集志愿院校的招生章程、专业信息、学费标准及其他相关要求。所报专业不属本次征集志愿范围的,其所填志愿无效,责任由考生自行承担。本次征集志愿本科提前批次可填报2个院校志愿,每个院校可填报6个专业志愿;贫困专项(国家及地方专项)、南疆单列、对口援疆计划本科一批次可填报2个院校志愿,每个院校可填报6个专业志愿。

五、把握征集志愿填报操作要求。考生登录“新疆招生网”选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网上填报志愿系统”界面,凭准考证号、身份证号和网上最终填报密码进入系统(如果忘记密码,联系所在中学管理员初始化密码),通过“征集志愿”查看未完成计划相关信息,再选择“填报及修改志愿”,在左侧栏中选择相应的批次进行填报,将确认填报好的志愿“保存并提交”后选择“安全退出”。

六、特别提示

填报艺术类专业计划志愿的考生,须查阅院校招生章程,了解院校对专业测试成绩的要求(认可校考、省统考、或其他院校本科层次相关专业测试合格证等);填报体育类专业计划志愿的考生必须参加专业加试;填报公安类院校计划志愿的考生必须参加公安面试、政审、体能测试并合格;填报新疆警察学院监狱学专业计划志愿的考生必须参加公安面试、政审、体能测试并“司法类”合格。

希望尚未被录取的考生把握机会、早圆大学梦想。

考生及其家长如遇疑问,可就近到当地招生考试机构咨询,或前往自治区教育考试院录取工作咨询接待处,或拨打自治区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现场咨询专线电话(0991-8750000)咨询。

第5篇

军队公安类院校持续火热

从2019年本科提前批录取情况看,今年军队公安类院校继续受到考生热捧,招录了相当一部分高分优质生源,录取考生越来越优质。

据工作人员介绍,军队公安类院校不止看分数,对考生身体条件等也有更高更细的要求。军队院校录取时,省教育考试院根据省军区招生办公室提供的政治考核、军检合格考生名单,依据考生志愿和分数,区分性别,由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达不到相应专业军检标准的,不得录取到该专业。

专项计划助农村贫困学子圆梦

国家专项计划是面向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的专项计划,由中央部门高校和省属重点高校承担,被录取的新生可自行决定入学时是否迁移户口,对考生没有减免学费和毕业后必须回生源地的要求,这为农村贫困地区的考生提供更多的升学机会,国家专项计划实行平行志愿投档。

从今年的录取情况看,贫困地区虽然经济条件相对落后,但考生的成绩一点都不差。据统计,39所文史类院校投档线超出600分,90所理工类院校投档线超出本一线100分。其中北京大学文史类投档最低分653分,理工类投档最低分669分;清华大学文史类投档最低分660分,理工类投档最低分675分。

第6篇

一、填报征求平行志愿时间、办法及招生计划

江苏省2019年普通高校招生文科类、理科类提前录取本科批次填报征求平行志愿的时间为7月11日9:00至15:00。

考生须在上述时间内凭考生号、身份证号、密码和动态口令卡网上填报征求平行志愿,并对自己所填报信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负责,不需要现场签字确认志愿信息。

本次征求平行志愿包括军事、公安政法、航海、地方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专项计划(以下简称“地方专项计划”)、乡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以下简称“乡村教师计划”)以及其他院校共6类计划,具体详见《江苏省2019年文科类、理科类提前录取本科批次征求平行志愿计划》(考生可登录江苏省教育考试院门户网站jseea.cn浏览或下载)。

凡报考标注“”专业的院校的考生总分文科类不得低于339分,理科类不得低于345分;报考未标注“”专业的院校的考生总分文科类不得低于277分,理科类不得低于307分;报考民航招飞专业的考生总分文科类不得低于298分,理科类不得低于304分。同时,考生的学业水平测试等级须符合我省和拟报考高校的要求。

二、填报军事院校志愿有关要求

报考者必须是政治考核合格并已参加由省军区组织的军事院校招生全省统一面试、军检,结论合格的考生。军事院校有不同体检要求的专业不得填报在单一院校志愿下;如拟同时填报同一院校的不同体检要求的专业,须分为多个院校志愿,分开填报。

三、填报公安政法院校(专业)志愿有关要求

报考公安政法院校(专业)的考生,须符合公安或政法院校的招生条件;报考公安院校、中央司法警官学院、中国消防救援学院的考生还须经有关单位和院校组织的面试、体能测试等,结论合格。

四、填报航海院校(专业)志愿有关要求

报考航海院校(专业)的考生的视力、身高等身体条件必须符合航海类专业对考生身体方面的有关要求(详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和有关院校的招生章程)。

五、填报地方专项计划院校志愿有关要求

地方专项计划的实施区域为39个县(市、区),考生本人及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户籍地须在实施区域的农村地区,具有当地连续3年以上户籍和所在县(市、区)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且已经审核公示无异议的考生,方可填报地方专项计划院校志愿。

六、填报乡村教师计划院校志愿有关要求

户籍在有乡村教师计划县(市、区)的考生,可填报本县(市、区)乡村教师计划院校志愿;户籍所在县(市、区)没有乡村教师计划的考生,一律不得填报。如果填报,即使被投档,有关院校也将会作退档处理,并且不能再补投到同批次平行院校志愿的其他院校,由此产生的不利影响,由考生本人负责。

七、填报其他院校志愿有关要求

其他院校对考生报考的特殊要求,详见院校招生章程。

八、其他注意事项

1.考生须在规定时间内自行上网填报征求平行志愿,考生填报的志愿信息网上提交成功后,志愿即有效。在填报截止时间前,考生可上网修改自己的志愿信息;填报志愿时间截止后,任何人不得更改考生志愿信息。

2.考生本次填报征求平行志愿时,只能在军事、公安政法、航海、地方专项计划、乡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其他院校等6类计划中选择其一填报,6类计划之间不得兼报。

3.前期未填报文科类或理科类提前录取本科院校平行志愿、但符合本次征求平行志愿填报要求的考生,可以填报本次征求平行志愿。

第7篇

目前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行主体包括金融企业和非金融企业。金融企业以商业银行为主,主要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非金融企业以普通工商企业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为主,主要进行企业资产证券化。

有专家指出,基于中国的现状,将资产证券化与项目融资技术相结合将能够更好地解决地方政府融资需求。地方政府可以通过设立项目公司,采取PPP模式,建立基础设施产权交易市场,将项目公司的基础设施作为基础资产,发行资产支持证券,以盘活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资产,获得资金。

从以往的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的案例来看,南京公用控股污水处理收费收益权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以下简称“专项计划”)被普遍称之为是将资产证券化应用于地方政府融资中的典型案例。

盘活存量

据了解,该专项计划于2011年12月经证监会批准发行,是由中信证券作为计划管理人发起的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该项目的原始权益人为南京公用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京公用控股”),它拥有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营权利,项目由南京城建集团负责担保。南京公用控股和南京城建集团均获得项目评级机构中诚信AA+主体信用评级。

值得一提的是,进行资产证券化似乎是南京公用控股不得不做出的一个选择。资料显示,南京公用控股作为南京市区污水处理市场的主要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基本垄断了南京市主城区污水处理市场。然而高达74.7%的负债率且公司整体经营性现金流较差的状况使其难以满足商业银行的硬性授信条件。

“污水处理这类基础设施,运营支出较少且在区域内又具有特许经营所赋予的垄断地位,因此对于这类现金流稳定的资产而言,不存在技术和信用环境方面的障碍,非常适合资产证券化运作。”一位市场分析人士如此表示。

该专项计划成立之后,根据该专项计划评级机构银信汇业出具的《南京公用控股(集团)有限公司2011-2016年污水处理收费收益现金流预测评估报告书》的评估结果,在满足假设前提、并考虑到南京市未来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区位优势等因素的综合测算等条件下,南京公用控股在未来六年内的污水处理收费收益现金流情况包括污水处理费应收总额、南京市财政专户污水处理费现金流入、南京公用控股收款账户污水处理费现金流入,再扣除城市污水管网及设施的维护费用,累计将达到约71.7亿元。通过资产证券化运作,企业的财务报表得到显著改善。

结构化设计

南京公用控股ABS项目之所以被很多分析人士奉为典型案例,一个重要原因是该项目是一个比较标准的、按照资产证券化逻辑进行设计的产品,即:着重基础资产现金流的稳定而不看重主体信用,以及分层进行结构化设计、对优先级保护。

“如果你有一个稳定的现金流,那么就将它证券化吧。”这条来自华尔街的名言也在告诉我们并不是所有的资产都适合证券化。能进行证券化的资产需要形成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可以与其他资产相分离的现金流,即该资产权益相对独立,出售时不宜同其他资产权益相混淆。

对于南京公用控股的资产证券化项目而言,其基础资产由南京市财政局的财政补贴构成。专项计划报告显示,该项目用募集的合计13.9亿元资金向南京公用控股购买基础资产,即南京公用控股根据政府文件、因建设和经营污水处理设施而获得自专项计划成立之日起五年内从南京市财政局取得的污水处理收费收益权。

另根据南京市财政局出具的《关于污水处理费划拨相关事项的通知》,南京市财政局在扣除南京公用控股授权经营范围以外管网的维护费用后将剩余的污水处理收费在五年内不定期的拨付给南京公用控股。

同时,专项计划显示,在污水处理收费收入不足当期基础资产现金流特定金额时,南京公用控股需要予以补足。而担保方南京城建需要为南京公用控股如期足额向专项计划账户划转预期金额的污水处理费用提供不可撤销的连带责任担保。

此外,南京公用控股ABS项目对受益凭证引入了优先与次级的结构化设计。据了解,在此专项计划总规模13.9亿元的受益凭证中,优先级受益凭证本金规模为13.1亿元,分为A1-A5五个品种(信用评级均为“AAA”),预期收益率根据1-5年的期限不同,为6.30%-6.99%。

而次级受益凭证规模为0.8亿元,由南京公用控股一次性全部认购,能够为优先级受益凭证提供6.83%的信用支持,除非根据生效判决或裁定或计划管理人事先的书面同意,控股公司认购次级受益凭证后,不得转让其所持任何部分或者全部次级受益凭证。

一位齐鲁证券分析师表示,次级受益凭证在优先级受益凭证当期本金和预期收益获得足额偿付前不获得任何偿付这样的信用增级手段的运用,可确保优先级受益凭证本金及预期收益的支付可获得由次级受益凭证提供的信用保障。

在该专项计划成立之后,计划管理人中信证券在深交所通过其综合协议交易平台实现资产证券转让,为资产证券提供流动性支持。全部认购资金转化为专项计划所拥有的、计划管理人所管理的、托管人所托管的专项计划募集资金,并用于购买《计划说明书》约定的基础资产,认购人因此成为受益凭证持有人。

基础设施ABS发展空间

据了解,该专项资产管理计划的推广对象为合资机构投资者,收益分配方式为一年期的计划到期还本付息,其余年限的计划每年年末支付利息利益,到期还本付息。由于涉及市政建设收费权打包证券化的运作模式,由中信证券管理的南京公用ABS产品在当时收到了市场关注。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资产证券化潜藏的风险问题,近几年监管部门一直对于企业类资产证券化的推广持谨慎的态度。例如,南京公用控股ABS项目最早就曾在2010年11月18日递交了审批申请,证监会于当年11月26日正式受理,并于12月2日正式给出第一次反馈意见。然而,此后却中断了近半年时间,并于2011年5月18日正式对此项目发出终止审查的通知。

中信证券债务资本市场部人士分析认为,监管部门严格审批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从法律层面来看,由证券公司发出的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法律体系相对薄弱,没有出台更高层级的法律规章,会计、税收、信息披露等方面没有完善的配套规定,无法完全满足企业资产证券化未来发展需要。

尽管如此,一位市场人士表示,资产支持证券作为拥有基础资产现金流保障的信用产品,比单纯依靠地方政府的产品更具有生命力。由于地方政府信用较高且信息相对透明,在为地方政府提供融资时,市场治理相对于中介治理与层级治理更有优势。相比较城投债而言,资产支持证券可以有效消除地方政府的担保未名的问题。

第8篇

农业专项资金的主要特点包括:一是源头多,环节多。资金来源主要以财政性资金为主;一项农业专项资金,一般要经过筹集、分配、管理和使用等环节才能到项目施工单位或农户手中。二是点多面广,主体分散。从中央到地方甚至到农户,每个层面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资金投放到农业领域中去,主体分散。三是政策性强。农业专项资金通常要求其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政策性很强。四是收效慢。受自然因素制约,不少项目发挥作用慢,需要较长时期才能见到效益。五是效果表现出多样性。农业专项资金的投资效果,有些表现出经济效益,有些表现出社会效益,有些则表现为生态效益。

农业专项资金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项目施工进展问题;二是建成项目效果问题;三是专项资金管理问题;四是专项资金支出结构不合理;五是农业专项资金预算编制不详细。

二、农业专项资金效益审计的目标与主要内容

农业专项资金效益审计的目标是:(1)合规性。农业专项资金政策性强,项目的管理和使用都要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2)合理性。农业专项资金项目的申报和设立一定要合理和适用,要符合国家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符合农业发展需要和农民群众利益。(3)经济性。经济性是指以最低费用取得一定质量的资源,即节约。(4)效率性。效率性是指以一定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或以最小的投入取得一定的产出。效率反映出项目建设和经营活动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5)效果性。效果性是指在多大程度上达到政策目标、经营目标和其他预期结果。(6)环保性。环保性是指用专项资金建设完成的项目要有利于保护环境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农业专项资金效益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1)农业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和立项审计。申报环节审计主要检查程序是否规范,是否如实向上编报项目计划,有无虚假申报、多头重复申报、随意盲目申报及其他违背科学的问题。立项环节审计主要检查是否符合有关方针政策,投放方向是否正确,立项的项目是否符合条件,是否进行可行性论证。(2)农业专项资金执行审计。执行环节审计主要审查项目的投资是否按照批准的计划实施,有无擅自改变计划调整项目规模和建设单位等问题。(3)农业专项资金筹集和拨付审计。筹集环节审计主要检查专项资金是否按照年度批准的年度项目计划和资金筹措计划筹集,地方财政是否按规定的比例落实各自的配套资金,并按规定比例筹措其他资金。拨付环节审计主要检查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配套资金是否及时到位,各级主管部门是否按指标、计划、进度或规定程序及时足额拨付资金,中间环节有无滞留、截留、挪用以及损失浪费等。(4)农业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审计。资金管理审计主要审查主管单位是否严格遵守专款专用、专账核算、专人管理的原则。资金使用过程审计应重点检查资金使用是否体现合理、节约原则。检查各项支出是否精打细算;是否按期编制用款计划和办理申请报告;有无随意扩大项目规模,提高建设标准;重大建设工程是否实行招投标制度,招投标手续是否完备、程序是否合法,有无私下“串标”、“议标”和商业贿赂等现象。(5)农业专项资金回收和效果审计。审计中应主要检查财政有偿资金借贷合同是否合法有效、还款措施是否落实,是否按期足额回收有偿资金等。效果审计不仅应评价项目的经济效益,还要评价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三、农业专项资金效益审计的方法

农业专项资金效益审计的方法除了运用询问法、观察法、检查法等常规方法以外,还应运用专项审计调查、统计分析和经济分析技术方法。专项审计调查是一种既简单又复杂的工具,这是农业专项资金审计中一种重要的工作方法。专项审计调查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电话联系、走访座谈、发函询证等方式进行。许多农业项目最终的受益者是项目区的农民,因此,判断一个农业投资项目效益的好坏,向项目区群众进行专项调查是一项非常有效的方法。统计分析也是农业专项资金审计中的常用方法。在评价合理性、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时,经常使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另外,审计中还要运用经济分析技术方法,分析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及其之间的关系,将技术方法与经济方法相结合,评价所选技术的可行性与适用性。

审计人员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采用何种技术和方法,最好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以保证审计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四、农业专项资金效益审计的评价标准

农业专项资金效益审计的评价标准从内容上可以分为四个方面:政策标准、经济效益标准、社会效益标准和生态效益标准。从应用范围可以分为通用标准、专用标准和补充标准。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评价标准体系十分重要,这套评价标准体系应涵盖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能够从量和质两方面全面考核。

(一)政策评价标准政策标准主要有国家法律、法规,相关的政策与原则等,这是开展专项资金效益审计的重要标准和首要依据。

(二)经济效益评价标准 资金筹集和拨付方面的评价指标:(1)资金到位率=资金实际数÷计划进度投资额×100%。该指标反映了财政和项目主管单位是否足额拨付了专项资金,有无截留、挪用;(2)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到位率=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实际到位数÷地方财政配套资金计划进度到位数×100%;自筹资金到位率=(现金投入数+以物折资到位数)÷自筹资金计划进度到位数×100%,这两个指标反映地方及群众筹措资金情况。

资金管理和使用方面的评价指标:(1)资金利用率=实际用于项目支出的金额÷实际到位数×100%,该指标反映施工单位、施工环节有无改变资金用途挪作他用的事实;(2)资金有效率=实际用于项目支出的金额÷按项目批复应到金额×100%或=资金到位率×资金利用率,该指标反映了资金的合理利用程度;(3)实际工期比率=(某项目实际验收工期÷该项目计划工期)×100%,在项目建设质量保证的前提下,实际工期比率小于1,说明农业开发项目投资建设的速度越快,社会效益越好,该指标和资金在有关部门停留时间(天数)指标结合使用,反映相关部门滞拨资金情况;(4)成本降低率=1-(某项投资的实际成本÷该项投资的目标成本)×100%,是反映投资经济性的指标,成本降低率为正数表示节约,说明投资具有经济性;(5)资金节约率=1-(某项目竣工决算总额÷该项目预算总额)×100%,是反映经济性的指标,在保证项目建设质量的前提下,资金节约率为正数且越大,说明公共项目建设的成本越低;(6)劳动生产率=农产品产量或产值÷活劳动时间,指在一定条件下所生产的产品量与所消耗的劳动时间比。

资金回收和效益方面的评价指标:(1)投资回收期=某项目的全部投资额÷该项目预计的年现金净流入量。这是反映投资效率的指标,该指标越高说明投资的效率越高,效益越好。(2)投资效果回收系数=年利润增加额或年成本节约额÷专项资金投入总额,该指标表明每个单位投资额能够增加多少利润或每年能节约多少成本。(3)财政有偿资金累计回收率=累计到期已收回的财政有偿资金数÷累计到期应收回的财政有偿资金数×100%,该指标反映已到期的财政有偿资金历年累计回收情况。(4)资金占用产值率=产值÷资金占用额×100%,反映每占用百元资金可生产的有用产值。(5)固定资产更新率=本期固定资产更新的增加原值÷期末固定资产原值×100%,是反映农业综合开发投资的固定资产稳定生产效率的指标;固定资产净值率=[期末固定资产原值(不含土地价值)-本期固定资产折旧下期末固定资产原值(不含土地的价值)×100%。两指标数值越大,说明持续的生产效率越稳定。(6)总资产报酬率=(一定时期利润总额+利息支出总额)÷平均资产总额×100%,该指标反映农业开发投资的资产运用的效果,总资产报酬率越高,说明总资产的运用水平越好。(7)资本保值增值率=期末所有者权益总额÷期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是反映农业综合开发投资回报效果高低的指标。(8)土地生产率=农产品产量或产值÷土地面积×100%,反映土地利用效益。

第9篇

关键字:问题存在地方编制对策财政预算

2000年以来,地方财政在预算编制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与改革,广泛应用了综合预算、零基预算、标准定额预算和项目预算等先进预算编制方法。但要建立以编制部门预算为核心,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相分离的规范化、科学化预算运行机制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一、目前编制地方财政预算存在的主要问题预算编制方式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涉及面比较广、矛盾比较多、难度比较大、完善和提高的任务比较重,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一)部门预算与功能预算之间缺乏协调。预算编制改革以前,财政资金分配沿用的是按性质归口管理的做法,强调的是预算资金的政策,尽管存在着弊端,但在体现政府的活动范围和政策方向上有长处。预算编制改革以后实行部门预算,是将各类不同性质财政资金统一编制到部门,预算从基层单位编起,财政也将预算直接批复到部门,这样做减少了中间环节,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过份强调部门作用,有些部门职能交叉,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部门预算与功能预算的合理协调关系。使用专项资金安排各类项目时,存在着项目数量过多而单个项目资金相对较少的“撒胡椒面”现象,很多重要项目资金安排不足,从而弱化了财政对社会经济和事业的宏观调控职能。(二)公用经费挤占专项资金。目前人员经费的标准究竟如何确定才科学准确,还缺乏稳定的政策依据和方法;正常公用经费标准定额的分类分档、定额管理的类档划分仍然不够科学合理,现行支出标准定额的测算方法,在某种程度上不能准确测定经费需求量,不能真实反映出各单位的实际支出情况,还存在单位之间、部门之间的财力分布失衡和苦乐不均问题。另外,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专项经费的划分与配置缺乏规范。在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由于存在着职责不清、各项经费划分不明确的现象,使得一些不合理且名目繁多的支出,由于其客观存在而变得似乎合理了。(三)项目预算管理程序不规范,一次性预算资金安排过多。目前有不少专项资金项目并未经过科学的可行性论证程序,如有些专项资金的分配,在年初采取打捆分配的办法编制预算,为部门在年度执行预算过程中留有很大的机动灵活性,某些专款预算的编制还不能真正落实到具体项目上。另外,一次性专项资金预算安排过多,所占比例偏高,一些项目不断追加。其弊端是年度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尤其是与经济周期联系不紧密,进而影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可预测性,不利于改善和加强财政宏观调控。对下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数量较少,而且项目要求过于具体,市县两级财政部门对各类专项资金用于本级承担的财政支出责任事项进行调节的空间过小。(四)预算编制仍然部分延续基数加增长的旧模式。目前项目预算管理程序尚不规范。由于受多年支出基数的影响,各部门的支出预算基本上是在基数基础上只能增加不能减少,旧的支出项目不减少,新的支出项目却不断增加,形成刚性支出的项目越来越多,难以在预算编制全局上使财政资金配置的整体效率得到提高。二、完善编制地方财政预算的基本思路在编审方法上,必须改变原来基数加增减因素后按支出分类切块办法,要突出支出重点和支出项目;在编审程序上,必须改变先切块再落实具体项目的办法,要先确定支出重点和重点支出项目,再根据项目切块并调整细化。(一)横向上要整合资金,优化政府资源结构。在横向上,编制部门预算要实现同类事项资金集中管理,强化部门预算和综合预算,发挥财政部门的宏观管理作用,由多部门管理的同一类事项要尽量减少主管部门个数,压缩专项数量,增加专项资金的相对规模,把有限的财力用于关键的公共项目,实现集中财力办大事的目标;整合地方政府资源主要是为了实现所有形态资源的结构优化,这里的结构优化包涵不同类型地方政府资源的结构优化与同一类型资源内部结构优化两层内容。地方政府资源的结构优化将提高地方政府的综合调控能力,以便全方位地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整合地方政府资源还体现在地方政府财力资源的数量集中上,这里的数量集中也包含不同类型资源的合理转化与同一类型资源内部集中两层内容。这里的不同类型资源的合理转化主要是流动性差的财力资源向流动性好的方向转化,提高地方政府资源的可利用性。(二)纵向上要完善转移支付,优化政府间资源结构。在纵向上,编制部门预算要按照财政支出责任划分与辖区居民受益紧密衔接的原则,与基层密切的公共经济责任相应的专项资金和工资性转移支付资金要以规范的方式下放到县乡财政管理,以提高公共产品的配置效率。应适当加大一般转移支付的规模和力度,减少对下级财政支出的政策干预和直接领导,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给基层政府更大的自,用于解决其他项目的缺口问题,更好地在财政体制中体现民主。同时增强一般转移支付的测算和分配的科学性,以提高财政体制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专项转移支付,实际上是上级为了补偿某些公共产品的正效益外溢性成本直接相关的事项,按照应付事项的性质可分为突

发性专项转移支付和经常性转移支付两类。对于突发性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应主要由省级财政部门统一掌握,以保证应对全省范围内的突发事件需要;而对于经常性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应逐步减少专项转移支付的类别和规模,并将其补助范围相对集中到义务教育、社会保障、扶贫救灾、环境保护、公共交通等主要项目上,并建立规范的专项转移支付方案,按照不同用途对专项转移支付方案进行分类设计,提高专项转移支付的效益,并从制度上减少不规范争取专项资金中存在的腐败现象。地方政府还可以制定五年以上专项转移支付规则,对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进行长期指导和适当调整。(三)规范划分与配置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专项资金。进一步规范划分与配置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专项资金。一是对机关办公设施的建设、维修、改造要制定统一的标准,并结合实际情况,在财力允许的范围内,对目前办公楼内有电梯、空调的部门要适当提高公用经费的支出标准,以保障现有办公条件的正常经费;二是根据部门的职责,结合地方财力情况,应将公安换装支出、枪支弹药购置配备及管理、遣送支出、监控阵地工作支出、护城河工作支出、宣教中心宣传支出等内容逐步纳入年初预算。对财政补助的事业单位,要在界定各类事业单位性质的基础上,实行完整意义的综合预算和零基预算。一是使“吃饭”和“办事”经费彻底分开;二是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优化支出结构,将资金用于急需的项目,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三是提高预算分配的科学性,解决各单位苦乐不均问题。(四)进一步理顺部门预算与功能预算的关系。协调部门预算与功能预算的关系,真正解决目前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使用分散等问题,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原则,对部门管理的专项资金,按用途进行整合。支持经济发展资金的整合,要实现省级资金的相对集中管理,通过减少同类事项的主管部门个数与压缩项目数量增加专项资金的平均规模,或通过现行各主管部门同类专项资金的整合,把有限的财力用于经济发展的关键项目,以实现集中财力办大事的目标。(五)规范项目预算管理程序,硬化预算约束。一是彻底抛弃基数加增长的旧管理模式,按照公平性、公开性、差别性、科学性、动态性原则,实行真正意义上的“零基预算”,建立标准化的定员、定额和项目预算;二是要提高部门预算编制的准确性,视财力可能,对部门必办事项尽量编入年初预算,防止执行过程中大量的一次性项目;三是硬化预算约束,强化预算的严肃性。除突发性事件造成的必不可少的开支,预算一经确定批复后,严禁随意调整和零星追加。三、完善地方财政预算编制的对策财政预算编制改革以后,在编审方面较以前精细。但目前编制的仍然是年度预算,在反映收支变动、控制支出增长、调整支出结构、协调收支关系及贯彻财政经济政策等方面存在功能缺陷,年度间缺乏有机的联系,尤其是与经济周期联系不密切,进而影响政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调控作用。为了弥补年度预算的功能缺陷,促进财政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根据国民经济五年计划,制定财政发展中长期计划,编制财政三年滚动预算非常必要。即将近三年的预算安排到具体项目上,使财政收支计划成为一个多年度密切关联、相互连续滚动的过程,以增强预算管理的预见性和连续性,使各部门对未来几年财政收支总量心中有数,根据财力安排支出,避免出现各部门争支出指标的问题,也可以增强预算编制的透明度,提高支出效益,防范财政风险,有助于财政稳固和可持续发展。编制财政三年滚动预算的主要内容包括:(一)财政收入滚动预算。1.财政收入总量滚动预算。首先,根据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性,建立财政收入预测模型,预测出下一年度的财政收入规模,并通过专家咨询估计出突发事件对财政收入总量的影响程度,从而对模型预测结果进行修正。其次,将第一预测年度的财政收入规模预测值假设为该年度的实际值代入预测模型,并经专家修正后预测出第二预测年度的财政收入规模,依此类推,再预测出第三预算年度的财政收入规模。最后,当完成一个新预算年度时,用该年度的财政收入规模实际值,替换原第一预测年度预测值代入预测模型,对原第二和原第三年度预测值进行调整,并预测出原第四预测年度预测值,得出新的财政三年滚动预算的财政收入总量的预测值。每完成一个新预算年度,滚动预测一次,从而建立财政收入总量的滚动预算。2.财政收入结构滚动预算。首先,构建包含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等主税种、地方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的地方财政收入指标体系。其次,根据财政收入指标体系的内部结构及其与经济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建立财政收入结构预测模型,预测出下一年度的财政收入指标体系的各指标值,并通过专家咨询估计出突发事件对财政收入各指标的影响程度,从而对各指标预测值进行修正。最后,参照财政收入总量滚动预算,建立起财政收入结构滚动预算。(二)财政支出滚动预算。1.财政支出总量滚动预算。根据预

算年度财政支出总体运行状况、财政收入总量滚动预算和财政支出变化情况,建立独立的财政支出预算限额,规定财政预算三年滚动期各年支出相对于上年或预算年度的变动幅度,并限定财政支出总额占gdp的比重不得超出预测比例。2.财政支出结构滚动预算。根据预算年度财政各类支出运行状况、财政收入结构滚动预算、财政支出总量滚动预算和各类财政支出变化情况,分别建立财政支出结构滚动预算。一是人员支出滚动预算。人员支出滚动预算主要受人员支出变动系数的影响,如正常升级、工资补贴政策、奖励政策等工资政策及其变动,职工福利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等与人员支出相关政策的变动,机构改革对人员的调整、每年新招录公务员等财政供给人员总量的变动。通过人员支出变动系数分析,测算出财政预算三年滚动期各年人员支出相对于上年或预算年度的变动幅度。二是正常公用支出滚动预算。滚动因素主要有公用支出科目中变量因素,如机构编制变动、公用支出标准、调整、财政支出政策调整和物价水平变动等。通过正常公用支出滚动因素分析,测算出财政预算三年滚动期各年正常公用支出相对于上年或预算年度的变动幅度。三是公用专项支出滚动预算。滚动因素主要有行政机关及事业单位发展计划、公共专项进度等。通过公用专项支出滚动因素分析,测算出财政预算三年滚动期各年公用专项支出相对于上年或预算年度的变动幅度。四是社会经济事业发展专项支出滚动预算。根据国民经济五年计划,按照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方向分类建立财政中长期发展项目库,并制定各项目所要达到的目标和项目成本,对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科学论证。在综合预算、零基预算、标准定额预算、项目预算基础上,着眼于地方经济发展的中长期目标,确定财力分配的重点方向,对进入项目库的项目按轻重缓急程度排序,合理安排资金,实行开放式三年滚动管理,在分析本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的基础上,调整下一年度的预算计划,做到预算时间的连续,预算内容的滚动,实现经济与财政的协调发展。五是转移支付滚动预算。按照地方各级政府间公共经济责权的纵向配置格局,明确划分地方政府间财政支出责任。在此基础上,建立转移支付滚动预算,形成财政中长期发展比较完整的地方政府间财政体制,达到财政资源未来纵向配置上的最优化。制定一般转移支付滚动预算时,应适当加大对下转移支付的规模和力度,同时增强其测算和分配的科学性。在采用因素法进行一般转移支付滚动预算资金测算和分配时,要对今后三年区域经济及相关财政收支因素进行比较正确的预测和测算。制定专项转移支付滚动预算时,按照应付事项的性质可分为突发性专项转移支付滚动预算和经常性转移支付滚动预算两类。对于地方突发性专项转移支付滚动预算,应主要由省级统一掌握,以保证应对未来三年内全省范围内的自然灾害等突发事项的资金需要;而对于经常性转移支付滚动预算,应逐步减少专项转移支付的规模,并将其补助范围收缩到少数项目上,建立规范的中长期专项转移支付方案,制定三年专项转移支付规划,对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进行长期指导,并按下级部门资金使用效益情况,对转移支付的力度进行适当调整,实现滚动规范管理。六是机动财力滚动预算。主要根据地方财政未来三年的政策导向和各级政府可用财力状况,建立机动财力滚动预算,对保证各级财政正常运转的机动财力进行中长期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