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我和我的祖国诗歌

时间:2023-02-11 08:16:23

导语:在我和我的祖国诗歌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我和我的祖国诗歌

第1篇

大家好!

“热爱祖国语言”,当听到这几个字时,不知你想到了什么呢?而我,脑子里又浮现了这件往事。

那是我读师范三年级的暑假,老师叫我参加一个香港旅行团的普通话培训班,当一个辅导员。当我们好奇地向他们提出为什么要来这里学普通话时,一位中年女教师向我们叙述了她的一段特殊经历。几年前,她到英国的某所大学探望一个中国的朋友,两人久别重逢,坐在校园的草地上有说有笑。这时,两位英国大学生兴奋地向她们走来,热情地向她们俩问好,还不停地说话。但遗憾的是,这对中国朋友一句也听不懂。是她们不会英语吗?不,是因为两个英国大学生说的是普通话。后来通过英语交谈后才知道,两位大学生在校进修中文,看到她俩满以为是一个实践的好机会,却没想到遇上了既不会听也不会说普通话的中国人。英国大学生没趣地走了,只扔下一句话:中国人也不会说普通话。

这个故事,让当时在场的每一个人都震撼了,我也不例外。对啊,当今由于各种因素而促使了中国出现“英语过热”的现象,大大小小的英语培训班、英文学校等,还有不少的孩子冲着到外国学英语,甚至有的几岁就到外国学习。所有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些活生生的事实,不能不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思考:长此以往,中国人还会说中国话吗?

当这个培训班结束时,中年女教师意味深长地对我说:“我真羡慕你,能和祖国语言一起成长。”

是啊,与她相比我真的感到幸运,但同时她的话却又唤起了我的另一段记忆。

记得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在一节语文课上,语文老师给予了我一个赞美:你的朗读真好。这时,身边的同学都向我投来了羡慕的眼光。从此以后,我不断地练习普通话。就这样,掌声和鲜花一直陪伴着我,直到升上师范学校的那一年。

当时我参加学校举行的一个朗诵比赛,选取了台湾诗人舒婷的一首著名的诗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练习了几遍后,凭着我的基础,自以为一定行了。当辅导老师检查时,我行云流水般念完,正得意洋洋时,老师说话了:“字音很准,如果能领会诗中的精粹,一定能读得更好。”我愣住了,但又好象明白了些什么。第二天,我便钻进图书馆,查阅了这首诗歌的时代背景,凡是诗中我不懂的词语都一一翻阅。慢慢地,我仿佛看到了神秘的飞天舞;仿佛看到了一个名叫“中国”的巨人正一步一步地艰辛地向前走;仿佛听到了作者在竭力地呐喊: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后来,我知道的比我想像中的还要多。当我重新捧起诗歌一次又一次诵读时,每一次都有新的领悟,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收获。我深深地领会到祖国语言文字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蕴藏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她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她以她顽强的生命力生存了五千多年,她以她独特的魅力征服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甚至全世界。

终于朗诵比赛开始了,我用我的理解饱含激情地朗诵了这首诗,我又再一次获得了热烈的掌声。但随着掌声走下舞台的时候,我知道:我和我热爱的祖国语言已经系上了一个永远解不开的情结。

凭着这个结,今天我考取了普通话的一级乙等水平,我感谢我的老师。但让我更庆幸的是,现在的我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当看着孩子们,我像看到了自己在祖国语言陪伴下成长的经历。我能为祖国做些什么?我不同样能让孩子们热爱祖国的语言吗?

于是,我以此鞭策自己。上学期,当学校要求每位老师公开自己的教育教学座右铭时,我毫不犹豫地写上了一句话:愿与我的孩子们共同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

每一节语文课,我都和孩子们沉浸在优美的祖国语言当中,与孩子们同喜同悲。我要让我的学生知道就像课文《最后一课》一样,当一个国家失去了自己的语言时,就等于失去了尊严,让他们把祖国的语言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让祖国语言永远地放射耀眼的光辉!

第2篇

今天是母亲的60岁生日,为了祝贺母亲,她的儿女们便忙活起来了,你看一排排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飞速猛长,青藏铁路犹如一条巨龙盘绕在高原之上,神五、神六也相继问世,街上的行人接踵摩肩,祖国大地一片繁荣的景象。母亲看见自己的儿女这么懂事,欣慰的笑了。

我想我也是母亲孩子中的一员,我也应该为母亲干些什么,我左思右想,为母亲画张画吧,不,那不实在,写篇赞美母亲的诗歌吧,不,那太虚假,那我应该为母亲干点什么呢?这时爸爸对我说,其实只要你努力学习,长大后建设祖国,为祖国的明天开拓更美好的一片蓝天,这就是你送给祖国母亲最好,最无与伦比的礼物了,听了爸爸的话我决定要努力学习,为建设祖国做好充分的准备。

啊,母亲今天是您的生日,女儿祝您生日快乐,永远年轻。

相信祖国的明天会更加美好,更加繁荣昌盛!

第3篇

“母爱、童真、自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她是非常真诚、非常纯粹的人,冰心的作品即是她的精神境界。对祖国,对人民,对人类,对和平,冰心总是怀着博大精深的爱,对黑暗、腐败和丑恶,她又无比憎恶。她的创作一直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她爱了,也抒写了,她的生命因之丰富而高贵。

作品原文

空 巢

冰 心

我大声喊道:“老梁,你这一次来还要呆多久?”

他叹了一口长气说:“明天就走,我的情况不容我久呆呵。”

我没有说话,只望着他。

他低头看着自己互握的手,说:“说来话长了,可是还得从头说起!我们到美国的头十年,美博也出去工作了,我们攒钱买汽车、置房子和一切必需的家庭用具……这都是在美国成立一个家庭的必要条件,而最要紧的还是为梁平储蓄下读大学的费用……可是到了梁平读完了大学,找到了工作,又结了婚,我也到了退休年龄,而……而美博也逝世了。”

我像安慰他似的,说:“你退休了,正可以得闲看书了。”

他苦笑一声,“看书?我是非看书不可,退休金不多,我要交的所得税可不少!我把我们家楼上的几间空屋子租给几个大学生住,不包饭,我自己每顿只吃一点简单的饭。就是做一点饭,我的锅勺盘碗,也是隔几天才洗一次!幸亏有一个朝鲜的学生,研究明史的,常来问我些问题,他来了就替我做饭,并替我洗碗,这算他给我的报酬,但是他也和我一块吃饭,这又是我给他的报酬……”

他又凄然地笑了:“老陈,你们现在怎么样呢?”

我笑了一笑,又想伸手去拿烟,立刻自己控制住了,说:“本来我从五七年以后,就不能教书了……调到图书馆里工作,也好,我搜集了不少的资料卡片。六六年以后,我的那些卡片,连同以前的,也都被烧掉了!这以后的情况,也和绝大多数的知识分子一样,但我还是活下来了,我始终没有失去信念!我总是远望着玫瑰色的天边!……我闲了二十年,如今,政策落实了,我也到了退休年龄,反倒忙起来了!我说我上不了大课,但学校里一定要我带研究生,还好,这几个研究生,都很扎实,很用功,只是外文根底差一些,看不懂外文的参考书,本来嘛,他们整整耽误了十几年,他们中间年纪最轻的也有三十多岁了……”

老梁用回忆的眼光看着我说:“我们像他们这样年龄,已经当上教授、系主任了。”

我说:“他们正努力地把失去的光阴夺回来。我也是这样,恨不得把我知道的一切,都交给他们,好把‘青黄’接了上去,可是这二十年来我自己也落后了,外国寄来的新书,有许多名词我都看不懂,明年春天,我还要跟一个代表团到美国去,我真不知道如何对付!同时,我还有写不完的赶任务的文章,看不完的报纸刊物,回不完的信件,整天忙得晕头转向!”

老梁猛地一下站了起来,说:“能忙就好,总比我整天一个人在‘空巢’里呆着强……”

女儿安放好杯箸,便和妻摆好一桌热腾腾的菜。女儿安排老梁、我和她妈妈各据一方,她又拿起茅台酒瓶来,笑着说:“三十年不见了,今晚妈妈陪梁伯伯喝一杯,爸爸喝多了不好,少来一点吧。”妻忙说:“梁伯伯是不会喝酒的,茅台酒又厉害,这瓶酒是我让他带回去当礼物送人的,大家都少来一点,意思意思吧!”老梁却一把把酒瓶夺了过去,满满地斟了一杯,一仰脖就干了,又满满地斟了一杯,还替我和妻斟了半杯。他一边用手背抹了抹嘴唇,一面大声念:感子故意长,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念完,他哈哈大笑了起来,一仰脖又把第二杯酒喝干了,这时他满脸通红,额上的汗都流到了耳边。妻连忙从他紧握的手里,夺过酒瓶来,说:“吃菜吧,空肚子喝多了酒要伤人的!”老梁颓然地坐了下去,拿起筷子,睁着浮肿的眼皮望着妻和女儿,说:“你们不但管老陈,还要管我!我是多少年没人管的了……可是我要是有人管,那有多好!”

这一顿饭一点不像好友久别后的聚餐,老梁是一语不发,好像要拿饭菜去堵回他心里的许多话,我们也更不敢说什么。

小文惊奇地看看这个,看看那个,赶紧扒拉完一碗饭,就溜回她们屋子里去了。

妻和女儿把果盘和果刀摆上的时候,老梁已完全清醒了,正要说话,门外一连响了几声汽车的喇叭。老梁抬头望着窗外说:“对了,是我侄子替我叫的出租汽车,说是夜里坐公共汽车进城怕不方便……”女儿赶紧站了起来,说:“梁伯伯,您别忙,我出去和司机说请他等一会儿,您吃完水果再走。”

老梁三口两口地把妻给他削好的几片梨,都吃了下去,一面站了起来。我帮他披上大衣,我们去到门口,正碰见女儿回来,老梁忽然问:“小文呢?”女儿说:“她大概睡了。”老梁说:“我去看看她。”

女儿把老梁带进她们的屋里,打开床侧的灯,在书架后面一张双人床旁边,一张小帆布床上,小文把被子裹得紧紧的,睡得正甜呢。老梁低下头去,轻轻地吻了她一下。妻笑说:“你还是那样地爱小孩。梁平有孩子吧?”

老梁冷冷地笑说:“没有,他的媳妇儿嫌麻烦,不要,可她还养了两只波斯猫!”

女儿笑着打岔说:“您看我们这屋里多挤!这本是爸爸和妈妈的书房,让我们给占了。”

老梁把灯关了,一面走出来,一面回头对我们说:“你们这个‘巢’多‘满’呵!”

司机从里面把后座的车门推开了。老梁拱着背上了车,却摇下车窗来,对女儿说:“小美子,外面风冷得很,你快陪爸爸妈妈进去吧。”

车尾的红灯,一拐弯就不见了,女儿扶着我们的肩,推着我们往回走,我们都没有说话,眼前却仿佛看见老梁像一只衰老的燕,扇着无力的翅膀,慢慢地向着遥远的空巢飞去。

(节选并有删改)

作品赏析

小说围绕着一个“巢”字展开。巢即家。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方式展开情节。“我”(老陈)在家里接待一位阔别30年,如今经成了美籍华人的老同学、老朋友――中国史教授老梁,见面后彼此倾诉衷肠,感慨不已。表现了如今处于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之下,以两种很不相同的心情忙于各自工作的一对同学――老梁和老陈的不同的人生况味。

对比手法是本文突出的写作特色之一。文中描写了两个家:老陈家虽历尽风雨、至今仍简陋、拥挤,但毕竟是家在祖国,有浓重的中华民族的文化氛围,也是人物活动的环境,作者多正面描写,充满亲情;老梁建在异邦如今已形同“空巢”的家,是通过本人介绍给读者的,属于虚笔,言语间充满了凄凉和酸楚。一空一满,一虚一实,两个“巢”的反差是如此强烈,在这两个“巢”里的两位老友的心境,也就不言而喻了。

第4篇

一、规范管理,提升德育水平

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是由学生亲身感受,身临其境以后经觉悟产生的内心需求,而达到这个目标则需要用纪律约束,规范学生的行为,在规范的过程中实现领悟、觉醒、滋生需要,基于这种认识,本学期主要抓了以下几件事情。

(一)加强文明礼仪教育

以学校常规工作为抓手,以文明礼仪活动为契机,加强对全校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一学期来,我们对班级卫生、纪律、出操、学生的红领巾(团徽)地佩戴、仪容仪表、个人卫生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检查,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和生活习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将常规检查和突击检查相结合,利用晨会、学生干部例会等形式对检查结果及时公布,有效地控制了不讲卫生、不佩戴红领巾(团徽)、乱抛乱扔、讲脏话等不文明现象的发生。

(二)加强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争创“自信”特色校,我们把它作为一个新的激励,使常规教育再向纵深发展。为了将常规教育落实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各细节中,政教处、团委、少先队通过学生会干部、大队干部等对全校学生行为规范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检查的内容涉及个人卫生、仪表仪容、文明进出学校、班容班貌、班级卫生、违规违纪等情况。通过常规检查,使学生进一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条条框框内化为自觉行动。

(三)安全工作常抓不懈

一学期来,政教处、团少先队严格按照上级教育部门对安全工作的要求和部署,针对学校实际开展行之有效的安全教育活动,特别是建设“平安法制校园”,校领导高度重视,我们政教处也是把该项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在预防甲流的工作上,分发学生《预防甲流知识》、《给学生家长一封信》等,强化学生安全自护意识,加强安全自护的案例分析。为了能把疫情阻拦在学校之外,早在开学初,政教处结合我校实际,学校工作领导小组在全校进行了广泛宣传和动员,以“全员参与”为主,加大管理力度,建立学校安全领导小组制度和晨检报告制度,健全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管理制度,掌握、检查学校疾病预防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利用国旗下讲话、黑板报、班会、书信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使学生和家长了解到甲型H1N1流感的危害,增强防范意识,积极预防和有效控制甲型H1N1流感的发病和传染。组织各班级开展安全应急演练。与各科室负责人、班主任签定安全责任书,明确安全责任,提高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建立问题学生档案和学校突发事件处理预案,增强学校对突发事件反应处理能力。每逢节假日和交通安全宣传周,政教处分发《告家长书》,要求家长配合学校,共同宣传交通安全知识,督促教育子女注意交通安全,让学生形象地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

为增强学生法制观念,使学生从小知法、懂法、守法,政教处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普法宣传活动,加强法制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通过主题班会,升旗仪式,专题法制讲座等各种途径让学生分析案例,学习有关的法律知识,使他们学法,知法,守法。我们聘请钱仓派出所周月国警官为我校法制副校长,程城光警官为学生作法制知识讲座,要求4—9年级学生写听后感。

通过以上安全教育,学生基本做到:走路乘车注意交通安全,上体育课、课外活动注意活动安全,集会与集体活动注意集会安全,校内值日打扫工作注意卫生安全,教学、实验注意学习安全,餐饮注意饮食安全,用电、用火注意生活安全等等。多种形式、虚实结合的安全教育,使广大师生自我安全防范意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四)强化心理健康教育

作好青少年心理教育工作,坚持个别心理辅导与集体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乐观向上,团结协作、公平竞争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政教处对有违纪行为的学生进行跟踪调查,进行耐心教育。

二、夯实基础,注重队伍建设

(一)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在当前形势下,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依然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心。因此,一年来,我们继续推行班主任岗位责任制,通过班主任例会等形式要求班主任研究新形势下适应学生的德育方法,开展德育新途径,对共性与倾向性问题进行专题研究。

此外,政教处实行全员班主任制度,人人是德育工作者,课堂教学有机渗透思想教育,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每个学期由校长室、政教处部署德育工作计划,团委、少先队负责具体工作,实施过程由各班主任负责,真正做到德育工作贯穿于各项工作中,使德育工作制度化、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同时,我们强化班主任考核制度,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水平,促进班主任的专业成长。

(二)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各级学生干部都要明确自己的职责,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按职责行使职权,按职责开展工作,按职责承担责任,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干部独立果断地处理各种问题,根据各自的职责协调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做到目标到人、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工作到人,工作有布置、有检查、有落实。尽力发挥每个学生干部的自身优势和特长,扬长避短,为学生干部提供展示才能,提高综合素质的最佳环境和条件。

三、增强实效,开展德育系列活动

(一)弘扬民族精神活动

一学期来,我们结合平阳县教育局工作部署积极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民族精神代代传系列活动。我们组织学生开展“稚手描祖国,快乐迎国庆”系列活动,开展“我和红书的故事”征文比赛;开展了“我给祖国母亲写封信”活动;开展了“我和我的祖国”诗歌朗诵比赛等,使学生深受爱国主义、革命传统主义的教育,激发他们向烈士学习的决心。同时,寓爱国主义教育于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等活动之中。一学期来,我们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系列教育活动,把爱国主义教育引向深入。

(二)四大节活动与素质教育

一学期来,政教处以学校“自信”为契机开展各项艺术、体育活动,要求各班主任在校级活动的基础上开展符合本班学生实际的、参与面广的班级文艺活动。各项活动设计尽量符合时代特色和学校学生实际,尽量扩大参与面与影响力,体现新时代中小学生积极向上、文明健康的精神风貌。赵世平、魏婷婷老师负责指导的艺术节、科技节作品,参加县里比赛,有22人次获奖。获奖人次比去年有所增加,且获奖名次有所提高。本学期,我校的体育工作有条不紊,体育组教师团结协作,对教学认真负责,抓好学生出操、做操工作,把好一年级、七年级学生做操质量关等学校体育常规工作,还举行我校第三届趣味运动会、初中男子篮球比赛,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素质教育活动可谓丰富多彩,美术兴趣小组、腰鼓队、鼓队、科技兴趣小组……阳光体育、原汁原味的“课外活动”……无不增加学生能力,陶冶学生情操。

四、丰富内涵,浓郁校园文化

(一)环境教育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保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我们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为了提高广大师生的环保意识,我们利用晨会、主题队会、黑板报、宣传窗、学校网站等方式向全体师生宣传环保知识和理念。

(二)优化校园的物质文化氛围

本学期,政教处、团委、少先队积极向学校进言献策,有规划地搞好绿化,美化,净化工作,注重校园环境的教育性和艺术性,保证师生在干净整洁、赏心悦目的环境里工作学习。倡导校园管理民主化,人文化。请专家设计建兴广播室,对广播室进行“人文化”布置,丰富校园文化,真正发挥广播室的育人功能,使学生从中汲取营养,接受鞭策,促进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

本学期先后组织开展了“走近师恩”庆祝教师节系列活动,开展“我给祖国母亲写封信”、“稚手描祖国,快乐迎国庆”庆国庆系列活动,开展创建文明单位系列活动,开展“我和我的祖国”庆元旦诗歌朗诵活动,和教务处合作开展“后20%帮扶”活动。

存在问题:

1、常规管理还有松懈的时候,个别时候个别班级对常规工作意识有所淡薄,不能始终如一。

2、安全工作有待加强,每个人的安全意识还有待加强。力争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杜绝发生安全事故。

3、由于时间、空间、以及经济条件限制,一些活动不能真正开展起来。

今后工作思路:

1、德育创新: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德育工作的新渠道、新途径、新方法;

第5篇

国家恢复高考,让我这个刚刚从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又来到工厂的年轻人有了新的追求。工作之余数理化课本成了我唯一的朋友;考上大学,为祖国的四个现代化奋斗是我心中最美好的梦。

记得那是一个星期天的上午,我在解完两道数学难题后,遥望窗外的蓝天白云,突然产生一种想和天空亲近的冲动,于是健步下楼一路小跑来到工厂的最高建筑――自来水水塔下面,不假思索地爬了上去。50米高的水塔,我只用两分钟就爬到顶了。天依然是那么的蓝,朵朵白云依然是那么高,世界真是太美好了!然而低头一看,心中一惊:坏了!地下的东西一下子变小了,头脑也一阵阵眩晕,眼睛都不敢睁开了。早上喝的那二两玉米面糊糊此时早已消耗殆尽,浑身在不由自主地发抖,腿软的似乎没了知觉。足足20分钟后我才醒过神来:决不能在这儿坐以待毙!闭上眼睛想好扶梯的结构、尺寸,我鼓起勇气一节一节往下摸,不知道数到多少节时双脚终于踩到了坚实的大地,一屁股瘫倒在地下……

教训是深刻的:勇于攀登的精神固然可贵,但是不懂科学,能力不够却可能致命。

天空是童年梦想的寄托。我永远忘不了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的日子。那时我是一名中学生,书包里装上报纸“号外”到几十里外的乡下去宣传中国人造卫星上天了。一路上同学们在反复争论到底是卫星飞得高还是飞机飞得高,当时我就暗暗下定决心:长大后一定要当一个开卫星的人。大学毕业时我毅然决然地向组织请求,来到了秦岭大山深处的我国卫星测控中心。

卫星测控中心是卫星的控制中枢,是当时国家科技最先进的地方,充满着神秘感。现在回想起来,其实那时的条件非常艰苦,中心的两台计算机主机加起来能力还不如现在的一台微机,科技人员经常为几个内存地址的分配争得面红耳赤,然后又发扬风格互相借用支援。编写好的控制程序只能用穿孔纸带记录,大量的方案分析计算都是用笔和纸张来完成的。有一次我从老同志那里借到了一个电子计算器,爱不释手地不分白天黑夜整整玩了一个星期。就是在那样的条件下,我们成功地完成了我国科学探测卫星的发射支持运行控制和回收任务,把中国第一颗通信卫星送上了距离地球表面35786公里的地球同步轨道。外国专家看了之后怎么也想不明白:中国人是不是又有什么秘密不告诉他们。其实,如果说真有秘密的话,那就是中国航天科技工作者无私奉献的品格和科学求实的精神。

1988年,组织上派我到美国国际空间大学学习。看到了国外航天技术的长足发展,看到了人类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美好前景,也看到了美国和苏联人应该有的自豪,我知道了我们的差距。我的心被深深触动,感到了一个中国人的历史责任。在研究完《月球基地》设计后,我把一首自己创作的诗歌留给了学校:

仿佛刚走出海底深渊,

还记得爬进爬出的洞穴,

刚在古树上和猴儿们道别,

不过才几千年!

……

月球只是一块跳板,

真正的明天在神秘的银河里边。

我想告诉我的同学和同行们,中国人民曾经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并为人类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现在,中国正在努力赶超世界航天技术先进国家,必将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航天大国,为人类和平利用外层空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心血,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998年,我又和我的同事们紧张地进行着新的努力,要把中国航天员送到太空,实现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

载人航天作为当今高技术的前沿领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的象征。使命当然艰巨光荣,但困难也摆在了面前,我们决不能退缩。我们没白天没黑夜地连续加班,数千台设备在我们手下被集成为一个功能强大、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航天器控制平台;我们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写出了一条条控制命令,载人飞船控制的灵魂软件系统如期研制完成;无数个日日夜夜、上百次精心联试、几千种应急预案,我和战友们攻克了全部难关。宽敞明亮的现代化飞行控制大厅里,我们坐在控制台前,满怀信心地迎接那伟大历史时刻的到来。

1999年11月20日,我国第一艘无人飞船发射成功。

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顺利升空。飞船在太空成功飞行了21小时23分钟后,在内蒙古草原安全着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参与努力下实现了!

“神舟六号”飞船发射成功!

“嫦娥一号”发射成功!

第6篇

假如细读他们的作品,可以体味其别有的深意,类似的话,时常跳跃在诗句里。在没有自己生命空间的词语里,精神是苍白的。这些诗人意识到了自己的写作,不属于流行色,无论在什么时代,这样的存在都是一个异端。逆俗的文本穿越了词林,有了自己的所在。他们用一种本民族难以解释的词语写作的时候,诗才真的诞生了。

我有时候阅读类似的诗句,就想:这是经历了死灭的人才有的咏叹吧,在逃逸历史重负的民族那里,没有人在意它的存在的。

去年冬天,我从克拉科夫到离其不远的奥斯威辛集中营遗址,一幕一幕屠杀犹太人的惨景让我惊呆了。我平生还没有见到如此大规模的有计划的杀戮。那些死者的头发山一般堆在地面,无数冤魂似乎就在此间里回荡。那天飘着零星的雪花,冷极了。这是圣诞节的前夜,波兰在乌云的覆盖下没有声息。那一刻我忽地想起了关于奥斯威辛的种种书写,觉得自己在监牢的遗址面前,已失去了语言。回国后查书,遇到德国策兰的诗,不禁吸了一口冷气:

经由克拉科夫

你到达,在安哈尔特――

火车站,

你遇见了一缕烟,

它已来自明天。

策兰说的路线,正是那日我所走过的。他对大屠杀的预言,竞如此准确。一个父母死于纳粹集中营的诗人,他的精神如此有着长恒的爆发力,细想起来,与那黑色的记忆与不断正视这记忆的勇气是相关的。

诗的译者是王家新,它在中国流传很远。奥斯威辛的宿命的存在,是欧洲最凄惨的一页,诗人把它定格在历史的记忆里。这时候我才理解了流亡诗人的内心之苦,似乎明白了王家新的用意。此前我对策兰毫无研究,但他的诗文孕育在奥斯威辛的长影,已足以让我念之又念了。

因了策兰,我注意到王家新的翻译。原来他写下了那么多关于策兰的文章。他写诗,也译诗,有趣的是,他对曼德尔施塔姆、策兰、索尔仁尼琴、阿赫玛托娃有着相当的热情。那都是精神的流亡者,他们背着沉重的十字架在异国的路上。诗人的词语里爆破性的光波弥散在生命的躯体里,而这,唤起了我们的中国诗人的思想流亡的自觉。他意识到,在流俗的词林里,没有自己的家园。

王家新的创作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我的八十年代》里,他描述了自己的复杂的历程。怎样从启蒙的冲动到走向底层,又怎样由不合时宜而走到异邦,最后又回到自己的祖国。而他的痛苦是,一直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语言空间。而抵抗这些,成了他写作的重要原因。

从他大量的文本里,我读到其内心悲痛的情感,犹如曼德尔施塔姆一般,站在荒凉之巅,陈望满目疮痍的家园。他的气质里有忧郁的东西,内向而不失热情。在一个混乱的世界里,他隐藏在自己的精神领地里,像他所说的“与语言独处”。而那些诗文,又非旧京派不关痛痒的存在,有阅世后的苍凉。

那首被人传诵良久的《帕斯捷尔纳克》,写着他心绪里的郁结:

不能到你的墓地献上一束花

却注定要以一生的倾注,读你的诗

以几千里风雪的穿越

一个节日的破碎,和我灵魂的颤栗

终于能够按照自己的内心写作了

却不能按一个人内心生活

这就是我们共同的悲剧

你的嘴角更加缄默,那是

命运的秘密,你不能说出

只是承受、承受,让笔下的刻痕加深

为了获得,而放弃

为了生,你要求自己去死,彻底地死

这就是你,从一次次劫难里你找到我

检验我,使我的生命骤然疼痛

从雪到雪,我在北京的轰响泥泞的

公共汽车上读你的诗,我在心中

呼唤那些高贵的名字

那些放逐、牺牲、见证、那些

在弥撒曲的震颤中相逢的灵魂

那些死亡中的闪耀,和我的

自己的土地!那北方牲畜眼中的泪光

在风中燃烧的枫叶

人民胃中的黑暗、饥饿,我怎能

撇开这一切来谈论自己?

诗歌一唱三叹,是对俄罗斯苍茫天宇飘散的精灵的致意,那些灰色的云朵被一点点击落,的太阳升起。王家新以自己的喷血的文字,寻找心灵的归宿。

他的许多诗歌是沉郁、悲楚的,丝毫没有一点得意。自然,有时不免布尔乔亚式的低语,可都是灵魂里流出的真声音,让我们读了有一种深深的痛感。他的许多句子是苍冷而富哲思的:

中国北方的那些树,高出于宫墙,仍在刻划着我们的命运

在伟大的诗歌中/有一种伟大的失败

在黑暗中躺下/这仍然是我们与自己相处的一种方式

一棵孤单的树/连它的影子也会背弃它

请哀悼这个可怜的人吧/因为在他的墓碑上/也写满了谎言

这些描述不是木心式超然的凝视,王家新放不下自己的故土的遗存,因为他有记忆。诗人不想以静观的方式走向无痛感的静思,他割舍不了俄罗斯式的沉重。以冷然的目光穿越死亡之谷,用如炬的火,照着周围的灰暗。而那种拷问和沉思,背后如地火般,随时可以喷出。其雄浑之力是可以感受到的。

在其大量的写作里,欧美诗人的影子一直在其间晃动。中国古典诗歌给他的暗示远不及西洋诗歌。又因为他是一个翻译家,都深深影响了其诗歌的写作。

王家新内心一直有一个奥斯威辛的情结。他关注的许多作家,也几乎都有这样的情结。他在那些幸存者的文字里,读出自己的旧影。那也是经过“”的人才有的体味。在《是什么在我们身上痛苦》一文里,王家新写道:

不仅是历史迷雾中的奥斯威辛,还有人类存在的一切,生、爱、死,都被纳入了这种痛苦的视线之中:“我们的爱,就像一个满面笑容、张着胳膊奔跑的聋哑的孩子,慢慢的,他的嘴角弯成了哭的模样,因为没有人能理解他,因为没有找到自己奔跑的目标。”

我一次次读着这样的文字。我甚至生怕把它们读完。为什么折磨着一个犹太裔作家的谜也折磨着我们?为什么我竟会在这种在别人看来也许大惑不解的“奥斯威辛情结”中愈陷愈深?我不再问了。不是我累了,而是我渐渐明白了――究竟是什么在我自己身上痛苦。

这种绝对意义上的追问,这种具有不朽的灵魂质地的文字,照亮的正是我们在我们自己的生活中长久以来所盲目忍受的一切。

上述的话,是我们进入王家新诗歌世界的入口。我以为读懂了这段文字,也许就看到了其漫长岁月坚守写作底线的因由。而他身上的那种隐隐的痛感,连带着那广漠的空间里的忧思,就那么久久在云层里回旋着。

我读王家新的诗,感受到内在的苦难无所不在的流溢。他的气质和俄罗斯、德国一些诗人的情形颇为相似。在其作品里,很少田园里静谧的逃逸,总有扯不断的怅惘闪动在词语间。在《给凯尔泰斯》一诗中他写道:

在你的文字间,冰和火,

一个苦役犯的

铁链和自由,

都在作响。

在你没有来过的这个国度,

风景也有些相仿。

铁已长进这片土地里,

苦孩子们从小以吃冰锥子为乐,

而对一只空罐子的隔世敲打,

在我读到你的时候

它的回声也再次传来――

是的,这曾是,恐怕也将是

我们唯一的音乐。

他对历史的沉重之负的理解,带有绝望的感受,悲观主义的情调一看即知。经历过“”的人,深味世间的痛苦。在人不能平等存在的时候,在表达被抑制的时候,思想的天空是昏暗的,而写作,才是自我救赎的路。只有在词语之间,方能够找到自己的灵魂,而在世俗社会,精神的树是没有颜色的。我由此能够理解,他何以对“”有那么深的切肤之痛。在那个年代,他的出身、家庭,都成为问题,完全丧失了做人的资格。他在插队的时候,遭遇到的歧视和压迫,无法一一陈述。而那个时候,唯有诗歌,能够帮他从绝望里走出,寻找词语,变成了一种可以神往的所在。

在后来的作品里,我一直能够感受到一种受难的主题在词语间的流露。灰暗中的存物,忽然投射来的阳光,在寂静里形成旋涡。而这个时候,曼德尔施塔姆与帕斯捷尔纳克的诗文,便成了参照。苦苦走在没有亮色的路上,暴风雪般的天气,碎石的旅途,留下的是斑斑血迹。曼德尔施塔姆流亡中的诗歌,那么深地感染了他。一九九二年,他在英国期间读到曼氏的诗歌和茨维塔耶娃的诗,大为惊异。后来,当他与策兰的作品再次相遇的时候,精神的灯再一次被点燃。那个在危机里不断寻路的人的智慧,把积雪的路踏平了。

策兰之于王家新,乃一种精神的源头。这个奥斯威辛集中营时代的幸存者,在无光的岁月,给了人们那么多智慧的启迪。王家新在这个德语诗人的劳作里,找到了自己内心的对象。策兰对于他来说,把抵抗忧郁的火种传播开来。用一种陌生的图景,安放着自己的灵魂。王家新欣赏他的非平庸化的选择,在诗的世界里,策兰给人以跨越旧俗的勇气。人类的悲剧来源于何?与我们熟知的文明是否有关?我们能否在惯性的思维里停下,另辟蹊径走上光明的路?在《阿多诺与策兰》一文中,王家新谈到策兰的哲学的隐含给人的启发,那就是,以“非同一性”的方式,进入“人类之外”的歌中。因为人类的歌,已经被污染了。阿多诺说,“奥斯威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这并不意味着奥斯威辛之后不能写诗,王家新说,策兰的写作似乎就是对阿多诺的回答。在这里,王家新感到批判精神的重要,他认为“‘奥斯威辛’之后写诗的前提应是彻底的清算和批判――不仅是对凶手,还是对文化和艺术自身的重新审视和批判!”策兰的诗歌,就是这个理念的践行。在王家新眼里,策兰在奥斯威辛之后,进行的是一种“去人类化”的尝试。“石头的语言,灰烬的语言,无机的语言,也许是奥斯威辛之后‘可吟唱的剩余一’。王家新从那种不可译的文字里,嘹望到诗人无限深广的存在。而这,恰恰成了其精神的前导。

至今为止,大陆只有王家新在持续不断地研究策兰。他也许是言说策兰最多的诗人。策兰的诗歌,在我看来是介于神秘与朗然之间的星外体。他以如炬的目光,进入我们俗人无法抵达的世界,在无词的言语里,进行着没有表达的表达。王家新从那种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词语里,懂得了自己的选择在哪里。

作为诗人,在译介域外诗歌的时候,王家新意识到我们的词语出现了问题。诗歌的新生除了生活的经验外,与外来语言的互动则显得异常的重要。

他开始在多种语境里穿梭,而他自己,正是那词语的互动的跋涉者。

二0一一年秋我和他在韩国,那天传来特朗斯特洛罗姆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我问,这诗人有何作品,王家新随口说出他的诗句:

醒悟是从梦中往外跳伞

多么迷人的诗句,这样的句子,深刻在王家新的记忆里。他说几年前,在瑞典见过这位诗人,他们之间的交流,有着难忘的快慰。在对词语的敏感方面,他们属于一类人。在诗人的思维力面前,我们显得极为粗俗和苍白。而诗人的价值,则是在无聊之所构建了可以救出自己的世界。

这时候我意识到,作为精神的漂泊者的王家新,他是在词语里流亡的人。

我注意到他对词语极为敏感。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他一直苦苦寻找自己的词语的空间。说他有一丝绝望的影子,也未尝不对,但后来他把精力转入到词语与精神哲学的连带里。他说:

现在,我不像早年那样去“寻求”了,只是依然关注着“词语”与“精神”的问题。我仍在梦想着一种词语与精神相互吸收、相互锤炼,最终达到结晶的诗歌的语言。例如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诗句“我的爱能在墨痕里永放光明”,假设把它变成“我的爱能在诗里永放光明”,就会大为逊色,为什么?因为它缺了语言的质感。而原句中的“墨痕”却有一种物质性,一种精神的元素就在这样的“墨痕”里永久闪耀!

而实际上,美丽的句子不在修辞的层面,是生命体验后自如流动的结果。庸常者怎么会有自己漂亮的表达呢?王家新寻找的,恰是自我的放逐的路。在那个路上,词语的家与爱的家都有。

印象里的王家新不喜欢知识江湖的游戏,对那些功名利禄向来是冷淡的。而几十年间文坛的风气,也与其格格不入。厌恶周围的词语,所以常常是,以属于自己的调子与世界对话。他说,“你只有更深地进入到文字的黑暗中,才有可能得到它的庇护:把你本身吞食掉之后。”(《反向》,1992)在这里,他与策兰一样,意识到流行语的意义的无意义。而无意义的自己的表达,才可能接近意义。

策兰给他的启示是,伟大的辞章是远离人类的热语而存在的,冷语才可能存在温度。在《存在,为了相互存在》一文,王家新强调一种“晚词”在策兰那里的意义。拆散旧的表达逻辑,以陌生化的词语建筑精神之厦。只有在这样的词语的流亡中,自我的本真才得以呈现。而王家新自己的写作,朝着的也是类似的方向。不过,在我看来,他的句子不是以晦涩的样式存在着,却以晓畅的口语表达隐曲的体验,精神则在远离脚下的地方。《塔尔寺》写道:

那神秘的

紧箍在塔内的菩提树

几百年来一直让人伏地膜拜

而它在黑暗中的根

在五十米的院墙外长出了另一棵

那绽放的花朵,在风中

说着一种我们更不懂的

语言

像是自白,没有繁复的比喻和刻意雕饰,而思想却是背离日常思维的潜行。他在许多现象界里发现了人类的另一种表达空间。渴望以别样的词语书写己身的体验。他知道自己没法脱离母语,但日常语言可以在黑暗里被心火点燃,诞生的是词语之外的隐喻。那个飘忽于词语之外的意象,恰是他流亡的心的外化。我们在这里读出诗人的苦楚与欢喜。这也恰如曼德尔施塔姆在词语中魔幻感的释放,与一个心仪的存在远距离地相逢,忘记过去的表达,以光的使者的身份走在天地间,才有自由之感。而我们今天缺失的,恰是这样的情感。

第7篇

关键词:辛笛 《手掌集》 意象 中国古典 西方现代

在中国新诗人中,辛笛受中外诗歌传统影响可算是最为驳杂的了。就中国古代诗人来说,他既酷爱李商隐、姜白石、周邦彦、龚定庵等人委婉蕴籍之作,但从不排斥质朴敦厚以及豪放飘逸的作品,对杜甫、陆游、李白、白居易、苏轼也很欣赏。西方诗人中,他喜欢古希腊女诗人萨福及莎士比亚、华滋华斯、柯勒律治、雪莱、济慈、哈代等人的抒情诗,也偏爱勃郎宁精悍的讽刺叙事诗,更倾心于叶芝、艾略特、奥登以及霍普金斯、蒿斯曼、里尔克、聂鲁达等人的诗歌,甚至后期印象派画家马奈、塞尚、高更等人的绘画和德彪西的音乐也使他受到启发,可谓中外古今诸多流派风格无不涉及。辛笛试图将这些不同风格的诗歌传统融会贯通,运用到自己的诗歌创作中去。

要想消化这样庞杂纷纭的诗歌艺术,将其化为己有,形成自己的风格,可谓困难重重,但辛笛通过不断的尝试和努力,最终完成了痛苦的蜕变,《手掌集》顺势而出。就研究中国新诗人如何消化吸收中外诗歌传统之精髓来说,《手掌集》无疑是一个很理想的文本,它已经超越了狭隘的辛笛个人诗歌研究,具有更广泛的诗学价值。

虽然影响辛笛诗歌兴趣的中外诗人比较庞杂,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主观情思客观化,用辛笛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诗歌既是属于形象思维的产物,首先就必须从意境(现代化说法就是指印象、意象等)出发。”其实就是寄情思于意象事物之中。对其诗歌中繁多的意象进行解读分析,可以理清辛笛早期诗歌如何融汇中外文学传统,形成自己的艺术手法。

中国古代意象理论很早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论述体系,古典诗词中的很多传统意象也被反复使用,已经作为一种民族文化沉淀下来。在辛笛早期诗歌中的意象绝大部分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古典意象,如:月、星、梦、笛、笳、弦、草露、烟水等等。在此,我们选取他使用最为频繁的两个意象:月亮和梦,来加以详细解读评析。

我国古代文人对月早就情有独钟,不用说寻常诗句,单是那些耳熟能详的名诗名句中就有很多以月抒情的,如:“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曹丕),“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而李白尤为喜欢以月入诗,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句,如:“郝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等等,不胜枚举。

古人对月亮的偏爱是和其容易引发思恋之情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辛笛保留了这一古典意象所含的传统情思,“我全不能为这异域的魅力移心/而忘怀于故国的关山月”(《巴黎旅意》)除抒发了对故乡深深的怀念外,还表达了对祖国的拳拳赤子之心。另外,月亮在古诗中还被用来点缀意境,象陶潜的“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等诗句,清幽之情随月溢出。辛笛也沿用了这一手法,如:“明月照在当头/青色的蛇/弄着银色的明珠”(《航》),明月朗照下,我们仿佛置身于漂浮不定银亮闪烁的水面上;“海今夜是这等静呢/此时才见月的光景/一弯弯的”(《款步口占》),海面平滑如镜,弯月轻浮,恋人们款步而行,这是何等温馨的场景。

和古代诗人对月亮的直白抒写和寄情单一不同,辛笛更加丰富了对月亮的修饰描绘;同时也使得月亮所蕴含的情思更加复杂,具有了现代意识。如:“更有橙黄的月,/如吹寒的明角。”(《呼唤》)“你说月亮是黄的/我的帽子是红的”(《零羽二•题梵高的画》),在辛笛的眼中,月亮已不再那样白玉般皎洁,这种带有异样色彩的月亮,引发人们新奇而丰富的联想。读者不再心下澄然一片,而是隐约感到些须生活得忧虑和苦恼。更甚者在“看高风下,/晕了酒的月亮安心。”(《二月》)中,虽然写得仍是高悬于空万古不变的明月,却已经具有了人的形态和意识,很明显已经打上了浓浓的现代印痕。

梦以其飘渺朦胧、模糊不定的神秘同样亦深得古典诗人喜爱,尤其是在抒情诗歌中更被广泛使用,如:“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杜甫)抒思恋之情,“小辑轻舟,梦入芙蓉浦”(周邦彦)绘绝妙之境。在古代诗人中最喜画梦的当数李商隐,如:“天涯占梦数 ,疑误有新知”、“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洗”、“远路应悲春腕晚,残宵犹得梦依稀”、“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等琅琅上口,更不用说那句脍炙人口的“春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了。李商隐是辛笛所最喜爱的古代诗人之一,辛受其影响自不待言。如:在“不想迎风会听到你重又当前/唤醒我往梦重重里的梦”(《杜鹃花和鸟》)中,辛笛就袭用了“梦”蕴含的传统思恋之苦的旧意。

更为可贵的是,他还扩展了梦的多重意义。“而留下一团绿的梦/怅惜的梦”(《弦梦》)绘梦以色彩,抒惆怅之情。“十五年前的溪梦/向我走来了”(《印象》)描梦以地点,写出了儿时的天真无邪。“纵掩起一室/红炉的温梦”(《呼唤》)给梦以冷暖,意在渲染彼时彼地的慵散气氛。而“夜夜做不完的梦/只落得永远画不就的圆圈”(《生涯》)将梦和人生联系起来,则又上升到形而上的哲思高度了。古人笔下的梦在这里变得丰富多彩,带有了很强的人的意识心理,使我们感到既熟悉又陌生,好奇而神往。

很明显,古典的意象体系已经经过了辛笛的再加工和现代转换,被辛笛赋予了浓厚的现代意识。

辛笛早期诗歌中除了大量的古典意象,还用很多西方色彩浓厚的现代事物充当情感的载体,如“罗马字的指针”、“螺旋”、“马达”、“黑色咖啡”、“欧罗巴文明”、“玛德里的蓝天”等,充满了异域情调。西方现代意象主要出现在辛笛去法国留学后的诗歌创作中,相比中国古典意象数量虽少,但却预示着一个重要诗歌观念的转变。这种正视现实力求介入和展现现代思想意识的尝试对惯于以古典意象表抒情感的辛笛来讲显然有些困难,以至于部分诗歌体味起来让人觉得生涩难咽,有生硬挪用之嫌。如在《再见,蓝马店》一诗中诗歌前半部分运用了“板桥”、“霜”、“白露”、“鸡啼”等大量传统意象,但随后却又是“战斗翅”、“铁工匠”、“吉诃德”、“风车”等鲜明的西方意象,古典意象的清新明丽和西方意象的沉厚悲郁杂糅在一首诗中,使全诗整体风格有些杂乱,这也或多或少出现在他初赴异国岁月中其他的思乡之作里。

和西方意象派及象征主义诗歌不同的是,辛笛笔下的意象大多数是勾勒意境,渲染气氛的,以利于情思的表达抒发。当然,受古代象征手法和西方象征派诗人的影响,辛笛早期诗作中也有运用客观事物物化自己感情思想的尝试。如在《秋思》中用“远来歌的哨音”诉说思念,用“瑟瑟的芦花白了头”表达时光流逝的怅惜,用“零落自知的猩红满树”抒发寂寞之情,在《呼唤》和《冬夜》中用“黑猫的呼唤”试图打破生活的沉闷乏味,在《零羽三老弦工》中,用“死水塘中/绿油上的一根羽毛”的象征对老乐工飘浮不定的悲苦命运深表同情,在《航》中以“航行”象征人生的旅程,而“圆圈”则象征了人生行程的轨迹。虽然是初步运用,但辛笛已经对象征手法掌握地颇为老到,象征物和情感妥帖相和,从而使诗歌形象可感,不流于说教。

早期辛笛游离于古典传统的明丽格致和西方现代的奇崛神秘之间,他以民族传统作底,在风格各异的诗歌艺苑中左冲右突,作着艺术蜕变的痛苦尝试,这里既有和自己艺术趣味融会贯通的奇妙化用,也有简单的模仿,有硬化之嫌。辛笛在艰辛的探索后深深地体会到:“如果对中国古典诗词没有打下一定的基础,那就很难捕捉西方现代派诗歌所表现的瞬间的印象、含蓄的意境情绪以及微妙的信息了,同时,如果在用字遣词上,不能将外国诗歌之长和我国固有的古典诗歌的艺术手法陶冶熔炼于一炉,那也必然会写出洋腔欧化甚至晦涩欠通的诗行。”无论成功与否,辛笛的《手掌集》都对我们研究中国新诗人如何消化吸收中外诗歌传统有着极为重要的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1]《〈辛笛诗稿〉自序》,原载《辛笛诗稿》,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第8篇

案例一 读懂沉默背后的童心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学生可以通过作业,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纠正错误,改进学习方法。教师通过批改作业,可以及时获得教学的反馈信息,发现学生学习的难点和弱点。可是日常教学中,总有学生不爱完成。

小晨同学,1米7的个子,比同龄的孩子稍高一点,经常蹙着眉,感觉是个忧郁的大男孩。接班两个月了,他的表现差强人意。上课十分沉默,下课不见踪影。课堂作业虽然交的慢但书写工整,家庭作业基本不交,即使交了也是字迹潦草。我问他:“老师留了十道题怎么就写这么点啊?”他蹙起眉,看我一眼,又低下头,一句话也不说。 “你去补上吧,几道计算题也不难,你一会就写完了。”我发现他回去真的一会儿功夫就全部完成。他拿着作业再次站在我面前,脸涨得通红,蹙着眉。我笑了笑,他也笑了笑。我们一会儿就把作业订正完了。这种场景几乎每天上演,他似乎很习惯这种方式。一个五年级的学生如果还没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将来怎么能做到自主学习?从事班主任工作已近20年了,我留家庭作业总是把握尺度的,量不大,难度适宜,而且及时批改,不给贪玩学生留有蒙混过关的机会。我主张孩子们利用小学这个黄金时期来阅读和玩耍或发展一下特长,我允许学生有选择性的写作业,对于不写作业仍然学的很好的学生,我甚至可以让他不做作业,把精力放在他感兴趣的事上。所以一直以来我教的学生作业不是他们的负担。但小晨不可以,他双科不及格,他急需改变学习方法、急需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换个方式吧!我与家长取得了联系。我们约定我每天放学时在孩子的作业单上签字,家长负责每天按单检查,保证孩子的作业按量完成,书写工整。家长答应了,很痛快。这种方法我以前用过,屡试不爽,孩子总能很快步入正轨。这次不行了!两天后他又是老样子!

那天早晨,窗外阳光灿烂,我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很少发脾气的我怒不可遏,大声训斥了他一顿。他又蹙起眉,又看我一眼,又是一句话也不说。我突然想起几天前:下课了,孩子们都急着出去(因为要上操),他站到了排尾,捡起了前面孩子掉的废纸又顺手把灯关掉。他是个有担当的好孩子。问题在哪呢?沟通,对,我们之间缺少的是沟通。是啊,孩子们和我唠家常时没有他的身影。换个方式,我主动和他交流。下课了,我把他叫到身边,拉着他的手和他说话。终于,沉默的他开口了:“老师,我也想写,就是一回家就管不住自己了。我妈他们也不管我。”“那好办啊----”第二天,他写作业了,一点不差---

两周后我出差,临走前我特意把他叫到身边。他说:“老师,我一定会好好学的。”我拍拍他的胖脸。出差第四天带班老师发信息说小晨没写作业。我立刻打了电话,电话那端,小晨哭了,他说:“老师,我真写作业了,你走这几天我一点没差,今天真是没带,你信我!”电话那端沉默了,我很高兴,我知道这沉默背后有一颗追求上进、期待成功的童心。其实每名学生都是一盆需要滋润的植物,需要老师日日浇灌、耐心等待才能开花结果。孩子的成长,期待不如等待。我,静待花开!

案例二 “老师,我们不爱听”

你可有过这样的经历:你满怀信心地带着精心准备的教学设计走进课堂,却被学生的“节外生枝”搅得一塌糊涂,但有时这意外的生成却成为本节课的亮点,让老师和学生在这绽放着智慧的课堂上各有收获。今天我教《最后一分钟》这课就出现了意外的状况。

《最后一分钟》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作者倾述了1997年7月1日祖国怀抱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的思绪,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虽然学生曾在三年级学过《东方之珠》,但大部分学生对香港的历史环境、风土人情知之甚少。《最后一分钟》整首诗富有感染力,作者那沸腾的热血与奔涌的豪情都融入在诗句之中,但对于这份感情00后的学生没有真切的感受。因为最近外出参加培训需要加快教学进度,我没布置预习就讲了。上课前我自信满满,虽然没布置预习,但我课前“越俎代庖“收集了有关香港的图片、罗大佑的《东方之珠》、政权交接仪式的视频 、有关香港的历史和现在的资料。我认为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一定会学到很多他们以前不了解的知识。

在初读全文前,我播放了罗大佑《东方之珠》的视频,因为回归当晚香港举行了有史以来最大的电视卡拉OK,数百万人同时跟着电视合唱《明天会更好》和《东方之珠》,我想让学生记住那优美的旋律。现在看来多此一举,是我课前考虑不周,把导入环节安排太满。 按照课堂流程,我打算播完音乐视频再出示香港的图片,播放政权交接的电视录像,引导学生入境,体会大典庄严、隆重的气氛及人民的情感,缩短学生与文字的距离,使其学得有趣味。《东方之珠》只听了4句,意外发生了,本来还算安静的教室开始躁动,孩子们坐不住了。我按下暂停键,问:“怎么了,你们?”“老师啊,这是什么歌啊,太难听了。”《东方之珠》给了香港多么浪漫的色彩,没想到孩子们不喜欢。“那你们想干什么?”“图片。”“香港为什么回归?”“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是指什么?” “最一分钟为什么出现了好几次?”“虎门在哪?”没想到,我可爱的孩子们这么多为什么。“好,我们就从欣赏图片开始。”“哇!啊!真美啊!”孩子们的惊呼不断,注意力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最后我把画面定格在1997年7月1日政权交接的仪式上,“同学们,这一刻,香港上空国旗迎风飘扬;这一刻,美丽的紫荆花在香港大地四处开放。作为中国人你们的心情如何?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这激动人心的《最后一分钟》。”导入之后,我和孩子们品读诗歌的每一小节,一起解决他们刚才提出的问题,一起充满感情地朗读诗句。

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美丽的风景,教师要善于及时捕捉学生的听课情绪,迅速调整教学措施,运用水一样的智慧去调控课堂,而不是遵循固定线路。这节课有收获的不仅是我的学生,也包括我。

案例三 “ 这样复习我们喜欢”

忙忙碌碌的一学期快要结束了,教学已经进入了总复习阶段。复习课的特点主要是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查漏补缺。 上好语文复习课,提高复习效率一直是我追求的目标。但一直以来复习课往往由于复习内容简单重复、形式单调乏味,使得师生身心俱疲。因为这学期末外出学习,我的有效复习时间只有五天了,在这五天里我要带领学生复习数学书的各个类型题、语文的八个单元,如何有效的开展复习是我和孩子们要面临的一个难题。语文课上我和学生们的做法为我以后的复习开了个好头。

第9篇

感恩是一种文明,感恩是一种品德。拥有一颗感恩之心,才懂得去孝敬父母;拥有一颗感恩之心,才懂得去尊敬师长;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感恩节主题活动,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感恩节主题活动1一.活动背景: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也是生活中的大智慧。怀有一颗感恩的心,能帮助你在逆境中寻求希望,在悲观中寻求快乐。“饮水思源”的古训家喻户晓,“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思想老少皆知。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不仅是一种文明,也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责任。对于今天的广大学子来说,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的回报之恩,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

二.活动主题:

心存感恩,与爱同行。

三.活动目的:

弘扬传统优良品格,让学生在“知恩、感恩、报恩”中养成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心他人、热爱学校、回报社会的崇高道德风尚。

四.活动时间:

学校自定

五.活动地点:

学校、家庭、社会。

六.活动对象:

全体学生

七.活动流程:

(一)以班级为主体,召开“心存感恩,与爱同行”的主题班会,并推荐优秀班会在全校集中展示(班团活动观摩课)。

(二)各班办一期感恩教育专题黑板报,学校将组织进行评比。

(三)举办感谢祖国培养之恩、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感谢老师教诲之恩,感谢他人帮助之恩、感谢社会温暖之恩活动。

附:活动示例:

1、感谢祖国培养之恩

收集“祖国之最”以及祖国的自然风貌、人文景观、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军事强大、文化繁荣等有关文字、图片资料。各班召开主题班会,在班内分享搜集到的资料。

2、感谢父母养育之恩

(1)组织学生举行“感恩家书”征文活动,每班择优选取五篇上报校团总支参加评比。

(2)开展我为父母尽孝心活动:每周为爸爸妈妈捶捶背、揉揉腰、洗洗脚;每月帮爸爸妈妈做一顿饭;每学期给爸爸妈妈赠送一件自制小礼物。

(3)布置爱心家庭作业,每周利用双休时间为家里做四件家务:打扫卫生、叠被、洗碗、洗衣物。

3、感谢老师教诲之恩

(1)配合学校优秀教师的评选活动,开展“学生向老师献真情”活动,例如写一封信、谈一次心、做一张贺卡、献一束鲜花、提一个建议、表一个决心等,以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2)教师节时举行教师主题活动。如举行感恩教师诗歌朗诵比赛,各班级举行感恩教师主题班会等。

4、感谢同学帮助之恩

(1)在班级内召开畅谈会,学生自由上台畅谈自身接触的、帮助过自己的人的事迹。

(2)开展给同学做一件有益的事、给班级做一件有益的事等活动,掀起同学之间互帮、互助、互学、互进的热潮,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5、感谢社会温暖之恩

(1)组织一次募捐活动,向社会中需要帮助的同学伸出援助之手,奉献一片爱心。

(2)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上街道进行义务劳动,做社会小志愿者,如帮助交警协管交通等。

(3)组织学生上敬老院等进行慰问活动。

(4)学校统一组织观看感恩教育主题电影,如《暖春》、《网络妈妈》等,激发学生的感恩之心。

(5)全校范围内举办“心存感恩,与爱同行”系列主题演讲或歌唱比赛。

感恩节主题活动2一、大活动目标

将感恩的种子播撒在幼儿的心田

二、大活动名称

“感恩你我,真情成长”

三、活动安排

开幕式:11月__日

主题活动:11月__日——11月__日

闭幕式:11月__日

四、阶段性工作安排

(一)大展板的制作,__号前完成:

1、小班级部完成横幅的打印及制作。

2、背景(幕布亦是海报)的制作。

各级部将各自活动的具体安排(必须写清活动名称、目标、准备、时间、地点及参加人员)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写在2k的铅画纸上,经园部审核后由中班统一布置和装饰。

(二)开幕式及准备分工:

1、开幕式将按照大、中、小的顺序进行,时间安排如下:

大班:15:00-15:15

中班:15:25-15:40

小班:15:50-16:05

2、家长宣传工作到位

3、主持人

各级部推选一名能渲染气氛的主持人介绍本级部活动的目标、内容安排及家长配合。

4、开场方式

各级部设计一个感性的开场方式,要能够让家长了解我们活动的意义并支持我们的活动,时间控制在5分钟之内。

(如:大班可以用手语表演“感恩的心”作为开场,中班可以排练一个简短的表现同伴间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情景表演,小班可以用音乐游戏“小乌鸦爱妈妈”作为开场。)

5、各级部所需音乐由自己年级组负责统一整理、建包后拷到办公室桌面上。

6、开幕式过程资料的拍摄与收集,活动新闻及时上传由大班级部负责。

7、过程设计:

上午活动:(8:30)

1、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幕

2、园长致开幕词

3、大班教师手语表演《感恩的心》

4、全体表演《幸福拍手歌》

下午活动:

1、大班表演,主持人向家长介绍级部活动意义及安排。

2、中班表演,主持人向家长介绍级部活动意义及安排。

3、小班表演,主持人向家长介绍级部活动意义及安排。

(三)中班级部准备好去孤儿院的相关事宜:

1、家长宣传工作到位。

2、联系孤儿院、车子;

标语的打印、横幅的制作。

3、领好幼儿园园旗、园服、园帽。

4、慰问礼品的准备。

5、幼儿安全教育、礼貌教育。

6、过程资料的拍摄与收集。

7、活动新闻及时上传。

感恩节主题活动3一.活动背景: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也是生活中的大智慧。怀有一颗感恩的心,能帮助你在逆境中寻求希望,在悲观中寻求快乐。“饮水思源”的古训家喻户晓,“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思想老少皆知。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不仅是一种文明,也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责任。对于今天的广大学子来说,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的回报之恩,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

二.活动主题:

心存感恩,与爱同行。

三.活动目的:

弘扬传统优良品格,让学生在“知恩、感恩、报恩”中养成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心他人、热爱学校、回报社会的崇高道德风尚。

四.活动时间:

学校自定

五.活动地点:

学校、家庭、社会。

六.活动对象:

全体学生

七.活动流程:

(一)以班级为主体,召开“心存感恩,与爱同行”的主题班会,并推荐优秀班会在全校集中展示(班团活动观摩课)。

(二)各班办一期感恩教育专题黑板报,学校将组织进行评比。

(三)举办感谢祖国培养之恩、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感谢老师教诲之恩,感谢他人帮助之恩、感谢社会温暖之恩活动。

附:活动示例:

1、感谢祖国培养之恩

收集“祖国之最”以及祖国的自然风貌、人文景观、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军事强大、文化繁荣等有关文字、图片资料。各班召开主题班会,在班内分享搜集到的资料。

2、感谢父母养育之恩

(1)组织学生举行“感恩家书”征文活动,每班择优选取五篇上报校团总支参加评比。

(2)开展我为父母尽孝心活动:每周为爸爸妈妈捶捶背、揉揉腰、洗洗脚;每月帮爸爸妈妈做一顿饭;每学期给爸爸妈妈赠送一件自制小礼物。

(3)布置爱心家庭作业,每周利用双休时间为家里做四件家务:打扫卫生、叠被、洗碗、洗衣物。

3、感谢老师教诲之恩

(1)配合学校优秀教师的评选活动,开展“学生向老师献真情”活动,例如写一封信、谈一次心、做一张贺卡、献一束鲜花、提一个建议、表一个决心等,以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2)教师节时举行教师主题活动。如举行感恩教师诗歌朗诵比赛,各班级举行感恩教师主题班会等。

4、感谢同学帮助之恩

(1)在班级内召开畅谈会,学生自由上台畅谈自身接触的、帮助过自己的人的事迹。

(2)开展给同学做一件有益的事、给班级做一件有益的事等活动,掀起同学之间互帮、互助、互学、互进的热潮,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5、感谢社会温暖之恩

(1)组织一次募捐活动,向社会中需要帮助的同学伸出援助之手,奉献一片爱心。

(2)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上街道进行义务劳动,做社会小志愿者,如帮助交警协管交通等。

(3)组织学生上敬老院等进行慰问活动。

(4)学校统一组织观看感恩教育主题电影,如《暖春》、《网络妈妈》等,激发学生的感恩之心。

(5)全校范围内举办“心存感恩,与爱同行”系列主题演讲或歌唱比赛。

感恩节主题活动4一、活动背景

十一月的第四个星期是西方传统节日感恩节。西方的感恩节虽有其宗教内涵,但完全可以吸收其积极成分,融入传统美德中,并赋予新的涵义,设立有中国特色的“感恩节”。

二、活动目的

为了加强大学生的感恩意识,我们特别借以感恩节让同学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心灵去感受什么是感恩文化,从而在自己的心中培植一种感恩的情感,学习换位思考,理解父母,互相体谅,让人际关系更和谐。

三、活动主题

生命因为有了恩情,而有意义。用快乐的心创造生活,用进取的心赢取未来,用公正的心评判是非,用宽容的心融入社会,用真诚的心浇灌希望,用感恩的心感受世界。

四、活动时间

20__-11-24—20__-11-25

五、活动地点

2号女生寝室楼下,活动后期在5号楼报告厅

六、活动对象

全校师生

七、活动组织

院社团联合会爱心社

八、活动流程

1、活动前期宣传

1、做展板,拉横幅,贴通知,发宣传单

2、邀请其他社团一起参加活动并帮助宣传

2、活动的开展

项目一:在全校发起感恩的倡导,以打电 话、发短信、QQ聊天的方式为身边的人献上祝福,带去感恩。即让广大学生能够在感恩节那天给父母打电话、发短信致以问候。为老师、朋友、献上感恩的祝福,诚挚的谢意。发放卡纸让同学写下最理想感恩的人或事,然后贴在感恩板上。

项目二:在全校发起感恩的倡导,在活动举办地点分发黄丝带,参加活动的同学在便利贴或者小纸片上写上祝福语,再由在场的策划人员为他们系上黄丝带,便利贴贴在专门准备的展板上,纸片叠成千纸鹤或者爱心放在储物盒里。

项目三:组织个部门拉横幅签名,使感恩深入人心。

项目四:组织秘书部全体成员为学校教职员工发送黄丝带,送上感恩祝福。

项目五:一起来到当天活动地点的好朋友,还可以参加一个“抱抱留影”的活动。可用拥抱或者其它表示友好的姿势来拍照留念。当天会留下转载照片的网络地址。

3、活动后期安排

在活动举行后,①把签完名的横幅拉出来悬挂,②把照片洗出来贴在展板上在五号楼大厅展出,③感恩的爱心便利贴和千纸鹤安放于学校四季花奶茶店,④活动的策划,照片,放在爱心社的博客和群共享上,加强爱心社的宣传力度。.

九、活动经费

经费预算:

十:注意事项

1、注意人身安全

2、活动前安排好人员,准备好各活动需要的物品,分工合作。

感恩节主题活动5一、活动的目的

现在许多成长中的青少年对父母师长以及朋友的关爱已经习惯于接受,理所当然地享受他们的照顾和无私奉献,从来没有想到如何去回报。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的修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举行这次活动正是为让广大中学生在享受关爱的同时,也能学会理解别人的付出,让他们把自己得到的深切的爱延续和传递,学会感恩,学会珍惜,懂得回报,懂得表达。

二、活动的组织

初一级部

三、活动的内容和安排

1、了解“感恩”(第3周)

(1)以“感恩”为主题出一期黑板报。

(2)制作一张小报,主要内容为介绍“二十四孝”和“感动中国”的人物故事。

(3)通过年级博客进行宣传和相关知识的普及。

2、体验“感恩”(第4—6周)

(1)集中观看励志演讲《让生命充满爱》。(中国校园演讲大师邹越)

(2)各班开设一节“感恩”主题的主题班会。

(3)收集身边的“感恩”人物和故事,举行一次演讲会。

3、表达“感恩”(第7—10周)

(1)感谢父母养育之恩

开展给父母(或亲人)写一封感恩信活动;

布置爱心家庭作业。送父母一句温馨的祝福;给父母讲一个开心的故事;我为家里做几件家务:打扫卫生、叠被、洗衣、做饭等,以培养学生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情。

“算算亲情账,感知父母恩”。将自己的学费、书杂费、生活费、交通费、零花钱等支出加起来,算出家长为自己的投资,计算学习投资的成本。估算将来读高中、上大学的成本。

假定自己毕业后的收入,计算自己大致需要多少年才能回报父母。开展“为父母节约一分钱、一粒米”活动,在学生中大力倡导节约之风,杜绝浪费。

(2)感谢老师教育之恩

开展以“四个一”(写一封信,谈一次心,提一个建议,表一个决心)为主题的学生向老师献真情活动。

举行小型故事会:《我和我的老师》

(3)感谢学校培育之恩

开展“我为学校塑形象”活动,规范日常行为,注重文明礼仪,不做影响学校形象的事。

组织学生清理校园卫生死角,增强主人翁意识。

开展“我为学校写一句感恩的话”活动。每名学生写一句感恩学校或老师的话。

四、活动要求

1、各班要高度重视本次活动,认真阅读方案的内容,认真组织,追求实效。

2、表达感恩的活动由各班根据情况各选择1-2项完成,也可融合到主题班会中。

要求有活动过程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及时上传到级部博客或者发送到级部信箱中。

五、活动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