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审计英语论文

时间:2022-12-26 10:27:53

导语:在审计英语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审计英语论文

第1篇

关键词:电影海报;文字;审美价值;时代精神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5-0203-02

文字在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特征和风格,并伴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如今文字的功能不仅仅局限于传递信息,而是更趋于多元化,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时代所具有的新特征和新文化在电影海报设计上会以不同的方式表现,电影海报的文字设计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设计方法的表达要充分运用新手段、新方法来达到时代对电影海报设计的要求。

一、大众审美观念的变化是电影海报文字发展的主要原因

海报设计是结合传播学、艺术与科技之间的综合性学科。艺术的审美功能是电影海报传递信息的先决条件,是时代对电影海报设计审美价值的要求。电影海报也同其他海报一样,一方面具有传递信息的功能,另一方面是一门相对独立的视觉艺术。作为传递信息的功能可否实现,也同时取决于审美功能,也是时代对电影海报设计审美的新标准。新时代的电影海报中文字的设计,尤其是具有积极的艺术意义和社会意义,必将在高层次上展现出人的内在精神与自由。

不同时代产生不同的设计作品,同时,不同的时代对设计也有不同的需求,这是当今电影海报设计的根本原则。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多元化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审美水平产生了很大的改观。造型别致、视觉冲击力强的文字设计才能起到抓住观者“眼球”的作用,从而起到一定的预期宣传效果。时代不断发展,电影海报设计如果偏离了诉求目标而不能准确传达信息,甚至完全忽略了信息内容与时代、大众的关系而使电影海报根本没有价值,同时,也失去了电影海报的审美功能和存在价值。时代的发展也同时要求设计师在理念、技术上具有超前意识,设计出符合大众审美潮流的作品,从而要求设计师必须根据这些因素不断更新自己的设计思想与观念。电影海报中的文字以传播信息为终极目的,是信息传播时代对电影海报设计的基本要求,只有这样,文字才能更好的在新时代下以个性化、国际化的模式服务于电影的宣传,从而达到视觉传达设计的最终目标。

二、设计进入数字化时代

进入21世纪,人类不得不承认技术正在重新构造我们的现实生活,它已经成为一种强大的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会、文化、经济及人类未来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网络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使人们直接面临“数字化生存”的挑战,与此同时,它们也冲击着传统的视觉传达方式,视觉传达设计正在经历着一场数字化的革命。先进的数字技术为设计师观察事物的角度和思维方式提供了不断延伸和扩展的机会,即设计的延伸、视觉的延伸。

(一)电影海报文字的设计要服从于影片的风格特征

以文字为主体的电影海报设计,其图像往往是用来衬托文字,在整个画面中属于次要部分,而文字则在视觉中心的位置,这种手法多表现在动画类电影海报中。动画类电影有其自身的视觉特点,画面色彩感觉十分鲜艳,色调欢快活泼,图形与图像大都夸张幽默,其文字的设计则更加吸引眼球。如在电影《冰河世纪2》的海报设计中,把影片的英文名称作为设计的主要元素,设计成蓝色冰块状的质感,占满整幅画面,影片中的小主角们则作为零星的画面点缀在文字上面,文字与图形融为一体,设计手法诙谐幽默,意思一目了然。又如在影片《蜜蜂总动员》的海报中,整张海报以影片的字母“B”作为主要的设计元素,采用象征蜜蜂的鲜艳黄色,运用平面三维的立体效果,使得画面极具视觉效果。文字是编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存在丰富了编排版面的多样性。最值得一提的是在系列影片《怪物史莱克》中,每一部电影海报中的字体都进行非常好的设计构思,不论是字母“S”还是数字“2”都成功地与主人公史莱克的形象完美结合,让人记忆深刻。文字设计在质感上的使用同样与影片的风格特征相一致,在《玩具总动员3》中,在玩偶手中的数字“3”似乎也是他们其中的一员,简约的文字设计起到非常好的宣传效果。以上案例均说明在电影海报设计中,文字设计必须要与影片的风格融为一体,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宣传效果。

(二)电影海报文字的设计在视觉上应体现当代审美价值

日本设计师秋山孝说:“一张好的招贴是简洁的并能抓住你注意的。它让你停住并且唤起你的兴趣和欲望,那种使你想触摸的那张招贴的欲望,它能使你高兴,给你带来愉悦。一张好的招贴传达着深层的信息并有幽默的意味。即使经过较长时间的研究,信息也不会失去它的趣味。”时代在飞快发展的今天,精神与物质的拥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时代对设计师也相应地提出了更多的审美要求。

文字作为画面的形象要素之一,具有传达感情的功能,因而它必须具有视觉上的美感,能够给人以美的感受。字型设计良好,组合巧妙的文字能使人感到愉快,留下美好的印象,从而获得良好的心理反应。现代电影海报设计的表现形式呈多样化。艺术和科技创造了图形的视觉表现手段和形式,给电影海报设计中文字以无穷的启示和诸多可借鉴之处。如2011年新版影片《简爱》中,运用极简主义的风格的文字表现,使文字与图像完美结合,极具现代感与时代性。现代感的设计是最符合当代设计需要的,最能体现其审美价值。同时,表现现代都市女性题材的电影海报大都以极具现代感的文字展现其主题,如在影片《欲望都市》中,以黑色为背景色,配上水晶般闪烁的文字,充分体现展现女主人公的性感魅力。文字的巧妙设计使得电影海报更具当代审美价值。

(三)文字设计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网路时代的到来,信息化逐渐的改变着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在这个大的趋势下,文字设计充分反映时代气息,制作上将新技术融人其中,大大的提高了其视觉效果,从而顺应了经济、社会时代的发展。

以往由于受当时经济条件制约,制版、印刷、制作方法严重阻碍了电影海报设计中字体的多元化发展,而只能以简单的手绘以及二维的平面化的方式表现。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由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文字设计的表现手法实现了多元化。数字化设计不断地为文字设计增添了更加“多变”的视觉元素,使文字设计呈现出繁复多变的视觉效果。设计的表现技巧以及方式得到了很大的改变,鼠标代替了画笔,在电脑上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得淋漓尽致,文字的再创造,也因为数字技术的应用而显得更为轻而易举。

新时代的字体在追求自由、奔放,甚至夸张的图形化的新概念中产生,与传统的严谨、甚至有些呆板的风格形成了较强烈的对比。电影海报中文字的运用、组合形式在传统的设计中显得较为严谨而纯粹,而现代电影海报中国文字的表达形式则更为灵活多变,不被框框、规则约束,由于表现方式的变化与多样性,设计师极力标新立异,以增强文字信息的活力与视觉冲击力。根据影片主题的类型不同,突出文字设计的个性色彩,创造与众不同的独具特色的字体,给人以别开生面的视觉感受,使其外部形态和设计格调都能唤起人们的审美愉悦。文字的设计组合方式既要注意人们的阅读习惯,达到整体视觉上组合的统一,又要从风格、大小、方向、明暗度等方面选择协调设计的因素。总之,对比与协调的因素在服从于表达主题的需要下有分寸地运用,创造既对比又协调的、具有视觉审美价值的文字组合效果。尤其是在科幻电影海报中将这种创造性表现的淋漓尽致。其共同的特征是字体金属质感、数字动感极其强烈、科技至上的设计原则,服从于科幻电影的风格特征最具时代精神的文字设计海报。如在影片《盗梦空间》中,文字的设计形式是极度夸张的,最具视觉冲击力,文字突破二维视觉的效果将其梦中的空间感觉加入到海报字体设计中,文字的三维视觉效果极其强烈,与周围创造的建筑物融为一体。同样地电脑技术在《变形金刚3》、《铁甲钢拳》、《创战纪》等科幻电影中也表现得尤为突出,充分体现出科技时代设计的创造精神。

结语

随着人类社会向未来的迈进,新时代的电影海报设计必将不断展现出高层次的设计水准,从而追求人类的内心与精神上的自由。电影海报中的字体设计表现方式的转变是吸引大众目光的另一种方式。现代的文字表达形式则带有强烈的表现性意味,与传统的文字表达方式的叙述性相区别,而这些现象变化的条件是由大的社会背景所决定的。我们不可能忽视这个条件,从而,创作出更多具有积极艺术意义和社会意义的海报作品。

参考文献:

[1] 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

[2] 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M].滕守尧,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3] 周宪.视觉文化的转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第2篇

(一)将高职英语与专业英语教师分开管理,稳定项目教师队伍。2010年12月,中英项目正式与基础部分离并被设立成专门的中英合作系部。之前属于基础教学部的教授基础高职英语的教师全部转入中英项目管理之下,所以这些教师不仅要负责全校各个专业的高职英语教学任务,还要负责教育学院的专业英语教学任务,如,商务英语,英语听力等专业英语课程。高职英语的教授过程中有许多其他的重要任务,例如,大学生英语竞赛,三级英语考试,职场英语考试等,这些任务的完成都需要做大量的辅导工作。然而,专业英语教授的同时也有许多重要的任务,如B级口语考试和英方要求的一些辅助的教学任务。这样就加重了英语教师的教学任务,使许多年轻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科研实践活动。同时,由于专业英语的课时费略高于高职英语的课时费,而专业英语的教学任务却大大少于高职英语,因为它只针对国际教育学院的学生,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教师之间的矛盾,影响集体的团结性。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把高职英语教师从教育学院分离出来,还归属于原来的基础教学部,只负责全校高职英语的教学,而教授专业英语的教师依旧在教育学院教授专业英语。这样分工明确,既减轻了英语教师的授课任务,也彻底解决了教师之间的矛盾,从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推动了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二)培训外语教师为专业教师,从内部解决专业教师紧缺问题。目前,国际教育学院的专业教师仅有九名,却负担着全院三个年级,十几个班的多门专业课的教学,又加上有些年轻女教师因怀孕生子等个人问题需要请长时间的产假,致使有些教师一周的工作量超过二十课时,就是这样也不能完成系部专业课的教学任务。而有些专业英语教师为了集中精力教授专业英语,而放弃教授高职英语的机会,导致许多专业英语教师的课时量严重不足。同时,由于中英项目的特殊性,许多专业课都要求中英双语教学,如,商法,组织行为学,金融与证券等。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但是,有些专业教师专业素质过硬,英语功底差,导致在教授过程中不能很好地用英语表达专业内容,不能保证教学质量。由此,应多培训专业英语教师来教授专业课,这样既解决了专业英语教师课时量不足的问题,也能壮大专业课教师队伍,并解决了专业课教师英语运用能力不佳的状况。

二、在教学方面

(一)项目应根据产业结构发展适时调整专业设置。目前,国际教育学院的专业只有国际会计和国际金融与证劵这两个专业的学生。许多学生选择来就读就是本着学习会计专业来的,所以专业局限性太大。国际教育学院应向英,美,德等国家学习,随着产业结构的发展适时调整专业的设置,如新增计算机类,营养搭配,汽车修理等一些热门技术专业来吸引更多的学生,并提高学院的竞争力和办学的含金量。

(二)项目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应紧跟时代步伐,适时改进。在教学过程中,大家慢慢分享教学经验,逐步发现许多专业基础课与核心课的教学内容应围绕具体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更新。目前5门基础课及5门专业核心课的教学内容都由英国桑德兰城市学院的moduleguide提供。这十门课程也是中英联合办学项目其他专业的教学内容,具有普遍性,具体教学内容因专业不同侧重点略有差异。而针对国际金融专业,需进一步讨论研究具体的教学内容,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专业需要、就业岗位需要,在英方提供的moduleguide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删减及补充。调整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比例,突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针对FinancialSystems&Auditing(财务系统与审计)这门课,把教学内容的侧重点放在财务系统方面,考虑教学内容如何与金融相关岗位衔接等。总之,教学内容改革不仅在于围绕专业和就业调整而且探讨如何增加教学内容的实践教学环节。

(三)项目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应鼓励教师开展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利用互联网的功能,找到相关的资料,进行在线阅读。同时结合教学内容和重点,选定关键词,利用网络技术强大的搜索功能,进行和会计教学有关的内容搜索。还可利用有关网站的聊天室,或是校园网的论坛,组织学生围绕有关的学习主题,以发贴和跟贴的方式开展网上讨论。在这种虚拟的网络论坛的平台上,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尤其是使不善言辞的学生也加入到讨论中,甚至容许学生以化名登录,在讨论时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的论坛和电子信箱,对学生进行答疑,尤其是可以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和辅导。学生也可以向老师发电子邮件,汇报自己学习的情况。这样就使电子邮件具有了教学互动和教学反馈的功效,成为师生联系的又一通道。

(四)根据学院学生自身具体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价。英联合办学课程的考核统一采用的是英语论文撰写或英语小组展示两种模式,按照英方考核标准,论文有一定的字数要求及格式,小组展示需要有非常好的英语口语能力,这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既定的考核标准方面,针对不同的课程应适度调整。在不改变作业内容及核心要求下、在不影响意义表达的前提下部分专业课可将论文字数删减,例如《国际环境》论文字数可由5,000下调到4,000。这不仅有助于减轻学生英语学习的负担,增加专业课学习乐趣,而且对学生的考核也比较全面。此外在考核中应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合作、课堂互动参与等方面的考量。

三、结语

第3篇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思考

会计信息是人们在经济活动过程中运用会计理论和方法,通过会计实践获得反映会英语论文 计主体资金运动的价值方面的经济信息。然而目前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比较普遍,虚假的会计信息已直接影响到人们对社会经济生活的信任度,干扰了党和政府的经济决策,萌生政治、经济、社会和管理风险,给国家、集体和个人造成了严重损害。因此,研究如何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如何在最大范围内防止会计信息失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一般表象

所谓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未能真实地反映客观的经济活动,给决策者的相关决策带来不利影响的一种现象。

从产生过程看,会计信息失真可分为会计事项失真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和会计处理失真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前者是指会计事项未能真实反映客观经济活动,会计事项本身就不真实,从而引起会计信息失真,即“假账真算”;后者是指虽然会计事项真实地反映了客观的经济活动,但由于会计处理过程中的错误引起会计信息失真,即“真账假算”。当然也有二者同时存在的可能,即“假账假算”。

根据是否由主观引起,会计信息失真可分为会计医学论文 信息的有意造假和会计信息的无意失真。会计信息的有意造假是指会计活动中当事人为了其自身利益,事前经过周密安排,故意以欺诈、舞弊等手段,使会计信息歪曲反映经济活动和会计事项。这种行为所造成的信息失真是违法的。会计信息的无意失真是指会计人员在遵循会计规范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中,由于实际工作经验不足、观测能力的限制和会计系统信道中其他因素的影响等,造成会计信息未能如实或准确反映经济活动和会计事项的内容。这种行为所造成的信息失真是合法的。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

通常来看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会计学的理论属性和方法属性这两者存在着冲突和矛盾。

1、会计核算中每个数据的计算都在严密的数学规则下进行,而某些支持数据的数字来源,却往往是经济学中的一些概念的货币化,经历了一系列估计和判断的过程,这就使得某些数据的产生不是依赖于客观世界的真实,而是来自于主观世界的意识和经验判断,使得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结果有可能偏离实际情况,产生会计信息失真。

2、从会计确认基础的主观性来看。权责发生制是会计确认的基础,该理论虽然较好地解决了收入与费用的配比问题,但它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即在确认过程中加入了主观的方法。经济越发展,这种主观性确认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会计确认除了要界定确认的量以外,还要界定确认的时间,这种时间确认的界定也会产生会计信息失真。

3、从会计计量理论来看。首先是计量单位问题。会计的四大基本假设之一就是货币计量假设,但货币计量本身具有局限性。一是这一假设是以币值稳定为前提条件,而一旦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会计所描述的财务成果和经营业绩就会受到扭曲,不能反映企业真实情况,导致合法会计信息失真。二是财务报告中许多数据都是通过合计、汇总而来,是若干交易或事项的金额汇总、抵销所形成的。这种汇总抵销也不可避免地掩盖了某些矛盾与问题。三是当前有不少尚难以用货币计量,但却对决策有用的信息被排除在财务报表,甚至财务报告之外。其次是计量属性问题。目前最基本和常用的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的传统财务报告信息已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决策对信息的相关性的要求。

4、从会计信息本身含有估计的因素来看。在会计核算中,企业总是力求准确性,但有些经济业务本身具有不可确定性,因而需要根据经验判断作出估计,另外,又存在许多不可确知和难以准确计量的因素,因此,会计确认和计量工作不得不借助于假定和估计的方法。这就使会计报表提供的信息常常具有近似的性质。因而,会计信息不可能绝对精确地与客观价值运动相符合。这也会加大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可能性。

(二)会计制度、会计准则本身的不完善。当前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赋予企业充分的自主权,与之相适应的会计改革也要求给予企业较大的会计政策选择权。同时,法定会计政策也趋向于为企业提供更大的会计政策选择范围。会计方法选择的多样性也会加大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可能性。另外,国家法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都是由人来制定的,各种规范本身就不能完全符合客观实际,因而在此指导下所产生的会计信息就有可能偏离实际情况,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三)企业产权中各行为主体的利益发生冲突。

企业产权中政府、债权人、所有者、经营者和其他与企业相关的个体等几大主体中,硕士论文 经营者直接管理着企业,因而有着得天独厚的信息优势。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经营者只会提供信息披露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这一点的信息量,也即信息披露量满足其本身利益最大化要求。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经营者“偷懒”动机会带来“道德风险”问题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四)企业中存在着委托-关系。这种关系是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关系,由于二者存在信息不对称,其利益目标也不相同,而双方信息不对称,使得人有机会进行一些危害委托人利益而增加自己利益的行为,从而为会计信息失真提供了可能性。

三、减少和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一)从会计理论与会计方法的缺陷上发现问题,对症下药。

1、正确看待和处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的关系。应重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只有把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看作是财务会计的本质属性,是会计信息的灵魂,才能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减少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可能性。

2、科学合理地运用稳健性原则。稳健性原则实质在于要求会计人员在反映带有不确定性因素的经济业务时采取审慎的态度,这必然使会计信息偏离实际情况。为了避免给信息使用者造成误导,不能无所顾忌地应用稳健性原则,即使有必要运用,也应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加以说明,并且以不至于引起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误导为度。

3、建立起完善的会计规范体系。尽快出台具体的会计准则,使会计反映和监督有比较准确严格的判断标准,使会计信息不确定性和估计因素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二)理顺各方的利益关系,减少利益冲突。职称论文 由于企业内部存在的不同层级的、复杂的委托-关系。要理顺委托方和方的利益关系,委托方与方就应当订立关系合同而非完全合同。合同中应当允许一定的发展余地存在,使得合同各方可以根据情况的变化和经营成果的变化来确定风险和报酬。这样一来,委托人和人有了经济利益上的一致性基础,使得违规行为变得没有必要,从而可以减少由于利益冲突原因而产生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

(三)强化社会审计检查、监督职能,加大对违法乱纪的处罚力度。社会审计检查、监督职能的强化和加大对违法乱纪的处罚力度有利于降低违规行为的预期收益,提高违规行为的预期成本,从而有效地控制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首先,要建立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监督体系。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成果直接关系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在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的同时,要加强外部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管力度。第二,认真落实审计的独立性、提高审计的权威性,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现实需要与选择。第三,严格执法,提高法律法规的严肃性。

(四)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构筑全社会的诚信机制。在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专业知识的同时,要加强对会计人员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的教育,使每个会计人员都能担当起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职责。这样才能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谭劲松,丘步晖,林静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经济学思考[w].中华财会网,2002-1.

[2]伍中信.产权与会计[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

[3]陈小红.关于会计信息失真的思考[j].电子财会,2005,(5).

第4篇

 

【关键词】会计 信用 法律体系

 

一、会计信用法律体系构建中的基本思路和分析框架

(一)从理解会计制度的作用、职能和会计过程角度,把握会计信用法律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会计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要求而产生、发展并不断完善的。毕业论文 会计最初表现为人类对经济活动的计量与记录行为,其作用主要是为经营者本身服务。现代会计不仅服务于企业,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供信息,而且还要服务于企业外部的有关主体,为企业的投资人、债权人、贸易伙伴、相关的社会公众等提供信息,以帮助他们了解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更重要的是,现代会计要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及组织财政收入提供必需的信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与实施宏观调控的需要,从一个方面促使会计规范与会计信用规范变成强制性的法律,而不再是一般的商业惯例,会计法也因此被归入经济法范畴而不再是商事法范畴。如果把这一重心理解错了,由此建立起来的结论也就不大可能正确。理解会计对财政收入与宏观调控的意义,是有效构建会计信用法律体系的关键之一。

一般认为,会计的职能主要有“反映”和“监督”两项。反映职能就是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来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情况;监督职能是基于反映的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会计法与会计信用立法的任务就是要通过对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行为制订和提供有效的规则,使会计信息能够正确反映经济活动,并为控制经济活动提供正确的信息。如果立法不能提供有效规则促使会计行为正确反映经济活动的情况,就会形成会计信息失真,那会计立法就存在缺陷。当然,会计立法完善而有法不依,同样会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工作的过程,从广义上考虑,包括会计信息的记录、会计信息处理、会计报告的制作、会计信息的披露、会计信息审计监督、会计信息其他监督等。因此,会计信用法律体系的构建,最基础部分就是如何通过法律、法规、准则、纪律等,把会计信息形成的整体过程,用法律制度规范的形式反映出来。而做好这一工作,涉及到会计理论、会计方法、会计政策等,也涉及到如何以法律规范有效、准确地反映会计理论、会计方法、会计政策等,这一问题必须依靠会计和法律方法相结合去实现。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与会计政策内容上的缺陷,不可能通过法律方法进行纠正,而必须依靠会计理论去解决。会计理论、会计方法、会计政策,都是来自于实践,是实践经验的升华。但有些理论与方法是从国外引进而不是来自于中国的会计实践,因此,会计立法过程中,有必要更多地联系我国会计实践,尤其是在会计立法过程中广泛征求实务界意见,吸收实践经验成果。

(二)从会计主体行为特征的角度,把握会计信用法律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会计可理解为一种制度,也可理解为一种行为,或者合在一起,理解为一种制度化的行为。硕士论文 会计的社会功能,这里是指社会为什么需要会计这样一种制度化的行为。与任何经济制度一样,会计这种制度化的行为不能离开两个方面:即效率和分配。效率,主要是要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以同样多的投入,尽可能多地提高产出。效率目标是在投入既定时把社会总财富或总福利这块蛋糕做得最大。而分配是在不同主体之间如何分配这块蛋糕的问题。分配与会计信用相联系,就必须考虑国家与企业之间关系、企业与人之间关系、投资人与国家关系、投资人与企业关系、人与投资人之间关系、国家与政府机关组织的人之间关系等。从间接的影响考虑,还有国家、企业与一般公众,尤其是企业或政府机关组织中职工的关系。如果把制度变迁依其对效率和分配的影响分为以效率提高为目的的“效率性制度变迁”、以分配调整为目的“分配性制度变迁”和既影响效率又影响分配的“混合性制度变迁”,纯粹的效率性制度变迁遇到的阻力就会最小,因为这种变迁并不会减少什么人的利益,而只可能增加,或只改变相对利益;以利益分配调整为主的分配性制度变迁的阻力就会大得多,既得利益阶层会极力阻止变迁的进行;而混合性制度变迁所遇到的阻力,则由其利益分配和效率提高的混合比例决定。在会计信用法律体系的构建中,许多制度变迁或制度的实施,都是涉及到利益分配的调整,因此阻力必然会很大。

事实上,效率问题本身就存在着不同层次主体之间、不同种类主体之间、同一层次不同主体之间的矛盾。如企业的效率与国家的效率不同,存在着冲突;不同企业之间的效率存在着冲突和矛盾;企业投资人与经营者之间、企业与企业职工之间、企业会计人员与企业效率之间等等,都存在着矛盾。这些矛盾和冲突的存在,要求有效的会计信用法律体系必须处理好不同主体之间的关系,在提供真实会计信息方面实现激励相容。如果效率激励不相容,会计信息失真就无法避免,相容性越差,失真度就越高。

分配具有与效率冲突相同的问题。不同层次主体之间、不同种类主体之间、同一层次不同主体之间利益分配问题处理不好,在分配激励方面不相容,会计信息失真同样不可避免,并且,激励的相容性与信息失真成反比。而效率与分配的激励相容性,涉及的则不仅是会计信用法律体系的问题,还涉及到复杂的产权问题、体制问题。

效率与分配相互影响,但是,就具体的个人行为来讲,从生活实际现象来看,每个人都更在乎对自己的分配问题,这是人的理性,也正是人的理性的有限性。医学论文 或者更准确地说,主体在处理自己内部问题时可能更注重效率,而在处理自己与其他主体关系时,则更侧重分配。因此,从内部来讲,不同层次的主体在考虑自身的效率方面,都有内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但从外部关系来讲,不管组织还是个人,则更多的是侧重自身在分配中获得更多份额。当效率与分配发生冲突时,自然在选择分配获得更多份额方面有更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种行为特征决定了会计主体对内倾向于提供有利于提高效率的“真”信息,而对主体之外,则倾向于提供有利于自己多分配的“假”信息。这一结论适用于从个人、组织到国家的各个不同层次主体的行为的解释。许多企业有所谓“真”“假”“两套账”,即对内一套真账,对外一套假账,正是对这一结论的证实。

因此,因效率带来的问题往往被包含在不同层次的分配问题之中。例如,会计人员在自身利益上讲求效率,如在一定的工资、奖金与升迁机会等总报酬前提下,尽可能节约自己的时间、精力、能力去完成会计任务,极为讲求投入产出效率;而在处理与组织的关系时,则除了尽可能地省时省力等外,还会尽可能地利用机会去通过提供假信息,而占有组织利益。对企业来讲,则对内可能极讲效率,尽可能节省成本,增加收入;而在处理与国家关系时,则尽可能多报支出,增加

成本,减少收入。对于不同层次的会计领导、会计监督人员,在处理个人与企业、企业与国家关系时,如果与个人利益相关,则对能够增加个人利益的方式选择上有更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由此分析可以看到,效率问题包含在不同层次的分配问题之中,处理好效率问题,其实质是协调不同层次主体利益的分配问题。或者说,处理好不同层次主体利益的分配问题,就能处理好不同层次的效率问题。因此,会计信息失真,根本上是由于不同层次主体的利益分配矛盾造成的。会计信用法律体系有效构建的根本实质问题,就在于如何通过立法处理好不同层次主体的利益分配问题,解决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配相容问题。有效的信用法律体系必须既要处理好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实体利益分配的相容问题,同时又要有规范的程序和严格有效的执法,以保障立法所确定的利益分配能够有效实现。

(三)从会计信息提供主体的产权特征角度,把握会计信用法律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从提供会计信息的组织的组织结构与产权关系上,可以把会计信息提供主体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国家或政府投资形成的“国有”、“国营”型的企业与政府机关,这类组织是典型的“产权主体缺位型”主体,其会计信息失真主要是由“”问题造成的。与此相对的另一类组织,则是私人独资、合伙及人数有限并由所有者直接经营的有限责任公司类型,它们是典型的“投机分配型”主体。这一类组织中的会计信息失真主要是通过“投机分配”,损害国家、银行、债权人利益而造成的。而介于这两类主体之间的,则是中小投资者甚多,而容易由大股东控制的股份有限公司型的“所有权与经营分离型”主体。这类企业中“”和“投机”两类问题兼而有之。

在第一类产权缺位型主体中,从领导到会计人员到其他员工,组织财产既是任何人的,也不是任何人的。是任何人的,是因为财产是国家资产,同时也是企业大部分职工进行生产从而赖以生活的资产;不是任何人的,是因为它是国家资产,谁也不能独自为自己的利益而使用。这类财产,承受着一定程度的“公地悲剧”的损害。这类企业的领导层或决策层,尤其是主要领导,其激励可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通过企业经营效益的提高而获得收入提高、待遇提高和地位升迁的实惠以及自身经营能力提高的回报;另一方面,则可能是通过利用职权而转移企业利益,增加自身私利。前一种是国家希望和鼓励的,后一种则属国家不希望、反对甚至严厉打击的。但究竟哪一种占上风,则完全要看哪一种激励更强有力。对这类主体中的中层或一般员工,也存在着两种激励选择:一是积极奉献,提高收入;一是与管理者处理好关系,不奉献却能同样甚至获得更多收入或实惠。由于对管理者与一般员工都不存在产权问题,在工资收入及奖金激励不公平或奉献与回报不对称时,就必然存在“投机占有”的合作激励。员工以及任何人员,在会计信息真实不能增加自己任何收益,而会计信息失真不能对自己造成任何直接损害时,就不可能存在监督会计信息真实的激励。而对会计人员来讲,合作对自己有利,监督对自己无关痛痒时,同样失去监督作用,而剩下的就只能是合作提供不真实的会计信息。

对“投机分配型”企业而言,产权与投资者、产权与决策者一般情况下都是合一的。由于这类企业收入与积累的增加,直接与投资者、决策者的利益相关,一般不存在产权主体缺位型企业中管理层与员工(会计人员)合作损害企业利益的情形,因为这类行为受到严格的监督,造成损害也会受到积极的追究。对于这类企业,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激励,主要来自于通过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逃避税收,获得银行贷款、其他债权人借款等,损害的主要是国家、银行和其他债权人的利益。这类企业中经常存在比较积极的购买虚假会计信息的行为。对这类主体监督的重点,在于资产、成本、收入等信息是否真实、其处理过程是否遵守有关会计法和会计制度及会计规则的问题。

而对于“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型”的企业,则前两类企业存在的问题都存在。但相比产权主体缺位类,产权主体是明确的,“问题”主要出现在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投资人与经理层之间。英语论文经理层的经营受到股东,尤其是大股东的积极监督,而大股东也受到小股东“用脚投票”方式的积极监督,“问题”导致的损害并不十分严重,而且有比较积极的监督力量。而投机分配激励方面,这类企业依然存在,包括人与大股东合作,以及大股东与人和会计人员合作的激励,但又与投机分配型企业不同。由于人的投机分配行为,收益并不能完全甚至较多的归于自己,而违法违规的法律责任却要由他承担,因此,大股东的投机分配行为一般受到一定约束。当然,如果人与大股东合作损害小股东利益而无需承担法律责任,或者承担责任付出的代价远小于与大股东合作获得的利益,就另当别论了。

基于以上不同产权类型组织行为的分析可知,我国的经济体制与企业产权体制状况是影响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极为重要的因素。改革经济体制、调整企业产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等,就必然构成完善我国会计信用法律体系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四)从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分类的角度,把握会计信用法律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标准进行不同的区分。从会计信用法律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方面去考虑,即从法学的研究方法考虑,则下面两种分类方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第一,从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方面,可以区分为“合法的会计信息失真”和“违法的会计信息失真”。所谓合法会计信息失真,是企业等组织在遵守法律强制规定前提下的,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所谓非法会计信息失真,则是企业等组织不遵守会计法、会计制度和会计规则而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从守法意义上,前一类不存在主观上的故意,而后一类是主观上的故意造成的。

第二,从主观和客观的区分上,将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区分为“主观原因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和“客观原因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客观原因,是指那些无法通过法律制度完善消除,或者至少目前不能通过制度完善而消除的,那就只能依靠加强这些方面的会计理论研究来解决。主观因素的会计失真,则是指那些通过制度分析,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就能解决的会计信息失真。

这两种分类方法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让我们明白客观因素的会计信息失真涉及的问题不可能通过法律来解决。主观因素的失真,须从合法与违法方面考虑,法律、会计制度、会计规则中已有明确规定的,是加强执法的问题;而法律没有规定或规定不合理,无法执行的问题,则需要从法律制定和法律健全与完善方面考虑。当然,法律制度的创新也有一个成本与收益的问题。有些问题执行的成本太高,就要以制度创新的边际成本与制度创新的边际收益的平衡为界。

二、完整的会计信用法律体系应当包括的基本方面和重要内容

从会计信息的生产、利用、监督等全过程来讲,完整的会计信用法律体系必须包括以下方面: (一)针对会计记录、会计处理、会计报告、会计信息披露等方面立法,保证会计信息生成规则的科学性和生成过程的真实性。这方面立法内容,要求按会计信息生成过程和环节,做出全面的规定。具体内容应当包括: 1.加强关于会计记录规则的立法,明确会计记录、会计处理、会计报告制作的原则、方法、要求,保证会计信息的生成技术本身的科学性,强化有关会计记录、会计处理和会计报告等规则的确定性、适应性、操作性。2.加强会计专业人员在会计信息制作过程中的职责、义务,规定明确的法律责任,保证会计信息生成过程中会计专业技术人员行为的规范性。3.加强信息报告和披露的内容、要求、频率、范围、标准、格式、地点、获取等方面规则的立法,保证会计信息对企业有关情况反映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4.加强信息报告与披露过程中非会计专业技术人员的职责和义务及违规法律责任的立法,以尽可能减小非会计人员对会计信息生成和披露过程的干扰。5.加强会计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纪律和职业道德方面的制度建设,使会计职业纪律和职业道德建设与会计立法互为补充,促进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

(二)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体系立法。会计检查的有效性依赖于通过立法建立有效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制度,确定会计检查的主体、依据、对象、内容等,保证会计检查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

(三)会计工作人员正当权利的保障立法。会计人员正当权利的有效保障,是保证会计信息生成过程真实的基本条件。必须通过立法保障会计人员在提供真实会计信息时,正当权益不受损害,尤其是设置相应的机构、程序使其正当权益能够受到有效的保护。

(四)维护中介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独立性立法。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证券公司等对会计信息是否真实起着重要的监督作用。此方面立法主要内容应当包括: 1.中介机构及其专业工作人员的正当权益及其保护立法。2.干涉中介机构和专业工作人员独立性行为的制裁立法。3.对中介机构及其专业工作人员违法行为处罚立法。尤其应当加强资格处罚。4.对中介机构和专业工作人员因故意和重大过失违法执业造成损害的赔偿责任立法。

(五)会计征信体系建设立法。国家应当尽快制订会计信用征信和评级立法,为会计征信和评级提供法律依据。通过会计征信体系,建立起企业、会计人员或机构、高级管理人员等遵法守纪的信用记录,对违犯会计法律、法规、准则及会计纪律达到一定记录数量或一定程度的行为人,强化资格罚,强化自我约束。

(六)会计法律责任立法。加强会计信用法律责任立法,主要包括: 1.会计技术人员、审计技术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度立法。2.会计主管及领导离任和会计离岗的离职、离任、离岗审计制度立法。3.加强会计领导责任制度立法。留学生论文 4.加大企业会计违法惩治力度。5.加大对会计专业技术人员正当权益侵权法律责任。6.明确对会计信息虚假、重大遗漏造成的投资损失的民事赔偿责任。法律责任的规定应当充分考虑违法行为造成的损害和执法资源与执法效率方面的问题,使法律责任的落实具有实在的威慑力。

(七)会计监督立法。会计监督包括审计监督和其他监督。会计信息是企业质量的说明书,而审计则是对作为企业说明书的审查。加强审计制度和准则立法,主要是指就审计主体、对象、内容、范围、方法、程序等方面加强立法,使审计方法对会计信息的监督更为有效。除了审计作为对会计的监督以外,还必须加强其他监督立法。主要应当包括: 1.会计专业技术人员的权利保障监督立法。2.会计信用评级监督立法。3.会计法律责任监督。4.会计信用征信过程监督立法。5.对审计监督的监管立法。

(八)会计人员、审计人员、专业监督人员等的素质教育立法。各类专业人员的素质不高是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之一,加强对会计专业人员、审计人员、会计有关的各类监督人员的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并将其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是健全我国会计信用法律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

(九)会计行政执法程序立法。会计执法程序立法,是会计实体法得以落实和实施的重要保障。

三、完整会计信用法律体系有效运用的外部环境基础

上述九个方面的立法,只是一个完整法律体系理论上应当考虑的必要内容。如果没有一定的外部制度环境为基础,会计信用法律体系依然难以存在。必要的外部制度环境,和会计法律体系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链条,任何一个环节的断裂,都会直接影响整体的运行效果,甚至会使整个体系的构建功亏一篑。

张维迎(2002)认为,价值迷失、产权制度缺失和政府行为的不确定性是导致了中国社会诚信的缺失的根本原因。本文认为,影响会计法律制度有效运行的因素或条件是多种多样的,但以下几个方面是完整会计信用法律体系有效运行最重要的基础和前提:

(一)经济发展的程度与经济体制环境。经济发展程度决定什么样的会计信用法律体系才算是完善的。会计立法必须跟上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与时俱进。我国处在一个经济体制、市场发展程度、所有制结构等快速变化的阶段,会计立法必须以不断发展变化的经济环境为依据,不断进行调整和创新。同时,会计立法受经济体制的制约。经济体制改革不推进,会计立法就很难有效解决会计信息生成、传递、监督过程中,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激励相容问题。

(二)政府行为规范与政府行为信用。政府信用是社会信用的基石。政府作为国家行政权的拥有者,国家强制力的主要实施者之一,如果不讲法治,以言代法,以权代法,再完善的法律条文也是一句空话。政府坚持依法治国,遵守法律,是会计信用法律体系有效运行的基础。

(三)执法与司法信用。执法与司法腐败会使有效的法律体系失去意义。法律的有效实施,不仅有赖于公正的执法,而且离不开公正的司法。执法和司法信用是会计信用法律体系有效运行的基础。

(四)产权体制与公司治理。产权明晰,才能有效解决“问题”而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过多的国有资产,以及国有资产所有者在投资、管理、监督各方面的“缺位”,使经济的整体运行无法有效调整“效率”与“分配”的矛盾,国有投资企业中的会计信息失真就很难治理。对于产权明晰的企业而言,则要加强投资者对公司的产权意识、投资责任意识,强化公司治理,强调人的诚信义务,强调投资者对国家的诚信义务,并规定相应的法律责任,才能有效解决因“投机”而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张维迎. 2002.重建诚信的艰难之路.国际金融时报, 7月12日第4版

张维迎. 2003.信息、信任与法律.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1999.会计学.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张维迎. 2002. 2. 12.重建诚信的艰难之路.国际金融报

加里. s.贝克. 1995.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科斯等. 1994.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张五常. 2002.经济解释.香港:花千树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