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4 08:19:41
导语:在高效课堂评价标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已经取得显著的成就,但是许多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影响我国课堂教学的发展.目前大多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较为低下,导致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处于低效的状态,这主要因为教师不了解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评价标准,所以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无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必须构建完善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标准,这对于促进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现实的意义.
一、构建标准的原则
在构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守以下几项原则:
1.导向性原则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评价标准具有指导的作用,即评价内容是什么,教师就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抓好评价内容,因此评价标准的构建必须遵循导向性原则,其目标方向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为《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为高中数学课程总目标.
2.双向性原则
双向性原则是指对课堂活动中的客体进行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教师的教,另一方面是指学生的学,这样会使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变得更加的全面、科学以及合理.对教师的教进行评价,能够有效的改善教师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学进行评价,能够激励学生学习,加强学生学习成果.
3.有效性原则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标准指的是高中数学课堂符合课堂教学的内在要求和特点,被有关教育教学人员认可.要想实现课堂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必须做好两方面内容,一方面为课堂教学必须充分体现在教学目的,另一方面要课堂教学应负荷课堂教学规律.
4.择重性原则
对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评价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不仅是教师的教师,还是学生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是无法预测的,所以对于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遵循择重性.
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标准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按照课堂教学的基本步骤主要包括新课导入、新知探究、新知巩固以及课堂总结,所以下面以高中数学《函数与方程》教学过程为例,探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性的评价标准.
1.新课导入
教师在黑板上列出两个方程,即(1)x2-2x-3=0;(2)并向学生提问“如何解出下列方程?”,经过思考之后,学生解出了第一道方程,不会解第二道方程,然后教师再向学生进行提问,“对于第二道方程,你是如何思考的?”,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让学生考虑简化问题,从第一个问题入手,解决第二个问题.在课程导入环节,教师采用问题设计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激发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新知探究
通过上述问题,引入新知识的讲解,在新知识讲解过程汇总,教师在黑板上列出了两组方程与函数:(1)方程:x2-2x-3=0与函数:y=x2-2x-3(2)方程:x2-2x+1=0函数y=x2-2x+1=0,要求学生对方程的根进行观察,让学生画出函数图像,同时还让学生分别说出这两组方程的根以及函数的零点,解答完毕后,教师再次对学生提出问题,“零点是点吗?与方程的有什么关系呢?”,教师引导学生,让其注意对图像的观察,了解其特征,进而得出结论“零点不是点,而是实数;方程有实数根,函数有零点”,然后教师再根据已学的知识,进行例题讲解,也就是在导入课程时未解决的问题:f(x)=lnx+2x-6,这样可以大大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高中数学的自信心.
3.新知巩固
通过做题练习,巩固本节课的知识,在做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到黑板上做题,并与共同分析和讨论,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不足,规范学生的解题步骤,而且在练习过程中,可以使学生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掌握正确的解题思路以及程序.
4.课堂总结
在总结本节课内容时,教师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点以及本节课的表现,然后教师再进行补充,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
在上述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导入环节,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兴趣;在新知探究环节,可以让学生正确的理解新知内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巩固知识环节,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思想,掌握正确的解题思路;在总结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总结以及情感总结.因此我们可以判断,在本节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是有效层次的.
总结
总之,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标,可以促进教师不断的完善教学方式,掌握有效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从而促进我国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水平不断提升.所以必须根据构建标准原则,确定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标准,使得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标准更加的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关键词:课前准备;整合教材;教学流程;评价标准
高效课堂是以模式驱动,以导学案为统领,以小组组织为抓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本质,以四维目标为目标,以发展学生为方向的一种教育思想体系。构建和谐快乐的高效课堂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有益的尝试呢?笔者认为,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前提,高效的课堂教学是关键,及时的检测反馈是保障。
一、充分的课前准备
1.备课要创新
毋庸置疑,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备课的重要性不可忽视。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在备课中不能沉浸在个人的想象世界,而是应该以教材为基础,备学生、备教法。除了把握教学重难点、适当取舍教材内容外,更要结合实际让教材这个例子和学生这个实际有机融合,充分预设,在备课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这样充分的课前准备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气氛必将呈现出活跃的状态。
2.科学整合教材
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在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创造性地整合教材,把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组合等,整合后的教材调动了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
“调”和“组”指调整教学内容的顺序,将相关话题进行整合,使其内容更符合学生的兴趣和能力的需要,以引导学生更有效地学习。这个调整可以是单元之间的,即单元的先后顺序可以调整;也可以是课内的,如重新调整和组合某一节中几个部分的顺序。只是教师课前要备好课,在知识的讲解和展示上要征服学生,课堂就能达到快乐高效。
课后,学生参照导学案进行预习、复习、练习。目的就是教师必须带着整合的目光审视教学内容,制订教学目标,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简中求精,打造高效课堂。
二、高效的教学过程
1.清晰的教学流程
精彩的导入为新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详实的课堂教学是高效课堂的关键,不可或缺的课堂结尾则是课堂上另一道亮丽的风景。高效的课堂小结不仅能帮助学生总结重点、理清脉络,而且能通过课堂信息的及时反馈,判断学生的状态,同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调节和控制,从而达到预期的课堂效果。因此,不管是教师画龙点睛的总结,还是引导学生去总结,都能使高效课堂教学锦上添花。
2.重视当堂反馈检测
为解决学生知识的当堂达成度薄弱、避免课堂教学浮于表面的现象,课堂的教学反馈应注意及时性。及时反馈便于教师凭自己的经验直接判断学生的状态,迅速发现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调节和控制。在学习七年级上册Unit 5 Section A部分时,由于have/has的用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因此笔者就补充了have/has的否定句和特殊疑问句。随堂检测发现学生掌握得不好。原来,由于学生刚刚接触实义动词和助动词,对have/has的一般疑问句还没有理解透彻,have和has的否定句和特殊疑问句超出了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于是,笔者就及时调整教学步骤,从肯定句入手,循序渐进,让学生注意其变化规则,总结规律,最后达到了预期的课堂效果。
3.多样性教学激发兴趣
不断变换教学形式,有利于保持学习兴趣。一种好的教学形式连续不断地使用也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中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喜欢变换的时期,再好的教学形式和练习形式,如果简单重复太多,学生也会兴趣锐减。所以,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好奇、好动、好玩、好胜等特点和思维发展的规律,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如做游戏、讲故事、观看幻灯、唱英文歌曲、吟唱绕口令等,开展多种课外活动,营造浓厚的学习英语的氛围。如看英文原版电影,听英语演讲,举办英语朗诵会,组织各种英语竞赛,与外国人通信往来、交朋友、交谈等。
三、建立评价标准
1.课堂评价标准
我们在学习了其他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基础上,探讨了高效课堂构成的要素,制订出了高效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及评价方法。我们对一节课的评价内容涉及到学生预习、教师指导、教学设计、教学手段、课堂气氛、学生参与、课堂效果七个方面。
2.学生自我评价
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作用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表现可以定义为高效?这里用几个问句来诠释。
(1)课中发言了吗?课堂发言能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乐学,创学”,达到应用的目标,从而实现完整的高效课堂。
(2)课中提问了吗?通过提问,学生可以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学会“会学”,这是高效课堂的目标。
(3)课中合作了吗?学生在互助合作的轻松气氛中,听取和采纳他人的意见,还能自主表达自己的观点,彼此相互取长补短,从而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
其实,教无定法,适者为佳,只要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的教学方法,就能构建快乐高效的英语课堂。
参考文献:
[1]曹强.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1(18).
关键词: 课堂教学评价现状体系构建
所谓课堂教学评价,是指在系统地、科学地和全面地搜集、整理、处理和分析课堂教学信息的基础上,对课堂教学的价值作出判断的过程,目的在于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高职院课堂教学评价的现状
1.以偏概全
课堂教学评价信息往往来源于: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同行评价、领导评价和社会评价等,由于工作时间的限制,同行和领导等在一学期只能听一节或若干节课,而在评价教师一学期课堂教学质量时,他们常常不知不觉地把所听的一节或若干节课的评价结论作为教师一学期课堂教学评价的结论,这显然是不科学的。
2.不够规范和科学
一是评价活动开展之前没有评价方案,或者把评价指标体系当作评价方案等;二是评价活动结束之后没有评价报告,或者把评价结果视为评价报告等。所谓评价方案就是评价活动的计划,它是评价活动展开以前预先拟定的具体内容和步骤,是评价活动的纲领性文件。课堂教学评价活动能否发挥出对课堂教学活动有效的促进作用,关键在于评价活动程序是否科学、规范和可行,以及评价结果的信度和效度是否高,而评价活动程序的科学、规范、可行和评价结果的高信度和高效度,需要科学、规范和可行的评价方案作保证。所谓评价报告,就是在评价活动完成以后,为了便于反馈、保存、检验评价信息和结论,而对评价过程、结论进行全面叙述和提出相关建议的报告。其意义在于:一是能尽早发现评价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二是为以后的评价活动提供宝贵的资料;三是为实践检验评价标准和评价结果作保证;四是便于及时而有效地反馈评价结论。
在课堂教学评价实际工作中,有照搬照抄其他学校评价标准的现象。即使有的评价标准是学校自己制定的,也存在着要么是几个人拍脑袋拍出来的,要么评价标准一用就是几年,甚至十几年等,不作必要的修改和补充。所谓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就是指对一切课堂教学活动质量或数量要求的规定。它一般包含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定标准。由评价的一般程序可知,制定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是课堂教学评价活动的一项基础工作。评价标准编制得科学、客观和有效,那么评价结果的信度和效度就高;反之,则不然。因此,它在评价方案中处于核心位置。
3.评价结果运用不够
课堂教学评价只有通过反馈评价结论、评价功能和作用才能得到有效发挥。但是,在课堂教学评价实际活动中,存在着不充分利用评价结论进行决策、调控和教育的现象,这是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
二、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课堂教学评价要改变以管理者为主体评价教师的现象,坚持参与和互动、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组织和引导业务干部与骨干教师组成的考核小组、同科教师、授课教师、学生和家长等多层面参与评价,实现课堂教学评价主体多元化。
1.考核小组和教师评价
评价的目的在于发现评价对象的优点与不足,以便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方法是,随堂听课,实地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以学生对教师教学的反应,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肯定优点,明确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形成个人对本节教学的看法。在课后评议的过程中,引导大家针对自己感触最深的几个方面,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再由考核小组确定的中心发言人进行总结陈述。为引导教师以积极的心态参与课堂教学评价,学校应成立评价督查小组,负责针对教师的评价行为进行评价,予以规范和约束,引导教师以强烈的人文激情、执着的探索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参与到课堂教学评价中去,克服一味“唱颂歌”,或一味贬低,或蜻蜓点水等不良倾向,对教师的课堂教学作出全面的评价,达到相互切磋、相互促进的目的。
2.授课教师自我评价
被评价者课后用评价标准对照自己的教学,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寻求改进措施,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主要方式有以下三种:其一,课后说课。向大家介绍自己课堂教学的设计思路、过程设计、操作技巧等,对自身课堂教学的得与失进行自我评价;其二,教后感。教师教后感的名称各有特色,如“教学偶得”、“课堂管窥”、“反思教学”等,体现教师们对自身课堂教学反思的自觉姿态,这些教后感与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过程一起构成教学案例;其三,阶段总结。每教完一个单元后,教师集中对前段的课堂教学进行小结,反思教学中的得与失,以便在下一步教学中扬长避短。这样,教师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提高被评价者的地位,将被评价的过程变成教师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同时,在相互沟通协商中,形成积极、友好、平等和民主的评价关系,促使被评价者更易接纳和认同评价结果。
3.学生和家长评价
学生、家长是学校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两大教育资源。学生是教师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他们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有着最直接的感受和判断;同时,家长评价教师也是促使家长了解学校和教师,形成家校教育合力的有效途径。主要评价途径有以下三种:其一,问卷调查。选择学生和家长能够了解的评价要点,编制调查问卷,通过向学生与家长做调查来搜集评价信息,经对评价信息统计分析,取得学生和家长对课堂教学评价的结果。如学生评价内容:对老师上课的感受:老师的课有吸引力,使学生能集中精力学习;老师的课吸引力不大,使学生不能专心听讲;对本节课的学习情趣:学生在课堂上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学生对本堂课很少感受到或没有学习的乐趣等。要求学生在认为合适的选项后面的括号中作标记。其二,可以每月举办一次“课堂教学开放周”。让学生和家长对每位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其三,访谈。学校组织人员抽样到家长中访问调查,了解家长对教师授课情况的反映。评价是一门技术,也是一种能力。我们对家长进行必要的科学的引导。如通过听课,您认为教师在哪些方面比较成功?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尤其是引导家长通过听课,观察到孩子学习的特点,如举手情况、回答情况、课堂练习情况、小组活动情况等,让家长从中得出辅导孩子的启示,从而促使家长更好地参与到评价中。
关键词:高三数学;高效;练习质量;评价标准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9-087-1
高三的课堂要求我们必须高效,这是每一个高三数学老师追求的目标,我们组内有每周一节公开课,平时也经常去外面听课学习,由于这些是公开课,任课老师肯定是认真准备,甚至是汲取大家智慧来备课。
在这些好课堂中经常会有以下感受:执教教师的教学技能较好;授课班级学生听课状态、表达能力、答题规范较好;授课班级的环境布置、学习氛围也很不错;一节课下来,感觉比较实在,目标达成度较高,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在数学知识、方法、思想方面会得到一定的巩固与提升,对解决数学问题的常规方法会有所领悟,或许部分学生会形成一定的解题策略。
效果是不是真的如表面这样完美呢?是不是任课老师展示的清一色的是优等生的成熟想法与标准解答?给大家的感觉是学生已经掌握甚至是延伸。如果是这样,拨开乌云见青天,那么绝大数学生的思维参与程度不高、时空不足,更多的是倾听与欣赏。
那么怎么才是高效呢?以下是本人通过自身课堂教学以及课外学习的反思。
第一,我们经常会要求学生预习,我想这对课前预习部分的处理不必逐题讲解,只需根据批改情况作点评即可。高三的复习课很多都是先练再讲再评,我觉得教师对预习题应讲清难点、评出重点、评析疑点即可。
第二,教师讲得不能太多,如果太多,学生听课觉得“累”,面面俱到了,难点、重点就不到了,主题也就冲淡了。
一堂课没有办法同时抓好几个点,一节课有几个重点时,应把重点放在学生最困难的地方,课堂教学要分清轻与重,要有留白、有舍弃、有反衬,课堂教学就像画一幅画,既有浓墨重彩,也有轻描淡写,课堂教学就像弹一支曲,既有部分,也有序曲和尾声,当然,教学中的取舍过程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这恰是我们教师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功夫的体现。
第三,俗话说,实践出真知。教师在教学及小结中对一节课中对学生本身的亲历、体验要充分重视。老师总结了那么多的方法、思想,是不是应该创设一个机会让学生去实践、感受一下呢,哪怕是去经历一下挫折也好,否则课堂上的及时内化、思维促深从何谈起?
我认为是在课堂教学中最要的三点,当然我们常说要想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那就需要我们在课外要努力学习。这就要求我们认真研究教材、《要求》、《说明》,最大化课堂教学有效性,切实关注:①三维目标落实问题;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模式的应用以及与接受式教学之间的关系;③预设与生成的处理问题;④教学中思维含量的问题。
课外研究试题,提高练习质量是关键。抓手是研究两题――高考试题和模拟试题。我们必须系统地研究课标、教材、教学要求和考试说明,明确考试范围,明确命题原则,掌握能力要求的层次,从而使备考事半功倍。
有研究文章阐述,09-12年江苏卷除个别题目外,试题构造与各地模拟题几乎完全一致。试题内容突出主干、狠抓基础、强化核心、凸显理解能力和迁移能力,考查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理解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表达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加强了理解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查,对中学教学有较好的导向作用。
文章还介绍,研究试题时可以侧重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对历年试题整体研究,找其共性;第二对近期试题重点研究,找出趋势;第三对相同考点试题对比研究,找出变化;第四对不同试题分类研究,找到差别;第五对各地、市模拟试题集中研究,找新意、找动态。在高三复习的过程中无论是在解题方法,还是在针对性、模拟性训练选题上,教师都要充分发挥“两题”的导向作用、预测作用、示范作用。
摘要:阐述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中职“平面设计”课程教学理论,明确提出了教学评价的重要性。从个人课堂学习成绩、小组课堂学习成绩、个人课后学习成绩三个方面,分析了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并从密切校企合作、合理科学分组、借助信息化手段、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等四个方面,对评价的实施提出了深入的见解。
关键词 :中职;平面设计;教学评价;工作过程系统化
基金项目:福州市职业教育2013-2014年度研究课题“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中职‘平面设计’教学实践与研究”(项目编号:FZ2014ZJ060)
作者简介:高传勇,男,福州机电工程职业技术学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平面设计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03-0076-05
一、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中职“平面设计”教学相关理论
(一)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理论
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它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之中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1]生产复杂的产品可能需要经过多个“工作过程”,而多个“工作过程”则构成了生产该产品的“工作过程系统”。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模式则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将工作过程引入课堂教学,实现教学实训一体化的运行模式。
(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中职“平面设计”课程理念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中职“平面设计”课程是根据平面设计的“工作过程系统”中的典型工作任务要求,进行课程内容的选择和序化,以学生为中心而设计的一种课程方案。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的序化,应该追求工作过程的完整性。[2]要让学生有机会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获得与实际工作过程联系紧密的经验,使学生在行动过程中进行学习体验和创造性表现,着重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强调对学习过程的思考、反馈和分析。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中职“平面设计”课程体系从工作过程分析入手,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参照,将企业真实的案例引入课堂教学,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强调做中学和学中做,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的能力发展密切联系起来,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平面设计”教学评价的重要性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平面设计”教学,要求每个工作过程应有六个工作步骤: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学生要掌握思维的工作过程——行动的完整性,[3]最后一步的展示、评价与反馈很重要。评价包括自评、互评和师评,通过评价,教师可以了解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发现自身的不足,取长补短。同时,其自我分析能力、反思和决策能力等也得到了培养。学生从评价中获得成就感,学习积极性增强,自学能力得到锻炼,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逐渐增强,沟通交流能力不断提高,职业能力得到全面发展。而合理的教学评价,是以提高学习效率为目的,为学生终身发展提供服务的发展性评价。[4]
三、制定科学规范的成绩评价表
“平面设计”属于艺术设计类课程,其主观性很强,评价标准不如工科类课程那么明确,往往是仁者见仁,但是,也有一定的行业规范和大众的主流审美标准。如果没有评价标准,只用“好”与“不好”来模糊评价,结果会发现大家都做得差不多,同学们也难以从中找到自身的差距和不足,他们的参与积极性无法调动起来,不利于职业能力的提高。因此,在评价之前,必须按平面设计行业的职业能力要求,分类制定适合中职生的教学评价表,力求做到客观、公正、全面、准确。
(一)个人课堂学习成绩评价表
学生各小组平面设计有时需要“各自为政”,通过自己设计和制作,然后自评、组内互评,加上师评的成绩,得出学生个人的分数和等级。其中,自评占20%,组内互评占30%,师评占50%。表1所示为个人课堂学习成绩评价,其中,组内互评成绩为本组内其他同学打分的平均分。
(二)小组课堂学习成绩评价表
平面设计中,有时需要组内合作作品或各组选一个最佳的作品进行组间互评。如表2所示为小组课堂学习成绩评价,其中,组间互评成绩为其他各组打分的平均分。
(三)个人课后学习成绩评价表
课后的学习评价主要借助网络互动平台进行。课下学生将自己设计制作的作品上传到网络学习平台,师生共同参与评价,这里无需分组,所有学习本课程的同学均可参与。因为,其他的评价内容无法考量,所以,评价内容主要是完成作品的质量和创意。如表3所示为个人课后学习成绩评价。
四、实施“平面设计”教学评价
评价标准制定好了,对于如何快捷高效地实施,笔者有四点见解。
(一)密切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单位可以从多方面为平面设计教学评价提供支持。平面设计教师参加企业实践和聘请企业兼职教师上课,为教学评价提供了技术保障;机房引入企业6S管理制度,为教学评价提供了管理依据;引入企业真实案例,校企共同开发课程和企业参与专业建设,为教学评价提供了资源保障。总之,通过密切校企合作,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中职平面设计教学评价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从而切实将平面设计的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落到实处。
(二)合理科学分组
分组教学,“化整为零”[5],可以更好地实施教学与评价。那么,如何进行合理科学的分组呢?可按学生能力划分,每4-6人为一组,如果围坐在一个圆桌,通常可以坐5-6人;如果按传统的机房座位就座,可安排前后座位的4人一组,以便于讨论交流。每组学生中有操作好的,也有稍差一点的,各组推选一名责任意识和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同学担任组长。以组为单位布置工作任务,再以组为单位进行评价。这样,学生就会不自觉地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想法,从而能够有效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交流能力,提升其职业素养。
(三)借助信息化手段
在日常教学中,有时平面设计的评价标准制定得很详细,但是,在操作时工作量太大,无法真正实施,不具备可操作性,可谓“纸上谈兵”。因此,如果评价标准制定得详细,操作起来难度却很大,那么,再好的评价标准都是“镜中花,水中月”。而借助信息化手段实施评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将难以实施的操作变得高效快捷,变不可能为可能。
信息化手段的主要方式有功能强大的网络互动学习平台、QQ群、论坛等。一方面,课堂上用专门开发的评价系统或网络互动学习平台的评价功能模块实施评价。教师只要制定好评价标准输入系统,将相关的权限等设置好,就可以评价给学生。学生登录学校网络中心的动态网站接口(为了减少服务器的负荷,可以登录内网IP),就可以进行评价。运用评价系统,教师可以设置评价的内容、每项内容的分值,通过学生自评、互评(组内、组间、网站)、师评,系统会快速算出每个同学的总成绩和等级。对不能客观公正评价的同学,系统会自动识别过高或过低的评分,对打分的同学进行扣分。另一方面,在课下,可以利用QQ群、论坛、贴吧等平台进行评价。借助信息手段,可以在紧张的课堂时间内及时算出评价成绩和统计信息,趁热打铁,让学生当场发现不足,并获得成就感,而每一次的成就感都是下一次学习的动力源泉。
(四)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
评价不能拘泥于一种形式,要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
1.口头评价。课堂上,可以将口头评价和网站评价相结合,从而实现有声与无声的结合。口头评价使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更亲切,印象更深刻,互动性更好。但是,这种评价方式耗时多,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无法全体开展,只能针对个别同学、个别作品进行评价。因此,最好是进行轮流评价,这样,一段时间下来,每个人都可以轮到,都有锻炼和成长的机会。
2.分层次评价。针对学生的差异,应选择不同的评价标准。[6]对于学习稍差的同学,只要看到他有进步,教师就应及时予以肯定、鼓励和表扬,这样,才能给学生更多的信心和动力。要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这比教授知识技能本身重要得多,正所谓“育人”比“教书”更重要。
3.公正评价。不论学生学习优与差,表现好与坏,评价时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要多给学生正能量,从正面引导学生,以肯定和鼓励为主。
4.角色扮演评价。让同学们以客户和消费者的身份对设计制作的作品进行评价。这样,由于站在不同的位置,看问题的角度也不同,所以,会提出更实用的评价意见。
5.请专家评价。[7]可聘请经验丰富的平面设计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专业的评价,以更贴近企业要求,更实用,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6.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8]期末考试成绩的评价比重可适当减少,而将大部分评价分解到平时的每个项目中,使评价更合理、更科学。
7.企业与客户评价。通过调研走访,了解用人单位与客户对学生的评价,这样,对教学更有实践指导意义。
8.实物评价。可以将学生的优秀作品打印出来贴在楼道或机房里展示,将学生做的包装等打印并裁剪折叠成成品,这样,可使评价更直观、更实用,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实践证明,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中职“平面设计”教学评价,将学生的职业素养要求融入评价标准中,通过采取密切校企合作、科学分组、借助信息化手段、多种评价并用等方式,对教学和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等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同时,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得到加强,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也得到了切实有效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姜大源.漫话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哲学思考[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0,1(1):1-6.
[4]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5]范振坤.浅析平面设计教育教学评测体系的建立与完善[J].中国成人教育,2013(6):165-167.
[6]谢武权.“阶梯式”教学法在平面设计课中的教学评价[J].广东教育(职教版),2014(2):152-153.
[7]刘洪哲.关于平面设计课程“以评促学”考核评价体系的思考[J].群文天地,2012(7):171.
一是矫正听评课的目的。有老师说,一个教研组就这么几个人,每个人的课都听了,学校要求完成那么多听课任务,是逼着老师造假。抱这些观点的老师,把听评课单一地理解为对执教者的课堂教学情况的评价,甚至于单一到对执教者的教学基本功的评价。抱着这样的目的听评课,评课者关注的重心在于执教者“做了什么”,很少关注执教者“为什么这样做”“今后我该怎么做”,很难在听评课活动中依据教学问题形成争论,达成共识。而教师之间的听评课活动,更应该着眼于执教者和听课者双方的改进和提升。听评课时,老师一定要有“我在”的意识,主动把自己置于课堂教学过程中去观察、思考,而不仅仅是旁观者、评价者。
二是建立新的课堂教学评价观。关于评课,有三方面的问题:一是重“听”轻“评”,甚至只听不评;二是重“评教”,轻“评学”;三是重“评结果”,轻“评过程”。部分老师能关注到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极少数老师关注到学生的学习状态问题。很少有老师关注教学双方在能力训练、思维发展、素养提升等方面的过程质量。这样的课堂教学评价观明显滞后,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近年来,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新的教育改革理念,教W如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教学改革的必然追求,课堂教学评价观必然随之变革。要关注教师的教,更要关注学生的学;要关注学生的达成状态,也要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要关注学生表面的行为状态,更要关注学生的思维状态。总之,评课应更多地关注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生命的发展和提升。
三是确立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评课过程中,很多教师习惯于经验型的评课方式,这导致教师们围绕某个教学细节自说自话。课堂教学是一个丰富的而又极具个性的生命活动,要依据新课程理念、教材编写体例、学生发展情况的客观要求,“立足学生,立足学科”,从教学目标、教师教的活动、学生学的活动,学生学习过程、效果等方面确立科学的评价标准,从有效的好课标准出发来衡量一堂课的得失,探究形成原因及解决策略,形成普遍的规律性的科学认识。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逐步推行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保持高效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教学评价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课堂教学评价能够让学生了解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状况,从而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课堂教学评价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本文首先分析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
1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1.1 评价观念片面化
我国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开展的,评价的主要手段也是考试成绩,这样导致学生不能够发展自己的个性化学习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虽然现在倡导素质教育和课程评价,但是还未从根本上转变课程评价的中心,这样就会造成评价的只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不是学生在校的综合表现,严重的还会导致学生只重视学习成绩而忽略其他方面的发展,让学生进行机械式的学习,且学习效率低下。
1.2 评价方式单一
教师的课堂评价是针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在进行评价的,而且评价对象是整个班级内的学生,但是教师为了便于学生管理和教学活动的进行,在进行提问时总会事先设定好提问的对象和提问的问题,且提问的对象大都是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这样就失去了教学评价的意义。另外学生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即使学生回答错误,也会进行适当的表扬,而不敢给出负面的评价,这样就会导致学生不能够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就会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不正确对待知识上的漏洞。
1.3 评价语言生硬
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总会用简单的话语进行评价,这样虽然语言精练,但是评价的语言太过于生硬,且使用频率高,不能够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适当的修改,这样就会让学生感到评价太过于应付,让学生是去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再加上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语言不当,这样更会让学生感觉到教师教学不走心。
2 有效解决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策略
2.1 设置多元化的评价标准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也需要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够保证在后期的教学评价中能够符合新时代教育的要求,因此在进行评价时要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标准和评价内容,全面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从而达到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除了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评价之外,还需要考虑其他方面的评价标准。比如说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没有认真的思考,有没有做好课前的预习,有没有大胆的发言,发言后所回答的答案是否正确等等,这些都可以是教师对学生评价的标准和评价的内容,当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学生就会关注自己上课时的表现、课前的预习以及课后的作业状况等等,这样就可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比如,在学习“全等三角形”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布置教学任务,让学生对本节课要将的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特点等一些基本的知识进行预习,然后以提问的方式检验学生预习的成果,并记录到评价结果中作为以后的参考依据。又比如说在进行“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教学完成之后,教师就可以针对教学的效果进行检测,利用下课前的五分钟,让学生们举出学到的几种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有些同学就会说蝴蝶,有些同学就会说五角星,有些同学就会说等腰三角形等等,这样通过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就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还能够为下文的“等腰三角形”的教学做好铺垫。
2.2 强调评价结果的反馈
教师在进行完评价结果之后,需要及时将评价的结果反馈给学生,这样才能够方便学生及时的调整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不足,只有在评价中不断的反思自己,查漏补缺,才能够提高自己在初中数学中的学习效果。
比如,在学习“二次函数”时,半个小时后,就可以对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成果进行验收,利用最后的十分钟让学生做几道简单的数学题,数学题的内容包括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正比例函数和正在学习中的二次函数,这样教师不仅可以验收学生对旧知识的记忆能力还能够验收学生对新知识的吸收能力,这样教师就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爱状况,为教师下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提供依据,将学生的验收成果及时的告诉学生,学生还能够针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调整。假如说学生发现自己在反比例函数或者是一次函数中的错题较多,就可以在课下的时间进行重新的复习,以确保自己能够提高在该部分的答对率,以便在最后的考试中能够提高自己的正确率。
3 结语
教学评价是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衡量这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还能够衡量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状况,对整个初中数学教学水平的验收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本文就对目前初中数学课程评价的现状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了设置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和强调评价结果的反馈两种不同的评价策略。
参考文献:
[1] 马群艳.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6(4).
[2] 左继宏.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J].未来英才,2016(1):27-27.
评价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如能引导学生主动管理自己的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率与效果。信息技术课程自2001年成为基础教育阶段必修课以来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各地区对信息技术学业评测从操作上虽然有较大差异,但在考核内容上都比较重视采用主题作品的方式考查学生的信息技术综合能力。对于主题作品的教学,教师通常在学生完成作品制作后,采用“展示作品点评作品修改作品”的方式促使学生逐步提高作品的制作质量。
在点评作品环节,一般的方法是教师广播某个作品进行口头评价或者指定某个学生口头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存在着较多的不足:一是评价不够严谨、规范,多数只是口头上讲讲看法、感想,没有指向较清晰的评价标准,评价过于主观;二是评价主体范围不广,一般是教师对个别学生的评价,或个别学生对学生的评价;三是受评作品数不多,由于每个学生都有作品,在课堂上口头评价或者利用纸质评价表进行评价,无法对数量众多的作品全部评价;四是评价手段不够高效,评价结果无法及时反馈给学生。因此,我们需要寻找一种在线评价工具,一套实现信息技术课堂学习作品评价的解决方案,利用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
Moodle是一套开源的网络课程管理平台,依托Moodle功能模块的各类活动设计几乎都具有评价功能,其中“互动评价”是Moodle专门为评价活动设计的模块。本文将介绍Moodle互动评价功能模块在信息技术课堂作品评价教学实践中的操作方法。
二、Moodle“互动评价”实施过程
Moodle的互动评价根据评价主体的不同分为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伴互评。在评价活动中学生需要完成三个任务:上传作业、作业自评、评价学伴作业。评价活动结束后系统自动计算出作品的综合分数并反馈给学生,学生根据评价反馈可以对作品进行修改[1]。由此可见,Moodle的互动评价适合对信息技术主题作品进行评价。
利用Moodle互动评价功能模块进行主题作品评价的实施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准备阶段、师生互评阶段和评价结束阶段,其中,准备阶段是教师基于Moodle互动评价模块做前置设置,师生互评是学生参与的、最喜欢的环节。
1.准备阶段
教师在Moodle平台中在“添加一个活动”下选取添加一个“互动评价”模块,然后进入相应的编辑页面进行各项元素设置,包括指示项、评分策略项、等级策略要素数目、对学生所交作业的评价数量、教师评价的权重等。(1) “指示项”是指填写“标题”、评价活动“描述”,指示学生开展评价活动的说明和要求等。(2)“评分策略项”是指要设置若干项评分的计算策略方式,例如可选取“累积的”“不分等级”等,设定评价标准。(3)“等级策略要素数目”是用于设置将有多少个要素被评价。(4)“教师评价的权重”的值从0至10,如果设置为1,则教师的评分比重与学生的评分比重一样,如果设置为2,则教师的评分为学生评分的2倍,以此类推。如果互动评价中学生作业分数一贯较高或较低,教师可使用此项设置来提高或降低总体分数,对学生的评价进行调控。(5)设置“对学生所交作业的评价数量”和“自我评价”,如果“自我评价”设置为“是”,则每个学生要求自评自己的作品,这是学生在评价他所需要评价的数量之外还要做的自我评价[2]。
完成相应的设置之后,点击“保存更改”进入“编辑评价要素”界面,填写“要素”“量表类型”和“要素权重”这几项。Moodle提供了5种可选的设置策略,例如,第2种是“是”与“否”的评价,第3种是从“好”到“差”的3种评价。我们一般选择第5种“量表”策略,从“优秀”至“极差”分为5个等级。对于主题作品的评价适宜使用“量表”策略,并且对应填入量表元素的陈述,即对作品评价元素描述评价标准。最后设置相应的评价权重,就可以保存更改,完成一个互动评价模块的建立。
2.师生评价阶段
(1)上传作品。学生在完成作品后进入互动评价模块里上传作品。作品以文件的形式上传,并可附加填写简短的说明,便于作者阐明作品的创作思路,也利于评价者给予更客观的评价。
(2)作品自评。学生上传作品后依照评价量表呈现的评价要素给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自评是学生学习主体性的重要体现,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3)学生互评。已建立的“互动评价”活动能够自动给每一个学生分配好评价任务,学生根据评价标准对其他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写反馈意见。传统的评价方式是单向的,“互动评价”活动可以使用单向式,也可以采取双向式。学生对其他学生的作业做出了评价,被评价的学生和作出评价的学生就作业评价的情况交换意见,直到达成一致,这次评价才生效,否则,有可能作废或者需要教师做出裁决。
(4)教师评价。在传统的评价操作中,教师对所有提交作业的学生进行评价、写反馈意见,而在“互动评价”活动中,教师的评价有权威性,教师评价是其他评价的参照,学生评价的质量依赖于与教师评价的匹配程度—越接近教师评价,则该学生评价的质量就越高。
(5)样本评价。教师可以在互动评价设定样本评价,也就是学生在开始互动评价前先对教师提供的样例进行评价,小试牛刀之后,教师反馈相应细节,完成样本评价后才能提交作业进入互动评价。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练习如何评价别人的作品,学会客观地评价。不过,这种评价必须在教师提供样例的情况下才可以进行。
3.评价结束阶段
互动评价在设定的结束时间达到后,会自动根据师生评价情况计算出综合成绩,综合成绩和反馈意见将被告知被评价学生。学生可根据反馈意见修改自己的作品并重新上传,同时重复师生评价阶段,最终完成作品和得出评价结果。评价操作流程如图1所示。
一、“广度”――舆论氛围
体育课堂教学改革是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只有学生成为体育学习的主人,体育课堂教学改革才算回到体育教育的本真。然而,传统课堂的“三心论”即“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根深蒂固,而杜威先生的“三心论”即“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又没有在中国大地播种开花,要想在学校积极有力地推动体育课堂教学改革,所遇阻力可想而知,为此,积极营造课改氛围尤为重要。一是“思想洗礼”转变观念。课改首先要改的是思想、观念,没有课改思想的引领,课改观念的转变,行动就会失去方向和动力。因此,要认真组织召开不同层次的课改培训活动(领导干部、中层管理干部、广大教师、学生、学生家长等),积极宣传课改精神、课改意义与作用,讲清不进行课改给体育教学带来的弊端与影响,使课改思想、课改理念深入每一个与课改有关人员的内心深处,让其充分认识课改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促使广大教师在思想上重视、情感是接受、行动上践行。只有这样,课改实践活动才得以蓬勃开展。二是“下水示范”营造氛围。课改是新事物,教师思想上重视、情感是接受,只是课改推进过程中的准备工作,真正想做到行动上践行,还需我们在课改课堂教学的要求、模式等方面进行必要的具体示范。要让广大教师知道什么样的课堂是课改要求达到的课堂,什么样的课堂是课改所需课堂,树立课改课堂标杆,明确课堂教学所需努力的方向,是推进课改的必备工作。为此,在组织课改培训活动时,不仅要请课改理论专家对教师进行课改思想、课改理念、课改具体要求等培训,同时也要请课改实践专家给广大教师课堂教学树立标杆与建立模式,让一线教师有明确的努力方向,不至于盲目、盲从,把课改搞得“四不像”。
二、“制度”――政策保障
课改是一项系统工程,每个环节都得认真思考与设计。因为,课改不只是课改,它关系到学生一生的发展与成长,我们不能也不允许出现失误和失败。建立健全课改制度,寻求科学、正确、合理的政策保障,以促进课改工作积极稳妥地进行,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之所在。所以,在构建高效体育课堂教学模式时,要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如《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教师、学生培训方案》、《构建高效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方案》、《高效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的评价标准体系》、《高效体育课堂教学――教师教学评价标准》、《高效体育课堂教学――学生学习评价标准》等各项制度,只有遵循科学、正确、合理的政策,按照要求认真细致地落实课改制度,方能有效避免在课改实践中出现偏差。
三、“深度”――理论支持
任何改革都有其文化的、社会的、经济的、教育的背景,体育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高效体育课堂教学模式也不例外,其文化和教育背景尤为突出。为积极、稳妥、有效地推进课改――构建高效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广大教师必须具备较深厚的课改理论知识,为课改提供理论支持。为此,体育教师要深入学习四类书籍:一类是教育基础学科,如《教育概论》、《教育心理学》、《学习心理学》、《课程论》等;二类是专业基础学科,如《体育心理学》、《体育教育学》、《体育课程设计》、《体育课堂教学法》等;三类是课堂教学操作性学科,如《高效课堂教学》、《有效教学八讲》、《高效课堂22条》、《有效教学策略》、《透视课堂》、《课堂观察与诊断》等;四类是专业性课堂教学操作性学科,如《田径》、《体操》、《武术》、《球类》等;只有认真细致研读理论书籍,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及时反思课堂教学实践中的相关事件,构建高效体育课堂教学模式才有可能。当然,理论学习其重要性是不可否认,但作为一线教师,在学好理论的同时;也要适时地深入课改较好的学校去现场体验课改的氛围。只有不断向书本学、向同行学、向专家学,在学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与反思,我们的高效体育课堂教学模式方有可能构建成功。
四、“效度”――行动检验
构建高效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的目的――追求“效度”,没有“效度”的课堂教学是课改必须否定的。首先,高效课堂的效度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两个方面,从教师的教方面来说:主要体现教师课堂教学的准备,如教案的书写、场地器材的摆放与准备、技术动作的讲解与示范、学生练习的组织与安排、教法的选择与运用等方面能否与学生的实情有机地结合起来,力求做到精讲多练、讲练结合,突出学生的有效练习。从学生的学方面来说:追求“汗、会、乐”,“汗”就是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达到一定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使身体在运动负荷的作用下出汗;“会”就是学会教师所授的基本技术与技能,并能把所学技术与技能运用到日常的体育锻炼中;“乐”就是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心情舒畅、情绪高昂,从内心深处体验到体育练习的乐趣,同时也乐意在课余时间积极地从事体育锻炼。其次,体现在学生身体形态与技能和运动素养两个方面:从学生身体形态方面来说,如身高、体重、肺活量等是否得以发展;从学生运动素养方面来说,如运动素质(速度素质、力量素质、耐力素质、反应素质等)得到发展与提高。追求“效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行动是检验课改的有效途径,即教师行动起来,积极投身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学生行动起来,积极践行日常的体育锻炼,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发展与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