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幼儿绘画作品

时间:2022-05-26 19:42:17

导语:在幼儿绘画作品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幼儿绘画作品

第1篇

中班幼儿在绘画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造型上的“问题”,从表面上看,这似乎是中班幼儿知识技能不够成熟造成的,而实际上反映了幼儿的绘画心理。

一、形象细节中的“问题”

中班幼儿已能运用线条、形状,以简单的图式描绘物体的形象,但这些图式只是一个粗略的表征,与现实中真实的物体相距甚远,还常常缺少相应的细节,给人以画错的印象。具体表现有:

“问题”一:丢失“零件”

图一作者画的主题是:我和好朋友在花园里玩.她以发型和服装来区别人物的性别,还画了大朵的螺旋形花、直线形草作为背景,可令人惊讶的是画面中的人物都没有胳膊。当我问她:“好朋友的手到哪里去了呀?”她这才注意到忘记画手了,笑着说:“哎呀,忘记画了,变成没有手的丑八怪了。”

有研究表明:“即使在躯干已经作为一个独立的绘画实体出现以后,儿童也并不总能画出胳膊。”中班幼儿不仅画人物时会省略胳膊,在画其他物体时也时常丢失“零件”,如画鸟时不画嘴,画花时不画茎上的叶子……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

首先,儿童绘画需要同时协调时间与空间,也就是说他们既要在时间上决定先画什么再画什么,又要在空间上决定是从上至下画还是从左至右画。以人物形象为例,中班幼儿一般都是先画头,然后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描绘。“人们对线性有序的材料有一种强烈的自然偏向。”对中班幼儿来说,人物形象从头到身体到脚,正是一个纵向的线性材料,手在这组纵向的线性材料之外。画人物时,幼儿知道手在身体的两侧,但他们往往把头部作为顶端,把腿作为末尾,他们在画了腿以后,往往认为自己己完成了这个人物造型而忽略了左右两侧的手。

其次,中班幼儿在绘画时有追求简约形式的趋势,往往关注物体的主要架构,表现他们认为的最主要的部分或最重要的部分。每个物体都由多个视觉单元组成,但幼儿会有选择地关注大部件,忽略小细节。以鸟为例,幼儿首先关注的是三个大部件:头、身体、翅膀,嘴属于细小部件,容易被忽略。同样的,幼儿会根据需要画出或省略胳膊。研究表明,当绘画主题涉及需要用胳膊去完成的任务时,例如要求幼儿画“我拿着气球”时,幼儿画胳膊的概率就高。

“问题”二:忽略数量

图二作者画了两个小朋友在玩吹泡泡游戏。她不仅比较老练地画出了正面直立人的形象,还描绘出人物在服装、发型上的细节。但仔细看,我们发现她画的人物手指的数量都不正确。中班上学期幼儿通常都知道人有五个手指,也能正确进行5以内的点数,但为什么不能按正确的数量画呢?

阿恩海姆在《视觉思维》一书中指出:“在确定一种量的时候,大约有两种不同的方式,一是通过计数或度量达到,二是通过把握其感性结构达到。”这两种方法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用处。当进行科学活动时,我们无疑需要第一种方式,而在艺术活动中,很多时候数量是否正确并不重要,因为艺术作品强调的是视觉上形体的整体构造。所以,中班幼儿画画时,并不注意数量是否与事实相符,手指的数量往往是根据他当时的实际感觉而定的。

“问题”三:装错位置

根据阿恩海姆的理论,绘画造型的发展遵循着“一般分化律”这一重要原则,即从简单的整体的形象向复杂的分化的形象发展,分化往往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一是在原有的形象上添加要素:二是添加要素,引起形象的彻底重构。中班幼儿正经历着从蝌蚪人向有躯干的人的人物形象分化的过程,这样的分化起初大多是通过从作为头部的圆形下方延伸垂直线来完成的,平行的垂直线开始代表身体和腿。从图三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幼儿是怎么做的:她在头部下方画了两条比较长的垂直平行线,然后在平行线的中部画了一条横线,使平行线的上部形成一个封闭的类似方形的轮廓表示躯干。我们可以看到,该幼儿已经尝试着对蝌蚪人形象进行了重构,只是她仍旧把手画在了圆形的两侧。有关身体比例研究的数据表明:“人物形象的样子承载了更多的权重。如果一个单元相对大一些,它往往就会被确定成一个整体的人物形象,胳膊也就有可能从其中伸出。在一些情况下,儿童从整体单元中伸出胳膊是与平衡和凸显的原则相一致的。”这就是说,图三作者虽然画出了躯干,但作为头部的圆形比作为躯干的方形大很多,该幼儿实际上仍把头部作为整体的人物形象来考虑,并且认为从大圆上画出人的胳膊,结构上更平衡。

形象分化的过程是一个探索尝试的过程,幼儿用图形和结构来尝试,直到找到满意的图画表征方式。“装错位置”并不是幼儿不动脑筋画错了,而是他们大胆探索的表现。

二、组合结构中的“问题”

在画纸上画出一个物体的形象,不仅涉及画线、画形的技能,还涉及把一个物体各个部分组合起来的技能。中班幼儿表现物体结构时常常出现以下“问题”:

“问题”一:形形脱离

实物仙人掌的肉质茎是一个接着一个层叠生长的。图四作者却把每一个肉质茎都画成独立的,每个形状都有着各自独立的空间,相互之间完全脱离。如果教师从写实角度评价这一作品,就会以为这是幼儿造型上的一种错误。事实上,这反映了儿童特殊的绘画心理。处于这一年龄段的幼儿为了画出一幅简单而清晰的画,往往喜欢把各个视觉单元相互分离开来,尽力保证每个形状的整体性,避免一个形状侵入另一个形状,以使每个形状都能从背景中清楚地呈现出来,而不受周围形状的影响。因为各个视觉单元如果混在一起,它们的结构就会复杂起来。也就是说,在这里,幼儿为了追求视觉上的清晰效果,把仙人掌的结构简化了。

“问题”二:垂直水平排列

第2篇

一、教师选择各种形式的绘画作品、范画,幼儿观察作品,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在以欣赏为主题的美术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带领幼儿先观察与本次欣赏主题相对应的事物,并引导幼儿集中讨论,各抒己见,也可以组织幼儿参与到绘画作品中的人物活动,让幼儿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围绕绘画作品的主题进行无限的创想。

在以《树》为主题的活动中,我发现幼儿画的树很单一刻板,几乎所有的幼儿所画出来的都是一成不变的大树。那么怎样才能引导幼儿摆脱这样的画面束缚?怎样才能让幼儿画出千奇百怪自己喜欢的大树呢?经过反复的推敲,我想到了让幼儿出去观察不同的树木,欣赏不同的树的绘画作品,打开幼儿的视野,引导幼儿了解多种树的画法,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改变幼儿固有的绘画方式,大胆地去进行创作,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我选择了几幅风格不同的画,一幅是印象派画家莫奈的绘画,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他所画的树颜色丰富又带有朦胧感,造型神似而非形似,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另一幅是我国艺术家吴冠中的作品,这幅作品运用了中国传统的绘画材料,笔法纯熟顺畅,形象传达了画家心中的各态树型。这两幅绘画作品尽管表现手法不同,但是都表现出了并非合理的格式化画风特点,这种不拘泥于真实的艺术绘画风格往往幼儿很容易接受理解。这种形式的教学活动,目的在于鼓励幼儿摆脱程式化、模式化图像的束缚,让幼儿大胆地去创作想象。

二、把绘画作品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随时引导幼儿观察,激发幼儿表现美的欲望

在绘画作品欣赏课中,教师要将美术作品与日常生活相互融合联系,这也是引导幼儿理解和表现的关键。指导幼儿观察不能只在课堂上,还要在日常生活中,根据幼儿的接受程度,指导幼儿观察,让幼儿形成观察的习惯和兴趣,也就是要在脑海中形成观察的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平日多观察幼儿感兴趣的点,将欣赏活动真实情景化。为了引导幼儿想象心中千奇百怪的树,我们首先以综合活动的形式引导幼儿学习关于“树”的各种知识,使幼儿在掌握各种树的基础上掌握绘画树的技能,为下一阶段的自由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活动刚开始进行的时候,幼儿对树的兴趣多半是以教师的引导为主线的,于是我创设了组织幼儿“捡叶子”的游戏,让幼儿开始关注各种树的特征:落叶与不落叶,开花与不开花等等,幼儿也渐渐地开始喜欢观察各种树木。在我们的幼儿园院内有许多的柳树,组织幼儿观察柳树,刚进入春天,柳书还没有长出叶子,幼儿没有看到树叶都感到很遗憾。我告诉幼儿,接下来的日子,每天柳树都会发生变化。在每天课外活动时,幼儿都会跑到柳树边去看看柳树的叶子有没有长出来。再这其中就锻炼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在坐车外出的时候,小朋友们也会被沿途的树木所吸引,不停的说“这棵树的叶子大,这棵树的叶子小,这棵是会开花的树”。小朋友们似乎对观察树,谈论树着了迷,对树的兴趣达到了。

在欣赏过生活当中的树之后,教师又不失时机地展示了之前的两幅作品,幼儿都很轻松的说出了很多自己独特的观察结果,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将欣赏和创作结合,鼓励想象,启发幼儿进行创作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开展幼儿绘画欣赏活动,并不是单单的让幼儿去观察欣赏,更需要幼儿的动手体验。幼儿的绘画在绝大多数都是凭借着自己的想象来完成的,可谓是“世界有多大,想象的翅膀就有多大;世界有多宽,幼儿创作的天地就有多宽”。我从各领域做了积累和铺垫之后,幼儿的情绪和兴趣被激发起来了,紧接着就要进入绘画的状态了。为了使美术欣赏活动自然的过渡到美术表现活动,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我们又复习了之前的活动情景,幼儿对这些还是记忆犹新,非常感兴趣,有些幼儿把绘画和日常生活结合的非常紧密,想象地说出了:长翅膀的树、彩旗树、面包树,等等。幼儿游乐对神奇树的了解,接下去的教学重点就是要引导幼儿对千奇百怪的树的想象。在组织幼儿进行美术创作前,我们在和幼儿的谈话中了解到每一个幼儿对千奇百怪的树的想法。有的说想在大海里画房子,有的说想画会飞翔的树,我们根据每个幼儿的不同想法,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力求使每个幼儿的作品都是不同的,都有自己的特点。幼儿在绘画的过程当中能够根据自己对树的理解想象,进行自主性的绘画创作。幼儿天生就富有大胆而浪漫的创新精神,在这样的欣赏活动后,幼儿的创新精神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依据欣赏后自己的意愿,运用自主选择的绘画方式,随意联想,可以拟人,也可以神奇化,更可以随意地张冠李戴而也不觉得怪异。当然幼儿的创新并不是凭空想象,在他们具有创意的作品中一定会表现个人的体验,这种体验就是来自于我们的绘画欣赏中和平日生活观察中。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和变现方式。”在这样的欣赏课后,我认识到在绘画欣赏活动中,幼儿对一件美术作品都有自己独到的理解方式,各不相同,本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思想,循循善诱地启发、鼓励幼儿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结合幼儿日常生活中的兴趣点来进行选择题材,让幼儿去观察生活中相关的信息,让幼儿有所启发,再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自己的绘画。

参考文献:

第3篇

为了激发幼儿保护动物的意识,我开展了主题绘画活动“没有动物会怎样”。我先请幼儿想象如果没有了动物,我们的生活会怎样呢?有的幼儿说:“没有了动物,我们就没有肉吃。”有的幼儿说:“没有了动物,就会破坏生态平衡。”……我对幼儿的大胆想象,进行了充分肯定,然后,请幼儿利用绘画的形式进行表现。孩子们画得都很认真,生动表现出没有动物的种种后果。

小A画出了很多座歪歪扭扭的房子,甚至还有被折断的树木。我看后,以为小A没有理解绘画的主题,于是对他进行了“善意”提醒,并重新发给他一张新的画纸,希望孩子能够重新设计自己的绘画作品。但孩子根本没有理会,依然沉浸在自己的绘画中。在作品展示的环节,我先请能力强、绘画效果完美的幼儿进行介绍,并积极鼓励和赞赏。我故意请小A延迟介绍自己的绘画作品,暗想他会为自己不搭调的作品和错过重新绘画的机会而后悔。然而,让我意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小A自信地对小朋友们说:“如果没有了动物,就会发生地震。因为有些动物在地震前会出现异常反应。”听完孩子的话,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既有对孩子发散性思维和大胆创作的赞赏,又有自己对孩子行为自以为是错误解读的愧疚。

还有一次,在诗歌欣赏活动“雪花”中,为了激发幼儿的发散性思维,我提出问题:“雪融化后会变成什么?”有的幼儿说:“变成水。”有的幼儿说:“变成小河。”一个小女孩用甜美的声音说:“雪融化后变成了春天。”我为小女孩富有诗意的回答而感动。随后,我引导幼儿用绘画的形式表现雪融化后的变化,却见小女孩的画面上只是黑色,而其他幼儿画面上的颜色都是绚丽的彩色。我好奇地问:“你在画什么?”小女孩专注地回答:“春天呀。”“春天在哪里呢?”“小河里有成群的鱼儿,草地上有穿花裙子的小姑娘。”原来孩子涂色时用了很多种颜色,颜色混合到一起最后竟然变成了黑色。这就是孩子眼中最美丽的春天,这就是孩子最为独特的表现方式。我庆幸自己没有简单否定孩子的绘画作品,而是耐心倾听了孩子内心真实的声音,捕捉到孩子灵动的思想。

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幼儿独特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幼儿个性化的自我表现,需要我们的尊重、理解和支持,我们应该保护幼儿的自我表现和创作欲望,呵护幼儿追求艺术美的心灵。因此,对于幼儿的艺术活动,我们能够做的只是为他们提供宽松的心理环境,鼓励他们用手中的画笔表现自己眼中的世界,而不是老师的世界。我们需要提醒自己的是:在幼儿自主表达、创作的过程中,不要进行过多干预或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而是让他们充分享受到艺术活动的乐趣。当我们有了这样的认识,就会对幼儿与众不同的绘画作品有更为独特的视角。如果以后我们看到“绿色的太阳”、“方形的苹果”时,不要扼杀而是接纳,不要批判而是赞赏,不要漠视而是倾听。珍视幼儿的绘画过程,鼓励幼儿的大胆表现,正确解读幼儿的绘画作品,理解幼儿独特的绘画行为,相信我们会把每名幼儿都培养成真正的创意大师!

第4篇

1 幼儿绘画对口语表达能力的促进作用

对幼儿而言,这一阶段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但由于幼儿胆小、害怕等原因,不愿意说话,这也是令家长头疼的事。针对该情况,利用绘画去促进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经过实践,效果显著。

幼儿脑海中的词汇少,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是,通过简单的绘画,借助于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有利于促进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说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方式,是与外部沟通的主要方法,因此,利用幼儿绘画来促进幼儿语言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幼儿绘画就是为了表达自己的语言,在幼儿的绘画作品中存在大量的语言因素,将绘画和语言进行有效的整合,对幼儿说话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不少研究证明,在绘画中,提高幼儿绘画水平,能够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小孩子词汇量少,他们总想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但又无法用够语言表达清楚,于是将自己所想寓意在画上,以满足自身的需要。

2 通过说绘画的内容,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幼儿年龄较小,没有什么生活经验,思维和创造能力不足。如果幼教让孩子们画一些没有接触过的事物,他们就会感到无从下笔,即使勉强画了,其绘画作品也比较单调,毫无创意可言。这时,幼教可以引导幼儿,给幼儿提供一个想象的空间,进而让孩子画出有个性化、创意的作品。让幼儿对自己的作品内容进行简单的描述,通过简单语言的讲解,以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喜欢听故事是每个幼儿的共同爱好,他们很享受听故事的过程,在美好的故事中,学习知识,向故事中的主人公学习。因此,在幼儿绘画活动中,笔者给他们布置一个任务,画出心中最美的花,并要求他们将自己画的内容进行简单的述说,表达一下绘画的意愿。孩子们完成绘画作品后,开始左思右想,交头接耳,这时,可以点名让某些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并简单介绍自己的绘画内容。有孩子说,自己画的是一个花仙子的故事,花仙子用魔法变出了很多花,颜色不同,形状不同,香味也不同,并表达了对花的喜爱之情。大家都为他鼓掌。在该孩子的带领下,其他孩子也纷纷要表达自己的意愿,兴高采烈地表达绘画的内容。他们描述的一些小动物,说得比较简单化,但依然锻炼了孩子们说话的能力。

3 通过唱儿歌,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幼儿年龄小,思想不成熟,他们在进行绘画时,不会考虑太多,容易急于求成,他们画画就是画画,不会思考其他,画的时候也不会考虑是否可以,怎么想的就怎么画,部分幼儿绘画作品比较粗糙、散乱。面临这种状况时,幼教要善于引导孩子们,要让孩子们观察物体的外形,并告诉他们一些启发性的儿歌,鼓励幼儿根据自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无拘无束的表现自己的想法。当画太阳时,幼教要引导孩子们说话,问他们太阳是什么形状,是什么颜色,于是幼儿就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对他们的说法进行总结,得出太阳圆圆的、红红的。绘画时,幼教要引导孩子唱儿歌,每个小孩都喜欢儿歌,因此,对儿歌的兴趣也非常大,例如:当画菠萝时,就给他们说儿歌,一个大土豆,穿上格子衣,添上小花纹,长出绿头发。然后,让孩子们学习,让孩子们一边画,一边唱儿歌,在绘画中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如图1,这种儿歌比较简单直观,易于幼儿记忆,让他们掌握了绘画的要领,并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4 幼儿在绘画中的自说可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小孩子绘画的时候,不会像成年人一样,他们总是边画边说,仿佛他们画的大自然和小动物都是他们的朋友,在和他们亲切地对话。幼儿在绘画中的自说,对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幼儿在绘画的过程中,认知和想象的真实情感会通过自说表现出来,例如:在画神奇的大房子时,小朋友会一边画,一边说,我要画一个山形的大房子,房子上要有门,因为我要进去,还要大大的窗户,然后房顶上长满了花,香香的。边说边把这些画进去,还要有一排大树,然后在房子边上画了几棵大树,在自说中,完成了创意的作品,效果很好,并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

第5篇

关键词: 幼儿;绘画表现能力;策略

美术教育是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幼儿美术教育近年来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联合国的《儿童权利宣言》明确指出:“凡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与正常生活为目的的各种努力事业均称为儿童福利。”幼儿在美术教育和绘画活动的熏陶中,能够得到审美情趣的激发和思维能力的拓展。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绘画的作品来描绘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感受和认知,而我们也能够通过幼儿绘画作品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发展水平。但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决定了他们并不能完美的将自己对世界的认知和想法确切的表达出来,因此幼儿美术教育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培养幼儿的绘画表现能力。

一、 幼儿绘画表现能力呈明显的差异性

幼儿的世界丰富多彩,他们绘画的内容与形式也变化万千。一般来说,幼儿绘画表现的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是逐步上升的,但其能力的发展会存在着个体差异。从年龄划分的话,我们可以讲幼儿会发展分为涂鸦期(3岁以下)、象征期(3~5岁)和图式期(5~7岁)三个阶段。

1. 胡涂乱画的涂鸦期阶段

这一时期的幼儿,刚刚脱离牙牙学语期,或者已经进入幼儿园小班的学习生活中,正是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年龄。他们时常会拿着画笔在地上、墙壁或者纸上胡乱涂画着一些简单的、不规则的线条。这些线条虽然谈不上主题和构图表现,更谈不上色彩的运用,但也代表了幼儿对周围世界的探索。

2.初具意识的象征期阶段

这一时期的幼儿已经进入幼儿园中班,他们已经能够组合一些简单的线条和几何图形,能够识别红、黄、蓝等主要色彩。该阶段的幼儿能够有意识地创造属于自己的视觉形象来表现自己,其绘画的形象多是抽象的象征符号,大小、位置、空间无法可循。稍大些的幼儿有的能够很好的控制颜色的运用,并表现一定的主题。

3. 可完整表现的图式期阶段

在图式期,进入大班的幼儿已经成长到能够有意识的通过绘画来表现周遭现实生活的阶段,其绘画作品能够抓住事物的主要的突出特征,对线条和几何图形的运用更加流畅。幼儿在创作人物形象时,人物作品的性别、高矮胖瘦、四肢五官、衣物色彩、背景装饰等细节特征,都能准确的表现出来,画面中事物间的位置关系和层次感也更接近客观,作品的主题表达更为完整、构图也更有章法。

二、影响幼儿绘画表现能力的主要因素分析

除了上述年龄和性别等个体因素能够影响幼儿绘画表现能力外,还有以下不可忽视的因素:

1. 绘画主题

幼儿在进行绘画时,多会根据自己所熟悉的现实生活来表现绘画主题。对绘画主题的熟悉程度不同,绘画的表现也不同。例如让两个同是6岁的男孩来表现绘画主题“在游乐园玩”,其中一个男孩只对滑梯滑下海洋球池感兴趣,其绘画的作品中画面只有一个长长的滑梯,下面是个很大的海洋球池;而另一个小男孩因为兴趣更多,很大能将蹦床、秋千、滑梯、小朋友等都画进画面。生活是幼儿创作的源泉,对同一生活主题有不同的熟悉侧重点,他们绘画的表现内容也会有所不同。

2. 绘画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用这句话来描述幼儿绘画虽过于郑重,但也说明绘画工具材料的运用对幼儿绘画成效与美感表现的重要性。不同的画会用到不同的工具,需用特殊纸张、特制笔和颜料的中国画对于幼儿来说还比较困难,而油画棒则比较容易掌握,也更为很多幼儿所喜爱。因此,能够灵活正确地应用各种必不可少的绘画工具,对幼儿的绘画表现力也至关重要。

3.绘画方式

线条符号、形状轮廓、色彩运用、构图安排等是幼儿绘画的基本方式手段,对这些手段如何运用也会影响到幼儿绘画表现。幼儿会通过曲线、直线、变形线条来进行绘画来表现自己的认知,也能将简单的形状(圆形、方形、三角形)组合成越来越复杂的形象;他们会把自己喜欢的事物、人物涂上暖色调,如果不快乐了就可能涂一大片黑色;随着绘画水平的增长,绘画表现能力越来越高的幼儿还会在画面中表现出基底线,通过布局来让画面更有序、更饱满。

4. 幼儿本身的创造力

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幼儿本身的创造性。幼儿的世界时新奇和有趣的,他们在创作绘画作品时,会基于自己的记忆自由随想。他们完成的作品在成人看来可能是难以理解的“四不像”,但却是属于幼儿自己的创造性的活动。每个幼儿的生活环境不同,创造力也不尽相同,同一个幼儿在不同年龄也会有不同的创造性,这些都会使得他们的绘画作品呈现不同的表现形式。

三、 如何来培养幼儿绘画表现能力

培养幼儿绘画表现能力,前提是教育幼儿绘画的教师应该是专业的,具备专业的素养。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幼儿的创造力,掌握科学的有效的绘画教学手法,对幼儿绘画作品要能够正确评价,只有多方综合才能真正培养提高幼儿绘画表现能力。简单来说,就是要做好以下两个大的方面:

1. 激发幼儿兴趣

幼儿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其实是一个既动手又动脑的过程。一幅作品的完成,会带给幼儿极大的满足感和成功体验,满足了他们对于这个世界的表现欲。教师要为幼儿绘画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教给他们应用油画棒、水彩笔等各种绘画工具和各种颜料、纸张的运用方法,培养他们表现自己的兴趣和欲望。

幼儿的天性是玩,如果只是死板地要求幼儿乖乖坐下长时间的进行绘画创作,他们很快就是感到无趣和无聊。因此,教师要通过游戏等完了活动为他们创造宽松、愉快的创作氛围,引导他们保持住对这个世界好奇,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无拘无束、无忧无虑的进行绘画创作。

2. 培养提高幼儿绘画技能

相对来说,幼儿绘画创作应用的手段比较简单,主要是线条、形状和颜色的运用。但是,如何将这些简单的元素组合到一起,来表现幼儿丰富的内心世界,则是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因此,如何激发、保持和培养提高幼儿绘画的兴趣外,还应该对他们进行绘画技能的正规训练,教给他们基本的绘画技巧,依次来更准确合理的表现自己。

另外,教师还可以教给幼儿基本的透视法,通过实物教学的方式,让幼儿从不同的视角感受初步的透视原理,来提高幼儿的绘画技能。

参考文献:

[1] 刘宾,闵兰斌. 3~4岁幼儿的绘画特点及其教学建议[J].学前教育研究.2012(02)

[2] 秦芳.4~5岁幼儿绘画语言中色彩的情感表达[J].美术教育研究.2013(02)

[3] 王大根.如何教授幼儿阶段的绘画?[J].美术观察.2013(06)

第6篇

一、围绕绘画的初步构思培养绘画能力

构思是绘画创作的重要前提,它主要包含了绘画的主题、内容、方法等。但是反观幼儿的绘画,他们的绘画可以说是信笔涂鸦,基本没有经历过构思。所以我们在观赏幼儿的绘画作品时会发现作品的内容天马行空、包罗万象,缺乏一个深刻的主题。因此,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绘画练习的时候,首先可以带领幼儿进行画前的构思。请看下面的课堂实录:

师:我们看到的那些动物,牛、羊、小白兔、长颈鹿、狮子、老虎、大象等,它们都生活在什么地方呢?

生:草原上(森林里)。

师:那么我们在画这些可爱的动物时,该给图画起个什么样的名字呢?

生1:可爱小动物的大家族。

生2:快乐的大草原(大森林)。

接着教师便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提出的主题进行绘画,虽然他们画出来的动物并非完美,但却充满了拟人的色彩,动物们和睦相处,让人玩味,趣味十足。像这种练习方式,当持续时间一久,幼儿们便会在不知不觉中习惯画前构思,并根据构思的主题来画出图画。由此可见,对幼儿绘画初步构思的培养是极为主要的。

二、围绕绘画的造型表达培养绘画能力

对幼儿绘画造型表达的培养,主要是指培养幼儿利用哪种造型来呈现出自己所要涂鸦的内容,幼儿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经历一个由不分化到分化的阶段。而在初期,老师可以利用一些简单的图案,比如几何图形等引导幼儿利用直线和图形等组成一个图案。这样一来,原本平淡无奇的简单图形经过组合便成为了妙趣横生、让人遐想的图案。其中,这些图案可以代表某件事,更可以代表某个物件。

另外,在引导幼儿利用这些几何图形来构架图画的过程当中,往往可以使用多个几何图形,这种方法我们还可以称其为构图。不同的构图会呈现出不同的意境和画面,但是构图的方法并非杂乱无章,老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有序的构图,并通过其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那么,该如何引导学生有序地构图呢?首先,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对物体的大小、上下、邻近等方面进行认知,然后再结合内外、前后等空间效果来强化构图。这样一来,幼儿的好奇心不仅被激发了出来,同时还可以强化他们的构图能力。

三、围绕绘画的情节解说培养绘画能力

情节解说是绘画过程中极为主要的一点,拿捏到位的情节铺展可以有效地强化绘画作品之间主要形象的联系。而在幼儿作品当中往往呈现不出这一点,通常都是由人和物件来构成的,整体却缺乏着必要的联系,因此很多幼儿在表达自己的绘画作品时,都无法完全地诠释出绘画本身包含的意思。所以,每次我们在观赏幼儿作品的时候都会发现画面零散,无法弄懂在表达什么。笔者曾看到一个小女孩画了这样的一幅画:画中一个小朋友望着大树上挂着的风筝,风筝却直挺挺地立在树上。按常理,挂在树上的风筝应该是耷拉下来的。于是便有了下面的一段师生对话:

老师:这个风筝为什么是直挺挺的立着呢?风筝挂在树上的时候应该是耷拉着的吧?

小女孩:因为当时有风呀。

小女孩的这番解释不仅让我们豁然开朗,同时在这幅画中我们还感受到了另一番趣味。由此可见,对于绘画情节的拿捏程度和解说能力是绘画过程中极为主要的一点,它不仅诠释着绘画作品是否成功到位,同时也是幼儿绘画能力提高的重要证明。

四、围绕色彩的美感体验培养绘画能力

幼儿天生对彩笔和色彩有着痴迷的喜爱,并喜欢用自己手中的彩笔勾勒出心中的图画。此外,幼儿还喜欢根据色彩的美感来体现自己天真烂漫的童心。所以在培养幼儿绘画能力的时候,老师可以将这一点当作启发的源泉,并以此来强化幼儿的色彩感。另外,老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利用不同的色彩相融合来表达出更多的美感,进而让幼儿的绘画作品变得更加明亮、鲜艳、充满朝气。比如在表达柔和的时候,可以引导幼儿使用暖色的彩笔,如浅红色和浅黄色等。在表达冰天雪地的景观时可以使用一些暖色调的彩笔,如浅蓝色和蓝色等。不过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不能因为儿童用错了颜色而去责怪他们,而是要倾听他们的解说,善意且温柔地引导他们。

在一次绘画当中,一个男孩画了一条小河,但是奇怪的是这条小河的河水是五颜六色的,河边有一些小朋友在用小碗取水。

老师:为什么这条小河是五颜六色的呢?小河不应该用浅蓝色的彩笔来画出来吗?

小男孩:因为这条河里面是各种各样的果汁啊,所以它是五颜六色的。

第7篇

刘舞中学美术高级教师、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黄协版画艺委会副主任、香港青少儿视觉艺术研究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美术学科带头人。

老爷爷

凯德尔丁(5岁塑料拼贴画)

辅导教师:龚黎

专家点评:

这是一幅综合绘画作品,凯德尔丁小朋友在底纹纸上表现一位老爷爷的形象,随意自由大胆夸张。用废旧的黑色塑料袋剪贴成老爷爷的头发,你也可以理解成老人头戴的帽子。用废旧的白色塑料袋粘贴成老人的胡须,能让你马上联想到一位长须美髯的维族老人形象。在作品的表现上,也体现了低碳环保的创作理念。

维吾尔商人

吴建昊(5岁油画棒画)

辅导教师:张艺蓝

专家点评:

这是一幅彩色水笔和油画棒混合的绘画作品。画面表现了一位卖水果的维族老人,色彩丰富艳丽,尤其是老人身穿的民族盛装,被小画家表现得尤为出色。老人的刻画形神兼备,画面的表现让人不由联想到美丽的新疆和各种令人垂涎欲滴的夏季水果,这是一幅难得的优秀作品。

瓶子机器人

王少玉(6岁油画棒画)

辅导教师:张艺蓝

专家点评:

这是一幅充满幻想的幼儿美术作品。小画家利用对各种瓶子用途不同的想象,组成一幅想象丰富的画面,这样的绘画活动,既培养了孩子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又倡导了变废为宝的理念,做到物品循环利用,低碳生活。

维吾尔商人

邹媛媛(6岁水彩笔画)

辅导教师:龚黎

专家点评:

这也是一幅表现维族商人的优秀幼儿绘画作品。阿凡提的形象跃然纸上,画面色彩清新自然,雅而不俗。我通过画面感受到的是新疆人的勤劳和聪明。同时,从背景的器皿可以领略到西域的神秘和不同的文化气息。

还我蔚蓝大海

赵柬秋(6岁报纸粘贴水彩笔画)

辅导教师:张艺蓝

第8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A-0091-01

绘画和语言都是幼儿与他人交流的方式。由于幼儿的语言处于发展阶段,不少幼儿无法用语言将心中想说的话准确、完整地表达出来。所以,幼儿往往喜欢将喜、怒、哀、乐通过自己的绘画表现出来,也就使绘画成为他们无声的语言。

幼儿的绘画不只是单纯的画画活动,它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引路人。在孩子绘画的过程中实际上存在着大量的语言信息,幼儿从一开始的简单涂鸦渐渐到会画出简单的图形,再到能绘制出漂亮的组合图,这其实就是孩子语言的一个内化过程。我们时常看到,幼儿一边画着画,一边自言自语。尽管他们还不能运用成人的语言符号,但他们可以在绘画活动中,自由地流露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可见,幼儿的绘画与语言是有着密切联系的。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可以将幼儿的绘画活动与幼儿的语言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它们互相促进。

一、用语言激起幼儿绘画的冲动

幼儿天生活泼、好动,不喜欢被禁锢,因此,在绘画教学中,教师不能按部就班地让幼儿跟着自己画。比如规定幼儿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最后画什么,这样会使他们感到单调乏味,注意力容易分散,提不起创造的兴趣。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有和蔼可亲的态度,还要有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用语言刺激孩子的绘画神经。同时,通过不断地提问,激活幼儿的发散思维,让幼儿产生绘画的欲望。

例如,在教授线描画《带着线条去散步》时,我设计了层次性与递进性的提问:“小朋友们,见过线条吗?”“在哪里会有线条?”孩子们有的说柳树的树枝就像线条,有的说衣服的边边上有线条,有的说桌子、积木上有线条……“那我们今天就带线条一起去散步吧!”这时,孩子们眼里透出好奇:“线条怎么去散步呢?”有孩子嚷嚷了。“我们可以把线条藏在各种图形中,带他去散步呀。”听后,孩子们恍然大悟,都有了绘画的冲动。“那你想用线条表现什么呢?”“我想画柳树。”“我要把线条藏在房子里。”“我把它藏在飞机里。”……孩子们在语言的刺激下不断地进行着反馈。不知不觉中,幼儿将原有的绘画经验运用到新的学习之中。

二、用语言启发幼儿自由创作

在实际的绘画教学中,时常看到教师在示范后,让孩子发挥想象,画出和别人不一样的作品。可最后发现,大多数孩子所画出的画依然和老师示范的差不多,就是有变化,也只是一点小小的不同。要想让孩子画出别出心裁的画面,教师的启发、引导是至关重要的。比如,在《毛毛虫的梦》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我没有直接给孩子示范,也没有直接告诉孩子毛毛虫做的梦会是什么。在课的一开始,我说:“小朋友,你们做过梦吗?”“毛毛虫也和你们一样爱做梦,它会梦到什么呢?”这样的启发留给孩子足够的想象空间,个个托着小脑袋,思考着。不一会,孩子们就纷纷举手回答,有的说毛毛虫梦见自己肚子饿了,去找吃的,它找到了苹果、香蕉、树叶;有的孩子说,我梦到毛毛虫和我一样会打排球;有的说毛毛虫梦到自己到了南极,和企鹅一起做游戏;有的说毛毛虫梦见自己终于变成美丽的蝴蝶了……之后,孩子们尽情地创作,作品充满了孩子们大胆的想象,把毛毛虫的梦表现得淋漓尽致。正是教师在教学中运用语言启发了孩子,开启了孩子想象的空间,让孩子自由地创作出好的绘画作品。

三、让绘画成为幼儿语言表达的平台

图画是幼儿语言表达的最佳载体。作为幼儿教师,我们不但要鼓励幼儿进行绘画创作,也要为他们提供语言表达的平台。孩子们在创作出生动形象的画面时,常常会非常激动。教师可以抓住这一时机,适当地引导,让幼儿学着用语言来解说自己的作品。

例如,在学生创作了《小鸭戏水》的图画之后,我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画了什么、为什么这么画。一幼儿在介绍作品时是这样说的:“在一个夏天的下午,鸭妈妈带着小鸭们去小河里游泳。小鸭扑通扑通跳下水后,有的用翅膀扑着河里的水,有的用翅膀挠着自己的头,有的在水里翻跟头,有的钻河底抓小鱼……小鸭们在水里自由地游泳,多快活啊!”在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们都能结合自己的绘画作品,兴奋地讲述着小鸭戏水的故事,把鸭子的外形和姿态的变化都形象地表现出来了。正是生动的绘画作品激发了孩子的表达欲望,使他们想说、有话可说。通过语言描述,他们既把内心无法在画面中表达的想法传达给了大家,也在无形中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第9篇

下面是我对幼儿美术教学实践活动的认识和体会。

一、通过美术教育活动能训练幼儿的观察力。

幼儿绘画或做手工之前,首先是通过视觉来观察所要表现的对象,因此训练幼儿的观察力是提高美术教学质量的基础。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常常选择一些幼儿感知过的、经历过的、有趣味的题材进行教学。例如,车给我们生活带来诸多的方便,可先让幼儿先说一说马路上行驶的不同种类的车,老师把不同的彩纸剪成圆形车轮,之后让幼儿以手工粘贴车轮的形式引起孩子们的兴趣,由此延伸到让孩子在入园和回家的路上仔细观察马路上汽车的形状、颜色,下次上课时提问,让幼儿把对汽车的认识表达出来,再加之老师的引导,幼儿绘画时很快就得心应手。由此幼儿认识和观察我们生活中一些物品的颜色,让他们感知世界是一个多彩世界。

二、通过美术教育活动确定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教育目标。

确定美术教学目标时,应根据幼儿心理、生理发展的规律,在客观判断幼儿现有水平的基础上,确定幼儿年龄段可能达到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适度发展。如当幼儿只能用笼统的图形来创造物体的轮廓时,教师应该鼓励幼儿将图形与线条进行多种样式的组合:当幼儿能画出清晰的图形时,教师就逐步引导幼儿用多种图形组合来创造不同的图案。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达成目标:当孩子对画面的结构、人物的动态还比较模糊时,我主要从画面的色彩物体的装饰性入手,选择这类绘画作品为幼儿的欣赏材料。如:我拿着米罗作品让孩子们去欣赏,但不是让孩子去模仿米罗的画,而是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米罗画中美的地方。孩子们说:米罗爷爷的画颜色很鲜艳;米罗爷爷的画看上去很简单,画得很少;米罗爷爷常用黑颜色……通过欣赏孩子们了解到并不是把一张白纸全部画满就是美,而黑色也不是不好看的颜色。

三、通过美术教育活动强化幼儿的环境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