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仓储配送实训总结

时间:2022-06-21 07:02:37

导语:在仓储配送实训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仓储配送实训总结

第1篇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仓储实训》课程;学习项目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Using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mode to construct the learning project of warehousing training curriculum, and applying the work process teaching method on the learning project of warehousing operations of distribution's logistics company, the paper proposed how the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mode is utilized. Practice shows that the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mode can improv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vocational ability and cultivate the needed talents of company.

Key words: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mode; warehousing training curriculum; learning project

0 引 言

随着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物流企业急需大量技能型物流人才。物流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通过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培养出企业所需的物流人才。物流教师需要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指导。

学者如姜大源(2003)[1],刘邦祥和吴全全(2007)[2]等,通过研究德国职业教育,提出了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是一种现代先进的教育模式,能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随后,我国部分学者研究了行动导向教学在物流课程中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肖淑梅(2014)指出行动导向教学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方向和趋势,项目教学法是行动导向教学的组织形式之一,并且尝试了行动导向的项目教学法在高职《物流运输管理实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明显提高了[3]。付平德和涂明霞(2015)基于行动导向课程的设计理念,对《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教学内容体系进行了重构,给出教学内容体系的设计方案[4]。

《仓储实训》是物流专业的核心课程,它与《运输实训》构成了实践课程体系的两个关键课程。本文首先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构建了《仓储实训》课程的学习项目。然后,通过行动导向教学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法配送型物流公司仓储作业学习项目的实施,给出了行动导向教学法如何应用于学习项目上。最后,分析了行动导向教学的效果。

1 实 施

1.1 构建学习项目

1.1.1 行动导向教学确定课程目标。根据行动导向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的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5],确定《仓储实训》课程的目标为培养学生综合的仓储职业能力,其中专业能力为熟练使用仓储设备和完成物品的验收、入库、保管、出库以及各种单证处理的业务能力;方法能力为信息收集、问题分析、方案设计、进度控制和质量改进等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为仓储实训过程的团队合作、沟通交流、领导指挥等能力。

1.1.2 行动导向教学构建学习项目。《仓储实训》课程的内容包括仓储设备操作实训,仓储业务实训和仓储综合实训三个学习领域。其中,仓储设备操作实训是仓储实训的基础,主要包括叉车操作、托盘堆垛捆扎、堆高车操作、条形码制作、手持终端操作、打包机操作和电子标签分拣操作。根据典型仓储企业的工作过程和业务流程(如图1所示),仓储业务实训有单证处理(包括订单处理、采购单制作、入库单处理、拣选单生成、出库单生成和发货通知单制作),入库作业(包括接货、入库检验、组托、上架和散货入库),库存管理(包括物品的盘点、整理以及保管),出货作业(包括下架、散货出库、拣货、流通加工和月台堆放)和装车配送。仓储综合实训是在仓储设备操作实训和仓储业务实训的基础上完成不同物品(将物品归纳为普通物品、危险品、冷藏物品三大类[6])的仓储作业和运营不同类型仓储企业(仓库型物流企业、配送型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第四方物流企业)的仓储作业。

依据行动导向教学的学习领域:能力描述的学习目标和任务陈述的学习内容确定,并给予对应的学习时间,来构建《仓储实训》的学习项目(如表1所示)。

1.2 行动导向教学实施

1.2.1 《仓储实训》课程实施。行动导向教学的实施有七阶段协作――反思教学教学法(热身准备、现状分析、目标表述、寻找解决方案、选定解决方案、表述学习结果、回归现实),四阶段教学法(准备、示范、模仿和总结),引导文教学法(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做出决定、实施计划、检查计划和评价成果)和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法(咨询、设计、决策、执行、控制、评价)。在行动导向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学习项目选取不同的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仓储设备操作实训和仓储业务实训的学习项目中建议采用四阶段教学法,在仓储综合实训的学习项目中建议采用引导文教学法或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法。无论是引导文教学法还是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法,在实训之前,教师都需设计一个接近企业工作的实训情景和给出一个评分标准。本文以配送型物流公司仓储作业学习项目为例阐述行动导向教学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法的实施,详见表2所示。

1.2.2 《仓储实训》课程考核。传统教学下课程考核侧重的是理论知识的掌握,而行动导向教学下课程考核侧重的是职业技能,强调的是课程过程考核。为了让行动导向教学顺利实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提高学生的技能,设计一个以课程过程为主的课程考核方式是必不可少的。基于行动导向教学《仓储实训》课程考核包括平时考核、实训考核和考试考核三部分,详见表3所示。

2 实施分析

通过行动导向教学应用于《仓储实训》课程表明,行动导向教学有以下的效果:

2.1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

行动导向教学的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为学生创造一个学习情景,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咨询者和评价者,如表2所示。学生在一个真实的未来工作情景中会产生各种的疑问和好奇,这自然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该课程产生了兴趣,那么他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同时,学生以主体地位在行动中学习和为了行动而学习,学习效率大大提高了。

2.2 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行动导向教学的目的是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它通过教师利用学习项目有目的、系统化地组织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以“员工”的身份参与职业活动,以及学生在行动中分析和解决职业的问题,完成岗位的工作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行动无不与职业能力相关,学生于行动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获得了职业活动所需的知识和能力。

2.3 真正掌握了理论知识

理论来源于实践,是对实践的抽象。学生通过间接方式如教师“一言堂”获取理论知识会导致误解或一知半解等现象。行动导向教学来源于构建主义学习,它指出学习活动经历一个从建构――重构――解构的循环过程。学生通过实践学到新的理论知识,重构原有的理论知识,再通过内化了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其学习过程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学生通过行动导向教学的学习真正地掌握了理论知识。

2.4 培养企业所需人才

行动导向教学的初衷是为了培养企业所需的技能型人才。因此,在情景设计以及在学习项目和学习内容选取等都是来源于企业实际;在教学过程中,提倡学生以“员工”身份学,教师以“导师”身份教;在课程考核上,侧重的是学生对技能的掌握,如表3所示。所以,行动导向教学直接对接企业,培养企业所需的人才。

3 结 论

通过行动导向教学应用于《仓储实训》课程,能解决企业对物流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它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可以指导教师更好地教好学生。当然,在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时会出现各种问题,如物流实训场所的设计、物流设备的条件、实训过程组织、教学资料的选取、教师的企业经验等,这些都是我们将要研究的。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 “学习领域”课程:概念、特征与问题――关于德国职业学校课程重大改革的思考[J]. 外国教育研究,2003,33(1):26-31.

[2] 刘邦祥,吴全全. 德国职业教育行动导向的教学组织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61):51-55.

[3] 肖淑梅. 行动导向教学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以高职“物流运输管理实务”课程为例[C] // 传承与创新――提升高等教育质量,2014:411-415.

[4] 付平德,涂明霞. “课证融合、竞赛引领”行动导向下《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改革与实践[J]. 物流科技,2015(1):56-59.

第2篇

1.企业对物流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

通过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分析发现,重庆地区物流企业最需要物流专业学生具备的是很强的个人综合素质,需求高达29.62%;其他方面:18.52%的企业要求学生具有信息系统处理能力,14.82%的企业要求学生有物流营销能力,14.82%的企业要求学生有运输、仓储、配送的管理能力,14.82%的企业要求学生有运输、仓储、配送的基本操作能力,只有3.7%的企业要求有英语运用能力。总的来说,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学生更应该根据企业的需求提高自我综合素质,这是以忠诚度和敬业精神的职业综合素质为基础的。

2.企业对专业资格证书的要求。

调查中得知,企业希望物流专业学生能够取得相关证书。其中33%的企业要求考取物流员资格证书,22%的企业要求考取中级物流师,14%的企业要求考取助理物流师证书,13%的企业要求考取高级物流师。另外,各企业对员工的其他相关证书也有所要求,且高达18%。所以为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物流专业学生有必要考取包括叉车证、仓库保管员在内的相关专业资格证书。

3.企业对学校的教学建议。

①人才培养方面:能根据物流企业实际需求和要求进行定向培养,重点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吃苦耐劳精神。②学生顶岗实习期间: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与工作的区别;要提供实习生的简历、体检情况、思想品德情况等;需要学生学会尊重领导,听从指挥。③合作与交流的建议:要加强沟通,社会实践要系统化;勇于面对,加强与企业要求的对接;要提高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

二、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

1.学生专业兴趣的引导———认知实习。

认知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参观使学生对物流企业有一个感性认识,使学生有针对性的了解物流综合管理、仓储管理、运输调度、配送管理、物流信息等重庆物流企业需求的岗位。学生通过亲临现场来感触工作环境,加深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使学生对专业学习充满信心。认知实习若要达到好的效果,则需要指导教师作好事前功夫。在参观前,指导老师需提前了解企业,与相关负责人明确参观的时间和路线,设计好参观时要求学生解答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企业。在参观后,教师一定要组织学生一起针对问题展开讨论分析和归纳总结。总结是提升认知实习质量的关键,若没有准确把控,将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2.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社会实践。

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好坏由很多因素综合“集成”,包括人际交往、处世耐力、组织能力、团队合作与协调能力、工作责任感等。这些技能在学校中往往学不到,或学到的东西与社会大环境脱节。在前期调研中,我们也发现:重庆的物流企业排在第一位需求的,并非专业能力很强的学生而是个人综合素质过硬的学生。为此,应加强实践教学的体系设置,要求物流专业学生利用假期或空隙时间多参与“社会实践”,可帮助学生提升个人综合素质,更好就业。为达到“社会实践”育人的目的,系部可为学生拟出“社会实践”方向,即社会调查、社会服务与生产劳动“、三下乡”、科技发明、挂职锻炼等,做好前期宣传和相关培训(实践安全知识、应急医疗救助、社会实践的选题、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等),引导学生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主动联系相关单位,完成“社会实践”目标。

3.学生专业技能的强化———校内实训。

要加强物流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但在校外实践基地不够、师资又不充足的情况下,可通过建校内实训室的方法来强化学生实训,提升专业技能。为满足物流企业对物流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可在课程中融入相关内容,通过仿真、实际操作训练,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实训前,指导教师应当提前一周将实训项目通知学生,并布置预习任务;实训时,指导教师要讲解实训的目的、要求、内容、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并进行相关的操作演示;实训中,指导教师要做好指导工作,检查学生操作情况,引导学生采取正确的实训方法,帮助学生分析出现的各种现象。

4.基于校企对接的设想。

考虑物流管理专业核心业务处理的特殊性,解决重庆市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问题的途径为:①通过为企业开展技术咨询服务、员工培训等互利互惠机制建设,进一步密切校企合作关系;②校企合作共同组建物流远程监控系统,通过网络和计算机管理软件,实时监控、采集物流运输信息;通过实时跟踪和信息分析,实现物流运输组织、运输业务筹划等企业物流运输业务的生产性实训。③在仓储配送业务实训室建设中,依托大型物流公司,按照企业仓储配送业务实际需要,共建“仓储配送实训室”、采用“业务托管式”为学生开展生产性实训创造条件。仓储配送实训室的日常业务全部是企业的生产性任务,实训指导教师全部是企业人员,学生实训期间在师傅带领下完成生产性实训作业,达到岗位综合实训目的。

三、结语

第3篇

[关键词]物流专业;影响因素;优化教学模式;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14-0112-03

1 物流专业建设背景

11 物流专业介绍

物流是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 18354-2001)。物流专业是为了保证物流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各类技术和管理物流人才而开设的一门专业。

12 物流行业现状

经济的全球化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使企业的生产工艺日趋成熟,产品规模不断增大,企业的第一利润源泉(物质资源的节约)和第二利润源泉(劳动消耗的降低)日趋枯竭,于是企业将竞争的焦点放在“第三利润源泉”的物流领域上,物流成为决定企业竞争力强弱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1]。物流地位的提高直接带动了物流人才的大量需求,然而由于物流专业的发展缺乏标准化和专业化,以至于毕业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有限,很难满足用人单位需求,导致物流行业人才缺口。

13 国家政策要求

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教育部主持组织编制了《中等职业学校物流专业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对中等职业院校物流教学制定了详细的管理规定,确定了国际物流﹑仓储与配送、运输物流和企业物流四个方向;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技工学校物流专业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2006)确定了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以及教学计划课程安排。可以看出物流专业的发展无论是市场需求层面还是国家政策层面都是迫在眉睫的。

14 北京市技工学校物流专业教育现状

首先,随着2007年考证体系改革,技能证书取得的难度不断加大,(物流师体系)通过率非常低,全北京市大中专院校全部考生的通过率不足30%,中等职业院校学生的通过率几乎为零,以至于大多数学校顶不住压力取消了物流专业的招生计划。据统计,目前中专院校25所,开设物流专业的只有3所;技工学校27所,开设物流专业仅有2所,仅有的几所学校为达到“双证”毕业的要求,转而致力于取得物流相关专业的技能证书,例如会计师上岗证、驾驶证等;其次,目前正在开办物流专业的技工学校,大都只有简单的实训器材,造价预算不能过高,加之场地有限,没有更多的空间供学生实训;最后,技工学校普遍存在招生困难,是时下最重的难题,如何解决取证难、实训难、招生难三大困境,就要对本校的优势劣势进行逐一分析,找出最优对策,使问题一一得以解决。

2 影响物流专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物流专业是工贸技师学院通州校区的老牌专业,之所以建校7年来发展迟缓,是由于很多因素共同影响的,因此选用了SWOT模型对其进行分析,S代表strength(优势),W代表weakness(弱势),O代表opportunity(机会),T代表threat(威胁),即根据专业自身的既定内在条件进行分析,找出的优势、劣势及核心竞争力之所在,应对外在环境的机会和挑战提出相应对策(其中,S、W是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

21 内部因素

211 优势

早在7年之前就用发展的眼光投入物流专业的建设,超前的理念一直指导着专业的发展;7年的专业建设,通州校区总结了丰富的专业教学经验,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选择了最实用有效的教材及课程设置;课堂管理工作认真细致,学生的学习氛围良好。

212 劣势

目前物流专业的招生能力在一个班左右,仅有的物流专业教师可以完成理论课程教学,然而2011年招收新生后,两个年级五门专业课,加上大量的物流实训课程,教师在时间分配上必然力不从心;又由于原有教学与计算机合并,教材及课程安排欠缺系统化专业化。

22 外部因素

221 机会

自上而下,学校各级领导都十分重视并且大力支持校区物流专业的发展,不仅如此,国家政策及相关部门对校区的专业化建设也提供了诸多支持;加之物流行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蓬勃发展,就业岗位的不断增多导致物流人才的紧缺。

222 挑战

市场经济竞争异常激烈,物流行业现代化水平不断增高,对物流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北京市各大院校都在重视并加大物流专业发展投入力度;中职院校生源日趋紧张,对招生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建立物流专业发展的内外部影响因素分析模型。

结论:机会与挑战并存,优势与不足参半的现状给通州校区提出了想发展就必须进步的课题,因此,应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基础,分析职业前景,找到物流专业的发展思路和有效对策及途径。

3 物流专业发展对策

31 结合物流专家意见,明确培养目标

美国的大学教育体系已经充分证明,物流专业的培养目标必须细分,要以培养学生擅长某一、两项专业技能为目的,而不是样样通样样松,具备某一方面物流技能的专业化人才更有竞争力[2]。此外,目前用人单位欣赏的是上岗就能胜任的学生(即“零距离”上岗),因此结合本校多年教学经验及已有仓储设备,可大力培养仓储配送方向的学生,包括商品保养、仓库管理、堆垛、码货、库存管理、分拣、配送、包装等专业知识和技术以及相关计算机、机械知识,建立其牢固的“仓储”专业知识体系。根据这个理念走访了物流专业教育培养专家,得出以下结论。

(1)肖艳玲(东北石油大学物流教研室主任、上海大学物流专业博士研究生),认为大学物流专业主要是培养程序设计人员,而技工学校的物流专业应该立足于技能操作,一方面可以作为组长进行设备及系统的维护以及产品升级,另一方面可以进行高精密产品等特殊物流的人才培养。

(2)武晓钊(北京财贸职业学院信息物流系主任、高级职称)认为,技工学校物流专业应以为企业的物流部门输送技能工人为培养目标,加强实训操作,掌握叉车、堆垛、理货、检验等操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加难度,提高到电脑操作信息系统层面。

(3)刘俐(北京物资学院物流学院物流管理系副主任、副教授)认为,技工学校教育学生的职业素养比传授技能更加重要,让学生在规范自我中学习操作技能,提高学习知识的能力,应该以大量的实训课程为支撑;可以在盘点库管、填单制单、仓库选址规划、包装速递等方向上培养学生做事严谨认真、注意细节程序。

(4)耿主任(京城工业物流有限公司配送中心主任)认为,目前物流公司中的各个岗位分工定位比较明确,技工学校教育培养的学生主要从事车间及厂房内的物料搬运及仓储管理工作,主要以电脑操作与手工操作相结合完成,并且目前高级技师与高级工程师的比例为1∶6,企业急需有专业技能、经验丰富的高技能操作人员,因此技工学生在仓储配送领域的工作具有相当可观的可持续发展前景。

综合专家的建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定位在大型零售超市、物流集散中心以及企业物流中的运输业务、仓储业务、配送业务、客户服务、信息管理等岗位担任初、中级物流作业及基层管理人员[3],包括保管员、盘点员、分拣员、跟单员、内勤员、驻站员、速递员、调度员、票务员、超市收银员、行政管理人员、电子商务自由职业者等。

32 加强教学团队建设,优化培养模式

物流专业的建设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技工学校作为适用型人才的培养基地,务必要根据自身实力,严格控制招生规模,努力做到招生规模与教学设施、设备的投入、师资力量相匹配,保证教学质量,努力办出技工教育的特色,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丁俊发先生在前段时期也提到过类似的问题,认为在物流专业人才培养上一定要处理好“质”与“量”的关系。根据多年办学经验及目前招生形势,拟定每学年招收1个班,每班40人。专业定位为仓储配送方向,拟定配备6名专业教师,完成在校80名学生理论及实训课程。

对物流专业教师需要投入大量力度进行培训,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邀请专家教授前来讲解最新最前沿的理论知识,通过鲜活的视频实例,循循善诱的讲解;加强实践操作能力,提高职业道德水准和综合素质,参观物流企业学习工作经验,与同行和各学校的教育骨干交流;多读书撰写文章,提升自我业务水平。

33 调整课程设置,改善教学实践环境

331 理论课

共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基础专业课程,是任何一个物流专业学生都应学习的课程,如《现代物流概论》、《物流信息技术》;第二类是核心课程,是突出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现专业细分的课程。如物流管理专业仓储方向的《仓储管理》、《包装学》、《配送学》、《运输实务》、《供应链管理》;第三类是相关课程,是与这个细分专业相关的但不是很密切的课程,如《市场营销学》、《企业管理学》、《礼仪素养》等。对于第一、第二类课程可以详细讲述并注重实践教学,对于第三类课程只需介绍性教学。

为使教学课程更加优化,避免概念讲得多,实际方法讲得少;理论讲的多,动手操作少,第一年安排基础课程学习,并且进行计算机基础训练(Word\Excel\PowerPoint);第二年安排专业课程学习,并结合理论进行相应的计算机仿真操作练习,并在第四学期开始物流实训室教学。全部理论教学和实操技能训练学时数比例基本掌握在1∶1;第三年安排实习课程,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教学工作。在理论教学上讲究广而浅,专业技能教学上要求熟而精,学生毕业后具备“一广三强”的特点,即知识面广,动手能力强,适应能力强和应变能力强[4]。

332 实训课

为完成实训课程教学实践活动,拟建设4个专门的物流实训室,具体需要购置设备信息如下。

(1)全自动演示实训室(中心实训室):包括立体仓库自动堆垛、输送带自动分拣、自动出库入库等功能。

(2)半自动操作实训室(连锁、运输、配送实训室):包括手工分拣作业、电子标签分拣作业、超市/商场配送、接收、调度、干线运输监控等功能。

(3)模拟操作实训室(信息技术实训室):包括国际货代报关填单制单、电子商务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功能。

(4)手动操作实训室(口岸、机械、装卸实训区):包括叉车、货架、集装箱的使用,完成全手动装卸货物出库入库等功能。

参考文献:

[1]张明会,唐四元.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市场,2007(45).

第4篇

关键词:高职;双师结构;物流管理;仓储与配送

0引言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了适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以技师和高级技师为重点;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加强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同时,教育部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也明确指出,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因此,按照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要求,大力加强高职院校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已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如何开发建设高水平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也已成为高职院校必须面对和研究解决的重大现实课题。

1广东省高等物流职业教育的现状

广东省高等物流职业教育从2002年开始建设,从开办物流专业的高等院校不足10所,发展到近百所。经历了从探索到发展积累,到质量内涵建设的阶段。目前,广东省一般高校总数达112所,在校生约133.41万人。其中99所高等教育院校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高职院校占64所,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在校生约为24,900人,占全省普通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在校生总数的68%。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64所高职院校,其专业方向主要为:国际物流、工商企业物流、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物流运输管理、港口物流设备与自动控制、港口物流与航空物流管理、物流信息化等方向。

广东省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平均有双师素质教师7人,双师比率为41%。各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均有开展校企合作,建设顶岗实习基地并邀请企业物流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全省各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平均有8个校企合作单位;81%的院校投资建设了校内物流实训室,全省64所高职院校物流实训软件和设备(不含实训场地投资)建设总投资超亿元,各校平均投资物流实训建设约168万,各校平均物流实训面积316平方米。

2高职院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1 “工学结合”落实困难,校企缺乏深度合作

物流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具有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特点。物流作业包括:运输、储存、配送、包装、流通加工、搬运装卸、信息处理等多个环节。目前,为了实现“工学结合”的教学需求,许多院校投资建设了各种类型的物流实训室,来实现各种物流作业环节的模拟教学。但由于物流作业的市场综合性,这些模拟的实训室还是很难实现全真的市场物流作业环节,同时,各物流专业课程中实践课时的考核标准及教学方法也还没有形成统一体系,使得教学难以实现真正的“工学结合”。往往在校内实训室里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无法有效的融合,学生无法掌握真正的物流作业技能和知识要领。

从目前各院校的校企合作模式来看,有的采用“企业校区”的合作模式,有的采用“企业配合”的合作模式,有的采用校企联合培养的合作模式,尽管形式各有特色,但这些校企模式大都属于短期的、浅层次的合作,均存在可持续发展及深度合作的问题。如何有效实现院校办学与企业经营管理相融合,构建“教、学、做”为一体的课程体系,是当前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第一难题。

2.2师资队伍水平不高

目前,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初步形成了一支理论联系实践、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尤其是 100所高职示范校的建设,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水平提升起到巨大的带动和引领作用。但较突出的问题依然不容忽视,一方面,公办高职院校的专任教师来源比较单一,大都缺少企业实践工作经历。目前各级政府举办的高职院校师资来源的渠道比较单一,专任教师缺少企业工作的经历。部分学校对兼职教师还存在一些重聘任、轻管理的现象。另外,专任教师的整体学历层次偏低,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较小。另一方面,民办院校教师队伍兼职比例高,但“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民办院校兼职教师很多直接来自其他普通高校的在职或退休教学人员,大多是负责一些普通基础课的教学,或担任班主任等学生管理工作,而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专业教师实际比例并不太高。

由于物流管理是个新兴专业,专业开设才10余年,目前国内尚没有形成系统的学科体系,高校内总体的专业教学师资团队的专业背景是较弱的。同时,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由于物流行业发展的欠发达水平,目前物流市场运作仍处于低门槛、低技术含量、经验运作为主的局面,专业性管理优势不明显。因此,目前无论是高等院校还是物流行业市场内都缺乏具有高水平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这也正是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师资队伍显得尤为薄弱的原因。

因此,为满足市场经济对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及顺应高职院校课程整合和理论实践一体化改革,作为一名教师,无论是学校型还是企业型教师在教学能力方面都有一个很长的培养和提高过程。高职教师队伍整体的教学能力、理论水平、实践能力有待全面提高。有必要建立一支有效的、稳定的物流管理专业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3以《仓储与配送实务》课程为例的双师教学团队探索

3.1课程基本信息

《仓储与配送实务》课程是管理系物流管理专业企业物流方向和国际物流方向共同的核心专业课程。课程一般开设于第四学期,是以其他所有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功能课程为先导的最重要专业核心课之一,是省市国家级物流技能竞赛考点分布的主要课程,是评价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开展实践课程的主要体现课程之一。由于课程的应用性较强,一般要求实践课时占总课时50%以上。课程的教学重点在于将仓储作业的实践操作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使学生能具备一定的理论只是水平,能对操作原理进行分析并设计作业方案,同时又熟练掌握各项操作技能,以提高就业水平和物流专业岗位能力。

3.2双师团队教学设计

3.2.1 团队设计

要形成有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不是简单的将校内教师和企业教师进行书面组合。而是要切实的将两个人的优势共同实施在学生身上。同时又能促进老师的共同进步。因此,在团队人员设计上,校内教师应是一名以上,具有良好的专业理论基础,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掌握一定的教学技巧和方法。而企业教师应是一名以上,具备一定的物流专业企业工作经验,对物流市场需求、市场状况、物流岗位工作之分了解,熟悉物流作业操作流程,掌握大量实践教学案例及培训素材。这样的团队组合,加之有效的教学设计,方能达到双师结构团队的教学效果。

3.2.2 教学计划及分工

教学团队的教师要明确双师结构教学的意义和方法,学目标。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共同参与教学、教研,共同完成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及教案。校内教师主要指导课程理论知识,负责理论教学及考核,实践教师学习并予以辅助。企业教师负责企业仓储与配送流程认知指导、实训设备训练、课程市场调研、方案设计、物流应用系统操作等实践教学,校内教师学习并予以辅助。企业教师按实践项目模块,设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考核。理论与实践考核共同形成课程考评成绩。

3.2.3 课程设计

《仓储与配送实务》课程的设计,应综合考虑先导课程和后续课程的内容,结合物流管理专业岗位定位,将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划分或整合。以所选教材为参考,校企合作单位为支撑,将教学内容、岗位能力和学习模块一一划分,并形成有效的对应。校内教师演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总结模块重难点,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原理、调研方法,优化方案的设计及实施战略,使学生具备对仓储活动进行调研和总结分析的能力;企业教师演示与之对应的实践模块,使学生掌握仓储与配送管理中各项作业技能,熟悉各种物流设备、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作用及使用方法,并按一定的考核方式,进行不同的考核和评价,共同形成学生的岗位能力,并提高教师团队的双师能力。

4总结

目前各院校对于“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探索,还处于较浅层次,尤其缺乏针对具体课程进行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实践,往往流于形式和口号,因此,要真正实现“双师型”教学,优化教师队伍,必须切实做到:

1)重视“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建设。许多院校对于“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只是形式上应付检查和评估,并没有政策规定和相应的建设措施。同时,相关领导和教师应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和探讨,深刻理解“双师结构教师队伍”的内涵。

2)将“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纳入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由于物流专业的特殊性,必须要将“双师型”教师队伍连同校企合作一起纳入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从而切实推进专业的教学水平。

3)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建立“双师结构教师队伍”激励机制。各院校应在积极引进企业能工巧匠,充实兼职教师队伍的同时,加强建设“双师结构教师队伍”激励机制。鼓励教师进行课改、教改,稳定教师队伍,为学科建设积累教学经验。

参考文献

[1] 薛焕玉.中国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M].中国文献出版社,2006.

[2] 徐东.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问题研究[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07(6).

[3] 邓志辉,赵居礼,曹喜为.高职教育实施教学质量工程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0(2).

第5篇

“仓储管理实务”是甘肃武威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该课程在学生学习了先修课程“物流基础”的前提下开设,同时,又为后续的“运输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供应链管理”等专业课程提供了知识支撑。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仓储经营管理、仓储设备操作、仓储作业组织等多种岗位职业能力,以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与人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从事相关职业应具备的道德素养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学生的顺利就业奠定基础。

二、“仓储管理实务”课程目标

(一)课程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使学生对仓库选址与规划、仓储作业设备、仓储作业流程(入库作业、在库管理、出库作业)、库存控制、仓储商务管理、仓储成本分析、仓储管理信息技术、仓储的安全和特殊货物管理等知识有较全面的了解。要求学生重点掌握仓库入库作业、在库管理、出库作业的流程、组织与实施,并使学生能将仓储管理与配送管理、采购管理、运输管理等课程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专业系统知识;通过模拟软件的操作、案例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独立思考的习惯,形成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强化其职业道德意识和职业素质的养成。

(二)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仓储管理的基本知识;掌握仓库的选址与规划布局;熟悉仓储作业的基本流程;熟悉仓储作业的设备;懂得货品的保管与养护方法;掌握库存控制的方法,并对仓储成本进行分析管理;掌握仓储管理的信息技术;掌握仓库安全与特殊货物的管理。

2.职业能力目标。能进行仓库规划与布局;会进行物品编码与信息处理;能使用仓储常用设备;能组织货物进出库;能对库内物品进行保养与维护;能操作运用仓储管理软件和其他应用软件;能进行订单处理;具有成本分析与控制的能力;掌握仓库安全及防范的要求;能够掌握文明作业、环境保护的相关规定及内容。

3.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学好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职业能力,更要重视学生职业素质、职业道德的养成。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诸如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吃苦耐劳、团队协作等职业道德与素质对个人职业发展、他人职业发展、企业成功的重要性,使学生自觉地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具体来说,要具备仓储管理员的基本职业素质要求;要有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要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要有团队合作意识;要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要有较强的书写能力和计算机操作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一定的抗压能力。

三、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仓储管理实务”教学设计

(一)教学思路设计

为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应坚持“教、学、做”合一,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情境化教学模式。

(二)学习性工作任务设计

通过专业教师进入合作的物流仓储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仓储各项作业的任务内容,分析工作任务所对应的能力需求;将能力需求转化为项目化学习任务,最终通过项目化任务实现课程教学培养目标,确定岗位工作任务,具体内容如表2。

(三)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设计

“仓储管理实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除课堂讲授外,应配合案例讨论、角色扮演、模拟实训、实习等各种方法实现教学目标。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直观形象地展现教学内容,可采用多媒体教学,穿插介绍国内外仓储管理音像视频资料、图片等,以充分关注师生间互动和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发挥,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1.教学方法设计

(1)项目教学法。本课程从仓储岗位职业能力出发,依据仓储作业流程,可将全部教学内容分解为仓储认知、仓库系统规划、入库作业、在库作业、出库作业、仓储业务评价六大模块项目,设计出完成每个项目的条件,让学生制定项目实施方案,最后,对学生的实训结果进行考核。

(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采用案例进行讲解及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中学习“理解和掌握一般规律”方法及设计方案,从而有效地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互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在课堂教学中可大量采用,此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开创性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教师可采用教材中的案例或搜集的案例信息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教师引导启发、点评总结。

(3)任务驱动法。教师布置实训任务,理论学习由学生操作完成。在模拟实训室,学生按照教师演示,布置任务后可马上动手操作,从而有利于知识的快速消化吸收。如分拣作业、堆码作业、出库作业可采用此法。

(4)角色扮演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小组内的成员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使学生感受实际工作中的不同身份角色,从角色者角度考虑、解决问题。比如入库作业、出库作业、分拣操作实训、仓储商务谈判及合同签订等可采用此法。

(5)模拟训练法。利用物流模拟软件和其它仓储实训软件,通过仿真度很高的仓储虚拟环境,使学生熟悉仓储岗位的各种业务流程及作业,并能进行模拟操作,从而促进对仓储理论知识的理解、接受和应用。

2.教学手段设计

(1)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多媒体课件可重点展示学生并不能经常接触的仓储设备的图片,如货架、托盘、叉车、集装箱、自动化立体仓库等;并展示整个仓储作业的流程图,以便于学生理解。

(2)音频、视频资料辅助教学。为扩展课外知识,可收集仓储作业相关的音像资料用于仓储管理的教学中。如仓储与货物分拨系统演示、UPS分拣系统、天津港集装箱装卸作业等,从而扩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其学习兴趣。

(3)实训教学。通过仓储模拟软件,可模拟仓库入库、在库、出库的作业管理流程,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对校外仓储企业的参观学习,使学生零距离接触工作岗位,感受企业文化,增强学生对岗位职业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激发其求职和探索欲望。

(四)考核方法设计

通过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得以实施,但实施效果如何,要通过考核来验证。考核可由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进行。其中,过程性评价依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训操作能力及表现来评定(占60%);结果性评价即期末考试(占30%);学生平时表现如考勤、学习态度(占10%)。这种考核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着重体现了职业能力培养中学生动手能力、实训能力的考核。

四、“仓储管理实务”教学设计实例

第6篇

关键词:工学结合 实训教学设计 教学建议

物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之一,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高职院校为物流管理专业学生针对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领域制定了各自的实训项目,但是这些项目彼此缺乏联系,学生不能灵活应用,这样学生就不能在竞争异常激烈的职场脱颖而出。

基于“工学结合”的综合性实训项目是以本校的物流资源为基础,充分结合工商企业和物流企业共同需求,在完成基础课和专业课以及相关课程的实训后到企业顶岗实习前,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联系企业实际运作过程,发挥自己各自的长处和创新力,在团结合作的基础上,完成本次实训任务。

1 实训项目设计理念

高职教育的目标之一是让学生有一技之长,毕业后就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这也是和本科院校的毕业生的最大区别。但是纯粹的知识不是职业能力,纯粹的工作任务也不是职业能力,只有当知识、工作任务相结合服务与企业运作,换句话说就是各个个体能富有智慧地完成工作任务,并能有效衔接时,才能说具备了职业能力。

物流综合实训项目的设计理念是结合我校物流专业毕业生学生的就业岗位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融合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各科实训项目,形成一条由六个环节构成的供应链,即:生产企业(供应商、出口商)、第三方物流公司、电子商务卖家(国内)、报关、货代公司、进口商(国外)。生产企业(供应商、出口商)主要利用生产线、包装设备进行对原材料、零部件生产加工、包装、销售等;第三方物流公司主要只能是仓储、以及运输;电子商务卖家(国内)主要是从生产企业进货,利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网络销售,由第三方物流公司把货物配送到全国各地的买家手中;报关、货代公司完成进出口业务相关作业;进口商(国外)主要是国际贸易中货物的接收方,以及付款方。学生不仅可以模拟物流活动的各个角色,加强学生间的沟通、交流和培养团队意思,而且能体验到市场竞争的激烈和公司运作的各个岗位。

2 综合实训项目设计方案

基于“工学结合”的综合性实训项目应以供应链中各环节为依据,较全面的反映作业流程,通过学生的操作,达到仿真模拟的实践效果。

2.1 课程设计思想 综合实训项目由六个环节构成的供应链的内外部环境抽象为一系列的规则,构建一个以企业、融资机构(银行、高利贷企业、股东)、市场、政府组成的虚拟环境。以一个教学班为单位,把学生分成6-8个小组,每一组有5-6人构成并代表一个团队(虚拟企业,运作一个虚拟企业或企业的一个部门),为简化起见本文分为六个互相竞争的团队,分别命名为A组、B组、C组、D组、E组和F组。6个小组分别按照老师制定的规则进行相应操作,完成供应链中的一系列生产经营活动,最后由任课老师和企业评委打分并点评。

2.2 实训教学设计 本实训课程以“实训教学促进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理论在实训中转化为技能”为指导原则,在动手与思考中,让学生实现从感性到理性再到技能的飞跃,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基于“工学结合”的综合性实训项目的开展大致可以分为六个阶段,见表1。根据我院实际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设置综合性实训项目。

2.2.1 软硬件配置 我院为积极配合本次综合实训项目的开展,购置了大量的软硬件设备。硬件方面主要有:重力式货架、电子标签、电瓶叉车和液压车、半自动打包机、自动化立体仓库等。软件方面主要有:购置了基于中教畅享(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ITMC企业经营管理沙盘(包括物理沙盘和电子沙盘)、ITMC物流经营管理沙盘、ERP软件、ITMC全程电子商务沙盘,logis第三方物流管理软件等。

2.2.2 课程开设方式 我院针对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在学习了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演练实训课程,运输组织实训、仓储与配送管理实训等实训的基础上,结合岗位需求,而开设的独立实训课程,提高学生对沙盘知识的实战和应用能力。

2.2.3 教学设计 第一步,教师产品市场需求信息,提供需求预测图,各组学生首先模拟生产企业编排本公司的生产计划以及制定相应的销售计划,利用ITMC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生产销售等环节。第二步,教师物流需求信息,提供需求需求预测图,各组学生确定自己公司的业务范围,确立办事处和配送中心的地点,制定运费和运输计划等,利用ITMC物流经营管理沙盘模拟第三方物流公司的运作。同时在学院配送中心,利用logis第三方物流管理软件结合硬件设施模拟货物的入库、在库管理、出库等作业。第三步,教师消费者需求信息,提供需求需求预测图,各组学生选择自己企业的办事处,在合适的地点建立配送中心,利用ITMC全程电子商务沙盘模拟网络销售各环节。第四步,交流总结。包括硬件设备操作经验交流,企业运作经验交流,团队合作经验交流等。

3 教学建议

通过教学实践发现,要较好的贯彻教学计划,实现实践教学的目标,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3.1 教材的选用与编写 综合性实训项目没有现成教材,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软件供应商提供的配套资料,采用院校、软件供应商、企业三方合作共同研发教材。

3.2 以赛促教提升学生技能 通过比赛可以而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参与、体验中完成从知识到技能的转化。实训项目中的各环节都是每年的比赛项目,让学生通过与同学或其他兄弟院校的比赛来提高他们的技能。

4 总结

基于“工学结合”的综合性实训项目是一种类似“游戏竞赛”性质的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一种创新。

参考文献:

[1]孙琳.物流综合实训课程的设计思路[J].辽宁高职学报,2009(10):84-85.

[2]潘维琴、侯秋琚.高职院校物流综合实训室建设模式初探[J].辽宁高职学报,2008(4):69-70.

[3]何伟.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演练实训教学探析[J].中国电子商务,2011(1):88-89.

[4]潘励.职业教育中物流综合实训教学模式探究[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116-118.

第7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信息化;作业流程;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9月23日

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近年来高职院校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工作的重要举措之一。但笔者通过对一些学校的调研发现,建设中普遍存在重复建设、缺乏特点的问题。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对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定位不准确、没有良好的校企合作基础、建设目标和方案缺乏深入思考。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作为江苏省示范建设专业,于2014年3月开始进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至2015年3月正式建成,并在省示范建设验收工作中获得专家的一致认可。下面就基地建设目标、建设原则和基本思路进行介绍,希望对其他院校开展建设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一、基地建设理念和定位

充分发挥政行企校的优势,联合进行实训基地建设。遵循“根据市场设专业、根据职业定课程、根据岗位练技能”的职业教育理念。根据物流行业、现代流通行业的特点,参照我院物流管理及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训基地建设立足于培养“具有现代物流理念、熟悉现代物流技术、掌握物流操作技能、具备流程分析能力、创新物流运作模式”的现代物流人才。实训基地建设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项目为导向、以实战、实用为特色,进行综合化的实训,成为具有示范性的现代物流技术培训中心。

二、建设原则

经过了多轮论证和调研,学院领导提出了实训基地建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先进性、实操性、可持续性。

1、先进性。实训基地建设要坚持 “高起点、高标准”,不能做低水平简单重复建设。在建设方案设计规划中要充分考虑现代物流技术装备和现代化新技术新模式的应用,要能够体现最新的物流形态。在具体设备和技术的选择中要坚持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方向,所选择的现代仓储技术设备、信息化技术设备和自动化装卸搬运技术设备要有先进性和代表性,要能够适应培养高水平综合型物流人才的需要。

2、实操性。实训基地作为学生培养的重要阵地和开展社会培训的重要平台,既要能够提供充分的实践项目和实训设备,能够满足实践的要求,又要能够与企业实际运作情况接轨,提供具有真实背景的实践环境和实践内容。实训基地运行过程中要体现实践性、动手性、实战性。许多具体作业,如叉车操作、一体化物流作业实施、工业物流仓储作业、商贸物流配送都要与企业无缝对接,严格按照行业标准进行训练和作业。

3、可持续性。可持续性分为两个方面:首先,实训基地整体设计安排要具有可扩展性,可以继续通过投入物流信息技术、实训素材、真实工作任务不断进行实训项目开发设计;其次,实训基地在建成后要有可操作性,要做好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的配套工作,要充分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相互融合,不要沦为景观工程。

三、建设思路

根据实训基地的建设理念、目标定位和指导原则,在全体老师的群策群力下,确定了实训基地的建设思路:

1、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支撑。实训基地在整体设计中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现代物流的精髓在于信息,现代化信息技术使得物流管理不断创新,也不断革新流通的方式。物联网技术、条码技术、RFID技术、GPS/GIS信息技术、ERP、WMS、TMS等信息系统的应用越来越普及。物流实训基地的建设中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加以应用,让学生能够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物流管理与作业。

同时,以微信、微薄、QQ为代表的社交网络在不断改变人们学习知识的思维与方式。以学员为中心的实训基地通过云技术、大数据处理等技术实现实训的交流互动性,让学员的部分实训突破地域、时间限制。实训基地利用现代云端技术,通过信息系统进行实训人员的身份识别、情境模拟、作业监控,让学员了解自己的实训表现,总结自己的实践技能,并不断提升职业能力。

2、以供应链流程为导向的项目设计。在实训基地的实训项目与实训组织设计中,遵循供应链流程导向理念。以供应链的采购供应、生产制造、销售配送流程为导向。在岗位的设计中让实训的对象具备流程化的思想与习惯,具备供应链流程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在物流文化展示体验区,通过视频、图片、模型、图书等素材让学员树立流程化的理念;通过构建以物流一体化作业区、工业物流仓储作业区、商贸物流配送作业区为主线的实训作业区域,让实训对象了解从供应链上游的供应商到生产制造商,再到分销商的整个过程,在每个作业区,又遵循上游供应、检验入库、储存管理、物料控制、出库作业、分拣包装、配送作业的供应链流程。通过不同岗位、不同区域的实训,掌握物流作业的“来龙去脉”。

3、以“感知、践知、强化提高”认知规律为主线进行空间布局。在空间设计的逻辑体系中,遵循职业形成规律,按照人的感知、践知、反思提高的认知规律这条主线进行设计。依据这个理念,在实训基地入口处为物流文化展示体验区,让学员对物流的发展历程、物流理念、现代物流模式、物流不同部门分工有初步认知;之后,进入一体化物流作业区、工业物流仓储作业区、商贸物流配送作业区、叉车作业区进行物流单项、综合技能的实训;在此基础上,进入监控调度实训室,通过对自己和其他学院实训的视频进行研讨,总结反思,再进行实训,反复训练、不断提高;最后,可以进行物流后台信息系统的学习和物流方案制定的研讨。

4、体现虚实结合性。实训基地采用虚实结合的方式,充分解决现代物流有形无形组合、动态静态结合的特点。现代物流有形化的表现形式是各种仓库、配送中心、物流中心、运输工具,而无形的是物流信息系统、物流的作业组织及流程设计及一个企业的物流文化。因此,实训基地的建设必须采用虚实结合方式,用物流装卸搬运设备、仓库、包装工具等有形方式表现物流有形一面,而用物流信息技术、流程化处理、视频化资源、物流文化表现物流无形一面。

5、校企合作开发建设与使用。遵循校企合作开发、建设、使用的理念,实现实训基地效率利用最大化,使用价值的多元化。在实训基地方案设计与制定中,校企合作进行物流实训基地的论证、制定符合现代物流与流通技术人才培养的实训基地方案。在实训基地的实训项目开发与建设中,引入企业真实的项目与工作任务。实训基地建设使用时,校企联合进行物流职业标准开发建设,共同进行实训基地人才培养、社会培训、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服务。

第8篇

物流又是电子商务发展的核心环节,掌握物流专业知识将更能显出电子商务的优势性,否则它会成为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物流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物流知识的系统教学,中国的物流教学还处在一个传统起步阶段,应用于物流教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与提高。现代物流专业的教学有别于普通学科,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需要结合实物讲解和操作;物流所涉及的理论和知识又相对抽象与枯燥,因此更加需要对专业教学进行改进和创新;物流所涉及的大部分内容实践性较强,例如仓库与配送管理实务、运输管理实务以及物流设施与设备,需要软硬件的配合和实训场所的应用;总之,中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应不断完善物流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使物流实训课程企业要求相衔接,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与职业素养,努力增强学生的就业适应性。

二、现代物流课程教学的特点

学生在现代物流课程中不是被动接受,而是要积极培育其想象力,特别是要着重对于创造性想象力的培养;实训教学的过程是其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思维是高级的复杂的认知过程,可以揭示事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及本质,对于实验现象的认识,同样是“学而不思则罔”,要学会理智地看待世界,更加理性的去认知,要有自己的思想,不满足现象的观察,要学好积极地思索和探求。

1.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现代物流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分析和总结,结合实训设备的操作演示,能够进一步加深对物流管理理论知识的理解,加强对物流过程控制方法的掌握,使理论能够及时有效地联系社会实践。

2.重视团队协作和沟通现代物流实训教学是一种参与型的学习方法,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深入发展,传统的以知识积累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再适应时展的需要。要经过小组的合作思维,在合作中互相沟通,在沟通中增进合作,这一过程会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教会学生相互沟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同时也增强了他们说服别人以及聆听他人意见的能力。

3.重视多种教学手段的应用多媒体教学(比如用幻灯课件演示制造性企业生产工艺物流流程,运输工具,立体仓库、货架等等)、观后感(以所看的现场或节目为案例),读后感(以阅读方案材料为案例),体会(以挂图设计为案例),还有讨论等方式,能够为实训课程的开展提供充分的辅助。4.重视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实践教学必须注意有效性,做到有计划、有布置、有落实。因此,必须建立实践教学的考核标准,可采取分层次步步过关的方式,使学生学有动力,做有目标。考

核标准应明确、具体。众所周知,戴明循环是工业企业全面质量管理中的一种管理模式,整个质量管理过程需要经过计划(Plan)、实施(Do)、检测(Check)、行动(Action)四个阶段,简称PDCA循环。这四个阶段不断地循环,从而保证产品质量不断提高,现代物流教学方法质量管理是对教学活动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教学活动是通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种双向的劳动交流,把知识和能力内化于学生,把教学经验和教学能力内化于教师的特殊劳动过程。在PDCA循环中的十五个要素相互依赖不可分割,在整个现代物流教学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现代物流教学的创新关键是物流实训课程

目前我校在物流实践教学的组织中,具体教学实施关键为四点,首先转变传统实训教学观念;其次了解我校现有实训情况;然后分析学生和教学内容;最后强化反馈考核机制。

1.以学生操作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新理念

在物流仓储与配送等实践性课程中,我们转变理念,从“教师授课”支点向“以学生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支点转变,突出技能性、操作性、实用性。我校在充分考虑学生能力培养层次,并根据以上所述我校物流实训室设备的现有条件,开发了仓储与配送等课程的实训项目。在此过程中我们改变了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做到以学生操作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北京工贸技师学院物流实训室设备配置现状

(1)信息管理实训室提供供应链管理软件、物流综合作业实训软件、电子商务软件等实训软件、报关、报检、货代和国际物流综合软件的模拟仿真操作。(2)仓储与配送实训室条码生成实训、条码识读实训、RFID射频识别技术应用实训、叉车库区装卸搬运设备的存储、展示与演练,立体库区出入库流程操作、流利货架电子标签拣选实训等业务。

3.分析学生和教学内容

(1)备学生,重视学生差异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我们的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多数同学存在自卑心理。要相信和鼓励学生能够做好实训,有能力完成好自己的学习任务。让每个学生有动手的机会,展现他的成果,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能够促进师生更好的配合。(2)备内容,重视教学内容和流程在进入实训室之前,课程小组成员要认真讨论实训教学计划,实训教学大纲,实训教材,这是实训教学的纲领。首先理论知识的教学要从实训设备出发,比如要进行条码的设计和打印,需要先学习条码设计软件和条码打印机设备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其次合理设计课堂内容要从优化操作流程入手,比如,装卸与搬运实训中,除了要介绍叉车、物料盒、托盘及货架的特性及使用方法,还可以组织小组进行装卸搬运接力赛,指定摆放位置,规定动作步骤,以时间短质量高取胜。让学生提高工作效率,增强竞争意识。(3)备教法,使用合理方法针对不同的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主要教学方法有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角色体验法以及示范法等。比如使用角色体验法让学生穿上仓库管理员的衣服,来到实训室仓储区进行出入库的操作,让学生完全熟悉仓库的工作流程,真切体验仓库管理员的工作内容。培养学生职业人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逐渐增强职业素养,对物流岗位更加熟悉和热爱。

4.强化反馈考核机制

一般将参与实训的学生分为3组(一个班级人数为30人),由三名小组长辅助任课老师组织教学。在每一小组完成相应的任务后再进行互换。首先让学生明确本次课的任务和所要达到的目标;其次围绕本次课的任务、目标进行知识准备;然后三组同学分别进入相应的场地进行操作(操作时首先教师认真规范演示操作流程;使小组的每一个学生通过不断地轮换操作都能规范、熟练地完成相应的任务);最后是课堂总结,填写实训报告。其中有三个关键步骤需要注意:(1)撰写实训报告在实训完毕后,学生应按照报告填写规范撰写实训报告,包括实训内容,实训设备,技术要领,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学生能够在撰写过程中回顾操作重点,加深学习印象,加强知识掌握。并使其作为平时成绩的主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2)期末抽签考核实训课多为考查课,事先制作考核计划,对每一项考核项目设置相应的评分标准,采用抽签的方式决定每名考生的考核项目,按流程操作,各自评分,做到公平合理。(3)综合考生表现由于学生程度参差不齐,不要求所有人尽善尽美,根据平时练习努力程度,相应的增加分数,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老师的引导和启发比苛刻的制度与考核更易得到共鸣,使学生更加投入的学习,从而取得更大的进步。

四、结束语

第9篇

关键词:物流管理;PDCA模式;应用

一、PDCA模式物流管理专业教学

(一)PDCA模式

PDCA循环模式起源于质量管理体系理论,包括“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的闭环管理流程,也就是说包括在指定计划阶段,要充分认识到指定计划的目标要求,在执行阶段按照计划目标,来分解具体运作中所涉及的内容,充分落实计划中各种要求,在检查阶段则是按照执行要求进行检查,分清哪些对了,哪些错了,明确效果,找出问题,在处理阶段就是对这些出现问题进行结果进行处理,对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对于失败的教训进行总结,循环往复、彼此促进,实现质量水平的提高,最终实现工作目标。

(二)PDCA教学模式的特点

PDCA模式在物流专业教学中将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有机结合,提倡分层次专业理论课、生产实习、实践性教学等环节,即将不同的教学课程的教学任务分层次组合进行,学生在学习了应知的专业理论和应会的操作技能后,就可以通过以工作流程为主线,以实践训练为内容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训练,不仅可以通过学习训练一体化课程,实现了理论与实践学习的紧密结合。

PDCA模式的学生大多是自主学习,身边缺少老师辅导,具有交互性的PDCA模式能够有效弥补这种学习模式中的不足,并能够及时给予学生一些反馈,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能够及时发现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错误,并且予以帮助、纠正。在设计PDCA模式的最初阶段,教师需要对该课件的目标学生的特征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学习的动机、知识基础、学习能力以及生理特征等方面。PDCA模式可以根据一些我们身边的生活中案例或者材料取材,这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将知识紧密联系实践,还可以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学习目标,并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PDCA模式实施思路

(一)课改思路

物流管理专业教学PDCA模式的改革思路是转变传统课程以“教”为中心的现状,转为以学生为中心,用PDCA模式方法让物流专业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实际操作相互结合,倡导“以就业为导向”教学理念。物流管理专业教学PDCA模式改革就是要在场地教学条件广泛利用学校和实训场地。在教学组织及实施方面,采用内容PDCA模式、环节PDCA模式、操作PDCA模式等方式,从而达到以技能为主,强化专业理论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设计

物流管理专业教学PDCA模式课程设计中要注意,实现PDCA模式实训室和顶岗实习单位的教学资源的融合,并将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专业学习与生产相结合,从而实现理论课堂与工作现场相结合。物流管理专业教学PDCA模式课程设计必须以仓储与物流配送过程为线索,将仓储过程、物流配送过程重新构建教学内容,分层次将仓储管理理论融入实践操作当中。

三、物流管理专业教学PDCA模式的设计

(一)设计阶段

物流管理专业教学PDCA模式,PDCA模式学习物流实践的任务是整个过程的核心。当前学生已不再满足于单一的知识技能,因此学习物流实践的任务要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多元化设计。物流实践任占瓤梢允歉据情境设定的任务们,也要按照PDCA模式注意创设出与知识内容相关联的情境,让学生能够深入其中,依据不同的学科特点进行设计,能够让学生把已有的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进行有效学习。物流实践任务的制定应清晰明确,而且难度要符合学生的学习情况。

(二)实施阶段

物流管理专业教学PDCA模式,引入仓储企业的工作环境、案例情景,改变了原有的教学场景,将教学内容分层次、分步骤创设情景帮助学生理解,便于掌握知识内容。在设计实践可曾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引人深思。PDCA模式的选题定位要十分明确,PDCA模式与传统课件相比具有知识形式表现多样的特点,增强学习物流实践的生动性、趣味性。通过PDCA模式把物流实践任务既可以通过个体独立学习物流实践来完成,也可以通过团队合作实践来实现,以便培养其独立学习能力或者协作学习能力。

(三)检查阶段

物流实践是指对于PDCA模式学习过程采用的监管规则以及评价规则。PDCA模式学习物流实践设计中要监督并且管理学生的学习情况,知识掌握情况,对其进行奖励或惩罚;还可以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反馈给学生。PDCA模式的内容所呈现的教学目的要清晰明确,让学生知道自己是在针对哪一个知识点进行学习。学习内容要有重点及难点,层次分明,贴切实际工作情况,这是PDCA模式内容设计的最基本要求。针对不同的教学要求分别设计出不同的实践情境,用检查执行让学生成为学习物流实践的参与者,同时要针对一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疑点、困惑等进行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