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网课考试总结

时间:2022-06-03 14:32:10

导语:在网课考试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网课考试总结

第1篇

论文摘要: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合格的技能应用型人才,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作为一门实用技术,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已经显示出其重要性。文章对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课程设置进行了探讨。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和《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相关专业开设的两门专业基础课,但由于计算机的普及,社会需要非计算机专业学生也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维护和网络应用知识。我们根据高职高专教学特点和要求,以“能懂、够用、实用”为教学原则,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把这两门课整合在一起,在高职非计算机专业开设了《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这门课。

一、《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课程设置

1.《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定位

“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定位于“信息技术基础”课的深人和提高。在大学一年级,所有非计算机专业学生都系统学习了“信息技术基础”课并参加了河北省大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考试,已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系统组成理论知识。

2 .《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教材选择

《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课程的知识更新周期非常短,时代特征鲜明,应选择适合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教学现状和发展方向,在内容组织上突出了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并能结合具体操作步骤加以讲述、图文并茂的教材。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由教研室组织任课老师通过上网查询、翻阅其他最新文献等方式自行编写了课程讲义作为简易教材。在编写时,我们每年组织教师深人社会、了解市场,调查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所具备的核心职业技能,经过分析和总结,制定出课程标准和能力测评大纲,最后分解出课程学习单元。课程讲义以学习单元为内容目标,精选相关的教材内容;编写时以计算机硬件和技术的发展为依据,保证教材内容与时代同步;注重教材内容的知识性和新颖性并注重实践能力的开发性。

3.《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课时分布

《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课程总课时为72学时,其中理论课为12学时,实训课为40学时,讨论课为20学时,课时比例约为1:4:2。从教学方式来看,先集中完成计算机系统维护理论课,再集中课时完成计算机系统维护实训课,然后完成计算机网络理论课,再集中课时完成计算机网络和综合实训课。这样做既能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又有足够的实训课时使学生能充分掌握本门课程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

4.《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课程实训安排

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在完成规定的实训课程后,可完成一些选学的实训内容。

5.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

在每次课程开始时,首先提出一个任务,课程的教学内容围绕这个任务进行设计,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对相关知识充满了好奇,会想尽一切方法去完成它。例如理论课上要求学生在理论课程结束后,交一份根据市场调查的结果完成的适合日常办公、图形图像设计、游戏等不同需求的计算机装机配置作业。学生会去了解市场,回来后都说收获很大。实训课上,例如硬件组装模块,教学组织与实施的一般过程为:课堂设计~示范引导~模仿试做一纠错重做一复述总结。课堂组织以学生小组为中心,内容教学以问题或任务为驱动,形成师生互动、生生合作的探究式学习氛围。讨论课上,例如故障检测模块,教学实施的一般过程为:课堂设计一预设故障一分组讨论一尝试修复一纠错重试一分析总结。上课前教师提前预设若干个可控制故障,上课开始时分组讨论每个故障产生的原因,在讨论的基础上小组尝试排除故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占据主体地位,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必然会引起素质的变化。这个素质指的是学生的思维和行为方法、动手能力和技能、习惯和行为标准及直觉经历、需求调节等方‘面的综合。

6.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

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于学习指导,其基本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学生只是教育教学实施过程的被动受体,而不是自己学习的主体,缺乏个性化,因材施教的效果不够理想。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在网络环境下实施多元化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进行学习是推进高职教育创新的一个手段。学院现有实验设备组数少,课时紧张,有些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很好地理解消化知识,教师利用开放的网络环境,可将各种资料(如授课讲义、背景知识、课程信息等)以文件资料库的形式存放在网上,供学生直接网上阅览,进行自主学习,学生的学习活动将延伸到不受时空限制的网络环境。学院建立了网络实训室,为了充分利用实训设备,也为了学生课下实训方便,实训室开放了网络环境,某些实验可以通过WEB方式登录到实训室服务器进行操作。

7.考核方式改革

本课程考核目标是重点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废除了期末笔试考试,用形成性考核成绩作为期末总成绩,该形成性考核成绩包括学习过程评价+综合考试。考核中学习过程占了很大的比例,学习过程包括所有实训课的平均成绩、社会调查报告成绩、平时作业成绩;而综合考试包括实践技能操作考试和口试。

第2篇

关键词:大学公共基础课;考试改革;学风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6-0164-02

考试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教学系统重要的反馈手段,也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用好考试这根指挥棒,不仅能对教学起到反馈、调节、评价、促进作用,而且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建立良好的学风起着根本性的作用。

近些年,高校已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环节作了很多改革,但考试改革滞后,考试仍存在着考试内容局限性大、考试题型标准化、考试形式单一、评分标准精量化、考试信息反馈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考试作为重要的教学、学习评价反馈作用得不到发挥,并产生一些负面效应,如考试违纪作弊现象层出不穷,大学生考试作弊成为一个比较特有的现象存在着,成为影响高校学风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考试违纪作弊中,公共课、基础课的作弊尤为严重。

一、公共课、基础课考试面临的尴尬

大学本科专业学习往往是公共、基础、专业三段式课程设置。公共课虽然不一定同所学专业有直接联系,但它是培养大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而设置的全校性通识课程,不同专业的学生都要学习。基础课是指某一大类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其作用是为掌握专业知识、发展专业能力打基础。

笔者对云南农业大学2010―2013学年六个学期期末考试违纪人数进行统计,3年内作弊人数250人,其中,公共课作弊人数139人,占到55.6%;基础课作弊人数71人,占到28.4%;专业课作弊人数40人,占到16%。即使按每一学期分析,公共课、基础课作弊人数高居前列(见表1)。相关资料显示:某综合性大学对16 000 余名在校生2002―2003学年考试状况作了调查分析,全学年各门课程考试作弊人数共计73人,其中公共基础课有41人,占作弊总人数的56.2%。

教育部、各高校对各类考试违纪作弊现象都制定了严格的防范和惩罚措施,对考试违纪的学生进行严肃处理,轻则通报批评,重则失掉学位,甚至被勒令退学或开除。在重罚之下高校考试作弊现象却屡禁不止,而作为高校的公共课、基础课为何成为作弊中的“重灾区”引人深思。

二、公共课、基础课考试现状分析

公共课、基础课考试作弊现象严重,跟课程性质有一定关系,主要是涉及素质教育类课程、基础理论课程,起着拓展素质,打基础作用。一些大学生在学习中,认为专业课才可以学到技术和本领,而公共课和基础课,被认为是伸缩性很大的“软件”,学得好不好无所谓,所以往往忽视了这些课的学习;而在考试时为了应付过关,有些人就选择铤而走险。这是学生个人因素。但单纯分析学生因素,把作弊归结到学生个人身上,对学生“严防死守”,显然是不全面的,还应该看到它与公共课、基础课的教学、考试方式有很大的关系。

1.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教学吸引力不强。公共课、基础课作为基础的理论课、素质拓展课,理论知识多,一些课程从小学学到大学,而大学教师都是在传统教育和应试教育的环境和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应试教育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仍然体现在大学教学中,教师习惯于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照书本教、按书本考,课堂教学没有吸引力,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成为一种应付。

2.考试形式单一。目前,大多数课程考试以闭卷笔试为主,闭卷笔试考试往往侧重对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知识再现水平的考查,考试内容和题型枯燥乏味,考记忆知识多,创新能力要求少。学习被理解为这样的考试必然造成学生机械记忆知识、死记硬背,考前搞突击,应付考试。

3.考试过于集中,“一考定成败”。公共课、基础课大都属全校统一安排课程,每到学期末,学生通常要进行七、八门课的考试,形成统一考试要求多,因材施考少。一部分学生平时学习不努力,而到期末则疲于应对考试,为了考试过关出现违纪作弊现象。

4.考试评价功能单一。一般情况下,大多数高校都是在期末进行总结性考试,分出学生成绩的档次。这样的方式仅把考试作为给学生某门课程下个结论的工具,一次考试定结论,学生学习就是为了得到学分,考什么学什么,长此以往,人们总把分数看成是一个学生学业水平的具体表现,似乎分数越高学业水平就越高,导致学生注重分数,而不注重实际能力的锻炼和提高。总结性考试造成“课程结束就考试,分数出来就了事”的现象,这样的考试不能考察学生的全面素质,失去了学校开设这些课程的良好初衷。

这些因素使得课程的学习处于应付状态,出现考试违纪作弊现象屡禁不止,严重败坏了学风和考风。

三、推进公共课、基础课考试改革,正考风促学风

当前,社会对人才需求提出了更高要求,社会越来越需要综合素质较高、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应试教育考试模式已成为继续深化教学改革的瓶颈,因此,为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发展需要,推进公共基础课考试改革,建立科学的考核办法,从应试考试向综合能力考核转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减少考试作弊现象,用良好考风带动良好学风的形成,是当前学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措施手段。

1.转变考试观念,树立现代考试观

现代教育观是立足于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以全面提高和发展人的内在素质为目标,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中心,建立融拓宽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的考核机制。

考试观实际上是教育观的反映,巩固和深化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改革,必须配合建立和创新考试模式。高校要消除应试教育下的应试考试观,公共课、基础课也应树立素质、能力为主的考核观,首要的是摒弃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以记忆书本知识的数量与质量为核心的传统考试观念。帮助教师在观念上由注重考核书本知识到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综合考核转变;由笔试闭卷考试为主向灵活多样的考试方法转变;由重视一次性结课考试向注重全程性考核转变。

2.改革考试内容和考试方法,促进考试形式的多样化

考试内容是考试的关键环节,是考试改革的核心。考试内容不能简单的考教材、考背功,要体现时代性和创新性,考试内容要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创新兴趣和应用能力。改革考题的内容、题型、难度,增加综合性思考题、分析题、应用题和能力题,考核在能反映学生掌握基本理论、技能的情况下,更多的要反映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以及在信息时代收集信息能力的考核。

在考试方式上鼓励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考试内容改革要辅之考试方法的多样性才能最大限度的呈现改革效果,应根据公共课、基础课的不同特点,富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主导考试方法,如基础课程的基本知识点采取闭卷考试,侧重于知识应用和能力的考核采取开卷考试,对语言类的一些课程采取笔试与口试相结合,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撰写课程论文、专题报告,现场实践技能操作、集体讨论与独立完成相结合等多种考核办法,让每个学生都有发挥特长、发挥能力的机会,从而增强考试的信心。

3.推进公共课、基础课教学改革,促进教学和学习方式的改进

公共课、基础课同样具有理论性、思想性和实践性的特征,这就要求课程学习必须坚持知行合一的原则。云南农业大学校从2011年起运用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搭建了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包括语言数字化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农科高等数学学习、大学语文学习、新理念大学英语学习、外研社大学英语教学管理等六个平台、四个网络考试系统,从而从根本改变公共课、基础课教学与学习方式。平台利用信息技术将这些课程的相关知识以文本、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网页等形式提供给学生自学,学生在平台上自主学习、练习、作业及测试,教师在线互监测、指导、评价,形成了教师主导―网络学习平台支撑―学生个体自主参与的自主学习模式,促进了教学和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学习效果显著提高,考试作弊也呈现下降趋势。

4.加大考教分离力度,发挥考试的诊断作用

公共课、基础课课程多是学校统考科目,通过考试,教师得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情况,学生可以了解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对于公共基础课,加强试题库建立,实现考、教、评分离,使考试成为检验教学质量的独立环节,达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以考促改,促进教与学的同步提高。

5.加强考试管理,严格执行有关考试规章制度

考试纪律是学风的具体体现,考试纪律在执行上不要时紧时松,给学生造成不良的心态,要持之以恒地抓和管,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制度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米增强,孙萍茹,王秀梅,安连锁.高校考试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2,(3):93-97.

[2] 平沪生.考试作弊问题中的学校体制性因素及治理[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59-61.

[3] 邹伍祥.高校制止考试作弊现象的对策[J].集美大学学报,2005,(3):73-77.

[4] 吴国荣.刍议网络教育考试模式改革与评价体系的建立[J].实践探索,2005,(7上):40-43.

第3篇

一、常规工作

南航苏附星湖街高二年级部在2020年的一年里,稳步推进各项工作,发展态势良好。

德育工作细致有效:

1.德育常规以星湖街校区高二年级学生管理20条为准则。早晨6:30学生出宿舍,学生自管会成员检查宿舍滞留人员,6点50班主任、学生检查迟到学生、检查仪容仪表,班主任群内上报;课间要求禁止吵闹、奔跑、推推打打;大课间无特殊原因,必须参加跑操,班主任全部到位,检查督促整齐度;中午天天练结束全体关灯安静休息,不允许走动和有说话的现象;晚餐后学生自主高效地完成规定学科小练,然后开始晚自习;晚自习课间及眼保健操由学生自管会检查;宿舍10点10分熄灯即安静,每天由班主任、级部值班、学生自管会成员检查,群内及时反馈。

2.年级部每周一召开班主任、备课组长联席会议,研究班级事务、学生现象、商量对策、提升班主任管理水平,开展班主任教研活动;

3.每周的班会课、周五的晨会课,总结反思、提要求和希望,通报近期违规情况及学生,表彰先进,强化常规,鼓舞士气!

4.年级成立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检查督促反馈学生在班、在宿舍情况。

5.年级部定期召开学生动员会、学生表彰会、全体家长会,不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部分家长会,结合班主任召集个别家长谈话,形成一张周密的家校联系网,开展各项工作。

6.年级部举行跑操比赛和拔河比赛、积极认真的参与运动会,激发学生斗志,增强集体荣誉感。

7.心理讲座和学科指导讲座相互穿插,让学生能够以良好的心态和学科素养完成学业。

8.充分利用好黑板报和年级宣传展板等宣传阵地,树立榜样,以典型引领大众,让优秀成为习惯。

教学常规工作:

1.教学常规以星湖街校区高二年级学生学习常规20条为准则。早读强调开口率,上课强调抬头率,自习强调埋头率。

2.强化作业量、限时作业完成、作业质量等工作。

3.早读从6点50开始全体学生在课代表的组织下进入早读,要求起立大声读背,双语教师大部分7点就进入教室。

4.强调作业讲评和订正的有效性,对天天练和周周清、月考、期中、期末考试等分点到位,分析到位,群内,共同衡量研究。

5.备课组强化备课活动,针对星湖街教师数少的情况,一方面两校区共同教研,另一方面本校区开展微教研,随时交流教学。

6.充分研究探讨选修及合格考走班模式,为合班协调排课、上课提供样本。

7.期中考试后启动合格性考试,强化短平快的复习迎考。

二、重点工作

1.强化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发展的积极作用:

每周的班会课、周五的晨会课,总结反思、提要求和希望,通报近期违规情况及学生,表彰先进,强化常规,鼓舞士气!

年级部定期召开学生动员会、学生表彰会、心理讲座、全体家长会、不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部分家长会,结合班主任召集个别家长谈话,形成一张周密的家校生联系网,开展各项工作。

年级部举行跑操比赛和拔河比赛、积极认真的参与运动会,激发学生斗志,增强集体荣誉感。

充分利用好学生表彰会、黑板报和年级宣传展板等宣传阵地,树立榜样,以典型引领大众,让优秀成为习惯。

规范言行、规范学习、规范考试,养成良好的习惯!

学生自主化管理很有效果,特别是常规和宿舍的管理效果明显!

2.教学工作落到细节,突出重点改变思路:

调整多、形式多:本学期星湖街高二针对合格性考试和期末统考,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根据每一个时间节点做出不同的调整,由于班级数少,组合不单一,所以合班课较多,年级部充分研究探讨选修及合格考走班模式,为合班协调排课、上课提供样本。

针对有效分配课时,高效完成双考的任务,年级部经过三次课时调配,期中考试后启动合格性考试,强化短平快的复习迎考,使得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学习。

打造优生团队,突出拔尖学生的培养。针对优秀学生,年级部在不同的节点明确不同的名单,年级部实行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导师制,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充分的协调沟通,随时关注学生情况,对他们的短板进行合理的提升。大课间和零碎时间成为提升的有效时间段,分层作业成为他们的有效资源,经过提升,期中考试暂露头角,物理方向600分以上10人,历史方向600分以上2人。

三、亮点、特色工作

1.强化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发展的积极作用:

每周的班会课、周五的晨会课,总结反思、提要求和希望,通报近期违规情况及学生,表彰先进,强化常规,鼓舞士气!

年级部定期召开学生动员会、学生表彰会、心理讲座、全体家长会、不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部分家长会,结合班主任召集个别家长谈话,形成一张周密的家校生联系网,开展各项工作。

年级部举行跑操比赛和拔河比赛、积极认真的参与运动会,激发学生斗志,增强集体荣誉感。

充分利用好学生表彰会、黑板报和年级宣传展板等宣传阵地,树立榜样,以典型引领大众,让优秀成为习惯。

规范言行、规范学习、规范考试,养成良好的习惯!

2.学生自主化管理很有效果,特别是常规和宿舍的管理效果明显!

年级部组建了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除了日常检查外,重点检查宿舍早晨6点30滞留宿舍的学生、6点50还未进班早读的学生、10点10分宿舍还未安静就寝的学生,几个点位的检查,让学生的自律性增强了,守时惜时的意识增强了。

3.教学工作落到细节,突出重点改变思路:

调整多、形式多:本学期星湖街高二针对合格性考试和期末统考,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根据每一个时间节点做出不同的调整,由于班级数少,组合不单一,所以合班课较多,年级部充分研究探讨选修及合格考走班模式,为合班协调排课、上课提供样本。

针对有效分配课时,高效完成双考的任务,年级部经过三次课时调配,期中考试后启动合格性考试,强化短平快的复习迎考,使得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学习。

打造优生团队,突出拔尖学生的培养。针对优秀学生,年级部在不同的节点明确不同的名单,年级部实行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导师制,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充分的协调沟通,随时关注学生情况,对他们的短板进行合理的提升。大课间和零碎时间成为提升的有效时间段,分层作业成为他们的有效资源,经过提升,期中考试暂露头角,物理方向600分以上10人,历史方向600分以上2人。

四、取得的成绩

成绩期待合格性考试和期末统考的佳绩

德育活动获奖参照德育处统计。

五、问题改进

1.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年级工作繁杂且多,教师数少,班级数少,造成人手不够,每人承担的事务多,课务多,班级少,班容量大,造成选课难度大,合班多,管理和教学都存在问题,需要学校大力支持。

2.每日时间安排太紧张,学生的自由时间少,年级组织活动没有时间。

第4篇

关键词:JAVA程序设计;慕课;网络教学

武汉商学院教师代表团通过2015年明2日至21日在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等大学的学习考察,了解了慕课等网络教学方式在美国的应用现状及经验总结。笔者决定将所学经验应用于Java程序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并开展了慕课元素辅助Java程序设计教学的可行性探讨。

1 慕课的概念

所谓“慕课”(MOOC),顾名思义,“M”代表Massive(大规模),与传统课程只有几十个或几百个学生不同,一门MOOCs课程动辄上万人,最多达16万人;第2个字母“0”代表Open(开放),以兴趣导向,凡是想学习的,都可以进来学,不分国籍,只需一个邮箱,就可注册参与;第3个字母“0”代表Online(在线),学习在网上完成,无需旅行,不受时空限制;第4个字母“C”代表Course,就是课程的意思。课课程并不提供学分,也不算在本科或研究生学位里。绝大多数课程都是免费的。

慕课的授课形式不是搜集,而是一种将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授课者和学习者通过某一个共同的话题或主题联系起来的方式方法。尽管这些课程通常对学习者并没有特别的要求,但是所有的慕课会以每周研讨话题这样的形式,提供一种大体的时间表,其余的课程结构也是最小的,通常会包括每周一次的讲授、研讨问题、以及阅读建议等等。每门课都有频繁的小测验,有时还有期中和期末考试。考试通常由同学评分(比如一门课的每份试卷由同班的5位同学评分,最后分数为平均数)。一些学生成立了网上学习小组,或跟附近的同学组成面对面的学习小组。

2 实现慕课常态化的瓶颈

通过2015年8月2日至21日在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等大学的考察访问得知,慕课(全称为大规模网上公开课)有2大优点:(1)学生自由安排学习时间;(2)慕课的知识产权通常归整个系里,教师不教该课了或者离职了也不影响慕课的继续开设。其实被夸大了其科技的作用。慕课当然可以帮助联络在职、偏远地区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对于自觉的学生,慕课确实可以发挥一定的效果。但是不能忽视一个问题――一门课程被慕课后,即把网络教学作为了唯一教学手段,效果并不能保证比课堂教学更好或与其一致。原因有二:(1)网上教授课程,学生的自觉性很重要,学生的存留率较课堂教学少,顺利完成慕课的学生并不多:(2)要保证慕课质量与传统教学相当,或高于传统教学,投入可不小,拥有极多资源的学校才能胜任,而且教师要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及时反馈学生的问题上,因为24小时不同时间点都有学生可能在学习或提问。教师很多不适应。有学校的做法是雇佣多个老师上下其手,但若雇佣了成本低廉的非专业人员,教育质量如何保证需思考。也许正是基于这些原因,在我们访问的乔治梅森大学没有开展慕课,但是开展了丰富的网上课堂教育作为传统课堂的有机补充。13%的课程有网上教学。

3 慕课的可借鉴元素在乔治梅森大学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实质上,网上教学可以使用慕课的一些可借鉴元素。以乔治梅森大学为例,网络教学被放在很重要的位置。现代社会的远程教育或网络教育有几个新常态:即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灵活度、个体化、可支付能力、学生像顾客。

乔治梅森大学的网上教育有以下特点:

(1)多样化授课;(2)网上授课的学生学习的内容和课下作业与在校生一样;(3)网上教学的教授与传统课堂的教授是同X;(4)强大的硬件平台。

网上授课的形式有2种:(1)实时授课;(2)非实时授课。前者好像现场直播。后者是先由教师制作好课件贴出,学生可自行安排时间上网学习。

整个网上授课的教师培训开发体系如下:

(1)先由教授提出草案交远程教育办公室;(2)指派教务助理指导;(3)产出阶段:制作课件――教授和教学助理共同完成;(4)课件制作后的评审;(5)试验性授课;(6)总结修改生成课程档案;(7)课程档案由同行评估;(8)同行提议怎样提高修改;(9)教授会收到补助作为课件制作的投入。

4 在JAVA程序设计课程中借鉴慕课元素辅助教学的可行性研究

通过美国的培训学习,开发JAVA程序设计的网络教学是可行的。好的网络课程的开发需要评估――执行――开发环节的相互联系和互相支持。教师应非常清楚怎样上好这门课,网页的功能要清晰,应充分利用科技功能辅助学生学习,互动。对教师的支持和质量保证有:必须有多功能网上教学平台。例如有专门支持网上教育的图书馆,24小时的学生电话支持等。还可设立网上教学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教学帮助。

成功完成JAVA程序设计网络教学的方法研究总结如下:(1)根据学生实际开展教学。以ITAVA程序设计第六章《接口》为例,接口内容与第五章《子类与继承》中的抽象类有相似性。可以将抽象类实例与接口实例对比,让学生掌握2种JAvA类型的不同点和相似处。在教学时,考虑本学院理工科学生英语水平普遍不高,将教材中的实例进行修改,可以使用中文定义标识符的地方均改为中文,提高了学生对程序源代码的理解能力。(2)学生教师要实时联系。现代通讯设备发达,要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及时互联可通过多种渠道。移动终端、互联网等提供的电子邮件、微信及聊天软件的使用可以使得学生能够及时将作业、提问等提交教师,教师也可及时反馈。(3)教师学生应全面了解各章教学内容。关于这一点,笔者所在的学院要求有统一的教学主题页,为教案主题页如图1所示。教案主题页通过列出教学章节、教学内容及重难点;并简述教学过程设计、课后作业等方便教师及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总体框架、教学环节事先熟悉,为学好本节课程做好充分准备。(4)学生应有很好的时间支配管理能力。(5)学生应有相对封闭自主的学习空间。(6)必须确保网络教学所需的技术支持;即必须有互联网平台、移动网络平台等软硬件设备的支持。(7)灵活方式。如一门课开两学期,学生可以第一学期在课堂学,第二学期在网上学或者穿插2种方式进行,学分、考试都不受影响。这种灵活方式有利于学生在心理上更接纳网络教学方式,利于网络教学的推广。

第5篇

工作总结网权威初二政治教师教学工作总结,更多初二政治教师教学工作总结相关信息请访问工作总结网。 本学年本人担任七年级7-9班,八年级15-16班的政治教学任务,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初中生和跨年级教学,因为缺乏教学教育经验,本期考试成绩不太理想。但本人一直致力于教学,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中。下面就分几个方面来说一说我在这学年教育教学方面的心得和体会,现总结 如下:

认真备课,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取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部署都作了具体的安排。每一节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筹备,并制造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

专心上课,课堂上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然后,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针对教学重、难点,取舍学生的探究结果,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接着,学生练习不同层次的题目,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在练习课上,利用多种多样的练习形式完成练习。

在课后,做好辅导工作和作业处理。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意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防止了一刀切的弊病,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维和心理的辅导,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对于作业,认真批改,一丝不苟。

本学期,我带的班级七年级成绩考的很不理想,这是我的责任,原因很多,我没有把握好考试的考点,平时没有加强对学生的管理,知识点的落实上也很不到位,这都是本人的责任,本人也进行了教学反思,年后的教学方法有了转变,我有信心在我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成绩定会有大的改变。

第6篇

2、张志凤。名师简介:会计难度大,是其他各科基础,更是过关的拦路虎。张志凤老师是会计培训界泰斗,留美学者、教授,具有十二年丰富的培训经验,讲解精湛、总结精炼、点题精准,深得学员信赖,口碑极佳,是您过关不可或缺的良师益友。授课特点:画龙点睛、抓住精髓,并用简单的例子和经典的总结将复杂的问题说清楚,语言洗练。例题经典,命题思路接近考题,解析精准,命中率高。

2、刘圣妮。名师简介:审计要求高,既要精通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在实务中的综合运用。考注会,审计是关键。刘圣妮老师是超一流的审计辅导专家,深谙历年考试命题规律,授课富有激情,案例生动活泼,考点梳理精细,点题押题精准。“听刘老师的课,审计轻松过”。授课特点:将枯燥的审计课程,讲得活泼生动、将很难理解的理论知识运用简单的例子讲解出来、使学员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学到了深刻的知识,使得参加注册会计师审计考试的学员再也不觉得审计难考。

3、赵小彬。名师简介:赵小彬老师是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培训中心特聘教师,纵横考场十余年,注会考试命题及辅导经验丰富,以所授考生通过率高著称。治学严谨,讲解细致,点 押到位,护送众多考生顺利过关。授课特点:授课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教学严谨,通俗易懂,擅长将复杂原理化为通俗语言,听赵老师课,通过会计类考试不再难。

第7篇

[关键词]高校;“321”模式;在线考试;考试平台;数字化学习;军事理论课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2)01-0054-05

引言

中山大学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从2002年开始建设,在数字化校园“统一数据库、统一标准、统一开发平台、统一用户管理和统一门户”的“五个统一”建设理念的指导下,目前已拥有本科生、研究生和远程教育在线课程近2000门,师生用户数为4.5万人。随着数字化学习环境的深入建设,教师一方面精心制作优质在线课程,不断积累和丰富教学资源;另一方面也越来越多地依托数字化学习平台积极探索各类信息化教学应用,除了引导学生利用平台开展多种课堂延伸学习外,还有效尝试了将平台题库和在线考试功能引入教学评价环节,从而提高了课程的教学效率,保证了教学成果。

据系统管理日志记录,从2009年开始,我校教师用户就将数字化学习平台的题库功能引入到课程教学中,取代了传统的纸质考试手段,统计数据如表1所示。

经多次小规模在线考试实践后,2011年7月,我校又成功策划并组织实施了跨校区、大规模的在线考试。本文以中山大学军事理论课成功进行的跨校区、大规模在线考试为实例,从需求分析、组织架构到考前准备、考试实施和考试控制等方面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介绍,总结经验并进行反思,提出了高校实施在线考试的“321”模式,以期为高校开展规模化在线考试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中山大学军事理论课在线课程建设与在线考试需求分析

1.在线课程建设历程

为落实好《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教体艺[2007]1号)和《学生军事训练工作规定》(教体艺[2007]7号)的文件精神,中山大学从2008年开始进行军事理论课网上教学试点。2009年9月,学校实行“三学期制”后,为节省课堂教学的课时数,教务处将军事课授课调整到第三学期,在此情况下,只有把军事课的部分内容进行网络教学,才能避免与其它课程的冲突。

我校军事课在线课程的建设共经历了3个阶段。2009年4月,军事课教研室的老师参加了由中山大学网络与信息技术中心举办的中山大学教育技术培训,学习了基于数字化学习平台的在线课程建设综合知识并完成了考核作品;2010年7月,军事教研室的老师将理论应用到实际教学中,为军训生提供了重点和难点内容在线辅助学习材料和交流空间,全面实施网络和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2011年7月,军事教研室决定使用数字化学习平台的考试功能进行在线考试,取代传统的纸质考试和试卷人工批改。此次军事理论课的在线考核以人机对话的形式进行,开了广东高校军训的首例。

2.在线考试需求分析

军事课是高校一门公共必修课程,人数庞大,以中山大学为例,三个校区一年级新生人数在8000人左右。在考评阶段,课程出题、试卷印刷和组织人工改卷、成绩统计等都将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如何能提高工作效率”一直是教研室老师们思考和尝试寻求改变的问题。为此军事教研室决定尝试新的在线考试模式,即2010级学生的军事理论课考试分两天在三个校区同时进行,同批次、不同校区的考生同时参加,共计有38个学院的7973名学生,分27个批次进行在线考试。

二、采用“321”模式开展大规模在线考试

利用考试平台开展大规模在线考试是信息化技术手段渗透教学的一种新方式和新尝试。因涉及的考生人数众多,对跨部门的组织和协调、对校园网络硬件和考试系统软件的技术要求是一次大检验,对师生适应信息化技术手段的能力也是一次考验。我们认为,“321”模式,即成立3层组织结构,建立2类技术支持保障队伍,基于1种在线考试平台,是目前行之有效的大规模在线考试模式。

1.成立3层组织架构

在线考试要涉及多个部门,领导力和协调力是关键。要由需求主体,即军事教研室,确定考试环境,如联系考试机房等;技术支持中心,即学校网络与信息技术中心,负责网络保障和考试平台的技术支持等。因此,在线考试的实施需要成立组织架构(如表2所示)来领导并协调各项工作,明确各自的分工和职责。

2.建立2类技术保障队伍

在线考试的开展,需要从网络和考试平台层面建立2类技术支持和保障队伍,继而再细分为各校区现场支持小组和后台远程保障小组(如图1所示),形成以前端支持为主、后台远程统一保障为辅的模式,使得在线考试能够平稳运行。各小组应在职责范围内快速处理突发事件,若遇到无法处理的事件,则要及时上报上一级处理。同时,开展在线考试又是有风险的,而影响“在线考试”的诸多因素中,包含了客观的和主观的、全局的和局部的、可控的和不可控的因素。问题的层级可分为用户端级、网络级(机房-校区-全校)、系统级(应用和数据库);影响度也可分为高(影响多个校区)、中(影响一个校区)、低(影响个人)等。因此,为了以防万一,还应考虑纸质试卷预案以作备用。

3.基于1种考试平台

基于考试需求,我们考虑使用学校的数字化学习平台进行在线考试。我校数字化学习平台当前的系统架构为双机模式,由1台应用服务器和1台数据库服务器构建,使用了SunFire E6900作为数据库服务器连接中山大学数据中心DELLEMC CX600存储阵列,分配了1TB的存储空间;平台安装版本是Blackboard7.3,使用了课程模块和门户模块,通过课程模块实现题库和考试功能,客户端的使用是基于B/S模式。

三、“321”模式下大规模在线考试的准备和实施过程

我们紧紧围绕为师生提供在线考试服务这一共同的目标进行部署,以学生的角度来设计在线考试使用流程,提供全方位的运维保障服务。

1.考试的各项准备工作

在学科层面,我们遵循保密原则,按题库标准格式提供试题内容,收集学生名单;在考试机房层面,我们检查机房电脑,确保操作系统正常运行并能顺畅上网;在网络技术支持层面,我们进场测试网络和防火墙的设置,如只允许访问考试平台等,以保障校园网络和各校区网络之间连接的顺畅。在考试平台层面,我们对学科老师提出的在线考试功能需求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考试平台的应对策略,如表3所示。

根据本次考试需求,我们按教学平台的建设标准,以校区/团为单位在平台上创建对应的课程,如表4所示。

在课程建设层面,通过教师角色或助教角色进行题库创建,分别创建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两个题库,如表5所示;并按导入格式整理试题内容,保存为Unieode文本格式,

分别导入平台题库。

在创建试卷层面,我们按照组卷策略进行设置,由两部分的随机单元功能组成一套试卷,试卷名称为校区考试批次,如表6所示。

在课程栏目的设计与层面,课程的一级栏目设置由考试通知、考前需知、在线考试,讨论交流区和成绩等组成。其中,在“在线考试”栏目,按对应批次设置选择,自动呈现或隐藏包括校区、批次、考试时间和考试地点等在内的考试信息。

在考前,我们还组织了多次小范围的模拟测试,并召开了技术支持保障小组联席会议,提前熟悉过程,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讨论影响在线考试顺利进行的各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调整并提出应对之策。我们认为在线考试的运维保障需要考虑两大方面的问题,一是机房的电脑总数量,二是平台系统架构能支持最多同时在线的人数。根据学科的考试需求,我们统计出本次最大同时在线人数为900人;而在当前系统双机架构下,同时在线人数最多为500人,二者需要达到一个平衡,因此需要适当错开时间进行考试,以保障整个考试过程的顺利进行。

2.大规模在线考试的实施

在线考试过程中,考试的控制环节非常重要。我们以时间为“控制轴线”,通过“考试密码”的来精确控制考试,使其按统一规定时间进行。“现场支持小组”则时刻与后台总部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对问题进行处理。在考试过程中,我们碰到了诸如电脑故障无法使用、操作系统蓝屏、忘记账号密码、浏览器出错、甚至平台故障等考前已经预测到的问题,我们按预案进行了处理。在考试答题过程中,我们经常提醒考生要进行批量保存,以此来应对可能出现的故障问题,以便使考生重新登录考试平台后,能在之前保存的基础上继续答题,从而减轻考试风险。

考试结束后,我们使用考试平台的“成绩簿”功能进行大规模在线考试统计,如图4所示。部分提交不成功的考核,可辅以人工批改后再进行确定。学校网络与信息技术中心还及时对此次大规模在线考试进行了宣传报道,以期为下一步的推广使用工作打下基础。

四、采用“321”模式开展大规模在线考试的体会与展望

我们认为,“321”模式是高校开展大规模在线考试行之有效的模式之一。它的成功实施,离不开以下3方面的基础条件:(1)环境基础:具备相当的校园网络基础设施,网络运行稳定,故障率低,出现问题后网络恢复能力强;(2)应用基础:有一定数字化学习使用基础,教师熟悉使用数字化学习平台,并已经把其作为教学中常用的辅助工具;广大学生也认同并使用数字化学习平台进行课程学习;(3)人员基础:要有一批肯积极尝试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教师队伍以及一支技术够硬、充分挖掘信息化应用的技术队伍。其中,网络环境是基础设施,要首先得到有力保障;而教师用户是实施主体,也是最核心的要素,主体愿意实施,加之得到相应的技术支持,就可以开展大规模在线考试。

1.在线考试的优势

在线考试是基于成熟的信息化技术手段来实现的,它有着很大的优势,包括题目更新和题库的积累与共享,可以随机抽题,并且在考后能马上获取考生成绩,能极大地缩短试卷批改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自动获取答题并分析统计数据等,所有这些优势都是吸引教师尝试变革的主要因素所在。譬如,此次军事理论课考试所使用的学习平台就具有以下两点优势:(1)在课程层面的控制上,学科老师可通过“选择”轻松驾驭;(2)在题库管理上,提升了出题和维护题库的便利性和自主性,而随机抽题的实现也保证了考试的公平性。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大规模在线考试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学习平台教与学的使用率,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2.在线考试存在的问题

影响在线考试的因素很多,它受多个条件的制约:(1)实施在线考试牵涉面大,多个部门的协同度是一个首要的问题,要有组织力和实施力,还需要得到网络甚至电力方面的绝对保障,不容有失。(2)在试题保密性方面,若是保密级别很高的考试,需要物理上断网进行隔绝,这是网络安全技术上需要解决的问题,黑客有可能通过技术非法盗取信息内容。因此,要充分考虑在线考试的安全因素。(3)根据实际网络架构和考试系统支持能力的不同,考试平台对同时在线考试的人数均有所限制。(4)师生对技术支持的依赖性比较强,一部分师生对在线考试有一种难以克服的“不安全”心理。(5)存在考生相互抄袭、代考等问题。深入分析这些制约因素有助于我们研究对策加以应对。

3.反思及改进建议

针对上述在线考试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6点改进建议:(1)需要学校主管部门加大计算机中心机房等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2)需要继续加强传统的监考手段,如考场禁止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禁用U盘和屏蔽无线网等:(3)需要在硬件层面进行投入和升级,改善设施,提高校园网络稳定性,进行系统负载均衡架构层面的升级,支持更多同时在线考试的人数,设置允许参加在线考试的IP段,在线考试带宽要配套专用;(4)需要在软件方面进行版本升级及开发更多功能插件或研发更加专业和专用的考试平台系统;(5)制订必要的在线考试实施规范和标准;(6)进行更大范围的应用推广和普及,克服在线考试可能带来的不利心理影响。这其中,离不开教学主管部门对信息化教学的大力支持。

我们建议,在当前阶段,特别是刚开始信息化考试的阶段,可采用“考试要求简单且相对影响面不大的考试策略”,如开卷考试或全部为客观题题型的考试,像军事课考试、各类知识竞赛、健康教育普及测验、期中考试等类别。从小规模简单题型的考试逐步过渡到更大规模和更多题型(包括主观题及多媒体类型题)的考试。我们认为,信息化考试手段更合适的定位是用于学生的自主测试,用于检验自我知识能力的掌握,可以支持学生随时随地,甚至可以通过移动设备进行的在线测验和学习。

4.对开展大规模在线考试的展望

开展在线考试,可谓希望、压力和困难并存,对于组织实施者来说,不仅要有坚定的信心还要有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信息化考试是推动信息化教学应用的有效途径之一,它的有效实施将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产生实质性的推动,同时也将对考试模式改革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和更多学科共同挖掘教学需求,在在线考试应用实施层面、系统运维支持层面和教学需求深度研发等更多层面进行积极探索,充分整合利用高校现有资源,打造一种新型的无纸化考试平台,逐步构建高校的“在线考试中心”,提供更专业和专用的在线考试服务,使之常态化,从而让更多师生受益,使信息化教学落到实处,并形成规模效应。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山大学2011年本科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学科题库和进行在线考试的研究”(编号:中山大学教研项目201111-108)成果。

第8篇

a. 尽快带出一支充满人性化、充满干劲的数学教师队伍;

b.总结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形成的经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师对新教材开发、使用能力;

c.研究教育教学规律、研究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追求课堂实效,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为老师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进一步提高我校数学教师的整体素质。

d.二中名师示范课、徒弟教师汇报课等形式,将教师之间的互助落到实处,e.本学期,一定要加强同一中,三中之间的合作交流,将工作落到实处。

二、主要工作内容

1、主线:结合学校的教学评估工作,以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为主线,推动学校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

2、重点:优化课堂教学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课堂教学研究与改革为切入口,加大教研、教改力度,以吃透教材,探索教法,稳步推进,和谐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学生发展,提高课堂实效为目标,深入开展教学方法的研究,优化课堂教学。

3、主体活动

(1)七八年级教材教法研究。采用“集体备课---课例研讨----反思交流”的教研模式。

(2)利用一切关系加强与一中,三中的教学,考试交流。讲究务实,针对教学实际问题,作深层次的探索。以教师自我反思为教研基础。

(3)九年级备考

总体情况分析:本届九年级从七八年级学段的情况来看,学生成绩总体情况不是很好,所以工作难度高于上一届,为更好的把工作抓实以实现大考争一保二的目标,现拟定如下计划

第一:充分摸查学校情况和学生情况,立足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夯实学生基础,为明年的中考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第二:总结上届中考经验得失,组织中考备考组进行中考试卷分析,并反思总结,制订新的备考计划明确备考思路。

第三:组织2011届及本届初三教师做专题经验介绍,从教材的把握、11年课改试验区考试方向变化及教学过程中相关问题的处理等方面,进行总结介绍,提出教学意见和建议。

第四:发挥名师的示范带头作用,以点带面。

第五:把中考工作向七八年级延伸,从基础抓起,使日常教学、命题检测等工作直向中考贴近。

第六:加强九年级集体教研、集体备课活动。

(4)引导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

(5)青年教师的培养活动。

4、教师素质的提高

第一: 利用教学反思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

第二:利用同伴互助发挥名师的辐射作用。通过师徒结对等方式,使更多的青年教师成长起来。

第三: 利用论文撰写评比加强教师教育理论的提升

第9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尔雅通识课平台;公共选修课;改革和探索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大学生掌握的信息量越来越大,知识层次也越来越丰富,因此对公共选修课的开设也有着越来越多的要求,而由于我院开设的公共选修课在授课形式上相对单一,只有理论授课和多媒体授课,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低下,选修课的开设流于形式。

一、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公共选修课改革背景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是由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举办、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独立学院。学院以培养“应用服务型人才”为目标,公共选修课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和文化艺术修养,因此,公选课课程体系的完善和优化,对独立学院实现“应用服务型人才”目标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1.课程设置不合理

由于学院人事管理缺乏有效的长期规划,致使人力资源流失,师资结构比例失调,缺少跨学科、跨专业的教师,基本上有老师申请就允许开设公选课,存在凑数现象,而且部分课程甚至没有教学计划、教材和讲义,导致公选课开设质量下降和失去了实际的开设意义。

2.缺乏监管力度

由于学院在教学课程时间安排上基本优先安排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基本上都安排在晚上和周末,一方面,这样势必会让公共选修课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另一方面,也使得其在学院教学管理中没有办法引起足够的重视,处于被疏忽的位置。

3.学生盲目选课

由于缺乏引导,学生选课前缺少对课程的了解和对课程的认可,造成大部分学生只是以凑够学分为目的;甚至部分同学以公共选修课任课教师是否点名为选课前提,从而导致学生选课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功利性。

针对上述问题,在2013年学院开始引入“超星尔雅网络通识课”平台。

二、“超星尔雅网络通识课”教学过程

超星尔雅网络通识课主要以名校“名师”主讲视频为主要载体,配以课程相关网络资源;学生的教学任务为在线观看视频和网络资源资料,在线作业,讨论和在线集中考试。学生完成教学任务,获得学分。

1.选课及学习过程

2014 -2015学年开设的4门课程选课人数近2000人。学习时间为2014年10月14日-2014年12月14日,在课程开放学习期间,学生可以自主安排学习时间,通过观看视频、互动交流、完成作业来取得相应成绩。学生必须观看完课程视频的70%才能取得考试资格,综合成绩的计算公式为:视频(25%)+作业(20%)+讨论(5%)+期末考试(50%),总分达到60分即可取得课程学分。

表1 开设课程及选课人数表

序号 课程名称 选课总人数

1 影视鉴赏 431

2 儒学与生活 281

3 西方文明通论 615

4 从爱因斯坦到霍金的宇宙 599

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学院从全院范围内公开招聘通识课带班辅导老师,辅导老师除了使用超星尔雅通识课平台的教师管理系统对课程进行管理外,学院还安排2次辅导老师和学生见面会,分别为开课前和考试前,开课前的见面会主要介绍课程的学习方式、考试要求、成绩构成及其它注意事项;考试前即通知学生考试时间地点,并对未达标的学生提出批评和帮助。其目的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对其提供帮助,使得学生顺利完成课程学习,从而保证课程的教学质量。

在课程实施的整个过程中,辅导老师通过平台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并建立课程QQ群,对完成学习较差的学生进行提醒和督促;教学管理员通过平台对辅导老师教学过程进行监控,同样建立辅导老师QQ群,对教学过程、作业布置和批改、考试等教学工作提供帮助。

2.考核分析

课程采用在线考试方式进行期末考核,参加考试的1911人中除135人综合成绩未达60分,未取得学分外,仅15人未达到观看视频70%的考试要求被取消考试资格。

表2 各课程参加考试人数及通过率

序号 课程名称 考试人数 通过人数 通过率

1 影视鉴赏 426 394 92.5%

2 儒学与生活 279 247 88.5%

3 西方文明通论 611 578 94.6%

4 从爱因斯坦到霍金的宇宙 595 557 93.6%

由图1对比可见,各课程成绩基本符合正态分布, 各课程80分以上都在50%左右,“从爱因斯坦到霍金的宇宙”这门课高达53.6%。

图1 各课程成绩分布情况

三、讨论

1. 对尔雅通识教育模式的几点思考

(1)学习过程缺乏监管。尔雅通识教育模式打破了传统教育重在“教”的理念,突出学生自主“学”的特征,而且提供灵活的教育方式,使得学生学习不再受时间、地点、空间、传授者等多种因素的限制,这对学生、高校乃至社会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由于尔雅通识教育平台是依托网络的一种网上在线学习方式,在为学生学习提供便捷性、灵活性的同时,也让监管存在了一定的缺失,比如有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玩游戏或看电影,更有甚者直接刷课时,这就违背了网络交互式学习模式的初衷。

(2)互动过程缺乏气氛。虽然在学习过程中,尔雅通识课平台提供了优质的学习资源,但是由于每门课的辅导教师并非授课的名师本人,在有疑问时只能由带班辅导老师或尔雅公司助教团队来解答,那么在答疑过程就缺乏一定的实时性和专业性,从而使得师生的互动效果大打折扣。

(3)考核过程缺乏机制。由于在线考试题库的局限性以及学生学习过程受主动性、诚实性等影响,使得没有办法对学生掌握的知识进行量化,从而不能对学生学习的绩效进行正确的评价。

四、总结

结合尔雅通识课平台生成的课程报告和学生各项成绩的数据以及网上填写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非常认同这种新颖的选课和学习方式,首先与传统教育模式的公选课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其次又完美的解决了与常规教学活动、社团活动和课外活动相冲突的矛盾。在这种汇集“自主性、开放性、进阶性”为一体的全新学习模式下,我院基于尔雅通识课平台的公共选修课改革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后续的过程中,可以在学生意愿的基础上,购买更多学生喜欢的课程,拓宽我院公共选修课的优质教育资源,在数字化教育在信息社会发展新的契机下,不断加强我院公共选修课的改革和探索。

参考文献

[1]桑新民,谢阳斌,杨满福. “慕课”潮流对大学影响的深层解读与未来展望[J].中国高等教育.2014(3、4).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