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28 03:02:48
导语:在高二地理知识点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地理学科是一门非常重视感性认识和实践的学科,因此教师在教授过程中一定要多开展一些教学实践活动,将纸面上的知识化为活生生的例子,以根据实际对教材进行教学效益最大化,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一、将实践活动融入课堂教学中
1.在导入阶段融入实践活动
目前高二课本在每节都设置了名为“探索”的学习栏目,这个栏目多以活泼的图表形式呈现课堂教学内容,并设计了很多有深意的思考题,能有效导入正文。因此,要用好这些内容,将其生活化和实践化,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兴趣,引导他们进一步深入学习。
这种导入的形式很多,既可以是提问,也可以是设置一些情节让学生想象,总而言之是为了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从而能够主动进入学习状态。比如,在教学《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可以把我国历年来,尤其是1998年的洪水照片等资料向学生展示,为他们创造世界各地发生洪水的情景,让他们结合自己遇到的洪水情况,分析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如何能够避免洪水灾害等,从而让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获得知识,并为促进知识理解、形成地理思维做出贡献。
2.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生活和实践活动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可以用社会生活场景作为例子的教学情景,这时候就可以趁机提出教学要求、点出教学知识点等,以加深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教学效果。比如,在教授第一章《了解区域地理环境》时,在学习过程中就要求学生结合本章内容,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等各个要素入手,收集自己所在区县的自然人文资料,让他们体会到地理科学的魅力和用处,让他们明白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通过这种实践活动,学生就能够深入掌握知识,从生活实际的角度认识到地理知识的应用,锻炼了能力,把课堂教学推向,又符合新课程理念中“学习对学生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3.在总结教学时应用地理实践活动成果
在开展实践活动中,要注意总结并在课堂教学中分析,从而使学生对自己的实践活动的意义和结果能进一步深刻地认识。比如,在教授《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时,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比分析,让他们提炼、总结和概括,以便于教师检测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掌握情况,并且这种以学促教的形式能够很好地活跃气氛、培养能力,效果在笔者的实践中是非常不错的。
二、开展研究性学习和自学活动
提出疑问是学生的天性,而让学生开展问题探究类学习活动是地理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虽然耗时长,但是教学效果却是非常好的,值得推广。比如,在学习相关内容后,可以布置诸如“认识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之类的研究性学习题目,让他们通过互助学习等方式进行资料收集、分析研讨,从而让他们利用课外实践锻炼自己的地理知识使用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要始终对全过程进行掌控,并最终要做出有意义的点评和下一步指导,从而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
另外,除了集体研讨学习外,也要鼓励学生自习,从而扩展学生的地理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开展“调查家乡所处的河流流域开发治理情况,并与同学们一起进行讨论,从流域可持续发展较多,提出你的综合开发建议”这一活动时,教师就可以提出具体的几点指导意见,布置学生在课下查阅了解。
参考文献:
[1]李红克.试谈新课程高中地理的有效教学[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09).
[2]张庆奎.新课程下的地理分层次教学[J].新课程:中学,2010(08).
我国新一轮高中地理课程改革是地理教育改革历史中最彻底的一次,高中地理新课程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为最终目的,提出了全新的课程理念。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一地理教学个人总结范文,下面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高一地理教学个人总结范文1本学期我担任高一年级3个班的地理课。教学中发现了很多问题.现总结如下由于升中考时不考地理,学生的地理基础较差,把地理自作是副科、次科,对地理学习缺乏兴趣,不重视。导致学习在课堂上不认真,练习作业应付了事。因此在学期初始阶段,反复多次,从高中为会考、高中综合科等方面,教育学生转变观念,学好所有科目,全面发展,指导学生如何学好地理,提出高中地理学习的要求。应该说,通过说服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有所提高。
由于高中地理,尤其是高二第一学期内容强调对地理事物原理的分析,重在说“理”,教材较初中难度加大。因此,我在备课前,会将课本、教学大纲,会考说明认真钻研,做到心中有数。收集一些相关的事实材料,如“赤潮”,油轮泄漏,神州五号成功返回,地震(近一、二年)事件等;结合往届学生某些知识点掌握的难易程度或易出现的错误,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水平;结合本地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建议成就;把握好每节教材的重点、难点,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写出较好完整而详细的教案。
在备好课的基础上,讲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果,是提高地理教学成绩的关键。在课堂上准确无误的向学生传授教材知识,经常启发学生思维,注重教学语言的生动性、趣味性,分析问题深入浅出,列举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剖析难点,创设宽松的课堂气氛,师生互动,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性,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挂图,图片,标本,有时借助多媒体展示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如冷铎,暖铎的形成。让学生增强了感性认识,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培养了学生的购图能力,课堂效率有较大提高。第三,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有关章节内容,对全体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如大气污染,海洋环境,自然资源利用与生态破坏等。第四,精心编写单元练习,力求每一份单元练习能覆盖该单元的全部重点内容,有较大份量的读图分析题,亦增加一些反映当前的科技,经济,环境动态的题目。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全部收回批改。评讲练习时,不是单纯告诉学生正确答案,而是对题目所体现的知识点进行一次交流复习,辩析错误所在,适当变换练习的提问角度,启发学生思维。教育学生学会如何审题,如抓住“题干”(关键词)等,以及如何更规范,体现地理学科特色的表述来回答问题,提高学生和文字表达能力是近一、二年,着重考察的方面,因此,练习中适当让学生练习此类题目。让学生的所学知识得到巩固、提高,这是提高学生成绩的重要方面。
另外,在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我们的学生难以承受高中八科的学习,加之部分科任实行“题海战术”,导致学生在课余时间学习地理,即使是单元练习,也有不少学生抄袭,以应付捡查。但这又不是一个学科的老师能解决的。当然,亦难的找到时间辅导学生,晚修时间根本无学生看地理书.
总之,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有许多好的方面,也有一定的不足,为使自己的工作做的更好,我将继续努力工作.
高一地理教学个人总结范文2本学期我担任高一年级2个班(13、14班)的地理课。根据学生实际,认真专研课程标准,结合备课组的教学计划,积极完成了教学任务。结合备课组的教学计划,积极完成了教学任务。具体总结如下:
一、学习新课程标准,以当前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高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或得地理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教学中进行目标的细化,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落实。即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和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同时还要求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或了解知识获得的过程,为了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公民,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观念及爱国情感。
教学中,要视学生为知识的创造者,而不仅把学生当作一个知识的接受者培养。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只有学生学会了学习,教学才变得有意义和有希望。要实现这一教学理念,教学手段要灵活多样,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在班级教学中,班级之间有差别,学生个体也有差异,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分层教学,以先带后,承包互帮,展现学生个性风采,凸现团队式学习,建立学习型小组。遵循进步就是优秀的原则,突出过程性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二、结合学生实际,加强学生的地理基础,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这批学生在初中没有系统的学习地理,地理基础较差,甚至一些地理常识也不具备,更不用说养成地理思维和方法,在观念上他们把地理当作副科、次科,对地理学习不重视。对高二的学生来说,由于地理是综合科科目,在高考中所占的分数不多,学生也轻视地理学习。我们的学生在初中阶段成绩也很差,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缺乏自信。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认真,练习作业应付了事。针对这些情况,我在课堂上时刻通过激趣是学生保持注意,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多从高中生活,地理学习等方面给以方法的指导,在教学中渗透先进的学习观念,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自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突出强化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抓紧、抓好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常规教学,开展多样化的学习形式
由于高中地理强调对地理事物原理的分析,重在说“理”,与初中比较,难度加大。因此,我在备课前,认真研究教学标准,综合各种版本教材,结合学生实际,适当增加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深度。平时多收集一些相关的时事材料,如“赤潮”,油轮泄漏,神州五号成功返回,地震事件等,结合晋江市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建议成就,注重生活与所学知识内容的联系,以生活中的材料作为知识兴趣的切入点,把握好每节课的重点、难点,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写出较好完整而详细的教案。
在备好课的基础上,讲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果,是提高地理教学成绩的关键。在课堂上准确无误的向学生传授教材知识,经常启发学生思维,注重教学语言的生动性、趣味性,分析问题深入浅出,列举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剖析难点,创设宽松的课堂气氛,师生互动,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性。另一方面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课堂效率有较大提高。第三,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有关章节内容,对全体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如可持续发展,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等。
我在教学中尝试评讲练习时,不是单纯告诉学生正确答案,而是对题目所体现的知识点进行一次交流复习,辩析错误所在,适当变换练习的提问角度,启发学生思维。教育学生学会如何审题,如抓住“题干”(关键词)等,以及如何更规范,体现地理学科特色的表述来回答问题,提高学生和文字表达能力是近一、二年,着重考察的方面,因此,练习中适当让学生练习此类题目。让学生的所学知识得到巩固、提高,这是提高学生成绩的重要方面。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具有活跃的思维,从而达到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
通过一学期教学,使学生的各方面素质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思考能力、识图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提高迅速。
四、在教育教学中的反思与感悟
在这学期的地理教学中,我不断反思,总结了一些自己的教学感悟。
1、重视地理知识的应用教学中应注意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
帮助学生通过熟悉的现象理解所学地理知识。如气温在冬夏季节的分布规律,降水的分布,天气预报等等。让学生知道地理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科学试验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和信心。
2、应通过读图、学生练习和课堂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应用地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在讨论中,教师要做必要的讲解。做练习时,要求学生弄清地理事实,独立思考,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能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判断。
3、考核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检查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在重视考试的同时也要形成对学生多方面的评价而不是仅停留在成绩上。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方法措施
当然,在教学中,也存在着不足之处,一节课下来,总觉得课堂时间比较紧,学生的学习状态也时好时坏,尤其是学困生,如学习困难生的转化工作,原来会的还会,不会的还不会。另外,并不是所有的地理知识都教的有新意,有时内容讲解不灵活,没有吸引力,致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做到:
1、以学生为主体,注意基础知识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加强教学改革,引入新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重视地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方法;
4、重视地理知识的应用;
5、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
总之,我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更好的完成地理教学工作。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争取在新的一年,取得好成绩。
高一地理教学个人总结范文3阴飞逝,日月如梭。转眼,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以来,圆满地完成了教育地理学科工作任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钻研业务。
我担任高一4个班的地理科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我认真学习新课标,钻研教材,为了准确的传授知识,我经常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和他们一起探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二、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只有将认识主体置于问题情境中,才能促进认识主体的主动发展。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设备,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通过精心设计,巧妙地将学习目标任务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促成学生对新知识意义的自主建构,让学生在充分地经历探索中掌握地理事物事物发展发生和变化规律。
三、致力于地理教学的优化。
1、注重课堂气氛的活跃。
沉闷的课堂气氛只会让学生昏昏欲睡,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尽量给学生创设喜闻乐见的学习情景,使学生能比较直观形象地理解知识。
2、注重作业的开放性。
开放性的问题能活跃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深刻性。注重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重组应用,从综合的角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注重作业批改的及时性,经常当面批改,个别辅导。
3、注重与学生的交流。
“理解”是建立师生情感的纽带与桥梁。理解学生就是要以饱满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投入来感染学生,给他们一张笑脸、一颗诚心、一份真情。当学生取得好成绩,获得成功时,要给以祝贺和鼓励,当学生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时,要给以安慰和支持。并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今后教学工作的建议:通过前面对试题的分析,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除了要把握好知识体系,熟悉知识点覆盖面之外,还要认真钻研新课程理念,理解、研究教材,找到教材中知识与理念的结合点,自然地理思想与地理方法的嵌入点,凭借教学手段、方法,在教学地理知识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渗透、理解、掌握地理思想、地理方法,从而达到学习地理、应用地理的最终目的。
1、多教一些地理方法、地理思想,地理思想是在地理活动中解决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根本想法,是对地理概念、命题、规律、方法和技巧的本质认识,是地理中的智慧和灵魂。
所以,领悟地理思想,方法是地理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学中要钻研教材,把握知识中蕴含的地理思想和方法,通过传授知识,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地理方法,思考问题的地理思想。学生在学习了地理知识的同时,更能领悟到地理思想和方法,能熟练的对知识进行举一反三式的应用,真正达到活学活用,使教学理念转变,促进学习方式转变,为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学习地理知识探索有效途径。只有学生自己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他的学习才会事半功倍。
2、多一些过程探究,少一些知识陈列。
地理知识起源于生活,是从实际应用中逐渐抽象、概括、演示、推理而形成的系统的、严密的学科体系,地理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开放的思路,就要以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为地理知识生长的基础,对知识的生成,讲授多一些过程性探究,通过学生主动性探究来理解知识的形成、发展和最终定义,对学生地理思维的形成、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特别是讲难题时,我常常会让学生上讲台上来发表自己的见解,用学生自己的表达方式让大家去理解,去判断谁是对的,谁的方法最简单。我发现有很多的同学乐与表达并与大家辩论。而实际教学中公式化、概念化的粗浅、简单、枯燥的诵读、机械式的演练教学不注重地理理性的、深层次的内涵,使地理教学浮于表面,不利于学生面对新理念指导下的检测,不利于今后的教学和学生地理方面的发展。
3、多一些以生为本,少一些教师中心。
高中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是非常高的,尤其是对贴近他们的生活,有一定感性经验的学习素材,更能焕发出极大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但长期的教师中心式的讲授,会挫伤学生学习热情,造成了学习的被动和教学的困境。地理学习中结合知识多创设一些生动活泼、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将学生放置于问题之中,容易激活学生已有经验和地理知识,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发现的思维品质,对地理学习有推进作用。以生为本,破除教师中心,要始终成为地理课堂实施教学的首要策略。
我认为让学生发自内心的喜爱地理,乐于学习地理,才是重要的。
高一地理教学个人总结范文4为了总结教学经验,使今后的教学更有进步,现将一年的高三地理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依纲教学,明确复习方向
作为高三地理教师应认真学习地理教学大纲和高考考试说明,加强高考地理试题研究,把握高考命题走向,使高三地理复习有明确的导向。
二、立足课本,夯实双基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知识点的落实和知识网络的构成。这也比较符合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的特点:突出能力立意,重在考查学科的知识主干、基本原理和规律,以及地理理性思维逻辑和知识运用能力。能力是建立在夯实的基础上的,没有扎实、全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很难获得高分。
三、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高三地理复习一般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按教材的顺序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这是重点,一般在第二年的三月初完成,要“扎扎实实”,不可盲目追求进度;第二阶段是专题复习,打破常规的章节,对知识进行重组,寻求联系,侧重于能力的培养,时间为两个月左右,专题的个数不能弄得太多;第三阶段为查漏补缺,调整心态,做好考试前的准备。
四、加强知识的归纳整理,形成知识体系
教学理论的研究表明,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要比掌握大量具体的零散知识更具价值。在传统的学习过程中,比较偏重于掌握知识的细节,而忽略了对知识结构整体上的理解和掌握。由此使获得的知识难以成为今后深入探究的基础。在知识整理加工的过程中,伴随一系列思维活动,如分析、判断、归纳、演绎、比较、分类、总结、概括、推理等,可以说这个过程也是思维综合训练的过程。经过这一过程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强化记忆,同时也可以发现问题、弥补漏洞、纠正错误。在对基本原理、规律的探究、发现、归纳和应用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多思、敢问、善问?可准备一个问题本?,真正弄懂、吃透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五、落实基础,突出主干,注意与初中地理知识的有机结合
基础和主干知识是指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和重要的地理事物、观念、结论。它们分布在教材的各个部分。但总体来看,能够体现地理学科学习功能的、能够形成再生知识的、与生活生产紧密联系的部分多为高考复习的重点所在。如:地图、地球运动、大气运动、人类活动、人地关系等。
对于基础和主干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不是要死记硬背,而是要深入理解和具体应用。高考试题往往通过大量引用课外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素材,形成新的问题情景,构成新的问题角度,从而考查学生的能力。但是无论如何,其考查的落脚点仍然是地理学科的基础和主干知识。所以我们必须抓住各部分的基础和主干知识,寻找各部分知识与其他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综合的思维方法,才能在高三地理复习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在重点复习高中系统地理知识的同时,还要正确处理好初高中地理知识的有机结合。初高中地理知识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只要高中地理中涉及到的初中地理知识,都应该掌握,决不能回避。要正确处理好高中系统地理与初中区域地理之间的关系,以高中系统地理为主,兼顾初中地理,当涉及到相关初中地理知识时要进行串联复习,并落实到区域图上。只有把具体的地理事物或现象落实到具体的区域中,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它产生的原因、特点,预测它的发展变化趋势。如复习“地球运动”时,就应把初中的“时区和日界线”融入其中,复习“地壳运动”时应一并复习初中“地形和地形的变化”等等。
通过这样处理,不仅使初高中地理知识紧密结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而且便于提高综合分析地理知识的能力。可见,抓住多角度观察地理事物的空间性质,综合分析地理系统内部与外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运动与转化这些大问题,一方面能使地理知识学习更加透彻、完整,另一方面又能提高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拓展思考与解答地理问题的深度与广度。
六、加强空间思维训练,形成科学的整体观念,不断提高认识水平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看,地理试题选取了能够反映地理学科主要研究分析方法的内容为命题素材,紧紧围绕“描述、概括、理解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和发展变化过程”、“认识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称和空间位置”等能力要求。试题中时差的推断、地图的判读、世界和中国某个区域的特征分析、判断等都是在考查学生的空间能力。因此,在高考地理复习中要特别注重空间思维的训练,以促进我们的整体思维观形成。
空间思维能力的考察主要有这几项内容:各类地图的判读,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大气的运动和变化,世界和中国区域(大洲、大洋、地区、国家)中的重要经线、纬线,各类重要地理分界线(自然地理界线、人文地理界限)等。培养地理学科的空间思维能力,一定要讲求方法。如对空间概念和物体空间运动的理性思维分析?可选取十条重要经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180°经线、20°W、160°E、120°E),通过它们,在脑海中形成完整经纬网,并想象地球运转起来线与线之间相互位置关系及晨昏线的动态关系。
通过有效的空间思维训练,才能达到当给出世界上某一点或线时?在脑海中涌现的不是乱糟糟的一团,而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地理事物。而有了这样的水平,无论命题角度如何,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高三地理复习中有法而无定法,只要我们老老实实地紧扣大纲,立足基础,构建知识体系,形成整体观念,加强能力培养,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以地理事实材料为基础,形成地理概念,认识地理规律和地理原理,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要比掌握大量具体的零散知识更有价值,抓住主干知识,注重培养逻辑推理能力,紧紧把握住区域特征认定及其出现的问题与解决措施,注重空间思维的训练,促进空间思维能力的形成,定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高一地理教学个人总结范文5一、指导思想
高一地理教学要以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主线,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思想。高一地理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从人类和地理环境的关系着眼,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对终身发展有用的自然地理和相关的人文地理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初步的地理技能、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探究能力;能够与人合作,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问题作出独立的判断和适当的评价。学习高中地理课程有助于学生观察和理解与人类发展有关的地理环境变化,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为适应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高中地理总体教学目的
1、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人文地理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地理思维能力,以及地理探究能力;
能够独立和与人合作,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3、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深化对国情、国力以及国策的认识;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活动。
4、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
三、教材内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本学期教材以人文地理为主,包括: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人类的居住地—聚落;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教材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协调人地关系、寻求人类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研究以人类为中心的地理环境;从这一点看,在地理教学中参透环境教育应该是教学重点之一。教材除了学科理论外,增设了活动设计、研究性学习、案例教学、社会实践等,同时,配备了不少案例,这些案例源于实际的社会活动和不断发展的社会现实生活,与地理学科有紧密的联系,是对已发生的典型时间的真实写照;因此,学生思考、分析和探究的一系列地理现实问题,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去观察、体验、判断和推理也是教学的重点,更是难点。
四、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教学措施:
1、备课时重点研究教材和学生,圈出难点、重点,把知识分为了解层次、识记层次、掌握并运用层次,针对学生的现有知识结构做到有的放矢,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掌握重点,记住常识。
2、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
要做到先管后教,以提高学生兴趣和积极性为主,运用多媒体和直观教学手段,以及学生所见所闻的现有知识,激发其学习热情,启发其积极思维,开拓其动脑、动手能力。
3、课堂练习应紧扣课堂讲解的内容,从易到难,深入浅出,循序渐进,以中低档题目为主,做到有梯度有层次地推进教学,使学生能在识记、听懂课堂内容的前提下就能做对,从而达到消化课堂内容,体验成功的感觉。
4、作业批改时教师应做好总结,把那些学生得分率低的地方记录下来,以利于改进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查漏补缺。
关键词:区域地理;心理地图;知识网络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讲自然地理(讲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必修二讲人文地理(讲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必修三讲区域可持续发展。高中地理没有专门设置区域地理课程,但区域地理在高考中所占比重很大,是高考命题的载体。《区域地理》在初中七八年级时学习,但由于地理不作为中考科目,大部分学校和学生不重视,视为副科。进入高中以后,高中地理是以区域地理为基础的,学生地理基础比较差,学习地理很困难,很多学生对这门科目失去了兴趣。高二文理分科后,作为文科生必须学地理,尤其是学区域地理。高二学生就需挤出一部分时间学习初中区域地理。这样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作为教师应该考虑如何在较短的时间里合理安排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把区域地理学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一线教师、一位老教师,我目睹了学生学习的辛苦,同时也总结出一点经验,现在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让学生明白学习区域地理的重要性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地域性、综合性。区域地理就体现了地理学的地域性,是我们地理学习永恒的主题。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卷看区域地理内容占相当大的比重,特别是许多以能力立足的题目均是以区域地理内容为载体命题的。从高考命题的角度看,区域地理是实现高中与初中地理,自然与人文地理综合最好的结合点,是考查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阐述、评价、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载体。所以考题以区域地理为背景结合高初中地理内容,将学科主干知识通过区域地理的形式体现。例如,2013年高考全国新课标文综卷考查的具体区域:卷一单选(1~3题)美洲(哥伦比亚、美国、墨西哥)、单选(4~5题)北美(太平洋沿岸地形、植被)、单选(11题)我国东南丘陵;卷二(36题22分)钢城攀枝花、(37题24分)非洲(维多利亚湖、尼罗河)、(选考旅游地理10分)热点地区三沙市。
学习区域地理的重要性必须在学习区域地理之前或第一课向学生讲清楚,最好拿一份高考卷分析分析,否则许多学生认为高中生还补初中的内容太浪费时间,他们的态度不端正,学习效果就不好。学生只有明白了学习区域地理的重要性,学习时才有目的、有动力、有方向。
二、看图、记图、画图,形成心理地图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能否运用好地图是学习地理的关键。特别是区域地理,学会看图、记图、画图甚至形成心理地图至关重要。
1.看图:在一幅图中,先看图名、图例、注记、比例尺,然后看图中信息。
2.记图:把一些构建世界和地区轮廓的地理事物信息记在大脑中,如大洲、大洋、国家的轮廓,事实证明利用地图记忆地理知识印象深刻,易于形成完整概念。
3.画图:通过画图,感知空间事物的分布,加强地理知识的记忆,如中国的行政区划、地形、河流、资源分布图,让学生画一遍要比记一遍效果好得多。同时画图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能力。
4.心理地图:利用地图的最高境界,就是形成心理地图。心理地图包含各种信息的地图在人脑中形成表象,当学生解答地理问题时大脑就像电脑一样能浮现出一幅幅清晰的地图,从而准确有效地提取有用的信息从容作答。如考查南亚区域时很快在头脑中出现南亚轮廓图像及相关知识点。当然没必要将所有的知识点展现,学生可以根据题目考查的内容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三、学会准确的区域空间定位
正确判定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往往是解决地理问题的首要问题,更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地理技能。我们要教会学生空间定位的能力。
1.利用经纬网定位:根据地理事物的经纬度定位,是最常见也是最准确的定位方法。如各大洲经纬网范围从宏观上把握,亚洲 (90°E±60°, 40°N±30°); 非洲 (15°E±30°, 0°±35° );欧洲 (30°E±30°, 55°N±15°),北美洲( 90W°±35°,50°N±20°);南美洲 (60°W±20°,20°S±30°); 大洋洲(135°E±20°,23°S±15°)。
2.相对位置定位:任何地理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地图上,可以通过识记一些重要的地理事物,如大洲、大洋、海湾、海峡、山脉、河流、交通线等,然后以它们为参照物,在方向、距离等方面形成联系线索,进行区域定位。如东北平原位于大兴安岭以东,若能确定某山为大兴安岭山,即它东面为东北平原。
3.轮廓、面积、形状定位:通过面积、突出的轮廓和形状特点确定它的空间位置。这部分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有:(1)海陆轮廓,包括大陆、主要半岛、岛屿、海湾、内海、海峡轮廓;(2)考纲中的八个国家、中国省级行政区的轮廓和面积;(3)主要山脉及走向;(4)主要湖泊轮廓和河流形状、走向和支流的分布特点。在识记中,学生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利用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形象记忆,如意大利半岛像个长筒高跟靴,陕西省像个秦俑,青海省像个玉兔等等。
四、从宏观到微观再到宏观的思路
1.从宏观上把握区域地理,有一个整体概念、印象,这就要求教师讲好区域地理总论。如世界地理学习时首先学好世界的海陆分布、各大洲地形、气候及世界的居民和国家等,让学生有一个整体感知。
2.从微观上学习各个区域特征,区域特征可以从三方面了解:(1)位置范围(包括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战略位置和国家);(2)自然特征(地形、气候、河流、植被、资源等);(3)人文特征(人口、人种、宗教、民族、农业、工业、交通旅游、城市等)。教师只要教会学生按照这一思路分析,他们就可以系统地掌握各区域的特征。
3.总复习再到宏观,这样学生才能掌握系统的知识。
五、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构建知识网络
地理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是通过各种循环及人类生产生活进行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所以综合性是地理学的又一个显著特征。
在区域地理学习时注意知识之间的联系,如分析日本:
岛国多山,平原面积狭小农业在GDP中所占份额较少,水力、森林资源丰富;
面积狭小,人口稠密矿产资源缺乏,劳动力丰富,加工型经济;
火山之国,地震之邦建筑物抗震强度大,地热、旅游资源丰富;
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临海型工业布局,加工出口型经济。
对区域地理学习不仅要注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还需要对区域地理知识进行系统的知识构建,从而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将区域内的主要自然地理要进行简单整合。
总之,区域地理知识点多,涉及内容广,单凭学生死记硬背是不行的,要让学生掌握区域地理学习的思路、方法,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在高考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梁玉霞.区域地理复习认知结构的整合构建.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3(1/2).
著名学习策略研究者刘电芝认为,有效的学习策略之一是精加工策略。地图精加工策略,是指将地图的意义和内涵,根据已有的知识水平与知识结构进行意义和心理上的自我理解、加工,最后纳入自身的地理知识与技能学习系统之中,并能对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产生正面心理影响的习惯与步骤。
这个概念应该具有以下几层含义:1.学习一幅地图之前,必须充分理解它的意义和内涵,即做这幅地图的目的,它要表明怎样的地理事件,要做什么样的研究等。也就是要求学生必须对这幅地图有明确清晰的认识,这是进行地图精加工的前提。2.让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与该地图产生思维碰撞,将图中的陌生知识与已掌握的知识体系相关联,这就是精加工的过程,是一种自主的学习行为,完成这个过程学生自己的努力很重要,教师悉心的指导也很关键。3.完成地图精加工之后,还应该思考其他的加工可能性以及考量该种加工方法的适用性,这是学生进行思维扩展的过程,它的进行会影响学生精加工习惯的养成。同时,学生进行地图精加工的行为又和教师的教学行为有着密切联系,自发地对地图进行精加工,也许是基于对地理学科或地图的兴趣,也许是来自学习的困难,但都会不同程度地受到教师的影响,教师的引导和教育很重要。笔者参考其他文献资料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归纳了以下几种教学中常用和有用的地图精加工策略。
一、精加工策略之——立体化
立体化就是将抽象的、平面的地图或事物转化为立体图或实物,直观、形象地呈现给学生,是学生最容易接受的形式。受教科书的限制,地物多用平面图、照片的形式呈现,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购买各类教具使其立体化、直观化,如地形分类模型、火山地震模型、地质构造模型、矿石标本、地球公转模型等。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教具,如用橡皮泥制作山脉模型来直观地讲解等高线地形图中地物的判读;教师也要多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地理事物,联系生活中的常见事物,如由冷空气的收缩下沉联想空调的冷气释放等。立体化是最常用也是最好用的方法,主要适用于必修教材自然地理的学习。
二、精加工策略之——形象化
平面图形象化,就是将不容易记忆的不规则区域形状转化为容易记忆的形象事物或图形。在高二区域地理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会采用这种方法。如将意大利的陆地轮廓想象成一只靴子,将日本群岛想象成一只小虫,将内蒙古的轮廓想象成一只猎狗,将黑海轮廓看成是一只足球鞋等。但是大部分教师都是直接告诉学生:你看它的轮廓像某某。学生附和:是的。这是一种节约教学时间的方法,但并不是教会学生看图的好方法,因为这样会扼杀学生的想象力,久而久之,学生就不会做合理的想象。我们不妨问问学生:“你看它的轮廓像什么?”让学生发挥想象,当然可能会有不合理的想象,等待我们去纠正;也可能会有更合理更形象的想象,期待我们去发现。
三、精加工策略之——类比法
类比法是学习区域地理知识时常用的一种地图精加工的方法,可以用在区域内部,也可以用于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学习。如通过对地图的深入分析,比较日本的太平洋沿岸和日本海沿岸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情况,对整个日本有更深入的了解;也可以通过地图,对同为岛国的日本和菲律宾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的各方面进行比较,将两个地域结合起来学习,必定使学习效率事半功倍。与“形象化”类似,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比较,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类比的对象和比较的内容,可以进行独立的思考,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再展示学生自己的类比成果,教师指出不足,肯定进步。这是验证学生是否掌握此种方法的途径,同时也是学生真正能掌握这种方法的关键。
四、精加工策略之——原理法
原理法是从形成地图的重要地理原理出发,对整个地图的由来进行思考、整理和加工的方法。该方法的讲授是课本地图中最为普遍应用的。课本的授课模式通常是原理—地图—原理,所以对出现的地图通常要利用当课或之前所学的地理原理进行分析,促使学生掌握该种方法以及对应的地图。比如高一课本中提供的一月和七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可以利用海陆热力差异和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等原理进行分析,使学生了解气压在不同季节出现不同分布的原因,进而理解这幅等压线地图的绘制原理和意图。
五、精加工策略之——系统法
系统法是由地图想表达的主要内容入手,系统地记忆其中的核心要素,包括图中重要的城市名、山脉名称和走向、河流流向及流域面积、经纬度坐标等。该方法主要适用于根据地图来确定地理位置,并进行相关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分析的各种问题,它要求学生能熟记某区域中重要的经纬度坐标、城市位置、山脉走向、河流流向等系统性的地物常识来辅助学习。系统法实际上可以分解为一些标志性事物的记忆及事物之间互相联系的分析方法。这种方法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一开始需要教师提醒和督促学生去记忆一些标志性事物,接着还需要教师耐心地解释这些事物之间的联系,让学生逐渐内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因而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才能掌握,教师要有耐心,学生要有恒心。
关键词: 高考地理复习 思维导图 应用
在高考地理的复习过程中,很多同学感觉知识烦冗复杂,遇到问题时无法根据分析自主联系知识点,即使联想到知识点也很片面。打开课本发现其实知识自己已经掌握了,但是离开了课本又不会运用甚至是无法回忆起那些内容。归根结底,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学生没有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地理知识体系。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在复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提高高考地理复习的有效性,已经成了教师们普遍关注并加以思考的问题。此时,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有效的思维模式,即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的思维“地图”,成了教师开展地理复习教学的一种良好手段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一、思维导图概况
(一)思维导图的概念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一种有利于人脑扩散思维展开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充分地使图文相结合,通过画图和图中的文字标示把各个联想主体之间的关系清晰明了地用层次表现了出来,巧妙利用图像和颜色将各主题的关键词在人脑的记忆中联系起来。学习过程中,思维导图中的一些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都会在学生脑海中与其他内容相关联,呈现出一种新的图像。这些新的图像等都有着关于记忆的特定功能,引导学生唤醒某些记忆,从而得到所需的思想和信息。
思维导图可以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使用一些关键词、图形、颜色等简单元素并利用人脑中记忆、阅读和思维的规律,将一些难以记忆或者乏味的信息转换为容易记忆的、有体系有层次的图画。它不仅能呈现出信息所组成的知识体系和其中的关系,还能引导学生跟随自己的思维过程,增强记忆能力,开发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二)思维导图的绘制
首先,从一张白纸上的中心开始绘制,画出能够心中想要解决问题的主题图像,再从中心图像开始成放射状向外部画出线条,这些线条可以使用不同颜色和分支,代表着思维导图的引导方向。在分散出来的分支上写上相关关键词,进一步明确自己要解决问题的本质。这一步完成后,可以在第一步的分支上按照此步骤再发散出二级或者三级的分支,充分利用联想能力将其进行扩展。最终经过不断细化,就可以完成一个比较清晰且实用的思维导图。
二、高考地理复习现状反思及分析
(一)地理复习中出现的问题
高考地理复习阶段的教学,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记忆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为主要目的。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学生的基础知识记忆比较牢固,但是不会做题;面对熟悉的题目可以应对,一旦问题换了新的问法或出题方式发生了改变,学生就不知道从何下手;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和分析问题时得到了较好的反响,但课下学生离开了老师的引导后还是无法独立完成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等等。学生出现的这些问题直观反映了自身的地理学习情况:思维和联想能力较差,对地理的学习没有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分析
思维导图是使用一个中央关键词或想法引起形象化的构造和分类的想法,那么,思维导图应用于高考地理复习中的适用度是怎样的呢?在教师带领学生进行高考区域地理的复习时,常常以某个区域作为复习的中心点,用不同的地理要素将其进行扩展,同时规划出不同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建立区域知识框架,利用影响区域特征的主要因素完善知识框架,分析各个区域的地理特征,从而形成知识体系。同样的,思维导图是从中心概念出发,由中心向周围发散形成清晰的脉络,将要表达的知识、想法等以图形的方式进行呈现。如果能将复习与思维导图融合,加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就能通过图在学生的脑海和记忆中形成较为明了的知识网络。这说明思维导图的应用是非常合适的。
地理学科是一个综合性学科,它的区域性正是综合性的体现。从这个方面来说,思维导图也是一种能够向学生很好地展现地理知识的综合性和整体性的工具。我们在研究一个地理问题时,离不开对它周围地理要素和现象的分析,地理现象的区域性特征正是各个地理要素相综合的结果。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思维导图从中心出发内部发散却又整体综合的特点,整体出各地理区域的各种关系,比较分析后进行归纳整合,以此帮助复习。
三、思维导图在高考地理复习中的有效应用方式
学生在高一高二时期已经对地理知识有了基本的掌握,但是学习初期学生习惯对知识进行机械性记忆,机械性记忆本身就比较零散,因此经过一段时间很容易遗忘。这样在进行高考知识的复习时,教师就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呈现重点章节的知识网络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重点,使学生系统了解章节的基础知识结构,从而采取选择性重点记忆或是联想记忆。同样,重点例题也可以用思维导图进行分析和联想,唤醒学生有关题目知识点的记忆,结合实例和图片,引导学生将实际和理论联系起来,训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我们就用两个例子探讨高考地理复习中思维导图的应用。
(一)以区位因素的变化影响的题目为例,构建思维模式,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思考和应用。例如2016福建省质检文综地理试卷第36大题:
鱼粉是一种高蛋白质饲料原料,近年来国际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秘鲁是世界最大的鱼粉生产国和出口国。钦博特原为小渔村,现是秘鲁最大的渔港和重要的鱼粉生产中心。秘鲁鳃鱼生活在水温20℃以下的海域,属冷水性小型鱼类,不适合食用,是生产鱼粉的主要原料。捕捞鳃鱼一般在近海。
(1)说明钦博特的主导产业由海洋捕捞转变为鱼粉加工出口的原因。(8分)
(2)分析国际市场鱼粉需求量增大对钦博特造船业发展的有利影响。(6分)
由题目我们可以看出,试题中的两个小题从产业发展原因和影响入手,考查考生在问题中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与对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分析、地理环境变化影响的理解、分析能力。分析题目的地理思维过程按照由地理环境到区位的发展条件及变化,最终产生的影响的思路展开。
此时,教师应该先引导学生审题,让学生在审题过程中绘制出思维导图,然后根据自己绘制的图像进行交流修正,发现自己知识联想中的缺失部分,最后通过老师的讲评对思维导图进行完善。如图,思维导图绘制完成后,根据内容理清解题思路。
第一小题要我们说明该地的主导产业即海洋捕捞转变为鱼粉加工出口的变化原因,经过分析我们可以把这个转变理解为由农业向加工业转变。因此,我们的分析思路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解:1.这个地区有利于加工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变化因素有哪些,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我们可以回忆起如资源、原料、市场、交通、科技、资金、政策、燃料等的发展变化;2.加工业相对捕捞业有何优势。最后结合材料的主体信息:国际市场对鱼粉的需求量在增大。在问题中我们可以提取出以下重点并根据重点进行回答:1.秘鲁是世界最大的鱼粉生产国和出口国――国际市场对鱼粉需求量加大,鱼粉加工附加值高,经济效益高;2.钦博特现为秘鲁最大的渔港和重要的鱼粉生产中心――附近海域多优良港湾,因此鱼资源丰富,鱼粉加工技术的提高,得到了国家政策的支持;3.鱼是生产鱼粉的主要原料――鱼体型小,肉少骨多不适合食用,适合用来生产鱼粉。我们可以根据这三个方面的分析及导图的联想内容进行相应补充,就非常容易得到答案。
第二小题要求分析鱼粉国际市场需求的增大的现象对该地造船业的有利发展,题目看起来比较简单,但此时又出现了答题时的常见问题:知道答案的相关知识,但是就是无法将其进行关联。题目的深层含义是要求分析国际市场与造船业的内在联系及双方一方变动对另一方具体的影响。知道了题目的目的,我们就可以通过先找到国际市场对鱼市场需求的增大对影响造船业区位因素的影响,进而考虑对造船业的具体影响。根据思维导图和第一题的经验,学生很容易就能针对题目的目的写出相应答案:“因为国际市场需求的增大使区域的出口增加,越来越多外汇资金的进入带动了本地海洋捕捞业的发展。有了充足的资金支持,造船技术的研发也进入了新的阶段,船舶数量和吨位的提高,促进了造船业规模扩大和技术提高,这样才能满足捕捞业发展的需求。”
(二)以分析区域地理特征的成因为例,我们尝试用思维导图对这道题目进行解读。例如2016福建省质检文综地理试卷第43大题:
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图9示意浙江省地形。2016年1月初,我国东南沿海普遍暖湿。1月21日~24日“霸王级”寒潮来袭,浙江省中北部出现大暴雪天气,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分析浙江省中北部此次雪灾发生的自然原因。(10分)
分析题目,我们可以看出此题是围绕气候展开的。此时,我们可以根据题目的关键词将与气候有关的知识归纳起来。首先,题目中提到,东南沿海普遍潮湿,从普遍潮湿我们可以联想到气候潮湿的原因,将书本中有关气候的知识点综合起来,总结出知识点中相关联的关键词,再次通过关键词进行联想,把自己所记忆的内容不断向导图中进行补充。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到如下结构的思维导图:
利用思维导图筛选出有效信息并且进行发散思维后,知识点根据相互联系变得系统化,解决问题变得简单了。
结语
在高考知识的复习和解决问题中,思维导图的使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的知识成为了自身所牢牢掌握的体系,在解题过程中发散了思维,拓宽了解题思路,有效提高了学生基础知识的记忆效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高考地理复习中思维导图的应用十分有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庆仁.在高考地理复习中用思维导图实现高效课堂[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07:178-179.
[2]蒋连飞,骆高远.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复习中的运用[J].地理教学,2013,02:50-52.
积极进行新教材、新教法、新教育思想的学习、与运用实践。现正值教学改革的新时期,一场教育的革命正在兴起,尤其以新教材为代表的教育教学思想蓬勃发展,只有融入这时代的步伐,都能适应教育的发展。我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教研教改的活动,把学习的方法应用到实践中来。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地理教师工作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地理教师工作心得1时常飞逝,紧张而又繁忙的一学期即将结束,回首这一学期的工作,忙中有乐,忙中有得。本学期我主要承担八年级六个班的地理教学工作。在这里我要感谢各位领导一学期来给我的帮助和关怀,感谢各位班主任老师和各位同仁给我工作上的支持和鼓励。下面,我就从以下三个方面总结这一学期我的工作情况。
一、认认真真付出,踏踏实实工作
对于我们一线教师来说,教学工作是本学期工作中的重点,因此我本学期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教学工作这一中心工作服务的。 我作到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认真钻研新教材的体系、知识结构,针对学生的特点,备课时便想好每一个环节用什么方法去创设情境,如何利用多媒体课件去激发学生兴趣。因此我本学期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制作课件,我力求每一节课的课件都能用Flash制作成动态,这样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虽然在进行课件的思路创作和具体制作时,花费了我大量的课后时间,有时很累,但是当我在课堂上看到因为我的课件而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情绪空前高涨时,我觉得我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再苦再累都值得。我的课件不但得到了学生的喜爱,也得到了教研员和区内同行的认可。其实我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方面才刚刚起步,今后我会在这方面继续努力钻研,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
二、坚持教学策略,向课堂要质量
本学期我们组主要研究的问题是如何提高课堂达成率,在这方面,我们曾经在组里讨论过,听了同行的做法,有很大启示,可以说每一节课我都在注重这个问题的研究与落实。比如:课前提问,有时以大屏幕的方式出题让学生口答,有时让学生拿出小条来答。上课时注重分层次教学和多媒体的使用,激发学生兴趣,第一节新课下课前5分钟左右都要对本节课进行复习巩固和测查。尤其是尖子学生做到课前提问,巩固练习时还要提问。在上课过程中还注意兼顾中等学生和较差的学生,有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就让那些学习较差的学生来回答,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我教的班级分为两种,普通班和实验班,这就给我的教学带来一个问题,如果同样备课快班学生觉得吃不饱,而普班学生又觉得吃不了,因此我发现这个问题后从开学初第一周的第二课时开始便作调整,同样的课我要备两套教案,快班学生注重知识的扩展和加深,普班学生注重基础知识的夯实。在普班,有一部分学生不爱学习,我就将学习好的学生与学习差的学生结成对子,尤其是在期中期末复习时,让学生好的学生对自己结对的伙伴实行监督、考核,然后我在上课时抽查。这种方法很适用,并取得了可喜成绩,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我感觉到我所教的班级课堂达成率有所提高。但还需要继续学习与研究,因为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说,有时新课内容较多时,便没有时间检测课堂达成率。
三、精心组织,提高教学质量
本学期在班主任老师的大力支持下,我的教学成绩取得了很大进步,在期末质量临测中成绩比较突出。
我在下学期的工作中,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教学质量:
1.在课堂上多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课堂内容,改变知识呈现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精选单元练习题,进行阶段性同步练习。
3.多听杨老师和其他地理教师的课,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总之,在下学期的教学中,我还要坚持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调整,不断提高的原则,以崭新的姿态去迎接新学年的到来。
地理教师工作心得2时间匆匆而过,回顾本学期年的地理教学工作,本人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使自己在教学中得到很大的收益。现将一年来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高教学质量,重点抓好四个环节。
1、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2、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4、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地理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
二、提高学生素质,力抓课后辅导工作。
现在的中学生还是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我在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上狠下功夫,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首先是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激发学生对中国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等认识、理解。故此,还进一步抓住学生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及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提出的问题和现象,并自行设计或补充一些学生较熟悉和感兴趣的地理问题和事象,以展示地理课内容的丰富多彩和智力价值,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三、提高工作效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出成绩。工作总结
在自己总结教育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首先,在我带的地理课上,将“人地关系”作为学习地理知识的主要线索,注重列举的问题和地理事物,尽可能启发学生运用身边的“人地关系”材料,使学生实实在在认识掌握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另外,还从地理学科中与其它学科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角度举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掌握地理基础知识与学好其它学科的关系,从而改进了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分析归纳出“看书、听讲、用图、动手、动脑”等方法和要求,并可利用“地理学习”图向学生介绍地理学习的形式。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要求应简明具体而又切实可行。并经常督促检查,养成学生很好的学习习惯。
再次,认真组织开展复习、测验、考试组织课外活动等。侧重于教会学生了解地理知识在生产建设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农业、工业及其联系纽带——交通输业等方面。在掌握好地理知识的同时,将地理知识与通信、邮电、贸易、旅游等第三产业联系起来进行学习,如:培养学生多种兴趣爱好,多阅读课外书籍,多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
尽管在一年的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现代教学质量的要求还有不小的距离,自身尚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在教学工作中课堂语言尚存在平缓,平时考试较少,语言不够生动等问题,这些问题尚需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地理教师工作心得320__年高考已经结束,成绩已揭晓,我们学校的文综成绩并不是很理想。这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客观原因,我认为有两方面:一是学生数多,人们说“优生多”,但对于文科班来说,差生更多;二是基础差,虽经高三一年的努力。但见效并不大。主观原因,我认为学生花时太少及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本届学生,是我在高中教学中的第一届学生,应该说我是相当重视的,无论备课、上课,还是批改,我都力求做得完美,我把这一年当做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学习的机会,在教学中也得到了一些经验和教训,下面本人结合今年的高考试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仅供参考。
一、树立信心,消除恐惧工作总结
也许文科生早就听到他们的师哥师姐们讲过,地理在政史地三科中是最难的,很难得分;也许是文科生对学习偏重理科性质的地理感到确实困难,因此大部分学生对地理学科有相当的恐惧心理(特别是女生)。鉴于此,我们就应该利用多种途径,使他们树立信心,消除恐惧,如多抓学生谈心,拉近师生距离,从而“爱屋及乌”;多表扬,多鼓励;多向学生宣传“一个人如果记性好,理解能力比较强,勤奋一些都能把地理学好”等等这些都能让学生树立信心,从而消除恐惧。
二、加强政、史、地三科协调,以提高综合成绩为目标
在高三这一学年中,特别是第二学期,任教同一班级的三科教师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共同目标,有一个统一的计划,不要各自为阵,要经常交流对班级的看法,我认为将全班学生分给三个任课老师,每位教师专门负责一部分人,平时与他们谈心,这样可以提高班级的文综成绩。其次,鉴于文综考试的特点,在试题的设置方面,往往综合性较强,因此三科教师要加强学科的探讨,更能把握命题的趋向。
首先要准确理解每一个基础概念、基本原理的科学含义和限定条件;其次是对考试说明中规定的知识点,毫无遗漏地予以掌握,不能“挑肥拣瘦”,也不能以个人喜好来决定知识的取舍,更不能为了盲目地赶进度而放弃对某些知识点的复习;再其次是对所学知识能灵活加以运用,能对知识进行迁移和转化,会运用基本知识去分析、认识一些具体问题。
地理教师工作心得420__年9月开始我担任了二中学校三个班的地理教学工作任务艰巨在与诸位地理教师的协同合作下明确职责脚踏实地的工作各项教学活动开展的井井有条现将一学期的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参加课改培训加强理论学习、促进观念转变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通识培训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进行了解读科学的培训使我们对国家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背景、理论、目标、策略、步骤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理论学习的加强是走进新课程的第一重要关口。
二、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切切实实做好高中地理工作力争全部学生达标
1、学习地理课程标准做好新课程培训工作认真学习和钻研学科课程标准新教材对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反思与调整力求实现突破课改中的重点和难点。
2、每一个星期的教学进度、课时安排每堂课的大致上法从而保证十个班级的教学进度一致。
每位科任老师上俩次公开课取长补短教学相长。
3、做好期中、期末复习工作、认真学习考试说明探讨复习教学策略做好期中、期末考试的组织、阅卷、分数统计和阅卷分析等有关工作。
4、抓教学常规组织有关学习活动多研究探索教法不断提高课堂效益研究学法将如何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式促进学习方式多元化为研究重点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主要措施培养良好的道德规范和学习习惯在教学中多采用启发式创造性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大胆想象、主动参与。课堂上精心设计各种丰富多彩“任务性”活动设计各种真实的活动通过各种实践达到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目的。
三、投身单元备课活动研究新课标、把握新教材为了更快更好的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早在暑期培训期间高一地理备课组就拟订了针对必修《地理1》的备课畅想开学后及时制定了周密详细的计划并已把任务落实。安排我承担第一章三、四两节与第五章的集体备课主讲任务。备课组采用“个人精备-集体研讨-个人修改”的备课新模式发挥了个人的优势和特色整体提高了备课效率。通过举办组内备课活动老师之间的交流、研讨、相互借鉴的机会增多对更好的把握、驾驭新教材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几次集体备课活动不仅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师的研究视野也开阔了目光更明亮了把握新课程的能力增强了。此外还积累搜集了大量的可共享交流的课程资源。
四、寻求理念与课堂的最佳契合发现问题、找出困惑新课改实施各种各样的问题不断涌现经过多次认真分析总结本学期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明显问题
1、课时紧张与教学任务繁重的矛盾
2、理念与现实之间的落差较大“一言堂”“满堂灌”仍然存在
3、初高中地理衔接问题和矛盾突出
4、配套习题难度较大与教学进度不统一问题回首这即将过去的一学期各项工作扎扎实实、井井有条这让我略感欣慰展望即将到来的下学期新课改尚处于不成熟的探索阶段却又颇感任重道远。
要正确引领并促进自己教育教学技能的专业成长必须不断突破旧的思维方式和个人时间管理方式逐步树立正确的教学观、质量观等素质教育新观念加强日常工作的归纳、总结与反思。
地理教师工作心得5回顾20__高三地理教学工作,心中有许多感慨。记有位老师说过,一个没有上过高三的老师,不算是一个完整的中学教师,他的教学生涯是不完美的。到四中任教以来一直私底下暗暗使劲,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尤其是关注高考信息,坚持每天都要做一份试卷或一道地理高考题目,以此来激励自己提升业务水平,以较充足的信心上高三,不要误人子弟。尽管在高三任教期间经历了许多的煎熬和挫折,但是,自己总算挺过去了,并且较好地完成了任务,得到了学生的肯定。一年来的教学实践让我受益匪浅,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指导,让我也成长了许多,现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注重细节、讲求效率
1、充分做好课前准备,精心备好每节课
为了把课备的更全面,更深入,每节课我都要查阅大量的资料,教参上的,备课系统上的,以及网上的。综合教材,资料,练习以及高考信息来备课;充分考虑学情、研究学生各阶段的学习状态,课前利用各种空余时间找学生谈话了解他们各阶段的学习状况,让学生对前面的课堂教学进行反馈,如知识点是否讲清楚,哪些内容还需要补充,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讲学生更容易理解等等。同时,尽量与其他老教师错开课,经常去听课,向他们请教。有了充分的准备,在课堂上我才能充满自信,做到深入浅出,游刃有余。
2、“讲清楚、说明白”上好每一堂课
每一次步入课堂,就都以自身饱满的情绪去感染了全体同学,使学生们也能以饱满的、高涨的情绪来参与我每一节课的教学,然后抓紧学生精力最集中的时间和学生一起把本课的知识重点学完,并把难点剖析清楚。据《中学生心理学》了解和实践证明,中学生在注意力高度集中20多分钟之后精力开始涣散,课堂秩序有些不稳定了,这时就要用一些小幽默或地理小故事或开个玩笑改变一下课堂气氛,待学生把精力又集中时,及时把重点、难点巩固,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指导学生归纳总结、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在处理一些空间性强、理论性强、区域性强或综合性强的知识点时,我经常利用多媒体技术突破地理教学难点,注重多媒体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高三复习课的每节课容量都是很大的,涉及的难点和重点也是非常多的,从我的角度而言,我总是强调:讲清楚、说明白,注重条理、高度概括总结。并及时通过课堂练习加以巩固和掌握。
3、及时检讨、总结反思
每上完一节课,总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总希望在课堂上不要留下任何的遗憾,力求完美。上课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反映、某个知识点的讲解学生在课堂学习上有疑惑时,我课后一定进行认真分析,找出影响学生学习的根本原因,然后把这一特殊情况写在教后记中,在下节课的复习中及时弥补,并通过一些经典题目加以巩固,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有针对性的教学。同时,我不断地探索、反思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方法、板书设计、语言组织等细节,以期增加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4、全批全改、及时面批
坚持全批全改,通过作业、练习的批改,寻找学生的知识缺漏,经常利用课间操、下课期间、自习课等课余时间及时找学生面批,及时反馈并加以辅导。这样不断发现问题,又不断反馈给学生改正,使得教学过程逐渐步入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要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需要精讲精练,定期测验,反复练习。教师备好课,讲好课,每课都有作业,每星期都有练习卷,并且及时进行批改,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切实提高学生解题能力。高三复习,练习测验是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学生只有反复操练,不断巩固知识点,使知识真正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
在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方面,我坚持每天课后在黑板布置一道具有较高思维价值的附加题,让学生在课后研究探讨,然后利用自习课前几分钟讲解或让学生上台为同学讲解;指导学生整理和归纳错题集,提升学生解题能力、归纳总结地理知识的能力,并经常利用课前10分钟时间,将好的错题集展示给学生,引导他们如何科学地做好个人的错题集;坚持利用每天中午时间从网上收集各地最新高考模拟题,并从中挑选出一些较有能体现高考意图的题目及时穿插到日常复习课中,或进行筛选处理后,整理成单张练习让学生课后及时练习,并抽空讲评。从高二年开始,任课班级较其他班多训练的题目在上千题以上,这为他们在高考中发挥出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5、全程辅导、点面结合
对于文科生而言,地理在政史地三科中是最难的,很难得分,部分文科生对学习偏重理科性质的地理感到确实困难,因此大部分学生对地理学科有相当的恐惧心理(特别是女生)。鉴于此,我就利用各种途径加强对学生心理舒导,使他们树立信心,消除恐惧,如多找学生谈心,拉近师生距离,对于地理学科薄弱的同学更是多表扬,多鼓励。
注意跟踪辅导,特别关注那些地理学习较差的学生,每天坚持利用上下午放学时间下班辅导,全程跟踪他们的全部学习过程如预习、听课、笔记、作业完成、复习等,在下班辅导期间,特别观察差生做作业的过程,及时给予辅导。结合每个学生的知识缺漏,精选辅导材料,给他们“开方”发单张练习,并独立讲评,有针对性地解决他们的知识缺漏。对于优生,则不定期给他们各省市最新模拟题,并精选后组卷让他们练习,讲评提升。
二、全面介入,一同成长
在高三(15)班任班主任工作期间,我努力注重班级的日常教育管理,经常开展班会和学生日常教育,对一些行为表现较差进行帮助教育,经常与科任老师沟通协调优秀生和差生的心理辅导工作,为班级的日常教育教学出谋献策,通过与学生谈心交流,了解他们的烦恼,帮助他们释疑解惑。经过高二高三两年的时间,学生和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也更加喜欢读地理,并经常与老师交流学习情况,这对日常课堂教学更有效实施提供了基础。在过去的一年,我始终与他们同呼吸,共患难,与他们一同成长。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高中地理;课外作业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包含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四个方面,其包含了地理学科在育人方面的核心功能,倡导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实现教育教学行为的调控[1]。在传统高中地理教育中,学生课外作业多数是以参考书上的大量习题为主,枯燥无味,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由此影响高中地理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为了改变这样的格局,教师需要以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为基本诉求,对高中地理课外作业进行优化设计,以达到理想的教学状态。文章结合高中地理课外作业设计案例,探讨其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
一、立足趣味性,激发学生参与课外作业活动的积极性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在一个学生感兴趣的教育教学环境中,而对于课外作业而言,教师必须充分调研了解学生的趣味点,并将其有针对性地融入课外作业活动,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从而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要求高中生能够正确理解人地关系,树立人地协调价值观,在完成课外作业的过程中形成敬畏自然、保护自然的观念,并树立危机意识,正确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能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审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以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绿色食品知多少”一课教学为例,学生在接触绿色食品相关知识之后,对于生活中的绿色食品产生浓厚的兴趣,为增强课程的交互性,教师可以绿色食品知识为背景,让学生设计绿色食品知识普及及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问卷调查,主要了解人们对绿色食品的看法、生活中绿色食品的选择情况、绿色食品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学生进行信息收集和整理,形成关于绿色食品相关知识的系统化认知,在问卷调查设计和执行的过程中,学生之间要懂得合作共享以提升效率,使整个课外作业展现出实践性和交互性的特点,更为重要的是,其所获取的数据来自现实生活,有助于学生形成对绿色食品市场发展前景的客观认知,这对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显然,上述案例中学生的兴趣点与生活是关联的,由此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进行课外作业设计时,对于学生兴趣点的寻求可以从下几个方面入手:挖掘乡土地理资源、关注社会热点等,并将其融入课后作业设计,以实现相关兴趣点的升华。
二、关注乡土性,活化课外作业活动的资源配置
先生认为:“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乡土社会所蕴含的自然风物、生存智慧、文脉习俗、道德精神对于开启民智、塑造人格、传承文明等方面影响深远,从某种角度来讲,乡土地理可以展现本乡本土的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是最生动最直观的感性材料,有利于增强学生知识体验,也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途径之一[2]。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必须做到与实践充分融合,而地区性的教学资源必然成为课外作业设计的重要素材,对于高中地理教师而言,需要高度重视乡土教学资源的挖掘,关注学生身边的地理知识。比如,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知识点教学环节,课文中主要是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研究视角,教师可将其换成厦门市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数据信息,并结合相应知识体系的建构组织教学,依照这样的思路,教师可要求学生收集和整理本市区工业城市化发展的资料和信息。学生收集资料可通过以下途径:图书馆、报纸杂志、上网查询、企业调查、人物访谈等,同时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要求学生以城市设计规划者的身份谈论我们的城市应该如何发展工业,城市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城市化发展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我们应如何克服?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联系全国的情况加以延伸拓展,并给予学生一定的课外时间,可选派学生代表讲述自己的看法,其他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可以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且补充自己的意见,这样可使问题的互动交流朝着更加理想的方向发展。可见,倡导课外作业的乡土性,其本质就是在引导学生从局部认知向整体认知发展,使学生可以站在区域分析的视角审视和解决问题,随着对于本地区相关问题认知的不断提升,学生地理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素养的培养目标也得以实现。
三、倡导合作性,形成课外作业常态运行机制
传统高中地理课外作业忽视了学生的交互性和合作性,因此为了改变这样的现状,教师在进行课外作业设计时就需要落实合作性原则,营造良好的知识交互和应用氛围,以活动促发展,通过类型多样、主题丰富、组织灵活的课外实践活动作业,使学生学用结合,促进其思维和智慧的发展及技能和能力的提高[3]。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要求高中生在完成课后作业的过程中综合思维能力能够得到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得到良好训练,并学会用自己学到的地理知识审视世界,使思维能力展现出综合性的特点。以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中“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知识点教学为例,教师设定了课外作业,要求学生分小组充分利用自身收集到的材料构建对应南水北调的模型,并体现以下程序:“明确主题—分配角色—设计情境—学生展示—讨论评鉴”,该作业需小组成员在相互探讨之后进行展示,并讲述清楚南水北调是如何运作的?南水北调带来的巨大效益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最好让学生制作成PPT,在此环节中,学生不仅需要完成诸多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还要懂得进行有效的知识体系构建,实现地理学科知识的应用,使课外作业朝着更高质量的方向发展。在小组成员交流的过程中,大家形成共同探究的习惯,久而久之将此部分成员固定为兴趣小组,进而成为推动课外实践作业有效开展的重要载体。需要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切实发挥小组长的效能及学生的主体性,要懂得处理不同意见和建议之间的关系。实践活动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最佳途径和手段,让学生在活动中完成学习对象与自我的双向建构,使学生更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使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朝向更加理想的方向发展。
四、注重实验探究,加强地理实践力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地理实践力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人们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为能力,由此可见,地理实践力主要包括野外考察、地理实验和社会调查三个方面[4]。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地理实践力是每个地理教师应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对高中地理课外作业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区域分析方法,实现区域认知素质的提升。如在学完工业区位后,教师可让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厦门可口可乐公司进行调查,并设计如下问题:①可口可乐公司生产饮料的原料有什么?来源于哪里?②其工业要素投入包括哪些?占比分别是多少?其选址的主要区位因素包括哪些因素?③其经济效益如何,近几年的变化趋势及原因是什么?④其对周边有没污染?有没有搬迁的可能?学生可以查阅资料,实地调查、采访公司管理人员及一线工人多方了解,通过亲身探究,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并获得深切体验,从而激发其更深层次的探究欲望。高中地理知识中很多研究都是以某个区域为背景进行的,大区域和小区域的研究视角是地理要素认知的重要手段,也是增强高中生地理知识认知的重要路径。如讲完旅游地理后,教师可结合鼓浪屿申遗成功组织学生参与研学小课题探究实践,其实施主要从三个步骤进行。第一,研学前,学生查阅资料,熟悉区域特色。具体而言,鼓浪屿研学旅行小课题可从以下几个方向展开。课题一:厦门鼓浪屿倾听人文历史。厦门鼓浪屿融汇了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一百多年以来在这小小的弹丸之地演绎了无数的繁华与传奇,还留下了独具特色的建筑群。追寻历史踪迹、探访名人故居、领略万国建筑、了解海岛人文文化,感受历史文艺之岛的魅力。课题二:厦门鼓浪屿主要景点分布及成因,游览价值。课题三:探寻鼓浪屿风琴博物馆。了解风琴种类、风琴珍品的历史渊源、主要特色、文化内涵及旅游开发价值。课题四:鼓浪屿旅游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探究。课题五:对鼓浪屿旅游资源开发条件作出评价。课题六:对鼓浪屿景区规划设计做出评价(景区形象、功能分区、空间布局)。课题七:设计一次主题游(收集信息,确定目的地,合理选择路线,保证旅游安全)。第二,地理研学过程中,学生观察探讨,寻找课题价值点。第三,地理研学旅行后,学生执笔总结,形成研究小报告。学生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汇总,将有价值的内容整合成PPT,在课堂上围绕学生发现的问题与疑惑,展开讨论,对研究结果加以分析并提出建议。整个研学旅行中,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及观察能力,锻炼了学生意志,提高了其综合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力。综上所述,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教师在开展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的关系,课外作业需科学设计,优化内容及形式,改进课外作业的推进方式,关注高中生的兴趣点,巧妙渗透乡土资源,并以合作探究的方式驱动,使高中地理教学更优质高效,高中生核心素养得以有效培养。
参考文献:
[1]董瑞杰.核心素养目标下的高中地理可持续发展观教育教学[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8,19(1):57-61.
[2]曹东.高中地理核心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19):14-15.
高二地理学业水平测试,旨在测试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必备的地理素养,注重测试学生对高中地理必修课程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初步运用所学地理知识、技能与形成的地理观念分析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地理高考考试大纲对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的要求如下: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达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解读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下面,笔者简单地总结一下常见的提升地理学力的方法。
一、透过现象,看本质
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时,往往会抓住一些事物的主要特征去识别它们。比如,在讲解褶皱地貌时,我们常要求学生理解倒置地形的成因,并且在考试中也多考查“背斜成谷,向斜成山”这样的地形成因,使得学生他们反而忽略了正地形即“背斜成山,向斜成谷”的地质构造特点。
例1:图1是某区域地质地貌剖面图。读图,回答下题。
■
图1中高速公路隧道穿过了(
)
A.向斜谷
B.背斜谷
C.向斜山
D.背斜山
在做这道题时,绝大多数的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山地的顶部有侵蚀,他就会立马调出脑海里的倒置地形的成因,从而做出了错误的判断。而这类题目要求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除注意到顶部岩层有缺失,还要注意观察岩层的弯曲状况。图中隧道穿过的岩层明显是岩层向上弯曲,虽经过了外力作用,但仍然比周围地区高,所以该地属于“正地形”,正确答案为D。
二、相似材料,需明辨
地理考试的知识点是有限的,但是题目却是灵活多变的。如同一个知识点,命题者会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学生进行考查,甚至给出不同的图形,使得学生在面对陌生图片时常难以下手。因此,在面对不同的考查方式时,学生要抓住解决问题的主要方面,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做到“做一题,会一类”。
例2:下图表示的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在图中空白框内,确认三大类岩石及岩浆的位置,并准确写出它们的名字。
■
这类题目,出题者意在考查学生的程序性知识。对图2中的三幅图,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看到这类题目时,首先找到三个箭头同时指向一个框的,这个框就应该是岩浆,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这个框就应该是岩浆岩。这部分运用的原理是: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都可以通过重熔再生作用生成岩浆,但是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喷出冷却凝结生成。这就能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出这一类问题最本质的解法,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三、题干信息,要用足
例3:图3是“我国东南某地城乡规划示意图”,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
(1)图3中甲、乙、丙、丁四地,最适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影响该工业区布局最主要的因素是(
)
A.风向
B.水源
C.政策
D.土地
这类题目,题干信息中既有文字又有图,学生在审题的时候,常常会只注意图片,却忽略了文字中的关键字。这就要求学生在做题遇到阻碍时要重返题干,在文字信息或图表信息中提取有效信息。教师可在学生审完这道题后提示学生,只要将季节的风向画出,题目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在这样的提示下,学生下一次面对陌生题干的时候,就会做到心中不慌,并能尝试从中找到突破。多练习几次后,学生面对这类题目时就有了一双“火眼金睛”。
四、对比分析,掌握全
在地理必修1的第五单元,学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时,学生往往在面对不同图形的时候,做不到准确辨别出哪一类是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哪一类是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哪一类是垂直地域分异。
例4:
■
在学生的“错题集”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这三张图片放在一起,这样学生在考前复习这部分知识的时候,就可以抓住辨别三种不同地域分异规律的主要因素,深刻认识问题的本质,从而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有机转化,成功地将知识层的地理学力提高到能力层的地理学力。
五、字里行间,抓主干
地理试题往往是依附于一定的材料情境而存在的,出题者的命题意图不同,设置问题的主语就不同,往往最后的答案也是不同的。例5就是相同材料,不同题干的两道题目。
例5:上海浦东新区、成渝实验区、武汉城市圈是我国的三个“两型社会”实验区。读“三个实验区的位置示意图(图5)”,完成下列问题。
■
(1)促使武汉成为“武汉城市圈”中心城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矿产资源
B.政治经济
C.河流因素
D.科学技术
(2)武汉是“武汉城市圈”的中心城市,影响其形成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
)
A.矿产资源
B.政治经济
C.河流因素
D.科学技术
上面两道题目的材料是一样的,选项也是一样的,可是主题干不同。学生在做题的时候可能会忽略两道题目的差异之处,从而做出错误的判断。对于这类题目,学生可在落实到“错题集”上的时候,画出两句话的主干。第一问的主干是武汉成为中心城市的区位因素,是因为武汉是湖北的省会,是政治中心;第二问的主干是武汉市形成的区位因素,考查的是对城市形成区位因素的选择。
在解读完这类题目之后,学生应对题意最初的理解进行深入思考,反思审题时遗漏的知识,为何会遗漏;对题中主干的理解存在什么样的偏差,为何会有这样的偏差,等等。这样,学生就能在反思过程中达到对某些知识的补漏、知识结构的优化,从而巩固和深化复习的成果。
六、局部图形,整体看
例6:图6为“洋流示意图”,其中表示北半球中低纬的环流是(
)
■
[关键词]学案导学;互动;拓展;学习动力;问题导向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学案导学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学案导学法,简单说就是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依据编写好的导学案自我学习,然后再引导学生针对导学案内容开展重点答疑和指导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必须以导学案为基础,有效连接课前、课中和课后,很好地体现“导”的作用,因此导学案的设计是重中之重。高中地理各个学年段的教学内容不同,教学任务各有侧重。对如何在各个不同学年段有针对性地进行导学案设计,现根据地理教学实践,归纳以下几点实施要领。
一、高一学年———贯穿互动,提倡自然真实
学案导学教学法在高中三年地理教学中将持续应用,因此在高一学年必须打牢基础。对导学案来讲,第一,可以多设计环节。比如课程目标、重难点、自主学案(放在上课之前,学生预习时使用)、学生展示和质疑(课堂上学生到黑板前向大家讲解并依据自主学案不懂之处向学生和老师提问)、问题探究(学生之间分组讨论,解决问题)、教师点拨、课堂检测、课堂小结等等,让学生熟悉各个环节的内容和要求。第二,要将互动贯穿在各个环节中,这是该学年段导学案设计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学案导学的目的是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发挥主体作用,自主学习、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是最重要的体现。积极的互动、激烈的讨论,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思维,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第三,要倡导自然真实的课堂状态。首先,学生的状态要自然真实。要真正感受到课堂的活力,愿意主动思考并真正参与;而不是为了互动而互动,虽然拥有了话语权,却是迫于模式、流于形式,并非发自内心。其次,教师的状态要自然真实。要充分尊重不同学生间的个体性差异,客观地和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表现。更要真诚从容对待学生提问,做到知己知彼,而不是为了回避问题有意干预互动。学生提出的问题存在不确定性,有可能是书本上的相关知识,也有可能是与书本相关的课外知识,教师在提高课堂驾驭能力的同时,还要分析学生可能出现疑问或感兴趣的知识,提前学习做好准备;解答或讨论时更可以讲述自己的思考、学习、准备过程,用经历启发学生,用真诚感染学生。例如,在学习地月系这个知识点时,学生就可能提出与月相相关的知识,还可能会涉及与月相有关的诗词,语文底子相对薄弱的教师,就应该或自己查阅或找语文老师求教,多积累做好准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获取了所需的知识和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地理实践力,教师拓宽了知识面,提升了能力,促进了主动成长、提高了职业素养,达到了教学相长的双赢效果。
二、高二学年———制图设问,拓展区域知识
高二的地理教学,除去必修三,重点是区域地理的复习,内容包括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两大部分,虽然是初中知识,但内容远比初中复杂深入得多。区域地理复习,重点是让学生建立区域空间的概念,学会看图、识图、认图,实现区域认知,导学案在这里必须发挥作用。目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都很先进,最常见的多媒体课件教学就可以做到图文并茂。但是学生单凭看课件、听老师讲并不能完全掌握整堂课的内容,还需要自己整理笔记。另外我们都知道,文字远不及图片来得生动形象,学生既要记好用好笔记,还需要画图,在图上对老师讲到的重点一一标注。但很多学生都反映,老师在黑板上仅用几分钟画的世界轮廓图,自己在笔记上完成却需要近一个小时的时间。为了避免学生耗费大量时间用在区域轮廓图上面,就要在导学案中运用大量的区域地图。这些地图并不是原图,而是设计导学案的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精心修改过的。具体办法是先除去无效信息,再依据区域的典型特征加入相应的有效信息,例如重要的经纬线,主要的山脉、城市、河流,重要的图例等等。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能在自主学习阶段就对所学区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并能依据于学案中标注的或者需要标注的有效信息做到有效预习,并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学案中除了主要的图表信息,重难点则是如何设计问题,如何以问题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这些问题可以是往年高考综合题的变式问法,也可以是教师依据课程内容自己设计的问题,主要作用是让学生在学习中寻求答案进而生成新的问题,通过解疑、释疑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该学年段设计导学案还有一个重要内容要考虑,那就是围绕区域知识进行知识拓展。新课程改革更注重学生的核心素养,适当适度拓展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对高考备考大有裨益。例如:在讲南亚时,增加印巴冲突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对于克什米尔地区有一个大致的认识;讲法国时,拓展到闻名全球的法国葡萄酒,进而分析酒质优良的条件;讲中美洲时,提及他们的饮食,进而推理与农业的关系等等。实践证明,这样的拓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好奇心,使得课堂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效果更加良好。需要注意的是,这一学年段的纸质导学案最好单面输出,学生使用时,如果需要记录的内容较多可写在背面,还可以加页。在导学案中修改过的区域图部分可以全面记录重难点知识,只要学生在填写学案时做到仔细、工整,特别是图中的信息标注精准,这样的学案便可以作为以后区域地理复习的笔记。
三、高三学年———精炼环节,保持学习动力
高三学年地理教学以复习为主,随着教学内容变深、课堂容量加大,如何能让学生对于已学的知识仍保留新鲜感,在课堂上思维一直处于兴奋的状态,是设计导学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以必修部分为例,其复习重点是必修一自然地理部分,当学生进入高三后,对于必修自然地理部分往往认为,都学习两遍了,没弄明白的地方学第三遍也没有意义,于是就失去了学习的动力。这种情况下设计导学案就要和高一、高二有所不同,把重点放在让学生保持学习动力上面。其要领就是精简环节,哪些环节能让学生发现不足、找到突破、激起斗志,就设计哪些环节;增强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高三自然地理部分的导学案,可以精炼为课程目标、质疑解惑、合作探究、拓展延伸四个环节。课程目标环节,要让学生清楚这部分知识具体应该掌握到什么程度,哪些是了解,哪些是理解,哪些是应用等,以及哪些是高考考试大纲中涉及的高频考点;质疑解惑环节,要以考点的形式或者是具体问题的形式列出,这种方式易于使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明确哪一部分的知识需要再重新巩固;合作探究环节,除了安排小组成员间的合作内容,还要考虑到个体的探究能力差异,安排班级内分组合作内容,要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碰撞思维、升华知识、建立自信、确立目标;拓展延伸环节,基础知识的识记不再列入重点考察范围,而是针对近几年的高考形势,重点考察和提高学生的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能力、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能力、论述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力。因为在高二学年就已经注重知识拓展,所以这个环节只要对拓展延伸的内容选取得当,就会让学生一直感到好奇和兴奋,保持长久的学习动力。以上三个学年段导学案的设计要领,各有侧重却又相互关联。高一学年强调基础和习惯,高二学年强调技巧和拓展,高三学年强调选择和实用。并且,都要遵循基于“问题”的“问题导向”,高一学年重点研究学生会提什么问题,高二学年重点研究老师怎样提问题,高三学年重点研究怎样解决学习动力不足问题。总之,学案导学是现阶段比较可行的教学方法之一,导学案设计是实施学案导学的基础性工作。尽管因校情不同、教学安排不一等原因在内容呈现上会存在差别,但只要教师依据地理新课程标准、针对学校实际情况不断实践、总结和改进,就一定能设计出优质的导学案,助推我们的教学过程越来越顺畅,教学成果越来越显著。
[参考文献]
[1]常永祥.高中地理学案导学之预习策略实践研究[J].基础教育课程,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