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01 20:07:31
导语:在历史专业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教师的知识与技能;教师的学生观等方面说明课程实施要求教师的专业化,从影响教师发展的内因和外因两方面来探讨如何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课程实施;教师专业发展
一、课程实施
(一)课程实施概念
课程实施是指把新的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1]。
(二)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教师是影响课程实施的核心因素,美国著名课程论专家古德莱德区分了课程的五个层次,深刻地触及了课程实施问题。古德莱德把课程分为五个层次:(1)观念层次的课程;(2)社会层次的课程;(3)学校层次的课程;(4)教学层次的课程;(5)体验层次的课程。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第四个层次的课程即教学层次的课程,这是教师规划并在课堂上实施的课程。它融入了教师的理解、理念、知识、智慧等,经过教师的创造性运作而进入课堂教学,是“理解的课程”与“运作的课程”的统一。事实上,我们通常所说的课程实施主要就是指前三个层次的课程即观念层次的课程、社会层次的课程和学校层次的课程通过教学层次的课程变为体验层次的课程过程,教师是运作该过程的核心人物,影响着整个课程意图的展现与达成。教师是直接参与并起主导作用的课程实施者,影响课程的诸多因素往往要通过教师反映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这个因素发挥作用。任何好的课程方案,没有教师的合作与努力,都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
从课程变革的角度来看,无论课程专家、学者设计出多么完美的课程方案,如果没有教师的积极参与和实施,任何一场课程变革都最终不过是美丽的泡影。教师之所以能够影响课程变革的成败,因为教师是将理想课程付诸实践,是课程实施的中坚力量,是连接理想课程与现实课程的桥梁,是通过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的教学实践来实现课程预期目的的第一人。教师对课程实施、对课程变革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从课程范式的角度来分析,在实践的课程范式的视野中,“教师即课程”。教师不是孤立于课程之外,而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课程的创造者、课程的主体。教师不是教育权力部门和课程专家的附庸,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时时刻刻以自己独有的眼光去理解和体验课程,以自己的教育知识和教育理解为根据,改造着预设的课程,并将自己独特的人生履历和人生体验渗透在课程实施过程之中,创造出鲜活的经验,这些经验是课程的一部分,因而教师就是课程本身。换言之,只有教师进入课程,才能实施课程,才能使静态设计的课程转化为动态的课程实施[2]。
(三)教师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分析
教师在课程实施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而言教师影响着课程实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教师的课程意识
教师的课程意识是教师对课程系统的基本认识,是对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基本反映[3]。它支配着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行为方式。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以何种角色呈现在课程中,表现出什么样的课程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课程意识。教师的课程意识直接影响着教师的课程实施。在课程实施中,教师只有具备鲜明的课程意识,才不会将课程视为一个静止的、完全预设的、不能变更的“法定的教育要素”或“法定的知识”;也不会将教材看作是课程的全部内容或奉为“怪经”。而是以自己的教育知识和教育理解为根据,结合对象、环境变化及实际情况对预设的课程不断进行调适和再生产,即对课程目标具体化,对课程内容进行选择、增删、拓展,对课程内容的进程及时间进行微调和改变,对学习方式进行创造性设计,甚至对预设课程中的不合理方面进行批判,在批判的基础上重建课程。在课程实施中,教师以何种角色呈现在课程中,即教师是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还是课程的“创生者”;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往往与教师课程意识的强弱、课程意识是否明确具有直接的关联性。因此教师的课程意识直接影响教师对课程的理解与解释,进而影响着教师的课程实施行为。
2.教师实施课程的态度
个人改革态度影响新课程实施的程度。课程学者普拉特的研究表明,教师对新课程实施的态度一般类似于常态分布:反对者占5%,拖延者占25%,沉默者占40%,支持者占25%,热诚者占5%[4],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复杂,但笔者认为这种现象与教师的惰性,教师对其职业、利益的防卫有关。当新课程实施时,教师必须放弃和改变长期以来所形成的习惯,并且还得花一定的代价如时间、精力去获取新的知识与技能,这样就
有可能使他们产生一种本能的惰性。而且所花费的代价与获得的回报不一致,或者将带来利益的冲击和重新分配,甚至威胁到教师的职业地位,他们将利用各种理由来抵制或拖延新课程的实施。同时偏爱顺从的领导文化进一步弱化了教师们的冒险精神,当他们目睹过去几十年来各种在设计和实施方面的改革计划悄无声息离去,也会从自我保护的角度对当下的课程改革采取静观其变的立场。同理,某些学校也存在着类似的惰性和对其地位、利益的防卫,这些也直接影响着教师对课程实施的态度。
3.教师的课程实施取向
教师的课程实施取向指对课程实施过程本质的不同认识以及支配这些认识的相应的课程价值观。教师的课程实施取向将导致明显不同的各种课程实施行为,从而产生不同的实施效果。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基本取向一般认为有三种即忠实,即忠实,相互适应,创生[5]。忠实取向认为课程实施过程即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相互适应取向认为课程实施过程是课程计划与班级或学校实践情境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组织模式诸方面相互调整、改变与适应的过程;课程创生取向则认为,真正的课程是教师与学生联合创造的教育经验,课程实施本质上是在具体教育情境中创生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既有的课程计划只是供这个经验创生过程选择的工具而已。由此看来,忠实取向的教师依据预定课程计划按部就班被动地消费课程;相互适应取向可激励积极、主动地消费预定课程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境不断去修正、改进;创生取向则有利于让教师成为课程的开发者、课程决策者、将预定课程计划作为课程开发的资源,并主动利用其他资源积极建构课程新体系。不同的实施取向将产生不同的实施行为,产生不同的结果。
4.教师的知识与技能
课程实施效果还与教师的知识、能力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知识方面而言,教师的知识一般包含三个方面,即教师的学科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学科性知识指的是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条件性知识指的是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实践性知识指的是教师在面临实际的课堂情境时所具有的课堂背景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教师对课程的实施就是建立在他们所拥有的知识基础之上的。教师的知识是教师对课程进行理解与解释的前提,它决定着教师对课程的不同解读方式,影响着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和对话的进行,从而决定着教师能否将课程提升为超越书面文本和材料形式,并赋予其独立存在地位。能力方面而言,教师应具有把握课程标准和教材能力,课程组织与实施能力,课程评价与选择能力,课程设计与开发能力等。教师的能力决定着教师能否为学生提供探究和发现的真实情境,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能否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适时调节课堂教学内容和结构;能否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进行学习和探索;能否运用多样化方法和手段来组织教学、实施评价;能否对课程实施的各个范畴做出规划和安排,以改进课程功能等。可见教师的知识与技能是课程实施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5.教师的学生观
学生观就是教师对教育对象的基本认识和根本态度。教师的学生观是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影响作用的观念因素,也可以说它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影响力量。当教师把学生仅作为认识的对象,把学生放在客体的位置上时,学生只是消极的知识“容器”,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课程及其教材被看作是学生必须毫无保留地完全接受的对象,教师的课程实施过程便成为单向度的信息传递过程,教师所关心的只是如何有效地、可控制地进行知识的传授。当教师把学生看成是课程的主体时,就会视学生为课程的创造者和开发者,积极的知识建构者,在课程实施中就会视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为课程的依据,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和生活经验,重视发挥学生对课程的批判能力和建构能力,并根据学生主体发展的要求,选择课程内容、处理课程内容、变革学习方式,从而充分发挥学生在课程实施中的能动性,引导学生在自身经验的基础上去学习。
二、教师专业发展
通过以上分析,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教师各个方面都影响着课程的实施,让课程实施达到预期的效果,笔者认为关键因素是要不断加强教师专业发展。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含义
所谓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过程,本质上是个体成长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和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教师要成为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
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个动态的概念。其次,教师专业是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即是个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根植于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通过不断学习、反思、探究其内在专业结构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条件
根据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的原理,笔者认为专业发展的形成一方面要求外部对教师提供必要的条件;另一方面教师主动自身修行是真正成为专业教师的内部因素,也是决定因素。
1.外部因素
外部应该从以下两个外部因素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平台:(1)从社会层面来说,满足教师的基本需要。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动机层次理论,教师必须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才能有教好书的高级心理的需要,因此社会要满足教师的基本物质需求,如合理的经济收入,实现教师基本社会价值。另一方面社会要给予教师基本的尊重,让他们拥有作为教师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学者认为,当物质条件得到基本的满足时,精神奖励效果比物质奖励效果要好。目前有些教师不能监守自己的岗位,教师人员外流,不愿从事教育行业。影响教师对教育失望的主要因素有:收入低、经济地位差、教育经费不足、缺少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教学设备短缺、住房拥挤[6]。同时社会要给予学校和教师一定探索和常识的自由度。同时给教师提供职前、入职、职后的培训机会,对教师进行理论上的培训。理论和实践是分不开的,教师的平时教育教学如果没有或者缺乏理论的指导有可能使教育达不到期望的效果,或者与社会的期望相背离。有研究表明,让一名教师自己“摸爬滚打”并不总是会产生积极的效果,专家的指导和同伴的支持对新教师同样重要,如果他们能够得到自己需要的建模辅导和帮助,教学效果更好[7]。(2)从微观层面来讨论,学校要建立一个和谐的人文环境,学校领导给予教师人文关怀,要注意定期和教师进行沟通,开展一些积极的比赛活动,让教师有归属感。学校领导要善于用奖励机制,以精神奖励为主,辅助物质奖励,但要把握尺度,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如,大功重奖,小功轻奖,物质奖励尽量带有精神意义[8]。要提倡教师进行科学研究并且鼓励这种行为。建立教师之间互动合作机制,合作教学是一个复杂的伙伴关系,合作双方按时考虑如何计划,实施教学与评价,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同时教师通过合作教学可以形成良好的人际空间。
2.内部因素
辨证唯物主义认为,外因因素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或推动的作用,内部因素才是推动事物发展的真正动力,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教师要成为教育专家,关键要靠教师自身的专业修行,并不是教书的年龄越老,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越高,因为有些教师把教书工作看作日复一日的重复劳动,抱怨工作的繁重。学生不好教,不懂学生的学习发展水平,没有反思如何教。相反有些教师虽然教学年龄有限,但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也可以达到相对较高的教育水平。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不再是研究成果的被动接受者,教师也逐渐可以成为研究的主体,研究再也不是理论家们从事的高深莫测的东西,教师可以进行行动研究、质的研究和叙事研究。通过教师对自己实践经验不断反思,一方面可以体验自己所学理论和经验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增强自信心;另一方面又可以发现许多新问题,督促自己不断学习,不断研究,不断探索更好的理解自己的课堂和改善自己实践,找到运用理论的正确道路和具体操作办法[9]。
教师专业修行的具体体现:
有学者认为,教师越能反思在某种意义上越是好的教师[10]。教师对理论体系的反思,包括自己的知识观,学生观,教师观。1.教师的知识观的反思。表现为教师对待知识的态度,如: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还是静态方式呈现的书本内容。2.教师对学生观的反思。表现为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如:学生是被动知识的接受者还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3.教师对自己学术水平的反思。如:自己是否拥有渊博的专业知识,自
己是否有宽泛的知识体系,自己是否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知识。4.教师反思教书技能方面的熟练程度。如:自己是否具备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是否能够掌握教学活动整个过程。5.教师教学策略的反思。(1)包括对教学组织形式的反思。如:反思班级授课制中的秧田式的优点和缺点,马蹄形的组织形式的优点和缺点,圆形组织形式的优点和缺点;(2)教学方法方面的反思。如:反思讨论式的教学方法,传授式的教学方法,启发式的教学方法等各方面的优点和缺点;(3)使用教学媒介的反思。如:反思课堂使用的教学媒介是否有利于教与学,是否完全了解各种教学媒介的优点和缺点。6.教师对自己兴趣爱好及人格的了解。如:自己的哪些性格对教育教学活动有帮助,哪些性格的对教学活动有阻碍作用。
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作用,和教师对课程实施的影响两个角度可以看出课程实施要求教师职业不断专业发展,因此教师只有不断实现专业发展才能在课程实施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28.
[2]何军华.教师与课程实施硕士论文2004:11.
[3]郭元祥.教师的课程意识及其生成[J].教育研究,2003(6).
[4]黄政杰.课程设计[M].台湾:华东书局,1991:411.
[5]张华.课程与教学论[J]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336.
[6]李森.教学动力论[M].重庆:新难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67.
[7]琳达.达林-哈蒙德,琼.巴拉茨-斯诺顿.优秀教师是这样炼成的[M],葛雷珲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69.
[8]李森.教学动力论[M].重庆:新难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74.
管理专业存在的最大问题是重理论、轻实践,培养出的学生理论知识较扎实,但对现场实际了解甚少,毕业后实际知识与操作能力往往需从头学起,难以尽快胜任现场工作。同时,由于经费少、实习时间短,没能从根本上解决教与学两个方面“空对空”的问题。管理科学属于“软科学”,传统的观点认为,软科学教育需要联系实际时,通过教师提供案例或辅之以学生实习即可,不需要建立实验室。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教学方法上的不足与教学观念中存在的这些谬误客观上导致了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效果不佳。企业需要的是懂理论、通实践和能操作的复合性经营管理人才,这一需要呼唤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式必须加以调整。管理学科是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同样具有利用自然科学及现代技术进行观察、检验、研究、设计等方面的功能和属性。许多重要的管理理论和技术来源于生产现场,管理工作的绩效更是展现并落实在现场,因此,管理者必须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善于对生产系统的各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进行周密的观察和实验分析,为优化设计提供依据和参数,提出改进措施,选择最优方案,促进系统有效运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把企业和市场搬到实验室提供了技术支持,因此,教学方式调整的重点应当是建立和完善以企业实际为特征的实验教学。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高校对工商管理学科教学模式进行了一系列重大变革。以哈佛商学院为代表的美欧大学商学院,强调案例教学与实验教学的结合,而不仅仅是我国通常认为的案例教学。实际上,管理学科的实验教学在国外许多院校早已倍受重视,已有相当规模并建成了管理学科实验室。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学、密西根大学、威斯康星大学等院校早已开设了有关管理专业的系列实验,在实验中进行案例教学,使学生了解未来工作环境的实际需要,在实验及案例中使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逐渐增长实际工作的才干。笔者认为,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实验教学具有以下作用:①提供感性材料,使理论联系实际。②加深和巩固管理理论与方法。③加强能力培养,使学生成为“多面手”。④从整体上使管理学科所有课程的教学水平上一个大的台阶。实验教学可以应用于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一些主要核心课程,其应用范围很广。从目前来看,可以建立六大实验教学系统。
一、商务技巧开发训练系统
该系统包括:①决策过程与策略规划能力训练子系统。通过学生对各类决策者角色的扮演,体验不同决策环境与任务下的决策过程的特点及方法,培养学生进行各类管理决策的能力。②商务谈判与推销技巧模拟演练子系统。通过在不同环境下个体谈判和团体谈判情景与过程模拟演练,使学生熟悉商务谈判的特点,培养驾驭谈判过程灵活应变的能力;通过对某种产品与服务推销过程的模拟,使学生体会推销过程中情绪与态度、时间与空间、方法与技能等方面的重要性,培养在推销工作中的独立性、自信心、创造力。③人际沟通与冲突训练子系统。通过正式沟通情景模拟,使学生熟悉组织内部法定信息传递渠道以及传递过程中的规范,掌握提高正式沟通效率的方法,促进正确合理的工作导向型行为的形成;通过非正式沟通情景模拟,使学生熟悉明示和暗示信息的作用,以及时间与空间距离在非正式沟通中的重要性,掌握提高非正式沟通效率的要诀;对沟通中遇到的冲突问题(包括人际冲突、团体冲突、组织冲突)过程的模拟,使学生了解各类冲突发生的原因、动力、表现形式、演变过程和可能的各种结果,掌握和了解应对各类冲突的方法以及冲突过程中第三方的作用与调解仲裁各类冲突的技能。④会议模拟系统。通过在不同会场环境下对各类会议(决策会议、执行会议、研讨会议、磋商会议)的准备、组织、实施和总结等全过程,使学生掌握举行各类会议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尤其是在组织会议过程中,组织者、参与者双方工作导向型行为和关系导向型行为的正确把握与应用。⑤公关交际礼仪与形态语言训练子系统。通过公关场景的模拟,使学生掌握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不同交往目的下的言行举止及仪表形态的要求;模拟演练各种公关专向活动的组织技能。⑥头脑风暴及个人和团队创意激发子系统。通过各种个人和团队创造技法的运用,提高学生在产品开发、市场开拓、广告、公关、危机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等各类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创造性和创新管理技能。
二、企业运作模拟系统
该系统包括两大部分:①企业实际运作模拟演示系统。由企业计划管理子系统、企业制造子系统、营销管理子系统、资薪管理子系统、人力资源管理子系统、财务管理子系统、物料管理子系统、技术管理子系统等构成。系统的运行以网络管理系统(如MRPII)为技术支撑,能够演示某个企业的实际运行状况,便于学生了解企业、认识企业。②企业实际运作模拟决策系统。同样由企业计划管理子系统等子系统所构成。不同的是,它可以提供若干个决策环境,用户在实验中可以通过扮演企业主要决策岗位中的不同角色,模拟运作一个企业,制定满意决策。
三、市场运作模拟仿真系统
该系统包括:①市场实际运作模拟演示子系统。由需求、供给和价格机制等方面的变量集所构成,能够直观形象地模拟演示一个市场的运作情况以及各主体的行为方式,主要功能是让学生了解与认识市场;②商战模拟决策子系统。模拟多个竞争主体,每个决策主体赋予一系列的决策变量,每个决策变量都影响其经营绩效,可以训练用户在市场中的综合决策能力。③证券市场交易模拟子系统。包括公共信息接收子系统和交易模拟子系统。其基本功能如下:行情显示功能,通过大型电子显示屏,可动态显示任一时刻的各种证券和商品交易的价格和成交量,为投资者(学生)提供交易信息;委托交易和申报、电脑自动配对成交功能,通过设置委托柜台,接受投资者的买进和卖出委托,通过设置申报柜台,将委托单输入交易电脑主机;盈亏计算与成绩评定功能,自动记录每位投资者的交易资料,计算其投资盈余,自动生成每位投资者的投资绩效并转换成百分制的成绩单。④金融市场投资分析子系统。包括钱龙股票、期货静态及动态技术分析软件;用友财务分析软件。该子系统具有以下功能:信息库功能,各上市公司的经营和财务状况及各金融产品交易的历史资料的存储、显示和打印;技术分析功能,借助信息库资料,运用配备的分析软件包使学生学会各种技术分析和上市公司财务分析。超级秘书网
四、管理岗位操作模拟系统
该系统包括:①管理岗位模拟演示系统。主要功能是让学生了解有关管理岗位的基本要求及运作过程。②管理岗位运作模拟系统。主要功能是让学生在某个管理岗位中进入角色,进行实际操作,并通过业绩评价系统衡量和改进其管理行为,学到多种岗位技能。五、EDI模拟系统该系统用于模拟外贸业务的各个环节,使实际业务的诸多环节集中在实验室内完成。包括:①外贸业务交易磋商模拟子系统。它包括了外贸业务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各种业务联系方法及技巧(发盘、接受、商检、发货、保险、运输、索赔、理赔等),通过设计若干业务内容,采用案例库的形式进行模拟操作,训练学生的外贸业务联系技巧,提高函电交际能力。②合同签订模拟子系统。通过设置各种标准格式合同,进行合同签订,让学生掌握合同的类型和格式,学会合同的起草和签订。③外贸制单模拟子系统。包括从外贸业务员的角度准备制单和从银行的国际结算角度审核各种单据,使学生既能适应外贸工作,也能适应银行的国际结算业务。④外贸运输模拟子系统。掌握海运、陆运和空运中各国、各公司之间的运输单据。
经管研究生要与时俱进,根据目前就业形势,在把握市场经济规律和掌握创业管理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创业实现就业。创业平台可以弥补市场对经管研究生创业激励的缺陷,对企业初创阶段的种种风险和困难提供支持,为创业企业补充自己暂时不能获得但又是企业正常经营活动必需的要素,使企业能够渡过初创期。经管研究生作为拥有经济知识和管理素质的高层次人才,要积极利用好创业平台,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亦可与理工科学生合作、共赢;经管研究生利用创业平台搭建的优质资源和广阔舞台,在创业的沃土上一定会茁壮成长,实现经济效益和人生价值的双丰收。以经管研究生创业能力培养为研究内容,希望能够在经管研究生的创业教育、创业实践等多个环节进行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经管研究生创业能力对策研究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经济社会的发展,对经管研究生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学科的自身特色,使得经管研究生比其他专业研究生,掌握更多的企业经营管理的前沿理论知识,了解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客观规律,因此,随着自主创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自主创业也成为经管研究生当前比较认同的一种就业形式。然而由于当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注重理论研究、忽视实践锻炼的单一模式,使得走出校园的经管研究生往往缺乏创业能力和创业需要的实际知识。
二、提升经管研究生创业能力的建议
在目前就业非常困难的情况下,经管研究生创业作为一种解决就业压力的方式应该鼓励。所以,相关政策应更务实、具体,便于操作,资金等物质方面的优惠条件也要确保落实,能帮助他们承担一定风险。为了提高创业的成功率,首先经管研究生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其次政府、高校和社会也要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关心。
1.对经管研究生自身的建议
首先,经管研究生要更新观念,要认识到创业不仅仅是理工科大学生、研究生的事情,经管研究生在创业上也有独特的专业优势。其次,创业主要是指为了创建新企业而进行的以获取利润最大化为根本目的,具有一定风险性,以创新方式将各种经济要素综合起来的一种带个体性特征的经济活动。创业是一种创新,包括技术上的创新、理念上的创新、经营管理方式上的创新;创业又是一种事业,基本上要经过融资、进入市场、商业运作等过程。经管研究生应树立正确的创业态度,不能仅将创业作为获取经济利益的唯一目的,更多的要将创业作为人生的一次锻炼,一次超越,当作一种先进的生活方式和一种生活常态,不能为了创业而创业,而是要享受创业过程中的酸甜苦竦所带来的乐趣;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完善创业所需的知识结构和素质体系。
2.对政府、高校等社会支持力量的建议
首先,出台和宣传支持经管研究生创业更为优惠的政策。经管研究生受到自身专业的限制,创办高新技术企业不太现实,所以政府和高校应给予其更多的资金支持和政策引导,包括创业教育和企业孵化器的建设等。据统计,全国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的比例仅为5%~8%。因此,开展创业教育势在必行。创业教育是提高创业者基本素质、培养具有开创型个性和创业精神的教育。通过创业教育,创业者开业成功率达60%以上。创业教育不仅为经管研究生创业提供知识与技能方面的专业指导,更多则是创造了一个交流信息、促进创业的平台。河南工业大学设立了研究生科技创业基金,从资金上支持研究生的创业。山东财经大学从完善制度体系和提供资金方面构建大学生(含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保障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教学体系,承认学分,开设专门的课程;若在求学期间创业允许大学生休学,学校对学制也做出了一定的调整;此外还通过建立校友联谊会、校企合作平台等多种渠道整合社会资源,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多种形式的支持。上海交通大学还制定和出台经管研究生创业教育专门课程和创业专项基金,以帮助和鼓励经管研究生创业。
其次,举办以“挑战杯”为旗帜的经管研究生创业计划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自1999年拉开帷幕以来,已成功举办了七届,培养了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意思维、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提升了大学生独立分析、团体协作、语言表达、社会活动和实践创业的能力,引导大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知、科技创业和实践成才。作为经管研究生,本应在该类创业计划竞赛中大显身手,但令人遗憾的是,经管研究生参加的同学屈指可数,以广西有培养经管研究生的8所高校为例,在2008年度举办的全区高校创业计划大赛中,经管研究生竟然没有一件作品入选,究其原因,原来很多高校的创业计划大赛主要针对本科生,对于研究生还是空白,缺少相应的组织和实施部门。
另外,政府和高校要多方面、多层次的积极构建企业孵化器(又称创业园)等经管研究生创业平台,融入现代管理理论,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吸收风险资本,切实把创业平台做好。美国全国企业孵化器协会(NBIA)的一份研究报告称,经过孵化器扶持过的企业成功率达80%,反之,没有得到孵化器扶持的企业,其成功率只有20%。通过创建创业园,既为研究生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创业能力提供了条件,也为将来真正创业积累了必要的经验。作为经管研究生,更应发挥专业优势,可在管理咨询、资本运作等服务领域创办企业(或公司)。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已设立广西第一个大学生企业“孵化器”—桂林大学生创业园,目前已有20余家由大学生(含研究生)创办的企业进驻。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已经成功构建了“学生创业工作室、学院创业中心、学校创业园”三级联动的创业实践平台,“三级联动”的创业平台,为包括经管研究生在内的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提供了有效的服务和指导,学生的创业经历也少走了许多弯路,得到了实实在在的锻炼与经验。
参考文献:
所有存放放射源与射线装置的房间应当有完整的安防系统,包括“人防”、“物防”和“技防”。“人防”指所有房间应处于安保人员的巡视范围内,并且做到定时巡视。“物防”指符合安全标准的防盗门、防盗窗。“技防”指监控、门禁、红外报警、安全联锁等技术安全手段。
2专门的辐射安全管理机构
核专业应当建立系一级的辐射安全管理机构,例如,辐射安全领导小组。辐射安全领导小组应由系主任担任组长,实验室主任担任副组长,放射源与射线装置的一线操作人员或管理人员为组员。辐射安全领导小组的职责主要为以下三点:制定系一级的辐射安全规章制度并保证实施;定期组织辐射安全检查并确保整改要求的落实;负责辐射事故的应急处置。
3专业的人员资质及培训
3.1人员资质
放射源与射线装置的一线操作人员或管理人员应当为教师或专职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并具备一定的核专业知识背景及工作背景。本科生或研究生因其流动性大且与学校不存在雇佣关系,只能协助管理,不适合作为唯一的管理责任人。
3.2外部培训
放射源与射线装置的一线操作人员或管理人员上岗前应参加环保部门组织的放射性操作人员培训并取得证书,做到持证上岗。证书到期前应参加复训,保证证书在有效期内。
3.3内部培训
核专业实验室应定期组织辐射安全相关人员进行内部培训,以掌握最新的辐射安全法规和要求。内部培训应当有培训内容记录、培训后考核记录及培训效果反馈。
4严格的使用申请与登记制度
4.1“固定式”放射源与射线装置
每一个“固定式”放射源与射线装置应指定专门的教师或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学生需要使用时应提供由导师签字批准的申请单,申请单的内容应包括“样品名称”“样品数量”“用途”“预计使用时间”“学生姓名”等信息。简单仪器可以由学生在管理人员的指导下使用,复杂仪器应由管理人员进行操作。“固定式”放射源与射线装置的使用应有使用记录,使用记录应包括“使用人姓名”“导师姓名”“样品名称”“样品数量”“开始使用时间”“结束使用时间”等信息。每一次使用记录需有使用人和管理人员签字确认。
4.2“可移动式”放射源与射线装置
所有“可移动式”放射源与射线装置未使用时均存放于“源库”。“源库”由专门的教师或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管理,遵循双人双钥匙的管理原则。学生需要使用时应提供由导师签字批准的申请单,申请单的内容应包括“核素名称”“领用数量”“用途”“预计使用时间”等信息。“可移动式”放射源与射线装置进出“源库”时应有领用与归还记录,记录应包括“领用时间”“核素名称”“领用数量”“编号”“用途”“归还时间”等信息。每一次领用和归还需有领用人和保管人签字确认。 完备的辐射防护用品放射源与射线装置的一线操作人员或管理人员应配备足够的防护用品。防护用品包括辐射监测仪、报警仪、个人累积剂量计、工作服、手套、防护服等。 完整的个人健康档案应对所有放射源与射线装置的一线操作人员或管理人员建立完整的健康档案。健康档案应包括个人信息(如“姓名”“岗位”“工作年限”等)、个人累积剂量值、体检报告以及职业健康评估报告。其中,个人累积剂量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监测。体检为每年度卫生部门组织的放射性操作人员专门体检。职业健康评估报告为核专业内部根据个人累积剂量值和体检报告结果做出的综合性年度评估。 定期的辐射环境监测对“固定式”放射源与射线装置的存放地点以及“源库”应当定期进行辐射环境监测。辐射环境监测分为外部监测和内部监测。
4.3外部监测
外部监测即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环境监测,包括辐射环境、土壤及可能涉及的三废排放,监测结果必须有正式的书面报告。
4.4内部监测
内部监测由核专业内部的辐射安全管理人员定期对辐射环境进行监测。一般根据监测方案使用辐射监测仪器检测各个监控点的辐射剂量。内部监测所使用的仪器应当经过计量部门校准并在有效期内。内部监测应做好记录并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估。
5充分的事故应急准备
5.1应急预案的制定和修订
应估计核专业实验室所有放射源与射线装置可能发生的辐射事故,针对每一种可能性制定出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应包括应急行动小组成员的联系方式及分工、应急行动的步骤、上级主管部门及外部救援的联系方式等。应急预案内容应定期进行修订,以更新应急联系方式以及加入新的法规要求。
5.2应急物资
应将应急物资存放于专门的储物柜。应急物资应包括应急预案的副本、伤员急救药品、应急需要的工具、事故报告的表格、文具等等。
5.3应急预案的演练
应定期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演练方案及报告应做记录。
6多层次的辐射安全检查
论文摘 要:文化是旅游者的出发点和归结点,是旅游景观吸引力的源头,是旅游业的灵魂。旅游文化课程内容也面临全面更新和优化。本文在了解大学生对《旅游文化学》课程的需求的基础上,对当前旅游文化教学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并提出了教学评估。
旅游文化课程必须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才能确保课程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如近几年持续的生态旅游热,支撑其发展的文化基础(生态文化),仍处于零散状态,急待研究、整理并充实到课程内容中。旅游文化课程内容没有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及时吸收新的内容,课程内容仍以传统的、历史的文化为主体,对现代旅游有关的其他文化没有或很少涉及。可以说,目前的旅游文化课程内容,仅是中国旅游文化的一部分,课程内容严重缺失,很不健全。
一、课程教学模式探讨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结构框架和程序。近年来我院在进行《文化旅游学》课程教学改革时,主要尝试以下几种教学方式创新:
1.问题启发式
讨论式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有计划、有准备地组织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结合教学材料通过思考、探讨、交流(分析与争辩)来解决问题,从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讨论式常见的方式有同桌讨论、前后(4人)讨论、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或派代表发言)等多种方式,既可以单一使用,也可以多种方式并用。更可以和其他教学方式交叉使用,例如讨论式可以是探究式教学或问题(课题)式教学中的一个环节。
在讨论式教学中,教学材料应是广义的,它包括教材、资料、图表、录像、课件、采访、野外观察中获得的信息。在讨论中师生共同依据系列问题,为解决问题而研究有关信息,在研究、思考与交流中又会受到启发,提出新问题,或将问题引向深入或师生共同得出某种结论、解决某个问题的最佳方案或重要规律。讨论式教学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有行动的勇气,才有真知之收获,才有创造之可能。
运用讨论式教学时,需避免放任自流与偏离主题的局面,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影响教学进度,其关键在于教师的主导。首先是讨论题的质量,讨论题要富于思考性、前瞻性、难易适中、切中要害、不能是无关紧要或漫无边际。其来源可以是教师拟定;或根据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师生共同拟定。其次,要让学生充分准备,最好提前布置课题,在各自有一定见解的基础上展开讨论,以保证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三是发扬民主,让大家充分发表意见,包括错误的观点、方法。教师参与讨论,但不要过早做出结论,而是适时引导捕捉有利于深入解决间题的沦点,启发学生进一步探讨,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得出正确结论。
2.案例讨论式
管理案例教学于20世纪20年代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和摸索,哈佛商学院已经建立了相当规模的完整案例教学和管理系统。到上世纪20年代世界旅游发达的国家已将案例教学引入了旅游教育与培训中,并且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我国的旅游教育培训中,有的院校在一些实践性较强的饭店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等课程的教学中已经引用了案例教学方法,但是,在《旅游文化学》课程中尚未得到普及推广,学生在校期间接触到的案例数量也远远不够。许多旅游院校的《旅游文化学》教学模式,基本上还是课堂授课的灌输方式,教材的编写仍然未能很好的利用系统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合的编写方法,对于《旅游文化学》这一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传统的教学方式,无疑有较大的局限性,使得我们的学生适应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较差。《旅游文化学》是一门新兴的应用型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要求教学能够与实践相结合。但由于受条件的限制,许多专业院校都没有现场模拟教学基地,学生对旅游文化的了解,主要来源于课本及教师,而旅游文化学的案例是实践经验的浓缩,是大量典型事例的概括和提炼。案例经过教师的精心挑选,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加深了学生对旅游文化的感性认识,并上升到理论高度,从而获得自己的观点和经验,丰富了学生的实践知识,提高实务技能。
3.参与式
《旅游文化学》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能主动地积极投到学习的各个环节中,真正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学生的这种学习方式的根本特征表现在主动性和参与性上,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能根据学习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的即时情景,给学生创设场合渲染气氛,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之中,参与到学习的各种环节中去,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学习获得知识,而且能在这样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要充分利用丰富的学习资源,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参与式教学方法的特点可概括为四个方面:开放的教学内容;提问式的讲;无标准答案的习题和论文形式的考试。如果学生上第一堂课,老师介绍课程内容时,只讲课程体系和内容如何系统和严密,这样实际上把学生定位在只能被动学习的位置上。但是,如果老师能告诉同学,这门学科并不是"天衣无缝"的,还有很多问题有待研究,在课程教学内容中也包括一些正在进行科研的部分,从而可以激发学生跃跃欲试、表现自己的参与潜力。所以,在课程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提问。"学问"起源于"学习、问难",知识的掌握不是靠"教"而是靠"问"出来的。同时还要积极引入一些包括解题的方法和解题的结论没有标准答案的习题,这样有利于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寻找新的解题方法,探索更好的答案。这些习题,有时则在课堂上讨论。不同答案的讨论和争辩,使得同学思想更为活跃,掌握知识更深入。
二、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估
这门专业选修课,从开设之日起,一直以新的教育理念,采用最新的教学手段,力争以直观的方式解读中国旅游文化。教学内容既规范又新颖,信息量大且富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学术价值。教学方法灵活,且极具启发性和互动性;能以散而不乱技法,娴熟、轻巧地驾驭着课堂教学各个环节;制作精美的课件,文字、图像、声音、动态和谐、统一,能使抽象的旅游文化现象,演绎得直观、生动;条分缕析的图标设计,使纷繁的旅游文化现象变得简约而条理分明;重视文化内涵的挖掘,注重学生专业素养的提高;已经摆脱了传统的一个老师满堂灌的做法,比较注重吸收学术界的新成果和新资料;形象而深刻的语言艺术追求,激发学生在美的陶冶中产生对知识的渴求,从而能主动的学习。
《旅游文化学》课程的内容、方法和作用得到了学生的广泛认可,为更好地总结经验,建立可行、有效的旅游文化教育教学模式,笔者对今后课程改进的建议如下:(1)申请增加课时,将教学内容进一步细化,增加景区、旅行社的实训内容,将《旅游文化学》课程直接搬到景区讲授,真正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零距离”,使学生首先对该专业有一个整体的、感性的认识;(2)开展小班教学,每班最好20人左右,保证每名学生都有机会参加相关的教学实践活动;(3)增加参与式教学方法的使用,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广泛参与;(4)更好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增加影像资料的播放;(5)邀请一些专家做旅游文化专题演讲。
参考文献
[1]沈祖祥.旅游文化概论.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
1.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存在着被挪用的状况
专项资金是指为了某个项目而设置的资金,也就是说,这个资金的用途只是为了某个项目。但是,在我们对一些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很多行政事业单位都存在着对专项资金滥用的装款。这一方面是因为其对专项资金存在的意义缺乏了解,另一方是因为缺乏相应的专项资金使用制度,所以造成了专项资金被挪用的状况。因为对专项资金存在的意义的缺乏了解,所以很多人钻政策的控制,利用专项资金使用流程简单的特点将专项资金进行挪用,影响了专项资金效果的发挥,甚至对专项资金所支持的项目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使其在使用的过程中遭遇到了资金短缺的状况。而相应的专项资金使用制度的缺乏则使得很多人在使用专项资金的过程中肆无忌惮,认为自己并没有徇私行为,还是将公家的钱用在了公家的项目上,进而造成了专项资金被严重挪用的状况。
2.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着使用过程监管不力的状况
使用过程监管不力是造成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被挪用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缺乏相应的审批制度和监督制度的约束,所以很多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的管理者和使用者就认为自己对资金的处理方面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所以造成了专项资金被挪用、被滥用、被浪费等状况,违背了专项资金设立的初衷。同时,由于相应监管制度的缺乏,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专项资金没有实际落实到位,造成了专项事务被严重耽误现象的发生,或者造成了专项资金审批过程中下级单位决定权过大,与上级部门进行博弈的状况的发生。
3.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着对专项资金管理的重视程度不高的状况发生
专项资金的设立就意味着有非常重要的项目的建立需要由专款支持,本身就意味着其所支持的项目的重要性,所以就需要相关的行政事业单位予以足够的重视,进而建立相关的项目资金使用制度,项目资金监管人员以及项目资金预算和控制机制等。但是,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因为没有意识到专门项目的重要性,所以就缺乏对专项资金管理的重视程度,既没有建立相关的资金使用制度,也没有确立明确的监管人员,所以就造成了资金使用混乱的状况,导致专项资金难以实现其建立意图。
二、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的解决策略
1.建立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使用制度,避免资金被挪用
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使用制度的缺乏是专项资金被挪用现象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我们一定要建立完善的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使用制度。首先,建立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审批制度。通过建立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审批制度,对专项资金的管理者进行指定,能够使行政事业单位的专项资金从源头上实现控制,避免专项资金使用过程因为无人负责而出现的资金滥用状况。其次,建立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申报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的使用方向、使用者、使用金额等进行登记与控制,以对资金的使用过程进行监控,避免资金被挪用专款的产生。
2.对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的使用过程进行严格的监控
对行政单位专项资金使用过程进行监控,一方面是为了实现专款专用,另一方面是为了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避免专项资金在使用过程中被浪费的现象的产生。首先,建立对专门项目资金使用的预算,按照预算来拨付相关资金。通过建立相应的资金预算,能够使监管部门对资金的使用状况做到心中有数,避免出现专项资金被滥用的状况。其次,建立对专项资金的监控制度,确保专项资金的使用落到实处。通过建立专项资金使用反馈体系来对专项资金的使用行为进行监控,既保障了专项资金的使用落到了实处,又能够根据具体反馈来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方向进行修正,确保专项资金被合理地使用,避免专项资金滥用行为的发生。
3.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对于专项资金的重视程度
首先,在专项资金拨付之前让行政事业单位明确专项资金的设置意图,以让其了解专项资金的重要性。通过阐明专项资金的设置意图和试图达到的效果等来让相关的行政事业单位明确专项资金的重要性,这样就能够使其在思想上对专项资金的重要性予以重视。其次,明确专项资金使用不当而产生的领导责任。领导责任不明确是造成很多领导对于专项资金不够重视的重要原因,因此,在专项资金设置的过程中一定要明确相关领导的领导责任,使其在专项资金的使用过程中自觉从自我做起,严格按照专项资金的使用流程来使用专项资金,并且完善自己的监管责任,避免专项资金被挪用和被滥用。
4.加大对挪用专项资金的处理力度
对于擅自挪用专项资金的单位和个人,一经发现要严肃处理,特别是针对那些在下级行政单位中挪用专项资金“窝案”,要加大处理力度,不仅要有针对性的处理相关责任人,还要对上级业务或者行政管理单位进行问责,要将处理意见在全系统范围内进行通报批评。对于其中涉及违法犯罪行为的线索,还要移交司法机关处理。让相关责任人不仅承担党纪、政绩的责任,还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在加大的违纪违法成本之后,在一定程度上震慑那些试图挪用专项资金的人。
三、结语
1.1树立新的人才培养理念的需要
基于专业特色,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必须改革旧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中,要把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鼓励其个性发展这一基本原则落实到教学环节中,使专业方向的教学模式更贴近市场需要。
1.2适应市场的要求
我们培养的学生必须能够适应市场,因此我们的教学也要面向实际,不能从理论到理论,要加大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课程比例,鼓励开展案例教学和双语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实施实践教学的具体措施
2.1校内实习基地模块,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模拟实习环境
建设校内实习基地,可以使学生拥有自己的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场所,在动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己研究问题的能力和开拓创新的能力。校内实训基地,既减少了师生在学校与企业间的奔波,同时提高了实习效率,还省去了一定的实习费、讲课费、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补助费等,使有限的教学经费真正用到了刀刃上。根据对国内多所院校的考察与实践经验的探索,我们认为,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可以分别建设导游模拟实训室、旅游规划设计室、旅游电子商务实验室3个实训室。实训项目包括以下几方面:
2.1.1导游基础与业务实训:模拟导游技能训练进行模拟导游,同时进行导游影音资料观摩学习,使学生掌握导游技巧,能直接进行现场导游。
2.1.2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实训:通过模型、地理信息系统等对旅游资源进行规划评价,并进行开发设计,使学生掌握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基本方法。
2.1.3旅游电子商务等计算机应用实训:学习并掌握旅游电子商务应用,掌握旅行社及酒店管理软件的使用,并学会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1.4旅游地理实训:通过地图、模型以及影音资料等掌握中国和外国旅游资源分布状况和旅游资源特色。
2.1.5综合技能实训:包括审美知识训练、形体训练、美容化妆训练、照相机、摄影机的使用、社交人际关系等综合技能训练。
2.2校外实习基地模块,为学习提供真实战场
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和旅游企业架起了一座共同发展的桥梁。一方面,学生精力充沛,敢想敢干,校外实习基地能给他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场所。另一方面,学生的到来给旅游企业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为旅游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为旅游企业解决路线开发、生产管理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提供了条件,同时旅游企业也能从中发现和选拔人才。目前我院旅游与管理专业已经建立了几个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另外,每年暑期,学生自己也联系一些旅游酒店单位实习。实习期间,学生对即将从事的工作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同时也为自己将来的就业积累了经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些同学甚至已与用人单位签下了工作意向。
2.3课程认识实习模块,巩固基础知识
作为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第一学年专业课的学习主要是专业基础课,如(旅游概论)、(旅游地理)、(旅游经济学)等课程,在此阶段,实践的重点是让学生对今后的工作产生感性认识,同时也对专业知识进行认知。在课程实习期间,除了专业任课老师安排一定量的参观实习外,还要在假期安排专业集中实习。经过探索我们认为集中可以采取两种方式进行:一是直接让学生参加旅行团或入住酒店,以一个游客的身分对自己所生活的周边风景名胜、酒店进行认识实习,体验旅行团中全陪、导游的工作及酒店员工如何开展工作等,并进行模拟训练,将他们领进旅游酒店工作的门槛。另一种方式是建立比较稳定的认识实习基地,由各专业课程老师分别下到实习地,各自就所讲授的内容制作出整套的实习项目,如旅游、酒店资源调查实习、游客市场调查实习、旅游景点及酒店模拟规划实习等,让学生带着这些项目参与实习。
2.4走出去,请进来,创建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
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开放办学,现代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作为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大学生仅仅依靠在学校里所掌握的专业知识肯定不能适应企业需求他们必须走向社会,认识社会,了解社会。走出去,就是走向社会,了解各行各业的发展状况,了解本行业的发展方向。可以有目的地参观几个著名的旅游与酒店企业,了解旅游与酒店企业运转情况,开阔学生的眼界。也可以引导学生为社会单位、社区服务,为他们进行旅游路线设计,导游讲解等,锻炼并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请进来,根据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特点,采用各种方式请旅游与酒店企业领导或职员、管理人员来校作报告或讲课,向学生们介绍世界及国内和省市现今旅游与酒店业发展的状况,介绍旅游酒店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求发展的经验,以及旅游酒店企业中青年员工的成长过程等,使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更好地了解社会,懂得竞争之激烈,创业之艰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努力培养自己的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此,新生入学教育时,我们通常请来各大旅行社、酒店的总经理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而在学生课程学习阶段,对于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更是直接聘请旅游酒店企业有经验的从业人员进行授课。这样,学生在3年的学习中,做到与社会同步发展,对行业信息了解非常及时。
3深化实践性教学改革的保障措施
3.1大力推进实践性教材建设
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主要体现在教材建设上,为此,学院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支持教材建设。针对现行旅游管理专业教材理论过深过全,技能操作内容过浅过少的弊端,我们以劳动部职业技能鉴定规范中对酒店餐饮、客房中级服务员资格征的鉴定内容为依据,制定酒店服务与管理能力模块的训练目标;以学生技能形成的规律为依据,以技能形成为主线,对现行专业教材进行精简、修改、补充、组合,形成了客房服务与管理实训、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模块式自编教材。
3.2加强旅游专业实践性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旅游与酒店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要搞好实践教学必须有一支高水平的、稳定的教师队伍。实训教师应该是主讲相关专业课程或参加过相应领域内的科研工作,具有一定实践能力的专业教师。为提高教师的实践水平,学校选派教师到国内各大旅行社、星级酒店、旅游风景区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与实操技能,这样既能提高理论水平,又能锻炼操作能力,保证实践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适应了行业迅速发展的需要。比如主讲现场导游课程和模拟导游实训的教师在省内知名度较高的大旅行社担任过导游、领队和酒店部门经理等职务,主讲餐饮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的教师担任过星级酒店培训部经理等。总之,旅游管理专业实训教师实践经验非常丰富,动手能力特别强,符合现代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际需求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学原则。
3.3加强校内实训室与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将技能训练环节落到实处
(1)建设校内实训室,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模拟实习环境。建设校内实训室,可以使学生拥有自己的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场所,在动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己研究问题的能力和开拓创新的能力。
(2)建设校外实习基地,为学习提供真实战场。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和旅游与酒店企业架起了一座共同发展的桥梁。一方面,学生精力充沛,敢想敢干,校外实习基地能给他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场所。另一方面,学生的到来给旅游业、酒店业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为旅游业及酒店业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为旅游与酒店企业解决开发、生产、管理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提供了条件,同时旅游与酒店企业也能从中发现和选拔对口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凤兰.从旅游教育看高校教育对地方经济的影响.经济问题探索.
[2]韩淑云.发展高等教育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哈尔滨学院学报.
[3]高亚芳.旅游高等教育与旅游产业发展的互动关系研究.科学·经济·社会.
[4]朱长风,杨再明.构建高校服务支撑体系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煤炭高等教育.
[5]王炜.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实验技术与管理,1999,(5).
[6]王华,葛静宜.高职职旅游教育模式构建探讨[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7).
[7]郭春慧.以市场为导向,探索高职旅游专业建设新思路[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9).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发展于90年代中期。由于传统的师徒传授模式不能满足工业大生产的需要,国外学者研究出了适应时代要求的学科本位、能力本位和素质本位等人才培养模式。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模式主要有“产学研结合式”、“双证式”、“工学交替式”、“订单式”、“中外合作式”、“平台+模块式”等,各种培养模式之间有不同侧重又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新加坡的酒店管理专业培养学习了瑞士、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培养方法,同时许多新加坡院校都与英国、澳洲的众多高校的酒店管理专业有合作。在培养目标上,既关注学生服务意识的培养,又关注学生技能和知识的培养,同时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机会,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课程设置上,关注酒店行业需要,同时结合自身培养模式和目标更新课程体系,不同培养模式下,对实操类课程和管理类课程的侧重有较大区别。在实践教学上,新加坡提供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的院校一般都设有模拟室,模拟室完全按照星际酒店配置建立,供学生内部培训使用。在师资上,关注教师的酒店从业经验,部分教师同时在酒店担任重要职位,学校为教师提供到酒店工作的机会,不断丰富教师的实践教学经验。在培养过程中,为学生提供6个月的带薪实习,实习经历可以为毕业后的工作积累经验,也为学生更高层次的就业提供基础。在教学制度上,采取更为灵活的学分制,以学分作为学位授予的凭证,学生可以全日制也可业余制,修够相应学分即可获得相应学位。
二、海南酒店管理专业本科培养存在的不足
大学是地区发展至关重要的智力支撑,海南一直致力于依托海南优势产业,重点培育独树一帜、独具特色的学科和专业。酒店管理专业是海南重点发展的专业,希望将其建立成领先全国、比肩国际的王牌专业。海南大学、琼州学院、三亚学院等5所提供酒店管理培养的本科院校各有特色,为海南及全国酒店业培养人才。但在实际培养过程中,5所院校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不足,影响了海南酒店管理专业的本科培养,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培养目标实施与预想有偏差
海南5所酒店管理专业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虽不尽相同,但是都致力于培养能从事酒店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人才,关注了学生管理能力和实操能力的发展。培养目标设立明确,与酒店业人才需求基本适应。但在实际培养过程中,由于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条件有限、师资力量不足等原因使得培养目标不能完全实现,甚至使得酒店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在实操能力上比不上专科生,在管理能力上又不突出,出现一些不能胜任酒店管理岗位的现象。
(二)课程设置体系不够完善
海南酒店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一般分为公共课和专业课,公共课一般是按照学位教育和国家标准进行设立的,没有太大区别。专业课是体现酒店管理专业的基础和特色课程,各学校有一定的差异性,但整体而言,专业课重理论轻实践;课程之间的联系性不强,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设置不合理;专业课专业性不够,特色性不强;课程教学计划变动大,个别院校甚至出现因教师开课程的现象。
(三)实践教学条件有限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是应用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工作的顶层设计,对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强化实践教学地位,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实践教学条件是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基础环节,对酒店管理专业培养尤为重要。目前海南酒店管理本科院校的实践教学条件普遍有限,三亚学院、琼州学院等有自己的实训酒店,实训室和实验室等,但是规模和条件有限,实训场地面积小,实训材料种类少、质量不高,与星级酒店相差甚远,不能完全满足实践教学需要。
(四)师资“酒店专业性”不强
目前,海南酒店管理专业本科院校的师资构成从“酒店专业性”上看不太合理。一方面,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副高以上职称者多是管理类相关专业学历背景,专门的酒店管理专业所占比例不高,讲师和助教等虽有专门的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但是绝大多数仍为旅游管理类毕业生,酒店实际工作经验缺乏,专业性不强。另一方面,各院校招聘酒店管理专业教师时,过多的关注其学位,一般要求获得硕士及以上学位,对酒店实际工作经验关注不够,学历门槛把“酒店专业能力”强,但学历不够的教师拒之门外。
(五)培养效果欠佳培养效果的好坏体现在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是否能够符合培养目标要求,适应酒店行业需求。据了解,目前海南5所酒店管理本科院校的毕业生虽然就业率较高,但是本科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的优势不能体现,真正坚持在酒店行业工作,按照职业生涯规划由基层到管理层的寥寥无几,与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人才的培养目标相差甚远。
三、新加坡酒店管理培养启示下的海南酒店管理本科培养改革策略
鉴于海南酒店管理本科培养存在以上不足,借鉴新加坡的酒店管理培养模式,笔者提出以下海南酒店管理本科培养改革策略:
(一)培养目标分层次,注重具体化
新加坡酒店管理院校提出的培养目标比起目前海南酒店管理本科院校提出的培养目标更加具体,层层深入从不同方面对学生提出了要求,例如:SHATEC酒店管理学院培养目标首先是使学生理解酒店行业,然后具备酒店操作技能,最后具备酒店管理与运营能力。培养目标的分层次和具体化可以改变目前海南本科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实施过程中偏离原定目标,以及培养目标过大、过空,预期目标难以实现的现状。笔者认为,海南酒店管理本科培养的目标可以分为服务意识、服务技能、沟通协作能力和管理运营能力几个层次,最初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使学生认识酒店行业,提高其服务意识;在专业课程教授和专业实习过程中逐渐培养其服务技能,同时锻炼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最终的酒店管理运营能力是上面几个层次培养目标的更高追求,目标的最终实现一方面需要学生学习相应的管理理论,另一方面需要酒店实际工作的积累,目标的实现可能会延续到学生毕业之后几年。
(二)课程设置分模块,注重系统化
海南各酒店管理本科院校的课程设置分类更多的强调课程类别,而对课程之间的关联性关注不够,没有科学的分类。新加坡酒店管理培养院校的课程设置上往往按学期分为几个模块,不同模块之间的课程体现出一定的关联性,例如:《餐饮服务技能》分理论课和实操课在不同学期教授、《领导:基本属性和练习》(1-3)分为几个层次,分属于不同学期的课程。课程间的关联性可以加强学生对一门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也可以使学生对酒店管理专业有更加整体性的认识。笔者建议海南酒店管理本科院校的课程设置在现有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模块、系统化,按照培养目标将关联性较强的课程划分在一个模块中。例如:为培养学生的餐饮操作技能,可以将《中餐服务》、《西餐服务》、《宴会服务》、《烹饪技能》等课程分为一个模块,相对应的在餐饮操作技能模块之后设置餐饮管理能力模块,包括《中餐管理》、《西餐管理》、《宴会管理》、《烹饪管理》等课程。授课过程中剔除不同课程间相同的知识点,既能避免当前不同课程间知识点雷同,学生学习兴趣低的现象发生,又能将彼此间的区别突出出来,加深学生印象。各院校可根据自身培养定位划定理论课与实践课比重,模块类别和各模块课程。
(三)实践教学增比重,注重功能化
学习新加坡“教学工厂”理念,通过引进最先进的教学设备,对企业真实环境进行模拟,改善目前海南酒店管理本科院校的实践教学条件。酒店管理专业是实操性很强的专业,海南各酒店管理本科院校也认识到了这一点,逐步增加了实践课程,加大了实训室建设。可是目前各院校的实践教学比重仍然有限,在实践课程教学中受条件限制效果不佳,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操作技能与当前酒店相差甚远,实践课在培养过程中的功能不能实际发挥,学生进入酒店实习仍需从零开始学习。对酒店环境进行模拟,为学生提供较好的实践教学环境,才能真正发挥实践课的功能,使学生进入酒店实习能够更快上手,凸显本科生优势。教学条件的改善需要资金的投入,各院校应根据自身情况尽力为学生提供仿真实践教学环境,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四)师资队伍重经验,注重多样化
新加坡酒店管理专业教师的酒店工作经验能使教学工作更好的开展,与目前海南酒店管理本科院校教师空有学位,实践工作不足的现状形成鲜明对比。虽然,不断强调“双师型”教师的重要性,但各校在教师招聘中仍是优先考虑学历使得“双师型”教师比例一直较低。建议改变传统的招聘要求,在招聘过程中综合考虑教师的学历条件和酒店工作经验,部分课程聘请酒店相关从业人员进行讲授,将教师队伍多样化。同时,学习新加坡酒店管理师资培养模式,让酒店管理专业教师每隔几年就要到酒店工作一段时间,增强其对酒店行业情况的整体把握,增加对酒店管理的立体感受,提高教学效果。
(五)学习质量有评价,注重实用化
关键词:创新创业能力;实践教学;酒店管理专业
一、创新创业能力的界定
创新创业能力是指为顺利解决创新创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而综合运用多种策略和手段的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创造性,是创新创业型人才所应具备的核心素质。创新创业能力融合了创新能力与创业能力两个方面,体现了一个人是否具有创新创业思维和精神,能否创造性地运用知识,也体现了一个人能否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创业行为。
二、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实践教学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理论教学相比,实践教学的可操作性较强,是巩固学生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基本技能和操作技术的必备环节。但由于重视不够或投入不足以及教育管理制度等原因,传统高校教育普遍忽视了实践教学环节,不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造成实践教学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状况日益严重,实践教学渐渐成为教学体系中较为薄弱的部分,严重制约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实践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实践教学内容设置不科学、实践教学方法单一、实践教学手段落后、实践教学条件不健全、实践教学师资水平不高和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等。
三、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举措
(一)制定多元化的实践教学目标
实践教学目标是培养目标在实践教学中的具体化,实践教学目标应依据专业培养目标来制定。学校应摆脱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设置多元化的实践教学目标,把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1.明确指导思想。应结合酒店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明确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宗旨的指导思想,将实践教学目标定位于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素养、较扎实理论知识、较熟练操作技能、较强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2.体现多元化特征。随着现代社会和经济的多元化发展,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实践教学目标应体现多元化的特征。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根据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学校办学条件和水平、学科专业特点、学生个体差异等,设置多元化的实践教学目标。
(二)构建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科学性、合理性、系统性、综合性的实践教学内容实现的。高校应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改革,将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纳入学生的教学管理体系中,打破过去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更新实践教学内容,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1.根据酒店业服务与管理标准编写实践教学教材。在实践教学内容设置和教材编写的过程中,可积极鼓励和组织酒店从业人员和专家参与其中,把能够反映新观念、新方法、新特点的酒店业前沿知识不断地充实到实践教材中,写出具有较强行业性且符合社会经济新形势和酒店业发展趋势的实践教学教材。2.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实践课程体系。实践课程体系是影响实践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实践课程应围绕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来设置。3.根据专业特殊性增加实践教学课时。高校应根据我国高等教育的特点和酒店管理专业的特殊性,增加实践教学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课时比例,突出实践教学环节。
(三)采取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方法与手段
酒店管理专业是实践性、技能性较强的专业,实践教学方法及手段是实现该专业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保证。1.丰富实践教学方法。为解决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应探讨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效果的教学方法,吸引和借鉴先进的教学理念,改变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方法,在加强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采用引导、提问、互动、主题讨论等形式,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发表个人见解,让学生独立思考。同时,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锻炼机会,使学生不仅牢固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对于一些理论知识的认识也更加深刻,从而具备从事酒店工作的基本素质。2.应用现代化实践教学手段。21世纪以来,各国高校都在增加投入,更新教学设施,改进教学手段,以更好地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为了与国际接轨,国内高校应大力促进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加强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学习和研究,加快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研制开发及推广应用,以先进的教学手段服务于创新的教学体系,从而实现实践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
(四)完善实践教学条件
完善的实践教学条件是进行实践教学的基本保证,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高校应重视实践教学环境建设,包括功能齐全的校内实训室和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从而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实践平台。1.建设校内实训室。校内实训是对学生进行酒店岗位模拟性实际操作训练。校内实训室主要是用来进行仿真实践教学的场所,能够为教师和学生的实践教学提供便利条件。为了确保酒店实践教学能够更好地与学生的未来职业接轨,体现实验教学的实用价值,学校应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内容,重新规划校内实训室。一方面,根据现代酒店的组织结构和业务分类,以及科学的工作描述和工作分析,将专业课程与酒店工作岗位相对应,规划餐饮、客房、前厅、酒吧、茶艺和酒店信息系统等模块。同时,为保障实训室的正常运转,应建立实训设备管理制度,由专人负责,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及时更新设备,确保实训教学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实训教学的改进与完善需要学校提供大量的基础设施作为支撑,因此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设立专项资金,完善校内实训室的功能,为实践教学提供研究场所和环境。2.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校外实习基地是校内实训室的有利补充,校外实习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的载体。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校外实习基地是必不可少的途径。学校应广开渠道,不断加强与信誉度和知名度好、服务管理水平高的星级酒店合作,与其签署长期稳定的合作协议,促进校企互惠双赢:一方面,节约酒店劳动力,为酒店提供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为学生实践活动创造积极有利的条件,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建设高水平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实践教学工作的实施者,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教师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前提。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的质量,是确保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1.健全师资管理制度。为了使酒店教育适应酒店业的快速发展,高校应把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纳入到学校整个师资队伍建设的规划中,制定出一套健全的实践教学师资管理制度。可将那些既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吸收到教学队伍中,通过建立合理的奖励制度、培养制度、竞争机制等,促进实践教学师资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2.加大师资培训力度。为了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高校应鼓励和支持成立专项基金,让教师有机会出去进修、交流和培训。可通过加强与酒店的密切合作,构建双向培养计划。组织教师到酒店进行短期或中期培训,使教师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优化专业知识结构,锻炼操作技能,积极探索实践教学的新形式和新方法,保证实践教学任务的完成和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3.建立激励机制。为了充分调动实践教学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高校应进一步强化以绩效考核为核心的激励机制,通过合理的激励措施,如浮动津贴制,使工作绩效与津贴挂钩,积极为实践教学教师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改善和提高实践教学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使实践教学教师岗位能够真正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进而建立一支充满活力的、高效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4.建设兼职师资队伍。在实践教学中,除了发挥高校自身优秀的师资外,还可以从社会上招聘既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又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的酒店优秀骨干作为兼职教师。如从酒店聘请具有一定业务特长的中高级管理人员,由他们将酒店行业发展的前沿动态讲解给学生,使学生对所学专业有最直观、最真实的了解。兼职教师的聘用,一方面能够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和创业能力,对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能够弥补校内实践教学教师人手的不足,保持了学校师资结构的灵活性。因此,高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宽松的聘任制度,聘任校外兼职教师,以充实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提高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
(六)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评价是对事物发展过程以及结果所做的综合性、价值性的考核和评估。教学评价作为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评价是对实践教学过程、实践教学结果等主要教学环节进行考核与评估。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高校应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特点,建立科学、完整、有效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1.制定具体化的评价标准。实践教学评价标准能够为实践教学教师和实践教学管理者指明行动方向和确定工作目标。在实践教学评价过程中,应使各项评价标准具体化,细化考核评价制度,使其能够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掌握程度、操作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等。2.确立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一是理论评价与实践评价相结合,既重视理论知识考核,也重视实践能力考核。二是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通过教师对学生实践教学过程进行全面记录和监督,将实践教学结束后进行的结果评价与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考勤、技能等进行的过程评价结合起来。三是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通过将实践教学学时和实践教学标准等定量指标与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态度、遵守规章等定性指标结合起来,反映实践教学效果。四是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相结合,将校内实训评价与校外实习基地评价结合起来,既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又有利于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总之,高校应转变教育思想、与时俱进,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高度重视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工作,改革酒店人才培养模式,以创新创业为导向,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通过创造学生参加实践的机会,为学生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激发学生自主实践、参加创新创业的热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使其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抢占先机。
作者:金 丽 卜长青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任志安.基于能力本位观的校外实践教学创新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10(30):279-281.
[2]张金桐.推动实践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创新能力[J].社会科学论坛,2010(22):185-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