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15 21:01:42
导语:在找春天教案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刚接手三年级这个班时,我担任本班的语文课,一次上语文课堂活动课,要求孩子们说说你认识的风是什么样子的。绞尽脑汁地备好教案后,我忐忑不安地走进教室,但面对孩子们的时候,我觉着有些局措,不知该如何让孩子们准确地认识风。忽然,有一孩子大喊:“看,燕子!燕子!春天来了!”小家伙们顿时个个都竖起脑袋朝窗外望去,个个小脸都洋溢着快乐与兴奋的气息。“在哪儿呢?在哪儿呢?”“在那,我看到了!就在那儿,看呢!”
看到活跃的孩子们,我顿时感悟到:春天来了。我透过窗户放眼望去,是啊,春天来了,看,学校操场后面的桃花开了,粉红粉红的,远望就像一片美丽的云彩。再看校园中的树木,都绿了,我怎么就没觉察到呢?春天是多么美的季节啊。何不让孩子们出去,感受一下春天的气息,换一种教学方式呢?想到就做。于是我放下精心所备的课对孩子们说:“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喜欢!”“那我们今天就到外面去找找春天,看看春天是什么颜色的,怎么样?”孩子们一蹦三尺高,冲出了教室,跑向校园的每个角落。原来,他们是这么地渴望外面的世界。
天蓝蓝,和煦的春风带来一种活力,孩子们一下子就散开找春天去了。自由观察后,孩子们将我一下子围住,争着告诉我,他们心中的春天,而他们明亮的眼睛,活跃的思维给我带来了一次次不小的惊喜。
“老师,瞧,小草绿了,是春姑娘将他们染绿的吧?那春天就应该是绿色的!”一位扎着两小辫的小姑娘天真地望着我,略带自豪地说。
“不,小草的颜色不都是绿的,瞧,那边的小草,绿中还带有黄呢!”一小男孩伸手指向远处小坡上的草地说。
“哦!是吗?那你是发现了一种新的颜色啊,那你认为这应该是什么颜色呢?”我启发道。“它应该也是一种绿,嫩嫩的,略带黄,应该是嫩绿?”他略有迟疑的告诉我,我微笑着点点头,表示认同。他兴奋地跳着去告诉伙伴:“我发现了嫩绿色!我发现了嫩绿色!”
“老师,我发现你的头发变成金色的了!”
“真的吗?”我不禁摸摸自己的黑色长发。
“真的!真的!”小家伙们都不约而同地点头表示肯定。
“咦,老师的头发成金色的了,怎么会这样呢?”“瞧,你的头发也成金色的了!”“看,你的不也是嘛!”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
“那你们知道到底是什么原因吗?”我顺势问下去。
“老师,我知道!一定是太阳光将黑黑的头发染黄了!那光一定是金色的!所以照在大家的头上都会变黄了。”
“那也就是说春天的阳光是金色的咯!”一位戴眼镜的小女孩歪着脑袋说,“春天是金色的!老师,我知道了,春天是金色的!”小女孩高兴地抱着身边的小伙伴又蹦又跳。
“有道理!”我竖起大拇指,微笑着表示认同。
“老师,老师,我觉着春天是粉红色的!”一个心思细腻的丫头小声地说。
“那你能告诉我,为什么吗?”我摸摸她的头发,低下身轻轻地问。
“老师,你瞧!”她手指远处一片桃园,满园的桃树开着粉红的桃花,煞是美丽。“老师,桃树在春天开花,开的是粉红色的花,那一定是春姑娘的带来的粉色,所以我说春天是粉红色!”她一本正经地跟我解释道。
我震撼了,多么敏锐的感觉,多么奇特天真的想象啊。不就是要培养学生这种超凡的审美观察力吗?
当孩子们沉醉于大自然那美丽风光之中时,那风,那云,那草,那涓涓的河水,那踏上了脚印的泥土,那嬉戏的小鸭子……甚至环绕身边的空气不都尽显生命的本色、生命的多彩吗?这不也是我们所要赋予孩子的吗?
半小时很快就过去了,我正准备整队回教室时,孩子堆里又发出了争执声:“春天不一定是粉红的!”几个孩子嘟着嘴很不服气地对质着。
“你们又想到了什么?”
“瞧,那里有棵梨树,开着满树雪白的梨花,梨花是白色的,所以,那春天就是白色的!”
“不对,瞧,泥土是黑色的,阳光是金色的,桃花是粉红色的,我手中这小花却是紫色的,我想春天应该是彩色的!对,就是彩色的!”
“那我们可以用五颜六色、五光十色这些词语来形容哦。”
“对,对!春天的色彩是丰富多彩的。”又是一阵欢呼。
……
要上汇报课,我和指导师商量后,最终决定上《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选择这样一个题材,对我而言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具体体现在:
1、这是一个战争题材,离孩子们的生活非常遥远,如何在上课的过程中调动起孩子们的体验,激发起他们对战争的痛恨,这是摆在我面前的非常棘手的问题。
2、这是一首呼唤和平的诗,它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揭示了战争给自然世界带来的种种不安宁,发出对和平的呼唤。
[案例描述]
经历了多次的修改教案、磨课的过程,我决定运用朗读这把利刃,化解这些问题于无形。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我在设计中,坚持"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通过读书有所感悟,通过感悟促进内化。本课教学设计中,阅读形式多样,注重学生个性化阅读。通过自读自悟,想象画面,体会字里行间所蕴含着的感情,感悟作者对于战争的控诉、对于和平的期盼和对于战火中的孩子的怜惜。下面我抓住几个朗读片段,来浅议我是如何处理教材的。
片段1:品读诗文,享受春天
师 (板书:春天)孩子们,春天来得悄无声息,不知不觉中,草儿绿了,枝条发芽了,遍地的鲜花开得灿烂多姿,在这样美好的季节里,你觉得做什么事让我们感到最快乐最享受呢·(板书:我们 享受)
生1 我喜欢在这样的春天去野外走走,闻闻花香,和小蝴蝶们做游戏。
生2 我想去野外采许多鲜花带回家。
生3 我觉得风吹在脸上的感觉是最快乐最享受的。
师 还有谁和我们一样,也在尽情享受这春天这大自然的呢·(板书:和 一样)让我们一起走进一首诗歌。
(出示教师改编的一首小诗。)
师 自己读读这首小诗,读通顺,找找还有谁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享受大自然,又是怎样享受的呢·指名说。相机板书:大海、沙漠、夜空、草地
生1 有海鸥,它们伸展着在蔚蓝色的大海里自由自在地飞翔。
生2 有星星和月亮,在蓝得发黑的夜空里说着悄悄话。
生2 蜥蜴和甲虫在金黄色的沙漠里爬行。
……
师:是啊,大到天空中的星星和月亮,小到沙漠里的蜥蜴和甲虫,都在大自然中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生活。让我们面带着微笑,一起怀着享受的心情读这首小诗吧。
反思:课堂伊始,我先和孩子们聊聊春天,唤起他们对春天的美好印象,在这美好的感情基调下,再读我根据诗歌改编的一首小诗,孩子们的表情美美的,眼睛里闪烁着幸福的光。
片断2:读出苦涩的画面
师 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课文第1-4节,仔细阅读,边读边在脑海里过电影,你的脑海当中仿佛出现了哪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你可以用横线和波浪线分别把诗中有关的句子划一划,然后试着用自己的话讲一讲,也可以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出示第1-4节,学生自己读)
师 看到同学们读得那么投入,说明你们被这首诗深深打动了。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生1我仿佛看到了巡弋的战舰和水雷不停地在蔚蓝色的大海上穿梭,海鸥们惊慌地四处飞翔。
生2 我仿佛看到了金色的沙漠里驶进了轰隆隆的坦克和大炮,硝烟弥漫,蜥蜴和甲虫们的快乐天地遭到毁灭。
生3 我仿佛看到了绿茵茵的草地上到处散落着地雷碎片,孩子们再也不敢来踢足球了。
……
(请生在说完后读相应诗句,相机加以点评和进行朗读指导)
师 刚才我们在字里行间看到了硝烟弥漫的战争把美好的一切都摧毁了,现在让我们来看看真实的画面。
(出示图片)
师 大家都看到了,如果说大海、沙漠、夜空、草地所组成的就是我们的地球家园的话,那么战争会带来什么呢·用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来形容你们自己的感受。
生1 战争带来了可怕的灾难
生2 惊慌失措
生3 死亡
……
(请生在说完后读相应诗句,相机加以点评和进行朗读指导)
师:是啊,我们所看到的一幅画面里是蔚蓝色的大海,金黄色的沙漠,蓝得发黑的夜空,绿茵茵的草地,洋溢着无忧无虑,而另外一幅画面里面却是巡弋的战舰和水雷,轰隆隆的坦克和大炮,频频发射的导弹,散落着的地雷碎片,充满了死亡的气息。这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诗人又是用哪些词语把它们组合在一起的呢·仔细读课文,找一找,拿出笔,在书本上作记号。
生:本来……可是……
(出示1-4节示红,师引读)
反思:我的朗读指导是在学生充分的朗读的基础上,并且有了自己的独特的体验后进行的,针对学生的朗读感悟、体验,因势利导,指导学生读出感情,读出形象,读出画面。根据学生实际对课文挖掘有一定深度,引导学生从简单的几句话中体悟到文本丰富的内涵。如此,学生朗读入情入境,教师指导润物无声。
片段3:把诗歌"读"在脸上
师 我们读诗歌要用心去读,要把自己放到诗歌中去与作者、与文中的人物进行对话。这篇诗歌你想怎样读呢·
师 孩子们不要急着读,我们要善于先酝酿自己的感情,来,我们一起来酝酿一下。
师 好,老师看到了你们在酝酿感情。那么,孩子们能把诗歌"读"在你们脸上吗·让老师从你们脸上"听"到读诗歌的声音。
生 ……
师 老师发现你紧紧地皱起了眉头,能告诉我你这种表现的原因吗·
生 因为我觉得战争摧毁了很多人的生活,我感觉心里很沉重。
(指名分节读课文,师趁机作朗读点拨,后两节可以师生合作)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题式教学;课堂效率
一、主题式教学进入语文课堂的可行性与现状分析
1.小学语文主题式教学模式必要性分析
主题式教学模式是创新型教学模式之一,在众多的创新教学模式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它的特点是引导和开放。主题式教学模式是以课文为主体,通过话题引出课堂主题进行交流,属于启发性学习,通过主题式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交流,确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在主题式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做微课堂的主人公,让教师作为引导者进行辅助学习,这种教学模式是符合教学改革目标的。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内容和课堂形式的改进能够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在小学进行主题式课堂教学是必要的。
2.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传统的授课方式造成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效率低下,配合性和互动环节较少。例如,教师在记叙文的备课上每次都采用同样的方式,这种规律导致学生产生疲倦心理,总是提前查字词意思,之后上课找学生解释,再读一遍文章,划段落,进行段落总结分析,找中心思想等传统环节。造成语文课堂没有新意、没有创新的局面,教师的授课效率普遍偏低,学生的听讲质量不高。
除此之外,很多教师也在语文教学课堂中运用新的教学模式,但是总是依照模式生搬硬套,无法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理念,主题式教学模式本应当作为一个载体辅助教师提升课程设计和教学效率,但是一部分教师没有掌握其精髓,反而受到模式的束缚和困扰,不仅放弃了自己原有的教学思路,而且新的教学模式也得不到好的吸收与利用,降低了授课效率。
二、提升小学语文主题式课堂教学效率的对策分析
1.掌握主题式课堂精髓
教师在运用教学模式之前,首先要充分了解这种教学形式的主旨和主要侧重点,就主题式课堂教学而言,重要的是教师课堂引导和确定主体,因此,教师应当明确自己在课堂中的位置,是一个引导者,而不是一个指挥家。其次,教师应当深入了解自己备课的内容,在掌握内容的情况下进行合理的课堂引导,可以通过提问或者课下调查的形式让学生提前思考问题。例如,在学习关于春天的古诗时,教师首先要明确课堂主题是什么,就是让学生理解古人描绘的春景之后理解古诗的中心思想,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找一找家中的照片,看看哪些是春天拍摄的,哪些是其他季节拍摄的,学生又会在春天做哪些特别的活动,比如,踏春等,那时他们的心情又如何,让学生带着准备上课,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学习,让学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
2.落实以生为本理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性格进行教学设计,小学涵盖年龄较广,学生恰巧处于心智发育阶段,在性格和能力方面都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在不同年级应当采取不同的主题式课堂教学形式,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参与面广,提高学习效率。例如,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较弱,思维训练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是想象力S富,因此,教师在引导方式上可以注重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例如,进行角色扮演情景学习,将课文中的角色安排给学生,在进入主题之前利用表演吸引学生的兴趣,之后再引入课堂主题,而高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丰富的字词,在语文学习方面已形成了一定的体系,在引导课堂方面可以注重概念的理解。例如,有些文章标题十分新颖,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思考标题含义,再找一些类似的标题与同学分享,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既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又有利于教师引入主题。
3.加强实践升华
课堂的学习是有限的,学生不可能全部吸收消化,所以,更重要的步骤是引导学生结合课堂知识融入生活,进一步领悟升华。如,在《赵州桥》的学习结束后,引导学生查阅资料,熟悉各种各样、不同材质的桥。鼓励学生通过手工课程尝试建造桥,分享体验,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
综上所述,主题式教学模式是符合新教学目标的一种创新型教学模式,教师应当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进行模式的运用,做到模式为我所用,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状况设定教案,通过不同的引导方式设定课程计划进行教学安排,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对相关人员起到借鉴和帮助作用,为教学模式的探究和创新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教师姓名
周艳
学科
语文
课题
语文园地六——交流平台
年级
三年级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平台”的学习,引导学生交流总结一段话中关键语句可能的位置及关键语句的作用。
2、能根据关键语句的特点完成一段话的写作。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交流总结一段话中关键语句可能的位置及关键语句的作用
教学难点
能围绕给出的关键语句写一段话。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这个单元,我们随李白欣赏了天门山,跟苏轼游览了西湖,南下游玩了富饶的西沙群岛,北上观赏了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路上,我们不仅领略了祖国的大好风光,而且目睹了各地丰富的特产。我们的祖国山河壮美,景色迷人。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这一单元的课文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
板书课题:语文园地六—交流平台
听导言,回顾本单元学习内容
二、读一读,找一找
1、课件出示
(1)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遍地都是鸟蛋。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
(2)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提名读
提问:这两段话的内容分别是围绕哪句话写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3)知了在树梢,玩儿命地吹哨;小狗趴在树荫下,舌头吐老长;柏油马路像要融化似的,散发着刺鼻的味道……夏天真是太热了!
(4)清晨,我来到长江大桥。今天的天气格外好,万里碧空,飘着朵朵白云。大桥在明媚的阳光下,显得十分壮丽。波涛滚滚的江水中,九个巨大的桥墩稳稳地托住桥身。正桥连着二十三孔引桥,仿佛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面。桥上,行人车辆穿梭似的来来往往。南京长江大桥真是太雄伟壮观了,我爱南京长江大桥。
提问:这两段话的内容分别是围绕哪句话写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5)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提问:这段话的内容是围绕哪句话写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这样在一段话中起关键作用的句子就叫中心句。
1、 朗读
2、 找出中心句,并说明理由
三、交流,谈发现
1、提问:通过以上段落的理解分析,你有哪些发现?(预设:中心句有的在开头,有的在结尾,还有的在中间。)
2、在我们学过的文章中,你还能找到这样的中心句吗?你是怎样找到的?(方法:从总起句去找,从结尾去找,从过渡句去找)
小结:我们在阅读时,找到这样的关键句就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段话的意思;写作中,我们也可以用这种写法,使主要题更鲜明。
1、生分组交流,然后分组
汇报
2、阅读教材交流平台交流内容。
3、学生举例汇报
四、赏析作品
1、 课件出示作品赏析,要求:找出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说一说在段中的作用。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田野里到处是金黄色的,稻谷成熟了,谷穗绽开了金色的笑脸,农民伯伯在田野里挥动着镰刀,打谷机的声音和着人们的欢声笑语……池塘里的鱼儿肥了,池塘边人们正忙着把一筐筐的鱼装上车。好一派丰收的繁忙景象!
池塘中央有许多碧绿的荷叶,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荷花都开了,一朵朵含苞欲放像一位仙女。池塘里游着许多可爱的小鱼,这些小鱼就像一群调皮的小朋友,它们有的跃出水面像是在鲤鱼跳龙门;有的在水中窜来窜去;有的正在睡懒觉呢!多么美丽的池塘!
在我的家乡,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春天,海天相连,呈现出一幅迷人的画面;夏天,在阳光的照射下,沙滩上金灿灿的,放射出耀眼的光芒;秋天,海上总是雾蒙蒙的,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使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一般;冬天,阳光依然明媚,依然是花红草绿、温暖如春。我爱我美丽的家乡!
小结:中心句在开头,起概括和总述作用;中心句的中间,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中心句的末尾,起强调和增强印象作用。
找出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说说中心句的位置和作用
五、练一练,用一用
课件出示
1、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2、车站的人真多。……
3、……家乡的四季可真美呀!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句话作为中心句写一段话
展示交流
板书设计
(或器材场地安排)
板书:语文园地六——交流平台
位置 作用
中心句开头(段首):概括总述 理解课文内容
案例1:
课文life in the future,我给高二(15)班按照平时教法――学单词,快读课文,精读课文,找难句子及概括段落大意,而16班的上课我要偷一回懒,让学生给我上课。当然,这种方法我很久以来就想引入到英语教学中,来缓解英语学习的枯燥。不过学生在课前要备课。一堂师生角色互换,别具一格的英语课拉开了帷幕:
Teacher:Good morning,teachers!
The students answers and laughed:Good morning,miss Liu!
Teacher:what will we learn today?
Students:(一学生在黑板上写题目,一笔一画,颇有老师的样子。)
Teacher:who can help me review the words?
学生们跃跃欲试,举手人数达20人之多,我叫了一个平时学习成绩中等的男生,只见他迅速拿着自己的生词卡片来到讲台前,一边在黑板上写着,一边讲解着单词的用法及搭配,一边叫同学们造句子。接下来的泛读“老师”和大家共同描述了他带来的图片,并将问题写在了黑板上:
1.How will people shop in the future?
2.How will people travel in the future?
3.What school will be like in the future?
4.What will the future be like in general?
下一个环节是精读,“老师”笑眯眯地上来了,他提问了学生每段的大意,然后翻译了一些重点和难点的句子,并叫同学们划分句子结构。看到同学们的热情,我很吃惊于他们内心深处其实蕴涵着很大的潜力与活力。学生们积极讨论,有的纠正别的同学的错误,有的举手等待回答。最后一个环节,这位精读老师设计了Crazy English,一教室的“李阳疯狂”式的朗读把课堂气氛推向。
案例2:
Unit 18,Lesson 69 和Lesson 70 The Lost Necklace,课文本身就是极好的剧本。在学生熟悉剧本之后,我将全班分成几个大组,根据故事情节分角色扮演:十年前、后的Mathilde,Jeanne,Pierre,公园里消遣的人们以及舞会上的人们,让尽量多的学生参与活动,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表演。由于学生对课文内容较熟悉,表演起来信心十足。这个活动将课本内容转化为短剧表演,学生潜移默化地把英语学习演变为一种较为自然的交流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实际运用英语能力。同时,给学生创设了很好的英语学习情境,使学生形成极高的学习兴趣。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续写剧本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想象力。现举几例学生对故事结局的不同设想:
S1:Mathilde was too surprised to say anything and she became mad.
S2:Jeanne gave the necklace to Mathilde and Mathilde went to sell it, but the jeweller told her it was also a fake...
S3:Jeanne’s husband gave Pierre a job that was paid well, and since then they lived a rich life.
S4:Jeanne gave Mathilde a lot of money. Mathilde and Pierre opened a new company and they led a happy life ever since.
S5:Jeanne was quite sorry for that and she bought Mathilde a beautiful flat.
S6:How Mathilde regretted!She realized that all that had happened to her was completely.due to her vanity. So she refused to take anything from Jeanne and began to live honestly.
案例3:
Unit 14 Freedom Fighters,这节在课是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同学们兴趣很高,那些平日里死活不肯张嘴的同学也大声读着标题Freedom Fighters,及其他的details:He was born in 1929 and graduated in 1995.because of his success,he received the Nobel Peace Prize...
T:Do you know our topic today?
S:Freedom Fighters
T:Can you name some of the freedom fighters
S:Martin luther King,John Brown
T:Ok,let us enjoy a famous speech “I have a dream”
听的过程中,同学中就有人在模仿Martin luther King,英语的感情体现在学生乐滋滋的模仿声中了。再后来的英文歌曲让大家体会了英语语言的美妙。
外语学习的首要任务是学而不是教。作为外语教师,大家知道,英语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是一门实践课,而现实生活中没有这样的语言环境,因此,它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性。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能否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则取决于教师的知识修养和教学艺术。教师要挥洒自如地上课,要上好课,首先要琢磨课文和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案。由于工作对象往往是活生生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生。因此,要恰当变换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
网络资源及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为英语教师的辅导提供了很大的方便。置情设境,闻一知十,使学生乐学,这一点在英语教学中很明显。
整学期的教学任务都非常重。为了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我坚持经常翻阅《中学计算机教学》《优秀论文集》《青年教师优秀教案选》等书籍。还争取机会多听课,从中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其中的教学艺术。平时还虚心请教有经验的老师。每上一节课,我都做好充分的准备,我的信念是决不打无准备的仗。在备课过程中认真分析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
现代教育科学研究表明:激励有着某种奇迹般的作用,它可使虚弱变为强壮,使恐惧变无畏,使暴躁变为沉着,使失败变为成功。可见,激励教育是使孩子奋发向上的一种动力,激励也使人自尊自信。孩子需要赏识,在被赏识中能愉快地学习成长;孩子需要激励,在被激励中能表现得更好更强。应针对不同学生的表现进行赏识激励教育,努力寻找可赏识激励之处。在平凡中寻找闪光点,坚定学生力争上游的决心;在进步中激励学生继续努力,争取更好成绩;在成功中赞扬可贵之处,激励他们不断完善自己;在挫折中指出努力方向,激励学生自信自强,开发潜力。作为班主任应根据不同学生、不同个性、不同场合采用不同的赏识激励方法。有的学生爱说爱笑,老师当众表扬他,他会很自豪,表现也会更积极;有的学生内向沉稳,谈话式的鼓励觉得老师的关心才亲切……有时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一个手势都会让学生如沐春风。作为老师,应对学生的缺点与错误尽可能地给予谅解与宽容,多给学生表现的机会,注意培养学生完整的人格,使每一个人的成长都充满生机。
关注个体、敞开心扉
语言活动《想家的蚂蚁》是一个故事,故事大概内容是:两个小孩子把一只蚂蚁捉回家,喂给任何好吃的食物蚂蚁都不吃,只是趴在玻璃罐口看外面,后来两个小孩子把蚂蚁放走,蚂蚁开心地找食物去了……活动中孩子们能安静地倾听故事,特别是当讲到“小蚂蚁在瓶子里爬上去,滑下来,爬上去,滑下来,小蚂蚁爬累了,趴在那里一动不动,可就是不吃东西。小蚂蚁不看好吃的东西,只是看着瓶子的外面”时,教室里鸦雀无声,我知道:孩子们能体验到故事中蚂蚁想家、想妈妈的情感了,瞧:孩子们开始发表感慨啦:“蚂蚁想家了!”“蚂蚁想妈妈了!” “蚂蚁想奶奶了!”顺着孩子的感慨,我赶紧追问:“那该怎么办呢?”孩子们大声地说:“把蚂蚁送回家!”为了激发孩子们尊重动物、让动物回归自然的情感和行为,我重重地点点头:“很好!那就让我们看看盼盼和妞妞是怎么做的吧”接着讲故事之际,我看到年龄较小的凡凡含着眼泪的样子,捕捉到这一镜头后,顺着故事的脉络和孩子的情绪,情感式的发问便随机生成了:“你们有想家的时候吗?”大家异口同声:“有!”“想家里的什么呢?”孩子们的回答是真实的、丰富的:“我想家里的大床!”“我想我的妈妈!”“我想家里的玩具!”“我想家里的电脑!”“我想家里的金鱼!”“我想我的奶奶!” ……话锋一转:“那你们回到家里,会想幼儿园的什么呢?”这时我特地看了凡凡一眼,只见她“乌云转晴”地高举起了小手:“我会想幼儿园的城堡!”其他孩子也纷纷回答:“想幼儿园的钢琴!”“想幼儿园的朋友!”“想幼儿园的老师!”“想幼儿园大型玩具上的红旗!” 温馨的留恋在自由而宽松的氛围中尽情流淌着……
及时发现个别孩子情绪的变化,将故事情节与特殊情感的需求互相融合,一句“想家里的什么呢?”结合实际生活让孩子说出自己心底的话语,并分享给大家聆听,这既是一种心灵的释放,化解了凡凡的心结,同时又能让整个活动更加流畅自然、圆满而生机勃勃!
顺应孩子、顺其自然
音乐《彩色的世界真奇妙》活动中,我手拿一只粗的记号笔划着和歌词相匹配的图谱,因投入就忘了把记号笔给放下来,一直拿在手上,这时孙阚智宸的一句“像个话筒!”的发言顿时将孩子们的注意力吸引到了记号笔的身上,歌唱的常规看似快被打破,我赶紧巧妙地接了过来:“嗯,还真像!来,我们用话筒唱!”接着,我唱前半句,孩子们唱后半句;孩子们唱前半句,我唱后半句;我唱每一句的第一个字,其余的孩子们接唱;孩子唱每一句的第一个字,其余的我再接唱;分男孩组和女孩组唱;随机唱,“话筒”对着谁就是谁唱……
有了“话筒”的参与,枯燥的歌唱变成了有趣生动的游戏,这时的“生成”是孩子依据自己的兴趣,在与环境交互作用中自主产生的活动。
追随孩子、顺藤摸瓜
在前一个主题活动“春天的童话”里,孩子们都在植物区种植了自己的种子,班上总有一些孩子能予以悉心的照顾,每个星期一的早晨孩子们都会兴奋地和我分享:“老师快来,我的种子发芽了!”我也会兴高采烈地附和着:“发芽了,长大了!”小长假后的一天,孩子们又围在了植物区,有的孩子说:“我的叶子枯萎了!”有的孩子说:“我的青菜都倒了!”还有的孩子大叫:“我的叶子被虫子咬掉了!”…… 。看着孩子们“乱轰轰”“不知所措”的场面,我赶紧追随孩子的脚步来到植物区,并产生了一系列的疑惑:“怎么回事呀?”“怎么办呢?”,孩子们纷纷说出自己的主意:“要浇水!”“不能太多,我妈妈说浇水太多也会淹死的!”“是不是有虫子呀!”“虫子在哪里呀?”“打点农药就好了!” 看着孩子们就这样自发生成的研究植物的话题,我好高兴,为了让孩子更深入全面地了解种子成长的情况,我在教室的一角提供了有关植物生长的图书、VCD、图片等,由此,又形成了有关“植物”的一系列主题活动。
她叫冯思怡,在日记里写到:老师您不觉得现在的语文课非常枯燥,同学们不太喜欢上吗?老师您完全可以改变这种状况,比方说老师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我看了之后,虽然觉得很没面子,但是我也没有去批评这个孩子,反而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于是鼓励全班同学向她学习,每天甚至随时都可以在班级日志上或者课下给老师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意见,老师一定有则改之,无则加冕。
课下,我积极思考如何上好语文课。首先我采取冯思怡的建议,利用课余时间亲自动手制作了一个图文并茂的课件,然后在课堂上组织了形式多样的认字游戏,精心设计了许多孩子们感兴趣的环节,一节课下来,孩子们的参与面比以前大多了,参与度也很高,大多数学生都不再是课堂舞台上不起眼的“群众演员”、 “观众”与“听众”,他们都把小手高高举起,争先恐后地要回答问题,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我和他们一样,课上一直处于轻松愉快的状态,觉得时间过得真快,打了铃都不想下课。现在老师上课有了情趣,孩子们也喜欢上了语文。下面我把我的做法总结如下:
一、 转变教、学方式,感受学习乐趣。
采用“活动化学习”的方式,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突出地表现出活动的特点。教师的教体现为精心设计和组织学生参加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动手动脑,发展兴趣和特长,学习知识。学生的学体现为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活动,并在活动中获取直接经验和综合信息,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比如三年级语文教学生字时,我们采用老师说字的特点,学生猜字并组词,或者学生说字的特点,老师猜字并组词,有时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大大提高了他们识字的兴趣。
二 拓宽教学思路,善于发现教育资源。
发现、利用好身边的教育资源,也许很值得教师关注。拥有一双慧眼,善于提出新的创意,发现自己身边蕴含着的很多没有被利用起来的丰富的教育资源。
随着孩子们独立性的发展,他们越来越多地接触周围环境,对许多事物表现出极大的好奇和兴趣。大自然是最令儿童向往的地方,是发展孩子观察力、想象力与探索兴趣最理想的大课堂。我们应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创设一个丰富多彩、富有启发性、具有开放性的环境。让孩子走进大自然,展开想象的大翅膀,去观察各种事物与现象,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探索大自然的奥妙。在写有关春天的作文时,我选择了阳光明媚的下午,带领孩子走出教室,走进校园,让他们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和景点,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找一找、闻一闻、摸一摸、踩一踩等感知活动,并以照相、画画、唱歌、等形式进行收集整理。风景如画的校园提供了学生们欣赏美、感受美的教育资源,也拓宽了孩子学习的大舞台。把课堂扩展到了无限丰富的大自然,让孩子们学会很多书本上的知识以及许多新的体验和感悟。
三 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应该给学生创造一个问题情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认知的不平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一步一步地解决问题,从而将教师的教学目标变成学生的学习目标,并在师生双向的交流过程中水到渠成地实现。英国一位科学家曾说过:“科学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多深化的问题,越来越能启发新问题的问题。”
好奇、质疑是孩子们的天性,是孕育探索未知世界的摇篮。没有问题,就难以引发思考,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因此,我们应该从以教案为本、主观地拟定很多问题,转变为师生共同研究问题,探求新知,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质疑,并围绕疑问主动探究。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被动应答向主动质疑探究发展,使学生保持强烈的学习欲望与兴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 活跃课堂气氛,升华学习兴趣
教师上课一般重视讲解、学生练习,而不重视学生智力发展。这种教学方法不能吸引学生,不能集中学生的有意注意力,而机械地练习又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容易产生厌学心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注意活跃课堂气氛,时时调配学生的有意注意力,来升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竞争心和自尊心都很强,把竞争机制引入课堂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
可以借助于旁类艺术。例如讲《燕子》一课时,让歌曲《小燕子》的音乐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从欣赏音乐到回忆与音乐内容相关的课文内容,以及启发学生归纳和指导学生作业。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和智慧潜能的发挥,使他们在学习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五 相信学生,给他们自主的权利。
一、更新教育观念 ,确立主体地位
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学习过程应始终以人为本, 应始终坚信学习者可以自己教育自己,发展自己的潜能,最终达到自我实现。”这就明显告诉我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这不应成为一句空话,或是贴在墙上不起眼的标语。
首先,教师必须更新观念,端正教学思想,明确素质教育的要求。从而确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转变学生是“收录机”、“容器”、“观众”或是配合教师演“教案剧”的配角的传统观念。“教”完全是为了“学”, “教”要服从“学”,学生才能成为真正的主角、主人。其次,要克服课堂教学中的“三多”(即教师讲得多、问得多、控制得多)和“三少”(即学生读的少、练得少、自主探究的少)的弊病。最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成为传播文化科学知识的艺术家,也应该成为传递治学方法,让学生成为真正主人的艺术家。因此,教师应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让自己的“启 ”达到学生的“发”,让学生在知识的内在联系上,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 思考、理解、掌握新知。
二、实施教学民主,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在教学活动中,实施教学民主,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实施自主学习的前提。为了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首先应解放学生的思想,改变发言先举手,上课手背后等许多制约学生发展的传统习惯。在课堂上,学生可以自由站起来发言,自愿到讲台前演示;也可以自己选择学习内容和合作伙伴,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这样做的结果,真正给予了学生自由,放松了学生身心 ,还给学生无拘无束的学习空间。便于学生激发灵感,发展个性。
例如,教学清代诗人袁枚《所见》一课时,我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有的同学擅长朗诵,就让其朗诵。有的同学愿意说,就让其把故事描绘的景象说出来。有的同学擅长画画,就让其把故事描绘的景象画下来,给诗配画。在一节课中,学生圆满完成了学习任务,且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效率比平时大大提高。充分证明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真理。
三、激发求知欲,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1、鼓励提问,放手质疑 。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要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问题。任何发明、创造、改革,无不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因此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对于培养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要下雨了》一课时,首先,我让学生针对课题提问,说出自己想知道什么,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如:“谁知道要下雨了?”“它怎么知道要下雨了?”“真的要下雨了吗?” ……然后,让学生带着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读课文、找答案……,学生的情绪非常高涨,内容非常充实,课堂真正成了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2、展开讨论,深化理解。叶圣陶先生说:“上课,在学生是报告和讨论,不是一味的听讲;在老师是指导和纠正,不是一味的讲解。”展开讨论,畅所欲言,是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会遇到一些有深度、有争议的问题,一时搞不明白,这时我就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交流,在辩论中明析,相互启迪,共同提高。
以《路旁的橡树》为例,当师生学到一棵高大挺拔的橡树挡住了筑路工人向前铺路的计划时,我让学生质疑,有的学生这样说:“把橡树砍掉,因为修路计划要比一棵树重要”。有的同学当即回答:“这样一棵粗壮、结实的橡树砍掉多可惜呀!”还有的说:“修路计划不改,橡树也不砍,就让橡树长在公路中间。”这一回答,显然是不妥的。于是,我让全班同学再读书,再讨论,经过学生们的反复讨论,深入理解,终于明白:路改了可以通行,树砍了就没有了,为保护环境、确保道路畅通,做到两全其美,最好改线修路。
四、课内外结合,培养自学能力
19*年*月,我从幼师毕业分到幼儿园。也许就是因为多少年来地向往和与生俱来的对孩子们的喜爱吧,出为人师,心中竟有些惴惴不安,是紧张还是兴奋,自己也说不清,只是满心喜悦地去迎接这充满挑战的工作,投身于幼儿园这片多姿多彩的新世界。
春天,在蒙蒙细雨中,我和孩子们在花伞下静听小雨沙沙,做“小树长高了”的游戏;夏天,我和孩子们在种植园浇水施肥,观察玉米结穗,豆角挂藤;秋天,我和孩子们拾落叶,制作精美的叶贴画;冬天,我们堆雪人,打雪仗,银色的世界里洒满孩子们的笑声。
热爱孩子是教师实施教育的重要前提,没有堆孩子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爱是幼儿的一种迫切的心理需要,教师与幼儿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感情联系,能使幼儿产生积极、愉快地情绪。我班新来的张陆欣小朋友没上过幼儿园,还有脚趾内翻的疾病,走路不稳。刚入园时,情绪一直不很稳定,不是掉眼泪,就是不好好吃饭。我每天早上热情地蹲下和他打招呼,牵着他的手去拿玩具,邀请其他小朋友和他一起玩耍,消除他对陌生环境的不适应,每餐饭耐心地喂,慢慢地他看到我就露出灿烂笑容,开始学着自己吃饭、穿衣穿鞋。老师和小朋友要帮助他,他不仅不让,还大声的说:“我会穿,我自己穿。”有一天他拉肚子,一下午拉了三次,我帮他换了三次,为他打来温水擦洗,抱着他轻轻揉肚子,帮助消除痛苦。当他妈妈来接他时,看着干干净净的孩子以及洗干净的三条裤子,感动的不知说什么好。现在母子两人每天高高兴兴的来到幼儿园,再也不是那付哭哭啼啼的样子了,他妈妈说:“非常感谢老师,是你们让我能安心的工作,是你们让孩子快乐的生活。”在与幼儿的朝夕相处中,他们对老师的依赖和信任,使我对他们更加热爱。
光有爱是不够的,高尔基说过:“爱孩子是母鸡也会做的事,要教育好他们,就需要渊博的知识和科学的方法。”为此,作为幼儿教师就要不断探索科学育儿的道路,不断克服困难。刚参加工作时,我没有认识到常规培养的重要性,盲目爱孩子,放纵他们,结果连正常的教育教学都难以维持,经过一段时间的虚心请教学习,反复思索,终于能够较好的组织幼儿一日活动。
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步伐加大,我逐渐感到自己跟不上了。新的教育观念和传统的教育模式发生了冲突,而我去固守着旧的形式,不敢去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方法。记忆最深刻的是19*年参加评定一级园的准备活动,教研室的杨红老师向我们讲述了许多的新教育观念的信息,但旧的观念却还是深深地束缚着我。在组织教学活动“科学——分类”中,不能引导幼儿去寻找事物间的不同,自己找答案,而是教师包办,幼儿没有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这次失败的活动引起我的深思,怎样让幼儿主动探索的学习,怎样让幼儿通过操作、制作而学习。这些问题以前我从没有去研究,只是承袭旧的老师教幼儿学,反反复复训练出成绩。这次活动后,我大量翻阅“学前教育”“幼儿教育”等杂志,认真了解教育教学新动态,揣摩优秀教案中的新思想、新方法,并在日常教学中反复尝试实践,努力将新的教育观念运用的更准确,让幼儿做到“做中学”,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充分发挥幼儿学习主动性。慢慢地我的教学活动有了突破,在20*年、20*年武钢幼教中心组织的优秀半日活动观摩竞赛中连续两年获得二等奖。
每次参加竞赛,在园领导的指导下,我都会有新的收获,并能及时进行总结,使自己的教育水平又得到提高。而每一次的进步,也是克服种种困难和艰辛得来的。20*年是我们家最困难的一年,3月份婆婆因肾结石引起肾积水入同济医院治疗,公公又突患心肌梗塞住院,一家人顿时忙成一团,而丈夫又必须出差上海,我成了家里的支柱。我忙完家里,还必须准备园内、片里以及中心的系列观摩竞赛。凭着对工作的热爱,我克服了这些困难,从园内选,又从片里选,最终参加中心观摩竞赛,并获得二等奖。目前,我在园内是推广教育教学新观念的骨干教师之一。在教室环境布置、教育教学、游戏等活动中都能将发挥幼儿主动性放在第一位,每学期组织的园内教学观摩、游戏观摩、班级环境竞赛我班都能居第一,给其他教师迅速转变思想观念起到一定带头作用。
思想观念的突破,也让我对创新教育有了一些理解。在组织活动中我不再只局限于一种正确回答,而是尽量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养成勤思考的习惯,对幼儿大胆精彩的想法多加赞扬,发展幼儿的扩散性思维。我在本园率先进行了“美术活动中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的研究活动,并在取得一些成果后,在园内的教研成果会上进行了推广。引导全园掀起一股“美术创新活动”研究的热潮,使大家积累一定经验,并成功运用在园内环境布置上。我园的环境处处体现幼儿的参与性、幼儿的创造性,获得幼教中心和武汉市教委领导的赞扬,各园教师都来我园参观学习。
我连续三年参加园内“六一”节目编排,与其他教师一起利用本园英语教学特色,编排了“我们是朋友”“白雪公主”“小班马寻亲记”三部英语童话剧,打破年年编排舞蹈的旧格局。在幼教中心“六一”汇演中获得过优秀创编奖。在每学期的园内运动会上,我编排的操节能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及动作发展特点,充分调动幼儿积极性,并能具备一定观赏性和游戏性,得到园领导和家长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