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0 09:55:58
导语:在钳工实训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钳工技能是机械专业学生必备的一种专业技能,但学生对钳工技能的掌握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如何教好这门专业技能课?应该怎样组织教学? 通过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不断的思考,笔者认为, 将整个钳工实训过程分成五个阶段,进行合理分段教学,逐项落实技能训练的阶段目标。实践证明,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钳工技能。
一. 基本操作技能训练阶段
主要培养学生正确掌握各项基本操作技能的动作要领、操作方法为重点,同时介绍钳工基本知识、工、量具和设备的使用与安全操作。采用理论讲解结合示范指导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每项基本技能训练前,要先向学生讲清与本技能相关的工艺知识、动作要领,再用规范的动作示范,让学生认真观察操作的每个细节,然后要求学生按照老师的讲解和示范动作去模仿训练。在整个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贯彻讲练结合的原则,坚持手把手地指导。发现个别不规范的姿势、动作要及时予以纠正;发现共性问题要及时地集中示范纠正,并且有意识地抽调技能掌握较好的学生进行操作表演和经验介绍。有些经验从学生口中说出会更易于被其他学生接受,而技能好的学生在介绍经验时也能对知识再次升华和学习,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
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应用专业理论知识,学会分析在操作中出现废品的原因。例如,在锉削训练中,经常发现学生站立姿势不对,锉削速度过快,工件装夹不正确等现象。这时可以给学生分析:两脚间距太小,不利于锉削推力控制;两脚间距太大,重心过低,不利于锉削压力控制;锉削速度过快,不但人容易疲劳,而且会使锉刀的平衡失控;锉削时两手的用力程度要随锉刀的移动而不断变化,这样才能保证以工件为支点两手的力矩随时相等;工件装夹时,一般在台虎钳中间且一定要水平,在两边会容易使工件歪斜,所有这些若不规范操作都会影响平面的垂直度和平面度。通过分析,让学生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从而避免或减少废品的产生。
在传授新的技能时,教师要讲清各个技能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有意识地利用技能的迁移,以促进对新技能更快的掌握。例如,在讲解锯削时,应指出锯削与锉削的站立姿势、操作速度等共同点,同时,还应指出锯削与锉削在两手用力、左右手的摆动等不同点,让学生在操作时注意,防止干扰新技能的形成。此外,对有代表性的单项课题,如平面、圆弧面、角度等的锉削以及孔位的精度控制等要反复进行训练,确保学生掌握好基本功,为下一个阶段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 基本工件操作训练阶段
通过上一阶段的训练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操作技能,接下来主要以培养学生对基本工件的工艺分析和工艺编制能力,逐步提高基本操作技能水平以及测量技术,并达到一定的精度为重点。采用以学生为主体,在训练中讨论解疑,在讨论解疑中训练的教学方法。
在实训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足够多的时间思考和训练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去理解和掌握。要针对一些重点、难点问题,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讨论,启发学生质疑,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化理解,在训练中提升技能。例如,在制作燕尾样板训练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提出相关的问题,如:有关的工艺尺寸如何计算?对称度误差对转位互换精度有何影响?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并得出结论,再通过自己加工,编制工艺步骤及相互间的探讨,从而提高了工艺分析能力、尺寸精度控制能力、解尺寸链能力,促进了操作技能技巧的形成。
三. 综合课题训练阶段
这个阶段主要是对上面两个阶段所形成的技能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逐步要求学生能对中等复杂工件的工艺分析和工艺编制能力,使他们能分析和处理在锉配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能达到锉配精度的要求,强调对典型工件的反复训练,全面提高操作技术和测量技术水平。为了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采用项目教学和分层次教学模式。
如先让学生观摩操作任务实体——六角螺母,让他们明白他们自己也可以用钳工方法把它加工出来,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热情后,再向他们介绍六角螺母的制作流程和必要的加工工艺,如:划线、锉削、锯削、钻孔、铰孔、攻螺纹等钳工操作技能。学生便会非常努力地学习并积极去完成,最后由老师就本项目进行思路和技巧总结,把每一种加工方法不管难易都展示给学生,再由教师与学生共同评价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通过比较可以帮助学生明白加工一个工件并不是只有一种加工工艺,但有优劣之分,好的工艺不但加工效率高且精度易控制。这样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的操作技巧,增加了他们对掌握钳工技能的信心,同时在制作过程中,也增加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教学方面获得了良好的成果。
由于学生的素质有差别,体质有强弱,接受能力有快慢,所以要分层次教学,针对每位学生的素质和体能布置难易程度不同的课题,这样一来,接受能力好且体力充沛的学生觉得任务有挑战性而不断冲刺,不仅可以顺利完成各项实验,还能对工艺提出改进措施,能举一反三;而接受能力欠佳且体力不够的学生也认为自己还是行的,也能积极参与,这样所有同学的能力都能不断提高。完成任务后就再布置难度相应高一些的课题让他们尝试。这样循序渐进地训练,他们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再做下面的课题就有更大的冲劲。
四. 装配操作训练阶段
本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编制装配工艺规程和解装配尺寸链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常用机构调整的能力及故障原因分析和检验的能力为重点。采用教师列表归纳讲解,学生分组探究训练,工艺知识的讲解与技能训练交互并进的教学方法。
在工艺知识讲解中,可采用列表法。例如,把固定连接、传动机构及轴承和轴的装配这三种部件机构的装配技术要求、装配方法、装配注意事项、检验及修复等内容进行仔细分析和合理归纳,制成表格,以凸显知识点的系统性、条理性和直观性。 再按步骤进行示范操作,然后分组让学生进行齿轮与轴的装配、箱体尺寸和形位精度的检验、齿轮啮合质量的检验与调整等,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装配、调整、检验等项目的操作中。在训练指导中,要引导学生对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进行探究和总结,使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融会贯通。这样不但可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透彻、记忆深刻,而且可使学生体会到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之间的互补互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五. 等级考核强化训练阶段
针对钳工等级工考试的基本要求,着重指导学生对典型工件的工艺分析和工艺的编制。对一些典型工件的加工工艺应一个个进行详细分析,精心编制,再进行归类,使学生能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此外,还要指导学生对工件的加工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从而提高学生的工件加工速度。这里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对关键部位的锉配、测量方法的灵活应用,启发学生寻找省时和先进的加工方法。通过这样的训练,让每个学生的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总之,分段教学要围绕技能训练的总体目标,做好各阶段之间的衔接和过渡,要落实不同阶段的训练目标,还要考虑学生个体的差别,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地组织教学,才能在钳工实训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谢增明. 钳工技能训练[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2]贾华川. 分段式教学法在钳工实习教学改革中的尝试职业教育研究,2006.(5).
[3]黄智华. 钳工实习课教学心得[j].职业论文,2009(03).
[4]张雅. 关于中职钳工实习教学的思考.《新课程学习(中)》,2011年06期.
[5]王宝红. 浅谈钳工实习教学中教与学的感受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第30期.
论文关键词:项目教学法,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实例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学生完成的项目可大可小,主要通过项目完成的整个工作过程让学生学习一定的教学内容,并能将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结合起来,使学生有独立制定计划并实施的机会。学生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培养自主行为能力,最后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在这一过程中尽量让学生自己克服困难、处理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综合应用学习知识。
“电火花线切割实训”教学过程中,使用项目教学法,通过教学做一体化让学生完成零件的加工机电一体化论文,这样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绘图软件操作能力和机床操作技能,还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的团队意识和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
1 “电火花线切割实训”项目教学法的一般步骤
“电火花线切割实训”教学过程一般可分以下几个步骤,如图1所示。简单来说,项目教学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项目的准备、实施和评价。每个阶段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不同,教师在各个阶段所扮演的角色也有所不同,要集促进师、示范者、评论家于一身。在项目教学准备阶段,教师要向学生提供与完成教学项目相关的知识、信息与材料,指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时老师主要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在项目教学实施阶段,教师主要是营造学习氛围、创设学习情境、组织和引导教学过程,当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碰到困难时,他就给予具体帮助,他更多的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示范者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图1 项目教学法的一般过程
2 任务的引入
“电火花线切割实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实践课程,而线切割加工的工艺分析是加工合格产品的关键,只有工艺合理,才能高效率地加工出质量好的零件,因此,必须让学生对线切割加工的各种工艺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从操作层面上讲,在教学时,我们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切割零件方法机电一体化论文,还要求学生会穿丝、上丝。最后针对模具加工中经常用的跳步加工操作,我们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掌握。
在模具零件的加工中,尤其是级进模凹模型孔的加工,型孔与型孔的位置精度要求较高,如果用电火花线切割分别加工型孔很难保证精度要求,在这种情况下这就要使用电火花线切割跳步加工这种加工方法。
3 任务的分配
用电火花线切割机床加工如图所示的零件,图2为零件的二维图。机床为泰州三星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DK7732A型号机床。零件毛坯为60mm×80mm×δ3mm的45号钢。对学生的要求:
(1)每组学生在两天时间内完成三个零件;
(2)记录每个零件完成的时间;
(3)用游标卡尺测量零件尺寸,记录误差。
图2 加工的零件
3 教师讲解
在对零件进行线切割加工时,必须正确地确定工艺路线和切割程序,包括对图纸的审核及分析,加工前的工艺准备和工件的装夹,程序的编制,加工参数的设定和调整以及检验等。加工步骤一般如下:1.凹模加工工艺处理方法,2.工件的装夹与定位方法;3.钼丝垂直校准方法与定中心的方法;4.电参数的选择;5.跳步加工方法和操作要领。
对于本次教学,在电火花线切割机床操作方面,学生之前已经掌握线电火花线切割的加工原理、机床的基本结构,简单的工件装夹、找正,基本的机床加工操作以及软件绘图等方法。我们此次项目教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线切割加工的跳步加工,这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考虑到单纯在黑板上讲解跳步加工过程以及操作步骤,学生很难掌握,也很枯燥。所以在教师讲解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机电一体化论文,通过Flash软件的仿真运动,让学生充分了解机床加工工件时的跳步过程。这样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节省了不必要的画图和写加工步骤的时间。图3是运用Flash软件钼丝走丝轨迹。具体跳步加工步骤如下:
图3 钼丝走丝轨迹路线
(1)第1步加工内孔,钼丝运行轨迹如图①所示。加工完钼丝将停止运动,关闭工作液和走丝机构,拆下钼丝,再按电脑屏幕上的“继续”键,机床工作台将沿虚红线方向移动到第2个传丝孔的位置(加工前穿丝孔已经用钻床加工);
(2)将钼丝从第二个穿丝孔穿过,重新固定在储丝筒上,开走丝按钮和工作液按钮,再次按“继续”键,机床开始加工外轮廓;
(3)切割完成后,关闭走丝机构和工作液泵、关闭总电源、取下工件。
4 学生分组、练习
老师讲解演示完加工过程后,学生分组练习。机电工程系08模具-1班学生共有36人,实训地点机电工程系实训中心模具制造车间,共有快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6台,钻床1台,钳工工作台1台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学生分为6组,一组6人。
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这主要体现在每组学生的工艺计算、绘图、工件的装夹、电参数的选择等等。老师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只需帮学生指出机电一体化论文,让组内其他同学思考错误的原因、怎么解决。这样提高组内同学之间团结互助、密切配合的团队意识。
5 点评和总结
在点评和总结环节,主要有组内自评、组间互评和老师点评组成。组内自评由每组组长对该组加工的工件、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学生出勤等发表意见。组件互评主要是指6组之间相互指出工件的优缺点、测量尺寸并选出最佳的一组。最终由教师点评,跟踪学生的反馈情况和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的共性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6 扩展与思考
最后,可以扩展知识和对学生提出问题思考,比如:
1.工件定位:以此工件为例,若工件定位不准,对加工的工件有何影响?
2.钼丝定位:开始加工前,若钼丝不在穿丝孔的中心,对加工工件有何影响?
3.钼丝引入处位置怎么最佳选择?
扩展可以帮助学生学到更多的操作技巧,全面吸收整个项目活动的精髓。思考可以帮助学生明晰项目完成的最佳思考方法,找到自己理论上的不足,提高以后再遇到类似难题的解决能力。
参考文献
[1]]黄芸,模具数控加工实训教程,国防下业出版社,2006.
[2]杨晓伟.启发式教学在《电火花线切割》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8(1):146-147.
[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51-52.
[4]蒋建强.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工艺分析及编程实例[J].职业圈,2007(10)129-130.
光阴流逝,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又有了新的工作,在新工作开始之前我们需要做好工作计划。教师工作计划怎么写呢?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最新教师工作计划2022年范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教师工作计划2022年1新的学期,新的开始。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在忙碌中充实着,在喜悦中收获着。我要把20_年的不足和收获的经验,转化成这学期的工作动力。现制定如下计划:
一、思想政治
始终如一地热爱本职工作,坚持政治学习,提高觉悟和意识。注重个人道德修养,为人师表,严于律己,关心幼儿的学习、生活。加强团结,与同事相处融洽,合作愉快,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组成一个团结协作的大家庭。
二、个人业务
作为一名教师,除了要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高尚的道德情操;还需要具备较高水平的业务技能。本学年我将注重开拓视野,订阅专业杂志,浏览音乐网页,随时记下可借鉴的教学经验、优秀案例等材料,以备参考。不断为自己充电,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扎实提高基本功,努力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在这一学期里继续提高。
三、教育教学方面:
深入学习新的教育思想,本着以教育为中心,以课堂为基地,扎实的练好个人基本功。在班上抓好常规教学,多方位把握孩子们的进步与变化,有针对性的改进教学方法。特别是在音乐教学方面,应该更多的体现音乐课的特色,用旋律代替老师的指令,让孩子们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从而产生对学习的兴趣。采取故事、游戏贯穿课堂的方法,在游戏中解决枯燥的乐理教学、充分地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在老师的启发下用脑、用耳、动口、动手去完成我所设计的各个教学环节。课后及时反馈,记下教学中的成功点和失败点,及其改进方法。本学期我会积极利用周围的资源为孩子们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养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在轻松愉快、欢乐活泼的状态下进行积极地学习。作为助理教养员,我还会配合班主任进行日常管理,让孩子们在学习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的身心。
四、家长工作
本学期我除了用电话、联系本、家访等方法在平时的时间与家长们的互动交流外,还会增加更多新的渠道。并努力在自己创立的博客网页上发表个人原创性的文章及见解。争取更多的与家长们联系、沟通。
以上是我对这个学期工作所做的计划,希望自己能够积极的完成。
教师工作计划2022年2一、上学期工作回顾
新学期开始了,又投入到紧张的教学工作中,回顾上学期的各种,既有成绩有有不足。在学校领导的正确指引下,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培训,业务学习,积极听课,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教学上,积极认真完成教学任务,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作业全批全改,积极上好辅导课,并利用其他课节为学生辅导,及时进行单元测验,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教学上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成绩
二、本学期教学目标
本学期除了完成教学任务外,积极辅导,及时进行单元测验,对试卷进行分析,使学生的成绩能有所提高。
三、具体措施
1、钻研教材,认真备课。
认真钻研教材,把握住知识点,认真备好每一堂课。教材是教学的依据,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书,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讲授本课程的内容,学生学习才会有依据,学生在课堂上跟不上老师时可以参考教材重新整理思路,跟上老师的思路,所以应该重视教材的钻研。在备课过程中,在不离开教材的原则下,可以参考其他教科书,对比它们的不同之处,寻求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教法,有了这些教法后,上课之前应与有经验的老师多交流讨论是否行得通,总之单兵作战很容易钻牛角尖,教学中的每一个问题都应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讨论。
2、多听课,学习有经验教师的教学方法。
教学水平的提高在于努力学习、积累经验,不在于教学时间的长短。我虽然从教十几年了,但还需向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学习,尽量多深入课堂听课,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听课的同时,认真做好记录,并进行评课。听完课后写听课心得,哪些地方是自己不具备的,哪些地方可以怎样讲可能有更好的效果等等。务求每听一节课都要有最大的收获,必要时,还可与讲课教师进行讨论,以了解其讲课安排的依据。
3、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
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生动明了,克服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课堂上说练结合。
4、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完成教学任务,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实忙碌,课下馈总结复习巩固。
适量布置背诵作业和书面作业,天天检查口头作业,认真批改书面作业,扩大面批范围,问题作业要面谈,狠抓作业态度,帮助学生克服浮躁情绪。替学生下海选题,使学生在复习中熟练,在练习中巩固,在测验中反思,在纠错中归纳,在总结中提高。继续要求学生背诵好的篇章,轮流进行课堂汇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加强重点词语句型的听写,让学生养成天天听写的好习惯。加强语音语调训练,坚持不懈,帮助学生讲一口地道流利的英语,为提高口笔头运用语言的能力而努力。
5、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多找学生谈心,加强个别辅导,课堂上给他们机会,不歧视他们,肯定他们的努力和点滴进步,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不断进步。
6、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软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工作计划2022年3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广泛和深入以及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逐渐提高,我知道作为一名高职教师身上所肩负的使命,那就是要不断学习、提高素质高校教师工作计划,迎接时代的挑战。为此,特制定本学期个人计划如下:
一、师德方面
(一)向身边的同志学习向身边的一实验老师学习学习他们永不满足的钻研态度;无私奉献的工作精神;与时惧进的创新意识;爱生如子的崇高品质;认真踏实的完成自己分内的工作。规范教育行为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树立教师威信。详细了解学校制度,形成自己个性化的规范和要求。长期坚持,力求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
(二)德育方面本学期德育工作以构建魅力德育为目标,以行为习惯养成和法制安全教育为重点,力争通过德育目标的优化,德育内容的细化、德育工作的长抓不懈,从而在德育实效上有所突破,最终能培养出具有我院特色的、让家长和社会满意的魅力学生。
1、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
做到因材施教。
2、发挥我的特长高校教师工作计划,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去喜欢信息技术,热爱信息技术。
二、教学方面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首先要备好课。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其次是课堂上的情况,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追求简洁明了,克服以往教学中存在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教研方面
1、积极实施学院教学改革,采取模块化教学方式——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本学期中,在教学中我将对教材要认真分析,整合个工作流程模块,运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认真设计每一节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各种实际操作能力,并及时对每节课进行反思,同时争取本年度能有1-2篇较高质量的教学论文在省级以上期刊交流或获奖。
2、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高校教师工作计划。
从教育科研过程上来看,参与教育科研就是教师自我提高、自我发展的过程。比如,课题的确定、论证,研究的实施,报告的撰写,无不需要广泛地学习多种理论,在这样的主动学习中,教师水平的提高是飞跃式的。这样的教科研活动长期开展下去,可使教师的整体素质都得到提升。在本学期里我将自主寻找与专业教学项目相关的实际问题,制定既有前瞻性和研究水准,又有具体措施的问题解决方案,并认真实施研究方案,以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同时更有利于自己专业课教学。同时结合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确立课题,作好笔记,及时反思。多读书、多积累,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及文学素养,更好的做好科研工作,及时把自己的文章感悟上传博客。
四、努力争取尽早完成研究生学习学业,使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理论知识更加系统和完善。
五、主要措施
1、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不断丰富自己,加强自身建设。
2、请领导、同行多听课、多指导,大胆实践,不断创新,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教师工作计划2022年4一.上学期工作回顾
新学期开始了,又投入到紧张的教学工作中,回顾上学期的各种,既有成绩有有不足。在学校领导的正确指引下,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培训,业务学习,积极听课,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教学上,积极认真完成教学任务,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作业全批全改,积极上好辅导课,并利用其他课节为学生辅导,及时进行单元测验,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教学上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成绩
二、本学期教学目标
本学期除了完成教学任务外,积极辅导,及时进行单元测验,对试卷进行分析,使学生的成绩能有所提高。
三.具体措施
1、钻研教材,认真备课。
认真钻研教材,把握住知识点,认真备好每一堂课。教材是教学的依据,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书,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讲授本课程的内容,学生学习才会有依据,学生在课堂上跟不上老师时可以参考教材重新整理思路,跟上老师的思路,所以应该重视教材的.钻研。在备课过程中,在不离开教材的原则下,可以参考其他教科书,对比它们的不同之处,寻求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教法,有了这些教法后,上课之前应与有经验的老师多交流讨论是否行得通,总之单兵作战很容易钻牛角尖,教学中的每一个问题都应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讨论。
2、多听课,学习有经验教师的教学方法。
教学水平的提高在于努力学习、积累经验,不在于教学时间的长短。我虽然从教十几年了,但还需向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学习,尽量多深入课堂听课,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听课的同时,认真做好记录,并进行评课。听完课后写听课心得,哪些地方是自己不具备的,哪些地方可以怎样讲可能有更好的效果等等。务求每听一节课都要有最大的收获,必要时,还可与讲课教师进行讨论,以了解其讲课安排的依据。
3、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
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生动明了,克服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课堂上说练结合。
4、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完成教学任务,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实忙碌,课下馈总结复习巩固。
适量布置背诵作业和书面作业,天天检查口头作业,认真批改书面作业,扩大面批范围,问题作业要面谈,狠抓作业态度,帮助学生克服浮躁情绪。替学生下海选题,使学生在复习中熟练,在练习中巩固,在测验中反思,在纠错中归纳,在总结中提高。继续要求学生背诵好的篇章,轮流进行课堂汇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加强重点词语句型的听写,让学生养成天天听写的好习惯。加强语音语调训练,坚持不懈,帮助学生讲一口地道流利的英语,为提高口笔头运用语言的能力而努力。
5、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多找学生谈心,加强个别辅导,课堂上给他们机会,不歧视他们,肯定他们的努力和点滴进步,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不断进步。
6、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软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工作计划2022年5教学工作计划内容: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钳工工艺学)的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钳工方面的有关知识,特别是钳工的工范围,培养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在学习(钳工工艺学)当中使学生初步掌握机械零件的看图、加工方法、材料的识别、机械传动、刀具材料与刀具角度、零件的安装与装卡、钳工知识、电气等等知识。
二、选用教材
本课程选用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的《钳工工艺学》主编:胡爱民、王东节、
三、教学方法以及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授课策略:本课程采用示范性讲解、多媒体课件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法组织教学,采用优化教学等方法。
2、作业要求本着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原则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业有两部分构成:一是书面作业,二是实验实训报告。
本学期的教学时数是实训与理论教学比例大于1:1,在学习(钳工工艺学)当中使学生初步掌握机械零件的看图、量具的使用、工件的加工方法、金属材料的识别、机械传动、刀具材料与刀具角度、零件的安装与装卡知识等等。同时采用就地取材灵活机动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基本内容
《钳工工艺学》基本内容包括钳工的概念、切削的知识、钻床、刀、量具、夹具、钳工的操作规程、装配工艺知识、设备维修、机械传动等部分组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加制作维修等实训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成绩考核:
1、平时成绩:50%(表现与态度20%+实训过程和实训内容掌握程度20%+实训报告等内容与文字表达10%)
2、制件考试:
为了加强教师的实际工程背景,专业在教师队伍建设的时候就注重引进具有船研所,船舶设计单位及各大船厂具有工程经验的人员,并且合理配置学术型和工程型师资力量,使得本专业的师资队伍结构趋于合理。此外,学院还积极对在任的教师队伍,加强其实践能力和工程思想培养,选派了多名新进年轻教师到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佳豪船舶设计院和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实习。通过产、学、研合作,增强了教师的行业背景知识,积累了实践经验,为专业和教师的自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学校工会也定期组织教师到船舶单位和对口学校进行考察和调研,让青年教师更多的了解企业工作模式,了解生产实际,实现理论和实践的互补。此外,还让教师积极参加船舶与海洋工程的各类会议和提供不定期的进修培养机会,以开拓视野,把我专业发展前沿发展动态。
2完全实践教学资源
(1)课程教学:以卓越工程师的培养为导向,课程教学采取“教、学、做合一”的原则,根据课程特点,采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讨论式教学。教研室高度重视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性环节,以案例或真实的任务为实习实训项目,将实习实训与教学结合起来,强调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在实践中应用,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2)教材建设:加强实践类教材建设,专业拨出专款,专门组织教师编写面向工程类的实用型教材编写。包括《船舶CAD/CAM》、《船舶先进设计制造技术》、《船舶结构有限元建模与应用》。开设《船舶建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海洋工程结构设计课程设计》等课程设计,引导学生发挥思考能力,进行创新思维和创新设计。(3)实践教学建设:重视专业实验开设,设立专门的公共实训基地,进行多工种、多学科的实训,对学生进行电工、钳工、普通车工、数控车工、船舶设计等实训项目的教学。积极引入应用性广的专业软件如Tribon软件,提升专业的教学与科研水平。(4)加大实习的开展。与一些船厂,船舶设计单位建立长期广泛的合作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实习机会。其中,船厂是船舶生产制造的一线场地,组织学生到船厂进行一到两周的实习,可以让学生认知船舶的生产、制造流程,熟悉船舶的,体验船厂的工作和生活;船舶设计单位是多大数学生将来的就业单位,通过设计的实习,让学生了解船舶从合同设计,到初步设计、详细设计以及生产设计的全过程,了解设计单位的工作氛围和企业文化,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基础。(5)教学方法的改革:课堂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采用“讨论式”,“问题引导式”的教学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研究水平。同时,注重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普遍采用多媒体授课,同时教学课件全部在网上公开,供学生随时随地下载、学习。(6)毕业设计的项目化。毕业设计的题目一般来自教师的实际项目,包括纵向和横向课题,这些项目能够使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3丰富课余时间的专业培养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学生发挥专业特色,积极参与“全国大学生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大赛”,“绿色造船”,“水上乐园设计”等多项创新项目。通过这些活动引导学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增强船舶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围绕弘扬科学精神的主旋律,提高专业技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综合提高,学院积极开展多种校园课外科技文化活动,并邀请专家、教授举办多类讲座,比如崔维成教授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5000米级海上试验》、顾永宁教授的《船舶结构与安全控制》等,通过这类专业论坛,加强专业学者对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指导和综合素质培养。
论文摘要:中等专业学校传统的教学模式已逐渐和现阶段社会的需求不相协调,这就需要一种新的模式来替代,文章就模块式教学这种新的方法的特点和实施方法进行 了阐述。
中等职业教育要想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目标,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必须从市场和企业的需求出发,满足和适应学生就业以及发展创新的需要。我校在机电专业实践教学中,采用模块教学法,探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技能训练方法。
一、专业模块教学及其特点
所谓专业模块教学,是以专业大类作为一个专业模块。每一个专业模块又由两类模块构建而成,第一类称为基础模块 ,第二类是多个小专业模块。专业模块教学具有四个显著特征:
1.课程体系及专业的设置与行业及工种是“软性对应”,专业面大大地拓宽,专业的适应性大大地增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均有更多样和更多次的选择机会。
2.其基础模块教学突出一个“宽”字,强化通用知识和技术的教学,教学目标是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自学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3.其小专业模块教学突出一个“活”字,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可适时调整以适应多变的市场需求和快速发展的专业需求,强化专业技能和实训教学。
4.指导专业模块教学全过程的教学总目标是“三加”,即全面加特色,知识加能力,专业加专长。
二、专业模块教学的实施办法
(一)优化专业设置 。增强适应性
我校机制专业是省级重点专业,师资力量较强,我们以该专业作为相对稳定的骨干专业来重点培植。同时,以机制专业为龙头,带动机械类其他专业发展,进一步实现机与电的兼容。
(二)以提高全面素质为基础。实行“宽基础”教学
1.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我校将文化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比例定为 4:6。将德育、语文、数学、外语、计算机应用、体育列为必修课,法律、礼仪等为综合讲座;另外还开设了日语、音乐、美术、摄影等选修课。
2.根据“宽基础”的教育思想,我校将专业基础课进行了优化设置,机电类专业均开设了相同的专业基础课。另外,在教学内容上,我们着重进行课程综合性、应用性改革,打破学科界限,删除较难、较繁、重复的教学内容。
(三)以能力为本位 ,实行“活模块”教学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的目标定位于: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我校采取以下做法:
1.专业课进行优化重组,突出以能力为本位及适应性原则。例如我们改造专业课、增设新兴课等。
2.课程设计课题多样化、综合化。根据学生实际,适当降低课题的难度和深度,着重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的能力、运用各种工具书及资料的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实训模块多样化,培养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我们在专业课教学中加大实践训练力度,将专业课理论与实践教学比例定为 1:l。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创设了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模块。
1.加大实验课时,强化动手能力。我校先后建成了机械零件、液压传动、金相、电工电子、电拖、家电、物理、化学、语音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等 11个实验室。各门课实验开出率为 80%以上,实验课题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教学目标。
2.校内外实习相结合,培养综合职业技能。校内实习基地主要完成基本技能训练,校外实习基地主要完成各工种的拓展实习和生产实习。校内、校外实习相结合,各有重点、相互补充,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
3.产教结合,培养创新创业能力
(1)技能训练课题化。例如,在钳工技能训练模块中,我们确定技能训练目标。另外,我们还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自由制作(自己设计课题、自己拟订工艺),学生们应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制作出各种精美的工艺品和实用工具 。
(2)生产实习项目化。我们除了在基地中安排正常的钳工实习、焊工实习、热处理实习等金工实习之外,还注重教学实习与生产相结合。在项目的生产实习过程中,学生受到了完整的产品设计、生产工艺、生产操作、质量意识、综合应用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体验和锻炼。
(五)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在试行专业模块教学的过程中,由于专项实践教学对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实践教学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培养“双师型”教师已势在必行。近两年我们结合教学需要主要采取以下培养途径,使一批中青年“双师型”教师脱颖而出。
1.采用“派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将青年教师派到工厂实践锻炼,再将 企业 (特别是校外实 习基地 )中的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请进来,担任专业课特聘教师。外聘教师归属专业教研室管理,加强校内外教师的交流与合作。
2.有实践经验韵老教师对青年教师实行“传、帮、带”。每年均有“传、帮、带”计划和重点。
3.由专业课教师兼任实习指导,培养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凡我校开设的技能训练项目,专业课教师都必须在较短时问内,经培训掌握 1-2项技能,并通过考核取得技术等级证书。
三、所取得的效果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模式;认识实习;顶岗实习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学结合,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性专门人才是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校外实践基地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是极其重要的。下面本文就这个问题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粗浅的见解。
校外实践基地的建立和利用集中反映在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案上。目前,各职业院校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不同而不同,最为常见的有“2.5+0.5”、“1+0.5+1+0.5”、“2+1”等培养模式。我们采用的是“2+1+补充”的人才培养模式。校外实践基地实践教学是“一认识、二调查、三培训、四顶岗”的实践教学模式。即是2年在校学习,1年顶岗实习,还要补充部分认识实习、暑假企业社会调查、顶岗实习前专项培训。
一、“一认识”的教学模式
第一学期,学生刚刚到校,对专业认识的认知非常肤浅甚至一点也不懂,大多数学生不知道自己所学的专业是学什么的,自己毕业后去做什么。为了使学生认识这个问题,目标明确,有学习的动力和方向,除了进行较为细致的专业教育以外,到校外实践基地认识实习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我们安排1~2周到校外实践基地认识实习,通过校外实践基地的参观、认识实习使学生得到感性认识,结合专业教育,很容易就理解了自己所学专业是干什么的,自己以后的工作是做什么的。这样就会大大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热情和积极性,为学好专业课打好基础。我们通过2届学生到济南慧诚机械有限公司、山东大汉建筑机械有限公司、济南吉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青岛腾龙门窗制造有限公司等几家典型的实践基地参观实习,配备专业教师和企业导师现场指导和讲解,认真安排计划教学内容,认真组织和管理,详细周到考虑每一个细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搭配分组,取得明显效果。
二、“二调查”的教学模式
学生在校学习一年后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特别是通过到校外实践基地参观认识实习,对专业建立了感性的认识。但是,要对专业有更深的了解,知道专业具体有哪些岗位群,有哪些典型的岗位和典型的任务,企业急需要哪些专业人才,企业的规章制度和企业的文化素养需求等都需要深入的调查、学习和在学生内心深处不断地积淀。我们安排学生通过暑假近2个月的企业实践和专项调查,不但收集到上述信息,还提前进入了社会,学到了许多社会知识,为学生奠定了学好专业的基础和生存发展的基础。我们在安排这一环节过程中首先要精选实训基地和企业,也就是专业教师首先要确定调查的目标、方法方式、计划要求、调查报告内容和要求,然后进行企业调查,选出满足学生进行企业社会调查要求的企业。特别是组织安排,选择哪些企业,每个企业去多少学生,选择多少企业,有哪些专业教师和企业导师负责管理和指导,制订哪些规章制度和措施保证调查的顺利进行等等。这些问题工作量大,还要针对实际情况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它直接关系到这一“调查实习”环节的效果好坏和成败。通过2年的实践取得了许多经验和教训,也取得许多成绩。通过社会和企业调查实践,学生针对自己的实际,初步确定了自己将来希望做什么,自己可能要做什么,哪些工作和岗位适合自己,自己今后要学习什么,重点要学习哪些科目、哪些知识,特别是今后要学习哪些技能、哪些技术。学习目标明确,动力增强,效果显著。通过社会和企业调查,大多数学生有了明显的变化。在以后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认真听课的多了,提问题的多了,迟到旷课的少了,上课睡觉和玩手机的少了;课外时间自觉到图书馆学习看书的多了,上网玩游戏的少了,特别是自觉遵守学校纪律的多了,破坏纪律的少了。许多学生变得明显成熟了,长大了,懂事了。我们的确尝试了学生进行社会和企业调查的甜果。但是也得到许多教训,比如组织安排的不好、企业课题选择的不当、指导检查不到位、经费不足,特别是领导和教师重视不够,认识不到位,更重要的是企业和社会不配合等等。这些都会大大降低企业调查效果。所以,“二调查”的教学模式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能获得好的效果,决不能“放羊”。
三、“三培训”的教学模式
学生通过2年的校内理论学习、校内实验实训、间断的校外实习参观、专项校外教学和假期企业社会调查实践,已经完成校内教学计划内容,学生已经具备了去企业顶岗实习的基本条件。但是,为了使学生满足企业的需求,缩短熟练顶岗的时间,下厂前要对学生有针对性训练和培训。如要针对具体企业的产品生产进行基本工艺和设备的培训。对于专项技能如钳工、电工、计算机绘图、数控编程和操作等进行强化训练。经过3~5周的专项培训和强化训练可以取得较理想的效果,企业非常欢迎。针对企业产品生产工艺和设备的专项培训难度很大。因为企业产品工艺和设备变数较大,范围较广,特别是先进的技术和领先的设备,专业教师掌握十分困难。解决的办法是,首先要根据学校自身条件建立和发展校外实践基地,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然后要求专业教师固定企业实习和下厂锻炼;个别情况可以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到校内或在企业对师生进行专项讲座和培训等。顶岗前的专项培训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针对性专业培训是校企合作的基础,是产学结合的基石,是建立良好校外实践基地的有效保障,是解决落实学生顶岗实习单位难题的有效方法,是搞好后继学生顶岗实习的根本保证。所以,学校领导,特别是系部领导必须对这一环节引起高度关注和重视,加大人力和物力的投入,确保这一关键环节的有效落实。 转贴于
四、“四顶岗”的教学模式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向。其中顶岗实习是人才培养最重要的教学环节。目前,各研究机构和各职业院校都在不断实践和探索,力求寻找更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以及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笔者归纳和总结了以下几点:
1.教学内容
针对专业岗位群要尽可能宽和全面。学生顶岗实习不是就业,不能在一个岗位实习一年,学生要在专业岗位群不同的典型重要岗位轮流顶岗实习,进行较全面的实习和实训,以便毕业后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保证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区别于中专和技工。在这方面一定要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尽力协调企业的利益,确保企业的支持和配合。精选企业,和企业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同时适当给予企业和技术人员一定的经济补偿,以便教学内容的有效落实。
2.教学指导
教学指导主要由企业导师、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能工巧匠兼职教师来完成。学院专职教师也要经常到企业现场实地指导,和企业兼职教师有效配合,做好教学内容的计划、组织和安排协调,进行理论、实践和思想等全面的、深层次的指导工作。同时,要求和学生通过网络、QQ等方式进行交流指导,保证达到顶岗实习的目标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兼职教师的选择、培养、管理和附加待遇等问题,这也是完成顶岗实习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和手段。
3.组织管理
顶岗实习的组织管理是极其重要的,直接关系到这一教学环节的成败。首先,学校要制订相关规定,保证有章可循。在学生确定实习单位时,通过双向招聘会进行初步定位,学校在根据学生和企业实际进行综合调整,在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前提下和学生、家长签订三方协议,保证顶岗实习期间的稳定性。特别是严格控制学生自找实习单位的情况,在严格审批手续的同时,家长、学生和学校签订顶岗实习就业保证协议,确保学生就业的前提下才能自找实习单位。在实习过程中,实行专职教师定企业、定学生的方式,和专职辅导员以及企业兼职指导教师共同负责学生的管理工作,包括自找实习单位的学生。根据学生的过程表现、实际能力、实习周记、毕业答辩评定顶岗实习成绩,严格控制,对实习不合格的坚决不发毕业证。在此过程中,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学生初到企业,方方面面都有一个适应过程,必须依靠学校,特别是专职教师、辅导员的引导教育,逐步变成一个合格的企业人、社会人。学生的实习补助待遇、工作环境也要和企业友好协商,这也是保证顶岗实习稳定的重要方面。切忌使学生放任自流,要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实习效果。
4.和毕业设计(论文)结合
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要结合顶岗实习的内容,编写研究报告、工艺或工装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建议、综合报告等。没有必要撰写不符合实际的研究论文。再说学生也没有更多的时间去研究和顶岗实习无关的内容和资料。学生也不一定必须回校集中进行毕业设计和毕业答辩,指导教师可以到学生集中实习点进行,也可以通过网络等形式进行,这样既合情合理,也便于操作,确实是一个较好的方式。指导教师以校内教师为主,也可配以校外具有指导能力的企业技术人员为辅。重点指导学生毕业论文专业内容、格式和写作等方面,同时根据实际给予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成绩和进行适当范围的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切忌走马观花、得过且过的做法,确保毕业设计这一重要教学环节的质量和效果。
5.与就业结合
论文关键词:职业技术教育;实习教学;师资建设;质量
职业技术教育就是为国家、为社会培养职业技能人才,起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实施强国战略,培养成千上万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是我们职业技术教育工作者的根本任务。技能实习教学是这重要任务中的重中之重,实习教学又是其中的一个节点,作为此节点上的重要实施者,实习指导教师及教学管理者将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要作为课题去研究,找出其中规律,并科学地运用到实践中去,使实习教学走向科学化、规范化,使学生的操作技能不断地得到提高。笔者认为提高实习教学质量的途径有以下几点。
1 实习教学的准备阶段
(1)实习教学计划及大纲要按照依据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依据经济技术发展的趋势;依据本地的经济发展现状;依据本校的办学条件等情况,修订部颁的教学计划和大纲,以适应当今的经济社会需求。如:学校可组织专业的调研团队,对本校各工种毕业的学生所就业的主要企业和本地区的相关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生产一线作技能需求调研,看看企业对这些工种技能有哪些要求。将调研情况做以汇总分析,把这些企业对技能的普遍需求作为教学计划和大纲修订的依据,并参照《技术等级岗位标准》修订。在修订过程中还要注意与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形成动态融合,将陈旧、过时的东西剔除掉,融入一些新的科学元素。
(2)实习教材的开发。实习教材要紧跟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要反映新的新知识、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内容。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及大纲要求,结合行业、企业的标准以及实习设备的技术参数等,有针对性地编写校本教材。
(3)教学前,任课教师要认真备课。按照教学计划及大纲编写出授课计划,并根据授课计划、大纲认真编写教案。课前还要认真做好实习课所需的工量卡具、材料、仪器、设备的准备工作。
2 实习课的实施阶段
2.1 实习教学过程中实习指导教师要根据确定的教学目标和相应的教学内容
教师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发展职业能力,学生的职业道德也在此过程中得到培养。实习过程中我们常用讲授法和示范法,不同的课题我们可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如:工艺知识及安全操作规程都可用讲授法。当实习指导教师讲授完相关的工艺知识和安全操作规程后,就可以用示范法向学生展示技能,使学生感受到最直观、最生动、最具体、最形象的动作形态,获得最清晰地映像记忆。使学生认识、理解和接受,从模仿练习到熟练掌握打好基础。在演示过程中还可加入一些技能操作的口诀,这样使学生更容易记住动作要领,有助于学生更快地掌握操作技能。如钳工基本技能锉削训练的口诀:
顺势收锉体前倾,接着再作下一回。
两手握锉放件上,左臂小弯横向平。
右臂纵向保平行,左手压来右手推。
上身倾斜紧跟随,右腿伸直向前倾。
重心在左膝弯曲,锉行四三体前停。
两臂继续送到头,动作协调节奏准。
左腿伸直借反力,体心后移复原位。
学生记住了口诀,教师就趁热打铁,带领学生一同操作,学生通过实地练习,牢固掌握了操作技能,同时成功的喜悦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还有许多,如:谈话法、讨论法、观察法学习法、指导操作训练法、实习日记法和参观实习法。在实训的教学过程中只要合理使用,将会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2 在实训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教学模式的选择
教学模式就是教学思想和教学规律的反映,它具有规定了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师生角色和教学策略等,将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融为一体,将某种比较抽象的技能养成能力。教学模式有:一体化教学模式、技能概念形成教学模式、表象训练教学模式、分布训练教学模式、强化训练教学模式、队列训练教学模式、一对一训练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模式、项目教学模式、角色扮演教学模式、卡片展示教学模式。在生产实习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模式就是一个很好选择。
如:在钳工生产实习中,我院的钳工实习教研室就选择本院某产品中的传动箱体部件的装配作为项目任务来完成装配这一课题。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将班级按4~6人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指定出小组长,由其负责全组的各项工作。分组后,再按以下步骤实施实习教学。
(1)传动箱体部件的装配作为项目任务。
(2)在教师的主持下,各小组制定出装配的实施计划。实施计划包括工量具的准备清单,标准件清单,零件清单。制定出装配工艺流程,安全文明生产的注意事项,检验标准等。各组的实施计划需经教师审定后才能实施。
(3)实施计划阶段,学生按组根据实施计划进行工作,教师从安全、技术、思想等方面引导学生,按制定的装配流程督促、启发学生完成整个装配过程。
(4)检查评估阶段。学生以小组和个人进行评估总结,教师按装配标准检查评分。教师和学生共同测评装配质量,讨论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通过以上学习过程,学生的技能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2.3 在实习教学过程中还要将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到实践中去
如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把多媒体的各个要素按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组合并通过屏幕或投影机投影显示出来,同时按需要加上声音的配合,以及使用者与计算机之间的人机交互操作,完成教学或训练过程。在实习指导教学过程中,可以很好地利用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将很多在学校中无法实施的课题,利用其强大的功能进行展现,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了解到相关的工艺知识和技能特点,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为今后更好地适应实际工作岗位而打下基础。
2.4 科学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
科学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是实现职业技能教育的基础,是构建具有鲜明的职业教育特色教学模式是实施能力教育的前提条件。将以市场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理论知识必须够用,以学生为主题,以教师为主导以及产学结合等组织教学形式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教学效果将会更好。校企合作是产学结合形式的最佳体现,学生通过产学结合,使自己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把理论知识的学习、基本技能的学习同生产实践融到一起,对其职业技能的提高和飞跃提供了成长的平台。
2.5 先进的教学管理模式是实现教学服务的重要保证
在教学服务中引入了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使实习教学管理工作实现决策科学化、工作规范化、服务自觉化。通过质量认证体系的实施,较好地规范了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实习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3 师资队伍的建设
实习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事关实习教学质量的大事,有高水平的师质队伍,才会有较高的教学质量。实习指导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职业角色,准确定位,要有积极健康的心理。要不断加强各方面的学习,特别是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方面。要扩展自己的专业视角,到具有先进管理理念、先进的生产设备,先进的技术、先进的工艺企业中去锤炼自己,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还要加强自身的道德及教师基本功的修养,形成符合时代,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并付诸于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去。
【摘要】目前,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已经成为提高企业和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成为当今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大趋势,因此众多企业需要大量的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高技能人才。本文就数字化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能对数字化设计与制造业的良好发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数字化设计制造探索
目前我国制造业高技能人才严重缺乏,特别是高级技工和技师等高级技能型人才更是短缺。现有模具设计和数控技术人才远远无法满足需求,模具设计、开发、维修、CAM/CNC、数控编程、数控加工等已成为人才市场招聘频率最高的职位之一,甚至出现了“年薪16万元招不到高级模具技工”的现象。极大地影响了企业的自主创新发展。
1数字化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1.1学生的职业能力与企业岗位需求的矛盾
目前,国内各高职院校数控技术和模具设计制造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与企业岗位不能达到“零对接”。这主要表现在:课程体系与企业岗位能力要求脱节;课程内容陈旧,实践环节薄弱;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与企业岗位实际情况脱节。其结果导致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就业能力不强。
1.2教学内容滞后于企业的技术发展
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相应的教材内容必须及时更新。但一些高职院校所使用的教材严重老化,学生无法学习到先进的制造技术,很难适应企业岗位要求。
1.3师资队伍存在结构性矛盾
断层问题--除数量不足,素质不高,队伍不稳外,由于历史原因,教师队伍补充出现了新的断层。
能力问题--长期受传统观念影响,部分教师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不强。
结构问题--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数量不足,缺乏学科、专业带头人。
1.4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多元化的矛盾
现有职业技术院校多数专注于在校学生培养,为社会服务的能力较弱。。制造技术的迅速发展,导致大量中小企业出现人才、技术、设备真空问题,迫切需要社会提供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以满足企业技术研发、产品测试等方面技术支持和服务的需要。
2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数字化设计与制造作为先进制造领域的核心技术,目前国际领域主要涉及以下相关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ComputerAidedDesign);计算机辅助制造CAM技术(ComputerAidedManufacturing);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技术(ComputerAidedEngineering);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P技术(ComputerAidedProcessPlanning);逆向工程技术(ReverseEngineering,RE),也称反求工程、反向工程;快速原型制造技术(RapidPrototypingManufacturing,RPM);虚拟样机技术(virtualprototyping,VP)。而国内目前主要集中在(1)CAD/CAE/CAPP/CAM/PDM集成技术的研究;(2)数字化协同设计与仿真技术的研究;(3)基于知识工程的研究;(4)虚拟设计、虚拟制造技术的研究等方面,亟待改进。
3探索思路
3.1多途径、全方位培养人才
3.1.1融专业入产业,引企业进校园,探索工学结合紧密、教学形式多样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建设实践为导向、工学结合的多种人才培养模式,融专业入产业,引企业进校园,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学院高技能人才培养与企业生产活动的有机结合,创新“工作驱动,学做合一”、“工学交替-校企双循环”、“能力(技能)本位,模块化”、“‘2+1’校企全程合作订单培养”、“‘2+0.5+0.5’校企阶段合作定制培养”、“工学交替,项目导向”等多种形式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专业共建,人才共育。
——专业定位符合企业要求。根据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校企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根据企业及技术发展及时调整专业方向。
——教学内容反映企业实际。以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为载体,将企业先进的生产、管理、服务技术引入教学中,使教学内容具有工学结合特色,并及时反映行业企业的技术发展情况,保持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先进性。
——学习方式突出工学结合。依托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通过实施灵活的教学组织,使学生的学习与工作相结合,完成由学生向职业人的转换。
——教学活动体现企业精神。把企业的生产活动作为教学活动的大背景,在具有浓厚企业气息的教学环境中,形成职业道德教育氛围,使学生直接接受企业文化熏陶。
3.1.2发挥行业优势,校企共建适应高技能人才培养需要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的建设,必须想办法创新,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最好的方法就是校企资源共享、共建办学。
通过市场化运作,引进企业的产品、设备、技术、管理及资金,参照企业的技术水准,校企共建数控、模具、CAD/CAM、机电一体化4个专业群共享的实训平台为“基体”,以适应各专业职业岗位特点的专业实训室为“触角”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实现资源共享,功能各异,触及市场,灵活服务,实现工学结合校内化。
遵循资源共享、风险共担、互惠互利、共谋发展的原则,建立良性互动、校企双赢合作机制,采用企业管理方式,实现生产性实训车间(基地)良性运行,形成自我造血机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成为学生校内实训实习场所和开展社会服务的阵地。
立足长远发展,建立校企双方参与管理的长效运行机制,聘请企业一线技术人员担任企业一线技术人员担任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顶岗实习的兼职指导教师(或师傅),并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加强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保证学生顶岗实习的时间和质量。
3.1.3构建模块化、双证制、“教、学、做”合一的专业课程体系
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开发与建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相结合、“知识与能力”相结合、“职业道德与人文素质”相映衬的模块化、双证制、“教、学、做”合一的专业课程体系。
把行业企业对高职人才的要求作为制定质量标准的依据,健全理论和实践教学质量标准,规范教书育人行为质量标准,形成系统的专业教学标准。
积累生产案例,按照企业岗位(群)任职要求,校企合作开发专业技能实训项目和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并参照现代企业的技术标准制定实训质量标准,保证实训质量、职业培训质量的高品位。
3.1.4建构以机电产品的数字化设计与制造为核心的职业能力体系
围绕以就业为导向、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构建适合企业岗位能力需求的职业能力体系。专业培养人才的岗位能力主要是围绕机电产品的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可划分为基本岗位能力、核心岗位能力、综合岗位能力、职业素质及能力。依据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或行业、企业标准,并将职业标准融合到课程教学内容中,优化训练条件,创新训练手段,提高训练效果,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顺利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实现“高等性”与“职业性”的融合。
3.1.5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优秀专业教师团队
进一步深化学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完善专、兼职教师管理制度与办法,构建符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运行需要的教师引进、培养、评价及聘用体系,形成激励机制,加大师资引进、培养工作力度和资金投入力度,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水平。
3.1.6以学生为主体,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构建以教、学、做(练)结合的“三明治”式教学法,核心案例贯穿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驱动教学法、自主学习教学法等为主体的专业教学方法体系,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
①构建“课证”结合的教学法,加强以基本技能知识连续性为主线的课程内容改革,结合资格证书考核知识点,建立基于真实产品的训练题库,在三年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持续将“生产型训练题库”融入各门专业课程教学;
②整合传统机械专业课程。如将工程材料与热处理、公差与技术测量、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金属切削机床、机械制造工艺学等传统机械专业课程整合为机械制造基础一门课程;
③依据顶岗企业需求,提供多种CAD/CAM软件供学生选学,以保证顶岗实习的不同要求。
实践教学环节改革:
①部分实训课程实行多种相关能力并行训练,以提高教学效能。如对实训设备数量少的课程,实行设备分流、多种技能并行训练的方式;
②减少模拟性实训,将企业产品作为主要实践教学对象,聘请企业的工艺技术人员指导学生进行实训教学。改革实践教学考核标准,推广“形成性考核”方法,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完成考核;
③为达到专业核心职业能力与就业岗位零对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由如下五个环节组成:
A.基础性实训(即基本技能训练:钳工与机加工基本技能、机械制图识图能力训练)
B.专业实训(即核心技能训练:机械设计能力训练、数控加工工艺编程训练、数控机床操作训练、CAD/CAM软件应用训练等)
C.综合实训(即综合技能训练:模具CAD/CAM综合训练、数控加工中高级工种考工训练等)
D.产品生产型实训(即职业素质训练:强化质量、成本和效率意识)
E.生产企业顶岗实训(即岗位适应性训练:强化岗位就业能力)。
做到在课程体系中实践教学课时占总学时的60%,生产型实训占实践教学学时的80%。学生在获得资格证书后,必须顶岗实习半年以上。
3.1.7将师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搭建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平台采取政府指导、校企合作、校校联合的方式,整合、共建和共享优质教学资源,使优质教学资源实现价值最大化,积极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3.2实施的关键——建设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
3.2.1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
利用专业管理委员会和行业协会建立一体化协作机制。在数控加工、模具设计、模具装配等方面聘请既有一定理论水平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专家担任兼职教师,重点承担实践技能要求较高的课程教学。
3.2.2实行严格的教师“上岗培训”制度
坚持“先培训,后上岗”,每年暑假组织新教师参加“岗前培训”。同时,实行专业教师下企业制度,要求每名专业教师每年下企业30天;选派优秀教师到国外职业技术院校学习;组织青年教师参加技能大赛,提高专业教师的实操能力。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使教师参与中小企业技术服务和技术攻关。
[关键词]机械制造专业 课程体系 教学改革
机械制造专业是一个传统的工科专业,计算机的应用使机械制造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它渗透到从设计、工艺、制造、检测到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构成了计算机集成制造。建立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基础上的先进制造技术迅速发展,新的生产模式不断出现。现代制造业对人才的要求显然不同于传统机械制造业。因而,传统机械制造专业的教育体系,必须随时代的发展作相应的改革与调整。我们经过对相关企业广泛、深入的调研及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和探索,根据对机械工程人才培养目标、教育模式的研究,构建出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岗位技能要求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一、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是专业教学改革的需要
高校机械制造专业是培养机械行业研究、开发、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学校教学必须适应市场需求,积极主动地与市场经济接轨,培养职业类综合人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机械行业对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强。而反观传统的机械制造专业的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就会发现课程设置单一、知识面和专业面窄、课程难以形成完整的体系、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落后等不足之处。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适应当今社会对机械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培养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创造能力强、素质高的机械工程人才,调整教学内容,改革课程体系势在必行。
作为培养专门人才的高等学校,课程建设是最基本的教学建设。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是通过一系列课程的严格学习和训练来实现的。课程是决定教学质量的最基本的因素,课程的选择、课程的质量,直接影响培养目标的实现。目前我院机械类设置招生的本专科专业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辅助机械设计、机械制造与工艺设备、数控技术和机电一体化。为了使课程体系更好地适应专业整合与分流的要求,结合我们学校对大学一年级进行公共基础课通修的课程改革方案,针对机械类各专业的特点,在大学二年级开设专业基础课,然后按专业进行专业限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的教学。实现课程教学的总体目标:形成良好的学风,打下坚实的基础,注重能力的培育,提供后续所需,培养高素质人才。
二、机械制造专业新课程体系的内涵
高等机械类教育是使学生获得机械工程师素质和技能的基本训练,能从事机械工程专业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即培养能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机械工程技术人才。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依据“重基础、宽口径、多方向、强应用”原则建立新的课程体系。
“重基础”是指重视学科基础,如高等数学、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等要加强,只有这些基础夯实了,才能达到本科人才培养的要求,且有利于‘学生继续深造与知识更新;“宽口径”是由现代工程实践呈现知识的综合性和技术的交叉性所决定。就制造技术领域来看,学科交叉是先进制造技术发展的决定因素。先进制造技术不是指某项具体技术,而是一个综合的系统技术,是传统制造技术与基础科学、管理学、人文社会学和工程技术等领域的最新成果、理论、方法有机结合产生的适应未来制造的前沿技术的总称。它具有综合性、系统性、先进性、创新性、敏捷性、可持续性等特征与丰富内涵,并将发展成为集机械、电子、信息、材料和管理等学科于一体的新兴交叉学科。学科的发展要求现代工程师的知识宽口径;“多方向”是指每个专业有四个以上可供学生选择的专业方向,使学生学有专长,人人都有精于某道的“看家本领”;“强应用”是应用型本科对培养人才的基本要求和特色所在,要求培养的学生毕业后能在生产一线上手快,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强。
三、机械制造专业新课程体系的构建
新的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根据机械制造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和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结构要求,并遵循“重基础、宽口径、多方向、强应用”的原则,设置公共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技能课。
1.公共基础课。公共基础课程的设置不是针对.某一单一专业,而是针对相关职业岗位群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注意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着眼于为学生继续学习打基础,着眼于专业技能的训练,着眼于转岗能力和关键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获得较宽厚的公共基础学科、专业基础学科的知识。公共基础课由文化课程类、工具课程类、能力培养课程类构成。文化课程类包括政治、高等数学(含工程数学)、大学物理和体育等课程。文化课程是所有工科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重要基础,是学习专业和提高文化素质的需要。工具课程类包括英语和计算机课程。随着科技发展的信息化、国际化,外语、计算机作为一种必不一可少的工具已日益突出。外语应全面加强读、写、听、说能力的培养,计算机应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我院在教学管理中已明确要求学生需获得英语四级以上等级证书和全国计算机三级以上等级证书。能力培养课程类包括法律基础、职业道德、经济管理、文献检索及科技论文写作等课程,可根据学生个人兴趣选修其中的若干门课程。这类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
2.专业理论课。专业理论课包括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理论课的设置应以“适度、适应”为标尺,既不能片面追求学科知识的广搏,也不能片面追求单一职业技能的精深,应尽力在有限的教育教学时间中发挥课程学习的最大效益。机械类各专业的理论课程,包括机械设计模块、机械制造模块、机电测控模块和数控技术模块、基本技能模块。所设课程如文末附表所示。
3.专业技能课。专业技能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基本专业技能,教学环节包括专业理论课的课内实验、基本技能课、专业技能课、集中实践、毕业设计与实训等。各实践教学环节应达到的技能要求:钳工技能实训要求学生掌握钳工的基本技能;金工实习 (热加工)要求学生掌握热加工的基本方法、特点和作用;机加工技能(车或铣)实训要求学生掌握车床 (铣床)操作;机床精度检测要求学生掌握普通机床精度检测方法及仪表使用;数控编程与操作要求学生掌握数控编程方法及数控机床操作;生产实习要求学生了解生产现场的生产组织、技术管理及典型零件制造的全过程;机械零件课程设计要求学生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基本设计和计算方法,会使用手册查阅参数;机械制造课程设计要求学生掌握典型设计、数控编程、机床调整及维修技术,得到较为全面的综合训练,提高学生的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和创新能力。
机械制造专业的教学改革,必须紧跟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突出工程技术教育的特点,同时要面向市场需求,立新求精,动态改革,力求培养出具有良好综合素质、体现行业特色、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专业人才。在我院机械类专业教学改革中,我们借鉴了现代集成制造系统中的创新思想、系统理论、优化方法等先进理论,从整体到局部,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实施,从宏观培养目标到教学保障体系进行了全面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德发.现代机械制造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川.机械职业教育,2002,(5):12-13.
[2]刘迎春,宁立伟,邓奕等.应用型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研究 [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4,14(3):5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