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高三物理教学总结

时间:2022-08-14 15:30:28

导语:在高三物理教学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高三物理教学总结

第1篇

本文的综合议题就是高三总复习物理教学中探究式学习和接受式学习的结合运用,要让两者互相联系、融合,提高高三物理总复习的复习效果,从而为学生高考贡献一份心力。在没有探究两者结合运用之前,我们先分别分析一下探究式学习方式和接受式学习方式,认真剖析一下两者的优缺点。

1.探究式学习方式

在探究式学习中,学生的主动性较强,主要倡导广大高三学生在物理总复习中,要坚持独立发现问题的意识,鼓励学生去自主发展学习。展开了说,探究式学习就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通过自我探索、钻研的途径去获取知识,同时来提升获取知识的能力,是通过学生能力的提升来实现知识学习的方式。这种学习方法的缺点是:探究式学习可能用的学习时间更多一些,另外并不是所有的物理知识点都适用探究式学习方式的,这种学习方式还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还有一点就是如果过多地使用这种学习方式,会导致学生物理知识学习和复习得不系统、基础性知识掌握得不牢等缺点。

2.接受式学习方式

在接受式学习中,老师的主动性更强一些,学生基本都处于被动接受型,此种学习方法主要倡导广大高三学生在物理总复习中,跟随老师的思路系统地、全面地、按部就班地扎扎实实复习。在这种学习方式中,更着重于巩固记忆、强化训练,就是“我讲你听、不会就问“”多听、多记、多练”步步为营的教学复习方式,是比较传统也比较见成效的方式。这种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比较僵化、不生动,在鼓动学生积极参与和锻炼学生动手上做得不好,有死记硬背之嫌,训练习题过多显得机械,有时摆脱不了“讲—练—讲”的“题海战术”。

二、两种教学方式的有效结合运用

为了能在高三物理总复习中求得最佳的教学和学习效果,需要我们把接受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两种方式巧妙、科学地结合在一起。充分保证高三物理总复习普通知识的规律化、零碎知识的系统化,还要充分保证学生的物理学科能力和能力品质,保证学生在物理学科上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

1.接受式学习来奠定复习基础

在高三物理总复习中,接受式学习是必不可少的,老师必须带领学生按照接受式学习方式将物理中力、热、电、光、原子五大专题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原理公式等基础知识,都要通过接受式学习方式带领学生进行记忆和训练。在这一轮复习中,需要老师带领学生把高中物理知识的所有知识点都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扫描,系统化地把检测的知识梳理一遍,为全面复习打好坚实的基础。除了基本概念和各类公式等,还要带领学生熟练掌握如下10种物理基本分析方法:①受力分析方法;②运动分析方法;③过程分析方法;④状态分析方法;⑤动量分析方法;⑥能量分析方法;⑦电路分析方法;⑧光路分析方法;⑨图像分析方法;⑩数据处理方法。在复习基础知识和传授基本分析方法的同时,还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习题训练,通过大题量的训练来巩固知识和方法,这样也为与探究式学习法很好地结合打下了基础。

2.探究式学习来增加能力和积极性

物理不同于一般学科,不仅仅关乎高考人才的培养,也在为国家各个高、精、尖的领域培养和输出人才,物理教学尤其是高中物理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对学生自主研究和研发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学生对物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培养,即便是在高三物理总复习时期也不要忘记物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在科学地教学、学习和复习中使用探究式教学学习方式。例如,在探究式学习“探究单摆的周期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一章节时,不但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而且还要学生自动导出相关公式,探究式教学就可以宣告成功。这节课的知识点虽然相对简单,单摆的周期公式也比较容易记忆,但是,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决定单摆周期的各个因素,而且还要让学生在课堂上亲自测定不同摆长的单摆周期,除了一些简单的引导之外,所有计算程序都让学生自己来完成。尽量让所有的学生都能通过自己测得的9组数据与图像法结合起来进行数据分析,即T∝L姨,之后再用同样的方法,找出T与g的关系,T∝L姨/姨g最后在辅导老师的引导和提醒下,得出单摆的周期公式:T=2π(L/g)姨。我们通过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把公式的来源、相关公式及其他物理知识点牢牢地记忆在脑海中,比死记硬背记忆得更牢靠。

3.两者相辅相成的结合

在通过接受式学习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之后,就可以发挥他们记忆存储的优势,展开新一轮的总复习。可以采取对比、归类等各种互动式的方法,实行活化性的知识再促进、再消化,当然这样的促进和消化是以牢固的基础知识为根本的。有了这样一个根本,就可以有效地把接受式与探究式两种方法成功地结合起来。比如,对高中物理中力学、热学、电学、光学等章节图像的深入理解,这时我们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自主地对v-t图、p-v图、u-i图、EK-v图等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学生的深入探究,让他们将原来看似支离破碎的知识点综合、有效地连接、联络起来。除此之外,学生在通过对图线的纵轴、横轴等含义的图貌结合的理解和认识,会进一步促进学生从诸多的方面全方位认识图线的物理意义,让学生对很多物理知识点有更深的认识,随之提升的还有学生的应用能力。可以说,在学生熟练、牢固掌握基本、基础知识之后,再进行一些启发性的操作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实验,那么,学生就会对所学的物理知识融会贯通,这个时候也就到了接受式与探究式相辅相成、最佳配合的时候,也是学生在高三物理总复习见效最快、最佳的时候。

4.两者取长补短地推进

第2篇

关键词:高三;物理;习题课

习题课是高中物理教学中重要的课型之一。通过习题课的教学能让学生更准确、更深入地认识物理的新概念、新规律,帮助学生掌握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下面就复习课中的习题课教学谈一谈我的实践与对策。

一、对教学内容的总结

在物理教学中,首要任务是让学生主动完成自身知识结构的构建,在这其中,教师的作用应该以最简明的形式引导学生发现并理解、记忆物理概念、定律及公式,在新课学习中,除了少量例题辅助学生认识物理定律外,帮助学生完整、深刻地理解物理定律的任务主要靠习题课来完成。首先,习题课是对新课教学的总结;其次,是通过概括性强的习题来总结、回顾、加强新课内容。

二、科学地确定习题课教学目标

学生在学习习题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究其根源在于习题课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师没有真正转变习题课教学的观念;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不当,脱离学生实际,在培养学生的何种能力上也指向不强。此外,习题课教学往往是在教师的支配下,让学生沿着一个方向,按照一种思维模式进行被动式解析,然后再布置类似习题让学生模仿、套用、解析。为改变这种习题课的老套套,我通过了两种习题课型作了探索尝试。

(一)知识复习型习题课教学

在进行知识复习的同时,为了加深学生对各知识点的理解,会应用这些知识解决物理问题,通常要安排一些例题和习题。这类习题课,老师应精选习题,紧扣目的,重在通过解题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

1.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

为了防止学生套解习题、不认真分析物理过程等现象发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思维方法和习惯。解题时,应要求学生要仔细通过读题挖掘隐含条件,详细分析物理过程,并画出相应的受力图、运动示意图以帮助其正确理解,从而建立起物理解题思维。

图1

例1:如图1所示,静止的倾斜传送带上有一木块由顶端匀速下滑到底端所用时间为t0;当传送带向上开动时,木块由顶端滑到底端所用时间为t,则:

A.t=t0

B.t>t0

C.t

D.不能比较

很多学生凭传送带向上转动时往高处传送物体的经验,连想都不想就自以为是地认为“皮带会向上带木块”而错选B。

学生有直觉经验,但往往也有错误直觉存在。所以教师在指导时,应使学生明确只有认真分析题意、分析运动过程和受力情况,才不致于受定势思维的干扰而落人题目的“圈套”。教师在进行习题选取时,应多选学生易“上当”的题,充分暴露他们的错误思维习惯和错误直觉的支配,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分析习惯和科学的思维态势。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习题教学中,要通过解题成功后的喜悦等途径激发学生的解题兴趣;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优化解题方法等措施,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解题思维的灵活性;要通过讲解、克服学生定向思维的负面影响、培养学生解题的深刻性;通过多接触物理新题(信息题、开放题等)启迪学生开放性的思维,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结出创新成果。

(二)试卷评讲型习题课教学

在高三复习课中,试卷评讲课是常用课型。

目前评讲课中,往往学生处于接受现成答案的被动地位,或只注重题目的分析、解答过程,不注重查找学生知识的漏洞和解题的错误思想,导致了学生在解答过程中的“常见病”、“多发病”时时发生。

1.试卷评讲前的充分准备

在评讲试卷之前对学生答卷情况作好充分的分析和统计,研究学生的得分率、失分率以及失分的题目、各层面学生的分布和原因,然后对试题进行按知识体系分类,以便在评讲时做到有的放矢。

2.试卷评讲的思想和做法

评讲试卷的基本思想应是评讲规律和解题思路,评讲失分率偏高的题,评讲常错点、常考点。采用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方式进行.还可以用以前建立的各种物理模型进行解答,评讲后,再进行相关题型练习,以巩固知识,加深理解,避免学生犯同类型错误。

第3篇

关键词:思维导图;物理教学;有效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2)2(S)-0041-3

思维导图由英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托尼・巴赞(Tonv Buzan)在20世纪60年代所创,是一种思维工具,它能以直观形象的方式表达知识结构,有效地呈现思考的过程及知识的关联。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已逐渐成为深受广大教师欢迎的一种教学策略。如何使这一策略有效运用于高中物理教学?本文着重探讨利用思维导图提高物理教学效果的方法及需注意的问题。

1思维导图运用于物理教学的必要性

物理学是由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组成的一门系统性较强的自然学科,从广义的知识观来说物理知识包括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主要是指概念、规律的内容以及支撑概念和规律的物理事实、实验的理论和误差分析等:程序性知识则主要是指物理问题的解决和具体的实验操作等。在目前中学物理教学中仍存在误区,主要表现在:

1.1轻知识建构,重习题教学

不管是高一年级还是高三年级,最终目的都是学会解题。教学目标是如此清晰,所以很多的实验能不做就省了,很多的概念与原理的建立过程就“轻描淡写”了。教师过于强调线性化,将知识人为分割,学生脑中也是一个个分立的知识点。这种教学方式所导致的结果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较差,学习的效果较差。

1.2高一教学高三化,高三复习高一化

新授课盲目追求一步到位,渗透高考意识,讲究难度,不讲究梯度。这一做法严重违背教学规律,导致的结果是:人为加大学习难度、学习负担和太多无效劳动的付出。

怎样改变这种现状,真正落实减负高效?思维导图以视觉化的形式阐明了在知识领域里学习者是怎样使概念之间产生关联的,并且揭示了知识结构的细节变化。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在物理教学中的价值如下:

1.2.1有助于达成三维教学目标,促进知识的整合

思维导图把所有的信息都组织在一个树状的结构图上,每一个分支上写着不同的关键词或短语,而图上又充满着色彩和图像。能够同时刺激人的两个半脑,让记忆、分析、触发灵感同时发挥潜能。利用思维导图,有助于落实新课程要求的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时,在利用思维导图整理知识的过程中,如果再使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与主题相关联的知识进行加工和处理,就能加深对物理学科的理解,领悟知识背后蕴含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增强创新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1.2.2有助于开展教学互动,促进对话与合作

思维导图的绘制。打破了传统的教师一堂言的教学模式,师生在宽松的氛围中进行有效交流与沟通。学生以自己的思维方式绘制思维导图,促进个体进行有意义学习,还能提供合作学习平台,促进师生、生生对话与合作,共同建构知识。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探究式教学的开展,有效地落实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思维导图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思维导图既可以呈现知识网络,是组织陈述性知识的良好工具;也可以呈现思维过程,是组织程序性知识的良好工具。

2.1运用思维导图组织知识学习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受到不同程度的忽视,学生往往不能够形成知识网络,更不能够比较深刻地了解各个核心知识间的联系。事实上物理知识并不是一些杂乱无章的公式堆积,而是有其内在联系的系统性和逻辑性的知识结构。

2.1.1思维导图在预习过程中的应用

学生课前的预习通常采用阅读法,物理中的阅读不同于读故事,要求学生投入程度高。学会阅读对于物理学习来说同学会解题一样重要,学生通过阅读可以快速了解新课的内容,对教材有个大致的了解,但不同的预习方式效果也不一样。如果仅是走马观花的阅读,则只是最浅层次的预习;而在阅读过程中划重点、做批注,则预习的层次高一点;如果能够在阅读后再画出所阅读材料的思维导图,那么效果就更好了。

为了有效指导学生学会使用思维导图策略阅读,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笔者就物理课的三种基本课型给出其中“规律学习”思维导图模板(图1),供学生模仿使用。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还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加以灵活处理。

2.1.2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可以采用思维导图构建。在组织课堂教学时,教师的板书不再采用逐行记录的方式,宜采用学生大脑易于接受的图画方式表达,突出关键词,体现“中心一主题一关键点”式的金字塔式结构,层次分明地将物理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图示化。这样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同化、重组、筛选,从中不断地提取关键词,使所学的内容化繁为简,重点突出,脉络分明。

学生通过预习明确了所要学习的知识点,但是所理解的知识点是松散的、表面的,没有建立和其他相关知识的内部联系。笔者在“电场强度”新授课上构建的思维导图(如图2)。

很明显,这样指导学生记笔记,既减少了学生课堂文字的书写量,同时知识以最优的组合方式呈现,最好地体现了逻辑关系,增大了信息的承载量,使得学生的学习带有更大的趣味和易理解性。

2.1.3思维导图在复习过程中的应用

与传统的复习方法归纳要点法和知识框图法相比较,思维导图更适合作为学生复习的工具。在物理复习课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式板书呈现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思维导图软件,如MindMapper动态呈现每个单元或每章的知识网络图,并能根据需要与新课中的情境进行超链接,有效激活学生的记忆。教学实践表明,思维导图将内容有机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以选修3-1第三章《磁场》为例,笔者运用了如图3的思维导图进行复习教学。

2.2运用思维导图构建解题思路

随着学习的深Jk,许多同学都感到物理题不好做,这主要是思考的方法不对,而解题过程是学生在头脑中完成的,学生的思维过程对教师而言是“黑箱”。教学实践表明,当学生的思维过程内隐在大脑中而没有呈现出来时,他们往往很难觉察到自己的错误以及相应的思维漏洞。利用思维导图解题,可以清晰地看到解题的内在思路,是克服解题思维中思维障碍的有效方法。

在解物理题时,可运用思维导图策略在条件与目标之间画出放射性的思维路线图,并按下列步骤展开:下面以2011年安徽卷第24题为例:

如图4所示。质量M=2kg的滑块套在光滑的水平轨道上。质量m=1kg的小球通过长L=0.5m的轻质细杆与滑块上的光滑轴o连接。小球和轻杆可在竖直平面内绕D轴自由转动,开始轻杆处于水平状态,现给小球一个竖直向上的初速度Vo=4m/s,g取10m/s2。

(1)若锁定滑块,试求小球通过最高点P时对轻杆的作用力大小和方向。

(2)若解除对滑块的锁定,试求小球通过最高点时的速度大小。

下面笔者用思维导图进行解题分析,如图5所示:

2.3运用思维导图总结解题策略

思维导图以图表的方式把思维过程表示出来,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会如何分析、思考、解决问题,而且有利于学生进行题后反思。通过思维导图把解题策略概括为结构精致的程序性知识,使获得的策略性知识便于存储、提取,促使学生把思维成果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3思维导图在物理教学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因思维导图教学策略在中学阶段使用处于起步阶段,不少教师和学生对思维导图的认识还不够深入。思维导图在物理教学应用中常常出现一些需要注意和改善的问题:

3.1教师在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时不注意规范,太随心所欲,容易让学生不知所措。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在设计导图时做到字迹工整、图像美观、严谨规范,给教学带来美的享受。

3.2在学生画思维导图后,教师没有给予及时的评价,如对学生所画的图是否符合知识间的逻辑关系,是否使用了规范的用语和说法等不作检查和纠正。长此以往,学生很难体会到思维导图所带来的好处;相反,还容易感到疲劳和浪费时间。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当注意把握时机对学生画的思维导图进行及时的检查和纠正,从而使学生获得实质性的提高。

3.3教师对思维导图的画法要求过于标准化,太死板,教师应学会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肯定学生所绘图的合理部分,对有创意有新意的绘图进行表扬,鼓励他们用多种手法绘制“个性化”思维导图。

4结语

五严规定下新课程的教学提倡“减负增质”,在使学生的学习负担量减少的同时要提高学生的内在素质。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教学策略,能有效地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特别对于高中物理的学习,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将零散的概念规律结构化、条理化和系统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效果。恰当地在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将有效地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建构能力,从而让学生获得长足的进步。思维导图是一种方兴未艾的教学策略,它在物理教学和学习上还有更多价值、更大意义的应用,这需要广大教学工作者作出更为积极的研究与探索。

参考文献:

[1]徐立海,王玲芬,物理复习课教学中的思维导图策略[J],物理教学2011(7):11-13

[2]管建祥,例谈思维导图的意义和应用[J],技术物理教学,2009,17(2):5-6

[3]托尼・巴赞,思维导图[M],李斯译,北京:作家出版社,1999:39-58,

第4篇

1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高中三年的物理教学总体格局是把好三关,高一的基础关,高二的素质关,高三的提高关,高一物理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指导并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法,抓好好基础,引导其入门,培养物理思维能力,作为高一的物理教师就是要向学生传递这种信息,我们学的是有用的物理,要用物理思维分析生活中的物理问题.

不过,对于步入高中阶段的高一新生而言最大的困难是初高中的物理教材知识结构、难度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刚进入高一由于跨度较大,就遇到学习上的不适应期,严重的会导致其失去物理学习兴趣,出现学习物理成绩滑坡的现象,甚至会影响其他功课的学习,作为高一的物理教师,应努力做好初高中物理学习的衔接,在开学初始适当适时的对初中的知识进行穿插复习和做必要的补充为后绪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刚刚步入高中,运动学里的几个概念位移、速度、加速度都具有矢量性,为了促进学生对方向性的理解,播放泰州的交通夜景,学生从熟悉的城市出发,让学生感受运动物体的位置变化有快慢,同时具有方向性,从实际情境出发联系原有概念:速度――矢量,有大小、方向.让学生从观察视频自主总结出不同的物体(交通工具)运动的快慢、方向各异,即物体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可以不同,而且还发现了不同的物体(交通工具)在行驶过程中速度大小还在变化.

2掌握好教材的度

纵观高一物理课堂教学,要达到新课标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不是物理解题能力的要求,就应该掌握好使用教材的度,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正如大家所知高一的物理教材内容“牛顿运动定律”涉及到整个高中的知识,是学好整个高中物理的基础,共点力的平衡、牛顿运动定律又是高考的重点,为此有相当一部分高一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没有从学生的认知能力出发,至少没有考虑到所有学生的认知发展需求,所教知识内容都远远大于教材本身所要求内容,超出了高一学生所能接受的限度,例如,将传送带问题、复杂的弹簧问题、微元法问题都放到了高一物理课堂学习之中,这样让学生在高一就觉得物理很难.势必造成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的减弱,有些学生在分科时不敢选择物理学科,针对当前我省物理高考算等级的实际和高一学生的学龄特点,笔者认为教学应该紧扣大纲的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尽量深入浅出.

3寻求最佳的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教学方法是指师生为有效完成一定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所采用的方式和手段,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作为教师应灵活变通,采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但无论怎样转变都应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能,注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挥教师的主导性,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总结和指导,注重学生的心理及其学习动机的激发.在高一物理教学中演示法和实验法是最有效最直观也是能引起学生注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人教版必修1中的“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这节内容,笔者采用问题教学法,给学生提出如下几个问题.

问题1:“为什么铅球和篮球快慢不同?”

问题2:“如果把铅球和篮球绑在一起下落呢?会出现什么现象?”

问题3:“如果没有空气阻力,铅球和篮球从同一高度落下,时间会怎样呢?”

借助于这些问题,学生的注意力放在是不是物体的重力不一样导致了自由下落时间的差异,排除了重力的影响因素后,将实际问题理想化,如果没有空气阻力,会是什么情况,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进行猜想,继而生成验证自己猜想的欲望,在此时进行实验演示,得到学生所期待的实验现象,深化理解的同时推动物理教学向高效的方向发展.

4鼓励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发展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新世纪人才,是我们每位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教师的历史责任.我们知道,创造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教学中,如果没有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就谈不上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入手.善用教学策略,才能很好地把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第5篇

95年全国高考,我所任教的班级物理平均分超省平均分,其中往届生物理平均分名列全县第一,应届生除赣中名列全县第三;在95年10月召开的96届高三物理研讨会上我作了《关于高三物理复习方法》专题发言,受到与会领导和同志们的好评;98年高考,我任教的两个班级物理单科平均分除赣中外名列全县第一,比第二名高5分,在全市重点中学中排名也仅次于赣中,是全县农村完中应届理科中唯一超县平均的学科,其中高三(3)班物理平均分超省平均分2分;98~9年度第一学期全县统考,我所教的班级物理平均分名列全县第二,第二学期全市统考,我所教的班级物理平均分名列全县第二。

在辅导学生竞赛方面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93年全国中学生力学竞赛中,我辅导的学生李至兵获市三等奖;94年中学生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中,我辅导的学生获市三等奖;96年中学生物理竞赛中,我辅导的学生董红获市三等奖;97年中学生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中,我辅导的学生闫至浩获市三等奖;陆继通获县二等奖;2000年高中物理竞赛中,我辅导的学生徐大建获市三等奖。

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其中《关于风筝最大上升力的讨论》发表在中学物理教学参考上(93、6),98年我撰写的《补偿法与逆向法应用》刊登在《高中物理复习新思路》上,1998年8月我参加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荣获而等奖。

担任班主任工作,一直受到学校领导的好评,95年6月我所带的班被评为县级先进班集体,98年高考,我所带班有9人达本科线,98年6月高三(3)班团支部被评为县级先进团支部。

工作之余积极参加各类进修学习,继续教育每年均达到优秀标准,先后获得了中学教师基本功考核、语言修养考核、省英语水平(中级)考试、中学班主任工作的理论与实践考核等合格证书。不但胜任高中物理教学,而且有教高的指导青年教师的能力,在我的指导下,吉淑琴老师在县基本功比赛中荣获二等奖,97年10月与张利平老师签订了帮教合同,在我的指导下,他很快站稳讲台,成为一名合格的高中教师。

第6篇

关键词:主体;物理实验教学;创新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既是物理教学的基础,也是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主要渠道和有效手段。中学物理教学必须以实验为基础,这是由实验本身的特点及其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所决定的。离开了实验的物理教学只能是“空中楼阁”,因此实验是物理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然而,实验教学因长期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而成为物理教学中的薄弱环节。采取“以讲代做”的实验教学方式大有人在。新课程强调的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那么,如何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其创新能力呢?

一、注重实验观察,提高观察能力。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一种思维知觉,是实验研究的基础,演示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最重要途径。学生对演示实验现象的观察往往带有强烈的好奇心,但注意力不集中,目的不明确,主次分不清,常常忽略了本质现象,甚至出现把教师的演示实验变成看热闹式的“观看”。在演示实验教学中,教师除交代实验仪器,装置特点,实验目的和原理之外,更应向学生提出观察的重点和方法,应教给学生“看什么,怎么看”,并且对每一项演示实验都应制定相应的观察程序和内容,特别是依据学生的实验水平、经验和操作技能上的缺陷,精心策划富有启发性的引导措施,变简单的“观看”过程为实验“观察”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例如,在做测定小灯炮额定功率的实验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按如下实验顺序进行观察,先让学生观察实验电路图的特点,并及时提出问。如滑动变阻器有什么作用?实验中电压表与谁并联?调节滑动变阻器后先看什么后看什么?当灯炮两端电压恰等与其额定电压时它的亮度怎么样?如果实际电压不等于额定电压,它的功率是大是小,灯的亮度相不相同?在观察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每一个关键时刻及时唤起学生的注意,只有边实验、边观察、边思维才能促进知识向能力转化。这样就会把积极思维贯穿于观察的全过程中,变“看热闹”为“看门道”,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提高观察能力。

二、进行分组实验,提高学生自主能力。

不少演示实验,由于受条件的限制,学生(特别是后面的学生)是很难看得清的,即使看得到,但由于缺少参与意识,往往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不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及创造能力也就难以得到充分的培养。

改演示实验为随堂分组实验,就是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将演示实验过程转化为学生自己独立地运用实验去探求知识或获取必要的感性认识,从而自己去总结得出结论的过程。这样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增加学生动手和动脑的机会,而且有利于提高实验观察的效果,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由于学生对实验的全程参与,也增强其主体创造的意识,这种效果是单纯的演示实验所难以达到的。例如,在演示光的折射实验时,学生很难观察清楚光在水面发生折射的现象,如果把该实验改为分组实验,那么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将会由“模模糊糊”转变为“真真切切”。因此,对于那些操作简单、耗时少、易成功、观察能见度较差的演示实验而言,很有必要将其改为分组实验,通过教师―学生、学生―教师、学生―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完成探索任务、增强了创造的体验,其效果一定比只看教师的演示要好得多。

三、重视实验操作,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目前高考物理试题重视实验考查,并且分值较高,命题者在实验题命题时总希望把“做过实验的考生”和“没有做过实验的考生”区分开来;另外课本中的实验学生不亲自做一做,他们也很难达到对实验的真正理解;所以对高中阶段要求的12种基本仪器要求学生会规范操作与读数,对16个学生实验(含5个选考模块实验)要求学生能亲自动手独立操作,只有能独立完成所规定的实验,才有可能达到《考试大纲》中“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这一要求。

物理实验本身就是一个操作过程,以学生分组实验为主,使每个人都有实验操作机会,注重学生手与脑的完美结合去探索万物的规律,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分组实验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能力,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相互“切磋”,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丰富和发展,并且还能积累团队工作的经验,这能为学生日后胜任工作岗位作好铺垫。

分析实验过程所产生误差是实验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对于物理实验中数据的变化,只有科学地分析,才能得到想要的结论,因此对试验误差的分析,不仅能增强学生科学的分析方法能力,而且能使学生透过现象看到物理规律的本质,通过实验数据的变化来抽象概括出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深化实验过程和分析试验误差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而且能培养学生善于动脑、动手和科学的研究方法等良好习惯,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重视实验的归纳,做好试验评估。

学生进入高中掌握的知识更丰富、思维能力更强;因此在高三备考复习时,应该站在更高的角度,对所学过的实验要加以归纳、总结。例如“利用纸带串联力学实验”,利用纸带可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探究动能定理、测定动摩擦因数、测量重力加速度、测小车的功率、测电动机的转速等。

物理实验需要评估,没有评估与交流的物理实验是盲目的,评估与交流主要有以下几个内容:操作中有没有什么不当或者错误?测量结果与真实结果有什么出入,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学会为自己的正确观点进行答辩,并且说出你在实验中是否发现了什么新的问题,为什么,怎样去解决的。在评估与交流活动中达到知识互补的目的,实现创新思维的碰撞。评估与交流的过程能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综合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因此教师要创造良好的“合作交流”氛围,引导学生开展激烈讨论和交流活动,使学生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和方法、倾听他人的成功经验,通过进行客观的比较和鉴别,从不同的角度完善自己的实验方案,学习好的经验,提高认识,正确理解所获得的新知识。通过评估与交流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实验探究过程中的错误、弯路甚至失败,这对学生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学生还能从中得到良好的宝贵经验,为以后的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物理实验 教育策略 教育实践

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不断深入,对高中物理教学提出新的要求。以此同时,新课标对高中学生的物理能力提出新的要求,旨在培养、发展、全面、均衡,具有极强实践能力的人才。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素质,深入研究物理课题,创新教学思路和方法,彻底更新教育理念,根据不同学年学生的接受能力范围有限的特点,采用高一重视培养学生掌握基础,高二重视拓展学生所学内容,高三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以此,进行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本文在分析高中物理化教学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对高中物理化教学改革提出建议,并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做出思考。

一、新课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特征分析

我国应试教育根深蒂固,推进新课改教育受阻。一方面,教师和学生迫于高考压力,教师采用“灌输式”教学为主,教学方法单一,呆板,在课堂上教师处于主动地位,而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难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体会不到学习物理的乐趣,并将物理看作得分的工具。另一方面,由于高中物理知识繁多,零散,较为复杂和抽象,学生很难理解,想象,并加以运用,极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甚至放弃其他学科的学习。此外,学校没有系统科学的规划物理教学方案,一味采取“灌输式”,忽视实验教育,使实验教育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没有达到最理想境界。

二、改革物理实验创新教育的策略和实践

(一)学校要合理规划教学方案,注重创新教学策略

学校重视物理实验创新教育,才能够从根本上引起教师,家长以及学生对物理学科的重视。学校要“以人为本”,根据学生心理生理发育,分析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接受能力,综合班级整体能力,制定出每堂课应讲授的内容和要完成的教学目标。与此同时,学校要完善学校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验操作基础,在实践中巩固和运用理论知识,并邀请知名物理教学讲师,传授学生新的学习方法和经验。此外,学校建立评定优秀教师和学生的正确方法,不以成绩为唯一标准进行评定。建立科学评定教师机制,例如:根据学生完成实验情况,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操作的人数等。学校制定科学合理的物理实验创新教育方法,能够促进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且师生能够共同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师要加强自身素质,改变以往的教育理念

教师转变教育理念,是加快物理实验创新教育策略实施的重要条件。首先教师要重视自我培养,既参加学校组织的学习,又在生活中通过与同行交流或者媒体学习,弥补知识漏洞和补充新知识。其次,转变以往单一,僵硬,呆板的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灵活的教育方法,改变教师为主导的课堂,让学生成为主体,参与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信心。最后,教师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学习问题和困难,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三)学生要有明确目标进行学习

1.高一重视夯实基础

刚刚步入高中的学生,切忌好高骛远,不要轻视常规和基础实验的学习,注重细节学习,明确实验目的和实验器材基本操作步骤。与此同时,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和监督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握教学内容的同时,要结合实践操作,演示实验步骤,并指导学生实验过程。此外,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学习状况,进行分组,小组成员互补,相互学习,弥补不足。定期检查学生实践操作,帮助学生潜移默化的巩固学习内容和操作步骤,并要求学生定期写实验报告,对其学习报告进行评定,改进以此挖掘学生创新能力。

2.高二拓展学习内容

俗话说,“学海无涯”,尤其是物理的学习,物理涉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高中物理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与理论知识,而可以运用知识解释生活中现象。因此,教师在高二教学中,结合学生高一夯实的理论基础时,重点拓展学习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制定既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又能够拓展学习内容的方案,培养学生分析,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由高一的基础实验操作,过渡到自行设计研究实验操作,同时,教师要指导监督学生实践操作,确保学生安全。

3.高三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学生通过高一,高二的学习,有着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基础操作能力,教师在高三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其中包括: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首先,操作能力是高中物理学习最基本的能力。物理是一门在实验中得到理论的学科,学生具备此基本操作实验能力,才能够深入研究物理。其次,表达能力是物理要求学生必备能力,运用清晰和准确语言表达实验过程,目的和结论。最后,交流能力是学生通过交流过程,与其他学生甚至是教师产生思想的碰撞,带来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

三、总结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高中物理实验创新教育策略与实践取得一些成果。但是物理实验创新教育的实施和普及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家长和学生积极配合,更需要学校和国家的支持和鼓励,促进物理实验教育策略的改革和创新。

参考文献:

[1]季晓婷,李爱华.分层次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3,(16).

第8篇

一、提高初中习题教学的方法

1.选择合适的例题

首先选择的物理例题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要针对具体的教学目标、所学的知识点并要结合学生掌握的现状.要明确通过习题教学来达到相关的教学目标,通过相关的例题可以达到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时还能够进一步的扩展所学的知识,掌握相关的解题方法,能够理解例题中的思想方法,掌握类似题目的解题技巧的目标.如果在习题课的教学中缺少相关清晰的目标,仅仅成为例题的训练和见解过程,使教学内容缺少的完整的体系,不能够有效的加强相关知识点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就难以达到习题课教学的目的.再次要掌握好例题的难度,例题的选择上不要过难也不要过于容易,要把握好相关的度.习题教学要注意对题型的划分,对于同一个知识点,习题有基础型、方法型、提高型、创新应用型等;在难度上有低、中、高三类题型.习题的教学中尽量避免把难题放在教学内容的前面,或者把习题教学内容安排的过于复杂,如果习题太难容易打击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热情和积极性.要考虑到大部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适当的安排一些综合题型和创新题型,有利于整体学生的掌握,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巩固和进一步的提高.对习题的安排要体现出方法和技巧,也要体现出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2.加强对习题的分析

在习题课教学时要重视对习题的分析,通过分析的过程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在习题课的教学过程中,首先强调解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针对具体的问题,如果学生普遍存在问题的,老师要注意对习题的分析,找到解题的入手点和方法,以及其中包含了哪些知识.在习题分析讲解完后,要注意进行巩固和总结.总结采用的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使学生在下次遇到同样类型的题目时,能够独自解决.分析习题的过程中要注意启发学生掌握相关的物理思维方法,例如对于逆向思维,类比的思想、反向推测等,要注意逻辑思维的严谨性和严密性,防止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现象.

二、做好物理习题的选择

初中物理教学中不仅是教给学生物理题的解法,而是教会学生解题的技能,让学生可以以一推百,锻炼学生的物理解题思维.因此初中物理的习题教学中对于习题的选择,应该依据以下四点,以提高习题教学的水平.

1.选择有针对性的习题

初中物理教学中,习题选择上应该有针对性,习题的选择应该针对物理教学目标以及知识点,还有学生学习现状.习题的编排上应该由浅入深,让学生可以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对物理原理进行理解和应用.初中物理的习题选择上,要抓住知识点的核心设计习题教学的各个环节,切忌习题太多,要学会优化习题教学的条件,使之符合学生对物理认识的特点.通过习题教学的训练让学生掌握解题规律,从而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2.选择具有可行性的习题

初中物理的习题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习题的设计,让学生对学习过的物理公式以及概念定理有进一步的应用和理解,因此在习题选择时应该具有可行性,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物理水平,要掌握好所选习题的难易度,不能过难也不能过易.在课堂的习题教学中,应该安排好习题教学的进度,给学生预留出练习的时间,以便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3.选择典型的习题讲解

初中物理课堂上要选择典型的习题进行讲解,习题教学中选择的习题一定要注意质量,选择典型具有丰富内涵的习题,并对课本中的习题进行挖掘,提高学生对物理习题解法的灵活运用.因此,物理习题教学中可以选择专家多次筛选的典型习题,教师也要精心设计教学案,以求学生可以将习题的知识精髓掌握,发挥学生的解题思维.这些典型习题一般具有一题多解、多题归一、一题多用的特点,更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以及提高学生对物理解题规律的总结.

4.注意调动课堂学习的气氛

初中物理的习题教学中,对于学生来说长时间学习必将枯燥,因此可以在在习题教学中穿插用于缓冲的习题,让学生树立遇题必解的信心,调动学生对初中物理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巩固,或者选择一些轻松可以与生活中的现象接轨的习题,让学生对解题产生兴趣,从而解除对课堂的反感,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效率.

5.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方法

第9篇

关键词:合作学习;高中物理;应用

新课标对高中物理课程提出明确的要求,指出高中物理教学应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作为主要培养目标,而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正是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的培养,因此该种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有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以及学生学习能力的强化。因此,对合作学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对高中物理教学的发展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合作学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价值

物理是高中学生课程学习中的基础性学科,物理课程不仅将学生对物理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作为主要培养目标,也将学生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作为更加重要的培养目标,并且注重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的养成。传统物理教学中,教师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其课堂主体地位并未得到体现,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到限制,使学生的学习十分消极与机械,使得物理教学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时代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同时也对人才质量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更加重视人才的合作能力,这是因为一项复杂工作的完成,往往需要依靠集体的力量,因此就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而言,特别注重人才合作精神及能力的培养,在此背景下,产生了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而高中物理教学正以学生物理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的培养作为主要目标,因此高中物理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应用意义重大。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的可行性分析

心理学有观点指出,学生之间能够和谐相处,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认知行为以及情感能力的提高,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为学生创建合作交流的平台,可使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得到积极有效的培养,与此同时,学生之间进行深度交流,能够使彼此间的距离被拉近。经课堂实践表明,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交流与沟通的强化,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互相帮助与支持,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与加强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合作学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合作学习在课前复习阶段的应用分析

学生需要通过课前复习加强对已学知识的掌握,课前复习也有利于学生的知识过渡,有利于学生新旧知识点的衔接。所以,教师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应当在新课教学前落实好上节课知识的复习。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应用于复习阶段,凭此进行知识点的回顾,这实际上是一种新型的课前复习方式,其具有以下优势,例如,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必修一《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一)》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新课教学前的复习中即可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具体采取以下几点措施,首先将学生分成适当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要求学生相互之间进行提问,从而对所学知识进行回忆。由于该节新课的内容和之前知识点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关联,或者说就是牛顿三大定律的应用,所以必须确保学生对所学力学原理具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这样才能在新课教学过程中具有更好的表现。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采用这样的方式进行复习,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活跃及发展,并且也有不少学生被忽略,从而拉低班级学生的整体水平。因此,采用合作学习方式用于学生课前知识点复习,教师可让所有学生进行所学知识点的回顾,然后精心设计提问内容对学生进行考察,从而确保所有学生均能参与到课前复习这一过程中,并且学生的思维将得到活跃,提问以及回答问题也将更加积极,复习的知识将更加全面,对学生复习效果的提升产生有利的影响。

(二)合作学习在新课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新课教学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新课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和探讨,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并且也对学生探究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可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由学生自主进行知识的探索,而教师应当做好重难点知识的讲解以及整体知识框架的把握。采取合作学习的模式,能够使学生之间进行深层次的交流,学生在交流以及探讨过程中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应给予及时有效的引导,从而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并且这一过程也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可使学生巩固对知识的记忆,也有利于学生判断力以及逻辑力的培养。教师首先向学生进行关于单摆基础知识的讲解,在此基础上向学生演示关于摆的实验,在对单摆运动周期的影响因素进行讲解的过程中,首先让学生进行猜测,鼓励学生就单摆周期和摆球质量、振幅以及摆长的关系进行分组讨论,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合作探讨得出的结果以及实验得出的结论进行总结,给出单摆周期和其他因素无关,但是和摆长成正相关的结论。采用这种学习方式,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单摆运动周期的规律以及影响单摆运动周期的因素,能够使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得到有效提高,更加重要的是,学生的思维也将更加活跃。

(三)合作学习在课内巩固阶段的应用分析

高中物理教学中,课后练习的开展同样不容忽视,这也是保证高中物理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必须确保学生的新知识点得到及时有效的巩固,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记忆,才能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并且更好地进行知识的应用。然而,学生个体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这些差异导致学生对新课的理解和掌握方面存在区别,所以为了确保学生整体掌握水平得到提高,使学生知识巩固的范围更加广泛,可以凭借合作学习方式在课内巩固阶段的应用,使学生的新课知识得到及时、有效的巩固。采用合作学习模式用于课内巩固,能够使学生个体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一方面使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施更加顺利,也使学生通过教学获得进步和发展。教师首先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分组过程中充分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学生个体间的差异,确保各组学生的整体水平差异不大,在此基础上,教师在开展课内练习的过程中让各组学生一同对问题进行思考和解决,使学生的优点得到体现,从而凭借小组合作方式带动全班知识掌握得到提高。

(四)合作学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注意事项

合作学习在各种物理教学中的应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进行合理有效的分组,分组过程中尽可能考虑全面,需要对各个学生的学习进行具体分析,促使教学效果得到最有效的提高。其次,需要制定严谨的合作要求,使学生对时间的利用更加合理有效。并且,制定的合作要求中可以要求成绩优秀的学生带动成绩较差的学生,从而使成绩较差学生的问题得到解决,促使小组合作的整体效果得到提高,并且总评小组的综合学习情况,凭此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注重团队合作以及小组竞争。再次,注意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处于平等、自由的学习氛围中,并且进行自我观点的表述,教师对学生及其观点给予尊重,同时给予学生时间上和空间上足够的自由,激励学生,使物理教学质量和效果更加理想。最后,注意凸显合作学习的本质,也就是注重学生自主性的培养,促使合作学习的作用得到发挥,凭借小组讨论活动的开展,促进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全体参与。

四结语

总而言之,合作学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注重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培养,教师应促使合作学习的优势及作用得到发挥,通过合作讨论活动的开展,使所有学生均能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凭借合作学习模式的有效应用,促使合作学习的本质得到凸显,并且促使学生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同时让高中物理教学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作者:陈鑫理 单位:湖南省衡阳市铁一中学

参考文献:

[1]渠建军.基于“问题设计”开展高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

[2]贾圣芳.高中物理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25:61.

[3]陈文.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实践探究[J].高中数理化,2016,16:38.

[4]朱惠忠.分层合作学习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J].考试与评价,2016,07:147-148.

[5]俞家平.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4,29:17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