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05 19:09:39
导语:在农田水利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1.1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当前,在很多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承包单位没有完善的制度,规范的操作要求,没有安排专业的监督检测人员,透明度不高等问题在建设工程中存在着。招投标制度不能完全的贯彻,以及强有力的执行,部分进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承包单位,没有资质证明,没有专业的技术人员,以及没有配套的建设设备,缺乏保障工程质量的意识,同时受到经济利益的诱惑,致使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时使用劣质材料,材料达不到国家要求标准,必然导致工程质量的下降。另外,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之前,都会制定建设周期,但执行力薄弱,不能依据标准规范施工,不注重管理,没有针对出现特殊情况时的预防措施,问题出现了才去处理,施工方法不规范,势必影响着工程质量。
1.2管理存在的问题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表现在,管理不到位效率低,运营方式单一不合理,管理体制不完善权责不明,农民参与程度低等。目前我国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几乎没有专业规范的管理机构对其实施管理,很少进行全方位的、深入细致的管理,工程的建设完全由承包商自主,自主性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不按施工计划施工,不标准、不规范地进行,这种情况下不仅降低工程质量,还浪费工程建设成本。即使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开展了管理工作,也存在着权责不明的问题,责任没有落实到个人,职责划分不清,究其根本原因,我国并没有设立专职负责水利工程的监督检测、管理养护、运行安全的相关部门。
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措施
2.1加大农田水利工程的资金投入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是农业的基础设施,所以必须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水利工程的建设则需要资金的支持,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因此,政府应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推动水利建设。近年来,我国已不同程度的加大了对水利工程建设资金的投入,但真正投入到水利工程建设的却寥寥无几,且资金利用率低。鉴于当前这种情况,应开设绿色通道,以便于水利工程资金的申请,涉及到水利工程建设的申请文件,有关部分应尽快审核批准,进一步落实运行,加大力度管理建设资金,杜绝资金缺乏的现象发生,做好资金使用过程的监督管理,充分利用资金创造价值。另外,政府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即指引、扶持、监管和服务,以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负担为原则,调动社会各界,开辟筹集渠道,吸纳社会资金,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推动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
2.2完善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健全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建设工程的前提,是工程发挥效益的关键。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工作应做好以下几点:第一,保障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基础条件,需要制定健全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结合以往管理经验,做好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改革,制定明确的工程所有权,权责落实到位,保障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稳定、有序、科学合理地运行。工程所有权的明晰,对农民使用的小型工程,产权归个人,乡镇人民政府要予以产权证明;对人民大众受益的工程,组建用水合作组织管理,国家补助形成的资产划归用水合作组织;经营性工程,引进市场机制,筹集社会资本,建立法人实体,实施企业化运营,国家补助形成的资产由乡镇委托水管站等单位,持股运行,也可通过拍卖形式,拍卖给个人经营。以合同为依据,通过用水合作组织拍卖、租赁、承包、管理、股份合作等形式,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法制化。第二,真正的实施落实我国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制度,改革管理体制,提升管理水平,提高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质量。
3结语:
开展农田水利建设,正确处理农田水利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充分调动社会各种力量,多方协作,推动农田水利建设的顺利进行。规划中将坚持以下原则:
1、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
从保障生命财产安全,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要求出发,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饮水安全、防洪安全、粮食安全用水、经济发展用水、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用水等方面的需求,把广大农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农田水利发展和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农田水利综合体系。
2、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突出重点
根据全区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多方论证,科学规划,慎重布局。统筹考虑防洪除涝、水资源配置与供给、水环境治理和保护的需求,协调城镇与农村、灌区与乡村、骨干工程与配套工程之间的关系,优先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问题。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更新改造与新建扩建并重,当前与长远、需要与可能相结合,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突出重点,讲求效益。
3、开源、节流与保护并举,建设、管理与改革同步
要坚持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节约保护,并把节约、保护放到优先位置。加强水利投、融资机制、水价形成机制、公益消耗补偿机制等方面的改革;深化水管单位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体制、健全法制、改革机制、强化管理能力、保全工程能力、扩展服务能力、促进全区农田水利全面发展。
4、加强与其它相关规划的协调
要做好与经济社会、水资源综合利用、国土整治、城镇发展,以及水利、农业等专项规划的衔接与协调。
5、量力而行,通力协作,稳步发展
依据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按照财政资金和群众自筹可能,合理确定农田水利工程发展规模和建设速度,并采取积极措施,在积极争取各级政府扶持的基础上,动员广泛社会力量的参与,水利、农业、财政、发改委等部门分工明确,通力协作,稳步推进,使农田水利建设成为全区各部门的共同行动,全面实现农田水利建设目标。
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包括工程质量行政领导责任制、参建单位工程质量责任制以及工程质量检查监督验收管理办法等。严格控制工程投资、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积极参与,及时协调处理好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全区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局面,切实保障本次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确保按计划、按标准、按质量完成。
二、水利建设
为发展农业生产服务的水利事业。基本任务是通过水利工程技术措施,改变不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自然条件,为农业高产高效服务。
主要内容是:
(1)采取蓄水、引水、跨流域调水等措施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为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和发展农业创造良好条件;
(2)采取灌溉、排水等措施调节农田水分状况,满足农作物需水要求,改良低产土壤,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农田水利建设就是通过兴修为农田服务的水利设施,包括灌溉、排水、除涝和防治盐、渍灾害等,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定的基本农田。主要内容是:整修田间灌排渠系,平整土地,扩大田块,改良低产土壤,修筑道路和植树造林等。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兴修各种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和采取其他各种措施,调节和改良农田水分状况和地区水利条件,使之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促进农业的稳产高产。
农田水利工程是通过兴修水利设施,服务于农业生产发展的水利工程,主要包括灌溉、排水、除涝,以及防治盐、渍灾害等。通过水利专业技术,从而改变不利因素,为农业生产创造有利条件,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定、不受降雨因素影响的基本农田。
2全市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新特点
农业经济、农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新时期,讷河市农田水利工程的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
2.1相关部门重视度越来越高。国家越来越重视各地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与发展,各地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也日益重视农田水利工程在整个农业生产过程中所发挥的无法取代的、重要的作用。各地相关部门把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不断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与政策,给各县、乡、镇给予了政策与资金上的有力支持,使得各地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为当地的农业生产、农作物的丰收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2.2各方面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近年来,各级相关部门不断加大对农田水利工程的资金投入力度,广纳社会各界资金,鼓励一些企业家参与建设,并给予政策上的支持。秉承谁主建、谁主管、谁负责、谁受益的原则,极大地调动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参与意识与积极性,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资金不足的问题,同时,还有效促进了各地农田水利工程的良好发展。
2.3因地制宜,发挥特色。在省市相关部门、专家的指导下,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具体特点,进行了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建设了既适合本地农业生产特点,又可以解决旱季水源,更解决了广大农村人口及家畜的安全饮水问题,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饮水质量与生活质量,解决了农田灌溉问题,顺乎民意,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呼声,提高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2.4宣传力度不断加大。市委、水利部门及媒体不断加大宣传力度,使人们充分认识到农田水利工程在农业生产、农村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极大地促进了人民群众的参与意识,不断提高了人们建设家乡、人人有责的参与热情。在相关部门的组织下,群众投工投劳,水利工作人员积极发挥专业技术与带头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发展。
3农田水利工程的作用
讷河市是黑龙江省粮食主产区,影响全市农业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是干旱、水灾、冷冻、冰雹。无论发生哪种气象灾害,都会严重影响当地的农业生产,尤其是当干旱、水灾发生时,干旱会造成土壤缺少水分、空气干燥,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导致严重减产,甚至绝产;另一方面,当干旱发生时,还会威胁家畜正常饮水,影响养殖业的发展;同时,干旱灾害发生时,也会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当水灾、洪涝灾害发生时,不仅会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更会极大的威胁着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给广大农民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利用农田水利工程、可以有效地解决因干旱、水涝造成的危害,避免了因灾害发生所造成的巨大损失,确保全市农业生产、农业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全市农田水利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灌区配套工程设施逐步完善,不仅有效解决了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也有效解决了上述一系列的问题。提高了各乡镇抵御自然灾害及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夯实了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建设,满足了广大农民的迫切需求,保障了粮食及其他农作物的产量安全,巩固了粮食主产区的地位,稳固了农民增收的愿望,促进了农业经济的良好发展。
4发展农田水利工程的意义
4.1近年来,随着人类的过度开发、开采,只重视经济效益从而忽略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使自然生态环境遭受到严重的威胁和破坏。全球气温不断变暖,降雨极为不均衡,各地频发干旱、洪涝等灾害,严重影响各地农业生产、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进一步发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对促进农业生产、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2水不仅是人类,更是地球上一切生物生存所不可缺少的资源,也是其他物质所无法取代的宝贵资源。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人们还缺乏对水的正确认识,出现了许多令人叹息的水资源浪费现象,国内,乃至世界有些国家和地区,均有因严重缺水导致农作物绝产、威胁人们生存事件的发生。水是有限的,但人类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利用农田水利工程加以循环利用。人类通过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不仅可以满足农作物的正常生长需求,还可以有效解决淡水资源缺乏的问题,提高淡水资源的利用率,更可以保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使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和谐共处、平衡发展。
1.1农户特征
农户特征主要包括户主年龄、教育水平、家庭劳动力数量、农业收入等。首先,户主不同年龄、不同受教育水平以及家庭劳动力资源禀赋的差异等会造成农户对水利设施与盐碱地改良及持续利用关系的认知有可能不同,并进一步影响农户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参与意愿。其次,农业收入比较效益低,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抑制农民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参与积极性,如果农户家庭总收入中农业收入所占比重越大,农民可能越愿意参与农田水利设施管理[7]。
1.2水资源及利用管理政策
该因素主要包括水资源、水费、农田水利设施完备程度及其产权等因子。水资源稀缺程度是影响农户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参与意愿的基本内生因素[5,8]。一般情况下,水资源越短缺,农户越倾向于选择节水型水资源利用行为。相反,随着水资源短缺程度的减缓,农户灌溉行为受水资源约束逐渐越小,灌溉用水量可能会显著增加[9]。征收水费可以使农户充分考虑机会成本,刺激农户参与农田水利设施管理,优化水资源配置与利用效率[10]。农田水利设施的完备程度直接影响从水源到田间输送过程中渠系水利用率,责权明晰的水利设施管理制度有利于催生农户自主治理灌溉事物的行动[11-12]。
1.3农村土地利用政策及其诱致因子
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长久不变的土地产权制度在兼顾耕地公平分配的同时,也带来了耕地细碎化,这与农田水利设施耕地占用的规模性和公共性不匹配。由于盐碱地改良水利工程技术整体性强,需要区域共同实施,小规模的单个农户无法采用,或者即使能用也因成本过高或效益外溢不得不放弃[13],因此农村土地分户经营的模式与农田水利设施管理体制已不相适应[6],农户不可能独立解决农田水利的供给[14]。一般情况下,每块耕地面积越大,越有可能提高农户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参与意愿。但土地流转在降低耕地细碎化程度的同时,也会带来土地调整频繁、承包期较短等问题,这也可能不利于农户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持续投入。同时,但也有研究认为由于农田水利设施投资成本的分担和利益的分享很难界定,导致搭便车现象严重,这进一步造成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而较短的承包期也许能较好地解决这类“搭便车”问题[15]。因此,土地产权与盐碱地农业持续利用作用机理需要进一步进行实证分析。
1.4其他因素
耕地质量及土地利用类型是土地生产率的决定因素[16]。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对灌溉需求的强度不一样,农户对农田水利设施管理的参与意愿也差异明显。小规模的村民组、成员间的同质性、相互间的有效监督等对成功的集体行为可能产生正显著效应[17]。但也有研究认为,农户数越多的村民组成功的集体行动的可能性越高[18],因此村庄规模可能是影响农户意愿的潜在因素[5]。除此之外,农户用水协会和政府农田水利设施项目补贴等因素对农户参与农田水利设施管理意愿也具有显著影响。根据以上分析,构建农户参与农田水利设施管理意愿影响因素因子体系(见表1)。
2数据来源与计量分析
2.1数据来源
基于地理学综合性、区域差异性以及空间性特点,本研究选择黄淮海平原山东省垦利县、松嫩平原西部吉林省镇赉县和伊犁河谷地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作为研究区域。垦利县地处黄河口高盐碱地带,以滨海盐土为主要类型。镇赉县位于松嫩平原西部农牧交错带,是我国典型的碱土分布区。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地处伊犁河南岸和中天山西端的阿拉喀尔山脉北麓,原生盐渍化突出,是我国盐碱荒地开发利用的典型。这三个地区分别位于我国湿润半湿润地区、干旱区,包括了盐土、碱土以及次生盐碱土不同盐碱土类型,代表了旱田、水田等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并分别通过土地整理、土地综合整治和中低产田改造等项目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在研究区域选取了8乡(镇)、14村共468个有效农户调研样本资料,主要包括农户耕地资源禀赋及土地产权制度、水资源利用及水利设施管理政策、农户家庭基本特征以及农户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参与意愿等(见表2)。
2.2农田水利设施状况及农户意愿
研究区域早在六七十年代,通过国家资金投资与农户投工投劳相结合,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形成了干渠、支渠、斗渠、农渠以及桥、涵、渣等基建配套的农田水利设施体系。但随着盐碱耕地不断开垦,末级渠系和田间配套工程投入不足,农田水利设施老化、渠道淤积堵塞、渗漏严重,甚至只灌不排、灌排失调,造成这些地区地下水位偏高,下游滩地土壤次生盐碱化[19-20]。近年来,国家通过土地整理及综合整治、中低产田改造等项目,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进行了大量的投入,但仍存在诸多问题。根据以上问题,考虑到区域差异性,本研究界定农田水利设施农户参与管理主要包括对农田水利设施的投资、建设、经营与保护以及对漫灌、喷灌、滴灌、雾灌等适宜的灌溉技术的采用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长期不变的土地政策使农户对农田水利设施管理的参与意愿陷入两难:一方面希望通过完善水利设施改善盐碱地农业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又不希望望占用调整自家耕地。为了深入分析目前土地利用政策对农户意愿选择的影响,本研究根据农田水利设施是否占用农户耕地分成两种情形。在不占用农户耕地的前提下,农户参与意愿明显,镇赉县和察布查尔县农户样本均值为0.92,垦利县为0.54,均大于0.5。但在占用农户耕地时,农户参与意愿明显降低,全部样本均值仅为0.54,垦利县样本均值仅为0.30。在两种情形下,全部样本和分区样本标准差较大,这说明不同特征的农户选择意愿差异明显。
2.3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农户参与意愿回归分析
本研究中被解释变量农户参与农田水利设施管理意愿(y)是一个纯粹的二值品质型变量,而不是连续定距型变量,这不符合一般多元线性回归的前提假设条件,不能直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建模,通常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回归结果表明:
(1)耕地规模。该指标与农户意愿选择正相关,并且在引入占用农户耕地虚拟变量后,耕地规模对因变量的影响有所增加。这表明农户耕地经营规模越大,农户以土地要素投入农田水利设施管理的积极性越强。
(2)土地利用类型。旱田相对于水田而言,需水量小,灌溉次数少,农户对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参与意愿较弱。在一定的水资源供给保障率下,水田具有稳产保产特征,而旱田经营风险相对较大,因此农户水田所占比例越高,越愿意参与农田水利设施管理。
(3)土地细碎化。土地细碎化是影响农户意愿的重要因素。农户田块越多,分布越分散,越不愿意参与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在占用耕地情形下,单块耕地面积也成为影响农户意愿选择的因素,块均耕地面积越大,农户越愿意参与农田水利设施管理。
(4)地权稳定性。频繁的土地调整对农户造成了土地产权的不安全感。相对于农田水利设施投资的长期性,土地调整越频繁,农户参与意愿越弱。山东省垦利县部分村庄及村民小组,土地每5-12年调整一次,农户参与意愿明显偏低。在138个调研样本中,仅有54%的农户愿意参与农田水利设施管理,远远低于吉林省镇赉县和新疆察布查尔县92%的比例。
(5)水资源利用及管理政策。水资源保证率越低,农户对于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意愿越强。水费占农业生产总投入的比重越大,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农户参与意愿越强烈,这与已有研究相矛盾[21]。在占用耕地情形下,现有农田水利设施完备度与农户意愿选择正相关。水利设施产权私有化程度越高,越有利于提高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农户参与意愿。
(6)农户自身特征和政府投入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户参与农田水利设施管理意愿。通过政府立项增加农田水利设施投入,这对农户意愿选择的影响比较明显,尤其是在水利设施占用农户耕地的情形下,政府行为对农户意愿选择起到了催化作用。由于样本限制,回归结果中村庄规模这一因子对因变量的影响不明显。家庭劳动力资源和农业收入占家庭收入比重这两个因子回归分析结果与预期相反。
3结论和启示
通过对研究区域样本计量分析,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管理和农村下的分户经营模式已不相协调,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农户参与意愿与土地利用政策关系密切,同时也受到水资源利用及管理政策、农户自身特征和政府行为等因素综合影响。扩大盐碱耕地经营规模、降低耕地细碎化程度,能提高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农户参与意愿。根据调研区域样本数据,山东省垦利县农户块均耕地面积最小,为3.18亩,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农户参与意愿最弱,尤其是占用农户耕地情景下,表现更为突出。而吉林省镇赉县农户块均耕地面积为8.18亩,新疆察布查尔县农户块均耕地面积最大,为11.18亩,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农户参与意愿相对较强。基于盐碱地持续利用目标,建议我国典型盐碱地区域通过土地适度流转,促进盐碱障碍耕地向大户集中,适度扩大农户耕地经营规模。针对下已经发包的耕地,根据农户自愿原则,推动土地整合,降低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下按耕地质量均分田地带来的耕地细碎化程度,促进耕地“小块并大块”。针对通过国家土地综合整治等项目进行的盐碱荒地开发而形成的新增耕地,为避免耕地细碎化带来的负面效应,建议在土地发包过程中适当扩大单块耕地面积,以实现农户耕地资源与农田水利设施优化配置,促进盐碱地农业持续发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长期不变的土地利用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加农户农田水利设施投入的积极性。调研结果表明,尽管山东省垦利县部分农户认为根据家庭人口增减调整耕地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与实施“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土地政策的吉林省镇赉县和新疆察布查尔县相比,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农户参与意愿明显偏低。山东省垦利县相对频繁的土地调整降低了农户对农田水利设施投入的积极性。探索性的实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长期不变,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助于稳定农户农业生产预期,促进农户长期投入、长期经营和盐碱地改良。建立农业灌溉用水的资源管理机制[7],建立低风险、低成本、高效益和可持续的农田水利系统[22]是盐碱地改良及农业高效利用的基本保障。现阶段,国家土地整理、综合整治和中低产田改造等项目是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资的重要渠道,这大大降低了农户盐碱地改良投入的生产成本。
1.1缺乏规范化的运行管理
目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运行中有多种管理模式,如农民用水户协会、承包、出租、股份合作等,但是却都存在着在实际选择中缺少理论依据的问题,虽然许多专家、学者针对此问题进行过研究,但仍然没有得到比较实用、合理的结论。因此在实际运行中,相应管理模式的要求往往会被忽略,导致管理规范性的缺失,不利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正常管理。例如,在灌溉方面,虽然我国农民用水户协会的试点已存在十余年之久,并且有着丰富的推广实践经验,但是运行管理的过程很少能按照用水者协会的模式要求进行。
1.2管理方法不够科学,工程管理效率低
虽然小型水利工程的规模并不大,但是科学、合理的工程管理方法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方法科学、合理了,其才能够正常运行,为基本农业生产提供保障。但是,目前大多数的工程管理组织在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偏差,他们将过多的注意力集中在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用”的这一方面,而忽视了对工程的维护与管理,具体体现就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方法单一,不能结合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特点、管理组织等实际情况进行区别对待,因而管理效率不高,工程收益也较差。
1.3资金匮乏,工程管理遇到瓶颈
一方面,为了支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我国政府于2005年专门设立了补助资金。也正是在国家的资助下,我国各地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成效得到了有效提高,水利工程设施数量明显增多。但是,在工程建成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养护与维修的经费问题便被搁置不谈,这便给工程的管理工作带来的很大困难。另一方面,虽然国家支持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为了便民、惠民,农民也明白灌溉问题能够通过此工程得以解决,但是农民的收入毕竟不高,各级政府与水利部门想要以农民集资的形式来筹集工程管理经费是困难的。于是,资金匮乏便成为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同时由于缺少资金,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也受到了限制。
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2.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不够规范,归根究底是由缺少监督机制引起的
虽然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组织有多种,但是与大中型水利工程的管理组织相比,其并不具备专门负责日常管理的管理机构;而由于规模小、种类多、数目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比较松散,因而其监管难度反而比大中型水利工程要大很多,以至于目前我国政府也未能针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问题制定出相应的监督机制,规范其管理模式。
2.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效率不高,主要原因在于管理组织与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与大中型水利工程的管理组织相比,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组织的规模并不大,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道理表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组织也应具备相应的内部管理组织结构,并针对各项管理部门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以农民用水户协会为例,既要有专门的执行委员会主席,又要有工程管理、用水管理、财务管理等管理机构。然而,在目前的管理实践中,我国多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组织及其管理制度并不完善,这便使管理较为松散,各部门员工的工作效率不高,整体的管理效率也因此受到了影响。
2.3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资金的匮乏,原因在于资金来源以及资金数额受到了限制
目前,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资金来源有收取水费和向用水户集资两种,筹集资金的渠道非常少。此外,在上述两种筹资方法中,资金的最终来源都是农民,而农民的收入又不高,于是,筹集资金的数额便受到了限制。对于水费的收取问题,虽然水价并不高,但即使在低成本的情况下,水费的收取也是一个难题,更别说全额收取了。此外,在用水较少的年份,为了维持正常的管理收费,水价会有所提高,虽然相关部门已明确规定水价有两种收费标准,但很多用水户还是不能接受的,以致该制度的实行十分困难,管理资金自然难以得到保障。而对于向用水户集资的问题,虽然目前实行的是“一事一议”政策,但是用水户对于所集资金的数额、集资方式等问题的意见并不统一,这便给集资带来了很大困难。
3实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持续运行管理的策略
3.1完善管理制度,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进行规范,提高管理效率
在2011年,我国政府在1号文件中明确规定了要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制度进行改革,为此,相关部门要对此问题进行落实,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制度建设。目前,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制度的完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针对工作人员工作效率不高的问题,建立相关奖惩制度,以此来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第二,针对管理不够规范的问题,根据工程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监督制度,以对工作人员的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提高管理的规范性;第三,针对管理资金问题,制定相应的资金管理制度,严格控制管理资金的使用情况,科学、合理地使用每一笔资金。
3.2拓宽资金筹集渠道,确保正常的资金投入
充足的管理资金是保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持续运行的基础。为确保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资金的正常投入,最好的办法就是拓宽资金筹集的渠道,不能一味将希望寄托于收入不高的农民身上。为了吸引更多的资金,工程管理部门最重要的就是制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资金筹措的方案,并且该方案要根据工程的性质进行,若是公益性的,那么可以从政府补助方面来拓宽自己筹集的渠道;若是具有盈利性质的,则可以采取从市场吸引资金的方式筹措资金;若是既有公益性又有盈利性的,其资金筹集渠道的拓宽便可从政府补助和市场吸引资金两方面考虑。
3.3加大安全管理的力度,确保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
对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而言,一个小环节的损坏都可能会导致工程无法正常运行,因此为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可持续运行,管理部门一定要对工程管理中的安全问题加以重视。在所有灾害中,自然灾害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损害是最大的,因此在安全管理中,工作人员一定要清楚自然灾害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危害,做到做好防护工作,从而在自然灾害发生时,做好工程设施的保护工作,以保证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此外,在平时工作人员也要加强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的检查与维修,消除安全隐患,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可持续运行提供保障。
4结语
进行滴灌系统设计时,首先需要对当地地形、地质进行全面、详细的勘察,全面了解并掌握当地的气候特点及水资源条件,然后应用科学的计算方法进行相关计算,进而实施滴灌系统设计。
1.1滴灌带铺设方式和管道的具体布置
滴灌带铺设及管道布置方式应以工程所处土壤条件作为根据进行合理选择。例如,在沙漠平原地区可选择应用低压、小流量的高效节水模式。管道布置方式需根据具体灌溉农作物进行选择。不同农作物在灌溉过程中对管道布设存在不同的要求。在对管道布置进行设计时,应最大限度的缩短路线,滴灌带铺设方向应与农作物的生长方向保持良好一致性。此外,在对管道布置进行设计时,还应对各用水单元的实际需要进行充分考虑,尽量使管道的管理具有便捷性,为组织轮灌的实施提供便利。同时,管道布置设计还应对其经济合理性和运行过程中的可靠性和实效性进行充分考虑。
1.2滴灌及工作制度设计
最大灌水定额为mmax,设计灌水周期为T,设计供水强度为Ia,T0=mmax/Ia,T≤T0;计净灌水定额为md,供水强度为Ia,md=T×Ia;设计毛灌水定额为m毛,灌溉水利用系数为η=0.9,m毛=md/η;t为一次灌水延续时间,Se为滴头间距,SL为毛管布设间距,Qd为灌水器额定流量,t=m毛×Se×SL/Qd。在工作制度上,设计灌水周期T,日供水小时数td,一次灌溉延续时间t,最多轮灌组数Nmax(组),Nmax=[T•td/t]。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应以地形实际条件及管理的方便作为主要依据,对轮灌组数量进行合理确定。
1.3相关计算设计
1.3.1毛管水头损失毛管水头损失计算公式为:h毛管(m)=kfSeqdm/db((N+0.48)m+1/(m+1)-Nm(1-S0/Se))其中,f为摩阻系数,m为流量指数,b为管径指数,k为水头损失扩大系数,Se为毛管上分流孔间距,qd为灌水器的设计流量,d毛为确定毛管内径,N为确定毛管孔数,S0为毛管首孔至支管的距离。
1.3.2毛管的进口工作压力毛管的进口工作压力计算公式为:h0毛=hd+Rkf•Se•qdm(N-0.52)m+1/((m+1)dm)+kf•S0(Nqd)m+1/dn其中,hd为额定工作水头,k为水头损失扩大系数,f为摩阻系数,m为流量指数,Se为毛管上分流孔间距,qd为灌水器的设计流量,d为毛管内径,N为确定毛管孔数,S0为毛管首孔至支管距离。2.3.3支管水力计算支管水力计算的计算公式为:d支管=(kfSL(2Nqd)m/Δh2((N1+0.48)m+1/(m+1)-N1m(1-S0/SL)))1其中,k为水头损失扩大系数,k=1+hj/hf=1.2,SL为毛管布设间距,qd为灌水器的设计流量,Δh2为支管允许水头偏差,N1为一条支管控制毛管对数,S0为首孔至支管距离。
1.4水泵选择及首部枢纽设计
在选用水泵时,应以水力计算作为根据进行合理选择。水泵的设计流量、设计扬程、选取潜水泵型号等均需根据具体水力计算结果而定。为了避免水锤发生,在运行水泵的过程中应向将出水口打开,然后在将水泵打开。实施关闭操作时,应先将水泵关闭,然后再将出水口关闭。系统的开启和关闭均需要缓慢进行,避免水锤发生。在系统首部设计主要包含过滤器、施肥罐、控制量测设施与保护装置3个部分。过滤器按照在干管上,并同时按照配套相应管件。以系统的设计流量作为根据,严格参照微灌常用施肥设施技术参数表进行施肥罐的配备装置。当在过滤器前设置有水表时,应在首部枢纽进管网位置设置逆止阀,其规格应和过滤器的进出口直径保持一致。在过滤器进出口位置设置有压力表时,首部枢纽应在连接管合田间管网的最高位置设置有排气阀。
1.5系统投资估算及经济效益评价
进行农田水利工程滴灌系统设计过程中还需对系统的投资及经济效益进行估算和评价。全面考虑工程实际施工的便捷性和对农作物产生的影响,高度重视滴灌管线布置及敷设的合理性。同时,还要对工程造价进行充分考虑,最大限度地选择使用经济型滴灌系统设计方案。
2结语
①田间渠系年久失修,配套不全。田间灌溉大部分为土质渠道,渠系渗漏、跑冒滴漏、淤积堵塞等现象比较普遍,工程完好率仅为35%左右,水电等能源利用率较低。②灌排机电设备老化,带病运行。近70%的水闸、泵站建于20世纪80年代以前,工程建设标准偏低,配套设施不全,水泵电机、启闭设备及闸门等设备型号陈旧且老化严重,部分泵房已破烂不堪,工程完好率仅为45%,运行效率偏低。③近期开发建设迅猛,水利设施损毁严重。一些农田水利设施在目前的高速建设开发过程中被人为拆除或毁坏,需配套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滞后,从而造成成片农田抵御洪涝旱灾能力减弱,严重制约农业生产发展。④基层管理队伍不稳,管理力量薄弱。宜兴市电灌站有个体经营、承包经营、村级集体经营等多种管理模式。由于更新改造投入不足、泵站设备被盗现象普遍,且灌区面积不断缩小,使得管理效益下降严重,管理人员工作报酬偏低,从而导致人员流失,队伍不稳定。
二、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情况
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分三年实施,宜兴市2009年、2010年、2011年项目已经全面实施完成。项目建设完成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以及环境效益显著。项目区灌排能力全面提升,恢复和新增灌溉面积0.4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4.6万亩,恢复、新增和改善排涝面积2.84万亩,年新增节水能力470万m3,年新增供水能力171万m3;丘陵山区项目区灌溉保证率达到75%以上,圩区、平原区项目区灌溉保证率达到95%以上;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平均不低于0.7,渠系水利用系数达到0.8;项目区排涝能力达到10年一遇标准;项目区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365万kg,年新增经济作物产值457.5万元,农民年人均增收可达107元。
1.项目规划原则
根据宜兴市水土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结合农田水利建设现状和“十二五”水利现代化建设目标,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编制项目区规划时要遵行以下原则。
(1)全面规划、分期建设原则
项目区农田水利建设面广量大,一次性实施难度较大,因此,应立足全市统一规划,按照项目区存在问题及对建设需求的轻重缓急,分期分年实施,确保加快建成一大批农业高产方和标准化粮田。
(2)服务农业、长期受益原则
按照中央和省关于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的要求,项目规划建设范围应为基本农田保护区,要避免因后期土地征用造成建后拆除等浪费现象,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使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3)规模投入、成片推进原则
按照“挡得住、灌得进、排得出”要求,集中连片推进项目建设,确保建一片、成一片、发挥效益一片。
2.项目区建设标准
(1)泵站建设标准化
灌溉泵站按农田面积合理选用水泵,水泵、电机、变压器相匹配,相关备用工具、配件要完备。泵站统一标准,统一设立标志牌,各项管理运行规章制度统一“上墙”。
(2)渠系改造节水化
灌排沟渠布局合理,灌排分开,各级渠系畅通。沟渠纵横断面设计科学合理,做到“平、实、顺、直”。灌排沟渠采取防渗措施,减少水量浪费,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7以上。
(3)配套设施系列化
对渠系配套设施包括人机下田、放水闸口、分水井等推广标准化、系列化,使用预制装配式结构,工厂预制,现场拼装,不断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同时降低工程造价。
(4)管理服务高效化
农灌服务做到制度到位、人员到位、服务到位、经费到位。灌排沟渠和田间灌排配套设施维修养护及时,沟渠及分水井内无淤泥、垃圾和杂草,灌溉及时,做到“灌得上、排得出、降得下”。
3.项目建设管理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
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工作,为了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市里要建立相应的建设协调机构,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为组长,水利农机、财政、农林、国土等相关部门组成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具体工作落实专人负责,以加强对项目建设的管理、监督、指导。项目所在乡镇也应建立相应机构,明确职责,实行目标管理。市政府与项目乡镇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将任务层层分解,责任落实到人。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包括工程质量、安全行政领导责任制,参建单位工程质量责任制以及工程质量检查监督管理制。
(2)积极筹措建设资金,确保市乡两级自筹配套资金足额到位
宜兴市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资金统一按照市里规定采用分年度按比例方式支付,在上级资金到位后,乡镇配套资金也足额划入专户。考虑到乡镇财政困难,逐年降低乡镇配套资金的比例,从最初配套30%降到10%,提高了乡镇项目建设积极性,确保工程保质保量完成。
(3)参照基本建设程序,严格落实“五制”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按照水利工程基本建设程序,认真落实“五制”,实行了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建设监理制以及质量监督制。项目区建设以宜兴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处作为项目法人,全面履行项目建设管理职责。
(4)严格控制工程进度,确保工程当年发挥效益
小农水工程有很强的时段性,水稻生长期内不能施工,只能在夏熟作物生长期内施工,即当年11月至次年5月。项目部按照项目建设的时段,严格督促,倒排工期,做到所有工程按合同如期完成,不误农时。
(5)严把原材料关口,统一供应预制构件及设备购置
一是施工单位进场原材料由业主、监理单位及市质量监督站进行预验,验收合格后才能使用,并对原材料进行检测,确定混凝土及砂浆配比。二是实行统一供应预制构件,项目法人组织监理、施工单位及相关专业人员对预制场进行预选,预选时重点考察预制场生产许可证、场地规模、生产能力以及预制件质量等,业主及监理要经常到预制场对预制构件的钢筋粗细及布列、混凝土配比、浇筑工序及振捣密实度等进行抽查,一旦发现不合格产品立即返工。在施工工地,由施工单位技术员对预制件进行验收,一旦发现不合格或破损产品立即退回场地,不得采用。三是统一实行水泵及配电设施的购置供应。为切实保障灌溉及排涝设备的质量,宜兴市招投标中心对所需设备进行统一政府采购。对机泵设备的型号及规格进行了统一规定,有效杜绝了粗制滥造设备进入宜兴市场,保障了设备的质量及供货进度。
(6)建立多层次监督体系,积极推行农民义务监督员监督制度
按照江苏省水利厅、财政厅《关于建立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农民义务监督员监督制度的通知》精神,针对建设项目分布在村间田头,便于农民参与项目建设管理的特点,制定下发了《宜兴市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义务监督员考核办法》,积极推行农民义务监督员监督制度,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做法:一是公推公选,民主任用。义务监督员由项目所在镇、村公开推荐,市、镇两级水利部门登记备案,经公开选举并公示且无异议后任用。共聘用义务监督员20人,其中党员19人。二是明确责任,加强培训。市、镇两级水利部门根据义务监督员的业务素质水平,明确分工和监督职责,并进行现场培训,使监督员的监督工作更科学、更合理。三是强化考核,严明奖惩。考核办法明确规定,对义务监督员参与前期工作、现场监督、台账记录、问题汇报以及矛盾协调处置和廉洁自律等方面进行定期考核,对考核优秀者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考核不合格者停止聘用。
三、结语
对于发生水土流失现象严重的地区,很多植被因此而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在山区更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如果发生了暴雨,地面的坡度就会加大,如果植被不够,坡面的截流能力就会变得非常差,因为水土流失导致土壤的表层含水能力变低,这时的降雨强度比土壤的入渗速度要大,如果这时来不及入渗,就会产生大量的径流,甚至会在瞬时形成山洪。洪水的过程与暴雨的过程非常相似,洪水之中夹杂着大量的泥沙,洪水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会因此而遭受非常严重的损失。暴雨过后非常容易会发生泥石流和山体滑坡,从而造成更加严重的山洪灾害,泥石流和滑坡等灾害会冲击房屋并对农田产生严重的破坏,严重的时候甚至会使农田、水库等水利设施受到严重的破坏。
2水土流失的防治工作
2.1行政管理监督的强化
要想防治农田水利施工中的水土流失工作,首先要严格执行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将水土保持工作当做农田施工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来看,对于那些没有做好相关防治工作的项目不给予竣工验收,更不可以投入使用,做到水土保持与施工主体同时设计、施工以及竣工验收,并保证在使用的过程中对其进行严格的监督。
2.2将工程建设与生物防治结合在一起
在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要保持挖填方之间的平衡,使石料、砂等材料的利用率得到提高,减少施工中的弃渣量。在施工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植被的破坏,竣工之后应将种草与造林工作做好。应从设计以及施工等环节做到对水土流失的预防,并充分重视工程竣工之后的验收工作。
2.3落实资金保障工作
在工程中,资金是各种技术措施得到实施的保证,一直以来,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都处于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严重忽视了对人为水土流失的治理工作。治理水土流失的费用可以从两个方面落实:一是与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相结合,以实际工程情况为依据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将方案中的各项费用列入到建设项目的概预算中;二是在项目立项的同时,要求业主将水土流失的治理费以保证金的形式交给水行政管理部门,由水行政管理部门进行监督执行,保证治理资金的严格落实。
3结语
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具有重要的影响力。提高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水平,有利于促进农业经济的飞速增长,是农业现代化生产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率,增加农民的生产产量,提高农民的收入,可保障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缩小城乡差距,加快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实现城镇一体化;有利于贯彻落实我国环境保护政策,促进我国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有利于提高我国水资源的利用率,避免水资源的浪费。
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我国并未重视施工设计工作,在设计的时候并未从实际出发,对施工环境并不了解,以至于所应用的设计方案不符合实际情况,存在纰漏。在设计施工方案的时候,没有考虑到施工环境,季节的变化,从而导致水利工程施工质量难以保障。在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时候,施工机械设备和材料的质量并未进行有效的检测,未能建立健全的工程建设质量保证体系,施工工作效率不高,成本费用较高。
2.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还有待提升。大多数管理人员仍然停留在理论层次,不具备实践经验,以至于其在开展管理工作的时候未能实现预期的目标。由于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使得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并不规范,所采用的管理手段较为落后,比较单一,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要求。
3解决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问题的有效措施
3.1重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要提高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强化农民的参与意识,使其能够自主投入到相关工作中,从而保障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质量。要加强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统一管理标准,将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个管理人员身上,以贯彻落实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各项政策。要能够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利用水资源,以确保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有效作用得到发挥。除此之外,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工作中要能够提高农民的管理意识,让农民参与到管理工作中,由政府来引导,给予一定的支持。要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宣传,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功能推广于农民生产中,使其能够明确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有效性和重要性。建立健全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系,严格按照政府所拟定的相关方针来执行管理工作,拓展水利工程建设的融资渠道,从而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
3.2提高施工监督和管理水平,重视合同管理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工作中,必须加强对工程施工的管理和监督,重视对施工合同的管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施工管理,要确保其施工质量,并保证其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竣工,控制施工进度。要规范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人员的操作,制定统一的质量检测标准,严格管理施工机械设备,以提高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质量。另外,还要加强对施工合同的管理。要确保水利工程的施工工作严格按照施工合同中的要求进行,以促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水平的提升。
3.3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提高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有效性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一项具有长期效益的建设项目,其建设过程并不简单,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必须进行系统的规划。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工作,都需要人来完成,因而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重视对相关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培训,以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提升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培养其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设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来激发相关人员的工作兴趣,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使其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全身心地投入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工作中。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