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园林实训报告

时间:2023-01-23 13:20:16

导语:在园林实训报告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园林实训报告

第1篇

【关键词】中职园林专业 实训实作课 实践能力

从现今中职教育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培养有一技之长、适应社会发展、有创造能力的人才,是中职教育的主旨。而实训性教学是提高学生职业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对学生技能的掌握、知识的吸取、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加强实训教学、强化实训技能训练?如何能在实践教学上有所突破?在此,我总结多年的园林专业教育经验,认识反思校内实践教学,在如何构建完善实训实作课加强中职园林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作一些探讨,以于广大同事交流经验。

宗旨:合理制定实训教学体系,完善实践教学基础平台,加强学生实践能力

一、提高、培养师资队伍的能力

优秀的师资是知识传授的基本条件,也是知识与学生的中间桥梁。高质量的师资条件才能给学生传授最专业、最高品质的知识内函。所以首先学校应该注重培养高知识、强技能、善于创新研究、高素质教学的综合性教学人才。其次,完善教师考评制度,创造良好的师资培养环境,注重营造尊重知识、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加快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步伐。为培养更多合格的社会建设性人才打下坚实的后盾基础。

二、调整实训教学辅导模式,结合实践进行教学

实训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相对繁重的教学内容,需要教师在各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在付出劳动的同时,更需要教师深层次思考、研究,使教课内容更加好学、易懂。

(1)调整实训教学模式,结合实际分配师资

现代教学中我们应该摒弃实训课时单个教师辅导的模式,应尝试多人辅导的科学教学方式。老的教学辅导模式一般是:①授课老师只负责理论课程,不负责实验实训课,实验实训课由实训辅导员负责。这样的教学方式易造成理论课与实训课内容时间安排产生分隔,学生不能及时的对所学内容做出实践性操作和巩固;②授课老师即是理论课教师,又是实践课教师。虽然能两者兼顾,理论与实践教学安排不脱节,促进学生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但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因为学生人数问题,学校往往会将学生进行分组编排轮流进行实训教学或是直接全体学生一起到实训场地进行实作实践。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一是,限制和约束了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得不到发挥。二是,学生人数太多,无良好的分配管制,参与性不强,看的人多做的人少,降低了教学质量。因此,在教学中应该结合实际根据不同的实训课程特点及内容进行师资合理分配,在围绕提高和培养学生职业实践技能的前提下来优化和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实训教学课程的辅导力量,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首先,在实训教学课程中,除该门课程的任课教师现场辅导以外,还要根据其课程内容特点、校内师资条件再增加几名辅导老师参与辅导,让综合性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参与到实训教学中来,让学生在实训课程中能得到充分辅导,这样不仅加强了对学生实训实践学习过程的监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不会因为生多师少的问题而出现对所学课程内容得不到及时解答、辅导造成对知识、技能掌握不牢固的情况。其次,辅导老师之间可以借助此机会,彼此相互学习、交流,在教学经验上取长补短以完善自己的实训教学技能,可以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更专业、更高质量的实训教学课程,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最良好的铺垫。

三、注重校内外实训见习,培养、提高学生就业实践能力

在以往教学模式中往往注重理论教学体系,而实训教学体系不够完善、规范,使得实训教学体系松散无章,教学质量和效率相对较低。因此,应该制定一套完整的实训教学体系,并随时进行补充、完善。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供最合理的教学基础平台。注重校内实训见习,培养学生就业实践能力。

1.校内实训。校内实训见习要在校内实训基地实践。可以制订一个主体实训见习计划,以贯彻产教结合为原则,在老师的指导下将学生合理分配组成小组形式进行,要以实行企业化模式运作为导向。小组要选出小组负责人,负责监督和组织其小组的实训工作,实践技术要以产业化、标准化为基准进行。保证在实训过程中让每个学生都能顺利的、专业的完成播种、移植上盆、养护管理、摆设观赏等一系列实训操作内容。通过专业化实训课程让学生将所学书面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以加强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

2.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学生就业实践能力。

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单靠学校的实验室和实训基地不能满足实训教学的各方需求,学校必须与校外生产单位合作才能给学生创造一个更丰富、广阔、专业的实践平台。一是外派老师可以通过实习培训机会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层次和实际教学操作能力。二是可以从企业聘请专业技术、技工人员作实习辅导,与企业合作教学,走产教结合路线,订单式培养政策,既保证了学生有充足优良的实习平台为学生今后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实现了学校和企业互赢。

校外单位实地学习是体现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的一个标尺,是学生历练实践能力,提高就业技能的最佳平台。让学生在一个实际就业环境中查找自己的不足是最佳方式。所以我们要增加让学生进行校外合作单位实习的机会,在以往除去顶岗(毕业)实习时段的基础上积极与合作单位协调,在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良好并已经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实践技术提高的前提下尽量争取去校外单位进行阶段性实习或是实地观摩的机会。让书面理论立体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更深切的了解园林职业的特性,磨炼吃苦耐劳的精神,了解自己对所学知识掌握不足之处,督促学生回校后会更加努力学习,提高专业实践技能,不断进行自我完善。

顶岗(毕业)实习阶段是学生从校园步入工作岗位最关键的实践时段,是学生丰富认知、检验自身综合能力,联系工作单位的关键时期。学生可以深入生产第一线,直接接触园林绿化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所以学生一定要认真负责完成实践工作任务,查找自身不足之处,让整体职业技能素质得到质的提高。通过毕业实训实习,可以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培养学生的就业责任感和适应能力。同时也是企业与学生进行相互选择的时机,从而提高中职毕业生的就业成功率,为毕业生就业提前做好实践准备。

四、加设选修实训课,提高学生职业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专业特点与时俱进的依据当前社会的需求增加一些选修课程如工程监理、模型制作、标书制作等实训实作课以提高完善学生的专业能力深度,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面,让其在将来就业的时候有更充足的专业技能知识储备,可以更加自信的加入到工作岗位中。为社会园林建设培养更专业更多才多艺的人才。

五、改变实训课程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设计水平

在以往实训教学课程中一般都是导师在按部就班的按照教科书所讲内容进行教学实践示范。这样会让学生潜意识里形成照葫芦画瓢的学习思维,间接抑制了学生创造和分析事物的天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和探究能力。如园林植物的修剪以及造型要让学生根据植物的不同形态独立思考设计出不同造型,做到因材而异并亲自动手修剪完成操作而不是单一由老师照课本来示范完成。这种让学生独立思考、操作的教学方式,既能锻炼学生创造性思维又增强了职业操作技能。其次,如果是园路,设计和施工方面的教学内容,可以带领学生到如学校附近公园、校内绿化带、附近小区绿化带或是正在施工的现场就其现有园路的形式、结构、组成等进行实地观察,要现场探讨,解析互动,要让学生研究它的构思和特点,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对其进行重新设计并进行解说分析。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了教学内容的实践性让学生能更直观的了解和吸收所学内容。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从而起到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高设计水平的目的。

六、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学生专业兴趣

实践性强是园林专业学科的特性,教学工作中必须加强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实训教学方式,让学生产生自我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动力,以达到实训教学目的。我们可以结合单位改造建设等让学生完成实践,要让学生从实地勘察;勘察后设计;依据设计放线到最后施工整个过程全权负责来完成,在这一完整的实践流程中,既让学生了解了上岗后的工作内容掌握了专业技能,又培养了他们的劳作精神及专业兴趣。

七、结合实训论文题目有针对性的安排综合实训内容

学生整个学程中重要的是综合实训部分,教师要做到因人因地而异,达到因材施教,把学生的能力发挥到最佳。实训任务必须紧跟社会需求及实际情况来计划、制订、落实。指导教师要通过和学生交流后再根据学生个人特点、爱好和专长来确定其实训的内容及论文题目,一定要要求学生在综合实训过程中,根据论文的要求,深入到实际生产第一线,获得准确的数据和第一手资料,为保证论文质量奠定基础。与此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达到综合实训的目的。

除此之外,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进度让学生提交知识小节论文报告。可以以知识点、章、节或是学期等形式,多让学生总结实训学习实践报告,首先,这样老师就可以根据学生所写论文内容了解学生对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教学,其次,可以对学生起到督促作用,让其在实训课程中可以更认真的来完成实践操作,因为只有认真操作实践才可以写出合格的论文总结,以达到巩固教学的目的。

八、结论

以上这是我多年从事中职教育以来,从本专业出发,对中职园林专业教育发展的些研究及见解。我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根据当前形势,对中职园林专业教育发展的不断研究和探索,以人为本的思想,满足学生的需要,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就业和可持续发展,定能为社会培养出大批应用型实用型的专业技术人才,促进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和职业资格工作委员会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1999.

第2篇

关键词:校园环境;园林;实践教学

园林技术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因此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实践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分析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践教学的开展需要有能够提供实践活动的场所。经过10年的努力,我院园林技术专业在校内拥有园林生化实验室和园林校内实训基地,在校外拥有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基本能够满足园林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

对于职业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来说,日常的课程实习安排最为重要,老师要边讲解边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实践和操作,因此,校内实训基地和整个校园环境就成为进行实践教学的最方便的场所,便于开展各项教学实践活动,将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如何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开发实训项目,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现介绍如下:

1 开发实践教学项目的依据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园林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主要面向园林企事业单位,培养在园林行业生产、服务第一线能从事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园林植物养护管理工作,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素质专门技能型人才。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设置了3个岗位群,即园林植物养护管理岗位群、园林规划设计岗位群、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岗位群,教学实践活动的安排是根据岗位群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2 紧密结合校园环境建设,开设园林实践教学项目

2.1 园林植物的鉴定和识别 园林植物类课程包括《植物与植物生理》、《园林花卉》、《草坪建植与养护》、《园林树木》等,都要求学生要具有鉴定和识别植物的基本能力。利用校园植物不仅能进行直观教学,还便于学生课下随时进行观察和学习,有利于对知识的巩固和掌握。

2.2 园林植物种类调查 组织学生一起对校园植物种类进行了调查统计,弄清了校园植物共有78种,分属35科,55属,编制了校园植物名录。通过此项调查活动,学生们掌握了植物调查的方法,为今后从事园林树种调查、进行园林规划和设计打下了基础。

2.3 园林植物的配置方式及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该项实践教学活动也是采用实地调查的方式,使学生理解了园林植物的配置原则、配置方式以及园林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作用,并能够指出校园植物配置方面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园林植物的栽植和养护管理 结合校园建设,组织学生参与校园植物的栽植和养护管理工作,既有简单的园林卫生清理工作,也参与植物的防寒工作、要求一定技能的整形修剪工作。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有了更明确的理解,反过来又可以指导实践教学活动。

2.5 园林植物病虫害种类识别和防治 针对校园植物病虫害发生的种类和特点,提出防治措施。

2.6 园林植物标本和病虫害标本的制作 进行植物标本和病虫害标本的采集和制作工作,既为实践教学补充了资料,又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2.7 园林规划设计实践教学 设计类课程包括《园林小品》、《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设计》等,要求学生针对校园的某个区域进行规划设计,也可以对现有的设计进行改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

2.8 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 学院每年都会有一些建设或改造项目,结合这些项目,要求学生能够识别工程图,了解施工过程管理内容,为集中实习和进入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3 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为了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特点,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1 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 实践教学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多观察,多提问,多思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学到的知识。

3.2 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相结合 根据课程特点,采用现场教学、任务教学、项目驱动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3.3 聘请行业专家、技术人员担任实践课教师 学生可以直接和专家、技术人员进行交流和学习,了解园林行业现状和发展动态,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

3.4 成立专业社团 根据校园绿化的工作安排,社长负责业余时间的专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也能有组织地开展专业活动,而且(下转第20页)(上接第39页)培养了学生自我管理和组织协调等能力。

3.5 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开展各种竞赛活动是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途径,到目前为止,我们组织了植物种类识别、标本制作、模型制作等竞赛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6 注重过程考核,促进实践能力提高 对学生考核采取了实习报告、现场操作、作品展示、设计和答辩等多种形式,且注重过程考核,尽量给学生一个公正合理评价。

4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4.1 开发实习实训教材 虽然有一些实习实训指导资料,但还没有形成适合我院学生应用的校本实训教材,今后要加快校本教材的建设。

4.2 建立完整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 考核不仅要重视对知识、技能的考核,还要考核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热爱专业和团队协作精神,群体沟通技巧及组织管理才能,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第3篇

Key words: garden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garde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specialty;key points;teaching method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8-0185-04

0 引言

面对大学生就业形势日渐严峻的局面,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生态环境工程分院以学生规模最大的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含园林规划设计方向)13级为试点,由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骨干教师牵头,以园林工程技术教研室为依托,积极探索基于“关键点”专业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以职业规划为前提,以实践技能为中心,以就业推销为保障,抓住影响学生培养质量的“瓶颈”所在,按年级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既保障大多数学生在所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关键课程的学习“达优”,又在专业教育和第二课堂活动中渗透人文精神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理念和实干精神,不但学会“做事”,还学会“做人”,使知识、能力和素质同时综合发展[1]。经过在13级9个班的试点,从顶岗实习找单位的情况来看,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1 一年级抓方向,适合最重要

1.1 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探寻合适技术路径,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①职业生涯规划就是让大学生结合个人自身情况以及眼前机遇和制约因素,为自己选择职业道路,并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确定教育、发展计划和行动方案。包括五个方面:立足身心健康,积极自我悦纳;围绕学习实践,自然适应过渡;依托职业性向,选择自己所长;根据最佳定位,享受和谐人生;顺应职业要求,听从内心召唤。其本质上是要解决“我将来要干什么”的问题,即选择职业方向和设定职业目标。②技术路径选择主要基于自身的职业兴趣、天赋和价值观,有利于实现入职的最佳匹配,将每个学生所接受的基础教育整合进个人的生涯发展进程之中,实现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从职业性向来看,擅长与事物打交道为基本路径,擅长与他人打交道为高期望路径,擅长与自己打交道则为创新路径。从职业锚来看,乐趣、技能和价值,三者居其一为蹩脚路径,三者居其二为常规路径,三者均居为幸福和谐路径。从职业和使命的区别来看,唯有顺应职业要求、听从内心召唤才是最成功的技术路径。③行为养成课包括军训及国防教育,入学、安全及毕业教育,劳动课,卫生习惯,节约意识,文明礼仪和日常行为等。是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作为学生发展的要素,以学生日常行为准则为活动载体,以过程记录作为考核手段,积极引导学生遵守学院的规章制度,养成良好学风和行为习惯,树立正确人生观。

1.2 了解园林发展趋势,写一处自己最喜欢的中国经典名园赏析报告

①听一场现代园林发展趋势的专题报告,现代园林九大要素:基础构骨架,掇山得精神,理水寄深情,园路引游人,建筑定风格,植物显生机,动物富动感,细节定成败,意境是关键。天人合一的终极趋势是人工创造的“第二自然”尽可能生态化;提高经营效益的第一感性趋势是从细微处精心营造景观细节;营造精品园林的理性趋势是理顺主题文脉,突显园林意境;最接大众地气的必然趋势是大地园林化和旅游乡村化。现代园林要符合人们想与自然融合的迫切要求,引导人们回归自然,并从中找到原本属于自己的生活。②在系统学习园林手绘表现技法、园林艺术、中国园林史、园林工程制图、园林植物和园林工程硬质材料等平台课的基础上,选择一处经典名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留园、沧浪亭、狮子林、网师园,南京瞻园,上海豫园,无锡寄畅园,杭州西湖,扬州瘦西湖、个园,顺德清晖园,东莞可园,西安大唐芙蓉园,临潼华清池,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园环境文化景观),从构图布局、建筑景观和植物等方面进行多方赏析,包括分析报告、照片比对、局部手绘、材料统计和景点特色等方面,做成PPT在班内和年级进行广泛交流,激发同学们学习园林的潜能和热情。

3.2 取得职业技能证书,力争参加技能大赛

①职业技能证书是在这个岗位上所能达到的技术等级资格证书,一般有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等。园林专业主要有绿化工、测量放线工、花卉园艺师、草坪建植工、林木种苗工和制图员,以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工(国家职业资格三级)为主。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是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一项战略措施,对于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建设以及深化企业改革,促进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②技能大赛选拔的是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系统的设计能力和一定创新意识的专门人才,它以全新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企业岗位能力要求命题比赛,侧重考核学生对本专业综合理论和综合技能的运用能力,对参赛学生的要求是技术型、应用型。预示着尊重劳动、尊重技能、重视职业教育的时代初见端倪,正成为引领社会尊技重职的风向标[8]。③学院举办第十五届学生职业技能竞赛节,由教务处、学生与保卫处牵头,分别由12个分院承办,竞赛项目逐年增设,今年设有77项,其中个人赛60项、团体赛17项。生态环境工程分院承办的个人赛有花卉艺术设计、手绘表现技法、园林景观设计和园林微景园施工等7项。通过举办技能竞赛节,营造全院职业技能培养的良好氛围,掀起全院技能训练的新。既为全省和全国职业技能大赛选拔高水平选手,也强化学生技能培养工作,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实现了技能大赛由阶段性工作向常态性工作的转变,由少数师生参与向全体师生参与的转变,真正实现高技能的普及教育[9]。

3.3 带着两项实训任务参加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学生了解社会、适应职业、熟悉岗位的综合实践,一般进行5~7月,由具有较强实践经验和工作责任心的专业课专任教师和实习单位技术人员(兼职指导教师)共同组织实施。有效弥补校内实习基地缺陷的同时,可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缩短学生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的适应期。但从近几年的调查情况来看,企业从经济效益角度考虑,基本上不会为学生全程提供对口的、循序渐进的专业技能实习。除非学院有计划地派出专业骨干教师主动参与企业的技术研发或“送教上门”,为其开展各类专业培养,通过技术服务、加深企业对学校的了解[10]。今年顶岗实习时,同时安排园林工程施工技术综合实训和园林工程管理综合实训,前者要求学生结合顶岗实习完成5个以上的技能训练项目,至少包括施工放线、园路施工、置石或塑山、乔木栽植和草坪播种,并形成施工技术综合实训报告。后者借用实习单位资料完成一套完整的资格预审文件、某一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标)和工程量清单计价及投标文件。返校后,按照园林工程招标与投标程序,在专用评标室使用造价及招投标管理平台进行模拟投标,包括递交标书、统一开标、电子评标、专家评标、结果公示和签订合同等环节。中标单位再提交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修改后的工程量清单计价。凡中标者为本年度优秀顶岗实习学生,由实习老师优先推荐、介绍就业单位。

3.4 整理用行动书写的就业指导书,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

第4篇

1考核内容忽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园林设计初步课程每学期是48课时,其中理论课时为36,实践课时为12。课程设计是该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一般都是在学习完一个章节的相关理论课程后,结合所学理论知识进行课程设计的实际操作,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往往花大量的时间在讲理论基础,最后的实践环节往往集中在一两天内全部结束。最后的考核方式也比较简单,一般以最后提交的材料来评定学生的成绩,考核内容简单,不能准确反映学生的能力和体现教学效果,最后的考核成绩往往只注重对学生实践表现技法的考核,而忽视理论基础与实践技能的结合。

2考核形式单一

忽视笔试与口试考核的结合园林设计初步课程考核,主要是以一个具体的案例或者项目为题,考核学生的技能表现手法为主,而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问题分析能力在考核过程中往往处于次要地位,起不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作用。这种假设命题性的随堂考试方式,由于受空间时间的限制,抑制了学生对实际场地的调查、场地测量和场地分析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3考核主体对学生与教师的结合

不够重视在考核过程中过分注重教师的权利,学生往往以教师的思维方式、表现手法作为学习对象与考核衡量的标准,关于该课程的学习目的是课程对学生考核还是教师对学生考核的界限模糊不清。在接触一个实际项目时,公司里面往往是一个团队合作完成的,很少一个人去完成一个项目。在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但由于受传统考核方式的影响,在考核过程中,往往以学生个体为单位而非团队的形式来完成考核作业,只注重学生个体素质与能力的考核,而关于学生团队合作及协调能力的考核重视度不够。

4成绩评定忽视过程考核与成果考核的结合

在课程考核中,缺少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关于该课程的考核项目、考核方式、考核内容和考核成绩的划分等环节上缺乏整体构思和设计。园林设计初步的考核总成绩由70%的课程设计成绩和30%的平时表现成绩两部分构成。反映在成绩评定上,更多地注重期末的设计作品成绩,而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创新思维、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团队合作精神和实际动手能力不能很好地在最后的考核成绩中得以体现。

二园林设计初步课程考核模式改革探索

1课程考核模式改革

总体思路首先观念的更新,该课程考核与其教学目标相一致,重视知识要点的掌握、关注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其次,将该课程的教学全过程纳入考核范畴,把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创新思维、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团队合作和实践动手能力作为教学过程评价,纳入考核范畴。最后,在成绩评定和考核内容方面实现考核模式的多元化。在课程考核过程中,成绩给定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宗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和指标。考核内容的多元化,结合考评方式的多样化和考评指标的规范化进行考核。

2改革措施

2.1确立园林设计思维能力

培养为导向的课程考核目标,构建合理的课程考核内容框架园林设计初步课程考核内容框架的构建基于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所确定的知识与能力的框架。首先,教学内容应基于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结合,能够随时考察学生对各阶段知识的掌握情况;其次,构建该课程考核的试题库、项目库,并根据行业动态随时更新;最后,考核内容既能体现该课程的知识与其它专业课程的串联情况,又能体现学生个性特征与学习层次、综合化的考核内容,有利于引导学生由一般抽象逻辑思维向专业形象思维转变,为后续学习园林专业课和掌握本专业核心知识奠定基础。

2.2强调多元化的成绩考核

构成根据园林设计初步课程性质,其考核模式将由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组成,并增加形成性考核在综合考核中的比重,突出其重要性。首先,将园林设计初步课程分为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两类,其中理论课程平时考核占总成绩的20%,实训课程平时考核占总成绩的40%,终结性考核占总成绩的40%。其次,平时考核的形式大概包括出勤率、理论和实训的课程作业、调查报告、快题设计、课堂笔记、项目汇报和专题讨论等。对于理论课程的平时考核,主要考核课程作业、调查报告、课堂笔记,3种考核形式之间的比例为30%∶50%∶20%。而实训课程的平时考核主要考核快题设计、专题讨论和项目汇报三种形式,三者之间的比例为50%∶20%∶30%。从这些角度来考核学生的平时成绩,从而科学地反映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积累状况。

2.3科学制定期末考核测评

指标系统科学合理的期末考核测评指标体系的建立,有助于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团队合作和创新思维能力等的考核,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学习效率。根据课程特点,期末考核题目以组为单位,对学校一块实际的场地,通过调查分析,写调查报告,做一套方案设计,最后进行方案汇报。期末考核目标是在园林设计思想指导下,掌握园林设计专业表达的规范性、园林设计基本方法、基本表现技法,提高项目的分析能力、小组成员的分工协作能力。评价指标的制定既要考虑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提高,又要加强个人素质与团队精神的培养。根据园林设计初步课程教学目标,期末考核设定为五大考核环节:理论考核、调查报告考核、设计方案考核、能力考核和提优考核,最终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按照相应的权重给定成绩。

三园林设计初步课程考核模式

改革成效园林设计初步课程在2012级中实施考试改革新举措,同学们对课程的学习和课程作业的完成变被动为主动参与积极投入,由原来的大量讲解理论知识逐渐演化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设计,考核改革的新要求促使同学们在理论知识学习之余不断的加强自己实践能力的锻炼,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园林设计思维模式的形成,拓宽了专业眼界。期末考核指标体系的建立,避免了以前“一纸定乾坤”的考核模式,有些学生最后提交的作品并不是很精彩,但他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表现很积极,具备很好的组织协调、团结合作及语言表达的能力,会在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中有所体现,使学生能够扬长避短,通过整个考核过程能够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对园林设计初步课程的学习兴趣。新的考核模式改革不仅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实践创新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也活跃了班级的学习氛围,带动了课程教学质量获得进一步提升,达到了“教”与“学”的相互促进。

四结论考

第5篇

园林专业是一门跨学科、综合性、实践性强的学科,不仅要求学生通过4年的学习掌握全面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求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同其他地方院校一样,湖南城市学院园林专业开办时间不长,在办学中暴露出不少的问题,如何适应社会的需求,培养更多用得上、留得住的园林专业人才,并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办出自己的专业特色,为当地培养出大批应用型人才,值得认真探索和研究。

鉴于目前的社会大环境和湖南城市学院园林专业的实际情况,我们从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方面,探讨地方性本科院校园林专业实践教学问题。

一、突出人才培养计划中的实践教学

传统的教学计划注重基本知识及基本理论的学习,造成了学生实践时间少、实习内容单一、不能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也没有创新能力的问题。

2006年以来,学院连续对园林专业教学计划进行了较大幅度修改,在保证学生基本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压缩理论知识,重点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美术实习、测量实习、专业实习、综合实习、顶岗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共50周。

(一)创新实践教学内容与形式

科学、全面的教学内容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理论依据,要有效地开展实践教学,必须完善实践教学大纲。因此,根据园林专业的特点,对专业教学计划和大纲进行调整,在保证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大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培养的实践项目和课时的比例。特别是加大对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践教学内容的力度,使学生进行较多的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实践环节,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来增加实践教学周数:将综合实习由原来的1周增加到2周,保证学生在校4年学习实践总时间不少于50周;压缩理论课教学时数,增加课堂讨论、教学实验时数。对于一些实践性强的课程,如植物学设置了实验教学,园林树木学和园林花卉学都在课程中有1/3课时的现场认识实习;充实实践教学内容,增加课程设计和专业实习等内容。在修改教学计划时要求专业主干课增加课程设计训练环节,如园林工程设计、工程制图等课程。毕业综合实习由实习教师统一安排,而顶岗实习则是学生到生产单位进行实习,由所在单位进行考核管理,这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构建“两个循环”的实践教学体系

创新应用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系统过程,从基本能力的训练到专项能力的培养再到综合能力的强化,这需要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作为支撑。实践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而又持之以恒的过程。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构建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的教学体系是十分必要的。为此,我们在实践中构建了“两个循环”的实践教学体系。即实验(实训)课一课程设计一教学实习(专题训练)构成的第一个循环;参与教师科研课题一参与工程项目的设计与施工一校外基地综合实习(毕业实习)或“顶岗实习”构成的第二个循环。其中第一个循环主要强化“基础训练”,第二个循环旨在“综合、运用、创新、提高”。

二、改革实践教学的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园林专业人才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黒板为中心的单向封闭教学手段已不能适应新的教学要求。特别是在实践教学中,必须采用多形式、多渠道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采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具有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特点。它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形象思维能力的提高,空间想象力的培养都将大有裨益。特别是对于季节性强或者暂时没有现场实习条件的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加强教学的互动,提高教学效果。如该学院要求相关教师将常见植物花卉做成多媒体课件,以满足不同时间的教学需要,同时增加了教学的直观性。

(二)建立阶段性训练,实施灵活的现场教学

园林专业的许多课程实习往往受季节等因素影响,阶段性训练对于这些课程的学习与巩固是行之有效地途径。如植物学、园林花卉学、园林树木学、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管理等课程实习,将学生带到工地、苗圃、植物园进行“现场教学”,使学生对各种景观树木、花卉、园林设计形式、管护方法有了直观的了解,许多在课堂上难以理解的内容通过现场观察一目了然,从根本上解决了实验室教学模式固定、内容单一、缺乏创新,教学效果差的问题。同时,通过对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不同地方园林植物的观察与认识实习,达到举一反三,循序渐进的目的,使学生由感性认识达到深刻的理性认识,为植物造景的设计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同时,根据课程的设置,组织学生到各类城市绿地中实测与调查,加强感性认识。通过对实地各类型绿地的调查分析,让学生对不同类型绿地设计原则、方法与各功能分区安排以及各类景点设施的布局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并提交相应的实习报告及测量图纸。[3]同时尽量与施工单位联系,安排学生亲临施工现场,通过施工现场教学,让学生对工程施工的组织管理、现场布置安排、地形测绘、土石方工程、建筑、道路、园林各类管线的布置等施工技术问题有进一步的理解、熟悉与掌握。这种身临其境的教学具有事实胜于雄辩的说服力,缩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是园林专业不可缺少的教学方式。

(三)建立模块训练,实施灵活的实训方法

园林专业的许多课程实习往往受现场安排等因素影响,容易与教学进度安排不一致。为了保证实训内容和质量,学院主要采取定目标、定任务的措施。对于重要的训练内容采取限时限量的“压力”训练。如园林规划、园林建筑设计等课程,学生既可以在课堂完成,也可以在课后完成,但必须在限定时间拿出设计图,教师按照设计效果评定成绩。实践证明,模块训练是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为了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训练,学院根据每一门课程特点,将实习内容分为若干个模块进行有重点的反复训练,如将测量学实习分为8个模块,让学生先在校园内练习测量,然后到野外进行测量训练。通过反复训练,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以及熟练使用仪器设备,教学效果良好。

(四)加强校内外实践性教学基地建设

校内外实践性教学实习基地是完成实践性教学的基础,有了稳定的实习训练基地就能为学生实习创造良好的条件。[2]我们将实践教学训练的重点放在校外基地,在校内建立了植物学、建筑设计模型等实验室,使园林专业的办学条件有很大的提高。同时,还在新校区建成花卉苗圃,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学校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和资源,与企业事业单位联合建立教学实训基地。近几年来,该院在建好校内现有基地的同时,在湖南省植物园、益阳生态园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有力地促进了教学质量和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不断提高。

(五)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1.加强“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制度

为了提高毕业实习效果,学院采用与企业联合安排的办法,根据企业的工作需要将学生安排到相应的工作岗位“顶岗实习”,学校与企业签订联合培养协议,双方共同安排实习指导老师,使学生明确实习任务和工作内容,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学校与企业定期组织检查和交流实习的情况。同时,也鼓励学生进行校外“毕业设计”。经过多年的实践,“顶岗实习”和校外“毕业设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工作责任心进一步增强,许多学生通过实习找到了满意的工作。

2.支持学生参与科研及社会服务工作

湖南城市学院的许多老师都是规划、建筑、园林方面的专家,他们承担着大量的科研与项目。我院充分利用这一优势,鼓励学生参与教师承担的科研项目和园林规划设计招标项目。一方面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实践训练,获得老师具体指导;另一方面,老师通过具体工作指导,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工作责任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也提高了他们的科研能力。

三、实践教学的思考

(一)学生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欠缺

首先,学校要在教学观念上做到知识和能力并重,对实践性强的学科特别要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其次,学生主观上应摒弃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在校期间认真上好实验课并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和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

(二)缺乏开放式网络教学体系

针对园林专业设计类课程多、学生多、交叉性强、综合性强等特点,我们缺乏开放式网络教学体系,应从以下两方面加以克服:一方面要加强资料室及网络建设,通过最新的期刊、资料及网络获取最新的知识和信息,了解世界各国最新的设计动态。另一方面要利用校园网作为平台建立“设计之窗”、“实践之窗”等主页进行辅助教学。这样能促进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思想沟通、学术交流,既便于高年级学生的专业学习,又有助于低年级学生的专业启蒙。

(三)教学经费紧张

第6篇

【关键词】《农事操作与管理》 教学内容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224-02

2006年,农林工程系高职植保专业开设《农事操作与管理》实训课以来,学生综合实践技能得到明显提高,学生普遍反映效果很好,但是,在实训过程中出现了新的问题。因此,我们老师分析问题,走访了企业和毕业生,积极探索《农事操作与管理》课程实训改革的方向。切入点是以专业岗位、人才培养方案、植保工种技能点等为依据,开发综合实训项目。

一、《农事操作与管理》实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实训教学缺少指导教材

由于缺少相关教学指导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主性和随意性较大,缺乏实训教学考核的统一尺度等。

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无教材指导,课前无法预习,学习常常处于被动地位。久而久之,学生的惰性就会逐渐生成,甚至产生一些错误的思维定式,以为是老师在强迫学生给学校劳动等。如对除草、挖土等重复操作、任务重的项目,往往产生较大抵触情绪[1]。

2.实践教学方法机械

无论什么教学实训几乎都是一个程序:讲解示范操作报告,仅仅是内容不同而已。机械型的实践教学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培养。

3.实践教学时间固化与实训计划内容矛盾

因为作物的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过程,“如田间档案记载”项目实训要在出苗、分蘖、拔节、开花等时期进行4次记载才能完成。在1次课堂实训不能很好地完成。作物生长的不可完全掌控性,使得项目提前或延误时常发生。实践教学时间的固定化使计划不能圆满完成。

二、《农事操作与管理》实训教学内容体系的确定

1.综合实训项目的确定

为了解决问题,我们基于植保专业的就业前景,以培养就业岗位群的核心技能为目标,组织选取内容,重点围绕春夏季、秋冬季作物、蔬菜、花卉、果树、园林树木等植物生长与管理的技术要求展开编写。每个模块由20个训练项目组成一个综合训练体系,主要包括“大田作物、园艺作物、园林作物生产与管理的春夏季和秋冬季专业技能综合训练体系”等,每个训练模块在重新整合实验和实习内容的基础上,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系统设计年际间相对稳定的综合训练项目。由于植物的生长和外界生态环境条件的变化息息相关,所以大田作物、园艺作物、园林作物春夏季和秋冬季训练项目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2.综合实训项目的构成

在综合实训项目内容设计上,以“植物保护岗位群”为例可选择“病害标本识别”、“虫害标本识别”、“作物病虫害防治”、“病虫害预测预报”“作物病原菌的鉴定”等几个子项目;再如“作物生产岗位群”可选择“作物保护地播种”、“中耕培土”、“施肥、灌溉、排水”、“大田作物测产与收获”等几个子项目,等等,依次类推。

在每个实训子项目中,要明确实训任务。以“病害标本识别”为例,学生应当能学会识别“小麦、水稻、玉米、大豆、花生、棉花、油菜等不同作物病害标本”等任务。针对每个任务,学生应当能选择正确的方法实施。如识别“小麦生产上主要病害标本”,即学会了小麦纹枯病、小麦赤霉病、小麦锈病等后,就要能够提出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绿色综合防治的措施。这样,就把以前所学的植物病理学、昆虫学、病虫害预测预报、农药等课程中的相关单项技能加以综合应用,培养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每个训练子项目通过目的要求、材料及用具、内容及操作步骤、注意事项、考核标准、实训报告等六个要素呈现。

3.实训子项目的特点

在内容及操作步骤安排上,重点强调生产的主要环节,增强技术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并严格要求操作的规范性,这对学生毕业后从事农业行业,进入市场经济是十分有益的,并与职业学校培养人才目标相呼应。

三、《农事操作与管理》实训教学计划的制定

学期计划的制定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进行,为使学生实训技能综合素养以及环境友好意识等在专业实训过程中能得到循序渐进的训练和提高[2],具体制定要符合以下几个要求:分清间断型、连续型、拓展型三种类型子项目,其在每个学期实训计划中开设的比例为3:1:1。老师根据校历教学周数,编制间断型子项目的实训计划;连续型项目计划由学生团队确定;拓展型项目可根据农业生产发展和校外基地条件统筹安排。

(1)间断型实训子项目

间断性实训子项目是一次实训课在2学时内可以完成的项目。具体内容包括:作物(蔬菜)生产计划的拟定;种子质量检测(发芽率测定);施基肥、整地;种子处理与种子播种;病、虫、杂草标本识别;农田杂草调查与防除;蔬菜穴盘育苗;作物(蔬菜)移栽定植;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农资销售模拟;蔬菜嫁接;蔬菜整枝;果树修剪;中耕;培土等项目。

(2)连续型实训子项目

连续性实训项目则按照作物生长发育进程进行,在课余时间、节假日完成。具体内容有:①徐州地区作物品种调查,作物生产资料的准备;②病虫害标本采集与制作;③测土配方施肥技术;④追肥、灌溉与排水;⑤田间档案记载;⑥作物收获与贮藏等。

(3)拓展型实训子项目

随着种植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农业生产不再单纯局限于粮食、蔬菜生产,因此,在本实训课程中,增设了花卉方面的训练项目,放眼大农业,拓宽专业范围,以增强学生对设施农业、花卉和园林等方面的生产技能。主要内容有:①植树;②苗木修剪;③草坪养护;④扦插繁殖;⑤盆花养护等。

四、《农事操作与管理》实训教学配套制度的建立

1.组队拟定项目

在开始授课时就要向学生全面介绍本学期的实训内容,任务和时间安排、授课方法,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二是采取随机区组法组建团队。具体方法是:指导老师选取成绩好、感召力和指导能力强的4位女生作为团队队长,由她们点兵,先从男生开始,一轮只能点一个,可以适当考虑学生的双向意向。男生点兵后再点女兵。这样,组建的团队男女比例、成绩层次、劳动能力等差异很小,消除人为因素的干扰。三是团队讨论,选题,编制项目计划书。

2.训前项目统筹

在实训前指导老师碰头,上报系部,统筹实训项目,通知实训基地,根据各班级的计划做好实习工具、场地、实验室等安排,并上报教务处购置实习材料。

3.严格登记制度

目前,实训场所管理人员对各种劳动工具如铁锨、耧耙等统一建帐管理,学生使用实行登记制度,实训结束后及时归还,由管理人员消除记录。

较大型的常规仪器和烘箱、天平、水分测定仪、酸度计、解剖镜等由实训员专人管理。学生取得实训员同意在实验室可直接使用。常用工具如剪子、镊子、放大镜、解剖针等以学生团队为单位进行管理,学期实训结束,办理归还手续,由实验员验收,损坏、丢失均按《实训室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办法》处理。

4.开放实训场地

根据实训的需要,现学校建立了专为学生进行农事操作服务的1亩大田、3栋日光温室,一栋塑料大棚。实训场地对学生开放,学生可以进行种植、观察、记载等操作。教学实训田、塑料大棚由专人(吴平)负责;3栋日光温室由课题老师(刘飞)负责。

5.材料集中采购

实训所需的材料由学校提供,通过实训老师在前一个学期末向教务处申报,学校假期集体采购,少量或易损耗的生产资料由实训员在实训前3天准备。

参考文献:

[1]李文红,王胜永.《农业类专业实践课程建设的探索》[J].职教论坛,2007(20):31-33.

[2]马红梅,侯志安,徐仲玉等. 制药工程专业实验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5):112-115.

第7篇

论文关键词:高职;园林专业;植物及植物生理;教学特点 

 

我国是农业大国,高等农业职业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各项事业还处于发展起步阶段,尤其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细化程度还不是很高。在农业高职院校中,《植物和植物生理》是作物生产技术、园艺技术、园林技术、景观设计、生物技术等专业都要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那么,在这些不同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该如何突出不同专业的特点,调整教学内容,体现高职院校技能训练为主的要求呢?这个问题对《植物与植物生理》教学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总结了一些园林技术专业的植物与植物生理教学的特点,与大家共同探讨。 

植生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大多数农业高职院校由原来的农业中专校升格建立,植生教学不管在课程设置还是教学内容上都基本延续了中专教学模式,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开设的课程针对性不强;二是实验与实践环节薄弱,不能满足职业技能教学的要求。2006年,我院的《植物与植物生理》课程被确定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应该说这门课程的建设水平位于全国先列,但是在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个新问题,即这样一门精品课程是不是对各专业的学生都适用呢?对不同专业学生,在具体教学内容上该如何进行调整呢? 

高职院校园林专业旨在培养工作在园林绿化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毕业生将来主要从事绿化设计、园林工程施工与监理、绿地养护、花卉苗木技术、植物造型、园林场所管理等工作。《植物与植物生理》是其最主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可以为学生今后从事专业工作提供丰富的植物学知识和实践技能。但由于多数农业高职园林专业是从农学或园艺等专业转化或分化而来,研究的内容和要求发生了变化,专业针对性不强、实践技能不明确的问题还很突出。 

结合专业特点,调整教学内容 

选用园林专业专用教材 我院于2000年编写的农业部高职规划教材《植物与植物生理》理论知识适中、实践应用可行、适用性广泛,被很多农业高职院校的相关专业选用。但此教材中实践应用部分都选用农作物作为例子讲解,对园林专业的学生来说很不适用。我院唐蓉教授针对这种情况编写了一本园林专业专用的《植物与植物生理》教材,其中实践内容结合园林专业实习内容,可以推荐大家参考使用。 

制定园林专业教学大纲 《植物及植物生理》由植物形态结构、植物分类和植物生理三大部分组成。由于各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同,本门课程的讲授重点不能完全相同,应各有侧重。园林专业的学生需要对园林树木、观赏花卉、草坪植物和花圃杂草的分类特征及生长发育特性有所了解和熟悉。针对园林专业特点,我院植生教研室编写了园林专业《植物与植物生理》教学大纲。本课程重点应放在植物形态结构和植物分类部分,重点了解植物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和常见园林植物的类型。课时应向植物形态结构和植物分类两部分倾斜,课程一学期完成,一般在第一学年开设,总课时64学时,植物学部分36学时,生理部分28学时,其中现场教学12学时,实践教学14学时。采用理论知识考核与实践项目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成绩考核。理论知识考核又包括平时考核(含出勤、课堂提问等)和期末闭卷考试方式;实践项目考核采用平时考核与专项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平时考核主要是每一次实验实训后完成实验报告,专项考核指园林专业的3项技能考核。 

选用适当的教学内容 《植物与植物生理》课程是为后续职业技术课程服务的,其主要服务的课程对象包括组织培养、花卉生产技术、树木学、盆景与插花、园林植物保护、遗传育种、园林规划设计等,教学内容的选择需要针对以上职业技术课程来选择。我们的经验是植物学部分注重形态识别,减少显微观察;植物生理部分注重实践应用,减少理论原理。因为现在学生的高中生物基础都比较好,植物学的细胞部分内容用4学时复习一下即可。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要详细讲授并做好有关观察和实验,最主要的是让学生在自然条件下对这些基本的植物外部形态结构有感性认识,显微解剖结构不宜过分强调。植物分类部分只把应用性较强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作为重点介绍,主要通过学生课后自学来增强教学效果。植物生理部分内容比较枯燥,要选择贴近园林生产实际的应用性部分讲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只要求他们初步了解一些理论原理,重点要说明这些理论原理在实践应用中的作用。例如讲述水分代谢时,只讲水势的概念、水流方向的判断,不讲水势的物理公式及其推导,要强调植物体内水分平衡的重要性,特别是园林上常用的树木移栽时如协调水分平等,提高移栽成活率。以大树移栽为例说明增大根部土球可以保护根系,及时吸收水和无机盐供应地上部分的需要,保证植物移栽后能正常生长。如果损伤根系,根系不能正常吸收水和无机盐,会使植物萎蔫;再结合蒸腾作用说明在移栽时要修剪枝叶,或用物品遮盖,减少植物体内水分的蒸腾;最后,说明如何及时灌溉,根部堆土、配置支架和灌排水管道等,提高移栽成活率。讲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时要略讲机理,结合生产实际讲通风透光、合理密植的要求,介绍温室植物栽培时如何调控环境因素保证物质积累和消耗的平衡。讲光周期时结合花期调控,讲激素时结合树木、花卉株型调控、切花保鲜技术等。这些与园林专业实践密切相关的内容,可以为学生今后上好专业课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明确园林专业的考核技能 对园林专业的《植物与植物生理》实践技能考核内容进行调整,以往的园艺、农学专业,显微结构识别考核是一项重要内容,我们认为这对于园林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不必要的。(1)可以将考核的内容转换成外部形态认别考核,如皮孔、芽鳞。(2)植物种类识别考核不要求学生递交植物标本,要求进行实物抽签识别。(3)完成一份周边地区园林植物调查报告,要求注明名称、科名、主要识别特征,根据内容进行评分。 

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实践训练 

增强现场与实践教学效果 本课程共安排了26学时的现场与实践教学,植物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每个器官都安排了现场与实验教学。我们的做法与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卞勇教授的做法一致,即将理论与实验实训融为一体。把理论知识和每一次相应的实验融合在一起进行教学,效果良好。如讲解植物叶时,教师先在教室里把一些关于叶的基本概念和结构罗列出来,但并不做具体讲解。然后带着这些问题,和学生一起到校园内观察,看到有关的内容再逐一讲解。在校园里再让学生观察双子叶植物叶的正反面有何不同,单子叶植物叶又何如。在下一节课,就让学生带着这些植物叶回实验室看显微镜,观察一下叶的内部结构。这样的教学灵活生动,动静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使学生了解理论知识之后,马上实验观察,提高对知识的掌握效率。特别是像皮孔、芽鳞痕、叶痕、叶迹、腺点等比较难认的结构,一定要在自然条件下让学生亲眼看到、亲手摸到才能达到教学效果。显微结构理论不宜拓展或讲得过深,最关键的是要与实物位置形态相结合。例如,维管形成层是一个很重要的结构位置,以后嫁接的时候要做的是形成层对接。很多学生在显微观察的时候能够在显微镜下准确地指出形成层位置,但拿到实物枝条却不能找到位置。这时,如果让学生亲手把枝条上的韧皮部和木质部分离一下,他们就会恍然大悟。 

提高多媒体手段的教学效果 近十多年来,多媒体教学手段已经非常普及,许多课程都制作了比较全面的课件,但并不是应用了多媒体课件就会有好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多媒体课件的应用要适时适量,才能保证效果。在《植物与植物生理》教学过程中,植物形态部分主要是现场和实验教学,可适当结合多媒体图片加深印象。分类学部分则主要依赖多媒体课件,因为园林植物种类繁多,教学时间有限,在课堂上可多介绍几种植物类型,课后再让学生慢慢自学消化。我院国家级精品课程的植物生理部分多媒体课件包含从水分、光合、呼吸直到逆境等,这些内容虽然十分完善,但有些对园林专业并不适用。因此,植物生理部分不能过多依赖传统教学课件。相反,由于生理部分的讲解更多地倾向于园林方向的实践应用,这部分的课件大多在专业课中才会出现,如前面提到的大树移栽、温室调控等。因此,在教学上需要和相关专业课教师沟通,适量补充,保证不同课程对同一问题讲解的前后一致性。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充分利用课程网站 高职教育中不可忽视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植物与植物生理》是一门专业基础课,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一些问题需要学生课后自己消化。另外,高职教育更加注重技能实践,理论课教师不会介绍得很详细,科研领域的发展也不是授课的重点。那么,当学生在今后工作中或继续深造时需要这些理论知识时,学生应该有能力自己去获得这些知识。课程网站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平台。建设一个完备的《植物与植物生理》课程网站,提供与本课程相关的教学内容、考核测试及研究前沿等信息,对任何专业的学生都有帮助。 

第8篇

【论文关键词】园林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新升本科院校

园林专业是一门跨学科、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全面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是深化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是培养学生职业技术能力的重要环节,应与理论教学协调一致[1-4]。徐州工程学院园林专业办学5年来,始终坚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不断改革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取得了一定成绩。

1园林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1.1调整教学计划,制订独立的实践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大纲,加大实践教学比重

为了加强园林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徐州工程学院建立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2套教学计划,这2套计划在纵向上相互衔接,横向上相互沟通。实践教学学时数占到教学总学时的35.8%以上,教学方式包括课程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第二课堂活动等。对一些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如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设计、园林工程设计等则将课堂设在园林施工现场,让学生身临其境,丰富他们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思想,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园林植物的生长具有很强的季节性,为此将相关课程安排到每学年的第2个学期,主要内容讲授时,正值植物生长发育期,学生可亲眼观察植物的形态、特征、生长发育特点等。

1.2利用多种方法、手段进行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园林专业人才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目前对园林专业的教学主要采用了多媒体教学、现场教学、案例教学、专题讲座等。多媒体教学能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直观地将知识点呈现给同学们,学生较易接受,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现场教学能提供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机会,使他们对各种景观树木、花卉、园林设计形式、养护方法等有更直观的了解,增强他们对生产实际的感性认识,缩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实例教学通过重现典型园林规划设计实例,师生共同讨论、剖析,可引导学生的设计思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通过典型实例的分析和讨论,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专题讲座能根据教学需要,从学生学习的实际出发,紧扣主题,因势利导,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3加强校内外实践性教学基地建设,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实习基地是完成实践性教学的基础,有了稳定的训练基地就能为学生实习、实践创造良好的条件。为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加强了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加大了资金投入。目前,已建成园林植物标本室1个,园林画室1间,苗圃3333.35m2,玻璃花房666.67m2,温室大棚250m2,基本满足了园林专业校内实践教学需要。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实践教学的内容,是促进产学研结合、加强学校与社会联系、利用社会力量和资源联合办学的重要举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学校与企业联系的纽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阵地。园林专业实践性强,学生只有见多识广,思路才能开阔。在近几年的科研、教学过程中,在建好校内现有基地的同时,积极广开门路,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既为学生提供了深入园林生产第一线的机会,也为学生开辟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就业方向和渠道。目前,已有徐州市园林设计院、徐州市快哉亭公园、徐州市戏马台管理处、徐州市燕子楼公园管理处、徐州市彭祖园、徐州市淮海生态健康科学研究所、徐州九州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徐州馨园植被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徐州市天元园林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江苏省华东园林建设有限公司、徐州市泉山区苑美花卉园艺场、张家港九洲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徐州市驮篮山生态园等13家单位已正式挂牌成为徐州工程学院园林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这些实习基地的建立为徐州工程学院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实践实习的机会,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设计能力水平。

1.4积极支持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和社会实践

徐州工程学院与徐州市园林局、徐州市城市绿化管理站、徐州市园林技术工程处、徐州市九洲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徐州森益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等有合作科研项目,在项目完成过程中,支持、鼓励教师吸收学生参与,使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实地实践训练,在获得教师具体指导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此外,还先后组织学生成立了“徐州园林植物物候观测站”、“徐州工程学院花卉协会”,指导2005级园林专业学生申报“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课题,并有2个获得资助;组织学生参加了“徐州铁路林场200km铁路沿线园林植物调查”、“云龙湖、骆马湖生态建设研究”等课题,连续举办了2届院级园林规划设计大赛、园林规划设计作品展。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课外实践活动,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与责任感。

1.5改革考试方式

在考试方式上,除了采用传统的笔试以外,还采取口试、实训、调研、课堂评价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如《园林工程设计》课程以小组设计的小型园林工程实物作为考试成绩的重要参照因素;《花卉艺术学》以学生制作的压花和插花作品作为最终成绩,并在全校展出;《园林规划设计》以学生设计的一套完整的规划方案作为最终成绩。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表现、面谈、正式作业、课外调研、书面报告、讨论问题、写论文等方式考察和评价学生,使考试真正起到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全面测试评价功能。通过这些措施和做法,建立了较为科学的考试体系,加强了教学质量监控,规范了教学管理,调动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积极性,促进了教学质量和效果,对教学改革进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极大发挥。

1.6为师生提供参观学习机会

徐州工程学院自2006年成立至今,先后多次组织师生到外地参观学习,如新沂骆马湖、马陵山,苏州拙政园、金鸡湖公园、白塘植物园、盘门公园,安徽皇藏峪,南京总统府、紫金山,扬州个园、瘦西湖,上海世博会等。通过参观学习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激情。

1.7实行“毕业顶岗实习”制度,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为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和毕业实习效果,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要求,同时为企业输送优质人才,徐州工程学院实行了毕业生顶岗实习制度。学院与一些园林企业联合办学,签订联合办学协议,根据企业的工作需要将学生安排到相应的工作岗位进行“顶岗实习”,企业根据协议及学生工作表现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学校与企业共同安排实习教师定期组织检查和交流实习情况,对学生顶岗实习成绩作出综合评价。经过实践,“毕业顶岗实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得到进一步锻炼和提高,工作责任心进一步增强,许多学生通过实习提高了就业竞争力,部分学生还找到了满意的工作。这样,学院完成了学校交给的多建立实习基地的任务,教师充实了新的实践教学内容,完成了增强实践性教学的任务,学生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就业竞争力,找到了满意的工作,做到了“三全其美”。

2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园林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徐州工程学院的实践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全面提高,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普遍欢迎,教师的教学水平、学校的办学效益也得到进一步提升。但是,在改革实践中也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如校外实习基地还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实习需要,学生实习不能全部统一安排,尤其毕业实习时,部分学生需自己联系实习单位;许多课程实习受季节及现场安排等因素影响,容易出现与教学进度安排不一致的现象;认识实习由任课教师带领学生在学校苗圃、温室花房、附近公园、景点等现场授课学习,由于学生较多、教师少,通常是一个任课教师带领几十个学生同时进行,人多嘈杂,整个授课过程只有紧跟老师周围的部分同学才能听清老师的讲解,导致教学效果不甚理想;课程设计由1名任课教师指导1个班的几十个学生,由于精力有限,教师不能将设计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再加上设计时间短,导致设计创新不高;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所处时段正好是学生考研和联系工作的重要时期,学生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实习及设计中,经常出现顾此失彼、经费投入不足等现象。

3加强园林专业实践教学工作的建议

为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在未来的工作中,将积极学习先进院校的实践教学经验,拓宽实践教学设思路,探索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模式,具体做好以下工作:一是通过各种渠道,继续积极与相关单位如园林苗木生产基地、园林施工公司等联系,增加实践教学实习基地,同时在立足徐州本地的基础上,积极向市外、省外拓展,力争通过3~5年时间,再建10~15个设新的、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二是以“产教研结合”为原则,进一步加强与各实习基地之间的联系,以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多层次的互惠互利、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促进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三是做好“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工作,有计划地选送中青年教师到实习基地顶岗工作,直接参与这些单位的科技研发项目、规划设计、施工与管理等工作,跟踪最新技术发展,在工作中培养和锻炼他们的实践工作能力;同时聘请实践教学基地的行业专家和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学院的兼职教师,利用他们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充实教学内容;四是不断探索新的实践教学方法,丰富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参加实践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4参考文献

[1]蔡晓华.园林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河北农业科学,2008,12(4):153-154.

[2]王业社,陈立军,杨贤均.新升本科院校园林专业实践改革的研究[J].山西建筑,2007,33(7):187-188.

第9篇

一、把职业能力培养当成重点,根据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安排教学内容

1.创新固有学科制度课程体系

固有的植物课程是以学科制度建设,内容根据章节建立,从植物内部体系的基本单位细胞出发,接着是器官、组织的内部结构,最后是植物分类部分。根据学科系统的高职课程结构,关注知识的组织化,存在实践知识与理论知识相分割的情况。通过市场调查及论述,实际工作岗位的职业水平和体系的植物知识没有根本的关联,这种根据学科结构的教学内容不满足以职业技能培养为关注点的高职教育。所以,要打破以知识传授为根本特点的固有学科制度课程结构,变成以工作任务为核心、以职业技能培养为关注点的教学过程设计,根据实际工作岗位的任务要求设置教学内容。其理论知识的选择范围根据完成工作任务的要求来实现,并结合花卉园艺工、绿化工等有关职业资格检查知识及操作本领。确定教学内容后根据“项目”进行,学习中不具备“章节”只有工作“任务”。根据真实工作要求及过程整合知识点,融入学习情境中,既包含了固有课程系统的知识点,学生在实际情况下开展学习,从而实现完成工作任务的目的,促使学生理解相关知识,实现学、教、做的融合,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提高学生的思维及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各种本领。在安排课程内容时重点关注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训,在其中加入理论教学,让学生掌握基本功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学的实用性,给学生顶岗实习奠定基础。

2.科学选择教学内容

这几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专业课程数量不断增多,园林植物课数量逐渐减少。讲课老师必须调节及优化教学内容,对实际生产过程中没有很大用途的知识进行删除,科学选择教学内容,使教学水平不会因为学时的减少而受到影响。

3.根据学生的职业能力安排教学内容

根据综合植物生长的季节性,合理安排及组织教学内容。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园林植物经常放在第一学年的第一学期,如果根据固有教学顺序先了解内部组成,再学习植物分类,了解园林植物时,已经处在冬季,需要到现场对植物的花、果、叶进行观察,已经不能看见了。所以要对教学进行适时的调节,参照植物季节变化规律选择课程内容。在开学的时候,先对分类基础知识进行学习,引导学生识别园林植物外部的形态,让学生了解植物分类的基本形态术语,理解本地区常见的几种园林植物,再识别植物内部解剖结构,最后学习园林植物的应用。对学习情境的编排应采取从简单到复杂、从局部到整体、从外部到内部、从认识到应用的方式,对应扩大的任务,满足学生的认知顺序。

4.注意与后期的课程形成科学的连接

园林植物配置作为一门专业的基础课,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单单讲对其的识别,容易导致知识的彼此分离,造成不连贯,这显然会引起之后专业课程教学及学习上的困难。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关注与后来的专业课程内容相连接。比如,在进行植物组织的延伸讲解时,阐述扦插繁殖的原理及组织培养技术的含义。在对植物茎的解剖结构的形成层讲解时,向学生阐明植物嫁接成活的核心因子。应用是园林植物识别的最终目标,所以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强调园林植物的生态习性、观赏特性、园林应用的根本形式,促使学生理解各种植物在园林设计中应用的频率。在学生对植物进行调查研究的时候,注重引领学生注意植物篇配置的形式,对绿化的现状、特点进行分析研究,从而促进学生以后的设计工作。

二、实行“教、学、做”一体化的现场教学,增强学生的操作技能

根据以上的课程安排思想,全面考虑当地的经济情况,当地园林公司的实际情况、学习的设施装置及其典型性、拓展性、实用性及可操作性等因子,把园林植物课程设计为园林植物识别、园林植物分类基础、园林植物应用3个方面、7个学习情境、17个子学习情境。

1.“项目式”教学

项目式教学的含义是,使用“项目指向、任务引领、讲练融合”的教学模式。把固有的以章节为单位的教学内容转变为以项目作为导向,根据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能力及知识体系来构建课程内容。通过结合讲练,把技能训练及知识的讲解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园林植物具有丰富的种类,内部结构比较复杂抽象,本课程针对实际需要及自身特点采用园林植物分类基础、园林植物应用、园林植物识别3个方面、7个学习情境、17个子学习情境。本课程在全程均使用这几项项目教学。

2.“情景式”教学

具体是在进行教学实践过程中,再现工作实际的工作情况,采取“角色扮演”,并倡导学生根据公司工作准则实行实训,在这个过程中严格要求学生,注意培养学生的工作责任感、建立良好的职业素养及独立工作的能力,在工作完成后撰写实训报告,使学生在学校就能了解花卉工、绿化工等职位的工作情境。比如,在“被子植物的识别”这个学习情境训练时,老师首先依据植物实物及多媒体照片介绍被子植物及其分类的基本术语,接着设计“校园植物的识别及调查”这个场景。

3.“启发式”教学

园林植物的品种繁多,学生在刚刚接触园林植物时具有较大的好奇心,然而,随着植物种类的增多,某些植物不容易被区分,学生在识别的过程具有一定的困难。在进行园林植物的教学中关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倡对学生的鼓励,教授他们技巧及方法,综合提高他们的创新本领。比如,在进行植物识别的实习过程中,老师不应该直接告诉学生植物的名字,而是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认真观察其特点,并用专业术语将其描述。这样,学生既记住了植物的特点,又懂得了判别植物的方法。

4.固有教学方法及现代化教学技术的融合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