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私营建筑经济

时间:2022-07-31 11:46:45

导语:在私营建筑经济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私营建筑经济

第1篇

一、我国私营建筑经济发展的的必然性

1.私营建筑经济在中国的发展是由我国的经济制度决定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近年来私营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支撑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增加财政收入、缓解城镇就业压力和分流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重要力量和重要来源。在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下,私营建筑经济必须也有必要踏足建筑业界。

2.私营建筑经济的发展,是由国有建筑经济自身的缺陷决定的国有建筑经济是由国家扶持的经济模式,它有着国家为后盾的巨大优势,但同时,这个又是也造就了存在的缺陷。

1).国有建筑经济发展的相对滞后性。国有建筑经济是国家所有的经济组织,国家委托国资委代表国家行使管理权。所以对于国有建筑经济而言,无论是资金投向还是项目审批,都要受到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层层报批。这样,一方面会使国有建筑经济发展的投入增加,使得建筑成本增加。另一方面,由于决策制定和颁布的流程过于复杂,会导致一些政策和信息的滞后性,错失良好的市场时机,往往在政策的执行之日,原本约定的项目已经解约。

2).国有建筑经济成本的相对劣势。国有建筑经济不仅要发展自身,同时还要引导建筑业的发展,替政府分担管理压力和财政压力。另外,国有建筑经济还承担着居民供水,供暖,婴儿入托,离退休工人管理等社会福利的负担。这些负担所耗费的费用无疑会以房价的方式转移到购房群众身上,自然,国有建筑经济的成本将大大增加。

3.私营建筑经济的发展是建筑业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私营建筑经济的发展是由建筑经济自身的二元性决定的。总之,为了给私营建筑经济一个更为适合的生长环境,国有经济要逐步从这一竞争产业中退出,为私营建筑经济的发展留下更大的空间;现阶段科技的发展,决定建筑业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劳动力数量,也就是说,建筑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我国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就是劳动力过剩,这一切就决定了私营建筑经济势必要进入经济市场;再加上私营建筑经济较国有经济具有更旺盛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因此,发展私营建筑经济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生产规模的相对较小型以及经营方式的单一性,决定了私营建筑经济难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建筑市场的竞争环境。一是由于私营建筑企业起步较晚,所以导致目前私营建筑经济的规模较小。二是由于私营建筑经济自身存在的信誉度低的问题,导致企业吸引投资的能力差。由于私营建筑经济以短期利润为主要经营目的,这就导致私营建筑经济在利润追求的过程中的不正当行为,比如偷税漏税,偷工减料等,造成国家政策的制裁以及公众房屋质量的质疑,这些都导致企业信誉的降低,从而难以招揽工程。

二、解决私营建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的方法

1.提高认识。这里的提高认识主要包括对于私营经济的认识以及私营经济主体对国家法律的认识。提高对于私营经济的认识,其目的是解决社会各界对私营经济发展所产生的质疑。而提高私营经济主体对我国法律的认识,其目的则是为了使私营建筑经济在法律的约束下发展,提高自身的信誉,以承接更多的项目,促进自身的发展。

2.注重改革。就是要加强对国有建筑企业的产权的改革。国有大中型企业其自身弱点决定其必须进行企业制度的改革,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实现产权制度的改革。同时,为了逐步实现国有小企业经营方式的灵活性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化,国有小企业可以采取出售、兼并、租赁、承包、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进行改革。从而为私有建筑经济的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

第2篇

【关键词】私营建筑经济;现状;问题;发展趋势

一、前言

私营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支撑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增加财政收入、缓解城镇就业压力和分流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重要力量和重要来源。由于建筑业和建筑产品具有特殊性以及“所有制歧视”的存在等原因,使得私营建筑经济发展与私营工商业相比相对滞后,严重制约了建筑业的发展。但是,私营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并促进私营建筑经济的发展。

二、我国私营建筑经济当前发展状况

1、私营建筑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

(1)自以后我国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人才,也就使得科学技术上面有了很大进步,而建筑方面比较专业性的人才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就弥补了私营建筑经济人才的缺口,随着人才实践经验的不断增加,私营建筑经济在这方面就形成了雄厚的人才储备,使得建筑经济在发展中少了人才匮乏的后顾之忧。

(2)国有建筑经济跟私营建筑经济并非相斥的,它们也可以并存发展,二者是相互作用的,而前者更是可以促进后者的不断向前发展。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大多数的建筑经济依然采用以建筑局为主体的管理组织,这样多年累积再加上建筑行业井喷式的发展模式,使得很多建设局里面的工作人员和下属施工单位里的工作难过人员脱离建设局,自成一家,也就是建立而今我们所言的私营建筑企业。此外国家政策的转变以及国有经济的不断改革也使得一些国有建筑经济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它们逐渐变成以租赁经营和承包经营等诸多形式为主的私营建筑经济。这便为私营建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也使得我国的建筑经济有了不错的发展方向。私营建筑经济历经三十年的风风雨雨到今天已经拥有了相当大的发展规模,而且在未来比降有一个更加好的发展前途。

2、制约私营建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因素

(1)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科技水平的进一步提升,逐步促使社会以及国家加强了对建筑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这就使得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上升到更大的空间,因而对资金、技术以及管理上的要求也就不断增多;

(2)建筑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企业的生存空间也就越小。我国建筑经济即便发展规模有了一定扩大,工程量也在不断增加,但是还是不能达到建筑经济成长所需,也就使得建筑行业出现了 “僧多粥少”的较为尴尬的局面,而私营建筑经济在发展时也会面临这些问题,这时就需要它不断地开动开动脑筋,谋求更加广阔的发展出路及发展空间。

三、我国私营建筑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现当今我国的私营建筑经济在建筑行业已经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是整个建筑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它的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仍然存在着大大小小的问题,相关资料表明,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私营建筑经济存在着严重的家庭化管理现象

大多数建筑私营经济的管理都是基于本家族的,丈夫是老板,老婆是经理的现象很普遍,这就造成了在人事配备上的任人唯亲的现象十分严重,很多专业人才在私营经济中得不到重要,而庸才却身居要位,严重打击了人才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私营建筑经济的长远发展。此外,家族化管理也直接造成了企业决策方面的片面性,很多有用的建议不能畅通地到达领导层。

2、私营建筑经济的经营规模有限,组织结构也很单一

目前很多私营建筑经济企业的法人代表都是从建筑方面的施工技术人员转变而来的,他们缺乏专业的管理以及经营方面的培训,不具备管理企业的专业素养以及知识,因而在管理企业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建立的组织结构非常单一,企业的经营规模发展空间有限等。而只有不断提高经营者的自身素质、改变固有的管理理念和发展模式,才有望提高整个私营建筑经济的管理水平,改变现如今私营建筑经济发展缓慢的局面。

3、私营建筑经济的经营比较短暂

通常私营建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经营短期性等问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企业资金链短缺;尚未建立健全比较完善的人员管理制度,使得专业素质强、水平高的人员流失率特别大;此外一些工程款的追缴难度比较大。

4、目前我国在保护私营经济财产的合法性上还有很多漏洞存在,以致于企业内部的一些员工利用这些漏洞胡乱的报销费用,还出现了乱摊派的现象,不仅使得私营建筑经济资金大量的流失,还导致私营建筑经济整体规模的发展和扩大受到影响。

四、促进我国私营建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措施

1、私营建筑经济企业要改变过去传统落后的发展模式,不断地引进国外先进的发展理念,创新新的发展理念,采用新的经营模式来促进适应建筑经济的发展。现在更多的私营建筑企业提倡解放思想、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经营方式,摒弃旧的落后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只有不断地向企业注入新鲜的血液才能确保我国的私营建筑经济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也才能确保其在未来更加开放的国际化竞争中能够取得胜利。现在私营建筑企业更倾向于往公司制发展,一方面可以将资源充分的整合在一起,便于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另一方面也能满足企业的长久稳定及可持续发展需要。

2、企业经营者要不断地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做好企业内部的管理工作。对于私营建筑经济来说只有充分认清当前经济发展的形势,加强对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也才能将家族史管理中长期存在的弊病处理好。根据当前最为先进的管理理念可知,只有找到适合企业发展的理念,并充分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属下人员进行系统化的管理,有针对性的培养和锻炼,且培养时要加强实践工作,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增加企业内部消耗,影响到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3、私营建筑经济在发展时必须建立长久稳定的合作机制,这是因为它的发展过程是一个长久的过程,并非短暂时间内便能取得经济效益,因而企业管理人员要从长远的角度为我国的私营建筑经济进行规划。企业管理人员不断的加强团队建设,提高企业内部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以及自身素质,从而形成长久的发展机制,以便促进企业自身综合竞争力的提高。

五、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日趋成熟,随着私营经济、私人投资的发展与增大,私营建筑经济将进人一个大发展时期。当前,我们要充分明确现今中国私营建筑经济地位,发现存在的问题,制定合理的战略措施,以解决当下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未来中国私营建筑经济的发展道路,保证未来中国私营建筑经有序、稳健、快速地发展。

参考文献:

第3篇

有园林景观的地方就少不了河流,因为河流起到调节气候,湿润空气的作用,要想让人们靠近河流,呼吸其中的新鲜空气,感受大自然的氤氲,最佳的方法就是要在河流上设计一座桥梁,一方面提供了观赏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发挥了桥梁作为建筑景观的渲染美景的艺术效果,达到交通与艺术欣赏的融合,在规模比较小的园林中,经常把桥设计成划分水面的景观,以此来扩充景观的面积,增加景观的层次性,有桥的水体通常能够增加水面空间的层次感与空间感,突出水面的幽深与悠远,小园林的桥可以设计成质朴、精巧的拱桥,并与河流的水面十分接近,让游人在观赏园林的景观中,达到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效果。

如果是大型园林,桥则要作为整个园林景观的一个标志,桥要被设计成与整个的园林景观想呼应的人文景观艺术,桥体的设计要与周围的自然景观遥相呼应,为了丰富景观的效果,可以把桥的形状设计成为具有丰富形状的人文景观。这样的桥体可以设置在悬崖上方,腾空而起、衬托出山的陡峭与幽深,水的广阔无边。

例如:在杭州西湖上有一座中外闻名的断桥,这座桥之所以成为天下人关注的对象一方面是因为他有古代的关于白蛇传的传说,但是更多的则是他的外形与位置的设置,断桥设置在西湖上,在西湖的美景的衬托下,显得格外优雅,有人站在桥上可以尽情地欣赏湖上的美景,达到自然之美与人文欣赏的有机融合,这就发挥了人文建筑的景观作用,与使用作用,达到了人文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廊是一个狭窄的通道,他起着链接建筑物与外部空间的作用,廊不仅能够为游人提供休闲的功能,也发挥着交通的重要作用,廊是一个过渡性空间,使园林景观更具有空间性与层次性,游人走在游廊上,悠闲地看着眼前的景观,一步一景,感受自然与人的和谐,游人在不同的季节能够欣赏到不同的景观,延长了顾客的观赏时间。

第4篇

【关键词】古代建筑环境设计 思维园林 阴阳

中图分类号:K87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中国古代园林的代表——留园

留园历史悠久,风景优美。它综合了江南造园艺术,并以建筑结构见长,善于运用大小、曲直、明暗、高低、收放等文化,吸取四周景色,形成一组组层次丰富,错落相连的,有节奏、有色彩、有对比的空间体系。全园用建筑来划分空间,可分中、东、西、北四个景区:中部以山水见长,池水明洁清幽,峰峦环抱,古木参天;东部以建筑为主,重檐迭楼, 曲院回廊,疏密相宜,奇峰秀石,引人入胜;西部环境僻静,富有山林野趣;北部竹篱小屋,颇有乡村田园风味。留园的建筑在苏州园林中,不但数量多,分布也较为密集,其布局之合理,空间处理之巧妙,皆为诸园所莫及。每一个建筑物在其景区都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从全局来看,没有丝毫零乱之感,给人有一个连续、整体的概念。留园整体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是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留园以其独创一格、收放自然的精湛建筑艺术深深地感染了我们。层层相叠的建筑群组,藏露互引,疏密有致,虚实相间,旷奥自如,令人叹为观止。

留园建筑艺术的另一重要特点,是它内外空间关系格外密切,并根据不同意境采取多种结合手法。建筑面对山池时,欲得湖山真意,则取整片墙面;建筑各方面对着不同的露天空间时,就以室内窗框为画框,室外空间作为立体画幅引入室内。室内外空间的关系既可以建筑围成庭院,也可以庭园包围建筑;既可以用小小天井取得装饰效果,也可以室内外空间融为一体。千姿百态、赏心悦目的园林景观,呈现出诗情画意的无穷境界。

建筑与环境设计思维与园林

中国古代建筑思维最典型的代表是风水堪舆学。选择留园来进行实地考察,一方面因为留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其建筑和奇石都享有盛名;另外一方面,吴地自古注重建筑风水,传统的姑苏人家都会在房屋内外部布置上下大工夫。留园几乎完全符合我们前期调查中传统堪舆学对阳宅风水的苛刻要求。

阳宅即生人的住宅,阳宅相法主要指住宅选择之法。相法主要分两种,一为形势宗,注重自然地理、生态环境,以及对不同环境的处理手法;一为理气宗,源于古代巫术占卜,讲究方位、时辰的吉凶和禁忌。

阳宅形法主要是对宅外整体环境进行选择和处理的方法。一是宅周围环境质量的评估,涉及四周山岗、流水、池塘、草木等等与建筑主体之间的关系。二是宅院形态的研究,高大卑小货方圆整缺,称为“宅外形”和“宅内形”。

一、察气。气主要指宅内的场所氛围和宅外的生态、气候、心理感受。在此基础上,接受并调整宅内外不同的环境,使住宅能满足人们心理和生理需要。

1、地气。指宅所处地的土质、地温、湿度等因素,能够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家庭内聚力和亲和力。地气过强过弱,都会使人不适。留园占地30余亩,集住宅、祠堂、家庵、园林于一身,地气适宜,阳光雨露丰沛,在整体空间处理上给人曲折空幽之感,在炎炎夏日,颇减弱了暑气。在酷寒冬季,又因空间较为狭小,不致使人感到空旷寒冷。

2、门气。门涉及居住者的出入平安、防卫、以及邻里关系的和谐和门第尊卑,也制约着宅内外景观。留园的门廊是一大特色,不取直线,蜿蜒曲折,门第虽洞开,却很难在门口就看到园内景色,也激发了观者的好奇心。随着参观的深入,门廊上的镂空花窗逐渐泄露了园中的景致,但却欲露还遮,欲语还休,从任何一个角度都无法完全看到中央庭院的完整景色,观众在荷叶、阳光、琴声、歌声中流转,直至进入内庭,豁然开朗,一幅精巧秀丽的园林画卷徐徐展开。这样的门廊设计不仅有效阻隔了外界对园内的干扰,使其独成一处世外桃源,而且又不致太过闭塞,一点都接触不到外界的气息,正所谓一个恰到好处的“气口”。

3、衢气。指宅外道路交通对宅内环境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的集合。留园的地理位置选得十分精到,门前只有一条林荫道,但林荫道左右尽头却都是四通八达的大路。单看小路上往来车流并不多,但留园却完全处在一个交通的节点,游客前往十分方便。交通便利,识别性强,却有有效避免了外界车辆的干扰。这也许是身在留园,会忘记自己身处熙熙攘攘的城市的原因吧。

4、峤气。以高屋为屏障,围合适度与否,就是所谓的峤气。适度则产生安定感,过紧会有压抑感。从生态角度来说,围合程度对宅内通风排湿或防风御寒都有重要影响。其实从个人角度来说,我认为留园的高屋围合,在某些地方显得过于紧凑。园中小庭院的围墙显得过高,花窗又太上,基本没有起到实际作用。不过后来听导游说那是后人加建,为了与留园历史博物馆区分开来而强行加入的一道墙。不仅遮挡了阳光,也给人一种身处高墙被囚禁的压迫感,实在没有必要。

二、宅外形

1、传统的建筑多要求“背山面水,负阴向阳。”不知在寒碧山庄时期,留园是否依山傍水,不过在今天看来,留园完全不符合风水学中最基本的要求,代之以在市肆中被异化了的环境要素:“屋脊为龙,一层街衢一层水,门前街道是明堂,对面室宇为案山。”如果按照这样的逻辑,那么留园所处地周边环境并不完全尽如人意。留园路两侧的沿街建筑外观参差不齐、风格与留园不协调,特别是路南侧靠近留园的数幢老式公房(多层住宅)和一些沿街建筑显得陈旧甚至破败。沿街店铺、店招、小广告凌乱甚至破旧,有碍观瞻、影响留园乃至苏州整体形象。苏州古典园林因水而活,但留园周边的地下排水管网因年久失修颇多渗漏,造成污水渗入园内污染水体,对留园园容影响较大,而留园周边的道路等因历年整修逐步加高,造成园内外地面外高内低形成雨水向园内倒灌之势。这些都是留园周边环境的不利因素。

2、排水要求。宅院以西北高,东南低为好。宅前应该有质量完好的河渠或池塘。这些也都是留园周围没有的。

3、在满足心理需要方面,不宜单体建筑独立,最好能背倚山岗,左右环护。造成安稳之势。留园地理位置在这一点上很不利,好在门前有明堂,略微缓解。

4、园周园内流水不宜横冲直撞,以弯曲婉转为妙,以水声悦耳为吉。就我们参观情况所看,留园园内水位偏高,是否是因为排水系统不好?影响了整体的景观效果,浅水观游鱼的意趣尚未凸显出来。

5、房屋前后忌讳屋脊、房角直冲及其他不甚美观的环境实体。可惜留园周围都是些居民楼,其中不乏破破烂烂者,实在有碍观瞻。

结语

古代建筑环境设计扎根于中国本土,起源于原始科学,发展于社会需要。它集地质、地理、生态、天文、物理、数学、哲学、景观学、建筑学为一体,高度浓缩了中国建筑思想的精华。中国古代建筑环境设计思维系统产生的初衷是优化群体的生存环境,因为在传统的文化中,除了讲究先天命运,更注重天时、地利、人和的合理汇聚。古人深信,只有在命运和环境的相互影响和作用下,人类才能更好地生活。

从应用价值上说,古代建筑思维研究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借鉴意义。中国古代建筑环境设计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从中国古代建筑环境设计鼻祖晋代郭璞先师的著作《葬书》,到郭公的设计思想,本质为建筑环境气场学的中国古代建筑环境设计学生命力愈发旺盛。如今,中国古代建筑环境设计学已成为置地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总体说来,留园内宅比较符合中国古代传统建筑思维中的种种要求,而因为时代的变迁和市政工作的不到位,留园并未享有一个契合相法的外在环境,这也是历史名园的一大遗憾。园林不仅要看宅内,也要欣赏宅外。如何让这个历史名园焕真正发出悠然古朴的风姿,是一个值得大家去深思的问题。

第5篇

2012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转观念,立标准,调结构,促改革、强保障”15字政策措施。高校工程类专业学生应满足实用性与工程性的要求,在工作中能较好地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具备工程师基本素养。毕业设计(论文)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学生进行知识创新的主要途径,是实现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训练过程,是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学分比重最大的、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能综合反映高等工程教育教学质量与水平。根据《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要求,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要结合本专业的工程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协作精神,以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和考核要求有企业或行业专家参与。

毕业设计(论文)作为综合实践教学环节,包含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两种类型。从笔者调查的情况来看,80%以上学生选择做工程设计。根据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以下简称建环专业)规范[1],专业工程方案与施工设计的主要实践单元和知识技能点包含:掌握综合工程方案设计的方法;掌握建筑负荷计算、设备选型、输配管路设计、能源供给量等的计算方法;熟悉工程图纸正确表达工程设计的方法;熟悉工程设计规范、标准、设计手册的使用方法,能够进行方案论证选定,并做出运行调节方案。

针对毕业设计环节各高校建环专业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改革研究。丁云飞等[2]提出毕业设计环节应该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变校内工程设计为校外工程设计模式,或模拟设计院场景进行多专业综合毕业设计,并以不同类型的重点工程为依托,在设计的不同阶段邀请工程行业专家讲授设计过程和设计方法,强化设计理念,以达到强化学生工程能力培养的目的。周义德等[3]针对“如何满足‘一人一题’的要求”和“毕业设计如何与当今技术的发展相结合”等问题进行了探索,寻求有效提升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的途径。赵海谦等[4]从六个方面探索建环专业毕业设计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李俊梅等[5]从专业内涵出发,探讨了在系统设?过程的各个阶段如何培养学生的节能意识,帮助学生建立建筑节能工程理念。张健[6]探索在毕业设计阶段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提高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应变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强化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要。谢东等[7]针对当前暖通空调领域存在的问题,总结出“一题多方案、一方案一人,多方案比较”毕业设计新的指导方法。

本文在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专业规范要求和工程教育认证标准,针对笔者所在学校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对学生工程能力培养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对近年来暴露出的典型问题进行系统反思,从毕业设计全过程教学管理角度,探索基于工程能力培养目标,提高建环专业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可供相近专业参考。

一、 典型问题分析

(一)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滞后,教师工程教育能力不足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学生数量迅速增加,生师比普遍较高,按“一人一题”要求教师的指导工作量繁重,教育教学资源不足。从拟定毕业设计选题到毕业设计答辩工作结束,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周期长,任务重,而且指导教师往往还同时承担了其他课程的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能实际投入毕业设计指导的时间有限。此外,多数年轻教师虽有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资格,但缺少足够的工程实践现场锻炼经历,对多样化的毕业设计题目指导能力明显不足。

(二)工程设计计算内容雷同,工程创新意识不足

虽然毕业设计题目不同,选用建筑也不同,但设计内容多数套用往届模板,系统方案雷同,缺少对工程领域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方案的应用。比如,公共建筑的暖通空调设计,对空调方案学生只会就全空气与空气―水系统方案进行简单比较,设计内容限于夏季定风量工况,对冬季和过渡季节缺少分析说明;风管设计只考虑空调送风管路,对新风、回风与排风不作说明;冷热源方案只会传统的电动制冷+热水锅炉,或采用冷热同源的直燃式溴化锂机组、风冷热泵机组,很少结合建筑功能和使用特性进行冷热源配置,鲜见采用可再生能源方案。这表明学生专业知识面过窄,对专业前沿技术缺乏了解,工程创新意识不足。

(三)设计说明文件缺乏分析,工程应用能力提升不足

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强,方法和手段单一,文献查阅能力不足,缺乏团队协作精神和工程系统观念。建筑环境与建筑能源系统设计方案很少提供施工说明与运行调控策略,仅仅限于典型工况设计和设备选型计算,对设备与建筑如何协调、冷暖设备容量在部分负荷下如何调控、管网输配动力装置如何调节等缺乏系统分析。大多学生虽能套用设计手册和应用工程设计软件,但对参数取值依据和计算结果的合理性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说明,不会用简练的文字和评价指标表达设计内容的合理性。学生最终能完成设计计算说明书,但对设计的优缺点认识不足,缺少团队训练,不能合理评价自己的设计成果;学生能采用专业绘图软件,但对如何应用平面图、系统图、剖面图和大样图等综合表达设计意图缺乏整体认识,设计说明依据不充分。总之,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明显不足。

(四)就业压力下学生毕业设计投入精力不足,岗位责任意识不强

毕业设计选题和任务书一般在第七学期下达,实际实施大都安排在第八学期。而这一阶段,许多学生忙于找工作,毕业设计被迫为就业让步,学生对毕业设计投入精力不足。有些用人单位还要求已签约的学生提前上岗,致使学生无暇顾及自己的毕业设计。一些学生主观上对毕业设计的重要意义缺乏认识,降低对自身的要求,认为能顺利通过答辩就行,有的甚至敷衍抄袭,尤其是图纸照抄的现象非常普遍。多数学生岗位意识不强,缺乏工程责任意识。

(五)缺乏毕业设计过程质量控制措施,工程质量意识不足

目前,毕业设计指导主要以每周一次集中辅导与分散答疑相结合的方式为主,但集中辅导时间较短,指导教师对学生实际独立完成情况的了解不充分,仅根据所提交成果质量进行评分,缺少有效的检查手段,对学生毕业设计过程督促检查不严,导致部分学生蒙混过关。阶段设计成果没有量化考核标准,过程质量难以控制,不同指导教师评分标准存在较大差异。此外,学校对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工作评价重量轻质,按学生人数计算学时量,对指导过程及教学质量缺乏有效评价机制和奖惩制度。

二、 基于工程能力培养的毕业设计过程管理途径

随着学科交叉的发展,以及学生跨专业就业的情况越来越多,建环专业毕业学生可以从事设计、施工、监理工作,也可以从事制冷空调设备研发、制造、工程造价咨询、物业设备管理等工作。这就要求学生专业知识面宽,基础功底深厚,具备再学习能力[8]。在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应培养学生掌握一般的工程应用原理,以“问题导向”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更应注重授人以 “渔”,教会学生如何将所学工程知识应用到工程项目中去,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这就需要完善毕业设计指导实施细则和制定毕业设计成果质量标准,规范指导教师和学生行为,确保毕业设计教学质量,以达到工程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

根据上述毕业设计环节存在的典型问题及其原因,结合笔者所在专业的实践情况,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毕业设计全过程教学质量管理。

(一)利用校企合作平台资源,加强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建环专业职业岗位要求的工程素质是综合素质,其中,专业技术知识素质要求学生能全方位了解建筑环境营造和建筑能源设备使用过程,熟悉建筑能源系统的能耗特性,掌握室内环境调控和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管理方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专业标准和现行规范。校内外指导教师首先要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具备相应工程设计经历,并懂得如何指导学生达成毕业设计教学目标,才能确保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

学校通过与多家企业共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企业提供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岗位,学校邀请企业专家到校授课和参与毕业设计环节指导。比如,重庆科技学院与重庆盛世新兴格力电器销售有限公司共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同时与格力电器销售旗下的十几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专业教师可到企业进行工程锻炼,提升教师的工程教育能力;同时,学生结合实习岗位进行毕业设计选题,并邀请企业暖通专家参与毕业设计过程指导,参与毕业设计答辩,按工程设计标准与规范要求对学生毕业设计成果进行评价等。这就形成了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双师型”队伍,有利于促进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教师工程教育能力持续提升。

(二)从源头抓好毕业设计选题申报、任务书和开题报告的组织管理

毕业设计全过程包括毕业设计选题、任务书下达、外文翻译和开题报告、毕业设计计算说明与绘图、成果提交与毕业答辩等五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实施情况都直接影响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质量。

应从源头质量控制抓好选题申报、任务书下达和开题报告的审核工作。选题申报要确保每个题目所涉及的设计项目对象和范围要明确,避免同一项目简单更换地点重复申报;任务书所涉及内容应符合毕业设计教学要求,具有先修课程基础,体现综合性与应用性,对设计成果的数量和形式要明确,同一专业的设计深度要求应一致,不能超出学生能力范围。

好的开题报告,是毕业设计的良好开端,可以训练学生结合实际项目进行系统方案设计和设备选型,进一步熟悉设计任务和要求,为后续设计计算和绘图奠定基础。毕业设计的开题报告不同于毕业论文,应结合选题和任务书中的实际项目,做建筑环境或建筑能源系统的方案设计论证说明,同一项目不同设计范围的学生要确保系统方案有一定差异性,避免学生开题报告内容空洞、概念堆砌,从而避免后续设计内容因采用相同方案而互相抄袭。在毕业设计初期,指导教师引导学生查阅专业标准、规范和设计手册,结合实际项目提出不同的系统方案,绘制系统方案草图,让每个学生结合自己的项目实际进行初步设计与论证。组织学生开展方案设计大讨论,并在小组讨论中发言,充分认识方案设计的可行性与合理性,最后形成文字说明,作为开题报告的主体内容。尤其是针对团队课题,开题报告要组织集中开题,明确学生的分工与设计范围,指导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做方案的合理性、口头和文字交流表达能力进行实时评价,帮助学生建立工程设计规范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形成工程设计系统方案比较的初步能力。

(三)抓过程质量控制,建立毕业设计成果分级评分标准

在开题方案设计基础上,毕业设计的具体内容包括负荷计算、空气处理过程计算与设备选型、房间气流组织计算与风口选型、空?庥肜淙人?管路布置与水力计算、冷热源机房系统设计计算等。针对不同类型的建筑项目、设计参数和指标取值、系统方案类型和设备管路布置方式等,可成立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教学团队,共同制定专业的毕业设计指导实施细则,同时确定毕业设计成果的质量分级评分标准。以负荷计算为例,实施细则应明确负荷计算所采取的方法,根据设计要求明确计算内容深度,若施工图设计阶段要求房间冷负荷应逐时计算,典型工况设计指标作为设备容量配置的依据;若需要制定全年运行调控策略或冷热源采用了可再生能源技术,还应进行全年动态负荷计算。对负荷计算结果的分析说明,应明确要求对负荷构成特性、日变化特性和全年冷热负荷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合建筑类型和主要房间功能说明负荷指标的合理性。对设计内容的完成数量和质量,实施细则应给出必须完成项、选择完成项和特色加分项,并在任务书下达时充分说明,使学生从一开始就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努力方向,形成结果倒逼的工程评价思维。

建立毕业设计成果质量评分标准,按不同阶段的设计内容提炼知识点,对应不同知识点说明其对工程设计能力培养的支撑作用,将学生的工程能力培养程度分为不满足、基本满足、较满足、满足和优秀五个等级,细化评分标准。按学生阶段提交成果对工程能力培养的达成度进行等级评分,有利于指导教师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及时反馈阶段评价结果,促进学生对毕业设计过程质量的重视,有利于加强对学生和指导教师的过程管理,形成工程质量标准意识。

(四)协调学业与就业关系,注重学生工程文化素质培养

当前,高等教育发展成大众化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尤为突出。一方面,用人单位对高校工科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随着高校的扩招,地方高校受地域和教育资源的限制,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通过提高毕业设计教学质量,规范学生毕业设计期间的行为,协调好毕业设计与就业的关系,确保学生有效投入毕业设计的时间,促进毕业生更好就业。毕业设计的选题与过程指导尽量考虑学生的就业取向,根据未来可能的岗位工作内容来开展毕业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能更快适应岗位工作要求。学生申请校外毕业设计应满足专?I对口,并有明确的校外指导老师,否则,学生应在校内教师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内容。

由于建筑工程涉及主体利益、风险与责任的分配等问题,这就要求学生能初步分析工程设计结果应用可能带来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方面的风险,会进行技术经济综合比较,将设备及系统的初投资与运行费用结合用户需求进行综合考虑,进行系统决策和理性思考。因此,在毕业设计阶段加强培养学生的工程文化素养,建立职业使命感和责任心尤为重要。指导教师专题案例教学,可邀请行业专家到校授课,让学生更好地将毕业设计内容与未来工作岗位职责相联系,全面分析不同的设计方案对工程应用带来的影响。通过工程文化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工程价值观,使建环专业工程人才具备相应的人文精神和情怀,才能在将来的职业岗位上担当绿色能源工程师的使命。

(五)利用互联网+毕业设计进行教学管理,加强学生的规则意识

随着教育现代化程度的越来越高,计算机和网络在大学教育中已经普及。针对大学生信息时代下的学习特点,合理利用智能手机和互联网平台开展毕业设计教学管理已成为可能。互联网教育模式的本质就是在师生分离的情况下,借助于互联网信息技术开展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而教师则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现有的雨课堂、课堂派等微信平台和今目标等网络免费共享平台,可以实现手机与计算机信息共享。

在毕业设计期间,指导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网络平台进行教学过程管理,实现考勤点名和设计进度控制,布置阶段任务。学生通过公众平台在规定时间内提交指定部分内容,共享项目资源;同时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开展网络讨论,让同学们分享阶段设计成果,交流学习经验;对学生提交的成果可以进行,教师可以实时掌握每个学生每天毕业设计进展情况。这样,手机、笔记本电脑与网络不仅不会干扰学习,反而是必需的学习工具与途径。这种教学方式和途径,既能激发学生热情,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良好习惯,按时完成各阶段设计任务,避免毕业设计前松后紧、复制抄袭等现象,遵守网络规则,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规则意识。

第6篇

1)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私营经济、个体经济等非公有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使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造了条件。一方面,随着我国一大批工业、能源、交通等重大建设项目的建设,尤其面对国际建筑市场的竞争挑战,对建筑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但另一方面,建筑业从整体上说,仍然属于劳动密集型、粗放型产业。建筑业仍然没有摆脱“四低一易”的特点:即资本有机构成低、生产工业化程度低、服务社会化水平低、建筑市场准入的门槛低。因而使得私营建筑业企业容易进入建筑市场,容易完成资本原始积累。

2)公有建筑经济在建筑经济总量中仍然处于主体地位,还在发挥着主导作用。但另一方面,大多数国有建筑业企业产权不明、权责不清、包袱沉重、亏损严重、效益低下;而私营建筑企业从诞生之日起就是政企分开、产权明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在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并日益显示出其生机活力。私营建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国有建筑企业改革形成了巨大压力。因此,私营建筑经济是建筑业深化改革的结果,反过来,发展私营建筑经济又促进国有建筑企业的改革。3)近些年,由于经营机制不适应等原因,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下滑,一批企业出现亏损或者明盈暗亏。同时,几千亿元的工程拖欠款又拖垮了一批企业。企业的贡献,从国家财政角度看,主要体现在税收上。现在国有企业与民有企业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基本上一样了。而非公有制经济在并不宽松的市场环境下,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17%,明显高于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速度(集体经济8%,国有经济4%)。1993~1996年间,私营经济的工商税收增长5倍以上,已经成为各级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劳动就业的重心已向非公有经济转移。由上述分析可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力发展私营建筑经济具有客观必然性。但是,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私营建筑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还会遇到各种阻力,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

2大力发展私营建筑经济的对策与方法

1)通过“抓大放小”优化国有资本结构,使国有资产向大企业集聚,并积极吸收和利用非国有经济的社会资本,放大国有资本的功能,组建成国有独资或国资控股的代表我国建筑业具有强大组织管理和技术经济实力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以利于承担国家和地方政府投资的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广泛开拓国际建筑市场。除此之外的国有资本,都可以通过多种形式逐渐从国有建筑企业中淡出,改制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私有建筑企业。

2)私营建筑企业必须树立自立自强意识,在改革中求发展。要用关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全新观点,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把发展私营建筑经济提高到国有建筑企业改革能否深化,建筑业能否真正成为支柱产业的高度上来;要把发展私营建筑经济提高到能否抓住历史机遇,使建筑业得到大力发展的高度上来;要打破束缚私营经济发展的框框,只要不违背法律政策,就不要做任何限制。更重要的私营企业必须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改革产权不分的现状,使其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3)各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切实做好和加强私营建筑企业指导和监督治理,确保其稳定持续地发展。正确指导私营建筑企业的市场定位,确定经营策略,不断地壮大经济规模,适应市场竟争;工商、税务、城管、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审计等部门要加强治理,充分利用行政、经济和法律手段,消除私营建筑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如偷税漏税、偷工减料、掠夺经营、忽视质量与安全的短期化行为,促进其向规范化和持续化方向发展;建立长效机制,改变私营建筑企业传统落后的经营治理方式。从单一产权结构向股份和有限责任公司转变;从传统家庭式治理向现代企业治理转变;从经营增长方式上,从劳动密集型、粗放型逐步向技术治理型、集约型转变等。

第7篇

建筑行业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产和经营是一个系统化较强的过程。建筑行业的生产主要是以建筑安装工程的施工为基础,强调为社会提供所需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各种设备的安装工作。同时依靠生产可以满足人们的各种建筑需求,其中包括:影剧院、运动场、商场、医院等。城市建筑是建筑行业发展的重点,其象征着社会和人类文的进步,同时也是经济发展的基垫,但近年来城乡发展十分迅速,房屋建设规模逐步扩大,使得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得到了广泛的空间,所以说建筑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其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也是必然的。2010年,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以达48267亿元,比上年增长33.2%,其中,商品住宅投资34038亿元,增长32.9%,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70.5%,其中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达40.55亿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6.6%;房屋新开工面积16.38亿平方米,增长40.7%;房屋竣工面积7.60亿平方米,增长4.5%,其中,住宅竣工面积6.12亿平方米,增长2.7%。

二、我国私营建筑经济发展的主要对策

1、利用国有建筑企业资本向市场经济转变

我国国有建筑企业应进行资本结构的优化,使国有资产向大企业并拢,并吸纳非国有经济的社会资本,以此来放大国角资本的功能,同时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把国有资产向国资控股或国有独资模式发展,使得国有建筑企业具有市场经济效能,能够参与市场经济的直接竞争。另外,国有建筑企业的资本还可以逐步的淡出国有建筑企业,把企业改为私有建筑企业,以顺应激列的市场竞争。

2、强化私营建筑企业的自主自强意识

私营建筑企业应以市场经济为出发点,突出自主自强的意识,以此来促进企业在改革中的发展。私营建筑企业要明确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的特点,逐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切实的发挥私营建筑企业的优势,利用市场经济这一特殊机遇,把私营建筑企业做大做强,同时要打破束缚私营经济发展的种种制约,做好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发展策略。同时加强企业的自身管理,以管理要效益,以改革促发展,使企业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3、私营建筑企业的指导与监督

私营建筑企业需要政府部门的帮助和支持,同时政府也要做好私营企业的指导与监督工作,以使其稳定的、可持续的发展。在指导与监督过程中政府有义务,有责任参与企业在工商、税务、城管、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审计等方面的管理,充分的利用现有政策消除企业自身存在的管理漏洞,例如:偷税、漏税、质量不合格、偷工减料等,通过政府的指导与监督,帮助建筑企业良性发展。

三、提高建筑经济效益的具体措施

1、完善行业标准

我国的建筑行业正处于大规模发展阶段,行业标准是确保稳定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要想提升建筑经济的整体效益就需要在建筑标准上下功夫,在研究、论证、实践、检验的过程中,逐步的制定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建筑行业标准,并予以颁发,以此来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建筑标准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划分,其中包括:方法标准、产品标准、内控标准、质量标准、监理标准等,通过不同的标准划分,来监督建筑行业的各个领域和环节,确保建筑能够满足社会和人们的生产生活需求。

第8篇

1)私营建筑企业项目经理作用难以发挥。由于私营建筑企业一切都是老板说了算。企业定合同,项目经理不参加;施工中拨款、材料进出,项目经理作不了主;人事安排上,项目经理没权利。这样项目经理作用难以发挥,大大影响了工程质量和进度,造成很多浪费,保证不了工程最大利润化。

2)充分发挥项目经理作用。企业老板要认识到项目经理的重要性,充分发挥项目经理在施工过程中的作用。a.合同履约的负责人。项目合同是规定承、发包双方责、权、利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文件,是处理双方关系的主要依据,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规范双方行为的准则。项目经理是公司在合同项目上的全权委托人,代表公司处理执行合同中的一切重大事宜,包括合同的实施、变更调整、违约处罚等,对执行合同负主要责任。b.项目计划的制定和执行监督人。为了做好项目工作、达到预定的目标,项目经理需要事前制定周全而且符合实际情况的计划,包括工作的目标、原则、程序和方法。使项目组全体成员围绕共同的目标、执行统一的原则、遵循规范的程序、按照科学的方法协调一致的工作,取得最好的效果。c.项目组织的指挥员。总承包的项目管理涉及众多的部门和人员,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为了提高项目管理的工作效率并节省项目的管理费用,要进行良好的组织和分工。项目经理要确定项目的组织原则和形式,为项目组人员提出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作用。d.项目控制的中心。对项目工期、工程质量及工程造价的控制是项目投资效益的重要因素,也是项目合同考核的主要指标。项目经理要运用先进的项目管理技术对项目的进度、质量、费用进行综合控制。制定执行效果测量基准,进行进展情况分析,采取纠正偏差的措施,保证项目的正常运行,是项目控制的中心。

2创新人力资源管理

1)私营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a.企业在用人方面常表现为对外人不放心,任人唯亲,过分集权,论资排辈等。人们就业于私营建筑企业中,做不到以企业为家,而是以自身利益为重,短期行为非常明显。b.人力资源缺乏规划,盲目招聘,随意性很大,很难招到满意的人才。而且重复招聘,造成很大浪费。c.私营建筑企业是家族管理方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裙带之风。管理者凭个人的好恶随意对员工进行奖惩,经常是奖得轻、罚得重,承诺多兑现少。绩效评价不公平等现象普遍存在,压抑了家族以外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工作积极性,不利于管理技术人才的进入和发展。

2)私营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a.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私营建筑企业加强用人机制改革已迫在眉睫,把人看作是企业最具活力、最具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资源。要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开发人才,合理使用人才,有效管理人才的工作上;要舍得投入,一方面在学校和社会上招聘一些人才,另一方面对一些有发展潜力的员工进行在职培训;要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影响,加强思想工作,使之在精神上、心理上属于企业;要为员工提供良好的生活待遇和优美清新的工作环境,从管理上充分体现对员工尊重,从而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增强员工的凝聚力,为企业兴盛而努力工作,从心理上与企业融为一体。b.加强人力资源规划,做好企业未来劳动力需求的预测。要考虑使企业和员工得到长期利益和共同发展的规划。通过人力资源规划将企业目标和策略转化为对人力的需求,有效达成人力供求平衡,实现人力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同时还应结合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建立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管理模式。c.建立完善激励机制,科学选拔任用员工,做到人尽其才。实行公开透明的聘用制度,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让人才在平等的条件下竞争发展。建立一套科学的业绩考核体系,客观的评估绩效标准和切实可行的评估方法,完善企业内部竞争机制,赏罚分明。

3构建科学财务体系

1)私营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a.法律法规不健全。目前国家和地方绝大多数财经法规都没有考虑私营企业的特点,使得私营企业理财行为缺少针对性的法律依据,内部控制乏力,经营活动中不规范行为较普遍。加之社会审计尚未涉及私营企业,缺少了外在监督。b.筹资渠道狭窄,融资成本高。私营建筑企业规模较小,资信度较低,资金缺乏。筹资渠道狭窄,大多数小企业的资金源自于自身积累,或从银行以外贷款,成本高,风险大,加重了企业的负担。c.财务机构不健全,管理无规章。由于是家族企业,投资者同时又是经营者,权利高度集中,缺乏约束和审计,没有按《会计法》设置机构、配备人员、建立账簿、层次不清、分工不明。财务制度短缺,信息网络化应用不到位。财务无法起到应有的约束作用。d.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少数企业老板错误地认为效益是做出来的,而不是财务管理出来的。无视财务管理的职能,任人唯亲,阻挡非家族优秀财务人才的进入。现有财务人员没经过专门培训,缺少专业知识,财务管理人员整体素质都不高。

第9篇

关键词:建筑经济;经济特点;经济转型

在经济领域引入多种不同的经营方式对于创造经济发展的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有效的遏制行业恶性竞争,对于规范经济产业结构和运行体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我国经济建设经过30改革发展,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基础架构,但是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尤其是在城市化进程中对于建筑经济的关注尤为重要。为此,我们必须要对建筑经济有足够的认识,保证其在持续健康的发展。

一、地产经济对我国GDP的重要促进作用

1.我国自改革开放伊始大力发展市场经济,时至今日民营经济在GDP中已占据相当比例,在商用建筑领域体现得更为明显。中国目前的城市化建设及其附带经济推动作用对于缓解就业以及增加就业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民营地产行业经济力量已经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和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贡献者。

2.民营经济的空前繁荣发展也是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我国经济建设成果的重要体现,与公有制建筑经济一道促进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成功,不论是何种所有制经济,都是我国GDP的重要贡献者和推动者,二者互相促进。

3.纵观整个建筑经济总量,民营企业虽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是占据主体地位的任然是公有制建筑企业,对于地产经济的发展具有主导作用。公有制经济由于受到体制的限制,在市场适应性方面远不及民营企业灵活自如,企业效益不高且进步缓慢。这些限制对公有制建筑企业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冲击力,已经严重影响公有制建筑经济的健康发展,随着市场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影响也越来越明显。在整体经济建设中应更多的将资源放到效益好、贡献大的领域,民营地产经济的市场适应性对于促进建筑市场的更新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对于健全市场运行持续也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发展好民营经济,既有利于促进建筑经济将的全面健康进步,同时也有利于杜绝建筑经济行业的一些不良现象。

二、当前我国建筑经济发展状况

市场机制的重要作用就是以竞争促进发展,我国当前的建筑市场就是在竞争的条件下茁壮成长。随着市场管理机制和竞争机制的逐步完善,民营建筑经济由于灵活适应性的特点将得到更多的发展空间,这一特点可以通过以下一些指标得以体现:首先,与建筑行业的互补行业得到迅速发展,体现最为明显的是商用住宅楼对于装修、防水、室内美化等行业的发展促进作用巨大。其次,我国建筑经济的发展是在国有体制改革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民营经济的基础是公有制经济,建筑行业也不例外,体制虽然发生了变化,但其承担的社会角色与社会义务依旧没有发生改变。

三、影响我国建筑经济发展的因素

(一)公有制建筑经济体制问题

1.公有制建筑经济体制改革造成的资产转移或者资产流失问题。利用改革为名进行的资产转移,或者利用权力将企业利润分配到少数人手中。造成企业资产流失,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得不到足够的支撑,致使企业生产和生存能力都受到影响,面对竞争毫无优势可言。

2.由于公有制建筑企业的社会地位和管理制度,公有制建筑企业在面对民营建筑企业时往往具有更多的话语权。某一些公有制建筑经济企业负责人以责任制实现大权独揽,利用话语权进行谋私活动,不顾企业发展,只顾自己腰包,导致领导与普通员工出现贫富分化。再有就是一些公有制建筑经济企业在企业体制改革过程中,利用话语权以公有制企业之名行私人之事,致使一些公有制建筑经济企业逐步成为一个空壳企业,甚至毫无生产能力。这些利用话语权进行谋私活动的行为,往往不会考虑企业责任和义务,一味地只是朝着钱而前进,丧失了基本的企业社会责任,最终致使企业的发展受到限制,甚至不得不退出市场。

(二)影响民营建筑经济发展的阻碍因素

1.影响民营经济发展到主要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社会责任和市场认可。在社会责任方面,民营经济的发展受到的监督力量有限,一些企业在取得大量利润面前容易丧失企业精神,出现较早和盲目自信,把利润放在首位不注重企业社会责任,严重影响工程质量。在市场认可方面,由于传统的身份问题,国人目前更多还是认可以“公”字头为准的企业,全社会对于当前阶段的民营经济没有给予正确的社会定位,加之民营企业在社会责任和义务方面的缺乏是的这一影响更为现实具体。结合以上因素,在面对公有制建筑企业时缺乏公平的竞争环境和应对,尤其是在某些关键领域,民营企业的市场准入受到严重影响。

2.管理模式对于民营建筑企业的影响民营建筑企业的发展起步大多是经历了作坊式阶段、众筹式阶段、家族化阶段,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家天下”的管理方式。在企业初期,家庭化管理方式能够有效调动积极性,并使资本效益得到最大化运用,但是随着企业渐成规模之后,家族式管理模式对于企业决策相反会产生阻碍作用,难于真正有效地体现出管理的专业性,从而制约民营建筑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民营建筑企业在形式上一般采用小规模的正式编制人员组成企业组织架构,当有需要的时候再临时组织工程施工队伍,难以适应专业化的市场竞争。在资本获取方面民营建筑企业一般是企业主自有资本或者是民间合伙方式组成,投融资制约使得民营建筑企业对市场风险的抵抗能力不强。

四、对策与改进措施

首先是提高认识,改变对民营建筑企业的固有观念,市场经济深化改革目的就是要实现民营建筑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更加活跃,充分发展资源配置的优化方案。优化公有制建筑企业与民营建筑企业的配比,更多、更活的加大民营建筑企业的行业话语权,让民营建筑企业从被动转向积极主动。并对已经不适应市场环境的公有制建筑企业进行较为彻底的改革,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出市场,使整个建筑经济市场更为稳固。其次是从政策上鼓励和保护公有制建筑经济的发展,将与监制经济有关的国家政策全面落实到位,剔除“公”与“私”的歧视,更多地保护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民营建筑经济。同时对民营建筑企业给予更多的优惠政策,尤其是在投融资方面鼓励民营建筑经济体积极创新,大胆突破,以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再者是改变民营建筑经济自身缺点,引入职业化企业管理团队,进行规范化运作,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感和企业文化精神建设,提高自身价值。截至目前,我国民营建筑经济已经取得了较为完善的结构体系,整体上民营建筑经济已趋成熟。随着市场结构的不断变化,民营建筑企业也应当适时调整产业结构,结合所有制结构调整,对不适应市场环境的企业进行资产重组,以推动建筑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作者:钟选东 单位:西南科技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岳东主编.日本的建设业.中国计划出版社,1988.7.

[2]蒋冬青,刘金彩.陕西建材.2000.(7).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