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文创产品设计

时间:2022-10-15 06:34:30

导语:在文创产品设计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第1篇

关键词:民间艺术;传统文化;文创产品;设计方法;设计原则

文创的概念自引入国内起就颇为火热,文创产业也一直处于黄金发展时期。文化是支持文创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石,然而在高校这一文化产业理应得到茁壮发展的板块上,国内高校文创的现实表现却不尽如人意。纵览文创产品领域内的研究,在文化方面的研究显示,研究者多着眼于文创产品与高校文化输出之间的关系上,较多地探讨了文创产品如何为高校创造文化价值和如何让文创产品体现高校文化内涵这两个方面。一部分研究者也对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对高校文创产品的设计影响这一方面进行了研究,例如,如何将民族的文化融入到文创产品的设计中去,亦或是探讨了地域文化对于高校文创产品创作的影响。而在产品设计实践这一研究方向上,大部分的设计者都选择从高校自身的建筑形式和高校精神这两方面出发,去进行产品核心理念的提炼,从而形成高校文创产品的多种形式。但这些产品,只是校园建筑和精神口号的复刻,其创意性和含义性都稍显平淡,缺乏文化内涵。另一方面产品的设计也仍停留在较为表面的对产品的形式与样式研究上,例如现已推出的一些文创产品,许多都是将校徽等文化符号直接印在商品上,或者直接将这类符号的外形拿来使用,做成产品的外观。这样的“拿来”让高校的文创产品缺乏设计感,商品缺乏吸引力,更难以做到为高校文化代言。现如今,国内对于文创产品的设计研究的方面仍旧有很大的空白,文章针对现今状态下的高校文化创意产品的研发及建设,围绕传统艺术同文创产品结合的这一问题展开,力图通过对于传统艺术的发掘,探究地域与民族艺术同文创设计相结合的方式方法,为高校文创产品设计研究的发展探索道路。

一、传统民间艺术概述

传统民间艺术是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一个民族或地区的普通民众自发形成的既定艺术风格或艺术形式,一般包括传统手工艺和传统艺术技法等。传统民间艺术是民间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漫漫岁月长河中,劳动人民创造的宝贵文化遗产。近年来,传统文化和艺术的保护和传承被反复提及,其受重视程度也不断提升,传统民间艺术仍在缓慢的发展,但是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这些传统民间艺术和手工艺者都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五花八门的新鲜艺术进入人们的视线,传统的艺术逐渐无人问津,许多“非遗”都面临失传。社会发展的速度很快,如果无法紧跟,就会被时代的洪流所抛弃,传统的艺术形式急需推陈出新,重新找到自己的定位,融入当今社会,从而得到进一步的传承。

二、高校文化创意产品概述

高校文创产品是依托高校自身的建校历史、所处地区的地域环境、校园文化和地域文化等背景,提取文化特征与地域基因,创意创新地设计出符合校园文化气质的产品。高校文创产品能够将校园的文化精神融入到具有实用性的产品中,让产品具有情感属性,最终形成校园文化的品牌。[1]通过相关论文的研究、访问有相关经验的高校以及市场调研等方法,高校文创产品可以多种视角分为以下类型:1.按照产品功能分类:校园文化产品作为产品本身是具备一定功能性的,可分为:使用功能、观赏功能和纪念功能类等。2.按照受众人群分类:产品的研发和设计都是需要有受众人群定位的,可分为:面向在校师生、校友、来参观或举办讲座的嘉宾和学者、国际友人、参观学校的学生亲友及游客和领导等类型。3.按照供需关系分类:产品是受供需关系影响的,确定好产品的需求对于产品本身的定位以及量产都是十分重要的,可分为:馈赠需求、纪念需求、使用需求和美学需求等。4.按照设计语言分类:校园文化产品由于其主要功能在于表达校园文化,对于文化的物化转换设计通常会因内涵的层次性有不同的设计语言,可分为:直白客观类和内涵意向类两种。5.按照价值(档次)分类:由于校园文化创意产品的受众群体不同和产品功能的不同,产品需要区分出一定的价格区间和档次。学校之间互访和馈赠领导等具有该类特殊需求的产品需要更高的档次和价值,而师生们日常的用品等档次和价格就会相对较低,可分为高中低三挡产品。高校文创产品应当兼具文化性、艺术性、创新性、实用性和纪念性等特征,其作用在于更好地营造校园文化氛围,丰富校园师生的精神生活,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树立学校的品牌形象,并促进学校特有文化精神的传播,从而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竞争力。[2]

三、高校文创产品的设计原则

(一)创新性原则

创新性原则是产品设计所需要遵循的最核心原则,一件产品是否有意义就在于其设计生产的目的和过程是否具有创新性,是否在任一方面具有前所未有的产品特性。文化创意产品,其中的“创意”就包含了创新设计的概念。1.形式和内容创新:在设计时,需要从学校的所在地进行文化引申,将地域和民族文化艺术纳入到校园文化的系统中去,丰富产品的内容,结合应用更多的素材,设计出创新性的文创产品。高校更应当立足于校本文化,发掘出自身的物质与精神特质,形成高校文创产品独特的形式风格,让产品更具辨识度。2.技术创新:当今社会,科技发展迅猛,新兴技术层出不穷,同时产品生产的技术也在不断革新。设计具有先行性,设计师需要将目光置于各个领域的前沿,应用各种新材料新技术进行产品创作。3D打印技术、VR技术、热塑材料等各种新兴事物为文创产品的设计和创新注入无限可能。

(二)实用性原则

高校文创产品的设计一直以来基本都是根据现有的产品类型进行改造,在此基础之上加上创意性的元素或进行创意性的形式改造,从而形成区别于一般产品的文创产品。设计师加以利用的大多数产品类型是生活用品和文化用品,而高校文创产品所开发的种类也大多都是面向师生的文化用品和纪念品等。文化和创意是作为内涵反映于作品,这些产品的基本属性仍具有实用性,因此,在设计时,产品的实用性也是设计师需要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

(三)情感性设计原则

高校文创产品寄托的是校园文化、校园精神和对学校矗立的这片土地的情感,用户看重的是所购产品的精神内涵,因此在设计时,需要对产品进行情感化设计,令购买者对其产生情感共鸣和文化认同。这种情感共鸣的发生者不仅仅局限于本校的师生,设计者应当力图让共鸣呈同心圆的方式向外扩展,从而形成更大更广的影响范围。情感性设计包括符号设计和交互设计两个方面。1.符号设计:通过符号的设计,可以让人的情感同产品之间迅速构建连结。在符号这一种象征语义的表达下,人们能够更直观地接收到产品中蕴含的信息,能够借此联想到符号所代表的文化含义。设计师通过对校园文化符号的创造,设计出一系列具有品牌效应的文创产品,实现将校园情感在文创产品内的寄托。2.交互设计:用户再使用产品的过程中通常扮演的是接收者的角色,然而,其同样也能够作为创造者参与到产品的设计中去,通过向外传递自己对产品产生的共鸣以及与其他用户互动,完成产品的“再设计”,在交互的过程中赋予产品情感价值。这样的设计形式要求文创产品更具个性化,让用户赋予所购产品独一无二的情感价值。高校文创产品面对的群体大部分是学生,学生个体在群体可能往往难以突出,在此背景之下,文创产品的意义就在于制造特殊感,通过交互,在产品上烙下用户的独属印记。

(四)文化性设计原则

文创产品根植于文化,产品的价值也在于其传递出的文化内涵。高校文创产品不仅是校本文化输出的载体,更承担了代表高校文化形象的作用。设计师需要对校园文化特色进行凝练,文化特色元素包含了高校精神、治学准则和学术氛围等学校自身的文化沉淀,也离不开当地特色文化,例如地域历史、城市风貌、民俗文化、传统艺术和人物形象等,二者密不可分。设计者根据不同的特色元素对高校文创产品进行文化性设计,制造差异性和特殊性,打造高校的文化品牌。

四、传统民间艺术在高校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一)传统民间艺术在高校文创产品文化内涵中的应用

传统民间艺术不仅仅包含外在的艺术形式,还包含背后深厚的地域文化和传统文化。地域文化是一种有着精神和物质双重属性的区域文化,大多是在本地区多年的发展中所汇聚、诞生的文化内容,具有独特性、普遍性、差异性、渗透性、继承性等突出特点。[3]传统文化是反映民族特征和民族风格的一种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和观念形态的整体表现。它是与当代文化和外国文化相对应的名称,有时也称为“文化遗产”。世界各地和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包括过去存在的各种物质的以及非物质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地域和传统文化往往伴随着一个地区的历史故事和民族的文化精神,在高校中则代表了高校的历史与精神,在进行文创产品设计时,引入精神内核,让人们对此产品达到价值认同和情感契合,并能够引发其进行联想,诱发人们的情愫,使其对产品产生情感共鸣。在设计过程中表达传输一种文化,是文创产品承载的使命,在这个过程中,地域和传统文化从根本上影响着高校文创产品设计中的情感表达。设计师可以在设计过程中借用经典故事,填充文创产品的内涵,并通过叙事手段来建立情境,将产品的精神属性和物质属性结合在一起,从而完成高校文创产品核心文化价值的输出。

(二)传统民间艺术在高校文创产品设计思路中的应用

1.传统民间艺术的具象转化。具象转化是指将艺术元素提取转化,直接应用于高校文创产品设计上。我国疆域广阔,地域差异明显,造就了各种独具特色的不同文化艺术,每个地区领域的环境样貌与建筑风格、服饰特点和器物样式都各有千秋。各高校依托于地域,发展于自身,从地域传统艺术和高校文化中都能够直接提取出可以直接利用的样式、造型、纹样等元素。具象转化的关键在于设计师要对民族性和地域性的民间艺术进行大量的收集考证工作,形成资料库,并从中选取最具代表性的内容,应用于高校文创产品之中。设计师需要将特有的民族技艺、手工艺品等民间艺术造型进行归纳总结,转化生成具有辨识度的纹样和造型;将已经形成体系的造型和纹样进行分类整理,力求能够在设计中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进行表达。在进行高校文创产品设计之时,通过对多种元素的提取利用,和对传统民间技艺的借鉴应用,能够保证对地域性特色风格进行直接的展现。具象转化的优点就在于识别性强,通过对元素的直接展现,让用户能够迅速辨别产品的归属地。如图1,采用蜡染布料作为音箱网罩,而蚩尤牛角具有小夜灯的功能,具有趣味性和民族特性。另一个优点则是能够简单快速地赋予高校文创产品以内涵,提升其文化价值。但在进行具象转化应用之时,容易出现“拿来”套用的问题,设计师切记不可对元素进行粗暴的直接应用,转化步骤万万不可忽视。2.传统民间艺术的抽象转化。抽象转化是指对文化艺术的意识形态进行转化,将抽象的艺术观念和民族精神文化附着于高校文创产品之中,此种思路着重于对文化创意产品的意境观念的传达。抽象转化应用的关键在于,设计师要准确把握不同民族和地域的艺术特征,将人们脑海之中模糊的印象变成产品清晰的表达。例如城市形象,可以通过色彩定义;而民族形象则可以通过民族生活场景的描绘来进行定位。如图2所示,设计师将敦煌的绿洲与沙漠文化融入到茶具设计中,完成了对传统艺术色彩的抽象转化。在进行设计时,设计师要切身进入到当地,注重产品设计的“在地性”,将当地的特色形象进行抽象处理。只有设计者被民族和地域文化艺术所感染,融入当地的生活,才能够站在当地人的角度进行设计,才能够精确地传递出民族精神和价值观。抽象转化时容易陷入虚无缥缈的极端之中,产品出现“形而上”的现象,为了避免这一缺陷,设计师在进行文创产品设计时,要注意不能脱离现实,不能够忘记产品的基本属性,要注重产品物质与精神的联结。

(三)传统民间艺术在高校文创产品设计语言和产品形式中的应用

1.设计语言:传统的民间艺术蕴含了民族和地域的物质环境及生活实践等内容,设计师能够从中获取大量的信息素材,对其中的大众识别度较高的物质文化中提取显著的图形,从而形成完整的视觉识别形象。设计师能够凝练出具有识别性的文化符号,运用符号去进行文创产品的外观设计,能够迅速地让人们认知到文创产品来自于哪个地域,所代表的是何种文化,如图3,产品设计提取了山东齐河的传统民间艺术布老虎和剪纸元素。利用文化的差异性,高校文创产品能够实现基于地域文化表达的认知功能。依托于传统民间艺术的丰厚底蕴,设计师通过隐性的符号美学、文化风格、抽象表征、品牌价值理念、用户印象等方面进行设计,完成高校文创产品设计语言的表达。[4]2.产品形式:形式是产品意向表达的基础。产品的形式包括其外部形态和产品性质,一件文创产品以一个什么功能属性,怎样的形态呈现出来,这个过程就属于对产品形式的设计。高校文创产品的产品属性种类繁杂,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范围规定,可以是文具,可以是服图2丝绸之路主题文创设计(图源来自网络)图3布老虎剪纸文具(图源来自网络)饰,也可以是餐具,因此设计师在设计时并不受到产品种类的限制,能够对产品的使用功能和结构进行创新性的设计。那么在文创产品的设计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如何让“意”准确地通过“形”表达出来,这个环节被称为“意形结合”。传统民间艺术中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和艺术类别为高校文创产品的形式设计提供了广阔的思路,让“形”与“意”的结合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五、基于传统民间艺术的高校文创产品设计方法

(一)寓情于形

寓情于形的设计方法是指遵循情感化的设计原则,将情感信息通过文创产品的“形”传递出来,借此表达文创产品的文化精神,并引起产品用户的共鸣。设计师通过寻找传统民间艺术中最感人、能够激发设计灵感的“关键点”,[5]将其剥离出来,使之成为创意中的重要元素,完成“情”到“形”的转化。在设计时运用比拟、谐音、虚构等方法将无形的概念和寓意具象化到实际的产品之中,把文化意境承载到物质产品中去,赋予物质产品深深的文化内涵,在此过程之中要注重意象与形象的融合。高校文创产品的受众比起产品的使用价值,更在乎产品的情感价值,因此在以传统民间艺术为基础进行高校文创产品设计时,可以根据产品的使用功能的不同,给予产品不同的主体和意涵。传统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藏于民风民俗之中,影响人们的行为和活动,而文创产品可以通过恰到好处的设计,创造富有创意的使用方式,引导人们的行为,这样的设计能够在恰好地将无形化为有形,将文化融于生活,使得产品成为创意性的精神产品,将其中蕴含的情感意识传达给用户,触动人心。

(二)旧器新用

旧器新用中的“旧器”包括传统的工艺技术、传统材料和传统的器物,也包括传统建筑形态在内的一切传统事物。旧器新用的设计手法就是指将这些传统与现代的产品相结合,创造出符合现代生活需要的文创产品。工艺本身源自生活需要,并且与地域自然资源、民众生活习俗与文化等联系密切。在人力物力的经济层面来讲,传统的民俗工艺相对于现代器物而言处于劣势地位,然而传统的工艺不仅代表着技术本身,更保留和过去的传统的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传播繁衍的象征,因此它不该就此消亡。但是,复兴传统民俗工艺不意味着照古仿古,而是应该运用现代的手法,将传统的形式和技艺表现出来,形成现代实用的具有复古味道的产品。除了对材料技艺的新用,还应该对传统的器物和建筑进行现代化的发掘。一些传统器物,蕴含了过去人们的巧思妙想,其形式和功用可以为现代产品的设计启发思路,通过对这些器物的结构、功能以及形态等进行局部的再设计,使旧时的创意构思被赋予新的使用方式,能够为现代人所用。[6]这样一种巧妙的创意能够提高文创产品的独一性,形成文创产品的特色之一。对于建筑,设计师可以从中获取灵感,进行线条提取形成新的符号,或进行结构的简化和重组,使其保持形态特征的同时更具意趣,如图4,在徽派建筑屋顶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形成托盘的样式。在高校文创产品的设计过程中,高校应当将传统的器物和建筑文化纳入自身的文化体系之中,创新开发基于传统民间艺术形式的新型产品,创造特有的产品造型,形成独有的结合式产品形态。高校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对新型材料与传统材料的结合以及新型制作方法与传统技艺的结合进行研究,开发高校特色的产品材料,在体现传统艺术形式的意趣之时,也表现了高校的智慧和文化。

(三)互动体验

互动体验是指产品设计要关注人与产品的交互关系,设计者通过创造环境、空间和方式为人提供参与的机会与条件,让用户在体验的过程中主动探索产品的深意,获取设计师想要表达的内容,即使用恰当的方式来缩短减少设计者和使用者之间的距离。在此方法下,设计师需将设计的重点放在人与产品发生关系的界面上,通俗来讲,就是对用户使用产品的方式方法进行设计,让产品的使用过程能够不止局限于人对物,更要实现物对人的反作用。[7]互动体验设计方法重点在于人的感受,设计师不能将产品视作死物进行机械的设计,而要转变思路,力求让产品能够“动起来”。这里的“动”并非一定要让产品活动,而是要让产品的形式和功能都达到多元化。高校文创产品的受众的文化层次和欣赏水平往往较平均水平要高,因此,高校文创产品更需要交互设计的介入来提升产品的品质感,在传统民间艺术的基础上,互动体验方法专注于艺术与文化的解读,让用户通过多感官的参与,包括但不局限于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等感觉,与文创产品进行互动,体会文创产品的艺术价值。

(四)创意关联

关联是指通过巧妙的手段将不相关的事物、行为、概念等联系起来的一种设计手法。产品的创意关联包括功能连结、形式融合和文化植入三个方面,分别从产品的功能用途、形式外观和文化内涵入手,将看似不相关的元素结合起来,形成全新的创意表达。创意关联一方法重点在于创造性的结合,设计师要利用发散思维,进行头脑风暴,更要在平时对生活的细心观察中找到事物之间的关联性和相似性,为其建立设计结合的桥梁。在将传统民间艺术融入到文创产品设计的过程中,更要重视传统与现代的嫁接,如何通过现代的方式来表达和继承传统文化,是值得思考的方向。在高校文创产品的设计中,设计者需要利用关联的手法,将传统民间艺术植入于高校文化之中,将传统民间艺术形式融合于现代产品形式,使产品的功能变得多元。高校文创产品多为文化用品和纪念品等,在设计时,需要着眼于产品的文化用途和纪念性,利用创意关联的设计方法,发掘传统民间艺术与高校文化之间的连接点、高校文创产品依托于传统民艺的记忆点,突出产品能够为使人印象深刻的特性。

结论

高校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道路随着时间的发展渐渐难以推陈出新,传统民间艺术的介入,为高校文创产品的创新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通过两者的有效结合,使得高校文创产品拥有了坚实的依托,同样也实现了传统民间艺术保护与传承的活化,传统民间艺术从被动受保护角色转化到主动的文化参与者的角色。传统民间艺术在高校文创产品中的应用将成为未来的趋势,有着较好的前景,文章基于此所提出的设计方法对未来该领域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梁玥,徐美,郭迎新.高校校园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与情感表达研究[J].工业设计,2019(06):72-73.

[2]王松华,范紫微,杜星儿.地域性材料在校园文化创意产品中的应用研究[J].工业设计,2019(02):91-92.

[3]解春凤.地域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J].包装工程,2020,41(08):313-316.

[4]高静静.高校校园文化创意产品的情感化设计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16.

[5]朱红红,张巧,李卉.地域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工业设计,2018(08):44-45.

[6]王毓婧,李波涛.地域文化类文创产品的创新方向研究[J].大众文艺,2020(07):102-103.

[7]周璇璇.高校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与实践探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

[8]王松华,王查理,林姿彤.基于黑龙江传统民间艺术的校园文化创意产品研究[J].工业设计,2018(01):16-17.

[9]张歆.地域文化视角下的文创产品创新设计策略[J].设计,2018(19):54-56.

[10]杨杰,张华杰.故宫文创包装设计的东方审美与表达[J].设计,2021,34(07):40-42.

第2篇

关键词:产品语义学;文创产品;包装风格;包装设计

产品语义学主要讨论的是如何将产品形态、其在日常生活情境中象征的特征融入到包装设计的一种设计方法,其突破了传统人机工程学中对于人体生理机能方面的考虑,将设计因素有效的深入到了人类的精神中,实现了对人机工程学范畴的有效拓展。因此,在社会不断进步的全新背景下,为了保证文创产品包装能够满足人们在精神方面的实际需求,真正体现出产品的文化内涵,当前需要将语义学有效的融入到文创包装设计中。以此保证能够跟随时展的潮流,体现出特定时代背景下语义学的价值,为更加有效的提升文创产品包装设计价值提供一定支持。

1产品语义学概述

1.1产品语义学概念

产品语义学是在20世纪90年代左右艺术设计行业中流行的一种设计思想,经过专业设计师的大力推动,在90年代中期成为了遍布世界的一种全新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为带来更加活泼的设计灵感,对于当代文创产品设计、设计教学的发展,产生了非常重要的意义[1]。从本质上分析,其主要是一种对设计定位进行分类定位进行研究的学科。产品语义学是设计师将这些定位分析进行研究和构想运用到产品设计中,进而形成了产品设计的定位。广义上一般将产品语义学定义为:产品的语义能够反映出社会、心理、文化之间一种连贯性,产品是人、物体、环境之间的一个连接者。通过产品语义能够构定位出一个准确的设计环境,远远超过了纯粹主观意识的凭空想象设计。

1.2文创产品包装设计中的语义学概念

针对文创产品的包装来说,其主要作用是能够为消费者的使用提供便利,因此包装设计必须要满足消费者的实际需求。文创产品包装设计中的产品语义学,在于语义学具备的传达性和定位性特点,通过传达将包装设计和消费者联系在一起,以此保证文创包装设计定位准确,设计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真正被人们理解和接受。如针对儿童群体的文创产品包装设计,设计者一般需要从外观、颜色、体积等多个方面尽量周全的开展设计工作,这主要是由于对于儿童来说,小型产品搭配变化多端的造型,更能够吸引其注意。

2产品语义学对文创产品包装设计产生的影响

2.1文创包装设计产业实现了积极的发展

在人们物质文明不断满足的情况下,人们对于精神文明的要求也在日渐增长,以往单一的产品包装,无法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在经济、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文创包装设计产业实现了积极的发展,获得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其与其他的设计学科,属于需要不断发展的阶段,容易受到多种多样因素的限制。通过对语义学进行定位分析和研究,通过大量实验研究发现语义学属于精神的范围,而文创产品中的"文创",有着打破传统文化和标新立异的概念,因此在文创产品设计中融入对应的语义学概念,是通过时代语言改变已有文化、产品束缚,设计出具备一定附加价值精良产品的重要途径,也是真正满足人们实际精神需求的一个有效途径。

2.2文创包装设计整体上处于探索的阶段

由于文创产品在我国的起步比较晚,并且在文创包装设计上没有明确的设计规范、产品设计定位,主要是以投资方的意见为主开展设计调研。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文创展品设计与发展脉络不清晰,朝着过度商业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在市场定位上逐渐偏离设计本位[2]。同时,一些不良设计现象在市场中的出现,加上文化创意产品在种类上比较多,造成了文创产品包装设计的文化内涵、设计针对性较差。造成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主要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一,设计体现出了一定的盲目性特点,在包装设计上体现出的盲目性特点,主要是由于包装设计并没有形成良好的设计流程,设计活动在整体上处于探索的阶段。这就造成一些设计师在实际设计工作中表现出盲目跟从、盲目模仿等特点,无法体现出文创设计的特点。二,设计朝着同质化方向发展,产品包装设计上体现出的同质化现象,是当前设计市场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尤其是在文创产品的包装设计中更加严重。这主要是由于早期我国的文创产品并没有细分出对应的设计科目,包装设计仅仅局限在形状、贴标等方面,造成包装设计出现了同质化发展的趋势。最明显的一种表现,就是在旅游类的文创产品包装设计中,一般都是将各个地区的著名景点作为主要包装内容,在造型和风格定义上基本上雷同,没有真正突出区域性风景名胜的产品语义,当地的历史文化内涵定位肤浅。在这种情况下,非常容易造成人们出现审美疲劳,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对文创产品的消费兴趣。

3基于产品语义学的文创产品包装设计对策

3.1建立正确主题认知,准确表达包装风格语义

文创产品由于其自身具备的特殊属性,在包装设计初始阶段就需要明确包装设计的第一点就是吸引力。因此,首先,针对文创产品的包装设计来说,需要在准确理解语义学内涵、不违背包装功能的基础上,体现出一定的经济性、实用性和是时代性特点。同时,由于文创产品一般可以分为旅游纪念品、重大节庆和会展、娱乐文化衍生品、企业品牌衍生品等,在实际的设计中需要给予整体定位,有效呈现出产品包装具备的艺术性、民族性和地域性特点。只有正确的将这些设计理念应用在文化产品包装的设计中,才能够真正保证文创产品的包装实用性,真正体现出应有的作用,满足人们在包装方面的精神需求。其次,针对文创产品的包装设计工作来说,设计师在开始设计调研过程中,需要寻找对应实现整体设计定位想要呈现出的产品语义意向图,进行确定,其中包括功能语义、美学语义、感官语义、形象语义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这就要求设计师需要通过前期市场调研和分类,实现对产品语义的理解、总结和确定,并且在此基础上找到创新设计的关键点,结合当前流行的视觉语言开展包装设计工作。同时,在实际的市场调研工作中,需要在保证设计师实现对设计主题正确认知和明确的基础上,有计划、有目标、按照一定设计方法开展设计工作,并且通过有效的数据分析,获得预期的设计效果。此外,在设计调研的开始阶段,需要先确定好对应的目的、方法,最后形成具备一定价值的调研报告。这样不仅能够实现对受众群体、包装设计文化内涵进行确定,同时也可以按照实际的设计结果,对包装设计的整体风格、产品包装功能语义进行确定,为更加有效的开展产品包装设计提供一定支持。

3.2准确提取设计元素,分析产品功能语义

针对文创产品的包装设计来说,准确对设计元素进行提取,需要建立在设计定位的基础上,是一项相对比较复杂的设计活动,需要与多方因素结合在一起进行考虑,并且最终设计效果图和三维建模文件需要与项目发起者、主设计师、消费者三方综合需求相符合。因此,首先,设计的初期阶段,设计师需要与设计活动发起者共同开展设计沟通,保证能够最大限度的对设计要求和方案进行明确,同时需要提出专业化的设计意见[3],形成完整、全面的设计思路,为后续设计工作更加有序的开展提供支持。其次,按照市场调研后的结果,可以将设计分为定位需求、设计展示两个方面,前者是从物质文明、精神文化两个方面入手,主要体现了地域性文化、现代主流设计效果等。通过对这些文化进行分析和总结,找到原始文化体现出的文化密码,分析消费人群的真正需要,对设计风格、包装风格进行功能语义的定义,并且以此作为依据,通过设计思维的发散,精准提炼出文化元素符号实施趣味性、差异化、精致感、稳定性的改良,将全新的文化语义赋予到设计中,使其能够满足当下人们的审美标准,成为文创产品的一个重要结点。最后,针对设计元素的应用来说,需要建立在文化语义分析基础上,通过筛选后将智能化、人性化、科学化、绿色低碳化融入到其中,保证包装设计与时代精神相符合。同时在实际的包装设计中,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将产品的差异性凸显出来,改变产品包装设计中现出的同质化情况,保证设计出的产品包装能够在保证功能性的基础上,尽量美观和大方,整体的设计风格和产品风格保持一致,具备一定的系列感,并且需要融入一定的环保理念。通过这种方式开展文创产品的包装设计,不仅能够体现出产品的设计理念,同时也可以实现与文化语义的有效融合,真正设计出具备一定特色的产品包装。

3.3重视包装细节功能,体现不同造型语义

文创产品包装作为一种物质产品,其需要通过一些材质、新颖的内容,将自身具备的特殊性体现出来,以此保证能够构建出属于自身的媒介,充分吸引使用者的兴趣,提升使用者的审美情趣。首先,由于文创产品包装设计造型一般需要通过包装图形、形状和色彩之间的关系,创建出一种适合的氛围,激发出使用者的心理认同,为使用者带来一定的亲切感和使用舒适感[4]。同时,不同的包装设计、图形和形状语言,都能够带来不同的感受,如方形包装设计可能会为消费者创造出一种严肃的感受,而不规则、色彩丰富的包装,可能会为消费者带来活泼的感受。因此,在实际的设计中,需要通过对包装设计造型语义的研究,将产品具备的不同功能、语义体现出来,起到一定的暗示作用,保证能够凸显出商品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为人们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其次,当前在包装设计中有必要加入一些创造性的元素,保证消费者能够在实际消费中,享受或者使用产品过程中,能够通过包装体验到不同的乐趣,可以通过在体现造型语义的过程中,通过设计出独特的包装造型形态,展示出产品的独特特征。将包装使用方法暗示给人们,如可以在包装细节上体现出如何开启产品包装、如何按压、弯曲等,当前这种方式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的包装设计中,并且获得了人们的一致欢迎和认可。通过结合这种具备一定特色的造型语义,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帮助消费者如何使用包装,同时也可以提升消费者的兴趣,促进文创产品的积极发展。

结语

产品语义学在文创产品包装设计中的有效融入,为包装设计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实现了对包装设计方法、理论的有效丰富和扩展。因此,在实际的包装设计中,需要通过正确认知主题、准确提取元素、设计细节功能等,实现产品语义与产品包装的有效融合。以此保证能够更加有效的开展文创产品包装设计工作,为文创产业实现更好的发展提供一定支持。

参考文献

[1]陈鹏.基于产品语义学的文创产品包装设计研究[J].轻纺工业与技术,2020(11):128-129.

[2]倪仁杰.工业产品造型设计中的创新元素运用与品牌研究[J].品牌研究.2019(11):94-95.

[3]乔宇.基于设计符号语义学下的《红楼梦》文创设计应用[J].曹雪芹研究,2020(03):134-143.

第3篇

关键词:昆曲;文创产品;再设计

中图分类号:J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12-0080-02

一、昆曲的发展历史

18世纪之前的 400年,是昆曲慢慢成熟并日趋壮盛的时期。昆曲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同时也是属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昆曲的万般风情经常以一种完美的表现方式让我们看到。来自民间的昆曲曾登上时代艺术的巅峰,凭借的是实力,也是以优美清新的风格著称。它在那个时期超越了其他简单粗率的戏剧样式。18世纪后期,演出格局进行了变化,昆曲日渐失去原有的活力,原因其一是地方戏逐渐兴起。昆曲经过长时间的繁盛之后,慢慢开始出现衰退。2001年5月18日,昆曲艺术被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名,这也是中国成为首次获此殊荣的19个国家之一。

二、昆曲文化与文创产品现况分析

2015年7月27日,苏州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政策意见》的出台,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骨干文化创意企业,建立健全现代文化服务、生产和销售网络,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带动效益的主导产业,文化产业综合实力进入全国第一方阵。把苏州打造成地域性文化创意文化中心,也会形成与相关产业深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融合发展格局,从多个方面提升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水平。

中国・苏州创博会作为苏州文化的代表已经深入人心,第二届中国大学生设计大赛举办了“乐在苏州”这一主题的工艺礼品设计作品的征集。大赛主题以昆曲为设计元素,所创造出的文化产品形式多样。不仅可以走进百姓生活,也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昆曲艺术。主办方也是多方面进行创意设计征集,类型划分详细、多样,通过平面设计、家居设计以及旅游产品、围巾、礼品等类别进行创意收集,内容涉及文学读本、餐具、屏风、布艺、书画作品、电子产品、石雕、围巾等。创意产品的实现需要多方的支持和协作,最后才能对创意设计进行产品化、产业化和市场化。

坐拥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的文化资源,营造更加繁荣的局面,五千年浓墨重彩的中华文化,孕育了无数艺术瑰宝、汇聚了众多文明结晶,苏州文创产品需要文创的产业升级和自我革新。面对人口众多、潜力最大的广阔市场,要经受最富创新精神的时代冲击,目前市场的文创产品琳琅满目,水平层次不齐,苏州市场的文创产业绝不应该是勾勾画画那么简单。特别是要看到,除了商业地产之外,文化创意产业也是文化遗产的历史使命。认真研究历史的情感,不仅延续了复杂的思想脉络,而且还发展了文创的实力,也是整个苏州文化产业的增长点。

三、苏州昆曲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再设计

1.从产品造型出发。现在的昆曲文创产品就是将简单的图案用于日常用品表面装饰,本质是创新的,但后来文创产品年复一年的跟随行的模仿、使用,使得产品早已不再具备创新的视角。对材料不断加以理解和认识的同时,产品造型设计的过程实质上也是“造物”与“创新”共同发展的过程。昆曲的文创产品不仅需要传承昆曲造型艺术的形,更要注重对昆曲艺术的传播和表达,从而推动受众对文创产品的造型、色彩等视觉信息的理解,再情感伴随中完成对文创产品的认知、理解和接受,最终实现购买行为。

2.从设计元素出发。 的文创产品主要在于将“古早味”与现代结合起来,将传统文化融入到了更多人的生活当中,特色鲜明,所以能够独树一帜、风靡两岸。苏州现在很多文创商品的商业属性更为浓厚,文创产品不仅要具有历史感,同时也得让消费者觉得购买这件品物有所值。昆曲的文创产品要根植于本土,有着鲜明的地域特征、深厚的文化意蕴。不仅要突出个性化图案、色彩、文字等,加强局部细节的体现。加强整体的设计意识的同时,要注重局部与整体的融合。表现手法要突出昆曲文化精神本质、地域特色和艺术个性,运用科学的设计理念以及合理的功能结构,结合特有的图形、色彩和文字表现文化内涵,使昆曲元素的特色得到重复的体现。也就是从昆曲传统图形中提取具有代表性的形的元素,结合现代设计中一些构成设计手段,运用点线面的组合进行新的设计重组、融合。

3.从工艺材质出发。要善于探索新材料这形态设计中的潜力,并很好的运用新材料新工艺来创作新的产品形态,激发设计师的灵感创作出高质量的产品,使文创产品设计的形态更具有时代感。3D打印技术是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以三维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采用分层加工、叠加成型的方式逐层增加材料来构造物体的技术。开发目前市场上跟得上消费观念的产品,比如音乐盒,可以采取昆曲的人物造型旋转出昆曲的音乐。(如图1所示)可以依托昆曲人物造型立体的展示文创产品,舞台人物都可以等比例缩放进行设计。苏州的丝绸、刺绣、红木雕花、玉雕、核雕都是传统手工艺代表,可以发挥几种材质的结合创作以昆曲元素为特征的产品造型,也可以设计出各种款式的书签(如图2所示),这不仅创新了传统工艺的表现形式和内容,同时也较好的传播了苏州昆曲的地域文化。

四、问题和思考

昆曲博物馆的所设计的产品是向公众传播文化为目标的产品,这样就可以理解为设计出的产品不同于一般市场的旅游产品。昆曲博物馆的文创产品还未真正的开发,目前市场就是单一的书签、丝巾和T恤等等,也有公司和活动进行相关的产品推动,但是在操作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后会有更多的思考。

1.探索市场化的道路。需要成立专门的部门对接文创产品的设计和研发,管理运作中缺乏完全的成本核算,所获得的经济效益又缺乏奖励机制。长期以往,员工的积极性得不到保障,不遵循市场经济中的经营原则,不能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就无法推行一些创新机制。

2.依托展馆,拓展销售渠道。销售压力也是制约昆曲博物馆文创产品大规模开发的因素之一,产品的研发和制作需要流畅的销售渠道,如果没有足够的销售量,资金流转得不到良性循环,产品不断挤压,这样会造成恶性循环的产业链。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产品需要不断的创新,如果博物馆进行自发的品牌产品开发并拓展销售渠道,实现更大的市场价值。运用灵活的销售手段,与周边的博物馆、旅游景点进行合作形式销售,建立文化创意产品营销合作关系,实现互利、双赢。

3.关注行业展会,培养复合型人才。每年开展的苏州文化创意博览会,在国内引起广泛好评,该展会也在为宣传苏州和推广文创产品搭建交流平台,同时也为文创产品走向产业化发展创造了良好机会。对于类似的会展和交流会议,要积极参与、抓住各种机会、积极推广昆曲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建立一直高素质的创意团队非常重要,加强对创意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是更多优秀的人才为文创产品的研发服务,最大化的挖掘博物馆的文创产品的巨大市场潜力,艺术人才是重要的环节,才能在今后的持续发展中保持优势地位。

五、结 语

社会不断的发展,时代不断的进步,昆曲博物馆的发展也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高效的开发模式和良好的营销和推广,才能更好的满足社会公众对昆曲博物馆文化产品的多种需求。文化产业的飞速发展,各个博物馆都试着将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作为促进博物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个亮点,开发出具有生命力的产品,才能获得更多的经济利润。文创市场潜力巨大,传统手工艺的现代设计创新也占据很重要的位置。继承不是单纯的模仿,对于文创产业来说,要懂得继承才能创新。关键一点就是设计要善于寻找可以满足人们需要的契合点,进而开发市场,传播文化。意在论证昆曲文创产品再设计的重要性,并试图设计出具有独特性、品牌化的昆曲文创产品进行推广,传统的创造性继承、产业与文化能够深度融合,就会涌现出更多的文创形态,从而不仅让消费者受益,也能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归属感,不仅提升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也会真正的将昆曲文化资源传播的更长久。

参考文献:

[1] 刘德朋.苏州文化创意产业与苏式艺术设计研究[J].文教资料,2014(24).

[2] 谢晓英.论博物馆文化衍生品的价值[J].现代装饰(理论),2016(6).

[3] (日)原研哉著.朱愕译.设计中的设计[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第4篇

在彰显个性、追求趣味的消费潮流下,企业和设计师往往尽可能避免使用这些工业材料,以免产品被打上“过时”的标签。可见,必须打破对材料的程式化应用,才能充分发挥其在设计中的创新效用。

2材料设计特性再认识

程式化的应用方式源于人们对材料陈旧而僵化的认知,因此必须消除成见,对材料的设计特性及其作用进行重新认识,才有可能进一步打破程式化的应用方式。

2.1材料的设计特性及作用

材料的设计特性可以分为主、客观两个方面:主观特性是人们通过视觉、触觉、嗅觉等感官形成的感知特性,包括质感、情感以及艺术感等,如钢材显冷峻、红木显古朴、皮革显温润等;客观特性则主要包括材料的物理、化学、力学以及加工工艺等天然属性,如高碳钢具有较高的强度、硬度和弹性极限,但焊接性能和冷塑性变形能力较差,而低碳钢则正好相反。材料的客观特性是主观特性的基础,而主观特性则是客观特性的升华,两者相辅相成,它们在设计中的作用也各有所长。主观特性是增加产品附加价值的重要途经之一,材料的质感、情感、艺术表现力等主观特性必须与产品既定的人文内涵、艺术风格等相适应,以便于满足人们表现其身份地位、审美情趣或价值取向等精神需求。如高档汽车之所以采用胡桃木作为内饰材料,就是为了满足客户显示其尊贵身份的心理需求;而客观特性则是实现产品功能的物质基础和根本保障,材料的客观特性应与产品各方面性能要求相符,以便于创造良好的使用体验。如钢制刀具比铝制刀具更锋利、更耐用,因此就客观特性而言钢材比铝材更适于制造刀具。

2.2材料设计特性的应用要义

在不同历史时期,由于社会经济、文化、技术等条件的变化,产品设计对材料特性的应用也有所侧重。一般而言,社会大众在物质匮乏时期普遍较重视产品的实用功能,因而产品设计往往侧重于对材料客观特性的应用;而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社会大众的需求也日趋多元化,且精神需求所占的比率不断攀升,材料主观特性的应用价值也随之提升,设计应用的重心逐渐向主观特性倾斜。我国经历了较长时间的物质匮乏时期,在产品设计中形成了注重应用材料客观特性的思维定式和应用程式,但这种陈旧的观念和程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要求,无法满足大众日益膨胀的多元消费需求,因此,产品设计不能停留于应用材料的客观特性阶段,而应将重心转移到对材料主观特性的发掘与应用上,才能创造更为多元的产品价值,从而适应消费者的多元需求。

3材料主观特性的创新应用

对材料主观特性的发掘和应用可以从应用范围、造型特征、复合质感以及个性气质等方面入手,打破固有程式,创新应用方式。

3.1突破材料的常规应用范围

材料作为一种客观物质,本身并无任何情感意识,它们的主观特性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长期被应用于某些特定产品中而形成的。如钢筋、混凝土通常被用于楼宇大厦、公路桥梁等工程建筑中,久而久之就形成冷峻、淡漠、乏味的主观设计特性。而如果有意识地拓宽材料的应用范围,让人们在不同的时机或场景中接触它们,就能逐渐改变大众对它们的主观感受,如钢制管材在家具中的创新应用就极大地改变了钢材原有的主观特性。20世纪20年代,包豪斯的布鲁尔受自行车把手的启发,将钢制管材引入家具行业,推出了一系列造型轻巧优美、结构单纯紧凑、功能突出且符合批量化生产要求的钢管椅,不仅揭开了现代家具设计的新篇章,同时也赋予钢材轻巧、精细、时尚的主观特性,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钢材“粗糙、笨重、冷峻”的固有印象。再比如,近年来不少设计师致力于探索混凝土的创新应用,将其广泛应用于日常产品领域,推出了一批创意十足的混凝土产品,包括戒指(DesignStudio设计工作室设计)、腕表(DzmitrySamal设计)、时钟(ForsbergForm设计工作室设计)等,展现出清新自然、精巧细致以及时尚前卫的品质感,颠覆了混凝土材料在大众心目中的传统形象。

3.2消解材料的固有造型特征

在造型活动中,人们往往会下意识的“因材施型”,即根据大众对材料的固有认识赋予相应的造型特征。比如同样是几何形态,金属制品往往呈现出较为硬朗的造型特征,而木制品或塑料制品则会处理得相对较为柔和。这种“因材施型”的造型模式可以强化材料某方面的特征,但也容易导致其主观特性趋于形式化,缺乏新意,因此,应该有意识地消除材料与其固有造型特征间的关联,在不违背产品总体设计要求的前提下,以全新的造型特征带给消费者全新的心理体验,进而形成全新的主观特征。如德国设计师FlorianSchmid的“缝合混凝土”座椅,见图2,就打破了混凝土材料一贯的工业化造型风格,将软和硬两种状态融于一体,通过座椅柔软的造型特征与人们印象中坚硬的材料质地产生矛盾对比,引发有趣的视觉错觉和心理体验,赋予混凝土材料以全新的造型特征。

3.3探求材料的多元复合质感

质感是产品设计的三大基本感觉要素之一,也是材料主观设计特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的知觉系统从材料表面特征中得出的信息,这种信息能够影响消费者的主观体验,而多种质感的组合应用则能产生内涵更为丰富的复合质感,有利于营造出不同寻常的设计效果。复合质感的产生途径主要有两种:质感相似材料的类比应用和质感相异材料的对比应用。类比应用是将多种质感相似的材料运用于同一产品当中,或通过一定处理使产品中的不同材料具有相似的质感,其目的是强化某种特定的质感效果。如设计师StefanZwicky就使用钢筋和混凝土制作了“柯布西耶LC2”椅,通过这两种典型工业材质的彼此映衬强化出原始、粗犷的工业意味,也完美诠释了柯布西耶机器美学的内涵。而对比应用则是将质感差异较大的材料放在一起,形成极具感官冲击性的复合质感。如混凝土和硅胶是两种质感迥异的材料:坚硬与柔和、冷峻与温暖、遮蔽与通透,无论在视觉、触觉还是心理感觉上都相当矛盾,但在法国设计师RenateVos的“Concretebin”系列吊灯中,两者却和谐同存、彼此交融于一体,形成具有矛盾特质的复合质感,令人耳目一新,同样,RecycledLightCompany利用废弃灯泡制作的油灯也有异曲同工之妙,通过材质的对比组合显露出另类的时尚感,并且体现了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

3.4解读材料的内在个性气质

材料具有各自的个性气质,它们能够用自己的语言通过内在灵性表达自身的美,而设计的要义之一就是通过恰当的途径,将材料的个性气质“翻译”成大众熟悉的表现形式,便于消费者感受、理解材料的内在美。这里所谓的“恰当的途径”因材而异,包括形态、色彩、工艺等各种形式和手段。日本设计师黑川雅之就非常善于把握和表现材料的内在气质,他在代表作“Irony”系列茶壶中就采用了传统的沙模铸造技术,以沙模铸铁材料为载体记录了铁的演变过程,在器具表面可以清楚地看到时间的痕迹,质朴而沧桑,将材料的个性气质与日本的茶道精神彼此融合,相得益彰。

4材料主观特性的创新应用实践

材料的创新应用方式各有所长,在设计实践中应加以综合应用,同时还必须结合形态、色彩、纹饰以及包装等因素强化材料的主观特性,充分体现产品的内在气质。如在一款作为校际交流活动纪念品的镭射翻页笔设计中,笔者为了更好地体现学校的人文氛围,在外壳材料的选用上打破了ABS等常规材料的限制,采用了经防腐处理的原生态竹筒作为外壳的底壳,并以复合竹材作为面板和按键的材料,利用竹在传统文化中清秀、雅致的个性气质,结合具有传统意味的纹饰充分展现教育工作者的清雅气质。此外,产品的包装采用再生纸材料,通过包装的材料质感、纹饰风格等与产品主体相互呼应,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竹材的主观特性,并进一步突出了产品的人文气质,同时也较好地体现了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

5结语

第5篇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交互体验设计;体验经济;市场竞争力

1 背景

在我国制造业转型的时期,相关经济领域面临着诸多发展的瓶颈。《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国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任务,从政策层面倡导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从而为文化艺术的产业化开辟了一个重要的产业领域。

2006年起,江苏各地相继制定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政策与战略,大力发展文创产业。以南京为例:2012年南京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360亿元,占GDP比重5.1%,成为全省第一个超过5%的城市,标志着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该市的支柱产业。2013年增值达450亿,占GDP5。61%。在亚太文创产业协会公布的2013年度两岸城市文化竞争力排行榜上,南京位列北京、上海、杭州之后,名列第五。2014年文化产业增值已达GDP9%,全市文产企业由2012年的9678家增加到20000家,从业人员40万人。在国家“十一五”纲要下,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显然已成为突破相关经济瓶颈的新突破口,其中相应的文创产品与服务设计创新业已成为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内涵。

信息产业背景下,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与以文化传播为内容与服务的创新形式构成了传统产品设计的新兴应用领域。数字交互体验式的文创产品设计与开发,即科技产品发展的未来方向,也是文化产业的市场新需求与增长点。

2 研究范畴

当前文创产业中,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设计创新活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市场领域中:第一,传统工艺美术领域中,以地方性的传统手工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作为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设计基本元素的再设计;第二,历史人文领域中,以地方性文化、习俗、节日等活动为主题,以此为内容,设计以民俗服务活动模式,及其活动衍生品的产品和服务设计;第三,自然、环境资源文创领域, 以地方特有的自然环境和独有物质资源,结合健康、可持续发展等现代人文主题概念所策划的文化主题活动和服务模式设计和衍生品的设计开发;第四,动漫影视文化领域,以原创动漫及影视作品建立起的地方特有形象作为为商业推广元素,以此衍生出主题式的旅游资源、娱乐体验产品服务及衍生品的创新设计。第五,文博、科技场馆、展览展示成列品的衍生文创产品及文化传播推广服务模式的创新与设计。以上所列举的五个范畴在笔者《信息化语境下文创产品设计的新契机――文创产品交互体验设计浅谈》论文中有详细表述。

由于文化因素本身的非物质属性、使其在文创产品设计表现方式上局限,而在文化内涵的表达及设计实践中,以传统的产品设计方式往往无法表达文创产品核心价值,物质层面局限于外观属性或者视觉艺术模仿创新上;而对于非物质性的文化内容与艺术内涵也只停留在文化语义学层面的挖掘和产品服务实践的创新上。这并不能够满足当今信息化及互联网产业背景下的市场需要和用户的真实的体验需求。以文化内涵为体验核心的产品创新更需要借用信息交互设计的方式,重塑其文化内涵的服务性体验并以体验经济的方式提升其商业价值。

3 文创产品与体验经济

文创产品区别于我们一般概念上的产品,除了产品本身所具有的使用功能价值意外,更具备情感层面的体验功能价值,满足用户的基本本能层面的需求外,更注重在使用过程中满足用户的情感层面甚至更高级的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例如一本相册,从使用角度来说,可以满足用户分类与存储相片的需求,而当它放满相片后对于用户来所已不仅仅是本影集这么简单了,它承载可用户不同时期的各种回忆。每一张照片对于用户来说就是一个故事。由例如一杯廉价的咖啡更多认同为是消费饮品,而当出现在“星巴克”连锁店里,当用户购买消费时,出了消费饮品,更多的消费的是品牌与品牌生活方式所带来的价值认同感。

所以从这一角度说,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设计即更多的是以物质产品为基本载体承载的价值认同、历史文化、民俗习惯、民间智慧及特定背景语境等核心内容体验的文化内涵。那么文化创意产品的这些非物质体验特征如何变为具有价值的产品,用户可以为此心甘情愿的买单,从而创造市场价值? 举个例子,自己冲泡咖啡的成本约5元。但在经典的咖啡屋里,伴随着古典轻柔音乐和名家名画装饰,亲眼看着一杯手工咖啡从磨制到冲泡,在弥漫着浓郁咖啡香味的吧台前与专业咖啡师的互动,一杯咖啡的价格可能超过30元,出门前也许你会外带一些咖啡豆100元,为了自助体验一回这样的乐趣,回去后还会购买各种冲泡工具100元。这种体验你也会认为物有所值。手工咖啡体验的例子说明,一个简单的需求行为,在通过不断提升该需求体验的同时,创造出了同时不断提升的消费需求和价值。

这里我们引入一个经济学概念――体验经济。体验本身是一个人达到情绪、体力、精神的某一特定水平时,他意识中产生的一种美好感觉。它本身不是一种经济产出,不能完全以清点的方式来量化,因而也不能像其他工作那样创造出可以触摸的物品。但当我们通过一种特定的设计方法――交互设计,把体验变成产品或者产品服务,消费者愿意购买,并可以在特定的环境或者平台上交易时。那么这一系列的行为就变成了经济行为。 产生了价值。 因此就有了一个新的经济学概念体验经济。

4 信息交互设计的竞争力

伴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化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背景下,用信息交互设计方法,以信息化和数字技术手段设计文创产品和服务的体验设计,是科技发展驱动下的文化创意产品的体验经济模式创新,是文化产业市场提升竞争力。区别于传统的文创产品和服务形式,其竞争能力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互动参与体验的竞争力。利用信息交互设计的方法设计以体验特征为核心的文化创新产品与服务,具有很强的互动性与参与度。即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对非物质性的文化内容和内涵加以设计,并以互动性的体验方式,让用户在过程中身心体智状态完全沉浸与满足于与文创产品提供的内涵之间互动作用的结果中,并全程参与其中。

差异化体验的竞争力,文化创意类产品的价值输出物――体验的需求要素是突出每个用户的个性化感受,而每个人的家庭背景、教育背景、行业背景、认知程度有所不同,这就造成了每个用户的体验感的不可替代性,这种感受是个性化的,在人与人之间、体验与体验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因为没有哪两个人能够得到完全相同的体验径历。

映像化体验的竞争力,任何一次体验都会给用户留下印象深刻及记忆和映像,几天、几年、甚至终生。一次数字化虚拟现实(VR)体验的主题公园之旅、一次增强现实(AR)的与文物亲密接触、通过跨平台的终端设备在家体验环球探险等,都会让体验者对体验的回忆超越体验本身。

科技驱动体验的竞争力,信息交互设计下的文创产品与服务,用户体验的方式依据信息内容特征,分析目标用户在此特征影响下的认知与交互行为特点,因人而异地设计具体的用户体验方式,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与设备实现文化内涵的数字化互动体验,更加能吸引年轻用户对于非物质化文化内容的注意力,有利于社会文化价值的延续及传承。

互动参与体验、差异化体验、映像化体验、科技驱动体验构成了信息交互设计提升文化创意产品的市场的主要竞争力。这一范畴内的产品涵盖今天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xi文博、科技场馆的信息化背景下的文创产品与服务的解决方案、

5 设计作品实践

实例1――秦淮灯彩交互体验设计实践(图1)。

南京秦淮灯彩因此也被列入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东吴一直传承至今。很少人知晓其精致玲珑,粉嫩绚丽的背后所凝聚的千年间的民间智慧与民俗内涵,一盏花灯需经过劈蔑、染纸、裁剪、扎花瓣、裱糊、做骨架、安装等多道复杂的工序,历经一年的制作。才能成纸到灯彩的蜕变。

该作品以灯彩手工艺和互动体验,以信息交互体验设计的方式,通过数字化的记录和采集,概述了灯彩艺术的发展历史、工艺、寓意,并结合文化和民俗内涵,用户通过亲自体验操作的形式了解了灯彩从选材到制作的工艺、从历史延续关系了解了今天的各式灯样的历史传承及文化寓意及内涵。从灯彩文化了解了民俗文化及历史传承的地域性生活习俗。从不同的认知角度找到了对灯彩文化的价值认同感, 提升了体验者的兴趣,和对传统价值的认同。通过这样一种形式可以逐渐缓解文化传承问题,以及挖掘灯彩自身的文化价值,同时为灯彩手工艺提炼新的产品创新与商业模式的创新。一方面从文化价值体验的角度解决灯彩手工艺的非遗传承普遍面临的大众传播与代际传承的问题。增加灯彩手工艺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的社会认同。实现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媒体之间的互动体验。另一方面从体检经济角度,利用现在物联网时代的技术,实现一种体验式的文化的推广,除了用户对灯彩手工艺的认知以外,从而产生了市场的经济价值。为秦淮灯彩带来了更多的市场机会。

实例2――古琴斫琴、减字谱的交互体验设计实践(图2)。

该设计实践以古琴的非物质文化属性为文创产品设计的切入点,选择以“天工斫韵”为主题,在详细分析整理古琴斫琴技艺、减字记谱发及指法技巧等非物质特征的基础上,采用信息交互设计的手段与方法,以交互体验装置的形式提出了数字化背景下,以古琴为内容的数字化采集、保存、利用、展示及产品化的可能性。并在对古琴自古沿袭下来复杂的斫琴工艺与独特的记谱规则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现有数字化技术与全新设计开发的交互装置与交互方式,结合软硬件的以装置艺术的形式展示古琴精密的琴身结构、精妙的记谱方式与精湛的斫琴技艺。该例详见论《文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古琴斫琴、减字谱的交互体验设计实践》

实例3 ――南都六朝汇景图(图3)。

六朝古都南京,自汉起先后有东吴、东晋、宋、齐、梁、陈等朝代在此建都。此外明朝、民国也建都于此。朝代的繁荣与兴衰,都留在南京这座古城的记忆中。南京被视为汉族的复兴之地,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价值。故朱南壬[1]在比较了长安、洛阳、金陵、燕京四大古都后言:“此四都之中,文学之昌盛,人物之俊彦,山川之灵秀,气象之宏伟,以及与民族患难相共,休戚相关之密切,尤以金陵为最。”南京六朝博物馆是在六朝宫阙城垣遗址挖掘原址上设计建造的,自2014 年开馆以来,展陈的核心主题就是从“城”、“人”、“事”、“美”的角度全面展示六朝历史文化。然而由于近两千年的侵蚀及战乱等原因,历代地面历史遗迹大多无迹可寻,可用于陈列展示的文物类实物展品也屈指可数。同时由于大量的具有非物质属性的历史人文内容,无法用实物的形式呈现。以数字交互展示方式更为合适。如何运用这一手段突破陈设的局限,丰富展示的内容与形式,成为了该馆的当务之急。基于以上的实际需求,笔者团队与该馆合作,实验性的尝试在分析、整合展示内容、准确定位参观者需求与行为、合理规划用户体验方式后,利用位置反馈的数字交互设计方式完成了一系列展示内容的交互设计与设计呈现,增加了参观者与展示内容的互动体验性。

从现今所熟知的南京市区地图入手。首先看到六朝博物馆目前位置及周边情况,接着,用户通过“视窗”看到该位置古代的宫阙城墙东西角的建筑特征。地理位置重合,古今建筑比较,并与周边空间位置信息相互参照,信息之间产生关联性,会明显的增强对信息的认知度。

移动与位置的反馈,即位移产生动态变化的位置信息,从而控制反馈。以鼠标的设计为例:操作鼠标在桌面的移动,产生距离、速度、频率等的变化,很自然会建立起与屏幕上光标位置变化的关联和隐射性,沉浸于这样的隐射关系中,进而准确操作电脑。这是在人机(HCI)关系中,所建立的基本的认知关系。基于此规则,当用户推移“视窗”向左、向右或者向上、向下移动,“视窗”内显示虚拟地图的局部画面向相反方向移动;同样会产生自然的沉浸感,建立“视窗移动到哪里,即可以看见哪里”的沉浸感。以上两个方面的设计都基于用户的认知行为特点、具备很强的交互体验性,从而提升了《南都六朝绘景图》设计作品的用户体验。实现了我们的设计目标,即增加参观者了解六朝人文地貌内容的互动体验性。该例详见论《位置反馈的交互体验设计方法与实践――以为例》。

6 结语

文化产业是体验经济时代的产业形式的一种,而信息交互设计是信息技术发展背景下,全新的交互体验产品设计思路与方法。其核心目标即是开发具有良好用户(下转第页)(上接第页)体验的产品与服务。文化创意类的产品和服务是体验经济时代满足用户文化精神体验需求的具体形式,是应该具备交互体验特征的产品。能够与用户或观众形成交互体验的文创产品设计、文化环境设计(展览)、文创服务的创新甚至是艺术创作的作品才能具有深入的用户体参与度与良好的用户体验感,形成与用户之间情感上的沟通,满足用户精神层面的自我价值实现。这有利于文化信息迅速有效的传播。

信息交互设计下的文创产品与服务所具有的交互与体验性,可基于信息科学与技术手段实现体验性,也可基于传统的使用方式和用户的认知行为过程实现这一体验,既自然方式的或人文背景的互动过程设计。因此在文化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下开展科技与文化、传统技艺、文化遗产与(下转第页)(上接第页)用户体验结合的信息设计实践研究,对于文化创新产品和服务的开发是具有创新性的。以历史文化、民间习俗、节日庆典、传统手工艺等文化遗产为内容,加以信息技术和手段为基础的文创产品与服务设计开发,符合文创产业创新的时代要求,有利于传统社会文化、艺术、民间智慧的传播。符合用户的消费习惯的改变方向,有利于迅速高效、大面积普及性的被广大百姓主动接受和主动消费。 通过市场行为主动的推动传统文化遗产的传播、保护和传承,是社会文明进步发展的必然之路。

参考文献:

[1] 刘彦.位置反馈的交互体验设计方法与实践――以《南都六朝汇景图》为例[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6(165):121-125.

[2] 刘彦.信息化语境下文创产品设计的新契机――文创产品交互体验设计浅谈[J].工业设计,2015(12):088-089.

第6篇

关键词:产品造型设计;形状文法;推演规则;风格约束;创新设计

造型是产品风格语言的重要载体,更是企业传达文化和理念的媒介。然而,随着市场集约化程度的提高,产品同质化现象日趋严重。如何通过创新设计塑造差异化品牌形象成为行业难点。以往设计人员凭借自身的主观经验进行设计,具有一定的模糊性与不确定性,难以形成客观、理性、可持续的创新设计方法。面对消费时尚的个性化和多样化趋势,要求企业针对市场需求迅速做出响应。但由于受技术、经验等诸多限制,往往难以在短期内产生足够数量的有效设计方案以供选择[1]。国内有关将形状文法应用于产品设计的研究尚处起步阶段。Nasuf等[2]通过建立形状文法进化机制进行产品造型优化;Ng等[3]将蜂群算法与形状文法相结合,在满足指定功能需求前提下延续品牌风格特征;卢兆麟等[4-5]研究了产品DNA与造型意象之间的关系,以摩托罗拉手机为例,应用形状文法进行推理演变;王伟伟等[6]以电动踏板车为例,采用形状文法进行造型分析和优化设计。以往研究中,形状文法规则的选择与运用多为研究者主观经验判断,缺乏有效的文法化逻辑演绎与约束,为此,文中提出以风格意象为约束,依据逻辑演绎并结合尺寸、形状与空间关系构建造型文法化创新设计推演模型,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引导产品风格融入动态变化的市场语境。

1文法化推演模型

形状文法能将造型特征表述为可重用的语言。而以产品造型为特定研究对象,则需对其内在逻辑展开机理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产品造型创新设计的文法化推演模型,建立兼具通用性与实用性的推演机制。

1.1基本理论

形状文法是一种以形状运算为主的方法,初始形状经推演生成新形状,同时保持初始形状的延续性[7]。形状文法可表示为:SG={S,L,R,I}式中:SG———S经推演规则衍生的形状集;S———初始形状的有限集合;L———符号的有限集合;R———推演规则的有限集合;I———用于推演的初始形状。推演规则如表1所示。其中,S为初始形状的有限集合,TS为衍生形状的有限集合。

1.2文法化逻辑演绎

对推演规则的内在逻辑展开机理分析,提出3种文法化逻辑演绎,如表2所示。推演时依据各逻辑演绎目的,选取对应的推演规则,避免主观经验导致造型推演的差异性与不确定性。推演规则应依据逻辑演绎目的反复迭代,直至生成满足约束条件的造型方案。

1.3推演模型

针对文中研究对象及目的,运用多学科协同创新、逻辑推演等技术手段,系统构建推演模型,如图1所示。(1)提取造型特征。(2)在意象规则的约束下,建立基于形状文法的造型推演机制。(3)结合目标产品建立遴选规约以精简初始方案规模。以产品造型为特定研究对象,进一步细化推演模型,制订适用于产品造型设计的推演约束准则,以客观遴选衍生方案,建立文法化推演机制,如图2所示。

2模型推演

2.1风格意象约束

企业在长期变革发展中,需始终保持鲜明的产品风格特征,以市场定位、品牌战略等为依据,按照一定的设计文法和规则进行产品设计。为此,文中提出产品风格约束下的造型创新设计,即通过对产品造型特征进行风格约束,从而提取产品造型基因[8]。

2.2物理约束

(1)尺寸约束。任何违背自然客体尺度的设计都不具备可行性。为此应依据人体测量尺寸及其他技术标准,限制产品造型及各组件的尺寸范围,以保证推演生成的设计方案可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2)形状约束。对于为满足产品功能需求的唯一性造型组件,应限定其固有造型,以避免影响产品功能的实现。(3)空间关系约束。产品整体与各组件间、功能性组件与装饰性组件间等都存在空间约束关系,以保证组件间的装配要求及产品可用性。

2.3推演流程

(1)选取典型造型。针对以往感性经验为主导的设计思维,采用层次分析法定性和定量分析产品造型构成元素。通过定性指标模糊量化方法算出各元素权重,取权重远高于其他元素的造型元素为典型造型[9]。(2)提取造型特征。为解决产品造型基因难以提取的问题,采用型谱分析、造型分析等方法提取典型造型的样条线,表征造型基因,使其符号化和形象化,为后续初始形状的选取提供设计支撑。(3)选取初始形状。产品造型具有很多典型特征,并不是所有的特征都可作为初始形状[10]。以风格意象为约束准则,选取最能够激发消费者风格认同感的样条线为初始形状,用于后续形状推演。为此运用帕累托定律选取累积频率80%所在区间以内的样条线为初始形状。(4)文法化推演。初始形状依据逻辑演绎选择对应的推演规则,遵循约束条件反复迭代,生成兼具风格继承性与设计创新性的造型方案,应用于设计实例。

2.4模型适用性及优势分析

与传统的产品造型创新设计方法相比,文法化推演设计具有以下优势:(1)造型的继承性与创新性。传统方法更依赖设计师的经验与偏好,主观限制易导致造型单一化与同质化。文法化推演保持风格延续性的同时具有突破性的创新。(2)设计的准确性与高效性。传统方法因主观差异而具有模糊性与不确定性,且难以在短时间内生成大量方案。文法化推演通过其客观、理性的推演机制,可快速获取大量具备生产可行性的造型衍生方案。

3设计实例

以新能源载货摩托车设计为例,产品目标人群定位为20~29岁的年轻送货员,风格意象定位为动感的和前卫的。首先对市场已有的载货摩托车进行造型层次分析,归纳出造型元素,主要包括:车把、货厢、发动机外壳、前后轮、板簧、前减振装置、油箱、仪表、座板、后保险杠。由于采用新能源技术,故油箱造型不予设计,同时前后轮、板簧、前减振装置、后保险杠为采购标准件,故无需进行造型设计。

3.1典型造型选取

邀请8名工业设计人员与7名年轻送货员,根据9级标度法对载货摩托车造型元素的重要性构造判断比矩阵,运用方根法计算得出各元素权重值W、一致性指标CI和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CR,如表3所示。如CI与CR均小于0.1,证明排序结果具有满意的一致性。由结果可知,发动机外壳的造型最为重要,远高于其他造型元素,故作为产品的典型造型特征。

3.2提取造型特征

搜集目前市场上已有的同族载货摩托车造型图片,并进行整理和分类,找出代表性的图片后进行去色,以避免色彩干扰。哈雷摩托车被人们认为是前卫与动感的代名词,因此在风格意象引导下,选择异族哈雷摩托车为参考产品,搜集其各类型图片。将分类筛选后的图片运用型谱分析法和造型分析法绘制发动机外壳的样条线,实现产品造型的抽象化和符号化,最后将其制作成可供调查的样本,并进行编号,如图3所示。

3.3选取初始形状

邀请15名送货员与15名工业设计人员,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让其从9条样条线中选择最能体现动感和前卫的一条或多条样条线。统计有效问卷,根据帕累托定律选取用于造型推演的初始形状是同族产品的4号及异族产品的5号和6号,结果如表4所示。

3.4文法化推演

(1)逻辑演绎及推演规则。对各初始形状依据节点进行编码,如表5所示,可表示为曲线的集合,如{A1A2,A2A3,A3A4,A4A5,A5A1},{B1B2,B2B3,B3B4,B4B5,B5B1}和{C1C2,C2C3,C3C4,C4C1}。形状推演规则的多样性组合可生成数量庞大的演变方案。(2)推演约束。在实际推演过程中,结合目标产品的尺寸、形状及空间关系建立约束规则。将推演造型置于推理坐标系中,经推演衍生的发动机外壳造型构成曲线及端点坐标如图4所示。推演过程中的尺寸约束、形状约束及空间关系约束如表6所示。物理约束准则对推演过程的限制,可有效保证衍生造型满足装配可行性及产品可用性。

4结论

第7篇

关键词:感性消费;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设计方法

1感性消费概述

1.1感性消费概念

感性消费与其他消费在理念上存在不同,感性消费不再是只关心商品材料、质量、功能、价格等普遍因素。感性消费更关心“人”的重要性。把“人”的感受放在第一位,从人性需求、精神需求两方面满足消费者。“感性消费”的概念最早是由飞利浦•科特勒提出,他根据“人”的三种心理活动过程,研究并分析出了感性消费这一理念。将“人”的消费心理分为三种过程: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将消费也分为三个阶段:量的消费时代、质的消费时代、感性消费时代。我们正处于感性消费时代,感性消费时代就是从消费者的个人喜好、感官直觉出发,目的是满足消费者精神上和心理上的双重追求[1]。现在感性消费已经成为科学和文化设计研究探讨的内容。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前都会掺杂复杂的心理活动,这些心理都会影响判断的结果,所以要针对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从而引起消费者注意并激起其购买欲。

1.2感性消费层次

感性消费是针对大众的,任何群体都会根据自己的主观意向进行消费。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所以可将感性消费划分为了两个消费层次:初级感性消费和高级感性消费。初级感性消费主要依赖于直观的观感进行消费。在消费过程中理性占比较低,没有过多的思考和其他意志的参与,是容易受到外界干扰的一种消费模式。初级感性消费者在消费时缺乏知识性、经验性和理性的思考,所以在初级消费过程中常会出现冲动性消费和情绪性消费。高级感性消费的消费群体具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他们在消费中更加享受轻松、自由的消费体验。在消费过程中,他们的注意力不仅放在商品的外观上,也会对商品本质功能进行研究,最后确定是否购买此商品。高级感性消费群体具有理性、睿智消费等特征,受外界的因素影响很小,理性大于感性。他们购买行动都是理性的思考加感性的冲击,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和稳定性。

1.3感性消费心理的分类

1.3.1自我情感的消费心理

在消费中,消费者的情感诉求来自于消费者的内心,了解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需求,才能设计出适合的产品。每个人都是单独的存在,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消费过程中这些观念和个性都会左右消费者的选择。如性格外向的人比较喜欢颜色鲜亮能体现出自身个性的产品。个性内向的人就会选择中规中矩的产品。感性消费充满各种自我情感的需要,如果消费者没有了自我情感消费的需要,任何刺激也无法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根据这种需要,在进行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时就要把产品的内涵与消费者的需要联系在一起,使产品能够满足消费者的某种心理需要。

1.3.2流行时尚的消费心理

人们的购买需求是多样的,购买的产品要满足物质需求、精神需求,同时还要能迎合环境。在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人都会受到外界“带货”的影响。在消费中就会出现跟风消费的现象。在感性消费充斥的现代社会,流行时尚消费愈发严重,消费也会追求时尚和流行。在追逐这种流行时尚消费的过程中,突出体现在具有新潮的、时尚的、前沿的产品中。这种消费心理不再是消费能力和消费观念的体现,它主要反映出的是一个时代的印记、精神的追求。

1.3.3理性—感性追求的消费心理

在感性消费时代,会有理性—感性追求消费心理的消费群体。这种消费者具有一定的理性精神追求下的感性消费模式。这种消费的追求者不仅要在精神上得到满足,还要在物质上得到满足,这种需求满足甚至会代替物质需要。换句话说,就是既要产品的质量达标,满足其产品最本质的功能基础,也要有附加值的超值性能。所以产品要在功能上满足消费者对于功能的需求,在感性层面上又能打动他们,进而完成他们精神层面的追求[2]。理性—感性追求的消费心理对于其他的消费心理是相对复杂的,不能单纯的归顺为是理性消费或是感性消费。理性—感性追求的消费心理主要以理性认识为主,感性消费的心理因素影响为辅。理性消费观在购买产品时最看重的就是实用价值,能够解决实用性的问题。缺点是选择的产品会过于单一、死板,没有“温度”。而这时候理性—感性追求的消费者们与完全理性的消费者不同,他们在选购产品时只有实用性是不行的,还要具有一定的感性因素。现代社会日益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已经没有人会对单调的只能够满足实用性的产品产生购买欲。都希望在完成最基本的实用的同时,能感受到别样的体验。这就需要在产品设计时,设计师要对实用性观念进行升级。在使用体验上要方便、快捷、轻松、愉悦,外观上要新颖但是不要过度繁琐。也不能太过于理想化,还需要有一定的科学基础,这就是理性—感性追求消费所需要的,也是当下人们精神层面提高之后的表现。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也要跟着局势的变化而改变,在保证功能的同时增加独特的创意,同时也要注重群体的理性心理、感性心理。

2基于感性消费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方法分析

2.1感性消费功能附加法

文化创意产品的功能性是产品和消费者之间的桥梁,产品基础功能是一切的基础。在感性消费中还要在此基础上加入附加性的精神功能,满足感性消费者精神和心理上的追求。功能附加法就是在产品的基础功能上加上一些象征性的、教育性的、具有独特形式的精神产物。设计师在设计调研中,了解不同人群的深层心理追求,把这些都运用到设计中。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要改变之前无用的贴合性设计,更加注重产品的功能性和文化内涵的赋予。如故宫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其把庄严古典的故宫和潮流的彩妆进行互动设计,推出了系列的彩妆文化创意产品“故宫国宝色口红”“故宫鹤禧觉色眼影”(如图1)。这些产品一经发出就成为了女性游客们的必买清单。将彩妆的基础功能做好的同时,赋予精神上的文化内涵,会更容易刺激感性消费的欲望。

2.2感性消费色彩重组方法

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在基础功能都大为相似的时候,产品色彩扮演着关键的角色。根据美国流行色彩研究调查表明,在挑选相同类型的产品时,只需7秒就能确定他们是否想把这款产品收入囊中。在这短短的几秒钟,色彩是最直接的影响因素之一[3]。由此,可以清楚地看出色彩和感性消费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感性消费色彩的重组方法也是感性消费时代研究的关键。在感性消费色彩的重组法中,色彩要有一定的含义。色彩要与产品的设计理念预期基本一致,明确所要运用色彩的价值,在设计的时候获取消费者对产品和颜色的感性需求,因为不同的色彩给人们带来的体验感不同。如健达奇趣蛋的外产品包装设计就利用了儿童对颜色的感受进行了针对性的设计(图2),选用白色与橙色的流行色,又根据儿童中男孩和女孩喜爱的颜色不同,针对男女孩儿喜好进行区分设计,所以产品外包装设计分为男孩版和女孩版,男孩版在白色部分加入一些蓝色,女孩版就是在白色部分加入了粉色。这就是利用了色彩的感觉不同,进行色彩的应用[4]。

2.3感性消费材料选择方法

消费者购买商品时,产品的材料也会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欲。不同的材料代表的价值和感受都是不同的。材料是产品造型的载体,造型相同的产品运用了不同材料也会给消费者带来全新的触觉感受,同时也要不断地对新材料进行开发研究,新材料能够创造出多样的表达方式。在相同外观和使用条件下,材料的应用会脱颖而出,这就是在感性消费中,感性设计材料选择方法带来的成效。

2.4感性消费视觉形式表达法

视觉冲击在感性消费中占比很重,设计时要特别注意形式美的表达。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每个人都会追求外观独特的形式美。尤其是文化创意产品,外观就是吸引消费者的基础,外观如不能够给消费者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就很难在市场上坚持下去。例如,文化创意产品“朕知道”胶带(图3),外观上具着独特的形式美感,并且适宜它所售卖的环境。胶带简单的加上幽默风趣的网络语言,就显得不那么普通,反倒流行时尚起来,吸引更多年轻人的目光,激发购买冲动。从而可见,好好利用视觉形式的表达方式,简单的产品也会带来很大的效益[5]。

3结语

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相比以前虽然有所好转,但依然存在过于简单的商业化形式。在感性消费时代,还是要脱离之前的固有思维,设计出更加富有深意的、更加具有人文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进行购买。所以就要了解每一类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根据各类人群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需要进行设计,要让不同人群的人都有着属于他们的自己的感性点,满足物质需求更要满足心理上的追求。

参考文献

[1]连漪,季刚,李丽芳.感性消费的营销法则[J].改革与战略,2003(12):83-86.

[2]范洵,张竹,梁冬梅.感性消费时代的广告受众心理分析[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05):86-88.

[3]林晨晔.基于感性工学的定量化色彩趋势研究[J].包装工程,2015,36(18):70-73+82.

[4]徐璐.色彩在儿童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轻工科技,2018,34(02):97-98.

第8篇

论文摘要:本文阐述了体验经济及其产品设计的概念,分析了体验经济时代产品设计思维的重要性,并对新经济时代下产品设计的主要原则进行了探讨.对其设计思维的研究将帮助设计者更好地处理人一产品—环境—-社会一自然之间的关系。

一、导论

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的社会中,生活在一个时刻变化的环境中,我们的思维内容和方式,也是随着社会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尤其当今社会的经济形态已经进入了体验经济时代,人们渴望生活中的多种体验。经济形态的转变必将会引导设计思维的变化。物质文化的发展以及人类造物能力的不断强大,给产品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思维这一重要内容和规律将会有更新的概念需要我们认识和研究。

二、新经济时代的产品设计趋势

1.体验经济

人类的经济活动基本上可以分为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和体验经济四个阶段。体验经济是自2O世纪9o年代继服务经济之后的又一全新经济发展阶段,它是一种开放式互动经济形式。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与体验经济的最大区别在于,前三种经济的经济产出都停留在消费者之外,而在体验经济中消费者自始至终都参与其中。

2.新经济时代的产品设计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体验时代的到来,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产品更新速度加快,产品设计在企业竞争力形成、产品品牌建立、综合国力提高,以及人民生活改善等方面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所以预测新经济时代产品设计的发展趋势尤为重要。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个性化设计。表达出人们独特的好奇心、强烈的自我主张、多样化的选择和全新的空间感受。

(2)民族传统文化的应用。在世界规模的文化交流与竞争当中,凡是民族的长处,都应该发扬。

(3)生态设计和可持续发展也是重要的发展趋势。

(4)产品内部复杂化和产品外部简单化是产品形态的基本趋势。这种趋势使得大量的技术创新被简单化的产品界面所隐藏,人们努力追求极限。

(5)产品语意学的运用。是高效率地掌握和操作产品,让使用者一看即知。.

(6)体验设计的应用,是将产品设计紧紧地同使用者和消费者的生活方式相连,从他们的生活情境着手进行设计,为使用者和消费者带来更体贴、更愉悦的感受。它是以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产品设计思维方式。

体验经济下的产品设计的应用如此重要,作者将其与大家进行一下讨论和研究。

三、新经济时代的产品设计思维与观念

1.思维定势的破除

设计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它具有非连续、跳跃性的特征。【l】思维转换是形成设计思维的一条重要途径。人们发现和解决问题往往都是凭借原有的思维活动的路径进行思维的。要想提高设计思维能力,就要突破原来的思维定势,优化原来的思维模式。在人的社会活动中,人们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自己身边的人。在心理上人们更倾向于相信大多数,认为大多数人的知识和信息来源更多、更可靠。在个人与大多数人的判断发生矛盾时,往往跟从大多数而怀疑和修正自己的判断。产品设计以求异为基本特征,新设计必然与众不同。而且设计者的经验存在个体差异。因设计者的经历、感受不同,会形成不同的思维习惯和定势,从而在产品的设计上显示出很大的差异性。但设计者的经验只能在一定的实践水平上,在一定的条件下对一定的实践活动有指导意义。而且,即使在适当的范围内,它对实践活动的指导意义也是有限的。产品的设计一旦拘泥于狭隘的经验,势必限制设计者的眼界,从而阻碍设计思维创新。

产品设计也要基于必要的书本知识。它虽然是产品设计思维的基础,但设计思维源于知识的灵活运用,而非单纯的积累。书本知识也是设计思维的起点,我们不能只拘泥于设计这个领域的知识,设计本来就是一个交叉性学科。在很多设计作品中,并不是设计本专业的人员做出的。这一事实充分说明,开阔的视野远比单纯局限于某个知识领域重要。

人的思维活动必然有思维主体,也就是自我为中心的一面。然而,一旦把这种现象绝对化并一味排斥他人的观点和立场,就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定势,阻碍设计思维的创新。设计要跳出自我,多参考消费者和使用者的想法。过去单纯靠设计者个人意识进行设计的时代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了,设计者必须根据国内外市场的设计现状、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设计出深受消费者喜爱的产品,才能满足体验经济时代的市场需求。

2.新经济时代产品设计中事与物的新关系

无论是设计产品,还是对产品品质进行评价时,我们总会将意识定位在“物”的层面上。的确,产品是以可触及的物质形态存在的。不管是设计者还是使用者,都会不自觉地关注产品的物质属性。然而,产品不过是功能的载体,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是在购买产品的功能。当然,这里包含使用功能和精神功能。实现功能是产品设计的最终目的,而功能的承载者是产品的实体结构。产品的设计过程中的一切手段和方法,实际上是针对依附于产品实体的功能而进行的。因此,作为消费者物质化地看待产品及其设计是极为自然的事情。但作为设计者却不可单纯地、物质地看待产品的存在。体验经济时代的产品设计就应该建立起这样一种意识和态度,就是设计的意义不仅是物质的产品本身,而且还包含隐含在产品背后的体验。

3.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的设计思维

体验经济时代是买方市场和消费的时代,是不是新产品,只有消费者才有判决权。它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一切都打上了顾客导向的烙印,从需求导向来说,只要改变了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就是新产品。消费者购买新产品越来越多是出于对产品象征意义和象征功能的考虑,即人们更注重通过消费来得到个性上的满足和体验。

在《现代汉语词典》里面对“体验”的解释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美国经济学家B·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H·吉尔摩在《体验经济》一书中说:“所谓体验就是企业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以消费者为中心,创造能够使消费者参与、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

消费者也能设计产品。大多数产品的设计创新都是对消费者需求深刻理解的结果,只要关注消费者的需求,就可以对产品的设计做出新的定义,也就是由消费者通过自己对产品的体验来描述该产品的缺陷和新的设计构思。也许消费者没有能力通过技术手段来设计创新产品,但这并不重要,把体验后的事交给技术人员就行了。消费者也能参与产品设计,甚至进一步承认消费者是产品设计流程的一个前端环节,这样一个思维方式的变化,将带来产品设计新模式的重大变化。

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的设计思维。无论什么时候,一旦一个公司有意识地以服务作为舞台,以商品作为道具来使消费者融入其中,这种新的产出一“体验”就出现了。【2】消费者的体验,是产品设计的新途径。现在的手机给大家提供的是什么?从核心产品的角度讲提供的是通讯工具,从形式产品的角度讲提供的是MP3、数码相机、收音机、游戏机等的整合体,从外延产品的角度讲提供的是体验。产品体验的设计最主要的就是消费者的需求,一开始就要了解消费者以及他们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实验室里的冥思苦想。产品的附加价值是靠差异化来实现的,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渐趋成熟,靠技术产生差异化的空间日益变小,这就迫使企业只能在设计上寻求突破,也就是在产品设计上寻求差异化。每次我们使用一件产品时,我们本质上消费的是一种它所带来的体验。

从使用者和消费者心理出发,产品应通过科学、适当的心理体验研究改进产品的可用性,使其能更好的实现其目的性。从设计者的角度看,设计的目的还应归结为促使消费者注意到产品,或者激发出一定的购买需求:或者将所需要传达的信息尽可能快速、准确地传递给目标等;其次,使用户在使用中能体验到满意、愉悦等情绪。体验经济下的产品设计的基础仍旧是传统的产品与服务,只不过是这些产品与服务中已经凝聚了体验价值。比如娱乐因素、文化因素等。体验是与消费者在情感上结合的关键。正如青蛙设计公司设计师哈特穆斯所说:“我相信顾客购买的不仅仅是商品本身,他们购买的是令人愉悦的形式、体验和自我认同”。

第9篇

[关键词]文化 产品设计 项目课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423.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7-0029-03

引言

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课程(以下简称本课程)是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传媒艺术学院产品造型设计专业必修的一门核心课程,是产品造型设计专业“专题设计课程模块”中的特色课程之一。在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的支持和带动下,本课程团队也在积极进行课程教学的改革和探索。

一、课程建设及改革背景

(一)现代产业体系的建立及发展需要产品造型设计人才

目前,中国还处在世界产业链的低端,向高端迈进既需要创新设计,又需要技能型人才将优秀的设计理念变成市场产品。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高职教育承担起了培养更优秀的产品造型设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责任。

(二)重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亟须文化专题产品设计人才

2011年1月颁布的《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推动文化发展大繁荣,加快发展文化产业,重点发展文化创意、文化旅游、广播影视、动漫游戏等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要达到5%以上,这样每年的人才需求将达6万人以上。

(三)国家骨干建设需要进行课程建设和改革

根据《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2013-2014年重点专业(群)优质课程资源建设计划)》(渝工商职院教发[2013]9号)文件精神,本课程组的成员积极进行课程建设和课程改革,期望通过整合教学内容,改革课程评价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更好地满足企业对毕业生各个方面能力的需求。

二、课程改革依据

项目课程是基于高职学生的学习现状和智能特点,“参照工作任务设置课程和选择内容,以项目为载体组织内容并以项目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1]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并且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职业工作岗位。项目课程模式解构了学科本位的知识体系,依据面向专业的岗位任务所需要的职业能力设计学习项目。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以行动为主的自我建构过程,以项目为载体,在有目标的行动化学习中积累实践知识、获取理论知识。[2]

课程项目化是指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需要和行业产业发展需求,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养成学生专业素养为目的,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成具体的技能训练项目,并根据项目组织原则实施教学与考核的课程设计。[3]

三、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本课程开设于2012年,到目前为止已经开设3年。本课程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方法,同时系统地了解中国传统器物文化的相关内容,包括哲学观、设计思想和审美特色等,使学生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提炼更了解文化的内涵和意义,在此基础上把文化元素转化为设计元素运用在产品设计中,将好的文化精神加以宣扬和传承。同时,让学生进一步熟悉产品设计基本流程,为后面的专业课学习以及毕业设计制作打下基础。在课程教学中,我们发现以下问题。

(一)课程目标定位较模糊

现有的文化产品专题设计课程标准中对课程目标的描述过于笼统,主要还是参照本科相关课程的描述方法,比如熟悉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知识,掌握产品设计基本理论知识,熟悉产品设计流程等。

(二)课程内容安排没有脱离本科系统框架

课程内容仍然是以知识为本位,偏重理论讲授。这导致我们对课程内容的分析难以真正深入到职业内部,不能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不符合高职教育的特征。

(三)教学评价形式陈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目前,本课程依然沿用较为传统教学评价方式,以教师评价为主,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学生的各项能力进行考核。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会使得课程教学与社会、行业和市场脱节,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

四、课程改革思路

根据本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本次课程改革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重新定位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对课程实施结果的一种计划和预期,它决定了大纲的设计、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教材的选编、课程的教学和评价方法,同时也是判断教学是否成功的一个标准。[4]新的课程目标应该能够清晰的描述和界定课程教学要求。新的课程目标总共分为四个部分,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它解决了传统教学观念中“重知识,轻技能”的价值取向,使教师能够明确地依据课程目标进行授课。

(二)整合教学内容

解构传统知识本位的课程内容。原先的本课程内容板块由4大块组成,分别是文化与产品设计概论、中国传统器物文化、文化在各类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以及文化创意产品设计项目制作。这种课程内容结构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部分分割得过于明显,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本次项目课程改革和实践,本课程的课程内容共分为6个项目,每个项目都包括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并且以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方式完成整个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内容。

(三)改革课程评价方式

课程教学评价除了诊断功能和促进发展功能之外,还有两个重要的功能――激励和导向功能。教学评价其结论对学生的形象、荣誉和利益等都有重要影响,因而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5]根据本课程内容的特点,除了邀请企业人员参与课程评价之外,还可以把学生制作的文化产品以不同的方式推向市场,根据市场的反映来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

五、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一)课程目标改革

课程目标的描述要求清晰、指向性强,覆盖该门课程的主要要求,能清晰指导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6]应通过调查产品造型设计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的人才需求、工作任务以及所要求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职业能力和工作规范等,结合对应的职业岗位综合职业能力及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确定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调整如表1。

表1 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课程目标

(二)课程内容制定

根据产品造型设计专业领域和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在已学习工业设计制图、产品造型设计表现技法、工业设计史、二维设计软件及其应用等专业基础学习领域和创意家具家居专题设计等专题课程的基础上,按文化创意产品制作前期考察和调研、文化创意产品方案设计、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效果图表现、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实物制作、文化创意产品成果汇报、文化创意产品成果推广这6个项目设置教学单元,序化教学内容,安排学习任务和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掌握文化元素在产品设计当中的应用方法,熟悉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产品设计的启示,掌握文化产品专题设计的一般程序,进而掌握从事文化产品设计工作或相关设计岗位所要求的产品设计市场调查、方案策划制作与推广等职业技能。具体学习任务如表2所示。

表2 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课程项目划分

(三)创新课程评价方式,建立“教师、学生互评、企业人员参与评分、市场检验”等多元化评价方式

本课程评价方式将结合课程自身特点,建立“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企业人员参与评分、市场检验”等多元化评价方式,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文化产品专题设计课程的多元化评价方式

学生可以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评。学生在课程学习当中通过在“做中学”来自我构建职业能力,学生的“学”在课程目标实现过程当中起着主要作用,学生的主动性、学习态度和用心投入的程度都直接影响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果。如果让学生参与到课程评价当中来,这样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给学生协作学习提供机会。通过互相评价来督促学生高效、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责任感。

在课程教学当中应适时邀请企业人员及同行专业教师参与指导及评分。由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实施教学是项目课程实现其目标的重要保证。在课程学习当中给予学生指导以及对学生学习的成果进行评价都可以给课程教学注入不少丰富营养。有着丰富实践操作经验的企业人员和学校专任教师优势互补,能给教学做出更为客观和科学的评价。

在课程完成之后,鼓励学生思考如何把课程成果进一步推向市场,考虑把通过课程学习完成的文化创意产品成品以不同的形式进行展示和销售。这样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检验教学成果,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良性循环,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六、结语

随着我院骨干建设项目的顺利推进,本课程的资源建设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包括编制有针对性的电子讲义、录制教学视频、建立素材案例库,通过moodle学习平台将课程资源上网,根据学习者的学习条件和学习基础,灵活采用校园面授的学习方式,或基于网络的线上学习方式,或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学习方式,培养学习者的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9.

[2] 薛栋.基于项目课程的高职机械制图课程改革研究[C].天津理工大学,2011:2.

[3] 陈小萍.高职保险学原理课程的项目化改革探究[J].职教论坛,2013(11):24.

[4] 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