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11 08:54:25
导语:在形式政治课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内容摘要:饭店资源的配置属性决定了它的增值性和竞争力级别,本文提出了饭店资源的配置性分类方式,并从资源配置的角度出发,对饭店资源的配置层次和分类配置方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饭店资源配置性分类配置层次配置方式
饭店拥有各种经营管理资源,饭店正是利用这些资源来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或环境效益。可配置性是饭店资源所具有的基本特点,通过特定的配置和管理行为,饭店资源会发生形态的改变,并聚合成满足顾客需要的饭店产品。因此,科学认识饭店资源的配置属性,是正确进行饭店竞争力管理的基础。
1饭店资源的配置性分类
对饭店资源进行配置,其目的在于通过对不同饭店资源在不同用途之间的使用来提高单体资源的增值能力,并通过资源之间的结合来积聚综合利用优势和过程优势,从而提高饭店的效益水平。
饭店资源都蕴涵有程度不同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在一个较短的时期之内,技术水平如果没有较大的改善,资源的自然性越高,其增值能力的固化度就越高,它通过人为组合和调配所能产生的增值效果也就越低,比如低值易耗品,由于其使用的广泛性和获取的随意性,它的获取成本和使用成本均可以进行理性的控制,在饭店产品的价值链结构中,它的价值扩散能力是较低的,饭店只能从低值易耗品中得到一般的资金投入回报。
社会性高的资源的增值能力通常不受技术水平的限制,而受管理水平或者说资源配置水平的限制。资源的社会性越高,它通过不同的配置组合产生的增值效果的差异性也就越大。比如顾客偏好信息,同样的顾客偏好信息对不同的饭店有不同的增值效果,饭店对顾客偏好信息理解地越准确,所生产的产品与顾客偏好就越吻合,其增值效应和市场效应就越大,越能给饭店带来超出一般资金回报率的利润水平。从这个角度而言,可以将饭店资源分为三类,即弱配置性资源、中度配置性资源和强配置性资源。
如图1所示,弱配置性资源通常是自然属性较高的设施和物品资源,它们虽然也经过人为的加工,具有一定的社会属性,但比起财力资源、人力资源等中度配置资源来说,其社会属性显然要低得多。设施和物品资源的质量是比较容易测定的,它们的增值能力也比较容易预测,对它们进行配置组合所能够产生的综合效益和过程效益是比较低的。
财力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这里通常是指新兴技术)、市场信息等资源的增值潜能则难以预测,不同的配置组合能够产生不同的综合效益和过程效益,其配置性是较高的。相比而言,组织惯例、饭店文化等组织资源是软性程度更高的资源,它们超越了饭店组织实体,并依赖于内在的社会心理和饭店规范而连接在一起,其社会性比弱配置性资源和中度配置性资源要高。相应地,对这些资源进行配置组合能够带来的增值效果更加难以确定,因此其可配置性要高于前两者,我们称其为强配置性资源。
2饭店资源的竞争力层次及其动态转化
(一)饭店资源的竞争力层次
资源配置的目的是营造饭店的竞争优势,为饭店的利润获取提供竞争基础。饭店资源本身就是竞争的基础因素之一。或者说,饭店内的各种资源本身就有竞争力的层级区别。从竞争力角度而言,饭店资源包括核心资源层、优势资源层、基础资源层和劣势资源层等四个层级:
饭店核心资源层。饭店核心资源是与饭店核心竞争力紧密度较高的相关因素之一,它是指在饭店的资源体系中,具有较强的价值增值能力、较为稀缺而且不易被竞争对手所模仿的资源种类。核心资源层对应于强配置性资源,饭店通过对这种资源的开发和维护能够获得持续性的竞争优势,保持饭店的竞争地位。饭店文化、组织资源等强配置性资源通常属于饭店的核心资源。
饭店优势资源层。优势资源是指有一定的价值增值能力、具有稀缺性但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和复制的资源种类,它对应于中度配置性资源。饭店优势资源能为饭店提供一定的竞争力,但这种竞争力容易被竞争对手赶超,因此不具备可持续性。像饭店的菜肴制作技术、客户资源等中度配置性资源与饭店的优势资源存在较大程度的关联性。
饭店基础资源层。基础资源指具有一定的价值增值能力,但不具备稀缺性的饭店资源种类,它对应于弱配置性资源。这种资源能够提供一定的价值,没有它们饭店会处于竞争的劣势,但是其它饭店也很容易取得同样或类似的资源,因此它不能成为形成饭店竞争优势的资源。饭店的水、电、设施设备等弱配置性资源种类都属于基础性资源。
饭店劣势资源层。饭店劣势资源是指没有价值增值能力的资源种类,它没有明确的配置层次指向。这种资源不能为饭店提供竞争优势,它往往是饭店的负担。像不适应岗位发展需要的员工就属于饭店劣势资源,摒弃这种资源可以降低饭店的经营管理成本,提高饭店的相对竞争力。
(二)饭店资源竞争力层次的动态转化
如图2所示,在饭店资源的分层系统中,饭店的核心资源是饭店所独有的,市场上不具备同类资源,饭店正是凭借这种资源营造出自己有别于其它饭店的竞争优势,由于这种资源不易被竞争对手所模仿,因此其竞争优势是持续的。
饭店优势资源也是构成饭店竞争优势的资源种类之一,但由于它可以被其它饭店所模仿,因此这种资源所营造的竞争优势有一个逐渐式微的过程,或者说,这种资源会逐步退化为饭店的基础资源。
劣势资源的存在是饭店中一个难以避免的配置问题。其根本原因是,由于信息不对称,饭店难以完全了解市场中的资源情况,因此资源交易行为蕴涵着和劣势资源发生契约关系的可能性。同时,饭店内部的资源在使用过程中有一个自我老化过程,设施设备、员工的技能、管理人员的管理思想都会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背离资源基本要求的情况,如果这些得不到及时的修复,相应的资源就会转化为劣势资源。
饭店资源还会与外部市场资源进行动态交流,内部转化和外部转化往往交织在一起,互为推动。
3饭店资源的分类配置策略
在饭店的资源构成体系中,物品设施等弱配置性资源自然属性高,它在空间上具备较强的可流动性,可替代性也高;技术资源、客户资源等中度配置性资源依赖于人的识别和管理,它的扩散通常受整体环境的限制,因此其可流动性和替代性要低于弱配置性资源;而饭店文化等强配置性资源具备更强的内隐性和社会性,它更多的表现为隐性的规范和价值理念,它是饭店行为长期积淀和延续的结果,它的可流动性和替代性最弱。但这也使这种资源难以被模仿,由此它也具备更强的增值性。因此,弱配置性资源、中度配置性资源和强配置性资源分别对应于强替代性、一般替代性和弱替代性。对资源流动性和替代性的判断有助于更好把握资源配置的时间决策点,采用反应速度不同的配置模式。
如表1所示,基础性的弱配置性资源流动性强,饭店需要对资源的变化做出迅速的反应和调整,其配置手法是迅捷反映型的配置模式。
中度配置性资源流动性较强,但其发展脉络较为缓和,具有相当程度的可预见性,因此一般采用常规、例行的配置流程。比如,人力资源需要饭店进行持续的更新、培训和结构调整,它的配置行为有其常规性和延续性。强配置性资源可替代性低,它的改变需要较长的时间,其配置行为通常是中远期的战略性规划调整。比如,良好的饭店文化、成熟的组织惯例等强配置性资源的形成是饭店员工在长期的工作中逐步形成的,它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需要饭店有长期的战略发展规划。
饭店的资源随着其配置性由弱到强的变化,它的增值性也逐步增强,增值性越强的资源与饭店核心优势的关联度越大,饭店由此所能维持的竞争优势也越长久。
参考文献:
1.Barney,J.B.FirmResourcesandSustainedCompetitiveAdvantage[J].JournalofManagement,1991
一、校园流行文化及其特征
校园流行文化是指高校大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得到同辈群体认可的,包括行为模式、心理特征和生活形态等。主要包括流行产业、流行新品以及流行话语。它的特征主要有:
1.多元化。各种西方的思潮、话语、主义共同构成了多元的话语空间,使得校园流行文化多元化和多种标准,这容易造成大学生价值选择的迷茫。
2.世俗化。在高校校园流行文化中更多的是其娱乐性和对现实社会的调侃,网络运营商为了获得高点击率从而摄取商业利益,其传播的所谓流行文化往往是以迎合大众的感官愉悦程度为检验标准的,这样势必导致世俗、庸俗文化产品的产生与流行。
3.虚幻化。在目前快节奏、就业难、压力大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往往会寻找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大学生一旦对某种流行文化产生兴趣,常常会沉溺其中,不能自拔,并且极易产生浮躁的心态。对流行文化的过分沉溺,容易导致大学生逃避现实生活,去追求一种虚幻的、不切实际的精神需要。
4.娱乐化。流行文化的娱乐化特征极易受到大学生的青睐。对于一些非理性的文化现象,大学生不是用自己的理性去反思,而是当做一种娱乐和调侃来追捧。而这样的非理性的文化现象对一些优良传统也产生了严重的冲击。
二、校园流行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积极影响
1.校园流行文化有利于丰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当前大学生比较关注的文化现象、社会事件等引入课堂、将部分优秀、先进的流行文化元素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这样有利于拓展大学生的知识,开阔大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提高大学生的技能和技巧,密切大学生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联系。[2]
2.校园流行文化有利于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
校园流行文化具有形式多样化、内容生活化、交流娱乐化、平等互动化等特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可以借鉴校园流行文化的这些特点,利用网络、短信等丰富课程教学方式,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3.校园流行文化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谐教学氛围的建立
把校园流行文化引入政治理论课课堂,能够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在教学过程中,与校园流行文化相结合也能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增强,把校园流行文化作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活跃和丰富教学氛围的重要手段,对于优化校园环境,促进校园文明建设,形成和谐教学氛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校园流行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消极影响
1.校园流行文化使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地位受到挑战
校园流行文化虽然丰富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但是他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产生了很大影响。网络的兴起促进了校园流行文化更加多元化的发展, 网络游戏、青春偶像剧、网络影视、流行音乐、偶像崇拜等受到大学生们的青睐,而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的普及率和关注度却不是很高,校园流行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抢占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从而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3]
2.校园流行文化影响了正常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秩序
目前,大学生逃课现象严重,特别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他们逃课的原因有些同学是因为热衷于网上聊天或网络游戏等,手机文化、网络文化等校园流行文化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正常秩序。
3.校园流行文化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大学生基本的理论素养,运用理论武装他们,其根本目的在于使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法制观、道德观。目前,校园中流行的考证热文化,热衷于计算机、英语这些实用性课程的学习,导致某些大学生产生了急功近利的思想,加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没有什么功利性,很多学生认为学与不学这门课程都没有关系,这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四、校园流行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启示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结合校园流行文化的特征及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影响,特别是积极影响,进一步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借助校园流行文化中的先进元素,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教学内容的现实性和生活化、丰富教学手段与方法、增强互动性,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流行文化,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增强教学内容的社会现实性和生活化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其教学内容长期与社会现实生活脱节,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实际需要,从而降低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影响力、感染力和实效性。而校园流行文化贴近生活,关注社会热点难点,满足了大学生对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所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借鉴流行文化的这一特征,关注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关注学生现实生活,把学生就业问题、社会保障问题、公平正义问题等社会热点引入课堂,增强教学内容的社会现实性和生活化,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2.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手段与方法的多样性和互动化
要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充分利用大众传媒提高教学有效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可以借助网络、短信丰富教学手段,可以通过网上或生活中的典型事例为教育素材,如将反映强烈的社会事件引入课堂,还可以通过校园网络文化、短信文化来实现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联系与沟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通过手机短信、QQ、微博、微信等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从而能有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还要发挥大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充分尊重大学生的发言权和选择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才能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对话、交流、讨论式等互动式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成为学习的主体,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对各种信息进行甄别、筛选、扬弃与吸收,树立正确价值取向,使其自身文化素质和发展过程成为一个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自动化过程。[4]
3.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课程教学和校园流行文化
校园流行文化的思想多元化使得大学生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理念认同感变弱, 校园流行文化在给大学生群体提供休闲娱乐的同时,也带来了多元思想观念。 其中一些不良思想如利己主义、实用主义、悲观主义等观念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和日常生活中,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坚持政治性和主导化, 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导作用,培养大学生坚定的政治信仰、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和政治态度;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课程教学和引领校园流行文化, 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流行文化,要切实做到以指导思想为校园文化的主导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提升大学生的价值追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校园流行文化的主流精神,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学生的人生准则。
关键字:“四位一体” 教育教学管理
一、建立思想政治品德课“四位一体”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
“四位一体”教育教学的具体做法是:
一制定思想政治品德课“四位一体”教育教学计划。在开学初,学校德育领导小组召开政教主任、班主任、团总支书记少先队辅导员、政治思品教师联席会议,根据思想政治思品课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思想政治品德课的内容,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学校本学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中心,制定“四位一体”的教育教学计划。计划包括:本学期德育工作的重点和中心;思想政治品德课哪些内容作为本学期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思想政治品德课怎样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地进行教学,向学生提出哪些行为要求;政治思品课教师、班主任、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共同开展哪些教育活动,内容、形式、目的是什么,谁牵头组织等。
二根据计划安排,各教育渠道做到目的统一、内容统一、行动统一。
三学校德育领导小组负责监督“四位一体”教育教学计划的实施,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共同搞好学校德育工作。
建立“四位一体”教育教学管理体制,有利于发挥思想政治思品课在学校德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有利于学校整个德育工作的开展。
二、建立思想政治品德课的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活动相结合的教学结构
形式思想政治品德课的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活动相结合的教学结构形式,是把思想政治品德课的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学生撰写小论文、专题讲演会、英模报告会等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地对学生进行“知行统一”教育的教学结构形式。
一思想政治品德课的课堂教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做到既教书又育人。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是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的基本原则,也是思想政治品德课的内在要求。一方面,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下功夫,恰当运用实际材料讲清理论基础知识,使学生懂理论,掌握基本观点。另一方面,教师必须逐步培养学生学会运用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实际问题,使学生运用所学理论指导自己的言行,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组织学生搞好社会调查,参加社会实践。教师组织学生到社会做调查,是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思想政治课授课之前或授课之后,师生坚持向社会做调查,了解社会生活实际。把调查上来的材料运用于课堂,进行理论联系实际教学,这样做有利于教师讲清知识理论,学生弄懂理论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
三组织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定期召开小论文宣读会。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促进学生知识、能力、觉悟三统一的重要一环。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和宣读小论文的过程,就是学生运用思想政治课学到的理论、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可见,教师组织学生撰写小论文,定期宣读小论文,是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四上好思想政治品德活动课。思想政治活动课是和政治课有联系的,但又是不同于思想政治课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它是围绕思想政治课的有关内容或在思想政治课的理论、观点指导下开展的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在学校德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必须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适当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富有教育性的活动,如主题班会、讲演会、知行统一汇报会、小论文宣读会、知识竞赛等活动。
三、建立思想政治品德课“四位一体”的知行统一体综合评定制度
对思想政治品德课进行整体改革,充分发挥其在学校德育中的主渠道作用,不仅要在教材内容、教学管理体制、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而且,必须在考试方法上进行改革,打破单一笔试、一张考卷定成绩的考试制度。思想政治品德课“四位一体”的知行统一综合评定制度,是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师、班主任、政教处和共青团少先队干部组成“四位一体”的评委会,把学生知识理论学习情况和行为表现情况综合起来,评定学生政治课思品课的学习成绩的制度,它包括理论知识考试评定和行为表现考核评定。
一理论知识考试评定:把每个学生期中、期末两次考试分数平均作为一学期政治科、思品科的理论知识成绩,然后根据这个成绩做定性评价,90分以上为优,70分—89分为良,60分—69分为及格,59分以下为不及格。
作者:秦钰龄
【摘要】我们应将信息技术用于政治课的教学,即将信息技术与政治课教学整合。信息技术与政治课教学的整合表现在:一、利用信息技术提供教学资源环境共享,将信息技术作为加工和制作的工具,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二、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各种教学活动展开,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三、利用信息技术改变政治课教学模式;四、利用信息技术对政治课教学质量进行精确的量化评价。这四者对政治课的教学都是一种巨大改进,甚至是突破。
【关键字】信息技术 资源共享 政治课 整合
对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我们一直在倡导新理念、新思路,笔者认为这种改革不仅表现在教学内容上,也表现在教学形式和手段上。
一、利用信息技术提供教学资源环境共享,将信息技术作为加工和制作的工具,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笔者曾经去具有悠久办学历史的上海光明中学进行交流学习,亲身感受了这所古老而强大的学校的政治课堂,其中有一个环节让我印象颇为深刻,那就是每节政治课的前五分钟有一个学生自主自创自评的环节――“时政开讲”。具体来说,是由学生就近日发生的时政新闻自主选择并创作出微课件,在课堂展示的同时进行讲解分析,然后由全班同学和老师来点评。这种活动一方面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对政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另一方面促进学生对资源进行共享、加工制作,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及其分析时政的能力,从而加深对教材的感悟和理解。
二、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各种教学活动展开,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第一,利用信息技术加强集体备课协作
“一个好汉三个帮”“人多力量大”“人心齐,泰山移”这些古语都告诉我们要办好一件事个人是不够的,需要团队的力量,政治课的教学也不例外。为了提高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和质量,需要加强集体备课协作,而信息技术对于加强集体备课协作是不可替代的。通过信息技术,资源共享,不仅可以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减轻教师的负担,更在于提高备课效率,精讲精练,达到课堂效果最大化。
第二,利用信息技术推进教学观摩课等的展示和普及。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政治课的教学实践中,对于集体备课的精品课,校内外的公开课,各种类型的观摩课,可以发到校内对应的网址上,使本校或兄弟学校相互交流学习,并开展各学科各年级之间相互借鉴和交流。
第三,利用信息技术促进论文、案例、课件、优质课的交流与评比。
所有正确的实践活动都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缺少先进理念的引领,实践活动往往陷入形式化、庸俗化。为了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就要积极组织政治教师创作教学论文、案例,制作相关课件,积极参加学校或教育局的评比活动,整合教学理念,促进政治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而信息技术在论文、案例、课件、优质课的交流与评比中,为我们提供了非常丰富的资源参考和学习交流平台。
三、利用信息技术改变政治课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的利用可以彻底改变政治课的教学模式――更加突出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在政治课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一系列图片、文字、资料、案例、声音等素材,使学生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到,达到直观形象之效果,进而大大调动了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和热情,更通过合作、探究、讨论,达到前所未有的学习和教学效果。例如,我在上“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这一框题时,就利用“农民卖西瓜”这一案例作为背景材料贯穿整节课,根据这个案例精心设计了四个情景及对应的探究活动,让学生根据情景去学习探究,充分调动了课堂氛围,充分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要远远超于“填鸭式”“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
四、利用信息技术对政治课教学质量进行精确的量化评价
为了提升教学质量,探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校在每次月考中会选择不同的几所兄弟学校进行联考,采用统一的网上阅卷,这种阅卷方式减少了人为因素,提高了阅卷的客观性、公正性,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成绩进行非常精细的分析和评价,细化到每个学校的每名学生,每名学生的每科成绩,每科成绩的均分和差距,这种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比较,有助于每所学校及每个学生充分了解成绩,进而扬长避短,不断进步。
将信息技术与政治课教学整合,对于学生来说,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提升了学生对书本和课堂的把握,对时政热点的分析研究能力,真正做到了把课堂的主动权回归学生,从根本上改变了学习方式。对教师来说,实现了资源共享,提高了备课的质量和效率,提升了教师参与论文、优质课等评比活动的能力及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学模式,并对教师的政治教学做出更为细化量化的分析,以便使政治课的课堂教学效果最大化。当然,这种整合还有待于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和熟练,也有待于教师对两者更好的结合和整合,最终为政治课的教学添砖加瓦、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与高中政治课整合》结题报告
【关键词】政治 教学 目标 原则 方法
在过去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高中政治课作业尤其是高三政治课作业设计,基本上是跟着高考的“指挥棒”转,这种作业设计存在以下弊端:
①目标单一。高考拿高分成为作业设计的唯一目标,只重视卷面成绩,忽视情感与人生价值的目标;②形式单一。高考怎么考,作业就怎么出,近年来基本上就是四类题型:单项选择、简答、辨析、材料分析;③内容单一。作业设计只出高考有可能考的所谓“重点内容”,缺乏系统性的知识的训练;④评价标准单一。学生必须根据“标准答案”答题,不允许求异思维,不能发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以上几种应试型的作业设计,不利于对学生素质全面培养,而新课改的要求,要创新高中的政治课作业设计,以创造新一代现有的广博的知识储备,又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思维发展能力的栋之才及劳动者。笔者在多年来政治教学实践中的体会是:
1明确目标掌握原则,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1.1目标:通过作业设计,要求在到以下四个层次的目标:(1)认知目标作业设计要反映课本的知识结构、知识网络,让学生通过作业能了解基本事实、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基本结论,以巩固并充实基础知识;(2)能力目标。作业设计要逐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背答案的“解题能力”;要把理论联系实际,以达到有所发现、有所见解、有所提高:(3)情感觉悟目标。政治课的本质是德育课、政治课作业的设计,理所当然要考虑到如何让学生通过作业,培养具有爱国主义及集体主义的思想情感、提高社会主义觉悟;(4)行为目标。能力与觉悟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卷面上,要身体力行,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到知行一致、学以致用。老师评价作业设计的优劣,其实最终目标就是能否真正达到了行为目标。
1.2原则:(1)可操作性原则。首先,作业设计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行为能力,切忌太难、太深,否则学生就失去作业的信心和兴趣;其次,作业设计要考虑现实社会条件,最好根据学生日常生活和周边情景去设计,如在哲学课上讲到人们在利用和改造自然时,要以尊重自然属性、规律为前提,意即要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如在近海边生活的学生就可以组织他们到海边看看,观察哪些污染物对大海造成了污染?教育海边生活的普通市民应如何注意清洁卫生,当地的企业、政府应采取哪些措施?这种结合现实生活的研究题目,既可引发学生作业的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认识,并能培养学生的能力与行为习惯,效果较好;再次,作业设计要控制一定的限量,不能加重学生负担,能达到或者基本达到预期目标的便可。
(2)灵活性原则。首先,作业的操作方式要灵活多样;其次,作业的评价形式要多种多样,既可以采用传统的打分制,也可以采用多种多样化的打分制,老师可以写几句肯定的评语,甚至是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是对这生习作的赞许。既可以是老师的评价,也可以是同学间的相互交流,同时可以是家长、社会的认可,做得好的,甚至可推荐到刊物上发表,让学生获得作业的荣誉感与成就尊。
(3)前瞻性原则。政治课的本质是德育课,理论联系实际是高中思想政治的灵魂,政治作业设计必须联系重大时事政治、围绕国内时政热点而展开,要用科学发展引领高中政治作业的设计,让学生通过作业站得高一些,看得阔一些,以培养学生的广阔胸襟与社会责任感。
2采用多种设计作业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新课改条件下,高中政治课作业的设计方法可以采用多种多样化,关键是提高学生作业兴趣,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2.1传统的客观题加主观题式。客观地说,这种形式对考查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查方面是可取的,我们不能因为传统方式的弊端而一概否定不用,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科学,许多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都要学生强化记忆,这种方式以其严谨性、规范性还将长期被采用,我们可以在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创新,使之更灵活、更乐于学生接受。比如,做客观试题时,教师可以引进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的抢答式提问,能更好地培养调动学生作业的兴趣,达到寓教于乐。
2.2社会调查式。政治课的灵魂是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在学校学到的是书本理论,如何加深理解并在社会实践中加以运用,可以发动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比如老师讲人民币升值对本国商品不利,我们北海市就有不少外型企业,我曾组织过部分学生到某烟花炮竹厂进行调查,去年出口情况明亮今年同期出口情况一对比,学生便一目了然。同时对国家扶持中小企业的改革有认同感。
2.3主题班会式。老师出一个题目,要求学生回去找资料论证,然后指定两个三个同学依主题发言,其他同学补充,最后是老师点评。这种方式对一些难度较深的问题解决非常奏效。
2.4辩论式。就像亚洲大专辩论会一样,出两个互逆命题,如:“市场经济利大于弊”和“市场经济弊大于利”,让学生分成两组,各自我答辩理由,互相驳斥对方观点,经过辩论,学生就很容易弄清“市场经济与国家宏观调控的”。这种作业形式不仅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而且锻炼了学生的思辨能力、表现能力。
2.5合作交流式。传统的作业都强调要独立完成,然而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分工与合作的不断发展是既成的事实,学生的作业也可以合作完成,这种合作首先是“化整为零”,即每人只做一份题的一小部分,然后是“化零为整”,即大家把各自的答案整合在一起,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结果。这种形式既节约了学生时间,又能在互相帮助中得到提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为将来出社会处理人际关系“牛刀小试”。
2.6小论文式。培养学生撰写小论文,能综合反映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精神。学生的习作若能得到肯定式发表,社会激发学生作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三贴近”,政治教学
如何使我们的政治课堂教学变得更有效,怎样使我们的政治课堂变得生动自然,在当前的课程改革中已经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如何在有限的45分钟内使学生最有效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一直是我们政治教师探索的课题。我认为,最为关键的是贯彻好政治教学的“三贴近”原则,真正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些老师总是依赖于以前的知识底子,备课时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结果是一节课下来嗓子累的疼,学生学得累,课堂气愤死,自己也觉得没劲,缺乏成就感。而要想使自己的课让学生喜欢就必须下大力气做好“三贴近”,这个过程是一个不容易的过程,然而贯彻好了“三贴近原则”又会使你的授课变得轻松,课堂气氛变得活跃,随之而来的就是课堂的陶醉和享受了。
去年我刚接高一新生时,第一节课我没有给他们讲具体教学内容,而是做了一个调查:“同学们是否喜欢政治,并写出你的理由。”当我看到同学们的回答时,我非常惊讶,有80%的同学不喜欢政治。理由也诸多教育论文教育论文,例如:“我不喜欢我们的政治老师”“我讨厌背东西”“对政治不感兴趣,很难理解”等等。究其原因,主要是同学们对政治学科不感兴趣,而其主要原因主要还是广大政治教师总是停留在原来的教学模式上,没有很好的贯彻新课程改革内容,没有很好的贯彻“三贴近”原则。
什么是“三贴近原则”呢?《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高中学生群体的原则,注重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三贴近原则是高中新课改的课程理念,也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性质和理念。三贴近原则不仅是思想政治教材编写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导思想和亮点,而且是我们广大政治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导思想。如果能将这一指导思想运用于我们的课堂,那么你的课会大放异彩,会受到学生的喜欢,会受到老师的好评。
让我们来具体看一下“三贴近原则”在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一、贴近实际
“贴近实际”就是贴近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贴近实际”要求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理论分析实际,用实际说明理论,最终提高学生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思想政治课要贴近实际主要是贴近社会实际,体现时代性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模块内容体现了社会生活的实际,从必修课程到选修课程,从教材形式到教材内容都是从社会生活入手,联系社会生活实际。
联系社会实际要求我们在备课过程中必须要贯彻时事政治的
摘要保证。因此,每个中国公民,都应当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紧密联系在一起,自觉地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利用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对学生进行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要想贯彻好“贴近实际”这一原则我们广大政治教师就要深刻理解课本知识,经常在生活中关注中央电视台的新闻频道、财经频道、文艺频道、法制频道、科教频道,经常上网关注社会热点和时事政治。将课本知识与社会实际相联系,形成贴近实际的教学案例。组织学生学习时事政治,进行时事政治竞赛。
二、贴近学生
“贴近学生”是指教学活动贴近学生的学习、情感、思想和心理。思想政治课要关注学生学习、情感、思想和心理的现状,了解学生思维、心理特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要千方百计的贴近学生,比如在《经济生活》的教学过程中,讲到货币、信用卡这一知识点时,先让学生回忆实际生活中的有关场景,使学生身临其境。从学生的生活体验谈起,使学生感到经济就我们身边,学生也就觉得学习经济生活有关知识是有用的,这时自然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这就要求我们密切联系学生,多接触学生,同学生聊天和谈心,在非常宽松的氛围中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掌握第一手资料,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德育功能。在研究学生的基础上,研究教材,深刻理解教材的深刻内涵,把教材内容和社会、学生的实际相结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哲学生活》中讲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时,要让学生说出在实际生活中碰到的问题,他们是怎么解决的?问题是否得到了解决?为什么的得到解决或没有得到解决?设计一系列的问题教育论文教育论文,使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教师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教育。教育活动设计,要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的所见所闻出发,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去感受、去体验、去认识,这容易使学生产生认同感,并内化为自觉的行动。这样的教学贴近学生,学生才感兴趣,学生才能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来,
三、贴近生活
“贴近生活”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新课程教学实践应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应当贴近我们的实际生活,尤其是贴近学生生活。思想政治课必修的四个模块分别是: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哲学生活、文化生活,每个模块都带有“生活”二字,这完全可以体现出政治教材是与生活密切联系的,这说明思想政治课是扎根于现实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而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密切贯彻“贴近生活”原则,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与学生生活相联系。比如《经济生活》新时代的劳动者,劳动和就业问题。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我们必须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面对当前我国的就业压力,我们应该怎么办?可以举行职业生涯策划活动,学生结合现实生活,结合自己的实际设计自己的发展道路,设计自己的就业理想,通过这一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干劲。
“三贴近”原则说起来只有三个字,真正要贯彻好并不简单,但做起来需要很多步骤。
首先,备课要做好“三贴近”原则。要做好这一点,主要是在于“备学生”这一环节。备学生是寻找学生的兴趣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了解学生的现有知识状况和知识架构,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以此作为我们备课寻找事例的出发点,作为我们语言设计的出发点,作为我们逻辑结构设计的出发点。做好以上工作,也就寻找到了学生的兴趣点。再就是“备教法”。教师要研究学习方法,给学生学法指导,使学生在众多的课程当中,学会总结,学会学习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其次,讲课时要做好“三贴近”原则。备课要做好“三贴近”原则,同样讲课时也要做好“三贴近”原则,备课是准备,讲课是实施,落实的怎样教育论文教育论文,关键看实施的情况。要做好这一点需要做到:
1.语言要生动,要做到抑扬顿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许多专家的课为什么会被人们喜欢,主要在于其语言方面的魅力。
2.教态要生动。毫不夸张的说,讲课实际上就是表演,不光要有语言,还要有动作。比如说,手势、面部表情、适当的调侃、与学生的交流等。
3.课堂要民主。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教师不能唱独角戏,应该适当和适度地把讲台让给学生,为学生展示才华搭设舞台,让学生能有在众人面前讲话的机会,这也是目前社会上倡导的人才的八种能力的重要能力。这就要求,师生平等,课堂上要民主,让学生充分表达其观点,教师予以点评,不要以教师的身份强加给学生观点。鼓励学生善于思考,勇于提问。
再次,辅导和练习要做好“三贴近”原则。课堂上和课后要有适当的练习和辅导,练习题要符合学生知识水平。辅导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做好辅导。
总之,我认为,一位政治教师的课是否得到学生的喜欢,是否得到同行们的认可。以及能否成为一名合格的政治教师,贯彻好“三贴近”原则是重中之重,是关键之所在。“三贴近”原则要时刻贯穿在我们的政治课堂中。
【关键词】初中 兴趣 政治 探究
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的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 对它应有两种理解,即一种是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的“探究性学习”,一种是作为一种课程形态的“探究性学习”。
由此,我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根据我校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挖掘、整合,对课堂教学形式也进行了重新设计,适时、适宜、合理地采用探究性学习方式,让学生具有自主和自由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学习,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提高探究能力。下面,就来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设想。
一、培养持续探究的兴趣,这是开展“探究性学习” 的前提
兴趣是学习和研究的源泉。保持独立持续的探究兴趣是一个人在学生时代乃至长大成人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所创新和成就的重要的心理品质。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好的情境是培养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它能够抓住学生的思维,吸引注意力,使其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教师有责任努力保持和发展学生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我在政治课上,培养学生探究兴趣主要有以下三种做法。
(一)创设新奇情境,激发探究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保持新颖和变化,科学合理地创设新奇教学情境,使学生求知猎奇的心理得到满足,从而调动其积极性,激发其探究兴趣。我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古今中外大量的文学故事、寓言典故以及具有形象、生动、夸张、幽默、辛辣特点的漫画等材料来创设新奇的教学情境。
(二)创设参与教学情境,激发探究兴趣。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其实质就是要使学习成为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发现,成为学生的亲身实践活动,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要使政治课鲜活起来,创设参与情境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就是一种很好的办法。
(三)搭建辩论舞台,创设探究空间,激发探究兴趣。在教学中我经常结合书本要求和社会上存在的一些现象举行一些辩论赛。收集法律例子的同学举出大量法律保护公民合法利益的事例,让学生明白我国的治国方略是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结合,两者没有谁大谁小之分。显而易见,这种活动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才,培养他们的应变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团体合作精神 ,更重要的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授人以渔,培养“探究性学习”能力,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出努力
单一被动和陈旧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课堂中推进的一个重要障碍。因此,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此,教师要切实转变教学理念,将探究性学习方式渗透到日常的学科教学之中。在激发学生主体探究政治学科兴趣的基础上,我结合课程内容,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使一般的学生掌握一种探究的方法,为学有余力的、有兴趣、有特长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的机会。使他们真正体会到探究的乐趣,甚而获得创造性成果。下面也简单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指导学生撰写论文,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逐步掌握探究政治问题的方法。学术争鸣,主要方式为撰写小论文。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带路,告诉学生撰写论文的方法。选材主要来自于学生感兴趣的人和事,或课堂教学中争议较多的内容,让学生在课外以论文的形式,各抒己见。论文内容强调“新”字当头,言之有理,言之有据。二是对学生的论文进行指导和评价。对学生考虑问题时“标新立异”的构思,以及别出心裁的见解,哪怕只有一点点新意,都予以充分的肯定,并对其合理的,有价值的一面,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扩大思维中的闪光因素。因为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往往是出自这里。
(二)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课,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这一类活动目的在于通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深化知识,接受教育,同时培养包括创新能力在内的各种能力。在政治教学中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形式是参观,调查。我国历史悠久,到处都有丰富的历史遗迹,为学生的参观活动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参观的对象有各级历史博物馆,革命记念馆,文化遗址,以及有关的展览会。参观的目的在于借助于实物,实景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增长见识,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鉴赏力。
总之在教学中,要注意结合政治课教学内容,深挖细研,巧设疑问,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开动脑筋,鼓励其标新立异。
第一,设疑启发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关键。思源于疑,有疑问,才有思维,才有创新。所谓设疑启发,就是要求教师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科学地、有针对性地、有梯度地提出疑问,鼓励学生消除心理压力,各抒己见、积极辩论、敢于质疑。通过设疑启发,才能使学生从原有认识结构中产生矛盾,激发思维欲望,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设疑要针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设疑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更要注意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8B-0092-01
在现行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关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建议有很多,如讨论、辩论、讲座、撰文、演示、设计模板、调查等,这些建议从不同侧面强调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笔者认为,要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高效,必须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一、“动脑”思考
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应当将学生从单纯地接受知识中解放出来,使其学会独立思考,学会通过思考获取知识和升华知识。思考应当成为思想政治课堂的主旋律。在教学中,教师要促使学生动脑思考,引导学生经常性地思考周围的人和事,思考处理问题的方式和方法,思考各类社会现象,要求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多问“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教师应鼓励学生勤于进行发散性思考,要全方位、多角度地看问题,学会触类旁通,不拘泥于以往的思维。教师要把启迪和拓展学生思维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形成见解,使思考常态化,使思考成为习惯。
二、“动手”演练
在思想政治课堂上,教师应解放学生的手脚,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1.撰写政治小论文。让学生经常撰写政治小论文,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从小关注、分析、剖析各类社会现象和针砭时弊的习惯,有利于促使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和社会事业建设,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国家主人翁意识。教师可以从环保、节俭、食品安全、反腐败、交通管理、社会治安、小区管理、市场管理、公共设施建设等各个方面指导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学生上交政治小论文后,教师应及时进行讲评,表扬写得好的学生,并鼓励其他学生继续努力。同时,对学生撰文过程中存在的极端、偏激倾向,教师要给予合理指正。
2.随堂练习。在课堂上,教师应有计划地精心设计一些有难度的题目,尤其是一些辨析题和论述题,让学生随堂答题,然后教师在班上讲评,及时进行有效反馈。在现场答题过程中,教师应留意学生是否出现使用政治术语不准确、语言提炼不到位、审题不严密、答题逻辑性不强等问题,并及时纠正。同时,通过全班交流,学生还能取长补短,起到相互学习、增进感情、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
3.学习成果展示。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分小组制作PPT、表格、知识结构图等,以展示自学或者集体探究的学习成果。展示活动的开展,既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自学意识,又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其增长见识和才干。
三、“动口”表达
口头表达能力是学生回答问题、发表见解、阐释观点、描述现象的一项重要能力。教师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1.组织课堂讨论。讨论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在课堂上,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富有成效的讨论。教师可以针对思想政治学习中的疑难问题或者社会热点问题,精心设计论题,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通过讨论,增进学生之间语言的交流、知识的交流和情感的交流。
2.组织演讲会、辩论会、讲座等活动。教师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多开口”,如可以组织演讲会、辩论会、讲座等,使学生人人能够动口说政治、评政治、剖析社会现象,甚至能发表政见,以此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逻辑性、严密性和连贯性。
四、“动身”实践
思想政治是一门与生活联系紧密的课程。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把知识的获取渗透到实践活动中去,有效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从实践中获取知识,得到锻炼和深造。
1.组织调查。调查是积累课程资源、拓宽知识层面、磨练学生意志的重要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课需要调查,调查既能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还能让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社会,从社会中学到更多的东西,同时又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思想政治课程的乐趣。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适时组织学生开展调查活动,如:市场管理调查(包括物价调查、食品安全调查、消费调查等)、社区生活调查(包括交通管理、社会治安调查等)、当地文化产业及文化消费调查(包括少数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调查、民族地区古建筑保护调查等)。
2.组织参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根据地、民族地区奇特的宗教建筑等,通过组织参观,增强广大青少年对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和自信,以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关键词: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 超负荷 条框约束
一、打破僵化的说教模式,让政治课堂活泼起来
区别于其他教育课程,由于政治课程所独具的敏感性,尤其是以后,国内中学政治课堂教学大多按照课本简单地照本宣科,推行一言堂和满堂灌,被学生称之为“说教课”、“背诵课”,尽管其中不乏应试教育的因素,但教师在政治课程教学活动中语言呆板,不敢对教学方式大胆创新也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因素。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被训成考试机器,教师也惟升学率是从,政治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因此,让政治课堂教学语言丰富起来、方式活泼起来,提高学生对政治课程的兴趣与理解力成为当前中学政治思想教学工作中不容回避的重要问题。近年来,许多中学教师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包括组织学生进行历史情景回放、课题辩论、谈是论非等活动,通过对其一政治论题或社会现象进行辩论与思考,引导学生进一步坚定立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打破闭卷考试方式,让开卷考试成为常态
传统的闭卷考试以升学为指挥棒,只在考试能力上下工夫,重结果而轻过程,以考分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老师以题海战术和加点、加压的方法给学生造成沉重的课业负担,使他们的身心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造成心理上的厌倦情绪。为克服闭卷考试的种种弊端,变“寻找适应教育的学生”为“寻找适应学生的教育”,教育部在2000年3月了中考改革指导意见,对政治科考试内容进行了重大改革,明确要求思想政治考试应着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和分析社会生活的能力,考试以主观性试题为主。不出偏题、怪题和计算、证明繁琐或似是而非的题目,不出死记硬背的考题。指导意见的出台,使中学政治课突破闭卷考试的“包围”走进了开卷考试。初中政治课实行开卷考试,即考试时允许考生携带政治教材及相关资料进入考场,随时查阅。要求学生运用课本中的知识、观点、原理,联系国际国内重点热点问题、联系校园生活实际以及自身的思想行为实际,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分析、解决试卷中的问题。此举措重在培养学生利用课本知识分析、处理社会问题的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打破条框约束,让课程教学鲜活起来